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8篇

时间:2023-12-29 15:07:25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1

一、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1.课程体系结构划分不明确

财务会计学课程一般分为初级会计、中级财务会计和高级财务会计3部分。但对于初级、中级、高级的财务会计学课程应该包含的内容,却没有统一的认识。在实际的课程内容和教材编写上难以把握。例如。对于企业最基本、最简单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程序和方法、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财务会计报告等理论内容。初级会计学阐述过,中级会计学有涉及,高级会计学也有描述,且基本内容差异不大。又如,独资、合伙企业财务会计学知识,本来属于初级财务会计学知识,但却列入高级会计学,造成高级会计学课程内容“忽‘高’忽‘初”.难以形成系统的体系毗又如,非货币易,在企业中也是常见业务,其处理的基本内容应放在中级会计。而不是高级会计。

2课程内容体系条块分散

中级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章节安排基本上是按会计要素内容的不同来分类设置的。一项经济业务的账务处理往往涉及多个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这必定会造成相同经济业务在不同章节体系中的重复论述以及课程容量的虚增等。例如,现金折扣的总价法、净价法的处理,涉及应收账款、存货、应付账款及主营业务收入等,至少在3个会计要素中重复讲述。又如,非货币易本是一项完整的经济业务,按会计要素顺序来安排,就会造成内容分割,人为增大教学难度。很多会计理论和会计准则的内容是对某一类或全部会计业务的总体描述,在结构上是不宜进行条块拆分的。例如,中级会计学往往将关于资产减值业务的论述分散地放置于各项资产业务处理的条块体系中。实际上,资产减值业务是资产期末计价会计方法的具体应用,其凝练度较高,应该集中加以比较论述,这样既可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行系统、直观的对比,也可以帮助学习对象充分了解资产减值业务的实质,有利于专业理论被系统地消化和吸收。

3.专业理论与实务层次级差不够合理

初级、中级、高级会计学的专业理论级差层次存在不合理的现象。具体表现为“两头小、中间大”。初级会计学部分原理、概念描述过多。而实务操作内容简单、数量较少;相对于初级会计课程而言。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和难度急剧增加。造成初级会计学起来太容易,中级财务会计又太难。学生难以适应脚。高级会计本应体现专业理论与实务的高度统一.但实际上该部分内容往往是对初级、中级理论与实务内容的重复描述。出现重实务、轻理论的现象,有高级会计实务之嫌。

4.实验教学薄弱

财务会计是实践性很强的的课程,由于种种原因,安排学生到企业中实践越来越难。很多学校都采用手工及电算化模拟实习。电算化模块主要是针对企业实际开发的,与教学实践结合不好。

二、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

针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的目前状况及存在的问题,应调整初级会计、中级会计和高级会计的内容体系安排,同时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在教学安排和教材编写中做重新划分。并加强实践环节。笔者对财务会计课程体系模块的划分构想如下:

1.初级板块

分为3个子模块:会计原理、会计基础、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会计原理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的内容,如会计的涵义、目标、职能,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原理及其应用等:会计基础子模块主要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财务会计报告、会计核算程序等会计核算方法和会计工作组织(会计处理流程);与中级财务会计的衔接模块主要包括: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账户按用途和结构分类、企业的资金循环业务流程、银行结算方式及简单的票据业务、税收基本业务等一系列内容,应将货币资金的核算、与货币资金收付直接相关的其他会计要素的初始确认和简单计量、经营成果的简单核算与计量等作为最基本的会计业务处理置于初级会计学部分。

2中级板块

鉴于中级财务会计教学中.长期采用以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划分教学内容的习惯和以会计要素划分基本教学内容具有的简洁、与会计报表要素具有一致性等优势,对于企业生产经营基本业务内容,如供应、生产、销售、资金筹集、利润形成和分配等仍以会计要素来划分,有利于掌握财务会计的基本业务的核算原则和基本的会计处理方法。但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考虑业务本身的整体性,会计要素之间重复确认和计量的内容应视情况删减,进行整合。其他仍属于企业常规常见业务,但有一定理论和实践难度的内容。如投资、资产计价、资产减值、借款费用、非货币交易、债务重组等,应以会计原则为导向来安排。注重内容的整体性。划分中级会计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从会计原则高度认识和理解财务会计的要求。新晨

3.高级板块

高级会计学主要是从会计原则的理论高度出发。结合具体会计准则的基本规定和具体要求。阐述财务会计信息在特定条件下的确认和计量。为全面且高质量地输出会计信息而服务口】。高级板块内容应涵盖企业业务中一些常规内容的延伸,属于成长中不太成熟的内容,如商品期货会计、退休金(企业年金)会计、融资租赁会计、中期报告和分部报告以及那些突破甚至否定会计假设的特殊业务。如合并会计报表、分支机构会计、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会计、衍生金融工具、企业清算、重组、破产、企业合并与分立。

4.实践板块

财务会计的实践教学环节非常重要。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感知度和动手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实践进一步形成初级、中级、高级会计之间的联系。随着对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目标定位的调整。应更加重视财务会计课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板块内容应包括初级会计实践和中级会计的实践。初级会计实践围绕初级板块内容进行。可将实验室的模拟实习与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认识实习结合。中级会计实习,既应重视对财务会计核算业务的实习。更应联系企业的生产、营销、人力资源等方面来进行。

参考文献

[1]荆新,孙茂竹,张玉周.财务会计学课程设计的一种新方案[J].会计研究,2002(6):36.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2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初始化

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初始化工作包括设置系统参数、设置科目、建立各种账簿文件、定义各种辅助核算、定义报表以及录入各种余额数据或者是发生额数据等。初始化工作只能进行一次,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其后的核算工作。不论是从手工核算过渡到电算化处理还是更换会计电算化软件,都需要做初始化的工作。在初始化的工作中,将本单位要 采用的核算程序、方法、规则、基础数据录入电脑,使会计软件能适应本单位的核算、管理需要。本文就会计电算化的核算方法、规则的选用、科目的设置、报表定义等方面需要注意的问题进行讨论。

一、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之前,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实施项目的主管人员应该与电算化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沟通、协商的工作

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清楚实施会计电算化项目要实现哪些功能,达到何种管理的目的。但是,处于项目实施阶段时,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对于电算化软件如何实现某项具体的功能,如何才能达到自己需要的管理目标,还处于摸索的阶段。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对于自己公司的软件的具体功能,功能之间的细小的差别设置了如指掌。但是,对于实施单位的具体业务却不太熟悉,不清楚实施单位需要实现哪些具体的管理目标,哪些功能对单位的会计核算重要,哪些功能对该单位的会计核算无足轻重,单位要实现功能是否具备了客观的条件。因此,在项目的具体实施之前,单位的会计主管人员应该与软件公司的实施人员做好交流沟通工作,对软件的具体功能和单位的具体管理核算目标进行讨论,将二者之间协调起来,以避免在具体的实施工作中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并且制定出标准化的方案,标准化方案的制定应该做到尽量的细致、明确。在制定标准化的方案中还要注意满足单位现有的客观条件,既要避免那种没有实现条件的功能,又要为实施单位的进一步会计核算管理发展的需要留有一定的空间。

二、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如成本核算中的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它的突出特点是计算复杂但是其结果很准确;再如存货收发计价中的个别确认法,它也是结果准确而对会计核算、库管要求甚高。所以代数法、个别确认法等应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采用。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照搬到电算化中去,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处理信息快、准的优点。因此,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因此,在由手工账过渡到电算化的过程中,应该了解电算化的特点与优点,摒弃传统的一些会计核算方法,采用适合会计电算化,能够充分发挥电算化功能的会计核算方法。

三、科目设置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账时要将收集到的会计科目加入软件系统,建立账务系统的会计科目体系。一般在建立账套的同时,电算化软件会根据你所选择的单位性质,按照会计规则默认安装一套会计科目。这些会计科目大都是总账科目,一般会满足单位的需要,不用再自行手工建立,但是各单位的会计核算的区别较大,明细科目还需要自己根据本单位会计核算的需要分别建立。在电算化账务系统中除了像手工账务一样要使用会计科目外,还要为每一个会计科目加入一个编码,另外还需要注意科目的性质、余额的方向,需要辅助核算的科目还要进行辅助核算方面的设置。在设定会计科目时需要重点注意以下问题:

(一)科目的设置要规范。财政部已制定的各行业会计制度中都系统地给出了总账科目及少量二级科目的名称和科目编码。在设定总账科目编码时必须符合财政部门制定的会计制度中的有关规定,设立明细科目编码除会计制度有规定的以外,应该按上级主管部门和本单位的管理要求设定,以保证科目代码的规范系统性和统一性。尤其是集团公司,科目的名称、代码等一定要做到规范统一。

(二)科目的设置要简洁。在满足管理要求和适合计算机处理的前提下,力求代码简单明了、位数越短越好,既便于记忆又能提高录入凭证的速度,应当避免那些冗长而又无用的科目影响日常工作的效率。

(三)科目设置中应该考虑到业务的发展和会计核算的进步,注意科目的扩展性。会计科目体系一经设定,其代码结构就无法改变。修改结构只能通过重新建账实现,而重新建账将丢失已输入的所有初始化数据和已输入的凭证资料。因此在设计代码时一定要充分考虑各方面的要求。确定某一级明细科目的代码长度通常是以上级科目中所含明细科目最大可能达到的个数来确定的,例如,假设“应收账款”通常以客户或单位为来设置明细科目,明细科目的数量不同单位差异很大,少则几十个,多则成百上千,两位码长难以满足要求,要增至三位甚至更长,由于同级科目必须使用等长的科目编码,其他二级科目也要使用三位或更长的科目编码先按客户所属地区分类,设置二级明细。如果设定的分段代码位数较长而绝大多数上级科目所包含的明细科目个数不多时,其他科目的凭证输入速度势必会受到影响。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像这样的科目在设置中便需要一些技巧,一般的会计软件会提供一定的辅助核算的功能,可以将这类科目的辅助核算的性质设置为“往来核算”,将往来单位作为辅助核算的明细项进行核算,这样既减少了明细科目的设置,又增加了往来核算的明晰性与灵活性。如果不想采用辅助核算可将明细科目先分类,按分类设置二级科目,然后再设置下级明细科目,如“应收账款”总账科目下细科目,然后再按客户名称设置三级明细科目。

四、初始数据的录入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完成科目设置的工作后,即可将各科目余额输入系统,根据系统启用的月份不同,原始数据的录入也有区别。账务系统在一月份启用时只需输入上年余额即可,上年余额既是年初余额又是一月 份的期初余额。

如果账务系统在其他月份启用,除需要输入启用月份余额外,还必须输入年初余额和一月到启用账务系统之前各月的累计发生额,这是为会计报表所准备的数据,如不输入累计发生额,由于会计数据缺乏连续性,在以后的查询及报表中如需要全年累计发生额,系统将无法提供正确的数据。但是仅仅是录入各月份的发生额,再查询以前月份的账户的明细时,还是不能得到结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方法是如果单位的业务量小,凭证的数量较少,可以采取手工录入追加凭证的方法;另一种方法适用于更换财务软件的单位,与软件公司的人员协商,使用特定的软件,将过去使用的软件的数据转出来,再导入到新的软件系统中,这样做可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丢失某些数据。总之,在会计年度中间实施会计电算化,数据的初始所涉及的问题较多,应尽量在会计年度的开始或者是结尾,来更换财务软件。

初始余额发生额数据录入完成以后,软件会自动地核对总账与明细账之间、借贷双方之间、总账与辅助核算之间的平衡关系,但是对这个步骤不要掉以轻心,急于进行日常的工作,应该将录入的数据与手工账之间进行仔细核对,确认二者之间无误后再进行日常的操作。原因是大多数软件在录入凭证后,初始的余额便无法改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再发现初始的数据有错误,便没有办法改动,只能用调整凭证进行调整,或者是作废掉该账套重新再建立一账套,重新初始化。

五、报表初始化的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会计报表是会计工作流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在会计软件中通常都预置了通用的会计报表,但除通用会计报表外,单位一定还需要其他报表,这些报表是无法预置的,需要重新设定。报表通常由表标题、表头、表体、表尾四部分组成,其中表体的设置是关键所在。表体中有两类数据,一类是固定的表项目,另一类是变动的数值性数据。数值性数据须设置取数公式,从账薄、其他报表中取来,随账薄中的数据变化而变化。但是取数公式的格式在不同的会计软件产品中各不相同,必须参考会计软件所属的用户操作手册。在定义报表的过程中,需要用到很多函数,财务人员一般不容易掌握。因此在初始化的过程中,这一项工作一般由软件公司的项目实施人员与单位的财务人员来共同完成。定义完报表以后还应该注意报表的校验公式的定义,校验报表内部、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避免出现一些低级的错误。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集团公司,集团内的各分公司向总公司提供的电子报表应严格符合集团公司所要求的格式,这样集团公司才能够进行合并、汇总工作。因此,为了做到严格的统一,像这一类的报表,集团公司应该首先定义出标准的报表,然后向分公司下发,分公司通过接收报表的方式,将标准化的报表接收到自己单位的账套中,而不应该由分公司自己定义这一类报表。

与一般的报表相比较,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相对困难了一些。对于现金流量表的具体制作,不同的软件提供了不同的方法,各种方法之间的差别也比较大,我们在这里简单地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在制作凭证的同时将涉及现金流的分录,归纳到不同的现金流项目中去;另一种方法是事后调整,制作凭证的时候不进行归类,等到会计期末,再由专门的制表人统一进行调整制作。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第一种方式直截了当,做完凭证后随时可以得到现金流量表,但是对于凭证的制作人员的要求较高,凭证制作人员应熟悉现金流量表的制作。第二种方式对于凭证制作人员的要求较低,但是将工作量积攒到会计期末,制表人员的工作量较大,修改相应凭证后,制表人还得重新进行调整。单位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方式。

总之,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涉及方面较广泛的,内容较复杂的工作。只有在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工作中注意上面所提到的问题,高质量地完成初始化工作,才能避免在今后的工作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才能最大地发挥软件的功能。

参考文献:

[1]赵伟。加入WTO对我国会计信息产业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会计电算化。2002,(7)。

[2]李守明,靳兰春。我国电算化会计与电算化审计的比较分析[J].财会月刊(会计)。2001,(4)。

[3]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中级会计实务(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辅导用书)[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3

【关键词】 初级会计学; 中级财务会计学; 高级财务会计学; 内容安排; 课程目标; 教学方法

对于财务会计专业的本科生来说,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三层梯级结构形成了主干专业课程的完整知识体系。如果将三门课程比喻为构筑整个会计学专业知识体系的“金字塔”,那么,三者之间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教材内容的安排上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避免重复;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应有所侧重,配合课程内容完成各门课程目标。但从目前三门课程的内容来看,现有教材内容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复,教学方法也有待完善。本文拟在对三门课程关系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门课程之间的界限、内容安排以及教学方法进行探讨。

一、三门课程之间的“金字塔”关系分析

从整个财务会计的目标看,财务会计以对外提供信息为主要使命,而提供信息的主要载体是财务报表,并且,无论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的目的都是编制财务报表。因此,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的内容安排均应统一于为编制财务报表这一目标服务。那么,从理论角度上看,三门课程应如何分工或定位呢?笔者认为,初级会计学应解决从凭证到报表之间的通用会计核算程序问题,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应解决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一)初级会计学处在整个“金字塔”的底部,是财务会计专业的基础课或启蒙课

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包括原始凭证的填制或取得、审核,记账凭证的编制,以及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直至最后的会计报表编制。对这一过程的了解十分重要,无论是以后的中高级财务会计,还是计算机会计、财务报表的分析、审计等课程,均需要了解会计报表数据的形成过程。它对整个财务会计专业课程起着统驭作用,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骨架。

(二)中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中部,是对初级会计学中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是触及财务会计核心问题的开始

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以及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以及利用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等基本技能,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应重点解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及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问题。将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作为中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是对初级会计学中记账凭证部分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因为在初级会计学的记账凭证部分,只是解决了会计科目的名称、方向,对金额的确定并未深入。通过初级会计学的学习,已经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的基本编制技术但未涉及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问题,因此,中级财务会计可使初级会计学更加丰满,是整个财务会计学的血肉。

(三)高级财务会计处在整个“金字塔”的顶部,是对中级财务会计内容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

中级财务会计基本上是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解决的是符合这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但现实情况是,大型企业集团突破了单一会计主体假设,企业的破产清算也在所难免,币值不变难以维持,高级财务会计则是对这些尖端问题如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进行专题探讨,解决的是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的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因此,高级财务会计是对初级、中级财务会计的进一步补充和完善,通过补充、完善,使财务会计三门专业课程形成一个骨分明、血肉丰满的完整整体。

二、三门课程的界限及内容安排

根据上文对三门课程之间“金字塔”状的关系分析,三门课程之间应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同,既要使各门课程内容自成体系,又要使各门课程之间互相协调,避免重复。同时,在内容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具体分析如下:

初级会计学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主要介绍会计核算程序,并围绕会计核算程序介绍相关知识,如编制记账凭证需要涉及会计科目、账户以及复式记账等知识。在内容安排上,应围绕一般会计核算程序,以原始凭证为起点、会计报表为终点,将会计报表的生成过程作为初级会计学的主要内容,避开较为复杂的经济业务,如债务重组、非货币交易、对外投资以及销售环节的税金和所得税等,淡化具体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条件与计量规则,经济业务的举例只服务于会计核算程序。这样安排可以使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简洁明了、主线清晰,便于让初学者了解会计核算流程的全貌,避免内容过多而主线不明。因此,可将现有初级会计学教材中的确认与计量的关系、计量模式、财务报表设计原则、财务分析、计算机会计等内容删除,除计算机会计独立一门课程外,其他内容应安排在中级财务会计学教材中。

中级财务会计仍以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币值不变(货币计量)为基本假设,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重点解决符合四个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四张主要报表的年度报表结束。因此,主要内容应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每一项目,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的介绍和运用。对于所得税费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内容,因涉及到有关报表具体项目的确认和计量以及报表分析,理应纳入中级财务会计学范围。以财务会计概念框架的基本内容为理论依据,目的是将会计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与财务会计的目标相联系,使学习者牢记财务会计的使命。

高级财务会计则以突破了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币值不变(货币计量)四项基本假设的情形为对象,重点解决不符合四项基本假设的企业会计报表项目的确认和计量问题,如企业集团财务报表的编制问题,尤其是存在境外子公司情况下企业集团的财务报表编制问题以及物价变动背景下企业财务报表项目的计量问题。内容包括企业合并、关联方交易、合并报表、外币折算、物价变动会计、分部报告、中期报告、会计报表附注、企业的破产清算会计等。

另外,就财务会计而言,最终以提供财务报表为工作目标。因此,应将初级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中的财务报表分析部分删除,或将其单立一门课程或者安排在财务管理课程中。

三、三门课程的目标及教学方法

不管是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还是高级财务会计学,最终均需要面对会计实务。那么,学生通过三门课程的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目标?

从初级会计学课程内容看,主要是介绍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因此其课程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会计基本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的会计核算程序。如果学生能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或者直接根据原始凭证复印件进行审核、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简单的成本计算,并能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编制会计报表,那么,该课程目标即圆满完成。  为完成这一目标,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呢?由于学生没有工作经历,对企业运转的基本常识都很陌生,有的学生甚至连发票都没有见过,因此课堂教学比较抽象,教材内容似懂非懂,有些概念如“结转”等难以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就是进行手工实验,让学生根据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根据填制的原始凭证交换审核、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利用外购的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根据记账凭证利用外购账页登记总账和明细分类账;然后根据账簿资料进行成本计算,并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本年利润及未分配利润;最后利用外购的报表编制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通过手工完成这一套程序,既可以使学生实实在在、轻轻松松地掌握这一套核算程序,又可以强化其对原始凭证重要性的认识,还可以使学生对一些会计概念如会计主体、会计分期、内部牵制、结转等加深理解。

对于中级财务会计,因为学生已有初级会计学的基础,已经掌握了会计基本核算流程和几种主要会计核算程序,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等已不再重要,而重点内容是掌握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因此,该课程目标应侧重于让学生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并且理解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侧重培养学生对会计确认与计量规则的分析、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当然,也应掌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编制技术。

那么,应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完成课程目标呢?笔者认为,应侧重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因为学生对财务报表中的数据比较陌生,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漠不关心,对报表中每一项目的确认条件和计量规则可能会“无动于衷”,并且有可能在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时仍侧重于借贷分录的编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生能够直接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从而培养学生对经济业务的判断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能力以及对财务报表的理解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是以初级和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的。通过对初级财务会计和中级财务会计的学习,学生对会计基本技能以及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的确认标准与计量规则已经掌握,并且已经意识到不同的确认标准和计量规则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的影响,因此,高级财务会计的课程目标是掌握关联方交易的识别与处理以及合并报表的编制、外币报表的折算、物价变动会计等内容。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和手工实验共同完成该课程目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加深对会计原则的理解和运用,如合并范围的确定、关联方关系的识别,均需要运用实质重于形式这一原则。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由抽象转为具体,能够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手工实验可以巩固学生的会计基本技能。例如,通过划分实验小组,设置三个会计主体,分别是母公司和两个子公司(国内外各一个),安排三个会计主体的经济业务,让三个小组分别完成各自单一的主体报表,最后完成外币报表折算和合并报表的编制工作。如将国外子公司置于物价变动背景下,还可以完成物价变动会计的实验。

总之,初级会计学、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是财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三者既有联系又有所侧重,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三门课程的内容深浅不一、目标要求不同,因此在教学方法上应结合各门课程的目标,有所选择、灵活运用,最终使学生成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主要参考文献】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4

摘要:近几年来,会计学专业逐渐成为了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但高校的传统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了挑战,初级会计学课程作为会计学专业的基础课更需要授课模式的创新。基于此,本文试图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进行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以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教学模式;会计流程

近几年,在我国甚至在西方,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剧增。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

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论文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计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会计账务、会计准则的讲授,抽象、枯燥且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概念很难使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会计实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

对于任何学习会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初级会计学显然都是会计学的基础课或启蒙课,因此必须做到授课生动、有趣而又浑然一体才能改变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会计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观念,甚至激发学生对未来会计学习的兴趣。而本人面对的现实却是,学习会计十余载,见证了无数的同学从校园走向社会,当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大呼书本与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这些同学至少没有切实掌握初级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基于一个好的视角讲授初级会计学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一门课需要一本好的教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朱莲美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立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 的教材正是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这也是朱老师结合二十年讲授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她认为:“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

基于“会计流程核算”,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安排。第一章总论,简要介绍了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会计要素等基本概念。

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如图所示)展开: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入会计核算系统;对于大量的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分类———记账凭证(第三章);对于大量的记账凭证如何进行汇总———会计账簿(第四章);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的计算(第五章);财务会计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编制报表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第六章);最后是财务会计的最终工作成果———财务报告(第七章)。

2.教材内容

按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让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再逐个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过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后,自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大量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归类。如果不是因为大量原始凭证需要归类的问题产生,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如何归类,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内容的学习也就缺乏主动性。至于如何归类,在第三章记账凭证中,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利用真实的记账凭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类的问题解决之后,问题再一次自然产生:面对大量的记账凭证应该如何汇总?此时阐述“账簿”顺理成章。类似地,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

3.与会计实务训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教材通过模拟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济活动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记账凭证,并根据这些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的登记,又利用该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还包括对账、错账更正、结账和编制报表等内容,论文从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摘要、编号、书写格式到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会计毕业论文簿、如何利用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以及如何对账、更正错账、结账和编制报表等方面提供了范例。总之,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就是“会计核算流程”的思想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区别于其他初级会计学教材的创新之处。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至少可以了解会计工作是从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以及其中每个程序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正是这本教材难能可贵之处,它把会计从复杂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程序,而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恰好能使学生更为清晰客观地了解会计工作,并为日后的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甚至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是我国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都日益凸现了会计专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想掌握会计学知识甚至成为真正的会计人。《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一书以其创新性的教学视角对初级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安排,将更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该书可以成为会计学专业或非会计学专业学习会计学的启蒙教材和参考读物。

参考文献:

[1]朱莲美.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新思维[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5

关键词:初级会计学;教学模式;会计流程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203-02

近几年,在我国甚至在西方,会计专业一直是热门专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会计人员的需要从2004年开始剧增。会计专业是以研究财务活动和成本资料的收集、分类、综合、分析和解释的基础上形成协助决策的信息系统,以有效地管理经济的一门应用学科,可以说它是社会学科的组成部分,也是一门重要的管理学科。目前,我国各大高校都设有会计专业,培养了大量的会计专业的学生,但是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大部分高校一般仍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授课”为主的教学方式,会计学教学往往偏重于会计账务、会计准则的讲授,抽象、枯燥且不断更新的会计知识和概念很难使学生理解现实中的会计实务。这种教学模式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和运用能力,难以适应未来的会计工作。对于任何学习会计的学生来说,无论是会计学专业还是非会计学专业的,初级会计学显然都是会计学的基础课或启蒙课,因此必须做到授课生动、有趣而又浑然一体才能改变学生长久以来形成的“会计是一门枯燥、无趣的学科”观念,甚至激发学生对未来会计学习的兴趣。而本人面对的现实却是,学习会计十余载,见证了无数的同学从校园走向社会,当真正从事会计工作时茫然无措,无从下手,大呼书本与现实的差距。事实上,这些同学至少没有切实掌握初级会计学的课程内容。因此,基于一个好的视角讲授初级会计学显得尤为重要。讲好一门课需要一本好的教材。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朱莲美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立信出版社,2008年6月版)的教材正是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角度。这也是朱老师结合二十年讲授初级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她认为:“学生刚接触会计,对所学专业一无所知,因此该课程应让学生了解会计核算工作的主要内容、核算对象及其流程,尤其是要让学生了解一般会计核算程序,即从原始凭证开始到编制会计报表结束这一过程。”基于“会计流程核算”,该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教材内容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安排。第一章总论,简要介绍了会计的涵义、基本职能、会计要素等基本概念。从第二章到第七章按会计核算流程的逻辑顺序(如图所示)展开:原始凭证是会计核算工作的起点,经过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才能进入会计核算

系统;对于大量的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分类――记账凭证(第三章);对于大量的记账凭证如何进行汇总――会计账簿(第四章);如何根据账簿资料计算成本和利润――成本和利润的计算(第五章);财务会计是通过财务报告向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提供会计信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在编制报表前必须进行一系列准备工作――编制报表前的准备工作(第六章);最后是财务会计的最终工作成果――财务报告(第七章)。

2.教材内容按出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组织,让问题自然而然的产生,再逐个解决,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经过审核后的原始凭证进入会计核算系统之后,自然出现的问题就是对大量原始凭证如何进行归类。如果不是因为大量原始凭证需要归类的问题产生,学生就不会主动去学习如何归类,对会计科目、账户(借贷记账法)等内容的学习也就缺乏主动性。至于如何归类,在第三章记账凭证中,让学生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和内容,利用真实的记账凭证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归类的问题解决之后,问题再一次自然产生:面对大量的记账凭证应该如何汇总?此时阐述“账簿”顺理成章。类似地,最终完成报表的编制。

3.与会计实务训练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教材通过模拟工业企业供、产、销等经济活动编制了一套完整的记账凭证,并根据这些记账凭证进行账簿的登记,又利用该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还包括对账、错账更正、结账和编制报表等内容,从记账凭证的填制日期、摘要、编号、书写格式到如何根据记账凭证登记账簿、如何利用账簿资料进行成本和利润的计算,以及如何对账、更正错账、结账和编制报表等方面提供了范例。

总之,该教材具有鲜明的特色就是“会计核算流程”的思想贯穿始终,这也成为区别于其他初级会计学教材的创新之处。在整个教学完成后,学生至少可以了解会计工作是从原始凭证到编制会计报表的过程,以及其中每个程序需要做什么,如何做。这正是这本教材难能可贵之处,它把会计从复杂的工作变成了简单的程序,而这种从复杂到简单的过程恰好能使学生更为清晰客观地了解会计工作,并为日后的中级财务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学习,甚至日后的会计实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目前,无论是世界范围内爆发的金融危机,还是我国迅猛发展的资本市场,都日益凸现了会计专业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多的人想掌握会计学知识甚至成为真正的会计人。《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流程核算的新思维》一书以其创新性的教学视角对初级会计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全新的安排,将更有助于会计初学者的了解和认识会计实务,该书可以成为会计学专业或非会计学专业学习会计学的启蒙教材和参考读物。

参考文献:

[1]朱莲美.会计学原理――基于会计核算流程的新思维[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8.

[2]田红英.关于高校会计教学模式创新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0,(18).

[3]周宇.《初级会计学》课程教学思考[J].财会通讯,2011,(28).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6

一、 陕西省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概况

按照省编委2000年5月的批复,会计核算中心作为省财政厅下属的事业单位,其基本职能是:在保证各核算单位两权不变的情况下的集中核算。其两权不变是指财务自主权和资金使用权不变。会计核算中心的基本职能也就是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在今年年初厅领导又提出一项会计服务,由此会计中心的基本职能也就是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服务。

到目前为至,会计核算中心的组织机构建设已基本完成,中心下设二个核算大厅,设置5个管理部,13个核算部,编制85人实际到位97人,核算部共有65名会计人员。会计中心的运作形式为“一厅式办公,柜台式作业”,这种形式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本身的需要同时也是全省推行政务公开的要求。

2000年7月1日在省政府前大楼二楼设置了会计中心一厅,2001年1月1日在政务大厅三楼设置了核算二厅,各核算部内配备五名会计人员,一个部平均分管十个单位,最少的七个,最多的十三个,同时通过政府采购,选定中国光大银行作为省级会计集中核算的统一结算银行。

到目前为至省级会计核算中心基本上完成了制度建设、网络建设、队伍建设三方面的内容。在制度建设方面,省级会计集中核算业务推广时,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向省级各部门下发了推行会计委派制的决定,省财政厅对会计集中核算先后制定了十项管理制度,会计中心在业务运作中先后又形成了三十多项业务规范。会计中心是在计算机网络建设基础上形成的现代化的办公环境,服务器选用了安全、高效的双机热备系统,核算一、二厅通过广电网络专线联网,形成自己的内部局域网络。财务软件选用了安易财务软件。会计中心的人员从省级各部门在职人员中选调,现有的97人来自62个不同厅局,人员的选调经过财政、人事、编办三家单位严格考核。中心人员到位后,经过系统的业务培训。

二、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实施情况

会计集中核算模式或制度是按照会计委派制的要求实施的。中纪委二、三、四次全会对会计委派制在形式上大体为分了九种形式,我省有统管、统派、重点委派、会计等形式。在2000年年初,省政府领导决定对省本级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会计集中核算模式要求,一、集中管理。集中管理是指对纳入集中核算的单位的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与会计业务的集中管理。会计人员的集中管理是指推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后,各单位原有的会计岗位一律撤消,会计业务由会计核算中心集中处理;二、统一开户。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原有银行帐户全部撤消,统一在会计核算中心通过政府采购选定的中国光大银行统一开户;三、集中核算。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由于各单位财务自主权不变、资金的使用权不变,这也就保证了各单位的会计责任主体不变。实行集中核算后采用了分户核算的办法,在会计的帐套设置、银行开户和对外信息的提供以及会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方面与原有核算形式基本没有变化。

目前省本级一级预算单位全部纳入省级会计集中核算,包括省委、省政府、人大、政协、法检两院、七个民族团体、八个民主党派。一级120个预算单位从去年元月一日开始全部纳入集中核算。核算资金范围包括省本级同级财政的拨款,中央部委拨款、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单位的其它收入均纳入集中核算。

在实行这项制度时,省委、省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在开业前三天时,即2000年6月27日在省政府前大楼,召开了省级各厅局主要负责人、财务处长、办公室主任及报帐员近六百人的动员大会,王仲民秘书长主持会议,丁厅长宣布了在省本级推行会计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方案,纪检委李书记到会作了讲话,程省长在会上对推行这项制度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随后省政府正式向各厅局发文,从2000年7月1日开始,省政府所属的67个部门纳入了集中核算。在推行这项制度过程中,我们不断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统一明确法律责任,如实行了集中核算后为各个单位统一刻制了财务专用章,同时各单位法人代表向会计中心签发了财务专用章使用授权委托书,从法律关系上明确责任。中心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对各项业务处理也建立了一系列操作规程、业务流程以及相应的管理制度。在中心内部控制方面,集中核算后由于需要管理120个单位的会计业务,所以中心内部建立了严格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从岗位分工包括上机授权、系统监控等方面,都形成了内部控制措施,这是会计法和会计基础业务规范的要求,也是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要求。中心在内部管理方面,也采取了一些相应的管理制度。

中心目前管理单位120个,开设帐户260个,每天平均处理凭证3200份,日均开支票210份,日均现金流量1200万元,去年全年凭证处理量为760000份,签开支票50400份,现金流量达29.2亿元。就目前全国四个省级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来说,我省推行的范围最广,业务量最大。在会计监督方面,中心从2000年7月1日成立,到去年年终为至,一年半时间,拒付各种违约开支294次,资金达600多万。拒付应列入政府采购支出而擅自办理业务的有36笔,金额有100多万元;对单位不规范的原始凭证,提出规范化处理建议,一年半时间有1694项,涉及金额3900多万元。

三、 去年一年中,在规范业务运作、提高质量方面采取的措施

(一) 规范运作。

去年年初,在制定去年工作计划时,厅领导明确提出,应将规范化运作作为会计中心的主要工作。

按照这个要求我们首先制定了会计中心凭证使用规范。在会计集中核算过程中,从各单位报帐到中心内部运作中存在有近二十多种凭证,这些凭证从格式设计到内部业务流转,及使用中的规定,形成了一套内部的业务规范;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业务,凭证的处理是一个基础,在单位较多、业务量较大的情况下,凭证的使用能否规范对提高工作效率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制定了会计档案的管理规范。集中核算后,单位报完帐后所有的会计凭证都存放在中心,一年半的时间积累了大量的会计原始凭证,对这些档案的管理即有会计业务自身管理的要求,也存在会计中心如何为各单位领导负责的要求,如果出现了凭证的丢失、凭证修改怎么办,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在档案管理方面,学习外省的先进经验,制定了严格的档案管理规定。

第三制定了会计核算中心内部部门职能规范。会计核算中心下设十三个核算部,五个管理部,按照规范化管理的要求,对中心所承担的所有职能细化到每个业务部门,同时也明确了这些职能精确的内涵和与内外部的衔接的关系。

(二) 健全监督、制约机制。

会计中心成立之初,李焕政书记曾提出过“会计中心监督各单位,谁来监督会计中心?”,要求纪检委派专职纪检员监督会计中心的工作。在去年年初,财政厅党组正式向会计中心委派了正处级纪检监察员,负责中心内部的纪律监察和业务监督,同时负责受理各核算单位对会计中心的违纪投诉。

与此同时,我们还完善了中心内部的审核拒付业务。会计中心成立后,各核算单位领导担心,会计中心在办理具体业务过程中会不会因情感因素而影响了正常报帐业务,出现这样的担心也是不无道理的,同时这项制度在开始之初自身并不是很健全,在制度不很健全的情况下,这种情况很容易发生。所以中心在运作过程中,在审核拒付制度方面,要求会计中心在拒付每一项业务时,必须由各核算部审核会计正式对核算单位下发一份拒付业务理由书,在此拒付理由书上必须注明此项业务违反了哪条财务规定,并经核算部部长签字,分管主任审签后才可拒付。在处理具体业务的同时也存在有不规范的凭证,如签字审批手续不全、印章不全、收费票据不合规等,对此类业务,我们制定了原始凭证处理规范建议书。这两项制度的建立,使只要从会计中心拿出的凭证都有据可依,解决了空口无凭的问题。

其次,中心还组织了内部的业务专项检查。在去年9月,主管厅长提出:“会计中心要提高自身的工作质量,必须作好自身的检查和外部的检查。”决定在外聘请会计事务所人员对会计中心运作一年以来的会计工作质量,进行专项检查。检查之前要求中心先自身检查。所以从去年10月初开始,由总会计师、纪检监检员、分管业务的副主任负责,同时抽调部分业务骨干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对中心十三个核算部进行业务检查,通过检查发现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在制度执行过程中、在具体业务执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通过各级会议通报,并逐一解决。这项工作结束后,主管厅长到中心听取了全面汇报,认为去年的业务专项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提高人员素质的一个有效的措施。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7

一、单位在选择会计核算程序、方法、规则时,应充分考虑电脑处理会计信息快速、准确的特点

《企业会计准则》和各行业会计制度确定了很多核算程序、方法,单位应结合自身特点进行选择应用。它们各自具有鲜明的特点,且能相互补充。在手工核算方式下,我们往往选用那些计算过程不能很复杂、会计处理不能太冗长、结果要求准确或较准确的方法、程序。而会计电算化由电脑执行程序自动处理会计数据,就可以不考虑计算的复杂性,只要求结果准确就行了。如成本核算中的代数法分配辅助生产费用,它的突出特点是计算复杂(尤其是三个或三个以上辅助车间),其结果很准确;再如存货收发计价中的个别确认法,它也是结果准确而对会计核算、库管要求甚高。所以如代数法、个别确认法应在会计电算化中广泛采用。然而,在会计实务中,初始化的方法选用问题,往往由软件公司辅助完成,将本单位的现行会计核算模式照搬到电算化中去,这样就无法充分发挥电脑处理信息,快、准的优点。因此,我们应当从会计历史上去检索、选用适应电脑高速处理、结果准确的方式、方法和规则。

二、科目编码问题一一应充分满足电脑处理数据的特点,且具有可扩展性

科目编码就是将纳入会计核算、会计管理范围内的人、财、物进行科学合理的编号,以便计算机识别、分类、汇总、查询,这是初始化中最复杂、最费时的一项工作,它直接影响到初始化成败问题。

1.科目编码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惟一性,一个代码只表示一个实体,而一个实体也只能有一个代码:扩展性,编码要为今后系统发展保留一定的空间,以便增加新的内容;稳定性,编好后要尽量少改动,以便有关人员熟悉、使用;简练性,便于存储处理;规范性,代码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以便统计、交流;可靠性,会计软件要具有自动校验功能。

2.编码的方法。由于会计信息处理采用了总账、明细账核算形式,总账由财政部统一规定了编号,这里我们就不再讨论,只研究明细科目的编号。①一个科目是否设置明细账,应根据管理需求,确定其层次和内涵。一个单位的现金总账,在无外币的前提下,可以不设明细账;应收账款是以每一债务人的名称设置一个明细账,企业可能有几十、几百、几千个明细账,若该科目明细太多,科目数据库就庞大,将会影响运算速度,因此,我们将这些债务人按省市区设二级账,二级账下再设明细账,或单列一个模块一一将应收账款列入辅助核算范围,这样更能体现管理的需求。②分析企业历史核算情况,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需求,确定各级科目的位数。两位数,表示该级科目可以设置01一99个科目,三位数表示该科目可以设001一999个科目。一旦确定,要想更改,就受到严格限制。③科目编码的描述。会计软件要求客户自行定义科目结构(又叫科目级长),科目编码结构是指科目的代码有几段(几级),每段有几位,每一段代表一个科目的级别,科目代码与会计科目必须严格对应。各科目编码往往采用全码原则,即:本级科目全码=上一级科目全码+本级科目编码。

我们常见的3一2一2一2一2科目结构,一级科目三位数,如102银行存款,二级科目两位数,如10201人民币存款,三级科目两位数,如1020101工行存款等。输入原始数据时,只录入末级科目的全码和金额,其余的内容,由会计软件按平行登记原则自动计算生成上一级科目的金额等。

3.科目编码的可扩展性是初始化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会计软件设计者充分考虑到电子档案的安全性,对历史资料的补充、修改作了严格的限制。一旦初始化完成,新增加科目就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只有新年再建新账时,才能得到修补。所以,在科目编码时,至少要考虑到本会计年度内的扩展性。

三、辅助核算的处理应充分满足现代管理对会计信息的要求

辅助核算是指存货、客户、供应商、结算方式、成本对象、工资、固定资产等的分类、管理与核算,是会计电算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各自具有其特殊性、复杂性,因而从总账系统中分离出来,形成一个个相互独立、相互依存的子系统,完成特定的管理、服务职能。我们就以存货的管理为例进行分析,存货包括采购计划、审批程序、收发的核算、库管、销售等内容,它占据企业的绝大部分流动资金,所以,必须纳入严格的控制范围内。以销售确定生产、以生产确定采购核定存货的经济批量,若超过该标准,电脑会自动报警,提醒我们的管理者去约束、修改存货的数据,达到有效管理的目的。

四、对会计电算化初始化的校验问题,手工与电脑相结合,相互补充、完善

当我们完成初始化的相关工作之后,就必须对上述工作的正确性、合理性进行验证、验收。在确保初始化合格后,才能进行日常处理。

1.由会计软件进行技术性验证,即录人的会计科目余额是否平衡,总账与明细账、辅助账是否一致,是否有尚未设置、定义的项目等。我们启动试算平衡功能键,电脑会自动进行检查并提示给用户。

初级会计实务核算篇8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操作技能

会计电算化的简称就是指电子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也是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措施。当前,很多大中型企业已经实行了会计电算化,经过工作实践,使得企业在会计核算效率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并在运行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向会计管理电算化和会计决策电算化发展。还有很多企业也正在试行会计电算化软件。我所在的单位已实行会计电算化多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也有工作中的教训,通过会计电算化工作实践,我认为在企业推行会计电算化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会计人员应有所准备,掌握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基本操作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使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开展工作,需要会计从业人员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在大中型企业中,一般管理岗位的员工都通过了计算机应用能力方面的培训考核,作为会计从业人员,最好能够达到财政局认可的会计电算化中级水平,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会计电算化的一系列问题。会计电算化中级考试中就包括了有关计算机操作系统的熟练使用、一般办公软件的应用、财务软件的实际运用等知识,尤其是微软办公软件中的EXCEL内容对会计工作帮助很大,很多日常会计核算中的辅助工作以及财务数据分析等方面都要用到。

二、软件开发人员与会计人员应充分沟通,优势互补

企业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比较熟悉,对本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所要达到的效能和目的比较清晰,只是由于不同专业领域的局限,不了解解决问题的途径,更不清楚会计核算软件通过何种途径来解决本单位的具体问题。软件开发人员对于计算机程序、自己开发的专业软件所具备的功能了如指掌,而对要运用该软件的具体单位的具体业务并不熟悉,软件本身具备的功能未必适合使用单位,使用单位也未必具备运行该专业软件的客观条件。因此,在决定使用商品软件或使用针对本单位开发的财务会计软件时,软件管理人员或开发人员与单位的实际需求人员应进行广泛的沟通和协商,要针对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业务、具体的会计核算要求、财务管理的需要反复讨论,明确陈述,交换意见,避免日后使用上的不便以及造成软件频繁的修改,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工作的正常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用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也是在不断更新、完善的,因为企业的经营业务、会计核算方法以及财务管理要求都会发生变化。软件管理人员或开发人员应根据使用单位的意见和发展状况,在满足会计工作的需求过程中,应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整体性,不能单纯从会计子系统的目标出发,应当充分考虑到不同的管理职能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尽可能利用其他行业乃至于国外的成功经验,拓展会计电算化系统,以适应企业经营控制和管理决策的需要。以便更好地发挥出软件的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企业。

三、会计电算化的初始化工作要做好

无论是通用的商品软件还是针对本单位定点开发的,亦或是通用与定点开发相结合的会计软件,都具备处理数字信息快捷、准确的特点,这也是计算机技术的优势所在。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初始化之前要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在确定准备使用的软件后,便要在符合会计政策、会计原则的前提下,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进行系统初始化设置,然后将期初数据录入,这个过程就如同我们选购新房后,在不改变房屋结构的基础上,根据个人需求、喜好进行内部装修,布局计划,一切就绪后才搬入家具正式入住。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要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另一方面会计科目设置时,除了要按照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科目名称和代码设置一级总账科目外,还要根据本单位的实际业务,设置二级科目甚至三级、四级科目,做到名称简洁,编码遵循软件要求,尽可能在初始阶段考虑周全,因为建账以后,有了数据的科目将不能再修改名称和编码。在会计电算化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会计软件的功能,如新的会计科目代码很长,一级总账科目即有四位编码,每增加一级又增加两位编码,不易记忆。但软件本身提供了“助记码”功能,可以将常用的会计科目用简便易记的数字代替,这样就能加快会计凭证的录入速度,对提高日常会计核算业务的工作效率有很大帮助。

四、 会计电算化后的财务安全问题要重视

(一)内部控制制度要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和完整的重要手段。因而企业必须建立严格的内控制度。基本的内控制度应该包括会计人员权限的合理设置,人员之间的明确分工,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制约。通过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防止舞弊行为的发生,避免给企业在工作上造成不必要的推诿和扯皮,在经济上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手工作账时要考虑不相容职务的分离、分设。同样,在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不相容职务也不能由一个人承担,应根据每个人的工作内容赋予相应的权限。一般情况下,应设置系统管理员、数据管理员、档案管理人员、复核人员、核算人员、出纳、财务主管等岗位,每个岗位既互相牵制,又层层负责,日常工作职责明确,一旦发现问题责任界限清楚。

按照财政部《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的要求,建立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应遵循的原则包括: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和单位内部实际情况;全面性、广泛性、适应性原则;内部牵制原则;不相容岗位分离原则。

我单位在实施会计电算化之初,即按照财政部颁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要求,建立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包括:

1.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对出纳人员、凭证编制人员(软件操作员)、审核记帐人员、电算维护人员、电算主管、数据分析员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明确。

2.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明确了计算机的操作程序、授权、更换口令、对外提供数据、日常备份、操作规程等。

3.软件、硬件和数据管理制度:对财务系统所用计算机设备的维护、保养、使用环境、会计数据的安全保密、存储、软件修改、故障排除、运行日志等做了具体规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