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发展低碳经济8篇

时间:2024-02-05 15:28:36

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篇1

论文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低碳能源

 

一:低碳经济的实质

低碳,实质上是个能源问题。从能源的角度看,低碳经济是相对于基于化石能源的经济发展模式而言的,低碳经济实质上是对现代经济运行与发展进行一场深刻的能源经济革命。因此,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促进经济增长与由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实现经济与碳排放错位增长(碳排放低增长、零增长乃至负增长),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弹性,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的碳脱钩。发展低碳能源、走向低碳经济、建设低碳社会不仅仅是我国的战略重点,摒弃20世纪的传统增长模式,直接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更是全球共识。

据分析,我国有巨大的节能潜力。数据表明,以建筑节能为例:如果按照现在的趋势发展而不加控制,到2030年,我国建筑能耗总量将近26亿吨标准煤,接近目前全国能源消费量。而如果采用半导体LED照明,只要占有1/3的照明市场,每年就将节约用电1680亿千瓦时。另外,我国核电装机仅907万千瓦低碳经济转型,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非常低。我国应该加快发展核电,以保证我国东部地区近期能耗增长及改善环境的需求。经过预计,我国核电装机2020年达到7000万千瓦,在能源结构中占5%,2030年将达到2亿千瓦,占10%。

所以说,在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上,我们必须科学前瞻,明晰重点科技领域的战略和发展路线图,在国家层面统筹安排,集中力量解决战略性科技问题,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同时,坚持立足国情,走政府主导与市场基础配置相结合的道路。集中力量支持我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打造一批具有强大自主创新能力全球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提高国家总体技术创新能力。

二、我国转型面临的制约因素和潜在优势

(一)制约因素

低碳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国际社会长期发展的趋势。但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我们应客观地认识到向低碳经济转型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1、发展阶段。目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的阶段,消费结构升级、人口增长以及基础设施建设使得对能源的需求和温室气体排放不断增长,这一结论是国内外众多研究所支持的。国际能源署(IEA)的“世界能源展望2007年”中,2005-2030年在参考情景和可选择政策情景下,我国一次能源需求年均将分别增长3.2%和2.5%,能源相关的CO2排放将年均分别增长3.3%和2.2%。从各项指标来看我国都将在2010年以后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2、发展方式。我国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对能源和资源依赖度较高,单位GDP能耗和主要产品能耗均高于主要能源消费国家的平均水平。虽然我们早在“九五”计划中就提出要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从现实来看,以粗放型为主的增长方式仍然没有根本改变。这些都是由我们的国情和特定的发展方式决定的论文开题报告。

3、资源禀赋。在我国能源探明储量中,煤炭占94%,石油占5.4%,天然气占0.6%,这种“富煤贫油少气”的能源资源结构,决定了中国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格局将长期存在。过去20多年中,我国努力促进能源结构的多样化,煤炭在一次能源中的消费比重从1980年的72.2%下降到2001年的66.7%。但近年随着国际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攀升以及经济的快速增长,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又有回升的势头,2007年达到69.4%。由于煤的碳密集程度比其它化石燃料要高得多,而单位能源燃煤释放的CO2是天然气的近两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必然会产生较高的排放强度。

4、贸易结构。我国产业在全球范围来看仍处于低端位置,在产业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等方面均与发达国家有很大差距。在国际贸易中,我国出口的商品相当一部分为高能耗、高度依赖于原料加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商品。并且,在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我国承接了相当一部分劳动、资本密集型、高消耗、高污染的产业,我国在成为“世界制造业基地”的同时,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低碳经济转型,并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

5、锁定效应。我国目前正面临着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据IEA估计,参考情景下,我国在2006-2030年间需要在能源部门累计投资3. 7万亿美元,其中74%用于电力投资,约为2. 8万亿美元。能源基础设施所采用的技术、设备一旦投入使用,将对温室气体排放产生长期影响。而目前在电力基础设施建设中,在如何避免传统燃煤发电技术的弊端、采用低碳的先进技术方面,在资金、政策方面尚缺乏有力的保障。

(二)潜在优势

虽然说我们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存在不少制约因素,但是相比其他国家,我们仍有着不可忽视的并且可以加以充分发掘的潜在优势:

1、减排空间大。由于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处于高能耗阶段,加上节能技术水平较低,能源管理漏洞较多,使得中国的能耗强度和能源效率明显偏低。有关研究表明,我国的能源系统效率为33. 4%,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0个百分点,电力、钢铁、有色、石化、建材、化工、轻工、纺织八个行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平均比国际先进水平高40%,机动车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单位建筑面积采暖能耗相当于气侯条件相近发达国家的2~3倍。因此,通过结构调整、技术革新和改善管理等途径,实现节能减排的余地较大。

2、减排的成本低。相对于发达国家,我国的减排成本比较低。从国际上看,框架公约规定每吨成本超过30美元,我国的成本大体在15美元。加上我国能源需求增长、符合减排条件的项目多、规模经济效应明显的特点,都有利于开展国际碳排放交易,从而吸引国际资金进入减排项目。2006年,全球碳交易和清洁生产机制(CDM)碳交易市场达到300亿美元。目前,已有全球50多家金融机构加入全球气候变化投资网络,投资额达到了13万亿美元。截止2008年2月,我国CDM项目首次超过印度成为最大的CDM碳交易量国家。

3、技术合作潜力大。一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在低碳技术方面还存在较大落差。比如,在电力行业、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大型风力发电设备、燃料电池技术、氢能技术等,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有不小差距。在交通领域,汽车的燃油经济性问题、混合动力汽车的相关技术等,还处于探索阶段等等。另一方面,低碳技术国际合作的机会在增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规定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转让,此外,中欧之间签署的《中欧关于气候变化的共同宣言》等多边及双边合作都把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合作作为基石。在全球高度关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应抓住时机,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低碳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速度。但是低碳经济转型,也应该看到,技术合作的实际进程存在一定困难,由于涉及知识产权、商业利益等诸多原因,我国目前仍不得不主要依靠商业渠道引进技术。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

第一,严抓高耗能行业的减排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快慢、实现的程度都绝大多数取决于这些高耗能行业的减排状况。同时,从未来增量排放来看,我国工业化进程还未完成,一些高耗能的产业短期内还需要增长,要降低碳排放就需要对这些高耗能行业的用能水平和效率进行严格监管。所以说,提高我国高耗能产业过低的产业能耗效率是决定我国是否能实现2020年减排目标的关键性举措。所以说发展低碳经济是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它意味着能源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

第二,发展低碳能源技术

大力发展绿色能源技术,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我国正面临很大压力,一旦发达国家在绿色能源技术上率先取得重大突破,我国与发达国家产业技术差距就可能从代内差距扩大为代际差距,现有的技术装备就面临着很快被淘汰的危险。社科院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于伟华认为:“低碳经济的核心是开发低碳的能源技术,低碳经济实质就是用低能源消费、低排放和低污染来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技术是发达国家维护其在国际经济体系中战略制高点的有力武器,我国要在该市场提高地位,必须要占领到技术制高点。”我国应加强并推动国际技术合作,鼓励日本企业在亚洲范围内对外投资,加强绿色企业之间的联系。

第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根据IPCC和IEA的报告,成本有效的能源效率改进能够贡献2020年及以后一半的减排潜力。随着能源价格近来创下历史新高,减少能源浪费、用既定量的能源获得更多的经济产出,被认为是减少对化石燃料依赖的最经济的方法。近些年国务院建立了一种税收和免费的制度,鼓励使用能够提高能源效率的能源设备论文开题报告。能源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将不仅减少化石燃料的消费,还将使迅速增加的无碳能源使用更容易。通过改变城市设计,比如,在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的同时增加公共交通、步行和自行车的作用,可以获得更多的益处。

第四,发展无碳能源、增加能源投入

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走向绿色、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就目前情况来说,可再生能源只是补充能源,非水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占2%,加上水能则占10%;而到2020年、2030年和2050年,非水再生能源将部分替代能源、主流能源、主导能源。不断提高的技术和不断上升的能源价格,为新型能源体系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市场。但要达到一个具有真正意义的转折点,需要出台新的公共政策和强有力的政治领导。今后能源经济和世界气候会发生什么,在很大程度上将受数以千计的国际性、全国性和地方性政策决定的影响。

第五,加强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

巴西、美国和欧盟曾要求一个最低量的生物燃料和汽油混合在一起,从而刺激了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低碳经济转型,这类规定对修补市场经济的一些漏洞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另外,美国的一些州正在努力通过吸引太阳能、风能、生物能和电动汽车行业投资来振兴经济。到2006年的时候,美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创造了386000个工作岗位,煤炭行业创造了82000个工作岗位。从世界范围来看,可再生能源行业创造了2300000个工作岗位。所以说我们应借鉴国外的有用经验,加强对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尽早建立起适合我们国情的能源政策支持体系。

四、结论

低碳经济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理想,更是对一种生活方式的渴望和憧憬。我们在未来的目标可以定义为:大力节能,提高能效,控制总量;高效洁净化的利用化石能源,使黑色能源逐步的绿色化;加快核能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使其逐步成为中国能源的绿色之柱。尽管我国在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当中还存在着不少制约因素,但是我相信通过对减排优势的发挥以及相关政策措施的制定,我国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经济的空间还是非常之大的。

我国正向世界展示着我们前进的道路。即使我国继续以人类历史上最快的速度建设烧煤的发电厂,我们也可能成为清洁能源的领先者。2004年以来颁布的新的法律,推动了我国节能和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创造了新的产业。我国目前在太阳能热水器、小型水力发电机和高效的CFL灯泡项目上全球领先。2007年,我国也是世界太阳能电池的主要生产国之一,第三大风力发电机安装国,并且可能在2010年时在这两个项目上居世界领先地位。与此同时,我国正努力成为绿色建筑和绿色汽车的领跑者:2008年说服美国亿万富翁巴菲特向我国比亚迪投资2.3亿元,其他发展中国家目前尚缺乏我国所表现出的独特的能力。但是如果我国改变以煤炭为基础的能源路径,转向一种支持能效和可再生能源的路径,这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更为巨大的影响。我们必须创造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道路,我国在低碳能源方面的创新将是我国对人类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也将为国际合作开创了新的领域和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R].英国能源白皮书,2003年.

[2]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R].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四号,2008年8月29日通过,自2009年1月1日起施行

[3]金乐琴.中国如何理智应对低碳经济的潮流[J].经济学家,2009(3):38-40.

[4]王宇.绿色经济政策渐渐流行[N].中国经济时报,2009-10-13(3).

[5]胡兆光.中国特色的低碳经济、能源、电力之路初探[J].中国能源,2009,(11).

[6]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5):12-15.

[7]克里斯托弗.费雷文[美].低碳能源:世界能源革命新战略[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8]曹海霞.张复明.低碳经济国内外研究进展[J].生产力研究.2010,(3)

[9]姜克隽,秀莲,庄幸等.中国2050年低碳情景和低碳发展之路[J].中外能源,2009(6):1-6.

发展低碳经济篇2

关键词:低碳经济;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07-0000-02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积极意义

生态文明、绿色GDP等以循环经济为主题的思想观念逐步深入人心。早在2003年,“低碳经济”的概念的提出出现在英国政府颁布的《能源白皮书》中。低碳经济的思想主要强调了在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一系列的制度框架和政策制定与创新,不断推动提高诸如可再生能源技术、节约能源技术的创新应用,同时减少温室气体实际排放量。以此推动社会经济逐步向“高能效、低能耗”等低碳排放的模式发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的短板及对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困境分析

1.环境和资源问题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环境与资源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环境破坏范围的日益扩大和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深,环境问题受限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经济发展。中国气候条件复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适应任务艰巨。相关研究保守估计,我国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带来的经济损高达GDP的7%―20%。

2.我国人口

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相对稀缺的社会资源和较低的生产力,很多人仍然为衣食所困扰,据国家统计局的《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目前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75万人。为此,发展社会经济、扩大就业、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缩小城乡二元差距是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紧要任务。在面临诸多问题之下,中国商业低碳化发展路途艰辛。

3.现代科学技术

我国面临的最大任务是科学技术攻关,技术创新薄弱,技术实施成本较高。低碳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应用面临很多困难,而这部分技术创新所需资金仅相当于我国同期GDP的1.5%―2.5%。另外,我国原创性技术少,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这些障碍都可能令中国无法实现这些绿色技术的全部潜力。

4.我国经济贸易结构

当前,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快速时期,重化工工业化特征尤其明显,主要以煤炭为主要的能源,与温室气体减排目标相比,形势依然严峻。这种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在二三十年内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节能减排的任务任重而道远。贸易方面我国在2008年以前也一直以碳排放量较高的产品为主,后经国家经济控制出口贸易结构向低碳转型(详见图1)

在中国,人均年二氧化碳排放量2.7吨,粗略例举城市白领为例,即便只有40平居住面积,开1.6L车上下班,一年乘飞机12次,碳排放量就会高达2610吨。2008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目前,世界各地正以城市为单元实践低碳经济理念。从《京都议定书》到英国的《我们能源的未来》,低碳经济、低碳城市的概念逐步深入人心,也必将成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

(二)先进国际经验的借鉴

1.政府的角度出发,推进发展低碳经济

成功建立低碳经济则离不开良好的外部环境,建立适合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法规刻不容缓。因此,实现低碳化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体系和市场规则。

(1)建立和完善政策制度体系。为实现低碳经济创造良好的环境,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运用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推行供给侧改革,淘汰采购过程中质量低劣、不安全、不环保、有污染的产品。

(2)从源头到消费实施“绿色供应链”。政府加大财政资助力度,促使企业走低碳化的道路上,转变旧的经营思想、模式,确保从产品的生产到消费高质量、环保、安全、低碳。

(3)推动低碳经济技术开发。通过改造、革新,技术创新与国际合作“低碳经济”要求社会化大生产以循环经济发展为目标,营造“节能减排” “建设绿色生态家园”的市场氛围。通过利用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拓宽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推动低碳升级,无碳替代在生产领域的应用领域。

(4)增强科技原创动力。着眼我国中长期发展战略,提升创新型技术价值链和竞争力。科技创新是“中国梦”实现的原创动力,一方面,要整合国内市场既有的循环替代技术,加速新型低碳技术专利成果的转化实施。另一方面,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低碳技术,开创新能源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平台,促进国际间交流与合作。

2.从企业运营过程中,低碳经济的经验借鉴

“低碳经济”对商品流通环节的要求主要反映其企业和行业的特征。在商品流通渠道管理上,要求以低碳标准衡量渠道管理的效率。具体可采用以下方式:采用太阳能或低能耗制冷(制热)设备,采用太阳能、冷热水回收、二氧化碳制冷技术等等。要求废弃传统的、落后的仓储与养护技术,彻底实行技术改造,采用先进的低碳技术。

3.从消费者方面,借“低碳消费”大力拉动“低碳经济”

(1)低碳消费意识建立。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消费购买的影响力绝对不可小觑。商业流通是生产和消费的中间环节,其承担着“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重任这对于转变消费观念,向市场传递低碳的理念,建立“低碳”价值观和新的消费观尤为重要,对于消费者来说,转变消费观念,不仅关注产品质量、价格更关注商家生产产品期间低碳、环保、健康、安全的生产过程。对于便捷消费来说,一次性塑料袋、纸巾、瓶装水、一次性餐具在不经意间浪费巨大的能源。据科技部《全民节能减排手册》披露,全国每年减少10%的塑料包装袋,可节省1.2万吨标准煤。减排3l万多吨二氧化碳。随着商品多样化,竞争市场由传统的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顾客是上帝,顾客的消费观念将引领商业发展形势,要求企业必须顺应市场发展的规律。

(2)不健康消费观念的转化。以“低碳经济”的消费概念,重新整理不健康的消费方式,提倡商品的“无包装”和“简单包装”,通过市场机制,逐步形成大众化消费的“简约之风”。对消费者来说,更关注环保、健康、安全,追求“货真价实”的简易包装和装修。对于企业,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产能,生产顺应时展,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的、绿色环保的、低碳的产品。以此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4.创建知名“低碳品牌”

对于市场主体来说,产品质量与企业形象是关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低碳消费”已走入我们的生活,为消费者所追捧。最近,波士顿咨询(BCG)的专家对21800位消费者进行调查,报告称:“消费降级”风暴来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寻找降级替代品――“便宜货”来满足消费需求。依据此项调查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个“宅生活”“宅节俭”的社会新时尚下。企业在形象宣传上,应积极创建“低碳品牌”,广泛开展“绿色环保”活动,积极与媒体、协会或学界探讨、关注“低碳经济”问题。因此,对商业企业来说,实施商品低碳化品牌,将成为在未来低碳经济时代中,企业生存发展最主要的竞争点。

5.国际先进技术融合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节能减排方面的措施、技术与还有一定距离,我国应重视与发达国家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而在同发达国际进行技术合作和技术转让的同时,我国也要始终保持警觉,避免低碳技术转让中存在漫天要价的问题。当然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将在今后的经济生产中获得不可估量的经济环境持久效益。

三、小结

我们要深刻地认识到推行“低碳经济”和经济发展并不是相矛盾的,而且是坚韧漫长的发展过程,在此期间需要通过借鉴各国的成功发展经验,学习其精华,积极因地适宜地融入到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建设中,建立起权威性的低碳商业标准。通过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以及相关非政府组织之间密切合作,为本国商业企业规划出属于“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在今后的国际竞争中赢取主动。

参考文献:

[1]黄耀.中国的温室气体排放、减排措施与对策[J].第四纪研究,2006(5).

[2]李丽平.国际贸易视角下的中国碳排放责任分析[J].环境保护,2009(6).

[3]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J].发展研究,2009(2).

[4]王克群.发展低碳经济的问题与对策[J].广东经济,2009(11).

[5]范钰婷,李明忠.低碳经济与我国发展模式的转型[J].上海经济研究,2010(2).

[6]龚建文.低碳经济:中国的现实选择[J].江西社会科学,2009(7).

[7]庄贵阳.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

发展低碳经济篇3

[关键词]低碳经济;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071-01

1 浙江的产业发展和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

1.1 浙江省的产业结构与发展状况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新技术革命等因素引发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浪潮加速发展。自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浙江经济的发展(特别是产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据统计,2004年浙江GDP为11243亿元,其中第一产业的产出为816亿元,占总产出的7.3 %;第二产业的产出为6045亿元,占总产出的53.7%;第三产业的产出为4382亿元,占总产出的比重为39%。总的来说,当前浙江经济正从初级发展阶段向现展阶段转变,但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仍然偏低,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仍然艰巨。面对2009年年末的金融危机的冲击,展望2010年浙江经济的发展,笔者深深感到当今的浙江发展处在机遇与挑战,困难与希望的交叉点。调整经济结构,防止通货膨胀,促进经济转移,加快经济发展浙江经济发展的重点和政策调整得分趋向。

1.2 浙江省社会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耗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资源,而浙江省虽然经济发达,但是资源十分匮乏,95%以上的能源消耗需要从外省引进。2008年共从外省调入煤10874万吨,进口煤2087万吨,进口和调入原油2297万吨,调入天然气17.7亿立方米。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加快,全省能源消耗随之增长,能源供需缺口扩大,浙江经济发展的压力也日渐突出。

1.3 浙江省的能源消费结构

近年来全省能源品种消费结构仍以煤炭为主。其中,煤炭占61.5%。而电力和天然气占9.1%,只占能源消耗初始结构中的很小比例。虽然在能源终端消费中,煤炭消费比重进一步下降,电力、热力、天然气等消费比重进一步上升。但是煤炭仍然是浙江省发展经济的主要消耗资源。煤炭的大量运用加上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使得大量有害气体排放和环境污染加剧。因此必须提高清洁、优质能源在浙江省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促进能源结构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对于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的建议

2.1 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

加快改造传统的产业,培育具有广大前景的新型产业。浙江省的传统产业仍然是以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为主,高污染、低利用率的特点导致许多企业的生存发展受到限制。此外,浙江省的农业发展出现之后,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土地的总体利用效率,推行农业的规模经营,提升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是浙江省农业发展的前进方向。发展低碳工业、服务业和农业,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研究制订新能源、新材料、新医药等新兴低碳发展规划。坚持以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对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产业进行调整,以抢占先机和产业制高点。逐步改变浙江省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发展风能、太阳能以及不产生二氧化碳的生物质能,发展循环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确保浙江省的低碳经济发展处在全国前列。

2.2 加强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力度

浙江省人均GDP已达到6000美元以上,是中国创业、创新的最活跃的省份。当前经济发展的新环境使得生产要素结构和政策机制发生新的变化,因此必须加快创新的战略转移。碳技术的创新能力,决定了浙江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水平。研发节能清洁的能源、可再生能源、核能、土地农业的合理利用等一系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在低碳发展中,首先政府应出台政策鼓励发展新兴的低碳经济,其次企业也应该积极参与研发,提高企业的国内外竞争力,再次我们个人也应该树立节能减排的环境意识,为发展低碳,保护城市环境贡献个人力量。低碳经济的发展有必要选择具有前瞻性、战略性、成熟性的共性技术。

2.3 发展低碳市场机制和宏观战略

发展低碳经济篇4

关键词:产业低碳化;低碳技术;低碳经济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低碳经济的发展策略研究

收录日期:2012年4月27日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人均资源相对匮乏。淡水和耕地资源紧缺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能源短缺是我国经济发展的软肋。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三个突出问题:资源消耗高、浪费大、环境污染严重。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率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尽头,不仅资源难以为继,生态环境也难以承受。因此,必须推进以高效能、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又快又好地发展低碳经济,从根本上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减轻环境压力。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和实质

为了应对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的日益严重的威胁,低碳经济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最早正式出现在2003年的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中。各国政府已经达成一个基本共识,即世界经济低碳化,提倡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是解决气候问题的根本出路。因此,未来世界,低碳和无碳化将是国际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一)低碳经济的内涵。由于低碳经济是最近几年才出现的一个新概念,因此关于低碳经济目前尚没有统一的定义和理论概括,存在许多观点和认识。总体而言,低碳经济应该是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等一类经济形态的总称。低碳经济的核心是降低碳排放和实现无碳化排放,以应对碳基能源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从而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由此,低碳经济可以概括为:低碳经济是一种通过能源替代、发展低碳能源和无碳能源控制经济体的碳排放量,促进经济增长与由碳基能源消费引发的碳排放脱钩,在实现经济增长的同时降低碳排放,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进行技术创新,提高能效,降低单位能源消费量的碳排放量(即碳强度),通过碳捕捉、碳封存、碳蓄积降低能源消费的碳强度,控制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长速度;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同时改变人们的高碳消费倾向和偏好,降低人为碳排放量,实现低碳生存。低碳经济的内涵揭示了低碳经济是一种由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过渡的经济发展模式,是一种旨在修复地球生态圈碳失衡的人类自救行为。同时,低碳经济也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很强的可持续性经济。

(二)低碳经济的实质。从低碳经济的内涵中我们可以看到,低碳经济的实质就是寻求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把经济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脱钩,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技术的运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以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低碳技术的开发和运用。低碳技术的涵盖面极广,概括起来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主要包括:一是以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新能源等技术来替代化石能源技术;二是提高能效,进而通过减少能耗实现二氧化碳排放的削减;三是碳埋存(把煤炭发电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收集起来,封存在地下)及生物碳汇技术。

二、低碳经济发展策略

(一)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推行低碳经济,要在低碳经济战略的导向下,出台鼓励企业进行低碳创新、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使用的政策,具体实施中,在减免税收、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措施上,来引领企业开发先进的低碳技术,研究和实施低碳生产模式。同时,应该大力加强能源立法工作,建立健全能源法律体系,促进能源发展战略的实施,加强法律的可操作性。如,我国石油、天然气等主要领域的能源单行法律仍然缺乏,同时也缺少能源公用事业法,这将导致能源与环境相协调的作用领域不够全面,需要政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能源立法体系。

(二)产业低碳化。绿色和低碳是全球经济实现产业结构高度优化和带领全球区域经济崛起的必然选择。一要低碳意识发展制造业。加强风电装备、新能源电池、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等引领低碳经济发展的优势制造行业的发展,加快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装备制造、钢铁有色、卷烟制造、食品加工、建筑材料、石油化工、林纸加工等优势产业的低碳化改造,在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重点工序上逐步实现低碳化,使之逐渐转变为低碳型产业;二要发展低碳建筑业。通过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创新和新技术开发利用,在建筑施工发展过程中大力促进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与建筑的一体化结合及规模应用。有效整合资源,培育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技术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突破产业链技术瓶颈,夯实产业基础,逐步形成低碳化建筑业规模;三要发展生态农业与碳汇林业。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增加农田土壤碳贮存,减少农业碳排放。扩大造林面积,增加森林的碳汇,大力发展绿色龙头企业,提高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林业产业化程度;四要发展现代服务业。着实以低碳服务意识全面贯彻于教育、旅游、文化、商贸等领域。

(三)城市低碳化。低碳城市建设是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载体,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一要开发绿色交通,推行城际轨道交通,大力发展现代公共交通,优化公交出行方式,加速推进城市综合交通节能体系建设;二要发展绿色建筑,在建筑设计、结构、标准等方面严把绿色低碳关,加大城市绿化力度,完善节能设计与评价技术;三要发展绿色生产,以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资源整合为契机,在资源开采、生产、加工领域开发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体系;四要倡导绿色消费。引导广大企业通过技术、设备的更新来实现生产领域的低碳化、生态化。积极鼓励居民家庭低碳消费,形成低碳意识和习惯。

(四)化石能源低碳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我国化石能源的“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结构特征决定了煤炭是能源消费的主体。当前,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接近70%,比国际平均水平高41个百分点。虽然石油的比重有所上升,但只能以满足国内基本需求为目标,不可能用来替代煤炭。因此,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难以在近些年得到根本改变。这就需要碳中和技术,在消费前对煤炭进行低碳化和无碳化处理,减少燃烧过程中碳的排放。在此格局下,加速发展天然气,适当发展核电,积极发展水电,深入开发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减少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将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方向。

(五)加大研发力度,推进低碳技术。低碳经济的支撑是低碳技术,包括清洁煤和可再生能源在内的低碳技术是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我国不仅需要大力发展先进低碳技术,更要注重科技创新和低碳技术在其他行业中的应用,以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低碳化。

1、要鼓励推广包括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能源技术在内的“低碳能源”技术,广泛应用于清洁燃料交通工具、节能型建筑、环保型农业等领域。

2、加快对碳减排技术、碳固定技术与碳替代技术的研发,形成技术储备,为低碳转型和增长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碳减排技术,包括先进的烟道脱硫脱硝技术、燃煤高效发电技术、碳捕集和封存技术等;碳固定技术,包括碳汇、光生物合成技术等;碳替代技术,包括新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替代技术等。

三、结论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必将引发贸易条件、国际市场、国际技术竞争格局的深刻变化。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任务十分繁重,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仍将十分突出,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同时也是加速深化改革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机遇。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创新机制,加大研发力度,充分利用好国际和国内两种技术资源,那么我们就有可能赢得低碳经济变革的先机。

主要参考文献

[1]孙桂娟,殷晓彦,孙相云等.低碳经济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O1O.

[2]刘志雄,梁冬梅.中国低碳经济发展的能源消费分析及比较[J].生态经济,2Ol1.1.

发展低碳经济篇5

一、低碳经济的概念界定

何谓低碳经济呢?目前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概念界定。付加锋、庄贵阳、高庆先(2010)在《低碳经济的概念辨识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认为:“低碳经济是指碳生产力和人文发展均达到一定水平的一种经济形态,具有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和环境友好的突出特点,旨在实现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全球共同愿景。”陈诗一(2012)在《中国各地区低碳经济转型进程评估》中指出:“低碳经济为以低耗能、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一种既考虑发展又考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综合上述概念界定,笔者认为:低碳经济是一种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影响下,所实施的一种低污染、低能耗的一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

二、促进我国低碳经济快速发展的具体策略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却在各方面始终积极作出不断的努力。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笔者认为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树立低碳理念

发展低碳经济首先必须要树立低碳理念,低碳理念的树立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首要条件。笔者认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无法离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所以,政府相关部门应有效的对低碳理念进行宣传,让人民群众了解更多的低碳知识,最终树立低碳理念。唯有人民群众普遍树立低碳理念之后,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低碳经济的发展才会有更多的成长空间。建立低碳理念之后,我们还需要引导广大的人民群众建立正确的低碳生活方式,诸如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节电、节气,要积极的购买低碳产品等。各地在建筑设计方面也应该积极提倡进行节能建设,通过安装节能控制装备等方式实施建筑节能等。

2.积极调整产业结构

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所以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取得预期成效,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我国的产业结构并不合理,不适于发展低碳经济。我国要想发展低碳经济,让低碳经济发展之路持续下去,必须要尽快调整我国目前的产业结构。可以说,调整产业结构是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根本出路。笔者认为,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必须要积极淘汰那些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产业,应大力发展那些低能耗、低污染、高效益的产业。在具体的产业结构调整过程当中,应积极鼓励人们投资低碳产业,对于传统的工业生产模式,应积极引入节能和污染处理设备,尽可能的降低传统工作生产方式对环境所造成的污染。

3.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对于一个国家而言,要想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必须要拥有一个科学的经济增长方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国所实施的经济增长方式都是粗放型、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样的经济增长方式虽然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当前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大背景下,我国必须要尽快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科技含量的提高有效带动经济的增长和发展。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在无数次的实践中均得以有效的证明。在未来,我国应该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并将科学技术有效的运用于生产当中,以科技带动生产力的发展,最终有效促进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而为低碳经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4.完善制度以及政策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了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必须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低碳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以及政策。例如,尽快与世界接轨,制定符合低碳经济发展的碳排放制度。对于那些超出碳排放标准的企业必须要予以严厉的处罚,而对于那些严格控制碳排放的企业也需要给予一定的奖励。除此之外,对于那些大力发展低碳经济产业的企业,国家在税收政策方面也需要予以一定的照顾。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其实施免税或减税政策。通过相关制度及政策的不断完善,相信我国的低碳经济发展之路一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三、结语

发展低碳经济篇6

Abstract: Human life is affected by the global warming. We must develop the low-carbon economy. Low-carbon economy is an economy mode on the basis of low power consumption, low emissions, low pollution. It's helpful for solving the crisis of climate and energy and sustainable economic growth. But there are many restricting factors when China develop low-carbon economy, so we must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and achieve the green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conomy.

关键词:低碳经济;新能源;低碳技术

Key words: low-carbon economy;new energy resources;low-carbon technology

中图分类号:F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014-02

0 引言

当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正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随着全球人口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人们对因能源使用消耗引起的环境及其原因的认识不断深入,除光化学烟雾、酸雨等危害被认识到以外,大气中二氧化碳气体含量增高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也被人们所认识。在这种形势下,“碳足迹”、“低碳经济”、“低碳技术”、“低碳发展”、“低碳生活方式”、“低碳社会”、“低碳城市”、“低碳世界”等一系列新概念、新政策应运而生。低碳经济涉及广泛的产业领域和管理领域,能源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和方式以及价值观的转变,建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低碳消费生活方式,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1 “低碳经济”的提出背景

最早引入“低碳经济”这一概念的政府文件是英国在2003年颁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先驱,也是一个资源相对匮乏的岛国,其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的威胁清楚地认识以后,其能源供给开始由自给自足向依靠进口迈进。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家、前世界银行副行长尼古拉斯・斯特恩在2006年牵头做出的《斯特恩报告》显示,全球每年投入GDP的1%,可使将来每年的GDP避免5%-20%的损失,号召全球转向低碳经济。美国参议员于2007年7月提交的《低碳经济法案》显示,美国未来的战略选择很可能向低碳方向发展。联合国在2007年12月于巴厘岛召开气候变化大会,会议决定2009年将安排举行新的谈判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巴厘岛路线图”这一广受世人关注的气候变化图问世。“巴厘岛路线图”在推动全球向低碳经济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意义十分重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确定2008年“世界环境日”(6月5日)的主题为“转变传统观念,推行低碳经济”。2008年7月,日本北海道G8峰会上八国表示将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其他签约方一道共同达成到2050年把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的长期目标。

2007年6月,中国正式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9月,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15次领导人会议上,郑重提出了四项建议,明确主张“发展低碳经济”,令世人瞩目。12月,国务院新闻办发表《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着重提出能源多元化发展,并将可再生能源发展正式列为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再提以煤炭为主。2008年1月,全球性保护组织WWF(世界自然基金会)在京正式启动“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以期推动城市发展模式的转型,保定和上海是首批入选的2个试点城市。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承诺,“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承诺“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2010年3月,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成为全国“两会”的主题,全国政协“一号提案”内容就是谈低碳环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生物医药、信息网络和高端制造产业。

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是经济发展的碳排放量、生态环境代价及社会经济成本最低的经济,也是一种能够改善地球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可持续性很强的经济,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其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其实质是高效利用能源,开发清洁能源,追求经济绿色增长,其核心是对能源技术、减排技术、产业结构制度进行创新,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2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问题

倡导低能耗、低污染的“低碳经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形势下成为全球的关注点。欧美国家因为起步早、水平高低碳领域抢占了先机,登上了制高点,主要表现在大力推进“低碳革命”的发展,着力推广“低碳技术”,全面调整产业、能源、技术、贸易等政策。在全球范围已悄然打响低碳经济的争夺战。与中国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2.1 挑战之一:我国正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建设,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费快速增长。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因“发展排放”的“高碳”化受到制约。怎样才能在保证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又不走西方国家“先发展,后治理”的经济发展道路,是我国必须解决的难题,也是一大挑战。

2.2 挑战之二:“富煤、少气、缺油”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中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低碳能源资源的选择有限。中国的电力只有约20%来自水电,火电却超过77%,“高碳”稳居统治地位。计算显示,每吨煤的燃烧会伴随着4.12吨CO2气体的排放比同比石油高30%,与天然气相比要高出70%。预算显示,中国能源部门将在未来20年拨付1.8万亿美元用于电力投资。由此不可小看火电对环境的威胁。

2.3 挑战之三:我国以第二产业为经济主体,使得工业成为我国能源消费的主要部门,工业生产技术水平的落后又使得我国经济的“重碳”局面加重。资料显示,中国能源消耗在1993-2005年之间以年均5.8%的速度增长,其中约70%的能源消费来自工业生产。2005年工业能源消费的64.4来自采掘、钢铁、建材水泥、电力等行业。对经济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工业生产技术,加大资源利用率,也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2.4 挑战之四:最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经济发展由“高碳”变为“低碳”的最大阻碍就是整体科技水平不高,缺乏科技研发能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提出,发达国家有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技术的义务,但现实情况远非如此,我国主要通过商业途径获得技术转让。据估计,以我国2006年的GDP计算,要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变,要投入250亿美元的资金。对尚处于发展中国家行列的中国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巨额投入。

3 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措施

中国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面对自己国情,必须采取全面、系统、综合的举措。

3.1 整体规划 我国已将减排目标纳入“十二五”规划。规定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6%,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分别减少8%,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别减少10%。标志着我国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向低碳经济转型。

3.2 先行试点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深圳,它是第一个由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审批通过的部级低碳生态示范市。住建部支持在深圳优先试验国家为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制定的各项新政策和新技术标准,让各相关项目在深圳优先落户,并向全国推广经验;国家建设低碳生态城市的各项政策技术标准和示范任务均由深圳负责,住房部对深圳市举行的每年一次的“光明论坛”也持支持态度,让它成为在国内外都有影响力的交流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经验、理论的平台。在条件具备的省市、地区、行业中,都应有目的的选择试点和典型,扎实推进,确保我国经济在低碳经济促进下又好又快发展。

3.3 建立机构 推行低碳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通力合作。要改善环境,形成一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经济发展模式,需要行政、法律、经济手段并重。行政手段是引导,法律手段是规则,经济手段是平衡。因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最终是要靠经济规律和市场机制来解决。因此要建立组织机构,指导低碳经济的协调发展。

3.4 制定政策 吸纳国际先进经验,制定出台产业导入政策,土地使用和资金配套政策,系统的产业和产品认证及检测标准等,引导低碳经济健康发展。

3.5 发展“低碳产业” 要不断增强我国低碳经济与技术的竞争力,在经济转型、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大力发展低碳产业,使更多的新经济增长点出现在经济转型、转变中。杭州市“低碳产业基金”是我国第一个资金规模达50亿的低碳产业,它就是政府主导的典型,它将投资方向定义为“高碳改造、低碳升级、无碳替代”。节能减排就包含在高碳改造中;对原有设备使用新材料、新装备、新工艺加以升级是低碳升级的内容;像风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则包含在无碳替代中。

3.6 做好宣传工作 各级政府应利用各种方式宣传低碳经济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开通低碳经济网络专线,搭建老百姓与政府勾通的桥梁,发挥人民群众“低碳经济”主人翁作用。教育和引导大家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增强环保意识,减少能源浪费,使低碳经济和低碳消费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

4 结语

著名学者何建坤强调:“低碳经济时代的到来不可逆转,低碳经济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它将与全球化、信息技术一样,成为重塑世界经济版图的强大力量。”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好处如下:首先,发展低碳经济可以推进国家和企业节约能源,降低能源需求量,使能源的国际依赖度降低,使我国的能源安全提高了。其次,生态环境因低碳经济的发展而受到保护,新的就业机会也因为低碳技术和设备的改造不断创造出来。最后,低碳技术是创新技术,低碳技术的采用使得企业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提高。新能源产业作为全球经济的制高点,使得低碳经济成为未来经济的引擎,其必将引起以低碳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标准的出现,掌握低碳技术的国家将成为未来经济的主导者。中国发展“低碳经济”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友华,王虹.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3-6.

[2]姬宪恒.我国经济发展可分三步走[N].中国商报,2009.12.8第二版.

[3]杨莉.低碳经济发展可行性研究及策略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09, (23):26.

[4]樊纲.低碳经济发展:中国与世界[N].解放日报,2009.12.20第8版.

[5]绍伟.低碳经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课题[J].金融与经济,2009,(2):23.

发展低碳经济篇7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中,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作为当下农业经济过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与逻辑分析法相结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一系列探索,并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具体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探讨,提出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引用相关科学技术、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等措施的研究。

关键词:

低碳;经济;农业;经济;发展

低碳环保型社会建设是当今社会建设发展的一种主流模式,在低碳经济的环境下,要求现代化农业经济朝着低消耗、低污染的方向进行发展。相对于我国而言,农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重要部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仅可以调整产业结构,还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建设。但是,当前在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出现了很多问题,影响了整个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以下本文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进行分析。

1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

1.1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不适用

目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应用的体系依旧是承包责任体系,由于这种体系缺少接耐、创新,导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基础并不结实。以往的农业经济体系无法满足低碳农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并且以往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过于分散,特别是注重农业发展过程中的短期效益,但是,在当今社会所倡导的低碳农业经济,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这就造成了部分群众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不认可和支持。

1.2农业经济生产理念过于落后

因为我国各个地区农村的知识普及性比较差,获取相关信息也不够及时,导致目前在农村里许多人对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认识不足,也没有形成良好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理念,当得知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投入的人力和物力比较大,而且取得经济效益的周期相对较长时,很多人都难以接受这种事实,由此产生了抵抗心理。

1.3缺少科学技术的辅助

在当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因为缺少科学技术有效的辅助,导致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所获得的成果并不理想,对形成规模化的生态农业经济还有一定的距离,不能很好的满足社会发展各方面的需求。因此,在发展低碳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作为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生产的科学含量,这样才有利于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发展。

2针对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问题的措施

2.1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

在分析了我国目前低碳经济环境下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现状后,发现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因此,本文结合相关资料提出以下几点措施,希望能够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之所以不能在农村顺利开展,其根本原因在于人们对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并不了解,以及生产理念过于落后。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加强低碳农业方面的宣传,让人们正确地认识到发展低碳农业的作用和价值,可以安排专业的团队到当地农村每家每户进行宣传,也可以把当地农村的群众组织起来进行培训,从而帮助人们树立良好的低碳农业理念,促进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的顺利开展。另一方面,还需要对农村的农业经济体系进行创新,在承包责任体系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合理地制定出有利于发展低碳农业经济模式的生产制度,促使低碳农业经济能够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2.2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

根据低碳经济环境下对农业经济发展低污染、低消耗等要求,所以在建立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中提到要节约水电、合理地用药施肥以及科学地进行农业生产等内容。首先,在农业生产环节里,应该选择效果较好的肥料和农药,并且减少对化肥农药的运用,根据低碳农业的要求调节农业化肥的使用结构,在保证杀虫和育肥功能的前提,尽可能地降低农药和化肥对土壤结构的破坏;其次,是化肥和农药的应用,在化肥方面应该大力地推广农家肥、有机化肥以及复合肥等,从而提高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在农药方面政府应该加快生物农药的研发,可以使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或者通过选择抗病植株等手段来降低对农药的使用,合理地满足低碳农业有机发展和绿色的要求;最后,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视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节的相关科学技术的应用,目前,人们研发的“养殖-沼气-种植”这种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能够有效地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运用和废物的回收,满足了低碳农业低污染、低消耗的要求,所以,应该在我国各个地区大力地进行推广。

2.3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

相关制度不完善也是一个影响低碳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在农村顺利开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政府有关部门应该从多个角度合理地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针对我国低碳农业发展起步较晚的原因,政府可以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低碳农业经济发展制度,再结合我国的国情合理地制定。另外,低碳农业经济发展需要投入的人力和物力较大,政府可以鼓励发展融资,通过相关途径为低碳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为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保障。

3结语

综上所述,在低碳经济环境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还存在许多问题,应该从树立低碳农业理念和创新农业生产体系;合理地引用相关科学技术;以及健全低碳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制度这几个方面出发,促进低碳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作者:孙景超 单位: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人民政府农经站

参考文献:

[1]郑铁.低碳经济视阈下的休闲农业发展研究[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1).

[2]许广月.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研究[J].经济学家,2010(10).

[3]匡跃辉.论低碳消费模式的实现[J].消费经济,2010(05).

发展低碳经济篇8

“低碳经济”提出的大背景,是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峻挑战。随着全球人口和经济规模的不断增长,能源使用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其诱因不断地为人们所认识,不止是烟雾、光化学烟雾和酸雨等的危害,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带来的全球气候变化也已被确认为不争的事实。

所谓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是人类社会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的又一次重大进步。低碳经济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

一、低碳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1 发展低碳经济是应对气候变化的现实选择。在全球气温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气候也发生了明显变化。极端天气、气候事件与灾害的频率和强度明显增大,造成的损失增加。生态环境恶化,例如农业生产损失巨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大,海平面持续上升、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受到威胁等。面对未来气温升高及其可能导致的一系列严重后果。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当务之急。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路径。我国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研发和创新能力有限。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也是我国由“高碳”经济向“低碳”转型的最大挑战。

3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快速发展阶段,重化工业发展比较迅速。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不可能停止,能源的大量需求和快速增长一时难以改变。目前全国85%的二氧化碳、90%的二氧化硫和73%的烟尘都是由燃煤排放的。这种以煤为核心的能源结构在现在以及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都很难改变。因此,我国未来的碳排放形势相当严峻,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4 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前提来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或发展形式。“低碳”可以被视为经济发展在环境保护、节能降耗等方面新的约束条件。但是这类条件并非一味消极地限制和约束发展,而是可以通过与新约束条件相匹配的技术和制度,创造和扩大市场规模来激发人的创造性和赢利能力,从而促进发展。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冲击,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但发展低碳经济不仅不会放慢经济增长,反而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和储存技术,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都可以创造就业机会,带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预见,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二、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

1 发展低碳经济,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我国处于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要钢材、水泥、电力等的供应保证。这些“高碳”产业是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带动产业,无法通过国际市场满足国内的巨大需求,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的碳强度,促进我国经济结构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2 发展低碳经济。是我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可行性措施。煤多油少气不足的资源条件,决定了我国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仍将是主要一次性能源。煤炭属于“高碳”能源,我国也没有廉价利用国际油气等“低碳”能源的条件。发展低碳经济,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

3 “低碳经济”不仅意味着制造业要加快淘汰高能耗、高污染的落后生产能力,推进节能减排的科技创新,而且意味着引导公众反思那些习以为常的消费模式和生活方式是浪费能源、增排污染的不良嗜好,从而充分发掘服务业和消费生活领域节能减排的巨大潜力。“低碳经济”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促进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该经济发展模式是在减排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发展经济,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调节和承受能力,使社会经济体系向低碳经济转型。

三、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思路

1 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中国是农业大国,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和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能在更广泛的层次上推进低碳经济,我们要加大力度控制化肥和农药使用,将农林剩余物循环利用作为饲料、肥料、工业原料和发电原料,减轻对环境的污染,另外要利用好农村、牧场拥有广阔地域的优势,加快太阳能、风能和沼气技术的推广普及,改善农民牧民的卫生状况,增加农村能源供应。

2 推进节能减排鼓励循环经济。对于中国这样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并不富裕的发展中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节能工业,变废为宝,化害为利无疑有着切实的意义。大型工业企业是耗能大户,很多国有大型企业都由国家直接或间接调控,在配合政策支持和鼓励的同时,大力提升这些企业的生产力技术水平。淘汰落后生产模式,逐渐形成节约资源的低碳发展模式,这将具有重要意义并便于政府监督。

3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方式不转变,低碳经济的美好憧憬就难以实现,目前中国的经济模式仍在很大程度上依靠高消耗来推进,这在对资源造成浪费的同时不可避免地破坏了环境,故推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就成为中国实现低碳经济的基础性方针。我们需要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进一步强化抑制高耗能和高排放产品的出口政策,努力开发和生产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从而实现整个产业结构的低碳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