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发育生物学原理8篇

时间:2024-01-31 14:46:31

发育生物学原理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1

[关键词]德育教育物理学史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10061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以及科学探索精神,让学生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然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在物理学史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在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很多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时,介绍欧姆对科学的执著,欧姆在非常艰难的条件下,做了大量的探究实验,找到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定量关系;在学习电流的单位时,介绍安培进行科学研究时的专注精神,让学生对电流的单位-安培印象更深刻;在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介绍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经过十年多的探索实验,发现了磁场产生电流的条件和规律,进一步揭示电现象和磁现象之间的联系,确立了电磁感应定律,为电能的开放和利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学习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时,讲解环境污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危害,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从而对学生进行保护环境、减少污染、节约能源的教育。这些事迹会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在物理实验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今世界需要精英努力,但更需要团队合作。粒子加速器、火箭、航天飞机、空间站之类的项目,单凭精英们单打独斗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成功的项目离不开团队合作。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基于实验器材及实验探究教学模式的考量,都是通过学生分组完成实验的,因此,可以借助物理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教师的课堂演示实验中,邀请学生参与,让学生在实验操作中感觉到自己的作用,让他们意识到教师的演示实验也需要他们共同参与,从而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

很多物理结论都是建立在对物理实验现象的分析与总结基础上的。教学中可利用对实验结论的探讨,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团队合作得出的成果要比个人努力所得出的结果更完整更接近真相。学生参与讨论过的实验结论,远比个人默写背诵更易理解与记忆,而且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更能帮助学生养成团队意识。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三、在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的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初中物理概念、定律、原理中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有很多的物理概念、定律、原理都是对物理事实的本质属性及内在联系的概括和总结,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教师不仅要把物理概念、定律和原理教给学生,而且要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在物理学习中领悟及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初中物理教材中的阿基米德原理、万有引力定律、功能原理等,这些原理、定律本身就体现了认识来源于实践的唯物主义观点。例如,在讲万有引力定律时,告诉学生:月球绕着地球转,月球受到地球的吸引力,地球也受到月球的吸引力,它们是既对立又统一的整体,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中既对立又统一的观点;再比如,在学习生活用电时,告诉学生电能的开发和利用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但是如果不注意安全用电,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在学习核能时,告诉学生核能的开发和利用有效缓和了能源危机,同时也给环境带来影响,从而让学生明白: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既有好的方面又有不好的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的方面来为人类服务,同时又要尽量减少不好的方面给人类带来危害。在物理复习课中,教师要注意挖掘物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的物理知识通过几条基本原理、定律把它们组成一个简单明了的物理体系,指导学生复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学生学得更轻松。

四、在物理实践课中,渗透德育教育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2

关键词:大学物理 教育误区 对策

物理体系在现实中的应用是非常多的,其对社会的贡献之大,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就需要各大院校重视大学物理课程有效的开展。学生学好物理可以建立起独立思考的能力,对于其知识构架的科学建立和今后的择业方向有所帮助。但是,如今教育体制的诸多限制因素,使得大学教育的进展受到一定影响,需要在问题中不断探索,努力在实践中实施有效对策以培养更多优秀的“物理”人才。

一、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的误区

(一)大学物理教育忽视人文教育

如今大学教育更多地将重点放在学科的知识教育上,而对于人文素质的发展却没有足够的重视,教育体制对于知识的传授要求过高,这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面对日益发展的社会,大学没有足够的实践意识,在教育中一味寻求知识的传授,要求学生以成绩为检验自身能力的标准,无法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大学物理教育中,教师以物理学知识相关技术为主要切入点,力求学生掌握公式概念,忽视人文素养的教育。教师缺乏对物理学知识相关历史的引入,在教学中学生对于物理的理解认识较为模糊,不能从根本上认识物理。教师认为相关人文的知识引入会分散学生注意,通常对于学史类知识都是一笔带过。这并不利于物理学的探索者对学科进行深入的研究,在对物理的整个历史不够了解的情况下,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认知程度也只是表面的,对人文教育的忽视在教育中是一个缺陷。

(二)大学物理教育中存在片面性讲授问题

大学课堂上尤其是在物理课堂,教师对于这门理科课程要求主要在于对课本原理知识的掌握,没有发掘物理教育的更大价值。实际上能蛱逑忠幻叛Э屏榛曛处的,应该是它的内容,就物理这门课程而言,除了其中原理定义以外如果学生无法深入了解物理相关理论的全面分解,就很难真正理解物理原理的产生,无法建立科学的物理知识构架。

教师对于物理课程的讲解太过片面,对于篇幅较大的经典内容往往不会重视,要求学生仅仅去了解掌握物理的基本原理。由于大学物理针对的学生是已经在中学时期接触过物理的学生,所以在大学中的物理教育只是借助微积分工具的简单重现的过程。如今由于物理学中量子论及相关推理过程相对复杂,在教学中会作为不参与考核的内容,而轻视了更深入的分析讲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探索性和创造性。

(三)多媒体教学手段的泛化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带动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开展,如今有很多院校都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之中。教师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入到课堂教学中,更贴近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也可以使得学生可以享受到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借助多媒体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就当下的多媒体教学而言,尤其是在物理教学中,对于多媒体应用的认识还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很多教育模式意识到多媒体网络的便捷性,想要利用网络教学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会将书本中的概念原原本本地复制在课程演示稿件中,没有创新质量不高的课件会影响学生的听课质量。教师通过多媒体进行授课,缺乏对学生学习程度的了解,使得学生的学习变得非常被动。这些都是对多媒体教学认识不够所造成的,若利用不当不仅无法发挥多媒体的价值,还可能导致教学率的降低。

二、大学物理教育误区的对策探讨

(一)注重人文教育

在进行物理学科知识讲解之前,教师应该注意将物理学史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通过物理相关历史的了解,打开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帮助学习者塑造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教育本身而言具有很大的意义。

为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单纯的考虑原理知识的传教,应该结合人文教育对学科进行深入分析。将人文教育和科学教育进行有效的融合,让他们理解并对物理学科感兴趣,最终提高了学科的教学效率。

将人文与科学结合,首先需要教师转变其思想观念,重视课堂教育中对于人文部分的讲解,在教学过程中善于将科学与人文进行结合,使得学生能够在获得教育熏陶的同时,提高自我素质及智慧。

(二)丰富教学范围

做为原理较为复杂的物理学,在教课过程中仅仅将表面原理授予学生,使得学生无法真正理解原理的推理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发展,经典物理的内容也在发生着变化,应该在教学中将更新的物理概念、知识详细分析讲解给学生,更新学生的物理思维模式以提高其快速适应能力。

丰富的教课内容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扩展了对于物理更深层次的探讨,有利于物理教学的实施,在教学改革中不断完善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丰富教学内容,才可以使得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探索欲,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的能力。

(三)认清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多媒体在教学中已经屡见不鲜,针对教学中对多媒体的一些误解,应该处理好多媒体与教学之间的关系。

首先,应该注意教师主导性和多媒体技术辅导性的关系。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要任务就是辅助,而非将教师的工作代替掉,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重视结合多媒体的有利之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全程学习中对学会生做出指导。另外,应该处理好多媒体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互辅关系。如今科技被应用与教学事业中,教师通过利用多媒体的便捷性对学生进行授课,但不应该忽视传统的教学方式,根据物理课程具体内容安排教育方式,以学生接受能力为主,制定多媒体教学计划,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有效地进行结合。

三、结语

为了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的物理人才,应该注重物理科学与人文的结合,以及多媒体的辅助作用,充分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将实际问题进行改革,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物理学科的积极性,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工科人才。

参考文献:

[1]丁万忠.关于物理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数理化学习,2014,(07).

[2]陈爱喜,邱万英,艾剑锋.大学物理多媒体教学现有问题与对策[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S1).

[3]王庆飞.浅议当代大学物理教育改革与创新[J].教育与职业,2007,(09).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3

【关键词】体育教学; 运动生物力学; 积极作用

1 前言

在体育教学中,为了提高体育教学成果,应加深对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积极利用运动生物力学,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体育教学发展,为体育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持。基于这一认识,我们应对运动生物力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应结合体育教学实际,发挥运动生物力学的积极作用,推动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满足体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此,我们应对运动生物力学发展历程、开展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作用及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进行深入研究,提高研究质量,保证了体育教学的开展效果。

2 运动生物力学发展概述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是以体育动作为核心, 运用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力学的理论与方法, 研究人体运动器系的生物力学特性和人体运动动作规律, 并根据影响人体运动的内部和外部条件寻求人体运动技术的合理性和更佳化, 以及训练手段的有效性, 为发展运动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近几十年来, 国际运动生物力学发展较快, 新材料和计算机的运用使生物力学的测试手段向自动化、准确化和快速化的方向迅速发展。学科间加强了渗透和协作, 使生物力学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在人体结构的研究、测试方法和手段、测试数据处理的速度与准确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例如在图像采集与分析技术由于近期的不断突破, 已经逐步趋于完善, 这为运动生物力学走向体育实践, 实现运动训练的可视化和快速反馈作好了准备。美国科罗拉多州奥林匹克中心生物力学实验室为美国国家田径队进行现场图像采集与图像分析, 帮助运动员增强运动本体感受并改进技术, 效果良好。我国自年成立运动生物力学分会至今, 科研活动已经开展了余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作用分析

从目前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情况来看,开展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对明确运动原理有着重要作用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来看,运动生物力学对运动原理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运动原理的研究效果,促进了运动原理取得积极效果。所以,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对明确运动原理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积极推动运用生物力学研究全面深入开展,满足体育研究的实际需要。

3.2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推动了运动学本质的研究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对运动规律和运动学本质进行了探讨,可以作为运动学本质的典型研究手段。为此,我们要对运动生物力学的作用有足够的重视,应正确理解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作用,推动运动学本质的研究不断向前发展,使运动学本质研究取得积极效果,促进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达到预期目标。

3.3 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提高了运动学的整体研究质量

从目前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来看,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对运动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能够保证运动学的研究取得积极效果,能够对运动学研究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认识到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作用,积极开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提高运动学的整体研究质量。

4 体育教学中运动生物力学的积极作用分析

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来看,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得到了重要应用,体育教学中运动生物力学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运动生物力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

由于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未来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保证了体育教学开展的整体效果,充分满足了体育教学发展需要。为此,我们要认识到运动生物力学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起到的积极作用,推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深入开展。

4.2 运动生物力学对促进体育教学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应用了运动生物力学,体育教学在深度、广度和专业性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对体育教学发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体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提升了体育教学的整体水平。所以,我们应对运动生物力学的促进作用有足够的重视,应采取必要手段,提高运动生物力学研究水平。

4.3 运动生物力学对改变体育教学发展模式具有重要作用

在体育教学中开展运动生物力学以后,体育教学在内容和方法上发生了改变,体育教学发展模式发生了变化,体育教学发展整体效果更理想。所以,我们应对运动生物力学的作用有足够的认识,积极推动运动生物力学研究的开展,保证体育教学发展取得积极效果。

5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在体育教学中,运动生物力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上对体育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保证了体育教学取得积极成果,推动了体育教学的全面发展,满足了体育教学的实际需求。所以,我们应认识到运动生物力学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促进体育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李春璐;;网球发球动作技术原理探讨[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年31期

[2] 李小华;;缓冲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年08期

[3] 李小华;;田径运动中摆动动作的生物力学原理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年26期

[4] 唐刚;人体典型运动生物力学仿真分析[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4

关键词:物理教学 素质教育 应用

一、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1.思想素质教育

物理教学中的思想素质教育,针对的是物理学中对学生进行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审美教育。在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时候,需要通过采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物理学的知识进行阐述,这样才会无形中让学生受到相应的教育。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规律进行研究的一门科学。物理学属于基础自然科学,在自然界中具有其客观规律的反映,所以辩证唯物主义制约它的同时,又给其提供了一些丰富的案例。在教育的过程中,审美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因为在物理教学中是存在着大量的美学的因素,所以说,在进行物理教学中必须也要进行美学教育,而且除了科学美之外,还有艺术美德存在,因为物理学虽说是一门科学,但是这其中也包含着不少科学美,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让学生感受并理解这种内在的美。其次,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把教授的内容通过语言的传递和强化,在教师教学时的言行表现出来,主要的表达形式可以通过行文、内容等,这就需要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组织教学。

2.科学素质教育

科学素质教育首先就是要针对书本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了解并掌握知识的多少及水平,同时科学的是严谨的,要对科学有着求实的精神,通过现代社会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文化知识和修养,运用科学的探索能力,来进行教学。在进行科学素质教学中,首先要根据社会需要的物理基础知识,对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进行了解,同时要训练处某些技能和技巧。与此同时,要加强学生的物理能力的培养。因为物理学的特点就是通过系统的观察和实验,再加上严密的逻辑体系相结合。对于物理的学习,首先就是要从观察和实验出发,把通过观察的情况和实验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和概括,或者运用数学的方法作为推理的工具,最终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样形成的概念,才可以确立物理量与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立客观事实性质的基本规律,这样才会得到一个客观的事物的反应规律,最后通过分析与概括来解决问题。

3.身心素质教育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思想素质教育和科学素质教育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还需要注意的就是学生的身心素质教育,在身心素质教育中,最重要的就是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可以直接影响认知效果,这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也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可以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产生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非智力因素直接对学生的智力因素有所影响。当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下降的时候,也就是说相应的学习质量也有所下降,而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发扬刻苦学习的精神,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是说,非智力因素可以对学生的智力因素起到一个融会贯通的作用,对于知识的贯通有的时候是很难的,在这种越困难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发展非智力因素,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这样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克服困难,以及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等。

4.劳动素质教育

劳动素质教育,主要就是对生产技术和物理学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通过物理实验熟练掌握劳动技术教育。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为物理实验可以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观察动手能力,增强了物理实验的能力,会帮助学生在进行实际劳动过程中全面的思考问题和对具体问题的处理能力。物理实验可以帮助学生肢体反应更加的灵敏、准确和和谐,同时物理实验的技能和技巧还可以对学生的劳动技能进行丰富。

二、物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原则

1.互动原则

互动原则指的是在进行教学活动中,学生和教师双方进行互动,这样才能真正的体现出教学互助的相互制约的关系。物理教学活动的成效往往可以决定于如何正确的处理人际关系,所以,物理教学中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互动原则。

2.发展原则

发展原则指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包括身心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讲,发展需要有深度和广度上的意义。从深度上说,教育要与学生的发展状况相适应,从广度上说,要全面发展,这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

3.结构原则

结构原则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对物理知识的结构有所了解,通过有序的物理认知结构,来进行有序的教学结构的构建。物理知识结构就是通过书本中的基本事实、概念和规律,通过正确的理论与方法来进行有效的组织与联系,这样才可以让物理知识反映在学生的头脑中,进而让学生们的脑海中存在物理知识的结构。

4.内化原则

内化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的过程中,要创造一种条件,这种条件可以逐步的引导学生将物理知识的结构转化为外在的认知结构。其实这种转化的途径就是内化的过程,内化分为同化和顺应,同化是对即将接受的知识与认知结构相符合,把知识结构归纳入认知的结构中去;顺应就是把认知结构与知识结构不相适应的地方进行相应的整改,这样二者才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总之,内化的过程就是让知识结构在认知结构的基础上重新的构建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样会使得知识结构逐渐的内化。

5.反馈原则

反馈原则,指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知识的外化。外化就是把学生头脑中的东西转化为客体的东西,这样才会对学生的外化结果作出评价,学生可以据此来对自己的学习状况进行调整。物理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实际情况,这样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全面的启发学生,让教学的过程中始终是处在问题情境中,这样才可以营造一个提问式的课堂。

参考文献: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中学物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7-046-01

物理科作为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在弘扬主体教育方面有特殊的作用。而中学物理教学多倾向于机械式的生搬硬套,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影响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兴趣,同时也扼杀了学生在物理学习上的创造力。作为一名物理教育工作者,为了把主体性教育落实到物理学科教学当中,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优化物理课程结构,体现主体性教育的课程观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是体现教育目的的蓝图。课程的设置、课程的结构直接影响着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身心的发展。但长期以来的课程形式单一,缺乏弹性和活力,成为学生主体发展的桎酷,这种课程结构有待于人的调整。

现在我国的课程设置基本上基于“学科课程论”,所学的内容偏多、偏难,而且学生主要以学习学术知识为主,以升学作准备为目的。中学物理课程设置首先应充分体现发展的原则,应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全体学生都有充分发展的机会。重视学生的自主活动,使他们在尝试、探究等活动中,获得自由、主动的发展。其次应体现多样化原则,过去那种单一的课程模式,抹杀了学生的个性。针对这种情况应增加物理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多样性,选修课的比重应有所加大,综合性的活动课值得推广。

二、实施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

根据课堂上情感教育优化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初中生情感教育的三条原则—寓教于乐原则、以情施教的原则、师生情感交融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去落实:

首先、中学物理课堂上寓教于乐原则,中学物理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控制自己情绪,要努力使自己处于快乐、饱满、振奋的良好主导情绪状态,教师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灵活的组织教学,给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形式、乐于学习的内容。

第二,教师要善于感性的处理教学内容,使之知情并茂,真正做到以情施教。以情施教的前提在于教师对教学的内容有深入的研究,充分的挖掘了教学内容的“情感”因素,才在教学中“用情”。

第三,有意识的促进中学物理师生情感交融。教师在教学中应以自己的情操积极的影响学生,以此来熏陶、感染学生相应的情感。学生、中学物理教师主动创设促使师生情感交融的中学物理教学情景等方面。

三、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验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性作用

物理教学过程中不仅有大量的演示实验,还有大量的学生动手实验,学习物理不仅需要发挥学生的理解力、分析和综合能力,还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抽象思维以及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即可以通过课堂实验探求法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由于种种原因,物理教学基本上成了教师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的“独角戏”,原因就在于“教会”并不等于“学会”作为教师的职责应重在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学会”上,也就是重在能力培养,重在物理素质培养。

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规律都是很贴近日常生活的,学生在学习物理课之前,就已经凭知觉和经验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些认识:就是所谓的“前概念”。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前概念”而将知识灌输给学生,这是不符合认识规律的。所以教师通过设计一些课堂演示实验,针对学生在头脑中原有的错误、模糊概念,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教学模式对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无疑会产生积极作用。

同时这种实验探求法对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改变传统的“注入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是学生真正成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和主体。在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并要启发和引导学生,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进一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通过大量的课堂演示实验不仅有效的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动手实验的兴趣,这样不仅培养了他们的实验能力,更主要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积极、能动的学习。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6

关键词:中学物理;遵循;教学原则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为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它是由教学目的、教学规律、教学实践综合确定的,是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准则,是教学规律的具体反映。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不同,教学规律是客观存在的,而教学原则是人为规定的。根据新课程对物理教学的要求和物理教学过程的规律,结合中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学习物理的认知特点,参照国内专家的研究成果,笔者认为中学物理教学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坚持科学性、教育性与艺术性相统一的原则

(1)坚持科学性原则。科学性原则就是指物理教学的内容过程方法要科学合理。科学性原则是物理教学的根本原则,它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要正确的运用物理语言,对物理内容表述正确、表达准确。二是注意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坚持物理教学的科学性,除了教给学生准确的物理知识之外,还要教给学生物理学研究方法,分析处理解决物理问题的正确方法以及科学的学习物理的方法,引导并帮助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的基本结构。

(2)坚持教育性的原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教书和育人始终是不可分离的,物理教学也不例外。这就决定了在物理教学中必须强调和重视教学的教育性,把教育性渗透到物理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物理教学的教育性主要表现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

(3)坚持艺术性的原则。所谓教学的艺术性实质上是教师创造性的应用教学方法,是教师为了突出教学重点,取得良好教学效果,达到育人的目的,把科学性和教育性巧妙结合的方式和手段。那么,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除了讲究教学的科学性,教学还必须讲究教学的艺术性。

(4)教学的科学性、教育性和艺术性三者相辅相成,构成统一的整体。物理教学过程中三者从理念上是可分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相互融合,构成统一的有机体。其中科学性是根本、是基础,教育性渗透在科学性的教学之中,艺术性表现在科学性与教育性的完美结合,使教学达到最优化,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方面。

(5)激发兴趣、促进个性发展的原则

对于中学生来说,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的重要动力。正如布鲁纳所说:“最好的学习动机,乃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对于兴趣在学习知识和发展能力上的巨大影响,古今中外的许多教育家科学家曾有过精辟的论述。爱因斯坦说“爱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曾指出:“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当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贯彻地表现为注意等待探究和行动。兴趣既是教学手段,又是教学目的”。兴趣就是人要求认识客观事物获得知识的一种心理表现,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动力。在物理教学中,首先应通过各种环节,特别是教学内容的处理和选择,使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好奇转变为喜爱,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创设物理环境,突出观察实验的原则

努力创设物理环境。要让中学生在物理环境中学习物理,也只有在物理环境中,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学到物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创设物理环境,使学生通过熟悉的日常生活、生产和自然界中的物理事实、现象、过程的实例来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

注重突出观察和实验。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重视观察和实验,尽量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学习物理。首先,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创设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物理的环境,使学生形成对物理学的感性认识,这一点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其次,实验具有直观、形象和可操作性等特点,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第三,突出观察实验有利于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物理学方法教育。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7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般原则;抽象原则;关系

任何一种教育原则的形成,都无法脱离某种教育实践的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原则也不例外。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身已经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原则,但是这一原则必须由教育的实践来挖掘并形成。在长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实践过程中,我们意识到,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指导思想的教育是有其内在的规律的,即它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随着教育实践的不断发展而完善。这一原则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教学过程,是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必要前提。前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理论内容的研究已经较为透彻,本文就不再赘述。本文主要从一般性和具体性出发,来探索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原则。

一、一般性教育原则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的一般原则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历史和逻辑相统一、具体和抽象相统一。这三个一般性原则是彼此联系、不可分割的关系,它们相互关联,层层递进,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一般性原则框架。第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本质就是理论联系在实际。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实际就是指人们生活着的客观世界和在客观世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问题和矛盾等等。一方面理论是从实践中而来,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可是说有什么样的实践过程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理论,实践决定着理论。另一方面,理论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理论可以指导人们的行为来合理科学地改造自然、改变实践环境。所以,实践和理论的关系决定了人们不仅仅要在改造世界、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更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这一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要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学会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应对生活中的实际情况,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第二,历史和逻辑相统一的原则。所谓的逻辑,就是指事物的内在规律或者事物在展开过程中所遵守的一般规律。它以概念、理论等形式出现,主要反映历史发展过程中具有规律性的东西,这是人类思维和对世界认识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所谓的历史是指客观事物及其必然的发展过程,以及人类认识历史的过程。理论和实际是辩证发展的关系。逻辑是在历史中生成的,是历史的铺开延展。离开了历史的母体,逻辑就沦落为抽象空洞的理论而变得毫无意义。而历史含有必然的逻辑,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世人所认知,否则就是一堆毫无关系的表面材料的堆砌。对于逻辑的分析和概括应该给予客观的历史,而对于历史的考查应该以逻辑的分析为依据,只有二者相结合,才能够全面、真实、客观地解释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教学中,我们应该深刻把握事物的内在逻辑,在对逻辑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也要站在历史的高度来辨析和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第三,具体与抽象相统一的原则。抽象和具体是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抽象是指事物的某个属性、本质等,是从对象整体中抽取出来,能够为思维捕捉并被加以概括的东西。而具体就是指客观存在或者是人类认识世界过程中,能够为人类意识所反映的整体的事物。具体具有多方面的属性。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过程中,在宣扬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上,来积极探索实际,充分认识到实践活动的重要性,能够在实践中总结理论观点,在具体现实中提炼抽象思维,然后将抽象思维再落实到具体现实中。这一原则就包括了从具体现实到抽象思维、从抽象思维再到具体现实的过程。在教育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马克思哲学内容的基础上,一定要通过亲身实践,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物化为具体的行为,将马克思哲学原理落实到生活中各个方面。

二、具体性哲学教育原则

第一,批判性原则。批判性原则主要指:当我们面对前人的理论和现实的问题的时候,不要一下子全盘接受,而应保持怀疑的态度,不盲目信从于任何权威性的理论,要通过自己的理性分析之后,再做出准确的选择。批判性原则中的批判一词本身就包含了为追求真理而怀疑的意味,它要求我们不要迷信权威,敢于否定现存,在接受事物的过程中也怀疑事物,不断地重复否定、扬弃和接收的过程。通过这一过程,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对理论进行剖析,看到其中的精华和糟粕。第二,辩证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是指用运动、发展、变化、联系、矛盾的观点来把握问题,看待问题,不仅仅看到问题的一面,还能够看到另一面。只有树立了这种意识,对事物的认识才能够做到全面、深刻、客观,才能够看到事物的本质。它要求我们在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时,要对客观事物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既看到事物的优点和长处,又看到事物的缺点和不足,进而能够深刻地揭示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规律,不能以偏概全,也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第三,创新性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原则和辩证性原则决定了人们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时候应该具备创新性原则。创新性原则内涵是指不断地否定既定的常规,不断地尝试新的方法,不断地形成新的思维,使得思维在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反映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征。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教育者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创新、敢于创新、培养学生与时俱进的优良品质。

参考文献:

[1]崔青青,何金泉.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实施素质教育应坚持的原则[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发育生物学原理篇8

关键词 物理 教学 德育

一、高中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的可行性

1、中学物理中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

物理学科是各类学校教育中设置的一门重要的课程,在中学教育中同样具有非常高的地位。由于物理知识具有精确性、可测性、实践性、客观性等特点,所以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素材。

物理教学中可结合教材有关章节介绍我们的祖先对科学技术的申越贡献,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祖国科学技术成就和发展远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可过物理学与哲学的结合点,如物质的运动、物态的变化、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电与磁的联系、光的波粒二相性的发展等丰富的物理现象与知识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可通过介绍古今中外物理学家的事迹,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可通过物理学特有的逻辑性和精确性以及概念和结论的确定性,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激起他们正自与诚实的内在要求等等。

物理学科教材内容中蕴涵有丰富的德育素材,这为物理教学中实施德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高中物理的教学方式具有多样性

物理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之上的,对物理的教学,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还要通过其它各种方式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的教育。例如,严谨的物理实验操作、到工厂去进行生产实践、在日常生活中从物理角度分析现象、用日常生活用品自制工具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等等。通过这些教学方式,既能打开学生视野,增长学生的社会经验,丰富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还避免了空洞枯燥的理论说教。教学不但要以理服人,还要以情感人,使德育的渗透更加生动、活泼,也更有实效。

3、高中物理教学手段多样化

现在的中学物理教学,除使用教材、粉笔、挂图等传统教学手段外,随着科技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如幻灯片教学、录像教学、多媒体教学、远程教育等。教师不仅可以通过讲解教材来渗透德育,还可以利用形象逼真的挂图、幻灯、音像资料、网络技术等,增强德育的感染力。多样化的教学媒体对中学物理实施德育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有利的条件。

二、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原则

1、潜移默化原则

学校德育工作的低效性,其中德育工作在地位上“虚”,内容上“远、大、空”,形式上“单调、呆板”,显得苍白无力是原因。物理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物理教师进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教育对象的关系。古人说,写文章“理不直指也,故即事以明理;情不可以显出也,故借物以寓情”。我们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爱心换爱心,以信任换信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中自然而然地进行,不知不觉中完成,即“润物细无声”,引起思想上的共鸣,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课堂教学中进行无声的德育渗透,避免口号式的说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原则。

2、因材施教原则

物理教学中的德育应针对学生的状况因材施教,对于不同的学生要区别对待。此外,还应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德育因素,要防止牵强附会,生搬硬套,贴形式主义标签。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殊不知,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重视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培养就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情理法并用原则

情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基础。许多实例说明,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情感浓厚,教育者的要求就容易被受教育者接受。情感熏陶可以使学生减少心理障碍,防止逆反心理,增强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理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根本。学生情感丰富,易于对客观事物产生激情。但他们阅历浅,经验不足,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又容易偏激,故一定要以理服人,只有使学生掌握了科学理论,他们的人生信念才会树立得坚定持久。法是学生思想教育必不可少的手段。思想教育切忌简单化,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可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是必要的,理是必须的,法是不可缺少的,只有三者并用,德育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4、对话原则

实现道德教育的互动,就必须在道德教育过程中采取“对话”式教学。“对话”教学是指师生基于相互尊重、信任和平等的立场,通过言谈和倾听而进行双向沟通、共同学习,达到视界融合的方式。“对话”是指各方内心世界的敞开,是对对方真诚的倾听和接纳,在相互接受与倾吐的过程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也就是各方相互理解的过程。互动式道德教育以“对话”教学为基本形式,是以学生为本的道德教育。实施“对话”式道德教育,要求教师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又要以一种伙伴的态度介入学生当中。

三、高中物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注意方面

1、德育渗透应适度地掌握"分寸"。

中国科学院路甬祥说,新世纪的社会发展,将更加依赖于科学的进步。教师使命在肩,任重道远;怎样将物理教学和德育教育有机结合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话题。我们应该坚持深入、全面地把德育教育融会贯通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一种现象、一个发现、一个实验,都能启发学生情感,都能引导学生热爱科学、探究自然,体验探究科学奥秘的喜悦,受到科学的熏陶,进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并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有助于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最终把学生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从而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