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区块链技术现状8篇

时间:2024-01-02 14:45:17

区块链技术现状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1

(3) 信息安全加密性。区块链技术依照时间顺序和逻辑, 在哈希 (HASH) 算法之下进行链接, 形成轨迹链条行程无法更改的时间戳 (Time-Stamp) , 其生成的任意长度的二进制值也即哈希值, 可以成为银行业务中收付款的流水号, 较好地保证信息数据的安全性。

(4) 数据的可追溯性。区块链技术能够对所有的轨迹链条行程进行记录、存储, 对私自复制数据的行为能够进行追溯和追责。

(5) 智能合约。它主要是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生成, 能够在特定时间、特定事件时触发协议签订时的指令, 是一种自动触发命令的应用模式和程序。

2、区块链技术对会计的影响分析

2.1 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区块链技术可以依照时间顺序存储参与各节点的会计记录, 在密钥安全管理和前后区块相互印证之下, 较好地规避会计信息造假、篡改的现象, 提升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杜绝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同时, 区块链技术采用自动识别的方式, 对所有区域的不同节点信息数据进行记录, 并能够实现对节点信息数据的历史追溯和纵向延伸, 较好地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有利于审计监管部门对会计信息的追踪、查询和监管。另外, 区块链技术对重复信息、无关联信息进行了有效的筛选、剔除, 在全民参与记账的条件下, 避免记账错误或遗漏的现象。

2.2、 提升业务效率

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可以较好地提升业务效率, 利用企业核算系统、信息系统相对接的方式, 自动实现会计信息的确认、计量、记录和存储, 有效提升会计业务综合平台的信息验证效率。同时,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应用还可以成为自动审计的证据链, 实现对会计信息的全覆盖、远程审计。

以审计为例, 一般而言, 审计人员在审计资产负债表时, 若出现某些项目的数额与生产经营活动不相符的情况, 就要对这些项目作重点检查, 从总帐科目追查至原始凭证, 必要时应结合对往来帐的函证、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等项资产的盘点, 核实报表数字的真实性。这样做的结果是, 需要的工作时间很长, 另外有些凭证、函证也会因为时间和出具票据公司的经营问题而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因此核对起来不仅浪费差旅成本, 还要耗费大量精力, 而采用区块链技术可以让这些凭证、票据等以电子的形式保存下来, 单方无法进行修改, 可以实现自动审计的证据链, 提高审计的效率。

2.3、 降低业务成本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应用通过不同区域的各节点进行数字资产登记、转移、结算, 无须人工验证, 实现瞬时、自动化的操作, 区块链条中的各区块能够在相应的密钥管理之下, 快速、全面而准确地获取会计信息, 缩减了资金运作成本、时间成本、协调沟通成本和信任成本。

并购过程中区块链的优势会得到充分的体现。并购过程中, 财务的并购是一个非常复杂和耗时、耗钱的工作, 另外经常会出现并购过程中因为前期工作不充分, 导致后期财务管理出现问题的情况。区块链的数据可追溯、去中心化、单方无法修改等优势对于解决并购过程中财务管理合并的工作, 可以得到充分体现。

2.4、 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

在基于密码学方法生成的分布式账簿中含有大量的交易信息, 实现了对基础财务信息的实时管理, 并有效促进了会计与业务活动的有机链接和融合, 促进管理会计的信息化建设, 使管理会计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极大的突破和飞跃。

3、区块链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分析

3.1、 重塑会计核算模式

区块链重塑了会计核算模式, 体现出公有链与私有链并存的状态, 在数字化、点对点传输的价值系统之中, 成为联结的整体, 在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通过区块链时间的有效扩展通道, 使私有链和公有链相连接, 采用凭证-报表 (账簿) 的会计确认方式, 极大地缩短了会计确认的过程。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核算模式转变了业务流与资金流分开核算的状态, 使业务流与资金流充分链接和融合, 利用区块链安全可靠的价值传输功能, 进行会计结算、清算, 使业务交易确认的同时也即确认了资金转移。同时, 在智能合约的应用下, 可以利用区块链的可编程属性, 实现对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后续处理。

在区块链程序和加密算法的应用下, 会计计量显现出相对稳定性, 不会受到货币自身价值及其转换过程的影响, 实现了会计确认对象的量化。同时, 区块链在会计核算模式中的应用还体现出形式、载体方面的变化, 将实现由传统复式记账的两维方式, 向三维度及多维度的跨越式的转变。

3.2、 区块链技术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应用

在区块链技术之下, 对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它采用宽型的、模块化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 使会计信息披露更加宽泛、灵活和及时, 全面反映会计资产负债表、损益表、权益状况变动等。

宽型的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主要从广度上扩展了会计资产及负债的综合描述, 不仅体现出数字形式的货币, 而且还可以记录和显示数字定义的资产, 转变之前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狭隘状态。

模块化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主要是指对原表型的突破和跨越, 它使会计信息披露由固定化状态向模块化、重复组合的非固定化状态转变, 突破科目之间的级别限制, 基于会计信息需求者的个性化要求进行会计报表编制, 完整表达会计信息需求者与会计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 使会计信息更加准确、完整。

另外, 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极大地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效率, 利用分布式计算机网络中的全球公共账簿, 提升会计信息披露的时效性和质量。

3.3、 强化会计管理模式

区块链技术应用下的会计管理模式也发生了较大的转变, 它极大地缩减了各国在会计管理方面的差异性, 转变了会计管理的重心, 使人们更加关注会计价值计量和价值报告等管理工作, 利益相关者要求获得及时、准确而全面的会计信息价值变动情况, 并有效地进行会计计量和确认。

同时, 会计监督管理模式也不断完善和进步, 可以利用区块链技术建构完善的经济监督体系, 包括组织机构设置、监督对象范围、政策依据、具体运作等内容, 利用区块链公开化、透明性、可追溯的优势特点, 重点做好会计岗位牵制、审批控制、重要单证管理、参数设置等, 提升会计监督管理的参与度和有效性。

3.4、 提升管理会计效能和价值

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之下, 可以极大地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和效能, 具体来说, 主要体现为以下方面:

(1) 作业成本管理。区块链技术下的管理会计作业成本管理关注成本发生的原因及后果, 并由结果分析转变为过程分析, 它通过各区块时间逻辑顺序的相联性, 对所有作业活动进行追踪和动态反映, 实现对相关数据的追溯和定位, 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提升作业成本管理效能。

(2) 价值链管理。区块链技术中的各区域节点能够独立存储采购、销售等交易信息, 管理会计能够获取资产计量、成本分摊等基础会计信息, 据此进行价值链的重新选择, 以达到降低企业成本费用的目的。

(3) 责任会计。在现代企业分权管理的背景下, 要加强会计信息反馈、责任预算和组织核算, 形成科学合理、高效的会计制度体系, 并在区块链的分布式账簿之下, 及时追踪、记录责任履行情况, 客观准确地评价和考核责任中心的工作业绩, 确保成本区块链、利润区块链、投资区块链等责任中心区块链信息数据的真实与完整。

4、总结

综上所述, 区块链技术正以迅猛之势应用于诸多领域, 对会计行业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和转变, 要充分利用区块链的互联网创新技术的优势特点, 突破会计领域中的复杂问题, 较好地提升会计信息数据的完整与安全性。

未来财务记账、合同审批、审计等等工作都将因为区块链的应用发生变革, 提高财务运作的及时性, 并从根本上降低财务资金筹集与调配的成本, 其透明性与安全性也得到了保障。可以预见, 区块链去中心化、分布式的信息处理方式, 对财务而言可能是比人工智能更具颠覆性的东西, 财务要尽早做好准备。

参考文献:

[1]区块链在会计领域应用的探索[J].彭晓英, 孙珍珍.当代经济.2017 (26)

[2]区块链与会计、审计[J].樊斌, 李银.财会月刊. 2018 (02)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2

“硅港区”被誉为都柏林的硅谷,谷歌和 Facebook等科技巨头公司驻扎在这个区域。1月,德勤将新实验室的地址选择在这里,开拓使用区块链的新项目和解决方案。

这并不是德勤第一次开设区块链实验室,此前一个月,德勤在华尔街同样开设了区块链实验室,而这样的实验室马上也要来到德勤中国位于上海的“勤创空间”。

在德勤亚太区投资管理业主管合伙人秦谊看来,这是将新科技与企业战略转型相结合的创意诞生地。区块链空间可以将德勤在数字身份、数字银行、跨境支付、贸易融资、奖励计划、投资管理和保险等领域开发30 多个相关原型,与企业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在走向商业化运作之前进行模式检验。

这相当于一次技术“体检”,新技术往往意味着大量人力和财力的投入,而对企业而言,如果技术方向与自身的发展规划与设计脱轨,只为了技术而技术,并不是技术落地的正确姿势。因此,这类实验室的重要作用是可以为商社、金融机构、半监管机构等尝试使用区块链的组织提供“试错”环境。

落地试验

多种力量都在积极推动这项技术的落地。

从2015年开始便致力于推广区块链技术的万向实验室,在去年年中推出万云区块链云平台BaaS(Blockchain-as-a-Service,区块链即服务),让创业者们和开发者们可以利用其快速建立自己所需的开发环境,加快技术开发进度。

此前,万向还推出全球优秀项目赞助计划,鼓励开发者将技术之上的模式可能付诸实践。据万向介绍,赞助计划每隔两个月会举办一次(全年6次)。评审委员会根据本期项目的实际情况向一个或多个获奖项目分配赞助资金。每期赞助总金额可由评审委员会根据本期项目申请情况(项目数量、项目质量等因素)进行动态调整。

获奖项目的款项会在一年内分三部分支付。第一部分赞助款在每期评选结果公布后支付,第二部分与第三部分赞助款在评审委员会审阅通过项目阶段性报告后支付。值得人们关注的是,赞助款项以美元及数字货币的形式进行支付。如50%用美元支付,50%用比特币或以太币支付。比如在第四期项目中,一个合规、钱包、多重签名、投票、验证及信誉系统“Proof-of-identity”就获得30000美元的赞助。

另外,为了推动区块链落地,万向还成立了创新聚能城,分三层打造:第一层是通过智能制造,生活,社区服务,构建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互联互通的智能城市;第二层是从研发、孵化、转化、生产、运营各方面出发的全生命周期的城市管理;第三层是@区,以区块链和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双创平台”,面向全球,整合技术和商业创意,向全球开发应用场景。

未来,万向创新聚能城还将会发展的区块链应用场景有,在分布式能源系统、居民身份与电动车设备ID登记在同一账本上的“共享经济”模式、追踪动力电池及二次回收用作储能电池、智能制造、机机对话、智能家居与智能社区服务。

针对新技术的应用往往容易落入“纸上谈兵”的状态,作为万向区块链实验室创始人,肖风鼓励大家不要空对理论研究,而是真正落地实验。“创业者加入我们的平台后,我们会分阶段有步骤地向开发者公布开发需求,供全球开发申请,组织评审委员会,开发自己的技术,实验成功之后,再复制推广到全球。”肖风说。

大公司的行动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区块链技术热在某种程度上神话了区块链,甚至出现了泡沫,还出现了打着区块链的名义进行非法活动和非法集资的现象。这类情况在热门科技的发展过程中似曾相识。

针对这样的现实状况,秦谊认为,要客观看待区块链,不要一味地夸大它的优点,也不要因为新技术存在缺点与局限就消极观望,而是要在寄予厚望的同时脚踏实地地去做。应当理性对待区块链,这只是新技术中的一个选项。从技术名词走向商业应用,区块链技术正在走出实验室。

大公司正在积极将区块链技术推向商业应用中。目前全球包括高盛、摩根大通、富国银行、巴克莱银行等许多金融巨头都积极进军区块链技术领域,或成立自己的技术团队,或与区块链初创企业合作,希望能抢得先机。

去年10月,沃尔玛食品安全协作中心北京落成,IBM、沃尔玛和清华大学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同宣布将在食品安全领域展开合作,从而改善中国的食品追溯、运输和销售方式。使用 IBM 区块链技术构建全新模型,实现食品跟踪、供应链透明化和可审计功能,此区块链技术基于开源的 Linux Foundation 超级账本项目架构。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3

区块链一开始被人们认识并不是一个正向的印象。无论是李笑来、陈伟星还是徐小平,他们传播区块链的渠道并非是在正规的渠道上,而是通过小范围的会议、聊天群等相对较为私密的方式传播。尽管如此,区块链依然受到了人们的追捧,甚至到了人人皆言区块链的地步。

随着人们对于区块链认识的逐步理性,区块链市场的发展同样开始降温。曾经风光无限的区块链论坛,现在变成了门可罗雀;曾经加持区块链的大妈、微商和网红,现在早已销声匿迹。区块链正在从一个人人吹捧,开始回归到一种相对理性的状态。对于区块链来讲,这其实并不是一件坏事,因为区块链本来就不需要有如此多的鼓噪。

吹捧不是区块链的全部,冷静才是正道

尽管区块链能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想象空间,但是依然掩盖不了它是一个新生的底层技术的现实。如果在一个技术的新生阶段就去吹捧它如何之好,显然是不对的。因为对于新生技术来讲,它的最初阶段最应该具备的“姿势”就是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为自己未来与诸多行业的融合打下基础。

早期火爆的区块链论坛尽管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区块链这个概念,但是对于区块链本身来讲并未有太多积极意义。首先,它并未真正推动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区块链技术还停留在它最原始的概念上;其次,它让区块链脱离了自己本来应该具备的“技术”特质,转而变成了一种营销概念。因此,尽管早些时候我们看到了区块链的火爆,但这仅仅只是一种表面的东西,其实质是人们对于互联网落幕后未来发展的迷茫与恐慌。

对于区块链的吹捧是互联网思维的再度延续,人们期望通过加持区块链来破解互联网技术落幕的尴尬,并持续获得资本关注。但如果一味地对区块链进行吹捧,而不去思考区块链与外部行业的深度融合以及自身技术的完备,那么区块链必然会从风口沦为俗套。

这似乎也预示了区块链市场必然会经历一个从火爆到冷清的过程,而这或许才是当下的区块链市场最应该有的气息。因为对于一个新生的技术来讲,或许只有冷静才能为后来的爆发积蓄力量。试想一下,如果我们一味地对区块链进行吹捧,一味地去打概念牌,而不去研究区块链的落地,等到最后或许区块链真的会沦落成为一种概念。

理性地看待区块链,正是其回归正道的表现。作为一种新生的技术,特别是新生于数字货币这种备受争议的母体的技术,或许,区块链更加应该回归冷静的状态。这是当下的区块链必然要经历的过程,更加是未来区块链想要获得更大发展的基础。

概念已足够庞杂,区块链当回归技术本身

如果把区块链放到人类社会里来看待的话,早期的区块链其实是一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我们都知道在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造就了儒家、法家、墨家等诸多学术门派,最终归于秉持法家的秦国。区块链时代同样如此。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区块链的概念,正是由于人们对于区块链的不同理解所导致的,当概念变得足够庞杂的时候,区块链的发展便会开始进入到百家争鸣的时候,最后区块链才会归于一统,落脚在技术上。其实,当下的区块链市场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

无论是早期的ICO,后来的大妈、微商、网红涌入其中,再后来的形形色色的“链”,其实他们都是在经历一个概念频繁出现的过程。当区块链的概念足够庞杂,人们之间的争论便会产生,由此人们便开始更加接近于区块链的本质和意义。其实,区块链市场的发展正在从一味地搭建平台的模式转向区块链技术的深度研发和应用。无论是对于区块链的算力、加密技术、信用体系等认识,还是区块链的应用,其实都在告诉我们区块链正在一步步回归技术本身。

如果我们将区块链技术看做是一个刚刚萌芽的技术的话,当下有关区块链的概念已经相当庞杂,下一个阶段在于如何将这些概念真正落地到具体技术上。当技术真正研发成熟之后,我们通过将区块链相关的技术应用到具体行业上,才能真正让区块链不仅是一个捉摸不透的虚假的概念,而是变成了一个能够与行业产生深度联系,并且能够给传统行业带来切实改变的存在。

将中本聪在数字货币中展现的区块链的雏形再度进行丰富于完善,无论是加密技术、认证机制还是去中心化的处理都重新进行建构,才能真正将区块链技术不仅仅只是应用在数字货币上,还可以应用到金融、保险、法律等其他行业身上,这样区块链才能真正回归技术本身,而非仅仅只是一个概念。

降温的区块链,或许是一个全新开始

正如上文提到的那样,区块链的降温正在让跟风与吹捧现出原形,人们开始从庞杂的区块链市场当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区块链开始从简单的打概念、搞论坛、发ICO,逐步转移到了具体应用上。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下降温的区块链或许正孕育着一个全新的开始。

区块链开始找到数字货币之外新的应用土壤。一个技术真正发展成熟的标志是它能够与足够多的行业产生联系,并且形成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生态圈。互联网技术便是如此。我们看到早期的互联网技术仅仅只是被应用到了资讯、游戏等领域,进入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后,几乎所有的行业都与互联网产生了深度联系。

反观区块链,虽然当下它出现了很多的概念,但是这些概念都不可避免地落入到数字货币的俗套里。如果仅仅只是将区块链的成熟应用局限在数字货币本身的话,那么区块链势必无法成为互联网技术后下一个基础技术的潜质。因此,为区块链找到数字货币之外更多的应用土壤或许才能成就区块链未来更大的发展。

其实,区块链的降温更多地体现在以区块链之名行数字货币之实的降温,人们更多地开始寻找区块链之外新的应用土壤。这对于习惯了数字货币的惯性思维的区块链从业者来讲无疑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正是由于他们将目光转移到了数字货币之外更广阔的领域,所以才让区块链有了成为下一个“互联网”的可能性。

割韭菜模式已经退潮,资本开始关注新的区块链模式。提及区块链,人们通常用割韭菜来形容。这主要与区块链技术本身并无太多实质性的进展和意义有关,仅仅只是对用户和资本来讲的。割韭菜模式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用户对区块链的不理解以及资本对区块链的盲目推崇。

随着资本的逐步退潮,从早期仅仅只是关注区块链的概念,但凡区块链的项目便会“海投”,到现在更加侧重区块链的应用。资本的投资逻辑开始从概念回归到实体,在这种背景下,如果仅仅只是假借区块链的概念来获得资本关注,而不去深度探索区块链的相关应用,现在只会被资本和市场抛弃。

降温的区块链仅仅只是对那些只打概念,不做落地的区块链项目的降温,对于真正推进区块链应用的项目来讲,所谓的资本寒冬或许并不存在。所谓的割韭菜的模式已经开始没有市场,资本开始从初期的“海投”转变成为当下的“精准投”。

区块链开始从表层的概念叠加转变成为深度的技术创新。其实,区块链技术绝非仅仅只是中本聪在白皮书里为我们展示的那么简单,它本身具备而且应该具备更加深度的意义。尽管我们在早期经历了区块链概念的推陈出新,但是那些所谓的“推陈出新”仅仅只是局限在概念本身,并未给区块链技术带来任何创新。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4

文章编号:1004-4914(2017)09-055-02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比特币的产生和广泛使用,作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以其高效、安全和透明的优势逐渐成为金融科技发展的前沿和热点。

随着区块链的不断发展,其也吸引了保险业的关注。在2016年7月的《机会还是威胁―区块链在保险业中的发展》报告中,麦肯锡定义区块链为“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在国内,各家保险公司也纷纷参与到区块链的研究中,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

在区块链对保险业的影响方面,Mainelli(2015)提出,新兴的举措和创新战略对保险公司改进个人定价方案、提高盈利能力和保留客户有着重大意义。英国首席科学顾问报告(Walport,2016)中指出,预防欺诈行为仍然是当前保险行业的首要任务。Kosba A, Miller A, Shi E, et al. Hawk认为,通过运用区块链技术简化付款和索赔处理流程,可以减少欺诈性索赔的风险。Martin Stellnberger(2016)认为,保险行业当前存在的不道德的营销手段和不透明的定价模式损害了保险业的声誉,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重新塑造保险业的保险模式。王和(2016)认为,区块链中的去中心化将使得保险公司的角色从传统的风险直接吸收者和处理者转变为风险管理顾问和风险资金池的管理者。

而在区块链潜在的风险方面,Henk和Bell(2017)提出:“公司必须考虑采用区块链后带来的潜在效率增益和潜在风险。将这种网络设施到公众或半公众的网络中,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可能会造成重大障碍。”德勤(2017)调查发现,缺乏技术标准是当前尚不成熟的区块链所遇到的主要障碍。Mark Crawford(2017)则认为,监管治理问题将是保险业采用这项技术必须面对的最大障碍。对于区块链的监管,可能需要新的法律和协议,而这些则需要数年的探索才能得出。李赫(2016)认为,保险区块链面临着客户信息泄露风险和数据泄露风险,此外,区块链作为一门新兴技术,在实践中存在着技术风险、业务管理风险、智能合约风险和法律风险。赵岳(2016)认为,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行业内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区块链,如何整合各种区块链并确定行业标准是监管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当保险业各家企业对区块链开展了如火如荼的实践和研究时,保险监管方却对区块链的监管却毫无动作。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根据熊彼特的“创新理论”,其必然会经历一个“创造性破坏”的阶段。在实际发展中,基于区块链所创造的比特币在发展中出现过很多意外事故,区块链自身存在很多安全风险。基于此,本文根据区块链自身的特点以及当前在保险业中的运用情况,对国内的区块链监管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区块链技术在保险业中的运用现状

(一)区块链概念与工作原理

根据麦肯锡对区块链的定义,区块链是指通过运用共识机制来检查事物的有效性和真实性的分布式寄存器,其过程并不需要中央处理器进行数据记录和协调。通俗地来说,其利用密码的方式将交易产生的数据进行编码形成新的数据块,其数据块不仅包含该交易自身,同时还会包含其他交易数据的信息。

如图1所示,交易信息Tx1,Tx2,Tx3,Tx4,Tx5,Tx6,Tx7,Tx8经过区块链中的编码,转换成默克尔树中的根1和根2,再组合形成一个区块。各个信息按照时间轴顺序编码,因而前后的区块往往是前后相继。各个区块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联接而成的链条即为区块链。与传统的保险公司将数据存储在中心保险系统不同的是,区块链的信息是记录在各个系统的终端设备中,即各个节点上。

(二)保险业内区块链运用现状

自2016年后,国内各家保险企业纷纷开展对区块链的实践:中国平安于2016年4月加入区块链国际联盟组织R3,同年8月成立金融科技部门;阳光保险于2016年3月推出“阳光贝”积分,同年7月推出具备区块链特性的微信保险卡单;易安保险、慕尼黑再保险于2016年7月成立“区块链保险实验室”,共同探索区块链技术在保险领域的应用前景;众安保险于2016年11月成立众安科技,发起上海区块链企业发展联盟。

从上述各企业的具体实践情况来看,保险业参与区块链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第一种是在保险公司内部成立区块链研究部门;第二是成立科技子公司,使其可以独立法人的身份对区块链进行探索;第三是直接将区块链进行小范围的运用,从实践中摸索;第四种是联合其他机构一起建立一个新的区块链研究所,共同研究。

以上四?N区块链的实践情况中,目前可以观测到的保险公司对区块链技术进行运用的只有阳光保险,而其他在区块链方面的研究则是尚处于实验室之中,并未真正在现实实践中施行。与国外的比特币、莱特币等方面相比,国内在区块链方面的实践处于较为谨慎的状态。

阳光保险目前在区块链运用上主要为积分互送和保险卡单方面的设计。在积分互送中,用户可以以“发红包”的形式将积分个人积累的积分向他人转赠。而在微信保险卡单中,只需在微信端输入被保人和航班信息,就能立即获得保障,赠送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在微信端发红包将航空意外险赠送给他人,免去了繁琐的操作和时间成本。从阳光保险当前的区块链应用上,可以发现:首先,区块链在保险业的运用有利于缩短保险投保、索赔和理赔的流程,减轻投保人和保险人的负担,节约时间;其次,区块链的应用有利于减少保险欺诈,缩短投保人和保险人之间的信息不平等;最后,区块链的运用在灵活保单转让上有着巨大的优势,省去了保险人繁琐的确认流程。

从各家保险公司的研究报告中,也可以看出,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区块链还将涉及到保险理赔、承保履约等各方面。保险公司也可引入客户的个人数据,以更低的成本设计出更个性化、更符合公众需求的保险产品。

(三)国内区块链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

首先,调查追踪难。区块链的设计具有高度的保密性、匿名性和去中心化等特点,除去设计者外,别人很难介入其中对信息进行解析。监管者若想追踪交易链条并寻找相应密匙来破解,有着一定的难度。这便为保险公司提供了一定的监管空白区。

其次,风险管控难。由于区块链交易发生即清算,风险传播速度将大大快于以前。当区块链系统出现巨大风险时如何迅速做到风险隔离保护投保者是个较大的难题,这也需要监管者设计出一定的安全隔离方案。

最后,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区块链在去中心化的同时,也将投保者(交易者)的信息附带编入了其他服务器和其他交易信息区块中,倘若编码方式和密匙失窃,大量投保者信息也将随之流出,易造成个人隐私权侵害。

综合以上种种,可以发现,区块链带来保险业变革的同时,也带来了风险。如何把控风险,如何监控风险,是监管机构接下来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关于区块链的监管建议

(一)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

目前国内对于区块链的相关法律法规尚存空白,对于区块链的概念、区块链使用者的资质等方面缺少规定和限制。因此,国内需要尽快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平台的提供者、平台的使用者和平台本身实施监管。此外,还应出台区块链的行业标准,争取在各家公司各类型区块链泛滥之前确定其基本的行业标准,从而为后期的整合提供基础。法律中还应要求保险公司运用区块链之前将区块链的编码方式和密匙在监管机构内部进行备份,从而避免后期追踪时的不利。

(二)采用包容性监管的沙盒机制

沙盒机制是指将其比作是在一个非人工干预环境下让业务创新发展壮大,待初具规模以后再逐步介入监管的一种过渡性机制。区块链作为一种新生事物,需要外界提供一定的环境予以成长。其成长过程中定然会出现一定的错误,通过“沙盒机制”,既可以筛选出条件成熟的区块链业务,也可以帮助监管者更好地建立区块链监管制度,实现监管与保险业务的共同创新。

(三)控制好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

区块链去中心化的特性会最终抹去中心的存在。从保险业来说,区块链使得每个人成为全区块的一个节点,而系统对于其个人信息的记录亦会帮助了解其个人的风险状况、确认其保费的定价。在这过程中,保险公司的保费定价功能会慢慢退化,其资产管理功能会慢慢占据一个重要地位。但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有个渐进过程。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发展,保险机构与区块链平台的差别与界限会变得越来越模糊化。但作为监管者而言,需要控制中心化与去中心化的节奏,使其始终能够控制对整个系统的监管,而不会因为行业技术领先于监管技术而导致监管能力不足。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5

关键词:绿色金融;区块链技术;优势

中图分类号:F830.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0017-2017(5)-0080-04

保护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全球共识。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巴黎气候协定》等一系列世界范围的文件便是这种全球共识下的产物。我国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发展理念,持续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政策文件。在这种时代背景下,绿色金融作为绿色发展的核心内容之一也应运而生,而且其在支持绿色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需求不断扩大。构建绿色金融体系,增加绿色金融供给,提高绿色金融发展水平,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是发挥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用的必要途径。

近年来,我国在绿色金融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全球绿色金融发展的领导者。绿色金融作为广义金融家族的一员,区块链技术对其发展必然能够提供创新变革的动力。同时,绿色金融发展进程中又面临着很多独特的难题,比如信息不对称、覆盖规模要求高、评价更困难、监管挑战性更大等,在应对和解决这些难题方面区块链技术同样能够发挥巨大作用。

目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区块链技术的系统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前瞻方面,尤其是在传统金融、数字货币等领域。而针对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前景,国内外尚没有相关研究。本文将以区块链技术优势和应用现状为基础,探究如何更好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为核心,创造性地分析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前景。本文一方面能够为日后研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奠定理论基础;另一方面能够对我国推动区块链技术进入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及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目标

(一)绿色金融的基本内涵

Salazar(1998)认为,绿色金融是指有利于环境保护的金融创新。Gowan(1999)认为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和金融学的交叉学科,主要探讨绿色经济的资金融通。《美国传统词典》(第四版)认为绿色金融是研究如何使用多样化的金融工具来保护生态环境及保护生态多样性,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协调,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俞岚(2015)认为绿色金融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加强环境保护,提升绿色增长和绿色治理水平,通过金融工具创新应用为绿色发展提供资金投入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绿色金融是在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等多方参与下的,以保护环境、促进绿色发展为核心,围绕相关“绿色”项目开展的金融活动以及创造的金融形态的总称。

绿色金融主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绿色证券。绿色信贷是指将信贷准入门槛和执行标准建立在国家产业和环境经济政策的基础之上,充分结合企业的环保实践决定贷款发放。绿色信贷特点在于将商业银行贷款政策与社会责任紧密融合,构建惩罚-激励机制。绿色保险是为分散企业投资可能造成的环境污染风险而设立的保险类型,因此也称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造成的污染事故对第三者的损害应承担的赔偿和治理责任为标的的保险。绿色证券是指核查上市公司环保政策并建立环境信息披露制度,并据此在上市公司在进行债券、股票融资时设立环保门槛,促进上市公司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此外,绿色金融还存在绿色风险投资,绿色基金等金融形态。

(二)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目标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起步较晚,但发展进程却比较迅速。近年来,中国绿色信贷飞跃发展,目前有接近十万亿元被列为绿色贷款,已成为全球绿色金融领域中仅有的三个建立了绿色信贷指标体系的经济体之一。在绿色债券方面,中国现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绿色债券市场,占全球同期发行绿色债券的45%。2016年9月,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开启了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新征程。“十三五”期间,我国绿色金融融资的规模预计将达到8.5-9.0万亿元。但是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又存在诸多瓶颈,比如信贷体制机制不健全、标准不完善,监管商业银行及企业绿色项目难度大,环保项目投资额高、利润率低,缺乏绿色金融发展指导目录和环境风险评级标准,信息共享机制不完善等。

若要实现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持续推进绿色金融领域变革创新势在必行,而区块链技术将极有可能成为推动这种变革创新的核心力量。因此了解区块链技术的基本优势以及应用现状能够为深入分析区块链技术对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影响奠定良好基础。

二、区块链技术的特征及应用现状

(一)区块链技术的基本概念和优势

2000年起,互联网上构筑了庞大的应用系统,但是这些应用均基于庞大的单一中心结构,从而导致了信任缺乏以及中心维护成本高、抗毁性差等问题。而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区块链技术依靠密码学和巧妙的分布式算法,用数学的方法,而不是依靠第三方中心的协调,使参与者达成共识,保证交易记录的存在性、合约的有效性以及身份的不可抵赖性。这也就意味着区块链技术能够实F应用层面的多中心化、去中介化,其基于互联网的分布式系统结构能够保证近乎零成本,而“互联网+区块链”则可以将传统互联网改造成为价值互联网、可信互联网。具体来说,区块链技术的主要特征为:记录安全(可追踪历史,防止篡改,不可撤销);多方共识(共识算法建立信任,不依赖人和机构信用,多中心民主机制);算法开放(开源算法,可扩展)。

区块链被认为是互联网以来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创新,因为它可以解决任何两个人之间信任与价值的低成本可靠传递问题。从社会政治经济层面看,区块链的意义在于大大增加了物理及虚拟世界的流动性,其去中介化的本质导致了交易和运营成本的大大降低。从政府监管角度看,区块链底层技术带来的智能化可信任流程能够防止各种记录、交易处理、清算结算环节的欺诈与人为操控,区块链本身的时间有序可追溯性可帮助监管层鉴别发现违规操作。目前为止,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实现信任和与价值低成本传递的最好方案,是计算模式的颠覆式创新,是互联网的必然演进,并且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引起一鲂碌募际醺镄潞筒业变革。

(二)区块链技术的应用现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引起了政府、社会以及企业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提出,区块链技术是一项可选的技术,中国人民银行部署了重要力量研究探讨区块链应用技术。蚂蚁金服在以公益为代表的普惠金融场景中利用区块链解决信任缺失的问题,中信银行组织举办区块链与金融创新研讨会推动区块链与金融融合创新。

目前区块链技术业已全面进入以智能合约、虚拟机、去中心化应用为主要特征的2.0时代。区块链起初进入公众视野是作为比特币的底层技术,随后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从单一的数字货币应用延伸到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除了金融服务领域,区块链正在被应用于物联网、政府公开信息、电子证据、数据安全、供应链管理、智能制造、社会公益等领域。随着区块链技术和应用的不断深入,以智能合约、DAPP为代表的区块链2.0,将不再仅仅只是支撑各种典型行业应用的架构体系,而是在组织、公司、社会等各种形态的运转背后,可能都能看到区块链的这种分布式协作模式的影子。区块链技术可能应用于人类活动的规模协调,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甚至有人大胆预测人类社会可能进入区块链时代,即区块链3.0。

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特征和优势,为分析其为绿色金融带来变革的可能性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区块链技术在部分领域的现有探索,则为探究区块链技术如何促进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实践基础。

三、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优势

金融领域是区块链技术开始应用并真正发挥作用的第一个领域。由于其所具有的高可靠性、简化流程、交易可追踪、节约成本、记录安全、多方共识等特点,区块链具备重构金融领域基础框架的潜力。而对于绿色金融来讲,区块链技术不仅能够像对传统金融那样重构其基础框架,而且区块链技术所具备的很多天然优势恰恰能够解决绿色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和独有的行业痛点。从长远来看,将区块链技术引进绿色金融领域具有光明前景,将有可能真正给绿色金融发展带来创新性变革,从而助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

(一)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积极性

绿色金融领域相比传统金融而言,项目投资额度更大,投资回收期更长,信息不对称程度更高,新兴绿色产业不确定性更大。这些造成绿色金融领域信用风险更大,比如商业银行发放绿色信贷的风险要远高于普通信贷项目,进而导致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参与度和积极性不高。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则可以将企业环境违法违规信息等企业环境信息,以及信用评级机构在信用评级过程中获取的企业绿色信用记录、募投项目绿色程度、环境成本以及债项信用等级等存放于区块链上,建立基于区块链的企业环境信息和信用评级信息共享机制,为金融机构的贷款和投资决策提供依据,从而实现降低风险的目的。

同时,供应链金融普遍被认为是弱化绿色金融风险的可行选择。而对供应链的监管,区块链技术具有天然优势和极好效果。任何企业包括绿色企业都处在一个供应链体系中,因此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可以从关注某个绿色企业的信用情况转向关注整条供应链所包含的企业的整体信用上来,从而决定是否对相关绿色企业提供绿色贷款等金融服务。利用区块链技术能够在整个供应链条上形成完整且畅通的信息流,确保交易能够在各方之间公开透明,并保证每次交易数据实现可追溯。同时,区块链能够将分散独立的各自单中心,提升为多方参与的统一多中心,提高信任传递效率,促进绿色供应链金融的良性生态建设,为通过供应链金融来降低绿色金融风险创造更大可能。

(二)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

首先绿色金融领域相关业务开展审批等流程仍比较繁琐,中间环节比较多,导致融资及交易成本仍比较高,同时效率低下。而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授信审批流程的优化,提高绿色资金流通效率,杜绝中间环节不合理收费,从而降低绿色信贷等绿色金融活动的成本。其次,通过区块链技术建立的信息共享机制,可以实现同一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申请绿色贷款,或者在不同证券平台发行绿色证券时,不需要进行重复评估和认证,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时显著提高绿色金融业务开展效率。再次,绿色项目相比传统项目覆盖规模要求更高,而通过区块链技术则可以用极低的边际成本覆盖更多的点、面。

(三)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

绿色金融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形态,是国家绿色发展的核心内涵之一,除了具备传统金融的特点之外,还兼有公益性、政策性以服务性。因此必须防止“伪绿”等现象出现,确保筹集到的绿色资金能够用于绿色项目,实现“阳光下的绿色”,而这则需要政府、社会和公众共同监管。由于区块链技术具有不可篡改和可追溯特性,可以用来构筑监管部门所需要的、包含众多手段的监管工具箱,以利于实施精准、及时和更多维度的监管,可以及时准确鉴别绿色企业的违规操作。同时,借助区块链技术多方共识的特点,可以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沟通和共享平台,绿色项目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向、绿色项目利益相关者反馈均可存放于区块链上进行公开公示。政府部门、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机构、第三方环境认证机构都可以加入进来作为区块链系统的节点,以联盟的形式运转,方便公众和社会监督,助力绿色金融的快速健康发展。比如,作为绿色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绿色债券与传统债券最主要的区别,就是发行前的认证和发行后的跟踪评估、监督,确保绿色债券筹集的资金专门用于绿色项目。而这都要靠第三方机构实现,但跟踪监督过程成本非常高,上述信息共享、公开平台以及时间可追溯性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这一问题。再比如,对于地处偏远的绿色项目,通过区块链技术加移动终端就可以实现妥善监管。

(四)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

绿色企业信用体系不完整、未建立历史数据信息链,使得政府及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无法获得完整有效信息,导致一些企业无法享受绿色金融服务便利。借助区块链技术能够简化流程、提高运营效率,利用分布式账本,记录跨地域、跨领域的绿色企业及绿色项目信息,方便及时追踪绿色企业在从事绿色经营过程中正面及负面记录,建立绿色企业的公开信用体系,构建良性的、多方参与的绿色金融信用生态。在此基础上对有良好绿色经营记录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激励措施和奖励政策,从而保证绿色企业能够公平享受绿色金融带来的便利,进而鼓励这些企业往“深绿”方向发展,实现绿色金融发展价值最大化。

四、结论与展望

目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虽迎来最佳机遇期,但束缚其发展的一些问题和困境仍未完全解决,高度依靠政府政策扶持引导的局面尚未完全打破,加快绿色金融领域发展的变革创新势在必行。区块链技术的出现为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供了新的可能,在促进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根本目标的实现方面有极大潜力,发挥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这种关键作用的发挥主要通过降低信用风险、提高金融机构的积极性,提高效率、降低交易及经营成本,提高监督、监管水平和效果以及促进绿色企业公平享受绿色金融便利等实现。

随着区块链技术发展日趋成熟,关于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绿色金融发展领域的研究与实践将呈增加之势。日后研究还会着眼于区块链技术促进绿色金融发展的具体技术和理念路径,助力区块链技术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真正发挥。在以区块链技术为代表的新型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辅以国家政策引导,绿色金融体系一定会日趋完善,最终实现我国绿色金融发展的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Cowan E. Topical Issues In Environmental Finance[Z]. Research Paper Was Commissioned by theAsia Branch of the

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Agency(CIDA), 1999,(1):1-20.

[2]Salazar J. Environmental Finance:Linking TwoWorld[Z]. Presented at a Workshop on Financial Innovations for Biodiversity

Bratislava, 1998,(1):2-18.

[3]蔡玉平,张元鹏.绿色金融体系的构建:问题及解决途径[J].金融理论与实践,2014(9):66-70。

[4]孙建钢.区块链技术发展前瞻[J].中国金融,2016,(8):23-24。

[5]王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研究现状及创新趋势分析[J].上海金融,2016,(2):26-29。

[6]杨帆,邵超峰,鞠美庭.我国绿色金融发展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5,(11):85-87。

[7]俞岚.绿色金融发展与创新研究[J].经济问题,2016,(1):78-81。

The Analysis on the Impac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on China’s

Green Financial Development

LIU Hongbin

(Business School,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071)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6

1.1 区块链及其简史

2008年, 钟本聪 (化名) 发明比特币时, 第一次提出了区块状链的概念。Nakamoto So希望允许互联网支付直接从一方发送到另一方, 而不是通过金融机构。一个漂亮的解决方案为:以具有一致性的加密标记事务为基础, 与不可摧毁的记录区块链相连接, 形成一个具有分段式时间的数据库。在所有人包括政府、犯罪组织以及黑客面前, 这个记录着所有比特币的区块链数据库完全暴露, 但从未有任何黑客对其进行过攻击。

虽然谈论块链时必须讨论比特币, 但它们是两个独立的技术。一些人把今天的块链接技术与1992年 (万维网之前) 互联网的成熟和创新潜力进行比较。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已经在各个行业得到了认可。自2013年以来, 已有120多美元的风险资本投资于120家连锁企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 (Lockheed Martin) 、IBM和高盛 (Goldmansachs) 等大型成熟公司也开始在各自的行业中探索潜在的区块链应用。

1.2 区块链在网络空间安全中的技术优势

在并非极度安全的网络上, 区块链实现了可靠的交换信息, 解决了一个重要的疑难问题。如果恶意节点进行伪造包装, 不断地创建虚假数据, 或者是从某些渠道获取真实数据, 区块链都可以对其进行剔除, 避免有效数据被肆意篡改, 对数据完整性进行有效保证。除此之外, 信息传递技术与一致性机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区块链的近一步使用。当然, 与传统的安全技术相比, 区块链明显更具优势, 具体情况为: (1) 自治分布式数据管理结构在区块链中被广泛应用, 且节点自身都极具安全保护能力。节点根据规则, 逐步和一步一步进行恶意攻击行为, 使得区块链可以在不安全的网络环境中运行, 它也可以阻止、对抗外部黑客和内部人士。 (2) 区块链采用一致的安全机制, 利用网络的整体实力积极抵抗个人恶意侵权。强大的网络民意机制可以很大程度上限制恶意行为的产生, 当然, 即使恶意行为出现, 在这样的环境下, 最终也会解体。我们主要通过诚实节点达成的一致性共识来阻击恶意节点的攻击, 即在网络环境中, 规模越大, 安全性、可靠性越高。 (3) 良好的可扩展性在区块链安全机制中得以形成, 如果可以随意结合, 则更加灵活的安全机制将出现在更多行业中。当然, 区块链的成功运行离不开这些优点, 不过正是由于这些优点, 反而促使网络空间安全更有保障。

2 区块链中的网络空间安全技术

由于区块链融合了很多安全技术, 既有传统的安全技术, 也有新型的安全技术, 所以, 它可以提供诸多与众不同、新颖的网络安全能力。

2.1 散列算法

区块链使用称为安全哈希算法 (SHAs) 或散列的加密技术。哈希算法将任何数字信息 (包括文本、图像、视频等) 转换为指定长度的位串, 例如由Sha256算法处理的256位数字信息的输出。大体上讲, 在安全散列算法中, 有两个突出的特点: (1) 原始图像具有不可逆性; (2) 输入输出字符串始终唯一。前者哈希可以很容易通过输入值计算得知, 但原始输入值不能被计算;后者方面, 不同的输入值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相同的输入值可以产生相同的结果, 即使输入值出现微小变化, 输出值也会产生重大变化。所以, 电子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通过哈希算法得以验证, 即便不检查原始数据。

2.2 区块链式结构

由一组组记录组成的多个块的链式数据库即为区块链, 且每当添加新的区块时, 它会被放在当下区块的前面, 而当下的区块含有一个加密链接, 可形成块链。整体而言, 区块链含有多个结构, 拥有多个页面, 且不同的页面包含不同的内容, 不同的块含有多个信息。其中, 最重要的3个项是前一个块的哈希值、表示块创建时间的时间戳和块内容哈希值的My Chl根哈希值。

2.3 共识机制

共识是一个过程, 即使有一些错误的过程, 也可以称为拜占庭将军, 一组分布式过程可以实现价值或行动一致性。不同的一致性机制可以在不同的区块链中得以使用, 且可以实现多方位同步, 包含诸多内容, 比如各方之间的信任、利益的一致性、网络的形状等。多个占主导地位的诚实节点与一些恶意节点可以被一致性机制结合起来, 在区块链网络中, 避免了恶意节点的优势形成。所以, 区块链网络越大, 受到恶意伤害的程度越低。

2.4 区块链网络结构

从完全集中到全分布式体系结构, 区块链可以使用各种网络体系结构, 每种体系结构都代表了一种权衡, 即安全性与效率之间的权衡。在集中式网络中, 网络功能主要是通过外部节点依靠中心节点来得以实现。一旦中心节点受到破损, 则整个网络可能受到破坏, 但单就功能而言, 每个节点始终是独立的, 如果一个分散的节点被破坏, 则很难给整个网络带来巨大影响。

2.5 网络节点类型

网络节点可以是区块链的普通用户, 也可以是区块链的安全保护器。网络节点作为保护器可以通过参与一致性机制来保护区块链安全, 但并不是所有节点都需要参与一致性的各个方面 (例如访问权限的不同) 。根据网络的使用情况, 区块链网络中的节点类型是不同的, 基于它们的相对能力 (例如处理、存储、通信等) , 区块链节点被分为3种类型, 包括完整节点、部分节点和简单节点。

完整的节点被用作区块链网络的骨干节点, 对最新的、完整的区块链数据库副本进行建立和围护是其最重要的功能。不过并非所有的节点都有此项功能, 有的节点仅有每个块组成的链, 仅能对新的记录进行生成传输记录, 但不能否认的是, 在协商机制中, 它们仍能发挥重大作用。

3 区块链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网络空间安全领域有着巨大的潜力。目前, 至少在以下3个方面, 它可以对网络空间的安全和保护起到直接的作用。

3.1 对网络数据的完整性起到保护作用

大体上讲, 以加密和信任为基础的传统保护方法已经不能起到完全保护的作用了, 因为网络安全是极其脆弱的, 但块状链与其不同, 它保护存储数据主要使用反向链接的数据结构, 并不是以加密信任机制为主。

众所周知, 建立一个安全的网络防御边界并不是块状链的主要目的, 实现对边界中的事物监督, 摒除所有假的不良信息才是它的追求。如果想要对块链上的数据进行攻击, 是得不偿失的, 这意味着必须与整个块链网络竞争, 且价格十分高贵。

3.2 建立了更加可靠的网络通信

在高度对抗的环境中提供可靠的通信是可以通过区块链接技术实现的, 比如P2P消息技术, 每隔几秒钟世界上每个活跃的节点都可以收到由比特币传播而来的信息, 且大多服务由比特币网络上每个节点提供, 智能手机也在其中。一旦其他设施出现损坏, 仅通过高频无线电、传真等手持备用频道便可实现比特币消息的传送。

对于块链网络而言, 并没有唯一独特的节点存在, 所以, 即使部分节点断开, 正常情况下网络依旧可以正常运行。如果单个节点受到攻击, 则消息可经由块链网络迅速地流传各地, 并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3.3 可以做好网上资产管理

有形、无形资产均可以通过区块链进行鉴别授权。对于无形资产而言, 区块链可以在知识产权保护、综合管理等领域运用, 且主要利用自身的时间戳和非篡改的特点;对于有形资产而言, 资产的识别、管理等均可以通过区块链与其他网络技术相结合而实现。除此以外, 房屋以及车辆等实物资产发放均可以通过安全可控管理得以控制。区块链还可以将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 建立供应链管理的永久记录, 建立源记录, 在上、下游产业之间提供产品可追溯性和其他功能, 并提高产品使用的透明度和安全性。

4 结束语

区块链颠覆了传统的网络空间安全假设和设计思想, 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了一种新的安全保护模式和技术。区块链是可信的, 可以在不可靠的网络空间中提供可信的系统运行环境;块链是透明和安全的, 使用反向数据结构存储集中式数据, 并为添加附加安全协议提供了安全基础;区块链是容错的, 一致性机制被用来将诚实节点强度与恶意节点相结合。这些特点为完善网络系统和网络的基本框架提供了新的思路。区块链技术还在发展, 还有许多实际问题有待解决, 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探讨了将块链应用于网络各个领域的相关途径以及方法, 对促进我国网络安全保护水平的提升具有巨大作用。

参考文献

[1]陶宏.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问题分析与防护策略[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4) .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7

1 区块链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1.1 区块链技术

2008年10月31日,化名中本聪(Satoshi Nakamoto)的比特币创始人向世人公开了《比特币白皮书》,标志着区块链技术问世。目前尚未形成行业公认的区块链定义,一般认为:区块链技术则是利用加密链式区块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自动化脚本代码(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去中心化基础架构与分布式计算范式。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各种新名词,现在人们经常用币圈、矿圈和链圈来表示区块链技术的三个层面。“币圈”就是指一群专注于炒加密数字货币,甚至发行自己的数字货币筹资(简称ICO)的人群,业界俗称“币圈”;“矿圈”就是一群专注于“挖矿”的“矿工”,这些矿工大多出生IT行业。中本聪总共发行了2100万个比特币,最开始挖矿的人不多,一般的PC电脑都可以挖矿,但是随着挖矿的人数增多,必须要用具有高算力的专业服务器来挖矿了;“链圈”就是一群专注于区块链技术的研发、应用,甚至从区块链底层协议编程开始做起,业界俗称“链圈”。区块链底层协议相对较为晦涩、语言欠丰富,导致其应用门槛高。因此,开发者工具项目成为区块链项目生态中最核心的一环。“链圈”是?^块链技术的重点。

1.2 区块链的发展

区块链技术是具有普适性的底层技术框架,可以为金融、经济、科技甚至政治等各领域带来深刻变革。但区块链技术目前还存在不少技术瓶颈,妨碍了各行各业的“区块链+”的实现。按照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脉络,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区块链1.0版本――数字货币。典型特征包括:以区块为单位的链状数据块结构、全网共享账本、非对称加密、源代码开源。典型案例-比特币。

第二阶段:区块链2.0版本――智能合约。典型特征包括:智能合约,区块链系统中的应用,是已编码的、可自动运行的业务逻辑,通常有自己的代币和专用开发语言;DAPP,包含用户界面的应用,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加密货币,如以太钱包;虚拟机,用于执行智能合约编译后的代码,虚拟机是图灵完备的。典型案例――以太坊。

第三阶段:区块链3.0版本――可编程服务于社会。区块链3.0是价值互联网的内核。区块链能够对于每一个互联网中代表价值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存储,从而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可被追踪、控制和交易。区块链3.0主要应用在社会治理领域,包括了身份认证、公证、仲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邮件、签证、投票等领域,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万物互联”的一种最底层的协议。典型案例-EOS嵌入式操作系统(Embedded Operation System,EOS)。

2 区块链技术研究和应用的意义

1)可信互联网。实现网络中身份可靠、内容可信、行为可信可生存性和传输可信任的互联网,称为可信互联网。

在互联网传输过程中,由于风险意识和安全意识薄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可靠性差、黑客与漏洞、数据恐怖主义以及法律的缺失与滞后,加剧了数据风险的发生频率和危害程度。被攻击、被泄露、被窃取、被篡改、被非法使用,数据安全已成为大数据时代最为紧迫的核心问题。区块链技术用分布式系统、加密和共识算法建立了信任机制,让抵赖、篡改和欺诈行为的成本巨大,保证了数据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实现了数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一致性。依托区块链有助于构建可信互联网。

2)价值互联网。在主权区块链架构下,通过广泛共识和价值分享,重构社会在线上和线下价值信用体系,让经济和社会价值在互联网上自由安全的流动,实现价值流通、分享及增值的互联网。

今天,我们广泛使用的微信支付、支付宝支付以及网银支付,实际上并不是一个数字化的支付系统,只是一个数字化的支付信息系统。信息的往来是及时的,但是资金的清算结算不是及时的,还要在当天或者某一个时间段才做结算。比如:拿工行卡去超市刷卡消费,POS机、发卡行、消费端、银联等之间的信息交换总共要经历8个步骤;微信、支付宝大额提现需要2--24小时。依托区块链,引入数字货币和数字支付网络,就可以记账交易――清账结账的,它直接把现在的支付和价值传输系统变成了一个非常简单的系统。我给你的账号打了价值1000人民币的数字货币,支付和清算就同时完成,背后所有的清算和结合都综合在这一步骤当中。所以区块链传输的并非简单的信息而是价值,这个数字支付网络就是价值互联网。

3 区块链应用场景

2016年,全球知名信用评级机构穆迪了一份报告《25个顶级区块链应用案例》,详细记录了目前各个公司正在探索的120个区块链项目,并列出了25个顶级的区块链应用案例(如表1)。

4 中国区块链行业发展迅速

4.1 区块链技术创新加速

中国从比特币开始认识区块链,但以2014年到2017年中国及美国区块链领域公开专利数量为例,美国公开专利数量从2014年的150件增加到2017年前7个月的390件,中国公开专利数量从2014年的2件增加到2017年前7个月的428件,中国区块链专利公开数量增速超过美国。

4.2 区块链应用广泛

区块链应用在中国也呈现出多元广泛、积极活跃的特点。2014-2017年7月,中国区块链领域私募股权投资共计投向挖矿、钱包、虚拟货币、基础设施、底层技术、交易所、相关服务、区块链应用8个领域,中国区块链产业链可谓基本成型。从占比最高的区块链应用来看,私募股权投资领域又可分为数据服务、金融、认证确权、文化娱乐等10个领域,其中数据服务、金融和认证确权三个领域占比较高,三项累计占比达79%。

4.3 区块链行业组织竞相成立

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落地离不开行业生态的构建和完善。自2015年12月至2017年末,中国成立区块链相关的行业协会 、 联盟近20个,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GBBC中国中心,中关村(000931,股吧)区块链联盟、中国电子学会区块链专委会、中国信通院可信区块链联盟等一大批区块链专业组织为行业机构和不同背景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专业领域的交流及合作平台,对于中国区块链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发挥极有益的作用。

在区块链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方面,中国各地区相关高校也在积极开展,开设相关科目、课程,以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项目,为中国区块链行业创新发展输送人才。例如,清华大学iCenter、同济大学金融科技研究院、北邮在线区块链教育与研究中心等。还有各种区块链培训也在蓬勃发展,其中,由中国区块链应用研究中心联合 GBBC 组织的区块链应用培训目前已为中国区块链行业培训认证了近千名专业人才。

对于区块链这一最新领域,成长在数字社会的80、90后有着超越其他时代人的认知能力,这一认知能力又转化为 “认知红利”。位于北京的互联网金融博物馆(the Museum of FinTech)每季度评比金融科技与区块链创新企业,超过 200 家公司的区块链创业者都是90后。

5 加快城市上“链”,建设“强富美高”新无锡

2017年 5月12日,在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无锡市经信委、无锡市金融办等机构支持举办的2017首届中国(无锡)物?网与区块链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无锡软件行业协会区块链专业委员会暨物联网与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正式对外揭牌,无锡成为又一个宣布进军区块链领域的城市,并且提出了物联网+区块链的实际愿景。

2018年的全国两会,区块链成了最为火热的话题,从商界大佬到政府官员,纷纷发表自己对区块链的看法。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尚未出台正式的区块链政策法规,但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区块链的发展,正从商业层面向政府层面推进。城市“上链”正成为一种共识。贵阳市最早推动区块链发展的城市,也是最积极的城市。2017数博会期间,贵阳高新区《贵阳国家高新区促进区块链技术创新及应用示范十条政策措施》(简称“区块链十条”)。杭州市已将“区块链”写入市政府工作报告,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也了《关于加快区块链产业培育及创新应用的意见》。从当前正准备“上链”和已经在“链上”的城市来看,各城市都在加快对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按照当前形势来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上链”行列中来。

1)区块链+物联网

物联网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将传感器、控制器和机器设备等连接起来,通过物物相连实现机器设备智能化管理和控制的目的。遗憾的是,物联网几何级扩张后数据的运算能力和数据安全问题暴露得更加明显,区块链的出现,恰好“拯救”了物联网。区块链在物联网这个场景上能极大可能“秀”出自己。首先,去中心化的架构直接颠覆了物联网旧有的中心架构,不但大大减轻中心计算的压力,而且释放了物联网组织结构的更多可能,为创新提供了更多空间。其次,记录的准确性和不可篡改性也让隐私安全变得有据可循,而且在安全方面更易于防御和处理,在一些架构中,分布式区块链物联网节点不会被传统的DDOS所攻击。最后,由于公信力的存在,主体参与物联网的协同变得更为容易。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成为当前一大发展趋势。目前Oaken Innovation采用物联网硬件设备与分布式软件平台相结合,试图完成机器的自动控制,以实现真正的价值传递。

2)区块链+医疗

医疗数据意味着更精确的诊断,更有效的治疗,以及提升医疗系统提供经济划算的医疗服务的整体能力。区块链技术可以让医院、患者和医疗利益链上的各方在区块链网络里共享数据,而不必担忧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初创公司Gem了Gem健康网络――提供了一个实现多重签名和多因素验证技术的以太坊平台,去创造出一个安全通用的数据结构。

3)区块链+教育

一是保护课件版权,维护创作者权益。淘宝有大量“1元课件”,百度网盘充斥着各类盗版资源,成本低、难追溯、监管弱是造成这种问题的主要原因。教师通过基于区块链的教育平台首发其作品,并加盖时间戳,作品在交易和流动过程中,每个节点的信息都是透明的、不可篡改的,当发现剽窃、盗版时,即可迅速追溯、取证。

二是教培市场。教培机构的涉嫌合同欺诈、违约的司纠纷屡见不鲜,还有很多闻所未闻的合同陷阱。可以运用智能合约构建全国教培市场管理区块链系统,自动触发。

三是学生教育经历认证。假证、假学历泛滥,造假成本低,几百块就能定制一个大学毕业证书,对企业识人用人造成了严重困扰,也对名校声誉造成了恶劣影响。构建教育区块链证书平台,以该平台为起点形成一个去中心化、难以被篡改的颁发、管理、认证的体系,且该体系将伴随其整个职业生涯,数据将永久安全地储存在云服务器中,后续用人单位可直接在该区块链证书平台查询、验证,并更准确的评估应聘者与待招岗位的匹配度。可以降低各方、各环节成本,提升了效率,同时,也会促进良好的招聘就业生态的形成。

4)区块链+政务

近十年的“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应用发展,成果斐然。但该技术也凸显它的局限性,中心化系统同样存在信息泄露,存储丢失等风险,而且中心化系统的建设、维护成本非常高,无法交互验证,无法实现各个部门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共享、共建。区块链技术具有信息共享、信息透明、难以篡改的优势。利用该优势可打破原有信息传递的壁垒,实现电子证照服务模式的创新,提升用户体验。

在南京政府多部门的支持下,全国第一批基于区块链接技术的电子证照共享平台已经落地。市民可通过“我的南京”App进行政务的办理,“我的南京”App是该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的数据访问终端。电子证照共享平台由政府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电子证照区块链网络,建立起政府部门之间点对点的可信网络。采用区块链的去中心化同步记账、交易身份认证、数据不可篡改、以及数据加密等多种技术手段。

5)区块链+供应链

供应链就是一系列交易节点,它连接着产品从供应端到销售端或终端的全过程。如果产品能够通过区块链技术让消费者清楚这个产品从它出生的每一步都经过了什么环节,每一个环节都被记录的轨迹,包括具体的时间,经过母端的查询,整个数据链非常清晰,并将数据提供给打假方。尤其是酒、食品和药品就能自证清白,假货就没有了躲藏的死角。海淘商品用支付宝扫一扫,就能知道是不是正品,原产地在哪里,是谁经销,经过哪些环节。

6 区块链技术时代的新思考

6.1 加快区块链技术人才培养

区块链已成了2018年最热门的就业方向。移动招聘平台BOSS直聘的《2018旺季人才趋势报告》可以直观地看到区块链人才市场的需求,报告显示,2018年前两个月,区块链相关人才的招聘需求已经达到2017年同期的9.7倍。除了需求旺盛外,区块链行业人才的平均薪酬也相对较高,达到2.58万元,区块链公司相关的运营、公关等职位的薪酬平均起薪超过1万元。区块链相关岗位的地区高度集中,北上杭深占比超八成,其中北京招聘相关岗位占比达44%。更有甚者,近日北京一则区块链招聘广告刷爆朋友圈,要求应聘者对区块链技术和密码学有深入研究,给出的年薪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并且上不封顶。

现在美国、英国一些大学都开设了区块链课程,讲授《区块链技术基础》和《区块链技术应用》。2018年3月4日,人民网旗下人民创投已经增加区块链频道,共分为资讯、观点、深度、活动四个栏目;3月15日,人民网创投频道正式上线人民创投区块链官方微信公众号。我市相关大专院校也应加强对区块链技术知识的普及和培训,增设多种形式的讲座和课程。

6.2 成立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相关机构

自2016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2016)》及2016年12月区块链首次被作为战略性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写入国务院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的通知》以来,区块链日益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和关注,截至2017年11月底,国内共有浙江、江苏、贵州、福建、广东、山东、江西、内蒙古、重庆等9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就区块链了指导意见,多个省份甚至将区块链列入本省“十三五”战略发展规划。

2017年5月12日,无锡市“物联网与区块链联合实验室”正式对外揭牌,成为宣布进军区块链领域的城市。但还缺乏进一步的规划,除了井通科技外,从事区块链技术开发应用的公司寥寥无几,缺乏产业联盟。无锡市应制定区块链技术及产业发展专项战略规划,推动区块链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国家战略相结合,促进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相互融合发展。

工信部近日透露,将筹建“全国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统一的技术标准和规范下,我国区块链技术有望形成一整套涵盖基础研发、技术应用等的行业标准。

区块链技术现状篇8

关键词 :     区块链;教育管理系统;公有链;私有链;数据安全; OSID;

《“十三五”国家信息化建设》提出加强区块链等新技术基础研发和前沿布局,故区块链技术又被称为是继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又一颠覆性前沿技术,2019年10月25日,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作为去中心化的网络技术框架,区块链已经在金融、公证、数字资产领域获得广泛应用。如果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教育管理系统领域也是大有可为。教育系统领域层面主要包括在线教育、档案管理、学历认证、评教系统、教育投入产出等等,由于互联网具有数据不安全和隐私泄露的风险,基于区块链技术所具有的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可匿名、自信任、可编程、真数据等特点,通过区块链技术可解决数据真实性和安全问题。

1、 区块链的概述

1.1、 区块链的概念

区块链技术是继互联网又一颠覆性前沿技术,起源于学者“中本聪”发表的奠基性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现金交易系统》,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链条的方式组成的特定数据结构,以密码学的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不可伪造的去中心化共享总账,能存储简单的、有时间顺序的,能在系统内验证的数据。

1.2、 区块链的特点

从区块链的概念中可总结出: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数据不可篡改、可匿名、自信任、可编程、真数据的六大特点

1.2.1、 去中心化

区块链以P2P网络为支撑,所有节点共同参与、共同监督。不再依赖第三方机构提供的数据服务,各个节点之间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实现点对点交易。

1.2.2、 数据不可篡改

区块链采用分布式共享式总账,记录着按照时间顺序加入的不同的区块。同时利用哈希算法将所有交易数据的哈希值作为叶子节点构造Merkle树,树根作为Merkle树的哈希值被记录到区块头部。当有一个数据区块发生改变时,将引起整个哈希序列的改变,同时分布式总账记录了完整的数据区块,局部的改变并不影响区块中记录的账簿数据以及区块数据本身的不可篡改性。

1.2.3、 可匿名

区块链系统的信任机制和交易均记录在哈希非对称加密算法中,无须第三方的参与,只要用户掌握了哈希地址和密钥,就能实现点对点交易和节点间的信息交流,从而保护个人隐私。

1.2.4 、自信任

区块链利用哈希算法生成Merkle树和区块链地址,采用智能合约和非对称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签名验证,同时借助Po W等共识机制构建节点间的相互信任,使各节点能够自动安全地交易。

1.2.5、 可编程

区块链是一个公共开放的平台,任何人只要通过了签名验证信息,就可通过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区块和代码在公链或私有链中进行编程应用,定义数据区块,更新数据区块,编写相关去中心化脚本代码。

1.2.6、 真数据

区块链具有时间戳的属性真正实现了数据的不可伪造、有迹可循。每个节点都可以复制一份完整的数据,当少数节点发生故障时并不影响数据的有效性,除非51%以上的算力同时被操控,否则篡改节点上的数据是无效的。

2、 通用区块链教育管理系统的设计

通用区块链教育系统主要按照应用层、控制层、感知层、管理层、网络层五个层次进行设计,应用层主要满足教育管理、教育资源与学习等需求,具体包括学分银行、档案管理、评教系统、教育投入产出系统。控制层主要通过用户身份信息验证其是否满足准入条件。也可以通过监控、大数据来了解用户的偏向,通过智能技术和推送来满足用户所需的教育云和区块链服务。通过区块链服务和互联网服务的感知层,来获取用户的不同需求,以提供教育资源的按需服务和数据区块封装,在管理层中通过加密算法、智能合约进行签名和验证信息,在P2P网络和链式存储的条件下,通过智能合约实现数据区块的对应链接。

3 、区块链在教育系统中的应用

3.1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学分银行

区块链技术运用到金融领域最早起源于中本聪创造的比特币协议,人们通过电脑以挖矿的形式开采属于自己的数字资产。如果把区块链技术运用到在线教育领域,借助前人思维,把线上课程作为一个个“小矿机”,学生通过电脑或手机进行在线学习,我们把此过程称之为“采矿”或“挖矿”,学生就充当了“矿工”的角色,当完成一门课程之后,学生获得了属于自己的学分和学习货币,而这些“小矿机”就是属于老师的教学成果。当老师录制完课程打包成数据区块并上传至区块链教育系统中供学生进行“挖矿”,老师依据学生的开采量获得一定的教学货币和教工分。教学货币可以作为教师评奖、评职称的加分项,学生获得的学习货币可以在区块链教育系统中购买自己所需的课程进行学习。学生也可以自己的学习资源、学习心得,当有需求的时候,学生可通过区块链教育系统中智能合约技术用学习货币进行支付交易。

3.2、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档案管理

区块链技术具有真数据、可编程的特点,如果能把区块链技术应用到学生的档案管理中,将大大减少烦琐的人力、精力。从学生踏入学堂的那一刻起,以私有链的方式来记录每个人的学历、获奖证书等信息,通过区块链服务,封装成具有时间节点的数据区块。随着个人成长经历的丰富,由学校的档案管理部门记录着每位学生的学历信息、奖惩记录、个人技能,当发生变动时由专人负责区块更新。当学生毕业,用人单位需要对学生的档案信息进行查询时,由档案管理员和学生本人进行在线签名,通过密钥的形式进行验证查询。这不仅保护了学生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同时节省了用人单位在选拔人才方面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节省了资质证明、学历证明的烦琐流程,有效打击了学历造假、资质造假等不诚信行为。

3.3、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评教系统

区块链技术具有匿名性、真数据的特点,可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教务管理的评教系统中。学生对老师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前准备(备课笔记、教案、教具)、课堂教学规范(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进度表、记分册、点名册和教材)、授课能力(板书设计、语言表达、互动教学)、教学效果、教学态度等等,可以把评价内容分为五大模块,学生登录教学评教系统,管理员验证其签名信息,并根据其选课情况,对应任课教师的评价数据模块,管理员根据每位学生的评价结果和留言进行统计整理,并根据其评价分数分为优、良、一般、差等级别,对评价优、良的老师进行教工分奖励,对评价差的老师进行警示并作出扣除一定教工分的惩罚,之后上传至区块链教育系统中,供全校师生进行监督。

3.4、 区块链应用于教育投入产出系统

在高校内部建立一条基于教育内部管理的教育投入产出公有链,整合财务管理系统、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系统、校友捐赠系统。建立资助经费收支区块链,由资助经费来源单位通过智能合约签名验证受助人信息,并根据往来账目计入资助区块链,由资助负责人直接把资助金打入受助人账户,从而简化审批流程。建立财务报销区块链,可将带有时间戳的报销凭据以图片的格式上传至财务报销区块链中,由财务报销系统管理员通过加密算法、智能合约的方式验证其报销凭据,核实无误后可直接将报销费用打入报销人的账户,从而简化了签名、盖章等流程,提高了报销效率。建立校友捐赠区块链,用于投资建设母校,以促进母校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不可篡改和具有时间顺序的特点,可以把校友捐赠的每一笔资金实时记录到校友捐赠区块链中,同时对资金去向进行追溯,保证校友捐赠资金的透明性。

图2 教育投入产出公有链

4 、总结

区块链运用到学分银行,在保护创作者的知识产权的同时,调动了老师的工作积极性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区块链运用到档案管理中,减少了档案管理工作者的工作量,提高了档案管理工作效率,更重要的是保证了学生档案的安全性和私密性,打击了学历造假,资质造假、学术造假等不诚信行为,同时对企业来说,节约了企业人才雇佣的成本。区块链运用到评教系统中,基于区块链的匿名性,打破了传统评教系统的形式主义,更真实地反映老师的教学水平,从而促使教学质量提高。区块链运用到教育投入产出系统,使校园财务管理和资金往来更加透明化、简洁化。区块链技术是21世纪继互联网又一颠覆性前沿技术,去中心化的网络架构打破了传统教育系统的种种束缚,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教育管理系统中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袁勇,王飞跃.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J]自动化学报, 2016. 42(4):481-494.

[2]金义富区块链技术对我国高等未来教育的影响[J]中国电化教育, 2017(9).

[3]车吉鑫, 卫文学,张洪瑞,刘恒泉区块链技术应用于教育系统的研究与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 2020(5).

[4]史强.区块链技术对未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J].高教探索,2018.

[5]李青,张鑫区块链:以技术推动教育的开放和公信[M]远程教育杂志, 2017(1).

[6]黄翔宇,梁志宏,张梦迪,危兵面向学分银行的区块链学习成果管控模型[M].计算机工程, 2019(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