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8篇

时间:2022-11-24 18:06:29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1

本次调研重点是了解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及二轮复习的计划、课堂复习教学模式、学生作业的设计与反馈等。调研历时两学年,调研了全市40多所不同层次的公立高中及部分私立高中。本次调研的形式主要以教研室各高考学科所有教研员整体统一调研为主,辅以少量的学科单独调研。具体的调研方式是听课(所调研学校全体高三教师的课基本都听)、评课交流、参加高三备课组活动及交流、学生访谈等。

从总体调研情况看,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和二轮复习都能按计划顺利平稳地进行,部分学校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本文由收集整理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各校共性优势

(1)各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时间基本都在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基本按教材章节内容顺序进行,复习重点是学科知识网络的建构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时间基本都是两个半月左右,在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都是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细胞、遗传、代谢、调节、生态、实验等几个高考热点内容为主,复习重点是易错点的纠错反馈及专题性训练。

调研发现,各校备课组对专题复习的资料、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卷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其中杭四中、十四中、萧山中学、西湖高中等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细致。

(2)各校一轮及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均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轮复习基本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有少量的问题和学生练习;二轮复习则一般是教师十几分钟的考点分析(讲解)及二十几分钟的学生练习和讲评。萧山中学、富阳中学等学校则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总体看“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关注更多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些。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能重视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学时能根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考点分析的深广度,能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3)各校均十分重视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每次活动均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在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效益。

(4)各校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多数学校能尝试自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学生作业,部分学校能自编学生学案配合课堂复习课教学。

(5)从听课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课堂学习的精神状态较佳,学习习惯良好。

二、各校共性问题

1.复习计划的制订重思路轻细节,缺乏操作性

多数学校的高三备课组一轮及二轮复习计划只罗列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一般只有复习时间、复习的章节内容、课时安排三个项目。只有富阳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考点分析、学情分析、每一单元复习的重难点确定、复习策略的确定及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分工(如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卷的组卷等)。总体而言复习计划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还是不多的。

2.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

多数教师的二轮复习课模式与一轮复习课非常类似,都是先讲知识点再选几道历年高考题让学生练习,最后点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够深入。事实上,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考点重新再详细地梳理一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除了要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相应考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易错点在哪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在哪。如果学生某一内容的学习已经完全达到了高考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再进行二轮复习;如果有差距,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就应围绕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而展开,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3.二轮复习课有效性有待于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怎样把知识讲清楚而忽视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重教法而轻学法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侧重地讲,讲解时启发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和使用不够合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对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多数学校的备课组教师尽管能自编学生练习或者学案,但仅限于按知识点收集历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拼组成试题集而已。真正对这些试题进一步进行分类(按知识点分、按题型分等)、精选的学校较少,而在分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再作进一步改编,设计系列变式训练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的学校就更少了。

三、复习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高三生物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时,往往满足于边展示ppt边进行清晰和系统的讲解,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发生将知识网络化的思维加工过程,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呈现出来的一张张概念图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课后教师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但事实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题目时经常出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时如何

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必修三模块“细胞免疫”一节内容概念繁多,仅涉及的不同细胞名称就有17个之多,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一中章冬萍老师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1)让学生说出与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名称;(2)引导学生将这些细胞进行分类;(3)探究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学会了按免疫功能对相关细胞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识别抗原、如何清除抗原这两个核心问题,理解了不同类群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自主建构细胞免疫概念图,从而有效达成将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的一轮复习目标。这比教师直接展示细胞免疫的概念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展示各组学生自主建构的概念图时肯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注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不能简单点评后急于把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自己建构的概念图修改正确,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在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复习课中设计学生活动会浪费许多教师讲解的时间,所以很顾虑这样做的效果。事实上像富阳中学的徐晨老师等不少年轻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胆的尝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重视例题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复习课中选择例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这节课的目标,例题必须针对目标而选择。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必须要思考选这道题为例题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讲评才能达到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所选择的例题应侧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时,该讲的内容在一轮复习时都讲过了,该练的也都练过了,因此,二轮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纠错,即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设法通过例题的训练和讲评来消除这种差距。二轮复习课选择例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应内容的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涉及该内容高考题的深广度;第二,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评。

例如,涉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图表分析题一直是浙江高考理综卷的热点考题,许多学校在高三二轮复习时都会开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图表复习”专题复习课。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1)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讲练相结合模式,教师先花十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让学生做,教师再点评。这种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到了真正考试时,学生遇到这类图表分析题仍然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例题选择缺少针对性。就这节课而言,举例说明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知识目标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都已经达成了,难的是多数同学在涉及相应内容的图表分析方面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但这节课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图表分析能力呢,怎么培养呢,培养到

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考纲、高考试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重视学生作业的精选和及时反馈

学生作业的目的是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可以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复习课在作业设计时首先应将课标和考纲要求具体细化,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我市学科考试评价小组在学生作业的设计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1)将课程标准和考纲中的内容要求细化为学习结果表现说明;(2)根据学习结果表现说明设计“作业示例”,并详细解析如何根据学生作业中的答题情况评价课标要求的达成度。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2

关键词:高三化学;复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23-0133

首先,要明确高三化学复习的主要任务。

通过高三化学复习,使学生掌握高中化学的主要知识结构,形成运用化学知识解决相应化学问题的能力,尤其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自学能力和计算能力,提高化学素质(自然科学基本素质)。具体来讲,不同复习阶段有不同的复习任务。第一阶段的复习任务是通过对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和整理,使章节知识系统化和深化,初步把握学科基本知识的内在联系,初步建立学科知识网络。第二阶段的复习任务是进一步巩固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构建化学知识模块,总结归纳高中化学基本规律,进一步优化学科思维模式,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三阶段的复习任务是进一步掌握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提高应试能力和综合素质(包括应试心理素质)。

第二,第一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一轮复习基本方法大致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2. 勤于练习,好问、善问;3. 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要强化化学基本原理、基本概念的指导作用,尤其是元素周期律、元素周期表的指导作用;4. 注重章节知识归纳,形成知识网络,初步形成不同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5. 注重实验,善于把实验与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深刻理解每个实验的基本原理,创新实验方法。

第一轮复习的基本策略:(1)确立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坚定信念,不断强化自我激励,锤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是顺利完成第一轮复习的思想保证。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复习目标制定复习计划,坚定不移的落实复习计划,善于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善学习方法技巧。这既是完成复习目标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综合素质不断提高的过程。(2)明确主次关系,提高复习效率。每年总有一部分学生复习很努力,看了不少的资料,做了不少的题,但总感觉成绩提高甚微,甚至为此感到很苦闷,究其原因主要是没有明确复习过程中的主次关系,导致复习效率低下。首先是要明确教材与教辅的关系。课本是一课之本,因此高三化学复习要以化学课本为主,以教辅材料为次。

当然,以课本为主,不是抱住课本不放,不用或少用教辅资料。以课本为主主要体现在高中化学知识体系的结构化、系统化、网络化应以课本的编排体系为基础的,而不是以某一本教辅材料,教辅材料应该是为以课本为主构建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服务的。因此复习过程中,要善于把教辅资料包括平时的各种练习题回归教材的对应章节,从而不断完善和深化高中化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需要注意的是第一轮复习中,不要刻板地按照教材编排顺序和内容进行复习,而应按照《新课程标准》和《考纲》、《考试说明》的要求,统一规划教材的复习顺序和内容安排。其次,要以化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为主,不能忽视“双基”盲目追求能力。如复习化学概念、理论时,要弄清实质和应用范围,对重点知识如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等要反复记忆不断深化,而复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等规律性较强的知识时,则应在化学理论的指导下,进行总结、归纳,使中学化学知识和技能结构化、规律化,从而做到在需要时易于联系和提取应用,同时规范化学用语的使用,规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积极探索解题过程中的思维方法,长期坚持,基础知识和技能得以巩固、能力得以提高。再次,要明确通过复习提高能力为主,知识的简单记忆是次要的。因此,要努力避免简单重复做题,陷入“题海”。在保证适量的练习量的基础上,要努力弄清题目考查的目的是什么,举一反三,紧紧抓住题目涉及的知识点、能力点。(3)注重复习方法,提高综合素质。首先,要充分体会高中化学所反映出哲学原理,并依此相关原理指导化学复习。化学思想是化学家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既是他们对化学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的看法和观点,又是他们研究、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如“宏观与微观相统一”的思想、“个别与一般,特殊与普遍相互依存”的思想、“量变引起质变”的思想、“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思想,以及中学化学中的多学科渗透思想、分类讨论思想、问题转化思想和整体分析思想等。在化学总复习中,要注意体会这些化学思想,有利于形成化学观念,有利于运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和解决相关的问题。其次,要重视记忆方法。根据“遗忘曲线”可知,记忆存在着“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复习中应注意合理安排记忆重复的时间和次数,如采取“先密后疏”、“先及时后分散”的策略,有利于提高记忆的效果。应使用合适的复习方式,如限时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整体记忆和分散记忆相结合,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应针对不同的复习内容使用合理的记忆方法,如规律记忆法、比较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理解记忆法等。再次,要重视培养化学学科中常用的思维方法。如非逻辑思维中的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和联想思维,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类比与假设,发散思维中的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和多向思维等等。当然,学科思维方法的形成不能脱离学科实例和练习,而应贯穿于日常的学习之中,通过对一些典型例题的求解过程去细心地体会、总结和交流并反复的运用、逐渐掌握。

第三,第二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挂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基本策略:首先,制定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专题复习计划。二轮复习时间紧,任务重,是提高综合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阶段。二轮复习中既有学科专题复习,又有综合科的考练安排,学习强度大,适应综合训练的难度大,因此,要根据本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复习计划,合理安排时间,使整体复习进度与自己的复习计划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忙中不乱,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其次,突出重点专题,学会舍弃偏、难、怪的题目。第三,重视做题质量,不强求做题数量。重视自己的薄弱点、易错、易混、易模糊点,重视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规律,重视错题集的使用,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盲区。

第四,第三轮复习方法与策略。

第三轮复习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是:定时训练,规范训练,回归课本,规律重现。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端正做题的态度,严格按照高考要求规范训练,以提高应试能力,同时讲评后要注意将知识点回归课本,反复准确把握基本规律。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3

从总体调研情况看,各校高三生物学科一轮和二轮复习都能按计划顺利平稳地进行,部分学校对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改革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各校共性优势

(1)各校都有一个明确的一轮和二轮复习计划。一轮复习时间基本都在高三上学期,复习内容基本按教材章节内容顺序进行,复习重点是学科知识网络的建构及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二轮复习时间基本都是两个半月左右,在高三下学期,复习内容都是以小专题复习为主,专题的设计基本都是以细胞、遗传、代谢、调节、生态、实验等几个高考热点内容为主,复习重点是易错点的纠错反馈及专题性训练。

调研发现,各校备课组对专题复习的资料、学生作业及单元测试卷的设计都作了具体的分工。其中杭四中、十四中、萧山中学、西湖高中等校在这方面工作做得很细致。

(2)各校一轮及二轮复习课的课堂教学模式基本相同——均是讲练结合的教学模式。其中一轮复习基本以教师系统讲解为主,有少量的问题和学生练习;二轮复习则一般是教师十几分钟的考点分析(讲解)及二十几分钟的学生练习和讲评。萧山中学、富阳中学等学校则主要采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进行复习课教学。总体看“学案导学”模式对学生“学”的关注更多些,学生的学习参与度更高些。

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多数教师能重视对考纲及高考试题的研究,教学时能根据考纲要求正确把握考点分析的深广度,能重视学生学法指导。

(3)各校均十分重视高三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活动。备课组活动能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人员,每次活动均有具体的任务分工,在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等方面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较好地发挥备课组的整体效益。

(4)各校都很重视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设计。多数学校能尝试自编符合本校学生学习实际的学生作业,部分学校能自编学生学案配合课堂复习课教学。

(5)从听课情况看,绝大多数学校高三学生的生物基础知识掌握较扎实,课堂学习的精神状态较佳,学习习惯良好。

二、各校共性问题

1.复习计划的制订重思路轻细节,缺乏操作性

多数学校的高三备课组一轮及二轮复习计划只罗列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一般只有复习时间、复习的章节内容、课时安排三个项目。只有富阳中学等少数学校有具体的考点分析、学情分析、每一单元复习的重难点确定、复习策略的确定及备课组内每位教师的具体任务分工(如课件制作、例题选择、作业设计、单元测试卷的组卷等)。总体而言复习计划详细、可操作性强的学校还是不多的。

2.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不够清晰,针对性不强

多数教师的二轮复习课模式与一轮复习课非常类似,都是先讲知识点再选几道历年高考题让学生练习,最后点评答案。这反映出教师对二轮复习课的目标定位所作的分析和思考不够深入。事实上,二轮复习由于时间紧,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所有的考点重新再详细地梳理一遍,因此,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除了要研究高考考纲和考点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要了解自己的学生对相应考点知识的掌握情况,要通过课堂练习及作业情况分析学生的学习障碍和易错点在哪里,要了解学生的学习实际与高考要求的差距在哪。如果学生某一内容的学习已经完全达到了高考的要求,那么这部分内容就不需要再进行二轮复习;如果有差距,那么整节课的设计就应围绕如何消除这个差距而展开,使一节课中教师的讲和学生的练都紧紧围绕这一目标,从而真正做到“以学定教”,提高二轮复习的针对性。

3.二轮复习课有效性有待于提高

从调研情况看,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重视怎样把知识讲清楚而忽视怎样让学生有效地学习并掌握这些知识,重教法而轻学法指导的现象很普遍。具体表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讲解没有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侧重地讲,讲解时启发性不强,未能针对学生的学习障碍设计问题;课堂教学中例题的选择和使用不够合理,教师未能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的例题进行变式训练,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并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4.教师对学生课堂练习及课后作业的研究不够深入

多数学校的备课组教师尽管能自编学生练习或者学案,但仅限于按知识点收集历年高考题及各地模拟题拼组成试题集而已。真正对这些试题进一步进行分类(按知识点分、按题型分等)、精选的学校较少,而在分类基础上结合本校学生学习的薄弱点再作进一步改编,设计系列变式训练归纳总结解题技巧和规律的学校就更少了。

三、复习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提高课堂复习教学效率

我们在调研中发现,目前不少高三生物教师在课堂复习教学时,往往满足于边展示PPT边进行清晰和系统的讲解,学生上课就像看电影一样,头脑中并没有真正发生将知识网络化的思维加工过程,他们并不清楚教师呈现出来的一张张概念图是怎样建构出来的,这样的教学导致的结果是课后教师认为某些知识点已经讲得非常清楚了,但事实上学生仍然似懂非懂,遇到具体题目时经常出错。因此,高三一轮复习时如何设计有效的学生活动,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网络是教师备课时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例如,必修三模块“细胞免疫”一节内容概念繁多,仅涉及的不同细胞名称就有17个之多,通过一节课的复习要让学生理清这些概念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十一中章冬萍老师在高三一轮复习课中设计了四个学生活动环节:(1)让学生说出与细胞免疫相关的细胞名称;(2)引导学生将这些细胞进行分类;(3)探究不同类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4)分解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构建细胞免疫过程概念图,结果取得了很好的复习效果。通过上述几个环节的学生活动设计,学生学会了按免疫功能对相关细胞进行分类,并进一步分析如何识别抗原、如何清除抗原这两个核心问题,理解了不同类群细胞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最后自主建构细胞免疫概念图,从而有效达成将基础知识网络化和结构化的一轮复习目标。这比教师直接展示细胞免疫的概念图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要好得多。值得注意的是在交流展示各组学生自主建构的概念图时肯定会发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一定要注意耐心引导,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不断纠正,不能简单点评后急于把教师构建好的概念图呈现给学生,一定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将学生自己建构的概念图修改正确,这样才能有利于知识网络的自主建构。

在调研中发现,有许多教师认为课堂时间有限,在复习课中设计学生活动会浪费许多教师讲解的时间,所以很顾虑这样做的效果。事实上像富阳中学的徐晨老师等不少年轻教师在这方面作了很大胆的尝试,教学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2.重视例题的合理选择和使用

复习课中选择例题时首先应考虑的是这节课的目标,例题必须针对目标而选择。教师在选择例题时必须要思考选这道题为例题的目的是什么,怎样讲评才能达到目的。一轮复习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网络的建构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因此所选择的例题应侧重于核心概念和原理的理解和应用。在二轮复习时,该讲的内容在一轮复习时都讲过了,该练的也都练过了,因此,二轮复习课的主要目标应该是纠错,即找出学生的实际水平与高考要求之间的差距并设法通过例题的训练和讲评来消除这种差距。二轮复习课选择例题时应考虑以下两点:第一,相应内容的课标要求、考纲要求、近几年高考涉及该内容高考题的深广度;第二,分析学生在答题中出现的错误类型,然后根据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评。

例如,涉及植物光合作用的图表分析题一直是浙江高考理综卷的热点考题,许多学校在高三二轮复习时都会开设“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图表复习”专题复习课。调研中我们发现有些学校教师将这节课的教学目标简单定位为:(1)举例说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2)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课堂教学模式一般都是讲练相结合模式,教师先花十几分钟时间讲一下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然后选几道近几年的高考题作为例题让学生做,教师再点评。这种模式实际教学效果是不理想的,因为到了真正考试时,学生遇到这类图表分析题仍然不会做。究其原因就是目标定位不清晰导致例题选择缺少针对性。就这节课而言,举例说明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这一知识目标要求绝大多数学生在一轮复习时都已经达成了,难的是多数同学在涉及相应内容的图表分析方面能力欠缺,因此,本节课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图表分析能力。但这节课具体应该培养哪些方面的图表分析能力呢,怎么培养呢,培养到什么程度呢,这需要教师在研究课标、考纲、高考试题、学生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

3.重视学生作业的精选和及时反馈

学生作业的目的是检测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因此,作业的设计必须符合课堂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根据学生作业的批阅情况可以判断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采取相应的教学对策。复习课在作业设计时首先应将课标和考纲要求具体细化,然后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我市学科考试评价小组在学生作业的设计方面作了一定的研究:(1)将课程标准和考纲中的内容要求细化为学习结果表现说明;(2)根据学习结果表现说明设计“作业示例”,并详细解析如何根据学生作业中的答题情况评价课标要求的达成度。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4

经过第一轮的复习,同学们加深了对政治学科的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够掌握住教材基本知识点。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复习效果,提高我们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使第二轮政治复习达到最佳效果,是每个教师和同学所期望解决的问题。根据以往指导高三学生复习政治的经验,笔者认为,在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中,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制定好复习计划,循序渐进地复习

 

政治学科第二轮复习的时间一般是两个月,时间非常紧张和宝贵。要充分利用好这两个月的时间,同学们就必须制定好切合自己实际的复习计划,安排好每天、每周、每月的学习内容,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有多少个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复习各需要多少时间,都要认真写入计划。已经牢固掌握的知识点可以少安排一些时间,以加强复习效果,但不能不管不顾;那些掌握得不太熟练或者没有掌握的知识,要多安排一些复习时间,这些知识是复习的重点,应该多下工夫。有了复习计划,政治第二轮复习才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复习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不至于出现“东一榔头西一棒槌”、无目的的现象。制定好计划,我们就要认真执行,按计划一步步地、循序渐进地复习,这样才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

 

二、抓好两个专题,注意二者密切结合

 

专题性是政治第二轮复习的显著特点之一,因此有人把第二

 

轮复习称为“专题复习”。政治学科的专题可以分成两个类别:知识专题和时政专题。这两个专题都要复习好,并且复习时要注意二者的密切结合。

 

知识专题分为经济生活专题、政治生活专题、文化生活专题和生活与哲学专题。经济生活可分为:基本经济理论、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和对外经济关系五个专题;政治生活分为我国国家制度、我国政党制度、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宗教政策和我国的对外政策四个专题;文化生活可以分为文化与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的繁荣与创新等四个专题;生活与哲学可分为唯物论、辩证法、价值观和人生观、认识论四个专题。对于这些知识专题,要牢牢把握和深刻理解其主干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关系)。同时,对于非主干知识也要做到心中有数,弄懂弄会,教材中的所有内容都不可忽视。复习这些专题时,要与时政相联系,运用这些知识分析时政,提高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也可以加深对时政的认识。

 

时政专题复习是指对近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问题进行归类,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从而达到提高认识、锻炼能力的目的。首先,我们要对一年来的国内外重大时事做到了然于心,重点把握那些对社会、对人类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时事,要从其产生背景、过程、影响和意义等几个方面全面掌握,如“十三五” 规划、和谐社会、两岸关系、联合国改革等。其次,要把这些重大时事进行归类,如把属于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方面的归为一类,把属于中外关系的归为一类等等。再者,在复习时政专题时,除了了解事件本身外,还要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看这些时事从哪些方面反映了所学的知识,是怎样反映出来的。我们可以自己以这些时事为背景材料出一些题目来考考自己,或与其他同学相互出题、相互考,这样既可以加深对时事的认识,巩固复习效果,还可以提高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注重学科内综合,适当注意学科间综合

 

综合性是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的又一显著特点,专题复习本身就体现了知识的综合性。本轮复习首先要抓好政治学科内的综合复习。在复习每个专题时,要联系到其他专题的知识,如复习经济生活知识时要联系到哲学生活、政治生活知识,复习哲学生活时要考虑到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知识。以知识点“国家的宏观调控”为例,从经济生活上要掌握住以下内容:国家为什么要实行宏观调控(即市场调节的不足与缺陷)?宏观调控的含义、目标、手段和意义各是什么?从哲学生活角度来说,国家宏观调控体现了联系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等知识;从政治生活角度看,它与国家性质、国家职能、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等知识有联系。因此,在复习时就要全面考虑、多方联系,这样才能达到综合掌握知识的目的。

 

在注重政治学科内综合复习的同时,要适当注意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之间的综合。在复习政治知识时,可以考虑考虑这个知识点与历史、地理的哪些知识有联系,把这些有联系的知识点整理下来,经常翻看,可以更好地掌握政治、历史与地理三科的知识,对这些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如复习政治学科的经济生活上的“三大产业”时,可以结合历史上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历程、古今中外在农业发展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以及有关发展农业的著作与发明等知识,结合地理上的商品农业区域的开发、农业低产区的治理和山区农业资源的开发、农业和工业以及中国的交通、商业和旅游业等知识,从而深刻理解三大产业的相关知识,也有利于提高应对高考试题中学科间综合题目的能力。

 

总之,在高三政治第二轮复习中,我们一定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科间综合与学科内综合相结合,认真细心,脚踏实地,如此方能保证和提高复习效果,在2016年的高考中才能取得优异成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5

在近三年的时间里,我室各科教研员围绕高三第一轮复习模式研究、第二轮复习策略探讨等两个主题,以听课观摩、组内研讨、反馈交流等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市区各级重点高中、七县市不同区域与层次的高中进行了全方位的调研,调研范围几乎涉及杭州市所有各级重点高中,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也收集了许多有效的信息。

二、复习中存在的问题

1.计划不明

高三历史复习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计划的引领。严格意义上说,从文理分班开始,就必须有详细的计划。例如高二文科班的教学模式如何不同于高一才能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如何不让学生过早感受到高三历史复习的难度,高三第一轮复习的起讫时间怎么安排,第二轮复习应该准备哪些专题,每次检测的内容如何确定,这些问题都应该在计划中予以明确并加以落实。调研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些学校有计划,能落实。但仍有较多的学校缺乏计划性或计划不够细致、明确。有些学校教师的课上得比较随意,想上什么专题就上什么专题,专题想上多长时间就上多长时间,这必然会影响复习效率。

2.模式不清

高三历史主要是复习课,从字面上解读:“复”侧重于对知识的梳理;“习”则强调习得与习会。因此,复习课既要注意知识的梳理,更要强调学习方法与技巧。高三历史教学的重心在复习,复习的关键在模式。调研当中发现:许多学校对高三复习的模式缺乏研究。正因为模式不清,许多学校的第一轮、第二轮复习没有区别,缺乏提升与归纳,造成一轮画线落点,二轮设问、解题的僵化模式。有些学校则把第二轮复习直接理解为热点专题复习课,进行简单的热点梳理、整合,缺乏与主干知识的有机联系;有些学校则把二轮复习课当成试题讲练课,缺乏教师精当的引领;有些学校则以查漏补缺为目标,缺乏系统的整合与归纳。这些都是影响复习效率的诸多方面。

3.流程不畅

教学流程是否通畅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的主要途径之一。高三历史复习流程不畅,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出于对学生的不放心,高三历史复习课往往是教师一讲到底,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记笔记、抄黑板,几乎没有自主思考的时间,没有参与学习的意识,教学气氛非常沉闷。其次,教学缺乏精当设计,第一轮与新课教学没有区别,第二轮没有体现深化、拓展的复习特色,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某校教师一、二轮的复习专题都是相同的,教师只不过是对内容进行选择性讲述,造成知识跳跃、思维错位,明显影响教学效率。

4. 效率不高

复习效率的提高着重表现在学生的兴趣是否被激发,思维是否已打开,能力是否被培养,情感是否已内化。调研中发现复习效率低下的原因主要表现在:第一,缺乏良好的问题设计。调研过程中,部分教师的问题设计浅显无趣,比较随意。因此,如何提出一些真正富有探究性、情境性的问题,如何在问题中留给学生合理的思维空间与时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教师应减少低层次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设计,设计一些有层次、有梯度、有思维含量与质量的问题,真正启发学生思维。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需要与困惑,制造铺垫,通过启发、思考、训练,把课堂教学逐步引向高潮。第二,归纳整合不足。模块化、专题式的教材编写,使传统的历史知识结构、知识线索受到严重破坏,但也给教学的归纳整合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调研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缺乏整体的意识,过分强调知识点的落实,忽视归纳整合的能力与意识,这是得不偿失的。因此,如何在落实知识点的同时拓展能力,进行适当的归纳与整合,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三、改进的建议

1.明确计划,探寻模式

复习计划的重要性这里不再赘述,关键在于计划的制订要精细,内容要可操作,实行要能落实。

(1)第一轮复习可以专题内重组(适当的时候可以延伸拓展),必须同高一的新课有所不同。如必修2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共有四目: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以及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教材如此编排,知识显得平铺直叙,缺乏内涵的挖掘。如果先讲中国古代的经济政策,则能更好地挖掘教学内容:影响深远的重农抑商政策下的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可让学生思考: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除了政策的导向外,还有哪些因素)、“男耕女织不相失”的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国古代的商业(在此,可作为重点突破:重农能否真正抑商――中国古代的商品经济在重重抑制下仍持续发展,宋代出现了重大突破,到了明清进而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然后,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这一政策的指导下,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是否会顺畅,这样学生的思维会进一步打开。

(2)第二轮复习则以模块内整合为主,兼及热点为辅。首先,“网”构知识――“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如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可从以下方面进行建构:

*形成背景(理论来源:韩非的法家思想;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的需要――小农经济需要封建王权的保护;政治基础:巩固封建政权的需要)。

*两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各阶段有所侧重;发展特征也不同)。

*演变:建立――秦朝(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加强――西汉(中外朝制、推恩令);完善――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发展――宋元(分割宰相权力,加强中央集权、行省制);强化――明清(废行省,设三司,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需用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观点加以评价,注意阶段论。

* 影响:积极影响;消极影响。

这样,有助于帮助学生挖掘隐性知识,形成知识结构。

其次,“通”读历史――“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形成通史意识。选取主要考点,古今贯通,中外关联,能通则通,揭示规律,启示生活。

例如:社会转型与政治制度的递进专题,可从封建制度的确立与君主专制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的形成与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践与人民代表大会制等方面进行疏通。

最后,“活”用能力――“二轮”复习必须帮助学生提升活用能力。如思维的辨析能力。由于历史学科具有过去性的特征,后人不可能亲身感受到已经发生的历史,人们只能通过已有的史料,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科学、合理的复原和思考。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依靠严谨、理性的辨析能力。

2.合理整合,有效拓展

整合、拓展是高三历史复习的基本策略,在模块化、专题式的教材编写思路之下,如果不能有效地整合、拓展,是不会提高复习效率的,具体要求如下:

(1)强调迁移――知识整合的前提

所谓迁移,就是在专题之间、模块之间要经常迁移、经常联系,形成知识体系。如必修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就必须与必修3的《近代思想解放的潮流》内容保持迁移与联系。因为,近代史上的重大民主革命总是伴随着思想解放潮流,而思想解放潮流普遍具有两层内涵:破旧(反对旧体制),立新(提出新思想)。由于辛亥革命只立新不破旧(没有触动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才会出现新文化运动的补课。这样学生才能形成知识的体系。

(2)重视梳理――知识整合的保证

历史具有独特的学科特性:所有的结论与论点都必须建基于准确、丰富的史实基础上。但模块化、专题式的编写方式造成史实不清、性质不明,甚至出现朝代错位、概念模糊等情况。因此,在确定历史阶段特征的基础上进行史实梳理,能把分散的史实准确归位,把模糊的概念清晰整理。如当代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可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思考:自由主义思潮下的资本主义发展(早期资本主义的发展),1929―1933 经济危机对自由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冲击,罗斯福新政对运行机制的调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对新机制的广泛运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运行机制的不断完善。这样,学生的思维会更开阔,线索也就更清晰了。

(3)总结规律――知识整合的归宿

历史规律指思考问题的逻辑性、哲理性――分析问题有条理、有思路,能够史论结合,以史带论并能总结规律,进行理性思考。如岳麓版《历史重大改革回眸》中提到:“每当社会运行出现障碍时,要求改革的呼声便此起彼伏。”这说明改革都是在社会运行出现障碍的背景下进行的,那么什么样的情况下社会运行会出现障碍呢?这个障碍主要表现在哪里呢?明清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走向空前强化,为什么明末的思想会出现活跃的局面?这里的活跃是指什么意思?这些问题都需要运用辨析能力进行思考。

3. 强调学法,注重能力

高三历史复习的最大误区在于把复习课当作知识梳理、灌输课,普遍存在教师讲得过多、频率过快的情况。有些课是因为教师对时间的把握不当造成前紧后松,有些课则是教师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不妥,未能做到详略得当,造成教学前松后紧,这是教学中存在的遗憾。

(1)把握教材体系,挖掘隐性知识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教师只看到了教材的显性知识,未能引导学生探究教材中的隐性知识,挖掘其中的内在联系,当然也就更不可能帮助学生找出历史发展的规律,形成分析历史的观点。只有处理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把知识点纳入到学科的知识体系中去考虑,在提高学生分析、思考能力的同时落实基础知识。

(2)重视学法指导,提倡学生活动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其主体作用的潜力是非常巨大的。在教学中,教师除了明确教学目标外,还一定要明确学习目标,重视学法指导,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能准确、及时地进行点拨。对于文科学生来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学习时间与空间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与内化,才能理清历史事件的脉络,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提高学习能力。能力的培养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史料(材料)的解读能力;问题的形成能力;严谨的推理能力;审题、解题的能力等。如《百家争鸣》中描述:“面对乱世,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在人人道德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一般的同学只会识记其中的关键词而不求甚解。教师则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乱世?这个乱世是怎样形成的?

*孔子的儒家思想能为当时的统治者所接受吗?诸子百家中哪种思想会得到统治者的赏识?

*孔子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精神能给我们什么启示呢?

通过这些问题的引领,学生的思维能力必然会有很大的提高。

(3)注重史论结合,提升教学目的

历史学习的目的不在于学生了解多少历史知识,而在于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历史学习的方法,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从中得到理性的思考与感悟。同时,在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关注现实与社会,把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教师们普遍把主要精力放在知识点的落实上,未能对教学内容进行升华,非常遗憾。如关于孔子,我们应该把他置于公正、客观的天平上,从“睿智的思想家”“成功的教育家”和“执着的大学者”三个层面来解读:一位“十五而有志于学,三十而学有所成”的博学多才的学者;一位“不耻下问”的勤学多思的智者;一位坚持“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循循善诱的长者;一位周游列国,面对磨难从不退缩的勇士。他不是一个天生的圣人,而是一个强调“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格高尚的历史人物。如此评价,可以拂去伟人头上的光环,真正感受他们的伟大。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6

一、制定计划,科学把握全盘复习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要想通过高三这一年使政治成绩在高考中有一个质的飞跃,那么制定一个科学的、切实可行的复习计划,将起着决定性作用。高三政治总复习都是在老师的统一指导下进行的,不仅政治备课组老师要统一制定一份复习计划,而且学生也要参照老师的计划并结合自身的学习实际,制定好个人的复习计划。政治学科高考复习都是按照三轮复习模式进行的,大体如下:第一轮复习(2011年9月—2012年1月):侧重于基础知识的复习;第二轮复习(2012年2月—2012年4月):采用知识专题的方式将政治学科的知识点再复习一遍,力求让学生准确地理解,熟练地掌握;第三轮复习(2012年5月):集中复习时政热点。

二、夯实基础,构建知识体系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考生丢分,尤其是选择题的丢分,往往是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不扎实,基本技能不熟练导致的。因此,在政治复习时,必须夯实基础,过好三关。

一是依纲据本,过好基础关,将教材读“厚”。《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它既是对高考命题的制约,又是向广大考生正式公布的“透明度”最大、最全面、最可信的命题“信息”,它明确告诉了哪些要考,哪些不考。所以,在第一轮复习时必须对《考试说明》中所列的知识点逐个落实进行过关,不能抱有侥幸或猜押心理考攻或放弃某个知识点,要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等方面做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不能留下知识死角,也就是要把将教材读厚。

二是构建体系,过好联系关,将教材读“薄”。孤立、零散地对待知识,往往记得快、忘得也快,而且在考试答题时,经常会出现思维狭隘,挂一漏万,少点漏点的现象,造成大量失分。所以,在第二轮复习时应该通过构建知识体系,把各知识点按一定的内在联系串联起来,弄清各知识点的前因后果及知识点之间的逻辑结构,形成“提起一条线,放开一大片”的知识网络,也就是把教材读薄。

三是记死知识,过好应用关,理论联系实际。在第二、三轮复习时,将基础知识与时事材料相结合。近年的政治高考试题往往以现实中的有关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为材料,创设一些新情景、提出一些新问题,要求学生整合书本知识来组织答案。我们应该学会运用课本上所学的知识来分析时事材料,这样做对解答主观题是很有帮助的。分析是建立在课本知识基础上的,因为无论时事材料多新、形式多活,我们都可以在课本中找到它的支点,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三、突出特点,把握学科逻辑思维

每一学科都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政治学科也不例外。而政治学科的四大模块又有自己的逻辑思维特点。如:《经济生活》以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为主线,形成“消费与交换、生产、收入与分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板块,构建基本框架;《政治生活》以参与政治生活的各个主体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公民、政府、人大、政党、民族、国际社会”组成知识框架;《文化生活》遵循从文化的共性到个性的逻辑思维特点,以“文化与生活、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模块构建知识体系;《生活与哲学》以“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为线索组成知识框架。

四、强化训练,提升答题技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能力考查是高考内容改革的核心,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一直坚持以能力立意为主导。同学们在高考复习中必须进行适度的训练,提高自己在新材料、新情境中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7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能够帮助各位考生明确一轮复习该学什么、怎么学,这样能够让一轮复习更加的高效、务实,也为接下来的二轮、三轮的复习备考做好铺垫,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请各位同学查收。

物理一轮复习指导思想

从近几年高考看出,物理学科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而且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的掌握以及灵活运用能力,所以,在一轮复习中,要以基础为核心,将知识“织成网、码成块”,这也是一轮复习的指导思想。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目标

根据指导思想,我们就可以确立一轮的复习目标:

1、概念、原理、定理、公式这些基础知识要做到熟练掌握、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2、跟紧老师复习节奏,加强对基础题的联系,做到规范答题、活学活用。

3、对于力学、电学、光学、热学、功和能等部分的知识,要做到各知识点内部形成系统,各知识点之间形成网络,让知识形成一个整体,真正达到“牵一发动全身”。

4、总结教训、汲取经验,避免同样的错误重复犯。

高三一轮复习策略

1、确立范围、找准考点。

课本是高考的“根”,“两纲”是高考的“脉”。“两纲”指的是《教学大纲》、《考试大纲》,在一轮复习阶段,首先要对《考试大纲》进行深度解读,知道高考物理哪些知识需要熟练掌握,哪些知识需要简单了解,只有确立范围、找准考点才能有的放矢、轻装上阵,这样复习起来会更加轻松、高效。

2、全面复习、不留疑点。

一轮复习就是要全面、细致,不能遗漏任何的疑点。不少同学会觉得还有二轮和三轮复习,一轮不懂没关系,如果有这种想法,建议大家尽早修正,一轮复习连最基础的知识还有疑点,到了二轮、三轮全部是综合运用,不仅不会弥补漏洞,反而会放大漏洞的效果。所以,必须在一轮复习中把对基础知识的疑惑全部消灭掉。

3、灵活变通、把握要点。

物理学习同数学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物理要求灵活多变,举一反三,这也是为什么物理看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原因。如果只是一味的套公式、或者总按一个思路解题,很难得到高分,因此,想要学好物理就要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同时,要抓住题目的核心物理量和解题的关键点,围绕着这些点、采取恰当的方法,进而达到准确、高效解题的目的。

4、总结规律、关注热点。

高考物理强调对能力的考查,不仅仅要考查理解能力、解题能力,还考查归纳总结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那力学来说,高考并不是单单考力学的知识,还会结合电学、磁场等知识综合考查。这就需要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善于总结规律,把握核心,力争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近几年,很多高考试题都是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所以,关注热点也是一轮复习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只有不断获取新知识、新信息,才能更好的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计划表

从时间安排上看,通常高三物理一轮复习都是高三整个上学期,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来复习三年的高中物理知识,下面为大家分享的这份表格就是一轮复习计划表,可能学习内容和时间与大家实际情况有所出入,大家可以自行调整。

物理一轮复习如何进行知识梳理

对知识进行有序的梳理是一轮复习中非常重要的工作,那么,如何进行知识梳理呢?下面我们将从基础知识、错题本、综合试题、实验题四个部分为大家介绍。

1、以基础知识为中心

一轮复习阶段,最难的就是巩固基础知识,通过目录法、提纲法来理清知识脉络,有助于进一步的学习;对于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公式定理等内容要做到透彻理解、灵活运用。

2、以错题本为中心

错题本是物理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学习物理知识就是错题本由少到多再到少的过程。把错题整理出来是由少到多的积累过程,然后让错题逐渐减少是对物理知识消化吸收的过程。只有不断提升查漏补缺的能力,才能不断完善物理的解题思路与策略。

3、以综合试题为中心

综合试题就是通常所说的“大题”,这类题目,通常会考查多个知识点,需要同学们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综合试题是近些年高考上的“常客”,所以,同学们要引以为重。当然,综合试题看起来很难,其实,如果我们学会“抽丝剥茧”,将大的要求分成一个个小的知识点,就能很快理清头绪、完成答题。

4、以实验题为中心

如果能把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知识梳理清晰,那么实验题基本上就能得到很高的分数。物理学科中无论是力学、电磁学、光学都是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向我们阐述相关理论,如果能够掌握实验题那么也就能弄懂对应的物理知识。

因此,在一轮复习中,从以上四个方面来梳理物理知识,能够更快的理清脉络,形成知识体系。

物理一轮复习注意事项

1、守住课本这条主线。

2、跟紧老师复xxx度。

3、规范解题步骤。

3、总结题型、找准方法。

4、建立做题本,定时复习。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篇8

关键词: 高三化学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计划

一轮复习我们一直强调夯实基础,主抓“双基”,这一段时间的复习也是颇有成效,学生基本已经适应了高三总复习,并且在复习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是从前期的几次考试及和学生交流时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基础较好的同学能快速跟上高三复容量的课堂,课后能快速消化知识并将知识通过做题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而基础薄弱的同学课堂上抓不住基础知识,课后实现不了知识到能力的转化,所以考试中因为成绩提不上去而直接影响复习积极性。第二,教材是教辅的根据,一轮复习应在通读、精读教材的基础上梳理、归纳知识,按教材中每章小结的知识网络图形成本章的知识结构;将教材章与章之间的知识网络按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体系和网络,以便应用时能快速、准确地提取相关知识,解决化学问题。但不少同学都走进了一个怪圈:“迷恋”复习资料,陷入“题海”,将教材搁置一边。其实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教材和复习资料的关系:教材是根本,资料是补充。第三,一轮复习的重点是掌握基础知识和培养基本能力,但是很多同学存在知识掌握了但题不会做的问题,说明我们在一轮复习中忽视能力的培养,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抓住答题的关键和要点、使用准确化学用语表述问题的能力等,将是我们后期复习应该反思的。

了解了自己在复习过程中的问题是进行二轮复习计划的前提,二轮复习是同学们学习的分水岭,是最见成效的一环节。那么怎样才能搞好二轮复习呢?

一、精选复习专题,增强复习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轮复习虽然时间短,却是学生成绩提升最快的阶段,所以研读高考说明,了解哪些是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并且搞清知识要求层次,哪些是识记、了解、理解和掌握的知识,哪些是掌握并且学会应用的知识,新增了哪些知识点,在复习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加强训练,必须掌握,增强复习目的性和针对性,避免盲目性。研究高考化学试题,纵观每年底高考化学试题可以发现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它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始终保持稳中有变的原则。试卷的结构,试卷的类型,考查的方式和能力的要求等,从而理清复习思路,制订相应的复习计划。从近几年高考试题来看高考越来越重视对图像和表格的考查,更重视有机实验、化学反应原理和化学计算。

二、将“双基”进行升华,注重教学的实效性

牢固掌握基础知识,指导学生练习解题,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强化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提高解题能力,二者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教学要有实效性,重视解后思考后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注重细节抓好落实,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等的书写,有的学生题也会做,但是一写就错。题会做,但没写到试卷上或写错了,得不到分,是学生最大的遗憾。所以要使学生把该得到的分和能得到的分得到,提高得分率。做到基础题得满分,中等题不丢分,较难题争取得分。

三、精选习题,利用备课组的力量实现学生的高效复习

偏题、怪题、陈旧题不仅不能满足学生对新高考的要求,反而会将学生引入歧途。命题成为二轮复习中最艰巨的任务,这就需要备课组老师课后抽大量时间搜集题、分析题、摘选题,最后通过讨论题来命题。今后高考更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我们选题要将科技生产生活的热点与考点相联系,从题型上看创新试题、开放性试题、图表信息分析题、情境题、一题涉及多个考点的题、以操作为主线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或者工业合成的题等都值得我们关注。

四、注重答题方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

理综试题量多,时间紧,理综成绩在高考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影响学生的高考成绩。理综成绩越低,成绩提升空间越大,学生成绩提高幅度越大,对高考成绩的贡献越大。因此,对学生进行答题方法指导,提高解题能力和解题速度,对提高理综成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选择题注重的是结果,而不是过程,所以当有一个选项很明显符合题意时,我们对其他选项可以不再进行分析,这样可以节约时间。排除法是确定法无效后采用的方法,这样可以降低答错风险。高起点、低落点题一般题目虽然很长,信息很新,但难度不大,选项很简单,大家一定要调整心态准确选择。

推断题一般题干比较长,题给信息很多。学生答此类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干,至少阅读2~3遍,然后找出题干最熟悉的知识,如特征反应、特征现象、特殊物质等,作为此题的突破口,即题眼。当然一个题可能有一个、两个或三个题眼。根据题眼结合自己掌握的知识,先进行合理假设,然后推理,若推理成功,则说明假设正确;若推理不成功,则重新假设再进行推理,直至成功。

高考理综化学计算一般出现在大题中,以填空形式出现,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计算在草稿纸上进行。计算时一定要思维严谨、准确无误。有很多学生计算过程正确,但结果错误。还有些学生在草稿纸上千辛万苦地计算准确,但在答题卡上填写出现错误。另外,在高考理综试卷中化学计算题一般给的是特殊数值或字母符号,答案也为特殊数值或字母表达式,计算量和计算难度都较小,这些都必须给学生强调说明,要求学生答题时特别注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