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幼儿园环境概念8篇

时间:2024-04-03 14:35:12

幼儿园环境概念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1

[关键词]幼儿科学教育 科学素质 科学探索能力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在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学前儿童虽然缺乏用科学的语言对认知对象进行概括的能力,但已具备了在成人的启发下,对其熟悉的认知对象归纳出共同特征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概念,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皮亚杰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通过结构的改进和转换而实现的。图式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是认识结构的起点和核心。因此,图式的形成和变化使认知不断地由低段向高段发展。概念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形成正确的认知图式。如,开始幼儿对“鱼”的认知图式可能为:在水里生活,能游的动物,显得笼统而又含糊。在感知和比较了虾、海龟、带鱼、金鱼、鲫鱼等水生动物后,幼儿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归纳出鱼的共同特征:在水里生活,有鳞、有鳍、有鳃呼吸。鱼的概念形成了,孩子原来关于鱼的认知图式通过顺应也得到了改进和变换。接着,孩子又会充满兴趣地对其他水生动物进行感知判断,那些符合鱼类概念的认知对象被同化到这一认知图式中。这时,教师可以让孩子感知蓝鲸、海豚等外型类似于鱼的水生动物。通过观察,幼儿会发现这些类似鱼的动物与鱼的概念内涵不完全相符,从而把它们排除在鱼类的概念之外。在此过程中,幼儿的知识面得到了扩大,认知结构得以完善。

明确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之后,我们必须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着重从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心以较大的投入营造高水平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使之对幼儿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并使我们科学教育活动有较高的起点,更从中体现我们贯彻邓小平“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决心。

1.营造幼儿喜爱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环境,首先是从观察感知开始的。幼儿科学教育,也是以观察感知为基本手段。丰富多彩而又新异多变的环境会引导幼儿注意环境,关心环境,对环境中的种种科学现象产生兴趣,从而萌生爱科学的情感。因此,我们精心设计,高质量优化幼儿园环境。首先是以户外绿的环境为背景:绿草如茵,绿树成荫,各种花卉、树木、绿篱成行,鸟语花香,让幼儿赏心悦目,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活力,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次是以整体美的环境为核心,包括园舍建筑造型美,活动设施构思美,景点色彩和谐美,让幼儿兴奋无比地关注优美的环境,充分体验幼儿园缤纷的魅力,激起观察探索的积极性;再次是开辟各种科学教育的观察活动场所,如“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种植园”“自然角”等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徜徉于丰富的科学景观中,产生学科学的兴趣。上述营造的这些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而且都对幼儿富有启迪性,能培养他们“爱科学”的情感,能丰富他们“爱科学”的认知,能开拓“知科学”的视野,从而发展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

2.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环境氛围。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形式,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种科学活动。因此,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科学环境氛围,吸引幼儿主动动手参与活动,成为我们科学教育的重要取向。我们高质量创办了大面积的科学游戏城,科学小实验室、大面积沙水区、玩具拆装区,还开辟有种植园地种植饲养场所,投入材料多,活动面积宽敞,各种器具齐全而且新颖,科技含量较高,为孩子提供积极主动参与科学教育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幼儿十分喜欢。各科学活动区内的活动内容还进行了精心设计,让幼儿多思路多形式观察、探索。例如在种植区内,我们让中大班的每班幼儿在种植园地里用不同形式同时种植多种相近的蔬菜、瓜豆,有畦植的、有盆栽的、有棚栽的、还有无土栽培的。让幼儿边学习种植、管理,边观察比较。上述观察与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培养幼儿的浓烈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认知又一特点是活动性。即幼儿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他们在学科学过程中,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活动实践中去获取经验,培养探索的能力,从而像邓小平同志所希望的那样“在智力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在一日生活中以多形式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与学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发现科学现象,形成科学认知,锻炼各种探索的实践能力。活动不同环节,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

1.晨区或户外活动环节的自由观察探索。我园晨区活动采取室内户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既接触室内包括科学角、自然角在内的各活动角内投放的各种材料,又接触户外包括沙水区、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动、植物饲养与种植园地。户外活动环节更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户外活动区玩耍。例如有的幼儿在科学角玩“沉浮”游戏,把角内提供的橡皮泥块、塑片,分别扔到水中,发现泥块会沉,塑片会浮,幼儿把小橡皮泥放在塑片上面放在水中,结果也浮在水上,把塑片用橡皮泥块包住放在水中,结果又沉下去,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有所发现,爱科学的情趣油然而生,发现的现象和操作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集中教育活动环节的科学游戏等主题活动。集中教育活动环节是教师指导下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生动活泼地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师结合常识活动、数活动、语言活动等,开展以游戏为主,观察、操作、表述、表演及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的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使幼儿“智力得到开发”。

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运用现代教育科技媒体录音机来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口哨声、琴声、音乐广播声、幼儿谈话声,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象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自然界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鸟叫声、其它动物的叫声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操作活动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纸盒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小木片、小塑料、小纸团等,然后盖紧盖子,让幼儿自由地用力摇,用小捧敲。采用自由游戏方式来听辨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接着教师进行“声音与振动”的科学小实验演示,进一步理解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最后,活动延伸,指导幼儿运用各种材料制作声音“乐器”,“土电话”等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还可以让幼儿用这些制作成果和起先玩的各种罐罐作“伴奏”乐器和打击乐器,边唱卡拉ok,边伴奏,激发幼儿自娱自乐的情趣,体验各种声响带来的愉快享受。通过手段多样、材料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幼儿的科学观察、探索、操作、发

现、表达能力、听音能力、欣赏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爱科学情感和学科学的兴趣也得到培养。

三、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在开展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我们按邓小平同志“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育内容”的教导,引导幼儿从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发展到对现代科技现象的兴趣,从小让幼儿萌发科技意识,了解科技“威力”以体现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日常生活开展“说发现”活动。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平时在幼儿中开展“说发现”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如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天上乌云多了,地上蚂蚁搬家,一会儿雨儿就下来了。在种植园地上,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在自然界里,幼儿发现种子发芽,等等诸如此类,幼儿观察积极性提高了,发现的现象就十分丰富。各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发现的情况,每天指导几个幼儿在安静活动时说“发现”,进行交流,进而激发幼儿“发现”的兴趣,不断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2.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也是幼儿认知过程的重要年龄特征。教师要在一日生活各种学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并让幼儿有机会自我表现,从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欲望,以发展幼儿的科学意识。例如,幼儿玩“竹落千丈蜻蜓”活动,有的幼儿蜻蜓飞得高,这与他们的启动方法有关。教师就可以在活动总结评价阶段让一些幼儿表演,表现他们已“会玩”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发现“飞得高”的启动方法,从而提高其他幼儿玩的能力。这样幼儿学科学的信心就会更强,积极性就会更高。

3.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说发现”活动外,还可以开展“我会了……”的活动,让幼儿在教师面前或同伴面前表现自己会什么,例如“我会给兔子喂食”“我会放风筝”“我会玩水车”等。从中激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大胆动手,大胆表现自己信心,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幼儿初浅的科学素质。

邓小平同志早在80年代就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未来世界的现代化发展,集中体现为科学技术现代化。因此,幼儿教育要贯彻邓小平教育思想,就应该在幼儿园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努力培养幼儿“爱科学”情感,为幼儿提高科学素质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2] 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7月.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2

关键词:蒙台梭利 幼儿园数学教学 教学方法

蒙台梭利教学方法是在“爱与自由”中学习成长,这种教育方式通过在实际操作中取得的成效来看,它是一种很成功的适合于幼儿教育的教育模式,能够对幼儿做到因材施教。因此,这种更适合幼儿的教学模式被当前许多所幼儿园所采用,为当前幼儿园的教育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可以说,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幼儿园教学中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逐渐为大众认可与接受。本文就从蒙台梭利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以及对数学教学的启示和具体应用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讨论蒙台梭利教学方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一、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

蒙台梭利教育是以玛利亚・蒙台梭利的名字命名的,她是20世纪著名的意大利的教育家。她的教育主要是针对幼儿教育,建立了自己独特的教育理论与教育方法。

(一)蒙台梭利教育思想与理念

蒙台梭利于1909年在《适用于幼儿之家的幼儿教育的科学教育方法》中首次提出了“蒙台梭利法”这一概念,蒙台梭利教育概念正式形成。这一教育理念主要是想保护儿童健康正常地成长,尽最大可能地去消除他们成长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与障碍,避免他们遭遇任何危险。蒙台梭利将自己的教育思想具体渗透到教学的目标、所具备的基本要素和有可能产生的基本矛盾等三个方面。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良好的教学环境、齐全整洁的教学用具以及专业谨慎谦和的教师三者缺一不可,这也是蒙台梭利所坚持所认同的观点。这三者其中,成功教学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可以供他们自由学习、自由活动的空间。教师是一种示范、观察、引领、解释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耐心、亲切平和有礼,对学生亲切有耐心,对家长有礼,做好家长与学校沟通衔接的桥梁,这也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素。除此之外,借助着齐全的教学用具,带领幼儿将知识传达、让幼儿接受吸收。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

蒙台梭利在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与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提出了创新的教育方法。她的教育方法总结起来,包含了系统教育方法、环境教育方法和主体教育方法这几个方面。虽然是几个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些方法是统一的。其中,系统教育方法是针对儿童成长的系统性,按照幼儿成长认识中水平的差异、接受能力与动手能力的不同,分层给予不同的教学进度,使幼儿的身心都能协调发展;环境教育方法是通过选取合适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动手能力自由选择教学用具进行自由活动与作业。主体教育方法是说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幼儿的自我感觉为主,让幼儿在自我养成中发展,在此过程中及时纠正幼儿成长中的一些错误。

二、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对幼儿园数学教学的启示

蒙台梭利教育思想是在二十世纪初期传入我国的,但由于具体环境的不同,她的教育思想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被推广开来。蒙台梭利的思想告诉我们,要关注幼儿的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在自由中认识与发展自我,而不是压抑幼儿的本性得不到张扬,将教师与家长的意志强加给幼儿。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对于当前教学的教育启示,尤其是对于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启示表现为以下。

第一,教学环境是前提。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幼儿健康成长与发展的首要前提。创建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幼儿有更好的空间自由成长,这也为教师和幼儿之间创造了一个良好的交流环境与沟通平台,无碍于幼儿的自由健康成长。

第二,坚持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传统的教育模式主要是教师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一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而蒙台梭利教育则改变了传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鼓励幼儿自由学习、自由发展、自己动手,从而活跃幼儿的思维与动手能力,培养幼儿健全的人格素养。

第三,发挥教师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引导作用。蒙台梭利教育告诉我们,教师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幼儿做正确方向上的引导,而不是机械地传达知识,充分发挥幼儿在学习上的自主性。教师引导幼儿主动获取知识与实践经验,这过程中教师需要观察、指导、分析,从而准确把握幼儿的实际情况,进而帮助幼儿健康全面的成长与发展。

三、蒙台梭利教育理念与方法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数学主要是针对数字、字母和图表等之间的转换,进行数量空间等方面的计算推理训练,从而锻炼人的计算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一门学科。采用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与方法,不仅对于幼儿在数学学科上的兴趣有很大程度的提升,还能带领幼儿初步认识数的概念,从而挖掘幼儿的潜力。

(一)优化教学环境,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感官效应

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比起奖励和惩罚带来的幼儿的学习努力成效,环境所起的作用更好一些。蒙台梭利认为,环境能够激发幼儿自主地学习。蒙台梭利的思想要求将数学教学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幼儿通过接触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物去把握数学概念中数与量的概念,从而提高自己对数学计算的兴趣。在幼儿园具体的实际教学活动中,认识不同数的概念,比如10,100,1000等数时,可以通过使用不同的颜色来表示加、减、乘、除的四则运算,让幼儿在色彩的感官体验中学会这些比较复杂的数学符号,这样不仅削弱了课堂的枯燥无味,同时还提升了幼儿在学习数学中的兴趣,减少了他们一开始对于知识接受的难度。这便是蒙台梭利的思想理念,充分增强数学教学的感官反应,优化教学环境与用具,便于幼儿在独立学习中对物体的分门别类以及数与量的认识中能够迅速有效的获取。

(二)善于积极引导,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激发效应

蒙台梭利理论中,幼儿是有学习的主动性的。因此,在幼儿园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挥幼儿学习的主体性与主动性。具体到幼儿园数学教学中,这里以“0”的概念来举例:“0”的概念的教学可以采用“纺锤棒箱”的方式。在这个活动里,数字固定排序,数量则装入另外一个箱子。另外一个箱子中10个格子标上不同的数字,而箱子里的纺锤棒表示数量,让幼儿根据格子里的数选取对应数量的纺锤棒,这活动主要是为了让幼儿认识到“0”所表示的就是一个数量也没有的概念。这样做,由于道具的缘故提升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另外通过感官上的体验与接触,使得幼儿的思维得到充分开拓。

(三)加强体验环节,增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整体效应

心理的活动与身体的动作必须相互联系相互依赖是蒙台梭利的观点,幼儿的成长无论是心理的还是身体、能力的成长都有一定规律。只有将影响幼儿学习成长的各个因素考虑进去,使得各方因素都能相互配合,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个因素对幼儿成长所起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健康健全地成长。

蒙台梭利教育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蒙台梭利教育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相信对于以后幼儿数学教学乃至整个幼儿教育教学都有一个很好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胡慧娟.幼儿园数学教学活动有效性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2]宋一,王艳.蒙台梭利教学法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54-56.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3

关键词 幼儿园 双语教育 语言环境 双语环境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1 幼儿园双语教育概述

1.1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概念

幼儿园双语教育是指在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利用两种语言对幼儿活动进行组织,具体是指在幼儿活动中以母语和英语作为交流媒介语言,在一定的场合和时期同时适用两种语言,不仅仅是教授两种语言。双语教育要渗透到幼儿园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不仅是多教授一门语言,而且在所有活动中都要同时使用母语和英语。我们可以看出,在幼儿园双语教育中两种语言既是学习的内容,也是学习的手段。

1.2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特点

首先,幼儿园双语教育具有启蒙性。在教育过程中不可能要求学生掌握多少知识,启蒙性就是要培养学生一定的学习感知能力,重点是要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学习的结果并不是最终目的,而应该重视学习的过程。其次,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一大特点在于其兴趣性。基于幼儿的心理特点,包括好动、好奇心重等特点,从兴趣性出发,做到寓教于乐是幼儿园双语教育的主要特点,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进行学习。最后,幼儿双语教育的范围更加广泛。幼儿园双语教育与一般的幼儿园英语教学具有显著的差别,后者是将英语作为单独的教授科目,而前者则将英语当作是教学的对象与手段的结合体。幼儿双语教育的载体不局限于教育活动,而包括整个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活动。与传统的英语教学不同,不仅为了提高幼儿的英语能力,更主要的是通过双语教育提高幼儿的综合能力,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途径。

1.3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意义

首先,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英语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三大课程之一,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从小学开始至大学毕业总共十多年,但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英语水平却不高,通常只能在笔试上体现出一定的成绩,但是口头表达能力很差。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不断深入,我国与世界标准不断接轨,英语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交流语言,对于我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幼儿开始加强英语教育,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以后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其次,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作为国际的通用语言,英语的飞速传播对于我国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不仅对学生的就业、工作等有着重要作用,熟练掌握两种语言在市场竞争中更有优势。因此英语教育的低龄化有其必然性,开展双语教育是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基础。

2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可行性

2.1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幼儿园双语教育具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作为一种社会趋势,通过研究显示进行双语学习的儿童具有明显高于其他儿童的智力水平,与单语学习者相比,双语学习者可以有两种语言体验,两种不同的语境思维,并且概念的形成与语言的分析能力有着重要的联系,因此开展双语教育对于儿童智力有着显著的提高作用。其次,双语教育有助于发散性思维的形成。双语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一般都优于单语儿童,双语儿童的思维更加流畅、灵活,创新能力和推理能力比单语儿童更加优异。双语教育由于其两种完全不同的语境给儿童提供了更广泛的思考空间,具有更强的联想能力,具有较强的发散思维。最后,双语教育有利于促进儿童交际能力的发展。双语学习者对于交际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在人际交往中对于各种非语言因素更加敏感,对于社交场合的观察更加细致认真,由于其从两种语境出发,基于多元文化环境基础对于世界展开认识,更好地认识世界、认清自己,提高自我交际能力。

2.2 幼儿园双语教育的可能性

一般认为在0至6岁是儿童语言学习的敏感期,在这段时期对于语言学习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和掌握的能力,在这段时期加强语言对于儿童的刺激可以促进大脑的发育。幼儿阶段是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容易轻松地学习第二种语言,而对于成人来说已经逐渐丧失这种天赋,不仅母语在儿童阶段较为容易习得,并且第二种语言的学习也是非常关键的,不应该轻易错过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应该抓住关键时期。

3 幼儿园双语教育存在的问题

3.1 概念误解

许多打着双语教育的幼儿园其实对这一概念存在着严重的误解,实行的其实是英语教育,没有将母语与英语的教育平等看待,没有深刻理解双语教育的概念,双语教育的意义在于在幼儿园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以两种语言作为学习的手段和对象。

3.2 缺乏一致性目标

目前我国开展幼儿园双语教育并没有统一的目标,忽视了儿童英语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实行过程具有盲目性,有的甚至以幼儿的单词识记量、口语表达为教育目标,缺乏明确的目标就没有开展的方向。

3.3 缺乏统一的教材

目前幼儿园双语教育缺乏科学、合理的材,各个幼儿园使用的双语教材版本繁多,在众多版本的教材中,许多幼儿园并没有进行仔细分析,盲目地挑选教材。幼儿园双语教材大多没有经过权威部门审核,缺乏一定的标准对于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界定,有可能造成幼儿的负担,反而不利于将来的学习。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4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发展包括计数能力的发展、对数序的认识、数的守恒及对数的组成的掌握等几个方面。大班幼儿的数概念的内容包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能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们通过创设轻松愉悦的数环境、精心布置童趣的社会性游戏、投放丰富多样的区域操作、整合五大领域的教学内容、开展积极的情感体验活动,进行数学教育。引导幼儿在日常活动的多样性的生活活动中、轻松愉悦的户外活动中、正规的数学活动中、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轻松、愉快、自然的气氛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积累丰富多样的数概念经验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大班 日常活动 数概念 逻辑思维

幼儿处在逻辑思维萌发及初步发展的时期,也是数学概念初步形成的时期。新《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幼儿园的日常活动各环节中是实施数概念教学的好时机。我园是全托幼儿园,日常生活的环节更多,除了一般日托园具有的生活活动环节、游戏环节外,我们还拥有刷牙、洗脸、洗澡、一日三餐、晚间活动等环节,在各个生活环节中渗透数概念的时间更为充分。且大班幼儿对数的理解是一个关键期,在日常环节中渗透数概念,利于幼儿理解和接受,为幼儿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幼儿在多样性的生活活动中学习数概念

生活活动在幼儿一日生活中,占有很多的时间,在幼儿的生活中,许多的情景和事对幼儿产生数学影响,反复发生后就会对幼儿的数学学习产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们在相互的交流中会自觉的将数学融入生活活动中,尝试用数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一)值日生工作,在劳动体验中学习数概念

值日生进餐时将碗和筷子一一对应,一组有多少人,需要多少碗饭菜,几双筷子,都需要值日生去开动脑筋,细致地观察,在这过程中,引发幼儿主动思考,在为集体服务的劳动体验中进行数概念的运用。

(二)一日三餐三点,在美食品尝中理解数概念

我们全托园,幼儿在园有三餐三点,因此,我们充分利用进餐这一环节让幼儿感受其中的数量关系。如晚上吃水果,如果是樱桃、番茄、葡萄、桂圆等水果,一人可以拿几个,这时老师定量分配,幼儿自己数一数,拿一拿,数概念的学习自然渗透。

(三)幼儿过生日,在快乐情绪中感受数概念

孩子们在幼儿园过生日时,我们可以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年有多少个月,你的生日是几月?一个月有多少天?你的生日是几号?一个大蛋糕,可以怎么分?这其中都有数概念的知识,孩子们在积极地情绪体验中积累着数概念经验。

(四)生活自我护理,在健康成长中提高数概念

穿脱衣服、刷牙洗脸、洗脚、洗澡、晒鞋、在整理、收放玩具、图书、衣物,这些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的数学经验也是得到了很好的使用与巩固。如你身上穿了几件衣服,图书怎么分类摆放,大号书有几本?小号书有几本?可以放在书架的第几层?晒鞋时与幼儿数数凉拖鞋有几双?棉拖鞋有几双?运动鞋有几双?皮鞋有几双?幼儿在观察发现中就自然地学会唱数、分类、排序、归类等多种数概念的知识。

(五)晚间活动,在视频分享中渗透数概念

在我们幼儿园,每天晚上会安排幼儿看半小时的电视或碟片,这也是深受幼儿喜欢的,而电视或碟片有时也会蕴含很多的数学方面的内容,孩子们在动感十足的动画内容中体验数概念知识,在专注的欣赏过程中,数学学习变得自然、轻松。

幼儿生活活动中的数学是十分丰富多样的,我们抓住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契机,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做到“生活中学数学”、快乐学数学”,帮助幼儿积累数概念经验。

二、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户外活动中学习数概念

(一)散步活动中运用数概念。

走到户外,孩子们每天上下楼梯数一数台阶,到户外捡落叶,观察周围环境的变化找找落叶树、常绿树各有几种,统计幼儿园户外的玩具种类,遇到的其他班级的幼儿,数一数有多少小朋友,都是我们每天数概念学习的机会,生活是幼儿获取数学知识的源泉,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也应用于生活实践。

(二)户外游戏中积累数概念

来到户外,孩子们就像快乐的小鸟,变得轻松愉悦。在这样的情境下,孩子们自觉选择同伴、三五成群,形成自己的游戏圈,。如“老鹰捉小鸡”,一名幼师做老鹰,几名幼儿做小鸡;玩“老鼠笼”游戏的时候,几位小朋友扮作老鼠,几名幼儿做老鼠笼,几个幼儿进行游戏,商量怎么玩,幼儿在自我调节、合作讨论的过程,也是幼儿运用数概念的过程。

(三)参观旅游中融入数概念

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去大自然中学习的机会很多,如每年的春游、秋游,亲子活动,每一次的外出都会有很多的学习机会,如观察公园的动植物,为它们分类数数湖面上的船只,停车场停放的车辆,说说自己带来的好吃的,孩子们在游玩中获得数概念的积累。

三、在正规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概念

《幼儿园指导纲要》指出:数学活动的目标是使每位幼儿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活动,幼儿的数学学习需要通过正规的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数概念。现代教育观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孩子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孩子亲身经历参与特定的教学活动,获得一些体验,并且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对此进行理解和应用。

(一)生活化的数学活动内容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运用生活化的教育内容,帮助幼儿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进而喜欢数学。

如《生活中的数字》《有趣的电话号码》《小鬼当家》等教学活动,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明白我们生活中离不开的数字,如电话号码、门牌号码、手机号码、食品袋上的生产日期、超市物品的价格、车牌号码,我们使用的人民币等等,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认识到生活中数字的重要性。

(二)游戏化的数学活动过程

我们让幼儿在游戏体验中寻找到数学问题的答案,寻得数学方式、经验和知识,学习过程充满挑战和趣味,使得幼儿对这样的学习过程有着浓厚的兴趣。

如学习7的加减时,我们通过竞赛的形式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幼儿为自己的小组制定参赛宣言,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激情洋溢,连我也深深感染,在“超市购物”活动中,孩子们先是通过劳动获得工资,再到超市进行大采购,然后学习记账,加减运算的学习变得轻松而愉悦,孩子们学得开心,同时也提升课堂的有效性。

(三)个性化的数学活动指导

在数学活动中,幼儿的表现也是参差不齐的:有的孩子脑子灵活、反应快;有的孩子理解力弱、感悟慢。但在实践中,教师往往会不自主地更加关注两种人群,即能力强的幼儿和能力弱地幼儿,而忽视了“夹心层”幼儿, “夹心层”幼儿通常表现为乖巧、守纪律、安静、不太主动举手,操作活动也能顺利完成。教师往往对这一群“夹心层”幼儿较放心,少关注。

因此我们也适当转向关注“夹心层”幼儿,加强对“夹心层”幼儿的观察力度,及时记录他们在数概念方面的行为表现,积极促进他们的数概念发展和进步。

四、幼儿在多姿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习数概念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各类游戏活动中,隐藏多种数学信息,我们为幼儿常设充满生活气息的游戏情境,让感受着其中的数学信息,积累了丰富的数学感性经验。

(一)在社会性游戏中运用数概念

超市游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身边的超市越来越多,超市与幼儿的生活越来越密切,孩子们都具有了到超市购物的经验。购买商品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选商品,了解商品的来源,知道商品有保质期,还可以尝试使用钱币,超市的商品都有一定的标价,你选择的商品多少钱?付给收银员多少钱?找零多少?在思索一系列问题时,幼儿的数理逻辑智能就发挥了他的作用,于游戏中,幼儿的数学得到了很好的锻炼和发展,真正做到了“做中学”“玩中学”,体验“求知过程”,主动获取知识经验。在整个过程中幼儿感受到数的涵义,加深了对数的理解,体验到身边处处有数学的存在,当孩子们成功购物时,数的组成、分合与加减都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孩子们获得了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成功喜悦,极大地激发了他们探索数奥秘的兴趣。

世明银行:进入大班后,我们开设了“快乐驿站”“世明小学”“美美蛋糕房”“ 建筑天地”“星光舞台”“美美发屋”“世明超市”“世明银行”等游戏区域。而其中的“世明银行”贯穿整个班级区域游戏。孩子们先到银行取到钱,然后到各个游戏区域去购物、消费、游玩,班级游戏立即变得动态起来,增加了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情境中运用钱币,融入数学的加减,激发了幼儿主动学习数学,使用数学解决问题的兴趣,从而让幼儿感受数学的魅力。

(二)在区域游戏中巩固数概念

我们结合数学教学,提供相应的操作材料让幼儿进行巩固学习,同时投放一些全新的数学材料,让幼儿主动探索。并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加以调整与补充,让幼儿对数学材料始终保持操作的热情。如老师集思广益、发挥想象力制作出“我来排排队”“蝴蝶找花”“串串乐”“水果找家”等可操作性强、直观有趣的数学操作材料,孩子们在做做玩玩的游戏中快乐地积累了有关的数概念。

(三)在体育锻炼中发展数概念

体育活动:“健康大道”,孩子们分两组进行接力比赛,幼儿手拿骰子如下棋一样掷出的数决定向前连跳几格,如遇到有营养的食物图片就再向前连跳3格,如遇到没有营养的食物图片就需向后退跳3格,在锻炼中自然地进行数概念的运用。

体育游戏:“趣味毛毛虫”的游戏过程中,我们投放造型可爱的毛毛虫,在“毛毛虫”的身体上用废旧纸板分隔成很多的“房间”,“房间”内投放数量分合、数学10以内运算式题、数物对应等数学式题,孩子们深深被吸引,原本单一的投掷练习充满了趣味性和挑战性。孩子们在幼儿体育锻炼的同时融入数学运算能力的学习,在体育游戏与数学游戏相结合的过程中提高了孩子们的参与兴趣,在不断地挑战中也促进了幼儿数概念的积累。

体育操节: 我们在操场上进行操节锻炼,变换队形时,让幼儿的人数进行排队报数说说自己旁边是几号小朋友,相邻数的概念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深化。而单数向前一步,双数向后一步,站成双圆。单数、双数的概念也是渗透自然。

传统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荷花荷花几月开”、“跳房子、踢毽子、跳绳”“老鼠笼”“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孩子们百玩不厌,我们在其中加入唱数、顺数、倒数,数的分合,孩子们在愉快玩乐中积累着数概念。

(四)在音乐活动中感受数概念

在我们很多音乐素材中本身蕴含的数学关系。我们通过音乐游戏帮助幼儿感受数学关系。如歌曲《十个印第安小孩》,则比较好地体现了数的实际意义和数的顺序关系。《数鸭子》“门前大桥下,又来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2、4、6、7、8……”、《数蛤蟆》“一只蛤蟆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乒乓乒乓跳下水呀,蛤蟆不吃水太平年,蛤蟆不吃水太平,荷儿梅子兮,水上飘,荷儿梅子兮,水上飘……”孩子们在哼哼唱唱中将数概念自觉巩固,在生动、活泼、感兴趣的活动中体验数学关系,实现音乐教育与数学教育的有机融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五)在语言游戏中加强数概念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5

伴随国内经济的进程,环境保护也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环境保护,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核心理念。幼儿期是品格与个性养成最为理想的时期,对这个时期的孩子渗透低碳环保教育已变成幼儿教育的核心内容。利用低碳环保教育,幼儿能够理解到生命的价值及意义,并爱惜生命。要深化教育让幼儿喜欢生活,构建积极的价值观与人身观,强化人和自然之间联系的概念,保护自然,维持生态平衡。所以,深化幼儿的环保教育,对提升幼儿的环保意识,构建积极的生活态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幼儿重要的成长环境,家庭教育的影响力和持久性不可小觑。因此,家园合作开展低碳环保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将幼儿园低碳环保教育与幼儿家庭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提倡并实践低碳生活,使保护环境成为幼儿一种自觉的行为和良好的习惯。我们应从办好班级家园栏着手,增设“低碳知识”专栏。向家长宣传低碳生活的意义、方式、准则等;鼓励并发动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低碳环保的资料,推出绿色小报,丰富家长及幼儿的低碳环保知识;开展“低碳生活,从小做起”环保公益宣传活动,倡议所有幼儿共同遵守和宣传环保知识,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让天更蓝,让水更清,让地更绿,让绿城更美丽。

让幼儿的环保理念得到深化,在幼儿园中就进行环保概念的培养,让孩子理解,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做一件有利于环保的事,那么加起来对环保的贡献将是非常巨大的。要引导幼儿不要随地乱丢垃圾、不随意打鸟、不随地吐痰、不攀折花木、节约水电、不践踏草坪等。进行垃圾分类的地方,要让幼儿知道怎样对垃圾进行分拣放置。要引导其不浪费粮食,降低白色污染的使用率。在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上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地渗透到幼儿的内心最深处,让其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帮助幼儿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通过系列教育,帮助幼儿了解我国森林资源面临的危害及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我国生物资源的现状,生物种类和数量的稳定对整个生态系统的意义;我国的空气污染程度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增强其环保意识,引导幼儿从小认识破坏环境的危害。在园内适当的位置张贴一些通用的节能标志,同时提醒家长和幼儿收集物品包装袋上的环保标志,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理解,幼儿园从日常生活入手,向幼儿和家长发出倡议。做到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为班级环境和家庭环境设计图文结合的低碳环保标志,如洗手池上的节约用水标志、开关旁的节约用电标志、空调上的温度提示标志、电视音响旁的请拨插头标志,等等,使标志能为幼儿理解、认同并指导他们的行为。在开展主题活动时,我们有意识地渗透低碳环保教育,生成了与主题活动紧密结合的环保系列活动,通过这一系列低碳环保行动,幼儿既锻炼了体能和意志力,又学会了用力所能及的方式来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如在园内开展具有特色的“快乐童年艺术节:低碳环保迎六一”活动月,活动包括语言类、表演类、美工类共十几个项目,突出快乐、低碳的理念。其中环保时装秀渗透了“低碳环保,资源利用”的理念,从参与证到环保时装都是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制作而成的。这些活动不仅带动了家长和孩子的低碳环保行为,还激发了他们创造美的热情。

作为一名从事幼儿保育教育的教师,我们有责任、有义务将环保教育渗透到幼儿早期教育中,让祖国的新一代转变观念,认识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换不来发展,换来的只会是更多更大的灾难,让每一位新时期的国家栋梁都懂得从我做起,人人都做保护环境的忠诚卫士。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6

 

1 科学教育环境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幼儿科学教育环境是一个顺应幼儿发展、支持性的环境,以适应幼儿不同的发展潜质、学习行为及学习需要为依据的环境。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启示我们:儿童认知性发展是在其不断和环境互相作用中获取的,而且幼儿对世界认识是在其不断看到自己对客体作用后的结果中来进行调整的,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1.1科学教育环境对集体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起良好的支持、促进作用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要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1]科学教育环境融入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提供丰富感性经验,让幼儿更好理解科学活动课上所教授的科学知识。且在进行教育活动之后,让幼儿通过在相应环境中操作材料来对所学的知识、技能进行巩固、了解,从而加深了对事物或规律的理解。

 

1.2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个性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2]在科学教育环境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自选活动,不受限制,给予他们充分获得的时间和机会,自由想象发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和活动过程中的乐趣,使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

 

1.3科学教育环境有利于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3]内容丰富的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目标,有的可以在教师设计的科学活动来实现,而有的需要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游戏等非学习活动来实现。在与科学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孩子们不仅使自己的大小肌肉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而且还习得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2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原则

 

2.1探究性

 

杜威理论认为:探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4]在幼儿园的五大领域中,科学教育最强调发展幼儿的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当环境成为科学教育活动的连接点时,教育环境创设就应该以激发幼儿好奇心和探索欲为首要原则,让幼儿有更多选择和自由学习的空间。

 

另外,环境创设的首要原则注意要能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为幼儿创造更多自由学习的机会。并且教师要注意在环境创设时进行适当的“涂鸦”,以此确定环境创设中所增加的东西难度适中,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可以带着问题进行探究,感受活动的乐趣,使幼儿充满探究的欲望,拥有创造力。

 

2.2互动性

 

布鲁纳认为儿童必须通过操作具体实物发展概念,进而逐渐发展到以抽象符号表达概念的层次。环境创设不是简单摆放和展示物品的过程,而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幼儿之间、师幼之间相互启发,产生创作灵感,并在合作中体验创造的快乐。[5]

 

2.3过程性

 

维果茨基说儿童概念的发展是由概念含混、复合思维和抽象思维三个时期组成的,每一个阶段又包含着若干个小阶段,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漫长过程,这种认知特点也决定了他们不可能很快获得抽象的科学概念。[6]教师进行的教学不应以灌输现有知识为主,而应以指导幼儿参与活动从而形成知识的一个过程。

 

3 科学教育环境创设的途径

 

3.1创设科学教育公共环境

 

公共环境。幼儿一进入幼儿园,首先接触的就是整体的公共环境,同时这也是幼儿日常接触最多的环境。广泛的人际交往和互动交流存在于这样的活动中,这也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理想平台。

 

专用教室——科学探索室。科学发现室是为幼儿创设,供幼儿自主学习科学知识的一个地方,从中幼儿自由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的学习,养成良好的科学精神,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科学探索室的建立为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提供了物质环境,它不同于其他的科学教育环境,它更强调科学性,目的是使幼儿更好的体验科学探索的气氛,进行深入全面的了解,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科学态度,了解一定的科学知识,为幼儿将来进行更高一级学习奠定基础。

 

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科学探索室,必须合理的配合运用各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幼儿的探索实验的欲望和获得充分的活动机会。首先,探索室中仪器、材料,操作性功能明确,帮助幼儿创造运用多种感官和方式进行科学探究活动的条件。同时,教师要及时的调整、更新材料,以帮助幼儿保持对事物或现象的探究兴趣并为深入探究提供条件。

 

3.2创设科学教育班级环境

 

幼儿园区角活动又称区域活动,是一种人为创设的自然情境下的幼儿游戏,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其目的是给予幼儿发展的机会和空间,让幼儿自主动手通过对各种材料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答案,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教师为指导。促进不同水平的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各自得到相应的发展。区角活动的创设也是幼儿园整个环境创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让幼儿自由操作、选择和摆弄的一个新的天地。

 

3.3创设科学教育实践活动环境

 

社会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科学教育活动还应面向园外丰富多彩的科学资源。幼儿园应将幼儿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利用的,与科学教育内容有关的一切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织等都利用起来,来拓展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空间,以此丰富幼儿园科学教育资源,提升科学教育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7

幼儿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开发幼儿的智力。在开展科学教育的时候一定要重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学前儿童虽然缺乏用科学的语言对认知对象进行概括的能力,但已具备了在成人的启发下,对其熟悉的认知对象归纳出共同特征的能力。因此,在科学活动中恰当地运用概念,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明确了科学活动中概念的作用之后,我们必须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培养幼儿的科学素质,使他们获得一定的科学知识、形成浓厚的科学兴趣。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应着重从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和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三个方面进行尝试与探索。

一、科学教育环境氛围的营造

幼儿的认知具有直观性特点,环境则为他们的认知提供直观的物质基础和依托。科学教育活动良好环境氛围的营造,则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幼儿参与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幼儿关心环境、观察环境、主动与环境互动的情趣和良好习惯,引发幼儿主动产生探索环境科学现象的行为。因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决心以较大的投入营造高水平的、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氛围,使之对幼儿产生深刻的积极影响,并使我们科学教育活动有较高的起点,更从中体现我们贯彻邓小平“科教兴国”教育思想的决心。

1.营造幼儿喜爱观察感知的环境氛围。幼儿认识外部世界──环境,首先是从观察感知开始的。

2.营造幼儿动手探索的环境氛围。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活动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形式,科学教育的主渠道是各种科学活动。例如在种植区内,我们让中大班的每班幼儿在种植园地里用不同形式同时种植多种相近的蔬菜、瓜豆,有畦植的、有盆栽的、有棚栽的、还有无土栽培的。让幼儿边学习种植、管理,边观察比较。上述观察与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从整体上形成浓郁的科学教育氛围,培养幼儿浓烈的科学兴趣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

幼儿认知又一特点是活动性。即幼儿的学习和思考离不开活动。他们在学科学过程中,需要自身的活动和亲手对物质材料的操作,在用自己的各种感官去充分感知外界事物的活动实践中去获取经验,培养探索的能力,从而像邓小平同志所希望的那样“在智力方面打好基础”。因此,我们努力在一日生活中以多形式开展各种科学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参与学科学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并从中发现科学现象,形成科学认知,锻炼各种探索的实践能力。活动不同环节,要采取不同的形式进行。

1.晨区或户外活动环节的自由观察探索。我园晨区活动采取室内户外相结合的形式,让幼儿既接触室内包括科学角、自然角在内的各活动角内投放的各种材料,又接触户外包括沙水区、科学教育画廊、科学小制作展示区、动植物饲养与种植园地。户外活动环节更是让幼儿自由选择户外活动区玩耍。例如有的幼儿在科学角玩“沉浮”游戏,把角内提供的橡皮泥块、塑片,分别扔到水中,发现泥块会沉,塑片会浮,幼儿把小橡皮泥放在塑片上面放在水中,结果也浮在水上,把塑片用橡皮泥块包住放在水中,结果又沉下去,幼儿动手操作、尝试、有所发现,爱科学的情趣油然而生,发现的现象和操作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

2.集中教育活动环节的科学游戏等主题活动。集中教育活动环节是教师指导下幼儿有计划有目的生动活泼地主动活动的过程。教师结合常识活动、数活动、语言活动等,开展以游戏为主,观察、操作、表述、表演及音乐、绘画等多种形式综合进行的科学主题教育活动,有意识地使幼儿“智力得到开发”。

例如,在“奇妙的声音”主题教育活动中,教师先运用现代教育科技媒体录音机来播放幼儿园日常生活中的铃声、口哨声、琴声、音乐广播声、幼儿谈话声,让幼儿运用听觉感知进行“听声音说活动”来激发幼儿对幼儿园各种声音现象的兴趣,继而启发幼儿回忆讲述并模拟自己日常生活中听到的自然界各种声音如风声、雨声、雷声、流水声、鸟叫声、其他动物的叫声等,来丰富幼儿对“声音”的认知,接着投放大量操作活动材料,玩听声游戏,如在玻璃瓶、塑料罐,金属罐、纸盒中分别装上水、沙、小石子、小铁片、小木片、小塑料、小纸团等,然后盖紧盖子,让幼儿自由地用力摇,用小捧敲。采用自由游戏方式来听辨它们发出的各种声音,从中发现声音与“振动”的关系。通过手段多样、材料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幼儿的科学观察、探索、操作、发现、表达能力、听音能力、欣赏能力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爱科学情感和学科学的兴趣也得到培养。

三、激发幼儿科学探索能力

在开展科学教育主题活动中,我们按邓小平同志“用先进的科学知识来充实教育内容”的教导,引导幼儿从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发展到对现代科技现象的兴趣,从小让幼儿萌发科技意识,了解科技“威力”以体现邓小平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

1.日常生活开展“说发现”活动。幼儿好奇好新好问,具有“发现”求知的心理基础。这是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有利条件。为此,我们组织教师平时在幼儿中开展“说发现”活动,利用一日生活的散步,课间等环节,鼓励幼儿自由地向教师报告自己的“发现”,如春天,幼儿发现草地上长出新芽,树枝上冒出花蕾;夏天,幼儿发现天气闷热,天上乌云多了,地上蚂蚁搬家,一会儿雨儿就下来了。在种植园地上,幼儿发现地里有蚯蚓的地方泥土又细又松。不断激发幼儿“发现”的兴趣,丰富幼儿对各种科学现象的认知。

2.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幼儿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望,这也是幼儿认知过程的重要年龄特征。教师要在一日生活各种学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自我表现的能力。例如,幼儿玩“竹落千丈蜻蜓”活动,有的幼儿蜻蜓飞得高,这与他们的启动方法有关。教师就可以在活动总结评价阶段让一些幼儿表演,表现他们已“会玩”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发现“飞得高”的启动方法,从而提高其他幼儿玩的能力。这样幼儿学科学的信心就会更强,积极性就会更高。

3.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日常生活中,除了开展“说发现”活动外,还可以开展“我会了……”的活动,让幼儿在教师面前或同伴面前表现自己会什么,例如“我会给兔子喂食”“我会放风筝”“我会玩水车”等。从中激励幼儿在科学活动中大胆动手,大胆表现自己信心,激发幼儿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幼儿初浅的科学素质。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虞莉莉主编.幼儿园教育案例专题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幼儿园环境概念篇8

香港学前教育特色浅析随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和一系列政策的出台,我国学前教育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正是在这种形势下,笔者有幸参加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首期黑龙江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学前教育)香港培训班”,结合培训所见所闻、所学所思,现对香港学前教育的特色加以简略分析和概括。

一、考察基本情况介绍

本次赴香港考察由香港教育学院幼儿教育学系负责接待,培训内容中涉及学前教育方面的讲座和报告有:幼儿教育课程简介、香港学前教育学券制的推行及影响、香港学前教育管理与发展、香港幼儿教育及师资培训发展、香港幼儿课程及价值取向、幼儿课程本位的儿童评估模式、戏剧教学法在幼儿园的应用等,内容涉及香港学前教育从课程及教学取向,到师资培训发展;从课程简介,到教育改革发展的方方面面。在培训过程中,香港教育学院精心安排了五次参观活动,参观了学之园幼儿园暨双语幼儿园、东华三院洪王家琪幼儿园、香港教育学院汇丰幼儿发展中心、香港教育学院赛马会小学、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参观时间虽短,却使我们对幼儿园的课程、幼儿评价、教学环境有了更加感性的认识。通过报告,讲座和参观,我们对香港学前教育有了全景式的、多维度的了解。

二、香港学前教育概况简述

香港的幼稚园全属私营机构,分非牟利幼稚园及私立独立幼稚园两类;由志愿团体或私人开办。香港作为世界金融和贸易中心,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地方,多元文化产生了香港学前教育多样化格局,不同学校在特点以及上各不相同,呈现出不同的教育模式。香港幼稚园普遍采用中文母语作为教学语言,提供“两文三语”(“两文”指的是中文、英文,而“三语”则是普通话、粤语、英语)教学。香港学前机构所提供的教育,目的是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通过各项活动及生活体验,在体能、智能、语言、社群、情绪及美育等方面得到均衡的发展。

三、香港学前教育特色浅析

1.鲜明的办园理念和特色

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有先进的理念指导。在香港,幼稚园是私立的,园长们个性独特、思想鲜明,有着自己的一套办学理念,每一座幼稚园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参观的三所幼稚园各有特色,香港教育学院附属汇丰幼儿发展中心开展“问题—探索—经验”课程,东华三院进行“视觉艺术”特色教育活动、“学之园”实行中英文双语教育。不管具体特色如何,三所幼稚园都十分重视对幼儿的“全人教育”,处处体现出“以儿童为本、提倡儿童全人发展,促进儿童愉快而有效地学习”的教育理念。如学之园幼稚园的办园理念:“培育幼儿的全人发展,提供专业的教育团队,全面均衡的课程设计,以及富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装备幼儿迎接二十一世纪”;东华三院洪王家琪幼稚园是一所非牟利幼稚园,这所幼稚园的愿景是“本校致力提供优质的学前教育服务,为幼儿进行全人教育,使幼儿在语言、社群、情绪、体能及智能等各方面有均衡的发展”;香港教育学院附属汇丰幼儿发展中心的“以高质素的幼儿教育为己任,致力培养幼儿的全面发展及学习兴趣,建立幼儿终身学习的良好基础”等,无论如何表述,都体现出“全人发展”的理念。

2.独特的课程体系

香港以它独特的历史形成了中西融合的地方文化,既开放又保守。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香港学前教育的价值取向,以“终身教育,全人发展”为核心,以“儿童为本位”,显现出独特的教育课程特色,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教育局幼儿园高级督学对《学前教育课程指引》解读时,提到学前教育课程宗旨就是:“培育儿童在德、智、体、群、美的全面发展;激发儿童学习兴趣和培养正确学习态度,为未来学习打好基础。”香港的《学前教育课程指引》中规定:“学前教育课程要兼顾儿童体能、智能、语言、美育、情绪及群性的整体发展”。香港幼教课程整体的教育目标是:乐于学习、善于沟通、勇于承担、敢于创新。课程体系具有六个范畴:体能与健康、艺术、个人与群体、科学与技术、早期数学、语文。同时提出了课程改革的愿景,即学会学习、持续终身、灵活教学、拓展课程。这些体现在幼稚园的课程中。如香港教育学院汇丰幼儿发展中心提出“问题—探索—经验”的课程模式,是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确立自己的学习问题,进行探索,建构与课题相关知识,在分享的过程中重整经验,巩固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动参与及个人心理建构的价值,课程内容的编排主要受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所支配。还有汇丰幼儿发展中心的“比比和朋友”课程,这门课程是面对所有儿童的,是以培育儿童健康情绪和社交能力为宗旨,帮助孩子了解自己、与人建立关系和正面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香港幼稚园的课程重生命教育、重责任心教育、重礼貌教育、重规则教育、重公平教育、重两文三语教学、重中西文化渗透、重家长参与等,培养幼儿在德智美群各方面的全面发展,为生活做好准备,为未来学习打好基础。

3.丰富互动的教育环境

我们参观的三所香港幼稚园,学之园幼稚园、东华三院洪王家琪幼稚园、香港教育学院汇丰幼儿发展中心,都非常重视环境对儿童的教育影响。

对空间的极致利用。参观的每一所幼稚园,空间都比较狭小,但空间利用却达到极致。幼稚园的环境布置、区角设计与活动主题紧紧相扣。供幼儿自主学习、探索操作的活动角,围绕各个季节、各个教育主题、各个主题活动、家园社区合作、幼儿作品展示等创设的各种丰富多彩的环境,提供的材料和每一个墙饰都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意义和儿童需要的知识,既符合儿童的特点,又激发儿童学习、探索、尝试的欲望,令人耳目一新。

注重环境的互动和参与。在汇丰幼儿发展中心,从幼稚园的大门口一直到幼儿的活动室,从楼道的墙壁到楼内的任何一个角落,到处都贴着、挂着幼儿的作品和收集的资料。在室外还有陶艺、沙区、植物园、建构区等。在东华三院洪王家琪幼稚园随处可见孩子利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手工作品,在走廊的一角展出了孩子们参加全港第13生肖创意设计大赛的作品,以熊猫、狮子、鱼等为原型设计的第13生肖个个栩栩如生,立体感很强。这些作品反映出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

处处渗透规范教育、公民教育。在幼儿园的教室、走廊随处可以看见各种配卡通图画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如楼道游戏区的游戏守则:爱护公物;守秩序、请排队;要分享玩具;玩完玩具要收拾好。在这里,环境已经成为教育的“内容”,包含着丰富的教育信息和资源,真正做到润物细无声。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