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8篇

时间:2023-12-20 11:36:31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1

市场销售管理结构在大华北地区,中石油主要是由陕京主干线对市场进行供气的,而其在大华北地区的供气来源主要是长庆油气田。中石油在上、中、下游三个阶段的管理结构很明晰。上游主管天然气生产,中游负责管线和储运,下游销售公司负责向直接用户供气以及配气给燃气公司。长庆油气田通过陕京主干线和支线输气给陕西、内蒙古和山西天然气公司。中石化在大华北地区的主要气源则是大牛地气田。在“榆—济”管线贯通投产后,大牛地气田天然气市场结构也随之变化,如图5所示。大牛地气田天然气主要销售到山东、河南、内蒙等目标市场。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市场管理结构扁平化,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时,能够建立快速决策机制,层级少,沟通效率高,对市场变化能够迅速作出反应。

大华北地区市场竞争态势SWOT分析

中石化在大华北地区主要有五个区域市场:山东、河南、内蒙古、陕西和山西,本文结合这五个市场的具体情况从资源储备、供气成本、管网建设、市场份额等方面对中石化大华北地区竞争态势进行了SWOT分析,其自身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图6所示。具体分析如下:1)优势(Strength)。在山东市场和豫北市场,中石化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天然气主干输气管线建设完备,同时在输送成本上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在内蒙市场,中石化的优势则体现在天然气市场消费结构较为合理,用户用气非常稳定,市场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且中石化华北分公司大牛地气田距离内蒙古市场很近,输气便利。在陕西市场,中石化的优势在于中石化大牛地气田外输首站大部分在榆林,这将使天然气外输到陕西市场十分便捷,相应的天然气价格在陕西市场也有较大优势。在山西市场,中石化资源地理优势能转化为供气的成本优势。2)劣势(Weakness)。在山东市场,中石化的劣势体现在其相对中石油资源规模和产量偏小,开发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在河南市场,中石化的气源、气量均弱于中石油,并且中石化供气调峰应急措施还没有完善。在内蒙古市场,中石化华北分公司未来天然气产能较小,且当地煤制气成本较低,这将使得中石化在内蒙古市场的发展受到挑战。在陕西市场,中石油具有先天优势,中石油长庆气田毗邻陕西省,且对陕西省供气较早,市场培育与开发比较成熟,市场占有率在95%以上,中石化发展困难。山西是中石化新开发的市场,山西市场用气来源多,中石化将会面临较大的竞争压力。3)机遇(Opportunity)。山东天然气消费量逐年增加,随着“榆—济”管线以及青岛LNG接收站的投产使用,中石化市场份额有望提高。国家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并加大天然气在总能源中的比重,将会使河南的能源消费结构得到改善,天然气消费量将大大增加。中石化“榆—济”管线投入使用,向河南地区的输气量也会随之增加。随着节能减排的进一步推广,天然气在内蒙古的能源消费结构中所占比例也会逐渐增大。陕西天然气需求快速增加为中石化提供了一定的发展空间。国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山西省天然气需求量逐步增大,中石化的“榆—济”管线建成投产也能向山西省提供稳定的气源。4)威胁(Threats)。在山东市场,中石油天然气管网的加速建设及资源投放量的增加威胁到中石化现有市场份额。同时,中海油割据烟台及威海地区,各地燃气公司在气源选择方面加强合作,使得中石化向下游市场渗透难度加大。在河南,中石油不仅有大量短输管线,即将建成的西气东输二线也会向河南市场大量供气;另外地方煤制气管道也逐步增加。在内蒙市场,中石油的市场依旧占据着大半江山,产能和产量远超中石化;另一方面,煤制气在内蒙大量生产而且用户也十分稳定。随着西气东输二线的建成投产,中石化在陕西的市场将会进一步被挤压。城市燃气市场开发力度也不断加大,使得开发工业用户难度增加。在山西,地方煤层气经营公司较多,中石化的天然气市场空间非常小。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2

2016年无疑将成为又一个被载入史册的地王年。截至6月15日,全国总价超过15亿、溢价率逾50%的地王总数达90宗,成交总价2924亿元。相比前两次地王潮,这一次,二线城市成了土地市场绝对的主角。5月13日,南京建邺区河西南部地块成交楼面价达到45213元/平方米,成为南京历史单价地王;5月27日,杭州滨江区奥体单元地块成交总价达到123亿元,创杭州历史总价地王记录。一线城市供地有限且拿地门槛的不断提高使得房企将拿地战场转移至二线城市,并屡屡造出天价地王。这场“王的盛宴”还将持续多久、地王项目又将如何解套,成为当下房企最为关心的问题。

1 热点城市量价齐升,二线城市地价涨幅突出

2016年以来,在宽松购房和信贷政策的刺激下,购房热潮由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蔓延,南京、苏州、厦门、合肥等二线城市量价齐升,住宅价格领涨全国,市场持续复苏,传导至土地市场就表现为各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楼面价均实现同比上涨。其中,一线城市维持高位上涨态势,北京、上海、深圳市场火爆依旧,地王频现,但一线城市供应的稀缺显然无法满足房企补货的需求;二线城市成为此轮地王的聚集地,1~5月二线城市的住宅用地价格同比上涨108.0%,远超一线和三、四线城市,二线城市住宅用地溢价率也较2015年同期显著提高,平均溢价率已超过50%,房企在二线城市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下图所示。

此外,杭州、南京、苏州及合肥4个长三角城市今年以来住宅用地价格上涨明显,且溢价率提升幅度均在50个百分点以上,大量单价地王项目也因此诞生,高价地块频出。从1~5月4个代表城市单价前10名的情况来看,上榜价格门槛均有较大提升,其中合肥上榜楼面价提升至10000元/平方米以上,提升幅度超过7成;苏州门槛提升幅度超过3成。

2 地价暴涨背后的逻辑

2.1 一线城市政策收紧,房企抢滩热点二线城市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2014年11月以来,央行连续多次降息降准,大型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回落到2010年的宽松水平,中长期贷款利率降至4.9%,达历史最低水平,但显然货币脱实向虚,并未支撑实体经济复苏,而是带动房地产市场开启了新一轮上涨周期。本轮周期的逻辑同样是货币宽松带动住宅销量增加后价格上涨,库存回落之后房企积极补货,拿地增加,竞争激烈进而导致地价攀升,预计地价高企还将推动周边房价的进一步上涨。当然,房地产市场早已不是全国一盘棋,三、四线城市依然处于去库存的攻坚阶段,量价齐升仅仅存在于一、二线热点城市之中,而一线城市供地有限且限购及信贷政策进一步收紧,因此本轮资金主要流向二线中心城市。

在限制性政策升级及土地市场进入门槛不断提高的双重作用下,房企拿地重心开始逐渐向二线城市转移,而长三角城市由于宏观基本面较好,购房需求较为旺盛,且作为重商的地区,资本历来较为密集,进而成为房企二线城市布局的重点选择,且上海的限购收紧也使得一部分购房者将目光转移到了周边中心城市,供需的双重作用造就了2016年以来长三角二线城市土地市场的火热。

2.2 代表城市库存吃紧,房企补仓意愿增强

2015年以来,在房地产各项政策的刺激之下,二线城市住宅市场紧跟一线城市回暖,而基本面较好的长三角城市,销售增长更为明显,库存得到明显缓解。从杭州、南京、苏州及合肥4个代表城市近几年库存变化情况来看,2015年至今住宅存量不断下降,2016年1~5月,代表城市的住宅销供比呈现上升趋势,市场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且代表城市出清周期均已降至7个月以下。库存不断降低引发房企在此类城市的补仓热潮,在市场呈现供不应求关系的背景下,房企对于市场未来的预期向好,在此类城市的投资愈发大胆,品牌房企纷至沓来获取土地,群雄逐鹿的局面使得地价不断被炒高。

2.3 国企及上市房企跑步入场,行业整合压力促房企加快拿地

从2015年开始,国企背景的房企在土地市场上愈发活跃,一、二线城市地王项目中频现国企身影。而2016年以来,这一现象得到进一步延续,央企继续在一线城市屡创地王神话之后又将火力对准二线城市,地王潮得到延续。此外,上市房企同样广泛参与到地王项目中来,其往往通过与央企联手的方式获取项目,并凭借产品、运营优势获取操盘权。纵观整个土地市场,国有企业和上市房企几乎垄断了一、二线城市核心区域的地块,中小房企拿地难上加难。

央企和上市房企之所以能够屡屡创造地王,雄厚的背景资源和资金实力无疑是其最大的资本,其中,央企在银行信贷方面的融资优势极为明显,资本面非常宽裕,且在获取土地时资源优势突出,而上市房企则凭借当前良好的融资环境也获得了足够的资金支持。2015年以来,国内房地产企业融资环境不断优化,融资成本逐步走低。先是银行间市场向涉地产企业打开了中票融资的闸门,紧接着债券市场、股票一级市场纷纷重启了关闭多年的涉房地产融资,使得一大批上市房企融资规模不断攀升,而由于目前低利率的货币环境,房企的融资成本也大大降低。

此外,随着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期的结束,行业逐渐进入整合阶段,市场集中度不断提高,行业的重组已从大鱼吃小鱼步入了巨无霸合体的阶段。2015年以来多家大型房企兼并重组,大型房企合并已经成为趋势。在此趋势下,拥有充足土地资源的房企在未来的重组计划中将掌握更多的话语权,而缺少土地储备的房企极有可能成为被吞并的对象。这种局面之下,拥有危机意识的房企不得不激流勇进,为企业未来的发展扩充资源。

2.4 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土地出让收入重要性凸显

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已经结束高速增长期,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同时,新型城镇化步伐不断加快,政府对于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仍在加强,导致目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大,债务负担较重。而自2016年5月起,计划多时的“营改增”政策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涉及行业众多,相关行业整体赋税因此明显下降。间接的减税政策缓解了企业的税务压力,为企业长期经营带来利好,但也在短期内给地方政府带来较大的财政压力。因此,土地财政在现阶段再次成了政府创收的最主要来源,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在很大程度上对土地市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地方政府选择在市场上行阶段推出优质、高价的地块也促使当前土地市场地王不断被刷新。

3 地王潮潜在的风险

3.1 需求提前透支导致短期风险加大

由于二线城市地王价格的不断攀升,开发企业项目资金投入规模增大,未来想要获取利润不得不将产品高端化,通过提升产品的品质和定位实现溢价,也就导致这些城市高端住宅的供应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会明显增加。

以代表城市单价地王第10名的楼面价作为标准,将目前与单价地王价格相当的住宅项目大致作为高端项目的门槛,也就是地王项目未来将锁定的市场需求。从数据来看,南京、苏州、合肥2016年前5个月高端住宅的销售套数均已超过2015年全年水平,而杭州也超过2015年全年销量的一半。2016年以来市场的持续火爆导致代表城市高端住宅的销量已经达到顶峰,需求透支较为严重。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二线城市高端住宅市场需求终归有限,地价高企导致的住宅被高端化将造成未来一段时间高端产品供应量的猛增,供应与需求结构出现错位,导致地王项目去化的困难。

3.2 限制性政策面临加码,市场或将出现调整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地王年往往对应着政策的收紧。为应对地价、房价的过快上涨,上海、深圳限购政策已经升级,苏州、南京政府相继出台土地市场“熔断机制”,对供应地块设定价格上限,当竞价达到限制上限时即造成流拍。在政策出台后。苏州已有两宗地块由于竞拍价格触及规定上限而导致流拍,南京也有一宗地因此流拍。这一政策的出台虽然能够直接影响成交土地的价格,但在土地市场竞争激烈的背景下,不排除房企蓄意叫价导致土地流拍的可能,能否有效地为土地市场降温仍然存疑。因此,可以预见的是,当前部分市场过热的城市后期限制性政策存在继续加码的可能,对目前想要入市拿地的企业来说,存在较大风险。

宽松货币政策下资本大量流入房地产,需警惕系统性金融风险。2014年年底以来,央行通过一系列货币政策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货币环境始终处于较为宽松的状态,而房地产市场的回暖使得大量资金涌入房地产行业,目前无论从银行信贷支持还是社会融资方面均较为宽松,房企纷纷加大融资规模,负债规模大幅提高。未来,若货币政策出现收紧或市场迎来调整,或将造成巨大的市场波动。目前,无论是房企还是金融机构,都应该警惕市场风险。

3.3 部分房企操盘能力较弱或成地王项目硬伤

获取地王项目的房企产品及运营能力将成为项目能否解套的关键。由于目前地王项目单价屡创新高,意味着开发商想要在如此高的拿地成本上实现盈利,就不得不使产品走向高端化,实现高溢价。而想要从未来供应的众多高端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市场份额,就对操盘企业的产品能力和运营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从目前成交的地王项目看,有一部分项目获得企业的高端产品开发能力较差,此类企业或者不以房地产为主营业务,又或者不以高端项目为主要产品定位,其产品开发能力无法支撑其产品定位,且由于前期在高端细分市场缺乏积累,也难以获取优质客群。这类企业获取的地王项目未来将面临较大的挑战。若自己操盘,自身产品开发和营销能力的硬伤或将使项目被市场抛弃;而若通过合作引入操盘者,又将丧失项目的话语权。这中间的利益权衡,需要企业仔细斟酌。

4 房企拿地应回归理性,政府政策谨慎处之

4.1 做好投前评估,控制财务风险

在目前的形势下,房企拿地投资决策陷入两难境地。若不拿地,未来经营将陷入困境,企业或成为行业整合对象;若积极拿地,目前地价已脱离实际价值,未来能否解套前景不明,而且抱着以时间换空间的态度拿地王的企业并不在少数,企业或将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从过往经验来看,虽然过去曾被认为是天价的地王项目多数借助新地王的掩护成功脱身,但仍有许多地王项目因本身资质或运营问题而被深套。从来没有只涨不跌的市场,入手地王前,房企要做好应对方案,毕竟市场如果出现转向,地王解套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3

广电有线网络是传输广播电视节目、开展信息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支撑平台。该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其建设和改造所需投资很大、建设周期长,属于城市公用事业,这是广电网络行业最基本的特点。

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识。广电系统通过网台分营,使得广电有线网络从事业体制中剥离出来,改制为企业。广电网络运营商需摆脱以前事业单位的经营模式,树立市场经济意识,建立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的现代企业制度,促使企业自觉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和价值规律运营,在决策上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始终保持公司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确立广电网络行业的“双重效益”观。从广电有线网络行业艰难的改革之路来看,纯公益性和纯经济性都无法解决其发展问题。广电有线网络行业必须坚持政治属性和经济属性相结合、公益性和市场化并举的发展道路;坚持一手抓公益,始终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让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千家万户,使有线电视成为老百姓能够承担得起的大众文化、信息消费;另一手抓市场经营,以三网融合为契机,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其运营模式,提升广电网络的规模经济效益。这两者必须有机统一、缺一不可。

树立区域性经营的新理念。广电网络公司的经营应强化区域性经营理念。广电网络运营商应积极与电视台、广播电台实现紧密联合,围绕主要业务和重点项目,共同策划,共享资源,共同经营,打造具有区域特色文化的广播电视节目。

运营模式

在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及数字双向化改造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广电网络公司应积极创新运营模式,使得其经营模式从传统单一的有线网络运营商向综合的全媒体运营商转变,其创新的运营模式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管理模式;赢利模式;资源整合。

管理模式。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广电网络公司的自身管理要立足于竞争,适应竞争环境,提高竞争实力,最终建设成为业务协调发展、核心能力较强、管理科学化、经营规模化、业务多元化的综合全媒体运营商。

管理方式的转变。广电有线网络行业已跨入转型时期,其管理方式必须从粗放式的经营管理转向个性化的经营管理。个性化的管理要求建立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组织架构,根据用户的需求和特点来设计差异化产品,把不同品种的业务和产品进行业务组合,为不同的用户群提供相应的套餐服务;以市场为基础,加强用户满意度调查和市场分析,完善产品的设计与后续服务;以综合效益为目标,在平台建设、产品的定价策略等方面,统筹兼顾收益性和市场占有率,从而建设起科学、先进、高效的广电管理体系,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

提升服务能力。树立用户需求至上的观念,服务应该是广电有线网络产业化竞争的基础和前提条件。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信息需求日益增长,广电有线网络的工作模式要及时转为面向用户和业务,一切以客户需要为中心,快速为客户提供差异化、个性化业务,提供优质的网络服务,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广电运营商应重视服务网点的建设,着手全系统服务标准的制定,以优质的服务为核心建设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和规章制度,提供让广大电视用户满意的优质服务。

赢利模式。自台网分离后,有线电视运营商应立足于广电行业的资源优势以及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始重视多元化经营,拓宽业务领域,进入宽带接入和语音市场,新的盈利模式和新业务将会为国内有线网络公司带来ARPU的大提升。广电网络公司盈利的创新模式——“一条主线,两个平台,三大业务”。

一条主线:广电有线网络是广电网络公司业务结构的核心与价值成长的基础,打造“省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是未来运营的主线。广电有线运营商推进广电有线网络整合,加快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全面提升网络承载能力;通过向有线电视网络价值链的不断延伸,构建具有较大增值潜力的网络资源。

两个平台。以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为核心的“新媒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和以投资公司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发展投融资平台”是广电网络公司事业拓展的基础。广电网络公司通过广电有线网络构建新媒体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通过加强资本运作搭建坚实的资本支撑平台,做强做大广电有线网络事业。

三大业务:以价值最大化为目标,培育以有线电视网络资源为核心的多元化业务。内容提供业务。有线电视运营商应以高清节目为龙头,以内容集成平台为基础,综合运用IP互联网及数字电视技术,面向全国各省市数字电视网络、互联网络、手机、3G网络提供丰富的增值业务内容及服务。内容将是未来有线运营商与电信运营商竞争的核心优势之一。付费频道业务。有线电视运营商已从传统的转播节目发展到开办多样化的付费频道,可根据不同的观众需求,开设财经频道、养生频道、中小学教育、女性时尚等专业付费频道。随着人们需求的个性化和特定化,有线电视频道的分工将更为精细,点播频道等交互式服务将受欢迎。信息资源业务。广电网络运营商要大力发展基于有线电视网的Internet宽带增值服务,开发本地信息资源,积极提供政务、文化、教育、就业、金融、生活资讯等本地化、专业化的信息服务。这不仅仅是广电有线网络实现第二次腾飞的关键所在,也是广大用户的期盼,使有线数字电视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多媒体信息服务平台。

资源整合。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企业要在日益激烈的全球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资源整合十分重要。有线网络运营商通过网络整合、内容资源整合、技术资源等多种整合方式加快实现行业聚集速度,实现网络规模化经营。

网络整合。各省市广电网络公司通过资本运作、股份制改造等方式,对本地的网络资源进行整合。同时国家加快整合步伐,组建第四运营商的“国家广电网络公司”,并以此作为核心企业,整合各省广电网络资产,形成全国互联互通的有线电视网络。只有整合形成了规模,才能合理配置资源,才能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才能具有市场竞争力。

技术资源整合。对于有线电视产业,技术是保证质量的根本,也是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广电网络公司应设置专门的技术部门负责跟踪、研究有线网络、数字电视、IP宽带接入、网络新媒体等新技术,结合市场需求和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通过技术创新、开发综合信息服务产品、创新应用,满足客户需要。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4

关键词:跨区域;商业银行;市场绩效

Abstract: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diversific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listed commercial banksin Shanghai and Shenzhen.We choose ROE to be performance standards of these companies .We find that the Return on Common Stockholders' Equity and firm diversification are negatively related. This finding is consistent with the hypothesis that diversification results in signification costs for films .We also find commercial banks will benefits more if they diversificate in the three sorts of cities than diversificate casually.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diversification and bank's capital scales are negatively related.

Key Words:diversification,commercial banks,performance

中图分类号:F830.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2265(2009)06-0061-04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对国民经济活动产生日益广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的趋势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一个经济现象。

2003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趋势明显加速,在2005年资产规模前50强的银行中,跨区域发展的商业银行占86%,而同期上市商业银行全部为跨区域发展企业。鉴于银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作用,商业银行该不该选择跨区域战略以及选择什么样的跨区域发展战略模式,研究这些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文献中存在着多元化战略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大量研究,其中也包括行业多元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但企业经营业务的地理空间分布结构对各类商业银行发展的重要性一直被忽略。尽管国内已有少量跨区域发展对企业市场绩效影响的研究,却缺乏对上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系统实证分析。本文以2005―2007年全部上市商业银行为基准样本,收集了上市商业银行规范的跨区域发展数据,研究了跨区域发展对银行市场绩效的影响。

二、我国金融市场的分布与格局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区域市场划分

参照芮明杰(2008)等分析我国区域市场时的划分方法,本文按三种口径划分我国金融市场:第一是行政区划意义上的,以城市为基本单位。第二是经济意义上的,从经济发展基本面以及金融业发展水平的角度将全国金融市场分解为一线城市、二线城市和三线城市三种城市类型。具体来说,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2005年公布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估报告》,将北京、上海等城市作为一线城市,而将金融生态环境前10名的城市如苏州、南京作为二线城市,其他具有战略意义的中等以上城市作为三线城市。第三是地理区位意义上的,为凸显三大城市群的特殊性,将全国金融市场划分为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及其他4个区域。由于第二种口径与目前产业界普遍流行的提法一致,同时背后的经济学含义也更为明显,所以将其作为本文跨区域发展分析的主要依据。

(二)我国金融市场不均衡发展的格局

本文在分析一线市场时,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包括在内。在选择二线市场时,兼顾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市场成熟度以及地理区域分布。经多方权衡,选择天津、苏州、南京、成都作为二线城市,大连、中山、镇江、重庆作为三线城市。本部分数据依据《中国经济年鉴(2007)》、《中国金融年鉴(2007)》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2007)》整理而得。

1. 一二三线城市在金融市场大小上也呈现出明显的梯度分布,但增长趋势相反。这里选用各城市存款金额衡量其金融市场大小。从2006年统计数据来看,一线城市金融机构存款金额平均为19775亿元,二线城市平均为4799亿元,三线城市为2937.6亿元,一线城市平均为二线城市的4-5倍,三线城市的6-7倍。但同时二线、三线城市市场规模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2006年二线、三线城市增长率分别为11%、15%,远超过一线城市6%的增长速度。

2. 一二三线城市的发展差异还体现在各自的市场竞争不同。从各地金融机构注册数量看,2006年的数据显示,一线城市平均有563家,二线城市平均有285家,三线城市有127家,因此可以看出一线城市“高手云集”,竞争异常激烈,二线城市近年来也有众多实力雄厚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抢滩,三线城市竞争激烈程度则小很多。另外,金融市场竞争还体现在商业银行与股市、证券市场的竞争中。由于一线二线城市相对三线城市而言,股市、证券市场较为成熟,资金分流能力显著,从而加剧了市场竞争。

3. 各类城市金融市场不平衡发展的格局还体现在其盈利能力的差异上。这里选用金融业的增加值衡量金融市场的盈利能力。一线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平均为613.17亿元,二线城市金融业增加值平均为312.7亿元,三线城市为113.2亿元,一线城市金融市场盈利能力是二线城市的2-3倍,是三线城市的5-6倍。值得注意的是,一线城市的增加值增长率为15.6%,显著高于二线、三线城市的8.67%和7.56%。

三、样本数据与模型设定

(一)样本选取

跨区域发展主要是大中型商业银行在成长和发展中面对的战略选择。为此,本文的实证研究聚焦在沪深上市的金融企业身上,当然,这也是出于数据的可获取性的考虑。本文对上市商业银行的样本构造通过以下过程:(1)金融板块的选择遵循申银万国公司的行业分类法,提取金融大类下沪深两市所有的A股上市商业银行,对于数据采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值,根据有关金融专家的意见加以修正,保证了数据的可靠性。(2)提取了这些上市公司2005-2007年的主要数据。之所以选择最近三年的财务报表数据,主要考虑到数据的时效性,从而提高研究成果的可信度。(3)考虑到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全国的业务网点基本铺设完毕,其市场绩效与跨区域发展关系不大,因此,本文的分析样本不包括这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本文以下的实证中,描述性统计分析主要利用2007年全部上市商业银行最近三年数据。所有公司层面数据主要来源于WIND资讯及各公司年报,分析软件是SPSS12.0。

(二)主要变量设定

1. 被解释变量―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变量设定。国内外文献对于公司经营绩效的度量主要有会计指标和市场指标两种。会计指标主要有净资产报酬率(ROE),市场指标主要有托宾Q值等。托宾Q值是指公司资产市值与重置资本的比值,由于重置资本很难计算,所以通常用资产的账面价值来代替。跨区域经营是公司管理层的决策,属于一种无形资产,它直接影响了有形资产的增减,而后者正是计算托宾Q值的分母,也就是说托宾Q值可反映出由于跨区域经营而带给公司的收益,因此国外学者广泛认为其对公司绩效衡量要优于财务指标和股市指标等衡量方法。但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存在着大量非流通股,市值很难估计,在这种情况下,Q值计算不很严格,因此并非一个合适的衡量。

2. 解释变量―跨区域发展程度的变量设定。本文借用文献中度量某公司收入在不同行业领域分布集中度的常用指标―Herfindahl指数,来衡量公司跨区域发展分布的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si为第i个经营单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其值在0和1之间分布,当公司只在一个区域经营时,H值为1,H值越低代表公司跨区域发展程度越高。如前所述,对于跨区域发展的度量口径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济意义上的即He,si是商业银行在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第二是行政区划的角度即Hl,si是第i个城市的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第三是地理区位的角度即Hg.,si是商业银行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及其他4个区域的业务收入占总业务收入的比例。

3. 控制变量设定。(1)本文对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的考察,就需要控制企业总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因素。本文将企业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资产负债率(LOAR)作为控制变量加入。(2)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成熟度来看,三大城市群即环渤海、长三角及珠三角无疑领先于全国其他地区,如果企业的经营范围重点在这三大区域,那么其经营绩效可能会相对其他企业更好。同时,由于三大城市群集中了众多城市,企业的跨区域发展可能更为便利。为此,我们将这个因素考虑进方程。

(三)回归模型设定

在选取了以上的变量以后,具体的回归方程为

(1)ROE=a+b1He+b2LOAR+b3Size+b4dbh+b5dc+b6dz+c

(2)ROE=a+b1Hl+b2LOAR+b3Size+b4dbh+b5dc+b6dz+c

(3)ROE=a+b1Hg+b2LOAR+b3Size+b4dbh+b5dc+b6dz+c

鉴于本文对样本的选取符合面板数据的要求,而面板数据模型又被公认为是比普通回归更稳健的计量方法,因此本文的回归分析将以面板数据模型的分析方法为主。随机效应模型或固定效应模型并通过Hausman检验选择其中最优的。

四、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实证结果分析

(一)主要变量描述性统计特点

从2007年全部上市商业银行样本数据的描述性统计指标看,进入的城市类型(一线、二线、三线城市)平均为2.1个左右,进入的城市少则4、5个,多则数十个,表明:上市商业银行在这三年中基本都采取了跨区域发展战略。仔细观察He、Hl、Hg各值,可以看出,上市商业银行按经济意义理性分布营业网点要多于按地理大区分布网点或无规则地在各城市设置经营网点,且其标准差较小,作者认为其可能原因是商业银行基本都采取了经济意义上的跨区域发展。

(二)回归结果分析

在进行回归分析时,本文首先以前述所有上市商业银行3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方程回归。在对比随机效应模型与固定效应模型时,Hausman检验的结果无法拒绝原假设。为此,我们选择随机效应模型。与混合截面模型相比,根据LM和F检验,随机效应模型的拟合效果也较好。对回归结果分析可以发现:

1. 跨区域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影响为正。根据方程(1)的回归结果,He对ROE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含义是其他条件相同,当商业银行过度集中在某类城市,则预期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较低,也就是说,当商业银行增加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进行的投资组合分散性,则会带来更高的净资产回报率。根据方程(2)的回归结果,Hl对ROE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这说明,在行政区划意义上跨城市发展的分散性越大,越对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带来正面的影响。根据方程(3)的回归结果,Hg对ROE的影响系数为负,且在5%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如果银行增加其业务在4大区域中进行跨区域投资组合的分散程度,会带来更好的经营绩效。

从He、Hl、Hg系数的大小对比看,He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系数的绝对值略高于Hg,而Hg又略高于Hl。这表明,企业如果更多按照一、二、三线城市类型,进行区域发展分散化,比企业不加选择地进行异地分布或按照地理大区的概念进行跨区域组合,对于企业净资产回报率的好处要更大一些。可能的解释是,从“风险―成本―收益”这个分析框架看,在不同城市之间商业银行的投资组合虽同样可以获取风险分摊、新增收益等好处,但如果跨区域的投资组合是在同类型(一二三线)城市之间进行,由于同类城市之间的风险相当,且市场关联度大,则其中得到的风险分散效应、规模扩张效应可能相对跨类型区域发展较小。同样道理,四大区域各自内部的城市,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性,彼此之间的关联度也较高,在单一区域内进行单一类型的跨城市发展,就可能不如进行不同大区域的组合更能分散风险和有利于扩张。但是,不同大区域地理上的距离又过于遥远,管理难度增大,各个大区域之间文化、消费、习惯差异过大,学习成本高,这样可能就不如偏重一个或两个地理大区域而更强调大区域内部进行跨类型组合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经营效果。

2. Size对ROE的影响在3个方程中均为正,并且其在5%或1%的水平下显著。这表明商业银行规模越大,其净资产报酬率越高。在同等跨区域发展布局条件下,商业银行资本规模越强大,对总资产收益率有更大的正面影响。这与国内学术界定性研究银行跨区域发展资本规模与市场绩效结论相一致。

3. 对于代表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最主要来源地的虚拟变量dbh、dc、dz,在3个方程中系数均为正,且dbh、dc的系数均在5%的条件下显著。这表明经营范围如果集中在环渤海或长三角区域,比在三大都市群以外的区域而言,银行的经营绩效要更好一些。

五、结论与启示

本文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讨论了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对其经营绩效带来的影响。根据沪深两市商业银行2005-2007年的数据所进行的实证研究,主要发现:(1)有较充分的经验证据表明,跨区域发展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净效应为正。具体来说,在同等条件下,商业银行在一二三线城市经营布局越合理,区域分散化越强,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ROE)越高。(2)企业如果更多按照一二三线城市类型进行区域发展分散化,比企业不加选择地进行异地布局或按照地理大区的概念进行跨区域组合,对于企业的净资产回报率的正面影响要更大一些。(3)研究还发现,商业银行跨区域战略实施还有赖于其规模大小。跨区域意味着成本的升高,而过高的成本往往是小规模商业银行所难以接受的。

从上文实证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启示:(1)跨区域发展固然有风险,但有较充分的实证证据表明,在综合各种正负效应后,增加跨区域组合分散性,总体上会对上市商业银行净资产收益率(ROE)产生净的正面影响。(2)跨区域发展确实能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好的资本收益,是做强做大的有效途径,条件成熟的商业银行需要积极考虑跨区域发展战略。(3)商业银行在实施跨区域发展战略时,应积极探索跨区域发展的城市目标对象、物业发展类型以及可行途径。正如本文所研究的,商业银行可以有意识地在一二三线城市之间进行投资组合,在这个基础上,跨一两个地理大区域。(4)财务风险的控制对于跨区域发展的商业银行很重要,而在跨区域发展的财务风险控制上,需要商业银行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建立财务预警体系,以及内部外部监督体系,防止因跨区域发展的盲目扩张而导致的资金链危机。(5)商业银行跨区域发展方式选择上有内部扩张和外部并购等不同模式,由于新进入区域会带来大量的学习成本和交易成本,因此可以考虑采用并购当地在位企业的模式。通过这种方式,银行能够更快打破新的区域的进入壁垒,缩短进入周期,从而减少交易成本。

参考文献:

[1]曾康霖.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10-15.

[2]陈汉文,邓顺勇.上市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变迁与改进[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54-75.

[3]张翼,刘巍,龚六堂.中国上市公司多元化与公司业绩的实证研究[J].金融研究,2005(05),122―135.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5

关键词:政府规制有线数字电视自然垄断国家产权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已是当今世界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政府规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一、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克服或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保证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规制的内容主要有内容、市场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在此我们重点讨论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制,即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费率和技术标准等的规制,不包括政府对内容的规制。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美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政府规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法尽管在法律上禁止某一地区有线电视的特许约定,但并不禁止或者说默认某一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美国在1996年的《电信法》中打破了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界线,允许电信业进入有线市场,刺激了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美国有线电视才兴起的时候,与无线电视竞争,产生了许多矛盾,曾困扰着有线电视的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Must-CarryRule(有线电视系统有责任传输当地无线电视台的信号),较好地调节了二者的矛盾和平衡二者的利益,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并不仅仅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还在双向互动的平台上提供许多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影视作品的点播,游戏,股票交易,数据库等信息服务。这些新的服务的出现,需要政府针对种种市场行为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来确保其发挥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3.有线电视的国家产权要求政府规制

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尽管我国媒介遵从市场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追求市场效益,仍然是公共资源,需要求得市场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市场效益。

二、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总的说来,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比如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率规定为:“付费频道的收费标准,由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等相关运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并报相关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在一年后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中重新规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或调整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收费标准应执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虽然这一规制的更改避免了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因利益分配的分歧导致的拖延,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更举行了一系列政府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不够科学和权威,给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损失。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比如2005年1月开始执行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具体规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构成,太过笼统。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中应包含安装费、维护费以及频道节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有线电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较为低廉的安装维护费,基本上不含节目费用。而有线数字电视的推行,意味着开始收取付费节目费用,目前尚没有法规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构成以及不同费用的征收进行相应的规制;另外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其他环节如全面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后的多余频道如何处理分配也缺乏相应的规则。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取多少费用,怎样征收费用都应该有明确的政府规制。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除了“内容为王”,以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有线电视分级收费的方式,为受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等级,收取从低到高的费用。在美国,1992年《有线电视法》依据不同的服务等级建立起相应的费率管制。基本服务级由政府参照FCC制定的规则进行管制,高级服务级由FCC制定规则并管理,按频道收费和计次收费不受管制。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收费的合理。

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营运资金扶持的政策规制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承担了一定的公益的任务并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理应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再加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商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事实上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不如人意跟资金的紧缺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风险,保证足够的资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事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息,以减轻运营商在机顶盒及其它环节上的巨大开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扶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目前也有个别省市政府出台了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资金扶持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仍缺乏一个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制。

事实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多方面的规制要完善,如实行数字电视后多余频道的分配原则,服务的规范细则和惩罚的条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等,政府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尽量通过立法的手段加以规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6

关键词 政府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 自然垄断 国家产权

中图分类号 G220 文献标识码 A

A Study of Governmental Admin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Yang Kai

(School of Journalism and Communi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Guangzhou 510420)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analyze the role that government plays in the reform from three aspects---the necessity of governmental administrati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and the perfecting of governmetal administration of digital cable TV to supply references.

Key words governmental adminstrationdigital cable TVnatrual monopolystate-owned property rights

有线电视的数字化已是当今世界电视发展的一大趋势。在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中,政府规制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本文将探讨对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进行政府规制的必要性,政府规制的现状以及完善措施。

一、政府规制的必要性

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即政府运用法律或行政手段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管理和控制,以克服或弥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上的失灵,保证市场利益的合理分配。规制的内容主要有内容、市场和技术等几个层面。在此我们重点讨论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规制,即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市场结构,市场行为,费率和技术标准等的规制,不包括政府对内容的规制。

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进行规制,主要基于以下理由:

1.有线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要求政府规制

有线电视被公认为具有很强的自然垄断属性。自然垄断产业需要巨大投资,且需要通过较长周期才能逐渐获得回报,沉淀成本大,对企业的经济实力要求高,但一旦运营,容易取得规模经济效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平移,规模大,资金消耗大,这就要求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进入制定管制政策,以保证自然垄断产业的规模经济;有线数字电视的自然垄断属性容易带来另一个后果,即生产的低效率和分配的低效率。垄断企业可能凭借其垄断地位制定高于平均成本的垄断高价。这就要求政府出台有利于市场竞争的政策,放松市场进入的门槛。在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措施,在规模经济和市场竞争之间取得平衡。美国有线电视发展的政府规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2年的美国有线电视法尽管在法律上禁止某一地区有线电视的特许约定,但并不禁止或者说默认某一地区事实上的垄断。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和增加市场竞争的力度,美国在1996年的《电信法》中打破了电信和有线电视的界线,允许电信业进入有线市场,刺激了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2.新型的媒介业务要求政府规制

每一种新的媒介产业或新的媒介业务的出现,都必将对原有市场结构产生影响,给市场带来新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的共同参与,以确保媒介市场有序、良性地运行。美国有线电视才兴起的时候,与无线电视竞争,产生了许多矛盾,曾困扰着有线电视的发展。美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Must-Carry Rule(有线电视系统有责任传输当地无线电视台的信号),较好地调节了二者的矛盾和平衡二者的利益,保证了有线电视的发展。

中国有线数字电视的开展,将导致原有市场资源的重新配置,势必对原有媒介市场产生一定影响,这就要求政府能发挥全盘宏观调控的作用,来预防或弥补市场的失灵;

有线数字电视的兴起,并不仅仅对市场结构产生影响,还在双向互动的平台上提供许多新的业务:如数字电视付费节目,影视作品的点播,游戏,股票交易,数据库等信息服务。这些新的服务的出现,需要政府针对种种市场行为出台相应的规制措施,来确保其发挥良好的市场效应和社会效应。

3.有线电视的国家产权要求政府规制

根据《有线电视管理规定》,我国的有线电视台由政府或机关、部队、团体、企业事业单位设立,个人不得申请设立有线电视台,且不得与境外机构或个人合资、合股设立有线电视台和建设、经营有线电视网。尽管我国媒介遵从市场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追求市场效益,仍然是公共资源,需要求得市场效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在市场机制失灵出现恶性竞争和垄断时利用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规制,在保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收获最大的市场效益。

二、我国有线数字电视政府规制现状

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政府规制主要涉及到有线电视的一系列法规和新出台的有线数字电视法规。

1990年11月2日,国务院批准了《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于11月16日施行。我国有线电视事业由此走上了政府规制的轨道。广播电影电视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有线电视的行政法规和技术规划、标准,如《〈有线电视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有线电视系统技术维护运行管理暂行规定》等。1994年2月3日,广播电影电视部了《有线电视管理规定》,将有线电视台分为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和非行政区域性有线电视台。199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资讯产业部和国家广电总局的《关于加强广播电视有线网路建设管理的意见》(简称「82号文件)。2003年12月1日起实施了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试行),2005年1月开始执行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此外,国家广电总局了《有线数字电视频道配置指导性意见》(暂行)等四项行业技术要求。

总的说来,我国有线电视和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在不断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弊端:

1.规制的权威性不足

纵观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主要以行政手段进行,由国家广电总局和其他管理部门颁发,而不是通过立法。这些条例的出台往往缺乏谨慎的考虑和长远的目标,经常更改,带有强烈的行政色彩。这就导致对有线电视乃至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乏足够的权威性和稳定性。比如2003年12月1日施行的《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中第四章第三十五条关于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率规定为:“付费频道的收费标准,由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等相关运营机构按照国家有关物价管理的规定,共同协商确定,并报相关物价主管部门备案”。在一年后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第三条中重新规定:“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收费标准由价格主管部门制定”,第十二条规定“制定或调整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收费标准应执行《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和《政府制定价格行为规则(试行)》有关规定”。虽然这一规制的更改避免了付费频道集成运营机构与付费频道开办机构、付费频道用户接入运营机构因利益分配的分歧导致的拖延,之后在全国范围内更举行了一系列政府举办的价格听证会,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也暴露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不够科学和权威,给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带来了一定损失。

2.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缺失

在我国的有线电视规制中,存在着管制太笼统的问题,尤其是对有线数字电视这一新兴的电视业务,还缺乏细致的规定和相应的管理。比如2005年1月开始执行的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的《有线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管理暂行办法》,没有具体规定有线数字电视的基本收视维护费的构成,太过笼统。实际上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中应包含安装费、维护费以及频道节目费用。长期以来我国有线电视收取的费用主要是较为低廉的安装维护费,基本上不含节目费用。而有线数字电视的推行,意味着开始收取付费节目费用,目前尚没有法规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构成以及不同费用的征收进行相应的规制;另外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其他环节如全面实行有线数字电视后的多余频道如何处理分配也缺乏相应的规则。

三、我国有线数字电视规制的完善

目前我国各省市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正在全面展开,亟需完善现有的政府规制,以促使有线数字电视良性发展。《广播电视有线数字付费频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规定“开展付费频道业务,应根据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广播电视发展规律,按照产业方式运作,培育市场运营主体,实行成本核算,自负盈亏。”这实质上为我国有线数字电视的规制指明了方向,即政府在确保媒介所有权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对市场的结构、市场行为等方面进行规制以促进有线电视市场的有效竞争。

1.对市场结构的规制

一个合理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我国的有线与无线在2001年已经合并,加上其他行业不能进入,实际上没有形成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但我们看到政府在“十一五”规划中已经决定“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三网合一”意味着有线电视进入门槛的放松,电信可以进入有线电视,有利于形成有效竞争。因此,政府应有前瞻的眼光,对有线(数字)电视的市场结构进行立法,对市场准入的条件以及实施时间进行明确规制,使得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合理结构。

2.对有线数字电视费用的规制

有线数字电视的费用是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重要因素。收取多少费用,怎样征收费用都应该有明确的政府规制。我国数字电视的推广一开始就以有线电视为切入点,征收的数字付费频道的费用对于长期以来只交纳基本的安装维护费的广大用户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因此,除了“内容为王”,以丰富的内容来吸引受众外,还应该制定合理的收费,才能真正促进有线数字电视的推广。我国可以借鉴美国有线电视分级收费的方式,为受众提供可供选择的服务等级,收取从低到高的费用。在美国,1992年《有线电视法》依据不同的服务等级建立起相应的费率管制。基本服务级由政府参照FCC制定的规则进行管制,高级服务级由FCC制定规则并管理,按频道收费和计次收费不受管制。这样基本可以保证收费的合理。

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营运资金扶持的政策规制由于有线数字电视承担了一定的公益的任务并且具有正外部性,政府理应有一定的财政扶持;再加上有线数字电视的整体转换需要大量的资金,运营商需承担很大的风险和压力。事实上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推广的不如人意跟资金的紧缺有很大关系。因此,如何降低运营商的风险,保证足够的资金,政府应尽快出台相关的优惠扶持政策。具体来说一方面通过政府对有线数字电视事业进行补贴,另一方面降低贷款利息,以减轻运营商在机顶盒及其它环节上的巨大开支。2004年,国家广电总局与国家开发银行签了战略合作协议,由国家开发银行放贷扶持试点城市有线数字电视转换,目前也有个别省市政府出台了对有线数字电视的资金扶持政策,但力度仍然不够,仍缺乏一个国家的统一政策规制。

事实上,有线数字电视的发展还有多方面的规制要完善,如实行数字电视后多余频道的分配原则,服务的规范细则和惩罚的条例,以及技术标准的统一等,政府都应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并尽量通过立法的手段加以规制。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有线数字电视是一个发展中的事业,需要政府在制定法规进行规制时有前瞻的眼光和不断调整的策略,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进行管理,促进我国有线数字电视市场形成有效有序的竞争,做到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双丰收。

参考文献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7

大牌分析师多空叫阵,交易员为了几个BP攻守搏杀,还有传说中投资银行家数到手软的年终奖,更少不了的是神秘的成方街32号里货币政策如何运筹帷幄,以及管理着国家账本的财政官员将如何影响下个季度的GDP增长。

这些都是聚光灯下的人和事,而在市场后台,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下称“中债登”)则连接着一二级市场的各个交易对手方,承担着国债和国内其他债券的统一登记、托管和结算职能,而它最近被人们提到,则是因为债市“第一线”――国债收益率曲线。

2016年6月15日,中债国债等三条债券收益率曲线在中国人民银行网站,曲线旨在反映在岸人民币债券市场各期限结构的到期收益率,提供国债等市场化利率的定价参考基准。

中国经济发展至今,迫切需要有和其体量以及转型路径相匹配的债券市场,而包括政府在内的市场各方则需要国债收益率曲线提供指引。从2013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至今,随着曲线逐渐完善并经由财政和货币当局先后,利率市场化改革和宏观调控转型就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抓手,当局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信号也借机释放。而在2015年12月IMF将人民币纳入SDR篮子时,也将3个月期限的中债国债收益率作为计算SDR利率的人民币代表性利率,标志着人民币计价的金融资产进入更多全球投资者的视野。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了中债登估值中心(下称“中债估值”)负责编制国债收益率曲线的成员,请他们揭开中国金融基准的面纱。

估值专家对编制曲线时遇到的期限倒挂、异常交易、惯例守弃、经济预测等诸多问题给予了解答。但编制曲线对于打造金融基准只是治标,而非治本。受访的估值专家表示,国债收益率曲线进一步完善还取决于增加二级市场的深度广度以及国债发行与国际接轨。

经济转型、金融改革等宏大命题要落地最终依赖于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对金融基准的打造,做市商制度的完善,甚至是为海外投资者提供英文操作环境。一位资深监管者对本刊记者指出,债券市场要抱着“小火慢炖”的心态,积极研究解决问题,循序渐进推进改革开放,不能也不会一蹴而就。本刊记者在此采集来自市场第一线的声音,为读者提供一种自下而上的视角观察金融改革。

利率市场化再下一城

《证券市场周刊》:“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编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如今人民银行在官网上了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意味着什么?

中债估值:央行网站国债收益率曲线是主管部门在更好发挥国债收益率曲线基准定价作用方面的一个新举措,有助于提高境内外投资者对中国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关注度,有助于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除了国债曲线外,央行的还有以AAA级同业存单和商业银行债券为样本的中债商业银行普通债收益率曲线(AAA)和以AAA级超短期融资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为样本的中债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AAA),可分别反映优质商业银行的负债成本和优质企业的市场融资成本,这也反映出宏观调控部门对于债券市场价格指标的关注。

《证券市场周刊》:从2014年财政部曲线到最近央行曲线,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在编制上取得了哪些改进?

中债估值:外界看来央行曲线是金融改革一个跳跃式的进展,但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伴随着曲线编制技术和估值方法不断完善以及中国债券市场不断发展壮大而顺其自然的结果。

在曲线编制方面,我们完善了《中债收益率曲线编制操作规范》,以提高内部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公开《中债价格指标系方法汇编》,以进一步提高中债收益率曲线和估值的透明度。同时,参照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金融市场基准原则》,总结近二十年的中债估值实践经验,进一步提炼形成《中债估值标准(草案)》,对中债估值的编制、操作和方法提出一系列指导性原则。该草案成熟后也会向市场。

在市场建设方面,财政部自2015年底对3个月期国债按周滚动发行,不仅丰富一级市场价格信号,也带动二级市场报价和成交,从而提高曲线短端的编制质量。

《证券市场周刊》:可否进一步阐述一下中债登理解的“估值透明度”?

中债估值:债券市场的价格发现不像股票市场集中竞价交易那么充分,天然具有价格稀少、交易活跃度低的特征。因此,债券收益率曲线的编制不完全是自动化结果,包含了专家判断,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目前国内做市商报价的买卖点差很大,同一家做市商报国债出现20-30BP双边价差是很普遍的。由于买卖价差过大,如何选取合理的样本点就需要专家做出判断。若专家判断不对可能误导市场,因此,估值机构要把判断的逻辑展示给市场。我们每天《中债收益率曲线和指数日评》披露当日曲线的变动及调整依据;每月在中国债券信息网召开网上质量会,听取客户意见;每季度召开用户交流会,面对面接受客户咨询;每年召开中债指数专家指导委员会,听取业内专家对中债价格指标系的意见和完善建议。

估值中,比专家判断不出错更重要的是不能故意犯错,因此就要公布方法论,让市场来监督估值机构,共同讨论估值方法的合理性。

债市筑基准

《证券市场周刊》:从2013年以来,国债和金融债曲线都有倒挂,特别是目前10年-7年倒挂还比较明显,中债登对此如何解释呢?

中债估值:收益率曲线倒挂现象在国内外债券市场并不少见,理论上也有很多解释。针对目前国开债10年-7年倒挂,我们与市场交流得到的普遍反馈是商业银行的资产配置偏好,对10年偏好明显好于7年。这里就涉及估值的一个基本原则:中债估值反映的是市场上可以变现的价格。如果解释不了的事情但确实是客观事实,就要将它反映出来。

《证券市场周刊》:在编制曲线时,关键期限国债的收益率会在市场报价的基础上进行怎样的调整?

中债估值:做市商报价是曲线编制的价格源之一。我们的价格源包括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的做市商报价、货币经纪公司报价、成交价和结算价等。收益率曲线的样本点优先选取新发行且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债券。由于目前做市商报价价差较大,我们更偏向于在报价范围内的成交。

《证券市场周刊》:如果某一期限国债品种的存量券有大量是被配置户持有到期,估值机构如何对这种情形下的债券进行估值,以使其反映真实、合理的收益率水平?

中债估值:新老券的流动性差异在美国也有类似情况。理论上来说,同一发行人发的债券各种条款票面利率都一样的话,不应当由于新老之分而体现出价差,这或许是由于持有行为导致的一种金融非理性。

美国财政部近期公告征询市场意见,考虑在未来以市场参与者的身份入市收老券、发新券,将新老券的利差套平。我们也建议发行人提高这方面的意识,这有利于节约利息成本,提高二级市场流动性,消除金融市场价格扭曲,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做法。

《证券市场周刊》:如何评价债券市场上、尤其是国债市场上不同券种的可操纵性?

中债估值:中债登可以发现异常价格,但作为估值者不好对操纵这种情况下结论,不过在编制曲线时确实应当把这些“噪音”样本给剔除,所以这也体现流程中主观判断的必要性。另外,一些异常价格不一定是操纵而可能是特殊交易,如为了手续上避繁就简而通过现券交易实施的买断式回购,这时候作为质押品的券收益率是会偏高的。这种非常规交易形成的价格也是要予以剔除的。

另外,做市商报价中也有一些异常报价需要剔除,例如有一些外资行的报价双边价差甚至长期超过100BP。

《证券市场周刊》:2016年“两会”上有委员提议对国债利息收税,应如何评估国债税收因素对市场定价和健全曲线的影响?

中债估值:目前国债利息收入免所得税,但资本利得是要交税。投资者在国债交易定价时会全面考虑免税对企业税后利润的影响,这使得收益率与期限的关系不那么简单清晰,降低国债流动性,增加了国债曲线的编制难度,有时可能还会误导其他投资者。此外,免税还导致国债收益率整体偏低,无法与其他不免税的金融产品直接进行对比,如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价差就存在20%左右的税收效应。

历史上,国债难卖才出台了免税政策,但这并不符合全球惯例,而且放在如今的市场背景来看也已不合时宜。实际上,即便是征税,投资者在定价时也会通过加点转嫁给发行人,对于中央财政也是左口袋出,右口袋进。但从建设金融基准的角度看,二者有着天壤之别。因此,建议对国债利息收入和资本利得全部征税或全部免税,提高国债的定价效率和国债收益率作为定价基准的作用。

《证券市场周刊》:当前国债收益率曲线和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主要区别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中债估值:有一个显著区别是付息频率。中国国债10年期以内是一年付一次息,10年及以上是一年付两次息,利息的再投资就会导致曲线上存在偏差,以10年国债为例,一年一次和两次付息会产生3BP左右的价差,这一差异还是比较显著的。美国国债是各期限统一一年付息两次。

如果说国债收益率曲线不作为金融定价基准,编制曲线时进行折算也是方法上可行的,但是用它作为金融基准的话,一条线就会有偏差。比如一只7年新券和一只剩余期限7年的10年老券就会因为付息频率不同产生价格扭曲。这种付息频率的差异是债券市场发展初期二级市场不发达、重融资轻交易的结果。若对长期国债增加付息频率,会提高投资者认购积极性。随着二级市场的发展和建设市场化的金融基准的需要,国债付息频率应当统一。

《证券市场周刊》:目前还有哪些因素导致国债收益率曲线尚不能完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对此有哪些建议?

中债估值:价格信号是国债收益率曲线和市场供求关系之间的一道纽带,收益率曲线首先是要刻画市场价格信号。因此,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的前提是市场价格能否反映市场供求关系。

以做市商报价为例,国债最优双边报价的平均买卖价差约30BP,仅有1、3、5、7、10年五个关键期限的5只on-the-run新券的最优双边报价价差能达到5BP。为了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国债收益率曲线,提高收益率曲线编制技术是治标,更关键的是治本,即完善债券市场制度建设,如完善做市商制度至关重要。

此外,自2010年开始,在缺少可观察的二级市场样本点时,财政部发行50年期国债采用招标日前1-5个工作日的中债5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下10%作为投标区间。我们认为,财政部设置招标区间上限容易理解,而设置招标区间下限则是出于为避免投资者投错标位及发行人稳定市场预期的考虑。自2010年发行50年期国债以来,一级市场运行平稳,从未出现流标,说明收益率曲线较好地发挥了市场定价基准作用。

《证券市场周刊》:对于提高做市商报价效率有何建议?

中债估值:金融市场不是讲情怀的地方,对做市商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国内目前是请资金头寸大的银行来做市,而不是以做市水平选。报价质量做到什么程度,对做市商没有持续考核,做市商内部也没有系统性考核。

同时,要提高做市商报价效率必须给报价商提供便利、给予激励。在国内投资者结构和市场判断同质化较为明显的环境下,要避免做市商被逼仓,就应当允许登记托管机构给做市商提供自动融资融券的服务,并允许其使用国债期货等风险对冲工具。另外,还有对做市商建立随买随卖机制,这样才能提高机构的报价意愿和报价水平,鼓励报价成交。

成熟债券市场的结构犹如一个金字塔,谁都可以来做市,官方从优秀做市商当中来选取国债承销商,国内市场则是承销商比做市商还要多。试想假如一家机构都不能随时报出国债准确的二级市场价格,就没有理由认为他能在一级市场承销团里发挥定价作用。而且做市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苦活儿,好比是“明庄”和整个市场做对手,得准备资金和头寸,还可能会赔钱,而承销则是赚钱的,理应用承销资格来激励做市,金融机构内部也需要在投行团队和做市的交易团队之间制定合适的激励机制。此外,可以借鉴美国市场的是,中央银行的一级交易商也应当是从国债做市商当中遴选。这样才能让做市成为一种职业荣耀,并且不仅仅是一种职业荣耀。

现在中国债券市场就有一些异象,比如在国债招标发行日,一家机构在投标和做市时的报价是不吻合的,这意味着机构内就存在套利空间。另外,商业银行柜台实际上是可以对记账式国债报价从而对全社会做市的,这个资源也应该好好利用。

《证券市场周刊》:国债收益率曲线是金融基准之一,如何在金融产品定价当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左起:中债估值金工部主任王超群,副总经理牛玉锐,总经理刘凡,估值部主任赵凌。

中债估值:作为金融基准首先要有足够大的存量券作为基础和保障。日本国债规模相当于GDP两倍,美国也达到90%,我们国家只占约15%,甚至政策金融债规模也比国债大,发行频率也比国债高。

因此,我们要适当扩大国债发行量,多发国债最关键的就在于突破财政赤字的限制,将社会发展和公平摆在更重要的位置,通过国债和财政赤字来调节社会公平。为什么发达国家崇尚小政府,国债占GDP比重还会更高呢?这相当于从社会中上阶层融资来支持社会中下阶层,完善社会保障,特别是没有直接财务回报的人力资源投资。

其次就要打破金融机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和存贷款定价对于官定利率的路径依赖,这是走向利率市场化的必经之路。一方面,要提高银行各层级分支机构对于曲线定价作用的意识,从增量上逐渐转变;另一方面,在银行组织机构上,从事金融市场和传统信贷业务的人员之间也需要更多的交流。

再者,应当提高债券市场的国际化程度,包括募集说明书、登记托管系统、各类报告都应当提高英文化程度,通过这些方式引入更多的国际投资者,才能够切实提高中国国债的基准作用,这也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应有之义。

曲线背后

《证券市场周刊》:10年期国债收益率被普遍认为是一国利率市场的风向标,国内市场用它预测经济走向时有哪些技巧可言?

中债估值:用10年期来作为债券市场利率风向标是国际惯例,不过在用期限利差预测宏观经济变化时,短端期限采用两年期会更好,这是因为两年期受当前资金面变化等一些突发性因素的影响更小。我们也对10年期-1年期、10年-3个月等利差进行过实证检验,最终发现还是10年-2年期限利差的相关性最好。

《证券市场周刊》:根据债券指标变化可以对年内的经济做哪些前瞻预测?

中债估值:10年-2年期限利差领先宏观经济景气一致指数约12个月,我们采用2015年中债国债收益率曲线预测2016年经济景气度维持在低位的概率较大。中债国债净价指数领先CPI和PPI约18个月,预示2016年CPI可能会在3%左右,PPI趋于上升,有转正的可能。

《证券市场周刊》:中债登在估值时也会参考一些市场交易形成的惯例,例如公募和私募债券之间的流动性价差,政府行政级别导致的信用价差等。有没有什么这方面的市场惯例在中债登看来将来可能会发生显著变化并且会对估值产生影响?

中债估值:随着债券市场的逐渐成熟,有些市场惯例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含权债,目前市场对于权利的价值不太考虑,但看成熟市场,含权因素会对债券价值产生很大的影响。如果未来市场对于发行人赎回权或投资人回售权的价值发生重估,那么估值就会跟随市场惯例的改变而进行调整。

《证券市场周刊》:有没有哪些惯例是中债在估值中是会不予采纳而导致估值和市场成交或是机构内部估值结果之间有比较明显差异的?

中债估值:估值是描写市场而不是和市场对着干。对于市场惯例,哪怕是非理性的,但只要是交易员出自真实交易的目的,而不是故意为之,那么估值机构就应当遵循这种惯例。比如计息天数,2007年的《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完善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到期收益率计算标准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要求债券统一按照实际/实际计算应计利息和收益率,我们过去很长时间内一直按照实际/实际设计系统,但是后来债券发行按照实际/360、实际/365以及30/360的情况也层出不穷,虽然我们认为这是一种无意义的安排,徒增投资者的定价复杂度,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改造系统遵循市场惯例。

当然,也总是会有买方和卖方对惯例理解不同的矛盾汇集在我们这里,有一些惯例如果代表性不够或是逻辑不充分我们是没有遵循的。

比如对“5+5”含发行人赎回权的商业银行次级债,有一些投资人认为,发行人会在第5年后选择行权,将这只债券当成5年期债券来看。但是从估值的角度看,公开信息披露和实证角度均不支持这种预期,市场也没有充分的、可观察的成交价格支持这种预期,因此我们一直将其当做10年期债券看待。随着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明确此类债券5年后的资本减记,我们才认可这是市场惯例,才将这种债券当做5年期来评估。

再比如,对于浮动债的价值判断上,以根据3个月SHIBOR为浮动利率基准的季度付息10年期金融债为例,市场通常认为此类债券久期最长也就是3个月,但是这种债券并没有以发行人自身信用为基础。后来市场也逐渐接受了我们以长久期估值的观点。

另外,还有一些估值差异来自于对市场惯例和定价模型论证以及论证后系统改造所需要的时滞。

《证券市场周刊》:对于一个惯例如何判断认定呢?

中债估值:判断是否为市场惯例要从定价逻辑的合理性、是否含有操纵价格的可能性以及等方面进行审视。如果市场成交不多,仅靠几笔成交或者某一些机构来说这是惯例,我们不能简单地认定这就是 “惯例”。

《证券市场周刊》:有一些债券发行人在本息兑付的信息披露方面出尔反尔,导致债券的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并且有投资者因此而蒙受损失,对此估值机构是如何处理的?

中债估值:估值不能超越发行人的信息披露,最重要的还是要依据发行人的信息。但是我们也会对发行人披露的信息进行筛选,比如说信用评级,我们会依据市场价格和财务信息得出市场隐含评级进行估值,我们估值时对40%的外部评级是进行修正的。

《证券市场周刊》:第三方估值机构如何能获取到比一般投资者更为详尽的发行人数据呢?

中债估值:实际上,中债登在发行人数据的获取上并不具备特殊优势,某些情况下还会少获得数据。比如ABS对一级市场持有人和评级公司会公布资产包明细,但尽管ABS是在中债登托管,我们也要进行估值,但却看不到资产包明细,其他二级市场投资者也是不给看的。

资本市场线的应用篇8

据国家发改委2010年公布的数据,我国已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中小城市为骨干,小城镇为基础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目前,中国大城市中的社区,415个中小城市,2488个县和县级区,都是适合二级市场终端影院建设的目标地区。另外,3000所高校、3000个厂矿机关,同样是二级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商业价值潜在巨大。保守估算,大概还有1.7万块银幕的市场空间。

社区、高校通常有着充沛的客源,可形成与辐射在周围商圈里的超市、饭店、书店的良好互动。而机关厂矿的经济实力也证实了这部分潜在的实力。二级电影市场的定义二级市场的概念较难定义,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常务副会长耿西林认为,对二级市场的定义应建立在统计的基础之上更具有说服力,“有统计意味着是正式的、有组织的经营,没有统计就是散户,所以有时候以是否加入院线为界,将没有加入院线的市场定性为二级市场。”北京电影学院于丽教授的研究课题《县级影院建设与改造》,将二级市场定义为全国城镇一级市场(加入主流院线的影院涵盖的市场)以外的电影市场,包括社区、学校、厂矿、部队等能够放映电影的礼堂、俱乐部,这些单位没有加入院线,也没有安装计算机售票系统、以租片放映、买断地区放映权或组织放映为主。

二级电影市场的特征院线制的发展推动了一级市场现代化多厅影院的蓬勃发展。农村市场形成了以农村数字院线为特点的适应农村市场发展的可行性模式。在高端市场与低端市场之间的夹缝中的二级市场,虽被学者称为“中国电影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却依然停滞不前,且呈现以下特征:政策市。尽管国家在大方向给予各种政策支持,但是各级政府对此态度不一,改造的速度也参差不齐。截止2011年年底,全国仅31个省(市、区)制订了本地区的《“十二五”期间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发展规划》,明显的表现出“政策市”的股市现象。政府支持,资金充裕,影院改造速度快,市场发展迅速;反之,则市场停滞不前。多分布在电影消费能力欠发达的地区。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沿革,曾经的二级市场概念是指首轮放映之外的二轮放映市场,多分布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后经产业改革,这些城市经济迅速腾飞,可能存在于中西部的二三线城市,也可能出现在京沪直辖市和各大省会的周边地区。

观影群体结构变化。对于行政指令和市场化共同作用下的二级市场,观影人群已不再是企事业单位包场、厂矿、学校、部队的组织放映。随着中国城镇化速度的加快,人口流动频繁,受过良好教育的返乡大学生和在中小城市打工的年轻白领,日渐成为电影市场的主力观影群体。关注这部分人群的观影需求,不仅关系着发行公司供片源的问题,更关系到制片公司做片源的问题。数字化院线的推动。目前,二级市场主要是以35毫米胶片放映为主,兼有1.3k数字放映设备和0.8k数字流动放映设备。从技术层面上来讲,为保证二级市场观众与主流影院同步看上国产大片,全面推行1.3k放映设备是件非常急迫的事情,在二级市场还存在公益放映的情况下,商业放映的票房收入是未来提升二级市场“造血”功能的必要手段。

二级电影市场的运营模式当前,二级市场的电影企业正处在改制和未改制的尴尬境地。从技术标准上来讲,二级市场主要靠35毫米胶片租片放映和1.3k数字影院的试点推广,其经营模式主要是传统拷贝版权的经营和1.3k数字院线的开发。传统拷贝业务的经营。传统拷贝版权的业务多由电影公司沿袭下来,通常是靠自有资金购买影片,填充片库,向大型单位提供租片业务;从制片方手中买断地区播映权,依靠红头文件,组织大规模包场业务;以老旧影剧院为核心,将商业放映和公益放映(广场放映、社区放映等)相结合的,放映的影片也多是主流院线一轮放映结束后下发的二轮、三轮影片放映。传统的经营模式是依靠当地大型企事业单位、工矿、学校的大规模团体放映,与行政指令休戚相关,片源多为主旋律影片、爱国主义影片。以致出现下列问题:由于资金限制,片源更新缓慢,导致影院依靠复映、播放DVD、录像带甚至盗版DVD维持生计,市场运作进入恶性循环;影片类型本身与主流市场偏离,其社会效益大于经济效益,与商业放映环节格格不入;运营模式较被动,因为这种传统的经营模式对影片的要求比较特殊,需配合政治形势和文件要求,而片源产出数量有限;由于拷贝版本逐渐减少,二级电影市场数字化改造速度跟不上市场变化,导致片源供应量减少;拷贝供应多为大城市影片的二轮或三轮放映,拷贝成色受损,严重影响在二级市场的放映效果。胶转磁业务刻不容缓。1.3k数字院线的开发。二级市场影院环境大多破落陈旧,而数字化改造或数字影厅的建设尚未形成规模,原因在于:第一,数字化改造需要政府支持、政策和资金保障,仅有个别实力雄厚的院线为配合拓展中小城市的长远规划,敢于在二级市场实施大规模新建数字化影厅项目;第二,需要相当数量的有效观众群,而二级市场的观影群体限制了数字影厅概念的拓展。从技术层面来说,1.3k数字放映机仅用于国产影片、港片的放映,2k数字放映机则用于进口分账大片的放映,与大部分观影群体的观赏范围缺少重合。上述两点影响了数字化影厅在二级市场的大规模推广。

二级电影市场存在的问题投融资机制不健全。电影业虽以30%的年增长率快速发展,达到130亿元的票房收入,但还是不及房地产业的一个零头,基层电影公司甚至被视为包袱。各地政府步调不一,给予的政策支持成为了二级市场投融资建设的关键。院线制成立之后,基层影剧院的衰败变得尤为明显。相比新建影院所消耗的大额资金,改造大批遗留影院是目前二级市场最为适用的方法。但是国家对县级影院改造项目的资金投入不足,民营资本进入二级市场的渠道不舒畅,成为制约二级市场影院发展的又一因素。片源供应思路亟待调整。二级电影市场的主要观影人群为学生、部队军人、中老年人、外来打工者、返乡大学生。观影方式通常为包场、组织放映、广场放映与社区放映。

由于一级市场过度占有文化资源,导致垄断和市场布局不合理,二级市场观众口味与消费趣味的差异被掩盖、被忽略,且常沦为一级市场的二轮、三轮放映市场,到达影院的电影类型过于单一。由于自购类影片成本较高,受资金限制不能长期更新,旧片积压在库,新片得不到更新,只能依靠复映、光盘、录像带甚至盗版DVD为生,优质片源严重缺乏。二级电影市场有其独特的文化视角和观影群体。首先,二级市场占据中国49.68%的人口比例,人口基数大,市场广阔;其次,二级市场往往是经济发展较快,而电影产品购买力不足;第三,中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13.7%,近6成分布在农村,二级市场老龄化现象也尤为突出。当青壮年人口迁往大城市,县城一级的大学生返乡、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交织在一起,由此引发的影片类型的变化,使得二级电影市场观影人群随之发生变化。供片机制落后,行政指令式发行方式亟待转变。二级市场不规范的市场运作机制,和缺乏市场主体,导致制片方与放映方经营渠道不顺畅,产供销脱节。由于自购类节目成本较高,多数影院难以承受引进费用,导致影院放映业务大量萎缩,上级电影公司也难以下发最新电影拷贝,以及由供片机制引起的连带反应,二级市场进入恶性循环,市场业务整体萧条。#p#分页标题#e#

二级电影市场运营策略健全投融资机制。二级市场相对于成熟型的一级市场和成长中的农村市场来说,是夹缝中生长的易被忽略的市场,在市场的整合和提升中常遇到行政干预、地区壁垒、所有制壁垒等一系列问题。如何将社会资本引入影院建设,结合二级市场自身特点,量体裁衣。国家政策扶持,创造良好环境。截止2011年底,全国已有31个省(区、市)制订了本地区的《“十二五”期间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发展规划》,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呈高速发展态势。全年新增800余座影院且基本为数字影厅,其中中小城市、中西部地区分别占全国新增银幕数的50%以上。以上文件主要体现在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产业技术支持,投融资等宏观层面的政策,而具体的实施过程则需要更多的配套政策,对非公有制电影企业在投资核准、土地使用、财税政策、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通俗来说应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中央采取信贷、税收优惠、补贴奖励等多种手段和措施,帮助落实地方配套资金等。尤其是在民营资本投资方面,国家因给予引导,避免盲目开发、过于投资,造成市场不热、资源浪费等情况。当然,民营资本的逐利本性会大大提高影院运营效率。

理顺产权关系,加速影院改造。当民营资本进驻二级市场影院改造项目时,最难的就是理顺影剧院的产权所属关系。因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影院经营每况愈下,大批影院自负盈亏,不得不将资产拍卖,其中就包括地产与设备。搞清产权关系,明确管理责任,是建立合作的前提。如何有效地加快改造速度,有时候电影专项基金、税收返还、银行贷款等一系列政府行为的融资举措就显得过于迟缓。考虑到全国333个地级行政单位,2862个县级行政单位广泛的市场空间,保证投资效率,有必要建立相应的资金吸纳引导机制。新时期,如何活用新政策,利用土地资源及这些县级影剧院的区位优势,将土地作为筹措改造资金来源的重要载体,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招商、拍卖、转让、租赁、抵押或减免租金等办法,保障民营资本顺利进入资本市场,并且利用影院自存资金、折旧基金、银行贷款、集资等方式,筹集影院新建和改造资金,扩大融资平台。调整片源供应思路。细分市场,应根据不同地域、不同欣赏取向和需求,针对目标观众,有计划、有步骤、有针对性和策略性的投放适合其口味的影片。如返乡大学生,他们较当地人民受教育程度高,对影片的欣赏和鉴赏水平也较高,返乡就业收益也较高,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调整放映规划。

制片部门需拓宽拍摄思路,跟进二级市场现状,拍摄适合这部分市场发展的影片。以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电影产品结构来支撑二级市场,正是“口红效应”在中国乃至二级市场的一种反映。二级市场的供片机制是要依赖县级电影公司来运作影片的承上启下和市场动态的下情上达。在现阶段必须靠政府行为,借鉴主流市场的经验,院线与影院共同发力。二级市场大量散布在城市中的大专院校里的礼堂、当地电影公司改制后遗留下的影剧院、工人文化宫等大空间大容量的放映场所。中影校园电影院线、21世纪校园数字电影院线等院线的成立,都是采用高校院线与相邻地区实现空间整合互助式的发展策略,弥补区域封闭缺点,扩大影院的辐射范围。高校院线的成立促进了地方片源升级,带动当地的区域发展资源,亦节省了大批影院建设费用。

一级市场,可以利用更多营销手段来展示影院特点。而二级市场,则因根据各区县状况,以2131工程为契机,以校园数字院线为手段,在电影消费能力较弱地区,开展大规模送电影下乡活动。以这种公益放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培养潜在观众的观影兴趣。同时以自己的影剧院、文化宫、礼堂为据点,将商业放映和公益放映相结合,开展广场电影、社区电影、校园电影等流动放映的活动,着力巩固已有观众,培养潜在观众。二级市场不能坐以待毙,等待国家或各级政府的资金支持,而是要变被动等待为主动出击,各区县逐一攻破。

完善运营模式。当一级市场经过近10年的整合与发展,已逐步建立科学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而电影产业的下一个10年,应该是二级电影市场的全面资源整合,完善产业规模的10年。大多数县级影院,改制后实行的是事业部门编制,企业化管理,在现阶段是符合二级市场发展状况的。从长远角度考虑,影院应忽略所有制概念,依靠市场经济带来的多元化市场空间,加强与政府、当地电影公司、社会资本的结合,在主体建设方面,着力推行以下四种合作模式: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地方电影公司提供管理,社会投入资金的三方优势整合模式;院线或地方电影公司为主导,社会资本合作开发的经营模式;社会资金全资投入,当地影院自己组建经营管理团队模式;原职工承包经营,依靠地产租赁或其他收益经营管理模式。

以上四种模式从资金层面概括了当前二级市场的影院建设情况,当然在理顺产权关系的前提下,利用影院固定资产,保障影院收益,是现阶段乃至未来一段时期,都将是二级市场的经营特色。对于传统拷贝业务的经营,需站在原有资源的基础上,拓展经营思路。老片库存对电影公司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资源。如何利用库存影片,发挥传统优势,开发拷贝的剩余价值,是传统拷贝放映影院改善其运营能力的关键。增加影片租赁业务、组织主题专场回顾等方式,都为传统影院经营带来了生机。以北京市二级市场为例,2007年票房收入848万元,其中700万元源于新影联院线的租片。二级市场的票房收入大部分来源于租片收入,收入的高低则取决与影片本身的卖座程度。数字影院的改造和新建,宏观上需要政策和资金的配合。国家给予支持,扩大投融资渠道,吸引业内甚至业外资本进入。微观上则需要影院配套设施的跟进和观影人群的培养。这两点成为影院丰富片源,拓展业务范围的先决条件。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