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红经济现象8篇

时间:2024-03-28 11:11:35

网红经济现象

网红经济现象篇1

“快钱”基因

超越“明星经济”的“网红经济”

“网红经济”是以一位吸引眼球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位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网红如浪潮一般势不可挡,在持续形成规模后成为一种经济现象――网红经济。

那么“网红经济”为什么能短期超越“明星经济”呢?这主要在于互联网传播喜欢标签化、私人化、情感化。强烈的个人风格和绯闻逸事会更适于网络信息碎片的重叠放大效应,把营销的功能赋予了更多情感上的联系。对 80、90 后消费者来说,他们对一个人的接受度,往往大于对一个冰冷的机构品牌的接受度。互联网让这群年轻消费者感觉和商界大佬们更贴近了。与明星不同,网红更加接近实际。

很多互联网商业现象背后,都是利益在驱动。相比去年特别火的以对接为主的平台经济,“网红经济”涉及的金额少、收益回报更快。这可能也是为什么风投一改去年热投O2O,转向投资以个体经济为特点的商业模式的原因。既然如此,我们知道风投都是转得特别快的,那么由此铺设开的链条,也不会持续太久。这种链条跟我们过去汽车、航天产业的链条完全不是一回事,就是挣快钱。“挣快钱”是网红经济基因的一部分,因为网红如果形成不了某种效应,就无法为自己造势,无法用尽可能短的时间吸附尽可能多的资源。与此同时,“挣快钱”也会成为它的宿命,在没有成功实现指数级增长之前,只能主动选择被市场淘汰,或者干脆主动选择把自己淘汰。

低门槛高人气

网红或为直销企业创造高效益品牌价值

2016年网红经济爆火的背后酝酿着不可逆转的商业变革。“网红经济”已经在一批“能人”的造势和铺设下,成为一个迅速延伸的新业态。以“网红”为中心,泛网红内容创业链条、经济服务链条、衍生产品开发链条、“代运营”平台服务链条、资本整合链条都已被一一勾画且付诸实施。至于能否顺利联动,实现规模效应,且保持持续创新,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2016年网红迅速升温,这种现象引起不少直销企业的青睐,在与时俱进的带动下,直销企业聘请网红为企业的产品做代言。由于直销企业大部分都是以生产保健品以及护肤品为主的居多。但在2015年9月1日,我国新广告法就规定广告代言人的法律义务和责任,同时明确规定广告代言人不得为虚假广告代言,不得为未使用过的商品服务代言。如果明星代言的是虚假广告,同样负有连带责任。而新广告法让不少直销企业打消了借用明星宣称产品的设想。但网红者不属于明星,同样聚集了很多的粉丝以及人气,在宣称效果上不比明星差到哪里去。

网红是自媒体时代活跃在网络世界的明星,他们的出现改变了这个时代的造星机制,成名的门槛降低了很多。过去,一位明星的成长需要一个成熟的经纪公司或者团队来打造,要成为明星,首先要具备音乐、表演等方面的新才艺,其经纪团队也必须与演出、出版或影视企业及平面、电视媒体达成良好的互动合作关系,而网红则不必受这些传统规则的约束,有个性、敢出位成了扬名的基本条件。不可否认,网红成为当下的潮流,直销企业借用网红进行营销也是一种创新宣传的渠道,网红效应能否成为直销企业宣传的普遍现象仍是一个需要长期观察的过程。

“双刃剑”

警惕网红以“文化之名”行推销之实

“网红经济”具有泛媒体化、泛商业化特点,但从社会学的角度讲,“网红经济”就是个皆为利往的名利场。如果这些“网红”在提供内容时能够把更多商业广告裹挟进来,有更高的变现能力。尽管网红经济能够给更多的网名带来娱乐,但是“网红经济”会把人们的生活世界边缘化。这正如你不喜欢在出租车、小区电梯上看到广告一样,你也不会喜欢微信朋友圈有人推销东西。

网红经济现象篇2

上个月,被誉为2016年中国第一网红的Papi酱,在其视频贴片广告招标会上居然拍出了220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随着Papi酱、淘宝模特、协和姐等网络红人在网络上曝红,网红经济也风生水起,跟着火爆起来。

网红之所以衍生为一门生意,关键在于通过亿万粉丝点击而生成的流量变现,而变现的途径就是将粉丝火辣辣的眼球转化为购买力,因此,有专家将网红经济喻之为一波又一波吸睛的潮水。

网红借助互联网这个庞大的“孵化器”,具有强大的“吸粉力”。网红都是依靠微博、微信、QQ等自媒体,利用爆料、搞笑、幽默的图文、场景化视频聚集起大量的人气,并通过淘宝等电商平台,将数以十万计的粉丝转化为消费群体,创造千万元的收益。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papi酱,其微博粉丝数已有800万之众,微信公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视频总播放量已超过2.9亿次。

嗅觉一贯十分灵敏的风投们看准了这个商机,闻风而动,于是资本疯狂涌入网红市场,追逐丰沛的利润。以“人不穷怎么当网红”自我调侃的Papi酱,很快就成了风投们的“猎物”。3月19日,真格基金、逻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联合注资,总投资额为1200万元人民币,估值高达1亿,成为2016年网红界的标杆性事件。

百度财经人物风云榜搜索指数排名第一的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网红,目前微博粉丝达到了219万,有机构预测他的网红身价估值超过10亿元人民币。去年郎眼财经制片人王牧笛和天翼资本合伙人匡澜凑到一块创立了北京牧澜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李大霄则是其股东之一,也是其微信公号的“当家花旦”,不仅继续充当意见领袖的角色,发表财经文章,还制作关于A股市场的搞笑视频,给投资者带来苦恼人的笑。网红经济在李大宵身上也体现得淋漓尽致。

不过,既然是一波又一波的潮水,就会有潮涨落的周期。说白了,每一个网红只是一个短暂的网络现象,如过眼烟云,一如当年红极一时的痞子蔡、芙蓉姐姐、犀利哥等,像走马灯似地来去匆匆,只是历史的过客。随着时代的变迁,一拨人来了,一拨人又走了。这就决定了寄生于网红的网红经济是一种喧嚣和浮躁,随着某个网红的昙花一现,网红经济也上演了从烈火烹油到锅空灶冷的嬗变。

再说,时下人们对网红经济颇有微词。在流量变现成为互联网商业逻辑的时代,网红经济利用网红奇货可居。但网红经济有一个与生俱来的“硬伤”,就是网红时不时地以粗俗为卖点,吸引粉丝的眼球。网红们很多简单、直接的短视频选取日常生活中的槽点与痛点,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网民随手一点便捧腹大笑,获得快乐。但其视频内容时不时会出现一些粗俗的言语。特别是一些段子手网红,那幽默诙谐的段子针砭时弊,也不乏哲理,但也时不时地透露出低俗甚至下流。由此衍生的网红经济不免打上灰色经济的烙印,能增加GDP,但这样的GDP对国民素质是一种伤害。

虽说目前的网红们不靠颜值靠神技,不仅要美貌如花,还要妙笔生花。但网红生命周期短、盈利能力弱等短板始终是网红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可逾越的瓶颈。更有人尖锐地指出,目前难谈盈利的网红经济,注定是一场虚假繁荣的游戏,速生速朽应是其铁律。

但风投们不是傻子,将巨额资本投放在网红身上,自然有其利润想象的空间。网红经济在极短时间内能积聚起巨大的购买力,风投们在速战速决中也能赚得盆满钵盈。因此,风投的商业表演应是跑步进入网红经济,捞一把就走。精明的风投更愿意把资本投给“庇护”网红的平台,因为平台容易产生很多网红,有更多的可能性选择。

而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差异化生产十分重要。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没有任何一部文艺作品因为它像另一部文艺作品而被观众、听众或读者记住,同样也没有任何一个表演者因为他的表演风格模仿另一位艺术家而被人们记住,尽管名噪一时,也会被人们遗忘,因为人们只会记住第一名。网红经济必须走差异化道路,另辟蹊径,创立自己的品牌,因为如今再想模仿芙蓉姐姐扭动腰肢、搔首弄腮而成名几无成功的希望。网红经济必须有自己的主打产品,即与众不同的网红才能持续生命周期。

网红经济要想走得远一点,遵纪守法是一条正道。这是一个“言论自由”的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人人都掌控着一柄话筒,但绝对不是信口雌黄、胡说八道的时代。互联网应有纪律约束,网红经济也必须有制度约束。不要强调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失去监控也会“流产”。

业内比较一致的观点是,网红经济是可持续的,也将会成为常态化,但单个网红的持续走红是不可能的,因为网红只是特定时间阈值内的自我表现。而目前网红经济变现模式还是相对单一,盈利模式也在摸索过程中,但只要需求存在,该行业就不会死掉。网红市场的乱象也会随着优胜劣汰而退出网络平台。

网红经济现象篇3

[关键词]网红经济;消费行为;大学生;引导与规制

网红经济通过互联网名人的影响带动新的消费趋势和习惯,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与信号。网红经济是互联网时代飞速发展的产物,而与之相关联的最直接群体主要是大学生。网红经济基于粉丝数量的个性化营销中受到了很大的欢迎,完成了整个市场经济活动中的销售行为。网红经济和网红是时尚的代名词,其强大的吸引力逐渐影响着大学生消费观念的转变。关于网红经济方面的研究已经很多,但研究成果更多是泛泛而谈,缺乏具体可行的深入研究。因此,文章将着重针对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及措施引导开展研究。

1网红经济:影响大学生消费行为的重要因素

研究显示,近年来大学生消费呈稳健增长趋势。大学生作为特殊的消费群体缺少经济来源,人数比较多。没有生活压力的负担,更多的消费集中在文化、娱乐、服饰消费,倾向多样化,且经常会有冲动消费的现象发生,缺乏理性消费经验,具有相当的购买能力。对品牌忠诚度高,易形成固定偏好。同时作为刚刚拥有独立能力的年轻人,有较强的猎奇心和个人追求,对于价格、文化、潮流及品牌认同有特殊要求。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受到群体生活的影响,具有很多共同的消费特点。脱离了升学的压力,他们会用很多时间去上网、关注一些新鲜的事物,乐意为产品付费,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作为当代消费群体的主要力量之一,大学生消费的重点领域已经从基本的生存消费向更高层次的生活质量消费转变。大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喜欢的比较独特,他们求新求异,追求时尚,好奇心强,乐于尝试新鲜事物。在选择商品购买方面,喜欢与众不同的物品,喜欢个性化定制,网红的时尚个性化品位吸引了大批学生的关注,部分大学生过于追求网红品牌和时尚个性化消费,来达到自我满足的效果,而网络恰恰为他们提供了这样的平台和机会。网络推荐的产品应该能够满足大学生多方面的需求,大学生缺少经济来源,没有较多的收入来源,而网红推荐的产品一般都是小众品牌,或者是自己的品牌,价格相对较低,比较适合学生购买。同时网红推荐的一些大品牌,网红团队会与品牌方沟通为粉丝们争取到较好的福利和价格,为粉丝争取更多的消费权益。一些正面的、积极的网红将正确的积极的消费观念传递给学生。例如李子柒、papi酱以及黑脸V都还是有正确的消费观的,他们会告诉学生粉丝适度消费、合理规划,有些东西不一定非买不可,这些消费观念让学生有强烈的认同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拓宽了获取商品信息的渠道,学生在购买同类产品的时候可以进行对比,能选择到更好的、更划算的、更适合自己的产品。

2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影响

2.1“网红”诱导大学生不合理的消费观

在这个复杂的互联网时代,一些网红是缺乏道德观的。由于市场化经济及社会普遍价值观庸俗化,网红作为一种新兴职业,缺乏相应的管理机制,对网红本身的素质也难以控制。同时行业恶俗现象频发,不乏少数网红以低俗内容吸引观众眼球,获取关注。巨大的经济利润导致他们将“庸俗和媚俗”称为“加粉”。经常通过以身体上的诱惑、暴力刺激等方式进行直播赚钱。此类行为会让学生误以为这种赚钱方式是可以的,危害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例如通过“裸贷”来获取金钱满足自己的超额消费欲望。同时,在学校这个大环境里面,贫富差距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存在,有些家庭条件好的学生会选择高档的奢侈的东西来彰显自己的优越感。大学生作为一个年轻的消费群体,有较强的猎奇和跟风攀比消费心理,其他学生在好奇和跟风攀比消费心理的驱使下,极易产生冲动消费和盲目跟风消费等行为。

2.2网红经济诱导大学生对金钱的崇拜

调查显示,在当代大学生中有21.43%的人生活费不足1000元,有50%的人生活费在1000~1500元,有14.29%的人生活费在1500~2000元,有7.14%的人生活费在2000~2500元,有7.14%的人生活费在2500元以上。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的生活水平在1000~1500元,他们购买网红安利产品的购买力是有限的。但当前大学生消费观念不够成熟。同时社会以及大多数学校对于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教育问题并未表现出太多的关注与重视,导致许多大学生的理性消费意识不足,容易落入消费陷阱并产生不理智的消费行为,甚至产生超额消费的现象。一些网红经常在互联网上炫耀豪华车、衣服、化妆品、食物、旅行等,并将这些符号与丰富的上层社会、浪漫、情感、美丽和其他美好的想象联系在一起。这种“物质爱”的隐喻不断激发人们的消费冲动,向周围的人传达对金钱、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崇拜,诱导大学生形成金钱至上的观念。

2.3网红经济扰乱社会风气

因为社会上一些不好风气的影响,让当代大学生缺少理性消费观念。网红经济现象下,许多不良消费氛围和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消费习惯。某些网红的极端自由化直播也极易导致年轻大学生跟风模仿,从而使大学生产生一些缺少理智的消费行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引起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改变,对于大学生不良消费习惯的养成起到了促进和催化的作用。

3加强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引导的途径

3.1加大政府对各类直播App的监管

网红经济大环境下,要保持科学的道德教育和舆论指导,另外政府要积极地发挥监督作用,着重管理网络不端行为,增加考试信息。例如包括娱乐、暴力、刺激、想象力和其他网络管理与控制,阻止互联网粗俗的沟通渠道,必须严厉打击色情、暴力和粗俗行为。宣传核心价值观,领导社会思想和舆论。另外,要加强媒体监督,加强责任追究,净化互联网环境。计划、检查、监控和总结以确保有效的结果。要建立相应的机构协调工作,取缔违法直播组织和平台,并设立24小时监督电话。对各类网络犯罪行为严惩不贷,从根本上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对大学生的毒害。

3.2网络平台要加强自我约束

(1)增强品牌效应。选择鼓舞人心的故事并传播正面的品牌广告,吸引大学生消费者的注意力并在互联网上提高积极影响力。比如聚美优品首席执行官陈欧拍摄了广告选择公司的企业文化。聚美优品首席执行官陈鸥描述了大学生创办企业的艰辛,并表示其不会放弃或损害他们的形象。这不仅传播了陈鸥自强不息的青年形象,也引起了许多年轻人的共鸣。投放广告后,聚美优品的关注度持续提高了数倍。这一模式被模仿,成了公众讨论的热点话题,并受到媒体的报道。特别是大学生的讨论和模仿。特别是许多大学生模仿陈欧求职,表达大学生成长的艰辛和艰辛,语言简洁易懂,因此聚美优品的广告越来越受欢迎。“我是陈欧,我为自己代言”就是聚美优品给大众留下的印象。(2)选择合适的媒体平台推广。每个平台都有自己的定位,每个平台特性不同。例如在针对大学生的营销微博中,首先,沟通内容应与大学生的生活紧密相关。其次,要注意沟通策略,使语言幽默生动。最后,注意反馈。在微博平台及时和大学生开展交流。在推广阶段,京东商城、天猫等官方电子商务微博的信息转发和优惠活动是微博经营和营销活动中最活跃、最具表现力的时刻。使用微博作为营销传播平台可以有效地促进大学生的在线消费。

3.3提高大学生对消费观念的理性认识

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消费习惯,控制自己的消费行为。首先,大学不是时候创造财富。主要的生活费用来自父母。其次网红推荐的产品购买满意度并不是很高,不要过分依赖于网红产品,推荐的产品不一定适合自己,不要盲目跟风。互联网消费以其简单、快速和低成本的独特优势,激发了大学生的购物欲望。据统计,2018年全球在线购物量超过8000亿美元。然而,随着这种新的购物方式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在线购物。手机每天都会向他们提供商品以在线购买。在线购物的便利性已成为培养购物狂的隐形场所。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享受生活”的观念,主张“赚钱,花钱”“分期付款”和“贷款消费”等概念。但是,大学生的收入并不稳定,他们需要有计划地花钱并适当地管理它,不能每个月都成为月光族。

3.4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学生购买网红产品的原因主要受网红个人魅力和个人需求影响,有的学生还是会根据自己的自身需求购买,但大部分学生受网红个人魅力影响,形成购买意愿,盲目信任网红会导致自己购买原本不需要的产品,造成不必要的花费。对于网红产品,不应存在从众心理和盲目信任。尽量避免情绪化的消费,坚持从个人的实际需要出发,在购买时,必须结合自身情况选择产品,量力而行,选择能承受得起的价格和条件,为自己找到合适的产品。树立良好的消费观,学会合理消费、科学消费。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我们需要发扬光大。

4结论

网络和网红是时展的产物,需要辩证地看待它们的优缺点。随着网红现象的不断扩大,网红经济要想趋向于更加专业和高质量的发展,有必要建立健全法律机制,网红也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同时自己要提高对理性消费的认识,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文章不足之处在于论文是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过于单一,不够全面。要想网红经济的发展更加全面专业,需要打开更大的研究市场,才能提供更全面的建议。

参考文献:

[1]金萍,袁鑫富,杨菂.探析网红经济对大学生消费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9(2):139-140.

[2]丁浩然,杨菂.网红经济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发展模式分析[J].中国商论,2019(2):21-22.

[3]刘晓旭,夏利畅,刘雪韵.如何利用网红经济促进大学生创业[J].法制博览,2019(21):67,83.

[4]穆娟,朱钬敏.网红经济视角下大学生消费观调查及思政教育[J].管理观察,2020(25):131-132.

[5]胡德平.大学生“网红”现象分析与教育引导策略[J].思想理论教育,2017(4):77-82.

[6]刘杨雪莹.网络经济环境下大学生消费行为转变的研究[J].管理观察,2020(2):128-129.

网红经济现象篇4

艺术家安迪・沃霍尔曾经作出预言:“每个人都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他的预言在张大奕和Papi酱身上体现得淋淋尽致。2016年6月,张大奕以红人店主的身伤在淘宝直播为自己的店铺代言新产品。两小时内观看人数有41万,点赞人数有100万,创造了2000万元人民币的销售额让所有人对网红的影响力刮目相看。Papi酱的主角是一个号称集貌才华于一身的女子,她通过3分钟的视频吐槽就能得到上万人民币的粉丝打赏。在2016年3月,她的首次广告拍卖到2200万人民币的高价。Papi酱品牌估值也扶摇直上冲破亿元人民币大矣,顿时成为网络红人(简称网红)界的领军人物,也同时让所有人不得不开始正式日益火爆的网红经济。

所谓网红经济是指依托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传播及其社交平台推广通过大量骰集社会关注度,形成庞大的粉丝和定向营销市场,并围绕网红IP衍生出各种消费市场,最终形成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的一种新经济模式。

网红经济的历史和成因

自从映客、花椒等推出素人直播,“人人都能做主播”的概念便迅速推广开来,在巨大流量红利诱惑下,原本以游戏直播起家的斗鱼、熊猫TV等也开始涉足素人直播大力抢夺网红和主播资源。近期最好的例子莫过于,在平台上演直播首秀,收到粉丝打赏90万元,获得1.13亿点赞的Papi酱。一时间移动视频直播行业硝烟迷茫,遍地黄金。市场趋热,直播平台的同质化问题也开始显现。投中研究院此前《网红投资报告》认为市场走向成熟,仅凭“网红脸”接受打赏的模式将受到挑战人的需求不断迭代网红的发展必将向优质原创内容上霏拢。

网红经济在2016年集中爆发,但之前也经历过3个阶段。第一阶段:文字网红。受制于通讯网络的限制,这个阶段的网民靠文字作为主要的交流方式,集中在BBS和各类文字社区上。这时代的网红一般都具有优秀的文笔和才情,通常没有采用任何商业运作。

第二阶段,图片网红。到了2005年互联网速度进一步提升进入了图片时代。网友流传一句“无图无真相”,彰显文字交流的没落和图片传播的崛起。这时候的网红大多都是V型脸的白富美少女,通过高颜值来吸引人气同时也存在一些为了博眼球而恶搞低俗的图片网红。网红成名后开始把吸引力流量引导到商业推广上,网红的商业运作逐步兴起。

第三阶段,全媒体网红。到了2014年后,移动手机特别是4G网络的普及,让网红吸引粉丝的方式空前的繁荣:除了原有的微信微博文字和图片外,出现了语音,歌曲,视频,特别是直播视频。而网红的称号,已经不仅仅局限在通过颜值推销淘宝产品的美少女网红已经成为社交媒体的话题人物、意见领袖、流行主力的统称。网红的商业化逐步形成一个成熟的生态产业链,催生了一系列网红孵化经纪公司网红第三服务公司和各种网红变现平台。根据易观的预测,中国的网红经济在2016年达到528亿人民币的产业规模,这个数字远超了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可见规模之巨大。并且网红经济逐年高速发展,预测2018将突破1000亿人民币。

网红的变现的方式

网红不仅能“吸睛”还需要“吸金”。网红的变现能力是其核心指标,主要有以下5种变现模式:

广告

广告是网红变现的最直接的方式。网红是内容的创造者,通过优质内容影响粉丝,让他们产生共鸣。网红通过在内容创造中植入广告进行软文宣传很容易潜移默化打动粉丝,因此广告效果极强。同时,网红的粉丝都有很明显的标签,很容易选择针对这一类人所需要的广告。正因为网红广告宣传效果好针对性强,广告主也愿意把钱花在网红身上。以Papi酱为例目前2000万的微博粉丝假设只有十分之一的点击率每个点击按照0.1元计算她的一个链接广告推送就能赚取20万人民币的广告费,其吸金能力非同一般。

粉丝打赏

粉丝打赏是指粉丝通过平台给网红送虚拟礼物,或者直接现金打赏。直播视频的网红主播其主要收入就是靠粉丝赠送虚拟礼物,如鲜花、蛋糕、跑车、飞机等不同物品对应价值不同的虚拟货币。随着视频直播的盛行,某土豪为了某网红主播一掷千金数百万砸下去买虚拟礼品赠送的新闻报道时有出现。和视频直播的大手笔送礼相比,而靠短视频或者文字图片内容打动粉丝打赏的数额相对较小+但却是细水长流。只要内容足够吸引并打动粉丝长期持续的优质内容创作积累的粉丝打赏也不容小觑。

网红电商

网红电商这种变现方式逐渐成为主流,即将粉丝流量导向电商平台,通过商品销售实现回报。但是如何把粉丝引导到电商平台上并真正购买商品或者服务,这是一个很考验网红或者网红团队能力的事。首先,网红电商要对粉丝的构成有清晰的认识:其次要选择合适粉丝和质量过关的商品因为粉丝信任网红最终才购买商品倘若商品质量不过关会动摇粉丝的信任基础网红离陨落也不远了:再次就是要解决商品的供应链瓶颈,粉丝的爆发性购买,往往造成货品供不应求若没解决好供货这个交易的最后一环前期的运作也就功亏一箦:最后就是需要把握商业引导的力度,粉丝对商业广告有一定的承受极限过于频繁的引导,很容易出现“丢粉”的现象,即粉丝取消矣注,弃网红而去。

网红电商变现方式现在发展越来越成熟。2015年“双11”期间・排在前十位的服装网店当中有七个店全部是靠网红拉动的。网红电商中,做的最用心的要数罗辑思维・他去年仅在微信公众号里产生的商品交易都有上亿。罗辑每天会推送一段60秒的语音+每天可以回复不同的关键词获取一条链接内容往往这个链接就在推送他们卖的产品了。而他们推送的产品都是精心挑选做足了内容和形式的新鲜感,却又懂得节制,不滥用对粉丝的影响力。

形象代言

为企业或者商品形象代言,这也是很多网红的奋斗目标。通过形象代言网红不仅可以收获丰厚的回报而且可以大幅提高知名度,可谓名利双收。但是他们成为形象代言人并不容易,因为选择要代言的对象非常重要,要考虑到粉丝群体类型、自身网红的风格和特征只有找到两者绝佳的匹配网红代言才能成功。目前游戏行业比较流行找网红代言,是因为电子游戏竞赛直播培育出不少的游戏网红,优秀的游戏网红水到渠成地被选为游戏的代言人。

影视演艺

网络影视媒体由于门槛低,互动强,具有很强的大众革根娱乐性深得年轻人的喜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从不看电视,少去看电影而更多选择网络电视剧、网络电影。因此有表演基础的网红开始出现在网络影视作品中从而大幅度提高网络票房和点击率。个别的几个有表演天赋甚至是专业表演出生的网红+也进军传统的影视演艺圈,成为自带粉丝和流量的票房放大器。2013年爆红成为樱花女神的网红黄灿灿,被湖南卫视相中,参加了《天天向上》和《奔跑吧兄弟》等综艺节目,这两年开始进军电影行业,由网红转型为演员。

网红经济的产业链和生态圈

网红能够有如此强大的变现能力绝不是单单靠网红一个人能做到的,其背后有完整的网红产业链条和其丰富的生态圈。从核心的网红开始+衍生出专业的网红孵化和经纪公司以及网红第三方服务公司。通过专业公司的营运,网红影响的网民和粉丝进入到网红的四大变现平台:社交(微信,微博等),电商(淘宝聚美优品等),视频直播(斗鱼,映客直播等)和语音问答平台(分答,知乎等)。

网红第三方服务公司是网红服务的支持方提供专门针对网红的的服务比如提供专门网红培训的网红商学院:提供对于粉丝的数据监控平台服务的清博指数公司:提供网红通告对接服务的红演圈公司:还有其他美容整形和形象设计的服务公司等。

网红经济进入全媒体网红阶段后,催生了专业的网红孵化和经纪公司,这类专业公司成为网红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力。每一个轰动的网红爆发事件,其背后都会有孵化和经纪公司运作的身影。可以说,没有网红孵化和经纪公司就没有今日网红经济的盛况。

网红经济的发展问题和其影响

网红经济的异军突起赚足了眼球然而高速步展中,也出现不少问题。最突出的是网红文化的低俗和媚俗性,前期的网红,为了炒作和吸引限球,以恶搞为手段+积攒虚无的网络人气以此满足其个人的出名需求+有些网红走色情球和炫富的路线。尤其是在直播视频流行后,网红主播乱象丛生在利益驱动下为了哗众取宠,有些网红主播跨越社会和道德底线。这些网红的出格行为,满足了部分人审丑娱乐刺激,偷窥和臆想等心理,但却无法被主流文化所接受,因此也被市场大众所诟病和唾弃。监管也随即出台管理措施大力整顿。中国大陆广电总局在2016年9月下发《关于加强网络视听节目直播服务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大陆国家网信办也在11月4日《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网络视听直播的内容,资质、平台的审核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力求从监管上刹住网红文化的低俗歪风。

网红的炒作、刷单和数据造假也是网络经济的另一个顽疾。为了成名网红和经纪公司走歪门邪道,雇佣炒作团队去收买了大量水军。这些人在推手团队的带领下一次注册多个账号在一个帖子下发表许多矛盾和有争议性的观点,甚至互相谩骂吸引眼球在不停地在完成顶贴、发帖和转帖任务后,根据发帖数量和质量,他们会获得每条帖从0.1元到0.8元不等的价钱。网红则以此来增加影响力和粉丝。刷单更是在直播平台上屡见不鲜。网红经纪公司大批量向直播平台充值获得较大的折扣优惠比如花2000万充4000万的虚拟币然后让水军装成粉丝把4000万全部打赏给旗下的网红。网红收到4000万后,和直播平台55分成,网红收到2000万,原封不动转回给网红经纪公司。这样的刷单,经纪公司不花一分钱捧红了网红,直播平台虽然一分不赚但是获得大量虚假的流量受骗的是普通网民和投资直播平台的投资人。网红直播的数据造假也非常猖獗,让人看不懂其真实的用户数量。2015年9月原WE队员微笑在斗鱼TV直播的时候,显示观看人数13亿,如此的数据若是真实则意味着全国人民同时在观看。后来调查发现斗鱼直播都会给不同倍数的增值这次一不小心玩得太大露馅了。

网红经济的蓬勃发展依靠的是吸引粉丝的注意力而全社会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是个零和游戏。因此网红经济不可避免的直接冲击娱乐文化产业,经纪公司业务,广告零售电商等行业。传统媒体特别是明星经济的注意力将被稀释,像林志玲和四大天王这类家喻户晓、老少通吃的明星不会再出现。因为网红进入门槛相对明星要低非常多,并且不需要明星那这种专业级别的团队运作只要拥有一定内容制作能力,就有机会收获粉丝,成为人气网红。正因为门槛低成名快,未来每个细分领域都会出现所属的网红或者意见领袖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特定领域的网红,全才的网红将是风毛麟角,而明星的矣注度也将被极大的削弱。

专业生产与刷粉造就盛世

为了争夺优质内容,素人直播原创IP的需求并不能满足各大平台的需要。以映客为例该平台以素人起家却吸引了范冰冰、王凯、马可、刘涛等当红明星入驻。实际上除了明星之外投资人的加入也为直播增光添彩在网红直播领域跑马圈地…“专业内容生产”开始助推行业发展,网红直播势头凶猛,却也有隐忧各个直播平台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刷粉”。业内人士表示,主播刷粉已经成为视频直播行业的“潜规则”有平台通过数据造假来营造火爆直播场景,并以此骗取融资。

视频直化的“专业化”趋势

娱乐圈明星加入直播阵营引起的“围观”是“专业化内容生产”的最直观体现。刘诗诗、刘涛、范冰冰、Anglebabv等一众明星纷纷加入主播行列,在各个直播平台露脸,除了本身的名气之外,背后专业的运营团队功不可没。对明星而言他们只是把移动直播当做一个网络营销和新媒体互动的功能,偶尔直播一下展示亲和力。明星并不会长期驻留在直播平台上一是有自降身价的感觉二是明星的时间成本太高。

与娱乐圈明星不同的是,以“赵家班”为代表的东北二人转演员也将其专业表演放在了直播平台,其吸粉效应十分明显。除了明星团队入驻直播平台外“直综”(直播综艺节目)是PGC的典型案例。腾讯视频在2015年推出《我们15个》,优酷2016年5月推出《潜行者计划》,均以24小时直播为噱头。直播平台与传统综艺节目的合作也是一大趋势。如花椒直播合作《超级女声》、《非常静距离》:映客直播合作《我是歌手》:网易、熊猫直播《鲁豫有约》采访王健林等。而王思聪创办的熊猫TV也开始布局直播PGC制作其投资并监制了PGC真人秀《HellO !女神》。不过,虽然PGC是很好的模式,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方向没错。但对于平台来讲,采购、合作方面,PGC内容成本太高。对于个体主播,成体系的PGC还是很难。

“刷粉”已是业内潜规则

随着网红经济的兴起,资本对于网红直播的追逐可以说到了“宁可错投,不可错过”的程度,直播领域的投融资热度持续升高。2016年1月映客获得昆仑万维领投的A+轮8000万元融资:3月份,易直播获得A轮约6000万元融资,三好网获得亦庄互联基金领投的Pre,A轮7500万元融资斗鱼TV获得腾讯、红杉资本等B轮1亿美元融资:4月伤早道网校获得YY领投、华创跟投的A轮1500万元融资。在火爆的行业发展大背景下,网红直播也存在隐患――“机器人刷粉”现象。

直播平台“刷粉”大致的算法:直播开始时,自动匹配21个机器人用户进入房间,从而让没有矣注度的主播也能造成有人观看的错觉:有用户进入时自动以1:10左右的比例匹配机器人进入房间,从而让房间的数据更好看:有用户离开时匹配的机器人不离场保持表面上的房间热度。直播平台都是被迫做机器人粉丝这可以被视为一种营销或者导流手段,任何网络端产品都会有机器人存在,只不过机器人粉丝在视频直播中更容易被看出来。视频直播是交互性很强的平台,机器人参与交互会相对困难。事实上,一些电商平台、游戏平台、社交平台都会有机器人存在一只要是有网络社群的地方就有机器人粉丝存在。

此外,刷粉已成视频直播行业的潜规则。为了吸引用户,刷粉现象不可避免为了获得更多投资许多直播平台也会通过刷粉制造更好看的数据。

网红经济的未来趋势

日光之下,并无新事。现在的互联网不过是对之前江湖的重复。2016年快要过去了,能被大众记得最深的互联网现象必须属于直播行业的异军突起和爆发包括老牌的YY、六间房,新起的映客、花椒等外界看到的是直播的灯红酒绿,莺歌燕舞,纸醉金迷但是在浮华之下真正支撑整个行业的是一个直播的江湖而主播是这个产业里关键的一环。有名如何转换成利,无疑是未来网红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趋势一:网红经济将会持续发展。

网红经济不会只是昙花一现。网红经济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能自循环的完整生态体系。大多数网红和网红孵化和经纪公司都意识到,网红只能以内容为王。只要能够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创新内容,具有高水准的品位,社会矣怀和公益精神+不断弘扬社会主流思想和正能量就能引起主流传统媒体的加持和助推网红就能够打造形成一个能量巨大的IP(Intellectual Property)体系,从而引领网红经济不断持续规模化增长。当然,成为优秀的高质量网红并不能一撮而就,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虽然每个人都有可能在15分钟内出名但是这15分钟的爆红背后是数年无人问津的积累和沉淀。新生代的网红应该研究如何踏踏实实提高自己的水平和功底努力产生极具深入人心的网红原创内容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吸引力竞争中杀出重围,成为真正持续盈利的网红。

趋势二:网红经济趋向专业化资本化。

随着网红经济的爆发资本大举进入。网红虽然是整个网红经济商业模式的核心资本却轻易不投因为网红天生基因决定其生命力不够长久,风险也非常大。所以资本大多都投到网红孵化经纪公司。因为他们具有批量产生网红的能力,同时也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和多渠道的变现方式,受到资本的青睐和追捧。网红孵化经纪公司在资本的扶持下,把网红打造得的更加专业化和品牌化以延长网红生命力和商业价值。掌握全生态链的网红孵化经纪公司,将借助资本的力量不断巩固和加强自己的垄断优势地位,提高进入门槛和竞争壁垒。

趋势三:网红产业和传统娱乐的双向融合。

艺人向网红转型,网红向艺人转变。艺人既有本身对艺术才华的内涵和领悟,又兼具艺术表演的才华展示技巧,无疑成为内涵和表演皆具的准网红,转型互联网网红轻而易举并且能把传统和线上光环叠加引爆网红经济。而且网红的巨大能量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并不比明星逊色。因此明星艺人开始全面“网红化”让自己更加接地气更加亲民才能抓住年轻人的心。例如刘涛在《欢乐颂》会上的映客直播吸引力71万粉丝追捧:王宝强携正在拍摄中的《大闹天竺》做客斗鱼直播,在线人数一度突破500万大矣。王菲的演唱会也开始尝试直播以便让更多的粉丝接近了解这位冰冷女神。部分有表演才能的网红,当发展到一定阶段遇到瓶颈的时候,自然会转型为艺人投身传统娱乐影视业,以扩大影响力和提升自己的知名度。他们的优势在于众多的粉丝能够迅速把流量带入娱乐影视圈。网红是互联网虚拟渠道所塑造的互联网明星而明星是传统媒体实体渠道所塑造的线下明星。两者双向融合,界限越来越模糊。

趋势四:网红经济很快进入4.0智能虚拟阶段。

网红经济现象篇5

所谓“网红”,简单地说,就是“网络红人”,即具有较多粉丝量的网络达人。因为具有较多的粉丝,其在网络上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也比较强,能够产生和兑现的商业价值也就比较多。于是,“网红”就被打上了“经济”的烙印,诞生“网红经济”的概念。那些拥有较多粉丝的网络达人,也就都有了不菲的身价,

因为“网红经济”的迅速升温,包括淘宝店主、电商公司,甚至普通大学生在内的网络爱好者们,也都开始了如何让自己迅速窜红、让自己成为“网红经济”的得益者、让自己商业价值暴涨的思考与设计。如不久前两位自称为证券分析师的“美女”,就各自在网络上播放了一段自编自导自演的股市行情及趋势分析视频。虽然分析毫无可鉴之处,但是,“美女”的身份以及装扮等,还是吸引了不少目光。

不过,这样的自我推介,虽然可以博得一时的眼球,但由于没有坚实的内涵做基础,没有足够的股市预测和分析能力,其成为“网红”的可能也是比较小的,不可能有太多的粉丝量。没有一定的内涵和积累做基础,企图通过一番网络炒作就成为“网红”,显然是一厢情愿。

“网红经济”是实现商业价值重要方面

贺宥名认为在经济多元化、平台多样化、价值多层次化的背景下,只要具有市场价值的东西,就有实现的可能与希望,只要有内涵和真本领的人,也都有将内涵和本领转化成经济价值的空间和通道。自然,“网红经济”也是实现商业价值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前提是,确实要有价值、要有内涵、要有让人信得过的地方,而不是寄希望于网络炒作,就达到“网红”的目的,就实现“网红经济”的价值。

“网红”也需要创新

网红经济现象篇6

“每天稳定在公司指定的直播平台直播3小时以上……底薪加提成月收入2万以上。”这是58同城上的一则主播招聘信息。从该网站页面上显示的信息来看,已有百余人投递了简历。

对于普通人来说,进入网络直播行业的门槛的确非常低,只需要一台电脑和一个账号即可进行直播,而利用手机软件,更是能够实现随时随地直播。在高收入的“诱惑”下,也使得一些年轻人对网络直播行业趋之若鹜。这究竟是高薪的“糖衣炮弹”,还是事实确实如此?

一、“网红经济”为何火?

网红的产生不是自发的,而是网络媒介环境下,网络红人、网络推手、传统媒体以及受众心理需求等利益共同体综合作用的结果。

据中国网红数据库(100ec.cn/zt/wh/)监测显示,大批网红的出现,带动起一整条产业链,成为互联网时代值得研究的经济现象。当前网红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红人电商:主要以开设淘宝网店为主的雪梨、张大奕、赵大喜、潘雨润、林小宅、林珊珊、胡楚靓等;(2)内容网红:papi酱、咪蒙、罗振宇、王尼玛、马睿、穆雅斓、二更食堂等;(3)事件网红:奶茶妹妹、芙蓉姐姐、凤姐等;(4)微博网红:王思聪、艾克里里、同道大叔、叫兽易小星、留几手、使徒子等;(5)颜值网红:黄灿灿、陈都灵、南笙、王柳雯、周扬清等;(6)电竞网红:Miss韩懿莹、皇族White、小仓carry、若风等。

2015年以来,中国的网络直播市场呈现爆发式的增长。有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人次。映客等网络直播则早在2015年便对外宣布,月活跃用户超过千万人。

在游戏行业和直播行业聚集了众多“粉丝”的张优称,通过直播及游戏推广,月收入达到10万元不在话下,而她收入较高的月份更是有几十万元进账。

二、“网红经济”靠啥火?

广告营销

广告是网红变现最直接的方式。作为内容生产者的网红,对内容有极强的驾驭能力,粉丝对其极易产生共鸣。通过原创视频火起来的网红,在视频中插入广告是很容易让粉丝记住的。其广告的展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静态的物体在视频中展现;一种是在视频后期制作中加入广告的元素。当然如果是微信公众号,在编辑微信中可加入文字广告或者图片广告。

微电商模式

这种模式,需要通过对粉丝的引导来实现。活跃在微博、微信上的网红每天推送一些美妆或者知识性的内容,并同时附上一条链接内容,往往这个链接就是在推送他们卖的产品。只要稍微有一点能力,懂微信、微博电商的操作,网红在这方面的变现其实也不是很难。

卖会员、VIP以及粉丝打赏

这也是一种比较明显的变现方式。通常网红会制造许多热点话题,粉丝纷纷参与其中,当一个话题有足够多粉丝关注,就会有许多粉丝去买会员资格、vip,几十分钟进账几万是很容易的。网络直播、微信、微博开通的打赏功能也是重要变现方式。网红创作的内容,很容易突破10万+的浏览量,其至少也有八九百人打赏钱,这样算来,网红收到赏钱上万也不是难事。

三、依靠“网红经济”的视频直播能火多久?

在收益的刺激下,中国互联网空间正进入“人人都想成为网红”的时代。然而,是不是每个人都能随随便便成功变身“网红”?“网红经济”又能走多远?

网络直播平台低俗内容影响两点,一是直播平台利用的是都市人群的猎奇、臆想和窥私心理,内容同质化严重,绕不开聊天、唱歌、化妆、逛街等内容,一旦用户新鲜感消失,注定有一大批公司将会倒闭,不利于行业良性发展。二是直播中涉及的黄、赌、毒等内容的传播,负面影响巨大,极大地腐蚀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损失无法挽回。由此二者看来,市场整顿在所难免,游走在道德与法律边缘的直播市场不具有投资和发展价值,热心的资本、创业者及有意从事这一职业的“准主播们”在混乱的市场前还是要保持理性。

网红经济现象篇7

尽管如此,网红经济若要驶入持续健康的发展轨道,最终实现产业化资源整合,仍旧面临不少行业痛点需要解除。在这个过程中,依托个性鲜明、持续稳定的优质内容以稳固用户的数量和用户的忠诚度成为关键发展步骤。

当下,网红经济已经突破“高颜值”层面,越来越多的网红们正通过内容营销将粉丝价值迅速变现,冲击着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吸金网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本报记者王维砚“Papi酱”,一个“集美貌与才华于一身的女子”,一个被网友调侃为“低配版苏菲玛索”的中戏研究生,凭借在短视频中略显浮夸的演技和吐槽功力迅速圈粉,并成功拿下1200万元风险投资,成为“2016年第一网红”。

和“Papi酱”一样,活跃于网络空间的“网红”群体,可谓移动互联时代名副其实的“土著民星”。根据《网红经济白皮书》显示,中国网红中,作品创作网红占11.6%,视频直播网红占35.9%,新闻事件网红占18.2%,自媒体网红占27.3%,其他类网红占7%。

不依赖大众媒体提升知名度,而是基于各类社交媒体走红吸粉。当下,网红经济已经突破“高颜值”层面,爆发出新的潜能,越来越多的“网红”们正通过内容营销将粉丝价值迅速变现,一边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价值,一边冲击着互联网时代的商业逻辑。

以不同创作形式找到网民契合点

经历了以“木子美”为代表的1.0时代和以凤姐、芙蓉姐姐为代表的2.0时代,网红门槛日益升高,全面迈入“个性化内容生产”与绑定“魅力人格体”的3.0时代。

网红可谓一种内容创作、创造性人才,在各大社交平台通过不同创作形式找到网民契合点,从而获得原始粉丝积累。在鼓山文化CEO冯子末看来,“网民的契合点”包括满足网民对有趣、有用、有利或激发共鸣为维度的信息获取;满足观赏欲、窥探欲等。

冯子末的观点在“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中得到印证。这份由《互联网周刊》的榜单中,“国民老公”王思聪名列第一,“短视频女王”papi酱紧随其后,“天才小熊猫”、“艾克里里”、“张大奕”等也凭借口碑、创作力和影响力榜上有名。

“网红向受众传播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产品或者内容,也包含个性化的价值观、生活理念、消费方式以及人格魅力。”中国传媒大学传播学博士田园认为,在内容传播日益分众化的背景下,人们习惯在价值观趋近的社群中寻找存在感和认同感,网红在每一个细分领域中充当了“关键意见领袖”。

“网红的成功来自于其内容生产的核心竞争力。”田园进一步解释,这种竞争力与专业性密不可分,比如,视频网红“papi酱”是中央戏剧学院导演系的研究生,文字网红“咪蒙”是前南方都市报首席编辑,而不少网红店主也都毕业于与设计或者艺术相关的专业。

事实上,很多网红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的背后是专业化的运作团队和推手。

粉丝经济的闭环链条“人们首先是对人和内容产生关注,进而关注内容中包含的商品元素,从而带来消费机会。”日前,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在“2016商业服务生态峰会”上指出,消费者的消费路径和习惯正在发生巨变,互联网商业正从“物以类聚”走向“人以群分”,而其中“内容”是重要桥梁。

张勇的论述无疑对社群时代网红店铺的商业逻辑进行了精准阐释:先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络平台进行内容传播增加粉丝流量,然后将粉丝导入淘宝或微商店铺转化为购买力,从而将粉丝价值变现。“网红电商化其实是利用了‘粉丝经济’的闭环链条,充分挖掘忠诚客户的价值。”专注于研究粉丝经济的分析人士刘佳佳认为。

据了解,目前淘宝平台的网红店铺已超过1000家,其成交爆发力是传统淘宝店铺的2.5倍。而在2015年“6·18”大促中,销量排名前十的女装店铺,网红店铺占据7席。

“内容将成为营销的超级入口,品牌人格化和用户下沉是重要特点。”刘佳佳表示,除了电商化,网红通过内容营销实现粉丝变现的可能性还有更多。这种可能性在冯子末的理论体系中被细分为“广告、分成及打赏、电商及纵向产业型发展、形象及版权运作、网红成名后的职业化”。

“网红商业变现的可能性取决于他所能提供的市场价值。”冯子末认为,包括经纪服务链条、平台服务链条、资本整合链条等在内的“全链条参与”重构了规则,而网红个人以怎样的形态参与其中也很重要。

网红泛化,谁更有“IP”价值?

3月20日,网红“Papi酱”拿下1200万元首轮投资,成为估值1.2亿元的“超级网红”。

消息刷屏两天后,罗振宇宣布拍卖“papi酱”视频贴片广告一次,企业负责讲出愿望和出钱,“罗辑思维”负责出主意、做运营。

“罗辑思维”和“papi酱”的强势合作不断刷新着互联网商业逻辑的玩法,“谁能成为下一个‘Papi酱的疑问也被迅速抛出。

“有颜值,有创作力,懂得结合当下的热点和痛点进行多元素组合。”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闫玉刚分析说,“papi酱”的内容生产具备了“一鱼多吃”的可能性,因此被资本看中。“不过,对于目前网络空间出现的模仿“papi酱”的短视频,他并不看好。

“所有行业优秀的人都在网红化。当网红完全成为描述词汇的时候,未来三五年,网红即明星、明星即网红。”冯子末认为,网红已是一个泛化概念。“不论是颜值网红,事件网红还是其他类网红,分类方式只是说出了他们‘红’的原因,而网红最终都将成为一个‘IP’。”闫玉刚说。

不过,互联网空间快速的生产和消灭机制很容易让人产生一种现实担忧——网红迅速被制造是否又将迅速被颠覆,是否只是昙花一现?究竟什么样的“网红”才更具长久的续航能力?

“不同类别网红有不同生长方式”,冯子末并不认同单一个人化的IP很快会面临江郎才尽窘境的观点。他认为,“网红商业化的持久性,要看能否为粉丝提供更多价值,而不是单纯的价值赚取”。

这一观点也得到闫玉刚的认同,“网红IP的可持续性取决于其内容的多元价值和不可替代性”。

“这个时代最为残酷的现实,已经不是谁给你一个确定的价值,一切价值都将因为你和这个资源的共同舞蹈才能产生。”罗振宇在沟通会上如是说。

毫无疑问,喧嚣之下,一次“网红IP”与资本群舞已经开场。

仅靠眼球效应网红经济难以走远

当下,网红一词已从娱乐化的网络现象开始登堂入室走向经济学课堂。

从去年开始,不断有各种研讨会讨论一种名为“网红”的经济现象。从今年开始,网红经济日渐成形。对于这一新兴事物,各方一直存在多种争论,有人认为其浮躁,缺乏道德底线;有人认为是创新,有不小的价值可以挖掘。事实上,这一经济现象本身脱胎于互联网时代的市场,其生存与发展也应由市场来决定。

应该说,“网红”和“网红经济”并不完全一样。

网红是网络红人,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互联网浮躁的一面。无论以什么样的方式,最终结果能达到“红”就可以。在这种逻辑的引导下,譬如凤姐、木子美、芙蓉姐姐都可以称为“网红”。

而网红经济则是另一种概念,你可以“红”,但你要“红”的有价值。比如有人在旅游方面很有造诣,在自助游方面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身边可以聚集很多“粉丝”。这样的人也可以称为“网红”,他所聚拢的这批旅游爱好者,可以成为他推广旅游产品的人群,他所生产的内容自然也具有极大的商品价值。

网红经济本质上是一种市场逻辑,在这种逻辑下,仅凭眼球效应出位的网红经济是难以走远的。很简单,因为商品到最后还是要落实到真正的商品价值上,即使“一脱成名、一骂成王”,如果不能提供粉丝真正需要的商品,那么这样的网红经济注定“昙花一现”。

互联网带来的创新同样也要符合基本的市场规律。就如同罗振宇所言,未来的网红经济不会只是“锥子脸”网红的天下,他这样的“饼子脸”网红也会有市场。

也就是说,网红经济根本上是释放在互联网经济形态中的活力。你有才华,你在某方面有自己的创造力且受人追随,那么这就是你的价值,并且可以进行经营,而仅靠脸蛋和浮夸注定不会成为经得起考验的网红。

从目前来看,网红经济目前仍处于眼球经济阶段,一些网红为了增加粉丝数量,利用不雅、低俗的话语和行为来出位,与社会风气和主流价值观有明显冲突,这自然会受到大部分人的抵制。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虽然资本方几年前就开始关注网红,但由于其粉丝热情持续时间短、发展面临不确定性等各种因素,对其大规模投资也一直存有顾虑。

这恰恰就是由市场规律决定的,任何想运营成功的商品经济形态必须得过这一关。

网红这种新业态才刚刚起步,但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远,除了取决于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

从这个角度说,这个商业链条需要一次及时的道德校准和净化,相应的监管机制也亟须建立。

基于数据的网红包装、基于社交的网红传播以及基于品牌的商业变现已成为构成网红经济的三个主要环节

资本市场缘何青睐网红

4月21日,以网络红人“Papi酱”为主角的“中国新媒体的第一次广告拍卖会”即将召开。相关资料显示,拍卖当天中标的企业,可在Papi酱视频节目后的彩蛋位置获得一次定制的广告内容。此外,这场招标设席100个,门票高达8000元一张,倘若招标会满员,仅门票收入就有80万元。

伴随着一系列不断攀高的数字,网红经济似乎又被推至新的高点。事实上,在此之前,Papi酱强大的吸金能力已经初步显现。上个月,真格基金、罗辑思维、光源资本和星图资本已经宣布对papi酱投资1200万元,papi酱团队持股88%。

从目前来看,以papi酱为代表的一大批网红的吸金能力已经远远超出想象。对于外界而言,一个急于求解的疑问是:资本市场和企业到底看中了papi酱们身上的何种商机,才让Papi酱有如此强的吸金能力,而这种吸金能力又能够持续多久?

基于IP资源的品牌效应成入口

近年来,随着一大批网络红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围绕网红而产生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他们往往通过极具个人特色的照片、直播、短视频等方式获取粉丝,继而通过粉丝买单、商家投放广告获得收益。

依据国内新媒体大数据平台“清博大数据”的《网红时代的来临》报告显示,2015年12月,“网红”关注度首次超越“明星”,成为全网焦点和话题中心,2016年“网红”热度继续走高,网红传播和网红经济也被推到风口之上。与此同时,网红的内涵和外延都将呈现出全新特征:此前,外界习惯将网红狭义定义为高颜值且善于自我营销的网络美女,而papi酱等创作型网红的崛起则让网红的概念逐渐从“人”和“物”延伸到“个性化品牌”层面。由此可以看出,网红的本质即个性化品牌,而基于网红IP资源的品牌效应则成为网红经济的入口。

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文化教研部高级经济师郭全中认为,papi酱这类网红代表一种新的用户获取信息的入口,如果入口背后的用户越多、质量越高,且忠诚度越高,它的入口价值和传播价值就会越大,网红的商业价值也会越高。“从广告的角度,一些企业主要是看中了网红的传播价值,而一些投资也主要看中了其背后的用户数量以及用户潜在的消费力”。

NewMedia新媒体联盟合伙人赵亮则认为,当下网红现象的实质主要是基于特定人群兴趣点的社会化媒体传播。这种传播往往具备更符合互联网传播规律、迎合网络文化/亚文化、传播本体有个性潜力等特点,因此会取得比较好的传播效果,也会被更多的商家和企业看中。

90%仍处在涨粉阶段

相关数据显示,目前papi酱的微博粉丝数已超过1000万,微信公众号的浏览量几乎每篇都是“10万+”,其在优酷网的每集短视频的播放量约在300万左右。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网红都像papi酱这样“红”。据清博大数据-新媒体指数副总裁蔡幼林介绍,在目前200万个活跃的“网红”公众号中,90%仍处在涨粉阶段。此外,网红的成长需经历从涨粉(聚集沉淀优质用户)、变现(创新盈利模式)、创投(孵化高价值网红资源)到产业化(与产业嫁接,整合行业资源)四大阶段。以网红的商业变现为例,网红可以通过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获得广告收入,也可以在拥有大量粉丝的基础上,通过经营自己的淘宝店获利,还可以凭“主播”身份出现在网络直播平台,通过用户购买虚拟货币获得收入。

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网红”若要成功实现商业变现,它需要通过优质内容聚集关注度,通过社交维系粉丝黏性,然后才能进一步通过多元模式实现粉丝价值,而若要达到产业化阶段仍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在蔡幼林看来,当下,基于数据的网红包装、基于社交的网红传播以及基于品牌商业变现是网红经济构成的三个主要环节,而人格气质和个性化内容则成为网红经济形成的内核驱动力。

会不会昙花一现

虽然,当下网红经济发展势头之强劲,一时间无出其右。也有很多人在质疑,像papi酱这样的网红当下的热度能持续多久,会不会昙花一现?

郭全中认为,对于单一的网红而言,它的品牌属性能不能保持相对稳定性,继而获得稳定性回报还有待观察。“对于单个网红而言,它只是入口而非平台,如果后期技术发生新的变化,它还是比较脆弱的。“最核心的是用户的数量和用户的忠诚度,如果这两点做好,它的商业价值会越来越大,否则便只能是赚快钱,很有可能是昙花一现。”

网红经济现象篇8

网红经济大爆发可谓是2016年的耀眼“剧情”。随着一大批网络红人的出现,围绕网红的商业链条和盈利模式也浮出水面,以“一位年轻貌美的时尚达人为形象代表,以红人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进行选款和视觉推广,在社交媒体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从而将粉丝转化为购买力”的模式,也迅速得到资本市场及企业的青睐。

据第一财经商业数据中心的《2016中国电商红人大数据报告》显示,预计2016年红人产业产值预估接近580亿人民币,远超2015年中国电影440亿的票房金额。如此强大的冲劲再次印证了网红经济的魅力,也再次刷新了人们对于互联网风口的又一认知。

6月3日,易观智库互娱分析师陈旭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社交平台去中心化、人人可以成为网红的背景下,网红经济因其多样的变现方式,以及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巨大想象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一个“网红”能量达2200万

“喜欢Papi酱的搞怪风,也喜欢跟朋友分享她的幽默短视频。”和武汉市武昌区张女士一样,很多人眼中的Papi酱是一个“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女子”。

Papi酱,凭借微博账号发表短视频,以七情上面的浮夸表演博得网友的纷纷点赞,并利用变音器原创短视频内容,在各大内容平台的人气都一路高涨。截至目前,记者在其认证微博上看到粉丝量已突破1396万。

火爆的人气带来的不仅是人们闲聊的话题,更是其红火背后所创造出来的价值。2016年4月21日下午,Papi酱贴片广告拍卖会在京举行。经过不到10分钟线上线下同时出价竞拍的激烈角逐,最后由某电商公司代表以2200万的出价结束本场拍卖。

一个Papi酱的能量就已经达到了2200万,一群小Papi酱虽然很难复制Papi酱的成功,但其背后的价值却是无法忽视的,这也让投资人瞄准了网红带来的商机。2016年手机直播平台爆发,移动互联网催生泛生活类直播、秀场娱乐,映客、花椒等一系列在线直播平台纷纷崛起。以淘宝、京东为首的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也希望借助网红吸引力,纷纷谋划着符合自身品牌的一场营销大戏,也有投资人看中网红经济的“续命”风口,建立起培养网红的各大“网红工厂”培训机构及学校。

“网红”从“吸睛”向“吸金”迈进

实际上,网络红人的说法早在多年前就受到人们关注。只是,借助网红转化为新的经济模式,似乎还是从今年才被大众熟知。

业内有人将2016年定义为“网红”元年,并将凤姐、犀利哥划为网红1.0版,将“Papi酱”、“罗休休”等,跨内容、电商、互联网等多个领域的网红定义为2.0版本。

在新的“网红”年代,有在各大网络直播平台上打扮妖娆、声音甜美的女主播受到粉丝追捧。为博红颜一笑,粉丝们不惜花重金给主播们送各种虚拟礼物,礼物虽是虚拟的,但花出去的则是真金白银。“网红”也从“吸睛”逐步向“吸金”迈进。

“目前,网红经济的变现方式有多种,可以分为电商、广告、打赏(虚拟礼物)、平台签约、艺人发展、IP(知识产权)泛娱乐化。其中电商的变现方式比较直接和成熟,是目前很多淘宝网红店的模式。广告则适用于内容类网红,通过贴片广告、品牌植入、广告代言等方式后变现。打赏多是直播类网红的变现方式,秀场及游戏类主播此类收入比较多。”易观智库互娱分析师陈旭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

“网红经济的本质是一种注意力经济,同时也是粉丝经济的一种。网红通过在社交平台输出内容,吸引粉丝,成为KOL(关键意见领袖),并将粉丝资产进行变现。”陈旭说。

与传统行业结合存巨大想象空间

陈旭向记者坦言,广告变现的风险在于广告如果植入过多会影响用户体验,而且网红的生命周期较短,会给广告商带来风险。

另外,网红与明星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些网红如果条件优秀,会跟平台签约;或向艺人发展,进军演艺圈。最后,IP泛娱乐化是内容网红的高级进阶模式,将网红个人及网红输出的内容进行品牌化,作为IP在泛娱乐多领域进行延展运作,会实现更大的商业价值。但这种模式不是每个网红都有能力达到的,需要极强的内容创作能力和专业的团队协作。

那么,网红经济是“昙花一现”,还是会“成为下一个风口”?主任曹磊也向记者表示,其实两者并不分裂。以Papi酱为例,说明网红经济投资的风已经来了。而且“红人经济”一直伴随着人类存在,从古至今,从国外到国内。“网红经济”无非是通过互联网平台进一步扩散了红的范围、速度。

作为才刚刚起步的新业态,网红经济它到底能走多久、走多远?曹磊则表示:“短期来看大有可为,长期来看,隐患重重。”除了取决于其内在的发展逻辑外,也取决于其在整个社会精神文化领域的角色定位。为了成为网红一些人也突破了底线,的内容恶俗低廉,随之成为监管的难题。网红经济的未来发展依旧充满挑战。

“网红相关的泡沫是有,但是并不很大。资本会倾向于投资平台型的公司,未来网红产业会越来越庞大,运作也会更加成熟。”陈旭进一步补充,“在社交平台去中心化、人人可以成为网红的背景下,网红经济因其多样的变现方式,以及与传统行业结合的巨大想象空间,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内容生产是维持变现模式的“强心药”

网红经济大热,不少企业在试图巧用这种模式吸金的同时,也很烦恼,网红不等于明星,网红的粉丝和电商流量不划等号,即使商家投重金去跟网红合作,却难以保证自身投资也能跟着“火热”起来。那究竟什么样的网红能帮助商家实现预期盈利?

对此,陈旭也提出了看法,“目前网红经济的风口更多是在网红+直播上,直播作为新的社交方式,不仅为网红诞生提供有力工具,同时也有很多的明星通过直播提升人气。但是用户注意力是有限的,随着网红的增多,网红对于注意力的争夺会更加激烈,用打擦边球的内容搏出位会不可避免,政策监管是在直播平台吸金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首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