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花艺的意义8篇

时间:2023-12-22 10:13:40

花艺的意义

花艺的意义篇1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没有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某一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寻找更好的创作方法。

一、当代花鸟画教学中当代艺术语境的缺失

“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传统”相区别的。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行开放政策后,外来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进行创新? 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当代艺术可谓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当代艺术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意识的,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文化判断,并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要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的逻辑,同时艺术家在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遵从艺术形态的特质,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的同时,能够使当代艺术从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表达问题的手段和媒介。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达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

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就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以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的成熟在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是传统花鸟画中古代文人思想借物言志和崇尚唯美的创作情感的延续,而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的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①。笔者认为,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观念和思想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应加以研究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艺术作品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的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的手法及创作方向。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使艺术叙事方式具有革命性。“”结束后,出现了“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的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普、泼皮、调侃等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颠覆和反讽等艺术意味的作品以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使“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了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要具有这种鲜明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拓展,而且要加强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下,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花鸟画的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的拓展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由于中国新兴资本的兴起,特别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当代艺术正变得产业化,使当代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艺术首先体现在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痕迹,技术显得并不重要;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得当,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来介入现实,民族文化是民族自身文化的千年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③。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环境和状态,直接描绘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如学生在花鸟画创作中,改变鸟生活的花、草、树木中的审美习惯,把它置于现代工业产生的垃圾中,影射当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还有的学生在描绘于岁月沧桑中的树木的变化过程时,通过表现树木的痕迹去表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等。所以,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创作出充满当代观念的新花鸟画,就要拓展花鸟画创作的思路,才能使花鸟画创作教学和花鸟画更好地改革和发展。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上,更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

②许明.当代中国的文化发展[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159.

花艺的意义篇2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没有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某一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寻找更好的创作方法。

一、当代花鸟画教学中当代艺术语境的缺失

“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传统”相区别的。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行开放政策后,外来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进行创新? 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当代艺术可谓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当代艺术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人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意识的,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文化判断,并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要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的逻辑,同时艺术家在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遵从艺术形态的特质,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的同时,能够使当代艺术从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表达问题的手段和媒介。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达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

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就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以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的成熟在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是传统花鸟画中古代文人思想借物言志和崇尚唯美的创作情感的延续,而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的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①。笔者认为,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观念和思想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应加以研究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艺术作品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的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的手法及创作方向。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使艺术叙事方式具有革命性。“文革”结束后,出现了“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的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普、泼皮、调侃等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颠覆和反讽等艺术意味的作品以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使“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了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要具有这种鲜明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拓展,而且要加强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下,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花鸟画的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的拓展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由于中国新兴资本的兴起,特别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当代艺术正变得产业化,使当代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艺术首先体现在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痕迹,技术显得并不重要;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得当,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来介入现实,民族文化是民族自身文化的千年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③。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环境和状态,直接描绘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如学生在花鸟画创作中,改变鸟生活的花、草、树木中的审美习惯,把它置于现代工业产生的垃圾中,影射当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还有的学生在描绘于岁月沧桑中的树木的变化过程时,通过表现树木的痕迹去表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等。所以,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创作出充满当代观念的新花鸟画,就要拓展花鸟画创作的思路,才能使花鸟画创作教学和花鸟画更好地改革和发展。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上,更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

花艺的意义篇3

关键词:当代艺术语境 花鸟画 创作 叙事方式

艺术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没有固定模式,包括产生的绘画流派更没有名词界定,按照美术史的逻辑,都是在艺术发展后才把概念性的名词赋予某一画种或流派。中国画的发展经历了过去和现在,更经历了和当代艺术并存发展的特殊时期,中国花鸟画要想发展,就要考虑在当代艺术语境下如何寻找更好的创作方法。

一、当代花鸟画教学中当代艺术语境的缺失

“当代”可理解为当下的、正在发生的,与“过去”“传统”相区别的。当代艺术是相对于现代艺术而言的,属于后现代主义艺术范畴。

从20世纪初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中国艺术界的前辈,如李叔同、李瑞清、李铁夫等先后发起了美育救国运动,把西方古典、现代的绘画与教学方法带到中国,在中国掀起学习西方艺术的热潮。我国现代杰出的画家、教育家徐悲鸿也试图用西洋绘画改造中国画,这种教学方法与模式一直延续到现在。实行开放政策后,外来的先进技术、经验和管理模式,特别是先进文化冲击着我们的本民族文化。进入90年代,中国艺术家陷入了深刻的思考,艺术怎样进行创新? 无疑,西方后现代主义成为中国艺术家创作的理论依据。随着中国社会经济和大众文化的发展,当代艺术可谓找到了新观念的土壤,当代艺术希望成为今天中国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它激发了中国艺术家创作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也推动了艺术创作向多元化方向发展。wwW.133229.Com

人在自己生命历程里是有精神、文化的存在意识的,需要突破和表现。一方面,中国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文化,把对人性的认识作为自己的文化判断,并通过生命、精神和文化体现出来,这也是中国当代艺术的价值基础;另一方面,当代艺术要遵从社会发展及本土文化发展的逻辑,同时艺术家在社会现实及社会发展的正负关系上保持自己的敏感度,捍卫当代艺术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的核心价值。当代艺术遵从艺术形态的特质,当代艺术不是把审美作为唯一的评判标准,而是一种纠正和反抗的手段,通过表现自身的心理来反映深藏在社会生活中的矛盾现象,赋予当代艺术更多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意识。所以,艺术家在保持个体独立的创作感悟的同时,能够使当代艺术从形态学范畴转向方法论,架上艺术、行为艺术、装置艺术、影像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形式,都可以作为表达问题的手段和媒介。中国当代艺术在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下,保持自身创作的地域性和民族性,秉承开放的文化立场与判断,用当代艺术语境及视觉语言的形式进行有机的转换,从而达到人、自然与社会和谐共处的一种超然境界。

当代艺术关注的是社会发展给人们生存环境和内心世界带来的种种压力,主张艺术要有对现实问题的批判性,强调艺术返回到社会现实中去,关注当下现实社会、对文化问题的思考及个人精神世界的观照。就中国花鸟画而言,从仰韶文化时期的陶画,夏、商、西周青铜时期动植物的图形纹饰,秦、汉帛画,晋、唐的绢画等,都可以看到中国花鸟画的形成与发展。花鸟画的成熟在东晋之后,盛唐时期有所发展,到了五代,黄筌对后世的花鸟画有着深远的影响。宋代是花鸟画发展的一个高峰期,其后,元代文人画出现和水墨花鸟画得到发展,及至明清水墨花鸟画又得到提升,特别是近现代西方文化的传入,中国花鸟画纵向与横向的不断探索又有了新的发展。积极吸收西方艺术及哲学思想,使中国花鸟画有了新的活力。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的花鸟画创作都是在色彩、形式语言及拓展花鸟画题材上有所突破,但仍然是传统花鸟画中古代文人思想借物言志和崇尚唯美的创作情感的延续,而没有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思想性的改变,所以,“艺术是创造的冲动,而决不是被限制的”①。笔者认为,中国花鸟画要想改革创新,就要寻求观念和思想上的突破,把当代艺术语境、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融入到中国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开拓中国花鸟画创作的新路。

二、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与花鸟画创作教学

艺术的产生发展与演变都是一种叙事方式,中国当代艺术也没有突破这样的叙事方式,这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与发展从语言结构上应加以研究探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艺术围绕着歌颂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叙事形式展开。艺术作品主要以社会主义建设和工农兵形象为创作题材,是借助前苏联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反映这一时期的人的精神面貌,也就产生了独特的艺术叙事方式,在美术作品中反映了当时整个中国艺术创作的手法及创作方向。文化大革命时期,艺术作为一种形式为政治服务,从而产生了形式语言上的一致性,使艺术叙事方式具有革命性。“文革”结束后,出现了“伤痕美术”及“乡土现实主义”美术,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新时期的艺术家对待艺术创作的个人认识与追求,也是反对旧有意识形态给艺术创作带来的误导和限定。

上世纪80年代是中国艺术创作最为活跃的时代,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外来文化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一些艺术家先后借鉴了西方现代主义、照相写实主义、怀斯的现实主义、达利的超现实主义和高更后印象主义等的理性绘画而成功。进入90年代,艺术家强调时代文化,采用有针对性的波普、泼皮、调侃等写实手法来反映艺术从精英文化向大众文化转变。艺术家从社会发展的角度介入当下生活,反映文化问题及人的生存状态,所有这一切都是以现实主义的叙事形式展开的。当代艺术家根据自己在社会中的境遇和对生活及生存状态的思考,创作出具有、颠覆和反讽等艺术意味的作品以再现和反映社会现实状况,侧重内心和日常生活空间的描述,通过一系列可辨识的视觉形象和个性语言来重构自己与现实的存在关系,使“日常性的话语方式逐渐解构着此前流行的意识形式的话语方式”②,消解了传统意义上的审美价值。

当代艺术语境的叙事方式对花鸟画创作教学产生了影响,所以,花鸟画创作教学就要具有这种鲜明时代性的叙事方式。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但要在题材上有拓展,而且要加强艺术观念、思维逻辑及表现形式,以适应社会发展及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花鸟画创作的现代感应表现为当下观念和视觉方式的某些现代特征,从而对艺术构思进行突破。花鸟画创作的当代性必须立足于当下,具有当代先进的思想观念,从而产生新的思维方式、人生感悟,创造新的意境,在当代艺术语境中体现花鸟画的时代精神、时代面貌和时代风格。

三、当代艺术语境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的拓展

艺术发展有其自然的发展规律,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瞩目,由于中国新兴资本的兴起,特别是国外资本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当代艺术正变得产业化,使当代艺术得到更好的发展。当代艺术首先体现在在作品中寻找艺术家观念想象与思想痕迹,技术显得并不重要;其次,当代艺术特别强调创作观念及艺术特征的表达,艺术家所表现的艺术形式是否得当,所介入的问题是否贴切,是否能站在批评的立场上提出问题,是否对这一问题保持一贯性;再次,当代艺术民族化是一个发展趋势。当代艺术作品要用民族文化、现代文化来介入现实,民族文化是民族自身文化的千年积累,具有地域性和独特性,是任何语言所不能代替的。“艺术的意义只能从它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方式中凸显出来,艺术的标准则是在对其提供的意义被认可的同时所确立的一种感觉、思维、表达方式”③。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能够引导学生通过表现“花”或者“鸟”的环境和状态,直接描绘或再现一个场景,切入当代社会的一些问题,都可以在花鸟画创作中表现出来,如学生在花鸟画创作中,改变鸟生活的花、草、树木中的审美习惯,把它置于现代工业产生的垃圾中,影射当代文明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而引发人们的深思。还有的学生在描绘于岁月沧桑中的树木的变化过程时,通过表现树木的痕迹去表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生存状态等。所以,在当代艺术语境中创作出充满当代观念的新花鸟画,就要拓展花鸟画创作的思路,才能使花鸟画创作教学和花鸟画更好地改革和发展。今天我们看一幅花鸟画作品,已经不能仅仅局限在作品的审美情趣上,更重要的是,花鸟画作品是否真实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

总之,花鸟画创作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是推动中国花鸟画发展的使命。我们要在花鸟画创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生活态度、技法实践和理论修养,使花鸟画创作教学更丰富,更具有时代气息。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课题《当代艺术语境与花鸟画创作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研究》的阶段成果。)

注释:

①李诤.林凤眠画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35.

花艺的意义篇4

【关键词】广胜寺 莲花符号 艺术价值 独特表现 综合表现

一、广胜寺内莲花符号的含义和艺术价值

莲花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装饰符号之一,在公元前就已出现于青铜器装饰上。自佛教传入我国开始,莲花就成为佛教的代表符号,代表净土,象征纯洁,寓意吉祥。自古文人墨客多爱莲,故其被称为君子之花。周敦颐论其“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李白赞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莲花是佛教中最主要的精神性和艺术性象征,早在古埃及时期就已出现。在佛教中,莲花符号的形成是莲花的自然形象和其所带来的向上意义的结合,蕴藏了佛教赋予的“华实齐生”的含义。莲花符号是东方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之一,以莲花图形为表述工具,延伸出其背后潜藏的佛教信息。《大正藏》称莲花有“一香、二净、三柔软、四可爱”四德。莲花本身没有枝干空空盛开,大自然又赋予其“出淤泥而不染”的特质,经过人们艺术性的想象,其被赋予了昂头傲视、延续生命的形象,以及清纯、洁净的气质。《无量清净尘经》中说道:“无量清净佛,七宝地中生莲花上;夫莲花者,出尘离染,清净无暇”,莲花即是“净土”的代表。正因为莲花的特点,得以使莲花符号成为纯净、吉祥的象征,成为佛教众多瑰宝之一,并将其视为神圣之物。

莲花符号在佛教传统思维观念的影响之下,其艺术表现形式通常是重传神而轻写实、重表现而轻再现。其对广胜寺的装饰起到了重要作用,对寺院佛教气势与氛围进行了烘托。这样一种生动的、关乎生命的感性的符号,或华美,或简洁地表现于广胜寺内,莲花符号也成为广胜寺佛教魅力的展现。

二、莲花符号在广胜寺内的独特表现

因为佛教的广泛传播,以莲花为题材的装饰艺术在中国流行开来。“莲花”这种被加以佛教意义的形象成为广胜寺院内建筑、雕塑和壁画装饰中形影不离的重要装饰题材之一。广胜寺内的莲花符号表现形式和风格多种多样,但无一不体现佛教的轮回思想。

广胜寺明朝时期建造的内砌青砖、外包三色琉璃的飞虹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亦是寺内的代表性建筑。飞虹塔每面看似相同,装饰也几近相同,但艺术性极强的壁体“同”中要求“异”,“异”中又要求“同”,因此莲花符号在其建筑装饰中就发挥了不容小视的作用。飞虹塔十三檐的塔檐均为斗拱和仰莲瓣组成。塔檐下面几层富丽堂皇,第三层塔檐由两黄两绿琉璃莲瓣交错叠放而成,远观则为精致的二方连续莲瓣图案,构图对称,样式端庄大方。塔身四层以上的雕饰渐渐趋于简单化,第五层、第七层、第九层、第十一层和第十三层的塔檐莲瓣只为胚胎本色的莲瓣,并没有烧制釉面。第五层的塔檐是四层的土灰色的仰莲花瓣,七层、九层仰莲瓣数量递减,到了塔的十一层、十三层则只是单层莲瓣做装饰了。十三层的塔身,每一层的檐下均有黄色釉制的莲花头,翠绿色柱体垂莲柱。垂莲柱在点景和装饰之余还将飞虹塔外壁空间进行了分割。在塔下看,殿阁顶部的观音菩萨立在麟背的具象莲花台之上,衣饰向后轻轻飘起,有了莲花座虽不明显,却衬托出了观音菩萨的端庄、稳重与空灵的气质。只要细细观察,飞虹塔的各处无不存在着或具象或抽象,或单色或彩色的莲花形象,整个飞虹塔因为莲花符号的装饰更显示出圣洁祥和的气息。毗卢殿内的毗卢佛是该殿的主像,两米多高的毗卢佛坐在仰莲平台上,佩戴莲瓣花冠,身着通肩袈裟。佛像有莲花的衬托显得面相更加丰满,更加慈祥端庄、泰然自若。对于佛家在百花齐放中为何唯独有莲花座的问题,在《大智度论》卷八里便有记载:“诸华皆小,无如此华香净大者”,莲花在百花中最为庞大茂盛,其花瓣虽柔软,纵有人坐于之上也不毁其形,这就足以展示佛教的力量。莲花早已被世人看做神圣之花,不同于众生之中的平凡花朵,于是便有了佛教中“人中莲花大不过尺,天上莲华大如九车盖,是可容结跏趺坐”的说法。

在广胜寺内充满着由自然莲花进行抽象提取的莲花纹饰,莲花以各种符号的形式记录下来,传达了佛教本身所向往的纯洁与超脱。

三、广胜寺内莲花符号形与意的综合表现

广胜寺的莲花符号或简单地作为寺檐的莲瓣,或繁复地作为弥勒殿内弥勒佛的“千叶莲花座”。其并不单纯因具有审美意义的外形而存在于寺院的各处,而是佛教通过这些符号传达蕴藏在其背后的佛教象征纯净、轮回的文化含义。所以广胜寺内莲花符号本身即是大自然中的“形”与宗教崇拜中的“意”的综合表现,在这其中形中藏着意,意又超越于万象。佛教纯洁、超脱的气质同艺术化的莲花融为一体,从而得到广胜寺内或抽象或具体的各种形态的莲花符号。莲花所象征的纯洁、康乐、繁盛的美好的“意”都来自于佛教寄予人们的美好期待与向往,也正因于此莲花“形”才得以自唐宋到元明代代相传刻画在广胜寺寺内的各处。莲花符号倾注了佛教轮回、向上、向善的情感与意义,其将超脱的意境、清雅格调、脱俗的情趣融为一体。在广胜寺莲花内传其义的同时,又以各种形态给观者以美的视觉享受,融万种莲花为其“意”,又从“意”中悟出情感净化的善美境界。

通过莲花符号在广胜寺的表现可知,佛教所传递的是一种神秘而充满魅力与艺术色彩的能量,其经历时间的推移,世代渗透。佛教的神秘和其所要传承思想以莲花符号这样单纯的形态展示出来,这不仅为现代的艺术与设计提供了东方哲理和美学思维,更注入了人文关怀与文化理念。

参考文献:

[1]胡同庆,安忠义.佛教艺术[M].甘肃: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4.

[2]徐杰.浅谈唐代佛教莲花纹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

[3] 张涛,丛琳.中国经典纹样素材库[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

花艺的意义篇5

一、题材是花鸟。含两层意思,一是狭义的,仅指自然界的花鸟本身;一是广义的,包括除人类之外的一切动物和植物。

二、主题是“意”。也有两层意思,一是物意,即花鸟自身的神态意趣;二是人意,即作者的情感旨意、理想追求。这二者都是花鸟画所要表现的主题。

三、表现方法是写。写一般指书法用笔,或草书用笔,它不同于工笔画的细笔描绘,而是如同作草书一般的大笔挥洒。正是因此,写意画也称“粗笔”,写意花鸟,也称粗笔花鸟。

写意花鸟的这三个特征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用简练粗放的笔墨写花鸟的意态神韵,表现作者的情感旨意理想追求,这也可看作是写意花鸟画的定义。

写意花鸟的这个名称和定义,明确地告诉了我们它和其它画科及同一画科不同画种的区别。

写意花鸟重在表现花鸟之“意”,意是写意花鸟的灵魂。它决定着作品的品格:意高则高,意奇则奇,意庸则庸,意拙则拙。郑思肖写无根兰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失地之恨,郑板桥画竹来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都因其立意高远而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画佳作,而许多立意平庸拙劣的作品则大量湮没,不为世人所知。所以,一幅好的写意花鸟,一定要有好的立意,意是写意花鸟生命力的源泉。

意还是写意花鸟造型的依据。写意花鸟不追求形的逼肖,而要求能传达物象的精神和作者的情意,因而需要以意造型。北宋大诗人坡,“一生凡九迁”(遭贬),在几起几落的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孤独、悲凉和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于毫端,创作了《枯木怪石图》,其中的“枯木,枝干虬曲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都不是因物造型,却在笔意盘旋之中凝聚着一团耿耿不平之气,正是他“胸中盘郁”的具体表现。山人朱耷,本是明朝宗室后裔,因异族入侵国破家亡,沦为一介平民,饱经人世忧患,有抑塞难平的人生苦痛。他画的寥禽孤鸟,眼睛或淡然半闭,或白眼向人,大有孤傲愤世,冷峻待人的意绪。这些形象也正是作者思想人格的象征,是“借物写心”,以意造形,既突出了花鸟的神态气韵,也展示了人的精神品格,特别是“我”的个性,达到了物我交融的境界。正所谓:人为花鸟传神,花鸟为人代言,花鸟与人合而为一,难分难解。

此外,写意花鸟的意,还决定着作品的章法和笔墨风格。形式从属于内容,画面的组织安排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这就是章法必须服从立意的道理。至于笔墨,清·郑绩《梦幻居画学简明》指出:绘画之意,“在品格取韵而已”,有简古、奇幻、韶秀、苍老、淋漓、雄厚、清逸、味外味之分,“意欲简古,笔须少而秃拙,笔笔矫健,笔笔玲珑,不用多皴擦,用墨多浓,复染以水墨,设色不宜艳,墨绿墨赭,乃得古意;意欲奇幻,则笔率形颠,最忌平匀,布置则从意外立局,疏密纵横,不以规矩准绳较尺寸;……意欲韶秀。笔长尖细,用力筋韧,用墨光洁,望之袅娜如迎风杨柳,丰姿如出水芙蓉,斯为得之;意欲苍老,笔重而劲,笔笔从腕力中折出,故曰有生辣气。……意欲淋漓,笔须爽朗流利,或重或轻,一气连接,毫无凝滞,墨当浓淡湿化,景宜新雨初晴,所谓元气淋漓障犹湿是也;意欲雄厚,笔圆气足,层叠皴起,再三加擦,墨宜浓焦,复用水墨衬染;……意欲清逸,笔简而轻,轻中有力,交搭处明白简洁,……墨以淡为主,不可浓密加多。何为味外味?笔若无法而有法,形似有形而无形,于僻僻涩涩中,藏活活泼泼地,固脱习派,且无矜持,只以意会,难以言传,正谓此也。”将怎样用笔用墨来表现画的意境说得十分透彻。

以上这些,都说明意对写意花鸟画创作的极端重要性。

画写意花鸟画,当然需要了解花鸟的生长规律与组织结构、花鸟的生活习性与体态特征,即其物理、物情、物态,需要善于选择恰当的角度与瞬间表现花鸟的情态,需要善于取舍、提炼、恰当地组织画面,需要有过人的笔墨技巧,但最需要的还是要有好的立意。没有好的立意,即使上述条件一个不缺,画出来的作品也是苍白的,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

那么,如何才能获得好的立意?我以为,此项能力需在画外养成,要苦练画外之功,即见识之功,思想品格修养之功。鲁迅说:“美术家固然必须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须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又说:作者的作品“其实是他的思想和人格的表现”。一个思想狭隘、灵魂丑恶、品格低劣,追求名利的画家决不可能画出郑思肖、郑板桥、苏轼、朱耷那样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高品格的作品。要成为一个伟大的写意花鸟画家,需要先具备关心国计民生、为真、善、美代言的伟大人格。让我们向着这个方向努力。

曹伟德,1973年出生于景德镇,江西省陶瓷工艺美术学院毕业。系江西省工艺美术师,景德镇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江西省教育学会陶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八方工艺瓷画院秘书长。

作品《蝶恋花》获“第二届中国(部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暨第二届中国工艺美术优秀作品评选”中国工艺美术铜奖,《春风图》获第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2009年“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金奖,《春风》获第六届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暨黑龙江省第六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青花釉里红《多福图》瓷瓶被江西省工艺美术馆收藏,《报春》瓷瓶被广西省壮族自治区博物馆收藏。

黄国科,浙江永康人,1977年生,高级工艺美术师,景德镇老年大学国画班特聘教授,景德镇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西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

2008年作品《秋实》在第九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天工艺苑“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银奖。

2011年,作品《花开富贵》获第六届黑龙江国际文化艺术产业博览会暨黑龙江第三届“百花杯”工艺美术精品展金奖。

花艺的意义篇6

关键词:花卉题材;隐喻;精神蕴含;表现使命

一、花卉题材作品的一般意义

花卉,由于其特有的外形、色泽、以及品种的多样性,自古就是文人墨客喜爱与传颂的宠儿。花卉题材的绘画表现作品,最早以一种普遍方式出现在大众面前的,大多是国画水彩的作品,中国画画家以花卉为题材有些并非完全因其色相,有些是运用花卉譬喻人品,泄愤抒情,但表现形式也都是以写实为主。油画作品中花卉题材的出现,大多为静物写生为主,一些与静物花卉题材有关的作品,一般也只反映了女人的生活节奏以及女性自身的浪漫气息。人们对于花卉的感悟大多拘泥于一种唯美,甚至艳俗的传统感受,把花卉与女人仅仅相连,描绘的是一种朦胧的意向美,或是一种小资情调的生活状态。人们只是停留在对花卉本体的认识上,而没有认识到花卉更深层次的表达意义和表现语言。本文主要论述的是,花卉题材在当代油画作品中出现的表现形式,以及花卉题材作品的特殊意义和作用。

二、以一种唯美的母体,反应出与其相反的真实世界

花卉文化是花卉题材在发展过程中,与其他文化门类相互影响、互相补充、互为融合,形成的与花卉有关联而又相互独立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信息的总和。中国花卉文化是在浓厚的传统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更多的关注人的精神生活状态,追求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对于花卉文化也有了比以前更深层次的了解,艺术作品中出现的花卉题材也不仅仅是对花卉本体的一种真实的再现,更多的是关注花卉所代表的特殊含义,以及艺术家对花卉所寄语的,满足画面需要的特殊意义,尤其是在当代油画艺术中,花卉的出现或是以一种母体的转换形式出现,比如蔡锦的《美人蕉》系列,美人蕉原本为一种花卉的名字,其花的特点,也不完全如艺术家所表现,但是艺术家以一个广为人知的 花卉的名字作为创作题目,以及创作题材,呈现的却是一种不完全拘泥于本体的画面效果,这就是一种对于母体的自我转变,这种转变来源于艺术家对于自我生活的感情流露,同时也反应出,花卉题材的油画作品,有一部分是采纳了人们对于花卉一贯唯美的真实感受,正如,现实光怪陆离的生活中,很多看上去很美的事物,其实只是一种假象,甚至是一种海市蜃楼的幻觉,这是由人本美决定的,也是无法更改的,而这和人们对于花卉的感受是如初一则的,由于人们由最初对于美的事物的追求,到看清事物的背后,这个看似简单的循环过程,却是每天都有人在重复的项目,恰恰花卉正是这种追求过程的最好比喻,正如,玫瑰的美丽下其实暗藏了刺的伤害,这种对于生活的真实感受,使很多艺术家偏爱于描绘花卉题材作品。

三、对油画作品语言的新探索

当代艺术的开放性,对于油画表现技法来说,也是一种解放,艺术家对于油画材质的了解与熟悉,也出现了许多用油画颜料画出其它材质的新作品,这种创新同时也体现在对于花卉的表现上,由于受到中国传统国画对花卉描绘的影响。同时又受到所谓的当代艺术“中国风”的影响,有一部分艺术家开始追求油画作品的新鲜感,对于花卉这种传统题材,也开始运用油画这种西方材质颜料描绘,想找寻一种绘画作品的新艺术效果。

四、以今人的视角画传统的花卉题材

方力钧画的茶花、玉兰、芍药都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经典题材,具有多种象征意义,而他把花从传统花鸟画的关系中单独剥离出来,让他们在画面空间悬浮,作为幸福的象征,又作为纯粹装饰性画面因数,这是有意识单地使用混合的绘画语言,用中国的素材逐字引证西方艺术史,改写了通常花卉在宣传海波中的运用方式,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祖国或是表现新中国繁荣景象的广告中那样。周春芽作品中所出现的桃花,也是一种生命旺盛和冲动的转换形式,花期短暂则暗喻生命的轮回与稍纵即逝,这种组合模糊了人与自然的界限,桃花怒放,隐含凋谢的不安,揭示在万物自然中的自由与限制、廉耻与道德。画潜叙述生命的历程,包罗遭遇的幸福、欢愉、失落、困苦、悲伤和渴望,呈现出与虚无,食色性的男男女女为无意识,是一种从生理进而转向精神的异度索。另外,桃花是鲜活春天的代表,明亮的红色可延伸为人的本能,兴奋的人富有文化感,将原始状态的性化为典雅,与桃花构成世界的原本。同样是传统的花卉题材,由于当代艺术家特有的艺术环境,与社会状态,使传统的花卉题材赋予了新的艺术表现使命。同时也把中国传统的花卉文化与时俱进的推向当代艺术的大舞台。

五、转换新的观察视角

一些花卉题材的作品中出现了,放大花卉中的某一部分或是转变花卉中的某些部位,比如,放大或者转化花蕊或是花瓣上的纤维,以一种新的关注点,来表现我们熟知的花卉,这其实也是一种隐喻的表现,画面中没有人物的出现,而是以花卉中的某些部分代替人的某些器官,以一种花非花的感知状态,其实是想比喻人的精神层次、精神状态、精神追求,把精神、情绪、感知这种抽象的概念,转换为人们可以清晰看见的具象的形象,它的形象虽然不真实,在真实生存环境下不存在,但是观看者并不会觉得这样的画面形象突兀,甚是陌生,这种感觉的基础正是由于艺术家采用的本体,是人们所熟悉的花卉,不同的只是本体中加入了艺术家的主观创造,主观提炼。改变了花卉原有的面貌,以一种新的形象反应当下,人们的生活状态。

六、小结

花卉题材油画作品的出现,是新的审美境界的提高,也充实了当代油画的绘画领域和绘画范围,拓宽了人们对花卉题材的认识层面,把花卉题材的作品只是抒发绘画者内心感受的境界,提升到,展现当代人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的层面上来,以一个点,反应了一个群体的真实状态,同时也丰富了油画的语言表现形式,对油画颜料,以及技法的研究也是一个开阔,另外,当代油画作品中出现的传统花卉的题材,把中国传统花卉文化推向一个新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花艺的意义篇7

关键词:短片电影;“读者反应动力论”;“意蕴层次”;视听元素

《百花深处》是一部意味深长、任重而道远的哲理电影。片中导演借助视听元素将传统文明的厚重、原生态与现代的荒诞幽默相结合,让观众通过审美再创造,获得意蕴,感悟其艺术性与思想性。

本文将以霍兰德的“读者反应动力论”的“意蕴层次”为理论基础,就《百花深处》的视听元素探析导演是如何表达思想及其意蕴。最后,总结“读者反应动力论”对创作者合理把握观众需求及影片感染力,从而创作出杰出艺术作品的深远意义。

一、霍兰德“读者反应动力论”之“意蕴层次”介绍

精神批评分析是把精神分析学等心理学理论运用于文学研究的一种批评模式1,研究的对象大致可分为创作者、接受者、作品三部分。

美国著名文艺批评家诺曼·N·霍兰德是读者反应精神分析批评的代表之一。“读者反应动力论”是其在著作《文学反应动力学》中提出的理论。

其中,接受者经“意蕴层次”作用,对作品审美再创作,感受意蕴。这是让观众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感受到意蕴的存在却又模糊不清,可使观众在这种似懂非懂间更积极地关注影片进程。

对于电影,视听元素必定具有艺术审美上的必要性,即艺术意蕴的表达。本文将以霍兰德“读者反应动力论”的“意蕴层次”为理论基础,从观众视角,就《百花深处》视听元素解析观众“意蕴层次”的反应动力过程,近而探索作品的艺术性。

二、从“读者反应动力论”之“意蕴层次”看《百花深处》视听元素

《百花深处》讲述了一位老北京人冯先生请搬家公司为其搬家,并称自己住在百花深处胡同里,然而当搬家公司一行人随冯先生到达百花深,眼前“百花深处”竟只是拆迁区深处的一块空地,除了一颗老槐树外,空空如也……向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后,老北京传统文化与当下人类精神建设遭到遗弃的沉痛现实。

以“读者反应动力论”的“意蕴层次”解析电影《百花深处》的视听元素,探析导演是如何运用视听元素,讲述影片故事,传达艺术意蕴,引导观众感受这部杰出作品的探索性与思考性的。

1.荒诞“搬家”段落的艺术意蕴

(1).段落中人物语言动作的暗示意义

影片段落中,耿乐一行人假装搬抬着家具,动作夸张,相互讥笑,为达到目的连路人也成了他们的陪衬品……是对物质文明越发丰富,人们精神文明遭到遗忘与缺位,却浑然不知的讽刺;而冯先生口中不停念叨着紫檀衣橱、前清灯座……看似荒诞的背后,是冯先生将传统文化融入其情感深处的体现。

同时,片中冯先生说了3次“这不在这儿嘛”,一次是在搬家工人时,一次是在找到铛子时,最后一次是在车轱辘下找到铃铛时……导演刻意借助冯先生的语言符号,向观众暗示:“百花”深处就在这儿!在冯先生的灵魂里……”

(2).段落中道具符号的象征意义

在道具设置上,导演设计了一个似有似无的道具——花瓶。在搬运过程中,因搬运工人递火给同伴,花瓶“碎了”,落地的一霎,观众看到了花瓶,还听到了花瓶的破碎声……观众困惑了:花瓶是冯先生的幻觉还是真实存在?这里花瓶象征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前清花瓶摔碎在新生文明的现代土壤上则寓意着新旧的更替。

另一个极具象征意义的道具——铃铛。搬家时冯先生从泥土里找到儿时屋檐下铃铛里的铛子,随后耿乐从掉进坑里的车轱辘下找到了铃铛……失而复得的铃铛象征着“百花”深处的真实存在。

2.对比性视听元素的艺术意蕴

(1).人物形象对比

卡西尔说,人是符号化的动物,符号是人的本质2。影片将冯先生与耿乐人物符号化,形成了反差对比,体现“现代人”与“传统人”在同一时空中的差异性与同一性,从而深刻传达着影片主题与艺术意蕴。

冯先生与耿乐的言行无形间象征着“传统人”与“现代人”对传统与现代的态度。冯先生探出半个身子去打量车外的北京是“传统人”对北京日异变化的直观反应;当车开进胡同,他坐正身板、整理衣帽的举动是“传统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和一份尊重的表达;而耿乐一行人假装搬抬家具的场面,无疑是暗示与讽刺“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态度。

在服装造型方面,鲜红色象征中国传统文化,灰色象征现代化建设。那么“传统人”冯先生,其灰色外套下透出的鲜红运动衫是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不离不弃的象征,暗示着传统文化被现代生活所包围;而耿乐的灰红色工作服则象征“现代人”在社会迅速发展,物质文化日益丰富的当下,对传统文化的淡忘与遗弃……

(2).环境情节对比

影片运用环境视觉对比,形成强烈的视觉反差,从而强调影片思想与意蕴。如从去胡同路上切换到进入胡同口的场景,前后不到一分钟,却带给了观众巨大的视觉反差,象征着“新北京”日渐繁荣,而“老北京”却在悄然无声中消亡……

在环境听觉元素对比上,前往胡同沿途的汽车声、流行歌曲等听觉元素与片尾渐现京韵十足的叫卖声前后呼应,普通话与京片子,现代与古老的二元对立是如此尖锐,矛盾也通过这些听觉元素得到原汁原味地体现。

《百花深处》将对比性视听元素巧妙运用,让声音与图像符号共同赐予了影片更为强大的生命力,使影片更具艺术审美与意蕴。

3.静态构图的艺术意蕴

(1).空间的转换意义

对于影片的视觉符号,导演运用静态构图,形成空间转换,将艺术审美与意蕴结合。片中冯先生他们到达胡同时,以一个拆迁房屋墙上的画框为前景,以汽车缓缓开进胡同的背影为背景,看似不起眼的构图巧妙地将剧中两个不同“时代”空间相隔,让前后现代化节奏与寻找古老文明的怀旧气氛无形中变得清晰。

(2).结局的延伸性意义

片中冯先生摇着铃远去背影成为了影片的最后一个画面。落日夕阳的余晖充满画面,老人朝着大槐树跑去,嘴里喊着“回家了!回家了”,铃铛声渐行渐远,老人的背影越来越小……这样的画面设计是导演运用纵深性画面寻求一种延伸性结局的效果,暗示着冯先生对精神新家园的寻找,而我们也跟随着他去追溯那些遗忘的老北京文化。

三、结论

《百花深处》延续了“陈凯歌式”的电影风格,从细节着手,以小见大,“于无声中听惊雷”的方式,讲述了一则看似荒诞无稽却又极富哲理与人文关怀性的故事。从观众角度,透过“意蕴层次”解析《百花深处》的视听元素,探析观众感受艺术意蕴的过程,有助于研究观众的审美需求,并对于艺术创作者更好地通过艺术手段引导观众感受其作品意蕴也有着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大学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花艺的意义篇8

关键词: 花鸟瓷画 意蕴

陶瓷艺术作品中,有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其中,有花鸟、人物、龟藻、走兽等不同的表现题材.这些艺术形象,不仅以生动的造型引入入胜,而且有深刻的意蕴。花鸟瓷画构图常以“寄情寓意”为象征,通过花卉禽鸟的组合构图,以吉利祥瑞的文化内涵,寄托了陶瓷艺术工作者的良好愿望,有对人生美好未来的向往之情。

意蕴,是艺术作品中的思想内涵,是艺术形象的“话外齐”,是花鸟情趣与人们的审美观念融汇。花鸟瓷画题材,以喜庆吉祥为主要内涵。从古到今,艺术陶瓷作品,都采用了谐音寓意的形式,以缘物寄情的特殊语言,来表达作者的构思立意,寄托心中的祝愿情愿,表现作品的主题。古代与现代不同时代里的花鸟瓷画,虽然绘画题材有相同之处,但是,其文化内涵却有不同特点。花鸟瓷画和文人的花鸟画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有区别。花鸟瓷画的意蕴,有吉利祥瑞利情感象征两大类。

吉利祥瑞

在工艺美术作品中蕴含着吉祥意义,具有悠久的历史。掘专家考证,吉祥图案源于商周,始于秦汉,形成于唐宋,成熟于明清,明代以后的陶瓷装饰中,流行吉利祥瑞图案,受到了工艺美术作品吉祥图案的影响,并形成了陶瓷吉祥图案的特色。在小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的祖先不仅创造山优美的文字绘画,还创造了很多反映人们对福生活追求的吉祥寓意图案,给人们以喜庆祥和的感受,体现了民族审美意识和民间文化习俗观念。千百年来,吉祥图案在民众中广泛流传,受到群众喜爱。

陶瓷中的装饰图案,有不少是从民居建筑雕刻、年画剪纸、刺绣服饰等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图案移植过来的。丰富的寓意,变化多样的形象,通过借喻比拟象征方式,形成“一句吉语一图案”的表现形式,以花鸟的组合构成形象,赋产物象以“物吉图样”的意义.景德镇古代陶瓷中的明清瓷器,青花、五彩、粉彩瓷画花鸟等纹饰,以吉祥纹样为主。 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花鸟瓶“喜上眉梢”,以栖立在梅花枝头的喜鹊画而, 显示出喜庆祥瑞的意蕴。在陶瓷装饰图案中,“喜上眉梢”是历史悠久装饰,纹样繁多的画面。现代艺术瓷, 日用瓷的画面中,仍有这种图案,充分显示出民众对喜庆吉利画画面的崇尚喜爱心情, 明清时期的陶瓷装饰广泛流行龙凤图案。龙凤图案是中国工艺美术作品中的常见纹样.受到上自皇宫贵族、下至平民百姓的喜爱。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龙在百姓心中,即是皇权的象征,又有天龙、地龙、神龙等多种龙的图形,形成龙纹系列.出现在木雕、石刻、陶瓷、服装上。望子成龙,望女成风, 是父母最大的愿望,以儿女辉煌腾达,荣宗耀祖为期望,是中国民间大众的理想,这种理想,多以“龙风呈样”图表示。龙风图案与牡丹、莲花、祥云、火珠等合成吉祥图案,象征富贵、发达、兴旺、强盛。 明代万历年间五彩、青花瓷画巾,流行“鸳鸯莲花图”,象征夫妻恩爱和睦,家庭生活美满。

清代五彩、粉彩瓷画中.盛行“金鸡牡丹”、“莲池翠鸟”等吉祥图案.寿桃、、荷花、梅、兰、竹、菊成为粉彩、珐琅彩瓷画中的主要纹饰,以吉利祥瑞内涵反映了人们的趋吉心态和对美妙图饰的欢迎.

现代艺术陶瓷中的花鸟纹饰,继承了古代花鸟瓷画的吉祥内涵形式.在古代吉祥意蕴的基础上.又有发展、变化。牡丹是从古到今人们普遍喜爱的“富贵”花,而在现代陶瓷艺术作品中,艺术家创作的牡丹花,不仅是富贵荣华的象征,又含有画家对我们伟大祖国繁荣富强、 兴旺发达的殷切希望和衷心祝愿.与过去的富贵内涵相比,有不同的象征。以“松龄鹤寿”为含意的松鹤图,是长寿的象征,也含高尚情操的意义。松树凌严寒而不凋零、仙鹤独立清高,堪作高士楷模。现代陶瓷上的“松鹤图”,有赞美伟大祖国万占长青,蓬勃旺盛之意.在吉祥意蕴的基础上,又有了意义中的深化扩展。

吉祥意蕴在花鸟瓷画中成为普遍现象,受到了民间文化风俗的影响,是民众喜好“彩头”心态在陶瓷绘画界的体现。 吉利祥瑞图案,物吉图祥,以物喻意,将情意与景物融为一体,主题突出构思巧妙,情趣盎然,体现出浓郁的民族艺术特色,作为民俗艺术的一种形式,千百年来,吉祥图案具有广泛的传承性特征。在中华民族中世代相传、家喻户晓。迎合民间文化习俗的约定俗成需要而组介构成的吉利祥瑞瓷画,显示出人们对吉利图案的普遍爱好,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把社会生活和自然万物相结合,采用想象的方式,使花鸟图案带有象征寓意。经过艺术想象,进行合成拼接.以达到尽量完美的祥瑞意境。

在组合形式上,吉祥纹饰可以分成三类。一、单独象征,以一件物象象征一个寓意.如龙,凤,莲花,牡丹,入们一看到就知道这些形象的含意。二、 复合构成,以两、三种物象组成一个图案,以花卉与禽鸟、 动物相结合。 构图形式有凤穿牡丹、梅鹤图等.三、组合构图,以多种形象组成一幅图案,装饰在瓷胎器型的主体部位。典型纹样有: 天伦图,以凤凰、仙鹤、 白头翁、鸳鸯、燕子合成.四宜图,存牡、夏荷、秋菊、冬梅一起入画,象征四时皆宜、 四季长春。二友图,以松、竹、梅组合而成,象征高尚情趣和坚忍不拔的气节。

情感象征

与花鸟瓷画中的吉祥内涵不同,文入画以抒发心中情感、寄托作者个性风格为特色,以花鸟树行为隐喻、含蓄地表达文人墨客的精神世界。借物指事,深藏心境。文入画的这种情感象征手法,对现代陶艺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花鸟竹石等自然物象寓意抒情,是宋代以后的文入画中开始出现的。在文学作品上,以物寄情比绘画要早,届原在《楚辞》中,以兰草比君子.在《桔颂》中以桔拟人。在文人画中、梅菊鹭雁,常以悠闲情趣寄托。仙鹤之轩昂,雄鹰之勇敢顽强的精神气韵,都是从宋代开始出现的。宋代的文入画,多以借物喻情为内涵. 虚心异众草,劲节逾凡木”的翠竹,象征清雅的梅花,都是文人赋予自然物象的象征含意。 文入画中的花卉、禽鸟、竹石、走兽等形象,往往足,画家自己心中的精神寄托。郑板桥画兰、竹,崇尚兰花的幽谷自芳的高雅脱俗,竹的四季长青,劲节虚心里,有“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意蕴。山人笔下的禽鸟,多作“白眼向人”神态,显得孤傲倔强,这些形象的造型、性格,是画家自己性情的写照。文人画作者都是具有多方面的修养,他们的作品,多以物喻意、借物抒情,给人以丰富的联想,以松比喻人的刚正不阿,以竹喻人之节操正直,以梅表现人的不畏艰险,以象征人的品行高雅,荷花比拟人的洁身门好.徐渭在“墨葡萄”画中自题: “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众。 ”以野葡萄自喻,抒发了他的胸怀大志,怀才不遇的感叹。 郑板桥画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市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通过对劲竹的赞颂,表达了自己的意志信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