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8篇

时间:2024-02-05 14:39:53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1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协调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

前 言

我们遇到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实质是:我们处于经济决定论时代,一俊遮百丑,对GDP,GNP疯狂的追求;发展机遇的压力,来自世界列强的压力,落后就要挨打;我们处于高科技时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时代的压力;我们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后面搞现代化,模仿学习,抄袭拷贝,多使用淘汰技术与落后产业与工业方式;全国奔小康、大康以及豪康的压力;我们搞了几十年的生产,特别是污染工业与传统工业,高能耗,高物耗,高强度开发建设使得环保历史欠账太多;高消费促进生产的压力,我们处于高消费,高浪费的时代,消费刺激生产理论的影响;中国社会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制社会,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中国城市化的压力;中国脆弱的生态系统与自然灾害较多。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1.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 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 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如百货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如何使民居建筑的发展更具有时代性和地域性,这是我们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3.1民居建筑发展的状况

中国各地的居住建筑,又称民居。居住建筑是最基本的建筑类型,出现最早,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由于中国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文情况不同,各地民居也显现出多样化的面貌。

中国汉族地区传统民居的主流是规整式住宅,以采取中轴对称方式布局的北京四合院为典型代表。北京四合院分前后两院,居中的正房体制最为尊崇,是举行家庭礼仪、接见尊贵宾客的地方,各幢房屋朝向院内,以游廊相连接。北京四合院虽是中国封建社会宗法观念和家庭制度在居住建筑上的具体表现,但庭院方阔,尺度合宜,宁静亲切,花木井然,是十分理想的室外生活空间。华北、东北地区的民居大多是这种宽敞的庭院。中国南方的住宅较紧凑,多楼房,其典型的住宅是以小面积长方形天井为中心的堂屋。这种住宅外观方正如印,且朴素简洁,在南方各省分布很广。

但随着乡村经济的繁荣,地域性民居建筑也在翻新改造,传统建筑与现代建筑交织其中,已经影响了建筑地域性特色的发展,所以国家有关部门应该规划指导地域性民居建筑的合理发展方向。

4 民居建筑地域性的意义

我国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发展形成了地域风格不同的民居建筑样式。在当前,如何传承、发展地域性民居建筑意义重大。

4.1 地域性民居建筑具有生态旅游价值 黄土高原地区窑洞式建筑,热带山林地区干阑式建筑,草原地区牧民的毡房和帐房,青藏高原地区的藏族建筑以及北方汉族聚住区的庭院式建筑等,发展到今天这些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一体,别具风情,不但成为了都市人热衷向往的原生态世界,而且丰富了乡村的旅游资源,更促进了当地的经济的发展。

4.2 地域性民居建筑能促进本地区的文化精髓得以继承和发扬 民居建筑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最好载体。各地区的民俗民情及,留存至今的文化元素,都可以在民居建筑中有淋漓尽致的体现:四合院的建筑结构布局表达了中国传统的伦理尊卑关系;客家土楼城堡式住宅具有着群居性和抵御性的特征;藏民建筑无论在形体结构上、色彩上、材料使用上以及内部功能布置上都有着鲜明的民族宗教思想意识;徽州的民居建筑无论在选址还是结构造型处处体现了儒家的文化思想。因此,地域性民居建筑是一段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社会文明的象征。

4.3 地域性民居建筑与自然生态资源系统关系密切 民居建筑所用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具有独特的地方特色。例如木材建筑、竹子建筑、石头建筑、土木结合建筑以及蒙古包建筑等,都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人类的居住环境质量与建筑材料的使用、改造自然的程度息息相关。人类在消耗自然资源的同时,需要对自然生态资源更好的保护和建设,这样既利于当代,又福祉后代,形成对自然生态资源系统的可持续发展,让人居环境更加和谐。

因此,在遍布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城镇建筑当中,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更需要发展,这是对中国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一种传承。

5建筑的地域性角度分析

5.1从广义上来讲,它首先受地理的气候,区域的影响,比如说在我们南方地区,炎热地区跟北方寒冷地区建筑显然是不同的。即使是同一个地区,山区的建筑和滨河的建筑也是不雷同的,比如说我们广东,我们这个地方也属于跟岭南一个大区域,这个属于亚热带海洋气候,它日照时间长,高温多雨潮湿,四季长青,所以人们往往形成一种喜爱,室外活动,崇尚自然。建筑处理着重通风,遮阳,隔热,防潮,逐渐形成了轻巧通透、淡雅明快,朴实自然的岭南建筑风格。

5.2建筑如果从建筑的地域性,如果从狭义的角度来讲,我认为主要是指建筑地段的具体的地形,地貌条件,和城市周围的建筑的环境。这是具体影响和制约建筑空间和平剖面设计的,乃至建筑形式的重。因素。建筑师要以生态观的角度顺应自然的地形地貌的要求,与地段环境,融为一体,要用城市的观点看建筑,尊重城市和地段已形成的整体的布局和肌理,以及建筑与自然的关系,在体形、体量、空间布局,建筑形式乃至材料色彩等方面下工夫,采用与地区相适应的技术条件手段,再结合功能,整合,优选,融会贯通,就有可能创造出有个性的精品。

6 结语

小区规划应充分注意设置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布置上考虑居民生活要求和行为轨迹,分级设置,满足服务半径要求。如小区级商业服务设施布置成外向型,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使居民顺道购物甚感方便。自行车存放和垃圾处理是小区服务的关键问题:自行车库可采用集中与分散布置方式,可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楼幢间的低层库、住宅底层以及高架平台下部等;附设于住宅楼梯平台的三角形垃圾道常堵塞,可将垃圾道改设在住宅内部服务阳台处,避免公共场所的交叉污染。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做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那么,众所周知,地域性的民居建筑在建筑史中更具有着重要地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缩影。因此,发展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是对传统居住文化精神的继承和发展。当然,民居建筑需要因地制宜,更需要匠师们的精心设计,这样,地域性的民居建筑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与自然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2

关键词:公共建筑 居住区 设计 分析

中图分类号:S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公共建筑,主要是指供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建筑物。其类型很多,但用于居住区的公共建筑主要是三类:商业建筑、文教建筑和市政公用建筑。公共建筑的设计原则应以我国现行的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为准。适用性就是公共建筑要满足人们进行社会活动的需求;而安全则是必须的;经济性是以最节约的方式实现适用、安全、美观这些要求;美观是要求建筑的风格、形体、外观等应与城市的总体规划一致,达到丰富居住区面貌,改善当地环境的作用。公共建筑设计的方法就是通过处理好适用、经济、美观之间的关系,合理配置并优化设计达到设计效果。笔者结合设计体会,探讨了公共建筑设计的相关内容,期许与同业人士进行交流和切磋。

1 公共建筑设计一般性原则分析

1.1 总体规划布局,注重均衡协调

公共建筑设计是一项包含社会性、技术性和艺术性的综合性设计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建筑的功能关系、体形空间组合、建筑尺度比例、结构形式、艺术造型、安全卫生等多方面需要,恰当地处理好功能、技术、经济与艺术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考虑地域特点、环境效果、自然条件、民俗传统、城市规划和审美需求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因此,公共建筑设计时应统筹兼顾、综合构思、均衡协调,不可妄自偏废、喧宾夺主。

1.2 以人为本设计,体现居民需要

建设居住区公共建筑的目的在于服务于居民,为居民创造便利的生活设施和完善的生活空间。因此,公共建筑的设计应突出以人为本,为居民服务的思想。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⑴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如公共建筑的日照、采光需要;南方地区尤其要重视夏季遮阳、隔热、通风要求;避免噪声、空气污染等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处理好生活污水、垃圾等[1]。

⑵公共建筑的安全需要。居住区内应明确公私分区的界限,使公共活动区不影响私有区域的安全,因此街道内应安装监视设备。另外,还要考虑公共建筑使用过程中所带来的交通安全问题和使用安全问题。

⑶公共建筑的便利性。应充分考虑公共建筑在居住区中的位置,减少其服务半径,方便居民到达;还要考虑公共建筑的多样性,以方便不同居民的需求,例如老人和儿童的休闲场所等。

1.3 个性化设计,提高识别性

居住区公共建筑应通过各种造型、创造性的色彩运用与不同材料的搭配实现个性化,提高建筑的识别性;还可以通过功能集结形成类似集市的环境特征以及与街道、绿化带、广场等结合构成特色场所;公共建筑如能成为地标建筑更增添居民的自豪感和归属感,提升精神文化品质。

1.4 居民共享参与设计,创造最佳实践作品

居民是公共建筑的使用者,也最了解建筑的使用功能,应鼓励居民共享和参与,通过居民对居住区文化建设的需要,参与到公共建筑的设计中来,必能创造出更符合居民需求的作品。

2 公共建筑设计观点的延伸讨论

2.1 公共建筑设计适用性分析

⑴商业建筑设计应重视其商业功能。商业设施的布置有分散和集中两种方式。实践证明采用分散布置方式,虽然服务半径较小,但与居民的购物行为不符,因而使用率低,效益差。而采取集中布置在出入口的方式较受欢迎,一是与居民出行规律相吻合;二是货比三家,有竞争性,可以增强居民购物的欲望;三是符合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商业设施可以采用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混合布置等几种形式[2]。

⑵文教建筑设计要关注其环境需求。居住区文教建筑主要包括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建筑。这些建筑对环境各有不同的需求。托幼建筑规划设计时,要着重考虑婴幼儿的健康成长、家长的接送方便性等因素,因此建筑环境要安静、无噪声干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有阳光和新鲜的空气;服务半径不宜超过300米,可布置在小区中心和入口附近。小学建筑应重点考虑通行的安全和便捷性,学生上学不应穿行繁忙的公路、城市干道等道路;服务半径宜在500米范围内,以方便学生步行上下学;有一定的室外活动场所及室内光线充足、通风良好;由于学生文体活动会产生一定的噪声,因此不宜太靠近居住建筑和小区中心,应布置在小区侧翼和边缘,但也要远离车站、商业聚集区、城市干道等噪声源。

⑶市政公用建筑设计的要求。垃圾站不宜设置在居住区内,应以建筑前、路口等处配置环保垃圾桶或废物箱,由物业管理部门统一收取后运至垃圾站。汽车库应建在居住区出入口处,自行车、摩托车库可在多层建筑的底层配置。公用厕所宜与小区活动中心、服务设施等合建,并布置在容易发现且有一定隐蔽性的地方,同时在街道上设置明显指向标志。

⑷公共建筑设计应重视其伦理功能和体现人文精神。采用无障碍设计为老人、儿童、残疾人的使用提供方便,在商业建筑内设计无障碍坡道,公共建筑内设置轮椅乘坐者专用厕所。营建满足不同对象需求的休闲场所,如为老人、儿童活动的公共建筑。设计上重视对细节的关怀,例如商业建筑、广场内适当位置设置休息座椅,公用厕所内有适合儿童使用的盥洗设备等,地面的防滑设计也反映了对细节的关怀。

建筑是为人服务的,公共建筑更需强调适用性,其终极追求应当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思想,达到人与自然、人与建筑的和谐与统一。

2.2 公共建筑设计经济性讨论

笔者认为公共建筑设计的经济性应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设计方案应符合国家规定的建筑标准,避免片面追求设计的高质量而铺张浪费;二是优化设计、精细设计,在满足一定建筑标准的前提下,通过合理配置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居住区的公共建筑着眼于为社区服务,更应遵循“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设计节约型的公共建筑,这也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节约型公共建筑的内涵是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五个方面的内容。节能设计应按照有关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并结合地域气候特点进行综合考虑。岭南地区夏季炎热冬季温和,日照时间长,高温又多雨潮湿,因此建筑就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处理好通风、遮阳、隔热、防潮等问题,减少建筑空调能耗,改善室内环境。节水应采用节水型卫生器具和使用中水回用系统。采用合适的体型和布局以节约用地。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可采用太阳能供热,夏季空调制冷时产生的热能也可经过热交换提供热水,利用雨水收集系统加上中水系统的水可用来绿化、冲厕。节约型建筑与其说是一种建筑方式,不如说是一种设计理念,只有遵循节约、高效、生态的观念,才容易在设计中挖掘出各种符合节约型建筑要求的好方法。

2.3 公共建筑设计美观性的体现

建筑的美观性应体现在它的视觉效果和功能性的协调统一。公共建筑作为为群体服务的建筑,其内外空间结构、形体、轮廓、色彩、质感效果等与美观有关的因素应该为群体审美意识所接受,同时其所提供的功能性又是恰当和有效的。居住区公共建筑应与当地地域特点、民风民情、建筑风格协调,又应当表现出一定的时代性,建筑不同于服装这类产品,风格款式可以经常更换,需要保持相当长时间富有魅力。

公共建筑应注重不同使用人员的心理体验,因为不同群体人员的心理体验效果是不一样的,所以在设计时要考虑多方面的需求,功能上如此,空间上更该这样。例如商业建筑销售儿童用品的室内空间,就不仅需要大人的尺度关系,也要让儿童感到亲切适宜,这样才能增加儿童购物的良好心理体验并产生美的效果。

3 结语

公共建筑的设计,不仅是在设计一个普通的建筑作品,更应考虑到居民使用时的体验效果。好的设计一定是符合人性化和富有个性特征的作品,居民使用时感到亲切、和谐和富有人情味。因此,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充分考虑居民所需,精心设计和贴心设计,塑造更多更好的作品服务大众。

参考文献: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3

[关键词]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居住区

引言

文化价值以及民主理性可以在公共建筑上显现,让居民可以在自己所住的地方就能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博大精深,给居民的生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开展居住区规划设计的时候,不能忽视公共建筑的规划设计,两者都极为重要。要使公共建筑科学合理的建设,离不开规范的公共建筑规划设计。本篇文章将居住区的公共空间的设计方案的可发展性和延续性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并且这个理论和设计方案的应用有一定的延续性,且将居住区在发展时应用的效果展开联想。

1、居住区公共建筑概述

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是居住区公共建筑对应的建筑形式,居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充分的体现小区的整体面貌、生活水平,居住区的公共建筑配置水平是判断居住区文明与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居住公共建筑是居住区这个有机的整体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同时也是城市公共建筑的关键内容。一般情况下,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能分成居住小区、组团、居住区三个级别。在这三个级别当中服务半径为400m-500m的是居住小区级,公共建筑服务半径为800m-1000m的是居住区级,公建服务半径为150m-200m的是组团级。如今,可以将居住区建筑形式与公共服务设施分为下面的几个类型:

(1)商业服务类:形式包括餐饮建筑、医疗服务机构、零售商店、超级市场、农贸市场、邮电所、储蓄所等公共建筑;(2)教育配套类:包括中学、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等教育机构的公建形式;(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主要包括老年活动中心、会所、居民活动中心等公建形式,现代社会通常以综合性居住会所来表现;(4)市政公用类:主要包括路灯管理中心、消防控制中心、天然气调压站或煤气、垃圾收集地点、水泵房、变电所、公共厕所自行车库等公共建筑形式。

2、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比较分析

2.1传统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传统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对小区的建设与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都得以提升,依照以前的居住区规范设计规范,建设公共服务设施正一步一步的暴露出缺陷;首先,现代居住区逐渐住宅商品化,出现了居住空间分异情况,小区依照类型特征构成了各不一样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设这些设施时没有对应的指导标准,所以它的规模大小与使用情况之间有着偏差,会使得社会的资源浪费,同时也给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大打折扣;其次,中国改革商品经营体制,传统相对较大规模的商业设施不那么容易分割,显现出闲置的现象,与此同时大部分小区的私人商户把底层住宅变成各式各样的门面房;第三,社区服务与家政服务事业的社会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居民的休闲时间提高了,但是服务设施不健全,不能服务到广大的居民;第四,中国自实施计划生育这一政策,儿童的比例有了明显的下降,与之相反的是老年人的比例,如今这个社会老龄化的现象比例比较严重,造成了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设施闲置的后果,然而老年人面临的却是服务设施不足的情况。

2.2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现行的居住区公共建筑设计规范未将传统的规范进行本质的改善。只是对部分进行了改良。在一定的程度上级别不一样的居住区的上限有所提升,这是在分级规模控制上的大体走向。其适应了家庭核心化的发展态势,一定程度上使每一户的平均人口数量降低了;改变把行政管理类设置为独立的类别,丰富社区服务的种类,使其适合如今公共建筑的需要,这是在行政管理上需要完善的问题;扩大建筑面积与用地面积,按照居住区的类型与地域差异,再运用完美的规划设计来制定居住区的实际规模。

3、现行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的具体分析

3.1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金融邮电、医疗卫生、商业服务为商业服务三大经典配套公建类型。任意一类中的种类都有很多,相对于传统规范来说,它不仅看重公共建筑的商业性,而且注重公益性,所以它显得更为全面。在现实生活中,公建规划设计经过不断的尝试和改进,已经充分认识到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在商业服务设施中的重要地位,所以,在对现代化公建设计时应以市场为导向。任何企业的最大动力支持都离不开盈利,商业服务类公共建筑也不例外,因此,进行规划设计的时候,对于建筑形式的内容,无需太过复杂,主要考虑其综合规模和分布,在保证公共建筑质量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为居民,也为公建的利益取得互利共赢。

3.2教育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环境和标准,现代化建筑中,有大批中小区级千人控制指标,根据建筑设计的不断完善,依照不同的环境和设计标准,现今已减少了建筑面积和用地面积。千人指标要考虑的不仅仅是地区的环境因素,还要对当地教育部门的相关规定和条例进行结合,然后对建筑设计进行协调改进。随着时代的发展,建筑设计规范设计整体表现为弹性原则,为了保证公建赢利性最大化,如果周边教育类设施相同的可以去除;但如果周边设施不够,可适当补齐。要保证公建质量和提高对居民的服务质量,增加相应设备或项目。

3.3管理与邻里交往类公共建筑规划设计规范

社区服务、文化教育等是管理和邻里类公建规划设计规范这类公共建设包含的内容,一方面,增加小区的健身设施,才能更好地反馈真实的社会发展现象以及提高了居民的身体素质;另一方面,扩建社区服务中心,让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可以更好地增加居民的归属感。可识别性是公共场所的基本属性,其拥有指定的公共场地。一方面,公共建筑和周围环境的绿化需跟其他小区的区别开,这可以提高居民的归属感;另一方面,居住区的风格与公共建筑的风格要一致,公共建筑的尺度要控制得当,可以创造出更好的居住环境。

3.4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便利性规范

公建规划设计要达到服务舒畅、出行顺畅的要求,所以这方面的规划设计更多的体现在便利性要求。根据对小区情况的大概分析来布置出行线路。而在现实生活中,设计线路时应使路线无回头路,尽量保持路线的流畅性,因为现今大多数居民的生活路线都包括家、学校、农贸市场和公交站点。举一个设计得比较优异合理的例子:在居住区出入口布置商业类型的公建,既可以为商店增加利益,也可以使居民的出入变得更为便利。当然,除了出行便利外,也需尽量满足人们的娱乐需求,其中对距离的长短并无太多要求,比如在环境较好的位置或小区中心布置儿童游乐场所、活动中心、广场绿地等。

3.5居住区公共建筑规划设计的整体性

第一,要求服务设施配置和小区的规划结构配置一致,也就结构的一致性,保证居民生活空间有一定的层次感;其次,绿地、住宅、道路等居住环境的组成因素和公共建筑在建设以及布局等方面能够相互协调,这两点就是整体性规范包括的内容。

综上所述,将居民居住区的公共建设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全面的探究,从中能够看到国家规范的逐渐进步,符合了社会生活发展的需求。有关的规划设计人员也应该对居住区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与情况展开探究,为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尽一份力!

参考文献

[1]王仲谷,邓述平.居住区规划设计资料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4

1.居住区的布局方式

新市街居住区住宅的布局与城市规划紧密联系。其布局方式有两种:周边式和行列式。这两种布局方式既为城市创造了统一完整的街道空间,又提高了城市的土地利用率[8]。其中周边式是应用最多的布局方式,在一些不规则的三角形地块和狭长的矩形地块上都采用了这种布局方式,虽然是居住建筑,但都临街而立,直接向沿街的人行步道开门或者用一个观赏性的前院作为过渡[9]。在一些面积较大的矩形地块上,为了节约空间、提高土地的利用率,采用了南北向多排的行列式布局方式。旧市街历经清、俄、日持续的更新建设,解放后又作为旅顺口区政府的所在地,完整的近代居住区已经无迹可寻,然而从遗存的历史照片推测,它主要也是以周边式为主沿街布置。

2.居住区的街道尺度

由于新市街采用了巴洛克式的城市规划格局,为了配合核心区域公共建筑的尺度,道路的宽度较大。而居住区的住宅大多在一到三层左右,建筑与道路的D/H比大于2.5,显得较为空旷。相比而言,旧市街由于缺乏整体规划和整块的城市发展用地,自发形成的道路都相对狭窄,建筑与道路的D/H比大约在1.5左右,尺度宜人。

3.旧市街居住方式的转变

旅顺新市街主要是殖民者居住和使用,因此并不存在居住方式的转变。它的居住区布局实际上是现代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利用单体围合成公共空间,大门直接开到城市道路上或是向内院开门,其系统是开放的,围合的院落也是公共的。居住区以组团的方式出现,并有统一的沿街绿化景观,经过缜密的规划和建设。旧市街居住方式的转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清末北洋水师时期自主的居住方式转变;第二,殖民时期被动的居住方式转变。这两个阶段表现了当时强势的西方文化在不同层次上对旅顺近代居住建筑的影响。中国传统的居住方式是内向的,以院落为空间组织和日常生活的核心。然而在北洋水师时期,旅顺的居民主要是港口工人和官兵,这些人不再以传统的大家庭为居住单位,同时他们需要更好地与港口和工厂建立联系,因此当时旧市街的住宅由内向性转变成外向性的。这种转变可以看作是中国自主近代化在居住空间上的反映,是为了适应近代工厂工人需求的一种居住方式的改变,是在西方生产生活影响下一种自发的生活方式改变,没有系统的规划。殖民时期旧市街的居住方式又发生了第二次的转变。殖民者给旅顺带来了全新的建筑形式和规划理念,殖民者所居住的新市街整洁而气势恢宏。欧洲折中主义和日本和风西式的住宅成了财富和权利的象征,而中国传统样式的住宅则是贫穷的代名词,在入侵者强势文化的压迫下,传统住宅自主近代化的道路被中断了,取而代之的是争相模仿外来的住宅。由于对殖民者住宅的模仿,旧市街的居住区外向性和开放性更强了,中国人居住方式进一步被迫近代化。

二、旅顺普通居住建筑

1.和风西式住宅

斯大林路34号是典型的和风西式住宅,在总平面图(见图3)上可以看到,与斯大林路34号相邻的住宅都是相同规格等级的双拼别墅。每栋双拼别墅的入口分别开在中轴线的两侧,大门直接开向人行道,采取了开放式的居住方式。整个街区采用周边式布局,住宅都围绕地块边缘布置,在地块中心形成了公用的内部庭院,每户有后门直接通向内部庭院。斯大林路34号屋顶为双坡顶,建筑在整体比例、墙面划分及整体尺度上仿照西方建筑风格(见图4)。装饰很少,简单素雅,只有勒脚线脚,没有分层线脚和檐口线。这种带有简化的欧式风格和新市街核心区域的折中主义公共建筑完美结合,形成了统一的沿街立面风格。

2.日式近代传统住宅

新华路25号住宅是典型的日本近代住宅样式,这个地块是典型的城市三角用地,采用了周边式布局,环绕地块在中间形成了公共的内部庭院,除了西南和东北转角的两栋住宅,其他的体量大小都相同。新华路25号位于地块的西南转角处,是一栋单层的双拼住宅,住宅的主入口分别位于转角处,住宅前有绿化作为住宅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的过渡。面,外观朴素(见图6)。这些住宅体量小,几乎没有装饰,很好地衬托了核心区域,同核心区的公共建筑一起构成了和谐的城市空间。在层数和层高上,和新华路25号相近的这一类住宅也与公共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起到了很好的衬托作用。

三、旅顺高等级住宅

1.居住区的高级住宅

集中处于居住区的高级住宅,以井上禧之助官邸为代表。在总平面图(见图7)上可以看到,井上禧之助官邸入口虽然在建筑的中部,平面却不是对称布局,建筑周边环有院墙,墙高大约1.2m左右,虽然没有形成视线上的遮挡,但是明确地划分出了私有和公共空间的不同领域。官邸从道路红线退后较多,为从城市公共空间向私有空间过渡提供了足够的空间,由于住宅采用了西式建筑的尺度,层高上比普通住宅更高。建筑退后增加了街道的宽度,而层高增大又增加了建筑的整体高度,程度相近的增长使得高级别墅区的D/H比值和普通住宅区相近,因此产生的空间感受也是一致的,这就使得整个新市街的居住区有了统一连贯的沿街线性空间。建筑风格上选取和公共建筑相近的西式风格,立面采用非对称式,起伏转折,具有巴洛克建筑的韵味,既和公共建筑取得了统一的风貌特征,又彰显了主人较高的社会地位。

2.独立的高级住宅

独立的高级住宅以溥仪旧居为代表。它位于旅顺旧市街,靠近旅顺南部海岸线,地处黄金山炮台和黄金山副炮台相夹的谷地中,可以说是背山面海的绝佳地理位置(见图9)。溥仪旧居建于日占时期,当时日本殖民者的统治日渐稳定,黄金山脚下成了海滨浴场,溥仪旧居也在浴场不远处建成,成为洲国皇帝溥仪的行宫[10]。在总平面图上可以看到,建筑西侧的道路是通往城区的唯一通道,别墅坐北朝南,南侧主入口小巧精致,在靠近道路的西侧有外廊沟通室内外空间。由于建筑空间和城市道路空间存在较大的室内外高差,领域的划分便自然产生了,建筑位于高处,成了装点城市的魅力景观。溥仪旧居平面布置较为灵活,在立面上则采用了日本传统建筑的一些装饰元素。

四、结论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5

关键词:居住小区 公共建筑

Abstract: the residential area is an organic part of a city. Residential area planning of urban planning is one of important contents, which is an important step of urban planning is to meet residents live, work, rest, cultural education and life service, transpor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comprehensive construction planning. It partly reflect a nation in different periods of social, political, economic, ideological an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vel. The plot public building into four categories: municipal utility class, the education conservation service class, the neighborhood truck class and municipal utilities classes. In the specific plan, we shoul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ypes of public buildings of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village, fully meets the demand of the residents' lives based on reasonable decorate.

Keywords: residential area, public buildings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概念

公共建筑一般分为市政公用类、邻里交往类、教育保育服务类、商业服务类等为住户提供公共服务的建筑物。不同的服务要求有不同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区的特点、人员、服务的类型,在合理的基础上满足居民的生活需求。

2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设计要点

2.1 公共建筑位置设计分析

公共服务设施应满足城市居民日常生活、购物、教育、文化娱乐、游憩、社交活动等的需要。居住区内必须相应设置各种公共服务设施,其内容、项目设置必须综合考虑居民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以及年龄特征因素。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公共建筑所处的位置是否符合居民的的使用要求,日常产生的噪音、污染等是否会影响居民的生活,以及公共建筑本身的采光、日照、通风是否良好;位置的选择是否有利于小区的安全。要明确的划分公共区域与私有区域,对街道进行监视,看是否存在交通隐患等问题。公共建筑是为了方便住户的日常生活,所以在设计时应做到流线清晰、合理,人流车库尽量不交叉。住户的共享和参与是公共建筑的最终目的。设计师在设计公共建筑时应对小区的公建等级以及配置作出能动性反应。居民的生活规律、活动路线、公建自身的效益对于公建的合理设置具有更大的作用。

2.2 公共建筑规划布置的设计分析

2.1市政公用类

市政公用类的公建一般包括:公共卫生间、垃圾站、自行车库等。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一般为辅助设计,不宜单独设置,可以附在小区活动中心或商业设施里面。公共卫生间的设计位置应选在容易找到但又不影响卫生、环境的地方。垃圾站是每个小区内必不可少的设施,虽然它脏乱臭,惹人讨厌,历年来对于垃圾站的建设虽然都在改良当中,却总是不尽如人意。自行车库一直是公共建筑的难点所在,一般为分散、集中两种布置方式。对于高层住宅,可以利用底层作为自行车的存放地点,如若集中存放应布置在出入口附近,这样有利于存取车辆。

2.2 邻里交往类

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应选在小区中央位置,可以与商业服务类设施共同组成小区的公共建筑类中心。邻里交往类公建为住户提供的是精神环境,在日益发展的今天,对这类建筑物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其规模以及形式也在不断变化中。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物一般为:居民活动中心、会所、俱乐部等,其功能大多是为了给住户提供娱乐休闲的场所,是人情味的重点体现地。

2.3 教育保育服务类

教育保育服务类公共建筑一般指的是幼儿园、幼托中心或者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如果等级较高的小区,还有幼儿园、小学等。在这类建筑设计中,托儿所与幼儿园应联合设计,这样可以合理的利用场地,便于家长接送。在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幼儿的安全及健康成长,其位置应选在小区入口或中心位置,应有一定的室外场地可以供幼儿进行玩耍活动和游戏;周围环境应该保持安静,避免噪音的干扰。在进行小学建筑的设计时,应把小学生的噪音考虑在内,应选在小区的某一侧,这样就能更好的保证小学生的教学,降低对居民的影响。

2.4 商业服务类

商业服务类公建与居民的生活密切相关,如何合理的安排对百姓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商业服务类的公建选择位置不应在小区中心,这样不利于居民出行。在一些新建的比较成功的居住小区中,均将商业服务设施集中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处。至于商业设施的具体形式有以下几种:沿街带状布置、成片集中布置、沿街带状和成片集中相结合布置。总之,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式已逐渐淘汰,因为其没有考虑到商业设施的聚集效应。另外,笔者将物业管理、卫生站也归于此类公建。物业管理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居委会的地位,为了方便联系,比较适合将其布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处。而卫生站则适合与小区活动中心布置在一起。

3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外部设计及形态设计分析

公共建筑的外部空间及形态设计应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考虑更具人性化和艺术性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空间的大小虽不能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冲击,却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物中,不同的空间会给我们带来完全不同的感受。在一些设计比较陈旧的小区里的公共空间中,住户是很难感觉到兴奋或心情舒畅的。住户在选购楼房时对于建筑外部结构的设计也越来越重视,这对我们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考验,因此如何增强建筑物的识别性及归属感是一个好的设计必不可少的条件。越来越多的建筑物的设计讲究个性化,这也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凸显个性化的设计方法有很多,比如突出个性的造型,色彩的突破性运用,特殊材料的搭配等都可以体现建筑的个性。

4 总结

人是需要交流的动物,而公共建筑类建筑就是为住户提供交流的场所,使得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身边的事情进行讨论与分享。白天的时候老人或者孩子可以有地方打发闲暇时光,夜晚的时候一家人可以有地方增进感情。另外,在实际设计中,经常把一些小区公共建筑联合设置,结合绿地构成小区公共绿地中心。它的意义远不止功能层面,它能丰富小区的整体形象,使小区富有特征,从而产生可识别性和归属感,成为居民的活动场所。而在许多小区规划中公建按其功能的不同被安置在不同的地块里,而缺少形态方面的考虑。所以在规划设计小区公共中心时,要有整体的概念,使其与整个小区环境有机结合,创造富有空间特色的小区公共空间。

参考文献

【1】武婵燕. 居住区交往空间环境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 , 2005 .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6

1.1能耗居高不下

据统计数据显示,中原地区公共建筑单位能耗普遍高于居住建筑,尤其是大型公共建筑,其单位面积耗电量达80~350kW•h/a,为普通居民住宅的10~20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面积总量相对虽少,但其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率相对较大,是建筑能源消耗的高密度领域。笔者认为:随着郑汴一体化的推进,在未来10年内,中原地区公共建筑的建筑面积将长期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中原地区公共建筑能耗占建筑总能耗的比例势必将进一步扩大。

1.2空调能耗突出

由于夏季普遍使用空调制冷,导致空调能耗显著。据有关研究表明,在公共建筑总的能耗构成比例中,空调系统、照明设备、办公设备及电梯等耗能约占其总值的90%,其中空调系统耗能约占50%。据中原地区五年来的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来看,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和采暖的建筑14个(有重复),累计面积274115m2,年能耗累计4483494kgce,平均年单位能耗16.35kgce/m2,高于所有公共建筑平均年单位能耗值(15.785kgce/m2)。其中以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河南有限公司开封分公司最为突出,采用中央空调制冷和采暖,2010年年单位面积耗电量高达368度,年单位面积能耗为452216.35kgce/m2,单位面积年耗能费用高达272元/m2。

1.3同类型公共建筑能耗差异明显

从近年来的统计情况来看,不仅不同类型公共建筑之间能耗差异显著,就是同类型公共建筑之间的能耗差异也明显。比如同是大型酒店,汴京饭店年单位面积能耗为3.56kgce/m2,而中州国际饭店、开元名都大酒店分别约为21.92、44kgce/m2,约为前者5~10倍;同是国家政府办公楼,开封黄河河务局、农林局年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3.4、1.3kgce/m2,而中原地区公路管理局、财政局、税务局办公楼年单位面积能耗分别约为10.4、16.73、11.94kgce/m2,是前者的3~5倍。这说明由于公共能耗管理措施、管理手段、监管力度、管理制度的不同,导致同类建筑年均单位面积能耗差异大。

1.4可再生绿色能源利用空白

当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采用能源主要以煤电和燃气为主,统计各类公共建筑60项次,累计建筑面积1135081m2,总耗电78312618度、耗天燃气4557882m3,分别占公共建筑能耗总量的53.7%和33.8%,其他能源如煤炭、液化气约占10%,目前开封电力主要为煤电,而对太阳能、风能、光能等可再生绿色能源的开发利用依然是空白。

1.5能耗呈快速增长态势

随着中原地区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公共建筑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公共建筑所占新建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导致了公共建筑能耗不可避免的会大幅度增加。以大型商场为例,10年前中原地区的大型商场只有零星几个,如兴和百货、铜锣湾、航天、万宝等几个,且面积基本都在30000m2以下,规模较小,商品较为单一,如今开封大型商场的建筑面积和数量均是2005年的2倍以上,基本均为综合型市场。由于大型公建比例逐渐增大且其用电密度高,导致了建筑能耗的增长速度高于建筑面积的增长速度。

1.6部分单位能耗浪费严重,节能意识缺失

从上述相同类型相同规模公共建筑之间及不同类型不同规模公共建筑之间的能耗统计比对来看,部分公共建筑能耗存在极大浪费现象,可以看出相关单位和部门在能源管理上存在监管不严甚或监管缺失现象,相关人员节能意识淡薄,未采取有效节能减排措施,如果正确对待及时采取妥当节能改造措施,加大节能监管力度,采取有效奖惩措施,则中原地区公共建筑节能减排前景巨大。

2面临的困境

目前,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能耗问题依然比较严峻,如何做好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成为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亟待解决的问题。调查研究表明,当前开封市公共建筑节能主要面临困境如下:1)超过95%的既有公共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建筑面积虽占不到城镇建筑总量的4%,但其消耗建筑能耗总量超过20%;2)节能改造宣传不到位,节能积极性不高,既有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是一项新生的复杂性、系统性较强的工作,绝大多数公共建筑业主对建筑节能改存在诸多疑问,感到困惑,甚至心存芥蒂,从而极大影响了其建筑节能改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3)节能教育不到位,用户缺乏专业知识,导致的能源浪费现象也非常普遍;4)节能改造资金缺乏,是导致节能改造项目搁浅的主要原因之一;5)节能服务障碍多,一方面,大型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项目规模大,所需资金投入大,用户对改造项目缺乏认识,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新的能源服务,会直接影响公共建筑原相关部门的传统利益。

3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可行性研究

3.1政策可行

能源问题己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能源也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节能己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随着建筑能耗的不断上升,建筑节能己成为节能工作的热点。实施对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全面推进中原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不仅是降低能耗、节约能源、实现节能目标的需要,也是减少污染、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一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和河南省政府颁发的《关于加强建筑节能工作的通知》(豫政[2010]72号)文件,中原地区政府颁发了《中原地区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市政府第17号令),规定指出,要积极推动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工作,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经过认定达到节能标准的民用建筑工程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给予返还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30%的优惠政策。

3.2技术可行

目前中原地区建筑能耗已经占社会能源总消耗量的近30%。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量大面广,能耗突出,尤其是大型办公建筑,绝大多数的建筑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较差,供热系统缺乏分室调温装置,单位建筑面积能耗是气候相近发达国家的3倍以上。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保温性能差,技术设备落后,在采暖和空调季节能源浪费严重。中原地区公共建筑采暖基本上以燃煤为主,严重影响了空气质量并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活环境的恶化。而且当前中原地区既有大型公共建筑的发展速度非常快,其能耗也必将成为中原地区未来能源消费的一个主要增长点。由此可见,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存在着巨大的潜力,对中原地区既有公共建筑的节能改造应该及早开展,并应作为中原地区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当前,我国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大多采用外墙改造+外窗改造+屋面改造的模式。外墙一般采用EPS聚苯板、XPS挤塑板或岩棉板做保温层,外窗主要采用更换成塑钢Low-E中空窗、镀膜钢化玻璃或贴隔热膜等方式,屋面改造主要采用聚苯板EPS聚苯板、XPS挤塑板做保温层+卷材防水的形式,屋顶节能改造也有采用屋顶绿化、屋顶表面做浅色涂料层、屋顶遮阳、通风屋顶和蒸发屋顶等措施。随着中原地区建筑节能工作的逐步推进,开封地区建筑节能改造技术已基本成熟,节能效果也日趋显著。

4结语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7

关键词:居住小区;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协调

1 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其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筑的空间形态设计除满足功能需求外,更多地应满足归属性原则。归属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源自于人对母体的眷恋。将这种眷恋扩展到建筑学领域,就是我们要讨论的归属感。在大量实地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在实际过程中设计出具有归属感的空间形态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1.1 建筑与空间宜人的尺度和比例 尺度比例虽不具备强烈的视觉冲击,如爆炸性的颜色、怪异的形体,然而它的确存在于建筑的形态和空间的关系里。我们一进入某个空间里就能感觉到尺度的存在,不同的尺度将给我们带来截然不同的空间感受。

1.2 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布置与富有层次的空间 在一些旧居住小区是很难找到视觉兴奋点的,满眼都是排列整齐的一模一样的行列式住宅。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捉高,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新的居住小区都或多或少对景观进行了考虑,效果怎样不一定,但这种意识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课题。小区入口越来越成为一个设计的重点,有特色的小区入口是小区可识别性的一个重要来源。

1.3 个性化的建筑设计 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个性化的小区公共建筑是丰富空间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如与众不同的造型,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不同材料的搭配等。

1.4 特定场所的营建 场所是真正供居民停留下来活动的地方,这里将是小区居民的室外共享起居室,出色的场所设计必然能够提高居住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加小区空间形态的可识别性和归属感,也就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当今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小区白天公共建筑的主要使用者为老人和小孩,他们多的是闲暇时光,渴望的是相互交流,他们希望能有个地方坐下来,欣赏一下小区的景观,或者只为看一下热闹的人群。

2 居住小区商业建筑设计

相对于规模大、档次高的都市型商业和区域型商业,如百货中心、大型综合超市而言,小区商业规模小、布局分散,往往处于从属地位而不为人们所重视。但是小区商业在整个城市商业分工中与居民生活最贴近,为居民的日常生活和购物提供了最直接的服务,特别在城市扩张后的边缘地区,新辟的住区较为密集,而相应的配套商业还不够完善,因此小区商业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就显得尤为重要。小区商业作为建筑设计的一个专门分类,其重要性也将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小区商业与其他商业类型相比有其特殊的一面,首先,小区商业所包含的内容通常都是居民日常生活所需,诸如涉及面较广的各类便利店、药店、音像店、花店、面包屋、美容美发、书店、家居饰品、餐饮等等,这些商业服务场所往往由于规模小,所需的面积也较少。其次,为了给居民提供方便的服务小区商业要考虑合理的服务半径,通常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另外社区商业作为整个房地产业的一部分,还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即其本身作为商品也要做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要能够顺利销售或租赁出去。因此,要做好小区商业就必须对其内在规律有深入的了解和认知。

3 居住小区学校建筑设计

居住小区学校建筑由于自身功能的限制而具有某种原型,如班级的存在使其具有单元性,而具有特殊功能的空间,如室内体育馆、舞蹈房、实验室、天文台。这些又使其整体呈现多样性。一般它们都注意了在空间形态上结合其重复性和多样性两种形态操作语言,创造出既协调统一又别具特色的建筑形态。我们可以把这种决定建筑形态基本框架的功能要素看作是具体建筑形态生成的内部原因。毫无疑问居住小区的外部环境则是形态生成的外部原因。而作这类形态设计的最终目的是在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与小区协调统一,并丰富小区的形象。但是协调和丰富形象是一对矛盾,而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对这一对矛盾的调解。由此我们也得出在小区内设计教育类公建的两条原则:

3.1 学校应与小区相协调 这种协调反映了一系列关系的平衡。包括学校与住宅的关系,学校与绿地、道路的关系、学校与小区整体形态的关系,总之,学校是否成为小区有机的一部分。这种协调应从两个层面上进行把握:①总平面上,小区的形态与周围的环境是否相协调,还是毫无关系,孤立自存。作为一个整体,学校是否找到应有的位置并成为小区的有机组成部分。学校的存在是否对小区的整体形态作出积极贡献。②微观层面上的协调,包括细部、颜色、尺度、比例的协调。这个层面上的协调更具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更直接地抓住居民的视觉,也就更容易地被进行比较。

3.2 学校建筑设计应具有特色,以丰富小区的形象 协调不等于雷同,学校特有的功能本身决定了它的异质性。功能相对单一的住宅组成了小区同质的肌理,学校建筑可以很好地成为小区形态的活跃元素,甚至成为小区的标志性建筑。当然这种活跃应建立在整体协调的基础上。

民用建筑和公共建筑区别篇8

关键词:住宅区的公共建筑设计;外部空间;生态设计

0引言: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居住小区作为城市居住区规划的一种基本结构单元,公共建筑早已成为居住小区中重要的建筑类型之一。小区公共建筑设计的目的是为居民日常生活提供配套服务,其合理配置和优化设计己成为衡量小区整体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志。而作为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场所的公共建筑,因其性质及规模的不同,而存在着不同的特点,这是在做公共建筑设计时一定要解决的问题。

1居民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的一些基本要求

我国的居住小区建设将在二十一世纪跨越发展到一个由低到高层次的发展。但是我国居民居住水平的高低却不能由功能和面积决定,人们对小区的环境建设的要求也是非常高的,对一些设施管理等的综合指标和科技含量都是非常看重的,比如小区的绿化、物业管理的美化,还有老人儿童的活动设施的安全,以及小区的文化体育等服务设施的健全。在当下社会,人们选择的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生活空间了,人们还在极力的追求着一种完美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一塑造过程中,公共建筑的完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迫切的需要建筑师设计出好的的小区公共建筑,在这方面,小区的公共建筑设计也成为了新世纪居住小区规划设计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主要从小区建设的几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1.1小区公共建筑的卫生要求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建立必要的小区垃圾站,以此加强对小区垃圾的处理能力;二是公共建筑设施本身的卫生程度要加强,这些主要包括通风、采光、日照是否良好,还有这些设施产生的噪声等污染是否会影响居民的日常生活。

1.2公共建筑的布局要有利于小区的安全

首先最重要的是这些设施的布局要合理,并且居民在使用这些设施的时候要有安全感;其次就是这些设施要与居民的私有区划分清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问题,最好是对其街道进行监视。

1.3公共建筑要便于居民的生活

一个小区公共建筑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便利居民。为了满足居民的这种便利需求,这些服务设施应该是可利用的,并且一定要是各式各样的。而合理的布置这些设施使其服务半径尽可能减小就可以达到它的高利用度。

1.4居民要有共享性和参与性

从上面的几点我们可以看出,再多的建设要求都是离不开居民的要求的,所以,我们可以很坚定地认为小区的建设必须既符合居民对小区共享的需要,更要让居民参与其中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2居住小区公共建筑的形态及外部空间设计

小区公共建设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最基本的功能需求外,还应该更多的去满足居民的归属感。我国是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历史的国家,所以一些心理学家推理出我国的小区公共建筑是需要一种让居民住着心里踏实、悠然闲适的感觉,也就是我们俗说的归属感,一份安定。那么,根据大量的社会调查,要满足居民的这份归属感,我们就必须合理的来安排和设计建筑的空间形态,大量的研究表明,空间形态的设计必须具备以下四条准则:

2.1布置具有兴奋点的景观和富有层次的空间

我们在一些旧的住宅区是很难找到一些具有视觉兴奋点的景观的,一眼望去满是一排排排列整齐的行列式住宅。但是,很明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上的需求越来越强烈了,一些设计师对新型的住宅小区的景观都有了或多或少的考虑,不管考虑到的这些景观布置能否给居民带来好的视觉效果,但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成功的,因为这种意识的形成又给设计人员提出了新的研究课题。而最初的设计重点就变成了小区的入口,因为小区的特色成就了一个小区的可识别性,也使得小区愈加的有吸引力。

2.2建筑设计要有个性化

一个事物都是在大同小异中才变得世界丰富多彩、变幻万千,所以,我们设计一个公共建筑也要在统一协调的前提下,给这些公共建筑一些个性化的设计来使小区空间的丰富化。比如说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别出心裁的途径使公共建筑具有个性,材料的混搭、色彩的创造性运用以及一些与众不同的造型等都是对小区的一种出彩的建设原理。

2.3营建特定的场所

我们都知道这些公共建筑是能够真正供居民停下来活动的场所,所以我们必须的设计师必须把这些公共建筑设计的出色,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区空间的质量,增强居民对小区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进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我们需要设计一些邻里交往类的公共建筑来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发展。

3住宅区公共建筑的生态化设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生活的环境越来越恶劣,随之而来的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等名次变得层出不穷,在各种信息媒介上我们都能看到,令我们欣慰的是,这昭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进步和人心所向。一些地理学家表示,生态设计就是指根据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运用一定的生态学、建筑学的原理,采用现代的科学技术,合理的分析和组合这些建筑,使这一建筑与环境之间能够构成一个有机的组合体。通过这种合理的生态建筑,设计师们也在力图实现着健康、舒适美观和高效的建筑思想,这一思想也是当前居民住宅建筑设计的一个发展方向。那么,居住小区的公共建筑可以通过哪些手段来达到生态设计的目的呢?下面,我就此来进行详细的介绍。

3.1探索新的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所以我们也来挖掘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潜力,比如说材料要是节约资源、可再生利用的,新技术可以是可循环利用的等。

3.2对周围环境的检测

当我们的设计师要对某一块住宅区进行公共建筑的设计时,必须对该地区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有所考察和了解,这样才能更加稳妥的进行设计和动工。

4两种公共建筑类型的设计

4.1商业服务类公建的设计

众所周知,小区的商业服务设施是公建的主体,那么对其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居民生活意义深远。在选择位置时,要注重它的服务半径,在一些实地的考察中,我们发现将商业服务设施布置在小区的主要出入口是比较成功的。这种布局方式既方便了居民生活,也提高了经济效益。我们根据商业设施的布置原理,将它的具体形式分为以下几种:成街布置,成片布置,成街成片混合布置。

另外,物业和卫生站等也归入了商业服务设施公建中,为了方便管理和联系,商业设施分散布置的形态已逐被淘汰,而是将其置于小区主要出入口。

4.2教育保健类公建的设计

这种公建的建筑类型主要有托儿所、幼儿园和小学,是幼儿接受保养和青少年受基础教育的场所,所以我们可以将托儿所和幼儿园联合设置,这样可以节约用地也方便家长接送。它的设置可满足一下条件:幼托设在小区的入口或中心位置,服务半径最好控制在三百米以内,便于家长接送;幼托前有一定的活动场所供幼儿活动和呼吸新鲜空气;幼托设在安静的环境下,幼托在联合设置时也应相互隔开。

5 公共建筑未来形态的发展

(1)在结构技术创新方面,公共建筑的创新主要集中于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挑战重力的创新,主要表现在高层居民公共建筑中;二是营造动感的结构创新,主要表现在体育站房等与运动有关的公共建筑上;三是塑造细部的结构创新。

(2)在生态技术创新方面,本章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在节能减排并满足人体舒适方面创新的方法,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生态化的建筑中庭;二是多样化的遮阳采光;三是自然节能的通风设计。

(3)在材料技术创新方面,主要分析了公共建筑设计在使用新型材料创新所应用的方法和面对传统材料时,如何扬长避短,最大限度的挖掘传统材料的潜力。

5结束语

总之,对于住宅区的公共建筑的设计要考虑的因素还是比较多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满足居民的需求,其次也应考虑到当时当地的环境效应、人际之间的交往、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商业设施自身的经济利益。一个小区的公共建筑是一个小区良好生活方式和状态的最佳保证,所以设计师要尽心尽力的去设计出既符合整体要求,又具有独特个性的小区空间。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