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8篇

时间:2023-06-05 08:42:40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1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

1.水稻种植的环境标准

对水稻的种植要进行基地环境监测,达到有关标准才能作为绿色优质水稻种植基地,一旦选定,还要求在种植过程中坚持定时定点监测、监控,保持、优化种植基地环境。

2.良种的选择

良种选择是获取水稻高产栽培的前提和关键,通过多年的水稻品种试验、示范,筛选出一批产量高、吃味好、抗性强,适宜我国种植的水稻良种。其中:釉型杂交水稻良种有D优527,D优68、金优527,D香优26、川香优2号、宜香1577、中优85、丰优香占、Ⅱ优718、岗优527,Ⅱ优7号、中香1号、辐优802等;粳型优质杂交水稻有鄂粳杂1号;常规水稻有合系22-2、合系39、楚粳香1号、楚粳27号、滇陇201,滇屯502、华坪红谷等。

3.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种子曝晒1-2天,增强种子吸水能力。将种子用5%石灰水或强氯精浸种24小时左右,使种子充分吸足水分和消毒杀菌,然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种子,直到干净、无药味。用水稻种子包衣新技术,消除种子病菌,提高秧苗成秧率和质量,促进分蘖,降低立枯病、稻瘟病等的发病率。

4.旱育秧技术

水稻育秧可采用湿润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3种。旱育秧适用于水源缺乏地区,也是我国推行的节水育秧新技术。水稻旱育秧具有早播、早发、早熟、省力、省水、省秧田、高产高效和秧龄弹性大等优点,是实现水稻高产、稳产、增收的一项常规的科技措施。此项技术可概括为肥床、旱育、适龄、浅插、稀植 5个技术环节,在生产中具有推广价值。

应选择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土壤肥沃的菜园地或旱地作苗床,切忌选用冷浸田、胶泥田和碱性田。一般每公顷大田需苗床375~450m2。苗床要在育苗前2个月翻耕晒垄、整理,视田块水分情况建成高苗床、低苗床和平苗床,床宽一般1.2~1.4m,长度不能超过8m,沟宽0.4m,床面要平整、翻碎。施肥分苗床培肥和播前施肥。苗床培肥:在播种前1个月,苗床用腐熟农家肥45t/hm2、过磷酸钙900~1200kg/hm2、氯化钾 450kg/hm2,结合整地施入土中,保持湿润培肥;播前施肥:播种前10~15d,苗床施入腐熟农家肥30t/hm2、尿素18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氯化钾195~300kg/hm2,按耕翻、施肥、碎土的程序进行,在翻锄3 次后(深度为10~15cm),将所施肥料与10~15cm深的表土充分搅拌均匀,否则易产生肥害。苗床土壤偏碱和带菌是引发立枯病、造成死苗的主要因素。为有效防止立枯病发生,播种前应结合整地消毒、调酸。床土调酸时间安排在播种前25~30d,调节土壤pH值至6.0以下。一般每降1个pH值单位,施硫磺粉1005kg/hm2,施后均匀翻入10~15cm 的土层中,然后用清粪水充分泼湿床土。

播种前苗床要反复多次浇水,使15cm厚的表土充分吸收水分并达到饱和状态,不能用碱性水。播种前再浇 1 次水,经土壤消毒和轻轻镇压床面后即可播种,播露白谷种200~250g/m2。播种期根据插秧时间而定,早季田秧龄35d左右,晚季根据品种的要求而定。1.3.2 覆土、化学除草。播种后覆盖2cm 左右的盖种土(用30%的腐熟细粪与70%的细土混合均匀)。盖种土要潮湿,覆盖要均匀、严实,不要使用火灰、草木灰等碱性土。盖后喷洒旱秧除草剂或杀草丹化学除草。早季或单季稻播种后要及时盖膜,以拱架式为好。拱架高40cm,薄膜要使用新膜,四周用土压实,以防大风揭膜使水分蒸发而影响出苗;同时要在田周围撒毒饵防鼠。早季或单季盖膜的秧苗要实行见苗通风,如在出苗前温度过高,要适当通风降温以防烧芽。秧苗转绿后要逐渐加大通风量,以免床内温度过高使秧苗旺长或烧苗。在此期间早晚要盖严薄膜,以防低温受冻。秧苗长出2~3片叶时逐渐进行炼苗,之后视天气情况适时揭膜。在育秧过程中要严格控制用水。浇足底水后一直到出苗都不须浇水。若出现早晚秧苗无水珠、床土干燥、午间叶片内卷等三种情况之一时,才能在早晚适当浇水,要一次浇透,切忌天天浇。叶龄为4~5叶、苗高为14~18cm时可进行秧苗移栽。移栽前要浇透水,用手拔或铁铲起苗,尽量多带土、少伤根,以缩短缓苗期。

5.适时移栽,合理密植

5.1控制秧龄

杂交水稻秧龄达到35-40天即可移栽;常规稻秧龄控制在40-50天,不能超过60天。

5.2移栽时间

水稻(杂交稻、常规稻)移栽时间一般4月上旬至中旬为最佳移栽期。水稻能充分利用雨季来临前的高温促进分孽,争取较多的有效穗,同时能避开7月下旬的阴雨低温冷害,对提高结实率和增加千粒重有明显作用。

5.3移栽规格

规范化拉线条栽有利于通风透光,茎叶生长健壮,能有效地增强水稻抗病虫能力,减轻病虫害。一般杂交稻株行距为13厘米×20厘米或17厘米×20厘米,亩栽插2万-2.5万丛,保证基本苗8万-10万苗(包括分蘖),常规稻为10厘米×17厘米,亩栽插4万丛,4-5苗/丛,亩栽基本苗16万-20万苗。

5.4抛秧 4月上旬为水稻抛秧最佳时期

抛秧大田要求田平、水浅,选择风力小或无风时间抛秧,分2-3次抛完,做到秧苗均匀,等到秧苗落泥稳苗后方能灌水。

6.田期管理与收获

6.1适时、科学施肥

一般大田移栽前亩施腐熟农家肥1500-2000千克,普钙20千克,硫酸钾10-15千克作底肥。水稻移栽后7天左右,亩施碳铵20-30千克或尿素20千克作一次性追肥。部分沙壤土由于有机质含量少、易漏水、漏肥,后期可根据苗情补施追肥,也可在水稻灌浆期亩用1-1.5千克尿素加0.2千克磷酸二氢钾对水50千克作叶面喷施,可防止早衰,增强光合作用,促进籽粒饱满,增加穗重。

6.2合理灌水

灌水原则:浅水栽秧,深水护苗,薄水分蘖,深水含苞,干湿壮籽。

6.3喷洒农药

喷洒农药要做到“五准”。一是病虫害要诊断准;二是用药要准;三是药液浓度配对要准;四是面积要准;五是施药时间要准。一般选择早上露水干后或下午4点以后喷药效果好,不要在中午气温高或大风天气喷药。若喷药后8小时之内降雨,等天晴后及时补喷。

7.结论

水稻的种植技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了很多因素,只有把这些细节处理好,才能为水稻的种植提供保障,从根本上提高水稻的产量和质量,促进我国水稻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2

[关键词]水稻;苗期管理;技术

培育壮秧是水稻增产的基础,保证苗全、苗匀、苗壮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措施。

一、苗床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1叶露尖,温度以保温为主。温度在28~30℃,最适温度25~28℃,2叶期保持25℃,3叶期保持20~22℃,最低温度不低于10℃。在水稻出苗绿化后,就要揭掉地膜,最好在晚上揭地膜,温差小,秧苗适应新的环境快,如果中午气温高时揭地膜,地上部秧苗水分蒸腾快,根部吸收慢,易造成秧苗生理失水。揭地膜后就可以进行小通风,随着叶龄的增长,通风炼苗时间相应延长,在2.5叶期,温度不得超过25℃,高于25℃,要通风降温,防止出现早穗现象。如果夜间没有霜冻,就不用覆膜。

二、苗床水分管理

播种前浇透底水的情况下,原则上在2叶前尽量不要浇水,以后浇苗床水在早、晚叶片不吐水,午间新展开叶片卷曲,床土表面发白,应把一上午晒温的水一次浇足、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更不要冷水灌床,会导致冷水僵苗,影响稻苗生长发育。尽量做到旱育壮苗,水长苗,旱长根,要想秧苗盘根好,必须控制苗床水分。秧苗只有在旱育状态下才能促进根系发育,特别是在插秧前2~3d,最好不要浇水使秧苗根部保持旱育。如果秧苗在插前盘根不好,可在插秧前1~2d应用ABT4号生根粉,每667平方米用0.3~0.5g水浇灌稻苗根部,可使水稻秧苗发根多、白根多、根系长,盘根好。

三、控制秧苗徒长,矮化促蘖

培育壮苗关健是控制徒长,多效唑具有抑制秧苗伸长,促进分蘖的作用,能提高秧苗叶绿素含量,增强酶的活性,利于代谢,增强抗旱、抗寒能力。在出苗后15d喷施,每平方米用15%多效唑0.2~0.3g矮化促蘖效果好。壮苗标准:秧龄30~35d,叶龄3~3.5叶,苗高12~14cm,单苗根数9~11条,茎粗2.5~3mm,百株干重3~3.5g,带蘖率30%以上。

四、预防水稻苗期病害

水稻立枯病主要因低温多湿、温差大、土壤偏碱、光照不足、播种量过大、秧苗细弱等多种因素所致,严重影响了水稻秧苗素质和水稻单产的提高,采取以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预防水稻立枯病的发生和蔓延。做好种子和床土消毒,控制好苗床的温度和湿度,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病力。立枯病在秧苗发病时,用瑞苗清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可有效防治立枯病。青枯病发生比较轻时,移栽到本田会自行得到缓解;发病比较重时,灌水上床,待叶片展开后,立即把水排出;严重发病时用瑞苗青水剂,每平方米喷施1mL。在移栽前5~7d喷施75%“三环唑”一次,做好稻瘟病的预防,保证移栽无病虫壮秧。营养障碍,缺锌苗期发现心叶基部和叶脉失绿褪色,叶片中间出现椭圆形棕色小斑点,甚至新叶呈黄白色,苗根出现黄多白少,植株长势差,则说明秧苗表现缺锌。调治方法是补施锌肥,即叶面喷施0.1%~0.2%硫酸锌,或每亩用多元素光合微肥100mL对水30~40kg喷雾。缺钾水稻苗期缺钾表现为,苗秧矮小、瘦弱、呈暗绿色,有时叶片出现淡紫色,基部叶片尖端和叶缘发生红褐色小斑点。主根和分枝根均短而细弱。严重时叶片自尖端向下逐渐变赤褐色枯死,每亩用磷酸二氢钾100~150g,对水30~40kg叶面喷雾,间隔7d喷一次,连喷2~3次。

五、管理上易出现的现象

1.烧苗

是施肥过多引起的一种现象。施肥过多往往整床或一块块出苗不齐,不出苗或出苗后立针期开始不长,一般根系小、黑、不扎根。白天多浇水,大揭膜,再浇水再揭膜,反复进行,使苗床的肥洗掉一部分,促进扎根,稻苗发新根后正常管理。

2.烤苗

指的是温度过高发生稻茎叶发黄的烧苗现象。出现烤苗大部发生在苗床里加盖平铺塑料膜的育苗方法。如果发生烤苗现象时不要轻易毁苗,因为土壤的温度比棚内空气温度低,有时稻苗的茎叶虽然烤死,但生长点并不一定死,可以继续生长。所以只要生长点不死,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后在30度以下的温度下,尽可能保证温度和湿度,促进稻苗生长,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这样缓过来的苗虽然育不出壮苗,总比重新播种好。

3.冬害

水稻出苗后秧苗越大受冻害的程度就越重,受冻害的稻苗刚开始稻叶变成水浸状的浓绿色,经过太阳晒后就变黄变白。预计气温要达到0℃以下时,头一天浇水就可以有效地减轻冻害的发生。发生严重的冻害后,每平方米追50g硫铵和生根剂,稻苗长出2叶后开始进入正常管理,上部有些叶受冻害时一般对稻苗的生长影响不大。

4.僵苗

通常水稻缺锌引起的僵苗症出现在插秧后2~4周之内,以20d左右的发病率为较高。稻苗新叶基部失绿而发白,老叶沿叶脉两侧呈褐色斑块,或有不规则的褐色斑点;下部完全叶的尖端干枯,新抽出的叶片短而窄,出叶速度缓慢,不分蘖,植株矮缩。早稻田如果出现成片发僵,会明显影响稻谷产量。水稻缺钾引起的僵苗一般是在稻种返青后就会出现,在移栽后20~30d内达到高峰。生长停滞,植株矮小,叶色深绿,分蘖少。植株下部叶片从叶尖向叶基逐渐出现黄褐色到赤褐色斑点,并连成条斑。缺磷形成的僵苗症状是新叶暗绿,下部叶色紫红,叶片小而直立,叶鞘长而叶短。稻苗分蘖少、根系少呈褐色、无白根。原因是土壤有效磷供应不上,造成稻苗缺磷。而苗期是磷营养的临界期,对磷表现敏感,容易缺磷。间接原因最主要的是稻田水凉、土温低。冷凉的环境既可使土壤中有机态磷的释放受阻,又使土壤中无机磷向根表的迁移困难,造成了磷供应不上。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3

一、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

(一)种植地块选择

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地块的选择十分重要。其中,产地环境必须要与工厂及煤矿等区域距离较远,同时还需要保证所选择的地块没有污染,生态环境理想。另外,在选择种植地块时,需要综合考量土壤的肥力及灌溉的便捷性。

(二)水稻品种选择

要想全面提高水稻产量,必须要重视无公害水稻品种的选择。一般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环境进行选择,以保证水稻品种的质量符合要求。必须要确保水稻品种具有高产性能与抗病虫能力,而且生育期要适中,贮藏相对方便。可以将购买的水稻种子晾晒2~3d,这样不仅能够将表面病菌彻底杀灭,同时还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概率。随后,应当开展消毒工作。使用质量分数为70%的志信甲托,剂量为200g与100kg的水搅拌,将质量为60~70kg的水稻种子浸泡其中,时间控制在48h,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也可以使用质量分数为40%的强氮精200倍液浸泡种子,需要用清水浸泡种子12h以后,再使用药液浸泡水稻种子12h,再次使用清水冲洗,而后将其捞出并催芽播种。在完成上述工作以后,应当拌合生物肥。把经过催芽的谷种拌肥大佬固氮菌,其中如果是直播田,需要667m2地的种子拌合2.0~2.5kg,而插秧田则需要保证每两分秧田的种子拌合0.5~1.0kg。

(三)水稻育苗

在育苗方面,无公害水稻种子质量标准不容忽视。通常应保证无公害水稻种子纯净度超过98%,同时发芽率要超过95%。另外,所选择使用的水稻种子必须要经过晾晒、选种及浸泡和消毒、拌种等一系列的种子处理流程。基于此,在选择育苗场地时,应将无纺布当做育苗覆盖的主要材料。此外,要确保土质的肥沃程度,保证通风条件理想,不存在病虫。

(四)合理配置底肥

要想增强无公害水稻育苗养分,最关键的就是要确保底肥配置的合理性。结合实践经验,底肥的配方主要有以下4种:①使用50~75kg的有机无机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②使用25kg质量分数为45%的复合肥与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③50kg有机肥与20kg碳酸氢氨、35kg过磷酸钙、25kg钾镁硅钙肥、200g志信锌混合使用;④使用800~1200kg的农家肥与10kg尿素、7kg氯化钾及50kg过磷酸钙混合使用。应保证底肥施加量充足,满足水稻苗期对于养分的需求。需要注意的是,应当合理使用多功能水稻壮秧剂,对水稻壮秧进行培育。因为壮秧剂本身带肥带药且养分充足,所以,只要施用一次就能够达到预防病害与水稻小苗3.5叶期对于营养的需求。在水稻秧龄为3.5片叶时,秧苗就会呈现出脱肥的现象,所以必须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追肥。如果采用的是钵盘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黑土7.5kg与壮秧剂83g相互混拌均匀后将其配制成营养土;如果使用的是常规旱育苗的方式,则需要1m2使用壮秧剂167g,将其撒于作好床面之上,同表层土混合搅拌均匀以后即可进行水稻播种。

(五)水稻插秧

在无公害水稻插秧前,需要积极开展准备工作,不仅要针对已经选择的地块进行整地,同时还应当提前浇灌地块,以促进水稻种子更好地发芽与生长。而完成灌溉水以后,间隔的时间不应当过久,并使用机械设备耕地,将杂草全部清除。插秧前一定要完成整地工作,并在气温在12℃左右进行插秧。值得注意的是,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田间种植密度科学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水稻秧苗成活的概率。

二、无公害水稻的田间管理

(一)水分管理

在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需要对水资源进行合理的运用,进而增强田间管理工作的效果。在无公害水稻插秧至分蘖整个阶段,一定要控制灌溉量,而在分蘖盛期则应运用浅灌溉、湿灌溉的方式。在无公害水稻分蘖末期,应避免灌溉,而是要晾田,进而达到预防病虫害的目的。对于无公害水稻孕育出穗至开花阶段,必须保证稻田内部的水分适中,不能过多也不能过少,比较理想的状态是水层6~7cm,对于出穗及开花具有积极的作用。而在无公害水稻进入早熟期间,则应注意不允许过早使稻田内断水。

(二)防治病虫害

无公害水稻种植过程中,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草害、虫害与病害。其中,针对草害比较严重的田地,可以通过喷雾的方式施加农药。针对病害与虫害问题,应将农业防治作为首要选择方式,加大田间管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提高水稻抗性。其中,物理防治指的就是在栽培水稻的过程中,合理运用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趋光性的害虫;生物防治则是使用具备有机认证机构认可的生物性与植物性农药,对田间的害虫数量进行有效的控制,或者是借助现有天敌来对害虫种群的数量进行抑制。

(三)施肥技巧

无公害水稻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肥量比较大,同时吸肥数量与速度会根据水稻长势的变化而变化。在无公害水稻株体内部因不同部分的分配量不同,所以肥料施加量也存在差异。并不是高吸肥量就有利于水稻的生长,必须要充分衡量各部分分配状况,一旦分配不合理,则会严重影响水稻产量。此外,无公害水稻不仅要施加有机肥料,同时还应施加必要的微量元素,为其生长提供必要保证。其中,比较重要的微量元素就是铜、锌、锰等,但是一定要重视施用量。在水稻灌浆期间,需要吸收大量营养,所以,此阶段的施肥工作必须要确保能够促进水稻的叶片生长,进一步增强光合强度,提高水稻米粒质量,降低空穗出现的概率。而施肥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证水稻的稳定生长,土壤肥力充足,节省水稻种植成本,实现水稻肥料利用率的全面提高,同样还能够避免化学肥料施加过多对于生态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结语

在人们日常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背景下,无公害水稻也备受关注,成为餐桌上重要的食品。在此背景下,为了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质量,必须要全面强化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为此,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要性也逐渐突显出来。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专业性与复杂性都比较明显,所以,同样也提高了对于农业技术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在种植无公害水稻的过程中,必须要始终遵循栽培技术的要点,积极开展田间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够进一步提高无公害水稻的质量与实际产量。

参考文献:

[1]林昌乐.浅析无公害水稻优质栽培技术[J].农家科技,2014(6):58.

[2]廖晓辉,唐铁京.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要点及推广应用实践[J].农家致富顾问,2016(2):53-54.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4

【关键词】:水稻;栽培技术;高产

【引言】

推广水稻高产栽培技术,不仅有效的增加了粮食的产量,解决了粮食短缺危机,还适应了全球变暖带来的水稻种植的范围北迁的变化。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有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是现代农业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的尝试和探索。

1、 水稻的生长周期

水稻有五个生长周期,每一个生长周期具有不同的环境要求和表现形式。

1.1幼苗期

水稻幼苗期是种子转变为3叶幼苗的过程,种子在低温的条件下容易出现腐烂坏死的情况,因此,在进行种子的培育工作时,一般会将温度控制在31℃左右,且要求排灌良好、光照充足。

1.2返青期

返青期是秧苗被移栽之后转变为青绿色的过程,培育温度也在31℃左右,将秧苗从秧田要经过四天的培育才可以判断秧苗的生长情况。由于幼苗比较脆弱矮小,因此在对秧苗进行浇灌时,要将水位控制在秧苗的新叶之下,防止秧苗浸泡在水中而出现闭气现象,导致秧苗腐烂。

1.3分蘖期

分蘖期是秧苗快速生长的时期,它对于光照、温度、水分以及营养的需求较高,在33℃时,秧苗分蘖的穗数最高,这时可以开始插秧工作,如果光照不充足,则可能会导致分蘖期延长,严重时会导致秧苗死亡。水分要适当不能过多或者过少,过多则会导致秧苗缺氧,过少则会导致秧苗缺水。

1.4分穗期

分穗期是水稻生长的高峰期,在分穗期水稻的根群分化会变大,稻叶也会更加繁茂。在分穗期为了保证幼穗正常分裂,要在抽穗20天后施肥,在减数分裂时,要将温度控制在26-30℃,从而避免颖花孕育失败,从幼穗到抽穗的过程需要大量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一般是通过颖花光合作用而形成,因此,要为水稻提供适当的光照。

1.5结实期

结实期的水稻稻株停止了生长,这个时期的变化会对水稻产量产生影响。为了使水稻颗粒饱满,要适当的给水稻提供光照,并保证温度适中,从而保证稻粒的质量,水分以及矿物质都会影响水稻的物理性质,因此在进行培育时要加强对水分、光照、养分的控制。

2、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分析

水稻高产栽培的技术要点具体如下:

2.1稻种的选择

在对水稻进行选种时,一定要选择抗病能力强、适应能力强的品种。当前,推广种植比较广泛水稻早熟品种主要有中早33、中早39、江早361、株两优35、陵两优722;中稻有两优培九、Y两优1号、深两优5814;晚稻有早丰优华占、五优华占,五优622、天优华占、吉优雅占等品种。

2.2水稻的播种

水稻在播种过程中,不管是人工插秧还是机械插秧都要注意控制秧苗的间隔和密度,使秧苗均匀分布,深浅适中,这样才可以促使秧苗快速的适应周围环境,更好的生长。

2.3水稻的灌溉

水稻的生长离不开水。水稻的培育过程,要保证田间水分充足,且保证水位在水稻叶片之下,防止出现水分过多过少的现象。

2.4水稻的施肥

肥料可以保证水稻生长过程中可以获得足够的养分,为水稻生长提供动力,

追肥时,尿素的施入量为 16kg/亩,同时还要施入含有 N、P、K 的复合肥 28kg/ 亩。

2.5水稻病虫害防治

水稻病虫害种类多、影响大。针对具体的病虫害采取既定的防治措施外,还要加强综合防治。

(1)针对不同病虫害配制合适药剂喷洒救治:①水稻瘟病可采用 75% 三环唑可湿性粉剂、40%稻瘟灵乳油、25% 咪鲜胺乳油等药物兑水喷雾防治;②稻纹枯病可采用井冈霉素高浓度粉剂进行防治,也可采用5% 的井冈霉素水剂进行喷洒防治。施药时尽量选择晴朗天气为主,喷药后 2h 不会发生降水,否则易影响药效。③螟虫的虫源主要在稻草或稻茬中,插秧前要及时清除稻茬,以降低虫口数量,在水稻分蘖期、孕穗期、抽穗期可采用药物防治,每亩用 18% 杀虫剂 250-300ml、或 90% 杀虫单可溶性粉剂 35g 兑水进行喷雾防治。④飞虱虫害可在小若虫高峰期进行药物防治,可采用25%叶蝉散乳油、或 2025 扑虱灵可湿性粉剂等从外向内喷施在水稻的中下部进行防治。

(2)综合防治措施:①在选择水稻品种时以抗病虫能力强的品种为首选;②水稻生长过程中要及时清理已经受到病害浸染的植株,以最大程度上降低危害的影响;③可将各种害虫天敌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田间放养青蛙、寄生蜂、瓢虫等有益生物,通过生物防治也可取得较好的效果,且可保持田间生态平衡;④积极开发环境友好型、低毒、高效的生物农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效果。

3、 田间管理措施

田间管理技术在田间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种植人员需要对水稻生长过程中的苗床、光照、水分、病虫害等四个方面进行管理与控制,其管理与控制的手段需要和水稻品种特性相适应。

3.1苗床及秧后管理

苗床是秧苗生长的温床,在种植水稻时一般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土壤肥沃、保水保肥性能好、排灌良好、无病虫害的沙壤土作为水稻种植基地。秧苗插秧后发现苗歪、苗缺的情况则立即补救。待幼苗进入返青期,追加肥料,保证枝叶繁茂。待秧苗开始分穗时,清除田间杂草。

3.2光照、风力管理

水稻的生长一定要有充足的风力和光照,如果秧田水分过多,则会导致秧苗根部缺氧腐烂,因此要保证秧田通风。在阴天时,可以打开顶棚或者使用农业风扇进行风干处理,秧田在旱育条件下更容易培育出强壮的秧苗。光照充足的情况下,根茎叶都会有足够的无机养料,这不仅促进了根系的快速发育,还增加枝叶对养料的吸收。

3.3水分、温度管理

在进行秧田水分的管理时要严格按照标准,不可以随意的增加或减少水量。在水稻生长时要严格按照以下标准:播种至出苗期最低气温为-1℃,地表温度为-3℃;出苗至三叶期最低气温为3℃,地表温度为-1℃;三叶期以后最低气温为5℃,地表温度为1℃。如插秧期气温有1℃以下低温时,要将秧田盖好,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严防秧苗受害。

3.4施肥、防病管理

在对水稻施肥时一般使用优质的有机肥,有机肥相比其他肥料肥效时间更长,养分较全,且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满足水稻的生长需求。在病虫防治方面,如白叶枯病、三化螟等复合为害时,可用叶枯宁与杀虫双的混配液防治,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结语

对于我国水稻种植而言,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的应用是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的,相关人员只有对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技术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与应用,才可能使得我国水稻种植获得更好的效果,令我国农业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5

[关键词] 水稻;大田期;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一、适时早栽

水稻生长期少雨,高温,强光的可贵高温时段是5—7月份,月平均温度高于27℃。水稻适时早栽的目的是抢节令,抢温度,抢光照。立夏、小满两个节令的总日照时数在200h以上,可充分利用5月至6月前这一可贵的高温强光时段,使移栽后的秧苗有充足的大田营养生长期,促进主茎与所带蘖、新增蘖积累更多的同化物质,起到营养生长期“巧夺天工”的高温效应,为后期的生殖生长,穗大粒多打下基础。水稻高产经验表明:“十年早,九年好”,充分说明了适时早栽的重要意义。

二、增施有机肥

创造水稻“住得舒服”的良好土壤条件是增施有机肥。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和理化性状,培肥地力,增强土壤保水肥能力和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长发达。有机肥养分全、肥效长,供肥平稳,有利于水稻吸收利用。亩施2000—3000kg腐熟的农家肥作为底肥,为水稻生长创造丰富的营养物质基础,是夺取水稻高产的重要措施。

三、规范化栽培

坚持拉线实行东西向双行条栽,可控制和降低栽插密度,有利于东升西落的阳光通过行间照射使上下部叶片增强受光性,增加上下部叶片日照时数,通风透光,有利于光合作用。光合效能高,能较好地协调群体(穗数)与个体(穗粒数和粒重)之间生长发育,促进穗大粒多粒重,成穗率高,从而获得高产更高产。

四、科学运筹水肥

水稻移栽后5—7d开始分蘖,有效分蘖期在栽后15—20d。移栽后的水稻必须从土壤中吸收N、P、K和钙、镁、硫、铁、锌、硅、锰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情况下,后几种元素在土壤存在的可给生态数能够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而氮、磷、钾三要素是水稻一生中吸收最多,土壤不能满足,必须通过施肥,补充土壤肥料三要素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的需要。早施分蘖肥,促分蘖早生快发,是保证水稻有效分蘖成穗高的重要措施。试验证明:每生产100kg稻谷,需要从土壤中吸收纯氮2—2.5kg,磷酸1—1.2kg,氧化钾2.1—2.6kg。

五、水稻的中耕管理

水稻插秧后即进入田间管理,能不能得到高产,关键在“管”。综合运用施肥,灌溉,中耕除草和防治病虫害等一系列栽培技术,采取积极促进,适当控制的原则,充分利用光、温、水、肥、气等外界因素,促使苗、株、穗协调生长,达到增产目的。

主要技术措施是:“前期轰得起,中期稳起住,后期壮而健”的田间管理要求。“轰”是促进,但不是无限制的促进,要顾及中期能稳得住。“稳”是控制,但不抑制不长,而是为了后期进一步促进。没有“轰”就达不到足蘖多穗高产的基础;没有“稳”就不能巩固有效分蘖,更好的促进根系发育,达不到后期壮而健的要求。“轰”与“稳”是相辅而成的关系。

水稻大田分蘖是决定穗数的关键时期,也是为了壮杆大穗建立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早生快发,增蘖,争足穗。水稻移栽5—7d开始分蘖,55—60d秧龄的秧苗,移栽40—45d进入幼穗分化,在幼穗分化15d前的分蘖才能成穗。因此要把水稻一生中总用肥量的80%在移栽7d前作为中层肥或结合化除一次性施用,促进新生蘖早生快发,为幼穗分化打下基础。

水稻分蘖期需要较多的水分,浅栽勤灌,使其水稻分蘖期“喝足”水分,促使茎蘖形成壮株。干旱缺水不但不能新增分蘖,还将会带栽蘖,严重造成“黄秧搁一搁,到老不发作”。因此,这一时期必须保持充足的水分,促进肥料吸收,使其苗棵达到“吃饱、喝足”,为创高产打下基础。

六、水稻拔节孕穗期的栽培管理

1.水稻分蘖期过后

就是拔节和幼穗分化开始,这一时期是水稻一生中最重要的转折时期。从我县多年来栽培粳稻品种的经验看,从育秧到这一时期一般是95—105d幼穗开始分化,田间茎蘖达最高。按照目标产量要求,亩茎蘖数要达到35—40万,1900m以上稻区要达40—45万。

这一时期植株生长中心由分蘖期以分蘖、叶片、根系等营养器官的生长转入以茎及穗为中心的生长。由于生长中心的转移,拔节前后分蘖停止发生,分蘖已达到最高峰,而幼穗开始分化发育,直到出穗期,茎穗生长并进,是促进壮杆大穗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在早发、多穗的基础上,攻穗攻粒,争取穗大粒多。为使其达到成穗率80%的要求,这一时期田间管理应保持田间不干水,同时把留下的20%肥料及时在幼穗分化期前作穗粒肥施用,提高成穗率。高产目标:1900m以下地区亩有效穗达28—32万;1900m以上地区亩有效穗达30—35万。

2.病虫害防治

水稻拔节孕穗期主要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病害以防治穗茎瘟、白叶枯病、水稻蚊枯病、稻曲病为主。虫害以防治第二代螟虫、粘虫、稻飞虱、叶蝉、稻苞虫为主。(参考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植保简报)。

七、水稻开花结实期的栽培管理

水稻抽穗后植株即由营养生长与生殖生产并进期转入以穗粒发育为主的生殖生长期,包括抽穗、开化、灌浆、成熟等阶段,是最后决定结实粒数和粒重的时期。这一时期营养生长已经基本结束,生殖生长居于主导地位,根系吸收的水分、养分,叶片光合作用制造的碳水化合物和茎杆、叶鞘内储存的养分,集中向籽粒输送,灌浆结实。灌浆结实期的长势长相,在生育前、中期“早发”、“中稳”的基础上,要求生长健壮,既不恋青,又不早衰;成熟杆青叶绿粒黄,整个植株显得坚韧有劲,达到“老健”的目的。这一时期的主攻方向是“保穗、攻粒”,要求粒多、粒饱、粒重,栽培上采取干湿交替“养根、保叶”。

八、搞好水稻病虫害防治

严重危害水稻生产及造成产量损失的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稻曲病,为害水稻的主要害虫有粘虫、螟虫、稻飞虱。在水稻生产的整个过程中要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积极主动,及时有效地防止和控制病虫害危害,预防保健,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参考文献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6

1.秧田备载准备

既是秧田的后期管理,此期是第 4叶和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蘖开始生长期,需时5~ 7天左右,主要控4叶鞘高不超6cm,促地上第1完全叶节根、叶腋分蘖的早生快发,揭膜炼苗期。管理措施

1.1温度白天控制在20℃不宜过高,夜间温度可适当低些,此期注意高温诱发立枯病的发生,移栽前3~4天气温稳定13℃以上时,可打开棚膜炼苗,昼揭夜盖,棚膜逐渐全揭;

1.2湿度管理处于饥渴状态为佳。控水、蹲苗、壮根,使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

1.3防治立枯病:发病严重时要灌大水建水层,因立枯病多为好气菌,灌大水可抑制病菌,也可抓紧移栽;

1.4送嫁保健要在移栽前一天进行,一浇足水防高温晒死苗;二带足肥,撒磷酸二铵100g/m2,少喷水使肥沾到土上有利返青;三带药防治潜叶蝇,用40%乐果7.5 ml加水6kg喷100m2苗床;四带移栽灵2 ml/m2加3kg水,浇洒在苗床上,利于生根返青。

2.本田移栽管理

2.1适期栽植

依据当地水稻安全移栽期所需温度确定,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3℃时为插秧适期。黑龙江省绥化市插秧适期范围为5月10~30日,插秧适期又细分为高产插秧期(5月15~25日)、平产插秧期(5月10~15日、5月25~30日)、减产插秧期(早于5月10日前或晚于5月30日后)。

小苗(2.1~2.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中苗(3.1~3.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的中期插为宜;大苗(4.1~4.5叶龄)在高产插秧期后期插为宜;壮秧耐低温能力强可在高产插秧期的前期插为宜,弱苗可晚些;移栽前期出现盐害或立枯病应提早移栽本田,调离不良生长环境。

2.2密度要合理

密度指单位面积内栽植的穴数或基本苗数。黑龙江省绥化市手插秧栽植密度范围在13~32穴/m2,其中13~16穴/m2为最稀密度,16~22穴/m2为一般密度,22~32穴/m2为最密密度;基本苗数范围在17~100株m2之间,平方米计划穗数一般在400~600穗m2;原则“肥地宜稀,瘦地宜密”,土质瘦、栽培水平低、品种分蘖差、株型紧、直立早熟品种适当密植,反之适当稀植。

2.3方式要得当

栽植方式指单位面积、栽植密度等同的前提下,穴数或基本苗数的不同布局,即行、穴距的变化;行距根据株高的1/3确定,一般在23~40cm间;穴距一般在13~20cm间;每穴苗数1~5株,插植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种:

2.3.1四边型插秧:是最基本的插秧方式,在行距确定前提下,随密度增加穴距变小,由等边四边型趋于长方型,规格多在(23cm~30cm)×(13cm~20cm)间变化,如图1。宽行窄穴距可改善水稻田间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有利提高冠层光合效率,增加有效分蘖,成穗率达90%左右,此方式适合小苗或中苗分蘖力差、密植的早品种。

2.3.2宽窄行插秧 :由四边型等行距变成2:1的宽窄行距,随着密度增加穴距减小,规格(40cm+20cm)×20cm,如图2。特点稀中有密、密中有稀,通风透光、营养空间好于四边、等三角,有效分蘖高达98%以上,成穗率达96%,根活力增强,活杆成熟率达97%以上,适于分蘖力强的晚熟品种、钵体大苗、单本超稀植、两段育的健壮大苗。

2.3.3等边三角型插秧:特点穴间距离相等,个体间作用相同,随着密度的增加,穴距变小,所得到的营养空间均衡,如图3。试验结果平均每穴有效分蘖高达32蘖,有效蘖率达96%,穴距一般26~30cm,每穴株数2株,适用于健壮的中苗。

2.4质量要保证:

2.4.1移栽减少伤根:起秧前一天浇足水,秧要随起、随运、随插少伤根,不暴晒秧苗。

2.4.2保证整地质量:整地质量是栽植质量的保证,在施足基肥、泡田整地的基础上,进一步细整找平,保证田面平整,封闭除草后保持5cm水层2天后,自然降水层3cm时插秧。

2.4.3保证插秧质量:要求“插浅、插直、插匀、插齐”。插浅为1~2cm深,不超3cm;插直为秧苗直立不倾斜;插匀为行直穴匀;插齐为秧苗高度齐在同一水平面。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7

关键词: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中图分类号: S51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ki.jlny.2014.23.0022

在介绍水稻苗期栽培管理要点之前,笔者先要介绍水稻的品种选择和种子处理,而后着重介绍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1水稻品种选择

水稻品种选择一要因地制宜,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结合当地气候条件、土壤肥力、水资源以及当地经常发生的病虫害等,选择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二要选择抗病害能力和抗逆性强的品种,选择分蘖力高,生命力旺盛的水稻品种。

考虑市场需求,以市场为导向,选择受人们欢迎的水稻品种。笔者提醒广大农户,在购买水稻种子的时候,一定要到正规经销商处购买,切勿贪图便宜购买没有正规营业执照和种子经销许可证的商店购买种子,购买种子时要让商家提供种子合格证书,确保购买的种子是优质合格种子。

2水稻种子处理

选择好水稻品种之后,对水稻种子进行必要的处理是十分关键的,水稻种子处理的流程包括:晒种、选种、浸种消毒和催芽处理四个方面。

2.1晒种

晒种一般在播种前3天进行,选择空旷平坦阳光可以直射的地面,将种子平铺在地上,厚度在5厘米左右即可,种子平铺要均匀,并且每天要翻动几次,确保种子晒得均匀一些。

2.2选种

选种应保留优良种子,清除病粒、碎粒、虫粒以及长得不饱满的种子。确保水稻种子优良,保证水稻产量和质量。

2.3浸种消毒

浸种是为了给种子消毒,降低种子发生病虫害的几率,所以说水稻病虫害防治工作从选种到种子处理到苗期管理再到后期的田间管理都应该严格把关,才能将水稻患上病虫害的几率降到最低。

2.4催芽处理

催芽受温度影响最大,水稻发芽最适宜温度为30℃左右。一般最低温度不得低于10℃,最高温度不得超过42℃。

3水稻苗期栽培管理技术要点

水稻苗期的栽培管理技术要点较多,笔者分别从以下几点逐一介绍:一是温度条件;二是水分的管理;三是炼苗与蹲苗;四是苗期防病;五是苗期的施肥。

3.1温度条件

一般从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条件来讲,水稻出苗后一周左右,气温还不是很高,这时要注意调节棚内温度,工作人员在进出时要注意关好棚室的门,不要让冷风吹进来,建议将棚内温度最好控制在32℃为宜,最低也要控制在30℃,这个温度比较适宜水稻幼苗发育,当夜晚气温较低时,可以大棚周围盖上草帘,防治水稻苗冻伤。

3.2水分管理

尽量延长第一次和第二次的浇水时间,也就是苗出来后,先不浇水,到苗床土用手摸都硬了的时候再浇第一次水。浇后再到床土很干的时候再浇水,但要记得每次水都应浇透。秧苗2个半叶以后,随着棚内温度升高,秧苗需水量加大,要注意浇水,尤其是钵体盘育苗抗旱能力差,应重点注意浇水。苗床是否缺水,可根据秧苗确定:当早晨秧苗叶尖普遍有露珠时为不缺水;当早晨秧苗叶尖露珠减少或无露珠以及中午叶片打卷时为缺水。缺水时要在早晨太阳出来前后或晚上太阳下山前及时浇水,防止高温晒死秧苗,浇水要一次浇透,尽量减少浇水次数,浇水要反复缓慢喷浇,不能大水漫灌,也不要用冷水浇苗,水温要在15℃以上,可用大缸等容器或晒水池困水。

3.3炼苗、蹲苗

伴随着水稻秧苗逐渐发育,待一个半叶时,可以开始通风炼苗,必要时进行蹲苗,防止水稻苗发生徒长。水稻苗逐渐长大,天气也逐渐回暖,伴随着温度的上升,这时可以合理放风,天气越暖和,放风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延长,通风口也可以适当的加大。针对放风的时间来讲,一般选择上午9点之后,选择晴好天气进行放风,可以一直到下午3点放下棚膜。另外放风要注意风向,选择背风口一侧进行放风,这样可以避免秧苗直接受到风吹,再者打开放风口时一定要逐渐慢慢的打开,不要一下掀起棚膜,以免冷热温差较大,冻坏秧苗。

3.4苗期防病

水稻苗期比较常见的病害主要是水稻青枯病和水稻苗枯病。这两种病害都能导致水稻发育不良,严重影响水稻幼苗生长及影响水稻后期植株的发育,最后导致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在秧苗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是预防苗得病的重要时期,要重点预防青枯、立枯病的发生。1个半叶到2个半叶时要喷一次移栽灵、恶枯灵或病枯净预防青、立枯病,或结合浇水,喷1~3次用浓硫酸配制的pH值为4的酸化水防治立枯病,喷后再用清水冲一下叶片,否则硫酸水会烧苗。

3.5苗期施肥

水稻栽培管理技术篇8

    1.水稻育秧管理

    1.1品种选择和适时播种

    在品种挑选时,应选择高产优质、抗逆力强、抗病虫害强、成熟饱满、产量在1000斤以上的杂交水稻品种,以实现增产效果。为了确保种子的适时生长,在确定播种时间时应充分考虑到当地的土壤状况、气候条件、品种特征以及前后茬种植作物。如果播种时间过早,水稻的发芽与生长时达不到温度、湿度等要求,会出现烂种甚至死苗的现象。如果播种时间过晚,水稻生长不能得到适应的气候环境,如抽穗扬花期碰到高温伏旱等,直接会降低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因此播种时间选择应确保日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上,此时播种不仅出苗快且齐,而且烂秧少,秧苗生长健壮。

    1.2整理土墒和育秧技巧

    在苗床选择时应注意背风向阳、质地疏松、通透性好,而且还要选择排灌方便的土地。为了给水稻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环境,应进行土墒整理,深翻细化、施肥灌水、堆闷沤置等一系列处理工作,特别是基肥的施加,应以农家肥做底肥,然后使用磷、钾肥作为辅肥以增加地力和提供秧苗生长的营养元素,同时还要做好苗床的消毒。在播种前为了减少种子病虫害的发生以及提高出苗率,要对其进行处理。如晒种、消毒、筛选、浸种、催芽等,在此过程要掌握水份、温度、气候等因素,避免催芽时温度过高,使种子失去发芽力,露白后可进行播种。播种前要将土壤浇透,然后根据地理条件确定栽秧密度,进行合理密植。播种可使用定距播种器或撒播等方法,注意播种密度的均匀,也可以使用塑料秧盘,但是要将秧盘表面上多余泥土清理干净,以免串根。播种后应每平方米秧地用2.5克(含量70%)敌克松,兑成600倍液喷雾,杀灭土壤病菌,以防治立枯病,然后在种子上洒一层细土轻轻覆盖,以保证发苗整齐,然后再进行浇水补充。播种后要覆盖地膜,膜内温度应随着秧苗的生长阶段逐渐下降,出苗前控制在35℃以下;一叶期控制在25℃左右,二叶期控制在20℃左右,然后慢慢揭膜炼苗,如果遇到低温寒潮可覆盖地膜以保温。同时秧苗生长在不同阶段应施加相应的肥料以促进其生长。如在2叶1心时可施加断奶肥,在4-6叶期应注意促根促蘖,防治稻秆蝇2-3次。在移栽前3-4天施加送嫁肥,施尿素8-10g/m2,以便在移栽时能够带土移植,减少秧苗适应新环境出现的问题。

    2.水稻高产栽培技术

    2.1秧苗移栽和肥水管理

    移栽可选择手插、抛(钉)秧、机插等形式。移栽的密度要综合考虑包括品种类型、产量、地力条件、种植形式等。施肥还应以有机肥、无机肥配合使用,促进使用水稻专用复混肥。水稻在栽种过程中应特别注意氮磷钾元素的施加,根据种植的总量与测土配方进行定量,确定基蘖肥与穗肥比例以及氮磷钾肥的比例系数,一般亩施氮肥应在10-15kg,氮、磷、钾的配比为1:0.5:0.8-1,其中氮元素的施加是提高水稻单产的关键。施加氮肥的几个关键时期为底肥(移栽前)、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底肥的施加应注意控氮增钾,以增强地力。分蘖肥可在移栽后5-10天和15天分2次施用以促进分蘖早生快发。促花肥和保花肥是增施穗肥的重要时期,可以促进大穗,这两次施加氮钾的总比例为10%-20%和30%。水份的控制是秧苗生长的又一关键技术,可以通过水份调整土温,改善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促进根系生长和深扎,从而提高根系的活力。在插秧时应浅水进行,水层在2-3cm,分蘖时应露泥以促进分蘖。够苗达到80%-90%时要进行晒田控苗,多次搁田以减少苗木徒长,促进通风。施钾肥后应薅秧中耕1次,间湿间干,以促进练根,交替灌溉可以促进灌浆。浅水孕穗时,应切忌干旱。散籽后要保持土壤湿润,以提高结实率。在收获前的5-7天应进行断水,适时排水落干,以避免影响灌浆和品质。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