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8篇

时间:2024-03-29 10:04:18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1

关键词:城市规划,规划特点

前言:

城市规划设计是一门正逐步完善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在实践中安排城市发展规划与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相对关联的实用性学科,它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它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面和线问题。建筑设计是在城市规划的前提下,根据建设任务要求和工程技术条件进行全面设想,并根据其功能具体确定建筑物的空间组合形式和详细尺寸,构造及材料做法。它也具有相对独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主要解决的是城市的点和面问题。同时城市规划设计主要是通过建筑设计、景观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规划管理是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通过政府行为来对城市规划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监督、管理,并对二者之间发生的矛盾加以协调解决。

一、住宅区用地规模的现状及其背景分析

住宅区的规模大小往往受城市空间布局的影响。作为城市空间形态布局基本要素之一的城市路网是决定和制约住宅区用地规模的重要因素。我国的道路结构深受前苏联规划思想的影响,主要从城市交通的要求出发,规划出的现代城市道路的路网间距一般都在400米左右,由此形成了城市住宅区的用地规模一般均在十几公顷左右的规模模式。同时,现代邻里单位的规划思想和居住小区规划理论也对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理论基础。我国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对居住区分级控制规模和人均用地控制指标的规定,为这一模式化的规模提供了技术规范的支持。

所谓住宅区用地单元规模是指由城市主次道路(包括居住区级道路)围合的,并一次性取得土地,一次性进行规划设计的住宅区用地规模。自二次大战后的50年代至今,世界各国的住宅区用地规模经历了一个从几十公顷到几公顷的发展过程,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二次大战后大量的住房需求导致了政府行为的大规模住宅区建设,但随着基本居住问题的解决以及对大规模住宅区建设带来的问题的反思,发达国家的住宅区建设逐步小规模化,主要原因是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对居住传统的怀念以及开发者对建设经济性的考虑,这种情况在我国也不例外。住宅区的用地规模已经从建国初期的几十公顷缩小到了今天通常采用的十几公顷。

二、以港宏世家住宅规划为例探讨

1、住宅的环境与要求

用地位于佛山市南庄镇魁奇路西延线以南、紫洞路以西的地块。一条东西走向的25米规划路把总规划用地划分为南北两地块,北地块为东西长、南北窄的不规则形状用地;南地块相对于北地块较小,为近似三角形地块。南面为河涌,东南为南庄村委和南庄幼儿园,用地地势平坦,外部交通条件优越,周边环境条件良好。总规划用地南北长约435米,东西向长约519米。规划的性质是主要用途是住宅也可兼容商业,办公,文娱等方面(如图1)

2、规划设计原则

根据对社会、经济、人文、城市发展各方面因素的分析,以及对社区的功能定位,综合国内外居住建筑的理论与实践,提出如下原则:

总体定位:打造一座最合适佛山人居住生活的社区,成为佛山人居的新样板;

充分考虑人的需要,创造适于人工作、生活、休憩、交往的场所,使人心情愉悦,获得精神享受城市空间环境。

3、强化场所特征,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的居住需求,提供多元的居住场所,注重不同场所的人性化。

4、强调“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原则,使三者的对话与交流达到真正的和谐与自然之美。建筑的意义只是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媒体,担负着人与自然相互沟通的使命。

充分佛山人文气氛,提升佛山居住品质

三、总平面规划构思与布局特点

1、规划结构

住宅小区用地被25米规划路划分为两部分,北地块建筑规划顺应用地特征情况布置2~3排高层住宅,争取最大的花园景观朝向,沿东侧、南侧规划路以及西侧设置商铺裙楼。南地块因应用地情况布置4排低层住宅。整个规划简洁明快,每栋建筑都获得良好的景观与朝向。小区内围合出多个园林空间。局部首层住宅架空处理,使园林面积最大化。组团之间园林相互渗透。沿地块中间规划路设置了小区的主入口广场。沿规划路中段设置通向两个地块的入口开放空间,使两个小区在空间上富有连续感,相对独立而又整体效果明显,风格统一。

2、功能分区

住宅小区被中间规划路自然分成两半,北地块主要安排高层住宅、商业、办公以及超市、肉菜市场、公厕、垃圾站、物业管理、文化活动站、居委会等相应的配套设施。南地块布置低层住宅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组团。

建筑设计

A、建筑布局与建筑层数

北地块建筑以多个花园为中心进行布局,在保证景观朝向的同时兼顾南北朝向,对每户都考究景观的最有利布置。

南地块充分利用南面的河涌作为景观优势,尽量多的布置沿水低层住宅。并通过特殊设计的户型去适应用地的形状,节约用地。

B、建筑退线与建筑间距在满足《佛山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规划要求的前提下采用大园林的花园式设计,使小区达到优良的生活品质。(如图2)

城市鸟瞰效果图

为了充分地利用空间,扩大居住空间,方便居民活动,创造一个整体的住宅组团是适合人们日益增长的生活需要的。以往单一的条形住宅行列式布置的住宅组团是对空间的化整为零,那么整体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就是对空间的化零为整之典范。现我国许多大小型城市在居住小区的建设中大量采用了整体式住宅组团的规划布局方式,这种规划布置的特点是对空间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缩短了公共建筑与住宅的距离,方便了居民;居住空间得到更充分的利用,群体景观比较完整,给住户有安静、安全、方便之感;住宅组团内外用绿化来联系,既有小范围的外部空间,又有区域性的大范围公共空间。居民围绕公共空间活动游憩、打牌下棋、玩球和谈家论政,都有一个可供人们合适的位置。

小结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2

【关键词】住宅设计 建筑设计 低密度 高品质

沈阳,辽宁省省会,中国七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中国特大城市,东北地区政治、金融、文化、交通、信息和旅游中心。同时也是我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素有“东方鲁尔”的美誉。

沈阳市总面积1.3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394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86万人,全市户籍人口716.5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12.2万人。

2010年6月,沈阳市对近期十大重点规划进行了阶段性总结,并明确发展目标和下一步工作部署。以全运会为重要时间节点,沈阳按照做优发展空间的主线,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城市功能不断完备、发展空间不断拓展,沈阳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不断提速。

一.浑南新城概况

为承接2013年第十二届全国运动会,推动沈阳在“十二五”乃至更远的将来实现跨越式发展,2010年2月28日,沈阳市宣布将东陵区、浑南新区、航高基地“三区”合署办公,建设大浑南新格局开始形成。

调整后辖区总面积约为600平方公里,其中浑南新城57平方公里。大浑南不但要建设成为新沈阳的城市中心,而且应辐射整个沈阳经济区,全力打造创新、绿色、和谐的“第三代城市”,为辽宁乃至东北走向国际打造高端平台。大浑南将成为沈阳新的核心拓展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

二. 总体规划

绿城全运村落址于大浑南核心区浑南新城莫子山地块,西邻规划中的沈阳行政中心,东临国际软件园,北面为市政储备用地,南向是莫子山及未来的领事馆区,地理位置优越。

详细规划思路为:在园区内延伸浑南新城轴线的设计理念,以项目主轴加水系为空间骨架:东西主轴为社区功能轴,从市政中心南侧中心大道向东延伸,以五星级酒店和法式多层住宅为门户,提升城市气魄,体现庄重的仪式感、品质感;南北向为水系景观轴,约20万平米的河面,结合滨河运动、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法式风情商业街,体现生态自然的居住、休闲环境,缓解城市压力,为业主营造真正宜动宜静的人文居住场所。

三、设计依据

1.业主提供的用地地形图(1:500)及其电子文件,设计任务书。

2.《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设置标准》(DGJ08-55-2002)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浑南新城总体规划》

5.《沈阳全运村规划》

6. 《住宅设计规范》GB 50096-1999(2003年版)

7. 《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

9.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 (2005年版)

10.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12、国家及辽宁省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定及标准

四.工程概况

全运村项目位于浑南新城的核心区:莫子山地块。西侧为未来的沈阳市行政中心(市委、市政府将在此办公);西北侧是来来的城市商业中心(CBD);东侧为国际软件园、科技园区;项目西南为市民广场及文化创意中心(美术馆、科技馆、图书城、音乐厅、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等);项目南侧为领事馆、国际医院、会议中心等,并与生态回廊、莫子山高尔夫球场相望。地理位置优越。

五.设计指导思想及设计特点

1.与周围环境相融合,处理好与邻近住宅区及周边河道、绿带及城市道路的 关系。

2.把握项目特点,大气、高贵、都市化。

3.营造宜居、美观、舒适的小区环境。

4.使用经济、合理的技术手段创造具有个性的现代居住建筑风格。

5.充分考虑建筑与绿化环境的融合关系,保证中心花园的品质及中心花园与城市绿地的连续性、均好性。

六.规划设计

1.总体布局

1.1住宅布局

高层住宅区主要以11层-17层为主。以板式和点式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天际轮廓,成为周边道路上的标志性景观。

住区强调对称的布局,形成强调轴线序列和空间进深为特色,每个组团中心围合形成一个一定尺度的花园,营造出高贵典雅的社区环境氛围。

1.2 公共设施

社区公共设施主要包括社区会所、社区入口公共大堂、商业服务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一系列生活服务的设施和公共交往活动的场所,有利于营造浓郁温馨、富有亲和力和归属感的社区氛围。

2.交通和高程竖向设计

基于园区规模及特点,选择了人车分流,园区内部为人行系统。各地块均分设人行主入口,消防车应急出入口。汽车在园区外部由坡道进入地下车库,按各地块特点分别在周边非主要道路设车库出入口。

3.建筑退线和间距

建筑退线满足规划建筑退线要求。详见总平面图

小区内建筑间距遵循沈阳市居住建筑间距和住宅日照管理规定(沈阳市人民政府第64号令)的要求,同时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累计日照大于两小时的要求。

七.建筑单体设计

1.建筑平面设计

户型是住宅的基本要素之一。户型的千变万化,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良好的采光及通风,功能分区明显,外部环境优良等,同时,户型中房间的各部组成又有其自身的功能。

1.1 住宅类型分为2-4单元的板式高层、点式高层两种类型。住宅最高为17层。

1.2户型设计

户型面积为以90,110,135左右平米左右户型为主导,辅以部分160、180平米左右户型,户型平面紧凑,使用率高,空间尺度适宜,注重储藏空间设计,合理考虑室外空调机位隐蔽设计,增加实际使用面积。

1.3 为提升小区环境品质,住宅根据其所处位置一,二层局部架空或整体架空,架空层高度按不同建筑为3.9米或6.2米(局部)。

1.4 社区配套(老人活动,儿童活动,社区服务,居委会,社区卫生所、社区经营用房、物管用房、消控中心,安保监控中心等)用房分设于会所、入口公共大厅或架空层。(详见单体平面图)

1.5 靠近主入口的部分单体地下一层集中设置自行车库。(详见单体平面图)

2.建筑造型设计

针对北方干燥风大的特点,在立面主体色彩上采用暖色、黄色系列(偏土色),体现质感,立面设计力求稳重大方,朴实无华和细致变化,体现高雅的建筑品质。

住宅建筑外墙首层二层采用天然石材,二层以上采用仿石高级涂料的处理,构成一种亲和力极强的建筑表情,尽显家的温馨和幽雅。同时处理好室外空调机位的位置及外观,做到美观实用,成为立面的美化点缀。

3.竖向设计

(1)住宅层高3.1米(顶层因造型需要适当加高),最高为17层,室内外高差0.3米,最大建筑高度为54.90米。架空层层高最大6.2米。住宅主楼地下室为双层地下室,层高分别为3.2米(负一层)和3.6米(负二层)。地下车库层高4.1米,地下车库顶板覆土平均2.4米。建筑±0.000标高为绝对标高详见总平面图。

(2)住宅楼每单元设电梯(兼做消防电梯),电梯均到达地下室;每单元按规范要求设开敞楼梯间。封闭或防烟楼梯间;住宅设计均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

结语:绿城全运村将充分展现绿城特色,实现创造城市价值、宜动宜静宜居的高品质示范性园区目标。沈阳全运村在规划上运用“景观都市主义”的核心理念与方法,表达一种人居理想与城市理想。

参考文献: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3

任何行业都有自己相应的行业标准,法律法规,做住宅区规划的设计行业也一样,有自己的相关标准,目前,做住宅区规划设计常用到的法规、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住宅建筑规范》《住宅设计规范》《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这些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基石,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必须遵守的强制性要求,任何违反上述要求的规划都是不合格的,是违法的。

2)城市限制

各个地方的生活习惯,发展水平是不尽相同的,甚至可以说是大相径庭,因此,在地方上,往往制定了一套适合各自的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等指导性文件,《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城市规划管理条例》等关于城市规划和建设的地方性要求以及规划设计条件等具体规划要求。这些,可以说是法律法规的进一步阐述,我们也必须遵守。城市的总体规划、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片区规划规定了地块的性质以及城市的发展方向,划定了公共用地,住宅用地,绿化用地,道路用地的范围,规定了各地块的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等。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和条例则具体的阐述了城市规划要求的执行标准,如建筑退距、日照间距、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道路标准等主要的技术要求,并对规范中部分未明确的经济技术指标的计算方法做了进一步的解释。规划设计条件则详细规定及规划了规划地块的日照标准、建筑层数、建筑退距、绿地率、容积率、建筑密度、总体高度以及建筑控高等,有的甚至详细规定了区内建筑的立面风格,高低层建筑比,公建及住宅用地比,停车位等,它们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控制性指标,对小区的整体设计有着明显的调控作用。除上述有明确条文规定的部分外,各地往往还有一些城市通行的习惯性做法或未写进条例的补充条文的规定,这也是城市对住宅区规划设计的限制,如住宅不允许做东西向,每栋楼座单元个数不准超过三个,50m及以上道路两侧沿街不准设计住宅,建筑单体长度不超70m,主要道路沿街住宅立面必须公建化等等,每一条都对一个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充分了解城市的制约,是一个规划成败的重要因素。

3)场地条件

场地是项目落实的具体场所,是项目的载体,具体包括场地所在地的气候、气象,场地的地形地貌,现状情况及周边的环境条件,配套情况等,它们也是影响规划设计的重要因素。它有可能是高差很小的平坦场地,也有可能是高差很大的坡地。地块内有可能有土堆,沟溪,水塘,孤石等看得见的限制,也可能有古井,溶洞,断层等看不见的障碍。有可能有地上的高压走廊,微波通道,也有可能有地下的城市主要管线,沟渠。有可能有文物,古树等需保留和保护的人文景观,也有可能全是无保留价值的平房,拆迁后能一马平川。周边有可能无建筑物,也有可能布满建筑物。周边建筑物有可能对日照要求很高,也有可能对日照要求较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必须认真分析,区别对待,根据不同的场地情况采取不同的设计方法,进行多方面的权衡比较,不能一上手就按空无一物的平坦场地设计,或是不看周边条件,随意布置配套,以避免将来不必要的返工或造成浪费,化不利为有利,因地制宜,创造出最适配地块的规划方案。

4)方案参与者

由于住宅小区规划往往是一个短期规划,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因此,在方案设计过程中,参与方也较多,其中,最重要的是开发商,开发商是设计师的甲方,业主,也是规划方案从图纸变为现实的具体实施者,规划设计成果的拥有者,在整个规划设计过程中,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很少有开发商将整个项目的设计工作全权委托给设计院而自己不对设计进行干预,无法取得开发商认可的规划方案,最终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因此,开发商的意志是规划设计环节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对于一个开发项目而言,开发商最注重的,往往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是规划方案漂亮与否,评判规划方案好坏的标准也是从地块利益最大化出发的,因此,在设计过程中,经常会提出一些设计师很难接受的调整意见,这个时候,就需要设计师对开发商的思路进行引导,逐渐让开发商来认同你的观点。这个过程,如果成功,规划就朝着设计师想象的方向发展,如果失败,则只能按开发商的思路办,毕竟,设计院的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开发商的,不可能离开开发商意愿去构建一个空中楼阁。另外,在规划方案的报批过程中,规划管理部门要参与其中,规划管理部门也会有自己的意见,它们的意见往往是从城市整体角度来考虑的,因此,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一个集中了设计师,开发商以及规划管理部门意愿的杂交产品,是各方最终妥协的结果,而不光是设计师心目中的方案。

5)设计者的实践经验

很多时候,我们的规划设计方案在进行施工图设计时遇到了困难,比方说,在规划设计阶段,有些设计师为了图面效果或是取悦甲方,故意将地下车库坡道在地面开口段画得很短,贴着楼边,十二三米就下去了,很省地方,看似很合理,到了施工图阶段,一计算长度,20m都不够,这时,车道开口会将小区主干道都截断了,这是个大问题,最后不得不将小区入口高差加大或是调整规划,甚至因此重新走报批程序,给项目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或损失。有些时候,由于规划方案设计者经验不足,在规划设计时,建筑消防间距留的太小,刚满足最小防火间距或排布格局不利于建筑消防扑救面的设置,设计地下车库时未考虑出地面楼梯刚间,在地库上规划的配套用房未考虑地库柱网等,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问题,在方案转化成施工图时,往往成为了项目的致命因素或给项目带来了巨大的设计难度。因此,适当的施工图设计经验和实践经验,对方案设计者来说是必要的。另外,设计者还应具有一些基本的施工组织意识,在规划设计时,应考虑整体排布方式是否便于施工的组织与管理,特别是对成片的、大面积的住区,进行机械化作业时,更应当注意各建筑项目的间距和建设程序的设计,以便能有组织地顺利完成施工。

6)结语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4

[关键词]住宅小区 建筑层级

中图分类号:F287文献标识码: A

建筑层级特指不同层数的住宅建筑。住宅设计规范按层数对住宅有四种划分:一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以上为高层住宅。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根据使用性质、火灾危险性、疏散和补救难度等对高层住宅又做了进一步划分,即十层至十八层的普通住宅、十九层及十九层以上的普通住宅和建筑高度超过百米的超高层住宅。因此就界定出六个建筑层级:低层住宅、多层住宅、中高层住宅、高层住宅(10~18F)、高层住宅(19F~100M)和超高层住宅。

1. 整体性原则

1. 住区内部的整体性

1)住区总体设计

在住区总体设计中注重小区的建筑总体布局、交通系统、绿地系统这三个不同层面的整体协调组合。而在建筑的总体布局中,住宅建筑在二维总平面的布局优化和住宅建筑层级的多样是建立住宅小区整体性的基础,以不同层级的住宅建筑与空间这一正一负要素的组合与变换有利于住区整体性的形成。

2)住区与周边环境的和谐

以往的住宅小区建设,在处理城市、建筑与自然的关系上只注重物质利益,违背了自然和生态条件的原则,不仅造成了损坏自然环境、浪费自然资源的局面,而且对自身创造的微环境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住区设计和建设应考虑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谐,这是住宅小区规划设计的重要原则之一。[1]

3)物质空间与住区文化的整合

物质空间整合注重的是住区的物质特征与社会属性的融合,通过住区内部层级的划分和建筑层级的布局优化,使小区的物质空间得到改善,创造促进住区居民互动的物质条件。物质空间和住区文化整合需要考虑各层面文化和谐共处及相互映衬,通过在小区营建适合不同收入阶层构成特点的住宅建筑载体,为不用收入阶层居民之间的相遇交往提供可能,加强居民之间的精神交流。

2. 城市区域内的整体性

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中的一个功能要素,它是城市的一部分,住宅小区的整体形态要与城市整体风貌相协调,其外部空间与周边环境各要素也应达到整体协调,能够让空间之间相互融合和渗透,这对小区空间和城市空间的连贯与统一是有利的。因此这就要求住宅小区内多种住宅建筑层级的布局优化上升到城市设计的层面,在保证住宅小区整体性的同时,还要兼顾城市形态的整体秩序。

2.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和整体性并不矛盾,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不仅要满足其物质功能的实现,更应体现住区多方面的内涵。住区空间与环境的形成与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应当担负起满足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要求的任务,其表现形式也必然是多样的。

大多数理想化总体规划的住区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失败,其根本原因在于缺少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于过度的图解式的城市规划理念。尽管单体建筑具有特色但却回避了住宅小区的系统性。[2]而成功的住区则具有不同的居民、空间、建筑层级、规模和社会机遇。在与其周围环境形成和谐联系的同时,它将考虑到自身的鲜明特征:一种既考虑住宅建筑多层级的有序布局又避免小区整体混乱的住区发展演变规律。

3.个性化原则

伴随着多样化要求,个性化的表达成为住宅小区精神面貌的灵魂。个性化原则以独特的居住文化为导向,在城市区块中彰显住区的个性特征。

文化是历史的积淀,它存留于城市和建筑中,融汇在人们的生活里。当前建筑文化和城市文化出现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我们要充分意识到单一文化模式的危害性,在对城市住区的营造中,努力表现出地域文化的特色与多样性,以改变技术和生产方式的全球化带来的人与传统地域空间的分离。在当今以多元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信息时代,生产模式从标准化大生产向个性化定制生产的转变,将深刻地改变我们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空间。以居住空间模式模糊化、精神化、表皮化为特征的居住文化的第三次浪潮正在向我们涌来。

与此同时,人们对居住文化保护日益重视。传统的居住文化是历经千百年人与环境共选、共生、共建才形成的,具有深厚的生态和人文经验的积淀,进入信息社会,虽然原有的生态基础已改变,但作为特定区域的居住文化,其价值将予以重新评价,并加以吸收和再创造。全球文化的趋同的趋势,更要求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保留自己独特的居住文化。只有保持丰富多样的各种文化,我们才能维持文化这一生态系统的新陈代谢和生态平衡。[3]对传统居住文化的承续及与现代文化的整合是我们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世界文化趋同,国内城市文化的迷失的窘况。

4.视觉化原则

住宅小区是一个从二维平面到三维立体空间再加入时间这样一个四向度的空间系统。空间结构系统不仅仅是二维平面上的相互组合,还有立面天际轮廓及群组关系的组合,将二维的平面结构组织向三维的立体网络体系发展,使居住主体无论静止观赏还是动态游行,都可以看到建筑层级丰富的现代小区。

尤其是近年来的高层住宅建筑逐渐增多,更加需要开拓立体空间网络体系及其绿化体系。通过住宅建筑层级的布局优化形成大小开合、内外空间相互穿插、整体感较强的立体空间网络体系,缓解由于高层远离地面带来的视觉单调感以及空间尺度不协调的问题。

5.集约化和综合价值原则

在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中,不仅要重视其社会、文化、艺术等方面的价值,也要考虑它的经济价值,更要发挥它的生态价值,只寻求单一价值,是不全面的。例如在城市住区的选址问题上,德国50年代到70年代的新建住宅区一般选在城市郊区,有较大的规模和独立性;而从80年代起,德国开始在城市中心,通过城市改造兴建与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相混合的小规模住宅区。内城作为居住地成为城市发展的目标。其选址主要考虑的就是经济效益。

集约是相对粗放而言,集约化原则指的是以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根本,对住区各构成要素进行重组,实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投资回报。在住区的规划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在同一范围内,通过建筑层级的合理搭配和优化布局来促进住区的多样化。

6.结论

通过以上设计原则的确立,将高、中、低不同层级建筑形式的住宅搭配布置精心营造,不要只局限于单一层数和型式的住宅。从而把控小区整体设计朝着整体有序的方向发展,使住宅小区成为建筑高低错落,绿地相连,道路便捷的既统一又有变化的整体。

参考文献:

[1]王彦辉著. 齐康主编.走向新社区[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5

    自治区建设厅《关于推进我区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实施意见》已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参照执行。

    为了深入贯彻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国办发〔1999〕72号)的精神,加快住宅建设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结合我区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指导思想: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规划设计为龙头,以推广应用新技术为先导,以相关材料和部品为基础,以社会化大生产配套供应为途径,逐步建立标准化、工业化、符合市场需求的住宅生产体制,实现住宅建设向效益、质量型转轨,提高住宅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及售后管理服务质量,加快城镇住宅建设,并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促进全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

    主要原则:住宅建设要坚持规模开发、配套建设的社会化大生产方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提高居住区规划、设计水平,改善居住区环境和住房的居住功能,合理安排住房空间,力求在较小的空间内创造较高的居住舒适度;住宅建设要以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为重点,适度超前,使其既能满足广大居民当前的基本需要,又能适应今后居住需求的变化;加快住宅建设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以住宅建设的整体技术进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集约化、标准化生产,提高住宅建筑材料、部品的质量;坚持节约用地、节约能源的方针,鼓励利用清洁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搞好住宅建设的总量控制与结构调整,促进住宅产业快速、稳步、健康发展。

    二、主要目标

    (一)全区城镇人均居住面积2005年和2010年分别达到12平方米和15平方米。同时把住宅成套率、室内功能质量的提高作为发展重点逐年加以解决。

    (二)到2005年,解决城镇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通病,初步满足居民对住宅的适用性要求;到2010年城镇住宅应符合适用、经济、美观的要求,工程质量、功能质量和环境质量有显著提高。

    (三)到2005年,科技进步对住宅产业发展的贡献率要达到30%;2010年提高到35%。

    (四)到2005年,初步建立住宅及材料、部品的工业化和标准化生产体系;到2010年初步形成系列的住宅建筑体系,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和生产供应的社会化。

    (五)到2005年,城镇新建采暖住宅建筑要在1981年住宅能耗水平的基础上,达到降低能耗50%的要求;到2010年,在2005年的基础上再降低能耗30%。

    (六)2005年,城镇居民住宅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50%,其中,新建住宅区达到70%;2010年城镇居民住宅物业管理覆盖面达到90%,基本实现物业管理规范化、专业化和社会化。

    三、大力开展住宅产业技术创新,建立和完善技术保障体系

    (一)加快建立和完善住宅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及材料部品和竣工验收的标准、规范体系,特别是要重视住宅节能、节水和室内外环境等标准的制定工作。要通过住宅设计的技术创新和标准设计,缩短施工工期,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要把住宅设计的标准化、多样化、工业化和提高住宅的工程质量、功能质量、环境质量结合起来。

    (二)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促进住宅工业化和标准化体系的形成,实现住宅部品通用化,重点解决住宅部品的配套性、通用性等问题。

    (三)加强新型结构技术的开发研究。在完善和提高以粘土多孔砖和其它空心砖为主的新型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的同时,积极开发和推广使用轻钢框架结构及其配套的装配式板材。要在总结已推行的住宅建筑大开间承重结构的基础上,研究、开发新型的大开间承重结构。

    (四)建立居住区住宅的给水、排水、供暖、燃气、电气、电讯等各种管网系统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的管理制度。住宅建设项目要编制统一的管网综合图,在保证各专业安全技术要求的前提下,合理安排管线,统筹设计和施工,以改善住宅的适用性,提高住宅建设的效率和质量。

    四、大力开发和推广新材料、新技术,建立和完善住宅的建筑和部品体系

    (一)住宅建筑体系的选择,应当符合我区地理、气候特征,符合各地、市、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材料供应状况,有利于新材料、新产品、新技术的推广使用,有利于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住宅产业群体的形成。

    (二)积极发展各种新型砌块、轻质板材和高效保温材料,推行复合墙体和屋面技术,改善和提高墙体保温及屋面的防水性能。要开发有利于空间利用、方便施工的坡屋顶结构。开发便于灵活分隔室内空间,满足住宅适应性能要求的轻质隔断板材及其配套产品。

    (三)要在完善、提高厨房、卫生间功能的基础上,推行厨房、卫生间装备系列化、多档次的定型设计,确保产品与产品、建筑与产品之间合理的连接与配合。

    (四)水、暖、电、卫、气、通风等设施应积极采用节能、节水、节材并符合环境保护和计量要求的新技术、新设备。积极推广应用各种塑料管材,严禁使用无生产许可证的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

    (五)积极发展通用部品,逐步形成系列开发、规模生产、配套供应的标准住宅部品体系。重点推广并进一步完善已开发的新型墙体材料、防水保温隔热材料、轻质隔断、节能门窗、节水便器、新型高效散热器、经济型电梯和厨房、卫生间成套设备。

    (六)自治区建设厅、经贸委、质量技术监督局等有关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我区实际情况,对不符合节地、节能、节水、计量、环境保护等要求及质量低劣的部品、材料实行强制淘汰,同时根据技术进步的要求,编制《住宅部品推荐目录》,并适时予以公布,公布内容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性能、构造细部、施工方法及应用实例等,提高部品的选用效率和组装质量,促进优质部品的规模效益,提高市场的竞争力。积极推广应用化学建材、塑料管材、塑钢窗和节水型卫生洁具,禁止使用破坏资源、浪费能源、污染环境的各种建材产品,分地区限时间强制淘汰以下不符合规定要求的部品:

    1.从2001年1月1日起,全区城市新建住宅淘汰25系列空腹钢窗、沪68系列空腹钢窗、铸铁管、镀锌管、螺旋升降式铸铁水嘴和冲水量9升以上的便器节水箱及聚乙烯醇缩甲醛〔107胶〕系列外墙涂料。采用具有节能、密封、卫生、隔音等优良性能的、符合《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95)要求的建筑用窗(PVC塑料窗)、塑钢窗、铝合金窗;采用包括UPVC管、铝塑复合管等排水管、热水管、电线穿线管、室外落水管和陶瓷芯水嘴;同时积极开发生产和应用新型节水便器及符合规定要求的外墙涂料。

    2.从2000年1月1日起,自治区境内地震裂度在8度及8度以上地区设计的多层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建筑及多层、高层砖混结构住宅的厨卫间和开间超过3.6米的楼板、屋面板一律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地震裂度在7度及7度以下的地区,在2000年1月1日起设计的住宅建筑,其楼板屋面板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但必须在板面上设置连接钢网筋混凝土现浇层。从2002年7月1日起,上述地区多层砖混结构住宅的楼板、屋面板必须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板。积极推广应用商品砼。从2000年7月1日起,银川市区内及干道两侧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砼。石嘴山市、吴忠市,从2001年7月1日起,在城市规划区范内围的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砼。在2005年以前,银川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商品砼应用率达到60%以上,石嘴山市、吴忠市商品砼应用率达到45%以上。

    3.从2001年1月1日起,禁止使用原木生产门窗。

    4.从2005年1月1日起,在银川市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所有住宅建筑正负零以上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并根据可能的条件限制其它粘土类制品的生产使用,银川市住宅建筑新型墙材达到75%;吴忠市、石嘴山市及灵武市、青钢峡市城镇住宅建筑新型墙材达到40%;川区各县达到25%;南部山区各县住宅建筑要积极进行墙改启动工作;全区新墙材达到30%。到2010年,川区城镇规划区范围内所有住宅建筑正负零以上禁止使用粘土实心砖;川区农村建房新型墙体材料应用量达到15%;全区新型墙材达到40%。

    从2001年1月1日起,全区对使用的各种建材产品,一律实行产品推广认证管理制度。未取得《产品推广证》的产品,一律不得使用。凡对采用按时间规定禁止使用产品的住宅建设项目,自治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不予通过设地审查,不予办理工程报建、招投标手续和施工许可证,不予发放《商品房预售许可证》,不予通过竣工验收,不予办理房屋产权证。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等部门是推广质量先进技术可靠的住宅建筑新材料、新产品的关键部门,必须从源头上把住强制淘汰落后产品和推广应用住宅建筑新材料、新产品关。对违反规定进行规划、设计、施工、材料供应的单位,将依照国家和地方有关法律、法规予以处理。

    五、加大管理力度,建立和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一)住宅建设单位、开发企业为住宅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设计单位、施工企业、材料供应部门的质量责任,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定或以合同约定。

    (二)全面推行《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度。住宅建设和开发企业须向用户提供《住宅质量保证书》和《住宅使用说明书》,明确住宅建设的质量责任及保修制度和赔偿办法,对保修3年以上的项目要通过试点逐步向保险制度过渡。

    (三)强化规划、设计审批制度。大力推行设计招投标,对住宅建设项目规划及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对单项工程是否符合设计规范等必须进行审查,保证规划、设计的质量和标准、规范的实施。规划部门要充分发挥城市建设的龙头作用,具有超前意识,在住宅建筑的环境质量上把好关,提高规划水平。规划和建设方面要体现回族风情、塞上江南风情和西夏文化风情的地方特色。在审批规划时,必须按规定和要求,保证建筑物之间的日照间距,保持合理美观的空间布局及各项基础配套设施的合理搭配,其中,山区城市绿地面积要占到总占地面积的20%-25%以上,川区城市绿地面积要满足占地总面积的30%。设计部门要坚持以人为核心的设计原则,高标准要求,要高起点设计。特别要在住宅建筑的功能质量上下功夫,在住宅的使用性和舒适度上提高设计水平。要完善住宅设计的市场竞争机制,优化规划、设计方案。

    (四)实行住宅市场准入制度。对从事住宅建设的开发企业、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要进行资质管理和动态跟踪监督审查制度;对设计、建设劣质住宅,违反规定使用淘汰产品的开发企业、设计单位和施工企业,要依法吊销其资质证书,并进行经济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五)加强对住宅装修的管理,培育和规范住宅装修市场。积极推广一次性装修或菜单式装修模式,避免2次装修造成的破坏结构、浪费和扰民等现象。对因装修打洞拆门窗影响住宅建筑结构的行为,要按有关工程质量管理法规规定依法查处。

    (六)加强住宅建设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监督,完善单项工程竣工验收和住宅项目综合验收制度,未经验收的住宅,不得交付使用。对违反法规、违反强制性规范的行为要依法严肃查处。

    (七)重视住宅性能评定工作,通过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定方法,制定住宅性能评定标准和认定办法,逐步建立科学、公正、公平的住宅性能评定体系。对评定结果要通过新闻媒介或房地产信息会等形成推荐销售,推行质价挂钩制度。从2000年起,凡申请并批准的“国家康居示范工程”必须申请商品住宅性能认定,并逐步扩展到经济适用住房工程和城镇住宅小区建设试点直至普通商品住宅。

    六、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住宅建设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不仅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措施,而且是促进住宅产业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全面提高质量实现住宅性能更新升级的必由之路。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又是一项综合性很强的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认真实施。

    (一)各市、县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住宅产业现状,确定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近期目标、长远目标和工作步骤,统筹规划,明确重点、集中力量、分步实施。

    (二)采取有效措施,促进科研单位、生产企业、开发企业组成联合体,选择对提高住宅综合性能起关键作用的项目,集中力量开发攻关,并进行单项或综合性试点,以点带面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全面实施。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6

[关键词] 住宅;层数;多层;工程造价;方案决策

Abstract: the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in a certain area of land, has no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community and cubage rate limit and the environment conditions, must be of utmost planning out the area of the house for sale, in order to meet the demand of profit maximization. This article through to our country civil residence layer, the division of the standard is analyzed and the fabrication cost make discussion on villa, multilayer, top of the four types the fabrication cost and characteristics, and for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enterprise provides guidance to the practical district planning decision thought.

[key words] residential; Layer; Multi-layer; Project cost; Scheme decision-making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住宅层数在开发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很多的因素,首先我们来对建筑规范中对建筑物的层数的划分标准,如表1所示:

表1民用住宅层数划分标准

一、低层住宅的特点与工程造价分析

低层住宅在民用住宅层数划分标准是指1~3层住宅。低层住宅多建于小城市和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它既有普通住宅,又有高级别墅。低层住宅由于其高度低,尤其适合于老年人、儿童和身体障碍者使用;生活空间开放性强,有利于邻里之间的交往。其缺点是居住密度低,土地利用不经济。因此其容积率较低,综合开发面积较少。

因此,开发商在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一般较少开发低层住宅,不过在城市的边缘地带,开发商如果定位为高档别墅住宅的话,其开发住宅一般多为低层住宅。但其售价相对于多层和高层住宅要高很多。一般低层住宅的容积率与居住密度较低,多用于城市郊区和一些城市改造中对环境品质要求较高的区段。住宅商品化的初期,我国曾出现过建设别墅区的热潮,由于其过低的容积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有限土地资源的浪费。

二、多层住宅特点与工程造价分析

在民用建筑中,多层住宅具有建筑结构简单,占地面积少,可减少工程量,使用费用低,开发建设的综合费用相对低于其他形式的住宅降低单位造价,经济效果好。被大部分城市广泛采用。缺点是生活空间开放性差,不利于邻里之间交往;楼层相对较高,又不设电梯,给上下楼带来不便。将来发展趋势是多层住宅也设电梯。

根据经验,6层以内的住宅层数越多,造价越低,这是因为多层建筑在一定范围内层数增加,则房间内部和外部的设施费、供水供气管道、电力照明等费用随层数增加而降低,所以多层住宅以采用5~6层为好。

下表是多层建筑的单方造价和层数的关系表,根据表2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结论:多层住宅具有降低单位建安造价和经济效果较好的特点。因此开发商在开发方案的设计和评价中,应多考虑多层住宅的开发面积。

表2 多层与低层住宅层数与造价的关系表

目前我国多层住宅由于公摊面积少、后期物业管理费用低,深受很多购房者的喜爱。消费者也普遍认为多层住宅的供应量会逐年减少,这种预期也使多层住宅成为相对珍稀的住宅产品,所以目前卖得相当俏。在寸土寸金的地段,多层住宅虽然建筑成本较低,但分摊的土地成本要高,其占用的总成本并不会低于同地段的高层,所以多层住宅贵过小高层住宅将成为中心城区楼市的一种趋势。而在城市地段,因为土地成本较低,两者之间的价格差异则不会拉得太大。

三、高层住宅特点与工程造价分析

高层住宅是为了谋求土地的高度有效利用,提高容积率的手段而出现的建筑形态。据国外的一些资料测算,建筑层数由五层增加到九层可使居住面积密度提高35%。有利于节约了用地,也就大大降低了室外工程造价和改造用地的费用,从总的消耗来看,高层不一定比多层(或低层)费用高。据资料显示,就市政设施费用来说,高层就比低层节约。但作为高层建筑其相对于低、多层住宅的主要缺点体现在:单位造价高,平面使用系数低,施工周期长,能耗多,出房率低,分摊面积大,人口密度大,防火设施不完善,目前国内消防车最高达十四层,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差。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因此在住宅建设中就应该尽量考虑节约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增加建筑面积密度来解决居民住房紧张的问题,从而保持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住宅层数是影响小区建筑面积密度的重要因素,住宅层数越高,则密度越大,容积率越大,对开发商来说赚取的利润越高。

1、由表1可知,7~9层属于中高层类,此类住宅不设电梯使用不便,设了电梯又不能充分发挥电梯的效率,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的建议,小区内不宜采用这种层数的住宅。因此,笔者认为开发商应尽量少开发此类住宅,应放弃此类设计。

2、在民用建筑中,多层建筑提高层数虽然可以降低工程造价,而高层建筑在我们规划设计中又不得不开发,因为考虑到小区容积率和节约城市用地和开发商利润的问题,高层建筑在小区开发中的设计就显得很有必要了。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人口多,人均耕地面积少,特别在中心城区等人口高密度区和商业区,应该尽量考虑节约土地,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增加建筑面积密度来解决居民住房紧张的问题。

房地产开发希望通过破坏环境和城市规划的限制来取得高额利润,因为他们认为兴建高层建筑建筑面积增大,利润就会越多。无可否认,增加层数可以节约土地,住宅层数是影响小区建筑面积密度的重要因素,住宅层数越高,则密度越大,容积率越大,但带来的环境却是环境的破坏和市政规划容积率的限制。

事实上,随着层数的增加,住宅之间的日照间距也相应增加,而且高层住宅一次性投资高,建设周期长,一般情况下高层比多层平均每户建筑投资要高70%~80%,对于投资商收回投资的风险加大,因为其建设周期长40%~50%,节约土地的效果也逐步下降。

表3 层数与投资利润的关系

我们通过统计资料表3,可以分析得到结论:层数应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例如在20层时,投资利润时相对于其他层数是最大的,所以开发商应结合市场需求、项目实际来决定建筑层数,不能一味增加建筑层数。此外高层住宅要设置电梯和加压水泵而且消防和人防要求都会相应的提高,导致总造价也会相应上升。

结语 商品住宅小区的开发和决策过程,是一个随时间推移,在市场因素不断发生变化的条件下,进行投资、开发的过程。其投资具有周期长、金额大、变现能力差、投资回收慢、收益高、易受政策影响等特点,这些决定了其投资决策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客观深入地对商品住宅小区开发项目进行分析研究和科学决策,合理调节小区各功能与成本的关系,才能成功地避开风险,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GB50180-93)

施卫兵,房地产最佳开发方法[J],住宅科技,1994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7

海口市主城区个人住宅规划建设管理办法全文第一条 为加强本市主城区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管理,规范个人建设住宅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海口市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简政放权有关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主城区内,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建设管理,适用本办法。

主城区的具体范围:海口主城区为绕城高速公路以北与海口市东、西行政界线围合的区域(含演丰镇镇域)。主城区面积约563平方公里。

本办法所称个人建设住宅,是指个人在依法取得土地使用证、已村改居的原有宅基地或者所属农村村民在依法取得的宅基地上,新建、改建、扩建和翻建用于本户家庭自己居住的个人住宅的建设活动。

第三条 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主城区内个人建设住宅的规划管理工作。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主城区内个人住宅的建设管理工作。

市土地、住房和城乡建设、城管执法、工商、公安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和各区人民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做好个人建设住宅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各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多规合一的原则,组织编制建成区范围内的城中村环境综合整治建设规划和建成区范围外的村庄建设规划,以消除重大安全隐患、完善市政基础设施为重点,逐步改善公共服务设施和景观面貌,提升居住环境和生活品质。建成区范围外的村庄建设规划还应以合理用地、节约用地、集约用地为原则,充分利用原有宅基地和村内空地,严格控制占用农用地。建设规划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定后执行,指导个人住宅的规划审批。

第五条 个人住宅建设应结合我市的棚户区改造计划,列入年度棚户区改造计划范围的,须按照棚户区改造规划执行。

第六条 位于历史文化保护街区范围内个人建设住宅的,应当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规定。

第七条 个人建设住宅应当符合规划并同时满足下列要求:

(一)个人住宅单独建设的,建筑层数不超过4层,底层层高不超过4.0米,二层及以上层高不超过3.3米(不包括坡屋顶的高度,坡屋顶高度不超过顶层高度的2/3)。

(二)城市干道两侧规划红线外各50米范围内及城市主要出入口的个人建设住宅用地,须通过用地整合符合以下条件:

1.临城市主干道(60米道路红线40米)的用地临街宽度不小于30米。

2.临城市次干道(40米道路红线24米)的用地临街宽度不小于25米。

(三)按照住宅使用功能建设,不得改变住宅使用性质。

(四)建筑物之间的间距、退让用地红线最小距离和退让道路最小距离应基本符合各项技术规定。建筑施工不得对相邻房屋的结构和安全性造成损坏和影响。

(五)新建或拆除重建的个人住宅应当按规划和规定要求退够道路规划控制红线、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控制紫线、绿地范围控制绿线、城市地表水体保护控制蓝线、城市基础设施用地控制黄线距离。

(六)建筑物不得占压和挑出用地界线,侵占公共空间、邻里通道。

(七)建筑物的立面和整体设计风格必须符合城市景观风貌要求。

(八)建筑物不得破坏市容市貌、妨碍交通、影响消防安全。

(九)处理好供水、排水、通风、排气(烟)、采光等相邻关系。

第八条 未列入市年度棚户区改造范围和基础设施建设征收计划的合法D级危房,可按不扩大原占地面积、不扩大原建筑面积、不超出原建筑高度的要求拆除改建,不受第七条规定的限制。所在区人民政府与产权人协商,也可以依法予以收购。

第九条 饮用水源保护区、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所划定的禁止建设范围、规划的城市公共绿化用地、各类公园河湖保护用地、公路、铁路、车站、码头,市政公用设施,以及城乡规划确定的其他控制区域,禁止审批和建设个人住宅,但D级危房拆除改建的除外。

第十条 个人建设住宅应当依法申请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应当依法提供以下材料:

(一)土地使用权人身份证件和建房申请;

(二)市国土部门核发的土地使用证;

(三)有设计资质单位签章的设计图纸和文本;

(四)村、居委会意见。

除提交前款规定的材料外,申请改、扩建房屋还应当提交房屋权属证明;涉及毗连建设的房屋还应当提交业主与相邻产权人达成接建书面协议;申请加层的还应当提交有资质的单位出具的加层鉴定报告;申请D级危房拆除重建的还应当提交有资质单位出具的危房鉴定报告。

第十一条 规划管理部门收到必备材料后,经初审符合要求的,即进行现场公示,征求相邻产权人或相关利害关系人的意见。在公示期间,如无异议的,按程序批准建设;如有异议的,即暂停审批。待协调处理(或召开听证会)后再予作出行政审批处理意见。

第十二条 个人申请办理建设住宅规划审批手续时,按照海口市建设项目基础设施配套费征收有关规定,个人住宅建设项目按每平方米50元缴纳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个人住宅用地使用类型为出让地的,如今后房产转让须按每平方米220元标准补缴差额部分;按第十六条规定申请审批的个人住宅项目,住宅部分按每平方米50元缴纳,商业部分按每平方米220元缴纳。

第十三条 未经依法批准不得擅自变更《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

确需变更的,应当申请原发证机关依法办理变更手续;变更涉及容积率、层数、退线间距的,应当依法定程序修改规划后方可办理变更手续。

第十四条 个人建设住宅办理施工许可手续前,应当依法办理人防建设工程管理许可手续。

办理人防建设工程管理许可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民用建筑结建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许可》申请表;

(二)国有土地使用证(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需签名按手印);

(三)规划报建方案设计文本(原件需设计院每页盖章);

(四)规划方案审核通知书(带原件和复印件,复印件需要签名按手印)。

第十五条 个人住宅的业主应当按规定选择有相应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施工、监理。

建筑面积在300平方米以上(含300平方米)或自建3层以上的个人住宅,业主应当在开工前按照有关规定,向工程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施工许可证;在前述面积或层数以下的个人住宅,业主在开工前应当到工程所在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开工备案手续。

办理个人住宅施工许可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施工合同;

(三)人防建设工程管理审批手续(经易地建设许可的,应提供易地建设费缴费证明文件);

(四)图纸审查部门审核意见;

(五)监理合同、监理企业营执照、资质证书、总监理

工程师注册执业证书。

第十六条 鼓励个人建设住宅采取用地整合、统一规划、联合建设的模式,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1000平方米的,可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的指标审批,并可配建建筑面积不超过总建筑面积15%的商业用房。

依本条规定建设个人住宅的,按建设项目基本建设审批程序办理。

第十七条 个人住宅在开工前,业主应当组织取得相应测绘资质的单位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要求放线。

建设工程施工至0.00后,业主应当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所属规划分局对放线情况实施现场核验。

主体工程封顶后,业主应当告知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规划分局进行现场复验。

工程竣工后,业主应当向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辖区规划分局申请竣工规划核实。

第十八条 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对个人建设住宅施工质量安全监管、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十九条 个人住宅工程竣工后,业主按规定应当组织竣工验收,并到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办理竣工验收备案手续。未办理竣工验收备案的,不得办理房屋产权证。

办理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应提供以下材料:

(一)海口市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规划核实意见书;

(三)工程竣工验收报告。

第二十条 市、区城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个人住宅建设的监督管理工作,并加强对违法建设行为的日常监督检查,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进行建设的个人住宅,或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应严格依法处理。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由市规划局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20xx年9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五年,有效期满自行失效。

办理个人住宅施工许可如何申请(一)海口市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申报审批服务表;

(二)施工合同;

(三)人防建设工程管理审批手续(经易地建设许可的,应提供易地建设费缴费证明文件);

城市住宅建筑设计规范篇8

关键词: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 A

现代化的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我认为就是要与时俱进,要符合时代社会城市经济文化发展,符合地方民族的特色和人的心理需求,总的来说我认为高质量的住宅建筑就是要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舒适性、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的要求。建设部科技司编制的《2000年小康型城市住宅科技产业工程,城市示范小区规范设计导则》中指出:“小区规划要以科学为先导,提高住宅功能质量和居住环境水平,推动住宅产业化、现代化。”同时还指出:小区应具备超前性、先导性、示范性,规划设计应具有创新意识,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建设具有二十一世纪生活水准的文明住宅建筑创造基础条件。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我国第“十二五规划”的启动,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而提高。住宅建筑是人们居住环境的综合体现,建设什么样的小区,怎样才能满足人们的生活居住要求呢?那就是要建设现代化的住宅建筑。

一、我国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城市各有其不同的状况和自然条件。现代化的住宅建筑规划应能反映地方特色,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气象条件、经济条件、符合当地生活方式,保持其应有的地方特色,充分考虑这些地方特性进行规划创意。如在气象条件方面南北方有较大的差异,北方冬季较长受寒冷气候的影响,在住宅建筑设计中,日照便成为主要问题,如在规划中争取南向住宅,阻挡寒风,形成小区的内部气候。

在规划设计中注重物质环境与人文环境特色的创造,创造现代化的生活环境,引导居民的生活,充分解决邻里之间、老年、儿童等对于居住环境的要求。根据自然条件通过规划设计使日照、通风等条件得到充分利用,有效控制垃圾、噪音等不利因素。形成良好的小区内环境和小气候,做到节能、节地。

二、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发展趋势

1、人性化住宅建筑

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传统意义上的住宅建筑已经不能满足现代人们的生活需求,个性化、以人为本的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成为了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方向。针对小区业主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年龄的不同设计适合业主生活居住的环境是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重要内容。例如:现代大型社区建设根据业主需求的不同将小区开发用地按照功能需求的不同进行分区,针对年轻人积蓄较少、单身生活等特点设置单身公寓,并对其分区内绿化等按照年轻人的特点进行设计。同时还要根据三口之家对居住环境的需求进行楼宇设计,并对其公共绿地的规划注重儿童休闲娱乐场地规划。针对老年业主对绿地休闲以及居住环境需求,其居住区内应更多的为老人提供休闲锻炼的场地等。通过针对业主各年龄段需求不同进行的分区、规划与设计来满足住宅建筑业主对住宅环境的需求。

2、节能生态型住宅建筑

随着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脚步的不断加快,住宅建筑小区也正在向着节能环保方向发展。现代建筑研究发现,住宅建筑建筑耗能占经济发展所需能源的 35%左右,其作为高能耗建筑项目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现代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要求我国建筑工程必须紧跟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脚步,以节能型建筑为基础,科学的进行现代住宅建筑规划设计,构建以节能为目的的住宅建筑其规划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利用住宅建筑规划设计中新技术、新能源应用促进住宅建筑的节能,同时利用小区楼宇间规划设计以及小区综合规划达到节能的目的。现代住宅建筑节能型规划设计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加快我国建筑工程能耗消耗治理的关键,是推进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世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我国生态保护工作的脚步正在不断加快。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型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应用对改善城市综合居住环境,提高城市生态平衡有着重要的影响。将现代住宅建筑作为一个以生态学基本原理为基础的、相对稳定平衡生态环境进行规划建设,能够改善小区居住生存环境。提高居住业主的身体素质,对促进我国人口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生态住宅建筑是以适应小区所在地域生态环境, 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建筑,还有节水、节能、改善生态环境、低污染、无毒、无害、延长建筑物寿命等优点的现代化住宅小屋规划设计理念,通过,人性化设计,通风和良好采光,运用科技手段寻求现代居住环境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使住宅建筑小区和自然生态环境之间形成良性循环。通过生态规划与设计还能够使小区达到提高绿化率、解决土地资源、节约水资源、有效自然能源等目的。提高绿化率不仅是简单的花草栽种,而是通过科学的生态学、生物学、规划设计等学科提高住宅建筑生态环境,促进小区内人们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统一,利于业主的身心健康。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有效的节约土地资源,通过科学的规划与设计对小区内部的环境进行整合优化,利用楼宇的坐落、小区内道路的规划等在有限的土地内提高小区土地使用效率。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通过规划与设计以及植物的选择等减少小区内绿化的灌溉用水,达到节约用水的目的。另外生态型住宅建筑还通过对建筑结构设计、楼宇规划设计、绿化设计等方式使小区内的能量流动具有可操控性,有效利用自然能源减少能源消耗。例如:利用墙面种植植物在夏季减少墙面受阳光直射面积,降低室内温度、减少空调的使用。而在冬季墙面植物还能够有效达到保温的目的。

同时,生态型住宅建筑还有利于城市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调节地区气候环境减少污染等功效。通过生态型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能够在小区所在区域内营造良好生态环境,为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环境多样性、保持城市物种多样性等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够为城市物种的繁殖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生态型住宅建筑还能够通过有效利用墙面、阳台以及小区绿地中植物的种植达到吸碳制氧,净化城市水体、调整温湿度,改善区域气候的功能。同时还能够减少城市噪音、吸尘。通过生态型住宅建筑能够营造出舒适的生活居住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总之,现代住宅建筑的规划与设计发展正向着节能、环保、绿色、合理利用土地等方向发展。以人与环境的思考、住宅建筑建设对我国可持续发展路线的影响、自然环境的模拟制造等为基础开展住宅建筑的规划设计。以此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营造现代城市良好的居住环境,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为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城市气候环境的改善等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何川,张雷,邓嘉萍. 关于高层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 城市建筑, 2007,(01) .

[2] 王智. 浅谈当今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几点思路[J]. 现代农业, 2009,(06) .

[3] 田丰. 现代化住宅建筑规划设计的探讨[J]. 中国西部科技, 2011,(1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