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素质教育议论文8篇

时间:2022-12-11 19:46:29

素质教育议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1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毕业推荐、学生奖惩挂钩,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德育学分制以学分认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变管理为引导,促进了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应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理论学习、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技能水平等。为此,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两大部分: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对应的学分分别称之为德育理论学分和德育实践学分。

(一)德育理论学分

德育理论学分是纳入理论教学的德育内容考核学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修有关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从德育理论学分考核的适应范围来看,德育理论学分应包括“两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

(二)德育实践学分

德育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的学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在设计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将德育理论素养归类于德育理论学分的考核范围,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六项指标作为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的内容,从思想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文化艺术素质、社会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指标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项目构成,部分指标设有扣分项目。基本要求是德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现,基本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分值,作为学生自我综合评定和集体评定的参考标准。加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个性发展水平。扣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足,内容涉及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品德修养、诚信与责任意识等。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转(一)德育学分评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首先要从学校体制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分层次管理的体制,推动德育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起草、审定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学分的评定、审核及管理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组成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负责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二级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导师、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本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

2.坚持集体评议

随着学分制特征凸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弱化。但相对集中的教学管理与稳定的专业环境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评议。因此,应以专业为基础进行集体教育和评议。对于人数较多的专业,可按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议,减少因专业人数多,学生相互之间不了解而导致评议不公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集体评议的效率。

3.实施个人申报

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拓展的重要经历和优秀成绩,实行个人自主认证、申报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符合学分奖励条件的,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对于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了学籍、团籍(党籍)处分的,个人也应当如实申报,经专业和二级学院两级审核后确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德育学分评定的程序

第一,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学分制及其管理办法,广泛宣传,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德育学分制。

第二,学生根据德育学分制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价,撰写学期德育总结,对照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自己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三,各二级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集体评议。通过组织召开各专业学生会议,审查学生自评结果,确定学生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四,辅导员(导师)鉴定,再次对集体评议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学院汇总、审核,最终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学生对德育学分评定有异议,可向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申诉。

第六,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德育学分管理系统,对德育学分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S].1995.

[3]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范树成.德育过程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2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毕业推荐、学生奖惩挂钩,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德育学分制以学分认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变管理为引导,促进了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应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理论学习、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技能水平等。为此,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两大部分: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对应的学分分别称之为德育理论学分和德育实践学分。

(一)德育理论学分

德育理论学分是纳入理论教学的德育内容考核学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修有关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从德育理论学分考核的适应范围来看,德育理论学分应包括“两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

(二)德育实践学分

德育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的学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在设计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将德育理论素养归类于德育理论学分的考核范围,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六项指标作为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的内容,从思想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文化艺术素质、社会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指标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项目构成,部分指标设有扣分项目。基本要求是德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现,基本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分值,作为学生自我综合评定和集体评定的参考标准。加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个性发展水平。扣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足,内容涉及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品德修养、诚信与责任意识等。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一)德育学分评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首先要从学校体制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分层次管理的体制,推动德育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起草、审定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学分的评定、审核及管理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组成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负责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二级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导师、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本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

2.坚持集体评议

随着学分制特征凸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弱化。但相对集中的教学管理与稳定的专业环境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评议。因此,应以专业为基础进行集体教育和评议。对于人数较多的专业,可按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议,减少因专业人数多,学生相互之间不了解而导致评议不公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集体评议的效率。

3.实施个人申报

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拓展的重要经历和优秀成绩,实行个人自主认证、申报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符合学分奖励条件的,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对于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了学籍、团籍(党籍)处分的,个人也应当如实申报,经专业和二级学院两级审核后确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德育学分评定的程序

第一,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学分制及其管理办法,广泛宣传,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德育学分制。

第二,学生根据德育学分制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价,撰写学期德育总结,对照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自己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三,各二级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集体评议。通过组织召开各专业学生会议,审查学生自评结果,确定学生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四,辅导员(导师)鉴定,再次对集体评议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学院汇总、审核,最终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学生对德育学分评定有异议,可向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申诉。

第六,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德育学分管理系统,对德育学分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S].1995.

[3]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詹万生主编.整体构建德育体系[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3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阐述了德育学分制设计的基本内容,建立了大学生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为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推行提供了可行方案。

一、实施大学生德育学分制的意义

(一)德育学分制是体现以德育为核心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造就“四有”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显然,德育学分制是适应高校学分制改革发展,落实以德育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

(二)德育学分制是学生个体德育评估的现实要求

目前,大学生在德、智、体全面发展过程中,智育较为重视,体育也成为学分制的一部分,而作为“首位”的德育却一直是软而虚,已经成为高校德育工作的“瓶颈”。高校学生的德育实践环节尚未形成体系,对学生的德育实践评估方式量化评分,在知行统一的育人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学生个体德育评估呼唤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三)德育学分制是提高学生自觉接受德育的有效措施

由于高校德育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检查环节,缺乏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考核,使学生思想品质的发展状况很难在真正意义上与学生的毕业推荐、学生奖惩挂钩,导致学生接受德育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大打折扣。德育学分制以学分认定的形式鼓励学生参与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变管理为引导,促进了学生主动接受德育教育。

二、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应涉及学生在校期间的德育理论学习、思想状况、行为表现、技能水平等。为此,德育学分制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两大部分:德育理论学习和德育实践,相对应的学分分别称之为德育理论学分和德育实践学分。

(一)德育理论学分

德育理论学分是纳入理论教学的德育内容考核学分。学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有关要求安排一定的德育必修和选修课程,学生自主选修有关课程,成绩合格者获得该门课程学分。从德育理论学分考核的适应范围来看,德育理论学分应包括“两课”教学、形势与政策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毕业教育等内容。

(二)德育实践学分

德育实践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除课堂学习以外的思想政治素养、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等方面评价的学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对高校德育的目标和内容作了具体的规定,将思想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法制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学风教育、劳动教育、审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基本内容。在设计德育学分制的评价指标体系时,本文将德育理论素养归类于德育理论学分的考核范围,将“思想道德素质、文化艺术素质、身心素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等六项指标作为构建德育学分评价体系的内容,从思想道德素质、志愿服务能力、科研创新能力、文化艺术素质、社会工作能力、身心健康素质等六个方面建立评价体系。

每个指标的考核均由基本要求和加分项目构成,部分指标设有扣分项目。基本要求是德育培养目标对大学生的一般要求。根据学生不同的德育水平及表现,基本要求划分为不同等级,制定不同的分值,作为学生自我综合评定和集体评定的参考标准。加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素质拓展项目中的个性发展水平。扣分项主要考核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行为表现等方面的不足,内容涉及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品德修养、诚信与责任意识等。

三、德育学分制的实施

德育学分评定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健全组织机构

德育学分制的实施,首先要从学校体制上进行统一规范和管理,形成由学校党委领导,相关部门参与,分层次管理的体制,推动德育学分制的组织实施和管理。学校成立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学校领导、党委宣传部、学生工作部、团委、教务处、思政部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及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组成,负责起草、审定德育学分制实施方案,指导相关部门、二级学院开展德育学分的评定、审核及管理工作;成立由教务处、学生工作部和团委组成的德育学分制管理中心,负责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和管理;二级学院成立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由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专业导师、主要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本学院德育学分制的实施工作。

2.坚持集体评议

随着学分制特征凸现,传统意义上的班级功能弱化。但相对集中的教学管理与稳定的专业环境使同一专业的学生彼此之间比较了解,有利于开展公正、公平的民主评议。因此,应以专业为基础进行集体教育和评议。对于人数较多的专业,可按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情况划分成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评议,减少因专业人数多,学生相互之间不了解而导致评议不公的现象,同时也提高了集体评议的效率。

3.实施个人申报

对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拓展的重要经历和优秀成绩,实行个人自主认证、申报制度。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素质教育活动所取得的成绩,符合学分奖励条件的,可通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申报。对于在校期间因各种原因受到了学籍、团籍(党籍)处分的,个人也应当如实申报,经专业和二级学院两级审核后确认,按照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扣除相应的分值。

(二)德育学分评定的程序

第一,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德育学分制及其管理办法,广泛宣传,指导学生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组织实施德育学分制。

第二,学生根据德育学分制的要求,对自己的思想状况、行为表现及综合素质进行自我评价,撰写学期德育总结,对照德育学分评价指标体系的要求,实事求是地评定自己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三,各二级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指导各专业开展集体评议。通过组织召开各专业学生会议,审查学生自评结果,确定学生的德育实践学分。

第四,辅导员(导师)鉴定,再次对集体评议结果进行审核。

第五,学院汇总、审核,最终确定学生的德育学分。学生对德育学分评定有异议,可向学院德育学分制实施领导小组申诉。

第六,学校教务部门建立德育学分管理系统,对德育学分进行统一管理。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2004.

[2]原国家教委.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S].1995.

[3]陈磊.素质教育新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

[4]胡中锋,李方.教育测量与评价[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4

一、培训目的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4、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

6、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

7、班主任平时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地点

三月

学习学校德育计、布置本学期主要工作

会议室

四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前班主任任务》

会议室

五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会议室

六月

师德教育学习《班主任辅导手记》

会议室

九月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 会议室

十月

《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会议室

十一 月班主任讲话的艺术怎样向学生讲话、讲话的语言修养) 会议室

元月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5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细胞,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指导者。而班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质量。一个好的班主任,就是一个好班级。因此,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的质量,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而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主任素质的一个主要途径。

二、培训措施

1、加强制度建设。本学年我们将在制度建设方面重点做好六方面的工作:①班主任选聘制。我们将进行班主任竞争上岗制,择优聘任,以确保班主任队伍的素质。②见习班主任制,对于新教师将安排经验丰富的班主任与其结对子,在老教师的传、帮、带中让他们得到培养的锻炼。③班主任工作例会制。④班主任工作综合考核制。⑤行政挂钩制。

2、加强理论学习。本学年将重点学习这些内容:①有关的德育文件。②有关的理论书籍。主要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等。③《班主任》、《德育》等有关的杂志。

3、引导专业化发展。教导处将收集整理有关班级管理、班风建设、偶发事件处理等方面的有关具体案例,加以编辑,印发给每位老师,引导学习先进的做法,探讨科学的育人方法。

3、加强科研探究。在加强班主任理论学习的同时,我们还将要求他们积极进行教科研实践探索和研究,围绕德育课题“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德育工作的关系”,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总结规律,创出特色,从而更好地解决在班级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同时,还将在期末举行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及论文评比,以教科研为先导,科研兴教,使学校的班主任工作和德育工作充满生命力,也更富有时代特色。

三、主要活动安排

1、班主任例会。(每周的星期二上午7:30)

2、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会。(每学期的期末)

3、班主任工作论文、德育论文评比。

4、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评比。

6、班主任专业化成长培训。

7、班主任平时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时间

内容

地点

三月

学习学校德育计、布置本学期主要工作

会议室

四月

《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当前班主任任务》

会议室

五月

《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会议室

六月

师德教育学习《班主任辅导手记》

会议室

九月 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优秀班集体、优秀班主任评比细则》 会议室

十月

《如何开展班级文化建设》

会议室

十一 月班主任讲话的艺术怎样向学生讲话、讲话的语言修养) 会议室

元月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6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影响制约机关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纪律上有比较明显的改观,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重点任务

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大讨论活动,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市七次、区七次党代会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引导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提升境界中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全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解决境界标准不高的问题。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与全镇教育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克服安于现状和不适应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强化“慢进即退”、“争先进位”、“以人为本”等意识,跳出教育看教育,横向比较找差距,逐步形成比服务、比贡献、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2、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情绪,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亲临教育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创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和谐校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创优”活动、“倡导快乐读书、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工作落实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学校要以“务实、高效”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3、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克服思路狭窄,破除墨守成规,破解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解决组织纪律不严的问题。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牢固树立全镇教育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努力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要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规范办学行为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三、目标要求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全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使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做到“实”、“干”、“新”。“实”即说实话、办实事、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按照全镇教育系统“坚持一个总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实施三项改革,突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即消除满足现状、等待观望的陈腐观念,树立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主动干,抢着干;坚持向高标准看齐,努力营造争先创优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切实让机遇转化为提升全镇教育工作水平的动力。“新”即思想上有新境界,作风上有新改进,工作上有新办法;坚决克服万事不求人、样样自己干的狭隘思想,要善于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要敢为人先,别人能干的我们敢干,别人没干的我们积极探索,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全镇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阶段步骤

这次大讨论活动从**月28日开始,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发动阶段(**月28日至**月31日)。召开全镇教育系统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层层发动,组织学习,制定活动方案。

(二)查摆问题阶段(8月1日至8月15日)。紧密联系全镇教育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思想观

为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动员全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推动科学发展,开创我镇教育工作新局面,根据区教育局的统一部署,按照《**教育局关于在全区教育系统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实施意见》(**教发[20**]**号)和**局长在全区教育系统解放思想大讨论动员会上讲话的精神要求,结合全镇教育工作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一主题,着力解决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等方面影响制约机关建设和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问题,通过大讨论活动,使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工作纪律上有比较明显的改观,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推动我镇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二、重点任务

解放思想是一项长期任务。这次大讨论活动,要围绕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市七次、区七次党代会和各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紧扣“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创新实干,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开展讨论、查找问题、寻求对策,引导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提升境界中创新思路,坚定不移地推动全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结合当前全镇教育系统干部职工思想、作风和工作实际,主要解决以下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

1、解决境界标准不高的问题。要将科学发展观的精髓要义与全镇教育工作实际紧密结合,与学校管理、教学管理、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等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克服安于现状和不适应教育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强化“慢进即退”、“争先进位”、“以人为本”等意识,跳出教育看教育,横向比较找差距,逐步形成比服务、比贡献、争先创优的生动局面。

2、解决工作作风不实的问题。要克服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情绪,杜绝以会议落实会议、以文件落实文件的现象,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要亲临教育一线,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创建“省级教育工作示范区”、创建和谐校园、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提质创优”活动、“倡导快乐读书、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阳光体育运动”等工作落实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各学校要以“务实、高效”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教育环境。

3、解决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要创新工作思路,创新教学管理,创新课堂教学改革,克服思路狭窄,破除墨守成规,破解素质教育发展瓶颈,积极改进服务方式,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工作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不断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4、解决组织纪律不严的问题。要强化组织纪律观念,牢固树立全镇教育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努力克服本位主义和个人主义。要做到令行禁止,真正建立起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的监督机制,进一步加大规范办学行为的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

三、目标要求

这次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目标要求是:通过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影响和制约全镇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问题,使全镇教育系统的干部职工在工作中做到“实”、“干”、“新”。“实”即说实话、办实事、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按照全镇教育系统“坚持一个总目标,加强两个建设,实施三项改革,突出重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工作思路,结合各自实际,切实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干”即消除满足现状、等待观望的陈腐观念,树立乘势而上的机遇意识,主动干,抢着干;坚持向高标准看齐,努力营造争先创优和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切实让机遇转化为提升全镇教育工作水平的动力。“新”即思想上有新境界,作风上有新改进,工作上有新办法;坚决克服万事不求人、样样自己干的狭隘思想,要善于学习先进地区、先进学校的管理经验;要敢为人先,别人能干的我们敢干,别人没干的我们积极探索,结合当前的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以“构建高效课堂”为核心,积极探索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通过新一轮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切实解决全镇在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化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以及规范办学行为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四、阶段步骤

这次大讨论活动从**月28日开始,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整个活动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学习发动阶段(**月28日至**月31日)。召开全镇教育系统动员大会,组织学习有关文件,层层发动,组织学习,制定活动方案。

(二)查摆问题阶段(8月1日至8月15日)。紧密联系全镇教育工作实际,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查找思想观念、精神状态、工作作风等方面的问题和不足,查找目标思路、政策措施、工作成效等方面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坚持开门解放思想,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特别是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深入剖析矛盾和问题产生的根源,提出改进措施。

(三)深入整改阶段(8月16日至8月31日)。对查摆的问题和征集的意见及建议,逐条梳理,制定措施,全面整改。各学校(幼儿园)的整改措施和整改情况要报镇教委审定,个人的要在单位内部公开。在此基础上,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分析自身的优势和潜力,提出自我加压的奋斗目标。

(四)总结提高阶段(9月1日至9月15日)。各学校(幼儿园)要认真总结开展新一轮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的成功经验,把整改过程中形成的一些好措施、好做法,作为解放思想、创新实干、转变作风、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使这次大讨论活动真正成为推动全镇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开端。

五、主要活动

重点组织开展以下几项活动:

(一)建言献策、民主评议活动

1、开展“我为旧镇教育事业发展献计献策”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旧镇教育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吸取其中的好思路、好措施、好做法。

2、新学年“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评议活动。抽调专人组成评议小组,对各单位20**—20**学年度的工作打算进行审议评议,评议结果全镇教育系统通报。

(二)研讨活动

教委同志就分管的工作,分头组织有关人员召开研讨会,把脉会诊,理清思路,并形成书面材料。

(三)阳光服务活动

以学校为单位,通过公开栏、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就学校收费、招生等工作进行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六、组织实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这次大讨论活动在镇教委统一领导下进行,成立由张振国同志任组长,尹守波同志任副组长,教委全体成员组成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樊军波同志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整个活动的组织领导和督促落实。各学校(幼儿园)要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健全组织,落实责任。

(二)加强宣传发动。召开全镇教育系统动员大会,全面动员,全面发动。各学校(幼儿园)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抓好落实。镇教育系统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要注意发现典型,跟踪宣传报道,开展理论研讨,交流工作情况,推广典型经验,营造浓厚氛围。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7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教育报刊社全媒体中心利用与国内领先的数据企业联合开发的“教育行业数据分析与信息服务平台”,通过“舆情监测+数据分析+R笛信小钡姆绞剑每天对两会教育舆情进行动态监测,紧密跟踪分析热点议题。并在两会闭幕当天,对两会教育舆情进行了总结性盘点。

一、两会教育舆情走势分析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拉开帷幕,两会教育舆情迎来第一个峰值,当日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量7613篇。3月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有关教育的内容受到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两会教育舆情走势迅速抬升,3月7日达到最大峰值,当日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量达12779篇。此后舆情缓落,3月10日有小幅上升。3月12日~13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参加人大记者会后,舆情走势出现较大涨幅,13日媒体报道和网络转载量达11610篇。此后,两会教育舆情一路回落,直至两会闭幕。

二、两会教育主题词之热

通过大数据聚类分析发现,两会舆情热度排名前十五的主题词依次为公平优质、传统文化、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欺凌、“双一流”、义务教育年限、教育扶贫、“两免一补”、教师待遇、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立法、在线教育、助学金补助标准和高考改革。

其中,代表、委员关注的领域和议题主要有传统文化、学前教育、公平优质、职业教育、义务教育年限、校园欺凌、“双一流”、教育扶贫、大学生就业与创业等;媒体和社会舆论集中关注的主要有公平优质、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欺凌、“两免一补”、教育立法、教师待遇、助学金补助标准和高考改革等。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公平优质”,是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共同关注的热点。此外,会里会外一致关注的还有学前教育、家庭教育、校园欺凌等。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社会各界对于全面二孩时代少年儿童成长环境的焦虑心理,由此格外期盼更为公平、更加优质的教育。值得注意的是,家庭教育(包括家长教育)在今年两会上首次成为热点,这也意味着,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大教育观”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同。

通过对主题词的进一步分析可发现,同一主题词下的舆论往往包含了多个关注点。解读这些关注点,对于做好舆论引导和推动教育改革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一)“公平优质”关注点分析

舆论对于“公平优质”关注,主要集中在教育公平、教育均衡、减负、优质教育资源、教育质量”等方面。其中,教育公平占比最大(19.27%),其次是教育均衡(16.07%)、减负(14.64%)、优质教育资源(13.87%)、教育质量(13.63%)、学区房(12.38%)、素质教育(9.14%);“核心素养”的关注最低,只占1%。

从中可看出,教育公平是目前最大的民意诉求。教育资源配置不均、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以及“天价学区房”,依然是社会各界的痛点所在。对于教育质量,社会呼声也很高,但从“核心素养”的受关注程度来看,舆论对何为有质量的教育还缺乏共识,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依然任重道远。

(二)“传统文化教育”关注点分析

“传统文化教育”涉及的关注点最多,且分散。其中,传统文化传承最受关注,占比29.92%;其次是文化自信(21.07%)、传统文化创新(17.01%)、诗词大会(12.82%),以及传统文化教材(8.68%)。

从最近5年全国两会的建议、提案情况来看,“传统文化教育”一直是代表、委员高度关注的议题。今年两会期间,文化自信成为第一关注点,诗词大会是新增关注点。但持续不变的,是社会各界对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创新的关切。

(三)“学前教育”关注点分析

从“学前教育”的关注点分布来看,呼吁“学前教育立法”的最多,占比24.59%。其次是“学前教育是否纳入义务教育”(20.28%)、“入园难”(17.11%)、民办幼儿园(15.60%)以及“普惠性幼儿园”(8.13%)。

由于全面二孩时代的来临和社会教育需求的提升,学前教育是近年全国两会持续走热的议题。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有关学前教育的建议、提案主要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出台“学前教育法”,二是将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包括将学前一年纳入义务教育)。但后者引发了较大争议,在代表、委员之间也有不同看法。在持续的舆论交锋以及教育部回应后,有关“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呼声明显减弱。

此外,由于学前教育资源的相对短缺,社会各界对“入园难”问题依然高度关切,在扶持和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建设普惠性幼儿园方面有较大共识。

此外,教育立法或修法也是代表、委员和社会舆论关注较多的议题,这方面的建议、提案主要有11个。其中,“学前教育法”最受关注,占比34.71%;其次是“职业教育法修订”(29.91%)、“学校安全法”(15.01%)、“家长教育法”(8.14%)以及“食品安全教育法”(4.62%)。

这反映了社会各界对依法治教的高度期待。在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强教育立法,不断完善教育法律和法治体系,是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客观需要。

三、两会教育建议、提案之热

素质教育议论文篇8

关键词: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建议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一、前言

主席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议代表团全体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下更大气力推动科技兴军,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战斗力,为我军建设提供强大科技支撑。”“要把提高官兵科技素养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全军大力传播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使学习科技、运用科技在全军蔚然成风。”

军队研究生教育是对军人进行职业化教育、培养军事高层次人才的主要渠道,直接关系到我军后续人才的储备、战斗力的生成等,研究生也是我军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重要力量,因此其培养质量是我军研究生教育和培养发展的关键、核心任务。所谓研究生培养质量,是指军队院校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及其结果满足全军部队、乃至全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的需要以及军队全面发展的特性的总和。研究生培养质量,全面反映了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水平以及导师队伍质量优劣程度的集中体现。军队院校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管理者和实施者,研究生导师也是研究生培养过程的主要实施者,两者都对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为导师因素、学员因素、管理因素以及保障因素等方面,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提高军队院校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对策建议。

二、影响因素分析

军队院校不同于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虽然研究生的招生与培养基本上不存在招生规模扩张、研究条件保障不力等问题的影响,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影响因素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的问题,即导师因素、学员因素、教学管理因素、保障因素、学风因素以及时间因素等。

(一)导师因素

由于军队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军队院校研究生与地方大学和科研院所的接触相对要少,而且由于保密的原因,很多问题的解决难以在国内外进行大范围的交流。因此,军队院校导师本人(乃至导师组)的学术水平及其投入程度,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将研究生导师质量与研究生培养质量挂其钩来,不仅考核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还要考核其研究生培养质量;不仅要求研究生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水平负责任,还要对研究生的思想道德等负责任。对于研究生导师,如果没有条件、没有科研,就可以不当导师、不招研究生,很显然,没有相关课题,就不能为研究生提供相应的实验条件、学术氛围以及外出的学术交流机会等。另外,研究生培养要靠团队,强调团队模式,研究生指导依靠导师团队,每一个导师必须属于某一个导师团队。因此,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首先必须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而提高研究生导师质量,必须要抓住根本,抓住源头,建设导师遴选与培训制度、定期考核与淘汰制度、导师绩效评价与激励制度等,也许是一种有效途径。

(二)学员因素

军队院校研究生来源于部队在职干部、军校毕业生、地方国防生和地方优秀的高校毕业生,应该说,生源不错,很多还来自于国内著名的“985”“211”高校,其基础素质、智力水平以及学习兴趣等都很好,学院的学习环境也是一流的。另外,军队院校政治部干部处在研究生毕业分配问题上也做了很多工作,主要依据学术水平与成绩决定分配去向,决定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这些内在因素都还可以。在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上,很多研究生本身的学习动力问题值得分析,当然,目前社会大环境的很多不利影响因素也对军营、研究生群体等带来了一些不好的冲击,但是也应该看到,那些不是主流现象,更不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军队院校研究生和地方大学、科研院所的研究生相比也有很多优势,不需要缴纳学杂费,军队也提供了良好的生活保障条件,科研试验条件优越,我军这个大学校也为研究生以后工作环境和人身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因此,在研究生培养质量问题上,研究生学员本身也应该认真反思,端正学风,调动内在积极性,才能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能力和素质,才能适应全军现代化建设和军事斗争准备需求的需要。

(三)教学管理因素

军队研究生教学管理和生活秩序管理也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保证。研究生教学管理包括研究生教学的各个选课要素、各个环节以及课题选题等各项工作等活动,只有坚持军队院校研究生教育的正确方向,优化为课题研究方向服务的教学课程体系,科学配置各种教学研究资源,才能使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特别是研究生的选课问题,在选课时要和导师进行充分的交流和沟通,所选的课程要和导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为快速进入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知识基础。另外,每一个研究方向要对各门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要有足够的课程供研究生挑选;另外,研究生的课程考试要灵活多样,不一定非要通过考试方式来进行学习考核,更多地应该选用读书报告、小论文的格式来进行考核,调动研究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切忌死记硬背式的考试试题。

当然,对于军队研究生学员的生活秩序管理,研究生学员首先是一个军人,必须牢记军人的使命职责,遵守条例条例和军队、军队院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一日生活制度等,解决好生活和学业的一些矛盾。

(四)学风因素

对于研究生学员的学风管理问题,首先加强学风教育,学风问题关系到研究生本人的道德水准、研究生培养质量等关键问题,必须牢记“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天上不会掉馅饼”等古训俗语,通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另外,加强关于学风的各项规章制度管理,如研究生学术小论文的保密审查,这不是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小问题,而是一件说有多大就可能有多大的大事,如果论文出了保密问题,除了追究研究生学员的责任外,其导师也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

对于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所有军队院校研究生论文必须坚决杜绝学术不端行为,这一点研究生本人和导师都应该从思想高度认识到其危害性。作为一个导师,在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问题上一定要把好关,对于关键的论文章节也必须上网搜索检查,和关键的参考文献进行比对,切实把好质量关。

(五)保障因素

各种保障条件是研究生培养质量形成和提高的物质保证。随着各个军队院校的快速发展以及现代化教学条件、实验条件的改善,军队院校的教学实施、实验实施、信息化建设水平等为研究生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物质保障。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保障因素就是相关的课题研究保障和充足的时间保障。很@然,没有一个好的选题课题,让研究生出很好的研究成果也是不现实的,因此,没有课题的导师在研究生招生时一定要慎重,不一定非招不可,申请到合适的课题后再招也不迟,否则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后,研究生和导师都会着急、难受。建议导师团队在课题分配上也要考虑各个研究生导师的招生问题。

(六)时间因素

充足的时间也是研究生培养质量最直接的影响要素。没有充足的时间,写出一个优秀的学术论文、毕业论文也是空中楼阁。在研究生的时间管理问题上,建议军队院校研究生管理部门和导师进行充分的研究沟通,不一定非要一刀切,毕竟不同方向的研究生,其研究方式和思路可能是不一样的,有些方向的研究生只需要进行理论研究,推导公式就可能完成论文;有些方向的研究生必须通过实验、进行相关的实验数据分析才能完成论文。对于研究生的时间管理问题,应该在课程学习阶段,除了导师申请需要研究生进入教研室参加课题外,一般接受研究生管理部门的行政管理;进入课题研究阶段,开始跟着导师做课题,这时建议除去研究生管理部门进行必要的行政管理外,可将研究生编入教研室,使其以教员身份接受教研室的科研教学管理。

三、提高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建议

上述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也部分地提出了改进建议。为了提高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有针对性地提出灵活的招生选拔方式、联合培养模式、加强质量管理等建议。

(一)采用灵活的招生选拔方式

研究生入学遴选是军队院校选拔人才、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首要环节。目前主要渠道还是通过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辅助以面试环节),加上部分优秀本科生推荐免试。这种招生方式在我军研究生选拔中占有主要的地位,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种招生方式也招进了一批眼高手低、只会考试的所谓人才,部分研究生生源质量不尽人意。因此,目前应当采取更加灵活的研究生招生选拔方式,适当放开部分优秀在职人员推荐免试的渠道。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的是让他毕业后到部队“能打仗、打胜仗”,因此有部队实践经验、有学术特长、有明确主攻方向的优秀在职人员应该是研究生的最佳生源,而这种人在部队一般都是主要战斗力,部队一般舍不得让他们脱产攻读研究生学位,而且他们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复习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现行的招生选拔模式下他们是不可能被推荐免试的。在现行的入学考试模式下,应该进一步减小笔试成绩的权重。增加面试成绩的比例,以利于选拔军事素质高、科研创新能力强的考生。

(二)联合培养模式

目前,我军研究生培养的模式大多数还是先进行一年课程的学习,然后跟随导师进行一年到两年的课题研究。这种模式也取得了较好的培养效果,培养的研究生理论水平较高,能发表较多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军培养研究生的根本目的是让学员毕业后到部队“能打仗、打胜仗”,要求学员除具备较高的理论水平外,还必须具备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到部队后能尽快形成战斗力。一方面我军经过若干年“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涌现出了一大批既有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技术干部,军队院校可以聘请他们为学校的兼职研究生导师,构建双师型的研究生导师队伍,定期邀请他们来校为研究生授课,形成校内指导教师和部队导师共同组成的多方位、高水平研究生导师团队。另外一方面,研究生可以采取集中实践锻炼和分段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模式,到我军相关专业的部队就部队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这种培养模式可谓一举三得,军队院校利用部队的教学资源、实践教育资源,取长补短,强化了研究生的基础理论知识,部队利用研究生的实践锻炼解决的实际难题,而研究生本人的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综合军事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质量管理贯穿培养过程

军队研究生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其中质量意识、质量氛围等是内因,为了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必须把质量意识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具体来说,就是要把好研究生入学的选拔关、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关、研究生培养的毕业关。把好研究生入学的选拔关,就是为了确保研究生生源质量,宁缺毋滥,强化导师研究生的双向选拔制度,把那些有一定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强、军事素质高的列为招生对象。把好研究生培养的过程关,就是要做到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优化,导师要为每一个研究生量身打造培养方案,从学习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课程考试、文献综述、论文开题、课题研究、学位论文写作等各个环节都要加强质量监控,确保培养质量。把好研究生培养的毕业关,主要是针对学位论文的审阅、送审等环节要严把质量关,我国和全军都针对研究生论文评定制定规则和标准,各个培养单位、授权学科、导师、研究生都要以“质量就是生命”的意识严把论文质量关。

四、结语

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军是否“能打仗、打胜仗”,关系到能否实现“科技强军”战略的实施。各级军队研究生培养部门都必须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军队研究生教育发展的根本任务。影响军队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因素很多,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改变,本文简要分析了影响培养质量的若干因素,并提出了自己的几点建议。但是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以培养质量为核心,改革培养机制、优化培养模式、提升培养能力,进一步提高我军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利,李琳,娄思佳.主席在代表团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引起热烈反响[EB/OL].央广网, http:/// news/20170313/t20170313_523652893.shtml.

[2]申纪云.始终坚持把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根本任务[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0).

[3]王理,李燕,马静.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升的思路与举措[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

[4]王玲.我国全日制专业硕士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构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12).

[5]章婧,万明,张淑林等.营造质量文化氛围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水平[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