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8篇

时间:2023-11-19 16:08:11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1

然而,千沟万壑的地势也给该市林木种苗管理带来挑战。万州区林业局在3月份就查获了一起重大假冒伪劣林木种苗案件,涉及104000株核桃嫁接苗,涉案金额达数十万元。一石激起千层浪,该市林业系统迅速加强基层管理。纵然山高路陡,“山城”林木种苗管理的“触须”层层深入,伸向林业第一线。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使林木种苗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苗圃基地面积增至47万亩,新增2处部级林木良种基地,审认定通过8个林木品种,良种使用率达56%,林场危旧房改造开工率93%,营造1万亩经济林,建成2万亩中药材基地。

林业局纷纷调研基层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基层调研的灵魂。

今年出台的《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意见》,促使该市40个区县全面了解各自的林木种苗工作水平,准确掌握各区林木种苗工作发展现状。

记者了解到,永川区林业局根据文件要求组织人员对该区苗圃基地基本情况、苗木市场情况,包括苗木生产管理体制、苗木生产管理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结果表明该区现有苗圃74处,育苗总面积1.58万亩,现有苗木1624.6万株。其中生态苗木744.2万亩,经济苗木37万株,绿化苗木845.35万株。同时,调研结果显示该区苗木产业发展存在三大不足,一是“小而全”的生产方式普遍存在生产效益低的问题;二是缺少具有“特色”品牌种苗;三是市场流通闭塞,信息不畅。因此,该区提出,要重点抓好珍贵用材苗木的培养,建立珍贵用材林采种、育苗基地以及珍贵用材林的培育,制定产业规划布局,培育龙头企业,增强辐射带动效应,努力实现花卉苗木生产专业化、集约化和产业化。

永川区林业局的调研模式是整个重庆林业调研的缩影,大渡口、黔江、垫江等全市各区县纷纷躬身反省,寻找自己的路。“全县苗圃建设还处在初级阶段,受工程项目支撑和林木种苗市场的影响,种苗生产规模化、产业化还有待进一步加强,苗木供需不平衡问题突出,园林花卉苗木市场还不规范。垫江县急需建设一个综合的园林花卉苗木市场,便于企业经营,形成区位优势。”垫江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谭建调研时表示。

用法律为良性

发展保驾护航

生态建设,离不开法治。

万盛经开区农林局今年首先印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重庆市实施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宣传资料500余份,宣传林业相关法律;随后,该区加强对固定场所检查,采取日常检查、专项执法等执法形式,对重点林木种子生产经营单位和重点造林工作进行重点执法检查,尤其加强了在圃苗木、造林苗木的监管,4月以来查处无 “两证”违法生产经营林木种子2起,因条件变化导致“两证” 办理资格不够的违规行为3起。

此外,加强对运输环节执法,充分利用木材检查站、森检哨所等固定检查点,整合林业行政执法力量,在区内主要通道路口,对运输过程中的林木种子和苗木进行检查,一个月内查处了3起无林木种子质量合格证和林木种子标签运输违法行为,给予了不法经营行为有效的打击。丰都、巫溪等各区县也加强执法行动,切实保障工程造林质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为旅游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培训高素质基层林业人员

调研能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立法执法能为林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而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往往取决于林业系统的基层人员。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2

[关键词]苗木繁育;农业知识;通识教育;教学成效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174-03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也称普通教育、自由教育,是大学教育的一种理念,它是高等教育领域针对专业主义教育和职业主义教育而产生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1]1828年美国耶鲁大学在《耶鲁报告》中第一次使用了“general education”一词。大学通识教育不仅能丰富大学生的知识,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德等各方面的素养。[2]目前普遍认为,高等教育的重心及真正的专业教育已上移到研究生阶段,本科教育主要为研究生教育奠定基础。[3] [4]我国应用性较强的农业院校及地方院校多数采用了“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5]华南农业大学是我国南方省区最具影响力的综合类大学之一,以农业为特色,专业覆盖农、工、理、经、管、法等7个学科门类。长期以来,华南农业大学着力开展非农专业本科生农业知识通识教育,在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与研究。本文就华南农业大学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与教学实践进行总结,指出农事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课程设置背景

华南农业大学历史悠久,学校秉承“修德、博学、求实、创新”的校训,以实践育人、创新创业的理念,围绕农林实践教育的核心,为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多层次农事实践教学体系,强化通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于2013年5月成立了农事训练中心。该中心围绕华南农业大学多层次人才教育培训目标,模拟建设与农林业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现场职业环境,开展农林业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普及教育,全面丰富学生的农事知识和提高学生的农事实践技能。学校农事训练中心下设7个训练站,包括农学训练站、林学与园林站、园艺训练站、农事教导与服务站、资源环境训练站、动物养殖实训站和植物保护训练站等,依托训练站对全校本科生开展为期一周的农事训练通识教育。[6]

二、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设计

苗木繁育技能训练是林学与园林站农事训练课程的一个模块,该课程面向全校本科生,自2013年9月开始,已经对车辆工程、音乐学、电子类、应用化学、物流管理、经济学、动物医学、法学等19个非农专业本科生开设,8课时,3780人次参加。苗木繁育技能训练依托现有的苗圃、温室等科研教学条件,以将森林培育、林木育种等相关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苗木繁育技能训练通识教育。

(一)基础理论讲授

苗木繁育相关基础理论是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讲授基本的理论知识,能让学生学习到开展苗木繁育过程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进而能够树立科学育苗的意识,并采用科学的技术、方法实现苗木科学、高效的繁育。讲授的苗木培育理论基础,包括苗木种类、土壤耕作、苗圃除草、施肥技术,播种苗培育、无性繁育(扦插、嫁接、组织培养)以及容器苗培育等方面。可参考的书籍资料包括各种育苗教程,专著以及各项国家、行业、地方技术规程等。笔者建议参考孙时轩主编的《林木育苗技术》、沈国舫主编的《森林培育学》、张志毅主编的《林木遗传学基础》、湖南省林业厅起草的地方标准《马尾松播种育苗技术规程》等。

(二)实际操作训练

1.训练内容设置

训练内容包括播种育苗、营养繁殖中的扦插与嫁接繁育技术、容器育苗。播种育苗是指利用种子来进行繁殖,播种苗具有父本、母本双亲的遗传特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强,采集、贮藏、运输方便。营养繁殖是利用植物营养器官(根、茎、叶)的再生能力繁殖新植株的方法,扦插和嫁接是营养繁殖的两种主要方法。

2.小组分配模式

一般而言,采用6~8个学生组成一个小组为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们有团队意识,合作完成各个项目,同时也可以更好利用有限的苗圃地,更好的实施训练。

3.实例1:苗床播种育苗训练

用种子播种繁殖所得的苗木为播种苗或实生苗,由于播种技术较为简单,成本低廉,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苗木或嫁接繁殖用的砧木,在苗木繁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实际操作训练中需要让学生们了解这项繁育技术。播种育苗步骤包括整地、苗床土壤处理、播种。在本课程中,主要让学生们进行整地,做床,进行播种,练习撒播、条播、点播三种播种技术。选用小粒种子练习撒播,将种子均匀的撒在播种的苗床上;条播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播种方法,适用于各种中小粒种子,按照一定的行距,将种子均匀地撒在播种沟中,以南北向为好,播幅选3~5厘米,行距20~35厘米;点播练习即选用大粒种子按一定的株行距将其一粒一粒的播在苗圃地上。

4.实例2:苗床扦插育苗训练

扦插也称插条,是一种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植物的茎、叶、根、芽等,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在农林业生产中,不同植物扦插时对条件有不同需求。为了让非农本科生了解及能够掌握扦插基本技术,本课程设计让学生在沙池中练习扦插,包括整地、建高床、制穗、扦插等过程。

5.实例3:容器育苗训练

容器育苗因其成活率高、发根快,也可进行机械化或工厂化育苗。本内容可让学生了解容器苗所需基质以及常用配比,在实际操作中,让学生采用泥炭土:蛭石:珍珠岩=5:3:2的比例进行混合作为基质,进行容器苗育苗操作。

6.实例4:嫁接繁育训练

嫁接是目前很多经济树木常采用的一种繁育方式,因此,在本课程中,也希望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嫁接的操作步骤,在实际操作中,主要让学生练习枝接和芽接。

7.课程考核

课程采用“实习评分+小组汇报”综合考核方式,其中实习评分占70%,小组汇报得分占30%,此外可根据学生对实际操作过程中创新性见解及具有创造性的技术改进等给予加分。值得注意的是,课程考核的目的主要有三个方面:(1)考核学生课程内容的完成及对各个操作项目基本技术要点的掌握;(2)对学生理论和实际操作的学习和实践做出中肯的评价和鼓励;(3)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的积极性,培养独立操作和团队协作并行的能力,培育其创新性思维。

三、苗木繁育技能训练课程施教效果

对于学生来讲,丰富知识储备,开拓自身视野,从各个领域充实和武装自己,才能为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未来创造更多的可能。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的专业课程,也有必要对基本的农业知识有基本的了解。学校专门开设的农事技能通识训练课,为的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农意识,爱校意识。教学实践表明,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学农爱农的感情,加强专业劳动技能的训练,增加对农作物生产的感性认识,提高专业学习的兴趣等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的作用,对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加强组织性、纪律性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四、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

因教学资源所限,农事训练中心课程内容繁多,课程安排十分紧密,上课人数多,如何让学生在短暂有限的时间里既掌握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完成好实际操作,对任课老师和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难题,因而需要不断实践、改革和创新。苗木繁育技术实践课程开设以来,仍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课程设置缺乏衔接性,每个班级的农事通识教育历时1周,基本上半天或1天上一个模块内容,但模块与模块之间缺乏内在逻辑和联系,因而各模块之间缺乏紧密的衔接;(2)农事课程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学生多,教师少,师生数量比例失调,同时授课老师本身也有专业课程教学压力,相互叠加,任务繁重,影响了教学积极性;(3)课程教学过程中缺乏互动,扦插、嫁接、播种是目前林业生产上用得比较广泛的繁育技术,对农事教育来说具有很大的实用性,但是由于上课的学生都是非农专业学生,他们对农林的了解较少,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是为获取学分而选课上课,教学课堂上缺乏互动。

为了更好实施对非农专业本科生的苗木繁育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革:

1.规范课程设置,建立林木育苗相关的通识性生产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训练模式,包括:(1)理解1个基础(苗木培育的基本理论);(2)掌握3种方式(容器育苗、播种育苗和扦插育苗);(3)构建和优化课程配置模式(实施先理论,次示范,再操作,后评价的授课模式,使学生将“育前准备、育中技术、育后管理”等环节有机结合)。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懂理论、熟技术、会育苗、育好苗”,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多、更好地掌握实践技能,将林业苗木繁育理论和技术普及至每一个华农学生,使他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基础常规的育苗知识并得以实践。

2.充分调动师生积极性,提高实训质量。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实践者,实践教学教师在素质要求、工作内容、工作方式上与从事理论教学的教师有很大区别,应针对岗位特点,实施有效的考核和管理,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如果教师们只关心自己的研究课题,而在考核制度硬性要求下应付教学任务,我们的本科教学也很难有成效。另一方面,转变学生对通识课程仅仅是混学分的“水课”这样的认知态度也很重要,这就需要改革课程体系,加强通识课程的重要性宣传。诚如密西根大学原校长詹姆斯・杜德斯达博士所说:“尽管难以给通识教育下定义,它的实现也极具挑战性,但这难以捉摸的通识教育的目标可能依然是使学生为终身学习和变化的世界做好准备的最好途径。”[7]

[ 注 释 ]

[1] 陈向明.对通识教育有关概念的辨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6(3):27-28.

[2] 郡彬华,谢黎智.通识教育的内涵辨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6):17-18.

[3] 刘铁芳.大学通识教育的意蕴及其可能性[J].高等教育研究,2012(7):5-6.

[4] 李泽民.关于大学开展通识教育的再思考[J].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4):47-50.

[5] 麦宇红.农业院校通识课程设置调查与分析――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J].高等农业教育,2010(2):56-58.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3

关键词:影响;核桃;成活;生长;原因

中图分类号:S6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5-0071-02

1 引言

核桃是优良的食用油料树种,又是珍贵的干果和用材树种。发展核桃产业,对于实现食用油料木本化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核桃产业的迅速发展,核桃将是泸水县林业生产今后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因此,必须要总结经验教训,找准原因、制定对策,才能把核桃产业的发展做大、做强。通过对泸水县近几年核桃发展情况及结果的总结,得出了几点影响泸水县泡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原因和对策。

2 泸水县核桃发展及分布现状

核桃在泸水的垂直分布,从海拔约800 m的上江乡蛮云村到海拔2800 m的老窝乡凤凰山都有分布。其中,种植较多、生长较好、比较适宜的海拔为1600~2000 m。

核桃品种在泸水分布情况,细香核桃、新疆核桃一般分布于海拔1400~2000 m,大泡核桃、泸水1号一般分布于海拔1800~2600 m,野生铁核桃一般分布于海拔2000~2800 m。

3 影响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原因

3.1 苗木因素

苗木是林业生态建设的基础和关键,苗木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活率及后期生长。通过资料的查询和多年的观察总结,认为苗木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原因有核桃生物学特性和育苗技术措施两方面。

3.1.1 生物学特性

生物学特性是决定苗木生长的主要原因,起主导作用。核桃嫁接苗中主要表现在砧木和接穗上。

(1)砧木。近年来,部分苗木生产单位为了缩短育苗周期、降低成本,采用芽砧苗嫁接。由于芽砧苗培育时间较短,只有3~4个月,根系较弱、木质化程度低、抗性弱,用这样的砧木嫁接培育的苗木根系较弱、嫁接口愈合差,造林后成活率低、生长也较缓慢。而实生苗砧木,一般要选用亲和力较好的铁核桃做种来培育砧木苗,经过1年的生长,当砧木的地径长至1 cm左右时进行嫁接。用这样培育出的砧木嫁接培育出的苗木,根系发达、木质化程度高、抗性强、嫁接口愈合好,造林后容易成活且生长较好。

(2)接穗。接穗的好坏是影响苗木生长的主耍原因。由于泸水县无核桃采穗圃,每年对接穗的需求量又很大,而泸水县原核桃种植群众又不愿意采集和缺乏采集接穗的技术,造成接穗供应不足和质量差。因此,各育苗单位就大量从外地采购或在本地不管质量好坏的收购。造成核桃接穗质量和品种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到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3.1.2 育苗技术措施

苗木培育中,育苗技术措施是间接影响苗木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原因。

(1)苗圃地选择。在育苗过程中,为了强调集约经营,降低成本而忽略了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将苗圃设在低海拔的江边沿线水田中。而造林地又在海拔较高、立地条件相对较差的山地。违背了种子调运中“北向南调,高纬度向低纬度调,高海拔向低海拔调”的原则。这样势必就会影响苗木造林后的成活和生长。

(2)过度追肥。1999年《云南省主要造林树种苗木地方标准》实施后,对苗木的苗高和地径要求提高了。为达到要求,部分育苗单位就增加了追肥力度和次数,甚至喷施生长激素,促使苗木快速生长。特别是在苗木生长后期的追肥,会造成苗木推迟落叶,木质化程度低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苗木造林后的成活率和生长。

(3)起苗运输。由于泸水县苗圃过去大部分都在江边沿线,造林地又大部分在山区,交通不便,苗木都是靠人背马驮运输到造林地。因此,造成苗木运输时间过长。这样就会造成苗木脱水而影响造林成活率和苗木生长。

3.2 种植原因

长期以来,由于群众对造林技术的了解太少,种树的观念落后,认为种树很简单只要“挖个塘、放进苗、盖上土”就可以了。这也是造成泸水县泡核桃造林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的原因。

3.2.1 挖塘太小

泸水县大部分群众种植核桃时,所挖的塘一般只有30 cm×30 cm×25 cm,而标准核桃嫁接苗的主根长都在20 cm以上。这样,种植时苗木的根系就直接在硬土上,有的还露出一段在外,这对苗木的成活、生长非常不利,成活率也就得不到保障。科学的挖塘规格是1 m×1 m×1 m,这样有利于底肥的施放、苗木种植和苗木成活后根系的生长,土壤挖疏松后具有保水、保肥的作用,有利于苗木的成活、生长。

3.2.2 栽植

栽植是造林过程中关键环节。泸水县大部分群众在栽植核桃时,过于粗放,常有窝根和露根现象,盖土不足,踩实不够,更做不到浇水、盖膜等环节。因此,直接造成造林成活率低,即使成活也因根系不能正常生长而影响苗木生长.

3.3 种后管护

俗话说:“三分造林,七分管护”。说明管护起着重要作用。长期以来,林业生态建设项目都是由国家投资建设的,而这些项目又没有后期管护资金,同时,这些建设项目的优惠政策又给农户养成了只有给补助才种的习惯,甚至觉得是帮国家种树。因此,缺乏主动投入林业建设的意识,更谈不上自已投入种植与管理。这样就造成“重造轻管”的现象。

3.4 立地条件

由于泸水县山高坡陡、生态脆弱,可利用土地资源匿乏,而且可利用的土地已基本开垦为农地。这样用于造林的地块大部分都是坡度较大、土层较薄、肥力较弱的地块。这也是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低和生长缓慢的原因。

4 对策

根据以上所浅析的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原因,结合泸水县实际提出以下几点解决办法。

4.1 加大培训力度

4.1.1 核桃造林、管理等技术培训

由于核桃产业建设不同与农业生产,它周期长、见效慢,而且不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加之林业部门以前在发展核桃时在政策宣传及科技培训方面投入不足,力度不够。造成大部分群众对核桃产业建设认识不足,存在偏见。因此,大部分群众对核桃的苗木培育、嫁接技术、造林技术和抚育管埋技术认识和掌握不够。这就需要林业部门加强这方面的投入和培训。

(1)结合森林防火和项目建设等,录制核桃嫁接、造林、管护等技术进行反复播放宣传,并现场咨询服务及制成传单进行发放

(2)根据项目规划,到项目建没区举办培训班,请专业技术人员授课讲解核桃的育苗技术、种植技术、扰育管理等技术,并请嫁接能手现场示范,让学员动手操作,以便更快、更好的掌握。

4.1.2 异地参观学习

组织项目区群众代表到核桃产业发展较好的地区参观学习。让他们直观的了解核桃的经济价值、生态效益等,学习先进技术,提高他们种植积极性,从而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核挑产业建没。

4.2 加强种苗队伍建设及执法力度

充实种苗管理人员,提高人员素质。加强队伍自身建设。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林木种苗行为。坚决取缔无证生产的苗圃,严禁私自调运林木种苗,特别是接穗,从源头堵住劣质种苗进入泸水县,从而净化种苗市场。

4.3 加强苗圃建设、规范苗木生产

在进一步管理、经营好泸水县现有合法苗圃的同时,根据全县需苗情况加快建设采穗圃或选定采穗母树,扩大生产规模,以满足全县各项目建设所需苗木;加强苗木出圃检验,严格执行林木种苗的国家和地方标准。

4.4 增加项目后期管护投资

多方争取资金、合理整合项目或把现有项目资金相应提出部分用于后期管护。

4.5 推广林农混种模式

支持和鼓励进行林农混种。首先在有一定经验的乡镇推广,然后逐步推向全县。

4.6 做好提质增效

充分管理和利用好“核桃提质增效”项目。

5 结论

(1)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原因:首先是种植环节和管护环节,然后是立地条件和苗木质量,而种植环节又起到决定性作用。

(2)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生长速度的主要原因:首先是苗木质量和管护环节,然后是种植环节和立地条件,而苗木质量又起到决定性作用。

可以看出,在影响泸水县核桃造林成活率和生长的因素中,管护环节都起到重要作用。这也证实了“三分造林,七分管护”的说法。

参考文献:

[1]杨 源.云南核桃[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01.

[2]中南林学院.经济林栽培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3]孙时轩.造林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4]马 婷,李 静,肖良俊.十三个核桃品种幼苗叶片解剖结构与抗寒性的关系[J].北方园艺,2016(3).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4

关键词:营养繁殖;林业育苗;优势;应用方法

一、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优势分析

1、培育周期短,环境适应性强

营养繁殖是以乔、灌木具有可再生能力的枝、茎、根等营养器官为培养对象,同理培养形成新的植株。与播种繁殖相比,营养繁殖不需要经过种子的播种、萌发、生长等一系列过程,极大的缩短了树苗的培养时间,对于一些季节性要求较高的林业树苗来说,营养繁殖更具优势。除此之外,营养繁殖所得的新植物完美继承了母本植物的优良特性,加上是以母本植物的营养器官为培养对象,因此其环境适应能力也明显增强。在培养经济林木时,营养繁殖的这一特点能够极大程度上降低苗木的死亡率,从而避免了大量树苗资源的浪费。

2、培养工艺简单,生长速度快

播种繁殖为了保证培养质量,需要经过严格、复杂的培育工作。例如挑选良种、种子消毒、种子催芽等,而且在种子萌发的初期,幼芽的生长速度缓慢,受外界刺激的影响明显,如果环境不适宜,将会影响后期苗木的生长质量。而营养繁殖的培养过程则相对简单,只需要选取健康植株的营养器官,进行插土培养即可,而且经济成本相对较低,适用于大批量培养生产。即便是培育失败,也不会造成严重的苗木损失。

二、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中的应用

1、在森林遗传学研究中的应用

在森林遗传学中引进营养繁殖技术,可以利用其能够很好地保留母株优良性状的特点,将想要保存的母株性状和种质资源安全可靠地存储在目标植株上去,从而为保护森林植物的多样性提供了技术保障。还可以利用营养繁殖苗进行无性系试验,对目标植株做出遗传评价。

2、在改良林木性状中的应用

营养繁殖苗经过培育成株后,最大限度地继承了母株的优良品性,性状稳定,没有性状分离现象,可以将更多地优良性状遗传给下一代。此外,利用扦插嫁接的方法建造无性系植物园,能够极大程度的减少林木的培育时间,缩短培育和开花结果的周期。

3、在林业生产中的实践应用

为了缓解我国木材市场的供求矛盾,对高产人工林的培育工作已经成为林业生产的重中之重。营养繁殖技术因其自身的诸多优点,已经成为大面积造林的常见方法。运用营养繁殖苗技术植树造林,苗木成林后排列相对整齐,储蓄量高、各个林木的品质一致,十分契合现代企业的规模生产和集约化管理的运营理念。利用营养繁殖技术建立的林木种子园,比普通的同列林木结实早、结实多,且种子的质量和数量都有更好的技术保障。

三、营养繁殖技术在林业育苗应用中的方法

以营养繁殖技术为指导理念,围绕林业育苗技术发展出了许多方法,比如扦插育苗、嫁接育苗、分株育苗以及压条育苗等等。其中,林业育苗中运用最为普遍的是嫁接育苗和扦插育苗两种方法。

1、嫁接育苗

为了提高嫁接育苗的成功率,需要规范嫁接过程以及嫁接完成后养护过程的各项操作流程,尤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选择合适的砧木和接穗,在嫁接前通过试验测试两者的亲和性,并且注意依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类型,选用适当的嫁接方法。(2)考虑到嫁接后砧木母体与接穗母体之间营养需求存在差异性,因此要适当添加有机肥,保证两者从土壤中获取足量的养分,以便于在短时间内实现砧木母体与接穗母体的连接。(3)接穗做好接穗的截取、运输和保存工作。接穗表面要力求平整,切割后要对切割面进行包扎处理,防止切割截面出现营养流失。同时,接穗运输过程中也要做好保存工作,防止截取部分出现严重失水问题。(4)嫁接时间的选择。在春季时砧木树液开始流动,接穗还没有萌芽,并不适宜植株的嫁接工作,通常而言,秋季是最为适合进行嫁接育苗的季节。(5)做好嫁接后的养护工作。采用枝接时通常要求在新枝20-30cm时进行解绑,而芽接在新芽2-3cm时解绑最佳,此外还需要做好实时的剪砧、抹芽和立支柱等工作。

2、扦插育苗

影响插条生根的因素有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1)母树的树龄因素。母树的树龄对于插条的生根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母树的树龄过大,则不利于扦插生根的成功率的提高。(2)插条的扦插部位及其生长发育情况。在进行扦插时,由于母本营养器官选择的位置不同,后续的插条发育情况也会存在较大差异。例如在土壤营养成分相对贫瘠的环境下, 插条本身所含有的营养物质越丰富,后续生长能力也就越旺盛,树木的成活率也就越高。(3)扦插苗所处的土壤土质或者培养基环境的影响。土壤土质和培养基环境对扦插成功率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个良好的能够满足插条生产所需的营养条件的扎根环境绝对有利于插条的生存发育。

通过分析插条生根操作步骤,可以通过采取以下几点措施来提高插条的成活率:首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插条母本树种的不同,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扦插方法。例如一些具有休眠期的树种,在休眠期生命活动非常缓慢,如果仍然选用成熟度较高的建筑枝干,扦插成功率相对较低,因此我们要选择嫩枝作为扦插目标,此类树种主要以银杏、松树为主。而对于一些根系发达、根部生命力较强的树木,在选择营养器官时要以硬枝为主,例如常见的杨树、柳树等。除此之外,其他树种根据扦插时间、气候条件等因素的不同,在扦插方法上也存在较大差异,相关操作人员在进行育苗工作时要注意做到科学合理。除此之外,扦插工作完成后,还要注意做好后续的养护、观察工作。例如在冬季气温较低时,要注意观察枝条是否存在烂根、冻根问题;在夏季气温较高时,是否存在水分流失过快或浸泡腐烂等问题。

参考文献:

[1] 张玉善,李永刚.小议樟子松的造林技术及种植方法[J].科技资讯,2013(07):131-133.

[2] 徐娜丽,王艳红.试述樟子松林的营造技术[J].民营科技,2015(09):164-165.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5

1、品种选择

1.1、砧木的选择:目前常用的嫁接茄子砧木是托鲁巴姆,该品种为南美野生茄,根系发达,植株长势极强,抗多种土传病害(枯萎病、黄萎病、青枯病、根结线虫病等),茎、叶有剌,种子极小,干粒重1g,发芽出苗时间较长。

1.2、接穗的选择:砧木对接穗的要求不严格,只要是茄科植物,一般都能亲合。嫁接后接穗的种性不变,产量比自根苗高1~2倍,而且提高了品质,目前较常用的理想接穗品种有布利塔、719、765、706等。

2、育苗

2.1、播期确定:日光温室嫁接茄子砧木的理想播期为6月末,与暑期集中培训时间一致。结合栽培耕作整地做畦教学,先实践存感观,接穗播期晚近一个月,可巩固复习。重要是砧木与接穗的适宜嫁接期相吻合一致。

2.2,砧木种子处理:托鲁巴姆出芽比较困难,一般用催芽剂进行处理后催芽,将种子袋内的催芽剂用25mi温水溶解后把5-10g托鲁巴姆种子浸泡48h,捞出后装入纱布袋中保湿变温催芽,可以在种子袋外套上一个塑料袋,但一定要透气。白天温度保持在28-32℃,夜间18-20℃,每天翻动一次,用清水淘洗一次,4-5d开始出芽,50%种子露白出芽后拌上适量细沙开始播种;也可以把托鲁巴姆种子用催芽剂浸泡48h后直接播种;浸泡过程中注意投洗换水。如果没有催芽剂可用赤霉素进行处理,将赤霉素配成100-200ml/L浓度的药液,用该药液浸泡托鲁巴姆种子24h,然后用清水投洗干净进行变温催芽或直接播种。

2.3苗床准备:托鲁巴姆苗床面积5-10m2,配制营养土取大田土与腐熟有机肥按6:4混匀,过筛,拌药。同其他蔬菜育苗时药用量相同,铺到苗床上10cm厚,浇透水,播种后覆土1-1.5cm厚,然后铺地膜或覆盖编织袋或麻袋片等保湿高温促进出芽,支竹拱防雨遮荫,播种后适宜土温是20℃,至少应保证18-20℃,气温保持在28-32℃,夜间20-25℃,超过35℃时适当遮荫,托鲁巴姆播种后始终保持土壤湿润是关键,绝不可出现忽干忽湿的现象,否则出苗不好,出苗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6-18℃,不能低于15℃,始终保持土壤半干半湿状态。出苗后喷洒72.2%的普力克400-600倍一次,隔7d再喷一次,防苗期猝倒病。

2.4接穗播种:接穗采用营养穴盘装上营养土直播的方式育苗,覆土1cm,保证无病。

2.5砧木移苗:当砧木长到二叶一心时,约播后30-40d移入9×9cm或10×10cm的营养钵内,如果天气炎热可适当遮荫。

三、嫁接

茄子为木质化程度较高的蔬菜,方便教学学员掌握,嫁接一般采用劈接方法。

3.1、砧木处理:当砧木长到6-7片叶,茎粗0.5cm时,在3片叶处半木质化位置用刀片平切去掉头部(砧木桩高3-4cm),然后在砧木切面中间上下垂直切入1cm深切口。

3.2、接穗处理:接穗长到5-6片叶,株高10cm,在半木质化处(即茄子苗紫黑色与绿色明显相间处),留2-3片叶,用刀片平切去掉根部,削成楔状,楔形大小与砧木切口相符(1cm长),随即将接穗插入砧木切口处,对齐维管束后用嫁接夹子固定好。

四、嫁接后的管理

4.1、湿度:嫁接后的苗坨(营养钵)摆在苗畦里靠紧摆放用水壶浇坨,浇透支上竹拱扣膜。前6-7d内不用通风,湿度保持在95%以上。密闭期后每天通风1-2次,每次2h左右,以后逐渐增加放风次数和延长通风时间,但仍要保持较高的空气湿度,每天中午喷清水1-2次,直到完全成活,才能转入正常管理。

4.2、温度:白天25-30℃,夜间20-22℃,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都不利于接口愈合。

4.3、光照:嫁接后,头前3d全遮荫,第4~6d半遮荫。也可早晚不遮荫,中午遮荫,阴天不遮荫,晴天遮荫。以后随着接口渐渐愈合逐渐去掉遮荫物。10d后伤口基本愈合,转入正常管理。

4.4、去掉分枝。叶腋间的分枝随时打掉,同时将苗钵疏开,以免影响正常生长。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6

关键词:“三农”应用;气象;服务

中图分类号:P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2)04004302

1 引言

近些年来,三明市气象部门为服务“三农”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2006~2008年在各个乡镇布设了自动气象站,在2006年建立了“人工影响天气系统”,2011年初作为全国气象部门试点开始建设“农村气象灾害预警系统”。但通过调研发现,气象工作为农业服务仍存在不足,仍有很大发展前景。

2 “三农”应用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

2.1 农民对山区生态资源利用意识不强

农民在引进种植、养殖新品种时,大多没有对当地气候进行可行性论证,气象部门也因为缺乏与农民的有效性直接沟通而无法主动介入进行引种的科学论证,导致既不能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资源,又难以避免损失。

2.2 农业气象服务品种较单一

在近年的气象为农业服务工作中,对直接服务农村和农民的关注不够,多数气象部门都停留在为粮食生产服务,而为经济作物、特色农业、设施农业、林业,畜牧业和农产品加工等的服务基本尚未开展起来;同时,由于各级气象部门普遍对当地农业生产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因此,在为地方政府和农民提供气象服务时不能提出很好的建议供采纳。

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农民更关心的是农用天气预报,其中包括农业年景预报、农事关键期的天气预报,如干旱、降水、气温稳定通过3℃、5℃和10℃等界限温度日期的预报;各种农业气象灾害(如倒春寒、干旱、暴雨、大风、冰雹、连阴雨、霜冻)预报和有利于病虫害发生发展的气象条件预报等。

另外,对一个地区的农业种植布局有很好指导作用,各地能够推广和应用的农业气象适用技术不多。况且目前我国的天气预报产品精细化程度还不够高,精确预报到村的难度大,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则远远满足不了农民的需求。

2.3 农民获取气象服务信息渠道不通畅

目前气象服务信息主要通过电视、手机短信、网络、报纸等媒体传播。由于多数农村基础条件差,网络、有线电视电视的普及率较低,获得气象信息的主要渠道是电视、手机短信,但农民主动定制手机气象短信的农民较少。气象信息传输存在难以解决的“最后1km”问题,导致很多气象信息无法及时传递到农户手中,特别是边远山区的农民,气象信息获取难度更大。遇有突发灾害性天气,如气象信息不能在第一时间快速地传送到农村的各个角落,不能帮助农民朋友有效地降低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3 气象更好服务“三农”的对策

3.1 提高乡镇自动气象观测站网的利用率

由于近年农业结构调整,各地种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种植经济效益,已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目前对农业的气象观测还不完善,反映山区气候资源、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小气候特征、生态环境探测点缺乏,检测要素不全,不利于山区、特色小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因此,可以利用自动气象站网增加设施小气候和设施农作物生育状况的观测,增加果蔬生育状况、茶叶生育状况和主要经济作物(烟叶)生育状况的观测,以及大田土壤肥力和病虫害的观测等。

3.2 加强农业气候资源开发利用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第3次农业气候区划,已有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果树、林木、竹类、食用菌、蔬菜和茶叶等8类27项的专题农业气候区划。

要让农村基层干部、农业技术人员和广大农民了解本地的气候资源分布情况,以利于各地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对农业生产布局、种植结构调整提供气候可行性论证,为农业高产、优质基地建设,农业结构调整提供气象保障,促进高优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城镇规划、重大农业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业务系统,为城镇规划和区域农村经济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气象保证。

3.3 提高农业技术人员的气象服务水平

长期以来,气象部门一直把农业服务作为气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为农村防灾减灾、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

农业生产离不开准确的气象服务,农业技术人员需要了解气象知识,才能更好地为农民提供服务。农业技术人员是气象服务的有效载体,从市农业局到村委会,建立了4级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气象部门在对气象信息员进行培训时,要邀请农技人员参加,并为农技干部提供气象知识讲座和预警信息服务。在日常工作中,农技人员可以结合农技服务,通过培训、咨询把农业气象知识传授农民,提高农民防灾抗灾意识和能力;在有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时,要充当农民的信息树和保护神。

3.4 完善气象信息传播体系

农村获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是收听广播、收看电视、手机短信和阅读报纸。要加强与通信、广电等部门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避免重复建设。如增加电视天气预报节目的播出次数,在农忙季节,还需要后延播出时间,报纸要多刊登一些气象为农业服务的信息和知识;通信部门免费向各手机用户群发气象灾害警报短信。针对三明烤烟生产对气象服务的特别需求,在市、县两级烟草部门可建立气象信息接收平台,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把准确的气象信息告知广大烟农。

3.5 加强农业气象预报服务技术研究

逐步开展农业前景、农事关键期天气、界限温度日期预报,在完善作物产量气象预报业务的基础上,建立粮食安全气象预警系统;逐步开展农业生物发育动态预报、农林业病虫害预报等业务;建立农业气象分析评价系统,为农业生产关键期提供气象服务,指导农民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建立各地主要作物和经济林果的重大农业气象灾害监测评估、预报、预警系统,并开展相应业务。

对重大灾害性天气,关键性天气、关键农事季节天气,要延长预报时效,提高落时落点、量级范围的准确率。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民生产活动对气象信息的需要。业主开发相结合的路子,逐年扩大核桃种植面积。2008年高峰乡引进了部分嫁接过的新疆薄壳核桃、漾濞核桃零星栽植,以后又引进了中村核桃优良品种开展“高头换接”2 872株,嫁接枝条13 259枝,成活10 540枝,嫁接成活率达79.49%。以提高高峰乡核桃的产品品质及市场竞争力。

2 高峰乡核桃产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观念落后

高峰乡地处高寒山区,过去因交通不便,没有适合高峰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大部分思想意识还停留在以前传统经济模式上,没有长远的规划及发展目标,思想意识无法很快转变到核桃上,导致该乡的核桃面积、产量都增长缓慢。

2.2 缺少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

根据高峰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全乡林业用地面积为1.12万hm2,其中有林地为1.06万hm2。除去部分荒山可用于核桃产业化建设外,大部分只有利用现有农地,这与粮食生产及土地政策有一定冲突。特别是个别农地与宜林地较少的村委会,实施时将遇到一些困难。而核桃也因为温度、水分、土壤等生态学特性的影响而限制它的适地范围。

2.3 技术路线有待调整,科技支撑有待加强

高峰乡现在主要采用实生苗上山造林及造林后再嫁接的技术路线,存在着结实时间较长、嫁接时苗木较为分散、嫁接成本较高的问题,同时极易出现漏接的问题。科技支撑是产业发展的关键,繁殖优良苗木及提高造林成活率也是节约建设成本、提高效益的主要措施之一。高峰乡现有林业科技人员5人,对核桃种植、管理技术掌握参次不齐,村委会的护林员不懂核桃栽培及管理知识,且现有科技人员主要承担人全乡林业工作年度规划、检查督促、统计上报、林政执法、森林病虫害防治行等工作,技术服务工作不能到位,农户在育苗、栽植时不能得到技术指导,其苗木质量及造林成效较差。部分地方苗木成活率达不到50%。

2.4 苗木生产不规范,良种推广力度小

高峰乡的核桃苗木大部分采用外调铁核桃苗的发展方式,育苗户多为本县别的乡镇的小苗圃,育苗主要采用本地种子及外购的铁核桃种子。未进行良种的选优,优良品种栽植面积很少,且苗圃为了增加收入,擅自提高单位面积苗木产量,盲目加大播种量,致使苗木密度偏大,分化严重,根系不发达,苗体普遍偏弱,经常出现弱苗上山的情况。致使有些核桃苗生长不好。

2.5 种植技能较差,重造轻管问题严重

高峰乡从1996年以来累计种植核桃0.21万hm2,2012年实有0.14万hm2,保存率65%,挂果面积200hm2,占实有面积的14%,产量400kg/667m2,远远低于全州发展水平。这是由于缺乏管理,生产者劳动技能的高低,从而严重影响该乡核桃产业化的进程。

2.6 缺乏资金和政策扶持

当前国家奖励造林的政策只在营造达到验收标准后一次性补助,不论成功与否。而核桃是一种部分需要二次造林(嫁接)才能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树种,造林后林农大部分认为现在已经验收,可以松一口气了,而忽视七分管理的重要性,致使年年造林不见林的现象发生,同时林农造林育林投资过大,嫁接时一没钱买优质接穗,二没钱请专业技术人员实施嫁接工序。

2.7 营销人员缺乏

高峰乡地处偏远山区,距主要产品消费市场较远,市场信息不灵,缺乏营销大户及中介服务组织。高峰乡未组织专业合作化及标准化生产也不符合专业合作化的要求;核桃的栽植、管理、产品质量无标准,广大农户还停留在传统生产方式上。

3 对策与建议

3.1 加强宣传,引进和扶持龙头企业

利用广播、电视广泛宣传核桃产业化建设的目的、意义和要求,使广大群众投入到核桃产业化建设中来。采取乡培训村,村培训农户的办法,定期开展科技培训工作。按照生产环节举办现场培训会,加强对各村委会领导干部及重点户的核桃栽培技术培训。积极引进有产品研发和市场开拓能力的核桃种植、加工企业及本地企业投入到高峰的核桃产业化建设者,逐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加强市场营销及中介服务是产地与市场对接的重要措施之一,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建立高峰自己的营销大户及农村经纪人队伍,积极与外地客商建立紧密联系,形成良性互动。

3.2 因地制宜,制定目标

在发展规模上,不能过于求大,而应根据核桃的生物学特性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以提高单产、提升质量为重点,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各村委会根据本地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及阶段目标,重点进行成片规划。在发展用地较少的村委会要着重放在现有低质低效核桃的改造上,以提质增效。各地要通过技术人员实地踏查,在规划图上固定面积,编写发展计划和设计说明书,确定负责发展的单位,每年监督检查,数据的部门,3年或者5年实际发展、经济效益评估的机构等措施来保障规划的有力实施。

3.3 加大科技支撑力度,建立科技推广服务体系

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组织现有科技人员外出学习及聘请专家培训,把本地的科技人员培养成核桃产业建设的行家里手。开展高峰乡优良品种的选育工作,争取选育出1~2个优良品种,引进优良品种进行比选。制定高峰乡核桃栽培管理技术规范,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作业。积极引进核桃的育苗、造林、经营管理、低质低效树改造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应用。成立乡村核桃栽培技术协会,按照生产环节由协会定期对村委会及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实行科技特派员制度,特派员联系重点发展村及村民小组。落实林业科技人员技术服务责任制,分片包干,负责对所包村的核桃栽培协会进行定期指导及培训。具体培训内容为春季修枝整形,嫁接抹芽,夏季施肥、防病治虫;秋季果实采收,加工技术;冬季种植移栽。

3.4 制定切实可行的产业政策

一项产业发展的成功与否,与跟随这项产业发展应用而生的产业政策有相当大的关系。产业政策应就包括规划地点、面积、移栽完成时间,管理方式、产生效益等,对以上政策做出严格的规定及奖惩措施。同时,就核桃林地的获得、种苗的取得、扶持贷款的审批等给于优惠和奖励。对核桃种植区土地上的残次林、树根可以清出的批次、时间、数量做出保护性的明确规定。对被破坏、征用占用核桃树的做出保护性的明确规定,在核桃规划区的组、村,对主要领导完成年度任务的奖惩办法等。投资以奖励投资和抵押贴息贷款投资等形式进行。

3.5 推广工作以林粮间作的方式进行

由于受重粮轻林传统农业经营理念的影响,大多数农户对经济林木的耕管不是很认真,而林粮间作在薅管粮食的同时对树木也进行了管理,通过高峰乡以前核桃林建设的实践证明,林粮间作是针对当前农民素质经营经济林木的成功模式。特别是在规划为核桃种植区,而该地区又是生产核桃空白区,要提高种植成功率,林粮间作是首选的发展种植方式。

3.6 加强种苗生产和良种引种工作

苗木生产是产业建设的基础工作,在生产上要按照《苗圃生产技术规程(GB/T6001-1985)》及《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7908-1999)》进行苗木生产,根据核桃育苗特点及产业发展要求,尽量选择土壤肥沃、排灌良好、交通方便距造林近的地点进行育苗。采用实生苗上山造林的要选择粒大、早实、丰产、壳薄、内含物品质好、风味佳、遗传性能稳定的核桃作为育苗种子,因农户多选择在市场价格高时采收核桃,核桃未充分成熟不能用于育苗使用,应在“白露”以后,外种皮变为黄褐色有部份开裂时进行采收,分级播种。严格控制播种密度,计划产苗量在12万株/hm2左右为好,并注意种子缝合线向上,按照苗木的生长规律合理使用化肥,在出圃前1个月要停施氮肥,以利于苗木封顶及苗木充分木质化。对作为砧木使用的苗木可使用铁核桃及本地普通核桃作为种子,但尽量选择生长健壮的大树的大粒种子,以培育壮苗利于后期嫁接。严把“苗木质量关”,严格执行“一签两证”制度,坚决杜绝劣苗、假苗上山。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筛选及本地选优,建立优质品种栽植示范基地及良种采穗圃。高峰乡具有干湿分明的气候特点。造林要在春季苗木萌动前、秋季要在苗木封顶后、顶芽饱满、苗木充分木质化后栽植。

3.7 组织专业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

按照专业合作社组织办法,建立各村级核桃生产合作协会,在农户自愿的基础上进行组织化生产,由协会统一生产技术标准,统一种苗及肥料、农药供应,统一作业时间,统一产品销售。编制核桃栽培技术手册,提高农户的科技意识,制定高峰乡核桃产业化生产技术标准及产品质量标准,严格按技术手册及质量标准指导核桃产业发展。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及核桃栽培知识的“业主”,采取承包、租赁农户土地或荒山按照高标准、规范化建设核桃种植园区,以起示范推广作用。

4 产业模式分析

4.1 产业化建设模式

(1)实生苗造林后嫁接改造模式。采用铁核桃或本地普通核桃培育实生苗木上山栽植,栽植成活后的2~3年进行嫁接改造。该模式造林前期投入少,投资风险较小,但造林后苗木分散,嫁接成活率较低,嫁接成本较高,结实时间推迟。

(2)优质嫁接苗建园模式。采用优质嫁接苗,选择地形平缓、立地条件较好的地块进行栽植,并辅以土地整理、布设灌溉设施,实行标准化生产。该模式投产时间短、产品质量好、产出效益高;但存在投入资金多、投资风险大的问题。

(3)优质早产核桃直播造林模式。部分立地条件、交通条件差较远的地块可采用较好的早实核桃进行直播造林,以减少投入。中幼树低产低效树改造模式。高峰乡的中幼低产低效树较多,可通过高接换头,改换品种,提高效益。该模式可快速提高产量与品质。

4.2 经营及管理模式

(1)群众造林、专业合作化生产经营模式。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按照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栽植,统一苗木、化肥、农药供应,统一经营管理措施,统一病虫防治,统一产品质量,统一销售等原则,进行合作生产经营。

(2)业主开发建园模式。在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方,鼓励有一定经济实力的业主,建立优质核桃园,发起到带动推广作用。

(3)专业化生产模式。在有一定成片开发土地的地方,可以引进县内外的公司企业成立核桃专业生产公司,进行专业化、标准化生产,形成现代林业开发模式。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7

【关键词】广东;杂交松;嫁接

0.前言

杂交松是湿地松与加勒比松的杂交子代,又称湿加松、杂种松,适合在我国南方低山沿海地区生长,能综合其父母本的优点,具有早期生长快、生长量大、分枝良好、树干通直、耐水湿、抗病虫害能力强等优点,是经济价值较高的商品林树种,其木材可用于据板、造纸。此外,杂交松树干富含松脂,可为林产化工提供加工原料。[1]杂交松是我国南方地区一种优良的造林树种,为选育良种,推广种植,有必要掌握杂交松的嫁接技术。

1.杂交松嫁接

1.1砧木培育

1.1.1砧木选择

杂交松嫁接宜以湿地松作为砧木。如选用杂交松或加勒比松做砧木,砧木伤口愈合过快,嫁接成活率低,嫁接接活的苗木上山种植的保存率低。

1.1.2 砧木苗播种

每年10月-11月播种。播种前先将当年采种的湿地松种子用0.4%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3分钟,取出后用清水洗净,再用大约60℃的温水浸泡至自然冷却,一直浸泡24小时,然后捞起种子,稍经晾干即可播种。用洁净的河沙筑催芽苗床,把催芽苗床淋透水,刮平床面,然后将经消毒浸种的种子每平方米床面播种100-150克,撒播要均匀,并用细沙盖种,厚度0.3-0.5厘米,不宜太厚,以不见种子为度。注意淋水保湿,防虫害,防老鼠。[2]

1.1.3砧木苗种植与管理

(1)芽苗移植。芽床上的芽苗出土后约10-15天,把芽苗移植到营养袋。移苗前,先将催芽床淋透水,移苗完毕后浇定根水,用遮阴网遮阴。

(2)营养袋苗的管理。注意淋水保湿、除草、防治病虫害,移苗上袋后20天左右天根系恢复稳定后,可以浇少量低浓度的复合肥水。

(3)把营养袋苗种到嫁接圃。次年3-4月份,当营养袋苗长到大约20厘米的时候,就种植到嫁接圃。种植前,把营养袋苗换上大杯(规格20*20cm的无纺布袋),大杯撒20-30克复合肥,最后把大杯埋入土中。砧木苗大杯种植能提高嫁接苗上山种植后的成活率,起保根蓄水的作用。

(4)砧木苗的管理。主要是除草、松土、防旱、防涝等一般田间管理,同时还应注意防治松梢螟等病虫害。

1.2接穗采集和保存

1.2.1穗条选择

接穗条最好选取采穗母树树冠中上部刚木质化的健壮新抽侧枝。接穗母树要求是茎干通直、生长优良、无病虫害的杂交松优树。

1.2.2穗条采运

用高枝剪或枝剪把接穗条从采穗母树剪下来,保留约25厘米长,仅留顶端10来束针叶,分类捆扎挂牌,放在盛有清水的桶里浸至三分之一部位,捆扎枝条的基部要剪平。需长途运输的接穗条,要注意保湿,防止高温。异地采集穗条还要进行病虫害检疫。

1.2.3穗条保存

穗条采后要及时嫁接,最好采集当天嫁接。当天接不完的穗条,要剪去基部约1厘米,并浸至盛有清水的盆里三分之一部位。装有穗条的水盆放在阴凉处,每天换水1-2次,每次换水把聚集在盆里的松脂去掉,使其再排脂,以便穗条吸水,易便于剖削。

1.3杂交松嫁接技术

1.3.1嫁接方法

松树嫁接有多种方法,如髓心形成层贴接法、截顶劈接、松苔切接、芽接、侧劈接法等。[3]根据笔者所在单位台山市红岭种子园林业技术人员多年的实践经验,穗心形成层贴接法是最适合杂交松的嫁接方法。穗心形成层贴接法要求接穗比较粗壮,已经基本木质化。如接穗太嫩太细,侧适宜采用截顶劈接法,成活率也比较高,但嫁接苗成活后的生长表现不如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以下主要讲解杂交松的穗心形成层贴接法。

1.3.2嫁接时间

杂交松嫁接的适合时间因各地气候差异而有所不同,一般要看接穗母树的抽梢情况,砧木成长情况而定。砧木苗最好是一年生,地径达到1.5厘米以上,树高不超过40厘米。在广东省台山市,杂交松一年抽梢7-8次,每年3-4月份是杂交松嫁接的最适合时间。这段时间,雨水较少,接穗母树所抽新梢已经老熟,砧木亦进入快速生长期,嫁接成活率比较高。

1.3.3嫁接操作

(1)准备用具和材料。用具主要是嫁接刀、嫁接带(宽1.5厘米左右的塑料绑带)、标签牌、磨刀石、酒精、棉花、枝剪、铅笔、报纸和篮子等;材料是杂交松接穗和湿地松砧木苗。

(2)操作要点。采用松树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依据砧木选择合适的接穗,砧大穗大,砧小穗小。接穗应接在砧木从基部数起的第一轮枝上的主干部位,该处皮色有光泽,外皮层不厚,内皮层青绿,径粗约1.5-2.0厘米;接口也可以在第二轮主干部位,但离地面不宜太高,一般不可超过30厘米。嫁接刀要经常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松脂。嫁接操作人员要必须较熟练地掌握松树嫁接中的技术要点:速度要快,切面要平滑,绑扎要严紧,接口部位上下口封闭要严密。

(3)切削接穗。将接穗条上的针叶除至仅剩三五束,然后截取长约8厘米的带芽的上段作接穗。用嫁接刀快速在距顶芽0.5厘米处按与髓心成20度的夹角向下切削,快切至穗心转为纵切,刀刃沿穗心移动,直达接穗末端,得到形成层切面,最后将接穗末端修成楔形。

(4)切削砧木。将砧木主干嫁接部位上的针叶去除,按与髓心成15度的夹角进刀,自上而下快速地切深入木质部时改为纵切,刀刃沿木质部移动,当切口长达7至10厘米时停止切削。具体长度视切削好的接穗长度而定,切削深度以见到木质部为度。

(5)接穗和砧木贴接。切削好接穗和砧木后,迅速将接穗切面贴上砧木削面的一侧,上下左右对齐,尤其是上端的切面必须对准贴紧,不可让接穗切面上端突出于砧木削面之上,接穗上端切面可略低于砧木上端削面。使得形成层与穗心贴的紧密,增加接触面。然后用嫁接带从上端开始捆扎至下端,之后再往上捆绕扎紧。关键在于砧木和接穗上端对准扎紧,因接穗上端的细胞分裂能力较为旺盛,易形成愈伤组织。

(6)挂牌记录。接好接穗的砧木挂上标签牌,标签牌写下接穗代号、嫁接时间和砧木位置,同时记录在案。

1.3.4嫁接成活调查

杂交松接穗用穗心形成层贴接法从嫁接到成活需要80-100天。成活的标志是接穗顶芽开始膨大,若顶芽不膨大,尚有绿色针叶的,说明接口没有愈合或者愈合不良,这样的接株,有的以后会自然枯死,有的能够成活,过数月后才开始抽梢。

1.4接株苗木的管理

1.4.1砧木截冠

嫁接成活的植株,砧木树冠要适时截除,一般分2-3次进行修剪。确认接穗成活后,将砧木顶端主干截除一部分,待接穗抽梢生长至10多厘米时,可在接口部位以上10厘米处再截砧木主干一次,再过4个月后可将接口上方的砧木全部削掉。接口下部的砧木侧枝应保留2年左右,以辅助接穗生长,当接穗自身能正常吸收养分维(下转第372页)(上接第352页)持本身生长发育所需时,再剪除砧木下方的全部侧枝。

1.4.2解除嫁接带

当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接穗已迅速生长,要解除嫁接绑带,以免抑制生长。一般在接后5-6个月方可完全解除绑带。

1.4.3土壤管理和防止病虫害

对嫁接成活的苗木要经常淋水、松土、除草、合理施肥;同时要注意防治松梢螟、松毛虫、梢枯病等病虫危害。

2.结语

杂交松嫁接技术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髓心形成层贴接法,不同人员由于对嫁接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不同,接活率存在明显的差异。熟练的技术人员采用该方法嫁接杂交松,接活率可达到90%以上。因此,必须请熟练掌握嫁接技术的人员对新的嫁接手进行培训,培训合格的,方可进行嫁接。

【参考文献】

[1]黄永权,赵奋成.广东湿加松良种选育现状及发展对策[J].福建林业科技,2007,34(1):158-162.

苗木嫁接技术培训篇8

而新的植物繁殖方法――植物克隆技术却是目前推广的一种繁殖方法。该方法是从植物上摘一片叶、一段根、一叶一芽的嫩枝,甚至一根较长较粗的枝条,通过药剂处理,启动农业智能电脑,全程自动化管理,从而生根、发芽、长成一棵具有跟母本基因完全相同的完整植株。

一、市场前景

我国花卉苗木需求量每年以35%~40%速度增长。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和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多数果树品种需要更新换代,绿化苗木需求量成倍增长。休闲旅游业的兴起,各地观光园、采摘园如雨后春笋,更给苗木行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技术规程

1.剪取材料:采集植物的插穗,基本单位是一叶一芽,实际操作上可取大一些的枝条。

2.药剂处理:取1克生根复合粉兑水2.5升,将接穗插入上述溶液中浸泡。

3.苗床培育:将处理好的接穗插入苗床,基质可用河沙、珍珠岩等材料。一般每平方米基质可插600~1000株,以叶片互不重叠为宜。

4.水分管理:植物组织尚未生根时不能吸收水分,应通过农业智能电脑自动化控制来喷雾,以增加叶片水分和基质湿度,使叶片内的细胞保持水分平衡。

5.苗木出圃:一般植物3~15天就能生根, 10~30天即可移栽出圃。采用克隆技术培育的苗木根系特别发达,移栽成活率高。

三、技术优点

1.投资少、设施简单:100平方米简易塑料拱棚、农业智能电脑、生根复合粉、微喷设备等总投资6万余元,即可年产种苗几十万株。

2.实用性强、易学易操作:通过2~3天的培训可掌握技术,每人每天可处理5000株以上的繁殖材料。

3.育苗效率高、经济效益好:以苗繁苗,一年可扩繁增殖几十万株,每棵苗生产成本仅0.01元。

4.遗传基因稳定:克隆属于无性繁殖,繁殖出的苗木与母本性状完全一致,不变异,节省大量的嫁接用工成本与砧木种子。

5.提前开花结实、早接矮化丰产:可培育低矮的花木果树盆景。

6.根系发达、成活率高:克隆苗木栽植成活率高,对病虫害、干旱及霜冻的抵抗力强。

7.无季节性:克隆育苗采用农业智能电脑实现湿度、温度自动化控制,不受季节限制,全年可育苗。

四、经济效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