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8篇

时间:2024-02-23 14:45:35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1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城市,自从诞生以来就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它积聚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物质、资金和技术等,从而逐步演变成为经济活动的中心,并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世界城市化进程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全世界目前已有一半人口生活在城市中,预计2025年将会有2/3人口居住在城市,因此城市生态环境将成为人类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其建设缺少长远的规划

(1)地下管网规划滞后,重复建设现象依然存在,经常出现今天填平,明天又要开挖路面铺设管线,出现“马路拉链”的现象。

(2)道路设计标准不够,施工车辆碾压通行,致使路面下沉、裂缝现象严重,增加维护管理的成本。有的小区道路标准低、狭窄拥挤、损坏严重。

(3)公交站点、文化休闲场地、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缺乏长远规划,导致重复建设、成本畸高。

1.2、城市基础设施不规范

(1)地下管网建设过程中,因施工单位不负责运营期管理工作,只图施工时候省钱省力,不能够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施工。比如检查井的位置、标高等不按照施工图进行施工,爬梯的位置和数量不符合规范要求,管道的垫层、抹带不符合规范要求等。

(2)城市道路基层碾压不密实,导致后期道路的塌陷;道路面层平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雨季路面积水严重;相关配合比达不到设计要求,导致后期道路损坏严重,增加维护的成本。

(3)有些工程不按照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或者设置无障碍设施时不符合规范要求,导致这些设施形同虚设,不能发挥相应的作用。

1.3、城市基础设施管理过程中与其他产权单位相关设施界限不清

这样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排水设施的管理中。城市排水设施是指城市公共排水管道和排水明渠、泵站、污水处理厂及其附属设施。而一些产权单位的排水设施经常与城市排水设施混淆,出现污水外溢现象后,有的产权单位或物业公司消极推诿,致使污水肆意外溢,流至路面上,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的不便。甚至有的单位住宅楼大部分住户已不是本单位人员,也没有物业公司管理,出现污水井冒水现象无人问津,给城市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1.4、城市生态环境问题

有关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有很多,比如在城市化过程中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无视生态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缺乏统一管理,各自为政;某些单位为了满足自身利益,不顾城市环境的美观整洁,甚至无视公众利益,任意挤占和扩展地盘,侵占公共用地。有的企业的污染物没有达到排放标准,任意排放;城市居民生态意识不强,生活垃圾没有分装处理,随意乱扔;在建筑方面无视节能标准,缺少节能部分,或者节能部分质量不达标等等。

1.5、城市基础设施后期运行过程中损坏、丢失严重

城市基础设施在运行过程中损坏、丢失现象严重,尤其是井盖丢失现象特别严重,给群众的出行带来很大的安全隐患。目前主要有四种原因导致井盖缺失或损毁。首先,盗窃是井盖最主要的丢失原因。很早就有人建议,通过严管废品回收市场来防止井盖丢失。如果没人敢收这些明知是马路上偷来的井盖,井盖的丢失现象会大大减少。其次是重型车碾轧。井盖在设计时,是有预期使用寿命的,但经过一些大型车辆碾轧,会使寿命大大缩减。再次就是偷采井内积水,没有及时将井盖复位。现在这种情况在个别城市仍不在少数。最后是井内渗水或发生泄漏故障。尤其是热力井常年喷射蒸汽的地方,井内压力最大时,甚至把井盖掀起,形成安全隐患。

2、城市建设管理的有关建议和对策

2.1、城市建设过程中应有的长远规划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发展的蓝图,应该充分发挥城市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作用,使之成为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和手段。既有一定阶段内相对稳定的目标,又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进程适时进行调整和补充。把城市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建设和管理,提高城市建设的活力和综合效益。城市规划与城市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互为依据,相辅相成,要切实搞好两者的衔接。城市建设要实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城市新区的建设和旧城区的改造,都要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下,配套进行房屋,各项市政公用和生活服务设施的建设。

2.2、规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各个环节

做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的监督检查工作,必要时可通过立法等强制性手段规范建设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图纸进行施工,对不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和图纸施工的应加大处罚力度并形成长效机制。

对新建和改造建设工程,要推行综合管理的作法;规范资料管理,新建工程都要求有完整的竣工图和竣工资料,并及时向档案管理部门归档,以便在以后的施工中有图可查,有据可依。

城市管理,贵在长效。实现长效管理,必须建立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体系,公正的考评和有效的社会监督体系,先进的信息化管理体系。

2.3、科学界定城市建设管理过程中的责任主体

要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管理相关部门的组织领导,指导协调作用,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相关产权单位也要积极处理涉及本单位的事件,不能消极推诿,努力形成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应依据法定职责,强化内部责任管理,把责任落实到人;对于涉及相关职能部门和相关产权单位的事项,应及时处理,不得推诿扯皮,要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责任,监管不到位,制度不执行,工作不达标的部门单位,应追究相关责任。

2.4、各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尽量减少城市基础设施损坏和丢失现象

(1)对于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现象,要加强巡查力度,尤其建筑工地周边,其大型运输车辆对城市基础设施的损坏特别严重。工地项目部应对大型运输车辆司机进行培训教育,不要超载或满负荷运转,尽量避免损坏城市基础设施等设施。

(2)城市基础设施丢失尤其是井盖丢失现象是各个城市的普遍现象。目前,有的城市通过安装防盗井盖防止被盗,有的城市开始在检查井内安装防护网,以缓解井盖丢失后给行人车辆带来的安全隐患。但是要想从根源上治理这种现象,还需要各部门联动,全社会齐抓共管,从源头上进行控制。

2.5、有关生态城市建设的建议

生态城市建设必须以“国情”为基点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良好效果。根据生态城市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到:城市农业应以转变经营方式为重点,促进传统的城市农业经济向现代科技型,优质高效型的生态农业经济转型;城市工业应以生态产业为龙头,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模式,走一条资源高效利用,环境有效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结束语

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经济实体,而是一个社会综合体,GDP并不是衡量城市发展的唯一指标,还应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功能、时尚程度、环境质量等因素。城市建设决不是简单的种花、种草、种树,也不是简单的盖房子、修马路,而是通过一定投入来创造城市价值。我们都需要转变观念,一起努力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让我们的城市天更蓝、树更绿、水更清,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2

关键词:城市绿化;规划设计;保护环境;城市特色

1 城市绿化建设的重要性

城市绿化是伴随现代化建设发展产生的一门新兴的环境产业,是对有生命与活力寓意的城市系统进行统筹安排,使绿化成为营造城市形象的一种重要手段。

城市绿化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社会发展的潜在生产力,作为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一项重要的环境资本,它将融合在社会生产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和谐社会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绿化水平是人居城市的重要考评因素,是市民生活质量提高、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一个城市绿化建设的整体质量综合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社会发展程度、文化文明程度以及环境状况。

2 目前城市绿化建设过程中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以及社会发展步伐的加快,城市绿化事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伴随着发展,城市绿化过程中的问题层出不穷。

(1)重草坪轻乔木,重栽常绿树轻种落叶林,种植缺乏人性化。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化时,种植草坪过多,造成城市园林单调雷同。这样做既不适应城市建设的需求,又造成养护方面的费工、费力,尤其对缺水的北方城市来讲,实为一种过度消费。由于乔木少,遮荫、降温效果差,夏季人们在园林中散步时无处纳凉,同时也达不到城市环境健康的目的。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在设计规划时忽略了园林植物配置的多样性,其乔、灌、草未能合理配置。不少城市在作城市园林树种配置时,普遍轻视落叶树种。在选择植物时,常常局限在常绿苗木范围内,这样不仅使植物配置应有的四季季相变化得不到展示,甚至一些居民小区因受单一常绿树木的遮挡,使房屋内采光差,给居住环境带来不利的影响。两种常识错误给人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不便,不能满足人们的正常需求。

(2)重外来树种轻乡土树种,生态系统隐患常在。本地的乡土植物能够很好地适应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这也是自然选择所决定的,同时还可以体现出一个城市的文化特色,理应成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的主导植物。但是在现实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很多人对乡土植物存在着严重的偏见,不能够重视并积极开发和利用乡土树种,而是一味地引进不适合本地生长的外来树种。一些外来植物因为不能够适应新环境的变化,在栽植之后很难成活,甚至在引进的过程中还会带来一些生物入侵,给当地的经济以及生态带来严重的损失。一些城市在城市绿化时,轻视本地有应用价值的乡土树种,不惜巨资从外地外来树种,一些大树在运输途中难免树体受伤,栽植后常难以成活,还有一些树木因不适宜环境条件,种植后明显出现生长不良。

(3)重种植轻管理,成本大效率低,阻碍城市绿化进程。绿色植被的种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种植后必须要进行长期的管理及养护才能够保证植物具有较高的成活率以及较好的生长态势,否则,就很难满足城市园林绿化的要求。但是在实际的园林绿化建设中存在着很多补植现象,这主要是因为在植物种植后没有进行科学到位的管理,致使出现严重的死苗现象,不仅大大增加了园林绿化建设的成本,而且不能反映绿地的景观效果。不少地方进行绿化种植时,虎头蛇尾,后期养护管理不到位,致使园林内树形杂乱,造成绿化树种生长不良,既影响了绿化景观,又造成了人力、财力方面的浪费。

3 指导思想与对策

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面对城市绿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应该积极探索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下的城市绿化建设,为当前城市绿化管理工作寻找新方法、新途径。

3.1 指导思想

城市绿化不仅是对城市中原有的自然环境部分的合理保护与提高,园林绿化更是在城市这个人工环境中对自然环境的再创造,是对植被这种能够塑造自然空间的资源在城市人工环境中的合理再生、扩大积蓄和持续利用。现代城市不仅美化城市环境,为人民群众创造休憩园地,而且要保护环境、改善城市环境。

(1)城市绿化应当以改善城市生态系统为指导思想。要树立城市绿化重在改善城市生态系统的指导思想,加强城市绿化的生态系统设计。拿内陆地区来说,与沿海城市相比,海洋性气候影响较小,因此,夏季普遍潮湿炎热,冬季比较干燥寒冷。我们应当因地制宜,可以利用如杨树、梧桐等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城市周围建造绿化带,帮助改善整个城市的生态系统;另外可以在市内种植高大的乡土树种,在夏天起到遮阳蔽日作用,降低市内气温。还可以利用各种乡土藤类植物,覆盖建筑物或墙面,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等问题。

(2)城市绿化应当以彰显城市特色为指导思想。做好城市绿化,彰显城市特色、做好城市营销。城市绿化是一个城市营销的名片和途径。从经济角度来看,各地基本都有主要的经济树种,比如果树、药材之类。此类树种作为经济发展的代表,如何将其运用到城市绿化建设中,如何使其在城市绿化建设中争得一席之地,如何在城市经济发展与城市绿化建设方面一举两得,我们应当进行深入思考。

(3)城市绿化应当以满足人们需求为指导思想。城市绿化建设,可以做到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可以做到彰显城市特色,最终的目的就是满足人们的生产生活需求。如何通过城市绿化建设使整个城市更加宜居是我们城市绿化建设的最终目的。

3.2 措 施

(1)选择植被科学化,种植植物多样化。城市园林绿化在植物选择上要做到科学搭配,尽量减少形成单一植物种类的群落。注意常绿和落叶树种的搭配,使具有不同生物特性的植物各得其所。在空间上植物种类的搭配应高低错落,结构上协调有序,充分展示其三维空间景观的丰富多彩。草坪投资大,养护费用高,况且其消音、滤尘、防风的效果差,综合效益远不及树木,且单一的草坪绿量不足,还会使生物多样性种类减少。因此,城市园林绿化不能以草代木,应选择多种种植形式,多栽生态效益高的乔木。同时,要因地制宜,优先选择本地树种,方便后期管理,并避免生态系统隐患发生。

(2)加强城市绿化建设与管理,提高养护管理水平。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的全民爱绿、植绿、护绿的风尚,推动全民参与绿化养护管理工作,营造政府重视、社会关注、百姓支持的良好氛围。以正确的态度对园林绿化地段进行科学的管理,通过定期培训,全面提高养护人员水平和文化及艺术内涵,培养复合型的园林养护人才,这样才能适应以及满足现代化园林绿化建设的需要。管理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使我们城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同时,通过法律途径加大管理力度,建立相应的法规体系,对不合法行为进行严格制止。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只有仅仅围绕“改善城市生态系统”、“彰显城市特色”、“满足人们生活需求”的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观,才能为城市带来更大的效益、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方便。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中还要强化宣传教育工作,提高人们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并且还要做好植被的选种、引进、种植、管理以及养护工作,不断提高绿色植被抗病虫害的能力,为城市带来更大的生态效益以及环境效益。

参考文献

[1]武文婷,包志毅,汤庚国.《城市绿化经营的现状和优化策略》,载《江苏农业科学》2010年第5期.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3

如何提高城市土地利用率,建设一个有地方特色的、生态的城市,是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要使城市建设合理、快速高效地进行,需要解决好以下的几个问题和争取相关部门的支持。

一、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的不协调。加快城镇建设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之一,而强化土地管理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我国现在虽然已形成了比较配套的城镇建设和土地管理法规体系。然而随着形势的变化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城镇建设与土地管理之间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土地利用规划与城镇发展规划不够协调。这就是现有建设需求同土地供给的矛盾,也是两个规划在编制过程中部门缺乏沟通衔接的问题。城镇建设以总体规划为依据,由城镇建设管理部门负责制定,而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管理部门负责制定的,双方在制定规划时如没能充分交流,两个规划必有不相协调的部分,这就会为今后在建设管理上造成不利影响。如土地利用规划中划定的基本农田保护区有些在城镇发展用地控制区内,有的甚至在近期建设用地范围。这样,使科学合理的建设行为实施起来比较困难,特别是事关经济发展大局的重点项目,往往因征地影响速度和效益。

二是土地管理与建设规划管理步调不够一致。法律法规对土地管理和建设规划管理程序都有比较明确的规定,但是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部门之间相互配合不力,导致两个方面的管理时常脱节,给城市建设和土地管理造成影响,不能保证城市建设有序进行,或者造成办事效率低下影响建设速度。如按规定建设单位和个人的建设行为必须先取得建设规划部门核发的建设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向土管部门申领土地使用许可证,然而现实中存在土地使用许可证发放在先的问题,尤其是在小城镇建设中显更为突出,容易引起两部门之间的摩擦,造成建设规划管理失控。

这主要还是一个管理体制和领导体制问题。这要求城市建设管理部门与城市土地管理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共同管理好城市土地,建设好城镇环境。目前全国各地不少地方已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合为一体,市县长分工也将土管与城建规划或房产部门由一人负责,或成立专门的城市土地建设管理委员会来进行土地管理与城镇建设工作的协调。

二、城镇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不合理。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是经营城市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合理有序的城市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一个城市正常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必需的条件。但现在一些城市建设和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现象,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市土地资源的收益未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良性开发利用。土地不是再生资源,城市土地的用途转换之后如果不能形成新的经济功能,就是一种浪费有限资源的行为。国家政策规定城市土地收益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其目的在于培植城市新的经济载体,事实上由于多种原因目前城市土地的收益没有真正用于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土地收益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能有效地提高城市土地的价值,从中获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城市建设。如利用城市土地收益加大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投入,提高城市景观形象;加大城市交通建设,改善城区交通状况;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等。通过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市土地的市价,获得更大的土地收益,促进经济发展。

二是城市土地市场化运作尚待规范。有的地方为了多渠道筹集城市建设资金,热衷于拍卖黄金地段的土地,这种市场化运作方式本来无可非议,但操作中往往偏离方向,未能充分考虑城市功能分区的需要,未能严格按城市规划进行控制,结果把该作绿地的地块作为建房,该作住宅区的建成工业区或者商业区,又由于客观存在行政干预,以致法定的建设规划人为地成了一纸空文。

这需要城市建设与土地管理部门在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时要充分考虑城市近期目标与远期发展的关系,协调好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合理开发利用城市土地。政府部门要从长远利益着想,舍去一部分眼前即得利益,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并可适当增加城市绿地建设等公共设施建设,以改善城市的景观、生态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市的吸引力,从而最终使城市土地升值,达到开发与利用的目的。

三、城市规划管理/!/需要进一步强化,科学化。城镇总体规划是城镇建设管理的依据,城镇总体规划一经政府部门批准,就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地方性法规,在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更改和违背的。城镇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是不容至疑的,这就要求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必须严密、科学,管理必须严格。但现在一些城镇总体规划的制定和管理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没有自己的特色,且不符合城市资源的永续利用原则。

城市规划不合理、不科学,直接造成城市土地资源的浪费和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城市土地资源浪费,从根本上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土地没有进行必要的开发,使城市土地没有得到它应有的收益。政府没有从城市土地中得到最合理的收益用于城市的发展建设,这也是一种资源浪费。二是在开发建设中未对城市景观资源加以严格的保护利用。在制定和修改城市规划时应加强对城市绿线的重视,先把有利于营造城市景观的山体、水体等景观资源划上绿色保护线,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重点保护、利用这些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以塑造别具一格的城市景观。而现在很多城市建设中对当地的植被、地貌、水体等城市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力度很小,而是在先破坏、后建设,这样不仅增加了城市景观建设费用,又不利于形成当地的特色,使“千城一面”的现象普遍存在。城市建设管理费用的增加是因规划的不合理、不科学,造成城市建设中重复建设多,城市功能不完备、不协调引起的。

在城市规划制定时,可以引进一些外地的先进理念,可以听取一些城市规划设计大师的意见、建议,但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不应直接交由那些大师们,而

应是由当地的专业工作者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在综合当地文化、地域、气候、发展方向等实际情况后,再采用那些先进的设计理念、方法,特定出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操作性强的规划来。在规划制定中更多的是要多征求当地市民的意见,特别是园林、文化体育、气象、林业、环保等部门专业人士的意见、建议,使城市规划尽量全面、合理、科学。四、进一步强化绿化规划建设管理,促进城市土地升值。城市绿化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中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它也是一个城市形成新型景观的重要保证,是提高城市土地市价的重要手段。城市绿化的好坏是影响城市形象、城市活力、城市吸引力的重要因素,它将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招商引资和经济发展。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4

(河北君圣职业危害检测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庄 050000)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已经开始严重影响人们的饮食生活起居和生产生活。因此,城市环保能力建设也就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保护环境、注重生态、加快城市环境建设和治理的呼声越来越高,加强环保能力建设更是迫在眉睫,尤其是城市的环保能力建设更是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城市环保能力,本文将就目前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当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策略研究。

关键词 城市环保;环保意识;解决策略

环境保护能力是在城市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建设人员的能力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智力表现,是人民追求的终极物质目标。但是在经济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城市环保能力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未来,各种污染愈演愈烈,问题凸显而出。面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去创造更好的环境未来。

1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意义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环保有本质上的区别,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指的是城市整体参与到环保建设当中来,政府对环保城市建设总体方向上进行把握和引导,包括对于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针对环境设定相关的法律条纹进行约束等环境建设软实力的提升,还包括对于污水排放的治理,节能技术的提升等环境建设硬实力的完善。

从上文可以看出,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是一项从政府到普通民众会全员参与的一种城市建设,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可以提高民众对于整个社会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对于国家政府的支持度,全民参与,共同建设。一个城市的建设想要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发展,城市环保建设是不可却是的要点,城市只有将环保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才能去谈未来,谈发展,因此,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它是一个国家想要使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之一。

我国一直强调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国家,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就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留给下一代的,应该是蔚蓝的天空而不是糟糕的空气,应该是一片绿地而不是满目荒漠。环保与社会发展绝对不应该是相互矛盾,不可调节的,而正相反,他们应该是齐头并进,相互依存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我们的社会是没有未来的。

2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当中现阶段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已经存在的城市污染问题。在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的今天,它们制约着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阻碍城市的未来,这些目前已存在的污染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方面污染。

第一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化学工厂等大型企业的气体和粉尘排放、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及家庭对能源的消耗、甚至包括加油站和汽油泄漏后后蒸发形成的有害气体。当这些扩散到大气当中,形成很严重的有毒物质,这些污染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也是目前空气污染,雾霾加剧的主要因素。在柴静的报告片《穹顶之上》,主要讲述的就是目前城市建设当中的空气污染来源。[1]

第二种水污染:水污染一般的来源都是工厂排放污水以及家庭不正当污水排放。据统计50%的污水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不正当排放,当然,农业化肥原料等化学制剂的污染排放等也都是引起城市水污染的重要因素。污水的不正当排放不光会导致地表水污染,严重的也会导致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是正常民众的饮水主要来源,在二次供水当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群众产生大面积的疾病,所以,必须要严肃对待水污染问题。[2]

第三种是垃圾污染:垃圾污染是城市环保建设当中的主要因素,也是难以解决的重点。因为大部分垃圾污染都来源于人民的日常垃圾。我国人民在垃圾处理方面,并没有较强的分类意识,致使垃圾基本上都属于集体倾倒,集体处理,这样会导致一些有毒垃圾,例如电池,药物等进行混合,与空气接触并发生反应再次产生变质,一旦污染土地,便会对未来城市的环境造成长时间的污染。

2.2 环保意识薄弱

城市环保建设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常年累月才能够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环境建设的根本,就是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国人民群众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城市环境建设仍旧保持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同但不参与,明白但不作为。对于城市环保建设并不是政府有策略有方案就可以达到的,民众的参与度不高,在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对于本城市环保建设现阶段的程度,大部分民众都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更加不知道自己在城市环保见识当中的重要性。总体来讲就是民众对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意识比较薄弱,无法参与其中。

再有就是政府,有些政府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意识不够强,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增长,政府不断对城市进行规划,升级和更新,但是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来,政府在加强城市在扩张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环境问题,随着过度扩张,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污染和工程建设中空气污染。这些环境问题的隐患会随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慢慢而影响整个城市规划和布局。[3]

3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策略

3.1 针对污染治理

城市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对于城市污染,政府要有着做打持久战的准备,长时间和污染问题做斗争。

首先面对空气污染第一要做的就是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工厂建设不要过分集中,尽量将存在原料供应关系的工厂放到一起,方便废物利用。排放的污染物要集中处理。研究工厂排放污染物处理的先进技术,尽量减少排放的污染,从排放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古城当中要进行城市绿化工程,通过绿化来进行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双管齐下,共同治理。

其次对于水污染治理,首先提倡使用水的二次利用,淘米水浇花等,并对于可能有腐蚀性的污水,要能够做到自行简单处理,不直接排放。对于用水,进行区域化管理,工业和居民一定要分开,污水处理技术要保证达到国家要求。

最后对于固体污染物,建立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对于不管是日后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都有一定的益处。在处理垃圾上一定要有垃圾分类处理,落实实际上面。

3.2 针对意识薄弱

民众的意识是由政府建立起来的,通过宣传手段进行引导,奖惩制度进行规范,从而建立民众对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十分重要的意识。可以通过社区走访,树立区域标兵形象,组织公益活动等众多方式,深入基层进行宣传。从环保的小知识开始,步步深入。并且对于政府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进程要实时公布,鼓励参与其中,了解群众在环保建设当中的重要性。

政府方面要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有长远的规划,全面考虑问题,加强环保意识。自上而下进行城市环保能力的建设。要想更好的完成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必须要强化调控与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当中,政府是参与者,是引导者,更是决策者,所以城市的环保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重中之重的,绝对不可草率的做决定。

不论是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还是其他的城市建设,群众是基础,政府要引导,只有上行下效,通力合作才能使得城市建设的更好。

4 总结

城市的环境是城市群众生存的根本,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否稳定,环境也有着决定的因素。良好的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发展进程当中文明的一种象征。已存在的污染要治理,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规划,预防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每一中污染物。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城市当中每一个人都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霍尔姆斯·罗尔斯顿.环境伦理学——大自然的价值以及人对大自然的义务[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5

【关键词】城市环保;环保意识;解决策略

环境保护能力是在城市建设当中的重中之重,是城市建设人员的能力体现,是社会发展的智力表现,是人民追求的终极物质目标。但是在经济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我国城市环保能力却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未来,各种污染愈演愈烈,问题凸显而出。面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过程当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面对,怎样解决这些问题,从而去创造更好的环境未来。

1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意义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和我们通常所说的环保有本质上的区别,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指的是城市整体参与到环保建设当中来,政府对环保城市建设总体方向上进行把握和引导,包括对于人民群众的宣传引导,针对环境设定相关的法律条纹进行约束等环境建设软实力的提升,还包括对于污水排放的治理,节能技术的提升等环境建设硬实力的完善。

从上文可以看出,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是一项从政府到普通民众会全员参与的一种城市建设,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可以提高民众对于整个社会建设的参与度,提高对于国家政府的支持度,全民参与,共同建设。一个城市的建设想要具有更加美好的未来和发展,城市环保建设是不可却是的要点,城市只有将环保工作做得尽善尽美,才能去谈未来,谈发展,因此,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可见一斑,它是一个国家想要使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首要条件之一。

我国一直强调要建立可持续发展国家,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就是支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我们留给下一代的,应该是蔚蓝的天空而不是糟糕的空气,应该是一片绿地而不是满目荒漠。环保与社会发展绝对不应该是相互矛盾,不可调节的,而正相反,他们应该是齐头并进,相互依存的。发展绝对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样我们的社会是没有未来的。

2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问题

2.1 污染问题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当中现阶段所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目前已经存在的城市污染问题。在污染问题日益加重的今天,它们制约着整个城市建设的发展,阻碍城市的未来,这些目前已存在的污染基本上可以分为三方面污染。

第一种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化学工厂等大型企业的气体和粉尘排放、还有一部分来源于汽车尾气以及家庭对能源的消耗、甚至包括加油站和汽油泄漏后后蒸发形成的有害气体。当这些扩散到大气当中,形成很严重的有毒物质,这些污染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很大的伤害,也是目前空气污染,雾霾加剧的主要因素。在柴静的报告片《穹顶之上》,主要讲述的就是目前城市建设当中的空气污染来源。[1]

第二种水污染:水污染一般的来源都是工厂排放污水以及家庭不正当污水排放。据统计50%的污水都是来源于家庭的不正当排放,当然,农业化肥原料等化学制剂的污染排放等也都是引起城市水污染的重要因素。污水的不正当排放不光会导致地表水污染,严重的也会导致地下水污染,而地下水是正常民众的饮水主要来源,在二次供水当中,一旦出现问题就会使群众产生大面积的疾病,所以,必须要严肃对待水污染问题。[2]

第三种是垃圾污染:垃圾污染是城市环保建设当中的主要因素,也是难以解决的重点。因为大部分垃圾污染都来源于人民的日常垃圾。我国人民在垃圾处理方面,并没有较强的分类意识,致使垃圾基本上都属于集体倾倒,集体处理,这样会导致一些有毒垃圾,例如电池,药物等进行混合,与空气接触并发生反应再次产生变质,一旦污染土地,便会对未来城市的环境造成长时间的污染。

2.2 环保意识薄弱

城市环保建设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这是一个常年累月才能够达到目标的一个过程。想要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环境建设的根本,就是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

我国人民群众还没有从根本上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对于城市环境建设仍旧保持自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认同但不参与,明白但不作为。对于城市环保建设并不是政府有策略有方案就可以达到的,民众的参与度不高,在好的方案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的实际意义。对于本城市环保建设现阶段的程度,大部分民众都没有一个深刻的了解,更加不知道自己在城市环保见识当中的重要性。总体来讲就是民众对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意识比较薄弱,无法参与其中。

再有就是政府,有些政府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过程当中,也存在着意识不够强,目标不明确等问题。随着城市经济不断增长,政府不断对城市进行规划,升级和更新,但是与此同时,城市环境问题也随之凸显而来,政府在加强城市在扩张的同时并没有注意到环境问题,随着过度扩张,可能会出现严重的水污染和工程建设中空气污染。这些环境问题的隐患会随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慢慢而影响整个城市规划和布局。[3]

3 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策略

3.1 针对污染治理

城市污染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对于城市污染,政府要有着做打持久战的准备,长时间和污染问题做斗争。

首先面对空气污染第一要做的就是城市规划的合理性,工厂建设不要过分集中,尽量将存在原料供应关系的工厂放到一起,方便废物利用。排放的污染物要集中处理。研究工厂排放污染物处理的先进技术,尽量减少排放的污染,从排放根源上解决问题。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古城当中要进行城市绿化工程,通过绿化来进行空气污染物的吸收吸附,双管齐下,共同治理。

其次对于水污染治理,首先提倡使用水的二次利用,淘米水浇花等,并对于可能有腐蚀性的污水,要能够做到自行简单处理,不直接排放。对于用水,进行区域化管理,工业和居民一定要分开,污水处理技术要保证达到国家要求。

最后对于固体污染物,建立民众的垃圾分类意识,对于不管是日后垃圾填埋或者垃圾焚烧都有一定的益处。在处理垃圾上一定要有垃圾分类处理,落实实际上面。

3.2 针对意识薄弱

民众的意识是由政府建立起来的,通过宣传手段进行引导,奖惩制度进行规范,从而建立民众对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十分重要的意识。可以通过社区走访,树立区域标兵形象,组织公益活动等众多方式,深入基层进行宣传。从环保的小知识开始,步步深入。并且对于政府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的进程要实时公布,鼓励参与其中,了解群众在环保建设当中的重要性。

政府方面要对城市环保能力建设有长远的规划,全面考虑问题,加强环保意识。自上而下进行城市环保能力的建设。要想更好的完成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必须要强化调控与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城市环保能力建设当中,政府是参与者,是引导者,更是决策者,所以城市的环保规划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是重中之重的,绝对不可草率的做决定。

不论是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还是其他的城市建设,群众是基础,政府要引导,只有上行下效,通力合作才能使得城市建设的更好。

4 总结(下转第262页)

(上接第226页)城市的环境是城市群众生存的根本,也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一个城市未来的发展是否稳定,环境也有着决定的因素。良好的环境也是一个城市发展进程当中文明的一种象征。已存在的污染要治理,未来的城市建设要规划,预防城市建设过程当中会出现的每一中污染物。增强环保意识,共同参与城市环保能力建设。让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变得更加美好,是我们城市当中每一个人都应尽的责任。

【参考文献】

[1]吴家骅.环境史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6

【关键词】:城市规划建设;问题;分析;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当今社会,城市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就现阶段的形势而言,我国的城市化建设又成为了一种新的动力,切实促进了经济的稳步增长。因此,如何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高效发展,已经成为现阶段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1现阶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

1.1具有明显的盲目性

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盲目性,主要表现在盲目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盲目建设核心商务区、盲目追求高层建筑等,这些盲目的做法都是现阶段城市在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不成熟表现。

1.2城市规划体系有待完善

目前,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都编制了相应的城市总体规划,但是这些规划在促进城市的有序建设方面还缺乏相应的措施与政策,使城市建设规划的可操作性下降,最终导致城市建设规划混乱局面的出现。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在详细性规划、控制性规划等方面的专业规划系统覆盖面有待加强,缺乏完善的规划体系。

1.3规划脱离实际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这种规划脱离实际的现象主要包括两种倾向,即中小城市规划过度超前和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的现状。从宏观的角度来考虑,导致这种结果产生的主要原因是规划依据问题,因缺乏相应的规划依据而不能对城市的未来发展做出科学预测,从而导致了规划脱离实际问题的发生。与此同时,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市场经济的发展战略来对城市发展进行准确定位,反而是当在规划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再去关注城市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这种程序颠倒的方法使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规划脱离了实际。

1.4城市建设规划模式化现象较为严重,缺乏地方特色

目前,很多城市在建设规划过程中都存在着严重的模式化现象,不考虑城市规模与地方文化,刻意追求“大绿地、大水面、隔离带、大广场”的建设规划目标。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很多城市在规模、地方特色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别,在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城市的自身特点,因地制宜,突出城市的特色。

1.5城市资源不合理的配置与利用

在现阶段的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城市生态环境与资源“透支”现象较为严重。因此,政府应加大低碳节能理念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贯彻执行力度,加强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促进对有限资源的合理配置与科学利用,切实促进城市建设建设的科学化、生态化发展。

2解决现阶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面临问题的对策

2.1建立完善的城市建设规划管理体系

城市建设规划是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大事,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规划管理体系来促进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为此,应首先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对城市的总建设规划进行实时的动态监督,以充分了解规划过程中的每一项工作,并将其纳入监督视线。同时还应加强规划管理人才的培养力度,对规划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并进行严格的业务考核,以切实促进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在现阶段城市的建设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实际情况出发,以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难点入手,逐渐建立起一套符合现阶段城市建设需求的城市规划管理模式。同时还应量力而行,确定出科学的城市建设指标,对于一些较大的问题应进行综合调研,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论证,以免造成严重的损失。

2.3通过绿化建设来改善城市人居环境

对于生态城市的建设主要是加强城市的绿化建设,这同时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之一。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增加绿化面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绿化水平。同时还应制订相应的制度与规划,对绿化用地面积进行合理的规划,加强城市的绿化隔离带建设,从而进一步推进城市的绿化建设。同时还应遵守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并结合当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城市作出科学、合理的建设规划。

2.4加强城市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在我国现阶段部分城市的建设规划过程中,资源占用率大、浪费现象较为严重。因此,在今后的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建立起合理的城市功能布局结构,以提高城市发展过程中对可能出现矛盾的预见性,实现城市建设规划的科学、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同时,每个城市应结合自己城市的资源环境条件,提出科学合理的用地结构与资源配置的优化模型。在此过程中,还应提高对于规划理念的整体认识,对用地结构与空间结构进行合理组织,使各类建筑设施与外部环境之间形成一种结构严谨、功能互补的有机整体。

2.5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城市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关注民生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上,为居民创造出舒适、和谐的居民环境。同时还应注重地方文化的发展与城市个性魅力的提升,对市民进行相应的城市环境意识教育,以突出市民在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的地位,切实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在此过程中,还应注重交通、娱乐、医疗、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切实做到以人为本。

2.6对政府规划信息的公开、形式进行严格规范

在现阶段城市的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对政府规划信息的公开、形式进行严格的规范。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还应进一步明确公众参与规划编制的义务与权力,以使公众参与的法律地位得到相应的保障。同时还应对一些有价值的意见与建议进行及时的采纳与反馈,以有效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监督、管理以及决策工作的开展。只有这样才能使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的全过程实现科学化、民主化与公开化,在体现城市建设规划编制法律严肃性的同时,能够切实促进城市建设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城市的自身特点,真正处理好城市建设规划、市场经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切实体现出城市建设规划对城市土地及空间资源的调控作用,以促进城市建设规划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微, 周天野. 关于城市建设规划存在问题的思考[J]. 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2(2): 171

[2] 王腾, 刘珍. 浅谈城市建设规划中的环境保护规划[J]. 大科技, 2012(8): 10-11

[3] 李林, 周航. 我国城市建设规划的低碳生态城新模式探讨[J]. 商业时代, 2012(7): 13-14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7

关键词:城市建设;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TU98 文献标识码: A

1城市建设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1城市建设观念陈旧

城市建设观念与当今城市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规划意识淡薄。出现诸如“规划是纸上工程,建设是形象工程,管理是虚无工程”这类规划跟着建设走的怪象。二是没有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导致在行为上把城市建设与经济建设对立起来,忽略了城市辐射功能的发挥,忽视了城市建设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领导干部对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缺乏经营城市的理念,短视城市管理的作用和价值。

1.2城市管理体制不顺

部分领导受部门利益的驱动,本位主义思想较为严重,加上部分职能交叉,使部门间有利益时争着管,造成大量宝贵资源浪费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上。主要表现在:一是职能交叉,责任不明。城市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涉及的部门众多,建设、国土、城管、工商、公安、卫生、环保等部门及各指挥机构、开发区和街道(乡镇)都不同程度地承担着管理城市的职能,存在着职能交叉重复现象;二是“头重脚轻”,权力过于集中,出现了一些违章行为有权的看不见,看见的无权管的现象。三是执法主体散乱,各自为政,分头执法,形不成合力。1.3城市功能不健全

城市功能可以从两个层次来理解:基础功能和价值功能。基础功能主要体现为城市基础设施的完善程度,这是城市价值功能发挥作用的必然条件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我国有些内部交通不畅,城市供水能力不足,园林绿化水平低,城市环境质量不如人意,城市形象不佳,城市参与国际竞争。价值功能是指城市在经济系统中的经济地位和价值体现价值功能直接影响城市资源的配置效率,影响资源在城市的聚集。如果城市的价值创造能力不强,一方面会使资源的有效配置,产生浪费,同时也就缺乏对资源进一步聚集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使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为空中楼阁,缺乏必要的物质支撑。2中小城市建设发展的新思路2.1更新观念,提高各级领导对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认识首先,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各级领导特别是党政主要领导要充分利用好国家的相关政策,切实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投入的政策导向,不失时机地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其次要进一步强化规划意识,在具体行动中努力增强“规划三性”:一是科学性。严格按照“规划一支笔、建设一张图、管理一盘棋”和“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结合实际,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二是严肃性。规划一旦确定,就要严格按规划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随意更改。即便是由于形势发展确需变动,也只能允许按法定程序作局部的变动和修改。三是延续性。规划的实施必须一以贯之,“一张蓝图画到底”。2.2理顺机制,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管理职能。

一是加强城市综合管理,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变多头执法为城市综合执法;二是加强分级分层管理,充分发挥部门、街道和社区管理城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加强属地管理,将城市管理的重心下移,下放事权;四是加强社会监管,鼓励和组织各界群众参与城市管理。2.3加大投入,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要抓紧进行城市道路交通网络、供水排水、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地下管线等专项规划和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分区规划的编制工作。根据规划及时建立城市公益性基础设施项目库,以规划建设的时序来安排指导基础项目建设的先后顺序,切实改变项目建设的随意性。

2.4集中精力,切实落实城市规划

落实规划的关键是严格按照规划,统一设计、统一配套、统一建设,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分布进行,拆一片、成一片。对城市关键中心地段,政府要严加控制,把它建成较高档次的城市综合体,以增添片区的功能特色。在居民区建设上,政府必须切实加大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力度,尽快使水、电、灯、话、路形成网络化,充分利用居民区现存的有限空间,及时有效地做好县城建设红线控制工作。

落实规划,最大的难题是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我们可以综合运用经营城市的观念和市场经济的办法筹集城市建设和管理资金。首先,要以经营的眼光规划城市,强化城市的特色,塑造城市品牌,形成土地资本利用效率的最大化。其次,以经营的手段建设城市,善于利用市场机制,利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资金发展城市。再次,要以经营的方式去管理城市,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人力作用资本及相关衍生资本进行集聚和重组经营,并把营运收益重新投入到城市建设和管理,实现城市的自我滚动、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增值。2.5突出重点,切实抓好城市环境卫生的综合整治俗话说:“三分建,七分管”,管理跟不上,最好的建设也是枉然。首先要加强市政、园林等基础设施的管理。抓好绿化、净化、亮化工程,持久有效地开展城区绿化活动,做到设施完备,绿化完好,街头整洁有序,夜色多姿多彩。其次是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努力促进全民环保意识的提高。要在加快特色经济开发区建设步伐的同时,高度重视对工业“三废”的治理工作,切实加强对老污染源的整治,进一步强化对新污染源的控制,决不允许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认真对待城区的大气、水质、噪音污染问题。

3总结

城市化建设的发展让我们意识到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城市建设管理系统应以政府管理体制改革为立足点,加快建设系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更新观念、转变职能,推进依法行政,完善政务公开制度,促进服务型政府建设。

参考文献:

[1] 毛博. 城市建设发展模式探究[J]. 中国建筑,2012.

[2] 孙勇. 国内外城市管理工作对比[J]. 现代建筑,2011.

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篇8

【摘 要】文章在简要阐述城镇化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首先利用城镇化水平的测试理论,针对吕梁市实情,得出吕梁市城镇化水平。其次,文章着重从工业化、产业结构的角度,分析了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经济动因并阐明了吕梁市影响城镇化升级的问题。然后,笔者根据吕梁市城镇化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结合十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找出吕梁市与新型城镇化的要求所存在的差距。最后结合吕梁市资源禀赋和城镇发展条件,构思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时空格局的总体设想:“一市四区,两个城镇带,三十个重点建制镇”。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研究结论并提出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产业结构;农村城镇化;时空格局

城镇化一词起源于拉丁文Urbanization的概念,又称城市化、都市化,这一概念被用来大致描述乡村向城市演变的过程。城镇化作为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既是物质文明进步的体现,也是精神文明前进的动力。城镇化作为一种历史过程,不仅是一个城镇数量与规模扩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城镇结构和功能转变的过程。

当前,城镇化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关于我国发达地区城镇化的研究较为多见,而对我国中西部地区,尤其是对山西这样一个内地能源重化工型省份,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较少,系统性理论及实践研究更少。因此,选取山西省有代表性的市作为城镇化发展的研究对象进行研究与探讨已显得十分紧迫,而吕梁市作为典型的能源重化工型城市,深入了解影响吕梁市城镇化发展的因素,分析其兴起的社会经济动因,这对准确把握吕梁市城镇化的未来趋势,从战略上去确定其城镇化的发展的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同时对山西省同类型市及山西省的农村城镇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笔者在吕梁市发改局实习两个月,并获得走访吕梁各县的机会。笔者自拟调查问卷,通过实地的走访调研,初步了解了吕梁市城镇化目前的现实状况,并查阅了相关政策文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分析,作出以下的浅见。

一、吕梁市发展的现状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吕梁是传统的农业大市,农村人口众多,城镇化水平相对较低。改革开放前30年,全市城镇化水平一直徘徊在5%以下,发展滞缓。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城乡二元结构逐步改观。特别是2004年吕梁撤地设市后,城镇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2006年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镇化迎来了黄金发展期,2011年城镇化率达39.84%。

初步核算,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4%,财政总收入完成276.93亿元,增长41.15%。全年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8元,比上年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9259元,增长13.7%。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743元,增长21.9%。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的比重)30.8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38.7%。

二、吕梁市城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

全市的城镇化率与全省49.68%的平均水平相比低了9.84个百分点。吕梁市13个县(市、区)中,离石区的城镇化率最高,达到79.82%,城镇化率排名前三名的是离石区、孝义市和中阳县,分别达到79.82%、58.76%和57.51%,排名后三名的是临县、岚县和方山县,分别达到22.56%、26.50%和26.75%.排名第一的离石区与排名最后的临县城镇化率相差57个百分点,差距较大。

(二)城镇化过程中出现了诸多社会矛盾

吕梁市目前征地补偿标准偏低,补偿机制不全面。农民失去土地后,既丧失了土地的保障,又因劳动技能差而缺乏就业机会。

房屋拆迁过程中,政府、开发商和房屋所有人之间纠纷不断,失地群众上访问题频发,有的甚至引发了恶性事件和。部分被拆迁户所得到的货币补偿金发放推迟、严重不足等导致其无法安居,人员安置和集体土地上的房屋拆迁补偿没有法律法规的依据,拆迁程序不规范、不透明,拆迁补偿不到位,缺乏沟通协商,致使“城中村”集体土地和农村用地上的拆迁成为难点和热点,成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三)城镇运行欠佳,城镇特色不强

一方面,城镇建设风格雷同,百镇一面。另一方面,城镇建设量大面广,建设与保护的矛盾会更加突出。一些城镇在建设中不注意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出现了不少建设性破坏现象,致使城镇传统消失。

(四)城镇生态环境压力大

绿地大量被占用,城镇环境污染形势严峻,城镇的生活环境质量下降。全市水资源原本就很匮乏,人均占有量不达全国人均水平的20%。全市有85%的城镇水域和60%的饮用水源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49%的重点城镇集中饮用水源不符合取水标准,城镇污水处理率只有34%,导致地下水源受到进一步的污染。城镇能源利用效率偏低,能源消耗居高不下,加剧了能源短缺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

三、吕梁市城镇化建设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规划问题

缺少城镇总体规划,更没有详细规划,县城与乡镇总体规划与各专项规划、控制性详规比较滞后,起点低、执行差、城镇扩展难度大。

(二)土地问题

吕梁为典型的黄土高原地貌,区内沟壑纵横,山峦起伏。全市耕地面积本来就很少,城镇化建设中建设土地这一环节相比其他市完全没有优势。

(三)资金来源问题

吕梁是国家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市、县本级财力远远不能支持其城市建设。2011年全市财政收入276.93亿元,市一般预算收入仅为100.51亿元,大部分集中上划,再加之国家对政府融资和用地的严格控制,使得本处于发展滞后的贫困地区城市建设融资渠道严重不畅。

四、吕梁市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建议

(一)推进城镇化的总体路径

(1)实施“大县城、大集镇”战略,整体推进市域城镇化发展。积极开展“城市扩容提质大行动”和“百镇建设工程”。

(2)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整体功能。大力构建城市、县城、重点镇的立体交通骨干网络。

(3)按照建设生态市、生态县的规划要求,设置入城产业的碳排放门槛,并切实采取生物措施、工程措施,打造城市生态屏障。

(4)突出吕梁地方特色,挖掘内涵,提升品位,塑造现代化形象。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深入挖掘吕梁浓厚的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资源,切实保护好文化古迹、历史建筑、传统街区。

(二)加强组织领导和行政推动

(1)新时期的城镇化不只是简单的造城运动,而是实实际际让群众体会感受到新城镇带来的生活便利和精神层次上感觉到自己是真正的城镇人群。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要建立以财政投资为基础、政府融资平台为主渠道、土地增值收益为补充,以民间投资和综合金融服务为支撑,以引导产业资本投入和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城镇化建设为创新的投融资服务体系。

(3)新型城镇关键在于一个“新”字。新型城镇化的“新”应该在建设观念、产业支撑、人居环境、体制改革等诸多方面都体现出来。

(三)提高城镇化质量,优化城乡环境

(1)已建成的城镇应该继续加大各项配套设施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道路、医疗、卫生、教育、供水、供电、供气等这些硬件设施;加大环城绿化力度,提高城市周边植被覆盖水平。

(2)抓好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工程,加大财政对城中村改造和煤矿深陷区治理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并引入督促考核和奖优惩劣制度

(1)加强干部培训和能力提升,各级各部门要加强对干部的培训工作,形成制度并长期坚持。

(2)加强督促考核和奖优罚劣,要深入研究制定城镇化考核指标体系,并纳入全市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的内容。

五、结论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稳步推进,吕梁市的社会经济迅猛发展,从一个国家级贫困市一跃成为财政收入全省第二的新兴城市。我们要在肯定各届党委、政府所作出的成绩的同时,更要理性地面对所面临的种种发展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突破瓶颈,找出对策。

参考文献

[1] 张军扩,刘锋,高世楫,侯永志.中国城镇化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J].中国发展评论(中文版)第9卷第4期,2007,9.第22页-第27页.

[2] 牟小林.中国城镇化进程及政策研究[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6.

[3] 陈凤桂,张虹鸥,吴旗韬,陈伟莲.我国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研究[J].人文地理,2010,5.

[4] 陈培芳.城镇化进程中地方政府行为研究[M].西南大学出版社,2005,11.

[5] 公维项.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损益补偿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4.

[6] 李红梅.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民问题初探[J].新疆农垦经济,2006,10.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