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8篇

时间:2024-04-06 09:45:38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1

【关键词】 建筑施 工企业 会计核算

Abstract : The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ccounting of a construction enterprise.

会计核算,就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总结生产经营活动中已经发生的事件,对过去给出评价,并在通过对核算分析基础上,对未来作出预测,从而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核算工作也是一种数据的积累,为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提供依据。因此,客观、全面、准确、深入细致和及时是核算工作的最起码的要求。无论是经营管理者还是出资者,都想及时地了解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利益分配有关的各种信息。长期以来,由于施工企业的特殊性,我们的核算水平一直都没有达到核算工作的最基本的要求。

1.施工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1会计原始记录不够细致,致使成本分析难以深入开展。核算工作中最常见的毛病就是不够深入细致,或者不愿深入细致,只讲粗线条。

1.2会计核算不及时,会计信息未能及时反映。核算工作中,另一个严重的弊端是不讲及时性。核算工作即使是做到了客观、全面、深入细致,但如果不讲及时性,也会失去一定的价值。

1.3数据传递较慢,会计信息滞后。由于施工企业的项目部大部分都在外地,数据的收集及传递较慢。目前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施工企业的应收款、垫支款高居不下,如果再不加强内部管理,增加资本积累,被淘汰将是时间问题。

2.加强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对策和建议

2.1提高项目部核算员素质,重视项目部的核算工作。

要想提高施工企业的核算质量,必须抓好项目部数据的准确性,目前由于项目部条件的艰苦性,难以吸引较高素质的核算员,我们可以通过内培外引方式及提高福利待遇等方法,提高统计员(或核算员)的素质。要教育建筑施工单位的会计人员爱岗敬业,自觉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业务素质,严格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原则,规范会计核算,实事求是的记录和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以拒绝受理违纪业务,坚决抵制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2.2建立制度,把能否达到会计核算要求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范围。

一定要转变管理观念,要视财务管理为企业管理的中心,而核算工作是财务管理的基础,要制定一系列措施,把核算工作责任落实到人头,把核算质量作为对核算员及项目经理的考核重要内容。规范会计核算,严肃财经纪律。上级主管企业应严格要求建筑施工单位规范会计核算,认真执行会计制度,遵守会计核算原则,并做好检查监督,发现违纪问题及时纠正,并且坚决予以严肃处理。财政、审计等检查监督部门,有必要在对企业的检查监督过程中,重视对建筑施工单位的检查监督工作,有效地促使其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地方财政部门可否在《企业会计制度》总体原则的指导下,制定出建筑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细则,从制度上规范其会计行为。这样,不仅使建筑施工企业会计业务的处理得到了必要的规范,也使有关部门对其进行的检查监督,具备了详细的标准和法规依据。

2.3建立健全各项核算制度,并严格执行。

度的建立比较容易,但由于项目部的特殊,严格执行困难就比较大,核算人员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职责。对于人员出勤情况要每天做考勤记录,对贵重材料做到每天凭送货单及进仓单登记购进数,凭领料单登记耗用数,对于一般砂石料,每天登记购进数,每天下班前对其进行盘点。对机械设备,每台设备的维修费、耗油数及工作量每天都应做好记录,以便考核:对外购材料应有相关部门的验收,并在进仓单上规范材料名称,以提高核算的效率;并且每天应统计完成的工程量。

2.4公司总部应加大对项目部财务稽核力度,并不断指导核算员规范核算工作。

相对来说,公司总部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比项目部核算员稍高,所以公司总部财务人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去项目部检查核算人员的核算工作,以督促他们及时、准确地搜集。尊重客观实际,合理制定指标。上级部门应在制定和下达所属建筑施工单位的经济指标时应合理考虑,做到所下达的指标切合实际,使所属单位经努力可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建筑施工单位在正常经营情况下为完成指标而自认无愧于上级企业、无愧于单位员工,坦然的弄虚作假。

2.5引入先进的技术手段,用计算机代替手工完成繁重的核算工作。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核算工作带来一次革命,我们要在工程施工中引入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及时统计并输入每天投入的人、机、料及每天的完成工程量。只要完成了原始数据的基础输入工作,那么所有的计算、储存及数据的传递工作都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完成。同时,还应该安排专人对施工项目的合同进行集中管理。

3.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注意事项

3.1确认成本性质账户真面目。只登记实际发生的工程成本,结转完工工程成本时应当转出;期末借方余额只表示尚未办理结算的工程成本, “在资产负债表”中列示为“存货”,可以对其计提“预计合同损失准备”;实现的工程毛利还是要放“在本年利润”中通过损益账户的结算产生。当然,目前的账务结转方式也要改变。

3.2按期确认合同。只要施工企业与业主签订了双方间的工程承发包合同,企业都应当于合同规定的结算日(而不仅限于年末)按“完工百分比法”确认合同的收入与费用。这样, “应收账款”就反映为已开票结算但尚未收到的工程款,“工程结算预收入”则反映已确认为收入但尚未开票或已开票但尚未确认为收入的工程款,期末“资产负债表”中“以应收账款”“或应付账款”反“映工程结算预收入”的借方或贷方余额。

3.3方便快捷的结算。计算每个结算日的完工百分比时,应本着方便、快捷的原则,宜粗不宜细。可以直接以“工程施工”账户的本期(合同结算期)发生额占工程合同预算成本(而不是预计成本)的比重作为完工率,以减少对前期累计以及对后期预计成本的工作难度。

3.4按照造价预算书确定成本项目。成本明细账中的成本项目应按工程造价预算书(或标书)中所确定的项目设置。在直接成本下分设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和其它费,问接成本下分设现场管理费、措施项目费、其它项目费、规费等。实际成本与预算成本作对比分析时,应注意费用项目口径与内容的一致性。

3.5关于甲方提供材料的核算。目前,不少的建设单位和施工企业为了逃税和少缴纳有关管理费用,将甲供材料在工程决算价中扣除,这样使得工程造价变小。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2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

1 概述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业占对我国经济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完善建筑工程的定额核算工作以及改革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的方法,需要对工作量计算、套用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进行严格审核,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2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而且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同时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也在往规范化的道路不断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引起定额缺项,而且在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补充定额和各种换算的不断地出现,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仔细的检查,容易导致补充定额和换算等方面出现问题。

在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处理是一项要求非常高,而且过程比较繁琐的核算工作,这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还需要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建筑工程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负责工程造价的预算人员经常会出现更替的情况,新加入的预结算人员在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容易导致员工在计算费用、套用定额以及计算工程量等方面出现差错,这样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1]。

要想解决目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员工意识导致预结算审核的重要性,细化预结算审核的各项工作,促进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3 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基本内容

3.1 工作量计算审核

在计算工程量时常常会出现误差,其包括负误差和正误差两种,负误差是指在依据理论尺寸来计算工程量的实际数值,一旦出现某些遗漏,就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在对建筑工程量进行审核,需要足够熟悉设计图纸,然后要严格依据设计要求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正误差是指在地基开始挖掘之后,施工人员实际开挖的数值比设计图标注的数值要小,但是在实际测量时还是依据设计图的数值来计算,因此产生了误差。例如凸显在地面的建筑物,室内铁道、地沟以及设备基础等设施占用的数值没有被扣除。对于容易弄混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建筑工程,要防范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同时对使用范围有出入的分项工程要仔细进行审核,例如地基的高度要超过3.5米等。如果遇到与设计图纸的标注的数值有较大出入的部分要进行多次审核,施工单位有时候不按照图纸进行建设,甚至存在部分审核施工单位不是依照签证的基本内容进行实施,因此需要审核的有关人员多进入施工现场,细致调查,才能获得有效信息,确保各类计量的准确度[2]。

3.2 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

目前工程造价计量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法性等特性,无论何人运用工程造价的数量标准、计量内容以及测量形式均需要按规定进行执行,不能任意进行降低或者提高,而且在审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对套用定额单价的各项计量进行仔细审核;其次要仔细观察项目内容与名称与设计图纸的基本要求是否相同,例如断面强度、形式等方面;最后要观察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存在重复计量的情况[3]。例如在预制构件中的铁件、沥青卷材防水层以及给排水设施等方面要进行仔细调查,才能避免出现重复计算。

3.3 费用的审核

工程费用的计算会因为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其具体计算的结果要以施工所在地的规定为准。在审核过程中,主要调查费用定额是否能区分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同时还要调查工程运用的费率和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造价部门的相关文件、工程的类别是否相同。

4 完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措施

4.1 做好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增加会引起建筑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将工程量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审查,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准确性。其内容包括审核建构筑物、专业设备材料表、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设计图纸等方面是否存在差错,审核过程中尤其要检查工程量是否存在漏算、错算、重算等情况。同时在审核时也要其他的分项工程进行常规性的审查,主要检查计算方法和计算工程量的尺寸信息是否正确。例如在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确保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每一项计量的合理性,应该拟定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量计算计划,同时财务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2 细化工作内容

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仔细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每项计量数据都和资金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预结算审核失误,就容易引起资金流的问题。为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工作人员要细化每项工作,不仅要审核主要计量部分,也不能忽略小细节,这样才能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准确度。例如将财务部门上交的支出记录和生产部门提供的造价要求进行对照,以便可以具体分析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在哪一部分容易出现差错,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的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

4.3 完善工程量计算准则

工程量的正确性与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质量息息相关,要想提高计算工程量的准确度,就需要完善工程量的各项计算准则。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经常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设计图中,柱和梁衔接的地方,通常会把梁的数值加到柱侧面的数值当中。而当次梁和主梁进行相交时,常常会把次梁的数值加到主梁侧面的数值当中。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工作人员是以柱和梁的具体尺寸为标准的,没有减去两者相交的数值,这样不仅会增加了工作量,还会提高工程造价。因此预结算审核人员要严格遵守计算准则,从而获得正确的计量结果。

5 结束语

对建筑工程造价进行预结算审核是施工单位为了降低资金投入、合理确定工程造价的调控方法。经过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结算进行细致的审核,找出计量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找出有效的解决方法,才能做到有效控制和合理确定建筑工程造价。

参考文献

[1]张冬梅.试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J].科技创新导报,2014(6):12-14.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3

关键词:预决算;审核;工程造价;控制

前言

建筑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指的是,利用系统的审核方法,按照建筑工程实际的设计和施工需要,对投资预算进行审理核实和估算,从而确保工程实际施工过程与造价预决算之间无明显差异,从而确保建筑企业的经济收益和建筑效率。

一、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的基本原则

工程预决算审核基本原则的明确与否也是关系到能否有效强化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重要问题。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的运行要靠一系列原则予以规范,明确工程预决算审核的基本原则,并遵循各项基本原则开展审核工作,这是有效规范预决算审核工作人员行为的标准,提高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的质量、真实性、公正性以及合法性的必要条件,也是实现工程造价的准确有效控制的必然要求,对于工程的造价控制与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中所要遵守的原则主要有三点,包括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公正原则以及遵纪守大原则。

1.1实事求是的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是工程预决算审核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也是保证预决算审核的严谨性、真实性,确保工程造价的准确性、合理性的关键性原则。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当中的实事求是原则要求审核人员必须要将施工图纸和实际工作中的内容作为审核工作的基础,既不能无中生有、高估冒算,也不把能合理的项目不予确认计定,人为压低造价,要确保工程整体与各环节中的造价核算准确合理,保障工程造价合算的真实性、有效性。

1.2客观公正的原则

客观公正原则也是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中所要遵守的重要原则,审核预决算编制是否合理的基础和依据是工程的建设定额,定额的制定要遵循客观的原则进行,在具有较强权威性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客观公正原则要求在审核工作当中,审核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项目的组成内容依据套用规定,要以客观为原则,以公正为态度,确保预决算审核的合理性。

1.3遵纪守法的原则

遵纪守法原则是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中的最基本原则,也是规范和保障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的有效性与合法性的关键所在,对于防止工程造价核算造假,减少非法牟利行为,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有着保障性的作用。遵纪守法原则要求审核工作人员既要懂法、也要守法,用法律的约束端正自己的思想、规范自己的行为,在实际审核工作中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关于定额、价格、费用等方面方针政策。

二、建筑工程预决算审核的具体内容

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人员是否明确工程预决算审核的各项具体内容直接关系着工程预决算审核工作能否有效地进行,明晰审核内容是保障审核工作顺利有效进行的关键也是审核工作开展的基础。预决算审核工作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对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审核中要重点注意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审核施工图列出的工程细目与预算定额中相应工程细目在口径上能否一致,要注意是否存在因口径不一致导致的同一项目的重复计算,影响工程造价的核算准确性。另一方面要注意施工图列出的工程细目的计算单位,能否与预算定额相应工程细目的计算单位相一致。

2.2对字目套用的审核

对字目套用的审核工作主要应注意经常换算的单价审核,避免单价核算出现错误,工程预决算中的字目套用经常出现的问题包括套价就高不就低、错套以及重套等,导致单价失准,影响总体的工程造价核算准确性。如按照定额标准,普硬土 100m3单价 813. 6 元,坚硬土100m3单价 l178. 82 元,此时如果就高套用,人为或失误将普通土套用坚硬土的定额,就会导致普通土 100m3单价要比实际高出 365. 76 元,以这样的单价标准来进行工程施工总造价的核算,将会出现十分严重的偏差,工程造价核算结果缺乏真实性,使工程造价的控制严重失效。

2.3材料价格和价差调整的审核

材料价格与价差调整的审核对于提高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其重点审核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安装工程材料规格与型号、数量是否按设计施工图规定,建筑工程材料数量是否按定额工料分析出来的数量记取。(2) 审核材料预算价格是否按规定记取,以及在审核某工程时是否存在人为提高预算单价或只调正材差不调负材差来加大工程结算款的情况。(3) 审核材料市场价格的取定是否符合当时的市场行情。

2.4取费与执行文件的审核

对取费与执行文件的审核,主要是审核取费标准的正确性与合法性,这对工程预决算造价有着直观的影响,通过审核确保取费标准的正确性、规范性与合法性,对于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取费标准的审核应着重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费用定额是否与采用的预算定额相配套; (2) 取费标准的取定与地区分类及工程类别是否相符; (3) 取费基数是否正确; (4)有无不该取的费率; (5) 预结算中是否准确地按国家或地方有关调整文件规定收费。

三、建筑工程造价预算审核的建议

3.1完善审核机制和规章制度

为了使工程造价预决算的审核得到加强,我们应对各项规章制度进行建立和健全,通过对个人岗位责任的明确,使管理人员的执行力得到提升。因此我们必定要将各级管理人员的意识培训进行增强,使施工记录和现场照片等整体工作做好,为日后索赔和反索赔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

3.2加强各个部门沟通

建设工程有较长的施工周期,且需要多个部门之间进行通力协作。因此应对各个部门、单位的沟通、交流进行加强,特别是设计单位、勘察单位、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以及监理单位等。

3.3优化设计方案

设计单位的工作重点为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和限额设计,但由于大多数建设单位都不注重该环节,导致设计单位在不具备限制和管理的情况下,对经济效益实施过分追求,设计出来的产品差强人意。所以,还就要求设计单位合理估算初步计算,根据批准的总概算对施工图设计进行控制,使批准的初步设计总概算作为拟建项目工程造价的最高限额,通过该措施使处理技术和经济关系得到有效控制,将设计质量扭转投资失控的现象得到提升,优化设计方案、提高投资效益,使工程造价降到最低。

结语

要加强工程预决算的审核工作,工作人员必须要明确工程预决算审核的原则以及审核的具体内容,此外还要不断提高自身预决算审核相关的各项专业知识的掌握,树立严谨的思想态度,提升自身的职业操守与思想道德水平,确保审核工作的真实合法、公平公正,以此来保障工程造价核算的真实性、有效性,通过审核工作的不断强化,提高工程造价管理的水平,最终实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淑芹.试析建筑工程预决算中的常见问题及应对措施[J].华章.2012( 08) .

[2]黄丕生.工程造价预决算审核工作探讨[J].江西建材,2015,1( 3) :262 - 263.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4

[关键词] 所得税;纳税申报表;ERP平台;从属型模式;独立型模式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8.004

[中图分类号] F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0194(2009)18-0012-03

2008年10月30日,国家税务总局下发了《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 101号),要求2008年度的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填报新表,至此企业所得税的申报有了更为具体的操作依据。从纳税实务看,2008年度的所得税申报只能采用分析填列的办法,根据填报项目分析计算年度业务数据。但是从长远来看,会计人员应该在熟悉法规条例和申报表填制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核算条件,采取措施,改进方法,逐步提高所得税核算效率。对于已经采用ERP平台进行信息管理的企业,更应该发挥ERP系统的优势,实现所得税的及时核算,提高所得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本文结合所得税的核算理论和法规条例对所得税申报在ERP平台下的实现模式作一些探索。

一、明晰所得税会计核算的制度基础

所得税会计核算采用什么方法,在实行不同会计制度的企业是不一样的,我们先回顾一下所得税会计核算会计准则的发展历程,从而掌握不同企业的所得税核算方法选择。财政部于1994年6月29日下发的《关于印发〈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的通知》([94] 财会字第25号)是我国关于所得税会计处理的现行有效文件,其中关于所得税会计的处理方法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后者又有递延法和债务法两种选择。2005年8月12日,财政部又下发了《企业会计准则——所得税(征求意见稿)》,在引入资产计税基础、负债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的前提下,明确了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资产、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这表明我国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将发生重大变化,即只允许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首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其中《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内容包括总则、计税基础、暂时性差异、确认、计量、列报等六章二十五条,完全改变了原先的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实现了所得税会计处理的国际接轨。[1] [2] 

从财政部关于所得税核算的文件看,现在还是处于多种方法共存的时代。实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的企业和事业单位,可以采用“应付税款法”、“递延法”、“利润表债务法”,也可以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而实行《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只能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这些方法中“应付税款法”最为简单,“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最为复杂。[3] [4] 

二、了解《纳税申报表》的新旧差异

新《纳税申报表》包括1张主表和11张附表,与原表相比,在结构和内容上均发生了较大变化。

(一)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由“直接法”改为“间接法”

新《申报表》取消了原来运用“直接法”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的办法,采取了“间接法”,在企业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减纳税调整额后计算出“纳税调整后所得”(应纳税所得额),而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包括收入类、扣除类、资产类等一次性和暂时性差异)则通过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集中体现。

(二)充分考虑了目前企业适用不同的会计制度

现行有效的会计制度主要包括《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由于企业适用的会计核算制度不同,新《申报表》设计所有企业统一适用的年度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但在一些具体项目的填列上做出了相应不同的规定。

(三)主表的填列更加简便清晰

新《申报表》中“主表”虽然由以前的35行增加到目前的42行,但填列方法更加清晰简便,它包括利润总额计算、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纳税额计算和附列资料4个部分。其中利润总额计算的栏次与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的利润表一致,内容相同。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企业,可以全部照搬利润表里的数字;执行其他会计制度的企业,则需要对有关项目进行分析后填列。

(四)新《申报表》中的附表有所简化

新《申报表》包括11张附表,取消了《捐赠支出明细表》、《技术开发费加计扣除额明细表》、《工资薪金和工会经费等三项经费明细表》和《坏账损失明细表》等4张附表,增加了附表七《以公允价值计量资产纳税调整表》、附表十《资产减值准备项目调整明细表》,并将《纳税调整增加项目明细表》和《纳税调整减少项目明细表》合并为第55行的附表三《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附表五《税收优惠明细表》增加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安置残疾人员所支付的工资和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支付的工资的加计扣除等栏目。附表十一《长期股权投资所得(损失)明细表》,将短期投资、债权投资等排除在外,缩小了该表的填列范围。[5][6] 

三、熟悉信息集成的ERP平台

(一)ERP是企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

ERP是企业资源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简称。我们可以从管理思想、软件产品、管理系统3个层次给出它的定义:

(1)是由Garter Group 提出的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体系标准,其实质是在MRP II(Manufacturing Resources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 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的管理思想;

(2)是综合应用了客户机/服务器体系、关系数据库结构、面向对象技术、图形用户界面、第四代语言(4GL)、网络通讯等信息产业成果,以ERP管理思想为灵魂的软件产品;

(3)是整合了企业管理理念、业务流程、基础数据、人力物力、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于一体的企业资源管理系统。

ERP系统平台不仅是一个软件,是一个集组织模型、业务流程、企业规范和信息技术、实施方法为一体的综合管理应用体系,是目前企业实行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二)财务管理是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内容之一

在ERP平台下清晰分明的财务管理与生产管理、销售管理一样是其重要的一部分。ERP中的财务模块与一般的财务软件不同,作为ERP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和系统的其他模块有相应的接口,能够相互集成,比如:它可将由生产活动、采购活动输入的信息自动记入财务模块生成总账、会计报表,取消了输入凭证烦琐的过程,几乎完全替代以往传统的手工操作。一般的ERP信息平台的财务部分分为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两大块。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和分析资金在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它由总账、应收账款、应付账款、货币资金、固定资产、薪资核算和成本核算等部分构成。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基于会计核算的数据,再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7] 

四、探索所得税会计核算在ERP平台中的实现模式

所得税的会计核算目前主要从属于财务会计,在期末进行纳税申报时,根据申报表的要求进行分析填列,这样的做法在手工会计核算时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对于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再采用这样的方法核算,就不能发挥先进信息管理技术的优势。已经采用了ERP信息平台的企业可以在以下两种所得税会计核算模式中作出选择:一种是从属型模式,另一种是独立型模式。[8] 

(一)从属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从属型模式是现行财务会计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模式不用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只是当所选取的会计核算方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不一致时,单独设立辅助核算项目,并在辅助核算项目中说明差异。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相同的填报内容,直接从财务系统中取数生成,对于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不相同的填报内容,则从辅助核算项目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生成(如图1所示)。

(二)独立型模式的解决方案

独立型模式是在现行财务会计体系之外,单独设立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在财务会计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依据《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中小企业会计制度》等的规定进行,在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所有业务核算都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期末进行所得税申报时,直接从所得税会计核算账套中取数,对于要求填报两者差异的内容,则需从财务会计账套中取数利用公式计算填列(如图2所示)。

(三)两种模式的比较和企业选择

从属型模式业务处理简单。缺点是不能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不能进行所得税核算的比较分析,另外当暂时性差异内容较多时需要设置很多的辅助核算项目,反而会导致会计核算复杂。所以从属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少的企业。所有不具有公众责任和利益的企业都可以尽量减少企业会计核算中的暂时性差异,尽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就会减少暂时性差异的内容,也就不必独立核算所得税业务。

独立型模式的优点是能够提供完整的所得税核算信息,便于纳税业务和财务核算业务的分工,可以进行纳税项目的比较分析。缺点是账套设置复杂,所有经济业务都需要重复计算,虽然在ERP环境中计算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凭证的填制确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只有当期末纳税调整的工作量大于平时重复业务核算的工作量时,才有采用这种方法的必要。所以独立型模式适合于暂时性差异比较多的企业。上市公司担负着比较多的公众责任和利益,其会计核算应该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产生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较多,会计业务核算内容复杂,业务量大,采用独立型所得税核算模式应该可以提高财务核算和所得税申报的效率。

主要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S].200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S].200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S].2007.

[4]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2008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辅导教材——会计[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 许海波 新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有何变化[N]. 海峡财经导报,2008-11-13(19).

[6] 李记有,董春辉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利润总额项目的填报[N].中国税务报,2008-12-15(9).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5

关键词:责任成本核算;问题;措施

Abstract: this paper first responsibility for the engineering project of the concept and cost accounting and accounting of the relation and distinction betwee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ponsibility cost accounting, and finally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strengthen, with strong targeted and meaning, for reference for reference.

Key words: responsibility cost accounting;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施工企业为能在市场拥有一席之地,不断发展壮大,一方面坚持“质量求生存,品牌求发展”的品牌战略,另一方面不断苦练内功,加强基础管理,增收节支,取得价格竞争的主动权,实际上价格竞争的背后是成本的竞争。众所周知,工程项目是施工企业产生经济效益的源泉,工程项目的管理是施工企业的管理基础,而成本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责任成本核算作为项目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就显得尤为重要。

1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核算的认识

1.1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核算的概念

责任成本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按照责任者的可控程度所归集的应由责任者负担的成本。

责任成本核算就是在企业内部的责任中心制定责任成本预算,作为该责任中心的成本目标,计算实际成本的差异,进行实际成本的控制和考核的一种成本核算方法。也就是在计量、分析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有关预算实际执行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成本目标控制。由于铁路工程项目周期长、过程复杂、个体差异大、不可复制等与其他商品不同的特点,工程项目的收入和成本就存在阶段性、一次性、动态性、金额大的特殊性;如不及时进行过程核算,项目的经营质量、管理的成效好坏只有在工程结束后才能知道,时间跨度大,出现“秋后算账”“死后验尸”的局面;没有有效及时的信息反馈,过程控制和纠偏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大大降低了管理质量。因此,工程项目只有通过缩短核算周期、划小核算单元及时进行核算,才能深入了解项目经营状况、发现问题、找出偏差、制定纠偏措施、落实执行,使项目经营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同时责任成本核算作为责任成本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考核责任,考核各责任中心责任预算执行情况、评价责任中心业绩和给各责任中心进行经济利益兑现的重要依据。

1.2责任成本核算与会计核算的联系与区别

理论上会计核算应包含企业责任成本核算,责任成本核算应该成为会计核算的辅助核算,为会计核算提供原始资料,传递施工现场数据,财务部门根据基础数据进行账务处理,汇总成本,填制会计报表。会计报表作为反映企业资产状况、经营成果的信息报告,一经审核,具有法律性,必须具有客观性、真实性、准确性。会计核算的分析建立在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分析。责任成本核算分析是建立在工程实际进展情况基础上分析,还原工程项目的实际成本支出,两者目标趋于一致。但由于工程项目的收入成本的特殊性,财务人员的业务范围所限,对核算人员提供的数据无法核实,再加上施工单位粗放管理性质,现场计量很难做到及时性、规范性,必然会导致部分核算数据不能如实反映给会计部门,财务的报表数据分析也失去意义。

鉴于以上原因,施工企业应全力推行责任成本核算,随着管理制度及能力的综合提高,逐步合二为一。目前管理现状下将责任成本核算与会计成本核算混淆,会造成核算过程中责任人不明确、程序混乱、分析粗犷的问题,两者的差异主要体现在:1)反映内容的差异。责任成本核算主要是针对既定目标对比分析,找出原因,落实奖罚,制定下一步措施。主要目的是分析找原因。会计核算侧重于成本发生情况的反映和监督,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主要目的是核实盈亏。2)核算方式、方法的差异。财务分析通过核算科目的设置,将费用归集为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其他直接费,通过财务指标分析、盈余分析将企业整体资产状况、经营成果变成一种通用的经济语言,反映给企业决策层、数据使用者,成本分析只是内容之一。责任成本核算通过核算单元划分(将项目进行二次分解)、费用分批、指标设定、费用归集、对比、分析、制定纠偏措施等环节,将工程项目划整为零、分阶段考核,将费用与工程实物、责任人挂钩,很好的将费用指标、经营结果、责任人联系在一起。

2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

责任成本核算工作是一种数据的积累,提供了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各个方面的量化研究及考核的依据。由于施工企业工程项目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工程项目的核算水平一直存在不尽人意的地方,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时限性差,造成信息反馈滞后

核算工作不及时性,就会失去它的实际价值。如本月发生的成本到下个月末才核算清楚,经营的状态已发生变化,或者有可能已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且如不及时归集成本和确认收入的话,很容易造成收入与成本的不匹配,虚增利润或亏损,使经营成果失真。

2.2原始记录不细致,成本分析难开展

核算工作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不够深入细致,只讲粗线条。如要对设备进行单机考核,而核算工作却难以提供每台机械设备的确切耗费;一个分项工程可能要经过多道施工工序才能完成,如果这些施工工序在材料、人力、机械等资源耗费上各有特点,而我们又不进行分步核算,要想进行成本管理,又从何处下手呢,粗线条核算的最大弊端是难以反映出人们凭直觉不易发现的管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如租赁的设备,有时并未固定在某个分解单元上使用,为保证出勤率和使用效果,可能出现在多个工作面进行工作,这样该设备的消耗分摊难以界定,很难合理分解到各核算单元的机械使用成本中去,造成核算结果不准确。

2.3分析原因不到位

核算的结果更多体现的是对上阶段经营盈亏的核实,具体盈在什么地方,亏在什么地方,具体的原因是什么,却分析不出来或者分析不到位,无法将数据与现场实际挂钩,例如许多工程中,核算结果出来了,土方工程亏损10万元,但具体亏损原因是什么,是运距发生变化了,是现场施工工艺发生变化了,还是结算数量出了问题,却不太清楚或没有继续深入。这样就弱化了责任成本核算工作纠偏施工生产的作用,只起到统计作用。

2.4系统不畅、重复工作大

项目分工不细致不明确,本是各部门配合协调完成的,却各持一方,各责任中心按各自中心的要求做各种费用的统计,核算工作默认为是计划统计的事情,所有的核算事项都由核算员重新统计计算,造成重复工作大,核算口径不一致,降低核算的质量。

2.5纠偏措施不到位

管理者不能高度重视核算反映问题,不能针对性制定措施进行纠偏,与现场管理人为分成两张皮,造成核算起不到实质性作用。

3强化工程项目责任成本核算的措施

3.1提高认识,制定合理的制度,保证责任成本核算的有序进行

责任成本核算是全员、全过程的,不只是具体一、两个人的事,或者是某个部门的事,涉及到项目的制度、组织、岗位分工等,要做好核算工作,应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员参与核算的意识,尤其是项目第一管理者项目经理,应充分认识核算工作的重要性,主动组织完善核算工作。其次要制定各项制度,明确岗位,确定组织形式。各项目的组织形式不同,但从费用发生的性质、内容来看,应有相应的岗位来负责人工费(劳务结算成本)、材料费、机械费、办公费、其他管理费。管理制度保障要突出管理制度的有效性,项目部要通过制定涉及收入和成本管理的制度、办法、管理流程和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等,规范各岗位的行为,使各项经营程序有序不乱,达到工作有程序,落实有责任人,过程有记录,而且核算工作也不是与其他工作截然分隔的,是建立在其他工作基础上,渗透到项目从始到终的过程中,与成本控制密不可分。

3.2建立和完善项目成本控制体系,坚持动态控制原则

所谓成本控制体系,指以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各个管理层面和施工班组人人参与其中的成本管理网络系统,系统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担负着一定的成本管理内容。从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到现场管理员都必须落实成本管理责任,明确职责,成本控制体系应考虑“计划赶不上变化”,各管理人员根据工程的进展和需要及时对原始数据进行记录、核算、分析以及做出及时的调整和变化,尽可能实现责任成本核算的时效性和有效性。

3.3遵循核算的原则,确保核算科学无误

要核算就要定原则,首先是费用划分原则,按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划分,总的来说,可分为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间接费,但根据工程规模、性质及责任划分,可将核算单元进一步细化,可按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或施工队伍的施工范围进行划分,核算单元的划分要与现场施工组织相符,并以能方便归集成本、收入,找出责任人为原则。

其次是确认收入的原则,也就是费用指标。收入是事先定好的实物工程量的数量和价格,可以是合同收入,也可以是责任成本预算收入,按费用划分原则分批,形成能计量的清单或预算。每月季在固定的收方日,经相关部门人员现场对合格的实物工程量进行验收确认后,核算部门准确计量本期收入。但必须注意验收工程的数量必须是与事先划分的核算单元相一致,否则就无法准确计量收入。最后是成本归集原则,各相关部门必须按照既定费用划分范围进行成本的归集。也就是必须按照相应的核算单元进行费用的归集。

3.4建立健全各项原始记录台账,搞好核算的基础工作

原始资料的准确与否是搞好核算工作的关键环节。原始资料的收集积累要细致深入。责任成本台账分为总账、明细账和辅助账三类。总账由核算部门设置和管理,明细账和辅助账由各责任中心负责设置和管理。成本台账的设立必须与责任中心、核算单元相对应,记录的细致程度与确定的收入指标一致,以保证对比分析能够落实到位。为保证总账与明细账及辅助账的一致性,应在单位内部建立费用审批登记流程,各项费用的发生具有可追溯性。同时各责任中心应加强对指标的控制,建立超指标及收入的预警制度。

3.5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业务人员,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

在实际的工程项目核算人员中,要么精通会计业务而不了解施工现场,要么熟悉施工现场而对专业的会计业务不精通,致使分析数据和施工实际脱节。因此,要搞好责任成本核算,除了领导的支持和各部门的配合,更需要一批精通业务、知识面广阔、对施工过程和现场熟悉的核算人员,从而保证各种数据能够很好指导实际工作,同时也确保数据来源的真实性和及时性。施工企业要把核算人员的培养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实施人才培养战略,逐步培养适应时展要求的业务核算人员,才能真正在市场经济价格竞争中取得更大的收益。

结语

成本的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中永恒的主题,责任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中枢,是一项科学合理的系统工作,它的落实和践行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这就要求我们既要进行必要的理论研究和探讨,更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在实际操作中的不足和经验,从而为施工企业的经济效益的增收探寻切实可行的途径。

参考文献:

[1]孙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探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7(6)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6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建筑业占对我国经济收入的比重也越来越高,同时对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完善建筑工程的定额核算工作以及改革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的方法,需要对工作量计算、套用定额单价以及费用进行严格审核,从而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2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已经成为支撑国民经济的重要部分,而且获得了长远的发展。同时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也在往规范化的道路不断发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新材料、新技术的相继出现,引起定额缺项,而且在补充定额和定额换算等方面也存在许多不足。随着补充定额和各种换算的不断地出现,如果操作人员不进行仔细的检查,容易导致补充定额和换算等方面出现问题。在另一方面,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处理是一项要求非常高,而且过程比较繁琐的核算工作,这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挑战。在工作过程中不仅需要较高的预算业务素质,还需要足够的专业技术知识,例如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等建筑工程知识。在工作过程中,负责工程造价的预算人员经常会出现更替的情况,新加入的预结算人员在工作经验方面有所欠缺,容易导致员工在计算费用、套用定额以及计算工程量等方面出现差错,这样不仅会增加工作量,还会影响工程项目的进度。要想解决目前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就要员工意识导致预结算审核的重要性,细化预结算审核的各项工作,促进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

3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基本内容

3.1工作量计算审核

在计算工程量时常常会出现误差,其包括负误差和正误差两种,负误差是指在依据理论尺寸来计算工程量的实际数值,一旦出现某些遗漏,就容易出现误差。因此在对建筑工程量进行审核,需要足够熟悉设计图纸,然后要严格依据设计要求的工程量进行准确计算。正误差是指在地基开始挖掘之后,施工人员实际开挖的数值比设计图标注的数值要小,但是在实际测量时还是依据设计图的数值来计算,因此产生了误差。例如凸显在地面的建筑物,室内铁道、地沟以及设备基础等设施占用的数值没有被扣除。对于容易弄混审核工程量计算规则的建筑工程,要防范出现重复计算的情况。同时对使用范围有出入的分项工程要仔细进行审核,例如地基的高度要超过3.5米等。如果遇到与设计图纸的标注的数值有较大出入的部分要进行多次审核,施工单位有时候不按照图纸进行建设,甚至存在部分审核施工单位不是依照签证的基本内容进行实施,因此需要审核的有关人员多进入施工现场,细致调查,才能获得有效信息,确保各类计量的准确度。

3.2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

目前工程造价计量具有权威性、科学性、合法性等特性,无论何人运用工程造价的数量标准、计量内容以及测量形式均需要按规定进行执行,不能任意进行降低或者提高,而且在审核的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方面:首先要对套用定额单价的各项计量进行仔细审核;其次要仔细观察项目内容与名称与设计图纸的基本要求是否相同,例如断面强度、形式等方面;最后要观察建筑工程项目是否存在重复计量的情况。例如在预制构件中的铁件、沥青卷材防水层以及给排水设施等方面要进行仔细调查,才能避免出现重复计算。

3.3费用的审核

工程费用的计算会因为地域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其具体计算的结果要以施工所在地的规定为准。在审核过程中,主要调查费用定额是否能区分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同时还要调查工程运用的费率和招标文件、施工合同、造价部门的相关文件、工程的类别是否相同。

4完善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措施

4.1做好工程量的审核

工程量的增加会引起建筑工程造价的提高,因此将工程量计算结果进行仔细审查,可以保证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的准确性。其内容包括审核建构筑物、专业设备材料表、定额、工程量计算规则、设计图纸等方面是否存在差错,审核过程中尤其要检查工程量是否存在漏算、错算、重算等情况。同时在审核时也要其他的分项工程进行常规性的审查,主要检查计算方法和计算工程量的尺寸信息是否正确。例如在装饰灯、修缮、安装、工程性质土建等方面。确保在日常经济管理活动中,每一项计量的合理性,应该拟定出一套完整的工程量计算计划,同时财务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做到有效控制工程造价。

4.2细化工作内容

对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进行仔细审核是一项比较复杂和系统的工作,在审核过程中,每项计量数据都和资金息息相关。一旦出现预结算审核失误,就容易引起资金流的问题。为了促进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的提高,工作人员要细化每项工作,不仅要审核主要计量部分,也不能忽略小细节,这样才能提高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的准确度。例如将财务部门上交的支出记录和生产部门提供的造价要求进行对照,以便可以具体分析出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在哪一部分容易出现差错,帮助企业领导者更好的管理,从而确保建筑工程造价预结算审核质量。

4.3完善工程量计算准则

工程量的正确性与工程造价预结算的质量息息相关,要想提高计算工程量的准确度,就需要完善工程量的各项计算准则。施工单位编制的决算,经常在隐蔽交叉部位多算工程量。例如在设计图中,柱和梁衔接的地方,通常会把梁的数值加到柱侧面的数值当中。而当次梁和主梁进行相交时,常常会把次梁的数值加到主梁侧面的数值当中。但是在实际计算时,工作人员是以柱和梁的具体尺寸为标准的,没有减去两者相交的数值,这样不仅会增加了工作量,还会提高工程造价。因此预结算审核人员要严格遵守计算准则,从而获得正确的计量结果。

5结束语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7

近年来,给排水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存在着合同管理不科学,工程计量不按规定,设计变更手续不完善的现象,因此在做好给排水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时必须对合同、工程量、设计变更等多个方面进行详细审查,并且预结算的审核工作需要得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等多个部门的支持。

关键词:

给排水工程 预算 结算

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发展,给排水工程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且给排水工程的预算、结算工作直接关系着建设工程的成本,甚至关系着建设工程的质量,因此研究给排水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给排水工程预结算审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给排水工程是指用于用水供给、废水排放和水质改善的工程,主要分为给水工程和排水工程。一般来说,给排水工程与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直接相连,近年来,各个建设单位和政府部门都加大了对建筑质量的检查,因此进行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也成为了检查的重点,在一定程度上为保证施工质量奠定了基础,但是预结算的审核工作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第一,给排水工程的合同管理不全面、不科学。给排水工程作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存在着分包的情况,总包商、分包商对于发包合同不重视,双方之间仅就工程范围、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和工程价款等条款签订合同,尤其是对于工程价款的说明不够,分包商直接进行开工建设。在给排水工程竣工结算时,由于合同中工程价款说明比较简单,没有明确的结算方法;同时给排水工程施工中会受到整个建设工程中各方面的影响,难免会存在设计变更的情况,合同中如果对于设计变更缺乏明确的限制条款,不进行具体约定,分包商有可能会故意夸大施工难度,不断向总包商签批增加日工和投资的申请,使双方在最终结算时产生矛盾;同时这也造成总包商与建设单位之间的矛盾,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

第二,给排水工程计量不按照国家标准规定。国家相关部门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工程量计算都有统一规定的规则和施工图尺寸,但是不少单位在进行工程量计算时,一般只是简单进行计量,不严格按照给排水工程的详细分项进行科学的计量。实际上给排水工程的工程量比较复杂,主要是管道的安装量,要详细区分管道的材质、品种、规格、链接方式、安装部位等,如果简单进行计量,容易造成预算与实际需求不一致,也容易造成给排水工程结算时工程量增加,而多报工程价款的情况。

第三,给排水工程的设计变更手续不完善。分包商、总包商和建设单位对于设计变更的控制不重视,不认真办理设计变更的审批手续,缺乏正式的设计变更通知单,更没有因为设计变更引起的工程量和投资额增减的详细记录,在施工过程中,分包商简单的按照施工需求进行施工,对于需要办理的各项手续都没有明确的流程,从而使得分包商、总包商都根据自身的利益擅自变更设计。

做好给排水工程的预结算审核工作的方法

为了做好给排水工程的建设工作,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都必须对于给排水工程的预算、施工过程和结算进行详细审核,主要包括:

首先,给排水工程的预算应与图纸直接对应,图纸上所绘制的每一项细分工程都要在预算书上有明显体现。一份完整、合格的预算书至少包括项目名称、单价、总价、材料结构和安装工艺的技术标准等内容。在进行预算审核时,必须注意:第一,安装工艺要明确完整,除了对于材料名称、规格、等级、数量和价格有明确规定外,还必须对每个项目的工艺做法做出详细说明。第二,考虑价格因素时需要多方面、多因素的分析。价格和使用材料和工艺都是有直接关系的,考察报价时,一定要对材料品牌、型号、等级和施工工艺进行详细考虑,不能简单的考虑其是否便宜。第三,工程量的计算规则必须以国家相关法规为标准,施工图中列出的工程项目必须与计量规则中规定的相一致,除了考虑熟悉的施工图之外,必须熟悉规则中每一个项目所包含的内容和范围,且必须做到计量内容无漏算、重算和错算的情况,同时,对于计量单位中出现的小数点位数也必须进行认真核查,防止出现因为小错误,造成工程量成倍扩大或者缩小的情况。

其次,对于施工中出现的合同进行科学管理,出现的设计变更要做好签证。第一,对于给排水工程的合同条款甚至招投标文件都认真核对,包括工程内容是否符合合同条件要求,合同中对于合同价格、设计变更等是否进行了明确的说明,按照发包合同的明确要求和有关规定,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第二,落实设计变更的签证工作,设计变更和修改图纸都必须有原设计单位出具详细的“设计变更通知单”,经过设计人员和校审人员的签字盖章,并最终由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工程师审查后方可通过,对于给排水工程中出现的重大设计变更必须经过原审批部门的审批,否则在结算时不予承认。第三,现场签证要严格按照实际发生情况进行。现场签证是指在工程施工现场出现的设计、合同中没有明确说明或者是没有包含其中,但是现场又实际发生符合实际需求的必须额外增加的工作日或者工程量,对于这种工程量产生的费用在管理时必须有时效性,按照规定时间,及时办理,过期办理无效。因此在审查时必须熟知定额,明确各个定额子项目所包含的工作内容,防止施工单位将定额中已经包含的内容进行重复签证。对于施工单位要求的签证内容必须在各类定额中找出相应的子项目或者相近的项目,做到实事求是,杜绝出现不切实际的情况。

会计核算实施细则篇8

关键词:政府会计;改革;行政事业单位

一、政府会计实施背景及意义

多项制度并存,核算口径不一是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制度的特点,体系繁杂、内容交叉的核算制度所带来的结果则是会计信息可比性不高,难以汇总形成较高质量的政府财务报告。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2014年根据修订后的《预算法》要求,各级政府财政预算工作任务的之一是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面对新形势下的新要求,现行的单一的核算模式和收付实现制会计核算制度显然不能满足各级政府预算管理的需求。通过部门决算报表也只能反映预算收入和支出执行情况,不能准确完整地反映政府资产和负债以及政府的运行成本。因此改革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势在必行。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是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提升政府会计信息质量,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和预算管理水平的重要举措;它还为全面实施绩效管理和建立现代财政体系提供重要的政策支持。

二、政府会计核算体系

(一)“双体系、双基础、双报告”会计模式

会计核算模式的改变是新的政府会计制度亮点之一,从传统的单系统预算会计体系转变为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存的的双系统会计核算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体系”,即在财务会计中运用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进行核算,在预算会计中运用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进行核算,并把两种核算方式有机的统一在同一会计核算系统中。二是“双基础”,即将权责发生制作为财务会计核算的基础,将收付实现制作为预算会计核算的基础。三是“双报告”,在预算年度结束时,根据不同的核算方式同时完成财务报告和决算报告。

(二)重建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关系

《基本准则》中规定行政事业单位采用新的核算模式,兼顾了三个预算会计要素和五个财务会计要素,形成“3+5要素”的会计核算模式。这一模式可以同时完成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使得政府预算执行信息和财务信息相互协调,相互补充。主要体现在:首先对预算管理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实行“平行记账”。相较其他业务而言,需要同时对部门预算管理的现金收支业务进行财务会计核算和预算会计核算。其次由于核算基础和核算范围不同所造成当期盈余数(即当期收入与费用的差额)与当期预算结余数(当期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的差额)之间差异通过编制“当期预算结余与当期盈余差异调节表”得以实现,同时在附注中进行披露反映财务报表与预算会计报表之间存在的相互联系。

(三)权责发生制的会计核算要求

在政府会计制度下,为了强化财务会计功能,在会计科目设置和账务处理上全面引入了权责发生制。如原则上要求收入和费用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增加了应收款项和应付款项;明确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细化了投资核算方式,并提出长期股权投资在持有期间,通常应当采用权益法进行核算;在固定资产、公共基础设施、经济适用房和无形资产核算中引入折旧或摊销,并加入坏账准备等减值概念;增加预计负债、递延费用和预提费用确认方法等。

(四)双报表体系的全面建立

新准则中报表包括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预算收入表、预算结转结余变动表和财政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组成了预算会计报表体系,为编制部门决算报表提供了数据基础。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净资产变动表和现金流量表和附注组成了财务报表,反映单位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三、新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措施

(一)加强基础会计工作

新准则对会计要素和会计核算方法系统化的规定使得提高会计核算质量成为财务基础工作的中心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在把握新准则的基础上深化会计基础工作,通过统一化的标准,对经济业务进行计量和确认,形成最终的财务报告和预算报告,完成会计信息的披露工作,以提高会计核算工作的效率。

(二)推进财务工作体系建设

新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工作、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基础理念和会计核算模式提出了新要求。为确保会计工作在新的管理制度下顺利展开,行政事业单位有必要完善会计工作体系,逐步改变以会计核算为主的传统会计工作理念,将管理决策进一步深化到会计工作中,从而形成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管理会计相互分离的会计工作体系,以期符合新会计准则。

(三)重视会计人才培养

新准则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操作难度,对现任财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与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保障制度衔接工作的顺利进行,有必要对现有的会计人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和业务能力培训,以期财务人员在新准则下转变思想,深入理解新政策的细则和内容。首先在加强制度宣传的同时利用继续教育、交流培训等多种培训方式组织财务人员学习《基本准则》及其细则,熟悉各项规定,理解政府会计改革的历史意义。其次多方培养,鼓励在职财务人员提高学历层次,更新知识结构,与时俱进掌握国家新政。除此而外,单位还应根据需要聘用或引进专业人员,为单位人才建设补充新生力量,增加单位活力。

(四)注重新旧制度衔接

与现行会计制度相比,新准则更加细致地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中各项资产、负债等相关会计要素。由于新旧制度在核算内容和核算方式上的不同给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带来了极大挑战,使得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重新学习3+5”会计核算模式,并且修订当前实行的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工作流程,确保基本准则的指导思想和框架功能在后能在会计工作中发挥作用。

四、结论:

《政府会计准则》及其具体准则的是我国政府会计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它使得政府会计行为有章可循,政府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制可依。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兼顾了现行部门决算报告制度的需要和部门编制权责发生制财务报告的要求。加强政府会计财务核算功能,对于权责发生制政府财务报告的科学编制、单位财务状况和运行成本的准确反映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政府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8号

[2]徐翠美,山鸣,勇小芹.我国政府会计改革现状分析.齐鲁珠坛,2018(1)

[3]梁宏.新政府会计准则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浅析.财经界,2017(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