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3-12-21 10:32:30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活动教学研究

前言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抽象性较强的数学知识的时候普遍都会感到有难度,加上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很多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知识都不感兴趣,这会给学生未来的数学学习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要想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本文就针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教学活动的具体策略进行研究。

1.建立趣味活动目标体系

第一,要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具体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会经历从动作思维到形象思维再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但是,要想顺利地完成一个思维阶段向另一个思维阶段过渡的过程,不仅需要小学生具备丰富的感性认识,还需要小学生具备真实的生活体验,随着这些体验的增多,小学生就会主动地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进而形成抽像思维,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1]。第二,教会小学生必要的推理方法。推理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必须具备的一项技能,小学生在最开始接触一个新的知识点的时候,必须要找到数学知识的逻辑起点,虽然并不需要小学生对每一个数学知识点都进行具体的推理,但是教师依然可以引入一些带有趣味性的活动来引发小学生的思考,培养小学生的探究能力。第三,要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尝试将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到一起,进而有效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学习之于自己生活的重要意义,进而主动地学习数学知识。

2.做好趣味活动与学科内容的整合工作

第一,可以在课堂上创设教学情境,进而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在教学“数字乐园”一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尝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将趣味化的因素引入实际的教学中[2]。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为学生创设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教学情境,准备一个小蛋糕,并让学生说一说应该在蛋糕上插上多少蜡烛,让学生体会数字在生活中的应用,由于这是学生每天都要接触的内容,小到父母的电话号码,大到每天要坐记录公交车回家,学生都要接触数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个有趣的游戏,而不再是只为了考试的学习活动,有了这样的改变,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就提升了。第二,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可以尝试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学习知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协同活动,让学生体会知识学习的趣味性。

3.做好趣味活动的反馈工作

第一,在强调实践的基础上重视反馈。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保证活动的可操作性,每一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教师要重视提升学生的思维深度,深入分析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进而实现发展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第二,在培养学习情感的基础上引发学生的反馈。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在设计教学项目的时候,一定要重点关注项目的启发性和挑战性。让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发表自己自己的观点,主动的进行探索。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并认真收集学生的情感反馈,促使教师发现自己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而使教学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第三,做好教学实践记录。一些小学生之所以喜欢学习数学知识,很多情况下都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的过程。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教师长期引导的结果。教师将趣味性的活动引入教学中,不只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有趣,另外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在实践中,教师一定要经常进行反思,才能使趣味化的教学活动真正起到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作用。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趣味验;不利因素;应用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60-01

在新的教学模式下,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方法很难将学生的兴趣与实验的专注力结合起来,在化学实验过程中容易产生烦躁的心态,造成数据的记录错误或不注意在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细微变化。因此,改善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刻不容缓,而趣味化学实验能够起到这个作用。

一、趣味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作为化学学科最为重要的环节,师生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次实验。学生刚接触化学实验时都充满了好奇心,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趣味实验来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例如,把空的可乐瓶装上四分之三的蒸馏水,另取一个烧杯,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碘片和50毫升左右的酒精,均匀搅拌得到酒精碘溶液。再将配置好的溶液倒入加有蒸馏水的可乐瓶中,边加边震荡直至和可乐相似为止。然后在干燥的瓶盖上放入适量的大苏打,把糯米纸盖在粉末上,再小心地将瓶盖拧紧,用力摇晃可乐瓶,颜色就会消失,“可乐”就变成了“雪碧”。此过程通过引入趣味实验引起学生们对奇妙的化学反应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

(2)趣味实验使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具体化。学习化学需要对相关的化学反应进行分类,在此可以设计两个使抽象的化学方程式变得具体的趣味实验。第一个:在纸桶中加入重铬酸铵并且插入一根镁条,将纸桶安插在堆有沙土的目标上,点燃镁条,在高温作用下重铬酸铵产生分解生成气体,将固体生成物推出纸桶,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可以看见“火山喷发”的现象。“火山喷发”实验结束后,教师写出重铬酸钾的分解方程式,然后告诉学生们判断分解反应的反应形式和方法,由此变抽象为形象,使学生加强对分解反应的认知。第二个:取一个大小适中的烧杯,加入一定浓度的适量盐酸溶液,将准备好的鸡蛋壳放入其中,大约十分钟后,鸡蛋壳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明白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而消失不见了,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的认知得到深化,实现由抽象思维到具象思维的转换。

二、不利于开展趣味化学实验的因素

(1)教学模式的落后。传统的化学实验,部分老师为了避免发生事故,以严苛的态度要求学生完成实验,这样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过于紧张而不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也使学生很难开发其创造性思维。老师没有根据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出更高效和更能挖掘学生想象力的教学模式,不够重视趣味实验,影响趣味实验的实施。

(2)化学实验思想落后。受传统化学实验影响,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过于严肃,未能找到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性与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学生做化学实验感受的平衡点,过于看重实验的结果而忽视学生的感受,这样做很难适应新的教学模式。

(3)学生未能积极地参与到实验中。在传统的化学实验教学模式下,学生不敢与老师进行互动,有些不懂的实验过程也不敢质疑,更没有感受到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学生认为把老师的操作步骤记录下来就能独自完成某个实验,并没有掌握整个实验的实质,未能深入理解其化学原理。

三、趣味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1)进行多种实验对比,增强实验趣味性。由于学生思维活跃,单一的实验难以满足其好奇心,所以老师要丰富其实验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对同一实验采用不同的方法得到想要的结果,可以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源,然后选择一种进行试验。例如,在制取氧气实验时,可以通过高锰酸钾加热、双氧水与二氧化锰等多种方法得到同一结果,这样有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进而增强化学实验的趣味性。

(2)利用多媒体等设备,增强实验趣味性。多媒体可以将声音、视频、图片等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进行相互配合,使其能够将知识长久地留在记忆中。例如,在讲解有关铁及其化合物时,可将不同价态的铁离子制作成动画通过多媒体播放给同学们看,使其能够对铁及铁化合物的不同形态、颜色记忆深刻。

(3)从实际生活中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在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化学现象,老师可以根据书本中的理论去解释实际生活中的具体现象,这样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例如,不要把菠菜和豆腐放在一起做菜,因为豆腐中的氯化镁(卤水MgCI2)或石膏(CaSO4)与菠菜中含的草酸相遇就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草酸镁或草酸钙。当学生对这一现象感到好奇时,就会积极地参与化学实验活动中。

四、结束语

总之,与传统的化学实验比较,趣味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乐趣和热情,如何通过趣味实验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知识是培养学生从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的关键,也是新课改的教学方向,更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因此,实施趣味化学教学很有必要。

参考文献: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3

关键词:计算思维;C语言;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DOIDOI:10.11907/rjdk.16169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7800(2016)010019903

0引言

《C语言程序设计》是大学理工科类专业基础课程,当前C语言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为提高学生参加全国计算机二级C语言科目考试的通过率,按照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授课,以讲授并让学生掌握二级考试知识点为教学目标,导致学生只会考试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虽然有部分教师采用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可在实施任务驱动的案例教学法时,未采用趣味任务,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也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趣味任务编程题具有趣味性大、理解容易、实用性强等特点[1],学生接触后能很快将其记下,极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提高了学习效率。在编程类课程教学中,教师如果未采用计算思维来分析案例,则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不够开阔,应用能力不够强。因此在C语言教学中,将计算思维融入趣味任务驱动的课堂教学中,既能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更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

1计算思维

计算机技术从出现至今发展非常迅速,为人类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供了强力支持。计算机与计算发展如此快速,主要原因是计算机有解决问题的独特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能扩展到计算机及计算机之外的所有行业。计算思维,顾名思义就是将计算机解决、思考问题的思维方式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它由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周以真教授于2006年3月提出。其定义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等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2]。计算思维本质是抽象及自动化[3],即通过抽象、自动、分离、递归等方法来解决实际碰到的问题,这些方法与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相似。因此将计算思维融入C语言趣味编程题中,既能锻炼学生的计算思维,加强计算思维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更能锻炼学生碰到问题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2计算思维在C语言中的应用

抽象是计算思维的本质之一,是指抓住事物关键特征,对事物的变化过程用符号化等形式表示,或对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模型,这是诸多学科解决问题所常用的方法[4]。计算机虽然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但这些实际问题通常是复杂、多变的。通过抽象,可将复杂的事物简单化,而又不失去原来的本质,并且更容易理解事物的本质和特征。在C语言教学中,碰到实际问题时,通常使用画图、建模的形式来分析并解决问题,这就是抽象的使用。

自动化就是设置好相关事务后,人工很少干预甚至不干预执行过程,事务就能按照规定的步骤及程序自动完成并获得正确结果[5]。在计算思维中,对事物进行抽象之后,就需要通过自动化方法来解决抽象之后设置好的多个问题,没有自动化执行,抽象结果则无法顺利运用。在现代社会生产中,机器的自动化生产非常普遍,有了自动化,才能将人类从繁杂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在C语言编程中,程序按要求执行并循环使用等就是自动化的一种体现。

分离就是将现实生活中碰到的复杂问题,在无法一次性直接解决的情况下,化解成一个个小的问题,将每个小问题的解决方案合并起来,就得到整个复杂问题的总解决方案[6]。分离就是一种化整为零,化复杂为简单的方法,只有通过分离,才能让复杂问题得以解决,也才能实现合作开发。蚁群问题、云计算等方法,归根结底就是分离的结果。在利用C语言合作开发大型系统时,每个人完成其中的一个模块,这就是分离的运用。

递归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件事情执行过程中重复再执行自己,即在一定条件下重复做某一件事[7]。递归,也是计算机特有的特征,通过递归,能够解决一些人脑无法计算的问题。在C语言教学过程中,汉诺塔问题、求阶乘等都会用到递归。

3使用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

将一个趣味任务抛给学生能够将学生快速吸引到课堂中,这种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任务将教师、学生联系起来,教师引导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到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设置任务时,要考虑设置任务的趣味性,通过趣味任务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准备、设置趣味任务、讲解基本知识、呈现趣味任务、实施趣味任务、教学总结评价。在课前准备时,要弄清楚该趣味实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过程及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任务是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或容易理解的趣味问题,该问题要有明确的可用信息,要有切入问题的入口。讲解基本知识主要是讲解与本趣味实例有关的理论新知识及相关的已学知识,这些知识主要是为了能顺利解决实例,以够用即可。呈现趣味教学任务就是给学生创设实例相关的场景,为学生展现并分配任务,让学生进入解决任务阶段。实施趣味任务就是根据所需要解决的问题,收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如何解决此问题,并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指导。教学总结评价就是根据学生完成趣味任务的情况,首先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完成的情况及结果,然后对整个学习情况予以总结。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有:课前复习预习、学习新知识、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交流、反思。课前复习预习就是根据教学进度,复习上节课已经学习的内容,预习并了解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学习新知识就是根据预习情况以及课堂上教师的讲解,理解并掌握解决趣味任务所需的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明确任务就是在教师相关情景的引导下,弄清楚所要完成的任务及目标。完成任务就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相关方法解决布置的趣味问题,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与同学、教师交流,协作完成课程任务。交流就是学生基本实现布置的趣味任务后,同学之间展示自己的执行结果及设计过程,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反思就是在教师的干预下,对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总体评价,对做得好的学生予以表扬,对于未完成的学生分析原因,让所有学生经过反思之后都能切实掌握该趣味任务所引出的知识。

4基于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在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过程中,教学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学习者使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进行学习,形成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既有趣味性,又有计算思维解题的高效性,让学习者在愉快的解题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便捷。融入计算思维的趣味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1)课前准备。该教学模式首先要求教学者对教学目标、内容及过程进行详细分析,弄清教学方法及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及需要掌握的计算思维方法。学习者也要求对旧知识进行复习,预习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对要学习的知识有基本了解。

(2)趣味任务设计。教学者在此阶段要采用计算思维的方法来设计趣味教学任务,任务设计好后,整个教学过程都要围绕该任务进行,同时可以将大型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任务,学习者完成一个个小的任务也就完成了复杂的任务。此时学习者也要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

(3)新知识的教与学。要完成一个任务,必然要学习新知识,新知识是解决任务的基础。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学者要适当提及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让学习者对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有一定的了解,为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基础。

(4)趣味任务呈现。教学者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下,使用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呈现趣味任务。学习者接受到趣味任务时,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弄清任务内容,明确任务目标;二是如何使用计算思维完成任务,完成任务后可探索哪些新知识。

(5)趣味任务实施及完成。根据新学的知识及教学者所指导计算思维的相关方法,学习者通过使用计算思维中的抽象、自动化、关注点分离、递归等方法来探索如何解决所接受到的趣味任务,进而确定用计算思维的哪种方法能最快最好地解决此问题。

(6)总结、交流与反思。学习者完成趣味任务后,必须进行生生交流、师生交流才能巩固所学知识,在总结、交流、反思的过程中,除讨论解题时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多种方法外,还需要讨论如果不使用计算思维该如何解决此问题,进而让学习者掌握计算思维带来的好处,深刻掌握计算思维在分析问题中的应用。

5结语

提高学生学习C语言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是每个C语言教师授课时需要综合考虑并实施的问题。计算思维是根据计算机科学相关概念及理论知识,对实际碰到的问题采用计算机科学解决问题的相关方法来思考,能够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使用趣味编程题能较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中,通过趣味任务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理论知识,在解决趣味任务的过程中融入计算思维,提高实际问题解决效率,并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拓宽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路径。由于基于趣味编程题的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备课时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进行例题选择及课堂实施,如何实现既提高备课效率,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实际问题解决效率,还锻炼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是后续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贾蓓,郭强,刘占敏,等.C语言趣味编程100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517.

[2]WING J putational thinking[J].Communication of the ACM,2006, 49(3):3335.

[3]沈利迪.基于计算思维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软件导刊,2014,13(10):182184.

[4]汪红兵,姚琳,武航星,等.C 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中的计算思维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9):5962.

[5]刘光蓉.融入计算思维的C语言实验教学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10):8183.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4

1“趣味性”的内涵及价值所谓趣味性是指事物或活动引发认知主体的兴趣或关注的特性。兴趣即兴致,是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将兴趣定义为: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2]如果说趣味性是刺激,那么兴趣就是反应。越是有趣味的东西,就越能激发认知主体这种积极的情绪,从而形成良性的连锁反应,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学习的效果。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指出:“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趣味性的价值就在于此。 然而,由于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趣味性的探索一直以来是基础教育的一个核心话题,对于大学教育而言,它却是边缘的。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大学的课堂教学,特别是“钱学森之问”引发的思考,即大学教育如何从知识型、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向创造型、发明型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型。如果英语词汇学等理论课程的教学只是留给学生枯燥、乏味、难懂的印象,怎么还敢期望去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呢?我们怎么还敢奢望他们在这条道路上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呢? 趣味性不是教学的根本,而是实现良好教学效果的艺术手段。增加趣味性,就能给英语词汇学教学增加诱人的香味,从而激发认知主体学习的内在动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石坚指出,当代大学英语教学理念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注重学思结合,采用参与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要让学生把知道变成知识,把知识变为智慧,这样才能造就合格的二十一世纪人才。①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主干课程,英语词汇学的教学同样要承担这样的责任。 3“趣味性”的维度 趣味性是一个艺术的范畴,有成人儿童之别,有高雅低俗之异,有专业分类之差。它以激发认知主体心理需求为主,包括物质兴趣和精神兴趣,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个人兴趣和社会兴趣,新异性兴趣和对抗性兴趣,[3]而英语词汇学的教学则要以学生的词汇需要为基础,侧重于激发精神兴趣,探讨其实现的层次性和多样性。趣味性是多层次的,多视角的。它并非单单体现在教学手段上,尽管大多教师都相信使用课件教学更能激发兴趣,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并不是解决英语词汇学课程教学的趣味性的关键。相反,课件使用的负面效应也在日益凸显,如照“本”宣科演变为照“屏”宣科,教师的移动空间被限定在鼠标可及的范围之内,削弱了师生互动的效果;窗外光线遮蔽,课件频繁点击,容易使学生产生视觉疲劳,新鲜感之后,又是另一种乏味。 如果课件只是停留在文字材料的呈现,那又是另外一种枯燥。其实,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更应该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教学氛围、教师个人风格等各个层面上。同时,趣味性的多元化、多视角并非是孤立元素的组合,而是有内在关联的整合,应该由教学理念穿针引线,打通各个层面。陈森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分为六类,即谐趣、形趣、喻趣、曲趣、问趣、例趣;其中,谐趣是指教师个人的幽默和机智,形趣是指教学手段,喻趣是指教学语言,曲趣、问趣是指教学方式,例趣是指教学内容。[4]其实,这种分类只停留在教学技术层面,缺少宏观理论的支持,给人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之感。本文所探讨的趣味性特别是基于宏观理论思考的,以契合大学生对趣味性的心理需求,增强其词汇学习的策略,提高其词汇理解及运用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探究精神为出发点的。因而,这种趣味性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滑稽”或“幽默”,也不是在教学过程中讲笑话、逗乐以放松学生的心情,而是在现代语言学理论指导下,以激发认知主体发现词汇学奥秘和词汇学习的乐趣的方式进行教学,能引发思考和讨论。 4趣味性实现的路径 4.1以“过程”为导向当前,大多英语词汇学教学大纲的重心依然是抽象语言知识的传授,也就是以“成果”为导向,即: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英语词汇基本知识和内在规律,包括词的定义、分类,词汇的形态结构、构成方式、意义及语义关系,英语词汇的来源及发展、词义的变化、习语及英语变体等等。 这几乎是所有英语词汇学教材的共性,这无一例外地会导致“传道、授业、解惑”式的单向的静态知识流动,教师的角色被放大,承担起教学的大部分责任,使之不厌其烦地把一个个复杂的语言知识点清楚明了地讲解给学生,而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学习的好坏全凭学习者自我的意志力,要么努力去阅读和理解,要么囫囵吞枣,要么就是放弃。 结果,师生相互埋怨,教者乏味,听者无趣。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趣味性荡然无存,兴趣无从谈起,学习的激情也大打折扣,而所谓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独创精神就只能是留在大纲文本中的美好誓言了。 要增加趣味性,就意味着必须改变当前的词汇学课程教学的方式,将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文化三个层次共同构建的模式,构建“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以学生发展为本位”的价值观;“以动态方案为本位”的设计观。正如陈新仁所说,“要努力改变传统知识类教材的刻板方式,帮助教师克服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大幅度改变将词汇学作为一门抽象的语言知识来传授的做法。”[5] 这一教学理念在宏观上要求教师实现三个转变,即“教”的方式要从“讲授为主”转变为“参与式活动”为主,“学”的方式从“听讲”为主转变为“自主、合作、探究、反思、交流”等活动为主。注重学习过程的开放性、民主性和参与性,采取案例式、探究式、参与式、情景式和讨论式等多种方式进行词汇学教学,这样的过程才蕴含着趣味,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p#分页标题#e# 譬如,将学生分成固定的合作学习小组,设立教师助理制度,即学生要作为教师助理和教师共同完成某些知识点的答疑和讲解,小组负责讨论以选取学习难点、兴趣点,收集资料,提出问题,组织讨论等等,但整个过程必须要有课前教师的参与和指导,以保证课堂教学的进度和效率。将课堂上教师讲的行为转变为课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行为,这样既避免了教师单方面面面俱到地讲解知识点,又活跃了课堂气氛,突出了重点。特别是在高师院校,以过程为导向的英语词汇学教学还可以作为一个平台以培养学生的教师素质,如课程设计、演讲、辩论、表演、现场讲解等等,通过学生与教师的合作,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权威观,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和团队精神。因此,以过程为导向,教学就会注重综合性和设计性,就会充满乐趣,真正培养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创新能力。 4.2以“设问”为起点 如何将“以过程为导向”的理念贯彻到英语词汇学的课堂教学中去,实现能力和意识的培养,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以设问为起点”无疑是一个有效的途径。理论是指导性的,抽象性的,理论的趣味性就在于它能引发思考和讨论。立足于材料,从材料中发现规律,进而解释规律,最后概括出理论,这种以“发现型,探究型”为特征的自下而上的归纳模式才更为有趣,学生就会以自己的“发现”得到的满足作为学习的动机,这样的学习就具有巨大的动力,在学习上就会产生良性的连锁反应。因此,“在一般词汇学教材讲解方法的基础上,引入研究型学习理念,设计大量讨论性、探索性、发现式问题,启发学生发现英语词汇规律,培养学生的研究思维和能力”[5],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正符合了杰罗姆•布鲁纳提出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贺定修指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真正起点,……只有从具有新颖性和挑战性的问题出发,激励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才能引发真正的对新知识的探究活动。”[6]而这种发现、探究的过程必须在教师的精心设问之中展开,问题的设计应当环环相扣,由浅入深,突出重点,留下反思的空间。问题并非以定位课本知识为主,而是以创设问题情境为主,以过程为主,以语料为基础,在教师的设问中,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综合、猜想、论证、社会实践等方式展开探索和发现之旅,以进行自学或合作学习。比如,讲解词的定义通常是英语词汇学教学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围绕“词”来设置问题情境,体现一个逻辑严密的探究过程,如下: (1)Whatis“word”definedasinEnglishandChinesedictionaries? (2)Howdothewesternscholarsdefineit?Whatarethesimilaritiesanddifferencesintheirdefinitions? (3)Whatistheequivalentof“word”inChineselan-guage?词or字,why? (4)Howdoyourecognize“word”inthesequenceofsoundandletters?Whatistheboundaryofaword?Canyourecognizewhetherornotagroupoflettersisawordeventhoughyoudon’tknowit,like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Andhow? 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提前将问题分发下去,同时提供阅读的书目和查阅资料的方法以作为个人预研,课堂上则集中讨论,老师解决难点,精讲要点,在合作中完成教学活动。通过这一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怎样思考和研究一个我们习以为常的话题,怎样去查阅资料甚至进行论文写作等等。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真正地“以学生为本”来组织教学。教师不是在灌输知识,而是在引导发现。 理论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思维,通过英语词汇学的学习,学生应该形成一个宽广的看待词汇的视角,并且能够深入词汇的某一个层面,用术语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评价。而设问就是路径,以指点学生沿着怎样的方向去探究问题,怎样去思考问题。这样的设问才能引发思考和好奇,才会充满趣味。当然,这对教师的设问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探究型的教学观、民主合作的师生观提出了挑战。 4.3以“真实语境”为材料 我国英语词汇学教材建设日益繁荣,但重复性建设,没有实质性差异的教材建设仍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尽管不同的教材还是凸显了自身的一些特色。[7]现行词汇学教材中,一个突出的弱点就是缺少源自于生活的活生生的语料。因为侧重于理论的解释,很多词汇学教材缺少对理论或术语历史语境的探源,单单介绍其定义或内涵,然后列举一组组干瘪的词汇或孤立的一个个散句作为例证进行解释说明,形同词典中的词条,毫无趣味可言。 英语词汇学以理论为主,但这并非意味着教师必须遵循先给出理论,然后解释理论,最后验证理论这一教学过程。理论和实践是一个问题的两面,将理论知识充分地融入到丰富的语料之中,给学生呈现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从材料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正如心理学家杰罗姆•布鲁纳所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这些真实的语料包括短小精湛的文章、语段、电影对白,以及谚语、警句、广告用语、新闻用语、公示语、路牌等社会用语,以突出词汇的文体、体裁特征,引导学生从解决如何解读、何时用、怎么用的角度出发,讨论英语词汇在现实生活和文本中的理解与使用,以丰富词汇的语境,体现词汇的交际价值。 词汇是语篇的基石,从语料入手,理论的价值才能充分地体现出来,才能散发出诱人的香味,引导学生去理解、发现和探究,这样才充满趣味,才能达到理论的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同时,英语词汇学教学还必须要发展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策略,提高其英语运用的能力,所谓“学以致用”就是要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而言,英汉词汇的比较意义重大,比较可以发现问题和差异,也能激发兴趣,可以根据教学章节的需要,适当对比英汉词汇特点,充分利用英汉对比的研究成果,提升对英语词汇特征的理解。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真实的,第一手的英汉语语料。因此,收集语料成为凸显该课程趣味性和吸引力的一个重要环节。#p#分页标题#e# 3.4以“活泼的风格”为调节 词汇学教学趣味性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活泼的风格。理论课的学习,教师往往视学生为空白,自己要么海阔天空的神侃,要么精深地分析,俨然一个理论卫道者的角色,学生只得哀叹自己的浅薄和无知,师生之间的鸿沟在这里拉得更大。这样的氛围中谈何趣味呢?只能是望而却步。理论总是在批判和否定中前进和完善的,学好方法论比弄懂理论本身更有价值。因此转变教师的角色观,以平和的心态和学生进行探讨,进行合作教学,摒弃传统的“一桶水”和“一碗水”的观念和唯理是尊的权威观,创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才能融入趣味。一个心态开放,面带微笑,声音抑扬顿挫,身体语言丰富的教师更易于实现活泼的风格,更易于激发学习的兴趣。 4结语 虽然对受教育者或学习者来说,学习兴趣非常重要,但近二十多年来,包括教师和家长在内的众多教育者更相信“努力”比“兴趣”重要,“精讲”比“趣味”更重要,因为我们的教育评价体系侧重的是知识型人才而非创新型人才。当创新成为大学人才培养的关键词的时候,趣味性的探索则是打开创新大门的一把钥匙。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得首先要创新。其破解之道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将趣味性融入到创新教学理念、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语言和教学行为中去,而不是简单地为趣味而搞趣,这样才能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达到该课程培养学生词汇学理论素养,发展词汇学习策略,提高词汇运用能力的目标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有趣;有效

说到历史课,很多学生就觉得枯燥乏味,太多的历史事件、历史意义,学生记得头昏脑涨,毫无妙趣可言。其实,历史课也能像其他学科那样有趣起来。“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苏霍姆林斯基)历史教师只有不断钻研,反思教学行为,改进教学方法,善于抓住“趣”点甚至制造“趣”点,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扬长避短,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一个有趣、有效的历史课堂。

1.制造“趣”点,激发兴趣

初中学生都喜欢轻松、氛围浓郁的课堂,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才会快乐地接受历史知识,大胆提出质疑,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所以历史教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多进行情感的交流,还要制造“趣”点,让学生爱学历史,爱上历史课。

(1)创设情境。良好的情境不仅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加快知识的掌握,辅助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历史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创设良好的情境,打造“趣”点,引发学生投入思考。历史情境的创设方式有很多,比如联系生活、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等,都可以成为情境创设的工具。比如教学《红军不怕远征难》这一节,我给他们播放了有关电影视频,红军的艰辛、坚强的精神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们被深深地感染了,学习劲头陡增,下决心要将红军的这种精神发扬光大。

(2)竞答游戏。竞争机制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可以适当引入一些竞争游戏,比如竞答历史知识、有奖竞猜等,促使学生积极思考,更快更牢地记住知识。比如教学《三国鼎立》这一节,历史离现在的学生很遥远,如果光读历史教材,能记住的知识肯定不多。于是,我采用竞答比赛,让学生先自学,然后自己出题在小组内比赛,最后教师出题在全班比赛。比赛的方式激起了学生的斗志,让枯燥的历史知识顿时变得有味道,学生兴趣盎然,效果非常好。

2.设计“趣”法,提高效率

(1)趣味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带着问题探究,是很多教师喜欢用的方法。的确,历史教师只有在某个环节巧妙地提问,激发学生思考,才能使学习历史变成学生自己的事,变成一件愉快的事。提问应该是开放的、趣味的、思考性的,总之,它能发散学生的思维,激起学生斗志昂扬,迎接挑战。

(2)趣味记忆。历史知识的记忆,学生往往感到内容多,知识枯燥,难以记忆。如果采用趣味记忆法,效果就不同了。比如,编口诀、漫画人物、讲故事等,只要精心设计,巧于安排,就一定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爱上历史,记住历史。初中历史教材中有不少重量级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的重难点需要学生扎实掌握,如果光靠听讲,是很难全部掌握的,为了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记忆,可以采用漫画的形式,以达到寓教于乐的实效。

3.幽默“趣”评,收获自信

对学生的每一个回答,历史教师都应正面回应,给予肯定、合理的评价,这对学生来说,是收获自信的重要源泉。“我很欣赏你的观点,你绝对是个小历史学家!”“听了你的回答,我仿佛看见了战场上硝烟四起,好浓的火药味啊!”等,这些幽默有趣的评价,不仅是对学生的肯定,也是吸引学生注意的手段,作为历史教师,千万不要吝啬。另外,教师也可授予表现突出的学生小史学家、小演说家、小评论家的荣誉称号,让学生增强自信,收获成就感。

有了上面手段的铺垫,我们的历史课堂就能有趣起来,学生再也不会觉得历史课是枯燥乏味的。当然,教师没有过硬的基本功,很难有效提高历史课堂的实效性。所以,教师要从自身抓起,不断充电,为打造历史课堂的实效性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李丽文.历史趣味教学浅谈[J].新课程(下),2012(3).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途径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出现了很多不同的教学方法与技巧,本人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在不断地进行归纳与总结,希望更好的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点,而且能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快乐。本文就如何有效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展开论述,希望能够更好的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为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奠定基础。传统教学中,要求教师能够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因此,教师往往对学生提出较为严格的要求,要求学生静悄悄的听教师的讲解,自然整个课堂教学气氛就显得十分沉默,教师不能有效的将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也难以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不仅认识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重要性,还能够积极的将多种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方法,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管理者,只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的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才能带动学生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整个课堂教学才能变得更加有吸引力。

二、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环境基础

课堂教学是否有趣,影响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既要实现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同时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也产生重要影响。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才更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教师的角度来讲,教师在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展开教学活动,整个身心也处于一种十分放松的状态,这就使教师的教学更加具有艺术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发挥想象力,有效的将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有趣素材与课堂教学有效结合起来,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从学生的角度来讲,在较为轻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有趣的话题更容易点燃学生的兴趣点,使学生快速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及时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

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在营造趣味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引起高度重视,并在营造趣味课堂的过程中,有效发挥环境因素的作用。

三、通过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为了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明白,只有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才能真正营造有趣的课堂,这样的课堂不仅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快乐,还能够使教师也感受到快乐,进而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激情,学生的学习也更加有激情。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该如何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中呢?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更好的将学生纳入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收获知识,也只有有效的收获知识,学生才能真正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唱独角戏,而不能及时有效的与学生进行互动,那么即使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一些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因素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学生也难以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与学生进行互动,将学生的注意力锁定于课堂教学,那么学生不仅能够更加高效的获取知识,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还能够感受到快乐,教师引入课堂教学的趣味因素,也能够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个课堂教学自然使学生感到更加快乐。

四、多种不同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

在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趣味性的过程中,实现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也是必不可少的。单一的讲授法,不仅难以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目的,而且还会使课堂教学宛如一潭死水,没有一点涟漪。反之,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应用于课堂教学,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灵活采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使知识点更好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而且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过程中,如果直接通过讲授法将文章的中心思想呈现给学生,那么,学生对知识点的接受将是被动的。反之,为了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教师组织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最终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那么学生不仅掌握了文章的中心思想,同时也掌握了如何去把握文章中心思想的方法,学生自然会感觉十分满足,产生巨大的成就感。这较之于教师直接对学生进行文章中心思想的讲解,学生能够更好的感受到课堂教学的乐趣。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趣味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生动活泼的趣味教学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在实践中发现,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改变,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变得有滋有味,让学生进入愿学、乐学、好学的良好氛围中,从而有效提高小W语文教学质量。

一、以故事介入,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点,往往会对新颖事物感到好奇,从而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积极性。因而,教师可事先对教学内容进行别具匠心的加工,把教学内容通过别样的方式呈现出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寓教于乐,使平淡的语文课堂激起涟漪。比如,《黄河象》一文,前两段相对容易教学,但第三段的过渡连接讲究一定的技巧。倘若教师通过“科学家的假想是否有依据”的问句来过渡,虽然也可以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显得索然无味,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担当小导游,给同学们讲故事。当前两段教学完毕,笔者趁机介入“你们讲得真好,我也忍不住要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了,想听吗?”,随即胡编乱造了一段黄河象骨骼化石如何形成的故事。这时没等笔者讲完,学生们就争先恐后地拿出课文列举的事实予以反驳,课堂氛围变得非常活跃。经过笔者的精心引导,学生兴趣盎然,对第三段内容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二、通过趣味化的方式指导学生识字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学生要承担的主要语文学习任务,教师可契合这一阶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丰富多彩、充满趣味化的识字方式,以此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愉悦的课堂情境之中,学会汉字、打开知识和智慧之门,那么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应该采取哪些趣味化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识字呢,在这里我们建议可采用读儿歌、猜谜语、编顺口溜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加强记忆,首先是读儿歌的方式,教师可从所教汉字的实际特点出发,编制一些适合学生情趣和理解水平的朗朗上口的歌谣,让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对字形产生直观、准确的印象;其次是猜谜语的方式,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大都对猜谜语这一游戏充满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为此教师可适当编制一些有趣的字谜来帮助学生进行识字,比如在学习“六”这个字的时候,教师可精心设置如下谜面,“一点一横,两眼一瞪”。相信同学们必会积极开动脑筋,踊跃加以猜测,在这一过程中,既帮助同学们掌握了汉字,又使之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最后是编顺口溜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需要教师综合把握和考虑汉字的音形意等特点,在此基础之上,编制一些顺口溜,比如针对“心”字,教师可归纳出这样的识字顺口溜,“月牙弯弯像张弓,上边挂着三颗星”,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很自然就记住了字的结构和主要笔画,同时也为枯燥的识字学习增添了许多乐趣,使学生更加乐学、善学、想学。

三、创设趣味情境,增添探究趣味

一个妙趣横生的课堂有利于师生互动,使学生心情愉悦、精神振奋。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巧妙设计问题,以充满疑问的情境打开学生思维的匣子,让学生充分释放好奇心和想象力。比如,教学《狼和小羊》时,讲到狼最后向羊扑去的情境,笔者让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一想结局是什么样的,并且说说理由是什么。经过一番思考,学生各抒己见“狼吃掉了羊”“狼把羊咬伤了”“一只比狼更强大的动物把羊救了”“碰巧猎人见到这一幕,瞬间端起枪扣动扳机”……这样开放性的情境,具有很强的探究趣味,让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培养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敢于发言,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多设置一些开放性的情境,不规定统一的答案,让学生自主思考、踊跃发言,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活跃趣味课堂

文学的趣味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趣味化 化学实验 策略

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参与新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要在新课改的前提下体现新的教学理念,进行趣味实验教学不失为一种谋求新教学方法的好思路。因为它更能体现新课程理念中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试验和勤于思考的思想。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实验趣味化,给学生以激励、唤醒和鼓舞,给课堂以生命和活力。

此外,当下高新技术的出现,媒体工具的繁荣发展,文化呈现方式的多元化,学生获取信息的面和量都有了质的突跃,越来越多的新奇事物以多种形式“侵占”了学生的注意力,要保持化学课堂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吸引力,就需要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在保证实验科学准确的基础上使之趣味化,利用趣味实验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一、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化学实验趣味化的思路

新课程要求多用探究式教学,在实验内容的探究式教学中,趣味实验的开展有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与教师演示实验相比,课堂趣味小实验要求学生在操作和观察中积极思考,主动获取并应用化学知识,提高实验技能;与学生分组实验相比,它能更好地与课堂教学内容相结合,配合教学内容进行随堂实验。课内小实验能让学生更容易抓住实验本质,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也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实验,为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提供更多的机会。

1.引起学生的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注意本身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它伴随着感觉、知觉、思维等存在的心理现象。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注意是一个唯一的门户,外在世界的印象或者较为挨近神经机体的状况,才能在心理引起感觉来。”由此可见,注意是一扇门,凡是外界进入心灵的东西,都要通过注意,不打开注意这道门户,人们就无法认识世界。因此,实验教学要引起学生的兴趣,取得良好的效果,首先要引起学生的注意。心理学研究表明,刺激物的新异和变化容易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和差别都是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实验趣味化,用变化的实验现象、新异的实验装置、实验过程中的噱头、设置对比实验等引起学生的注意,在引发了学生的无意注意后,也要在适当的时机明确实验目的以及评价方式来促进学生的有意注意,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唤醒学生的表象。表象是人脑对当前没有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应。表象不同于感知,但又同感知不可分割。表象储存于人的大脑之中,即信息储存。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表象从而获得信息,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而化学实验以其无可比拟的形象性,对唤醒学生的表象的作用不可替代。化学实验教学要唤醒学生储存于大脑中的表象,就需要将实验趣味化,做到“源于教材,服务于教材,现象课本外,原理课本中。”心理学研究表明,生动的词语尤其是活跃的动词能较好的唤起学生的表象,构成形象。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若能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表象,形成综合表象,就能构成更清晰、更生动、更完整的形象。

3.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词的描述或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的形象的过程,是重现别人想象过而自己未曾亲身感知的事物,根据示意在头脑中“再造”出来的新形象。化学实验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之所以重要,在于相当多的实验内容是学生从未感知过的、陌生的。这样,教师就有必要调用各种材料,运用各种展示技巧,来唤起储存于学生头脑中的有关表象,让学生自己去“再造”经过老师示意的新形象。心理学研究表明,诱发学生的再造想象,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事物的形象;一条是让学生再造不曾感知过的新观点、新思想。对中学化学学习者来说,前者是最主要的途径。

二、化学教学实验趣味化的实施建议

1.充分利用瑰丽多变的实验现象,吸引学生的注意。如在讲氧化还原反应时,可以演示酸与铁丝的振荡实验,学生观察到的“铁丝表面先产生气泡随后气泡消失,再产生气泡再消失的周而往复的化学振荡现象”,与已有“酸与金属反应放出氢气”的现象形成认知冲突。这种情况下加以适当的引导,学生会很积极地独立思考并寻求答案。这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小实验还有很多,比如“碘钟振荡实验”、“魔棒点灯”等。这些趣味实验是化学反应中的一朵奇葩,它带给中学生的认知冲突以及奇幻的视觉体验,都将激发学

[1] [2]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引发学生对实验“异常”现象的思考。

.利用新异的实验装置,吸引学生,唤醒学生的好奇心。传统的化学实验仪器,在向学生示以严谨科学之外,还给学生刻板的印象,使化学实验变得神秘而与现实生活拉开距离。如果能用生活中常见物品甚或是生活废弃物做化学实验装置,消除实验对学生的神秘感和距离感,使实验“走向生活并来自于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中来,结合生活经验,积极探索思考,利于所学知识就地取材、废物利用,制作一些简易实验器材,大大增加学生动手机会,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比如自制简易净水装置和自制电解水装置。

随着新课程的逐步推进,探究性学习作为化学学习的重要途径,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培养学生的动手技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间接兴趣。

.在实验过程中制造噱头,使课堂生动活泼,赋课堂以活力,吸引学生。如演示检验三价铁离子显色实验时,传统实验是在试管中直接加入三氯化铁和硫氰化钾溶液,学生观察颜色变化。如若将之趣味化,给学生表演“神汉捉鬼”的把戏:用滤纸剪一个“纸人”,用三氯化铁溶液浸透后晾干。表演时,手拿“纸人”,口中念念有词,然后用事先蘸上硫氰化钾溶液的“宝剑”劈“纸鬼”,学生即可见到刀口立即流出殷红的“鬼血”,此时再引导学生探寻个中玄机,学生们肯定会兴致盎然。两相比较,自然后者更吸引学生,课堂效果也将显而易见。

又比如在碘的歧化反应时,布个“地雷阵”,课堂会生动很多。方法:在小烧杯里注入lmL的浓氨水,加g碘片,min后生成黑色的碘化氮晶体.小心将碘化氮晶体撤在地上,当脚踩到该药品时,会发出清脆的爆炸声,并且随着脚步的移动,这种爆炸声将持续不断,使被试学生不知如何是好,犹如身陷地雷阵,“进亦难,退亦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