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8篇

时间:2023-12-26 15:19:36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1

论文摘要:在当前大学生英语学习环境相对缺失的情况下,学习者充分利用丰富、多样、便利的网络资源,自主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十分必要。文章对大学生如何结合自身的学习兴趣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探索。   

 

21世纪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只要有一台能够接入互联网的电脑就能够闭门不出而知晓天下。据抽样调查,我国200所高校中83%的学校能够上网。[1]网络已经渗透到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之中,占据了大部分课余时间,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因此,绝大多数大学生有条件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对英语学习者来说,拥有一个能置身其中并能频繁接触英语的环境是相当重要的,而课堂学习语言的时间非常有限,因而更应该注重课后的主动学习。本文就大学生如何利用网络资源,结合自身兴趣自主学习,创造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网络资源与语言环境 

1.网络资源概念 

网络资源是利用计算机系统通过通信设备传播和网络软件管理的信息资源。[2]一般情况下,我们平时上网接触最频繁的网络资源就是网页,包括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邮箱等,还有各种软件,如QQ聊天软件、有道词典、PPTV视频播放器等。网络资源由于其展示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所构成的内容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相比传统的书本等学习资源,更易于激发学习者大脑的活跃度,调动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不可或缺的手段。 

2.网络资源的利用 

本文利用访谈法对青海师范大学和青海大学的在校学生进行小范围的随机访谈,以近年相关文献的数据为参考,得出如下结论:大多数学生上网以娱乐消遣为主,只有不到20%的学生利用网络查阅文献和自主学习。娱乐消遣以看新闻、聊天、收发邮件、玩游戏听音乐四项为主。由此可见,在校大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程度十分有限,大部分上网时间白白浪费在与学习无关的事情上,甚至有少数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耽误学习,影响学业。当然,网上娱乐消遣不一定是坏事,如果对其合理开发利用,创造交互式英语语言环境,则能达到让学生边娱乐边学习,在乐中学的目的。 

3.语言环境概念及作用 

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语言环境有多种,一般地说,有自然语言环境、局部语言环境和自我营造的人工语言环境。自然语言环境是指以该语言为母语的生活环境。局部的语言环境是指学习者部分时间生活或学习于该门语言环境中。而人工语言环境主要指学习者在头脑中用该门语言复述、描述、记忆或营造某些的场景。[3]本文中的语言环境是指局部语言环境。 

在一个母语环境里,儿童只花两三年时间就能掌握运用母语。对于儿童是如何掌握语言技能的,不同学派有不同解释,但经过大量的语言学和语音学研究证明:环境是语言学习的关键因素。[4]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对大学生的英语能力的提高不言而喻。它能增加英语的接触频度,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不断提升英语学习的兴趣,培养交际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实际上,除了有限的课堂提供的英语语言环境之外,课后基本上没有英语学习的语言环境。中国的大学生,尤其是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他们每学期的课堂英语学习时间是非常有限的,而且对参加英语角之类的活动积极度不高,因此他们的英语学习主要依赖于他们的自主学习。 

二、自主学习与兴趣 

1.自主学习定义及作用 

自主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的认知 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发展而来的,作为一种个性化学习,强调学习者学习过程的主体地位,重视学习者的积极自发学习,强调自我评估的重要性。[5]对语言学习者来说,单纯依靠传统的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因而自主学习就显得尤为必要。自主学习与传统英语教育学习模式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它改变学生课堂学习时受支配的被动状态,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有选择性和创造性的学习。它改变学生课堂忙于听讲、笔记,下课忙于记单词、完成作业的疲于拼命状态,有利于学生语言交际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知识结构在智力上的转换。 

自主学习并非对学生放任自流,教师要发挥导向作用,积极引导,排忧解难。同时,它要求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问题,否则自主学习将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最后,它要求学生对自己要正确评估,寻找适合自己水平的资源,并提高自己对资源的鉴赏与甄别能力,做好自我监控,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2.兴趣是最好的驱动力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以认识或探索外界的需要为基础,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对有兴趣的东西会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6]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转化为自主学习的驱动力。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从高考时的繁忙紧张变得彻底放松,学习积极性不高,多数人抱有“60分万岁”的心态,学习动机不足。鉴于此种情况,以学生的兴趣为导向、以学生的知识底蕴和自学能力为基础,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未曾不是一个很好的尝试。 

三、探索创建英语语言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 

Languages will tend to change to meet the new situations.[7]语言是社会化的产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英语中新的词汇的出现,旧词汇的消失以及句式结构变化,特别是英、美人日常口语的表达方式变化都是在书本里无法及时显现的。例如,以前传统的美国人打招呼时说“Hello!”或者“How are you doing?”,而现在的年轻一代喜欢直截了当:“What’s up?”。互联网及时呈现了这些变化,它的丰富和多样性也能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调动内在动力,提升信心,帮助优秀学生向更高层次进取,提高暂时困难学生的发展空间。 

1.建立英语相关网站,有效进行资源整合

互联网上的很多资源都是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如英美名人的演讲视频,英美脱口秀节目和选秀节目,以及各种英美门户网站(YAHOO,CNN,ESPN,NBA)等。教师可根据授课内容搜集利用相应资源,具体来说,比如在校园网内建立英语专题网站或BBS论坛,设计各类板块,如资源共享版,学习经验交流版,在线课程版(提供课件、讲课视频、习题解答等),英语讨论版(用英语对相关话题发表观点)等等。 

2.建立QQ英语交流群,锻炼英语应用能力 

QQ是目前我国学生使用最多的一款聊天软件,据了解,大学生一般都以班级为单位组建了QQ群,用来发布信息,联络感情。因此,教师可针对学生喜欢使用QQ这一特点建立专门的QQ群。例如,学习交流群,用来讨论英语学习问题及师生互动;英语交流群,群内成员使用英语发表观点(书面或语音两种方式),畅所欲言;还可以尝试让学校的外教加入QQ群,让其在某一时间段在线,与学生用英语交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3.建立学生英语学习博客,展示自我并分享经验 

大学生一般都有自己的博客,甚至还有个人主页。引导学生建立英语学习博客,提倡学生写下自己在学习中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教师点评和帮助,用中文或英文皆可(用英文可锻炼学生英语写作能力)。除此之外,教师可以提议以班为单位或小组为单位共同写一个博客或者引进有关英语的名人博客组建博客圈,以利于相互交流。

 

4.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自主学习并解决问题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决定了要想找到自己所需资源必须借助搜索引擎。使用搜索引擎有很多技巧,这些技巧有利于提高搜索效率,节省搜索时间,教师可在专题网站板块或QQ、博客中教授这些技巧。例如听力较为薄弱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搜索相关资源,对新闻感兴趣可以听BBC或CNN,对演说感兴趣可听名人的演讲,对电视 节目感兴趣,可搜索脱口秀节目。 

5.结合学生自身兴趣,培养翻译技能 

听、说、读、写、译,翻译是学生学习英语应该掌握的五项基本技能之一。翻译不仅是理论和实践相互促进的一项活动,而且是全面提升词汇识辨与理解能力、语句语法结构分析能力、语篇理解与感知能力的综合实践活动。可结合兴趣,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分工合作翻译网络上的信息,教师给予一定指导。如有的人喜欢NBA,有的喜欢英超,有的对娱乐新闻感兴趣,则可以访问相关网站,进行翻译,学生可将翻译作品发表到网站板块或个人博客里,让其他人点评,教师也可以在翻译教学课中对其中的一两篇作品进行点评。 

四、小结 

综上所述,利用网络资源创建大学生英语语言学习环境是一种凭借现代信息科技技术,以网络为媒介,结合当代大学生自身兴趣,进行自主学习的方式。强调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发展,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专业学习中选择和确定相关主题,在教师的指导帮助下,以个人或小组的方式进行英语学习。网络环境较之传统教学环境具有更多的丰富性和灵活性,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当今信息时代对人才的培养要求。如何利用好网络资源,确立一套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从而丰富大学生的英语语言学习环境,促进英语学习是当代英语教学中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刘宇飞,宋立杰.浅谈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科技信息,2010,(12). 

[2]百度百科——“网络资源”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962671.htm. 

[3]百度百科——“语言环境”词条[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117733.htm. 

[4]莫宇驰.营造家庭双语环境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6). 

[5]闻琳.多媒体英语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大众文艺,2010,(15). 

[6]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48-349. 

[7]杨信彰.An introduction to linguistics[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2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生态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社会语言学

一、引言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新兴成员,而且是当下最能体现时代特征以及当代人生活状态和精神诉求的语言形式,网络流行语成为了当今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门话题。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一系列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第一,通过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探究语言内部系统之间的关系,从而掌握语言内部的发展规律、语言变迁规律和语言发展动态,进一步丰富语言本体的研究;第二,追踪时代前沿,掌握最新的语言文化动态,为网络语言学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也有利于语言学相关理论的补充、拓展和完善。

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从语义、句法、功能、认知、心理、社会、文化等角度,就网络流行语展开较为系统的研究。然而,关于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归纳整理了最近几年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指出目前研究中存在的缺口和问题,以期对完善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二、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在文献方面,以中国知网全文数据库CNKI收录的资料为文献来源,以“篇名”为检索项,以“网络流行语”为检索词,选择全部文献,不限年限,共检索到1334条。从时间和数量特征来看,最早的研究始于2001年,前期研究成果比较少,在2008年以前,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不超过10篇,在2008~2010年期间,相关研究论文的数量呈显著上升趋势,几乎每年都成倍增长,之后速度放缓但仍处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顶峰,有233篇,2016年降到188篇。

这些科研文献不论从数量还是质量来看,绝大多数都是从语言学视角进行研究的,截止到2016年,知网上收录的从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的资料有1228条,由此可见,语言学是网络话语分析领域的主力军。赵乐平(2015)指出:“语言学的探索已经深入到网络语言的语音、语法、词汇、修辞、语义、语用、语境、语体等多个层面。”面对1994~2010年间中文CSSCI来源期刊中关于网络语言的大量研究成果,陈敏哲、白解红(2012)指出:“在近二十年来汉语网络语言研究的发展过程中,学者们逐步将研究的范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近几年,尤其是最近两年,从语言学视角分析网络流行语的文献来看,以生态和认知语言学视角居多,这也体现了语言学界对网络流行语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但也不乏从应用语言学、社会语言学以及语言本体等视角出发进行研究分析的科研文献。

三、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生态语言学视角,是将网络流行语看作语言生态系统的新成员,或探究其在语言环境中是如何促生和变化的,或探究其是如何反过来影响语言生态系统的环境的:邹春燕(2015)在《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汉语网络流行语研究》中,利用生态性的全息论和生态位理论对网络流行语在形式和意义上的动态变化作了定性和一定程度上的量化研究,并首次构建了生态语言学视域下的词汇研究模式,既观察了语言在环境中的变化规律,又重视了语言和环境的关系;或运用生态语言学中的语言的多样性与动态性探究网络流行语:石杰(2016)在《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一文中从网络流行语的来源、特征、带来的多样文化及其发展情况等方面出发,论证网络流行语具有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特点,进一步证实了其符合语言发展的生态原则,应对其进行规范和引导,积极促进其成为汉语体系的一部分;或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分析网络流行语的趋势以及应持有的态度:毕会英(2013)在《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谈网络流行语》中指出,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有其存在的客观原因,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发音和结构上的变异,而网络流行语幽默、诙谐的生动表达往往通过此变异实现其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语言规律,反而增强了网络流行语的幽默效果,因此人们应该乐观、宽容地对待网络流行语。从保护弱势语言的角度出发,人们应该公正地对待新兴语言,容许新兴语言在语言生态环境中存在,进而保持语言生态的多样性。

也有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直面探究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和治理问题的学者,如杨勇、张泉(2015)在《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和治理探究》中指出:“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已经构成大面积污染,需要多方合作,加强网络跟踪、评估和监管,才能提升网络语言的规范度,捍卫母语的纯洁性,保障现代汉语生态系统健康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

四、从认知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有学者运用认知语言学的认知C制、概念隐喻、转喻以及概念整合等相关理论,探究当今网络流行语的意义建构,如王婷(2016)在《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一文中,以《咬文嚼字》2012~2015年的“十大流行语”为研究语料,按照汉语构词法对其进行分类,并探究各类流行语意义建构的机制。王婷的研究结果为:旧形新义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重新分析,如“任性”一词本义是由着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而现在的意思则是敢作敢为、天真率性,这种从贬义到褒义的词义色彩的变化中涉及重新分析;缩合式流行语的意义建构机制为概念转喻,如“网红”是“网络红人”的缩略语,两者存在于同一认知域中,在具体的语境中,源域(前者)为目标域(后者)提供心理可及性,“网红”形式简洁,作为认知参照点,为“网络红人”这个整体提供心理可及性,用部分代整体,进而引导识解者获得整体意义。

有的学者从认知语言学的象似性原则出发进行研究。王寅在《论语言符号象似性》一文中将语言符号的象似性定义为:语言符号在音、形或结构上与其所指之间存在映照性相似的现象。李燕芳(2016)在《象似性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认知探析》中,从影像、图示和隐喻三种象似性视角出发研究网络语言的象似性,认为象似性现象也有一定的认知理据,并从省力原则、情感交流需求以及心理需求等几个方面探讨了网络流行语形成的认知理据。

五、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

有的学者从社会语言学视角研究网络流行语,认为语言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不同时期的语言不仅反映了其自身的语言特点,还从侧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状况,并将网络流行语看作是特定网络群体使用的一种方言。如徐先梅、马东(2013)指出:“网络流行语是一种新兴的社会方言。方言可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地域方言是依据地域范围的分布界定的,它在这一地域内具有全民性的特征。社会方言是具有某种社会特征的人(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阶级、阶层、原居住地等)在某些场合所使用的语言。网络流行语是网民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在网络这个交际平台上使用的一种特殊的言语表达方式。”

关于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问题,网络流行语的研究资料中几乎都有涉及。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给语言带来了活力,如徐先梅、马冬(2013)在《网络流行语语言变异现象研究》一文中指出:“网络流行语作为语言变异的一个体现,在时代的发展中是一种新鲜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语言的发展,受到广大网民的喜爱。”语言学家陈原指出:“语言因为有了变异,才能够把不适用(不能适应社会需要)的成分淘汰掉,才能够使自己丰富起来,换句话说,语言的变异使语言本身经常有活力,不至于僵化。”在2015年1月召开的第十届青年语言学者沙龙上,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2015)指出:“新媒体时代曾有一种观念很盛行,就是‘语言纯洁论’。”李宇明认为,“纯洁论”是五十年前甚至更早时代的看法,语言是不可能纯洁的,语言一旦纯洁,那么这个语言就死亡了,语言一定是在每个人心上想的、键盘上跳动的,绝对纯洁的语言并不存在。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流行语这种语言形式是对现代汉语规范性的挑战,一些不问出处和真正内涵只为追求娱乐的流行语所折射出的大众文化趋势和社会心理,正在冲击着网络流行语文化的积极意义。网络流行语简单地“复制”和“粘贴”,正在让汉语变得干瘪、乏味,这种思考不无道理。

在语言学界,网络流行语是语言系统的新成员、新的语言形式,充满朝气和活力,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本文以知网上检索到的文献为资料源,归纳整理了有关从语言学视角解读网络流行语的研究。可以看到,相关研究成果越来越多,且研究领域也在不断深化。但是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在于对网络流行语的定义不统一、对网络流行语的规范性治理看法不一以及研究Z料单一等。希望本文可以为国内学者今后开展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为2016年度大连外国语大学科研基金项目“传播语言学视域下网络流行语研究”[项目编号:2016XJJS27]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毕会英.从生态语言学视角谈网络流行语[J].学术交流,2013,

(12).

[2]王婷.流行语的认知机制分析――以《咬文嚼字》“十大流行语”

为例[J].宿州学院学报,2016,(9).

[3]石杰.从生态语言学视角看网络流行语[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

院学报,2016,(2).

[4]赵乐平.从语言学视角看国内外网络语言研究概况[J].新媒体研

究,2015,(1).

[5]杨勇,张泉.生态语言学视野下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及治理探

究[J].湖北社会科学,2015,(3).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3

【关键词】高职英语 网络化教学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120-02

网络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模式要探索和尊重高职英语课程教学规律,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与现代语言学和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为主要内容,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手段,集网络、文字、多媒体光盘版本三位一体,发挥教学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创造有个性化和互动性特色的英语教学环境,从而达到有效地培养学生具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能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运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信息交流的听说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需要。

网络化教学,即在网上建立教育平台,学员通过网络进行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在互联网上,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进度。每一位学习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在自己方便的时间从互联网上自由地选择合适的学习资源,按照适合于自己的方式学习。这种学习方式离不开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全新的网络学习环境。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相结合,是基于多媒体课室的以阅读为主线的大班读写译综合训练课程,它以英语课程标准为蓝本,进行以阅读教学为主、写译教学为辅的语言综合技能训练,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混合学习模式。

一、网络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的理论指导

(一)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人本主义以马斯洛、罗杰斯为代表,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揭示人性的本质。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学习是学习主体个性、潜能和价值自我实现的过程。主张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学的实质在于创设一个能产生预期结果的情境,即为学生的自我实现创造一个安全的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参与教育过程;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提倡建立亲密、融洽的师生人际关系,使学生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展现个性、发挥潜能,从而促进人格的发展。

(二)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建构主义以皮亚杰、布鲁纳、维果斯基为代表,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来源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是认知结构的建构和重构。语言学习过程是一个“刺激一反应―巩固”的过程。语言熟练使用者可以向学习者传递语言系统的知识,学习者通过反复模仿、操练,形成自发的语言习惯,掌握语言结构。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引导学习者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为主来建构知识,关注和强调学习的自主意识、创新思维与探索能力;个体应具有高度的“自主建构”意识,重视将信息和网络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为“自主建构”学习提供一种理想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自主探索、情境创设、多重交互、互助合作、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

(三)社会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社会认知主义认为语言是一种社会认知化现象,而非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一个体系。语法运用能力离不开社会适宜性,而认知能力也须依靠社会交际而获得。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在交际中使用语言,交流的过程与语言成品同样重要。语言教学应帮助学生走进真实的话语场景或话语团体,而不仅仅限于提供语法结构的练习或大量的语言输入材料。在这个话语团体中,学生要完成真实的交际性任务,必须与他人进行交流、协商与合作,恰当地理解并使用语言。社会认知主义为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网络化英语教学中,计算机或网络能够提供或创设真实的社交场景,以其独特而便捷的方式帮助师生与外界沟通。而且网络化英语教学的组织方式十分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既可结合教学大纲规定的课堂教学,又能以课外教学活动的形式进行。师生之间或学习伙伴之间的交流方式也多种多样,如实时交流(聊天、讨论)或非实时交流(通信、留言、文章、编辑网页),双向交流或多向交流。

二、网络时代高职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应遵循的原则

(一)学生的主体性

我国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是以掌握语言知识为目标,以“满堂灌”和“大运动量训练”为基本方法。显然,这种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取的。以计算机为主体的现代教育手段具有高效、高质、促进学生智能发展等特点。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建有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教室和局部校园网、双向闭路电视点播教学网、语音广播网和双向评价系统等。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学模式创新实验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开展的。在英语教学模式创新中突出学生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能自始至终地参与有关自主教学的决策,能自觉地对自己的学习实施自我坚持和评价,对自己的学习负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学生学习的交互性

网络多媒体立体化教学环境能支持各种新型学习方式,学生既可自主探索、创设情景进行研究性学习,也可多重交互、共享资源进行协作学习。学生在网络自主学习过程中,可根据各自不同的需求、学习动机和学习目标,积极主动、有创见性地独立决定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和学习形式。它是学习者一种有意识地计划、监控、实行和测试反思的学习过程。即使在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中,教师应多进行外语能力培养,少进行语法知识的传授;多进行语言本身的训练,少进行语法知识的讲解。倡导靠语感解决问题,重点是教好起链接作用的词语等。这非常有利于学生形成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探究性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终身学习、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际进而达到成功的事业和人生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生学习的超前性

学习需要动机,需要情境。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可以查询与英语教学相关信息和内容,这样学生在英语课堂上带着自己的见解或疑惑走进新的学习中时,注意力和思维的焦点就会相对集中,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内驱力。同时,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教学中,能为自己寻找新的学习方法,以适应现在及未来的终身教育活动,使自己能迎接学习中产生的新问题的挑战。如网络探求之类的研究性学习能够使学生围绕社会生活的实际问题进行自主探究、自主发现,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基于协作交流的学习、基于资源共享的学习。

(四)建构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这一结构即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网络环境下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指对教学内容的讲解,对学

生的启发、引导,而且更主要的是指对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合作学习的组织和研究性学习的指导以及自主学习策略设计等方面。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需求,获取学生的信任,使他们对自主学习有所认识,才能逐渐将学习的责任移交到学习者身上。

三、高职英语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实施

网络化教学只是为培养受教育者的信息能力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而这一教学环境优势的充分体现和培养目标的最终实现,还有赖于网络化教学模式的创新。随着网络立体化多媒体教学环境的建立与完善,人本主义、建构主义以及社会认知主义教学理论所倡导的各种新型教学模式的并存就能实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应立足于信息工程学校的优势,积极构建网络立体化的教学平台,在教学模式上大胆创新,实施多种教学(学习)模式并存,优势互补。

(一)网络化教学模式与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带着明确的任务目标,主动调整学习策略和努力程度,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过程。网络化教学模式和自主学习模式相结合,就是学习者运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英语学习系统(主要指校园网络和光盘)进行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教师定时在线指导、答疑。其实质是基于计算机(校园网)的英语综合技能尤其是听说技能训练课程的学习中,培养学习者获取知识和建构知识的能力,在主体认知生成过程中融入学习者的创造性见解。

(二)网络化教学模式与交互式合作学习模式相结合

网络化教学能够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从而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其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图文音像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式人机界面,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人类联想思维与联想记忆特点的、按照超文本结构组织的大规模知识库与信息库。因此,其对知识保持的效果大大优于传统教学方式。交互性是网络化教学的显著特点,是任何其他学习方式不可比拟的。它不仅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而且使得学生在交互式教学环境中有了主动参与的可能。

(三)网络化教学模式与协作学习模式相结合

网络化教学有利于实现协作式教学策略。协作学习模式是一种为了促进学习、由某些学生协作完成某个给定学习目标的教学方法。其实质是通过创设情境,提供符合学习需求的外部刺激,学生积极主动地同外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的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发生和完成。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模式是指利用计算机网络以及多媒体等相关技术,由多个学习者针对同一学习内容彼此交互和合作,以达到深刻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目标,这不仅对问题的深化理解和知识的掌握运用大有裨益,而且对学习责任的共同担当、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也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它不仅关注学生的主动求知与实践参与,也关注学生的价值观念与情感态度在学习活动中的作用,更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习惯和态度的形成。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4

1.1利用网络教学,丰富学生背景知识,提高教学效率

在英语教学中,背景知识的掌握是学生学好语言的前提。语言的学习离不开背景文化,许多英语词汇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且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不同意义。背景知识对学生语言的掌握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受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教师不可能在课堂中花大量时间介绍包罗万象的背景知识。因此,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查找相关的英语文化背景知识,并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加深了解,这样既拓宽了学生对英语国家的了解,又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1.2教师利用网络获取视听资料,使学生体验真实情境

教师课前上网收集整理与教学内容相关视听材料,并在课上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样教师在课堂上把听觉、视觉及动觉等感性材料一并呈献给学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中,提高学习效率,并使学生在语言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1.3利用网络教学,充实课上教学内容,开阔学生视野

网络环境下的英语阅读学习,集合了大量的英语学习资料,是任何一座图书馆都无法比拟的,并具有时时、广泛、共享的特点。阅读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扩大词汇量,还能提高学生对文字的快速感知能力,有利于学生巩固和学习语法知识,培养自学能力。教学中,教师搜索、选择、下载网页、制作链接,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科学、多样、有趣的选出网页或文章,设计教学内容,构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阅读资源库。在补充文化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的自主性,提高阅读水平。

1.4构建情境英语学习平台

在学校的校园局域网络教室里,教师可以根据英语学科特点,创建语言教室,创设学习情境,学生可以通过BBS、聊天室、E-mail、QQ等网络交流工具进行交流,并就某一问题话题进行讨论、会话,发表自己独特的观点、意见,实现同学间的信息交流,师生互动。

1.5在网络中创设研究性学习情境

英语研究性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类似科学研究的情境,组织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并对大量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网络以其丰富的资源为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验、在学习中培养获得信息所需要的能力。比如,学生可以就网络与英语学习话题问几个研究性学习的问题:网络能给我们提供什么样的英语学习资源呢?网络能给我们创设什么样的英语环境?网络学习和课堂学习效果一样吗?您喜欢访问哪个英语学习网站?网络对您的英语学习有哪些什么帮助?等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学生通过分组访问各自搜索到的英文网站,并对网站的形式、内容及特点加以对比分析,通过讨论、交流,完成学习任务。这样同学们会发现英语既是获取信息的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目标,引导学生积极开发网络上的英语学习资源,开阔运用英语的渠道。

2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2.1教师的语言引导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关键

教师如何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用语言进行启发引导,如何进行简练的阐述或解释,如何提问,触发学生的思维,如何利用画面对语言规则进行归纳总结,并指导学生练习,巩固语言,这些工作做得好,才能使网络教学实现最大化。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获得感性认识,认真仔细地观察画面,启发学生思维,使他们对事物的现象进行分析、总结、抽象和概括。

2.2合理使用网络教学

网络环境下英语教学,必须从教学目的出发,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实际,恰当、合理地应用于教学中,从而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做到视听、思考、言语三者紧密配合,才能使网络教学达到成效。

2.3教师素质的提高是实现网络教学的关键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5

【关键词】交际法 高级英语 网络

一、交际法的理论基础

交际性教学法始于语言是交流的工具这一理论。语言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发展英国著名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所说的“交际能力”。海姆斯认为,语言包含了“交际能力”和语言所处的。文化社会意涵。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交际能力不但包括获得有关语言规则的知识,还应包括在语言环境和社会交往中恰当使用语言的能力。这一交际能力的涵义成为交际法的根本依据。后来,在1980年提出的一个交际功能模式,使交际能力概念具有语言教学的指导意义,即语言能力,社会语言学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

交际法从学生使用语言这个实际出发,要求教学过程交际化,强调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从而达到正确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并同时又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达到交际目的。从语言教学角度讲,就是培养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

二、高级英语课程的特点与在高级英语课程中实施交际教学法遇到的难题

高级英语作为英语专业高年级高难度的英语精读课,同其专业基础阶段的基础英语或综合英语相比较,有以下几个特点:(1)教学题材和内容涉及面广,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地理、科技、文化和文学作品等社会各个方面;(2)课文篇幅长,语言难,名家名文占据相当大的比例;(3)言语技能训练从“用语言处理事情”转向“用语言叙述、议论、说明事物”,即从情景对话训练及一般复述能力的训练转向独白语(连贯语)训练和就其课文内容重新组织语言陈述或辩论:(4)逐渐将学语言等同学知识,把培养交际能力同发展外文思维能力相结合,着重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独立使用英语进行工作的能力。

因此,虽然高级英语与基础英语一样,着眼于对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和英语语言整体素质的提高,但是因为其鲜明的课程特点,又因为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尤其是语法一翻译法和听说法的影响,高级英语教学仍然通常由教师掌控,以串讲课文,讲解语言点的形式来完成教学任务。师生掌握的学习资料匮乏,缺少对等的信息交流也是导致课堂交际失败的直接原因。可喜的是,2007年后,随着个人电脑和网络接入的校园普及,多媒体教学的广泛应用,上述这几个问题正在得到解决。

三、网络支持下将交际教学法引入高级英语课程的可行性和实践探索

1.利用网络促成高级英语交际教学的实现是可行的

在现有的条件下,将网络引入高级英语课堂教学,或者说利用网络促成高级英语交际教学的实现是完全可行的,因为我们已经具备了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条件。

硬件方面,首先,是几乎每个学生都拥有了自己的电脑。配置极高的电脑和可移动电脑的拥有率使学生随时随地利用网络资源成为可能。其次,校园网络以及由校园网络连接的全球互联网都布线至每一个学生寝室。这使得每一个学生都可以轻松便捷地登录到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再次,得益于校园基础设施的完备,高级英语课程也都设置在多媒体教室上课,这给教师和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提供了很大便利。

软件方面,不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已经熟练掌握了利用网络搜索、下载等获取资源的方法,还是快速将这些网络资料重新编辑整理为可用的教学或学习素材,这些都为上课时检索、利用资源节省了时间,提高了现有资料的利用率。

2.笔者的教学实践及取得的成果

基于以上的软硬件教学资源,笔者2007~2009年在浙江海洋学院外国语学院担任高级英语教学工作期间,尝试借助网络将高级英语课堂授课交际化,在为抽象语言补充具象化诱导因素,激发学生学习英语语言文化的热情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下面,笔者将主要从课前准备步骤简单地进行教学探索。

课前准备阶段的网络引入在综合英语课程如基础英语、大学英语、高级英语等课程中应用得较早而且效果较好,但是一般都以课文的主题思想为核心来收集资料。这样做虽然针对性好,但是学生搜索、涉猎的原文网站少,而且难以跳出本文化内的模式性思维。笔者认为,专业英语学习高级阶段的学生,必须具有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对英语原始材料的选择和组织能力,而且越是在学生感兴趣的文化点上。他们所显示的热情越高,越愿意阅读和查找英文原文材料,所以在每一次课前准备阶段,笔者都不会约束学生或限制他们的思路,而是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课文中提到的自己感兴趣的点,然后做出全英文的幻灯片与全班同学交流。在笔者进行教学实践的3年里。05~07三届学生都有令人惊喜的表现,而且他们还体现出了越发明显的自主意识和发散思维。例如,同样是准备何兆熊主编的《综合教程》第五册第二课The Strugge to Be all All-American Girl的背景资料,同样是4人学习小组的共同作业。05级学生的幻灯片紧紧围绕课文主题,即中国人在美国的生存发展以及经历的文化冲突展开,06级学生也是选中这个主题,但是增加了很多趣味性的元素,如新旧唐人街照片对比,新旧华人做出的成绩,而且着重介绍了崇拜偶像李开复先生的生平事迹和言论。整个介绍都源自网络上收集的材料,图文并茂,而该同学节选的李开复先生纯正发音的讲话也为他的讲解增色不少。07级同学则是由组内4个同学分别准备自己感兴趣的主题并查找、组织素材,最终形成了包括中美文化冲突,鸡蛋人和香蕉人,中美教育体制对比和文章中出现的名人名篇简介等在内的多角度的文化视野,打破了单一的以课文主题为中心的模式。她们的讲解内容活泼多样,但又以课文为核心与英语和英语文化紧紧相连。令人耳目一新。

虽然以上的教学实践只是在笔者教授的班级展开,但是从时间纵向的发展来看。学生们对高级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都有普遍的提高。课堂上,学生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课后遇到问题也积极通过电话、短信、电子邮件等方式提问,跟教师探讨。他们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与同年级其他班级比较也是比较优秀的。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6

关键词: 网络环境 高职学生 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引言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职场上对于具有精湛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熟练的外语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高职高专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规定要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的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提高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能力,以适应我国经济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在多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网络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研究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普遍关注,进行许多尝试并取得一定的成效。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是在网络环境下以口语和写作为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如宁天舒的集书面语和口语为一体的英语聊天室的会话分析;国外研究则关注网络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作用和影响,如O'Dowd以电子邮件方式的跨文化交流在知识、技能和态度等多方面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现有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研究尚存在诸多有待改进之处,大多缺乏实证性研究,此方面的研究存在广阔的探索空间。

二、跨文化交际能力

跨文化交际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能力是指拥有能够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正常有效沟通的能力。比如和其他国家的人,或者其他民族的人交流,因为生活的地域不同,文化不同、风俗习惯不同、思考方式自然也不同,应该注意相关问题以得体地交流。比如同样的手势,在不同的文化中可能代表截然相反的概念,这就要求交流者同时了解这两种文化的背景,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

跨文化交际能力包括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两部分。其中交际能力是指说话人在社会交往的各种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也就是说,如何针对不同环境恰当地得体地运用语言变体,主要由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构成。而跨文化能力包括对目的语文化和本民族语文化差异识别的敏感性、对文化差异尊重、理解和容忍的宽容性及按照目的语文化背景,积极调整自身的交际行为和策略的灵活性三方面。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文化支配语言。交际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基础,跨文化能力是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保障。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能缺少文化创造力的参与,文化创造力是一种主观能动性。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最佳效果,则既要掌握语言规律,更需理解语言所承载的深文化内涵。

三、网络环境下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网络是集图、文、声、像于一体的灵活多样的信息组织形式,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网络信息资源的极大丰富为高职英语教学提供了广阔的探索空间,尤其是对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高职学生英语语言文化学习基础普遍较弱、学习兴趣不高、学习积极性缺乏,但是自觉学习网络科技文化知识的热情较高,重视参与网络文化活动,因此在网络环境中将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有机地融为一体,在培养语言交际能力的同时培养跨文化能力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网络环境的时空无限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环境打破了传统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电脑、智能手机、iPad等信息工具在互联网上查找下载学习资源如图片、音频、视频及电子图书等,然后进行有效的数字化处理,充分调动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强化对语言和文化的感知力;并通过各种在线工具进行语言文化方面的实时交流、求教、解惑,这样可以调动学习积极性、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二)网络环境的信息共享化提供丰富资源

网络的信息资源体系全面而庞大,学生可以按照自身需求查找、共享并整合语言文化知识,如此大量的学习资源十分便捷地以鲜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在面前,与之相关的有声背景资料、图片、歌曲、电影片断等多模态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并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优质的语言文化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学习网站为每位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内容,同时网络学习环境实现教育的平等化。

(三)网络环境的虚拟情景化创设真实会话

网络环境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创设真实的学习会话情境,营造跨文化交流的氛围。虚拟现实作为网络的典型特征是对人类世界的经验模拟,使学生体验真实的文化生活环境,不再受传统的课堂教学和课本知识计划、顺序等的限制,可以在自然的、具体的、真实的情景中学习语言及其蕴含的深厚文化,如国际会议、新闻采访、名人演讲、商务谈判、节日庆祝等,这种声像交替、图文并茂、灵活多样的情境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良好而生动的环境为学生培养文化素养构建有机的平台。

(四)网络环境的多元互动化构建交流平台

网络环境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超越时空和地域的局限,为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创造条件,使之顺利地实现多元互动。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在线交流平台如QQ、Skype、MSN等互动软件及博客、微博、邮件进行同步或是异步与各个层次的学习者进行跨文化交流,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行规划学习进度、自我进行知识建构、自由探索感知文化。在网络协作的学习环境中,不同文化的学生通过相互合作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结语

新世纪是跨文化交际全球化的时代,高职英语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高素质专门型技能人才,而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学生提供得天独厚的学习平台,夯实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并且更深刻地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增强对语言文化差异的领悟力。这是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改革创新上的一次探索和尝试,以期通过培养高职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和文化竞争力,一定程度地促进社会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Wang, L. & Coleman, J. A Survey of Internet-mediated Intercultural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in China[J].Re CALL, 2009(1).

[2]张红玲.跨文化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7

关键词:动态系统理论;网络英语阅读;阅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3)03-0028-01

为确切了解国内网络英语阅读研究现状,本文选取了1999~2009年间刊登于国内10种主要外语教学核心期刊上的相关文章,这10种期刊分别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教学》、《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研究》、《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及《外语电化教学》。《中国外语》由于在2004年创刊发行,因此不在本调查范围之内。我们首先以上述期刊名为检索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进行检索,然后以“计算机英语阅读”、“网络英语阅读”、“多媒体英语阅读”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并通过人工检查剔除与本研究不相关的文章,再人工检索近两年没有收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期刊。我们共检索出和本研究相关的文章共计10篇,其研究内容可以分为4个类别。

一 网络英语学习的可行性研究

此类研究将可理解性输入和网络技术运用相结合,指出基于网络资源的可理解性自主阅读的可行性。邓跃平认为可理解性自主阅读不仅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词汇量和阅读能力,还可以提高学习者已知词汇和语法的运用能力,深入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增强语感。他指出“大学英语习得模式应该是课堂教学结合以获取信息为目的的课后自主阅读”。

二 词汇和阅读研究

高照基于韦斯特利-麦克莱恩网络传播模式、Day和Bamford的十大泛读教学原则,提出英语词汇习得的网络自主泛读模式。该模式虽然主要关注词汇习得,但由于词汇和阅读紧密相连,因此对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也有一定指导意义。

三 课程设计研究

基于皮亚杰和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郑玉琪(2005:15)提出《英语阅读网络课程》的设计原则,其核心是更新教学理念以及学习观念,以学生为中心,扩大学生的阅读量,鼓励其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李绍宠、潘志宇、康晓秋等、张华和张少雄等也提出相关的阅读课程设计以提高学习者阅读量,为学习者创造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习者在教师的引导下重组和构建知识结构。

四 理论应用研究

国内有关语言学或跨学科理论在网络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匮乏。杨志忠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结合多媒体技术说明了该理论在多媒体外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认为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要“努力使教学设计呈现多维性、多向性特征,使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

从目前国内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的内容不难看出,有关计算机网络辅助英语阅读的研究还停留在探讨计算机网络等技术的可行性及其应用于语言教学的优势等层面。虽然有研究者将语言学相关理论或跨学科理论,如建构主义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应用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但是把语言学新理论以及跨学科新理论应用于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几乎没有。如果我们比较传统课堂中的阅读教学和网络英语阅读,不难看出教师通过课堂活动也是在帮助学习者构建知识和意义。网络英语阅读环境下学习者的学习过程却被多数研究者忽略了。谈言玲、严华曾经统计了1996~2006年10年间国内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的状况,通过对239篇相关论文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分类,发现国内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呈上升趋势,但是研究课题滞后、有重复性,“有关计算机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的理论探讨占了将近三分之一”。

此外,这10篇文章没有涉及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计算机技术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不管是英语精读还是英语泛读,阅读策略都至关重要。阅读策略运用是指“学习者为解决阅读中的困难而采取的行为过程”,在阅读过程中为解决阅读理解问题和帮助记忆文章内容而进行的思维活动。网络英语阅读中,教师要明确哪些策略是学习者需要但不善于使用的,并采取诸如视频演示等有效手段对学习者进行阅读策略培训。网络英语阅读学习过程还不能忽略评估和反馈学习效果。虽然高照提到了网络阅读中的反馈,但她所指的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和反馈仅仅局限于词汇推荐和阅读文章推荐,似乎对学习者之间的互动和影响的力量认识不足。如何在充分利用网络上真实语料的同时,让学习者发挥自身的语言创造性以及互相激励、反馈,也是网络英语阅读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监控反馈可以让学习者了解到他们学习的效果和程度,让学习者思考自己的错误并自行修正。Murphy在日本某大学进行的第二语言阅读习得研究中发现,学生之间在线交互活动可以促进阅读理解:被试被分为两组,一组两两搭档学习,另外一组独自学习,定量统计结果显示两两学习而且进行复杂反馈的学生在后续理解练习中表现得更好,学习者的文本交互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复杂反馈有助于提高交互质量。

将动态系统理论引入网络英语阅读是一个新的尝试,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当前网络英语阅读教学研究以及课程设计的理论基础。我们应从全新的视角审视和开展网络阅读教学,明确学习者在使用网络阅读资源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语言系统的发展趋势。语言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动态系统理论认为语言系统及其众多子系统是处于变化之中的,学习者通过对语言的重组和调整发展具有个性的语言系统。在自组织语言输入的过程中,学习者的语言系统及其与协作伙伴互动反馈过程中产生的差异会对学习者产生不同的效果。学习者在输入、互动、输出、反馈这个循环中,不断接近语言习得的理想状态,同时也有可能发生退步。这个学习过程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今天的学习影响到明天的状态。

综上所述,网络英语阅读研究要采用一个新的模式,才能进一步推进英语阅读教学实践和网络英语阅读教学设计发展。

参考文献

[1]Anderson N J.Exploring Second Language Reading: Issues and Strategies[M]. Canada: Heinle& Heinle Publishes, 1999

[2]邓跃平.基于网络资源的自主阅读与大学英语习得可行性研究[J].外语学刊, 2009

[3]高照.构建英语词汇习得的网络阅读模式[J].外语电化教学, 2008

网络语言文化探索篇8

论文摘要: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的整合,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乏且层次差别大的问题,利用现代资讯技术的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传统教学进行了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极富个性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平台。

概述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

ICT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即信息与通信技术,涵盖了计算机、投影设备、数码录制设备等硬件,通用软件、多媒体资源等软件应用以及包括专用网和互联网在内的信息系统[1]。ICT教学是将资讯科技融入于课程、教材与教学中,使之成为师生有效的教学工具与学习工具。

基于ICT在英语教学中的优势以及ICT与计算机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将ICT应用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是趋势也是必然。针对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缺乏且层次差别大的问题,利用现代资讯技术的即时性、共享性、交互性、灵活性等特点,对传统教学进行了理念和方法上的革新,为师生构建了一个极富个性的高职专业英语教学平台。

ICT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ICT的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以互联网为依托,以信息的搜索、处理、重构、呈现为线索,发展了一种基于WebQuest(网络探究)的任务型学习方法。这种学习方法是在互动多媒体的网络环境下,由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到网络上搜集信息,运用网络工具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自主解决问题并获取知识,在自己不断试验探索的过程中认识知识并掌握知识,通过互动多媒体展示、分享知识和经验。

1.利用搜索引擎进行信息的检索和搜集

在专业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设定若干个话题,分别对每个话题给定质询任务,即围绕计算机某一技术领域回答若干个“What”、“How”开头的问题,指导学生利用Wikipedia、Google、Yahoo、Baidu等搜索引擎,在任务的驱动下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而对于同一个主题,学生常常可以得到无数相关信息和语言表达,此时,就需要学生具有思辨能力和语言逻辑能力,对于信息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作出判断,并能够在无序信息和语言表达中找到其逻辑关系,对信息和语言材料进行取舍。该环节着力培养了学生利用网络高效搜集和掌握英语计算机专业信息的能力。

2.利用网上翻译器对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加工和重构

网上词典(如维基网上词典、雅虎网上字典、海词网上词典等)中的科技词汇容量大、更新快,例句更符合时代特点和专业需求。此外,网上词典操作简便、省时、灵活,为英语学习提供了更多便利,更符合高职专业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

利用网上辞典,让学生对英语篇章进行翻译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英文文本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在多个文本的比对和参照下进行整合,形成学生自己的表达,进而加深对计算机专业词汇的记忆和对科技英语句型、篇章的掌握。在此过程中,由于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需要教师更多的语言指导、专业指导和学生间通过网络社区的互助合作,以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3.利用网络协作工具交流学习成果,实施互动式合作学习

BBS、Blog和Wiki都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网络协作工具。BBS主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交流意见的场所,能提供信件讨论、软件下载、在线游戏、在线聊天等多种服务。Blog指的是具有个人特色的“网络日志”,可以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带有多种管理功能的个人主页。而Wiki是以知识内容为中心、面向所有对某一知识感兴趣的公众,译为“维基”的一种面向社会群体的协作式写作的超文本系统,可以对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和发布。

学生通过网络质询和网上辞典的翻译、理解和整合,将自己的探究成果通过网络协作工具发布出来,供大家分享、探讨。教师可以通过Wiki这种简单内容管理工具,创建网页形式的内容编辑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发布成果,并在上面对其作出评价。

Wiki等网络协作、管理工具为师生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共享资源、相互交流和形成有效反馈的平台,为计算机专业英语的学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

4.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等互动多媒体搭设师生展示平台

知识视觉化、操作视觉化可以为高职学生进行计算机专业英语学习营造真实的语言环境,提升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加深对语言使用的理解和记忆。电子白板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使学习更加容易和方便,被认为是未来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主流技术媒体。

实践证明,互动多媒体与外语学科教学整合可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针对高职学生英语基础薄弱的特点,教师可以通过网络环境下电子白板的操作呈现知识,达成师、生、媒体间的互动;通过学生小组成员成果汇报的方式来开展学生间的互动及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以培养他们对专业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互动多媒体搭设了教师与学生共同的展示平台,构建了高职专业英语交际型教学的新模式。

ICT与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整合的优势

基于ICT 的WebQuest教学方法以任务驱动为导向,打破了陈旧教材知识体系的条块分割和固定文本的局限,易于引发学生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的提升,帮助高职学生克服英语学习的焦虑心理而乐于投入到专业英语的学习中来。

同时,任务型教学方法使学生在任务解决的过程中能够掌握大量的前沿专业资讯,提升了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表达的理解和掌握,形成了知识间的良性互动,并使学生最终获得了探究的体验和乐趣。

此外,ICT与英语教学的整合使学生在团队合作及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改进自身对未来工作、职业、社会的理解,同时对ICT技术本身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ICT是连接学生和真实职场、社会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为发展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思考与总结

信息资讯技术的介入给英语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是传统基于书本内容、单调枯燥的课本翻译式的计算机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不改变,而仅仅将教学内容电子化、课堂讲演多媒体化,可能还会“进一步强化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2],无法有针对性地满足当前高职学生计算机英语学习的专业化、个性化需求,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方法也无明显提高。因此,在高职计算机专业英语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活动组织对网络资源进行合理整合是教师发挥ICT教学优势、使其功能和作用最大化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