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8篇

时间:2023-10-25 10:55:29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1

【关键词】初中生 阅读兴趣 广开门路 阅读环境 活动

从我国目前的教育实际来看,由于学校、家庭、社会对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兴趣问题没能引起足够重视,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指导,从而使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发展受到了影响。广大语文教师必须认识到,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对策的研究必须具体分析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形成的规律,必须学习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学习心理学的兴趣理论、阅读理论等,明确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策略的基本原则。我们认为,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应渠道多样、师生互动、选择延伸、循序渐进等。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研究中要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阅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进行特征分析和教育对策的研究。

首先,立足学生,广开阅读门路。教师要开动脑筋,创造条件,解决阅读材料来源问题。许多教师会采取在班级内设立“图书角”的做法,由班级或学校提供一定数量的书籍,使学生想阅读的时候都能拿到阅读的书籍。我们对这种做法进行完善,“开辟多渠道,寻求好书源”。第一,开展互借互阅,即学生可以将自己最近读到的好书放入“图书角”,限定每位学生在每个学期提供图书的最低限度;或者提供一些好的文章线索或书评,实现阅读材料的资源共享。这其中教师要安排学生对提供书籍和文章线索的同学进行记录统计和管理,并以此来确定每位同学的阅读权限。然后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同学给予奖励,以强化同学的参与兴趣。第二,发动学生办理市图书馆和徐州师范大学的对外借书卡和在线阅读卡,定期从中借阅一定数量的图书,确保学生有丰富、健康的书源。第三,结合课文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把课文内容作为一个点,把相关的课外阅读作为拓展的面。这样由点及面,点面结合,由课内到课外不断拓展,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激发了学生读书的热情,逐步使学生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第四,设计“套餐”方案,多渠道跨学科阅读。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跨学科阅读对阅读兴趣培养的重要性,注意各学科内容的融合,鼓励学生阅读各类有益书籍,并引导学生感受时代气息。这样,学生阅读面广,知识越来越丰富,并在博览群书中逐步提高了语文能力。

其次,学法指导扎实、具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初中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离不开教师适时适当的方法指导和循序渐进的技能引领,否则学生的课外阅读就会凸现其盲目性。我们以配套读物的方法指导为例:一般可指导学生分四步进行阅读:一为初读,整体感知,读通读顺,理解字词;二为细读,圈圈好词,划划佳句,标标不懂的地方;三为重点读,着眼于读读背背精彩片断;四为回顾读,想想读懂了哪些内容,谈谈阅读收获。这些措施强化了课文中所学的知识,对配套课外读物也起到了触类旁通的作用。又如,课外读物的推荐也是有法可循的,主要是指导完成填充式的文摘卡,引导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将课外阅读中的优美词句、精彩片断及时摘录。开展阅读竞赛,奖励阅读量大、阅读时间多、阅读能力有进步的学生。学生学会了阅读方法,就会乐于读更多的书,兴趣的形成和强化就水到渠成了。还有就是要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课外”与“课内”、“活动”与“学习”、“休息”与“学习”的关系。通过班内学生榜样教育、伟人故事激励等途径,他们正确地认识课外阅读是作为课内学习的延伸和补充,合理安排课外阅读的时间,从而摆正课外阅读的位置,以杜绝在课堂上或活动时看课外书的现象。

此外,赢得家长支持,改善家庭阅读环境。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的萌发,既受生理心理条件的制约,又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有关的调查材料表明,兴趣的形成和迁移并不是偶然的、不可知的,父母、兄弟姐妹、老师和朋友对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有较多的影响。汉森(Hansen,1969)曾经对家庭阅读环境的四个方面进行了测量,即:家庭中所拥有的阅读材料的数量;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次数;父母进行阅读指导和鼓励的次数;父母作为榜样并参加到阅读中去的程度。我们的做法是,一方面和家长进行沟通,努力转变家长们认为看课外书是浪费学生学习时间的片面认识,使家长认同课外阅读兴趣和习惯对学生学业成绩提高和终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要不失时机地与家长沟通交流,使其尽一切可能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条件,并多抽时间与自己的孩子一起阅读。通过这样的环境熏陶与感染,我们的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变得喜欢阅读,乐于阅读。另外,在家长会等场合将学生中这方面的成功典型向学生和家长介绍,同时推选优秀家长介绍自己引导孩子进行课外阅读的优秀经验,借助优秀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巨大收获的榜样作用,让实实在在的学习经验打动家长,让他们真正从思想上对课外阅读有足够的重视,让他们自觉地为孩子创造阅读环境,从行动上配合教师督促孩子多读好书。

最后,以活动为支点,把课外阅读推向高潮。教师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才能激励和促进学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因此,在课外阅读时,应善于在活动中运用激励机制,让学生在激励中主动地发展,从而让阅读变成一种自觉的行动。在实际的教学中,阅读课教学形式的单一至今仍是一种普遍现象,有的教师从校图书馆或阅览室借了一摞书,不进行筛选取舍地“丢”给学生,下课了收上来。试问,这样的阅读课对学生阅读兴趣、方法和能力的提升方面能有多大帮助!?用巧“阅读课”,组织学生进“行猜谜比赛”、“成语接龙”、“故事大王比赛”、“朗诵会”、“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并使其将课外知识内化、积累,扩大信息储蓄量,培养课外阅读兴趣有着积极的意义。我们尝试在班级和年级中“成立读书合作小组”,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进一步扩大信息交流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再有,可以凭借阅读积分卡、文摘卡、手抄报等第一手材料,评选课外阅读先进并计入学生成长档案袋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阅读积分卡由家长监督填写,根据所读字数进行打分,要求学生天天读,天天记。文摘卡由教师亲自检查,数量多、质量高的为优秀。手抄报由学生动手编,稿件内容自己搜集,编好的手抄报全班同学互看互评,内容健康、书写端正、设计美观的为最佳小报。因为小报的内容大多来自于课外书籍,它必定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2

一、当前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现状

学生的课外阅读往往受年龄、环境、性别和学习成绩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现在的中小学生,由于各种娱乐性的音像产品的冲击,主动进行课外阅读的现象已不多见。尤其是农村初中生,由于受家庭文化氛围不浓,农村文化发展滞后,以及阅读基础、学校办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他们课外阅读的现状,无论是从量的方面还是从质的方面来看,都不令人满意。

1.课外阅读的意识不强,缺乏兴趣

当前,社会科技迅速发展,网络及电子音像制品已基本普及,网络游戏、聊天成了农村初中生课余生活的主要方式。据笔者对任课班级学生进行的意愿调查,双休日时间希望用于上网(包括手机上网、聊天、网络游戏)的占33.6%,玩电子游戏的占19.2%,玩耍、交友的占17.5%,文化课学习的占15.8%,看课外书的占9.4%,其他的占4.5%。可见,农村初中生真正喜欢课外阅读的不多,再加上多数农村学生的家长没有做好阅读表率,平时不读课外书,家庭及社会读书氛围不浓厚,因此农村初中生课外主动阅读、有目的有意识阅读的为数不多。

2.合适阅读的课外读物不多

农村初中生拥有的课外读物不多,家庭藏书量少,缺乏课外阅读资源,其拥有的课外书,大部分只限于作文选之类,学生课外阅读涉及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普读物的不多。部分学生虽然从图书馆或者上网阅读电子书,但不少读物充斥着暴力与色情,适合中学生的读物少之又少,这也是导致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少的原因之一。

3.开展课外阅读的时间少

农村初中生成绩好的忙于学习,进入初三后,就更不用说看课外书了,几乎所有时间都用在文化课上,每天完成大量作业后,课余时间也基本用于复习、预习,根本挤不出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且认为读课外书是不务正业,浪费时间;成绩不好的,课余时间宁肯用来打球、上网玩游戏或者看电视,也不愿意读读课外书,认为读课外书没意思,或者看不懂。

4.课外阅读的方法欠缺

进行课外阅读,主要是为了增长知识,开阔视野。但农村初中生进行课外阅读,多是为了消遣,他们阅读时囫囵吞枣,大致浏览一遍,粗知皮毛,阅读方法欠缺,没有阅读的深度、广度,很少精读,很少做读书笔记,没有达到阅读的目的。

二、加强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方法探究

针对农村初中生不重视课外阅读,忽视知识积累,结果造成知识面窄,综合素质不高的实际,我认为要加强学生的阅读实践,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就没有动力。教师的引导是学生阅读入门的关键。笔者小时候之所以喜欢读《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烈火金刚》等古今名著,就是因为当时的语文教师善于引导。当时教师每隔一两周,就会利用晚自习给我们绘声绘色地讲一些名著里的片断,如“吴用智取生辰纲”“林冲雪夜上梁山”“肖飞孤身入虎穴救人质”等,而每到关键之处,教师都是“且听下回分解”,因此我们课余都自己设法去借教师所讲的小说、故事去看,久而久之就形成阅读的兴趣。可见,教师的引导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语文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读好的文学作品。首先向学生推荐一些内容健康的故事性、娱乐性、趣味性强的作品,让学生自己选择感兴趣的书,然后逐步引导学生多读古今中外名著,再往后引导学生多读对学习有辅助作用的相关课外读物,促进学生学习、课外阅读两不误。

2.营造农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氛围

营造课外阅读的氛围,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

(1)从家庭来说,大家知道,书香门第的后代大多都能读书,读好书。我想,家庭的文化底蕴、氛围渲染无疑是原因之一。家长要以身作则,自己常看书,既增长自己的见识,又给子女树立榜样;要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帮助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选择读物时注意内容要健康,类型要多样,童话、寓言、诗歌、小说、历史故事、科普读物等都有所涉及,扩大孩子的阅读面,挖掘书源,让孩子有书可读。

(2)从学校来说,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认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读课外书,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学习时间,有的甚至限制学生读课外书,一旦发现学生读课外书,不是收缴,就是批评教育,这样会极大地打击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作家冰心说过,“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教师也要树立这样的观念,只有教师本身转变了观念,才可能愿意去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其次,学校要完善图书馆建设。图书馆是学生课外阅读的主阵地。现在各学校设有图书馆,但多数农村学校的图书馆建设不完善。一是藏书量不足。按国家“两基”标准,农村初中生人均图书要达到20本,但很多农村初中生人均图书不达标。二是图书质量不保证,有的图书过于陈旧,有的品种类型过少,有的内容不符合。笔者曾到过一个乡镇初中,结果发现单一本《水稻栽培技术》就达200多本。很明显,学校这样做,是为了凑学生人均图书达标数。三是阅览室建设不符合要求,阅览室内的报刊、课外读物不足,不及时更新,来来去去就那么几本,没有什么作品、读物吸引学生,更不要说像城市学校那样建设电子阅览室了。四是开放时间不规范。不少学校的图书馆开学、期末不开放,期中考试不开放,学校有什么大小活动开展也不开放,这样图书室、阅览室开放的时间少之又少,怎么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呢?因此,农村初中要重视学校图书室、阅览室的建设,加强管理,增加藏书数量,保证藏书质量,保障开放时间,有条件的要建设电子阅览室,吸引更多的学生到图书室、阅览室来读书,让学生感受到图书馆是学习的乐园,是遨游知识海洋的好去处。

(3)从社会来说,全社会都要倡导读书的良好风气,各级政府要责无旁贷地负起引领先进文化建设的责任,宣传部门、教育部门、共青团、妇联及文联、书协等相关团体要通力合作,在加强文化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着力构建弘扬先进文化、文明新风的软环境。一是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各级图书馆的建设。据了解,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活动的推进,各乡镇都成立了文化站,设立图书馆,并有专职人员管理,甚至不少村屯也都设有图书室、阅览室。但是据笔者深入某镇各村了解,该镇12个村中,有7个村的图书室、阅览室只是徒有虚名,图书室存书不足,座位不够,不少图书室、阅览室变成村里的娱乐室,成了村民打扑克、玩麻将的集中场所。因此,在加强县、乡镇、村屯图书馆和阅览室硬件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管理,真正发挥图书馆、阅览室文明先锋的引领作用。二是教育部门要发挥主观职能作用,组织中小学校开展一系列的主题读书活动。如组织开展中华经典诵读、诗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征文比赛等,通过开展系列主题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读书活动。三是宣传、文体、文联等相关部门要大力倡导读书的风气,在一些公共场合设置文明读书的标志,在节假日举办与读书有关的文娱活动,促进全民参与,营造读书的良好氛围。

3.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技巧

万物皆有法,读书也有法。要指导、教会学生阅读的技巧,防止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学无所成。清代名吏曾国藩就读书方法曾指出:“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用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可见,对不同的读物,应采取不同的阅读方式。阅读的方式无非有浏览、略读、选读、跳读、精读几种,对于一些新闻或娱乐性的读物,可采用浏览或略读的方式,略知大概即可;对于一些篇幅较长的小说或理论文章,可采取选读或跳读的方式;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或相关辅导学习的读物,则应采取精读方式,领会读物的内容与思想,借鉴其方法、技巧。“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精读文章,要多读几遍,第一遍初步了解大致内容;第二遍逐段逐句推敲,细细品味,深刻领会内涵;第三遍整体感悟,掩卷深思。阅读时还应注意精彩的词句、名言警句,要动手做摘录、笔记,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对不同的课外书,要交叉阅读,避免审美疲劳,保持阅读的兴趣。

4.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3

【关键词】初中生 课外阅读 教育资源

进行一定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人类的思想文化素质的重要手段。国内外的大文豪无不是进行了大量的阅读才能有骄人的成绩,因此,课外阅读对初中生的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初中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分析

(一)知识的全面补充

课外阅读不仅是提高知识水平的重要途径,还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必要补充。高效的课外阅读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课本知识,还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读写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来自课外的源源不断的知识来弥补课堂教学中的空白,让学生的知识形成一个完备的理论体系,避免造成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过程中偏科严重和理解运用难的现象。

(二)人格的良好塑造

健康的课外阅读对健全中学生心灵和人格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大多只注重知识的传授。然而,初中生对老师的教育具有普遍的抵触心理,他们更愿意相信来自同龄人和课外书本的知识。因此,我们可以提供给初中生健康的课外书籍,引导初中生关注生理的变化,教会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面临的第二性征的变化以及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等,有利于健全初中生的人格,让初中生能健康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三)个性的长远发展

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初中生只有在获得大量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做到创新。另外,阅读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活跃思维的过程,学生通过想象与联想、判断与推理等有规律的思维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过程。因此,加强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惯,使学生能够辩证地看事情想问题,避免盲从随大流,能够在复杂的环境中审时度势,保持自己的个性。

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主要障碍

初中生要想获得全面的知识,必须进行必要的课外阅读,但是由于图书设备障碍、压力等原因,我国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临巨大的困难和挑战。

(一)基本设备仍然是瓶颈

在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教育资源特别是图书资源严重匮乏,让农村初中生几乎没有进行课外阅读的条件。而对于城市而言,由于学生升学压力大等原因,藏书丰富并且对学生开放的图书馆并不是很多,部分学生只能到书店阅读或相互传阅,但这样的时间和资源毕竟不多,这就成了限制初中生阅读能力的客观条件。

(二)主观能动意识的缺失

教育资源的稀缺,使得初中生的升学压力增大,加上学校和家长的不支持,使得看课外书必然会耽误学习,考不上高中今后就没有出路等错误观念成为人们的共识,让学生从心底对课外阅读产生排斥心理,从而缺少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很难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而这种学习的不自觉性对课外阅读的危害是致命的,不仅难以取得实际的效果,反而会加重中学生的课业负担,适得其反。

(三)应试教育下升学难

在我国,考试是进入上一层级学校的通行证,为了进入教育资源更好的学校,学生千方百计想取得好成绩,于是,各种辅导资料应运而生。在各大书店,辅导类资料占的比例也是相当大的,在这种形势下,即使有学生要选择课外读物,也逃离不了选择课本辅导类书籍的怪圈;而作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精髓的诗歌等优秀读物,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冷漠,学生不能自主选择课外书籍,这有时代的原因,也有制度的因素。

如何着手解决这三大问题,需要家庭、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一起努力为初中生的阅读提供更好的条件,努力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以及知识的覆盖率。

三、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路径选择

(一)加强制度保障

在制度和管理方面,学校要转变教育观念,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读有益的课外书。另外,学校应该制定一套适合本地区的完整的图书管理办法,规范图书管理,安排专人采购健康读物、检查图书配套设施。应将数量是否齐全、书目是否实用和过时、图书质量是否过关、专项资金使用细则等情况,作为重点督导内容。每周推荐优秀书目,指导初中生如何选取适合本年龄段的读物。

(二)完善评价机制

在阅读中,我们不仅要注重过程,更要关注结果和效益。只有对阅读的效果进行考核,才能知道哪些方面还有待提高。为此,需要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一是开展具有特色的阅读活动。二是在平时测验和正式考试时加大课外阅读知识在总分中的比重,让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使他们对自己的阅读效益产生全面的了解。

(三)净化阅读环境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4

关键词:课外阅读 调查 分析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学会处世,培养良好的心态,形成独特的风格。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外阅读更是提高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课外阅读,能够巩固和发展课堂教学的成果,更快地完成语文教学任务,更好地达到语文教育目标。课外阅读如此重要,那学生们是否在进行课外阅读?特别是在办学条件相对比较薄弱的农村初中,学生在读些什么书?他们是怎样读书的?他们读书的过程中有哪些潜在问题?而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

一、调查过程

我们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了解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

1、大部分初中生经常看课外书。43%的同学平均每2周去1次书店,29%的同学每周去1次。只有6%的同学很少去书店,在被调查人群中,只占了小部分。

2、现在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面很广。体裁上,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喜欢小说,因为小说贴近生活,但对诗歌、散文等也有一定的阅读量;内容上,文学、历史、地理、军事,包罗万象。另外,外国名著对农村初中生吸引力较小;对中国名著、名家精品的阅读还不够一定的数量。学生接触名著的机会比较多的是在暑假中的电视剧场,阅读整部名著的人较少。

3、大部分学生是自己挑选课外书。可见,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课外读书比较理解、支持,也不会干涉孩子选书的自由。但有一部分学生的书是由家长、老师挑选,排除师长“参考”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这些学生对读书缺乏主动性,学生挑选的课外书主要集中在辅导书上,否则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二、总结原因

首先,大语文教育观尚未确立。大语文教育观要求改革单一的语文教学模式,建立一个课堂内外相互结合的新的语文课程体系,实行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把“小课堂”与“大课堂”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但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和教师未能真正确立这一点,对课外阅读的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重课内灌输,轻课外阅读。 除此之外一些学校忽视了语文环境建设,没有一定的图书配备,加之社会上公共图书馆的开放率低以及影视作品的冲击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外阅读的开展。

那么,怎样才能改变目前的现状,切实开展好课外阅读呢?

三、解决方案

首先,要加大考试评估制度改革的力度。考试内容、命题方法对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制约和导向作用。要有效地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改革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工作。首先应从拓宽考试内容上突破,要对听说读写进行全面考核,将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经典篇目纳入考评内容,以利于课外阅读的引导;同时要从改革评估手段上深化,用知识、能力的综合考评结果取代唯学科分数的结论,可着重考查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为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正确的导向,从而促进课外阅读的开展。

其次,要切实加强课外阅读的组织与指导。课外阅读与语文教学既具有内在联系又各自独立,因此,必须把课外阅读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内容,进行认真的组织与科学的指导,从而实现课外阅读在语文教育教学中的最优化,促进语文教育教学效率和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制定计划,统筹安排。开展课外阅读活动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课堂教学,与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紧密配合、统筹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包括课外阅读的目的、要求、步骤、方式、书目等,以避免随意性和盲目性,这是开展好课外阅读的前提。

(2)加强引导,激发兴趣。初中生兴趣广泛,感情充沛,但自制力不强,分辨能力较差,课外阅读上易受情感的支配,往往沉湎于武侠、言情小说,或迷恋于情节离奇的卡通读物,也有一些学生由于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缺乏读书的兴趣。因此,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阅读心理,引导学生多选择一些健康有益、贴近学生生活的读物来读。同时,对读过这些作品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促使其他同学产生向往之心,从而营造一种良好的阅读氛围。

(3)配合教材,推荐书目。叶圣陶先生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因此,为了提高课外阅读的效果,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适时向学生推荐有关的书目,以解决“读什么”的问题。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5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激趣;策略

有人说过:“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生是缺乏获取新知识能力、缺乏发展潜能的学生;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家庭是平庸的,没有智慧的家庭;一个不重视阅读的学校肯定是一个呆板的沉滞的只会应试的学校;一个不重视阅读的民族必然是没有希望的民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分别要达到400万字和300万字,并且推荐了课外阅读篇目,配备了《语文读本》。这是对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反映出了课外阅读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但在“应试教育”影响下,过重的学业负担,把课外阅读逼向了语文教学的边缘地带,使语文学习的空间日趋狭隘。由于忽视课外阅读,导致学生囿于狭小的“课本”空间,切断了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重要通道,使学生成为“井底之蛙”,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抑制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导致学生语文素养全面匮乏,使语文教学形单影只,孤苦憔悴,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对尚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而言更是如此。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超链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借课文,以点带面

叶老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良莠不齐,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靠后天培养起来的。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环球时报》《泰州日报》《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余饭后,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假以时日,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七年级举办讲故事比赛,八、九年级举办演讲比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读写结合,符合语文学习的规律,也能很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每年暑假,我班都会开展各种读书征文比赛。既可以是老师根据教材推荐书目的读书征文竞赛,如“《名人传》读书征文比赛”、“《三国演义》读书征文竞赛”等,也可以根据上级要求的读书征文比赛,如“《我是五好小公民》读书征文赛”、“‘经典浸润人生’读书征文大赛”等。学生在比赛中获奖,获得了课外阅读的成就感,自觉进行课外阅读的兴趣便更为浓厚。

以上是我对如何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举措,也是我对改善当前语文教学现状,让经典浸润学生的人生的殷殷期盼。语文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身体力行,勇于创新,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探索各种行之有效措施,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内驱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使之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文化品位,为推进素质教育,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竭尽全力。

【参考文献】

[1]智仁勇,贡泽培,杨瑗.叶圣陶语文教育言论摘编[M].教育科学,天津古籍出版社,1994.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6

【关键词】 初中生 课外阅读 策略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可以增加知识,提高修颜,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心态,形成健全人格。《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的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而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到底如何呢?据《中学生百科》编辑部对全国50个城市的初中生作的问卷调查统计: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何况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品味低下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学生确实太少,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因此,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是初中生好读书、读好书的关键。近年来,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课内课外紧密衔接,一石激起千层浪

1、巧用课文,以点带面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语文课程标准》推荐初中生阅读的《水浒传》《三国演义》《朝花夕拾》《骆驼祥子》《童年》等文学名著大多与教材有所链接。因此,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名著,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如教学《杨修之死》时,我不仅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品析了杨修锋芒毕露、恃才放旷的性格,曹操心胸狭窄、阴险奸诈的本性,杨修之死的原因。还向学生提出"曹操真是个小人吗?为什么他能够成为当时实力最强大的军阀呢?请同学们到《三国演义》中去寻找答案吧!"以此激发学生探索三国历史、认识三国人物、阅读《三国演义》的浓厚兴趣。课后,学生中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三国演义》的热潮。

2、名著导读课,抛砖为引玉

课外读物五花八门,好坏难辨,初中生因心智尚未成熟,课外阅读时在读物选择时容易误入歧途,亟需老师的正确引导。我在教学实践中专门开设了名著导读课,形式上可以由教师介绍名著精彩片段,也可以请学生来谈读经典名著的心得,还可借用多媒体抛砖引玉。目的只有一个:向学生推荐名著,激发他们的阅读热情。如在教学《十则》后,在名著导读课上,我先播放了百家讲坛中《于丹心得》之《人生百年,孰能无憾》,学生们顿时被其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我抓住时机对同学们说:《论语》这一经典博大而精深,富含生活的哲理,能给人智慧和启迪。同学们不妨课外去读一读《于丹心得》这本书,肯定会获益匪浅。

二、营造班级阅读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环境造就人,耳濡目染的力量是巨大的,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会感染激发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接手一个班级,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心打造教室图书角

在教室里设置一个图书角,图书角只摆放报纸杂志,一般来说,《智慧背囊》《读者》《意林》是必备,另外学生还可推荐报刊。报刊由语文课代表专门负责购买、更换,经费源于班费。课间休息,图书角往往是人气最旺之地。时间一长,那些原来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慢慢成为图书角的常客。

2、提供班级文化建设展台

针对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积累下来的心得体会,我每两周组织一次评比,并将有真切体会,看法独到的放在专用的班级文化建设"越读越快乐"这一板块中展示,既给优秀作品本人以鼓励,也能激发其他同学的兴趣,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的课外阅读中。

三、开展系列竞赛,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竞赛是青少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活动之一,为了更好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竞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箴言积累竞赛

在教室后的班级文化墙上开设一个专栏,每天由值日生推荐板书自己认为最好的经典箴言,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爱人者人恒爱之,恨人者人恒恨之"、"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等,同时,要求全班学生人手一本箴言积累册,每天都将张贴栏中的箴言摘抄下来。当一轮展示完毕,由全班学生打分,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的热情,也促使他们在阅读中要用心品读,提高阅读的品质。此外,全班学生每天都能摘抄一条箴言,日积月累,这也是一笔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很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每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和演讲赛。全班学生既是参赛选手,又是比赛评委,取其平均分作为学生语文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这种竞赛,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开展读书征文比赛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7

关键词:初中生;课外阅读;反思

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素质,课外阅读是一条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却不尽人意。有调查显示,现在中学生每天阅读时间15分钟以上的仅占32%;读物阅读范围以课内为主,约占72%,课外的读物仅占28%。以阅读四大名著为例进行调查,阅读的比例也很低。古典名著读得太少,不但影响了汉语书面语程度的提高,而且很不利于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不利于优秀人格的形成。中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不足,是普遍存在的一种语文现象,这种现象在农村中学又显得尤为突出。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无书可读。没有课外书可读,学校图书馆资源不足,学生很难借到适合自已阅读的图书。尤其是较为偏远的农村初中,图书资源严重不足。甚至一些农村学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根本不对学生开放,仅作“摆设”而已。很多家长出于教育功利的目的乐于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培训班,而不给孩子创造读书的条件和氛围。一些农村学生受到地域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更是缺乏获取课外读物的机会和途径。

二、不想读书。现在网络、电视、手机等各种传播媒体如洪水猛兽,铺天盖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极大的冲击。电视中一些娱乐节目、网络中的游戏,对理智性不足的初中生有很大的诱惑,一些学生迷恋于电视和网络,不愿意读书。

三、不许读书。目前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应试教育”的束缚下,家长和学校都把学生束缚在教材中,切断学生了解生活和社会的一条通道,压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整天面对一大堆标准化试题的训练,忽略了课外阅读。一些农村学生的家长受自身认识的限制,甚至对子女的课外阅读采取了一种相当敌视的态度,他们把学生看的课外书籍一律视为闲书,把学生进行的课外语文活动视为不务正业。一句话,凡是“不考的就不要读”。

四、所读非书。初中生读书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往往仅凭自己的爱好和直觉来选择,阅读动机主要是“作消遣”、“欣赏文笔和惊险离情的情节”。由于学校没有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语文教师缺少导读机制,部分学习成绩一般和较差的学生甚至把不良信息读物摆上了选择的行列。

五、读不好书。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推进,课外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省市已经把名著知识列入了中考范畴。但是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这依然没有给学生自由阅读名著的机会,课外阅读教学几乎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学生只是揣摩和识记老师的标准解读。不能自由的阅读和思考。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做好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关键是教育理念的转变,

首先,学校要转变教育理念,变应试教育为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学生的课外阅读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留出更多的课余时间,让学生阅读有益的课外书。没有藏书的学校应克服一切困难,按照学生需要配置一定数量的图书。因地制宜,开放图书室、阅览室,为学生创造好的阅读环境,培养阅读氛围。

其次,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发挥应有的指导作用。一个语文老师应该认识到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积极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教会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这样学生就会自觉的阅读。

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篇8

关键词:激发;初中生;课外阅读;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一书中指出,

“让学生在图书世界里生活,这是当今学校一个重要的教育问题。”他还说:“我把人类宝库中最优秀的图书给自己的学生们读。”可见,阅读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对中小学生课外名著阅读要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7~9年级的学生应“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目前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令人堪忧,一项调查显示:有阅读课外书习惯的同学占28.7%,无聊时才看课外书的同学占43.2%,极少阅读课外书的同学占2.6%。而且这里的课外书还包括一些不值得阅读的卡通漫画、言情小说、网络小说等书籍,由此可见,真正有文学阅读习惯的初中生确实太少,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现状不容乐观。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近些年,笔者就如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做了如下尝试。

一、以课内文章为基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借助课文,以点带面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就必须具有开发语文教育资源的意识,具有整合包括教科书在内的语文教育资源的能力,从而不断地走向大语文课堂,走向较为开放的语文教学境界。

比如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文中讲到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我随即一转,问道,大家想不想了解一下这个讲故事的长妈妈的故事?在《朝花夕拾》中,有好几篇文章回忆到与长妈妈有关的往事,其中《阿长与〈山海经〉》是专门回忆和纪念她的。在讲完看社戏这个情节时,我又适时地问学生,在鲁迅先生生活的那个时代,除了去看戏,还有没有其他的好玩的事情了呢?大家去《朝花夕拾》中找答案,看看谁了解得最多!课后,很快掀起了课外阅读《朝花夕拾》的热潮。

2.结合节选,抛砖引玉

叶圣陶曾经说过,课外阅读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在7~9

年级的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每册书均有一部名著入选,比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水浒传》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书中仅节选其中的一两个篇章,不可能全部放入教材中。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浓厚兴趣,教师应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度,挖掘兴趣点,适时向学生推荐这些相关的名著。

比如讲到书中《西游记》的节选部分——孙悟空两调芭蕉扇时,我课前给学生几个问题:①铁扇公主为什么那么恨孙悟空?

②孙悟空为什么称铁扇公主为嫂嫂?③孙悟空最后怎么借到芭蕉扇的,是靠他自己吗?这些问题节选部分或有(但不详细)或没有,需要学生去名著中找答案。课堂上让找到答案的同学给大家讲解,其他同学看他讲得对不对,并进行补充。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自觉地去阅读《西游记》。其他的名著阅读也可以这样安排。

二、以营造班级阅读为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地方,良好的班级阅读氛围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之中受熏陶,可以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班级中浓浓的书香氛围毫无疑问会对每一位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产生很强的感染激发作用。我在自己的班级,一般都会从以下几方面去营造阅读的氛围。

1.精美的图书柜

在我们教室的后面,有一个由我们学校统一订制的精美的图书柜,图书柜的上面两层排满了文学、地理、科技以及历史等各类图书,下面挂着一排报纸或摆着一些杂志。《环球时报》《苏州日报》《扬子晚报》《读者》《青年文摘》《小说月报》等读物。这里是一个小型的班级图书馆。由大家统一负责整理、更新,课间饭后,图书柜的读者很多,大家边读边交流。原来那些不爱看书的学生也渐渐地成了图书柜的常客。

2.办公室读物角

如果教室里的图书不够用,还可以到我的办公室里来选。在我的办公桌后面,还有一张桌子,专供摆放一些优秀书籍。这些书籍大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还有一些是我家里的藏书。我把这些书都编了号供大家借阅,并制订了阅读细则,比如爱护书籍、及时归还等就是其中内容。

3.阅览室阅读课

我们学校每周有课外阅读课,我经常带着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去阅读,这里整洁明亮,图书种类繁多,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爱读的书籍。在这里,大家安静地享受着这里的资源和环境,是个不错的阅读之地。

三、以开展系列活动为辅助,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我经常在班上开展一些读书比赛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阅读,在阅读中快乐成长。

1.开展课前演讲

每次上课前5分钟,我们都邀请一位同学到前面演讲,内容不限,可以播报一则新闻,可以评说见到的一种现象,还可以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讲明理由。其他同学从姿态、语速和内容等方面为其打分,差不多一个月一轮(我们的班级大都二十几个人),分数前面的十个人会得到一个小惊喜(小礼物)。当然,有些人有扭捏之态,不愿张口,我们平时就多鼓励他们,还为其设了个进步奖。

2.举办故事演讲比赛

初中生大都喜欢听故事,也很喜欢讲故事。为了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我们每个学期都会在班上举办一次讲故事比赛或演讲赛,让班级同学做评委来打分。这种竞赛方式,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大大激发了学生课外进行广泛阅读的兴趣。

3.摘抄评比

积累是学生课外阅读的首要任务。“不动笔墨不读书。”在课外阅读的积累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要做的摘抄,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摘抄本,摘抄一些优美的有哲理性的语句,还可以在所摘语句的下面写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或从修辞的角度加以鉴赏,这也是对自己阅读的整理巩固。我会不定期检查摘抄,评出一些优秀摘抄,并把它们复印下来,张贴在教室后面的语文园地里,以供大家品味、欣赏。如此一来,学生们为了自己的摘抄能上墙,更加积极阅读、摘抄。摘抄评比无疑是对名著阅读的一个有效的检查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