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际商务的认识8篇

时间:2023-12-01 10:07:36

国际商务的认识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1

关键词: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管理;问题;方法

1前言

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在其著作《国民财富的性质与原因的研究》中论述了国际分工的重要性,探讨了各国出口劳动生产率高的产品,进行交换,能够获取更大利益。1817年,大卫.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认为各国之间的贸易不仅存在于劳动生产率的绝对差异,只要存在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根据“两优相权取其重,两劣相衡取其轻”的原则,各国出国劳动生产率更高(即生产成本更低)的产品,进行国际贸易,就可以获得比贸易前更大的产品数量,无论是劳动生产率高还是劳动生产率低的国家都能实现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1,2]。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时代已经到来,各国之间商品、信息、技术、资金、服务、咨询等方面的商务活动日益频繁。如何在国际商务活动中抓住商机,在全球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国际商务管理显得至关重要。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现状,结合教学实际经验,就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教学方案的设计提出构想,旨在提高国际商务管理活动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2国际商务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简介

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定义及国际商务管理课程进行探讨,一般而言国际商务是指为满足个人及组织需求而进行的跨国界交易活动,包括任何形式的经济资源(商品、劳务、技术和资本)的国际转移[1,2]。我国学者马述忠等主编的国际商务包括绪论全球化与国际商务、国际商务环境篇、国际贸易与投资篇、国际金融体系篇、国际企业管理篇[1]。薛求知等主编的国际商务管理教材将国际商务课程分为导论、国际商务的基本理论、国际商务环境、外国经营环境、国际商务经营方式、国际经营战略、国际商务的营销管理、国际商务中的进出口实务、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国际商务组织与控制、中国企业的国际经营共十二章[2]。符正平编著的国际商务教材主要探讨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国际商务环境,跨国公司形成的宏观、微观原因,企业国际化经营过程、国际企业战略等内容[3]。通过诸多学者对国际商务的探讨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商务涉及到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营销、国际财务、国际人力资源管理等多课程的理论知识,而国际商务活动经营环境、经营决策的复杂化,使得国际商务管理的理论课程教学方法亟需改变,以适应全球化的经济环境。

3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培养方案,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国际商务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学习习惯问题,在学习过程中,部分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二,基础知识薄弱,作为专业课程,多学科的知识系统,需要学生具备较扎实的基础知识,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往往不能把握专业术语的本质,遗忘基础理论知识。第三,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理论知识,对实际问题缺乏探讨,不能将理论知识与案例实践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的脱节。第四,学习方法单一,学习课堂缺乏有效讨论。

4课程教学改善方法

根据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进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坚持学习为本,课前认真预习,上课认真学习,积极思考问题,课后认真完成作业。国际商务管理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学生在上课前可以针对每一章节的内容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并且整理专业名词、学科知识要点,搜索相关案例,采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并与课后作业相结合。培养善于发现问题,努力提出问题,积极研究问题并且解决问题等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素养。第二,丰富理论知识,掌握学习工具。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扩大知识视野,加强对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选择部分相关书籍供学生阅读,并提出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将不同知识点融会贯通,形成系统的思维模式,提高认知水平。学生要掌握多种语言工具,培养阅读文献的能力,并能应用互联网技术搜索文献资料,掌握多种统计软件,学会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第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增加案例分析的内容,选择具有创意的教学案例,增加案例分析的趣味特征,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讨论热情。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也要注意案例的实际应用价值,既要给学生印象深刻,又要结合知识要点,将学科知识应用到实践分析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参与到案例研究中,情境分析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将理论知识应用到案例分析能够提高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第四,丰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丰富教学方法,比如翻转课堂就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教师要充分使用PPT、网络等多种教学工具,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就某一热点研究问题,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应用本学科知识进行分析,由小组代表进行发言,也可以由小组成员轮流发言,然后由教师对每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也可以请学生进行探讨,就具体问题提炼出解决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时灵活安排小组讨论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也能加强同学之间的凝聚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理解并掌握知识,并且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

5总结

在国际商务管理课程中,教师可以采用PPT,学术论文,网络工具等多种教学工具,以及采用案例讨论,小组讨论,作业分析,考试评价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丰富同学们的知识课堂,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魅力。总之,通过国际商务管理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学生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有效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大数据时代,充分利用理论知识,掌握国际商务管理的技能,促进国际商务活动的顺利展开。

作者:肖敏 单位:上海电机学院

参考文献

[1]马述忠,曾华(2011),国际商务[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2

关键词: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

一、国际商务英语的界定

关于国际商务英语的学术界定,众说纷纭,许多国内外专家学者从多角度、多方面进行了细致的研究。Jones,Alexander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只是在商务背景下使用的英语,并不是什么特别的语言;Pickett认为,国际商务英语位于特定商务技术语言和普通大众语言的交界地带,是一种工作语言;Bargiele-Chiapini,Nicherson认为,国际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话语,是人们使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结果,语言和商务活动之间具有密切相连的关系。我国学者程世禄、张国扬把商务英语与旅游英语、科技英语、医学英语等行业英语归类到职业英语范畴;王兴孙教授认为:国际商务英语实际上就是商务环境中应用的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种变体,也就是已在从事或将要从事商务行业的专业人才所学习或应用的专门用途英语。张佐成、王彦则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商务场合中,商务活动的参与人为达到各自的商务目的,遵循行业惯例和程序并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有选择地使用英语的词汇语法资源,运用御用策略,以书面或者口头形式所进行的交际活动体系。从以上的有关言论中可以得知:商务英语不是独立的语言,是与国际商务活动密切相关的学科理论,是跨文化商务活动的工具。

二、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原则

国际商务英语学科作为新型的应用型学科,其学科交叉性和专业复合性决定了该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是跨学科的工作任务。在设计课程体系内容时,除了遵循通识的课程设置理论和ESP理论之外,还应该结合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特点。遵循以下原则:

1 以学生为本,适应学生自身发展的需求

众所周知,学生的需求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和岗位客体的需求,二是学习主体的内在需求。国际商务英语教育是培养能够参与国际贸易竞争的国际商务人才的学科,国际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变得更加宽广,涉及国际商务的各个领域,这些新的变化和发展无疑都对国际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提出更高要求。因此。一方面在课程设置上必须重视英语专业基础课程,如,英语语音、综合英语、英美概况、初级商务英语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商务知识导读、商务信函写作、国际营销写作、欧洲文化等课程。另外,在专业设置时还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针对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设计专业必修课,如,第二外语、商务翻译、商务口译、经济学原理(英)、国际贸易、进出口实务、跨文化交际导论(英)和国际金融等课程。要将商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融人低年级英语语言技能课的教学中,在语言学习时,同时传授国际商务专业词汇、术语及国际商务英语表达方式的内容。例如,在培养英语语言能力、国际商务能力时,我们可以用国际营销、国际贸易和物流等模块内容来训练,语言训练贯穿于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中。这样,学生在提高语言水平的同时,也能获得商务知识与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因此,在构建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时,应立足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加强创新能力和开拓能力的培养,将道德素质教育融入日常英语和商务英语知识的教学中。

2 以“学科本位”为基础,以“能力本位”为导向

“学科本位”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整个学科知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传授知识是课程体系的中心和重点,具体的做法是将所有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教学科目,并且以严密的逻辑关系构架全部内容。“能力本位”课程模式是以全面分析职业角色活动为出发点,以提业界和社会对学习者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为基本原则而设计的课程形态。其目标是使学生最终掌握某一职业或职业群所需要的知识、能力和技能,该模式着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国际商务英语以培养学生国际商务能力为目的,学科具有很强的应用性、交叉性和复合型的特点,在课程设计时,我们还需要强调目标岗位能力的培养,要以能力本位为导向,设计和培养具体的专业能力。国际商务英语涉及的内容广泛,许多内容是跨学科的,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很难培养出实用能力。这就要求我们在设计课程体系时,以学生获得目标市场和岗位所需求的具体知识和技能为目的,课程内容的建构要与实际工作需求相结合,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知识内在的逻辑系统和情感体验与能力相结合,学科系统化知识和职业实践相结合。 3 吸收国外经验和教训

我国的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历史不长,从现有的课程设置和内容来看,还存在着内容过时,与培养目标相脱离的现象。专业书中有不少实例还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内容,且内容覆盖也不够宽广,许多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如国际结算、国际物流、商务口译、企业管理、国际营销在我国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因此,我们还需要认真学习和借鉴西方英语国家国际商务英语教学的经验,汲取先进的课程设置理念、方法和内容。同时,把握我国的商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积极主动地以一种开放的姿态,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推陈出新,开发适合我们国家适用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程。

4 与时俱进,适应变化

目前,商务英语学科发展状况令人担忧,将国际商务英语作为独立学科建设的力度和效度不尽如人意。从历届全国国际商务英语研讨大会的论文文集和散见于其他学术刊物的商务英语论文的内容来看,绝大多数是关于商务英语教学、翻译等方面的,只有极少数学者的研究涉及商务英语学科课程体系设置与改革。国际商务英语作为我国的一门新兴学科,不可避免地要继续向前发展,因此,在课程体系设置时,我们需要注意课程的前瞻性。由于国际社会、国际市场和国际商务的情况千变万化,随之带来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国际商务英语不同于以往的一些惰性学科,课程体系的设置和内容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完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建立起科学的、反映时展需求的课程体系。

综上所述,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必须随着国际商务的发展与时俱进。另外,设置国际商务英语课程时,我们还应该考虑到不同区域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完全一致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设置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我国国情。在国际商务英语蓬勃发展的今天,构建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国际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和内容不失为一个可操作和现实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鲍文,国际商务英语学科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9(11),

[2]张佐成,商务英语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8-08.

[3]江春。丁崇文,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探讨[J],对外贸易大学学报。2004(01).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3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INT’L OCCUP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 LEAGUE,简称IOCL)于2006年下半年开始在中国范围内进行IOCL国际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的推广实施工作。由IOCL中国区管理中心(简称CMC IOCL)与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国家人才网、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及清华大学合作,在中国区建立了完整而系统的考试认证体系,并依据国际行业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和国内职业人才技术需求,制定了IOCL中国的人才考核测评系统。所有取得认证的专业人才均在国家人事部人才中心进行人才备案,并纳入国家专业人才库。

IOCL资格认证书特色

IOCL资格认证是国际知名的职业技术资格认证,证书由国际职业标准联合会统一编号。所有取得证书者的详细资料要在国际认证标准联合会国际人才库统一备案,持证人的姓名、证书编号都可以在官方网站上查询。

IOCL资格认证书是针对就业岗位的培训,表明持证人具备此岗位的相关知识与能力,完全可以胜任这一项工作。用人单位可以通过人事部的权威网站查询到认证人的资料,为其提供了广阔的求职就业空间。

IOCL资格认证书具有如下优势:首先它是针对中专、大专、本科以及社会的专业技术性人才与国际接轨的人才资格认书,也是目前国内职业认证领域具有权威性的证书。其次,在中国通过了IOCL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者,其个人资料会在中国人事部国家人才网和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官方网站注册入档。

IOCL资格认证主要针对人群包括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高层管理人员及在校学生。

IOCL商务类资格认证

IOCL商务类资格认证分别对9大商务类别中的多种职业进行职业资格认证标准考试,通过考试者可取得该类别相应岗位的证书。它们包括:

营销类。营销类的职业标准认证有营销员、汽车营销师、营销师和高级营销师4种,一般针对中专以上学历和不同年限工作经验的人群。对他们的认证考试内容按照认证岗位而不同,如营销员为营销职业道德、市场营销基础知识、社交礼仪知识、营销理念、客户开发、观念、说话等;汽车营销师则加有法律法规、国内外汽车市场概述、汽车技术基础知识、汽车市场调研与分析、汽车营销策略与销售活动管理、产品与价格管理、渠道管理、促销管理、汽车网络营销管理等方面的内容。营销师和高级营销师要懂得市场调研与分析、营销战略与营销活动管理、产品管理、价格管理、分销渠道管理、促销管理、销售管理、网络营销管理等营销基础和技能。

物流管理类。物流管理类有物流师和高级物流师两种职业标准认证。物流师的认证内容为物流基础知识、物流管理组织、物流运作管理、物流服务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高级物流师的认证内容增加有物流系统及其构成、物流成本、服务、质量与标准化、物流技术及其装备、供应链管理、国际物流、物流市场分析与供需管理、物流管理与实施、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

职业经理人类。分职业经理人和高级职业经理人认证。认证内容为经济学、商法・经济法、管理学、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与运作管理、创新管理、组织行为学、资本运营、企业国际化经营。

电子商务类。认证职业为电子商务师和高级电子商务师。认证内容包括电子商务的概念,电子商务的基础环境,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与国际贸易,网络营销。高级电子商务师还要对职业道德基本守则和行业的有关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应用、网络(因特网)的应用基础知识、网络营销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电子支付基础知识和常用操作、电子商务安全基础知识进行认证。

电子政务类。有电子政务师和高级电子政务师两向认证。认证内容有电子政务与信息化、与行政改革;中国电子政务的体系结构与建设实践;电子政务系统评价、法律法规、关键技术与解决方案及电子政务的建立、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电子政务法律法规、计算机基础知识、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及应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电子政务应用等。

人力资源。认证人力资源师,对其职业道德、基础知识、人力资源管理、劳动经济学 、统计学、计算机知识、写作知识等方面的内容进行考试认证。

秘书。秘书(涉外)的认证内容为秘书职业道德、秘书基础知识、公文写作与处理、档案工作、办公自动化、会务、协调工作等。

物业管理类。认证物业管理师和高级物业管理师资格。认证内容包括物业的接管验收与撤管、物业服务费用管理、客户管理服务、房屋建筑维修养护管理、安全、环境管理物业管理综合能力及经济学知识与应用、管理学知识与应用、心理学知识与应用、公共关系知识与应用、行政管理学知识与应用、法律知识与应用、统计学知识与应用、保险知识与应用、社会学知识与应用、建筑工程知识与应用、建筑设备知识与应用、建筑智能化知识与应用等。

此外还有物业智能管理类的建筑职能综合管理师职业资格认证。

链接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INT’L OCCUPATION CERTIFICATION STANDARD LEAGUE,简称IOCL)是注册于美国德拉瓦州的世界权威职业技术标准认证机构,具备专业的认证团队和完善的认证体系。IOCL是由国际IT、移动通讯、建筑、商务、体育等各行业专业技术从业者共同发起成立的权威认证机构。

IOCL的成立顺应了全球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日益精细化和专业化的大趋势,得到了国际各行业雄厚的技术力量支持,包括技术领先的研究所、高等院校、学术协会以及其他各类组织,同时还吸纳了国际上各行业内具有较高影响的个人专家成员。

IOCL的宗旨是:严谨、专业、高效、规范,提升国际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从业水平和专业技能。

IOCL的目标为,通过完备的培训考试机制,全面提高各专业人才的职业化水准,同时建立完善的全球职业人才库,使专业人才能有效的流通和配置,进而服务于企业,力争为企业和专业人才提供一个双赢的平台,促进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融合。

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中国区管理中心

IOCL中国区管理中心(简称CMC IOCL)成立于2006年10月,是国际职业认证标准联合会授权的中国的管理机构。目前在全国设有9个区域管理中心,各区域管理中心下设若干考试中心。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4

关键词:商务英语 商务活动 商务文化 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英语学习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商务英语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以提高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事务、懂得并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1、跨越文化界沟

1.1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它们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并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是一种人们共享的社会模式。但是,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吸收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阐述文化,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顾嘉祖认为: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精华。[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核心因素,商务活动是离不开语言交流的,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中西方文化交际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理解语言差异,而应兼及文化差异。随着商业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国际市场体现了文化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对要开拓国际市场者来说,必须重视合作管理工作中异文化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

1.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 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文化和交际两个基本概念本身内容丰富;其次是文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各个层面,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识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作为两者的结合所研究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所提出的挑战。”[3]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内容也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4]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相应的具体文化的约束,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进行跨文化学习与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界沟,开拓视野,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

2.1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是国际商务的通用语言,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仅应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文化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2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商务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是密切相关的,是在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思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商务文化是蕴涵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中,商务文化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但商务文化并不涉及社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它只包含对商务交易有用的部分。[5] 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这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既做到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外国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即可使文化的教学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及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也可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致于脱节,这是商务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3、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商务英语是用于商务交际的一种文体,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从事国际商务领域的相关工作,与外商打交道,开展商务活动的现代企业人,这就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按照英语语言文化的要求进行商务交际交往,也就是学会英语换位思考。经验表明,我们应结合语境,恰当地谴词造句,尽量避免因受汉语干扰而误用与当时情景不符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促进跨文化交流。”[6]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现代企业人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鉴于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2 商务英语学习过程转变成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适应全球化形势新变化的挑战,借鉴“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一下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如果把这些目标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7]所以,教师在做文化导入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应对学生存在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力、判断批判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所欠缺;文明礼仪修养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修养有所缺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系统的学习语言外,还必须有机会的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本民族文化至上"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能力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

3.3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

3.3.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这是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解说,注意寓教于乐的文化导入,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3.3.2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的事物文化的学生,也应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在对外交流中的平衡发展的学生。所以,通过以内容为基础的商务英语学习,交际文化的传授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加深其对

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3.3 了解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在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人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问题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可以接收大量的商务英语题材的材料,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加深对于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积极的商务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3.4 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跨越文化障碍。这是由于在与英语国家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却因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了解,经常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活动,频频出现语用错误,或是误解和冲突常常发生,使得人们对跨文化交际时常感到不安,在商务交际中语无伦次,局促不安,束手无策,或尽可能回避,因此失去体验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身临其境,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谈判。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能够使学生跨越文化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并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培养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面临着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通用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课程及科目,使教学能更好的渗透文化知识,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最终实现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4]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6] 李太志,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意识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4:p70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5

论文摘要: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知识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本文从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探讨如何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具备全球视野的高素质公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英语学习已从单纯的语言交流走向多元化,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商务英语是目前高校英语专业中较为热门的专业方向,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

商务英语作为专门用途英语,蕴含着丰富的商务文化,包括不同国家的商务传统习俗,商务礼仪习惯等,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应定位在对学生语言能力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上,以提高学生在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能熟练运用外语,熟悉国际事务、懂得并遵守国际惯例和国际礼仪,具备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多元化社会中发展。

1、跨越文化界沟

1.1 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各国各民族文化都是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传承、积淀,它们的形成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并带有各自民族的特点,是一种人们共享的社会模式。但是,每一种文化都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完善与发展的问题,只有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才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审视、吸收另一个民族文化的精华。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阐述文化,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有些社会学家认为,语言是文化的基石--没有语言,就没有文化;从另一个方面看,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可以说,语言可以折射出人们的生活环境及反映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藏着该民族对人生的看法、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顾嘉祖认为: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语言反映着文化的内涵、价值和精华。[1]

语言是人类交际的核心因素,商务活动是离不开语言交流的,语言中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商务活动中的交际不单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跨文化现象。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给中西方文化交际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的文化形态,这种差异反映到语言层面上,就表现为语言差异。由于文化与语言的差异,任何跨文化交际都不能只从本国文化的接受心理去理解语言差异,而应兼及文化差异。随着商业经济的全球化,文化的多样性在商务活动中与日俱增,国际市场体现了文化的功能,在一定意义上对要开拓国际市场者来说,必须重视合作管理工作中异文化语言的学习和理解与这种语言密切相关的文化。

1.2 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这个概念是从英文的“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翻译过来的,它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2] 这个看似简单的定义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首先是文化和交际两个基本概念本身内容丰富;其次是文化几乎渗透到人们生存环境的各个层面,交际作为一个语言和非语言使用过程涉及个人的生理和心理,认识和感知以及社会文化环境,跨文化交际作为两者的结合所研究的内容也就更为丰富。

“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任何希望参加国际事务、国际合作和国际竞争的国家、民族和机构都无法回避这一时代所提出的挑战。”[3]跨文化交际可以是国家之间、民族之间、个人之间的交际活动,其内容也可以涉及政策、政治观点、价值观、风俗习惯、礼貌、称谓等方面。

1.3 跨文化交际能力。“所谓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4]由于交际能力包括语法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则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超越本族语与非本族语之间相应的具体文化的约束,了解不同文化环境中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在进行跨文化学习与对比时能更准确、深刻地认识到本国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异同,跨越文化界沟,开拓视野,建立多元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2、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

2.1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英语是国际商务的通用语言,商务英语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商务人才,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教学方法,又要注重学生文化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仅应包括语言教学,而且还应该包括文化教学,培养学生在商务环境下既得懂专业知识又精通英语,还要通晓商务文化及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2.2 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英语作为一门语言,涵盖了所有学科,孤立地为语言而学语言的方法已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而商务英语最突出的特点是英语语言与商务专业知识的密切结合,这一特殊性决定了商务英语教学与商务文化的导入是密切相关的,是在了解非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培养跨文化意思和增强跨文化交际能力有着独特的优势。

商务文化是蕴涵于整个社会的文化中,商务文化中的任何变化都会在社会文化中体现出来,但商务文化并不涉及社会文化的每一个方面,它只包含对商务交易有用的部分。[5] 商务文化因素渗透在国际商务活动之中,并对其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能否跨越文化障碍,避免文化冲突,这是国际商务活动能否顺利开展的关键。

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导入商务文化的日常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授基本语言知识外,还应适时、适度地导入相关的文化知识,例如:向学生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语、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运用形式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跨文化的敏感性。这样既做到不放弃知识文化的积累又要加强交际文化的导入,使学生在掌握商务知识的同时,也全面了解外国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俗习惯,即可使文化的教学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应用及不断加深理解和认同的过程,也可直接影响着语言学习的目的--跨文化交际,从而使英语教学与实际应用不致于脱节,这是商务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3、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1 商务英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关系。商务英语是用于商务交际的一种文体,商务英语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商务环境下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成为从事国际商务领域的相关工作,与外商打交道,开展商务活动的现代企业人,这就使得商务英语教学具有"跨文化"性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英语思维的习惯。按照英语语言文化的要求进行商务交际交往,也就是学会英语换位思考。经验表明,我们应结合语境,恰当地谴词造句,尽量避免因受汉语干扰而误用与当时情景不符的表达方式。同时,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策略,促进跨文化交流。”[6]这种教学活动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现代企业人应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鉴于此,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3.2 商务英语学习过程转变成跨文化的交际过程。在全球化背景下,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着适应全球化形势新变化的挑战,借鉴“美国21世纪的外语教育目标归纳一下即为5个以c开头的单词,即communication(交际)、cultures(文化)、connections(贯连)、comparisons(比较)和communities(社区);如果把这些目标说得再具体一些,那就是:运用外语交际、体认多元文化、贯连其他学科、比较语言文化特性、应用于国内外多元社区,这5c的目标都体现了文化理解的重要性。”[7]所以,教师在做文化导入之前,必须要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真应对学生存在的独立思考能力、创造想象力、判断批判能力、实践动手能力等有所欠缺;文明礼仪修养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文明修养有所缺失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商务英语学习过程中除了系统的学习语言外,还必须有机会的接触该语言丰富的文化内涵,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克服"本民族文化至上"的观念,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宽容性及处理文化差异能力的灵活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帮助学生学会客观评价自己或他人的跨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

3.3 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商务英语教学不是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唯一途径,但商务英语教学完全可以将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有机结合,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笔者认为在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应注重以下几点:

3.3.1 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这是在教学中进行随文解说,注意寓教于乐的文化导入,将中西文化在称呼、招呼语、感谢、谦虚、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商务英语教学中,也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活动。因此,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注重中西文化差异比较,向学生讲述英汉常用语在语言形式和风俗礼仪方面的差异。

3.3.2 夯实英语基础知识和日常英语交际能力。这是因为我们的教育既要培养出会用外语表达外国的事物文化的学生,也应会用外语来表达我国的事物、文化,向外国介绍中国的优秀文化,以达到在对外交流中的平衡发展的学生。所以,通过以内容为基础的商务英语学习,交际文化的传授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入手,才能使语言和文化学习真正情景化、语境化,提高学生鉴别与鉴赏异国文化的交际能力,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3.3.3 了解多种不同文化的特点和风格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是由于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在理论和认识上的局限,在语言课上对文化因素的导人缺少自觉性、计划性和系统性,把精力过多地倾注在语言形式上,而对文化问题重视不足,使得学生对中西文化在传统习惯、价值观念、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及行为等方面的差异缺乏了解,跨文化交际能力普遍低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英语教学中导入跨文化的内容,经过多渠道商务英语的视听接触,可以接收大量的商务英语题材的材料,有利于学生打开眼界、开拓思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得到一定的艺术修养和中外文化精髓的熏陶,具备一种新的商务英语语言文化意识,加深对于商务文化的敏感性,培养积极的商务文化意识及跨文化交际能力。

3.3.4 文化教学与语言交际实践紧密结合跨越文化障碍。这是由于在与英语国家的商务交际过程中,却因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认识和了解,经常下意识地以本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习惯来进行交际活动,频频出现语用错误,或是误解和冲突常常发生,使得人们对跨文化交际时常感到不安,在商务交际中语无伦次,局促不安,束手无策,或尽可能回避,因此失去体验跨文化交际实践过程的机会。所以,教师在授课时,通过对反映商务文化冲突的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解释,并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各抒己见,让他们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员身临其境,有时甚至有意让小组之间展开激烈的谈判。这样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复述者,学生则从听讲者转变为参与者,从理论的接受者转变为实践的创造者,能够使学生跨越文化障碍,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减少语用错误,并增加对跨文化差异的感性认识和兴趣,培养商务交际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力度的不断加大并成功加入wto,面临着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一个全球经济趋于一体化的时代,对既熟悉国际商务又熟练掌握英语,并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意识、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和合作的国际通用型的高级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才不可缺少的素质。因此,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必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按商务英语专业特点设置跨文化教学课程及科目,使教学能更好的渗透文化知识,符合与时俱进的时展要求,最终实现商务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 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

[2] 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7

[3] 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p66

[4] 胡文仲, 《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99

[5] 顾曰国, 《跨文化交际》[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0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6

【论文摘要】 随着我国对外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际商务谈判日益成为我国对外经贸领域中一项不可缺少的实践活动。作为人际交往中的特殊形式,国际商务谈判涉及不同地域、民族、社会文化的交往与接触,为有助于谈判双方对话语的有效理解,本文分析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构建的过程及其重要性。 【论文关键词】 认知语境 国际商务谈判 构建 一、认知语境 语境是言语交际的一种客观属性,具有不可超越性,它像“天罗地网”般地笼罩着人们言语交际的全过程。我们研究语境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研究言语交际,提高言语交际的效果。研究语境是为了让交际主体在言语交际中更清楚、准确地认知语境以便在不同的语境中选择适宜的表达方式和理解方式。交际活动促进人类认知结构的形成,也促进人类认知能力的发展。随着认知语言学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关联理论的出现,人们便对言语交际产生了新的认识。言语交际的目的就是改变听话人的认知语境假设,为此说话人在话语生成时必然要对听话人的话语理解进行语用制约。认知语境观认为言语交际过程是一种交际双方认知语境假设的参与过程;成功的交际就是双方不断根据话语所取得的语境效果去改变、调整或选择认知语境假设的过程,以实现双方认知语境假设或信息的趋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说话人所传递的话语信息与听话人理解结果之间的最大相似性。认知语境把语境看成是一个心理结构体,交际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有关的具体语境内在化、认知化,引导听话人的话语理解,为信息处理提供认知方向,从而实现对话语理解的语用制约,说话人会利用某些明示的语言手段,如使用话语联系语或话语标记语等,以减少听话人话语理解时所付出的努力,更加容易地寻找话语的关联性,取得言语交际的成功。 二、国际商务谈判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面临着全新的经济竞争格局,对外商务交往日渐频繁。商务谈判是各国商界对外商务合作的主要方式,从事国际商务的人员除了应掌握必要的商务谈判原则和技巧外,更应了解不同国家商务人员的谈判风格。中西文化在交际方式、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谈判者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树立跨文化的意识,培养全球的文化观,尊重和宽容不同的文化,同时加强外语语用能力。国际商务谈判是跨越国界的活动,谈判双方就共同感兴趣的商业问题进行磋商以达成共识。在商务谈判中,谈判策略是商务谈判的行动方针和行为方式,随着谈判活动的深入而不断地丰富和发展。谈判策略在商务谈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商务谈判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了解对方的文化可以使谈判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了谈判者迥异的交际方式、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因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了解熟悉双方的文化差异,并接受谈判方的文化对促进谈判的成功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三、国际商务谈判中认知语境的构建 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际间的商务谈判与日俱增。国际商务谈判不仅是经济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文化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而且文化因素的作用至关重要。但是,不同文化价值体系的分歧产生了双方在谈判等问题上的冲突。因此在跨文化商务交流中,懂得和尊重文化差异,又能利用冲突解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谈判手才能在谈判中占据决定性的优势,取得成功。国际商务谈判是一种特殊的跨文化交际,对文化多样性的真正理解是实现对商务原则变化的性质和对道德情操不同范畴的现实认知的核心,只有文化意识强并能容忍文化差异的谈判者才能克服交际障碍,实现谈判目标。商务谈判中模糊语言对语境具有高度的顺应性。另外,谈判者的心理动机也对模糊语言提出了顺应要求,商务谈判中存在大量模糊语言并不是因为谈判者缺乏对世界的认识,而是他们有意识使用的结果,也是语境与语言结构动态顺应的结果。在谈判的初期阶段,从表面上来看好像是谈判双方技巧性的较量,实际上是一种文化的较量和碰撞。谈判必然有人的参与,而人的参与就必然带来主观思想的渗透,这种主观思想的渗透正是来自于他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和他自身的文化修养。在当前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之下,我国各个涉外企业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必须把谈判双方的文化背景、文化价值观、文化心理构成等因素和谈判技巧、谈判策略、谈判过程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并及时地纳入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组织结构之中,实现双方文化融通、利益双赢的国际商务谈判目标。但是,目前我国在国际商务谈判中偏重谈判策略与技巧的较量,而对潜层的、隐性的文化因素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强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因素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在集中谈判阶 段,中美的语用习惯是截然不同的。差异主要体现在礼貌原则,合作原则和文化语境的具体应用。文化语境在对跨文化商务谈判的会话含意推断上起着解释作用、制约作用,并有着修正功能以及话语选择功能。因此,谈判者在使用语言时,可以根据交际场合的需要,激活相关的认知语境要素,让谈判得以顺畅进行。在谈判的决策阶段,人际关系的运用、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观念在两国的谈判者的头脑中有着不同的体现。成功的谈判家应该在商务谈判中成功地运用跨文化交际学与语用学,有效地了解商业语境对于成功交际是至关重要的。在商务谈判的特殊环境中,中国文化和美国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性质,这种文化特性塑造了不同的谈判风格。 参考文献: 1安国源,对国际商务谈判中的文化差异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5 (26) 2陈传显,国际商务谈判中的跨文化沟通策略[J],企业经济,2008 (05) 3刘婷,国际商务谈判中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探析[J],??商场现代化,2008 (05) 4杨燕,基于国际商务谈判会话的关联—顺应模式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7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7

关键词: 商务英语教学 文化导入 交际能力 言语交流

伴随着世界贸易全球化,中国入世的成功和经济的迅猛发展,当前社会迫切需要大量既懂得一定的商务贸易知识同时又具有较强的用英语进行沟通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综合性人才。跨文化交际是指任何两个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交际受阻现象时有发生,语言是一个因素,更重要的是交流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国际贸易中,文化问题是在与国外公司做生意时必须了解的。目前,商务英语文化教学还不够全面、不够完善、不够系统,也没有使语言教学同文化教学进行有效的融合。尤其在如何导入及导入的具体内容和方式上还没有达成共识。在如何导入问题上,有人认为对于英语文化的学习,只要教师在课堂上多讲一些背景知识,多解释一些文化点,课下学生多阅读一些有关英语文化方面的书籍、文章,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事实表明这样做的效果并不明显。一是目前有关中英文化背景知识对比方面,系统而权威的参考资料极其匮乏;二是学生学习英语的环境主要是课堂,而能够和他们交流的是拥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教师和同学,这就使他们无法经历文化冲突所带来的震动和挫折,自然意识不到了解英语文化的重要性;三是部分学生课外自学能力差。所以,如果不在课堂的语言教学中更多地融入英语文化,英语文化教学永远达不到预期效果。本文结合商务英语教学活动的实际,针对商务英语教育的特点,探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

一、文化导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在国际商务背景下,能够以英语为工具从事商务活动,坚持语言能力与商务技能并举。外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商务英语教学应有助于学生开阔眼界、扩大知识面、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应借鉴和吸收外国优秀文化精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文化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没有一定的文化背景知识,语言应用能力难以得到提高。显然,传统的“英语+商务”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今社会的要求。因而商务英语教学的走向应该是在结合英语知识和商务知识的基础上,将文化知识贯穿始终,以便于学生更好地了解英语语言的特点及他们的风土人情,以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冲突,使英语真正成为自由无障碍交流信息与思想的工具,以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一般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进行交际时所具有的多元文化意识,以及避免因受单元文化影响而出现的语用失误,使交际得以成功进行的综合能力。

语言、商务及文化三者是密不可分的。一个科学的、完整的教学体系,必须将语言教学和商务教学同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也就是在教授语言基础和商务知识的同时讲解与之相关的文化知识。由此,教学活动与文化因素的密切关系可见一斑。

二、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遵循的原则

针对不同学生文化基础的差异、理解、认识能力的具体状况,根据商务英语的自身特点和语言学习的规律,结合英语专业教学的体会,笔者认为,文化导入应遵循下列原则:

(一)适度原则

适度就是要根据教学任务和目的需要,适当地传授为达成既定目标所需要的文化内容,而不要无限制地或不考虑学生接受能力地传授文化。因此教师对文化内容的讲解要有所选择,针对专业特点,对主流文化的内容或有普遍意义的内容要精讲多练。同时,还应该处理好文化内容的历史性和共时性的关系,重点应在共时文化上适当引入一些历史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

(二)因材施教原则

由于学习英语的基础不同,对英语文化掌握和理解程度存在差异,在教学中文化导入的标准就应不同。商务英语教学应侧重往来礼仪、商务谈判文化。通常,商务英语课程中较容易忽视引导学生认识文化差异的意识和敏感性。而作为商业交际的成功人士,除了应该具备专业知识、语言能力、计划、组织和协调等从事商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技能之外,还应该有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较强的文化适应性,具有人际交往能力,具有在不同社会环境中综合处理商务的能力,综合而言,也就是要具有商业语境中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因而在教学活动中应有所侧重。

(三)文化平等原则

学生不仅要了解英语文化知识和提高英语应用能力,还应该培养文化意识,以平等的眼光看待不同民族的文化,理解异国文化并加以借鉴和吸收,在工作和交际中传播本国文化。应注意的是,汉语和英语交际过程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从事交际的过程,它涉及的是双方或彼此。涉及文化的语言交流又是一种双向活动,交流的进行意味着吸纳和传播两者不可或缺。交际的双方只有互通有无,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此外,还应注意不要让学生产生这样的错觉,认为英语民族的文化一定比本民族的文化优越或者低劣,而是应该让他们认识到各种文化都是平等的。

文化导入是商务英语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难以把握的过程。其中涉及语言学、相关商务知识和教学活动的内容、目的、方法等多个方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不断地探讨,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

三、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内容

为了减少文化冲击的发生,我们在商务英语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导入文化的教学:

(一)言语交流

1.问候语

中国人见到远道而来的客人通常会嘘寒问暖地询问对方:“一路辛苦了!您吃过了吗?”如果美国人听到这样的问候语,会感到莫名其妙,他们很难理解中国人这种与对方建立密切关系的方式。如果中国人把中国式的问候以英语的方式来表达,就会引发不少的问题。

2.称谓语

中国社会中,由于受到社会结构的影响,在交往时,人们尤其重视社会地位的不同,讲究上下尊卑的礼貌习惯。因此在中国的商业交往活动中,“经理”、“厂长”这样的称谓语大都习以为常。但在讲求平等的美国人看来,“Manager”、“CEO”这样的称谓是根本不存在的,商务人士一般采用直接称呼对方姓名的方式。因此把中国式的称谓用到英语中,或按字面翻译成英语都是不可取的。

3.拒绝语

按照霍尔的语境理论,中国和日本属于高语境文化,而美国则是低语境文化。在谈判中,高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一般不会直接说“不”,在商业界尤其如此。但是为了保持良好的客户关系,他们会以各种其它方式来表达,比如“让我考虑一下”,“听上去不错,但可能有些难点”,“这需要点时间”,等等。低语境文化中的人们不易理解这些语言的微妙性,他们会误认为对方已经同意,因此谈判往往会误入歧途。

(二)非言语交流

非语言交流包含的信息往往比语言更直接。交流中,语言和非语言是相互补充、密切联系的。

1.面部表情

在东西方文化中,东方人比较含蓄,面部表情也不习惯过于直露,而西方人则较为直接,喜怒哀乐通常表现在脸上。比如美国人认为微笑是一种积极态度的表示,而日本人在商业谈判中几乎很少微笑,只有谈判已近成功的尾声时才会露出笑容。日本人甚至会把随意的笑视为是不严肃的,或者误解为是嘲笑。再如眼神交流,美国人把直接的目光接触视为诚实坦率的表示,闪烁不定的目光意味着缺乏诚实;而日本人却认为避免直视对方的眼睛是一种尊重。

2.身体姿态

身体姿态,也包括手势,在不同文化中有着较大的差别。无意中的肢体语言或者手势,都有可能导致商务交际的失败。如OK这个手势,在美国表示“可以”,而在法国,这个手势的意思正相反,意味着没有价值的“零”,在日本则代表“钱”。显然,在与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商业交际时,这个手势是不能随便使用的。又如见面时的肢体语言,美国人通常习惯与对方拥抱,或者拍打对方的后背以示友好,但是中国人和日本人却很难接受这样的见面方式。再如,中国人喜欢翘二郎腿,而在中东地区,人们认为这是一种极大的不礼貌,因为他们认为脚底是人体上最低、最脏的部分,向谈判对方露出脚底无异于贬低和侮辱对方。

3.私人空间

彼此空间的大小,在不同文化中有不同的习惯。与东方人交谈的西方人,常常会觉得个人空间被侵犯。研究发现,美国人通常认为一英尺是在正式场合中进行会谈的恰当距离,而在亚洲和阿拉伯文化中却很少考虑私人空间的问题,他们认为越近的距离会越表示关系的亲近。

四、商务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应注意的问题

(一)课堂教学应注重培养文化意识。

教师除传授必要的语言和专业知识,还应培养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让他们深刻理解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教学内容结合真实的语言材料,向学生教授商务交往的礼节,不同的商业价值观和谈判风格及文化差异,在言语和非言语交流中的语用表现、讲解西方国家中称呼、介绍、访问、宴请、告别等社会交往的文化因素,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使用的正确性,重视语言应用的得体性,从而逐步获得文化意识的敏感。

(二)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交际能力。

商务英语教学一定要打破传统的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格局,展现商务英语的交际特性。教学方法更应体现灵活性、趣味性和多样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其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多媒体教学可以给商务英语课堂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它集多种形式于一体,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协作能力。互联网丰富的文化学习资源和虚拟商务社区能有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能力的个性化培养。

结语

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商务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商务英语教学应有意识地提高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和社会文化能力,加强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对商务文化差异具有宽容性,消除商务交际过程中的障碍,以有效提高商务活动的效率,最终达到能准确得体地运用语言和商务知识进行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参考文献:

[1]Sylvie Donna.Teach Business English:A Comprehensive Introduction to Business Englis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2]Leo Jones.New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glish.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0.

[3]王伟军,辛国庆,王文娟.商务英语中的跨文化交际因素[J].潍坊高等职业教育,2007,(3):30-32.

国际商务的认识篇8

关键词: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交叉学科

加入WTO以后,企业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走出去并拥有了自营进出口权,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需求不断上升,但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不仅要有良好的英语功底,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需要的是复合型的人才,这些要求对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来说又提出了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回顾,对目前存在争议较大的焦点问题,结合商务英语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商务英语培训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了笔者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理解。

一、商务英语理论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在我国高校已经有20多年的办学历程,我国商务英语学科体系已基本形成。然而,就商务英语学科定位问题仍然存在着几种不同的说法。学术界讨论大致如下:

第一种认为所有在对外贸易中应用的英语都可以称为商务英语。80年代以前,商务英语一直被称为外贸英语或外经贸英语,这也是传统意义上人们对商务英语学科的理解和定位。

第二种认为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的一个分支。专门用途英语犹如一颗有很多分支的参天大树,商务英语只是其中茂盛的一个分支(参见专门用途英语树型结构图)。所谓专门用途英语就是与特定目的或专业相关联的英语。根据Tom Hutchinson 和Alan Waters 的观点,商务英语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三个分支之一,其中商务英语又可以分为商贸学术英语和商贸职业英语。

第三种认为商务英语是属于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中应用。因此,商务英语是语言学与管理学、经济学交叉学习应用的一种学科。

第四种认为商务英语是以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为理论指导,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内容除语言文学外,还涉及文化、经济、贸易和法律等诸多学科的一门应用性的边缘交叉学科。

第五种认为它是国际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归类:既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门下,按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国际商务―国际商务英语顺序把它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又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门下,按语言学-英语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商务英语顺序把它列为其中的三级或四级学科。

从以上对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几种主要观点可以看出商务英语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在发生着不断变化,各种观点代表了不同时期不同学者对商务英语的不同理解。笔者认为,第四种和第五种观点是最新的观点,也是较为确切的定位和描述。第四种观点认为商务英语是在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英语在国际商务中的应用,那么商务英语的最终落脚点还是语言学,它只不过是语言学的一个分支。第五种观点认为既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经济学”门下,也可以把它列在一级学科“语言学”门下,那么商务英语就是分属两种学科的混合体。但问题主要在于既然商务英语是一门交叉性的学科,以英语为载体,以经济、管理类的跨学科的基本知识为内容,那么如果仅仅用英语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作为其理论基础或仅仅用经济学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都无法体现出商务英语作为涉及多门类、跨学科的交叉性综合体的特点和学科的独立性和完整性。所以笔者建议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在:商务英语学科是英语语言学和经济类学科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是二者相互交叉和融合的一门新兴学科;英语语言学、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经济、管理类学科的有关理论都应该是该学科发展的理论基础。

它是英语的一种重要功能变体,也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重要分支。语言是依托,基本商务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是目标,即商务英语是提供一种具有比较完整、具有整体性的商务知识的语言学习过程,并不仅仅限于英语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和学习,也不仅仅限于经济类商务知识的学习。商务英语是一种独立的语言门类,有着丰富的内涵,也是一个广泛的领域,整个商务英语教育活动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有机的整体。这样就赋予了商务英语更加宽广的学科定位与内涵。

二、商务英语的培养目标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商务英语学科从一开始就承担了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任务,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国际商务领域和活动中具有行为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就必须切合培养目标的需要。

把商务英语教学与英语讲授的商务课程教学相结合是一种旨在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教学模式。采用这种教学模式有三个理由: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必须将英语语言教学与商务教学相结合;英语教学的主要宗旨是帮助学习者掌握一门从事专业的交际工具,而不是语言学研究;英语商务教学是商务英语教学的发展。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国际商务英语专业一直在尝试如下教学模式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如图2)

笔者比较认同广外的培养模式,上述商务英语的教学模式比较符合现实的实际需要,也是培养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有效方法,片面的强调英语或商务都很难达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商务英语不完全是语言方面的应用,还有商务知识方面的具体应用,只有Business English and business in English 相结合才能较好达到培养复合型人才的目标。从培养目标这个角度来讲,将商务英语学科定位为经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较为科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学科。

三、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由于各高校对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科内涵和支撑理论认识和理解不同,对于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和归类、课程设置等方面也就不同。目前,根据笔者的调查研究,认为大体可分为具有代表性的两大流派:第一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应用经济学的一种,其中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为代表;第二种认为商务英语属于专门用途英语的一个分支,归属于英语语言学,其中以对外经贸大学为代表。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商务英语学院下设主要专业方向有英语(国际商务管理)、英语(国际贸易)、英语(国际金融)、英语(国际经济法)、国际商务管理(全英)等,并且所有专业的核心课程都包括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基础课程。而在基础上将商务英语专业进一步细化为针对性更强的分支,例如贸易、金融、法律等。从课程设置的思路来看,商务英语侧重与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学习和研究。因此,是以经济学科的理论为理论基础,学习和研究特定商务环境之下的英语语言应用。对外经贸大学的核心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旨在通过商务类核心课程的框架性介绍,给学生一种“见木又见林”整体观,即通过商务英语语言本身的学习来对相关的基本商务知识有一个全面的掌握。从宏观上把握商务知识,将商务英语看作是一个具有商务背景的语言学习过程,因此,英语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就成为其理论指导。

从目前商务英语的核心课程设置情况可以反映出,商务英语的学科建设出现了从原来的单一国际贸易专业课程逐渐向与经济学、工商管理类基础课程相结合的趋势,而且后者的比重愈来愈大。商务英语已经超出了单纯英语应用语言学的范畴,经济管理类课程比重的增加也要求把相关的指导理论导入到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来。这就要求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和发展应该从英语应用语言学和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采取一种更加开放、严谨的教学目标,从而进行相应的学科建设思路的转变。

四、商务英语培训与商务英语的学科定位

记者:瑞来英语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涵盖哪些内容?Miller:从课程内容上讲,瑞来英语的商务英语课程主要包括从初级到精通逐级上升的9个级别的课程,并且会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商务英语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授课模式,我们不得不承认商务英语只是职业英语的一种。职业英语可以说是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行业英语,比如旅游英语、法律英语、医用英语。但他们共同点在于都有英语的基本语言基础。实用性是商务英语最大的特点。许多外企需要员工具有更加专业性的英语能力――“职业英语”。

商务英语培训可以一定程度反映社会和市场对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标准,从上述记者对商务英语培训的采访记录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是一种职业英语,同时还是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的行业英语,不仅要求学习者要具备基本语言基础,还要具备专业知识。商务英语培训班会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对商务英语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授课模式,所以对于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校来讲,就有必要根据商务的具体行业领域,确定一个专业方向,以便使培养目标更明确,更有针对性。学生不仅学习商务英语专业的公共课程,还学习了专业方向课程,这样即使学生具备了商务英语专业的基本素质,还使学生将来就业时增强了适应性。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商务英语学科定位既离不开语言学也离不开经济学,应该是二者相结合的交叉学科。

五、结论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应是经济学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那么笔者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划分具体的方向,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做法。对于职业类和专科层次学校的商务英语课程,建议采用商务英语最初的学科定位――定位在外贸英语较好,主要是语言技能加上一般的商务背景知识,着重培养学生在一般商务环境中使用语言的能力,专业性不强。因为学生的基础差,培养的时间也较短,很难系统地学好英语和商务两方面知识,该层次的学生只要能够总体上对英语和商务有一定认识就可以了。

我们还应该将商务英语与用英语讲授经贸业务课区别开来。为了加快引进国外经贸课程,同时也为了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许多高校采用国外经贸课程的原版教材,还有些高校组织学生学习原版国际经贸公约、惯例等。这类教学,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也从中学到一些商务英语。但是学习原版教材、读物并不能完全代替商务英语教学。商务英语既然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它就从属于英语语言,商务英语教学还必须包括语言能力的训练。如果学习原版教材、读物可以代替商务英语教学,那么在全部使用英语原版教材的英语国家就没有必要教授商务英语了。事实上,在英语国家开设许多教授商务英语的语言学校,据《teaching Business English 》的作者Mark Ellis 和Christine Johnson说,仅英国就有这类学校一百多所。

笔者希望有更多的学者关注商务英语学科定位问题的研究,让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培养等一系列问题早日规范,发展得更好、更快,从而能够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咸修斌,唐文龙. 商务英语学科定位的新思考[J].高教探索,2005,(2)60-61.

[2]孙湘生,龚艳霞. 论国际商务英语学科的定位[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9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