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8篇

时间:2023-12-11 10:00:56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1

摘要:跨栏跑运动做为对技术要求较高的田径项目之一,运动员的培养和训练必须从少年时期抓起。针对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各方面特点,阐述了一些跨栏业余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旨在培养和输送更多的优秀运动员。

关键词:少年儿童;业余;跨栏跑;训练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根据业余体校跨栏项目的最小年龄13岁的参赛要求,跨栏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最理想的阶段,应从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就开始进行训练。而跨栏跑项目的特点和业余训练的性质决定了训练时间没有保障,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阶段容易出现很多技术错误。因此,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使少年运动员尽快克服技术难度,达到应有的水平,完成各级比赛任务,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许多跨栏教练员需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跨栏跑的特点和笔者的亲身体验,谈一下针对少年儿童跨栏跑业余训练中的―些探索和思考。

一、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

要做到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合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才能使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得以分析和解决。其次,教练员要怀抱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跨栏跑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方法的理解,将满腔热情投入到跨栏项目的业余训练中。再次,教练员在跨栏训练中应注重对少年运动员身体体能、运动技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最后,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由此可见,指导思想是辨证统一的,明确了训练的指导思想,更易于训练的开展,更易于达到充分挖掘少年儿童在跨栏跑运动方面的潜质的目的。

二、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树立一个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固然重要,激发学习热情也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可以提高训练中的积极性,使少年儿童对长期的艰苦训练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和准备,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在身体训练的同时注意观察少年儿童的心理规律,当运动员对训练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大家观看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跨栏跑比赛节目,例如刘翔2004年奥运会110M栏决赛,同时结合跨栏跑训练的音像资料,讲解跨栏跑的技术要领。精彩激烈的比赛片段将为国争光的梦想植入少年儿童的心里,使少年儿童产生刻苦训练实现梦想的积极态度。另外,电影中运动员规范合理的动作示范,使少年运动员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产生强烈的感性认知。通过这些方式,均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对跨栏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训练热情,这对于接下来的技术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合理的跨栏跑运动训练方法

由于跨栏跑项目的特点,要求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技术复杂度高,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各个阶段(10~17岁)都会出现一些技术错误,如:起跨消极、起跨点过近、全脚掌着地、重心较低、直腿攻摆、蹬地不充分、跳栏、起跨腿后拖、没有积极提拉、下栏后停顿、上体过直、重心落在下栏点后面等。要想使少年儿童较快地掌握跨栏技术、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在技术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

(一)力量素质训练

由于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

10~13岁的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各个身体部位的一般力量为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并增强肌肉内的协调性,特别是脚掌、踝关节小肌群等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展。练习主要进行动力性练习,而因尚未发育完全的无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较差,尽量避免或减少进行静力练习,而以动力练习为主。

14~16岁的少年的力量素质训练,应以发展全身肌肉的力量为主要任务,达到增大肌肉横断面积的目的,可以通过大量的负重训练。同时肌肉群的绝对力量如起跨时的蹬伸力量,对跨栏技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也需通过训练进行加强。

要发展这个年龄段儿童全身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均应结合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并以速度和力量为重点训练方向。如采用立定跳、蛙跳、立定三级跳、多级跳、跳栏架及台阶等各种跳跃练习;抛实心球、铅球、举哑铃、拉皮条以及轻杠铃等轻器械练习;杠铃推、挺、抓、卧推及下蹲等较重的力量练习;以及各种综合练习器械。

(二)跨栏跑专项技术训练

少年儿童跨栏跑项目的专项技术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提高少年儿童业余跨栏跑训练的效率。

1.初始训练阶段。初始训练阶段是以发展速度、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速度能力的训练方法为,短跑训练贯穿于全年训练计划中。要突出跨栏跑速度“高重心,快频率”的技术特点,可进行平跑速度训练。对于初步的动作定型的养成,可以采用走栏和慢跑上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在这一阶段,训练量的70~75%应为一般的身体训练,10~15%为专项的身体训练,10~20%为技术的训练量。同时,教练员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实际年龄与生物年龄,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训练水平,针对性的控制和调整训练量和负荷能力。

2.基本训练阶段。基本训练阶段是以发展跨栏跑技能为主的阶段,初步形成良好的跨栏跑节奏感。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运动技能,采用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三步上栏”的方式,步骤一般为先跨3~5栏,后跨6~8栏。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总数为30~40个栏架的三步上栏练习,以及一次短距离总数为10~15个栏架的跨栏跑练习。同时可穿插增加趣味性的跨栏跑练习例如5步过栏跑、7步过栏跑或者降低栏高和栏距的跨栏跑的方式提高少年儿童训练的情绪和兴奋度。

在这一阶段,一般身体训练量为30~35%,在总训练量中的比重要相应减少;专项身体训练量和技术训练量的比重逐渐加大,分别占总训练量的30~35%和30~40%教练员在进行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安排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生理特点。首先不宜在跨栏跑训练中安排过多的极限负荷的跑步训练;其次,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年的跨栏跑训练计划特别是负荷强度增加的幅度。过多的极限负荷跑量和不适宜的负荷强度使运动员易形成早期的神经损伤和速度障碍,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造成影响。

此外,这一阶段的跨栏跑训练是培养少年运动员节奏感和栏感的有利阶段。节奏感和栏感是运动员发挥技术和速度的基础,它是一种跨栏运动员对栏间跑和全程跑的空间感觉。

(三)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训练手段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避免好玩的少年儿童对单调的训练产生厌倦情绪。

2.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上,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应逐渐增加。

3.不仅要注重跨栏技术的训练,也要注意培养节奏感和栏感。

4.应突出速度性力量训练,尤其以负重或不负重的模仿型力量素质训练为主。

四、业余少年儿童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翔的成功经验表明,体育竞赛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期稳定的技术能力是保持运动水平的基础,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

首先,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时期掌握正确的专项训练方法,打好跨栏跑技术基础,有利于延长将来的运动寿命和保持运动水平。掌握运动技术水平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足够掌握好各种运动技术。我国许多运动项目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从少年业余训练阶段就开始存在,由于薄弱的技术基础、错误的技术定型和不够科学的训练方法,导致了伤病的发生,很多运动员均走上了早熟早衰的道路。因此,少年业余时期就开始进行专项技术训练,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学习动作技术,打好早期专项化基础,是达到高水平的关键。

其次,跨栏跑项目的特点,需要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跨栏跑运动包括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以及跑跨结合技术和冲刺技术等多项技术环节,训练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只有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扎实的基础学习,掌握规范的动作要点,在成年后进入专业队伍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五、结论

我国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使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训练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对于技术难度大且必须有足够稳定时间进行系统训练的跨栏跑运动项目,一个合理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制定和完善是值得广大教练员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训练指导思想,提出在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运动兴趣的前提下,要遵循少年儿童运动员生理心理和认知的规律,合理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最后对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跨栏跑运动少年业余训练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沈小坤.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法[M].南京:江苏体育科技出版社,1982.

[4] 陈小蓉.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5] 于遐著.田径运动员心理品质分类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6,(5).

[6] 冯树勇.刘翔带给我们的思考[J].新体育,2004,(10).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2

关键词:少年儿童;业余;跨栏跑;训练

跨栏跑,是田径运动中技术相对复杂、节奏性比较强、锻炼价值比较高的项目。根据业余体校跨栏项目的最小年龄13岁的参赛要求,跨栏项目运动员的培养最理想的阶段,应从10岁左右的少年儿童就开始进行训练。而跨栏跑项目的特点和业余训练的性质决定了训练时间没有保障,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阶段容易出现很多技术错误。因此,如何在这种条件下使少年运动员尽快克服技术难度,达到应有的水平,完成各级比赛任务,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是许多跨栏教练员需要面临的问题。针对跨栏跑的特点和笔者的亲身体验,谈一下针对少年儿童跨栏跑业余训练中的―些探索和思考。

一、明确训练的指导思想

要做到训练方法的科学合理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合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才能使训练中出现的矛盾得以分析和解决。其次,教练员要怀抱强烈的责任感,加强跨栏跑理论的学习和训练方法的理解,将满腔热情投入到跨栏项目的业余训练中。再次,教练员在跨栏训练中应注重对少年运动员身体体能、运动技术、心理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培养。最后,要根据少年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正处于学习阶段的客观条件,因材施教,才能达到训练的目的。由此可见,指导思想是辨证统一的,明确了训练的指导思想,更易于训练的开展,更易于达到充分挖掘少年儿童在跨栏跑运动方面的潜质的目的。

二、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树立一个科学的训练指导思想固然重要,激发学习热情也是提高训练效率的必要手段之一。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的兴趣,可以提高训练中的积极性,使少年儿童对长期的艰苦训练有良好的心理预期和准备,产生较好的训练效果。在身体训练的同时注意观察少年儿童的心理规律,当运动员对训练产生厌烦情绪的时候,可以通过组织大家观看国内外高水平运动员的跨栏跑比赛节目,例如刘翔2004年奥运会110M栏决赛,同时结合跨栏跑训练的音像资料,讲解跨栏跑的技术要领。精彩激烈的比赛片段将为国争光的梦想植入少年儿童的心里,使少年儿童产生刻苦训练实现梦想的积极态度。另外,电影中运动员规范合理的动作示范,使少年运动员对跨栏跑的动作要领产生强烈的感性认知。通过这些方式,均可以促使少年儿童对跨栏跑产生浓厚的兴趣和持续的训练热情,这对于接下来的技术训练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科学合理的跨栏跑运动训练方法

由于跨栏跑项目的特点,要求全身肌肉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技术复杂度高,使少年儿童选手在业余训练各个阶段(10~17岁)都会出现一些技术错误,如:起跨消极、起跨点过近、全脚掌着地、重心较低、直腿攻摆、蹬地不充分、跳栏、起跨腿后拖、没有积极提拉、下栏后停顿、上体过直、重心落在下栏点后面等。要想使少年儿童较快地掌握跨栏技术、取得较好的成绩,必须在技术训练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上狠下功夫,结合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进行针对性的力量素质训练和专项技术训练。

(一)力量素质训练

由于少年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开展力量素质训练必须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区别进行。

10~13岁的少年儿童的力量训练,应以发展各个身体部位的一般力量为目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改善并增强肌肉内的协调性,特别是脚掌、踝关节小肌群等部位肌肉的协调发展。练习主要进行动力性练习,而因尚未发育完全的无氧代谢系统工作能力较差,尽量避免或减少进行静力练习,而以动力练习为主。

14~16岁的少年的力量素质训练,应以发展全身肌肉的力量为主要任务,达到增大肌肉横断面积的目的,可以通过大量的负重训练。同时肌肉群的绝对力量如起跨时的蹬伸力量,对跨栏技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也需通过训练进行加强。

要发展这个年龄段儿童全身肌肉力量的有效方法,均应结合跨栏跑的技术特点并以速度和力量为重点训练方向。如采用立定跳、蛙跳、立定三级跳、多级跳、跳栏架及台阶等各种跳跃练习;抛实心球、铅球、举哑铃、拉皮条以及轻杠铃等轻器械练习;杠铃推、挺、抓、卧推及下蹲等较重的力量练习;以及各种综合练习器械。

(二)跨栏跑专项技术训练

少年儿童跨栏跑项目的专项技术训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可提高少年儿童业余跨栏跑训练的效率。

1.初始训练阶段。初始训练阶段是以发展速度、灵敏度和协调能力为主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速度能力的训练方法为,短跑训练贯穿于全年训练计划中。要突出跨栏跑速度“高重心,快频率”的技术特点,可进行平跑速度训练。对于初步的动作定型的养成,可以采用走栏和慢跑上栏相结合的训练方法。在这一阶段,训练量的70~75%应为一般的身体训练,10~15%为专项的身体训练,10~20%为技术的训练量。同时,教练员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实际年龄与生物年龄,结合运动员的身心发展状况和训练水平,针对性的控制和调整训练量和负荷能力。

2.基本训练阶段。基本训练阶段是以发展跨栏跑技能为主的阶段,初步形成良好的跨栏跑节奏感。这个阶段的前提为全面发展运动技能,采用的训练方法可以通过“三步上栏”的方式,步骤一般为先跨3~5栏,后跨6~8栏。每周至少安排两次总数为30~40个栏架的三步上栏练习,以及一次短距离总数为10~15个栏架的跨栏跑练习。同时可穿插增加趣味性的跨栏跑练习例如5步过栏跑、7步过栏跑或者降低栏高和栏距的跨栏跑的方式提高少年儿童训练的情绪和兴奋度。

在这一阶段,一般身体训练量为30~35%,在总训练量中的比重要相应减少;专项身体训练量和技术训练量的比重逐渐加大,分别占总训练量的30~35%和30~40%教练员在进行运动员训练的负荷量安排时,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考虑少年儿童身心发育的生理特点。首先不宜在跨栏跑训练中安排过多的极限负荷的跑步训练;其次,应根据少年儿童的具体情况制定多年的跨栏跑训练计划特别是负荷强度增加的幅度。过多的极限负荷跑量和不适宜的负荷强度使运动员易形成早期的神经损伤和速度障碍,对少年儿童的身心发育造成影响。

此外,这一阶段的跨栏跑训练是培养少年运动员节奏感和栏感的有利阶段。节奏感和栏感是运动员发挥技术和速度的基础,它是一种跨栏运动员对栏间跑和全程跑的空间感觉。

(三)训练时的注意事项

1.训练手段要多样化,富有趣味性,避免好玩的少年儿童对单调的训练产生厌倦情绪。

2.在全面发展素质的基础上,专项身体训练的比重应逐渐增加。

3.不仅要注重跨栏技术的训练,也要注意培养节奏感和栏感。

4.应突出速度性力量训练,尤其以负重或不负重的模仿型力量素质训练为主。

四、业余少年儿童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刘翔的成功经验表明,体育竞赛不仅要求运动员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长期稳定的技术能力是保持运动水平的基础,因此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方法是可行且必要的。

首先,少年儿童业余训练时期掌握正确的专项训练方法,打好跨栏跑技术基础,有利于延长将来的运动寿命和保持运动水平。掌握运动技术水平是影响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少年儿童的接受能力足够掌握好各种运动技术。我国许多运动项目重能力轻技术的倾向从少年业余训练阶段就开始存在,由于薄弱的技术基础、错误的技术定型和不够科学的训练方法,导致了伤病的发生,很多运动员均走上了早熟早衰的道路。因此,少年业余时期就开始进行专项技术训练,采用正确的训练方法学习动作技术,打好早期专项化基础,是达到高水平的关键。

其次,跨栏跑项目的特点,需要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系统的技术培训。跨栏跑运动包括起跑和起跑后加速跑技术,跨栏步技术、栏间跑技术以及跑跨结合技术和冲刺技术等多项技术环节,训练难度大,复杂程度高,只有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扎实的基础学习,掌握规范的动作要点,在成年后进入专业队伍才能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五、结论

我国现行的业余训练体制,使从事业余训练的教练员和运动员面临训练时间没有保障的问题,对于技术难度大且必须有足够稳定时间进行系统训练的跨栏跑运动项目,一个合理科学且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的制定和完善是值得广大教练员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明确了训练指导思想,提出在培养少年儿童对跨栏跑运动兴趣的前提下,要遵循少年儿童运动员生理心理和认知的规律,合理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和手段,最后对从少年业余时期就进行跨栏跑技术训练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为跨栏跑运动少年业余训练工作有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提供了可行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教材编写组.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2] 田径教材编写组.田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3] 沈小坤.跨栏运动员的训练法[M].南京:江苏体育科技出版社,1982.

[4] 陈小蓉.要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J].中国学校体育,1996,(3).

[5] 于遐著.田径运动员心理品质分类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1996,(5).

[6] 冯树勇.刘翔带给我们的思考[J].新体育,2004,(10).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3

2、提高自己的弹跳力,可以练习杠铃和助跑起跳摸高。

3、空中动作,可以通过下腰和原地过杆练习。

4、自然弹跳力训练的方法有各种行进间跳跃,跨步跳、单足跳20到30分钟,计时、四步助跑五级跳。专项弹跳力训练有带助跑4到5步的跳跃,计时30到60分钟,跳跃及各种跳深、跳栏架、跳台阶、综合跳等。

5、一般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有助木举腿、高抬腿走、实心球练习等。专项力量的训练方法有负重弓箭走、负重蹬台阶4cm,负重半蹲起、及利用其他器械练后群肌、小肌群力量。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4

关键词:跨栏训练,恐惧心理,克服方法

 

跨栏跑是体能、技能、心理能力高度结合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完美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心理素质是训练中的一大难题,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跨栏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里直接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研究跨栏运动员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对提高跨栏运动的训练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通过实践教学与训练,总结分析得出运动员在训练中对跨栏跑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⑴自信心不足。本文提到的心理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跨栏训练中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及其由此而引起的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要在训练中考虑学生的心态与情绪。

⑵害怕受伤。跨栏跑是带障碍的短跑运动,男子110m栏高106.7cm,女子100m栏高84cm,运动员因怕栏高,怕碰栏,一看到栏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而犹豫不决,对能否过栏产生心理压力,致使跨栏技术变形,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⑶心理过于紧张。一些运动员在练习跨栏时过度紧张,心理紊乱,知觉范围狭窄,思维迟缓,思想集中不起来,产生过多焦虑情绪,导致跨栏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因而产生心理过于紧张。。

2.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

跨栏跑运动的恐惧心理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是后天获得经验建立起来的复杂条件反射。只要找到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正确的予以化解,恐惧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2.1激发和培养正确的训练动机

克服情感障碍,是激励运动员从事训练活动的主观动因。个别运动员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差,方法技巧掌握不熟练,有畏惧心理,要求教练员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训练之中,不断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突破自己。

2.2示范、讲解、练习紧密结合,促进运动员单一过栏技术的形成

示范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熟练准确的过栏示范动作直接刺激了运动员的视觉神经,有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勇气,克服恐惧心理。

⑴技术观摩训练法。通过观看国家顶级跨栏运动员刘翔、史冬鹏、纪伟等比赛录像,分析跨栏起跨角度、压栏时机、下栏点及起跨折叠快速过栏的技术;老队员现场模拟示范、教练员现场指导,运动员学习、模仿,可增强运动员训练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⑵降低训练难度。。训练初级阶段,教练有意识的降低栏架高度。男队员可将106.7cm的栏高降至91.4cm或100cm,女运动员可将84cm栏高降至76.2cm的栏高或在栏架上用竹竿或橡皮筋等替代栏板,降低栏架高度,减少过栏时的难度,让运动员能以较轻松的心态进行跨栏练习,体会和感受跨栏的完整技术,奠定良好的训练开端。

⑶跨栏技术的专门性练习。由攻栏腿和起跨腿技术组成。首先在原地做对墙攻栏腿技术练习和起跨腿斜板提拉技术练习10次*4组,体会攻栏腿前摆下压及起跨腿折叠提拉动作,再过渡到小步跑的栏侧攻栏腿及起跨腿过栏技术,最后到小步跑、高抬腿跑、快速跑栏侧过栏,为下一步完整技术打好基础。

⑷完整技术练习。主要采用练习、比赛、测验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运动员的跨栏技术,进一步完善跨栏的完整性,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跑跨、跨跑能力。①练习。通过跨6-8栏*2-4组提高运动员熟练度;栏间跑5步跨4-6栏*2-4组提高运动员在高速跑中结合栏的能力。通过大量模仿练习使运动员在技术提高过程中不断强化和不失连续性。。如:栏侧起跨腿提拉转的过栏技术练习;摆动腿摆动攻击目标物的技术练习;以及用不同高度栏架的方法来使运动员掌握、巩固、提高跨栏技术。②比赛与测验。采用测验的方法训练,可使运动员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达到进一步增强学习训练兴趣的效果。通过队内测验与参加各级别的比赛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压力下保持放松准确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⑸不断强化栏感,克服恐惧心理。跨栏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栏感,栏感就是对栏的所有特点与属性的精细感觉,是跨栏跑技术训练首先应解决的问题。通过栏架做柔韧性练习、素质练习、技术练习等使运动员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逐步消除畏惧的心理。

⑹节奏感、距离感训练。由于运动员对栏架存在恐惧心理,不敢做出强有力的攻栏动作,在栏前产生倒步和减速现象,对此可采用起跨腿过栏脚练习,利用规定起跨点、下栏落地点、栏间节奏线等方法来提高练习者的栏间跑动速度和节奏,反复体会在高速度下跨过栏架的感觉,形成巩固的技术定型,增强敢于快速攻栏的信心和意识,之后,由栏外向栏内过渡。距离感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把握,才能成功。

2.3针对性的发展和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

跨栏跑是速度快、强度大、节奏性强、技术复杂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对跨栏的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⑴柔韧素质。所谓柔韧性就是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范围的能力。在跨栏项目中下肢柔韧性尤为重要,在训练中主要采用跨栏坐、横叉、竖叉等均可提高下肢柔韧性。

⑵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人的基本运动素质。在跨栏项目中决定跨栏跑成绩的两大因素是平跑速度和过栏技术,因此,要提高跨栏跑成绩就必须提高运动员快速跑的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可采用30米、60米、80米加速跑和行进间跑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⑶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力量是人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根据跨栏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跑的快、跨得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上下肢力量。其主要表现为上肢的快速有力摆动,协调下肢的后蹬,加快栏间跑和过栏的速度。从而提高跨栏跑的成绩。练习方法主要是摆动腿负重提摆,负重半蹬跳、负重摆臂、利用橡皮筋前后摆腿等。

⑷协调性。协调性对提高跨栏跑速度和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平衡能力、自测能力、节奏感、辨别能力等都协调发展是跨栏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能力。让运动员在跳、跑、球类练习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以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

2.4减少主观恶性刺激,逐步增强心理素质

在跨栏跑中常有碰栏、摔跤的情况出现,尤其是以起跨腿膝关节和踝关节内侧碰伤最为常见,这种意外的发生会给运动员留下生理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阴影,在训练中可降低训练要求,尽量避免恶性刺激,加强训练指导和保护,建立良好的师徒互信关系,逐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鼓励发扬敢于拼搏、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跨栏项目自身的技术难度和器材特点以及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在多年的训练教学当中,针对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运动员克服恐惧心理,成效明显。当然,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掌握跨栏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的方法,通过训练实践的体验、训练的强化、比赛的检验,使运动员最终形成良好的专项心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张英波.现代田径运动训练方法.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

[2]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宫下宪.跨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4]过平江.田径运动训练新理念新方法.田径,2005.

[5]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6]刘江南.美国田径训练指南.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刘清黎.体育教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3.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5

摘 要 心理素质是训练中的一大难题,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跨栏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里直接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本文提到的心理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跨栏训练中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及其由此而引起的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要在训练中考虑学生的心态与情绪。

关键词 跨栏运动员 恐惧心理 克服

跨栏是体能、技能、心理能力高度结合的运动项目,需要运动员有出色的身体素质,完美的动作技术,更要求运动员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三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心理素质是训练中的一大难题,不同水平的运动员在跨栏过程中都会存在不同程度的恐惧心理,这种恐惧心里直接影响训练任务的完成。由此可见,研究跨栏运动员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对提高跨栏运动的训练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

通过实践教学与训练,总结分析得出运动员在训练中对跨栏跑产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种:

(一)自信心不足。本文提到的心理障碍是指运动员在跨栏训练中所产生的恐惧心理、紧张情绪及其由此而引起的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要在训练中考虑学生的心态与情绪。

(二)害怕受伤。跨栏跑是带障碍的短跑运动,男子110m栏高106.7cm,女子100m栏高84cm,运动员因怕栏高,怕碰栏,一看到栏架就会产生一种自我保护的本能反应而犹豫不决,对能否过栏产生心理压力,致使跨栏技术变形,恐惧心理随之产生。

(三)心理过于紧张。一些运动员在练习跨栏时过度紧张,心理紊乱,知觉范围狭窄,思维迟缓,思想集中不起来,产生过多焦虑情绪,导致跨栏动作僵硬,上下肢配合不协调,因而产生心理过于紧张。

二、恐惧心理的消除方法

跨栏跑运动的恐惧心理是在客观事物刺激下产生,是后天获得经验建立起来的复杂条件反射。只要找到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正确地予以化解,恐惧心理是可以克服的。

(一)激发和培养正确的训练动机

克服情感障碍是激励运动员从事训练活动的主观动因。个别运动员觉得自己身体素质差,方法技巧掌握不熟练,有畏惧心理,要求教练员将思想教育贯穿于训练之中,不断鼓励运动员克服困难,突破自己。

(二)示范、讲解、练习紧密结合,促进运动员单一过栏技术的形成

示范是最生动、直观的教学方式,熟练准确的过栏示范动作直接刺激了运动员的视觉神经,有利于运动员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激发学习欲望,提高勇气,克服恐惧心理。

1.技术观摩训练法。通过观看国家顶级跨栏运动员刘翔、史冬鹏、纪伟等比赛录像,分析跨栏起跨角度、压栏时机、下栏点及起跨折叠快速过栏的技术;老队员现场模拟示范、教练员现场指导,运动员学习、模仿,可增强运动员训练的信心,消除恐惧心理。

2.降低训练难度。训练初级阶段,教练有意识地降低栏架高度。男队员可将106.7cm的栏高降至91.4cm或100cm,女运动员可将84cm栏高降至76.2cm的栏高或在栏架上用竹竿或橡皮筋等替代栏板,降低栏架高度,减少过栏时的难度,让运动员能以较轻松的心态进行跨栏练习,体会和感受跨栏的完整技术,奠定良好的训练开端。

3.跨栏技术的专门性练习。由攻栏腿和起跨腿技术组成。首先在原地做对墙攻栏腿技术练习和起跨腿斜板提拉技术练习10次×4组,体会攻栏腿前摆下压及起跨腿折叠提拉动作,再过渡到小步跑的栏侧攻栏腿及起跨腿过栏技术,最后到小步跑、高抬腿跑、快速跑栏侧过栏,为下一步完整技术打好基础。

4.完整技术练习。主要采用练习、比赛、测验等方式,巩固和提高运动员的跨栏技术,进一步完善跨栏的完整性,同时提高运动员的跑跨、跨跑能力。①练习。通过跨6-8栏×2-4组提高运动员熟练度;栏间跑5步跨4-6栏×2-4组提高运动员在高速跑中结合栏的能力。通过大量模仿练习使运动员在技术提高过程中不断强化和不失连续性,如:栏侧起跨腿提拉转的过栏技术练习、摆动腿摆动攻击目标物的技术练习、以及用不同高度栏架的方法来使运动员掌握、巩固、提高跨栏技术。②比赛与测验。采用测验的方法训练,可使运动员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达到进一步增强学习训练兴趣的效果。通过队内测验与参加各级别的比赛提高运动员在竞赛压力下保持放松准确完成技术动作的能力。

5.不断强化栏感,克服恐惧心理。跨栏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栏感,栏感就是对栏的所有特点与属性的精细感觉,是跨栏跑技术训练首先应解决的问题。通过栏架做柔韧性练习、素质练习、技术练习等使运动员感受人与栏之间的关系,逐步消除畏惧的心理。

6.节奏感、距离感训练。由于运动员对栏架存在恐惧心理,不敢做出强有力的攻栏动作,在栏前产生倒步和减速现象,对此可采用起跨腿过栏脚练习,利用规定起跨点、下栏落地点、栏间节奏线等方法来提高练习者的栏间跑动速度和节奏,反复体会在高速度下跨过栏架的感觉,形成巩固的技术定型,增强敢于快速攻栏的信心和意识,之后,由栏外向栏内过渡。距离感训练要做到因人而异区别对待,在心理上有充分的把握,才能成功。

(三)针对性地发展和提高运动员身体素质

跨栏跑是速度快、强度大、节奏性强、技术复杂的运动项目,身体素质对跨栏的运动成绩起决定性作用。

1.柔韧素质。所谓柔韧性就是运动时关节的活动幅度和范围的能力。在跨栏项目中下肢柔韧性尤为重要,在训练中主要采用跨栏坐、横叉、竖叉等均可提高下肢柔韧性。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是人的基本运动素质。在跨栏项目中决定跨栏跑成绩的两大因素是平跑速度和过栏技术,因此,要提高跨栏跑成绩就必须提高运动员快速跑的能力,从而改善和提高运动员的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可采用30米、60米、80米加速跑和行进间跑提高运动员的速度素质。

3.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人体-肌肉系统工作时克服或对抗阻力的能力,肌肉力量是人完成各种动作的动力来源。根据跨栏项目的特点要求运动员跑的快、跨的好就必须具备良好的上下肢力量。其主要表现为上肢的快速有力摆动,协调下肢的后蹬,加快栏间跑和过栏的速度,从而提高跨栏跑的成绩。练习方法主要是摆动腿负重提摆,负重半蹬跳、负重摆臂、利用橡皮筋前后摆腿等。

4.协调性。协调性对提高跨栏跑速度和技巧有着重要的影响。反应能力、适应能力、平衡能力、自测能力、节奏感、辨别能力等都协调发展是跨栏运动员必不可少的能力,让运动员在跳、跑、球类练习中迅速、准确、协调地完成各种动作以提高自身的协调能力。

(四)减少主观恶性刺激,逐步增强心理素质

在跨栏跑中常有碰栏、摔跤的情况出现,尤其是以起跨腿膝关节和踝关节内侧碰伤最为常见,这种意外的发生会给运动员留下生理上的伤害和心理上的阴影,在训练中可降低训练要求,尽量避免恶性刺激,加强训练指导和保护,建立良好的师徒互信关系,逐步增强运动员的信心,鼓励发扬敢于拼搏、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跨栏项目自身的技术难度和器材特点以及运动员自身的身体素质是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主要原因。在多年的训练教学当中,针对运动员产生恐惧心理的原因,根据运动员身体素质的差异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帮助运动员克服恐惧心理,成效明显。当然,心理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正确掌握跨栏运动员心理变化的因素及其心理训练的方法,通过训练实践的体验、训练的强化、比赛的检验,使运动员最终形成良好的专项心理能力。

参考文献:

[1] 张贵敏.现代田径运动教学与训练.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2] 王保成,杨汉雄.竞技体育力量训练指导.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3] 宫下宪.跨栏.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6

1、 贯彻实施了新教材、新课标。

2、 开展好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做好学校运动队的训练及比赛工作。

3、 做好升中体育考试工作。

一:新教材、新课标的贯彻:

1、全体体育教师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及内部学习交流等形式,完成了对新课标精神的理解和思想的贯彻落实。

2、 通过开展活动,使新课标落到实效。如举行体育教师新课程教学汇报课;新课程教学习会研究讨会;写新课程教学体会等形式加深对新课标的认识和理解。

3、实行对全校学生新标准评价;通过教师讲座、广播、墙报、发宣传资料等形式,使全校师生加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贯彻。对学生评价建立评价党案,实事求是关于客观的评价,并形成公布专栏,成绩上榜。使学生加强了认识,培养了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

4、通过培训,使部分学生熟悉掌握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意义。成为体质测试的监督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及对新课标的理解能力。

5、 每学期选定一段时间为体质测评时间,对全校的学生进行体质测评工作,既使测评工具得到合理有效的使用,也使测评工作落入实处,形成贯例。对于因特殊原因不能及时完成测评任务的,我们采取全体测试完毕后的一个星期进行补测工作。

6、 注意测量仪器及体育器材保管、维修、开发利用工作,做好器材的维护、消毒工作。

二:课外体育活动的安排

1、为了发挥学生的体育特长,发掘学生的体育潜力。我校决定将体育单项活动结合经常运动会组成一个体育活动体系,具体项目是上学期乒乓球、跳绳、标枪、跨栏、毽球、篮球;下学期为田径运动会、毽球、足球、拔河、跳绳等体育项目比赛。

2、运动会安排情况:我校是一个有800多人的学校,开展田径运动会用2天时间。为了使运动会能选拔人材,贯彻全民健身的思想。我们将运动会分为个人赛和团体赛。个人赛是个人的单项比赛,团体赛分设了4*100米接力和24*100米接力跑。为了安全和结合发现人才及升中体育考试的需要,我们取消了有较大安全隐患的铅球比赛,增设了跨栏、垒球、实心球等项目的比赛。其中24*100米接力我们采取随机抽取的办法确定参赛人员。使全班同学能够动员起来,共同参与。在耐力跑、跨栏、垒球等项目我们采用增加每个单位的参赛名额、增加比赛场次等办法,使体育尖子能得到锻炼和选拔。为2004年首届区运动会创造佳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3、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为了开展第二课堂体育活动,我们通过体育组+体育教师+专项教师+体育尖子+参赛学生等环节。

由体育组定项目,比赛规则;由体育教师,专项教员对参赛运动员的培训;由体育教师、专项教师、体育尖子负责比赛各个环节。如在篮球比赛中:我们聘请了张伟东、华远忠、黄上有等有经验员专长教师或社会人士对学生辅导。组织比赛时让学生参加裁判工作,在足球比赛中,我们聘请了外校教师刘金文同志作为技术指导、培训了罗阳、华立强、李裕专等优秀运动员来帮助做好裁判工作,使他们在工作中得到了学习和体会。使各项比赛得到顺利进行,取得圆满成功。学生得到锻炼,培养出一大批体育尖子。

为了组织做好第二课堂体育活动,利用课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项目的基本技术及比赛规则。(如在上课进行跨栏、毽球、跳神等项目的教学),主要利用下午第三节及放学后30分钟的时间进行。一般在大项目要占用第三节课时间(一般不超过4周时间),小项目只利用第三节课后的30分内进行。如:在举行足球比赛中,我们因为场次多时间长,我利用第三节课时间,单依靠40分钟也是不够的,于是。我们将单场比赛时间变短,将比赛的队伍变少。在2004校园足球赛中,我的采用24分钟一场、两班组合队进行比赛。只用了5天的下午第三节课及课后25分钟,我们就完成这项比赛。在赛制上,根据参赛人数也进行调整。如人少时,采用循环或小组循环加淘汰制。多人时采用淘汰别,缩小进行比赛比分进行。如在举行毽球个人对抗比赛中,有一百多人参加这一项目比赛,同时受场地、器材限制,我们采用男女分组。淘汰每球得比制,得7分为一局,三局两胜制进行比赛、男女进入前八名后再进行发球得分制的比赛、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参与兴趣,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舞台。当然,这些做法在我们的比赛过程还有很多就不一一列举了。

在当前,我校成立了田径、毽球项目的专业训练。主要采用早上、课间操及下午第三节或放学后的时间进行训练。其它时间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训练,加强与学校、班级、家长的沟通工作,做好运动员学习、生活的保障工作,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刻苦训练,在训练前做好相应的奖励措施,鼓励他们力争上游。在比赛后及时对获奖的学生进行奖励,使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

三、抓好初三体育考试工作

每年一次初三体育考试工作是检查一个学校教学成果的,关系到广大学生前途及命运的考试。为抓好这一项工作,我们着重制定好教学及训练计划,利用体育教师、班主任及体育骨干做好常规工作,利用上课及下午第三节课进行训练,同时利用课间操、放学后的时间对学生进行分层的教学和训练。从提高学生的体质入手,加强考试项目的专项训练结合。

通过一年教学,我校取得较好成绩:

1、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共有3800多人次参加了各项体育比赛,有300多人次获得奖励。有40人在比赛中打破学校记录。

2、有29人次在区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前6名,并帮助团体取得第2名的好成绩,且有3人次打破区跨栏少年乙组最高记录和全能的大会记录。

3、参加初三升中体育考试,我校考生以优秀率和平均分排名全县第一。

4、我校教师积极撰写教学心得体会,2004年写得5篇体育教学心得,其中有朱文球老师写的《浅谈如何培养学生体育课的兴趣爱好和习惯》获县论文评比2等奖。

当然,在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

1、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比较少,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趣和潜力还不能充分地调动起来。

2、教学设施、设备还不够完善,导致一些正常的教学工作无法完成。

3、对体育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不够,资金、时间及后勤补给不够。

今后的措施:

1、 加大对体育设备的补充和完善,加强场地设施建设。

2、 加大对新课程、新课标的学习和贯彻,做好学生的体质测试和统计工作。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7

摘 要 本文采用了文献资料法、统计法等,对2013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奖牌榜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客观的总结出中国田径运动传统项目面临的后备人才不足、发展滞后的窘境,并提出加强潜力型项目的重视,转变中长跑训练及管理机制。

关键词 田径 世锦赛 奖牌

一、国家田径队目前现状

(一)田径世锦赛奖牌榜情事分析

由表1、表2不难看出,中国竞技田径比赛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之大,在2011年大邱世锦赛中,李艳凤在女子铁饼中夺得金牌,刘翔及刘虹分别夺得男子110米栏和女子20公里竞走银牌,张文秀获得女子链球铜牌,中国队创造了18年以来的最佳战绩。2013年的比赛,传统优势项目女子投掷较为勉强的拿到两枚铜牌,男女20公里竞走摘得一枚银牌和铜牌,创造8年最差战绩,零金牌的今天似乎使这个体育大国的田径事业又跌入了低谷。究竟是人种的差别,还是人才的培养使得我国田径事业的前进道路一直停滞不前?

(二)奖牌难掩人才短缺

2013年莫斯科的赛场上,中国队的4枚奖牌全部出自传统优势项目竞走和女子投掷,它们依旧是中国军团争取奖牌的有力保证。然而,110米跨栏除了刘翔之外,男二号史冬鹏也接近退役的年龄,纪伟、尹靖和邢衍安都是昙花一现,被寄予厚望的谢文骏,甚至没有进入半决赛,中国110米栏目前无国际一线后备人才。遥想1993年斯图加特世锦赛马家军揽下3金的辉煌,昔日中国田径的“佼佼者”,如今却集体沉默,女子1500米、5000米、10000米3个项目没有一名中国选手参加,究其原因,是后备力量的不足,人才的短缺是目前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

(三)与世界强国相比差距甚大

虽然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军团摘得奖牌总数87枚综合排名世界第二,但田径奖牌数仅占6.8%,这对于田径项目的奖牌数所占总比例15.6%的差距较大,世界田径强国美国、牙买加相比相差甚远。我国除了仅有的几个项目还能拼上一拼,其他项目就连进入决赛都相对较难。

二、世锦赛后启示

(一)传统优势项目今非昔比

和其他运动项目相比,中长跑及竞走项目训练时的特殊性是,高水平运动员在一起集中训练,特别容易提高成绩。比赛成绩的提高的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较量,更多的是意志,和其他项目相比更艰苦。中长跑传统项目在世锦赛上的缺席无疑是本届世锦赛最大的遗憾,最主要原因还是后备人才的短缺。后继无人是中国女子中长跑目前面临的窘境,总结主要原因有:一方面是由于长跑项目训练确实艰苦,加之生活质量的提高,很多数家长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从事这项运动;另一方面,不少教练的训练手段明显过时,还停留在强硬的“家长式”粗暴管理上。

(二)世锦赛短跨跳项目丢掉金牌迎来希望

本届世锦赛上,虽然缺少了具备冲金实力的刘翔参加,中国在短跨跳项目上表现出了一个全面进步的趋势。中国选手在参加的6个跳跃项目中(除女子跳远、三级跳没我国选手参加外)全部进入决赛,但是很遗憾都没有进入前八,其中,董斌以1厘米之差无缘男子三级跳前八名,薛长瑞成为首位闯入世锦赛决赛的中国男子撑杆跳选手,张培萌、苏炳添更是创造了中国选手首次进入世锦赛男子100米半决赛的历史。最为遗憾和抢眼的是张培萌仅以0.009秒之差未能闯入百米决赛,但张培萌却创造了10秒00的新全国纪录。

三、备战北京田径世锦赛的对策与建议

(一)继续加强对短跨跳项目的重视

我国田径运动员想要在今后的比赛中有大的突破,就应该在短跑和技术类项目上加强重视。先进的训练团队、科学有效的训练内容、大赛经验的锻炼、选拔培养优秀的后备人才以及足够的经费保障是关键。继续加强对短跨跳项目上的投入与重视是发展的必要。

(二)改进传统项目中长跑训练机制

田径中长跑项目在近年来无论从管理层面上,还是训练方面相对较散乱。改进传统强硬的训练模式,降低粗暴的训练方法,寻求以兴趣、信念为主的心理训练模式,尝试激发运动员训练及比赛的积极性,将优秀运动员集中训练,形成竞争,以优带差提高成绩。

(三)保证传统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充沛,加强潜力项目的开发

通过多种渠道宣传运动项目、选拔优秀苗子,增加练习人群基数,努力拓展开发潜力项目如铅球、链球、跨栏等运动。保证田径传统优势项目如竞走、女子中长跑等后备人才的充足,是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四)聘请国外优秀教练,提供队员出国比赛机会

长久以来,大赛中无法发挥正常比赛水平是制约中国田径发展的一大顽疾,适当聘请外籍优秀教练,加强与国内教练的合作交流,有助于激发运动员的积极性。提供外出比赛平台,增加运动员比赛经验,使运动员从心理上自信起来。

参考文献:

[1] 中国田径协会方网站:.cn/.

足球跨栏训练方法篇8

【关键词】河南省;女子跨栏组;核心力量

A Study on the Training of Core Strength of Women Hurdling Athletes of Henan Province

ZHAO Dun-fu

(Henan Provincial Administration Center of Athletics,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Core strength training is new type of strength training, which receives attention from many expert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thesis studies the feasibility of adopting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n Henan women’s hurdle team. Experiment shows that 6 weeks of core strength training improves the physical quality of athletes and their skills.

【Keywords】Henan Province, Women Hurdle athletes, core strength

1前言

在中国田径界一直流传着一句话“腰杆当家”,之所以说腰杆当家说明了整个腰部在田径项目中的作用非常大。这也说明了,我国老一辈的田径教练员在当时就已经认识到了整个腰部在田径项目中起到的至关重要作用。近几年在竞技体育中出现了一个新的名词,即“核心力量”。核心力量训练在欧美也叫核心稳定性训练。这种训练方式可以很好地提高竞技运动员核心区域肌肉的力量及稳定性,最初应用于康复领域。作为一种有效的训练,手段核心力量迅速被竞技体育所采用〔1〕。

核心力量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迅速开展,这也说明了核心力量在整个竞技体育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的作用。跨栏作为体能主导类的速度性项目对力量的要求更高,与传统的力量训练相比,核心力量训练更多的是在动态中进行。本研究选取了河南省田径队女子跨栏组进行核心力量训练的研究。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选取河南省田径队女子跨栏组8名女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她们大部分具有一级或者二级的水平。有一定的训练基础。平均年龄21.7±1.28,平均身高:1.69米±0.03,平均体重59.1kg±3.25。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Internet网络、中国知网(CNKI)资料文库等对相关的核心力量电子资料进行归纳分类,筛选出针对本文的相关文献资料。

2.2.2对比分析法:通过对运动员进行训练前后的对比分析,来说明核心力量对运动员所起到的作用。

2.2.3逻辑分析法:对所有资料进行逻辑分析、归纳、整理,并最后得出自己的相关结论。

2.2.4摄像与解析法:对运动员训练前后进行录像拍摄,并通过APAS三维解析软件进行解析,获得相关的数据。

2.2.5实验设计:考虑到运动员的实际情况,根据研究的需要作者对李春雷、夏吉祥提出的7个等级的模式进行了修改,分为4个等级,即第一个等级为稳定状态下的静止练习;第二个等级为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第三个等级为非稳定状态下的静止运动;第四个等级为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每一个等级训练6周,6周的训练结束以后再升入下一个等级进行训练。每个动作的持续时间在30s—60s。组间的休息为1分钟左右。

第一个等级:稳定状态下的静止练习

动作类别:俯卧时肘关节、脚支撑〔2〕;侧卧时肘关节、脚支撑;仰卧时肩、脚支撑。

动作要求:每个动作控制30s×3组。目的在于静止状态下,体会核心肌肉的作用,以及自己对身体控制的感觉,提高重心稳定性。每个动作类别都要求身体成为一个直线。

第二个等级:稳定状态下的无负荷运动

动作类别:俯撑桥、侧撑桥和仰撑桥练习〔3〕

动作要求:40s×3组。六个动作在动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身体姿势,保持好呼吸,臀部不要控制住不动。俯撑桥要求慢慢抬起异侧的手脚,侧撑桥要求侧抬起脚,仰撑桥要求慢慢抬起脚。

第三个等级:非稳定状态下的静止运动

动作类别:(见图1)

图1下肢悬吊静止核心力量练习手段

动作要求:40s×3组。这个级别的训练需要一些器械,如吊绳或者足球都可以,主要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非稳定状态下静止控制身体不要晃动。

第四个等级:非稳定状态下的克服自身体重的动作

动作类别:(见图2)

图2动态核心力量训练手段

动作要求:50s×3组。这个级别也需要吊绳或者足球一类的器械。首先在动作过程中始终控制整个身体,而后按照箭头指定的方向进行运动。要保持好呼吸节奏。

3结果与分析

3.1核心力量训练的概念

在竞技体育中,几乎所有的运动员都是通过四肢末端将力量施加于外部物体,使人体或器械产生运动。因此,长期以来,在竞技体育运动训练领域中,人们一直将重点放在了四肢上,从而忽视甚至放弃了躯干部位肌肉力量的训练〔2〕。近几年,随着运动链理论、神经肌肉系统和本体感受性训练理论的提出,人们发现核心力量几乎对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非常重要。

核心力量的概念最早源于核心稳定性的研究〔4〕。1985年,Panjabi 首次提出了脊柱稳定性(spinal stability)的概念〔5〕,他认为,脊柱稳定性设计〔3〕各方面的问题或系统:被动脊椎骨、主动脊柱肌肉和神经控制单元。1989年美国旧金山脊柱研究所(SFSI)在设计的“动态腰椎稳定计划指南”中提出了中位脊柱(neutral spine)的问题〔6〕。1992年Panjabi又提出了核心稳定性的概念,认为人体的核心稳定性是一种“稳定人体系统,以使椎间的中部区域保持在生理极限范围内的能力”。有关核心力量的概念目前仍然存在着争议,主要焦点在于对与“核心”位置的定义。陈小平研究认为核心力量是一种以稳定人体核心部位、控制重心运动、传递上下肢力量为主要目的的力量能力,核心力量不仅是人体核心稳定性形成的主要能力,而且在竞技运动中它还能够主动发力,是人体运动的一个重要“发力源”〔7〕。

3.2核心力量的解剖学理论以及作用

核心力量之所以存在争议,主要是对核心的位置的定位,有的学者认为核心主要是指的是人体的躯干,包括胸廓和整个脊柱;大部分学者根据研究将核心定义在腰椎-骨盆-髋关节部位。从解剖结构来说,人体的核心部位包括腰椎、骨盆和髋关节等骨骼以及它们周围的韧带和结缔组织,还包括附着在骨骼上面的肌肉,是核心区域能够显示的表层和深层肌肉〔8〕。

关于核心力量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对脊柱、骨盆起到稳定的作用;整个核心部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一些项目能合理有力的发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田径的投掷项目中,运动员如果仅仅依靠上肢来投掷器械,成绩不会理想,必须借助整个腰腹下肢,在最后超越器械的过程中,由下肢发力,通过核心部位最后作用到上肢与器械上。其次,核心力量能够控制运动员的平衡、提高力量的利用效率,比如,田径中的跳跃项目、冰上运动的一些项目等,都需要很好的核心力量的平衡作用。核心力量还能够很好地预防运动员运动伤病,核心力量好的运动员相对来说受到伤病的困扰就较少,尤其是整个腰部的伤病,核心力量的较强可以很好地保护好整个脊柱的稳定性,避免脊柱受到伤害。也为四肢的发力建立了很好的支撑点。

3.3实验前后的结果对比

3.3.1运动员素质的对比分析

对于跨栏运动员来说,素质的好坏对成绩有着很重要的影响。通过一系列相关的核心力量的训练,跨栏组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有显著的提高。

由表1可知,运动员的100米、反应时和20米折返跑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髋关节的灵活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传统的力量训练大部分是在平衡状态下进行的,比如深蹲练习、抓紧等,运动员练习的时候要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对肌肉的刺激比较深。但是,在实际的比赛和训练中,运动员大部分都是在非平衡状态下进行的,很少有在平衡状态下进行,比如,运动员跑步过程中都是单脚支撑与腾空交替进行,跨栏时摆动腿和起跨腿依次进行。传统力量作为基础训练的一个手段不能缺少,而核心力量的训练更多的是在非平衡条件下进行的,更加接近实际训练和比赛。

3.3.2运动员过栏技术的对比分析

过栏技术是指起跨腿的脚接触到起跨点到过栏后摆动腿的脚接触地面时的一大步,即跨栏步。它是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下栏着地构成〔9〕。起跨攻栏的任务就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为迅速过栏创造更大的腾起初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

通过6周核心力量的训练,由表2可知,跨栏组运动员的身体重心相关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重心投影点与栏的水平距离、身体前倾角和重心的垂直距离以及垂直距离的位移,都不同程度地变小。在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技术动作有所改变,运动员的整体竞技实力明显提高。髋关节的灵活性的提高对于相关技术会有很大影响,运动员在栏上做剪绞技术时会轻松自如。运动员在过栏时尽量降低重心,从而做到跨栏而不是跳栏。

下栏着地是指从身体重心达到腾空最高点开始,到摆动腿着地支撑的这一个过程。主要任务也是尽量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把垂直速度降到最低。由表3可知,训练前后的数据有所差别。在这个技术阶段,运动员的摆动腿要积极下压,起跨腿迅速提拉,两腿动作协调、积极、连贯,整个动作要快。着地点距离身体重心投影点要近,这样更加有利于摆动腿的支撑和运动中的人体更加平衡,有利于下面连贯动作的发挥。下栏支撑时着地腿的膝关节要伸直,身体姿势较高,身体重心的高度与起跨结束时同高或稍高。支撑时间要短,这样水平速度损失少有利于离栏后转入栏间快跑。

4结论

通过6周核心力量的训练,使得河南省女子跨栏组的运动员身体素质有所提高,为技术的改进奠定了基础。运动员的过栏技术有所改进,达到预期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李春雷,夏吉祥.田径核心力量训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4):108.

〔2〕孟献峰,冯嘉.核心力量训练对提高女子短跑运动员竞技能力的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4(4):66.

〔3〕王卫星,廖小军.核心力量训练的作用及方法〔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8(2):14.

〔4〕〔7〕〔8〕黎涌明,于洪军,资薇,曹春梅,陈小平.论核心力量及其在竞技体育中的训练-起源问题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4):19.

〔5〕POP M H.PANJABI M Biomechanical definitions of spinal instability〔J〕.Spine,1985,(10);255-256.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