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4-03-10 08:21:43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1

”针对1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的《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权威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作了如上分析。

此次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规定,重要商品必须进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涉及成品粮及粮食制品、食用植物油、猪肉和牛羊肉及其制品、牛奶、鸡蛋、液化石油气等重要居民消费必需品。这是1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继通过《国务院关于修改〈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的决定》后,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关部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此举措一方面说明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下物价上涨形势严峻,另一方面这也是世界各国对全球价格上涨日趋突出进行治理的组成部分。

启动第三次临时干预

“为什么干预?关键一条是控制当前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要在发展生产、保障供应的基础上,稳定政府管理的商品和服务价格,规范企业定价行为。” 这位负责人向记者特别强调,临时价格干预措施是在特定条件下实行的,也是自《价格法》颁布10年来,继1996年治理物价高涨和2003年应对“非典”后,第三次就稳定物价提出的紧急临时治理措施。

1996年我国就曾对居民口粮、猪肉和牛羊肉、食用油、牛奶、鸡蛋、家禽等居民必需品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等制度。2003年对防治“非典”相关商品和服务也采取了临时价格干预措施。近年来,广东省对液化气、海南省对水泥也都实施过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在价格显著上涨情形消失后,将及时请国务院批准解除临时价格干预措施。”他指出,此次干预既是临时的,也有法可依。《价格法》第三十条规定: “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

这位负责人特别解释说,实行申报和备案制度并不改变市场调节价格的性质。列入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的均为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政府干预是临时的,实行提价申报只是对提价的正当性进行审查,实行调价备案只是对调价的合理性保留干预的权力。

“省级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启动上述临时干预措施,各地既要加强对企业价格行为的监管,又要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创造必要条件,严禁以实施临时干预措施为借口干预企业正常经营行为。”他说。

对此,国务院研究室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目前价格上涨较多的情况下,对部分市场调节的重要商品及服务价格进行必要的干预,是政府对人民负责的重要体现。”据其透露,研究部署保持物价稳定工作期间,相关部门广泛征求了社会各界和经营者建议并得到理解。

“保障供应,稳定价格事关广大群众生活,事关发展改革稳定大局。”据上述负责人强调,各地区要严格控制价格总水平上涨幅度,确保今年CPI涨幅不高于去年涨幅。去年价格总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份,今年要有明显下降;去年价格总水平涨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高于年初预期控制目标的省份,今年也要严格控制;连续3个月月度涨幅突破全国涨幅的省份,原则上不得出台除环保收费以外的地方调价项目。

根在全球性价格上涨

国务院研究室专家指出,当前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持续上涨,突出的是食用油、猪肉、化肥和能源等价格上涨压力较大。目前食用植物油价格和猪肉价格仍在继续上涨。其中,36个大中城市猪肉价格上涨到去年8月9日高点后一度回落,但去年10月底再度上涨,预计可能会一直持续到今年春节临近。

能源方面,成品油和原油价格倒挂突出。如果按每桶原油90美元计算,炼油企业成品油每吨将亏损1000余元人民币。扣除原油生产和成品油销售盈利后,国内大型炼油企业每月炼油亏损近250亿元人民币。据国内外多家分析和咨询机构预测,今年一季度全球油价将继续高位震荡,进一步上涨可能性增加。

这位专家分析指出,目前价格上涨是全球性的。在他看来,全球价格上涨根源是石油涨价引起的食品涨价。由于部分玉米和食用油用来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加之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小麦主产国因干旱连续两年减产,从而推动粮食和食用油价格全球范围内大幅上涨。

去年12月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小麦、大豆、玉米价格同比上涨83.7%、74%和12.7%。近两年来,玉米价格累计上涨110%、小麦 190%、大豆95%。按照去年12月份国际市场价格和我国全年原油、铁矿石、大豆三种物资进口数量匡算,由于国际市场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影响国内生产成本比上年约增加510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国内商品零售总额的5.9%。可以说,成品油、食用油、化肥、钢材涨价主要受国际市场影响。

因此,该专家告诉记者,“去年以来价格上涨是国内外各方面矛盾积累和供需关系调整的结果,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以治理。”

形势严峻不容懈怠

采访中,权威人士分析说,目前价格上涨压力仍然很大,一方面需求旺盛,“三过”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缓解,特别是投资需求仍很旺盛,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危险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受成本推动,石油、铁矿石、煤炭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大幅上涨,环保成本有所提高,资金成本明显提高,农民工工资和农村用工价格提高。

据测算,去年涨价对今年一季度翘尾影响平均为5.3个百分点,考虑到猪肉、食用油等食品价格和服务类运输类价格上涨影响,预计一季度居民CPI平均涨幅可能在6.7%左右,个别月份涨幅甚至可能突破7%。

为此,自去年10月中旬起,相关部门按中央指示采取一系列措施发展生产、增加供给、稳定价格。相关部门负责人向记者作了介绍。

增加市场投放。增加临时存储小麦、稻谷投放数量,降低销售底价,在沿海地区和生猪主产区投放中央储备玉米,稳定饲料价格,降低大豆关税,组织食用油进口。

加大农业生产扶持力度。国务院去年采取扶持生猪奶牛油料生产,保障市场供应的各项措施均已落实到位,今年各项扶持措施已经明确,生猪生产逐渐恢复,油菜籽播种面积稳定增加。

加强市场和价格监管。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修订《价格违法行为处罚规定》。去年全国查处价格违法案件6.1万件,查处串通涨价、哄抬价格案件70起,加大了对粮油肉等重要商品市场监管力度,维护了正常市场秩序。

保障成品油供应。通过返还进口成品油增值税,通过对企业增供成品油发生的亏损予以补偿等措施,增加了市场供给总量,有效缓解了成品油供应紧张矛盾。

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生活。中央财政三次提高城市低保对象补助标准,继续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按相关政策提高失业保险金标准,中央财政增加了高校学生食堂专项补助,稳定学生食堂饭菜价格。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国有粮食企业;竞争;战略

中图分类号:F713.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2-0-01

一、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环境分析

首先:统购统销制度在我国实施了32年。在此期间,粮食市场一直由政府管控,国有企业一支独秀,市场基本不存在竞争。1979年改革开放,1998年进行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以后,我国粮食市场取得了快速发展,国有企业一家独尊的局面得到改变,2001年我国加入WTO,国际大粮商通过合资、自建等方式在中国进行基础性扩展,准备全面进入我国粮食市场,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日趋更加激烈。

其次:就米、面、油等粮油产品而言,由于加工工艺、原料等方面大同小异,致使各企业产品之间差异性很小,企业间竞争激烈。

最后:随着粮食市场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尤其是销区的粮食企业,注意到掌控第一手粮源的重要性。同时国家为保护农民利益,解决农民卖粮难的问题,对农民所种的粮食实行最低保护价和敞开收购政策。

二、国有粮食企业面临的优势分析

第一,具有政府政策性支持

作为国有粮食企业,必然要承担着政府宏观调控职能。国家在运行过程中,也一定会通过各项措施,为国有粮食企业提供政策、资金等支持,促进国有粮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尤其2007年底到2008年上半年,全世界爆发了粮食海啸,这也给我国政府敲响了进一步做好粮食工作的警钟,政府必定进一步加强对粮食市场的控制能力。作为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载体,国有粮食企业必定发挥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作用,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对国有粮食企业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会逐步增强。

第二,具有良好的信誉、品牌影响力

国有粮食企业因为“国有”身份,在粮食质量管控、品牌美誉度、百姓信赖度上具有其他性质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如2008年北京粮食集团作为奥运核心区特有粮食供应商,以高度的政治感、责任感和荣誉感,出色的完成了夏季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粮油供应任务,古船面粉更是连续多年被评为中国名牌,获得了消费者的高度信赖,具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第三,具有较成熟、稳定的上下游资源和基础设施

通过近几年在国家财政支持和企业自身努力下,国有粮食企业的粮食储藏、加工、专业物流等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在粮食市场拓展、粮食采购基地建设等方面也有所增强。在第一手粮源掌控上,形成建立较稳定的粮食采购基地;在原粮贸易市场上也积累了长期稳定的客户资源。

三、国有粮食企业的劣势分析

第一,整体实力相对偏小。作为经营基础型产品的国有粮食企业,由于产品利润率低,只有通过规模效益来降低成本,提高收益。但无论资产规模、产业链建设、硬件设施、社会影响力等同世界“ABCD”四大粮商相比相距甚远。

第二,粮食产业链体系还有待完善。粮食产业链各环节发展力度不相协调,特别是粮食基地建设方式简单,科研创新力量薄弱,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低下。在渠道建设上,主要依靠各连锁超市,不仅面临众多的品牌竞争,增加了企业销售成本,而且降低了企业对产品销售渠道的控制能力,使产品销售受制于人。

第三,缺乏专业化、国际化人才,运营机制僵化,运营效率偏低。国有粮食企业较其他行业相比,收入少、企业体制落后,总体运营效率偏低。现有人才队伍仍以传统粮食业人才为主,缺乏现代化、国际化的人才,尤其是创新型人才;新招聘的学生流失率也比较高,造成了人才的严重缺乏和断档,成为制约企业下一步战略调整和长期发展的最大障碍。

第四,缺乏高利润产品,盈利能力偏低。目前,粮食加工产品单一,技术含量相对较低,利润率不高。从北京2011年度财务数据看,最高净利润率仅为2.74%,最低仅为0.28%。总体缺乏粮食深加工及高利润产品,企业盈利创效能力较低。

四、国有粮食企业竞争战略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因主营业务的特殊地位和低盈利能力,为提高企业整体经营效益,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应实行复合多元化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在粮油加工业务上,可实施成本领先战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1)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制定的各项预算要确保准确、合理;(2)建立内部管理控制系统,做好人力、库存、资本等各项成本核算;(3)加强内部资源整合,实现仓储、加工、物流等资源的协调发展,实现内部价格转移;(4)加强生产管理,实现适时生产系统,提高生产效率。

2.品牌战略。品牌作为企业的无形资源,其影响力是企业竞争力之一,也是企业难以被模仿的要素。(1)进一步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核心价值;(2)加强品牌内外宣传,提升品牌知名度;(3)丰富品牌系统,建立品牌组合。

3.人才战略。在企业所有资源中,人是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资源。

(1)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高级经营和管理人才的引进力度,为企业输送急需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加强内部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最终建立起一支与公司战略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优秀人才队伍。(2)加强薪酬制度改革,建立以绩效为中心的薪酬考核制度,实行多元的薪酬分配制度。要进一步完善薪酬体系,充分尊重员工个人价值和贡献,明确员工岗位职责和考核指标,执行员工自我评价、主管评价、企业领导评价以及客户评价的360°考评方法,对员工的能力和所承担的职务进行合理的评价,并作为员工薪酬等级和职位晋升的依据。同时,加强薪酬制度的贯彻执行,防止绩效考核制度流于形式。(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员工的共同价值观,积聚员工,建立和谐的发展环境,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而共同努力。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3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继续大幅度增加“三农”投入,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毫不放松抓好农业生产,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努力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这个提法,出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当中,是近些年来少有的。相对于以往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较多的增加农民收入提法而言,更彰显出中央政府对于加强农产品价格调控的重视,并期待在更高层面向各界发出稳定物价的积极信号。

从2010年全年粮食生产来看,粮食总产10928亿斤,增产312亿斤,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的首次“七连增”。但是,即便在如此大丰收局面下,农产品价格依然涨势咄咄逼人。经过11月中旬,史上最严厉调控措施整顿之后,农产品市场价格一度暴跌20%左右,但时隔不足一个月之后,12月底的农产品价格又再次全面突破11月创下的价格高点,奔向历史新高。

无疑,进入2011年,粮价以及其他农产品价格稳定更需要切实保障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甚至更大增加供给,才能降低市场通胀预期程度,才能压制不断上涨的物价指数。同时,大力改善农产品流通和市场调控也上升到更高的管理层面。

回顾2010年全年,农产品价格上涨始终伴随国家宏观调控措施的不断出台。进入2011年之后,全球经济整体进入周期性复苏轨道后,实物商品受到经济复苏周期带来的需求增长的影响将大大上升,需求速度将进一步上升,国家宏观调控措施难度和力度都将面临更大的考验。

与此同时,高粮价下政府粮食资源有限,调控能力也面临困局。据国家粮食局的最新统计,受粮食价格大幅上涨影响,国有粮食企业托市收购量大幅下降,今年1至11月,中国国有粮食企业政策性粮食收购量较上年同期减少66%,政策性粮食收购量不到企业全部粮食收购量的三分之一。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4

关键词 苹果 价格 波动 X12季节调整模型 需求 产量

果品是我国国民食品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消费水平的提高,果品消费在食品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近年来,果品价格变动较大,加剧了市场的风险程度,对果农的生产行为、消费者行为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掌握价格波动的规律与特征,稳定果品市场,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关于果品价格波动的研究有较丰富的成果。王川等运用CensusX12季节调整法和H-P滤波法,深入剖析了我国水果市场价格波动的内在规律,结果指出,我国水果市场季节性波动规律非常显著,但不同品种水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有明显差异。何劲等对我国柑橘价格变动规律进行了实证研究,指出品种、质量、销售淡旺季、商品化处理与柑橘市场建设是影响柑橘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胡友等运用生存分析模型对我国脐橙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认为我国柑橘价格连涨和连跌服从Weibull分布。陈新建等运用比较分析和相关分析等方法,实证分析了广东省柑橘产量与价格波动规律,表明柑橘产量与其上期、本期和下期价格有着不同程度的关系。

苹果是我国11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同其他鲜食水果相同,在生物特性上,苹果具有果实易腐烂的特征,除少量果品在采收季节鲜销外,大量果品均须在低温条件下贮藏保鲜,这是鲜食水果与其他农产品市场经营的不同之处。随着经济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苹果消费结构和价格起伏波动的不确定性也逐渐增加,但是目前关于苹果价格波动的相关分析较少,因此有必要对消费市场苹果价格波动规律进行研究,以期从总体上了解苹果价格的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为苹果价格的合理波动提供依据。

1、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1.1 数据来源

苹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以2002年1月至2010年12月红富士苹果集贸市场月度价格为研究对象,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产品价格调查年鉴》(2004-2011年)。苹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以剔除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鲜果(cpi)的历年苹果生产价格(pri,生产者第一手出售苹果时实际获得的单位产品价格)、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为研究对象,苹果生产价格、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数据来源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FAOSTAT)(1992-2010年),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鲜果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1992-2010年),其中1991-1993年为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一消费品数据。

1.2 研究方法

1.2.1 苹果价格波动特征分析

考虑到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鲜果)为年度数据,红富士苹果集贸市场价格为月度数据,二者较难对应,故在分析苹果价格总体变动特征时,苹果价格中的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影响因素未予剔除。苹果价格的总体波动是由长期趋势、周期波动、季节波动和随机波动4部分组成。

(1)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是一种线性滤波方法,其目的是去除时间序列数据中的趋势成分。一般情况下,时间序列由4种构成成分,即趋势成分、季节成分、周期成分和不规则成分,这些成分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了时间序列的变化规律。H-P(Hodrick-Pre.scott)滤波方法,是根据对称移动数据平均法原理,通过数学计算,将时间序列分离成一条趋势线和一条上下波动的周期线,从而探索时间序列趋势变动和周期变动的波动特征。

(2)季节调整方法季节调整经常使用的分析工具为X11季节调整方法,是美国官方对公布的经济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季节调整的标准方法,用于时间序列中各种周期性成分的识别和提取。X12季节调整模型是对X11季节调整方法进行改进、识别和选择,形成的升级版的季节调整方法。本文中使用X12季节调整模型分析苹果价格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1.2.2 苹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苹果生产价格中通胀因素的剔除

以1991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基数,计算以后各年的价格定基指数,用每年的苹果生产价格分别除以同年的价格定基指数,获得剔除消费价格指数变动影响的历年苹果生产价格。

(2)主要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分别研究了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的关系。为了防止变量之间存在伪回归,在进行回归分析之前,对变量进行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2、苹果价格波动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数据描述性统计分析

苹果价格最大值为7.43元/kg,最小值为1.42元/kg,最大值和最小值相差6.01元/kg,波动系数为134.667%,价格波动性比较明显,偏度系数为O.46931,数据呈现右偏分布,峰度系数为-0.5835,较正态分布数据形态有更大的分散性。

2.2 苹果价格波动特征

2.2.1 苹果价格的总体波动特征

分析结果表明,2002-2010年,苹果价格总体呈波动向上趋势,其中2006-2007年和2009-2010年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2007年苹果价格变动出现了异常,造成苹果价格下跌幅度较大,但是苹果价格下跌持续时间较短,不影响苹果价格的总体向上的变动趋势(图1)。

2.2.2 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

X12季节调整模型是乘法模型,在时间序列没有明显的趋势变化时,不同时期的苹果季节性指数之比,反映的是苹果价格随季节变化的特征。运用Eviews5.O软件对苹果价格波动数据进行分析,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特征十分明显。2002-2010年苹果价格均在10-11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低点,然后有一个较小幅度的回升,在下一年的3月有一个小幅度震荡,6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高点。2006、2007、2008年季节波动的最高点略高于其他年份,季节波动的最低点变化不明显,2009年和2010年价格波动的最高点略低于2006-2008年,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趋于稳定(图2)。

2.2.3 苹果价格的周期性特征分析

在季节调整的基础上,为定量分析苹果价格的周期性特征,对季节调整后的序列数据进行了H-P滤波分析,选择λ为14400,得到了苹果价格的趋势成分和周期性成分(图3)。剔除季节影响的价格波动曲线反映了季节调整后的苹果价格变化规律,周期性曲线由苹果价格的序列数据剔除长期趋势和季节影响后的数据构成,显示了苹果价格存在着明显的周期变化规律,趋势变动曲线反映了苹果价格剔除季节变动和周期变动影响的基本趋势特征,趋势变动非常明显。为了进一步定量分析苹果价格波动的周期性特征,运用周期性曲线的构成数据,反映苹果价格波动周期的变化规律(表1)。由于序列数据可能存在不规则因素的影响,导致序列存在短期波动,因此,一个周期,必须满足峰值高于10%,谷值低于-25%,表1结果显示,峰谷落差在不同周期中存在着明显差异,在2005年7月至2007年6月期间,峰谷落差达到138.45%,而2002年1月至2002年8月期间,峰谷落差%342.82%。说明每个周期的波动幅度不同,峰谷落差较大的周期,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大,反之,苹果价格波动幅度较小。从苹果价格波动周期来看,周期波动长度不尽相同,周期波动特征存在着明显差异。

2.2.4 苹果价格的随机性波动特征

在苹果价格数据剔除了季节变化、趋势变化和周期性变化影响之外,随机性价格波动幅度除2007年存在短期剧烈波动之外,其他时期波动幅度稳定,波动幅度不存在明显的持续增大或减少的趋势(图4)。

2.3 苹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2.3.1 市场供给量变动对苹果价格的影响

一般认为,市场供求关系是影响商品价格的重要因素。就苹果而言,其市场供给量会因栽植面积、生产效率、年成丰歉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变化;需求量也会因人口的增加、消费偏好、替代果品消费量等因素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正确反映市场供给量变动对价格的影响,本文采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了剔除消费价格指数变动(主要是通胀因素)后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市场苹果净供给量的关系,变量采用对数形式,为防止存在伪回归,对lnpri和lnsup进行单位根检验,结果显示2个变量分别存在一阶单整。建立苹果生产价格(pri)和国内苹果净供给量(sup)的回归模型为:

lnpri=-0.745998+O.503092lnsup

经统计检验,回归模型的R2=O.626808,F=28.55293(O.01水平临界值为8.40),a和b2个常数项的t统计量值分别为O.479316和5.343494(O.01水平下临界值2.898)。

对模型残差进行了E-C检验,结果表明,lnpri和lnsup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国内苹果净供给量(sup)增加1%,价格上涨0.503092%,进一步揭示了苹果供需市场可能是一个需求不足的市场,即使供给量增加,也不能导致苹果价格下降,反而苹果价格有持续增加趋势。

2.3.2 鲜食消费量变动对苹果价格的影响

考虑到近年加工苹果消费量所占市场份额逐年增加的情况,为明确国内苹果需求量与苹果价格的联系,本文用同样的回归分析方法进一步分析了1991-2009年剔除通胀因素后苹果生产价格与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cum,国内苹果消费总量一国内苹果加工消费量)的关系。对变量lnpri和lneum分别进行单位根检验,2个变量分别存在一阶单整,建立回归模型为:

lnpri=-1,068146+0.527644lneum

经统计检验,回归模型的R2=O.580704。F=23.54410(O.01水平临界值为8.40),a和b2个常数项的t统计量值分别为-0.599990和4.852227(0.01水平下临界值2.898)。

模型残差通过E-G检验,因此lnpri和lneum之间存在协整关系,且变量系数通过了t统计量检验。模型结果表明,国内苹果鲜食消费量(eum)增加1%,苹果价格上涨O.527644%,揭示了苹果消费量增加对苹果价格的推动作用。

3、结论

本文通过对苹果价格波动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1)苹果价格的季节性波动十分明显,呈规律性变动。在样本期范围内,每年10-11月苹果价格达到最低点,然后有一个较小幅度的回升,在次年的3月有1个小幅度震荡,6月达到季节性波动的最高点。

(2)苹果价格波动呈现周期性特征。苹果价格波动的幅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峰谷落差最大达到138.45%,最低达到42.82%,周期波动的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国外食品 中国大陆市场 策略

一、国外食品在中国市场的状况

中国加入WTO,不仅踏上了国际市场的舞台,同时也向国外的企业开启了大门。近年来,从跨国公司在中国迅速发展的速度来看,中国市场给他们创造了商机,带来了实惠。例如,众人皆知的肯德基、麦当劳等很多国外的品牌就像雨后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发芽并茁壮成长。这是因为,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政府在开放市场、扩大国际贸易、减免关税等方面所作出的巨大努力,另一方面也得益于跨国公司采取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营销方式,受到了中国消费者的认可和欢迎。

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许多国外企业诸如MALIN饼干集团,都在竞相分享中国的这块大蛋糕,如何能够把握此机会,如何能在中国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和探讨。

二、MALIN饼干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问题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面临的障碍主要是文化环境差异较大、交易环境不同、品牌语义内涵不同等。MALIN饼干在进入中国大陆市场的过程中,企业应选择合适的进入渠道,采取符合中国国情的营销体系,才能确保MALIN饼干在中国市场的营销顺利地开展。

(一)文化差异的问题

文化差异是MALIN饼干进入中国市场的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在MALIN饼干营销中,如果按照自己国家的文化标准来看待中国的购买行为和习俗往往会误入歧途,或者深陷于对方的传统,而脱离了本产品的特色文化都会事半功倍。例如,在葡萄酒进入中国市场初期,为了迎合中国的消费者,采取了传统的中国酒类产品的市场推广方式,虽然倾向于大众消费,但是葡萄酒消费文化热潮依然没有形成主流消费文化,导致脱离了葡萄酒的文化背景,严重影响了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发展步伐。因此,MALIN饼干在进入中国市场前,应该弄清文化的差异是食品营销的重中之重。

(二)品牌差异的问题

MALIN饼干要想进入中国市场,不仅需要考虑到文化的差异,还要考虑到品牌营销的差异。当今,不仅是国外,在中国消费者也非常重视品牌,从服装,到汽车;从家具到电器;从化妆品到食品等,离不开品牌。但是在不同的国家品牌的含义有可能不同。例如,世界著名的P&G公司,在我国台湾被译为“宝碱”,而在中国大陆则译为“宝洁”,而宝洁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反映出产品的属性。一个好的品牌,不仅象征着档次的高低,而且给消费者带来的是质量的认可。因此,解决好品牌差异,至关重要。

(三)其他问题

政治、法律等环境具有一定风险性,这要求MALIN饼干集团必须充分调研和开放,把握目标市场的动态。很多时候,尤其缺乏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法律等认识会导致营销策略的失败。此外还存在着营销管理模式差异、价格差异问题、包装差异问题、服务差异等问题。这些问题在MALIN饼干进入中国大陆市场前都需要深入分析,它关系到MALIN饼干在今后的营销管理、营销策略等,做到有备无患。

三、MALIN饼干打入中国大陆市场的策略

(一)结合本土文化的营销策略

文化的差异体现在审美观、价值观、政治、经济、风俗等方面,因此,MALIN饼干在打进中国市场前可以借助于市场调研,专家分析等多种方式来深入了解中国的食品文化,正确的认识市场环境,根据中国文化的特色和消费习惯来确定产品的特征。

1.人口因素的分析

在食品行业中,精准的人口因素分析对MALIN饼干进入中国的市场有重要的影响。分析时要重点分析人口的地理分布情况,收入分布,年龄分布等。人口的地理分布会直接影响到食品的需求情况。目前,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很大,针对不同的人口收入情况,来确定MALIN饼干的定位,是走高端还是低端用户,以及在食品进入后的促销形式等;对年龄的分析有利于确定MALIN饼干在中国的消费群体,哪些年龄阶段的是主要的消费群体,哪些是潜在的消费群体等。

2.社会文化环境的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包含人们行为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等。每个环节都需要细心的分析,因为,在MALIN饼干的营销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如果没有考虑周到都有可能影响到盈利。

此外,要重点做好中国人的口味的研究。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肯德基在中国的口味营销,例如,肯德基根据中国人爱吃菜爱喝粥的习惯,推出了蔬菜粥,近时又推出了豆浆等。可见,一款食品要想能够让中国消费者认可,还是要从研究中国饮食文化开始,将产品的特色文化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并抓好恰当的点。

(二)绿色营销策略

绿色消费意识会给MALIN饼干进入中国市场带来商机。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不安全食品直接影响了居民身体健康,甚至危及到消费者的生命安全,例如,2008年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蔬菜农药残留严重等。因此,当前在中国食品市场中受广大消费者青睐的是绿色有机食品。因此, MALIN饼干在营销策略中,要以绿色为主题,倡导安全饮食的品牌更容易让中国消费者接受。MALIN饼干在打入中国市场时,一定要注意以下问题:

一是要在制作食品的质量上下功夫,做到真正的天然绿色,让中国老百姓吃着放心。虽然绿色的生产工艺需要加大企业的成本,但是相信在中国的市场中还是有很大的潜力。

二是要在包装上采用绿色包装工艺。绿色品牌营销还要涉及到该食品的包装。要准确定位,符合中国消费者心理,并结合中国的文化气息。MALIN饼干在包装上要讲究美观,取食方便。同时应将环保的概念加上去,对废弃的包装纸或盒能进行回收和处理。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6

关键词:橄榄油 欧丽薇兰 贴牌生产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人们的生活必需品食用油市场上,也不再是单一乏味的棉籽油、大豆油和调和油,而是出现了很多新型食用油,如玉米油、橄榄油等。尤其是在进口光环笼罩下的橄榄油,备受消费者的追捧。

一、欧丽薇兰基本概况

欧丽薇兰橄榄油是益海嘉里集团推出的橄榄油品牌。益海嘉里集团是新加坡丰益国际有限公司在华投资的公司,集团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在深圳、青岛、天津等主要城市投资设立了40多家工厂和20多家贸易公司,成为国际知名的粮油加工及贸易商,我们所熟知的金龙鱼、胡姬花、口福等食用油品牌都是出自益海嘉里。作为橄榄油品牌的新贵,欧丽薇兰进军中国市场,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下面就来具体分析一下欧丽薇兰自身的竞争条件以及它面临的市场现状。

二、欧丽薇兰SWOT分析

(一)欧丽薇兰的优势

首先,欧丽薇兰橄榄油依托于有着悠久油类加工历史的益海嘉里集团,其丰富的行销经验、成熟的渠道网络和背后强大的资金支持是欧丽薇兰橄榄油进军中国市场最坚强的后盾。其次,欧丽薇兰橄榄油符合双重质检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橄榄油、油橄榄果渣油》和国际橄榄油理事会制定的《橄榄油和油橄榄果渣油贸易标准》,这就使得欧丽薇兰橄榄油不仅符合出口国标准,也完全符合中国标准,双重标准保证了欧丽薇兰的高品质。

(二)欧丽薇兰的劣势

欧丽薇兰橄榄油实际上并不是直接进口国外生产厂家灌装的橄榄油,而是从橄榄油生产国进口原油,来到中国分装售卖的。这就造成了消费者对于欧丽薇兰橄榄油的质量和品牌的不信任感。首先,国外橄榄果的摘取时间都是每年的10月底,初榨橄榄油的包装日期应该是在10月底到第二年的2月之间,但是,由于从国外进口橄榄油的运输过程需要几个月的时间,因此,在国内分装的橄榄油的生产日期往往都是灌装时间,已经不是最初国外的生产日期,这就在无形之中将产品的保质期延长了数月,此外,橄榄油在运输过程中会消耗较长的时间,会给橄榄油的品质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其次,欧丽薇兰的品牌市场定位也陷入了一种的尴尬的处境,欧丽薇兰的宣传主打进口牌,其产品的定价也比较高,很多消费者都会以为欧丽薇兰是国外的橄榄油生产商,但是,细心的消费者会发现其商标上的产地却是中国,这就给消费者造成了一定的误区,甚至会令消费者感到被欺骗。

(三)欧丽薇兰所面临的机会

欧丽薇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市场机遇。2001、2005、2006、2012、2013年国际食用油及橄榄油展览会相继在中国举办,这说明国际橄榄油企业看好了中国市场的消费潜力,甚至有的组织宣称“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也是最大的橄榄油消费国”,因此,中国橄榄油市场的空间容量是巨大的。但是,由于中国目前并没有出台最新的有关橄榄油的检测指标,因此,市面上出现了很多厂商进口劣质橄榄油榨油并勾兑其他植物油充当橄榄油的现象,橄榄油市场有待规范,这就给欧丽薇兰提供了一个称为引领行业新风尚的机会。

(四)欧丽薇兰所遭遇的威胁

欧丽薇兰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首先,欧丽薇兰橄榄油面临国外进口品牌的挑战,国外进口的橄榄油成品有着很多优势。第一,国外橄榄油历史悠久,品质更加纯正。第二,一些消费者对国外品牌有一定的心理偏好,认为国外进口商品的品质更加放心。第三,通过笔者在网络上查询的价格,国外进口品牌的500ML特级初榨橄榄油的价格大都处于40~50元左右的水平(详见图1),相比较欧丽薇兰同样规格的橄榄油76元的价格来说,欧丽薇兰橄榄油并不存在价格优势。

图1 500ml特级初榨橄榄油不同品牌价格比较

其次,从国内市场来看,近几年来,进口食用油的价格增幅远超过数量增幅,说明进口食用植物油中,高价格食用油所占比例越来越大,进口量也越来越多,食用植物油的消费需求日益多样化、细分化、高档化,这就加剧了欧丽薇兰在高端市场上的竞争。除了同进口产品竞争之外,欧丽薇兰还要面临与传统油类争夺市场份额的挑战。

三、欧丽薇兰发展对策

结合欧丽薇兰的SWOT分析,可以看出,欧丽薇兰所面临的挑战依然很大,因此,欧丽薇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首先,明确定位。欧丽薇兰应向消费者明确自己作为橄榄油分装商的身份,同时充分发挥大批量采购橄榄油的低成本谈判优势,让利于消费者,定位中低价格来吸引消费者。此外,明确目标消费群体,橄榄油作为一种高端新兴事物,很容易为追求高端生活和喜欢猎奇的年轻白领一族接受,欧丽薇兰可以以相对优势的价格重点俘获追求品质生活的白领阶层。

其次,品质为本。随着大众媒体的飞速发展,社会透明度大大提高。从媒体披露的中国乱象丛生的橄榄油市场的报道中我们知道,很多厂家勾兑其他的油类冒充橄榄油,面对这种情况,欧丽薇兰更应该立足品质,唯有如此,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长久发展下去。

最后,引领健康生活新风尚。可以充分吸收借鉴益海嘉里集团对于金龙鱼等食用油的成功宣传经验来推广欧丽薇兰橄榄油。目前欧丽薇兰的宣传手段除了多方位的广告投放之外,还赞助一些美食电视节目,通过主持人的讲解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橄榄油,这无疑非常好的宣传渠道。此外,欧丽薇兰可以制作相关的健康宣传节目或者宣传册,投放到移动媒体等受众更广的媒体中,定位于健康知识普及专家,向消费者介绍正确的辨别真假橄榄油以及使用的方法,引领消费者的健康生活新风尚。

任何新兴事物的出现都会带动一大批企业的迅速成长,但是,就像当年火热的保健品市场一样,现在的橄榄油无疑被商家炒作地失去了本来的面目。橄榄油确实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使用范围广泛的油料,但是,很多商家利用消费者的无知借机夸大宣传橄榄油的功效,误导消费者,从而达到诱导消费者购买的目的,这种做法无异于作茧自缚。诚信乃立业之本,在新兴的橄榄油市场中,希望欧丽薇兰能够秉持企业的道德,为消费者打造一款质优价廉的橄榄油品牌。

参考文献:

【1】石永峰. 中国橄榄油市场发展现状[J]. 中国油脂. 2007.32(2):86-87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7

一、上游行业普遍受益,下游行业视情况而定

业内人士多认为,农产品期货价格的上涨对上游行业有利好作用。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表示:“整体来说,小麦、玉米、早籼稻价格的上涨将为其上游产业链,如种子、农药化肥等行业带来正面的预期。一方面,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有助于提高农户购买优质种子的能力;另一方面,良好的种植收益也会驱动农民扩大农产品的种植面积。”

东证期货分析师鲍红波告诉记者:“一般而言,农产品期货上涨对上游形成需求拉动,整体对种业具有利好作用,由于不同农产品的上涨幅度不同,所产生的比价效应会导致对不同种子需求量的变化。对于中游来说,粮食期货价格上涨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种植收益,提升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利于农业的长远稳定发展。”

对于下游行业,期货具有价格发现的作用,期货价格的上涨是对品种远期看涨的反映。由于下游企业一般是需求方,上游价格的上涨会传导至下游企业,导致下游企业采购成本上升,倘若下游企业在销售价格没有太多变化或者销售价格也面临竞争压力,那么上游价格上涨将稀释企业盈利空间。上海中期分析师经琢成向记者表示: “对于下游企业而言,主要是控制采购成本,倘若上游价格上升,意味着下游采购成本预期将增加,在终端产品销售价格不变或者面临竞争的情况下,下游企业的盈利空间就会减小。”

分析人士认为,对于下游加工贸易来说,粮食价格上涨将提升加工贸易的成本,可能造成食品通胀压力,企业如果不能顺利转嫁粮食价格上涨的风险,将面临成本上升、利润缩减的局面,但期价对下游行业的作用较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具体情况还要看各个品种的特性。

1、玉米:饲料行业面临成本压力,深加工企业或将转暖

玉米的下游主要包括饲料行业和深加工行业。新世纪期货分析师黄婷告诉记者,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推高下游饲料行业的成本。不过,目前国家通过在东北市场投放临储玉米,交易对象为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的饲料加工及养殖企业,

此举有利于降低这些企业的采购成本。但是对于无法购买这些成本较低的玉米加工企业而言,玉米价格的上涨将削弱其竞争能力。

不过,对深加工行业而言,玉米价格的上涨并非完全是利空。上海中期分析师杨晓云表示,玉米价格的上涨将推升深加工行业的成本上涨,小规模深加工企业或将放弃生产,大企业垄断地位重新确定,行业定价抬头,玉米淀粉库存降低后,玉米淀粉价格将再度反弹,深加工企业或将转暖。

2、小麦:强麦影响不如普麦

小麦的下游产业主要是面粉加工,饲料也占一小部分。分析师黄婷表示,近两周虽然强麦期货价格持续上涨,但是小麦现货走势却呈现稳中回落。加上近期国家的定期销售临储小麦并增设加工企业销售专场竞价交易会等举措,使得市场货源较为充裕。强麦主要是用于专用粉,其价格对制粉企业的影响远不如普麦的价格影响大,目前普麦现货稳中回落的走势或部分抵消了强麦价格上涨造成的影响。

易盛信息分析师海洋也表示:“目前,强麦期货的流通盘量与整个国内现货市场的供量相比太小了,不足以产生地震效应。”

3、早籼稻:加工行业成本可能上升

早籼稻的下游产业链十分丰富,包括口粮、米粉、啤酒等。分析师黄婷表示,早籼稻的期现价关系也与小麦类似,现货价走得比较稳,但是近期临储早稻的成交走好,或为后期现货走高提供支撑。她认为, “早籼稻价格的上涨也将给下游加工企业带来成本压力,当然如果现货企业通过参与期货市场适时进行套期保值,将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4、大豆:成本矛盾或将利空下游

东证期货分析师李茉表示,对于大豆的下游饲料企业而言,大豆价格的上涨使得他们的饲料生产成本大幅增加。在国内,猪粮比目前为6.53:1,猪肉价格7月30日当周数据为16.35元/公斤,养猪成本上升的同时,猪肉价格并未大幅上涨,这种上下游的成本矛盾为下游产业链带来利空影响。

二、期货对现货影响不应过度夸大

期货价格对现货市场虽然存有一定影响,但不能被过度放大。中华粮网主编焦善伟向记者表示,期货价格是对未来价格的预期,由于有一定投资炒作因素存在,对现货市场的影响有限,不能过分扩大期货价格的作用。

谈到农产品期货价格上涨与产业链的关系,分析师海洋表示,影响产业链的主要因素还是国家对基础农产品的政策支持力度,以及国内农产品的供需情况,而农产品期货的影响有限。

临期食品市场分析篇8

2011年11月23日,ChinaVenture投中集团分析师冯坡了一项资本投资农业的分析报告《产业化凸显农业投资价值 投资者“务农”热情高涨》,他在投中集团长期跟踪农业领域,本刊记者专访了冯坡。

《新财经》:在资本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为什么农业成为资本新的投资热点?

冯坡:资本对农业的关注,主要源于“现代农业”时代的来临。在社会与经济环境、消费者消费水平及消费需求都达到一定程度时,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既是市场发展需要,也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此外,目前整个PE市场面临较大竞争压力,农业领域投资相对滞后,面临的竞争压力较小,而且农业本身具有较强的抗周期性,可以有效降低投资风险。

《新财经》:您如何看待当下资本追捧有机农业的现象?

冯坡:资本对有机农业的追捧,主要源于消费升级导向以及“食品安全”形势下,居民对“有机食品”需求的快速增长。严格来说,与消费服务行业受到资本热捧并无本质差别。

《新财经》:资本追逐有机农业背后的机遇是什么?

冯坡:其背后的机遇主要有两个层面:第一,消费升级导向为有机农业带来更大发展空间,比如对高端食品的需求直接促进有机农业产品销售的增长,而休闲、旅游等方面的需求,则为有机农业开拓商业模式提供了更多可能;

第二,“食品安全”问题带来的机遇,近年来频出的食品安全事故,使得人们对绿色有机食品的需求出现快速增长,无论是终端消费者还是下游的食品企业,都对有机农业产生更大依赖,因此,整个市场规模得到快速扩张。

《新财经》:目前资本投资有机农业的风险是什么?

冯坡:有机农业作为典型的农业细分领域,其主要来自政策、市场、自然风险和企业管理方面的风险:首先政策方面农业投资最大的难点是土地问题,农民和企业都不能拥有土地产权而只拥有土地使用权,而土地使用权流转政策目前还未放开,因此对于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是一个很大的障碍;

其次,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灾害两个层面的自然风险,前者如水资源减少对农业生产带来的减产风险,后者如冰冻天气对自然作物生长的影响等;

第三,市场风险主要是指市场价格波动以及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交易风险,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相对分散,市场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因此,终端市场价格波动为企业经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最后,由于农业企业普遍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制度,在财务、制度管理等方面不够规范,对企业扩张以及最终登陆资本市场都构成一定障碍,此外,目前农业企业普遍采用的“公司+农户”或者“公司+合作社+农化”的经营模式,也有可能因天气、政策等原因面临大规模违约风险。

《新财经》:你对资本进入有机农业项目有什么投资建议?

冯坡:在产业链角度,投资人应关注产业链延伸较长的企业,因为纯粹的种植、养殖企业受自然气候及宏观调控影响较大,风险难以预期;其次,品牌龙头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及抗风险能力,而农业与普通消费品领域一样,品牌、渠道都是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能力,投资人可关注农业龙头企业;团队方面,投资人要注重高管团队的行业背景,技术型团队将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投资人必须要专注,因为农业企业成长周期较长,创始团队的专注十分重要。

《新财经》:与中粮、万达和汇源这些大集团的农业项目相比,创业者及中小企业实力弱,应如何进入农业领域进行投资?

冯坡:中小型农业企业较难进行产业链整合,因此可以专注于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或者细分领域,在以下细分领域,创业者及中小企业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一、生物农业:过去几十年,化学农业在中国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展,未来农业增收已经无法再依靠化学品,那么最可能再次刺激农业产量增收的就是生物技术,整个农业领域从上游的种子、疫苗到下游的食品,都将大量使用生物技术。

二、农业装备:随着农业逐渐规模化以及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机械化生产将是大势所趋,未来小农经济将快速退出,而代之以机械生产为主的规模经济。近年来农业机械获得了广泛应用,未来该行业还将处于高速成长阶段。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