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8篇

时间:2024-03-01 14:46:32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1

智能制造是科技创新投资主线的灵魂,智能驾驶是智能制造的新宠,随着“VR智能人工智能智能驾驶“的炒作深化,主力机构中线布局智能制造投资主线无疑。

小盘高送转成长股牛股辈出。中小创市场历来是造就小盘高成长牛股的沃土,填权概念股连续涨停、含权概念股稳步攀升,小盘高送转成长股已初现牛股风采。笔者09期专栏推荐的宝德股份除权后走出连续5涨停,成为小盘高送转概念股的龙头旗帜,带领新联电子、英唐智控、万润科技为代表的填权概念股展开了凌厉的填权走势突显牛股神韵。受填权概念股的刺激,含权概念股受到众多投资者的追捧,以众兴菌业为龙头、科迪乳业、通达股份拓维信息、国恩股份、棒杰股份、西陇科学、宝馨科技、赛摩电气为代表的含权等周涨幅在20%以上。展望后市,笔者继续看好小盘高送转概念股,因为从整体技术形体看,大多走出了突破形态和发力走向大牛的趋势。建议投资者在选择投资标的时,首选含权概念股,如兼具市场的主流热点多重概念最佳,操作上坚持逢低介入布局、中线持有的投资策略为宜。

智能驾驶产业链强势爆发。智能驾驶产业链成为市场新贵,其驱动因素主要有:第一,谷歌、博世、沃尔沃等企业已在自动驾驶技术上取得进展,尤其是谷歌研发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进入公路试验阶段,吹响汽车驾驶技术革命的进步号角。第二,各国对自动驾驶技术的高度关注和支持,欧美针对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测试和路试都有了规范性文件,日本六大车企结盟研发无人驾驶,欲抢先欧美制定行业标准,我国也将新能源汽车提升到新经济领域标志性行业,必将加速智能驾驶技术的推广。第三,今年6月1日,中国智能网联汽车试点示范区对外开放,自动驾驶汽车测试已经万事俱备。第四,《“十三五”汽车工业发展规划意见》,要求在十三五期间建立汽车产业创新体系,积极发展智能网联汽车,并提出了具有驾驶辅助功能的汽车等蓝图,也将促进我国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综述,传统汽车巨头和互联网巨头纷纷入局无人驾驶掘金,技术突破和商业化进程远超市场预期。智能驾驶将成为新的投资蓝海;本周市场以金固股份、中原内配、数源科技、万安科技、启明信息、亚太股份为代表的智能驾驶概念股连续3-5个涨停成为市场最强音,就是投资者对智能汽车看好的表现。

智能驾驶产业链受益股主要有ADAS系统、地图导航、车联网、传感器、电动化部件、汽车零配件等。展望后市热点,智能驾驶产业链是中线值得看好的投资品种,其中ADAS概念股处于主力机构拉高建仓周期,短期将进入回落整理阶段,故建议投资者以中线的投资策略,在下跌中战略性布局ADAS系统等主流品种,等待智能驾驶产业链受益股主升浪的到来,短线关注汽车配件概念股。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2

人工智能下的未来汽车

本届CES Asia涵盖前沿科技的各个领域,其中汽车行业未来的变革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焦点之一,无论是传统汽车制造商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展示了各自的自动驾驶技术,成为本届展会的一大看点。

人工智能的概念从去年开始火爆至今,其发展速度也是越来越快,不少行业已经在使用人工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有限劳动力,科技界也一直存在“人工智能将会取代人类”的言论。无论这是不是危言耸听又或者只是杞人忧天,人工智能在未来,势必会成为人类赖以生存的“水”和“空气”。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能驾驶与车联网逐渐成为汽车行业关注的热点。

宝马集团首次将BMW i未来概念座舱带到中国,为乘客打造一个数字化的私人移动生活空间概念。座舱里有来自瑞典的天然苔藓,经过处理后不仅起到装饰作用,还可以优化内室声学效果。取材于美国东海岸的实木书架,则带来视觉和触觉的独特感受。

宝马这个概念驾驶舱最抢镜的是BMW HoloActive触控系统,驾驶者可以通过一块横贯仪表台的超大显示屏幕,与车辆进行信息互动。

宝马官方介绍,这套HoloActive触控系统可在空中生成一个悬浮全彩显示屏,一部高灵敏度摄像头负责捕捉驾驶者在可显示范围内的手势动作,再利用超声波使操控者的手指感到类似触觉的轻微压力。在旁人看来,真正就是“隔空”操控。

宝马官方宣称,“有史以来首个无需物理接触实现控制的人际交互系统,同时保留了传统触屏的视觉和触觉”。

近期高调宣布转型人工智能公司的百度,此次高调展示了旗下自动驾驶开放平台“阿波罗”:百度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他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

奔驰了Fit & Healthy智能健康概念车,以梅赛德斯-迈巴赫S级轿车为基础,注入创新科技与理念,并借助传感器、可穿戴设备、Car-to-X智能云端交互系统等智能互联科技,旨在创造出令人心畅体舒的健康概念空间,并引领未来的健康出行与生活方式。

本田展示了最新的概念车载系统Honda HMI Connect,除了支持对自动驾驶外,这套系统还用上了触控板的交互逻辑,避免驾驶员点按屏幕过度分心。

现代FE氢燃料概念车,代表了现代汽车对于新能源的解决方案。它采用了第四代氢燃料电池技术,新的动力传动系统集成度很高。高压储氢罐经过优化,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于乘坐空间的侵蚀。

沃尔沃了“我的沃尔沃”微信小程序,支持微信解锁车门、控制闪灯以及共享位置。虽然功能暂时还不是很丰富,但是胜在操作方便而且目测服务费较低甚至零服务费。

上汽通用此次了别克新一代eConnect智能互联科技,将主要服务热荽拥背醯14项扩展到22项,并在国仁迪4G LTE Wi-Fi网络连接服务,推出车联网B2B服务平台以及闭环的一站式车联保险服务,希望将前装产品的稳定安全与周到发挥到极致。

天津的新兴电动汽车制造商国能NEVS正式全新数字座舱概念车――InMotion,内部空间提供有三种模式,包括放松、社交和高级会议。用户可通过手机应用,实现对内部光照、内饰颜色、玻璃表层显示等控制。

德赛西威了国内首款基于用户使用场景设计的智能驾驶舱概念产品。智能驾驶舱能让用户轻松获得特定场景下的驾驶信息和娱乐内容,还能实时应用最新智能驾驶技术,如四路高清摄像头、77G毫米波雷达等。

本届CES Asia展会中各种汽车科技产品让人目不暇接,也是厂家对未来的一种愿景以及彰显实力的体现,智能驾驶与车联网的发展,改变了人们日常出行的习惯并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另外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变我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

探索智慧生活

人工智能并不是某一项具体的技术,它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计算机视觉等很多中技术的统称,本次CES Asia期间就有很多消费电子产品植入这些技术,让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得到落地的应用。

本届展会海尔系统展示了优家生态、智慧社区、智能厨房、智能卧室和智能浴室等几大方面。在海尔优家的生态中,海尔提供了一整套的产品,从底层的芯片、模块到UHomeOS操作系统,再到涵盖卧室、浴室、客厅、安防、社区等几个场景的终端产品,如智能冰箱、智能灯、智能马桶、智能音箱、智能门锁、摄像头、网关等等,海尔欲建立一个智能家居“生态帝国”。据海尔数据显示,目前接入海尔生态系统的设备已超五千万台。

另一家老牌企业长虹主要有智能电视、冰箱、空调、窗帘、门锁、智能灯等十几个产品,自建软件平台和云平台,采用独立私有标准,将家电和服务都集成在电视屏幕上,目前可通过遥控器语音控制。长虹方面表示,目前智能家居市场还处于早期,谁先领先一步占领家庭,才会有更多的发展机会。

除了传统企业拥抱智能化外,传统硬件企业也纷纷加速自身产品的智能化转型。在这些传统硬件企业中有代表性的是萤石、丰唐物联和哈曼国际等几家公司。

萤石是海康威视的子公司,海康威视在国内安防领域位居前列。依托海康威视的优势,萤石在智能家居的布局主要集中在摄像头等安防产品和智能门锁领域。

哈曼国际是家老牌的音箱企业,也在进军智能家居,并为远场拾音提供技术解决方案。哈曼员工称,哈曼智能音箱只是一个样品,其更多的是提供远场拾音技术,目前哈曼的远场拾音可达到10米,而普通的音箱远场拾音大都在5-8米。

智能家居领域众多创业公司的涌入,也为本届CES Asia增添了丰富的色彩。

思澄智能本是一家医疗方面的公司,近几年切入智能家居领域,其产品主要基于柔性传感器,有智能床垫、智能枕头、智能T恤、智能手套等。因其医疗出身,所以切入角度更细分,以运动和康复为主。其床垫内置柔性传感器,用手抚摸并无突兀感,通过压力传感器可检测用户触压面、翻身情况等,并检测睡眠质量。

此外,思澄智能还有一款智能T恤,在胸前和心脏附近有一条柔性传感器,可在运动、跑步时监测用户的心率等信息,从而为用户提供一个更加健康的运动环境。

创业公司鹿客则是一家智能门锁公司,主要提供门锁、猫眼产品。智能门锁的主要功能大都是指纹识别、手机/密码开门、APP授权管理、异常报警等。

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已经从基础消费上升到品质消费的阶段,智慧生活俨然已成为未来发展趋势。早期智能家居以单品智能为主,用户对智慧生活的理念仍然停留在单品智能的被动服务上。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3

关键词:测绘;地理信息;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物联网;云计算

中图分类号:P204 文献标识码:A

1.智慧城市的概念

智慧城市是近些年逐步兴起的一个新概念,关于其具体表述多种多样,各有侧重。国内知名大数据专家杨正洪教授在其著作中将智慧城市表述为: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到一个大平台上,植入智慧的理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控制城市运营,并优化城市的资源使用。对于测绘行业而言,测绘学界的泰斗,两院院士李德仁教授的表述更富有针对性。他认为,智慧城市是在数字城市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是在数字城市的框架之下,加上物联网、云计算,实现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的融合,从而达到对人和物的感知、控制和智能服务。

2.智慧城市的发展历史

2.1 智慧城市在国际上的发展

美国是最早发展智慧城市的国家,IBM于2008年就提出了“智慧地球”与“智慧城市”的概念。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了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他们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全市公共资源集合起来进行统一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对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来优化资源配置,合理调度。

2.2 我国智慧城市的发展史

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始于90年代的数字城市建设,随着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技术迅速发展,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智能化的特征越来越突出。

3.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3.1 数字城市的概念

前文已经提过,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当中,首先要以数字城市为基础,数字城市是智慧城市的基本框架。所谓数字城市,是将城市的构成的诸要素进行数字化,并通过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展现出来,以实现为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目的。

3.2 数字城市的发展历史

1992年,美国提出了构建信息高速公路的概念。1998年,美国时任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随后,中国的学者认识到“数字地球”战略将是推动我国信息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武器,并随即召开了“数字地球”大会。之后,“数字中国”、“数字省”、“数字城市”等概念迅速普及。

3.3 测绘技术与数字城市

到了数字城市时代,测绘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测绘手段、信息处理方式更加先进,测绘成果更加多种多样。传统测绘更多的是采用小型测绘设备并依靠测绘工作者的手工劳动来完成,虽然技术成熟,但效率^低,难以适应大尺度、大数据量、宏观层面的测绘,更无法满足数据及时更新的需求。在此背景之下,航空摄影测量、遥感、三维激光扫描等先进测绘技术迅速普及,测绘成果也由纸质平面地图为主向电子地图、三维地图方向发展,服务的主要对象也由专业机构转向广大民众。

4.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4.1 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顾名思义就是物和物之间的信息交换,是通过各类感应器,将诸多具体实物的位置、参数、状态、变化等情况接入互联网,进行统一地控制、调度和信息交流,从而实现智能化管理的一种专用网络。

4.2 物联网的发展历史

物联网概念的提出并不晚,早在2000年以前就有人提出了物联网的概念。自动售货机、视频会议、远程控制等更是早期物联网的雏形。而物联网的迅速发展则是归功于2008年“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概念的提出。

4.3 测绘技术与物联网

测绘技术在数字城市建设中发挥的作用已显而易见。有些测绘工作者认为到了智慧城市时代,尤其是物联网的快速发展,更多的是依靠传感器,测绘功能将逐步被边缘化,其实则不然。李德仁院士认为,一旦装上传感器,获取的位置、时间信息,以及将众多传感器连在一起形成的有用信息,同时也是测绘的时空机制。智慧城市要求测绘把基准从二维、三维上升到四维,在处理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遥感、地下探测手段所采集的数据时,要求测绘人对数据加工的过程更加智能化、快速化。

5.云计算

5.1 云计算的概念

云计算,顾名思义就是在云端进行计算,云即代表互联网。利用互联网,可以由分散的一群计算机集合成一台虚拟的超级计算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分布式计算。然而,云计算又不光是分布式计算这么简单,还可以扩展资源整合方法,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在任何地方都能订制个性化的相关网络服务。

5.2 云计算的发展史

2006年,谷歌首次提出云计算的概念,2007年谷歌与IBM开始在美国大学校园里推广云计算计划。我国的云计算发展始于2008年,无锡云计算中心的建立是云计算在我国发展的重要标志。李德毅院士在2012年的云计算大会上曾经讲到,云计算经过短短五六年的发展,就已经发生了翻天地的变化,之前云里雾里,现在已经真正落地。

5.3 测绘技术与云计算

云计算的产生和发展对测绘行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由于测绘地理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产生了海量的空间数据,由GB级、TB级迅速扩大到PB级甚至EB级,传统的数据处理方式很难应对。而云计算的产生,提供了更大规模更广范围的数据处理能力,从而使服务的类型和质量都得到了质的提升。与测绘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云计算是遥感云和位置云。通过遥感云,用户无需搭建专用环境即可获取最终结果。而位置云则可以通过手机信号解算来实现室外、室内甚至地下的连续定位和导航。

6.智慧城市建设应用举例

智慧城市的建设可分为众多不同的领域,例如智慧养老、智慧医疗、智慧家居、智慧物流、智慧旅游、智慧能源等等。在这些应用当中,测绘的身影都是不可或缺的。举个例子,假如某地出现火情,有关部门可以迅速调用遥感卫星、地面监控设备,还可以派无人机进行探测,再通过定位,数据分析等手段迅速掌握一手资料,从而及时做好救灾部署。

结语

科技的进步是谁也阻止不了的,智慧城市是城市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测绘工作者要勇于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力军,主动参与学科交叉,不断探索新技术、适应新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使测绘学科与时俱进,不被时代所淘汰。

参考文献

[1]杨正洪.智慧城市:大数据、物联网和云计算之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1-3.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4

(一)对“五育”的概念术语表述不全。在对“五育”概念术语的表述上,对德、体、美、劳四育进行了近乎规制性的表述,分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但对智育却没有进行表述,在所有的《教育学》教材和有关教育著述中都是如此。(二)对“五育”中部分内容的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当。德育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恰当扩大。在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德育的概念比较模糊,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一致。对概念术语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而对概念内涵的表述却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一些教育著述和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是如此,如朱作仁主编的《教育词典》[7](P824-825)、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31)和邵宗杰等主编的《教育学》[9](P151-152)等。既然概念术语明确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概念内涵中的政治教育到底是属于思想教育呢,还是属于品德教育,或者是包含在两种教育内?这样的概念不仅显得比较模糊,而且内涵不恰当地扩大了。事实上,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从属和包含关系。相应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有区别的。首先,从内容看,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道德不能代替政治和思想,政治也不是道德和思想的附加成分。其次,从方法、途径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以一样的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实施。”[10]政治教育一般是单一性的①、灌输性的、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并有不可选择性;道德和思想教育则是多样性的②、引导性的、柔性的,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各种活动中的感知、熏陶、体验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理解性的,并有主观选择性。因此,用泛德育的理念来界定德育,就造成德育内容繁杂,内涵不恰当扩大。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不清,内涵不合理缩小。几乎所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把劳动教育表述为“劳动技术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教育学》[11](P352)、扈中平等主编的《现代教育学》[5](P146)和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5)等,包括劳动教育和劳动(或职业)技术教育,前者指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教育,后者指劳动(或职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从概念术语看,表述是不清楚的,字面上看似乎就是“劳动的技术”教育,“劳动”是“技术”的限定词,而使用起来却混淆难分,不知到底是讲劳动观念教育还是讲劳动知识、技术教育。从内容上看,表述不全面。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劳动,在劳动总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体力劳动领域,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经相互融合。而在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把劳动技术教育(由于概念混淆不清,姑且把此处的“劳动技术教育”当作狭义的,即劳动的知识和技术教育)限定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内,讲的是了解劳动过程、会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技术等,忽视了其他脑力劳动领域。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被不合理缩小了。

(三)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内容混淆。有的《教育学》把体育表述为“学校体育和卫生”,如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79),有的把体育与卫生保健合在一起,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的《教育学》[4](P235)和邵宗杰等编著的《教育学》[9](P222)。这不仅使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而且把体育的内涵不合理扩大了。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范畴。从内容上看,体育包括知识和技能,卫生保健只有知识而无技能。并且就“知识”这一范畴而言,体育和卫生保健也不相同,体育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游戏、军事体育等知识,卫生保健则包括教学卫生、生活卫生、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体育既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技能上的训练,而卫生保健却没有技能训练的成分。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未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中就包括心理素质。反映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诸多的教育学著述中,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时都没有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才有所提及,且非常简略不成体系,如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6)。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自觉实施,但在作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不能明确提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二是未提出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步曲:从古代和近代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再到当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开发培养和完美个性品质的养成。同一性、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过去,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中学德育大纲》中曾提出“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9](P162),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没有提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各种教育著述中鲜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仅有个别论著在论述德育时提到一点,如胡守棼主编的《德育原理》[12](P57-59),但也不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提出的。

二、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当代诠释

(一)德育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概念表述为:“培养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正确观念、正确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世界观教育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鉴别和政治取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包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职业价值判断和取向、自我价值认知和体现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因此将其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更合理,并且避免了原来“德育”概念内涵上的不合理扩大。这个改变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实质,仍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了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二)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扩展。科学文化知识是智慧之基,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在于开启智慧之门。智力和能力既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又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智能与智慧本质上是一致的,智能的开发培养其实就是智慧的开发培养,因此把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是合理的。

(三)美育仍称审美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除了原有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外,增加科学美。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应增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鉴赏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科学美、发现科学美,以激起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为创造科学美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5

(一)对“五育”的概念术语表述不全。在对“五育”概念术语的表述上,对德、体、美、劳四育进行了近乎规制性的表述,分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但对智育却没有进行表述,在所有的《教育学》教材和有关教育著述中都是如此。(二)对“五育”中部分内容的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当。德育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恰当扩大。在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德育的概念比较模糊,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一致。对概念术语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而对概念内涵的表述却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一些教育著述和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是如此,如朱作仁主编的《教育词典》[7](P824-825)、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31)和邵宗杰等主编的《教育学》[9](P151-152)等。既然概念术语明确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概念内涵中的政治教育到底是属于思想教育呢,还是属于品德教育,或者是包含在两种教育内?这样的概念不仅显得比较模糊,而且内涵不恰当地扩大了。事实上,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从属和包含关系。相应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有区别的。首先,从内容看,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道德不能代替政治和思想,政治也不是道德和思想的附加成分。其次,从方法、途径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以一样的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实施。”[10]政治教育一般是单一性的①、灌输性的、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并有不可选择性;道德和思想教育则是多样性的②、引导性的、柔性的,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各种活动中的感知、熏陶、体验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理解性的,并有主观选择性。因此,用泛德育的理念来界定德育,就造成德育内容繁杂,内涵不恰当扩大。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不清,内涵不合理缩小。几乎所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把劳动教育表述为“劳动技术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教育学》[11](P352)、扈中平等主编的《现代教育学》[5](P146)和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5)等,包括劳动教育和劳动(或职业)技术教育,前者指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教育,后者指劳动(或职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从概念术语看,表述是不清楚的,字面上看似乎就是“劳动的技术”教育,“劳动”是“技术”的限定词,而使用起来却混淆难分,不知到底是讲劳动观念教育还是讲劳动知识、技术教育。从内容上看,表述不全面。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劳动,在劳动总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体力劳动领域,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经相互融合。而在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把劳动技术教育(由于概念混淆不清,姑且把此处的“劳动技术教育”当作狭义的,即劳动的知识和技术教育)限定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内,讲的是了解劳动过程、会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技术等,忽视了其他脑力劳动领域。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被不合理缩小了。

(三)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内容混淆。有的《教育学》把体育表述为“学校体育和卫生”,如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79),有的把体育与卫生保健合在一起,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的《教育学》[4](P235)和邵宗杰等编著的《教育学》[9](P222)。这不仅使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而且把体育的内涵不合理扩大了。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范畴。从内容上看,体育包括知识和技能,卫生保健只有知识而无技能。并且就“知识”这一范畴而言,体育和卫生保健也不相同,体育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游戏、军事体育等知识,卫生保健则包括教学卫生、生活卫生、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体育既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技能上的训练,而卫生保健却没有技能训练的成分。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未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中就包括心理素质。反映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诸多的教育学著述中,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时都没有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才有所提及,且非常简略不成体系,如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6)。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自觉实施,但在作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不能明确提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二是未提出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步曲:从古代和近代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再到当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开发培养和完美个性品质的养成。同一性、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过去,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中学德育大纲》中曾提出“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9](P162),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没有提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各种教育著述中鲜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仅有个别论著在论述德育时提到一点,如胡守棼主编的《德育原理》[12](P57-59),但也不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提出的。

二、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当代诠释

(一)德育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概念表述为:“培养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正确观念、正确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世界观教育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鉴别和政治取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包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职业价值判断和取向、自我价值认知和体现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因此将其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更合理,并且避免了原来“德育”概念内涵上的不合理扩大。这个改变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实质,仍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了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二)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扩展。科学文化知识是智慧之基,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在于开启智慧之门。智力和能力既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又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智能与智慧本质上是一致的,智能的开发培养其实就是智慧的开发培养,因此把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是合理的。

(三)美育仍称审美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除了原有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外,增加科学美。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应增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鉴赏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科学美、发现科学美,以激起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为创造科学美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6

(一)对“五育”的概念术语表述不全。在对“五育”概念术语的表述上,对德、体、美、劳四育进行了近乎规制性的表述,分别是思想品德教育、体育卫生教育、美感教育和劳动技术教育,但对智育却没有进行表述,在所有的《教育学》教材和有关教育著述中都是如此。

(二)对“五育”中部分内容的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当。德育的概念模糊,内涵不恰当扩大。在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德育的概念比较模糊,概念术语和概念内涵表述不一致。对概念术语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而对概念内涵的表述却是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在一些教育著述和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是如此,如朱作仁主编的《教育词典》[7](P824-825)、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31)和邵宗杰等主编的《教育学》[9](P151-152)等。既然概念术语明确表述为思想品德教育,那么概念内涵中的政治教育到底是属于思想教育呢,还是属于品德教育,或者是包含在两种教育内?这样的概念不仅显得比较模糊,而且内涵不恰当地扩大了。事实上,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并不存在从属和包含关系。相应地,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也是有区别的。首先,从内容看,思想、政治、道德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有不同的内涵,道德不能代替政治和思想,政治也不是道德和思想的附加成分。其次,从方法、途径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各属于不同层面的问题,不能以一样的方法,通过一样的途径,遵循一定的原则来实施。”[10]政治教育一般是单一性的①、灌输性的、强制性的,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性的,并有不可选择性;道德和思想教育则是多样性的②、引导性的、柔性的,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各种活动中的感知、熏陶、体验等。学生的学习主要是理解性的,并有主观选择性。因此,用泛德育的理念来界定德育,就造成德育内容繁杂,内涵不恰当扩大。

(二)劳动技术教育的概念不清,内涵不合理缩小。几乎所有的《教育学》教材都把劳动教育表述为“劳动技术教育”,如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编的《教育学》[11](P352)、扈中平等主编的《现代教育学》[5](P146)和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5)等,包括劳动教育和劳动(或职业)技术教育,前者指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和劳动习惯教育,后者指劳动(或职业)知识和技术教育。从概念术语看,表述是不清楚的,字面上看似乎就是“劳动的技术”教育,“劳动”是“技术”的限定词,而使用起来却混淆难分,不知到底是讲劳动观念教育还是讲劳动知识、技术教育。从内容上看,表述不全面。劳动包括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在当今社会,脑力劳动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劳动,在劳动总量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即使是在体力劳动领域,随着人们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的提高,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已经相互融合。而在诸多的《教育学》教材中,都把劳动技术教育(由于概念混淆不清,姑且把此处的“劳动技术教育”当作狭义的,即劳动的知识和技术教育)限定在农业、工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内,讲的是了解劳动过程、会使用劳动工具、掌握劳动技术等,忽视了其他脑力劳动领域。由此可见,劳动技术教育的内涵被不合理缩小了。

(三)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内容混淆。有的《教育学》把体育表述为“学校体育和卫生”,如靳希武主编的《教育学》[8](P279),有的把体育与卫生保健合在一起,如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等编的《教育学》[4](P235)和邵宗杰等编著的《教育学》[9](P222)。这不仅使体育的概念表述不一致,而且把体育的内涵不合理扩大了。体育和卫生保健教育虽然有联系,但并不是同一范畴。从内容上看,体育包括知识和技能,卫生保健只有知识而无技能。并且就“知识”这一范畴而言,体育和卫生保健也不相同,体育有田径、体操、球类、武术、游泳、游戏、军事体育等知识,卫生保健则包括教学卫生、生活卫生、生理卫生、环境卫生等知识。从教育方式方法上看,体育既有理论上的传授,也有技能上的训练,而卫生保健却没有技能训练的成分。

(三)全面发展教育的内容不完善,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一是未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社会需要综合素质高的人才,而综合素质中就包括心理素质。反映在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上,就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也正是我们正在实践着的。虽然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诸多的教育学著述中,在论述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时都没有提到心理健康教育,只是在最近出版的一些教育学教材中才有所提及,且非常简略不成体系,如陈新宇等主编的《中学教育学》[6](P166)。虽然教育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并已经自觉实施,但在作为指导教育工作实践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中不能明确提出,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的缺陷。二是未提出良好个性品质的教育。教育发展到今天经历了三步曲:从古代和近代只关注知识技能的传授,到现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再到当代既注重“双基”又注重智能开发培养和完美个性品质的养成。同一性、模式化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过去,多样性、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是时代的要求和潮流,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养成是时代赋予教育工作的责任和使命。虽然我国《中学德育大纲》中曾提出“身心卫生和个性发展教育”[9](P162),但传统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没有提出学生良好个性品质的培养,在各种教育著述中鲜见关于这方面的论述,仅有个别论著在论述德育时提到一点,但也不是作为全面发展教育内容提出的。

二、对全面发展教育理论的当代诠释

(一)德育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概念表述为:“培养学生形成认识事物、认识社会、认识人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正确观念、正确态度、正确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内容包括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四个方面的教育。世界观教育包括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政治观教育包括政治理论知识、政治鉴别和政治取舍、政治立场和政治态度等方面的教育,道德观教育包括共产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观教育包括对事物的价值判断和取向、职业价值判断和取向、自我价值认知和体现等方面的教育。由于世界观、政治观、道德观、价值观都属于思想观念的范畴,因此将其改为思想观念教育更合理,并且避免了原来“德育”概念内涵上的不合理扩大。这个改变并没有改变德育的实质,仍包括思想、政治、道德三方面的教育,同时增加了价值观的教育,使教育内容更丰富。

(二)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在原有基础上应有所扩展。科学文化知识是智慧之基,学习和掌握科学文化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的就在于开启智慧之门。智力和能力既是以知识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又是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表现出来的智慧,智能与智慧本质上是一致的,智能的开发培养其实就是智慧的开发培养,因此把智育定位为智慧教育是合理的。

(三)美育仍称审美教育。概念表述不变,内容除了原有的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生活美外,增加科学美。在教育方法和途径上,应增加“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科学鉴赏活动和科学研究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味科学美、发现科学美,以激起对科学的热爱,养成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并为创造科学美奠定基础。

(四)体育改为健康教育。概念表述为:“向学生传授健康、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基本技能,增强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内容包括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包括“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育”、“生理知识教育”和“卫生保健知识教育”三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培育与养成”和“心理障碍的预防、调适和矫治”三部分。这一改变更能适应当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素质要求,体现了教育的时代特点。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7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 智能硬件 特点 设计思路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6)12-0247-01

当前,我国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期间,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需要相关设计人员能够根据其发展需求实施设计工作,确保可以增强产品生产力度,提高产品生产效率,满足人们对产品的多元化需求,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 智能硬件特点分析

1.1 智能硬件概述

智能硬件具有独立性的特点,其是针对计算机与传感器等技术的研究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硬件体系,可以与客户相互交流,并且能够完成各类用户所布置的工作任务,达到良好的智能化效果[1]。

在此过程中,智能硬件与传统的电脑、智能手机等不同,也不是人们所研制的机器人,而是一种新兴的智能技术,可以与互联网、大数据等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软硬件体系,具有较多智能化功能。主要包括:第一,利用智能化改造的硬件,例如:智能家居电器设备、旅行设备等,可以为人们生活带来较多便利。第二,智能化的新兴硬件,像是四轴飞行器等。但要明确,智能硬件并不是复杂的机械硬件[2]。

1.2 智能硬件技术分析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进步,智能硬件可以与网络信息技术相互连接,以便于人们在网络上获取一些服务,进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智能硬件还可以通过现代数字化技术不断创新与开发,形成广阔的发展空间。数字化智能硬件是利用芯片技术与软件技术形成了集约化与可扩展性的体系,同时,还可以利用感应技术与交互技术等,促进智能硬件与客户之间的交流,使得交流形式多元化,融入人们的生活中[3]。

2 智能硬件的设计思路

2.1 运用相对成熟和完善的技术与成果

在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过程中,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应用先进性较高或是成熟的智能技术,确保可以提高其设计质量,并且利用稳定的智能材料实施设计工作,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交互设计方式制定完善的设计方案,预测出客户的行为,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数字化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并且从中寻找出良好的设计依据,确保可以有效提高其设计效率。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智能硬件也开始频繁更新,虽然可以提高智能硬件开发效率,但是,却不能将客户作为O计中心,对其造成较为不利的影响,因此,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设计出将客户作为中心的设计成果,保证能够在设计前期对客户的需求进行分析,确保可以提高用户的使用质量,使其达到数字化时代的需求,进而提高智能硬件设计质量[4]。

2.2 对智能硬件进行细致分析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从本质上分析与理解智能硬件设计工作,并且抽象化的对智能硬件进行设计,确保可以清晰的做好设计工作。由于智能硬件在实际设计期间属于物质化范畴,其原型的创造可以参考其他学者的观点,同时,设计人员还要根据智能硬件的非物质属性等对智能硬件的形式与功能进行细化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其服务内容、交互效率等,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2.3 以人本角度为出点对服务内容与交互方式进行审视

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必须要利用先进技术的应用与客户的需求,必须要从客户的角度设计智能硬件,使得智能硬件能够满足客户需求,确保可以利用正确的服务形式为客户提供服务,进而增强其发展效果。同时,还要重视基础服务内容,确保可以利用各类服务功能的扩展,使得智能硬件中的一些功能更加独立,设计人员还要利用人性化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改造,增加一些情感功能。另外,还要添加一些充满神秘性的高科技智能硬件,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进而激发客户的使用欲望。

2.4 对硬件原型和概念进行重视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实施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其原型与理想化的设计概念,确保可以利用良好的设计方式对其进行设计。首先,智能硬件设计原型。就是在设计期间,利用天文学与艺术创作实施设计工作,进而创作出于现实生活相互关联的智能硬件。同时,智能硬件设计人员还要设计出合理性与科学性较高的智能硬件,确保可以根据人们的生活需求、生活习惯与直觉等合理的设计服务内容,进而达到良好的设计效果。其次,概念设计。概念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关注客户的需求与发展趋势,将客户需求作为讨论点,并且参考之前的技术经验,确保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其数字化发展效率,并且做出理想化的概念设计,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最后,创意设计。创意设计就是智能硬件设计人员树立正确的创新意识与观念,并且结合自身的智慧与思维,创造出新型智能硬件,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能够充分想象,并且利用产品语义特征等传达出智能硬件内涵,同时,还要从思想层面上发挥创意设计优势,使得智能硬件设计人员可以根据其设计要求实施工作,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3 结语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硬件特点分析之后,相关设计人员必须要根据其不足之处完善设计方案,在优化设计体系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创新理念,确保可以在创新的基础上,增强智能硬件的设计效果,同时,设计人员还要利用自己的想象实施设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增强其发展效率,使其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先妹.基于全数字仿真的数字化变电站保护设备性能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保定),2012.

[2]卢佳.一种高精度数字温度传感器电路[J].电子测试,2012(11):65-68.

人工智能时代概念篇8

关 键 词 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开发途径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021-075-01

随着现代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体理论成为人工智能和计算机科学发展的前沿。智能体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新研究开发途径的诞生,当前,智能体已广泛应用于我国各个领域。本文着力研究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开发途径。

1 概述

智能体的用途较为广泛,且可被赋予各种不同的功能结构,因此,目前对于智能体的理解并未有统一看法,但智能体可以在较为复杂的系统中持续不断地自主运行,并求解问题实体,同时,具有拟人智能特性,这些应用作用是被人们一致认可的。

智能体具有自主性、社会性、适应性、可动性、可信赖性以及推理能力等特点[1]。其中,自主性是指智能体可以在无任何外界干预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完成任务。社会性指多个智能体之间可以分工合作、相互通信、协调解决问题,带有群体性和社会性,社会性是智能体突出的特点,其要求智能体同时具备协作能力和通讯能力。适应性指智能体可以评估当前外部环境状态,并将其融合于下一步行动之中,为了适应环境,智能体须具有反应性和主动性。可动性指智能体可以准确、可信地代表客户。推理能力是智能体独具的特点,是区别于其它软件的重要特点。

2 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开发的特点及现状

2.1 特点

与其他系统相比,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具有优越的特性,比如智能性、社会性、反应性、学习性以及协作性等,这些特性赋予智能系统感知环境、及时作出反应,并能够协商合作地完成任务。智能体系统具有独特的自主性、驻留性,使得在软件工程开发中能准确感知环境、影响环境,利用拟人的思维模式根据自身的意愿和自身状态执行任务。另外,智能体系统具有维护性、可重用性、移动性、同步性和并发性,这些都可以在软件工程开发时因背景不同而可选择性地存在。

2.2 现状

与其他系统相比,智能体系统具有优越的特性,但不容忽视的是,其也存在一些缺陷。根据目前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开发经验指出,研究领域现存在以下亟待解决的问题:①设计元概念模型。开发对象和智能体之间的关系,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与开发对象概念之间的关系都是建立设计元概念模型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新元概念模型建立之后,要根据元概念实施具体系统建模和实现过程、语言和指导规则。②丰富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应用领域。基于智能体系统软件开发领域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开发中的生长性、动态性以及开放性等问题,应将这些问题和研究软件工程的主流学派研究成果进行融合,如软件生产线、软件构件及软件的进化过程等。③探索系统结构及工具。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结构应是什么样的,应该采用什么开发方法指导设计,这直接关系着智能体系统能否成为主流[2]。

随着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开发途径和方法的发展和完善,上述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目前,人们越来越关注基于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开发的标准化问题,因为其是智能体技术迈向工业化应用的标志。

2.3 意义

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工程可以解决其他系统软件无法解决的难题,智能体是提高了对象抽象层次,可以顺利实现软件建模、设计、分析及实现,这使得人们未来生活更加便捷。

3 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开发途径

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开发途径如下:创建智能体理论模型,以智能体理论模型为概念框架,建立软件系统逻辑结构模型,基于结构模型采用建模语言UML实现应用程序。下面我们主要探究如何建立软件系统逻辑结构模型和如何基于结构模型采用建模语言UML实现应用程序。

3.1 智能体系统的结构模型

基于智能体理论模型创建结构模型,该结构模型包括感知器、消息处理器、基于感知融合的世界模型、策略部件、目标判断函数以及效应器。感知器可以检测系统装填及外部环境,在计算机系统中,其可感知软件硬件资源使用情况及外部环境运行的数据等。消息处理器则负责该智能体与其他智能体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建立在二进制数据和拥有自我表达力的基础上。基于感知融合的世界模型与智能体理论模型中的世界模型一一对应,感知处理器可以从消息处理器和感知器中获取信息,在一段时间里可以将消息处理器产生的消息和传感器传来的数据融合成一种环境状态。策略部件根据实际工作形式选择性存在,而目标判断函数则是因两个数值比较而存在。效应器作为智能体系统的出书,其对自身世界模型和外界对象发生作用。智能体系统为了完成既定的目标及任务可能有较多的执行器,效应器的作用就是监督子任务执行情况,根据情况需要也可即时修改执行顺序。

3.2 基于建模语言UML的应用程序

有了智能体系统的结构模型可以实现基于建模语言UML的应用程序,这个过程需要通过编程实现。首先要基于UML的代码生成系统,之后运行智能体系统。UML作为一种可视化建模语言,与其他多数面向对象的语言有着密切的映射关系。在代码生成方面,可以直接利用UML图生成计算机框架程序,以本文的结构逻辑模块为例,对应于智能体6个组成部分,UML模型实现形式为CSensor、CInputContainer、CComunication、Agent、CEffector、COutputContainer。智能体在上述模型和语言实现形式下,可以选择较为优化的软件开发程序。

4 结束语

目前,我国基于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开发取得了较大进步,但仍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研究探索当前基于智能体系统软件工程开发途径及方法,并不断完善,相信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会有更为成熟完善的基于智能体系统的软件开发方法,与此同时,其也会经济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陈霞.以智能体系统为导向的软件工程开发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1,3(11):32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