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8篇

时间:2024-02-18 16:07:04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医药行业供需分析,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医药行业供需分析

篇1

建筑原材料业本周排名28,一个月来变化不大。3月份以来,各地水泥价格开始出现显著上涨。联合证券分析师认为目前水泥价格的涨幅已超出单纯季节性波动的范围,关于“行业供需形势好转,增大的卖方话语权使得在煤价大涨、全面通货膨胀预期形成的背景下水泥价格超预期上涨成为可能,毛利率将获得提升”的判断正在被事实证明。分析师同时指出:“价格超预期上涨带来的利润增长是08年水泥行业表现超越大盘的最主要动力,一季度末将是最佳的投资机会”。近期水泥板块随大盘回落,前期估值偏高的风险已得到较大释放,而水泥价格开始发力,最佳投资机会已经如期出现。维持行业“增持”评级。

制药业排名在30名附近徘徊。中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医药行业是非周期的(除原料药外)。它的发展更多地是受到行业政策的影响。医药行业政策面上来说与07年相比没有本质变化。整个行业正在经历新的医疗体制改革,而这场改革也注定将给医药行业带来新的面貌、变化、机遇和发展。从行业政策面上讲,医药行业目前正沐浴在行业政策的春风中。国信证券分析师表示,医药行业前景继续向上的趋势不变,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百货业由一个月前的52名上涨到当前的34名。海通证券分析师给予该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在CPI拉动下创出新高,年内对商业股账面收益有积极作用(一季报和中报可能更加明显);经济增长路径(主动或被动)向内需型转换,中长期利于媒介消费的零售行业的成长;业绩增长稳定加速:08年一季度,商业股业绩可能超预期,预计08年覆盖的商业A股净利润增长同比有望超过40%。零售A股未来五年25-30%的复合增长率支持较高的PE水平,近期来非理性下跌创造了好的投资机会;股权激励的解决对零售公司业绩释放意义重大。

航空业排名由一个月前的13名大跌到当前的69名,调整主要是由于利空因素有所超预期:国际油价持续高企压力和大盘重心明显回落对航空股趋势性投资产生抑制等。长城证券分析师表示,既定的利好因素并未发生明显变化:国内航空需求依然旺盛;民航当局对飞机引进速度、航班总量及严格市场准入的运力调控值得肯定;本币加速升值符合预期;行业整合虽然曲折但故事仍将继续;两岸三通希望重燃;奥运会等事件刺激尚待释放。中期来看,行业仍处于量增价涨的阶段。

篇2

【关键词】医药行业;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按国际标准划分的 15 类国际化产业之一,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医药行业作为河北省的十大支柱产业之一,是今后河北省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我们仰仗原料药产能上的实力,技术上的优势,成本上的竞争力驰骋国内外市场,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令人瞩目的市场份额,成为了全国上下公认的医药大省。河北省引进和培养的人才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与国内先进省市相比,人才资源相对缺乏。而且各行业人才需求不均衡,供需矛盾突出。深入分析医药产业的人才需求,对未来人才需求做出较准确的预测,对医药人才的培养进行深入研究,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现状

1、行业企业空间分布结构

我省医药行业主要集中在省会城石家庄市,其产值、收入、利润、利税均占全省的 70%左右。目前我省的医药营销人员专业技能层次较低,与我省对医药人才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体现在对营销人才需求的质的短缺。

2、医药制造业人才分布情况

据一组数据显示,我省目前医药企业有四百余家,汇集了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中成药制造业、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中药饮片加工制造业、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制药机械制造业等等人才。其中,化学原料药制造业企业数最大,人才聚集也最多,占据了58.8%,排在第二位的是中成药制造业,汇集了20.8%的人才,排在第三位的是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业,企业人才占据12.4%。人才最少的医药企业是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业企业和制药机械制造业,均不足1%。

3、医药产业人才数量情况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辖 11 个地级市,36 个市辖区、22 个县级市、108 个县、6 个自治县,总人口达 7037 万,2009 年河北省生产总值实现 17026.6 亿元。全省共有卫生机构 14757 个,其中医院、卫生院 3086 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85 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 371 个。卫生技术人员 25.9 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11.4万人,护师、护士 7.4 万人。卫生机构床位 23.3 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 21.4万张。乡镇卫生院 1962 个,床位 5.4 万张,卫生技术人员 5.1 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 96%,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9.4 万人。

二、河北省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

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如何,可以从《薪酬报告》中窥探一二。在该报告中指出:在医药行业中薪酬最高的人员是销售和研发人员,与其他人员相比,他们的年度总现金收入要高于很多,尤其到了高层,这个差距就可以达到 40%,而生产、人力资源和财务人员的薪酬相对而言比较接近,行政人员的薪酬最低。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医药行业研发和销售人员是该行业赤手可热的人才,同时也是在该行业中流失率最高的人员。他们体现了医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医药行业离职率一路走高,跟医药行业人才短缺不无关系。就河北省而言,医药产业人才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从量上看,总量不足;从质上看,整体素质不高;人才结构不够合理。

三 、河北省医药人才需求分析

医药行业是河北省的主导产业,企业开发进程不同,对生产、销售人员的需求也会有阶段性差异,一般开发初期企业大都需求生产人员,成熟的企业则多需求销售人员。尽管需求不同,但企业不约而同地表示,应聘者的“创新性”是他们共同关注的素质。在医药行业,仿制药大量充斥着市场,由于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同质化倾向日益严重,产品竞争力下降。正如某大型生物医药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所说:“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下,最重要的是开发出新的产品来。”因此,制药行业急需有创新性、能突破思维定势的人才,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通过对河北省医药行业的调查和对我国医药行业现状的分析,我省医药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大、层次高,结构呈多样化。

1、用人单位青睐复合型人才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药企业需要的是既有一定的药学专业知识,又具有一定的营销技能的复合型营销人才。除此之外,还需要营销人员具有灵活的头脑和开阔的思路,善于分析面临的情况,及时做出决策,需要有丰富的销售经验,踏实勤奋。同时具备以上要求,才是目前医药企业所真正需要的营销人才。这种人才在目前的销售队伍中是十分稀缺的。在这种人才奇缺的情况下,行业内部的挖墙脚现象就会时有发生了。除了销售人员外,医药企业对于一些辅助部门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是无法得到满足的。

2、企业需求的是高质量的营销人才

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医药产品的销售队伍就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河北省是一个医药大省,医药企业数量很多,近年来,医药行业以超过 20%的速度持续增长,因此,对医药营销人才的需求量也持续增长。从河北省来看,我省目前共有 3.2 万多人的医药营销队伍,从数量上来看,基本上能满足需要。在这些人员中,首先从毕业的专业来看,从医学、药学专业毕业的人数非常少,大多数人都是从工商管理专业、国际国内贸易专业和其他与医药没有多大联系的专业毕业的;其次,从学历水平来看,大学生仅占到 8%左右,专科生占到 32%,没有受过正规专业教育的占到了 37%左右。从专业上和数量上看都不尽人意。

进入 20 世纪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医药制度改革和规范措施,使得以往那种单凭好的销售政策就能做好市场的时代逐渐离我们远去,取而代之的是企业还必须有疗效确切、安全可靠、方便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作为营销的坚强后盾。基于这个基础,医药行业对于人才类型的需求开始转向同时具有药学理论知识和具有锐意进取精神的研发人员上。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医药新产品的生命周期变得越来越短,对研发速度、生产速度、销售速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销售人才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在未来的几年中,各医药企业的首要任务就是建设一支更加强大的营销队伍。

3、研发人才未来需求数量巨大

在研发领域,由于医药商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外资企业科研本土化的进行,使得医药企业对研发技术人员也有热捧趋势。一位从业人员介绍说,“原先医药行业中许多中小企业并不重视研发,仅依靠仿制来扩大自己的产品增量,销售终端获得利润。如此模式虽然在短期内回报率较高,却并非长久之计,尤其是如今市场的转变和一些列政策的出台,使得新产品的研发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经之路。”数据显示,近研发技术类人员的薪资较去年有迅猛增长,增幅达 26%,也从侧面反映了此类人才的脱销。随着河北省医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很多生物医药企业不仅加工药剂、销售产品,还开始设立研发机构。可以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医药产业的研发人员需求数量巨大。

作者简介:

刘薇,(1982.5-),经济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翟少华,(1979.12-),讲师,河北化工医药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杨博,(1978.3-),讲师,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平面设计。

篇3

截止上周四,本期入围的最牛分析师排行榜前二十的分析师所研究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酌情消费品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酌情消费品行业分析师1名;食品饮料及烟草和能源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均比上期增加1名;煤炭、原材料和工业产品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7名、1名和1名,都与上期持平;金属与采矿和媒体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3名和2名,分别比上期减少2名和1名。近期,医药产业方面的政策密集,本期对医药行业进行点评。招商证券行业分析师李珊珊表示,科技部《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着力推进四个方向转变:一是医学发展向健康促进转变;二是组织模式向协同研究转变;三是医疗服务向整合集成转变,利好爱尔眼科等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四是产业发展向自主创新转变。给予医药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东北证券行业分析师周思立认为,医药方面政策的关键词为创新、预防和基层,该规划将有力促进中药、生物制药、疫苗、化学创新药物、体外诊断试剂、医疗设备和医疗信息等多个领域的发展,建议重点关注科华生物、鱼跃医疗、康美药业、马应龙、昆明制药和沃森生物等个股。给予医药行业“优于大市”的投资评级。

数据显示,截止上周四,上榜本期最具潜力前二十名分析师所研究的行业与上期相比,新增了金融行业,具体分布情况为:新增金融行业入选分析师1名;原材料行业入选分析师2名,比上期增加1名;工业产品、信息技术、酌情消费品、零售与批发和食品饮料及烟草行业入选分析师分别为5名、3名、3名、2名和1名,均与上期持平;医疗保健行业入选分析师3名,比上期减少2名。据媒体报道,光伏规划再次上调,该行业也受到分析师的关注,本期对光伏行业进行点评。国泰君安行业分析师孙建平表示,工信部将力推多晶硅行业整合,预计业内几家较大企业很可能成为本次整合主体。产业集中度提高,利于资源向龙头企业集中,进一步强化其成本优势并从整合中直接受益;同时,前期产能释放和需求萎缩加剧行业竞争,提高行业准入门槛有望缓解供需矛盾。建议关注具备成本优势的龙头企业。给予光伏行业“增持”的投资评级。国信证券行业分析师郑东称,工信部已初步形成稳定国内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即推动多晶硅行业整合,鼓励大企业兼并重组中小企业。另外,国内的市场将持续超预期,部分地区补贴电价有望进一步上调。给予该行业“推荐”的投资评级。

以上数据均取自今日投资统计数据,欲查详细数据,请登陆今日投资在线分析师网站(省略)。

篇4

然而,事情真的这么简单?通过这样的统管,药价就会降下来,或者说,国家和人民的医疗负担也随之降低了吗?

愿望是好的,但是做法却实实在在错了,说得彻底一点,错误的根源在于,以为“成本”决定了最终产品的“价格”——原材料成本、辅料成本、生产成本等一系列成本,加上流通渠道中的各种费用,加上各环节应有的利润,最终得到的就是产品价格。经济分析的观点正好相反:“供求”先决定最终产品的价格,而最终产品的“价格”再决定原材料的成本、流通渠道的环节以及各环节的利润水平。哪个是因,哪个是果,顺序完全颠倒过来了。作为基本的经济学原理,其正确性在社会生活中可以随处求证。

既然药品价格是由药品的供需决定的,那么用命令或法律来规定药价的高低,就是枉费心机。理由再简单不过:我们既不能“规定”药品的供应,也不能“规定”药品的需求,否则我们早就干脆“规定”全国人民身体健康,谁都不允许生病吃药了。 让我们跳出圈外,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试着分析一下目前宏观调控政策的偏颇,并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

一、战略层面

既然人们对药品的需求我们不能抑制,我们要解决供求矛盾唯一的出路就在于增加供应,即通过政策倾斜与扶持,增加整个社会对医药产业的投入,通过“增产”来缩小供求缺口。而当前政府对于医药行业的许多政策措施,包括对药品价格的严厉管制,实际上已经严重挫伤了制药企业的积极性,资本正在流出制药领域,而最终结果将会导致药品供求的缺口继续加大,药价进一步上升,从而进一步增加人民和国家的药品负担,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战略上的“失误”。

为了方便理解,需要先阐明一个概念,即“货币价格”与“全部价格”之间的区别。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一次购买行为,左右我们决策的并不是货币价格,而是全部价格。全部价格既包括货币价格,同时包括了购买过程中时间、人力、机会等等一系列成本的总合,不接受全部价格的概念,我们就无法理解为什么会有人愿意从黄牛党手里购票,为什么会有“品牌”(这里的品牌并不单指名牌)的观念,以及为什么大医院门庭若市,小医院门可罗雀这些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妨做一个假设,人们现在不是都在呼吁医疗价格高,医院看病贵吗,好,国家颁布一个政策,所有的医院全部免费,医院的一切开支全部由国家财政支出,保证现在整个社会对医疗的投入不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可以想象,我们那时去医院看病的货币价格肯定是降下来了,但是,我们却不得不忍受无休止的排队、医护人员和病床数量严重不足、医疗水平下降等等一系列负面的影响,到时候病人看病也许就要托熟人、凭关系、走后门、拿指标,看病的全部成本并不会有一丝下降!对于药品价格的管制也同理,政府用行政命令来勒令药品削价,是不会奏效的,因为行政命令并不能提高药品的供应。供应不增加,药品的“全部价格”就不会下降!行政命令充其量只能降低药品的“货币价格”,但药商就会马上采取对策,停止供应“降价药品”,并推出等效的“高价药品”,于是,病人搜寻药品的成本增加了,而负担并没有减少。所以说,严厉价格政策最终结果是,药品全部价格的进一步升高。

因此,从战略层面来讲,要改善我国医疗卫生水平和药品供应现状,政府应该增加对医药行业的投入,而在财政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通过政策倾斜等手段吸引更多外部资金进入医药行业,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而不是对制药行业的打压和限制。

二、战术层面

讨论战术问题前,我们必须解答这样一个悖论:国内5000多家制药企业,大部分面临产能过剩、开工不足的问题;同一种药品,市场上会有几十种不同名字的产品在竞争,以至于药企各自在销售上煞费苦心,还不断感叹竞争凶猛、日子难过,难道这样还能说中国的药品供应有缺口?难道不应该通过政策调控,减少制药企业的数量,减少整个行业的不正当竞争?难道不正是这些药企间的不正当竞争,造成了如今药价居高不下的局面?

的确,这些都是当前医药行业现实存在的问题,但他们不是药价高的“因”(供求决定价格),而是体制问题造成的“果”。而现在医药行业表面上的繁荣,药品供应表面上的过剩,却不能掩盖药品“供不应求”的真实情况。医药行业在中国GDP中所占比例远低于国外,即是最好的例证。 在成熟的市场里面,通过竞争会淘汰没有规模、没有技术、没有自身优势的企业,达成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胜出,拥有技术优势的会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拥有规模成本优势的企业会加大生产规模降低成本,最终结果都是更好的满足了消费者对于药品的需求。为什么当前的制药行业会有大量没有技术也没有规模的小企业存在,为什么药品的价格混乱,劣质也能“优价”,为什么医药购销领域的商业贿赂屡禁不止?有两点根本原因我们必须正视:

1、我国的药品价格不是由市场控制,而掌握在相关部门手里,决定药品价格的不是产品品质和市场口碑,而是相关部门的定价和新药资格认定。这一切,为相关部门的权力寻租提供了机会,也为大量缺乏竞争力的企业提供了生存空间:通过“变脸”、“公关”能够获得更高的定价,医药行业的进入门槛变低,大量小企业应运而生,企业也会把原来用于科研创新、扩大规模的资源,用在这条见效更快的捷径上。所以,医药行业才会出现企业众多表面繁荣、品种众多表面产能过剩,而实际上人民用药需求的不到满足的怪现状。现在国家已经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开始着手整治,比如,将根据药品的创新程度,把专利药、原研药、首仿药、仿制药进行分类定价。应该说,这些做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我们未来仍然可能面对权力寻租后产生的非正常竞争。

2、整个药品流通过程中,医院处于不正常的垄断性强势地位,这是整个药品流通环节畸形的根源。由于药品作为商品的特殊属性,消费者购药时处于信息的极度不对称当中,必须听从医生的处方意见。而整个中国医药市场,医院终端又占据了超过80%的份额,因此医院在整个流通环节中拥有相当强的议价能力。绝对的权力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医院终端的强势自然会派生药品回扣,廉价老药断档,高价药驱逐低价药等一系列问题。国外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取了很多办法,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医药分家”。通过医药分家,能很大程度上减少医生和药品供应商的直接利益联系,从而解决药品流通领域的一系列问题。

OK,解决药价问题,我们现在应该形成了一条思路:其根本原则是增加社会对医药产业的投入,当财政投入不足时,应鼓励社会资金对医药行业的投入,此乃战略方向。在战术层面,当前最有效的措施是改变定价机制,通过建立完善的市场机制形成“优质优价”的药品价格体系,去除各种干扰市场之手调配药价的因素;以及改变医院的强势地位,通过医药分家等措施,让整个药品流通环节的利益分配趋于合理。至于能否在短期内解决这些由来已久的问题,我们尚不敢妄下断言,但这样的做法,确实明显好过当前一系列对医药行业进行打压,或者通过行政命令强制某某药品降价,这些违背基本规律,南辕北辙、缘木求鱼的做法。因为那样不但不能取得预期效果,反而会影响中国医药产业的发展,最终损害人民的利益。

PS:

前一段时间,武汉等地为了控制药价,颁布了“同城同批”等系列政策,甚至还有专家呼吁:“因为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哄抬药价,对药品流通领域争以重税,可以治理药价虚高之难题。”如果这句话出自普通百姓之口,我们能够理解为人们善意的愿望,我愿意向他们耐心的解释;如果这句话出自学习过经济常识的专家和管理部门之口,我只能感到深深的震撼和悲哀,因为这种违背他们知识背景的言论,只能理解为一种“伪善”和“别有用心”。

若天底下真有这么过瘾的事情,若重税不仅能阻止药商层层加价,还能让政府增加收入,让老百姓买到廉价药品,那何不能把重税推广到汽油上?水电上?教育上?最终到“中国与世界”的所有商品上去?

根本没那回事。古往今来,征税从不压低商品的价格。相反,征税必然引发三个事与愿违的结果:一是挫伤供应商的积极性,使本来就稀缺的商品进一步减少供应;二是商品供给减少,会使商品进一步提价,增加消费者购买的“全部成本”,因为不论法律如何规定,无论向哪一方征税,税赋实际上都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向政府支付的,而且双方负担的比例取决于两者议价能力的不同,消费者由于具有较弱的议价能力,必然将会负担更多的税收,这是拉姆奇法则(Ramsey Rule)的基本内容,任何接触税务问题的经济学学生必学的内容之一;三是为政府增加一条收税的理由。最终的结果,受损失最大的将是消费者的利益。

对于药品价格的严厉管制也如此,前面已经分析过,消费者购药的全部成本会不降反升,更大的权力向相关部门集中的结果,我们难以预料。

愿中国的药品价格政策能够走回正途!

新闻链接:发改委严控药价 制药业迎来严峻政策期

国家发改委接连不断的价格政策仍未有停歇之势。“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现在就专做价格调查,做完一批向外公布一批。”近日,一位行业协会人士透露。在他看来,发改委是立志要将所有药品价格都统管起来。种种迹象表明,制药行业将迎来历史上最为严峻的价格政策期。

自去年年末发改委将政府定价药品品种从1500种扩大到2400种之后,制药企业就开始“侧卧倾听波涛声”了。“年初工作规划会上,我们就将这2400个品种分批降价的问题,作为今年的一项重点应对工作了。”南京医药股份公司销售总监周建军说。

不出所料,政府定价目录扩容之后,一连串的降价文件接连抛出。先是22个抗生素品种降价,接着是今年6月份67个抗肿瘤西药降价,再接下来是即将公布的抗肿瘤中成药降价,以及抗微生物药物降价。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周望军透露:“这2400个品种的价格重新梳理工作将在明年一季度之前完成。”“说是价格重新梳理,实际上就是降价。”中国医药商业协会副会长朱长浩表示。

据周望军介绍,发改委下一步的价格工作包括:形成仿制药梯度定价制度,对原研药、专利药、首仿药区别定价,这在发改委目前正在修改的《药品定价办法》中将得以体现;规定终端加价率不超过15%,同时对中间环节的加价率政策将在调查成熟之后出台;针对中药产业发展低迷的状况,拟出台一些对中药品种的价格鼓励措施。

相比于已经确定降价的2400个品种,5月份由国家八部委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的通知》中关于加强对市场调节价药品监管的条文,更是于无声处听惊雷。该通知指出:“调整药品政府定价目录,逐步将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处方药纳入政府定价范围。”这意味着所有的处方药都将实行政府定价。

历史上18次降价都是降的“最高零售价”,但理论上的降价金额最后统统化为泡影。此番发改委将行政控制的环节再一次延伸,由最高零售价伸向了中间环节,不但有了终端加价率不超过15%的规定,也有了即将出台的流通环节加价率政策。

流通环节加价率不但针对政府定价药品,还将针对市场调节价药品。八部委通知中提到:“对企业标示的价格偏高和价格上涨幅度过大的,价格主管部门应依据《价格法》的规定,采取提价申报、调价备案、限制差价率或者利润率等手段进行价格干预。”据悉,关于市场调节价中间环节的加价率方法,发改委正在酝酿之中。

这意味着从出厂价到批发价再到终端售价,整个环节将在发改委的控制之下。“对于大包商(独家)和营销自然人来说,这将是致命的。”浙江康恩贝制药公司首席营销顾问祝匡善表示。一旦批发环节加价率被限死,就意味着依靠独家优势从上游厂家拿到更低扣率的做法将被认为是违背价格规定的做法。

篇5

1全国医药工业分析

1.1总体分析

2006年国家出台了多项与医药行业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也正是这些因素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药市场。2006年医药制造业累计完成比2005年增长15.4%,其中原料药同比增长16.7%,制剂同比增长14.3%。虽然医药制造业全年实现利润总额371.3亿元,同比增加9.63%,但是其中化学制药行业利润同比增长为7.81%,制剂工业利润增长率仅为2.34%,创历史最低。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双重压力之下,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亏损面达到25.4%,亏损总额进一步加大。受医药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制剂企业受冲击尤其突出,制剂企业亏损总额同比增长42.2%。制剂工业实际上是真正体现制药工业水平和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药品的行业,没有一定的利润支撑,难以进行持续的科研开发投入,过低的利润水平也增加了药品质量和安全的隐患,这应当引起有关人士的高度重视。

2006年化学制药行业出货值累计实现356.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9%;其中,原料药出口297.8亿元,同比增长17.2%,制剂产品出口5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8%。从2006年全年的出口情况看,原料药出口稳中有降,而制剂出口自8月份以来较快上升,但出口产品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低等结构性问题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

1.2原料药及制剂生产统计

原料药生产:原料药可分为24大类,按产量统计排列首位的是维生素类及矿物质类药物(见表2)。若按同比增长率排序,前5位的大类是:皮肤科类、消毒防腐类、滋补营养类、诊断类及血液系统类,位居第13位后的大类同期比较均为负增长。

制剂生产:统计的制剂品种共分14种剂型,产量最高的是片剂,同期比较增长最大的是气雾剂(见表3)。但产量排在前6位的竟然有5种出现负增长,这种情况不由得发人深省。

据统计,1998-2005年这7年间,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年平均递增18%左右;实现利润年平均递增约20%;化学原料产量突破百万吨;国内医药市场销售年平均增长幅度为15%左右。但是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给了人们一个警示:随着国家各项有关医药政策的出台和制度的执行,医药工业虽是一个朝阳行业但竞争将更为激烈。

2上海医药工业分析

2.1总体分析

根据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统计报道,2006年1-11月上海市医药工业总产值、工业销售产值、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和利税总额均在全国排名第5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6.31%、10.83%、12.15%、12.35%和9.29%;新产品产值、管理费用和出货值排名均为第4位,同期比较增长率分别为11.66%、12.17%和31.89%;利润总额排名为第6位,同期比较增长率为7.77%。

纳入统计的上海医药工业企业共有321家,数据显示有85家企业亏损。99家化学工业企业中,有31家亏损。在化学工业企业中有62家为化学药品制剂工业企业,却有21家亏损。此外被统计的38家中药工业企业中有6家亏损,其中的22家中成药工业企业中有5家亏损。中药工业的亏损比例相对而言似乎比化学工业小一些,但是利润总额却全部为负增长。化学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2.12%,其中化学药品制剂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0.06%;中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17.28%,其中中成药工业利润总额同比增长为-0.79%。由此分析,是化学工业企业中的原料药厂和中药工业中的中药饮片厂拖了后腿。

2.2原料药生产统计

被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纳入统计的上海原料药厂共有28家,能生产209种原料药,其中15种原料药属于非汇总品种。在汇总的品种中,只有8个品种有2家企业生产,这些品种分别是精氨酸、苏氨酸、盐酸精氨酸、丙氨酸、组氨酸、盐酸组氨酸、盐酸赖氨酸以及酚妥拉明(上药集团有限公司淮海制药厂已基本停产),其余均为独家生产。把纳入汇总的产量前20只药品列成表4,可以看出帝斯曼维生素(上海)有限公司的品种部分出口,是属于该公司异地生产或称为委托加工的品种。20只药品中有8只同比出现负增长,也没有可以左右市场的品种。全部品种中除了阿奇霉素、头孢拉定、乳酸左氧氟沙星和紫杉醇外,能在样本医院使用领先的品种也不多,而在医院使用情况尚可的头孢哌酮钠、头孢克洛、舒巴坦和罗格列酮等品种却没有产量上报。这种情况告诉我们企业的无奈!所以降低成本、有利可图是原料药厂所必需的;打通营销通道、开拓市场新天地是原料厂所必要的;药品创新、调整品种结构则是原料厂所必不可少的。

在非汇总的品种统计中,上海5家企业上报生产14个品种,其中以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品种为最多,分别是绒膜促性素、尿促性素、缩宫素、鞣酸加压素、肝素钠(精品)、尿激酶、玻璃酸酶、辅酶A和胰激肽释放酶。除了前2个品种有2家企业竞争外,其余品种基本上被该企业所垄断。肝素钠(精品)全部用于出口,但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的绒膜促性素与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的胰激肽释放酶2006年无产量上报(见表5)。

2.3化学药品制剂生产

按生产剂型统计:14种剂型中,滴剂、栓剂和气雾剂没有上报数字。按产量多少排序则片剂、胶囊制剂居先;按同比增长情况排序则胶囊剂、外用液体制剂与缓释、控释片居前,说明在临床上还是以使用口服制剂为多。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数量除了颗粒剂外,其他在全国范围内排名还是属于领先的,尤其是膏霜剂和外用液体制剂的产量居全国第1位(见表6)。

上海的药品制剂生产同比增长率的统计显示排序在国内不靠前,产量排第1位的片剂与膏霜剂、输液、冻干粉针剂、口服液体制剂和颗粒剂同比都出现负增长,占上报11种剂型的54.54%。全国同比增长情况也不好,14种剂型中,有10种剂型出现1/3省市为负增长、7种剂型有一半左右省市出现负增长的情况(见表7)。这说明某些剂型的产能过大却由于市场供需变化而严重失衡。深入分析根本原因,就是由于低水平重复、一哄而上所导致的恶果。

按生产品种统计:上海共上报114个重点品种,合计有155种剂型。按产量统计排列前20位的品种见表8,按同比增长率排序领先前20位的品种见表9。

根据统计产量和同比增长均进入前20位的是维生素B6和维生素AD;均进入前30位的再加上卡托普利、依那普利和红霉素;均进入前50位的品种,则再加上西咪替丁、二甲双胍、头孢唑啉钠、氯雷他定、琥乙红霉素、异烟肼、头孢拉定、维生素C和普萘洛尔。这些数字表明在被统计的147个重点药品中,3/4的品种上海能生产。统计的重点品种中,老药和普药为多,而恰恰这些品种将是在社区医疗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将大力提倡使用的,所以必须考虑能否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的问题。

3分析和思考

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无论是化学制药工业总利润增长率还是原料药工业和制剂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都小于全国工业的利润增长率。除了本文所述的客观原因外,企业必须考虑自身的因素。2007年将是一个变革之年,医疗体制的变革将从局部扩展到全局。在变革当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的,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困境中求发展,就必须有一些新的思路和理念,以便在目前的医药生产与使用的现状中觅得发展的契机。

3.1企业重组身不由己

近几年来,国际跨国医药企业重组并购此起彼伏,日益高涨。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方面的集中度越来越高。与国际医药行业发展趋势相呼应,我国医药企业也积极参与并购、重组。国内企业重组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跨国医药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扩张,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竞争压力;行业要求集中资金、人才、技术、设备等资源;国家明确提出培养技术优势和规模优势,发展大公司、大集团、大医药,推动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的计划等。上海的医药工业已迈出实质性的一步,以后要考虑的是如何进一步做大、做强。

3.2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

近年向医院推广处方药的企业感觉越来越难了,因为我国习惯的营销模式已难以适应当今时代的要求,政府重拳打击商业贿赂使一些带金销售的企业渠道变窄,营销方式受限。药品集中招标采购日趋规范化,尤其是广东等地开展的网上限价竞价阳光采购又使一些小企业难以招架。还有政府大范围和大幅度的药品降价政策使其品种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无法生存。在困难之时要看到我国OTC市场异常活跃,无论从自我药疗的角度还是从法规政策导向的角度去理解,OTC市场绝对是块能让制药企业驰骋的新天地,外国企业各种OTC攻略在我国已频频发动,所以进军OTC市场时不待我。上海属于特大城市,市民的素质较高,自我保健的意识更强,所以上海的OTC市场对上海制药企业来说更不能轻易放弃。

3.3对医改方向必须未雨绸缪

医改方向是全民享有医疗保障。但是在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过窄,特别是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缺失,使得作为福利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医保明显缺乏公平性。所以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社区卫生服务,合理调整医疗资源,对医疗机构实行属地化和全行业管理等是政府的思路。

近几年,众多制药企业把品种进入城市社区医疗保险目录和进军农村市场看成是新的经济增长点,争取尽早寻找到一片蓝海。由于社区医疗和农村市场是以使用老药和普药为主,而我国化学制药企业目前的产品大部分又都是仿制药,且不少是超过专利保护期10年以上的老药,所以社区和农村市场就给这些老药和普药的生产企业提供了生存之地。但是要霸占这块市场,就必须形成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上海的制药企业应该未雨绸缪,尽早向这两块肥土伸出自己的触角。

3.4药品创新刻不容缓

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和药品价格一再下调的情况下,2006年医药工业的形势不如前几年,不容乐观。2007年,将进一步引导医药行业的竞争向纵深发展,行业发展模式将有所调整,自主创新和品牌建设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基调。

篇6

关键词:制药企业 信息管理系统 风险识别 风险应对

制药企业是典型的连续型生产制造企业,其所生产的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其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控制与其他工业产品不同。制药企业的生产能力相对稳定,在制药企业中企业关心物料的控制、产品的销售、质量的跟踪、生产的计划性、销售费用的控制及考核体系建立。

目前国内制药企业突出的特点有:产品大多以仿制为主;药品的品种多;新产品的研发周期长;药品的生产对专利(配方)及生产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有较强的依赖性;药品生产过程必须符合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管理要求;药品的销售范围广,各销售片区、各品种的销售情况不易从总体上把握。针对制药企业的特点,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具备以下特点:从生产管理角度来看,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实现以下功能:生产过程的管理,药品批号的管理,产品配方和生产工艺的管理,物料的管理。从产品质量管理角度来看,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实现根据GMP(《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质量管理要求,系统能够保存产品质量检验的所有信息,便于以后产品质量的追溯。从仓储管理角度来看,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实现物料和供需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冲区。仓储管理提供对库存物品的出库,入库,盘点和补充进货等操作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营销管理角度来看,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能够帮助企业解决以信息交流的障碍,能够实现从产品销售发货到收款整个流程的全部业务数据都能实时地在系统中透明体现,便于信息的共享、监督。从行业角度来看,制药企业的信息管理系统应充分体现医药行业的行业特色。

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难度大的综合性系统工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对整个企业组织的改革与发展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一般项目风险管理过程分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应对规划和风险控制这几个步骤,其中最关键的是第一步风险识别。

通常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按照其实施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项目初始阶段、项目准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项目上线运行阶段。由于这四个阶段所涉及的内容不相同,因此在这四个阶段中有些风险是该阶段所特有的,而有些风险则是其中某几个阶段所共有的。我们将采用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基础核对表法对风险进行识别。

制药企业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时,在项目每个阶段开始前或遇到风险性事件和完全不确定性事件时,可采用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因素基础核对表法对风险进行识别。然后以信息管理系统项目风险因素基础核对表列出的各项因素作为项目风险识别的参考标准,进一步系统化识别出尽可能多的项目潜在风险。

有些是某个阶段所特有的,而有些则是几个阶段所共有的。对于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其进行规避,这些风险按照其性质可分为四大类:项目管理的风险、项目外部的风险、项目组织的风险和项目技术的风险。

在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有:项目盲目上马,项目准备工作未做好,项目目标不明确;项目计划编制不完善,项目不能按照既定的进度进行;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合作,人员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容易产生冲突等。

针对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管理方面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明确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应实现的目标,做好项目准备工作;制定完善的项目计划;严格按照项目计划开展项目活动,加强项目实施监控工作,定期召开项目实施例会;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做好人员之间的沟通工作,避免冲突的发生;做好项目范围管理工作,做好需求变更控制;注重信息管理系统的培训工作。

项目外部风险应对方法。任何一个项目都是运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的,信息管理系统项目也不例外。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外部因素对项目可能产生的不利因素,如:企业所在的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对项目的影响,尤其是制药行业应更为注意这些行业规范和国家标准的影响因素;社会文化对项目的影响;管理咨询公司的实力和服务质量对项目的影响等。

针对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外部方面可能遇到的风险应采取以下措施不同的措施:制药企业在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项目时要充分考虑医药行业的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等认证的特殊行业要求;避免过于盲目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选择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

项目组织风险应对方法。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实施团队应包括以下几部分:项目领导小组、项目技术小组、项目业务小组、管理咨询公司或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提供商的实施小组。在信息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实施团队起着决定性作用。拥有优秀的实施团队,几乎是所有成功实施信息管理系统项目的共同特征。

篇7

因此,在营销模式的变化及产品在市场的不同阶段,或在货币紧缩、通涨的现实状态下,产品价格体系须进行适应性的调整,才能确保其能够适合于当前的市场竞争。通过进行价格体系的适应性调整,稳定销售渠道,确保厂家、各经销商、分销商及终端客户在经营该产品时仍能继续获取合理的利润,又不失其在消费者市场中的竞争优势,通过品牌建设,才能使产品发展成为长盛不衰的品牌产品。

一、现有医药市场模式对药企的不利影响:

国内医药行业经历了多年混战期,地标转国标、GMP/GSP认证改造、医疗体制改革、基药申报等,现有的药品市场呈现出“百家争鸣”,而“一药百家产”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在流通及零售行业,也得于蓬勃发展,并快速趋向于区域整合和区域垄断。生产行业的整合却来得相对缓慢。在渠道和终端逐步单一的状态下,对利润的要求不降反升,对渠道而言,配送费、流向费、答谢费、司庆费、信息费等等的收费名头层出不穷,对终端而言,越来越模仿商超模式,上架费、陈列费、条码费、促销费、配送费、赞助费等等的收费名头举不胜举。

因产品同质化现象的严重,决胜终端成为现有医药营销模式的主流,对医生、店员这类直接面对患者、消费者的群体进行着竞争性的糖丸攻势,开方回扣、带金销售已形成行业营销定律,而这一切的费用来源药企的利润,这种决胜终端的营销模式无形中使不少药企处于医药行业中的劣势地位,而对于渠道和终端,从产品利润的高低对药企具有多种选择性。

零售价格是价格体系的最后一环,在终端恶性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也是最不稳定的一环,受供需关系的影响,表现得相对直接和透明。在国家对药品监管和价格限制越来越严格的环境下,虽然社会面临严重的通货膨胀,但药品价格仍呈现下跌的走势,广东省更是在2010年9月份开始实施 《关于对药品价格实行“三控”管理的通知》,希望通过出厂、流通、零售三个环节将药价水分挤出。但结果是可以预见的,在无法改变医药市场营销模式的状态下,使本已利润薄弱、产品品牌力小的国内中小型药企将经受严重打击,而大品牌药企包括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则在这种政策下赢得先机。

这种医改中因药价问题使药企与政府之间形成一个博弈过程,而市场营销模式并未因此而改变,最终导致的是低价高效老药的退市的情况类见不鲜。究其原因,是国内医药市场化模式的畸形所造成的,只有改变国内现有的医药市场化模式,才能真正实现药品终端价格的下降,而药企又能够获取足够的利润,进行药品生产、质量和研发等方面的投入,加快医药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现有医药市场模式使药品必须具备“合理空间”的价格体系:

维护适合于现有医药营销模式且具有合理空间的价格体系成为药企确保产品在市场生存的关键。就药品而言,目前价格体系中的价格包括:出厂价、价、经销价、配送价和零售价等,每个价格的差额和返点决定了各级客户的利润。如设定价格体系不符合市场的实际状况,那么营销工作便很难开展,药品推广受阻;如设定的价格体系符合市场实际状况,但营销管理制度未有效对价格体系进行有效监管,价格体系在激烈的竞争中依然会被打破,最终造成药品在市场上的溃退。各渠道、终端市场的竞争程度影响着价格体系,同质化产品竞争程度越强,价格体系就越难于维系。在国家政策、通货膨胀、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下,使原本稳固的价格体系变得异常脆弱。

何为符合现有医药市场模式“合理空间”的价格体系?即各级价格均符合客户利润要求的价格体系,有市场竞争力的零售价与最低出厂价的总差额,能够满足销售体系中的所有客户。但近年来,在渠道和终端垄断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合理空间非但没有被压缩,反倒出现膨胀的现象,而国家对药价的打压,最终压缩了的仅仅是最上游的空间,也即是药企自身的利润空间,最终导致药企放弃原有产品,不少药企有很多产品批文但实际未有生产就是典型的例子。

三、价格管控下小品牌药企的生存困局

药企是设定药品价格体系的决定者,随着药品上市时间的推移,当药品在市场形成竞争后,销售体系中上一层的利润不断被下一层剥夺,如没有及时进行价格体系的巩固,当下跌后的价格已在客户链和消费者当中形成定势时,进行价格体系的恢复非常困难。药企通过对渠道管控、货量管理、终端竞争平衡以及零售价维护等达到稳固价格体系的目的。也有不少药企,通过重建价格体系来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对于强势品牌药品,价格的调整具有类似行政命令的性质,一般而言,销售受影响的时间很短,消费者因对品牌的高认可度,亦会很快能够接受新的药品价格,在终端销售的拉动下,渠道链中的每一级客户在有微薄利润下,亦能接受新的价格体系。

而对于小品牌药品而言,在没有品牌投入支撑的情况下,以满足最大“合理空间”的价格体系而取胜是一贯的营销行为,但持续的非良性竞争和政策对价格的打压,“合理空间”迅速失去优势,致使很多小品牌药企面临难困局。主要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消费者方面:对于小品牌药品,品牌投入少,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度弱,影响其主动购买,药店销售则可有可无。在药品零售价下降的情况下,终端铺货率持续下降。

(二)终端销售方面:零售价格的下跌,要使价格体系继续符合“合理空间”,药企必然降低自身利润,亦使得药企对终端销售的糖丸攻势减弱,导致最终销售决策者医生、店员均失去开方和主推的动力,出现严重的销售断层。

(三)渠道销售方面:目前医药渠道市场主动分销的能力处于薄弱状态,在消费者和终端主动销售拉动力减弱的状况下,渠道滞销现象成为必然。

四、小品牌药企如何进行变革和创新?

篇8

未来有潜力的创业项目

​​1.功能饮料

功能饮料市场,在过去一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由于其功能性和即时性需求,饮料市场可能在线上起量的囤货属性也比较难在功能饮料里发生,作为饮料品类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或许也能说明对饮料在线上起量的预期还没有很好的被满足。

2.商品房装修

潜在的客户和潜力都是毋庸置疑的

3.婴儿用品

这算是非常暴利的行业了,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得到了大力的推广,成为了当今时代的必需品

4.代餐食品

这一品类本来在小众硬核的健身人群中流行,因为大量种草进入消费者视野,同时新品牌们和创投圈的快速跟进,塑造了如今的热闹。新的产品、品牌塑造的新的供给,目前拉动了细分市场的需求。

5.果酒

在各类营销宣传内容的驱动下,果酒成了2020年格外受创投圈和媒体关注的品类,而且目前看来,新的产品和品牌正在教育没有足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交易额尚小,增速位于中游,有发展潜力但还没有完全平稳展现。

6.二次元服饰

当各行各业还在破产、自救时,二次元服装这个小众赛道似乎还在悄悄疯狂。不光是这个产业2020年规模达到169.57亿元,近年来,二次元服装赛道甚至被外界看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生怕晚一点入局,这块饼就会被人吃光。

7.美容行业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也是为什么这个行业这么多么年来屹立不倒的原因

8.睡眠科技

报告显示,全球“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4320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以床品、床垫、枕头和睡衣为主的“睡眠轻量品”就占到3000亿美元以上。消费升级和反复不退的疫情更是带动了海外线上家居消费的火热。​​​​

未来最赚钱的十大行业

1、互联网服务行业

这两年,互联网行业正在以摧枯拉朽之势改变着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而它们巨大的吸金能量和对人才的巨大需求和渴望,也使得这两年互联网企业的涨薪速度曲线几近陡直向上。

2、教育和培训行业

中国适龄劳动人口基数巨大,劳动力技术技能培养的需求也是巨大的,这个行业的潜力从新东方火热上市就可以看出端倪。

3、健康管理行业

未来趋势:根据日本卫生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在日本,每300人就拥有一名健康管理师或营养师,健康管理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

4、旅游行业

从未来发展趋势看,中国在线旅游行业会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因此可以明确的是,市场对于旅游体验师的需求会越来越大。

5、文化娱乐行业

以前一部大片,能赚个几百万都非常不容易。现在,一部成本几千万的小片,也能赚个十几亿票房。这个票房数字的背后,说明现在的人们对文化需求的渴望。

6、生物医药行业

未来趋势:生物医药是国家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制药技术将成为未来创新主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对研发人员的薪酬策略上,也可以看到生物医药行业对研发人员的重视程度。

7、农业

从创业的角度看,我国农村过去几乎是一张白纸,由于新农村、新郊区建设的红火,带动了农民的需求和农村市场的兴旺,催生了大量创业机会,不仅农民创业热情高涨,而且吸引了城里人和大学生前去创业。

8、老年用品和服务行业

目前我国老年用品和服务的市场需求为每年6000亿元,但目前每年为老年人提供的产品有服务则不足1000亿元,供需之间的巨大差距让老龄产业“商机无限”。

9、智能家居

统计数据显示,智能家电就国内来言拥有着过亿的潜在客户,特别是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人,对智能家电的要求高,需求大,是最大的潜在客户群。

10、信息安全分析行业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