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8篇

时间:2023-11-22 16:05:18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1

关键词:村镇银行 发展 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7-140-02

近年来,村镇银行作为农村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在政府及监管部门的支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县域支农支企支民的主力军,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金融支撑,在支持县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村镇银行发展现状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4.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建立村镇银行服务“三农”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正向激励机制,提高村镇银行服务县域的积极性。政府相关部门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设定涉农支小贷款考核办法,作为确定奖惩的依据。对于完成目标较好的村镇银行,由地方财政出资建立奖励基金,给予税收等优惠,人民银行给予支农再贷款优惠,以此鼓励村镇银行加大对“三农”的资金投入。二是在财政、税收优惠政策方面应加大对村镇银行支持。如在计提坏账准备,营业税、所得税等方面制定不同的优惠措施,增加村镇银行资本积累;对面向农户的贷款政府给予村镇银行财政贴息支持,从而使农户自身不能承担过高利率以及村镇银行贷款分散、单笔贷款成本较高的问题能进一步缓解。三是放宽新设立村镇银行的存贷款比例限制,对其运用资本金发放贷款实行定量控制,同时不列入存贷款比例进行监管控制,支持其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多发放支农贷款。四是人民银行积极引导村镇银行完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反洗钱监测、征信管理等方面的建设,加大技术和业务支持,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参考文献:

[1] 丁忠民.村镇银行发展与缓解农村金融困境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09(7)

[2] 赵冬青,王树贤.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J].农村经济,2010(7)

[3] 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J].新金融,2011(5)

[4] 高晓燕,孙晓靓.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11(6)

[5] 李蓉,许可.当前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以江西省为例[J].金融教育研究,2013(2)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2

【关键词】村镇银行 社会责任 三农

一、引言

“三农”问题实现伟大中国梦绕不开的问题,它关系的不仅是占中国人口60%的广大农村地区的农民生计问题,更是中国未来的前途命运,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农民不富裕起来,中国的富强繁荣就无从谈起。“三农”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首要问题。村镇银行的建立和发展是解决农村金融供给不足、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的创新之举。国家在政策层面上提出要鼓励服务偏远,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就是在此时孕育而生,力求为广大牧区群众及合作组织解决所面临的贷款难问题。

二、研究背景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一)研究背景

围绕如何更好的为农村的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和保障,我国已进行了多年的努力和探讨。现如今农村金融较之以前已得到长足发展,然而随着改革和发展的不断向前,现有的乡村金融已不能满足新形势下的农村发展需要,新一轮的更深层次的改革和发展迫在眉睫。

其中农民贷款难是农村金融改革首当其冲要解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无外乎新的金融机构无法进入,监管部门对农村金融市场实行过度管制,农村金融市场准入门槛过高,金融服务严重滞后于三农发展的需要。建立和推广我国的村镇银行成为当前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必然趋势。据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2月底,村镇银行迎来了大发展的一年,全国共设立村镇银行279家(见图1)。

在此背景下,探索完善我国村镇银行业务经营模式,复制已取得成功的村镇银行模式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第一,为创新农村金融供给思路;第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增加弱势群体的收入;第三,缓解全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瓶颈;最后,有助于打破农信社“一家独大”的农村金融市场格局,有助于形成竞争性的农村金融市场秩序。

(二)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

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所在地鄂温克是少民族自治旗,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牧民、牧业、牧区为中心,真诚服务每一户牧民。支持地方经济建设、扶持牧区经济发展,紧紧围绕农牧区生产经营特点和农牧区客户需求,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完善服务渠道,拓宽服务范围,提升服务能力,提供有针对性、有特色的金融服务,更好地发挥村镇银行支持农牧区经济发展的作用,为鄂温克旗的经济金融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三、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分析

(一)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介绍

鄂温克包商村镇银秉承“立足本土,服务三农”的宗旨。通过2~3年的实践后,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根据当地牧区特点对公司业务运作模式进行了改进,在强化内控管理、创新贷款品种和资金占用费、还款方式等方面形成自身特色的运作模式。

1.立足当地,找识ㄎ唬确立农牧业服务方向。发展离不开当地,发展要同当地的实际情况联系起来。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在成立之初,便奉行“立足本土,开拓创新”的发展思路,准确定位经营方向,并以此作为村镇银行的服务宗旨,为当地的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各项金融服务。

2.结合牧区实际创新金融产品,改善牧区金融服务环境。作为第一家进驻少数民族地区的村镇银行―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自成立以来便结合鄂温克旗的实际,围绕服务“三农”,积极拓展信贷业务。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一系列管理办法及相应配套业务操作流程,从制度和机制上完善规范村镇银行经营模式。

3.科学经营,适当调整贷款期限和利率。作为有自己独特发展特色的区域经济,其主要服务对象之一的牧业生产有极其鲜明的行业特色,牧业发展的生产周期长,见效慢等都决定了为其提供服务的金融机构要有对应的服务模式,以满足牧业生产特色的需要。以贷款周期为例,原先的金融贷款周期为最长18个月,经调查研究这不能更好满足牧民的使用需要,因此将原来的贷款期限调整为最长3年,极大地提高了牧民资金的使用效益。

4.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进行合作,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政府的大力扶持,离不开龙头企业的带动示范。因此为了能更好的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为了自身能得到更加长足的发展,村镇银行就必须加大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龙头企业的合作交流,及时了解掌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发展情况,农牧业发展情况,政府、企业、农牧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情况,将自身发展融入到地区发展中。

(二)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优点

1.设定瞄准目标客户,有利于扩大客户群体,输出了品牌、企业文化。村镇银行着眼长远发展,坚持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积极筹措资金,围绕“三农三牧”创新金融服务,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经营规模扩大的同时,效益也在提高。

2.社会效益“产出率甚高”。作为主要立足地方,主要服务于农牧民和小企业的村镇银行,具有经营灵活,手续简便等优点,既解决了农牧民贷款难问题,又改善了地方农村金融服务环境。而且,村镇银行专门设立微贷和牧贷部门,服务广度不断拓展。

3.卓越的客户服务,有利于机构和客户的双赢。首先,还款方式的创新性设定,有利于牧户及小微企业长期生产力的形成。其次,客户跟踪及回访到位,便于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三)贷款业务运作模式的局限

1.信贷规模、村镇银行规模较小,制约村镇银行发展。首先,贷款额度有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现有额度已远不能满足一些牧民对资金的要求,导致其发展受限。不能得到足够资金支持的牧民只能借助民间借贷,导致资金生产成本增加,影响了牧民收入。其次,缺乏规模效应。

2.存款增长缓慢,外源融资不发达,制约了涉农贷款的发放。受限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中小企业营业额及居民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因而闲置资金有限,导致村镇银行能吸纳的闲置资金有限,也限制了其业务的扩展。

3.缺乏现代银行功能。作为尝试,鄂温克村镇银行缺乏农牧区工作经验,加之经营规模小,基层牧区无营业网点,经营成本高,短期内难以与农村信用社等传统金融机构相竞争。而且,鄂温克村镇银行的发展没有走入系统化,结算网络不畅没有强大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一旦客户数量增加,人为的纸质化操作客户材料及贷款信息会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四、鄂温克包商村镇银行业务模式的完善与建议

(一)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问题

村镇银行的发展跳不开当地的客观实际,必须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充分吸收当地居民及企业的闲置资金,将当地金融资源得到最大化运用。在解决了资金来源问题后,采用市场化运作方式、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达到可持续性发展。

(二)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

1.村镇银行应变被动放款为主动放款。鄂温克村镇银行应发挥自己的优势,加大对农户贷款的营销力度,创新信贷手段,完善小额农户贷款和联保贷款管理机制,将龙头企业与农户、中介机构和担保机构等具有法人地位的利益主体纳保贷款范畴,这样才能提高村镇银行盈利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2.实现现代化银行操作手段。针对地区远,贷后维护困难,应多建立营业范围内的信贷服务网络,运用现代化电子技术支持或与当地微小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发展,降低人力单个劳动强度。

3.风险控制进一步完善。第一,村镇银行风险把控方面应提高,保持可持续发展。第二,视业务的不同建议引入保险公司、政府、担保公司、村委会、行业协会等协助开展业务,为微小金融服务有效健康发展提供保证。

五、结束语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向前推进,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未来农村的巨大发展前景之下,村镇银行必将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类村镇银行也将如雨后春笋涌现出怼5前景是美好的,道路是曲折的,指望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都能够依靠村镇银行快速脱贫致富也是不现实的。有了鄂温克村镇银行这个典型成功案例,只要我们继续广开思路,集思广益,勇于创新和探索,就能创造出更多此类可持续的模式来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

参考文献

[1]郭英杰.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服务新牧区建设情况调查――以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旗包商村镇银行为例.内蒙古金融研究.2013.

[2]高靖.制约村镇银行发展的因素及建议――以呼伦贝尔村镇银行为例.金融会计.2011.

[3]徐鹏.我国村镇银行发展问题研究.苏州大学.2012.

[4]凌峰.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复旦大学.2011.

[5]柳松.“三农”贷款难与村镇银行的构建.重庆工商大学.2010.

[6]邹力宏.我国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金融与经济.2008.

[7]辛本胜.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展望.新金融.2011.

[8]程昆.略论我国村镇银行市场定位及发展.经济问题.2009.

[9]刘渝阳.农村金融的模式选择与运营绩效――中国首家村镇银行试点情况调查.西南金融.2009.

[10]李莉莉.关于村镇银行的制度设计与思考.金融改革.2007.

[11]康菲菲,王芳.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改革的启示.西南金融.2007.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3

目前,朔州辖区共设立村镇银行2家,分别为:朔城区蒙银村镇银行和山阴县太行村镇银行。2014年12月末,村镇银行资产总计21.91亿元,贷款余额9.77亿元,占总资产的44.6%,个人贷款6.1亿元,单位贷款3.67亿元。存款余额17.59亿元,个人存款6.86亿元,单位存款10.73万元,存贷比为55.54%。村镇银行已设立网点4个,共为县域近100家中小企业和企业主个人累计投放流动资金贷款2亿元;促进企业增加设备投资、升级改造达50家,累计投放中长期贷款1.8亿元。先后对全县个体工商户与农户450多户,累计发放贷款6.5亿元,有力支持了县域经济发展。

二、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措施

1.营业格局逐步扩展。

从调查来看,朔州村镇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部分部门负责人都是从金融监管部门或其他金融机构聘请的资深人员,有一定金融工作管理经验且熟悉县域经济环境特点,同时采用发起行的先进经营管理理念,在立足区域的基础上,服务领域逐步向下扩展,服务领域向乡镇延伸。从2013年起,朔州村镇银行在乡镇开设了2家支行“,行+支行”经营格局正基本形成。

2.不断创新信贷产品。

随着对县域和农村市场的不断发展,朔州村镇银行深入调研,逐步推出了一系列适合三农、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业生产经营发展的信贷产品,满足了地方经济发展“多元化”的需求。近几年,蒙银村镇银行适时推出“工商通”信贷产品,通过工商企业联保的形式发放贷款。截至2014年12月,蒙银村镇银行共为山西华美养殖有限责任公司、朔州市荷斯坦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玉收农牧有限公司、朔州市义成绿化种苗有限公司等36家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6609万元。太行村镇银行结合山阴县白色乳业和养殖园区的特点,开发了“园区贷”信贷产品,推出“龙头企业+园区+农户”三位一体、“龙头企业+园区”两位一体的批量担保模式,有效地支持了畜牧业养殖的发展。

3.贷审流程优势明显。

与大型商业银行相比较,村镇银行在贷款审批流程及速度上具有显著优势。从审批时间来看,只要手续齐全符合条件的单笔贷款申请,从前期调查到放款基本不超过1周时间。同时,对贷款到期的客户,经风险部门评定为经营情况良好,其贷款可直接续贷,无需归还,有效降低了小微企业贷款融资成本。

三、服务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村镇银行落实服务政策难度大。

一是村镇银行呈现“支大拒小”现象。村镇银行因其特殊的背景和条件便决定了其服务县域经济的定位,同时作为商业银行,其逐利的本性也与生俱来。调查中,我们发现,村镇银行得到的各种优惠及扶持政策非常有限,商业化经营与服务“三农”发展不能有效统一。在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背景下,大型企业资源有限,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村镇银行只好倾向于资产规模较大的优质客户。目前村镇银行,“小额、分散”的经营原则很难做到贯彻执行,具体表现为贷款额度高、贷款投向过分集中。二是村镇银行支农支小与风险难控制相矛盾。村镇银行既要进行商业化运作,又要开展涉农支小政策相关业务。但在当前县域经济环境下,涉农支小信贷业务风险较高,村镇银行如何在保证自身盈利发展的同时,又要能有效开展相关政策业务的运作成为了其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难题。

2.资金来源问题制约着村镇银行持续发展。

开业时间较短,客户资源有限,这是当前村镇银行面临的现实。在县域中民众对其缺乏信任,加之其知名度不高,开展的信贷业务、支付结算业务等金融服务功能比较滞后,企业及民众基本不将资金存入村镇银行。因此,村镇银行吸储能力有限,吸收各种存款的难度相当大,这就制约了村镇银行的发展。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为6.9亿元,仅占全县域储蓄存款余额的6.5%;解决存款规模限制成为了村镇银行发展首要难题。

3.网络设备滞后阻碍了村镇银行业务的开展。

按人民银行规定:具备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加入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以申请加入支付系统、支票影像交换系统和征信管理系统。但是庞大的网络设备的研发费用及大量维护成本的投入,处在起步发展阶段村镇银行,实在难以独立承担。具体来说,当前村镇银行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网络问题:一是支付结算系统方面。村镇银行由于无法直接接入大额支付系统和小额支付系统,银行卡业务无法开展,相关业务也只能通过发起行间接结算,在当前网络发达的背景下,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处于非常劣势,严重影响了村镇银行的吸储能力。二是征信系统方面。目前村镇银行还无法直接接入征信系统,企业和个人信用情况只能通过当地的人民银行进行核查,这样就降低了村镇银行贷款发放的效率,无形中增加了村镇银行的人力成本。三是反洗钱系统方面。由于村镇银行规模还较小、结算及账户管理等方面水平较低,缺乏在大额现金审批报备、大额交易报告、可疑交易报告等方面的网络监测能力,仍需加大改进力度。

4.经营风险阻碍和制约村镇银行业务的发展。

灵活快速的信贷机制促进了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快速发展。同时,受资金、网络方面等客观因素制约,村镇业务快速扩张所带来的一系列金融风险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主要表现为:一是业务经营单一,经营稳定性差。村镇银行的主营业务收入完全依靠存贷款利差产生,中间业务单一。二是村镇银行客户结构单一,信贷风险较大。村镇银行的业务范围均在县域辖区,贷款对象行业特征明显,行业的集中度较高,造成行业风险不能有效转移,严重影响村镇银行持续经营的稳定性。2014年12月末,朔州村镇银行个人贷款余额6.1亿元,占总贷款的62.4%,个体工商户贷款为主体;企业贷款余额3.67亿元,其投向主要集中为批发零售业,占比为52.32%。同时,朔州村镇银行不良贷款余额0.12亿元,不良率为1.23%,不良贷款主要为中小企业贷款。

四、促进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建议

1.建立市场定位机制,规范服务方向。

首先,监管部门建立健全市场定位机制。通过完善支农支小服务质量评价考核体系,对村镇银行“三农”和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及投向进行明确规定,定位村镇银行把握服务县域经济,按照支农支小这个服务方向,促进服务“三农”与商业之间的可持续的发展平衡关系,立足县域经济发展现实,加大支农支小力度。其次,探索新的经营模式,在贷款的审批、流程操作、利率机制等几个方面加大创新力度,为本区域符合条件的企业和农户提供多样便捷的金融服务。第三,利用发起银行现有成熟的金融产品、金融工具、技术与服务模式,不断提升村镇银行在县域地区核心竞争力,进而推动各项金融业务在县域经济迅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扩大资金来源,改善资金压力。

一是对村镇银行实行优惠支农支小再贷款政策。人民银行参照县域法人考核办法及当地信贷投放情况,给予村镇银行特别的支农支小再贷款的多种扶持政策,增加其资金来源,增强其信贷资金投放能力。二是放宽村镇银行在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资格,扩展其资金补充渠道。三是推动村镇银行利率进行市场化改革,扩大村镇银行的存款利率浮动范围,提高村镇银行市场竞争力。四是鼓励村镇银行探索可行的金融相关债券,建议村镇银行会同发起银行或发起人发行区域性债券,如集合债券或次级债券,拓宽村镇银行资金来源渠道,扩充村镇银行资本金。

3.加强网络设备建设,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一是多渠道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拓展村镇银行服务方式。以村镇银行总行为依托,探索在农村建立自助服务站、社区服务网点和金融服务流动站等特色服务渠道,有效解决村镇银行网点不足带来的弊端,尽最大能力为农村区域客户提供优质、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二是强化村镇银行与发起银行或同业之间相互合作,弥补村镇银行因网络技术落后产生的劣势,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水平。三是推进行内核心业务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与支付结算部门进行合作,加强村镇银行网络渠道建设,提高系统运行管理水平,提升村镇银行金融服务电子化水平,争取尽早具备和达到加入支付系统、征信管理系统和反洗钱监测系统的条件,早日享受接入网络先进系统的便捷服务。

4.加强政策扶持体系建设,促进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4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银行 机遇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

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5]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金融2010,(11)

[6]刘芸芸,张辉,胡卫东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提高农行经营效益~对农业银行走出经营困境的调查与思考『d1中国农业银行武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4)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5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银行 机遇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5]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金融2010,(11)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6

[关键词]城镇化 农业银行 机遇

一、引言

农业银行是中国四大银行之一,2009年1月15日,农业银行由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整体改制为股份制商业银行,更名为“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并在2010年完成“a+h”两地上市,正式成为大型上市银行。与其他国有银行相比,农业银行的特色主要在于其农村网点广泛遍布全国,由于历史定位,农业银行是农村金融市场的主导者,也是未来农村金融深化的最大参与银行,在县域金融业务上具备绝对优势,中短期内难以被同业取代。近年来,农业银行紧抓我国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历史机遇,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大信贷投放,积极探索运作模式,创建服务品牌,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07至2009年,农业银行共投放农村城镇化县域法人贷款327.4亿元。而在未来三农贷款获得国家政策的鼓励,农业银行受惠于该类贷款增速将有望高于其他大行。

随着我国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农业银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的业务发展路径。近来一些农村地区出现了宅基地换房、土地增减挂钩等新动向,地方政府通过实施撤村建居项目,既改善了农民居住环境,又增加了耕地面积。在此背景下,农业银行分布各地农村的多家分行开展了增减挂钩和撤村建居项目等有关业务,为在新形势下金融支持新农村城镇化的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

二、城镇化建设的涵义和基本现状

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转移,是第二、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从而使得城镇数量增加,城镇规模扩大的一种历史过程。城镇化是党中央、国务院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据《2010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水平预计超过50%,进入城市社会。

农村城镇化的推进、农业的产业化、农民的居民化都需要大量资金的积累和投入,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由于分散、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农业经济的低回报率,与商业性金融追逐利润最大化的目标相矛盾,使得农村城镇化的建设面临着诸多资金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金供给总量不足,金融支持农村城镇化效率偏低,金融支持结构单一以及农村金融机构不足。

根据有关研究分析表明,我国城镇化的建设方面存在若干金融问题,主要表现在城镇化建设中所需的资金来源渠道比较窄,筹集企业资金比较困难,根据有关统计,我国中小企业的初始资金有74%是自由资本,来自商业银行贷款的比例几乎为o。而城镇化建设中筹集的资金主要来源于集体积累以及农户的自有资金。资金严重缺乏导致城镇化建设中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建设十分的缓慢。

三、城镇化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的机遇

作为长期服务于农村市场和农村经济的国有银行,农业银行的三大支农任务之一则是支持农村城镇化建设,为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金融服务,城镇化建设将是农业银行未来发展业务的新领域。农业银行在农村地区的各项业务活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农村经济的繁荣和农民的富裕起到了不可忽略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国有县城2000多个,乡镇有3.4万个,在未来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今后每年有上千万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金融方面的信贷需求,从而给农业银行带来了发展机遇。

第一,城镇化建设中基础设施建设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首先是房地产建设产生的贷款业务;其次,基础建设产生的信贷需求。这两方面的信贷需求都需要银行大量资金的支持,农业银行可以通过放贷为城镇化建设中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提供资金信贷,结果必然是双赢的。

第二,城镇化建设中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需要信贷支持。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乡镇企业,尤其是很多个体私营企业,对于发展生产、扩大经营的资金需求较大,也更为迫切,它们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信贷支持。近年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导向之下,越来越多的银行将重新回到农村,解决资金需求的矛盾。农业银行可以充分把握这些新的机遇,开拓其业务空间,把资金投向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需要。而且随着城镇化的不断建设,政府和有关部门将会加大招商引资的力度,各方面吸取内外资金,作为根基在农村的农业银行则获得相对更多的机遇,这些资金将会成为农业银行的大量存款,为农业银行扩大规模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三,城镇化建设中的生产生活对金融服务方面的需求给农业银行带来机遇。居民消费信贷需求将直接为农业银行带来巨大的商机。加快农村城镇建设的进程,会为农村释放出潜在的消费能量,促进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根据有关调查显示,201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0.9%。同时,城镇化建设使农村人口向城镇转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和生活质量与生活水平的提高,必然会减少自给消费,而提高商品消费的支出比例,对购置大宗生产、生活用品和精神方面的消费都产生巨大的需求。这个将带来相应的银行消费业务。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农民由农村迁移到城镇,其生活习惯,消费意识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金融服务需求明显增强。目前,在新农村规划的城镇地区,不但是存、贷款和结算业务量成倍增长,银行卡、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个人理财、第三方存管的需求也非常旺盛。

认识城镇化建设对农业银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应该正确认识到在新形势下,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进行,农业银行面临着艰巨的任务和挑战。根据目前的发展情况看,风险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各大银行加大其在农村的网点建设,包括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在支农政策的引导下,加大对农业产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中国银行在2010年推出了在“三农”服务定制化产品“益农贷”,而建设银行则积极开设村镇银行、创新新农村建设贷款等十余个支农特色产品,据统计,截至2010年,建设银行村镇银行贷款余额达到13.43亿元,其中涉农贷款比例达到87.86%。加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一直都拥有农村的“黄金客户”,使得农业银行面临着激烈的业务竞争。如果农行不加强自身的经营策略,则有可能面临资金和客户流失的风险。第二,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深入,农业银行的贷款占比过高,若城镇的产业经济没有发展或者发展缓慢,则可能会加大农业银行的未来信贷风险成本,甚至会造成农业银行大量的政策性亏损。此外,如果有关行政政策干预和企业信用观念淡薄、信用缺失、还本付息意识差等原因造成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占比较高的话,则会使农业银行面临信用风险,经营陷入困境。

四、相关对策与建议

在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以及县域工业化的趋势明显、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对农业银行的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农村金融服务是党和政府联系农村、农民的重要纽带,而农业银行作为农村金融服务的一部分,应注重加强其在服务理念、管理理念、经营机制、监管机制、政策支持体系等方面的提升,争取进一步满足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对其金融服务的需求。

第一,农业银行应加大金融产品的创新。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创新的力度,及时开发适合农村城镇化建设需要的业务新品种。农业银行应加快推进相关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有创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能够解决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个人和乡镇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农业银行应该因地制宜开发、推出一批金融创新产品。应根据当地的“三农”金融需求,把握好创新的重点和突破口,积极开发多样化小额信贷产品,努力满足农民多元化信贷需求和企业信贷需求。

第二,农业银行应该防城镇化信贷风险。当前,我国农村城镇化信贷市场处于发展初期,既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又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城镇中小企业不计其数,其中相当一部分有可能在两三年内就会被淘汰。因此农业银行应该强化其信贷监管,从而确保农村城镇化贷款投向合理、风险可控。

第三,农业银行应该加大其业务和产品的营销和推广力度。农业银行应该根据小城镇建设信贷市场的特点和客户需求,加大宣传的力度,提升营销理念,为农业银行在同业市场的竞争中发展创造新的活力,有效拓展农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信贷市场,把小城镇建设信贷业务延伸到居民建房零售业务以及小城镇建设用房开发等消费贷款等方面,满足市县级支行业务发展的需求。

第四,农业银行应该提供配套的金融服务。为了提高农村城镇化建设的信贷业务的综合效益,有关业务部门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以及不同客户的需求,为相关业务尤其是信贷业务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服务,为客户提供有关金融咨询和个人理财服务,满足农村客户多元化的投资理财方面的需求。

总之,在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农业银行一方面应当转变观念,主动创新自己的产品,优化工作流程,提升银行的服务,不断拓展其业务空间。另一方面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商业银行意识,理性地思考、科学决策信贷,稳健经营和管理。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支持农村的城镇化建设,才能有效地防范各种风险,实现互利多赢,在今后能得到更持续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云河.农村城镇:信贷支农新平台中国金融半月刊2003,(18)

[2]卢若夫,何山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劣势与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战略[di.西安金融2001,(2)

[3]农行黄冈分行课题组欠发达地区农行加快发展的对策[d]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03,(8)

[4]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三峡分行课题组农村城镇化建设与农业银行业务发展探讨[j]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04,(4)

[5]王全达,王华龙,黄勇,万金农村城镇化发展与银行服务能力建设现代金融2010,(11)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7

[关键词] 农村金融村镇银行政策建议

一、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现状及村镇银行产生的背景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推进农业现代化,据初步测算,到2020年,新农村建设需要新增资金15万亿元至20万亿元。显然,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投入已远远不能满足新农村建设大量的资金需求,因此,需要有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新农村建设所需的资金。可以说,农村金融的改革和发展是我国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只有加大农村金融改革的力度,在健全和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上下功夫,才能使金融业在体制、机制和金融服务方式上更好地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我国现有2070个县(市a),95%的国土面积,近四分之三的人口集中在县域,县域经济吸纳了65%的农村劳动力。2009年年末,全国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服务网点为12.8万个,占全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总数的65.7%;县域贷款余额10.2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1/4,涉农贷款余额9.1万亿元,占全国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的22.9%,其中农户贷款余额2.2万亿元。这些数字既说明了农村金融环境建设已取得的成绩,也反映了我国县域金融与现代金融制度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

同时,我国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趋势是:国有及国有控股商业银行逐步从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撤出,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有限,农村信用社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起主导作用,民间金融广泛存在,但因为不规范,所以存在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农户和农村中小企业的巨大金融需求得不到满足,缺乏专门为农村服务、为农民服务的小银行,农村金融市场的供需矛盾异常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设立村镇银行,是解决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创新之举,是切实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充分性的具体行动。

二、村镇银行的设立及其特点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村镇银行”其本质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其他银行类机构从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村镇银行作为独立的企业法人,以安全性、流动性、收益性为经营原则,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负盈亏,自我约束。但由于它“在农村地区设立,主要为当地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界定,村镇银行同时在制度设计上也就具有了一定的特殊性。

(一)设立条件

村镇银行可以由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出资,且发起人或出资人中应至少有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县(市)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300万元人民币,在乡(镇)设立的村镇银行,其注册资本不得低于100万元人民币。由此可见,村镇银行的设立为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开拓了新渠道,其设立门槛也明显低于一般银行业金融机构。

(二)股权设置和股东资格

按照村镇银行设立条件要求,其出资人可以是境内外金融机构、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境内自然人,对境内外金融机构及境内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要求必须具有稳健的财务、良好的公司治理及健全的内部控制与管理。自然人股东则更强调的是良好的声誉及入股资金来源的合法性。这样的要求将有利于村镇银行的稳健经营,减少其经营风险。

另外,村镇银行的股权设置要求包括:最大股东或唯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20%;单个自然人股东及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单一非银行金融机构或单一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不得超过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0%。这样的股权设置要求保证了村镇银行由银行业金融机构控股,有利于专业化的经营与管理。

(三)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结构

村镇银行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并在其章程中明确,根据其决策管理的复杂程度、业务规模和服务特点设置简洁、灵活的组织机构。在《暂行规定》中对于董事会、行长、独立董事、各专业委员会等的设立没有严格的规定,这就为村镇银行治理结构的创新与多样化提供了空间,可以采用传统的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也可以采取更扁平化的管理模式,完全由其自身根据业务发展来决定。

(四)村镇银行经营管理

村镇银行业务内容与一般银行业机构类似,但其贷款业务有特殊要求:村镇银行在缴足存款准备金后,其可用资金应全部用于当地农村经济建设。村镇银行发放贷款应首先充分满足县域内农户、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确已满足当地农村资金需求的,其富余资金可投放当地其他产业、购买涉农债权或向其他金融机构融资。对同一借款人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5%;对单一集团企业客户的授信余额不得超过资本净额的10%。显然传统的银行业务形式难以适应小额、分散的农村金融需求,需要在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采取更灵活多样的业务方式。

(五)村镇银行的风险控制及监管

村镇银行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审慎、规范的资产分类制度和资本补充、约束机制,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审计机制,提高风险识别和防范能力,对内部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评价,并对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进行纠正和完善,确保依法合规经营。建立健全财务、会计制度。有条件的村镇银行,可引入外部审计制度。村镇银行开展业务,应依法接受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监管。

三、村镇银行发展面临的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村镇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中尚属于新生事物,其发展面临着诸多难题,尚不具备解决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缺失等问题的能力,甚至有些问题还影响着村镇银行未来的发展,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一些方面:

(一)存款方面

营业网点是金融竞争的最前沿,营业网点数量上的多少,提供服务及时、方便、快捷和服务的多样性也是吸引客户的重要方面。村镇银行刚刚建立,面临着网点少、成本高、吸收存款难等困难,另外,成立之初村镇银行的品牌认知程度还远远不能与传统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相比,广大客户对村镇银行的了解有待加深,在网点数量、品牌形象和客户认知程度上都无明显优势的情况下,存款客户很难将村镇银行作为首要选择。

(二)贷款方面

《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对村镇银行的贷款业务明确了多项制度安排,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村镇银行贷款业务就收到了多方面的限制:

第一,贷款额度受其资本限制:目前大多数村镇银行注册资本为底线以上一些,如果以注册资金注册资本2000万元的村镇银行为例,则每户放贷不得超过100万元,单一集团客户放贷不得超过200万元,贷款额度与普通商业银行相比差距很大。

第二,村镇银行的信贷资金仅限于当地,这虽然从制度上规定了村镇银行服务三农的只能,但由于村镇银行所在地大多属于欠发达区域,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优质信贷项目相对较少,这就为村镇银行的信贷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三,村镇银行必须首先服务涉农产业,在确有富余资金的情况下才能向其他产业发放贷款,由于农村金融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比如出现自然灾害或禽流感等动物疫情都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破坏,一旦村镇银行发放贷款的客户遇到这些问题,信贷资金将难以避免地受到影响。

(三)中间业务方面

村镇银行可以经营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结算与票据承兑贴现等业务,但对于中间业务而言,其风险相对小、成本低、效益高,既能满足经济社会对商业银行的需求,又能吸引更多客户,增加商业银行的利润。但村镇银行成立时间晚,品牌认知度低,也处于竞争的劣势地位。

四、村镇银行科学、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

村镇银行作为解决我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网点覆盖率低、金融供给不足、竞争不充分等问题的一项举措,首先要解决自身的生存问题,只有保证自身的科学、健康发展,才有可能成为一项可以长期执行的制度安排,达到预期的政策目的。

(一)控制风险,加强对村镇银行的监管

作为区域性、小型化的金融机构,村镇银行因地区风险集中、规模经济劣势导致亏损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必须控制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保持持续稳健的发展。

首先,在市场准入上严加控制,严格审查村镇银行的股东成分,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审核村镇银行的各项监管指标,不能因为村镇银行的规模较小而降低其准入的标准。

其次,加强市场运营的管理。强化公众的社会监督,规范村镇银行的信息披露,保证信息披露的准确、及时、完整。建立风险监管和合规性监管并重的专职监管体系。可以在金融监督的基础上,辅之以公共审计、会计、资信评级及资产评估等社会监督手段作为常规监管的重要补充。

同时,在银行内部,通过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对经营中出现的风险因素、风险事件及时进行处理,借鉴主发起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的技术优势,提高村镇银行的内控水平。

最后,还要建立完善的退出机制,对于经营困难,难以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构进行退出处理,提高制度安排的可操作性,在政策与监管层面保证村镇银行持续健康发展。

(二)多方开源,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

现有的村镇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均在不同程度上遇到负债业务增长速度跟不上资产业务的发展,使得村镇银行的存贷比例很快触及上线,因此,解决村镇银行的吸存问题是村镇银行健康发展的重点。解决村镇银行的后续资金来源问题,建议可以考虑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对村镇银行发放支农再贷款或国家政策性银行专项贷款

我国基层政府部门在执行扶贫政策的过程中,通常是把扶贫贷款以现金形式直接发放到贫困户手中,没有帮助其找到从根本上脱离贫困的有效途径,只是“授人以鱼”,却未能“授人以渔”。许多贫困户把扶贫贷款当成了“救济款”,用以维持生活,不将其有效投入到扩大生产和脱贫致富中,惯性心理使得他们认为扶贫贷款不还也无所谓,造成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扼杀了这个群体的进取心和生机活力,对于运用小额信贷脱贫的愿望并不强烈。

如果转变形式,将扶贫专项款转变为给村镇银行提供的贴息贷款,作为村镇银行补充资金的重要渠道,一方面可以缓解村镇银行后续资金不足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可以将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引入到扶贫工作中,为贫困人口提供脱贫致富的第一推动力,这样的贷款不同于以往简单的扶贫补贴,而是有还款压力的帮扶,可以大大提高政策的效果。

2、通过市场机制从邮政储蓄中拆借

邮政储蓄在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一般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服务供给不足的缺陷。但长期以来,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吸收存款,将农村地区原本缺乏的资金吸纳过来,尽管近期部分地区的邮政储蓄开办了小额质押贷款业务,但邮政储蓄在信贷方面的经营能力及风险管理能力很难与一般商业银行相比,贷款手续繁琐、期限单一,很难满足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

可以考虑鼓励村镇银行向邮政储蓄拆借资金,安排较低的拆借利息。这样一方面可以为村镇银行开辟一条新的融资渠道,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村镇银行和邮政储蓄各自的比较优势,更有效地支持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

3、鼓励村镇银行通过发行债券、票据等渠道进行融资

村镇银行创立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社会力量,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村镇银行的一部分股东就是社会上的优质企业和有实力的自然人,因此可以考虑在股权融资的同时适当地选择债券融资,允许村镇银行定向发行融资债券,拓宽融资渠道。

(三)政府扶持,增强生存能力

村镇银行作为商业银行的一种形式,其基本目标是收益覆盖成本,只有村镇银行解决好自身的生存问题,才能够实现预期的政策目标。而目前村镇银行的相关规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信贷资金的投向和规模,赢利能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建议可以采取政府主导的方式,为村镇银行争取相对较低的信贷项目,同时充分利用当地政府的融资平台,遇到贷款规模超过村镇银行放款规模上限的情况则由政府推荐其加入银团贷款,多种渠道结合增强村镇银行的赢利能力。

村镇银行的发展方向和前景篇8

日前,银监会颁发《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显示,只要发起人或出资人有一家银行业机构,且持股比例不低于20%,村镇银行就可以建立。“这意味着村镇银行市场向单个个人和非金融机构有条件开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主任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解释说。

实际上,面对这个新的投资领域,一些实业资本早已是垂涎三尺。温州宏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雷透露,他们已经和襄樊市政府达成了到当地参股村镇银行的意向。吉林银行副行长程松彬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吉林银行目前已经成立了两家村镇银行,其中参股的实业资本有五、六家。”

对此,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分析:“投资金融领域可以获得很稳定的收益和分红,更重要的是,参与乡镇银行股份而获得的金融牌照将是很稀缺的资源。这对那些本来就很难融资的实业资本实在是一种巨大的诱惑。”

参股村镇银行

“企业挤破了头想参股村镇银行,虽然考察询问的占了一大部分,但我们还是做成了好几桩生意。”北京农村商业银行下设的一家村镇银行服务咨询机构如是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接下来我们还将准备一份‘村镇银行投资运营指南’,向企业解读政策以及申请投资村镇银行的流程和运营方法。”

对此,正在四处奔波的温州宏业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雷颇有同感地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实业资本想参与村镇银行股份得首先找到发起行,而这需要一个引导的过程。毕竟村镇银行并非缺了企业就不行。银监会相关的规定也决定了这一投资市场离不开银行。”

对邱雷提出的问题,江苏银行副行长顾心铭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回答说:“江苏银行对村镇银行的建立还是很支持的,目前也正在研究相关的决策问题。毕竟村镇银行对广大的农村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作为一项投资,对农业大省来也显得尤为重要。”

“吉林银行很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建立,目前总行也正在进一步制定村镇银行的建立办法,并由专门的部门操作。根据目前已经建立的两家村镇银行来看,效果还是很不错的,投资参股的企业也乐观其成。”程松彬表示。

与仍把核心战略定位在城市和企业理财产品的大银行相比,各专业投资机构已经开始着手村镇银行投资可行性的分析,并积极的寻找可投资项目。

“投资村镇银行是一个很好机会,尤其是当村镇银行准入门槛还没提高,银监会还没决定停止扩张之前。企业在投资村镇银行的行动则应全国渗透,把点布好,参股后做资本运作,走上市的道路。”招商和腾创投合伙人刘宏彬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

对此说法,深圳创新投资发展研究中心总经理李夏很认同:“很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深圳创新投资已经在关注这个领域的项目,具体的投资动作相信也不会太远。”

看好“软实力”

“虽然现在银行的存贷款利率降低了50%,但获取一个金融牌照,参股村镇银行并赢利,获取投资回报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因此我非常看好村镇银行的投资价值。更重要的是,相比较于一年才放开1~2家贷款公司业务,对于实业公司来讲,参股村镇银行可以间接吸收存贷款业务是个太大的诱惑。”高伟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分析说。

根据相关的资料显示,投资村镇银行的行动才刚刚开始。目前,在全国仅有的60家村镇银行投资中,开业的只有20家,涉及的企业也只有二、三百家。这相对于广阔的中国农村市场来说,显然是不够的。

“根据《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单个自然人和非金融机构企业法人及其关联方持股不得超过10%,我们也希望银行最好占股不要超过20%~30%,剩下的我们希望自己运作。”邱雷对《中国联合商报》记者如是说。

说到底,各路资本投资村镇银行不仅因为投资村镇银行前景广阔且有政策支持,更多地是看中了参股银行带来的软实力的提升。“尤其是实业资本,之所以挤破脑袋也要参股村镇银行,无非是看中了当地的资源,以便和当地政府有广泛的合作。如果不是银行股东的身份,可能永远也接触不到政府,更重要的是当地经济发展的时候,可以调整信贷的方向。这在以前对实业资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高伟在分析投资村镇银行的优势时向《中国联合商报》记者说。

■记者观察:警惕把投资村镇银行作为“圈钱”工具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