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8篇

时间:2024-02-24 15:03:26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1

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生物科目备考知识整理借鉴资料,提供参考欢迎你的阅读。

生物科目备考知识整理借鉴一

一、无脊椎动物

1.腔肠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和外胚层构成,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水母、水螅、海葵、珊瑚等;

水螅的繁殖方式:出芽生殖(无性)和有性生殖

2.扁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有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构成,两侧对称,背腹扁平,有口无肛门;

代表动物:涡虫、华枝睾吸虫、血吸虫、绦虫;大多寄生生活;

涡虫的消化器官由口、咽、肠组成;

血吸虫生活史:受精卵在水中孵化,幼虫进入钉螺体内继续发育,最后进入人体发育为成虫;

猪肉绦虫生活史:受精卵在猪体内发育成幼体,感染猪肉,形成“米猪肉”,进而在人体内发育成成虫;

3.线性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细长,不分节,呈圆柱形,体表有角质层,有口有肛门;

代表动物:蛔虫、蛲虫、钩虫、线虫等;大多寄生生活,消化结构简单,生殖能力强;

蛔虫的雌虫较大,雄虫较小,尾部向腹部弯曲;

4.环节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呈圆筒形,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靠刚毛或疣足辅助运动;

蚯蚓(环节动物)的形态特点:

(1)体形:长圆柱形,两端尖细,可减少土中钻动时的阻力,适于穴居钻行生活;

(2)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3)环带:是区别蚯蚓前后端的标志。

(4)刚毛:协助运动;

(5)湿润的体壁:进行气体交换,完成呼吸。

代表动物:蚯蚓、沙蚕、水蛭等;少数寄生;

作用: 蚯蚓可入药,可以分解有机垃圾,提高土壤肥力;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5.软体动物

主要特征:体表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水生软体动物用鳃呼吸;运动器官是足;

代表动物:河蚌、蜗牛、乌贼等;

乌贼的壳—海螵蛸;鲍鱼的壳—石决明;

6.节肢动物

主要特征:身体和附肢分解,体表有坚韧的外骨骼;

代表动物:甲壳类(虾、蟹);多足类(蜈蚣);蛛形类(蜘蛛);昆虫类(蝗虫);

昆虫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有一对触角,一个口器;腹部有三对足,两对翅;腹部有气门,是呼吸器官;

二、鱼

水中生活的动物、四大家鱼:青、草、鲢、鳙;

1.鱼的尾鳍可以控制前进方向,也可以产生前进动力;鱼的侧线可以感知水流,测定方向;

鲫鱼适于水中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体色:背面深灰黑色,腹面白色,不容易被敌害发现;

②体形:梭形,游泳时减少水的阻力;

③体表:有鳞片保护身体,有黏液减少阻力,身体两侧各有一条侧线,有感知水流、测定方向的作用;

④有鳍游泳:(胸鳍、腹鳍:保持鱼体平衡;尾鳍:保持鱼体前进的方向);

⑤用鳃呼吸;水从口近,鳃盖的后缘出

⑥体内有鳔,能调节身体比重,在鳍协助下可以停留在不同水层;

⑦体外受精,水中发育。

2.鱼类的主要特征:终生生活在水中,身体表面大多覆盖着鳞片,用鳃呼吸,用鳍游泳,心脏一心房一心室。

3.观察鳃

形 态:鳃丝呈细丝状

颜 色:红色(因为有丰富的毛细血管)

结 构:有鳃弓、鳃丝、鳃耙组成

三、哺乳动物

家兔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①体表:被毛,有保温作用,对家兔维持体温恒定有很重要的作用;

②消化:牙齿分化为门齿(切断食物)、臼齿(磨碎食物);消化管很长,并且有特别发达的盲肠,与植食性生活相适应。

③血液循环:心脏为完整的四个腔,两条完整的循环路线,体温恒定。

④神经系统:由脑、脊髓、神经组成,大脑发达

⑤生殖:胎生(有胎盘)、哺乳,大大提高了后代的成活率。

⑥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被毛,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心脏四腔、体温恒定,大脑发达,胎生,哺乳。

生物科目备考知识整理借鉴二

1、生物体由小长大,细胞的变化有:细胞的生长(体积由小长大)、分裂(一个分裂成两个,数目增多)和分化(形态功能变化,产生了不同的细胞群)。

新生命的开端---受精卵

2、细胞分裂的步骤: ①细胞核一分为二②细胞质分成两份③形成新的细胞膜(植物细胞还形成新的细胞壁)。

染色体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的。

DNA是遗传物质,因此可以说染色体就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植物细胞:在原细胞中间形成新的细胞膜和细胞壁。

动物细胞:细胞膜逐渐内陷,便形成两个新细胞

3、细胞分裂过程染色体经历:(1)复制加倍(2)平均分配。

4、细胞分裂染色体变化的意义:

①完成了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均分

②使遗传物质能准确无误地从上一代细胞传给下一代细胞。

③保证了生物物种正常、稳定地延续。

5、癌细胞最初是由正常细胞变化而来,其特点:

①分裂速度快,

②容易转移。

②遗传物质改变。

6、起初新产生的细胞在形态、结构方面都很相似,并且都具有分裂能力。后来在发育过程中,它们在形态、结构上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每个细胞群都是由形态相似、结构、功能相同的细胞联合在一起形成,这样的`细胞群叫组织。

7、人体的基本组织及功能:上皮组织(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肌肉组织(具有收缩和舒张功能)神经组织(能够感受刺激,传导神经冲动)结缔组织(有骨、软骨、血液、脂肪等,有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8、不同的组织(上皮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结缔组织)按一定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器官。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的多个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组合在一起构成系统。

9、人体内主要有运动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八大系统

10、植物体六大器官:

(1)营养器官:根、茎、叶

(2)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

11、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1)分生组织:能够不断分裂产生新细胞,再分化形成其他组织。如果掐去植物一根枝条的顶端,那么这根枝条就不能继续往上生长了,因为在枝条的顶端有分生组织。

(2)保护组织:保护内部柔嫩部分的功能

(3)输导组织:导管(运输水和无机盐)、筛管(运输有机物)

(4)机械组织 :分布在叶柄、花柄、果皮、种皮,功能是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5)营养组织:有贮藏营养物质的功能。

动物和人的基本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动物体和人体

植物结构层次(小到大):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

12、单细胞生物的几个代表:眼虫、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大肠杆菌、衣藻(藻类植物)

13、单细胞生物与人类的关系:

(1)对人类有益方面: A.为鱼类提供天然的饵料 B. 净化污水

(2)对人类不好方面: A.侵入人和动物体内,引起疾病。B.可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

形成赤潮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的含氮、含磷的有机物排入海水中,而导致某些单细胞生物大量繁殖。

14、草履虫结构及作用:纤毛:运动、表膜:呼吸、口沟:摄食、食物泡:消化吸收、胞肛:排出残渣、伸缩泡、收集管:收集排出废物、细胞核:生殖遗传食物进入草履虫体内消化及排出的途径是:口沟 食物泡 胞肛

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病毒

病毒的种类以寄主不同分: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2

木材显微构造特征是木材分类与鉴定的主要依据。同一树种木材显微构造下的数量特征变化与栽培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木材微观构造下的数量特征变化是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针叶 树材 显微 构造 特点

针叶树材组成分子主要为轴向管胞和木射线,松科六属木材有正常树脂道,杉科和柏科等少数树种木材有少量轴向薄壁组织。其微观构造简单,横切面上管胞分子排列规则整齐。

光学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木材结构特征称为显微结构。木材显微构造特征是木材分类与鉴定的主要依据。

一.针叶树材显微构造的特点

1.组成简单 主要由管胞组成:管胞占木材总体积的89%~98%,木射线占1.5%~7%,轴向薄壁细胞占0~4.8%,泌脂细胞占0~1.5%。

2.排列整齐 主要细胞在木材横切面上作整齐的径向排列。

3.木射线不发达 木射线多为单列,部分树种具射线管胞。

4.轴向薄壁组织量少 仅见于部分树种中。

5.材质均匀 由于分子组成简单,排列整齐,所以材质比较均匀。

二.轴向管胞

轴向管胞是指针叶树材中轴向排列的厚壁细胞,工业上通称木纤维。它包括狭义轴向管胞、树脂管胞和索状管胞三类,后两者为极少数针叶材中具有,前者为一切针叶材都具有,为针叶材最主要的组成分子,占木材总体积90%以上。在针叶树生长过程中,轴向管胞同时起输导水分和机械支撑的作用,针叶树材材性与利用主要取决于轴向管胞直径大小、壁厚和其S2层纤丝角度大小等因子的综合影响。

1. 轴向管胞的形态及变异

(1)轴向管胞的形态、特征 管胞在横切面上沿径向排列寺,相邻两列管胞的位置前后交错,早材呈多角形,常为六角形,晚材呈四边形。早材管胞,端端成印阔形,细胞腔大壁薄;横断面呈四边形或多边形;晚材管胞,两端呈尖削形,细胞腔小壁厚,横断面呈扁平状。细胞壁的厚度,由早材至晚材逐渐增大,在生长期终结之前产生的几排细胞壁最厚、腔最小,故针叶树材的年轮界线均明显。

(2)轴向管胞的变异 管胞长度变幅很大,因树种、树龄、生长环境和树木的部位而异。管胞长度变异也有一定规律,树干由树基向上,管胞长度逐渐增大,至一定树高便达到最大值,然后又减小。

(3)轴向管胞与材性的关系 对于造纸或纤维板用材,管胞长径比愈大,壁腔比愈小,则生产出的纸张柔韧,撕裂强度高,纸张、纤维板质量好。管胞壁的厚薄对于材性影响很大,通常晚材管胞腔小壁厚,因而密度大,强度高,所以晚材率对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很大。

2.轴向管胞胞壁上的特征

(1)纹孔 管胞壁上的纹孔是相邻两细胞水分和营养物质进行交换的主要通道。轴向管胞之间的纹孔对以及轴向管胞与射线胞壁细胞之间的纹孔对在木材鉴别上有重大意义。对于早材管胞,在径切面上,纹孔大而多,一般分布在管胞两端,通常1列或2列,在弦切面上纹孔小而少,没有识别价值。对于晚材管胞,纹孔小而少,通常1列,纹孔内口呈透镜形,分布均匀,径、弦切面都有。

(2)螺纹加厚 螺纹加厚为黄杉属、银杉属、红豆杉属、白豆杉属、粗榧属等针叶树材管胞次生壁内壁的一种加厚形式,为这些木材轴向管胞的稳定特征。但是在这些针叶树材中,并非所有轴向管胞都具有螺纹加厚。

(3)澳柏型加厚 在针叶树材澳洲柏、辐球果柏、金钱松、榧属和穗花杉管胞壁的径切面上,仅在纹孔口上下边缘各有一条括弧状的加厚条纹,称为澳柏型加厚。

(4)螺纹裂隙 螺纹裂隙非正常材的构造特征,而是应压木的内部解剖特征。螺纹裂隙可作为中幼龄林抚育间伐的依据,对森林抚育采伐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3.树脂管胞

树脂管胞内的树脂多为层状,紧靠细胞外层较厚,中间较薄或中空,纵切面看为“H”形,树脂管胞为南洋杉科管胞的特征。

4.索状管胞

其特征是形体短,长矩形,纵向串联,细胞径壁及两端都有具缘纹孔,腔内不含树脂。常见于树脂道的附近或生长轮的,与轴向薄壁细胞混生者,见于云杉属、黄杉属、落叶松属 及松属的树脂道内。

三.轴向胞壁组织

针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是由砖形或等径形,比较短的和具有单纹孔的细胞所组成。针叶树材中的轴向薄壁组织含量甚少或无,占木材总体积不足1.5%,仅在罗汉松科、杉科、柏科中是含量较多,为该类木材的重要特征。

1.轴向薄壁细胞的形态特征

胞壁较薄,细胞短,两端水平,壁上纹孔为单纹孔,细胞腔中含有深色树脂,横切面为方形或长方形,在纵切面为许多长方形的细胞连成一串,其两端细胞比较尖削。

2.与材性和利用的关系

由于针叶树材的轴向薄壁组织的含量甚少,细胞腔大而壁薄,所以对木材物理力学性质影响不大。但在细胞腔内常含有树脂和芳香油,如杉木、柏木和圆柏,可供浸提杉木油和柏木油。由于这类细胞含有挥发性油类,故具有特殊的香味而且木材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四.树脂道

树脂道是针叶树材中具有分泌树脂功能的一种组织,为针叶树材重要的构造之一。约占木材体积的0.1%~0.7%。根据树脂道的发生和发展可分为正常树脂道和创伤树脂道,但并非所有针叶树材都有正常树脂道,仅在松科的松属、云杉属、落叶松属、黄杉属、银杉属和油杉属木材中具有正常树脂道。

1.正常树脂道

(1)树脂道的形成 树脂道是由生活的薄壁组织的幼小细胞相互分离而成。轴向和径向射线泌脂细胞分别由形成层纺锤状原始细胞和射线原始细胞分裂的细胞产生。这两种情况都有子细胞的簇集。

(2)树脂道的组成 树脂道由泌脂细胞、死细胞、伴生薄壁细胞和管胞组成。在细胞间隙的周围,有一层具有分泌树脂能力很强并具有弹性的泌脂细胞组成。它是分泌树脂的源泉。

2.受伤树脂道

在针叶树材中,凡任何破坏树木正常生活作用的现象,都能产生受伤树脂道。针叶树材的受伤树脂道可分为纵向和径向两种。正常纵向树脂道通常单独存在,并多分布于晚材部分。径向受伤树脂道与正常径向树脂道一样只限于木射线内,但形体较大,径向受伤树脂道可能与正常树脂道一同出现于木射线中或出现于无正常树脂道的树种。

五.针叶树材中的内含物

1.结晶体

结晶体是树木生活过程中新陈代谢的副产物,它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草酸钙(CaC2O4),常见的晶体为单晶体或簇晶体。主要存在于轴向薄壁细胞及射线薄壁细胞中,还有存在于轴向管胞内的。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3

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有关数目特征及其在各时期细胞中的分布

1.1染色体的两种类型及有关数目特征

一条染色体不含有染色单体,这样的染色体可称为单线型染色体;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染色单体,这样的染色体可称为双线型染色体。在染色体、DNA、染色单体(以下简称三者)的数目比方面,单线型染色体为1:1:0,而双线型染色体则为1:2:2。

1.2染色体的两种类型及三者的数目比在各时期细胞中的分布(见下表)

说明:单、双线型均有的S期,染色体与DNA数目比不可能为1:1或1:2,但DNA数目总是多于染色体数目,且染色单体数目不为0。

2应用举例

2.1用于数目(或数目比)的推算

根据时期,首先判断出细胞的染色体类型,再依据细胞的染色体类型与三者的数目比的对应关系(见上表)推算出三者数目(或数目比)。

例1一个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下列此种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为 ,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数 ,染色单体为b,DNA分子数为c的图示中,属于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分别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无论是有丝分裂后期还是减Ⅱ后期,细胞的染色体均为"只有单线型"类型,依据对应关系,其染色体:DNA:染色单体=1:1:0,因此,只有②④正确,而②中的染色体数为a,④中的染色体数为a′,故②为有丝分裂后期细胞图,④为减Ⅱ后期细胞图。故答案为D。

2.2用于符合某一数目特征的时期(或图示)的判断

依据题意,判断出数目特征,后再判断出细胞的染色体类型,最后根据某时期(或图示)细胞的染色体类型确定答案。

例2下图表示一个染色体中DNA含量的变化曲线,下列细胞分裂图象中不属于BC段范围内的是( )

解析:根据曲线图,BC段的染色体与DNA的数目比为1:2,细胞的染色体应为"只有双线型"类型,而图象中只有B不属于此类型,故答案为B。

2.3用于区分三者

依据细胞的染色体类型所对应的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目比特征,不难归纳出三者的区分方法:若某一结构或物质在某些时期的数目为0,则该结构或物质应是染色单体;余下两者中,若某一结构或物质比另一结构或物质多或相等,则该结构或物质是DNA,另一结构或物质是染色体。

例3下图A、B、C、D分别表示某种哺乳动物细胞(2n)进行减数分裂的不同时期,其中a表示细胞数目。请判断b、c、d依次代表的结构或物质是( )

A、DNA分子数、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

B、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染色体数

C、染色体数、DNA分子数、染色单体数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4

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分为:分裂间期:G1期S期:DNA复制时期G2期分裂期:M期

特点:分裂间期历时长

染色质、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的关系:第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细胞中的两种不同形态。第二,染色单体是染色体经过复制(染色体数量并没有增加)后仍连接在同一个着丝粒的两个子染色体(染色单体);当着丝粒分裂后,两个染色单体就成为独立的染色体。

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DNA分子数的关系和变化规律: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等于着丝粒的数目,无论一个着丝粒上是否含有染色单体。在一般情况下,一个染色体上含有一个DNA分子,但当染色体(染色质)复制后且两个染色单体仍连在同一着丝粒上时,每个染色体上则含有两个DNA分子。

§2、动、植物有丝分裂过程及比较

注意:有丝分裂中各时期始终有同源染色体,但无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

2、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变化特点:(体细胞染色体为2N)

染色体变化:后期加倍(4N),平时不变(2N)DNA变化:间期加倍(2N4N),末期还原(2N)

染色单体变化:间期出现(04N),后期消失(4N0),存在时数目同DNA。

3、动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

间期:动物有中心体的复制而植物没有。

末期:细胞质分裂不同,植物中部出现细胞板;动物从外向内凹陷缢裂。

§3、真核细胞分裂的三种方式

1、有丝分裂:绝大多数生物体细胞的分裂、受精卵的分裂。

实质:亲代细胞染色体经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意义:保持亲子代间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2、减数分裂:特殊的有丝分裂,形成有性生殖细胞

实质: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染色体数减半。

§4、细胞分化的概念和意义

细胞分化:个体发育中,相同细胞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分化的意义:普遍存在的。经分化,在多细胞生物体内形成各种不同的细胞和组织。

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或动物细胞核)仍然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

§5、(A)癌细胞的特征、致癌因子

1、癌细胞特征:无限增殖、癌细胞表面发生变化(易扩散、转移)

2、致癌因子:物理致癌因子(辐射)、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

§6、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酶活性降低,呼吸减慢;细胞在形态和结构上发生变化:线粒体数量减少体积增大,细胞核体积增大,核膜向内折叠等。

§7、细胞凋亡

注意细胞凋亡与细胞坏死的不同。

本章实验:§1观察细胞质的流动,可用细胞质基质中的叶绿体的运动作为标志。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5

叶片解剖结构观测方法:从每个小区选取5株有代表性的植株,采集倒二叶叶片,制作徒手切片,叶片采集时期为穗分化期。叶片剪切成2cm长,将新鲜土豆切成正方体作为加持物,削平土豆后将叶片加持,连续切片,选取薄厚适中的切片进行临时装片,镜下观察。叶片表皮和气孔的观测:光镜观察步骤:洗净叶片吸干叶片上水分用胶带粘掉表皮毛用指甲油撕片法(在叶片上下表皮均匀涂抹一层透明指甲油,待指甲油干后用镊子撕取上下表皮,制成装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气孔的数量和叶片形态。电镜观察:样本固定于2.5%戊二醛固定液,经过一系列冲洗、脱水、干燥、喷金,最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茎的解剖结构和测定:直接徒手切片法分别切取第3茎节的穗茎,切成10μm左右的切片,显微镜下观测。主要观测以下指标:表皮细胞厚度、皮层细胞厚度、薄壁细胞比值、维管束面积、韧皮部面积与木质部面积。幼穗的电镜观测:取枝梗分化期的幼穗,固定于2.5%戊二醛固定液,经过冲洗、脱水、干燥、喷金,最后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

2结果与分析

2.1张杂谷3号叶片的解剖结构和分析

2.1.1张杂谷3号叶片具有C4植物叶片特征从张杂谷3号叶片解剖结构可见,谷子的叶片具有明显的C4植物特征,即具有“花环”(Kranz)结构。谷子维管束细胞(Bundle-sheathcells,BSC)分布密集,间距小,每条维管束都被发育良好的大型BSC包围,外面有叶肉细胞(Mesophyllcells,MC)。从图1可见,张杂谷3号叶片还有一些特殊的结构:张杂谷3号叶脉面积大,叶片的维管束大而密集。叶片的BSC大而且密集,有的BSC之间紧密相连,有的MC与BSC紧密相邻或者仅间隔1个细胞,这些结构特点有利于叶肉细胞与BSC间的物质交换,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维管束的就近转运;植物的光合作用主要发生在BSC,具有大和丰富的BSC可以为光合作用提供更多的空间,因此,BSC是评判光合产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发达的BSC和张杂谷3号的高光合效率相关(图1-A);最后,张杂谷3号的叶绿体体积大、数量多,无论叶肉细胞还是维管束鞘细胞都可以看见浓密和较大的叶绿体(图1-D,箭头所示),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细胞叶绿体的数量是筛选优良品种的重要指标之一。从以上的特征可见张杂谷3号是通过C4途径来进行光合作用的,其解剖结构的诸多特征表示张杂谷3号可以更高效地利用光能进行光合作用,为其抗旱、高产打下基础。

2.1.2张杂谷3号的叶片结构具有明显的抗逆特征张杂谷3号的2个叶脉之间的上表皮中有大量的泡状细胞(Bulliformcell,BC),每组泡状细胞类似展开的折扇形,中间的细胞大,两旁的较小,它们的细胞中都有大液泡,不含或少含叶绿体,谷子的泡状细胞主要分布在主脉,占主脉面积的近一半(图2)。泡状细胞与叶内卷和折叠有关。当叶片蒸腾失水过多时,泡状细胞变得松弛,而使叶子能折叠或内卷,以减少蒸腾;当蒸腾减少时,它们又吸水膨胀,于是叶片平展,这和谷子在干旱条件下的适应性密切相关。通过显微镜观察叶片上表皮,可见细胞排列规律,沿叶的长轴方向成整齐纵列。表皮细胞近长方形,长轴与叶的长轴平行,端壁较平,侧壁具细密锯齿,相邻两列细胞侧壁嵌合紧密,外壁角化且含硅质,可形成乳突(图3-E)。张杂谷3号的表皮细胞包括短细胞和长细胞,短细胞包括硅细胞(Silicacell,Sc)和栓细胞(Phellemcell,Pc)(图3-F箭头所示),二者常成对分布,硅细胞内充满硅质,外切向壁外突成齿状或刚毛状。表皮细胞硅化及硅细胞的存在,增强了叶片的硬度和抗病虫害的能力。扫描电镜观察也表明,张杂谷3号叶片表面有状突起,表皮具有表皮毛,起到了反射强光、减少叶表面空气流动、防止植物体内水分过多丧失的作用。在叶脉的上下表皮处有1~2列哑铃型的硅化/木栓细胞列,两硅化/木栓细胞列之间有几排气孔列,气孔边缘有几个长形的状突起,状突起呈不规则的分布。张杂谷3号的状突起的分布非常密集,尤其是主脉的状细胞具有4排,较一般品种2~3排多。具有密集的硅化/木栓细胞及状突起表明谷子的抗旱、抗病虫能力强。张杂谷3号的气孔密度大,上下表皮气孔数目有一定差异,其中下表皮气孔数约为440个/mm2,上表皮气孔数为320个/mm2。一般谷子品种在硅化/木栓细胞两旁各分布2~3排气孔列,而张杂谷3号在硅化/木栓细胞两旁分布1排气孔,气孔分布是以单列的形式出现,在缺水条件下,气孔主要在叶片下表皮密被,且其密度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强而增加,气孔面积则随之减小,有利于保持水分,是植物应对环境胁迫的重要机制。张杂谷3号密集的气孔和其高产抗旱的特性相关,同时从形态看张杂谷3号的气孔具有小而内陷的特点(图3-E,箭头),以上的特征都符合抗旱品种的特性。

2.2张杂谷3号茎的解剖结构和分析

2.2.1张杂谷3号茎的维管束发达,具有高产潜力从张杂谷3号茎的节间横切面可以看出(图4),谷子茎有表皮、基本组织和维管束3个系统,谷子的茎节是中空的,有较大的通气腔。表皮由一层细胞组成,表皮下为厚壁细胞带,通常有1~5层厚壁细胞,里面为基本组织,基本组织细胞的体积由外向内逐渐增大,内、外5圈维管束分布在基本组织中,相间排列,外圈较小内圈较大,维管束都已分化成为韧皮部和木质部。谷子茎节间有完整的中空通气腔,另从茎节的主脉通气腔的发达程度亦可以看出,谷子茎的细胞排列紧密,茎的维管束上下机械组织延伸较发达,图4可见,茎的维管束排列紧密、维管束大而发达,茎中的维管束数量平均为70个,占谷子基本组织的三分之一,发达的维管束是水分和矿物质充分运输的保证,可以保证更多的营养物质输送到“库”中,从而能够保证高产。

2.2.2张杂谷3号穗颈维管束含有大量淀粉粒张杂谷3号穗颈维管束鞘逐渐与表皮下的厚壁组织相连(图5),谷子外侧维管束小,内侧维管束大,即外侧强度较大,内侧强度较小,同时用较少的材料获得较大的强度,增强抗倒伏的能力。表皮下的厚壁细胞层数和同一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在不同部位变化较大(图5-A,B)。这可能是茎自下而上发育的结果,有利于增强基部机械支持力,防止倒伏。外圈维管束鞘厚壁组织左右两翼发育延伸成筒状的现象,越靠近穗颈的节间越明显,穗颈最明显。表皮下和内、外维管束鞘的厚壁细胞层数及发育没有明显特征,具有少维管束数性和小维管束性,维管束面积与基本组织面积的比值较茎部比值变小。各节间基本组织细胞横切面上均可见淀粉粒,但多少不一,越接近基部的节间淀粉粒的贮藏量越多,其原因可能是茎的上部基本组织细胞的淀粉粒已转运至籽粒,而基部则尚未来得及运走。可能说明谷子的产量与其在灌浆过程中,茎基本组织细胞的淀粉粒向籽粒的运输有关,即运输的越多,产量就越高。

2.3张杂谷3号穗分化的结果显示具有增产潜力根据文献报道枝梗分化期是决定谷子产量的关键时期,因此,选用枝梗分化期的谷子进行观察。张杂谷3号的花序为一个类穗状圆锥花序,谷穗由中轴、枝梗和小穗与刚毛组成。谷子穗分化从中轴的基部开始,首先基部有小的突起出现,形成一级枝梗原基。以后由下向上延伸,呈向顶式。在同列相邻的枝梗原基间有一定的微凹,称为一级枝梗。当每列的一级枝梗原基数达数十个后,生长锥顶部不延伸,但继续进行一级枝梗分化。由于顶部一级枝梗发育较慢且发育时期落后,故中轴顶部的谷码较小,最终形成谷子的圆锥状花序。一级枝梗原基在分化的早中期表现为排列整齐的纵列,每个中轴上有6列,以后随着发育进程逐渐变为旋转式分布。中轴伸长的长短和一级枝梗原基多少决定了谷穗谷码数,并进而决定了谷穗的大小,从图6-A,B可见,谷子的一级枝梗密集,每个一级枝梗的原基可以达到30~50个,远远超过前人的报道。密集生长的枝梗可以发育成小穗,为张杂谷3号的高产提供基础。一级枝梗形成后,迅速生长,当长到一定体积后,从其中下部开始出现左右互生的突起,枝梗按其着生位置分为一、二、三级。一级枝梗直接着生于中轴上,二级枝梗着生于一级枝梗上,三级枝梗着生于二级枝梗上,小穗和刚毛着生于三级枝梗上,每个一级枝梗及其二、三级枝梗、小穗和刚毛构成一个形态学上的谷码(图6-C,D)。二、三级枝梗原基分化的数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谷码的大小,进而决定结实粒数。观察发现,中轴中下部的一级枝梗分化的二、三级枝梗数量多,而上部的一级枝梗的分枝数明显减少。由于枝梗分化期决定了谷穗的大小,直接影响单穗结实的多少,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从张杂谷子3号不同枝梗分化情况可见谷子无论一级还是二级枝梗原基都生长密集,如每个一级枝梗上的二级枝梗可以达到数百个,最终可见形成了穗码密集的大谷穗,平均长度为35cm(图6-F)。

3结论和讨论

谷子光合作用类型属于C4植物,而且被认为是研究C4植物的模式植物[6]。C4植物利用CO2的能力强于C3植物,且光合效率高,在高温、干旱等不利条件下尤为明显,因此,C4植物又被称作为高光效植物[7]。本试验结果可见,张杂谷3号叶片的解剖结构具有明显的花环结构,同时还具有维管束细胞大而密集,叶脉占的比例大,叶绿体含量多等特性。这样的特点也可以解释为何张杂谷3号是高产和抗旱的品种。

从张杂谷3号的茎和叶维管束特征可见,谷子维管束具有多维管束性,同时维管束组织发达。有机物质运输是决定植物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的一个重要因素,而植物体内养分和水分的运转主要是通过维管束来进行,所以维管束的发达程度无疑与植物体内养分和水分的运转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小麦和水稻维管束面积和粒重呈正相关,粒重大的品种茎维管束面积较大粒重小的品种茎维管束面积较小,因此,维管束的结构状况和发育质量成为制约产量的主要因素。发达的维管束组织有利于物质运输,使得谷子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的运输量增大,在相同时间内籽粒可能获得较多的有机营养物质,地上部分可获得较多的水分和无机盐,为谷子高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植物叶片解剖结构、叶片生长及运动形式与植物的产量和抗逆性密切相关。张杂谷3号的叶片具有维管束发达、叶绿体含量高、气孔密度大等特征,以上的特征符合高效利用光能的特性,是谷子高产的基础。植物通过叶片气孔蒸腾散失的水分占其水分散失总量的90%~95%,因此,气孔密度、叶片组织紧密度、疏松度、上表皮细胞等指标与植物抗旱性关系较密切。张杂谷3号叶片气孔密集、叶片富含表皮毛、叶表皮的硅细胞和栓细胞含量多,以上的特征和张杂谷3号的抗逆性高度相关。谷子产量主要受穗长、总小穗数、小穗结实率及穗粒数的影响,研究表明,小穗的生长和发育对谷子产量的提高至关重要。谷子是圆锥花序,穗由穗轴、一级枝梗、二级枝梗和三级枝梗组成,幼穗分化是构成产量的非常重要的因素。从枝梗分化期张杂谷3号幼穗的特征可见,一级、二级和三级枝梗都非常密集,要高于其他谷子品种,这样有利于形成大穗,发挥单株产量潜力。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6

关键词:微凹黄檀;木材;构造特征

中图分类号 S781.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6)01-09-02

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albergia retusa Wood

Zhao Min et al.

(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F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The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Dalbergia retusa wood is concluded as follow:it is diffuse porous wood and the color of heartwood is reddish brown. Pores are of radial arrangement,mainly solitary pore,including gum. The string to diameter of vessel mainly is 80.00~134.00μm. Vessel shaps are mainly cylindrical and drumlike. Wood fibers mainly are spindly and a little of other types. Pore pits are ethmoid alternate pitting. Longitudinal parenchymas are paratracheal parenchyma and linear and independent of the pores. The string of longitudinal parenchymas consists of 2 cells. Wood rays are more developed and the density is 12.28 root/mm .They have single row of homogeneous homocellular rays. They have storied rays and storied axial parenchyma.

Key words:Dalbergia retusa;Wood;Characterisitics

微凹黄檀是蝶形花科(Ebenaceae)黄檀属(Diospyros)的树种,属于红木[1]。红木市场上,酸枝木愈来愈受青睐,微凹黄檀作为红酸枝木的一种,用其制作的家具价格不菲。红木市场上不仅存在以假乱真的现象,而且不同的红酸枝树种外观相近,难以区分,如微凹黄檀和交趾黄檀[2]。因此,有必要对微凹黄檀进行宏观、微观、细胞形态等构造特征及特征参数进行全面研究,为深入认识及识别微凹黄檀提供参考,并丰富红木木材科学的内涵。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木材试样为:微凹黄檀(径级0.5m)样木一块,产自南美洲。

1.2 主要仪器及设备 体式显微镜(型号XTJ-200)、莱卡显微系统(型号DM25000德国韦茨拉尔市CMS GmbH公司)、滑走式切片机、载玻片、盖玻片、放大镜、解剖针等。

1.3 方法 在肉眼、放大镜下观察其标准三切面的宏观特征;切片,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其微观特征;进行细胞离析,制作临时切片,于显微镜下观察[3-4]。拍摄图片,并测量各类细胞的特征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宏观构造特征 心材红褐色至黑褐色,带黑色条纹,部分轮间颜色深浅相彰,年轮可见但不明显,早材至晚材缓变,木材结构细。散孔材,管孔肉眼下可见,主单管孔。木射线甚细,肉眼不易见,放大镜下可见,波痕不明显。肉眼下可见傍管型轴向薄壁组织。

2.2 微观构造特征及特征参数

2.2.1 微观构造 导管横切面为圆形、类圆形、四边形,主单复管孔,少见复管孔,稀管孔链和管孔团,少数含树胶;单穿孔,管间纹孔互列。木纤维横切面上呈不规则形排列,似卵圆形和菱形,交互排列;纹孔为具缘纹孔。轴向薄壁组织为傍管状和离管线状(宽1细胞)还有轮末状,数量多,卵圆形、眉形、弯月形,从早材至晚材由斜弦向至弦向排列。木射线发达,同型单列,叠生。未见胞间道(图1)。

2.2.2 特征参数 导管约3.04个/mm2,弦向直径82.94~133.73μm,以80.00~134.00μm居多;木纤维的弦向直径为14.06~29.78μm;轴向薄壁细胞类型为离管线状,与木射线的夹角为38.7°~83.48°;微凹黄檀木射线较发达,密度为12.28根/mm。

2.3 各类细胞形态及特征参数

2.3.1 各类细胞形态 导管主要为鼓形和矩形,有的略梯形;木纤维主要为纺锤形,兼有胸部带一个短枝桠的、胸部有一个凸起的、弓形的、中间一节粗大的;轴向薄壁细胞串通常含2个细胞;木射线由横卧细胞组成,端部细胞略高。

2.3.2 特征参数 导管长990.26μm,宽690.71μm,长宽比8.12;木纤维长1 354.98μm,宽22.93μm,长宽比66.42,壁腔比1.51;轴向薄壁细胞长126.54μm,宽27.93μm,长宽比4.77;射线薄壁细胞长134.93μm,高20.21μm,长高比6.76;结晶细胞长30.25μm,宽28.13μm,长宽比1.08。

3 结论

本次研究得知,微凹黄檀的构造特征如下:(1)宏观:微凹黄檀心材红褐色;散孔材,管孔明显,主单管孔;年轮可区分,但肉眼下不明显;木射线和轴向薄壁组织肉眼下不明显。(2)微观:导管主单管孔,少数复管孔,稀管孔团和管孔链,类圆形,部分含黄褐至浅红褐树胶,弦向直径82.94~133.73μm;木纤维壁厚,在横切面上呈不规则形紧密排列,大多近似卵形;轴向薄壁组织类型为傍管束状和离管线状,与木射线夹角从早材至晚材逐渐增大,纵切面上叠生;木射线较发达,含量多,横切面上密度为12.28根/mm;木射线同型单列,叠生;晶体存在于薄壁细胞内,为菱形晶体和晶簇。(3)细胞形态:导管主鼓形和圆柱形;木纤维主纺锤形,兼有其他形状;轴向薄壁组织串(2细胞)呈纺锤形。射线薄壁细胞的端部细胞略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GB/T18107-2000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红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0.

[2]孙书冬,周旭,罗裕等.四种红酸枝木类树种的鉴别[J].林产工业,2013,39(03):50-53.

[3]朱浩然.植物制片技术学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0:299-306.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7

【关键词】黄葵;人面子;显微鉴别

【中图分类号】R28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08-0109-02

1 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L.)Medic

黄葵又名麝香秋葵、山油麻、假三,根、茎、叶入药。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排脓生肌、下乳通便等功效,主要用于高热不退、肺热咳嗽、产后乳汁不通、大便秘结、阿米巴痢疾及尿路结石;外用主治痈疮肿毒、疽、骨折及烧烫伤等症[1],现代研究治疗肾炎有特殊疗效[1]。黄葵化学成分中含有麝香样香气的麝香梨内酯,具有非常好的弥散性和香气特征。也是一种极好的香水头香定香剂,可用于高档香料、美容用品、肥皂、洗烫护理中。

实验材料采自广西南宁市郊区老虎岭。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韦松基教授鉴定为锦葵科秋葵属植物黄葵Abelmoschus moschatus(L.)Medic.

1.1 根横切面:类圆形。木栓层细胞6~7列,排列整齐,皮层较窄,韧皮部较宽,纤维束众多,几成环状排列,簇晶众多,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大,常单个散在。(图1)

1.2 茎横切面:木栓细胞2~3列。内侧具3~4列厚角组织。皮层较窄,部分有空腔,韧皮部具大量纤维束,断续排列成3行,有簇晶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大,单个散在或径向排列成行。髓部宽广,约占茎横切面的1/2,薄壁细胞中有分泌细胞及少量簇晶。(图2)

1.3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1列,均被众多单细胞非腺毛,偶见星状毛。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具3~4列厚角组织。栅栏组织1列,海绵组织内具大量分泌细胞。韧皮部较窄,有大量

簇晶散在。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径向排列。薄壁细胞中具分泌细胞及簇晶。(图3)

1.4 粉末:类黄色。①淀粉粒众多,常为单粒,类圆形或椭圆形,层纹明显,脐点裂隙状,直径8~12μm,偶见复粒。②非腺毛众多,单细胞,胞腔较大,偶见星状毛。③纤维长,壁较薄,有分隔,直径12~18μm。④石细胞方形或类圆形,单个或成群,胞腔较大,直径22~45μm。⑤导管主为螺纹导管和具缘纹孔导管,直径40~62μm。⑥木栓细胞壁明显增厚。⑦具草酸钙针晶、簇晶、方晶,簇晶棱角尖锐。(图4)

2 人面子Dracontomelon dao (Blanco) Merr.et Rolfe

人面子为漆树科植物,根皮、叶及种子入药。具有健胃、醒酒的功效。主治风毒疮痒,核治小儿惊痫[2]。

实验材料采自广西南宁市郊区老虎岭。经广西中医学院药用植物教研室韦松基教授鉴定为漆树科植物人面子Dracontomelon dao (Blanco) Merr.et Rolfe。

2.1 根皮横切面:类圆形。木栓层宽,由6~8列细胞构成。皮层较窄,具大量石细胞群、纤维束、方晶及少量簇晶。韧皮部较宽,具少数纤维束和大量的黄棕色填充物,偶见石细胞。形成层明显。(图5)

2.2 叶横切面:上下表皮细胞均1列。下表皮具单细胞非腺毛及腺毛。栅栏组织由2列细胞构成。主脉维管束类圆形,外侧具纤维束且连续排列成环。木质部中导管大,径向排列。形成层不明显。韧皮部中具大量簇晶和少量方晶。(图6)

2.3 粉末:黄绿色。①淀粉粒类圆形,脐点点状,直径5~8μm。②具单细胞非腺毛和腺毛,单细胞非腺毛表面有尤状突起,腺毛的腺头由3~5个细胞构成,直径12~20μm。③纤维长,方晶、簇晶镶嵌其中,形成晶鞘纤维,直径20~28μm。④石细胞众多,类圆形或不规则型,壁厚,纹孔清晰可见,成群或散在,直径25~34μm。⑤导管有网纹、螺纹、孔纹导管,直径22~45μm。⑥木栓细胞壁较厚。(图7)

3 小结

实验发现黄葵根横切面韧皮部较宽,纤维束众多,几成环状排列,簇晶众多,散在。茎横切面韧皮部有大量纤维束,并有簇晶散在。髓部宽广,叶横切面上下表皮具众多非腺毛,中脉上下表皮内侧具厚角组织,薄壁细胞中具大量簇晶及分泌细胞。粉末具分隔纤维、石细胞、草酸钙针晶、簇晶、方晶。人面子根皮横切皮层具大量石细胞群、晶鞘纤维。叶横切面栅栏组织由2列细胞构成,主脉维管束外侧具纤维束,连续排列成环。粉末具单细胞非腺毛和腺毛、簇晶、淀粉粒、纤维等。以上特征可作为黄葵、人面子的主要显微鉴别依据。

参考文献

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征篇8

关键词:微观视域;图形;科学;艺术;视觉

1 从自然科学到微观图形

美,无处不在。随着当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与物质文明,现代图形设计对形式美的探究带着人类的眼睛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域。“跨界”是近些年在设计界经常被提及的一个词汇,它示意着艺术与科学的交融关系将变得尤为亲密。许多艺术家和设计师在研究自己专业领域的同时也开始设计其他学科来阐释自己对形式美的独特理解。

微观世界的图形样式对于形式语言的研究带来了意想不到的震撼。微观世界可以概括为“微观物体”和“微观现象”,通常人们将感官所不能直接感觉到的微小的物体叫做“微观物体”,人的肉眼可以分辨直径大于0.1mm以上的物体,小于该尺度的事物都属于微观物质。把与宏观概念相对应细微的活动表现叫“微观现象”。从原子的对撞,到DNA螺旋和X射线扫描,有许多方式可以揭露自然界基本组成之中最深层的模式,人们在不断解读各种科学新发现的同时还增长了对微观视觉的新认知。

显微镜的出现揭开了微观世界神秘的面纱。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姿态万千的微观自然形态,包括各种微观生物的物质结构和生命痕迹及其物质表皮色彩,组织肌理等。因此,微观影像便成为展示微观之美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这些惊喜打破了人们对于自然物常规审美认知的状态。20世纪70年代尼康公司开始举办微观摄影比赛,从全世界募集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做出重要贡献的优秀摄影作品,旨在展现通过光学显微镜看到生命的美丽和复杂性。

2 微观视域中的物质与现象

细胞是最常见的微观物质形态,除病毒外的所有具有完整生命力的生物的最小单位,也经常被称为生命的积木。生物可分为单细胞生物(仅由单个细胞构成,包括大多数的细菌)和多细胞生物(包括植物和动物)。人体约包含60兆个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大小在1μm到100μm之间,所以在显微镜下可见。通常情况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动植物细胞的图形会比较丰富多变,尤其是植物的细胞组成结构相对多元化,高等植物都有细胞膜,膜外有细胞壁,细胞壁中有各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质体和液泡等。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细胞质中常有中心体,而高等植物则没有。各种细胞总是保持自己的一定状态,由于细胞内在的结构和自身表面张力,以及外部的压力各不相同,因此,对于显微镜下观察的不同样本,不同的细胞结构就会表现出千奇百怪的细胞图形(图1、2)。细胞的图形样式多种多样,有球形、多边形,纺锤状和柱状等。

微观的细胞图形隐存着大自然中多元的视觉形式特征:形态、比例、对称、秩序、平衡、色彩、肌理等。通过显微镜的观察常常可以发现其微观物象不同于外表的形式表现。我们也许知道植物的根茎、花蕊、洋葱的表皮、微小动植物本身。但却并不知道如此形态各异的结构图形存在于物质世界的一些小角落里。

细菌和病毒在显微镜下也呈现出形态多样的图形结构。细菌(图3)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属于原核生物。细菌的结构比较简单,是单细胞存在,缺乏细胞核、细胞骨架以及膜状胞器。根据细菌的形状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即球形、杆形和螺旋形。球形细菌表现出的特征都是以圆形为基本单位进行组合,根据其排列方式可以分为单球形、双球形、四联球形、八叠球形等。杆菌细胞形态较复杂,有短杆状、棒杆状、梭状、月亮装、分枝状。螺旋菌可分为弧菌和螺菌。此外,人们还发现星状和方形细菌。病毒(图4)的尺寸只有细菌的千分之一。病毒是一些DNA或RNA分子,外面覆了一层蛋白质。微观视觉下的病毒形态有球状、杆状、砖形、冠状、丝状、链状。

自然界中的一些固态物质在微观的视角下也呈现出令人惊叹的形式美。有些矿物单体或化合物其肉眼不可见的部分经过多倍地放大展示在人们的面前,这些被观察到的晶体结构秩序完整,呈规则的几何多面体形态,给人以对于形式美的理性思考。在宏观与微观的自然物象之间,这种基于空间的审美差异将毫不犹豫地带来视觉感官的愉悦。

与此类似的微观现象还包括比如无线电波中的正弦波谱曲线(图5);布朗运动中显微镜下捕捉到的花粉沿着曲折路径移动的轨迹;物理学家威尔逊发明的从云室和泡室观察到的粒子碰撞的轨迹,粒子射入泡室,猛冲穿越液态氢,产生连串的细小气泡形成粒子的移动轨迹;亚原子粒子在加速器中互撞,使粒子偏向不同的角度,从而进行路径的相对曲度,因此就可以寻觅基本粒子绚丽的弧线和轨迹(图6)。这些图形图像是科学家们对于自然科学内在规律的寻找与总结,作为“实验性艺术”的图形图像,它给现代设计却带来了新的视觉表现语言,是一种融合着科学与艺术的关系的抽象语言。

3 微观视域图形的特征

3.1 视觉简约性

微观视觉下的图形不像自然界的物质有着复杂的外部结构和肌理,不同的自然物种可以通过外部特征便可分辨出来。微观图形所表现出的只是单独的一个层次,从视觉形式语言来说,这些繁复多样的图形参杂交混着各种点、线、面之间关系的变化,而没有光影和体积,呈现了二维多样的世界。

3.2 意象关联性

微观视域图形一般给人以抽象的审美意识,它没有实际的客观形象,但图形本身却富有张力和生命律动,人们在对其产生视觉认知的同时还融入了主观情感的感悟。这些类似于生命活动和运动轨迹的图形,使人能够意象到自然状态事物本身的生命样式,并且这种意象感知是以视觉关联为前提的,它旨在反映这种关联内在的共性内涵。

3.3 神秘刺激性

人们总是对陌生的事物总是怀有好奇心。随着科学家对神秘的微观领域不断探索与发现,这种好奇心同时表现在对微观图形的想象,图形是自然现象规律对于科学原理视觉化的传播媒介,陌生的图形总会给人些许的兴奋和刺激感,基于科学原理的微观图形给世人呈现出一种新的视觉逻辑。

4 结语

艺术与科学的融合已经成为当代艺术设计发展的新方向。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推进为人类进一步发现微观世界奠定了物质基础,人们对未知的微观美视觉的追求也必然始终满怀热情,源自自然事物的微观视域将不断涌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视觉图形。

参考文献:

[1]邬烈炎.来自自然的形式[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2003:5460.

[2]皮尔斯・比卓尼(美).美丽新视界―――我们前所未见的视觉极限[M].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推荐期刊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