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8篇

时间:2022-06-16 07:49:58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1

个人荣誉:先后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先进女职工”、“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安徽省十佳女职工标兵”、“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市庐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中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总体评价:在发电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女同志屈指可数,从事主要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且成长为生产指挥系统主要成员之一的女同志更是凤毛麟角。同志凭着刻苦钻研、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带头人、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

主要事迹:

该同志长期在发电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她所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供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继电保护班技术员期间,由于她的刻苦钻研、精细管理,该班各项技术台帐、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各种实验报告数据详实,在省电力公司组织的继电保护工作检查中,技术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电气专业是发电厂三大主专业之一。该同志在电气分场任专工和副主任期间,随着专业范围、管理范围的扩大,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深入班组、现场,钻电缆沟、爬变压器,了解、指导攻克技术难题,多次成功承担了机组大修和改造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专家。由她牵头完成的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活动项目多次在厂级及省级比赛中并获奖,为全厂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1月,由于工作出色,同志被调任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她勤奋好学,开始了从电气专家向机、电、炉等多专业技术管理者的跨越。生产技术部是发电厂生产指挥中心,担负着全厂生产指挥及各专业技术指导、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重要任务。她主持完成了全厂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使全厂技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她主持完成了2发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该工程投资四千多万元,改造当年完成,当年即实现向市区供热的目标,为省会市关停小锅炉,实施集中供暖,实现“蓝天碧水”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她主持完成了3发电机组的大修工作,大修后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和性能,降低了3炉排烟温度,提高了3机组真空严密性,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电煤耗,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她主持生产技术部工作期间,电厂取得了“安徽省电力行业百日劳动竞赛第三名”、“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先进单位”的称号。

她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主任一职。时值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发电厂5机组(1×600mw)建设基建安装和调试的关键时期。该项目是皖能集团首台60万机组建设项目,也是市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对缓解省会的用电紧张状况,促进市和安徽省的经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同志负责新建#5机组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她组织完成了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各系统图纸、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的绘制编写工作;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监督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各种化学试验报告单、日志、报表、台帐本的审定印制工作;热控定值、保护定值的审核工作。在#5机组整组启动调试期间负责总协调。每天基本上是从早上一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有时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不休息,为5机组的顺利投产和移交运行做了大量工作。#5机组投产后,她负责组织完成了#5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在4月份通过了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在4月底负责组织完成并通过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对#5机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检测工作。

在担任安全生产部主任期间,她牵头组织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两项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秋季安全大检查、基建项目专项安全大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全厂安全生产基础。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2

关键词:水电厂机电设备;安全运行;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P624.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水电厂规范化、专业化的运营管理,近年来我国水电厂中机电设备的运行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增强了水电厂平稳运行的能力,提高了企业的效益,也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奠定了物质基础。但不可否认,我国水电厂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方面还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若不及时加以解决,必将对水电厂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隐患。只有提高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加强对机电设备的运营管理水平,才能将发生故障的几率降到最低,才能保证水电厂的稳步发展[1]。

1.水电厂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总的说来,当前我国的水电厂机电设备在安全运行管理过程中主要存在的如下问题:

1.1水电厂机电设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不高

由于水电厂设备管理人员的工作环境较差,而且工作的危险系数高,压力较大,且收入不高,这一岗位对专业的技术员工的吸引力不大。因此,拥有专业技能的人才缺失的问题就显而易见。而且,当前一些高校很少有这一专业且有些专业技能的学习也难以满足工作的要求,这也导致水电厂机电设备管理中存在诸多的问题。水电厂许多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多是临时工,他们更不具备专业的管理和维修技能,对于这种要求较高的工作更是束手无策。一些有实力的水电厂会投入资金自己培养相关的技术人才,但这一过程费时费力;加上这些员工的收入不高,很难调动起他们的工作和学习热情。这些人为因素、人才因素都会给水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诸多隐患[2]。

1.2.水电厂机电设备本身存在安全隐患

当前,我国大多数水电厂的机电设备都比较庞大,而且运营程序复杂。一方面许多大型的机电设备由于年久使用,破损不堪,腐蚀程度较高。例如:一些水电厂的流量计、压力机等机器都没有进行过定期定时的检测和维修,这些问题在众多水电厂中都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一些机电设备的技术人员在对机电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记录时,由于马虎等原因导致记录不规范、不全面的现象。此外,一些电线的连接并不合理,这都为水电厂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故障随时都会发生。如果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得不到及时的修理和更换,必定会增大发生事故的危险,影响水电厂的安全运行。

1.3缺乏科学的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许多小水电站缺乏完善的机电设备管理规章制度,对于机电设备如何科学的运营管理没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导致许多机电设备维修人员工作中的随意性较大,且不规范。此外,一些有优势的水电厂即使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机制,但专业技术人员的执行力较差,往往只做表面的工作,没有严谨细致的分析工作中出现的故障和隐患,以至于维修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时间一长,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人员就更不再重视有关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在检查设备时缺乏应有的责任心,以至对机电设备的运行带来诸多的安全隐患,会造成较大的损失。

2.解决水电厂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由于我国对不同水电站的机电设备进行检测的周期不一,加之不同水电站所使用的机电设备的质量不一,因此,需要定时定期对机电设备进行安全监测,及时发现隐患,确保水电站的安全运行,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2.1加强专业技能人才的培养工作

当前,许多水电厂所使用的机电设备不断更新换代,运行的复杂程度逐步提高,这对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水电厂应当定时的组织技术人员进行相关的培训,邀请该领域的专家现场为他们传授专业技能;模拟机电设备运行过程中的突况,及时查找故障所在,在实践中提高他们发现故障、分析故障和解决故障的能力。并激励他们不断向长辈学习,增长自己的专业技能经验。另一方面,水电厂应逐步提高技术人员的工资待遇,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增进他们对本行业的热爱。同时,注重引进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对所有的技术人员都要加强职业道德和工作责任心的宣传和教育,保证机电设备的管理工作能够得到良好的贯彻执行[3]。

2.2强化水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水电厂的顺利运转是各部门协调努力地结果。要想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首先,在日常的工作中,机电设备的管理人员要坚持及时收集机电设备各种故障的信息,尽最大努力掌握当前机电设备运行的实际状况,以最大程度的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其次,设备安全管理部门要强化安全管理力度,从技术细节着手,要不断提升管理力度。针对出现磨损的机电设备要及时发现隐患,进行细致的分析并及时进行维修,避免事故的发生。最后,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部门要进一步对技术监督内容进行细化,根据实际需要和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定期定时的安全性能检测,从而提高整个机电设备工作质量与安全性。只有切实提高水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管理水平,并逐步增强技术人员排除故障的水平,才能保证水电厂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2.3制定完善的机电设备检修规范

机电设备的检修工作复杂,专业性很强,所以,这就需要对这些设备的检修管理工作进行规范和明确,定时定期的结合整个设备进行严谨细致的检修工作,保证检修工作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完善的检修规范是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的前提,根据检修规范和实际工作情况的需要,对各个设备不定期的进行抽检,并规范检修工作,确保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技术人员对于机电设备的维护和检修工作,参考文献要树立及时发现故障、计划检修、检修状态等完整的操作意识。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检修工作,并进行详细的记录,为后续的检修工作总结提供依据[4]。

3.结语

总而言之,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是整个水电厂安全运行的关键。只有及时的发现水电厂机电设备运行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并找出这些隐患并及时的加以解决,才能逐步提高设备安全运行的管理能力,保证设备的平稳运行,完善整个机电设备体系的运行质量。因此,水电厂要加强机电设备的安全意识,培养专业技术人才,增强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加强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保障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刘志蜂.论水电厂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电网发展周刊,2010(8).

[2]曾立东,方俊强.浅谈水电厂机电设备安全运行管理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科技发展商报,2011(2).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3

个人荣誉:先后获“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人物”、“市三八红旗手”、“市优秀共产党员”、“省先进女职工”、“省青年岗位能手”、“省十佳女职工标兵”、“省三八红旗手”、“省五一劳动奖章”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当选为市庐阳区第一届人民代表、中共市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

总体评价:在发电行业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工作的女同志屈指可数,从事主要专业生产技术管理工作且成长为生产指挥系统主要成员之一的女同志更是凤毛麟角。同志凭着刻苦钻研、乐于奉献、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精神,成为一名出色的专业带头人、技术专家和企业高级管理人员,赢得了组织的肯定和群众的信赖。

主要事迹:

该同志长期在发电生产第一线从事技术管理工作。她所从事的继电保护专业工作,是一项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可靠供电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担任继电保护班技术员期间,由于她的刻苦钻研、精细管理,该班各项技术台帐、设备的技术资料管理规范,各种实验报告数据详实,在省电力公司组织的继电保护工作检查中,技术管理工作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

电气专业是发电厂三大主专业之一。该同志在电气分场任专工和副主任期间,随着专业范围、管理范围的扩大,肩负的责任更加重大。她深入班组、现场,钻电缆沟、爬变压器,了解、指导攻克技术难题,多次成功承担了机组大修和改造工程的技术管理工作,很快成为一名合格的电气专家。由她牵头完成的技术革新、合理化建议、qc活动项目多次在厂级及省级比赛中并获奖,为全厂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由于工作出色,同志被调任为生产技术部副主任。她勤奋好学,开始了从电气专家向机、电、炉等多专业技术管理者的跨越。生产技术部是发电厂生产指挥中心,担负着全厂生产指挥及各专业技术指导、技术管理、技术服务的重要任务。她主持完成了全厂技术监督、设备管理制度体系的健全完善,使全厂技术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规范;她主持完成了2发电机组的热电联产改造,该工程投资四千多万元,改造当年完成,当年即实现向市区供热的目标,为省会市关停小锅炉,实施集中供暖,实现“蓝天碧水”工程做出了积极贡献;她主持完成了3发电机组的大修工作,大修后大大提高了设备的健康水平和性能,降低了3炉排烟温度,提高了3机组真空严密性,较大程度地降低了发电煤耗,为节能减排做出了贡献;她主持生产技术部工作期间,电厂取得了“省电力行业百日劳动竞赛第三名”、“全省电力迎峰度夏先进单位”的称号。

她担任公司副总工程师、安全生产部主任一职。时值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的重点工程项目——发电厂5机组(1×600mw)建设基建安装和调试的关键时期。该项目是皖能集团首台60万机组建设项目,也是市最大的投资项目,建成投产对缓解省会的用电紧张状况,促进市和省的经济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同志负责新建#5机组项目的生产准备工作。她组织完成了人员配备和培训工作;各系统图纸、运行规程、检修规程的绘制编写工作;安全管理、运行管理、检修管理、技术监督等系列管理制度的制定工作;各种化学试验报告单、日志、报表、台帐本的审定印制工作;热控定值、保护定值的审核工作。在#5机组整组启动调试期间负责总协调。每天基本上是从早上一上班一直忙到晚上十点半才下班,有时连续工作三十多小时不休息,为5机组的顺利投产和移交运行做了大量工作。#5机组投产后,她负责组织完成了#5机组并网安全性评价工作并在4月份通过了电监会华东监管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在4月底负责组织完成并通过了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的对#5机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现场检测工作。

在担任安全生产部主任期间,她牵头组织开展了“隐患治理年”和“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两项活动,组织开展了“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康杯”竞赛活动、春季安全大检查、秋季安全大检查、基建项目专项安全大检查等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全厂安全生产基础。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4

冷却塔施工是兵团五建的“拳头”产品,是兵团五建远近闻名的品牌。五建人以独特而高超的专业技术优势,建造起一座座坚实、高耸的冷却塔,树立起自己的品牌。同时,他们以勇于攻坚、顽强拼搏的精神,展示出争创一流企业的风采。

兵团五建是一支电力工程建设专业化水平较高的施工企业,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通过几十年电力工程建设的实践,该公司积累了丰富的承担“高、难、险”冷却塔施工任务的经验。“十一五”的开局之年,五建人承建了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在新疆电力建设史上单机容量最大、规模最大、淋水面积达4500平方米的双曲线冷却塔工程。他们依托技术人才优势和丰富的专业施工经验,组织了雄厚的技术力量和敢打硬仗的施工队伍投入施工。

冷却塔工程结构复杂,主要由环基、池壁、“人”字柱、环梁、筒壁等组成,对施工质量有很严格的要求。五建人迎难而上,敢于攻关,用科学的技术措施改进了施工方法。冷却塔的筒壁施工是该项工程中最难的一个环节,需要高空作业,危险性大。他们采用四方框架内外连接作为支撑系统,大模板配置收分角模的翻模施工,解决了这一施工难题。

艰难施工的磨炼,使五建人具备了钢铁般的坚强品质。刘爱江,该项目的主任工程师,为了建好此项工程,他坚持吃住在工地。一次,正值工程池壁施工阶段,他连续几天高烧不退,嘴上烧起好几个泡,但他仍然坚持守在施工现场。同志们劝他休息一天,但他硬是不肯,他说:“工程现在正值紧要关头,不能离开。我坚持一下会好的。”就这样,他坚持在工地奔忙,把好每一道工序的技术质量关。

在整个施工阶段中,主管电力工程的副总经理杨俊没有好好休息过一天,他天天奔忙在工地上,哪个工地施工遇到难题、疑问,他就出现在哪个施工现场。一次,玛纳斯电厂三期扩建工程冷却塔工地暂缺施工人员,工程进展受阻。他一到工地,就召集项目人员研究方案,科学合理组织,并与主管劳务公司的领导一起想方设法解决了劳动力紧缺的问题。正是五建人身上这种忘我的精神,使一项项技术难题得到攻克。

今年,该公司还在石河子承建了新疆天富南热电厂一期两座3000平方米的双曲线冷却塔工程,当年就实现主体封顶,而且塔内淋水构件、筒壁防腐及附属设施也已基本完工;在独山子承建的两座高85米、淋水面积3000平方米的双曲线冷却塔也完成了主体封顶。

多年来,兵团五建以独特高超的专业施工技术承建施工的电厂冷却塔,遍布天山南北。该公司先后参加了和田拉斯奎电厂、农一师塔里木电厂、克拉玛依电厂、独山子电厂、昌吉电厂、红雁池电厂等新疆37个大中型电厂建设施工,并建造起87个结构独特、技术复杂、施工难度大的冷却塔。他们以精细的施工,建成一个个优质工程,树立起了企业形象,打响了企业的品牌。该公司承建施工的玛纳斯电厂的两座高85米的淋水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双曲线自然逆流通风冷却塔,分别获兵团、自治区优质工程金、银奖,克拉玛依电厂冷却塔获国家石油部优质工程银杯奖,新疆天业自备电厂冷却塔工程获兵团“昆仑杯”和石河子“明珠杯”优质工程奖。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5

凡事要举 首在立人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厂网分开,竞价上网,打破垄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企业要生存、要进步、要发展,就必须适应市场需求,而竞争的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是智力的竞争、电力技能人才的竞争、职业教育的竞争。“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欲流之远,必浚其泉”,加快人才资源的培训开发,打造高技能员工队伍,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已势在必行。

凡事要举,首在立人;强企兴企,以人为本。随着电力企业技术更新,发电企业竞争日益激烈,高技能人才成为电力企业急需和争夺的对象。新形势下,大唐安阳发电厂全面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提出“企业以技能人才为本,育人以能力培训为先”的理念,强调建立以职业能力开发为重心的职业资格培训体系,加大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力度,生产岗位全面实行持证上岗,充分利用正向激励机制,将岗位与技术等级挂钩、岗位工资与岗位挂钩、实现岗位动态等级管理机制。

在对安阳发电厂在岗员工素质现状充分分析后发现,员工队伍中存在以下问题:高技能人才比例偏低,高级工以上人员占生产技能人员40.5%;人员年龄偏大,在岗平均年龄40.5岁,分布不均衡;初级工比例偏高,与现代大型企业技能人才结构比例要求差距较大。工人是企业的主人,素质是企业的希望,只有内挖潜力,打造高技能电力人才队伍,才能保证电力企业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在新形势下,必须增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迫感,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和员工个人发展的需求,探索培训模式和教育教学方法,建立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创新培训管理“三大举措”

大唐安阳发电厂认真贯彻落实“人才强企”战略,突出重点,找准关键,加大力度,通过推行“创新人才机制,健全培训领导体制与管理制度;大力开展技能竞赛;全面开展全员培训”等三大举措,培养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队伍,培育企业快速应变的学习能力,推动企业全面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举措一:围绕人才战略,创新人才机制

建立和完善培训管理制度。为使教育培训工作规范有序,安阳发电厂修订了《教育培训管理规定》和《教育培训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健全完善了由生产副厂长挂帅统领,人力资源部归口管理,各部门和生产班组均配备兼职培训员的三级教育培训网络,确保培训工作到位做实。此外,该厂今年还实行了教育培训月报制度,将该厂全年培训(竞赛)计划进行月度分解,每项工作都落实责任部门和个人,责任部门按照计划开展培训,人力资源部组织检查监督,有效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日常管理,有利于及时掌握各部门培训工作项目实施情况,便于统筹安排全厂教育培训工作。

建立健全人才成长激励机制。一是开展“金牌员工”评聘活动,活动评选采用“三不”和“三要”原则,“三不”即:一不惟学历,二不惟资历,三不惟年龄。“三要”即:一要工作态度端正,责任心强;二要在本专业领域技术精湛,属领军人物;三要能够解决生产、经营管理难题,为企业做出突出贡献和创造较大经济效益。二是进一步提高技师、高级技师津贴,对在基层生产班组中技师、高级技师享受技能津贴待遇,营造出比学习、讲贡献的良好氛围,促进高级专业技术和高级技能人才的成长,实现企业人才结构不断优化。

创新培训模式,实现闭环管理。该厂实施了技术培训顶层方案,首先由各部门根据实际需求编制部门年度培训项目计划,经人力资源部汇总、审定,生产副厂长审批,确认无误后由人力资源部于年初年度培训项目计划。由培训项目责任部门负责准备培训资料,确保培训项目正常实施。培训项目实施前,各相关部门提前通知人力资源部,并报送培训教材。培训实施时,人力资源部将对培训进行检查观摩,培训项目实施完毕,各部门及时总结培训完成情况,并在5个工作日内将培训项目实施记录、总结以及培训现场照片报人力资源部备案,形成一套完整的技术培训档案。人力资源部将根据“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对整个培训效果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从而不断提升培训质量,实现培训项目闭环管理。

举措二:深化技能竞赛,以赛促训大练兵

为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近年来,大唐安阳发电厂以提高职工技能水平为出发点,以技能竞赛为抓手,以赛促训,大力开展岗位练兵。

精心策划组织全厂竞赛工作。全厂技能竞赛按照“更贴近实际、更突出实用、更规范科学”的原则,每年技能竞赛项目由人力资源部向全厂职工公开征集,项目实施方案汇总后,由厂竞赛委员会进行讨论评估,竞赛项目确定后,责任部门负责实施。通过近年来竞赛活动,竞赛体系不断完善,已建立了厂、部门和班组的三级竞赛体系,组织健全,分工明确。今年计划开展39项竞赛,其中包括发电厂主要专业项目,如集控值班员竞赛、点检定修、继电保护和热工专业等竞赛项目,也有通用专业基础技能竞赛,如CAD制图、手绘结构图、机动车驾驶员竞赛等竞赛项目,还有专为青年职工设置的青工仿真机、压力表校验等竞赛项目,使得不同工种、不同层次的员工都能参与到竞赛,去年参赛人数突破1000人次,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氛围,广大职工学技术、练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提高,技能竞赛已成为职工提升素质的“强力助推器”。

高度重视、积极参与上级各类技能竞赛。每年针对集团、分公司竞赛和调考,厂部都高度重视,人资部牵头负责,召开赛前动员会,安排部署竞赛选手的选拔和集训工作,使得在厂级竞赛各路技术精英能够在更大的舞台上大展拳脚。近年来,该厂各类竞赛中捷报频传,燃料质检部李琳在第六届全国电力行职业技能竞赛燃料化验专业成绩优异,分别在2006年、2008年集团公司燃料采制化竞赛中获得第一名、第三名,河南省职工运动会获得燃料采制化专业竞赛中获得第四名,被授予“全国电力行业优秀技能选手”、“大唐技术能手”、“河南省技术能手”,被评为“2010年电力行业教育培训新星一等奖”;发电部值长赖右福在首届集团公司值长大赛中取得第三名,被授予“中央企业技术能手”、“大唐技术能手”称号;发电部值长魏微在集团公司第二届值长大赛中取得第七名,被授予“大唐技术能手”称号。

举措三:立足岗位培训,全面提升人员技能水平

一是加强生产班组长培养。班组长是班组的第一责任人,在班组日常管理和安全技术管理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厂清醒地认识到班组长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担负的重要作用。每年举办生产班组长培训班,邀请专家对来自基层班组班组长进行专业技术和管理技能培训,安排生产技术骨干参加外出拓展训练,在提高生产班组长的管理和专业技术能力同时,使其身心得到放松。

二是加强重点工种人员培训。首先,大力开展全能值班工培训。为提高运行人员的全能值班水平,该厂加大对全能值班员培养,开展了以集控、除灰脱硫、化水、输煤四个学习模块的技术培训,以值为单位自学加集中讲课,厂部统一组织理论考试和专家评审,对通过人员将授予“全能值班员”称号,并给予津贴奖励。其次,对技术含量高、更新快的热控、电控等专业人员重点培养。开展培训需求调查,制订专项培训计划,安排热工、电控等专业人员进行内部讲课和外出培训。

三是加强青年员工培养。近年来,安阳发电厂为适应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招聘了一大批本、专科毕业生。为努力提高新进厂职工的技术技能,使其尽快胜任各岗位工作,该厂全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育人和用人环境,采取多种方式加强对青年职工的培养,促进了青年职工的成长成才。

该厂每年坚持举办大学生入职教育,厂领导亲自接见,近距离交流,并为新进职工讲授第一课;全面实施“师带徒”活动,做好“传、帮、带”;人力资源部与团委联合开展职业生涯设计培训、举办职业生涯专题辅导讲座,引导青年职工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积极开展专业技术培训和操作技能培训,利用仿真机竞赛和青工调考等活动,了解其对理论知识、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情况,促进对所学知识的巩固;针对青年人沟通、交流方式的新变化,率先在发电部建立职工微博和交流QQ群,在此平台,可以上传摄影图片、学习心得,也可以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交流,相互之间传递心声,交流工作经验,生活心得,增进相互之间了解。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鼓舞了青年职工学习和赶超的热情,从上到下的思想引导和形势教育,从内心增强了青年职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培训是“福利”观念深入人心

在“全员培训,培训全员”的氛围影响下,将过去部分员工的学习习惯和热情推广到了全体员工上。员工关注学习,参与学习,创新学习,已蔚然成风。2010年实施各类培训318项,参加培训的员工达2942人次;2011年实施各类培训402项,参加培训的员工达3241人次,其人均参培项目数、参培人次均达到历史之最。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6

售后维修的几种类型。

我国家电业的售后维修现状,基本上可以总结为几种类型:

商自建维修队伍。

一般具有一定规模的商,尤其是对于安装类电器来讲,很多商都成立了自己的服务队伍,负责产品的前期安装、后期维护和维修等服务。这种自建服务队伍是很多品牌商目前普遍采用的做法,以此来解决产品售后问题。有一批转型成功的商,在负责本品牌的产品维修之外,还承接其他品牌同品类产品的售后服务工作。

厂家组建售后服务队伍。

主要指厂家在各区域设立售后服务站,其维修范围主要是保修期内的家电产品,费用由厂家全部承担,维修人员大多是在当地招聘的从事过维修工作的人员,而且需要经过厂家的短期培训。

在技术指导方面,一般是由厂家的专业技术人员对近期产品进行跟踪调查、故障分析,并将某批次机型故障的特征,具体故障元件及处理方法定期传递到各维修中心,维修人员就可以按照厂家提供的技术信息及方法上门维修。为了防止意外情况,有些维修人员还携带成品电路板,当发现不熟悉的故障时,就采用更换电路板的方法将机器恢复。然后将故障电路板带回去,有的也将产品返厂,由专业技术水平高的工程师维修。

这种服务队伍人员大多数人集送货、调试、维修于一身,对于本品牌的产品维护和维修具有专业性和专属性。

特约维修。

多为当地老牌维修部。这类维修部具有一定规模和完备的检测仪器及一定数量的专业维修人员,由厂家常与此类维修部门签约,授权代修自己的产品。例如海尔除了为自己有服务队伍,还签约了很多特约服务商实现品牌售后服务的本地化。

还有一种就是常见的个体维修部,指由个人经营的家电维修部,它弥补了专业修理部业务面窄、覆盖面小的缺陷。但多数只能维修一些常见的故障,而且维修成本高。另外,在收费方面多采取“议价”的形式。

目前这些家电维修队伍在人员结构、工作方式及维修能力等方面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互补作用。

组建服务公司的难度。

在薛总所的产品线中,既有烟灶产品,也有热水器,这两类产品对售后服务的依赖性都很强,而薛总也正是经历了家电售后服务的这几种模式,在没有做商之前,薛总在工厂专门负责该品牌的售后服务。转做商之后,由最初的与个体经营者合作到自己单独成立分公司,看好家电行业后续服务所带来的价值,薛总开始为多品类提供综合的售后维修服务,逐渐由商向服务商转型。在组建服务公司的过程中,薛总发现随着技术的进步和完善,家电产品日趋朝智能化和机电一体化方向发展,也给服务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家电维修目前结合了服务业和高技术含量行业的双重特点,这也给商向服务商的转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产品技术含量不断提高,服务的难度逐渐加大。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成本的降低,家电产品正在向数字化和控制智能化方向发展。对于老维修人员来讲,很多人无法应付这些先进的家电产品。不少商家无奈之下大量推出售出几个月内出现故障保换新机,关键部件、核心部件保修一年至三年,若电器出现故障,一般是换部件总成,更换整块电路板等。

其次,维修服务人员成本加大,专业人员难寻。

人工成本的加大成为薛总在组建服务公司过程中遇到的一个最大难题,苏州属于旅游城市,整体的消费水平普遍偏高,而一些维修技术人员大多来自外地,不仅要负担自己平时的日常花销,还要为居住成本和供养家人考虑,综合算下来,一名服务人员的薪资平均每月都在四五千元。

另外,很多技术娴熟的老技工由于无法应付新技术新问题,无奈退出。而对于那些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人员来讲,有许多人感觉家电维修业的投入产出比太小,工作转行,做其他行业。

以传帮带的形式培养自己的服务队伍。

为了解决这些难题,薛总开始自己着手培养一批服务人员。针对专业知识欠缺的问题,薛总开始考虑直接从校园招聘的方式。

很多大专院校现在已经开始设置维修专业,近年来更是扩招生源。为了解决就业问题,很多院校已经加大和企业合作,推出了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技术训练、生产实习等项目。一方面可以强化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教学风格,一方面可以向企业和公司输送更多专业人员,解决就业问题。

从这些大专院校当中,薛总找到了不少优秀的员工。最初进入公司的时候会有老员工带领,待到实习期满成为正式员工后,薛总会为其解决住宿问题。然后经过半年左右的学徒,出徒之后正式成为服务团队中的一员。

薛总说通过从院校招聘并且以传帮带这种形式培养出来的服务人员,不仅对公司具有很高的忠诚度,在产品维修技术上,专业性更强,而且因为有理论和实践做支撑,这些学院派出身的人员更容易培养出创新和不断进取的精神。

目前,在一些大中型城市,培训公司异常受欢迎。有些培训公司的业务划分非常细,薛总通过与这些培训公司合作,也招到了一些专业人才。一般来讲,这种培训公司有三种模式,一是接受其他公司的人员,实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专业培训;二是自己公司充当中介,有专业的人员需要求职,可以挂靠在该培训公司;另外一种是为挂靠人员提供培训,使其找到理想的工作或者向需求高的公司提供更专业的人才,当然也有技校输送的形式。

相关链接:

薛总公司的“服务箴言”:

1、失去的用户将永远失去。每个用户都是我们的衣食父母,不管他们为公司所做的贡献是大或小,我们应该避免出现客户歧视政策,不要轻言放弃客户。

2、不满意的用户比满意的用户拥有更多的“朋友”。竞争对手会利用用户不满情绪,逐步蚕食其忠诚度,同时在你的用户群中扩大不良影响。这就是为什么不满意的用户比满意的用户拥有更多的“朋友”。

3、顺畅沟通,欢迎投诉。有投诉才有对工作改进的动力,及时处理投诉能提高用户的满意度,避免用户忠诚度的下降。顺畅的沟通渠道,便于企业收集各方反馈信息,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4、用户不总是对的,但怎样告诉他们是错的会产生不同的结果。“用户永远是对的”是留给用户的,而不是企业的。企业必须及时发现并清楚了解用户与自身所处立场有差异的原因,告知并引导他们。当然这要求一定营销艺术和技巧,不同的方法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7

关键词:热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40-0139-02

一、项目的现状及意义

随着电力的发展,电网规模和单机容量迅速提高,机组的自动化水平也越来越高,发电企业要清洁、高效、安全的生产,对机组的安装、运行、维护、检修等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电力生产人员具备较高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水平。

高职高专的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是一个技术应用性很强的专业,主要服务企业是电力建设公司、火力发电厂、核能及新能源发电企业等。该专业主要有两个发展方向:发电机组运行方向和发电机组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方向,主要为火力发电企业培养安装、运行、维护、检修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现在发电企业中主要生产岗位人员多为本科生和专科生,而专科生因为基本功扎实、“上手快”倍受发电企业欢迎,只要保证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专科学生在发电企业主要岗位就业机会仍然很大。但由于发电厂运行、安装与检修岗位要求高技术人员,专科生仍将是在大型电站就业的最低学历。所以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及专业群仍应培养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档次只能提高,不能降低。

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和新要求,“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必须要进行深化,增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按照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需求,基于工作过程开发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建立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的课程体系。增强本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提高专业人才培养水平,提高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和行业知名度。

二、项目具体改革内容及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项目的具体改革内容是:改革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课程体系,突出技术应用能力,优化专业课程设置,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完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建成火力发电仿真培训基地,完善并向学生开放技能鉴定室,深化“双证书”制度,提高职业资格证书含金量;课程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师资力量显著增强,涌现一批名师,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科研教研工作取得突破;把我校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同类高校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专业。

2.本项目改革过程中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制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等。借助企业办学的(学校隶属国网公司)平台,围绕热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校企合作、课岗结合”的“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项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大体实现了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3个“一致”:生产现场与仿真实训设备一致,生产过程与学习过程一致,企业评价与课程评价一致,形成了“课―岗―证”融通的“双证书”保障机制。

三、项目的具体实施

项目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建设思路,力争通过2年的建设,建成有突出电力行业特征的专业教学优势和特色、较强人才培养水平的品牌专业。2014年8月完成了建设项目的实施方案与全面规划,建立了项目实施保障制度,确定了项目建设组成员与任务分解,各项任务全面按照计划开始推进。2015年5月对建设情况进行检查、总结,修订了项目建设方案,按计划继续推进各项建设任务。2016年5月按时完成所有建设内容,并对整个建设情况进行总结。主要完成的建设内容有:①建立了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②基于工作过程开发构建了课程体系。③校企共建了专业核心课程。④在核心专业课程中全面推行了项目导向、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与手段上充分利用了网络技术和现代教育技术,加强了核心专业课程的教学资源库建设,改造了传统教学模式;紧贴现场实际,将企业技能竞赛项目和评价方法引入学校,每年定期开展学生发电机组仿真技能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⑤经过几年的建设,2015年1月,本专业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获得省级建设团队的荣誉称号。⑥加强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创造了真实与仿真实训环境。近两年加大火电厂仿真培训中心投入力度,建成5套不同型号的火力发电机组仿真机,满足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对火电仿真培训基地的基本要求;新建汽轮机状态检修实训室,使本专业发电设备检修实训提高一个层次;调动企业积极性,形成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机制;加强了实训基地内涵建设。⑦产学研深度合作,不断增强技术开发与服务功能;大力开展职业资格培训与鉴定工作;积极开展与省内外同行的交流活动。

四、项目的成果和效果

1.主要成果。①完善“校企合作、课岗结合”的“一条主线、二个课堂、三项融通”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电力行业考核体系与职业能力培训,围绕行业“双证书”制度,基于工作过程构建课程体系,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开发立体化教材,实施工学结合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内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②取得一批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成果。项目完成后,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应取得一批成果。届时将完成开发工学结合的项目制专业核心课程8门,建成网络课程6门。在网络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优化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数字化教学体系、评价标准和管理机制,建设共享型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资源库。在教材建设方面,完成出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部级规划教材3部、项目制电力规划教材5部。③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强化教学基层组织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整体水平的提高,引领带动整体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实现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通过外出进修培训、下基层顶岗锻炼、培训学习、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对外技术服务以及获取相应电力职业资格等级证书等多种措施,形成一支知识结构合理、技能水平高、具备承担较高水平技术研发能力的师资队伍,带动专业教学和整个教师队伍的发展,建成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的高水平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教学团队。④建成国内一流水平的高职高专热动类专业教学基地。项目完成后,将建成拥有5套不同类型火力发电仿真机的仿真培训基地,推进热力设备安装与检修实训项目开发,建成一批融教学、培训、技术服务和职业技能鉴定四位一体的专业化实习(实训)基地,满足以火电厂运行与检修技术为重点的专业群教学、科研需要,成为国内一流水平的高职高专热动类专业教学培训基地。

2.项目实施(应用)范围。本项目在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及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核能方向实施,也可供动力工程系其他专业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参考。

3.项目受益学生数。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或其他如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学生,每年预计300人

五、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

为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形成专业教学的特色和优势,建成培养目标明确、培养模式先进、人才定位准确、教学资源丰富、办学条件优良、教学团队优秀的特色专业,为同类专业建设和改革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届时将形成以下明显特色。

1.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与创新。“工学结合”构建了具有鲜明电力行业特色的电厂热能动力装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工作过程导向解构和重构了理实一体的课程体系,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建设保证了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校企合作,保证了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使校企双向合作更加紧密。

电厂专业技术个人总结篇8

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深化调整,电力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大发展空间,加快各级人才培养是不二法门,树立和落实科学人才观,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技能人才队伍,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企业的重要举措和关键因素。本文通过对技能人才培养和管理的实践活动,提出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构建人才培养、知识技术共享、专业技术精湛的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

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的强化背景

在十里泉发电厂,技能人才是指具有高级工及以上职业资格,在生产一线技能操作岗位上熟练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生产技能操作,能较好完成技能任务的这类群体。一支优秀的技能操作队伍,是十里泉发电厂安全生产、经济运行的骨干力量,也是十里泉发电厂参与市场竞争的核心力量。

技能人才现状

十里泉电厂作为一个建厂30年的老厂,技能人才队伍有两类矛盾迫切需要解决:一是由于近几年来华电国际公司的快速发展,将十里泉发电厂确定为人才培训基地,先后抽调近700余名高技能人才支援公司系统其他单位生产建设,使得该厂很多关键岗位的技能力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弱。二是截止到2012年底,十里泉发电厂在职职工1911人,平均年龄达44.8岁。具体分布情况如图1所示:

从人员年龄状况分布图可以看出,该厂职工年龄层次不合理,整体年龄偏大,45岁以上人员众多,35岁以下的青工中,具有中高级技能等级的职工仅占青工总量的15%。在此背景下,企业对“一专多能”、“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愈加迫切,如何用较短时间改变员工现状,培养造就出更多的“高技能”人才;如何让企业的培训更贴近实际,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如何通过建立适宜的培训模式,培养出有学习力、有竞争力的员工成为企业培训工作的重点。

强化技能人才培养的具体实践

技能人才是十里泉发电厂职工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十里泉电厂结合实际,在培训理念、培训规划、课程体系、方式方法、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等多方面重新审视现有的培训模式。根据企业的实际,通过对员工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状况甄别,加强对技能人才的管理,让技能人才时时感到有压力,也让技能人才有动力、有奔头。通过经常化、制度化的动态管理,使企业拥有一支具有旺盛创新精神的技能人才队伍。

深入调查研究,制定科学培养计划

技能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长期的过程,该厂结合企业生产现状科学制定了技能人员培养计划。按照《华电集团生产岗位培训标准》,对培训对象的“应知”、“应会”、相关技能进行全面考核评估,并结合考评成绩将培训对象分解成适应性培训和操作技能提升强化培训,根据不同培训内容,编排相应培训计划;同时要求各部门建立起技能员工培训档案,完整、全面、及时地掌握技术员工学习进度,及时调整与完善,确保培训效果。

建立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与使用机制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必须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考评机制。该厂要求各生产部门以技能人才培养、评价、选拔、使用为抓手,分层次、分类别、有重点的安排培养计划,不断完善十里泉发电厂技能人才培养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技能人才业绩考评,推进人才选拔机制建设。通过专业带头、课题讲座、技能竞赛等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建技术交流、技改创新的环境平台,充分发挥展示自己的才能。过去一年多,十里泉发电厂教培中心借助员工技术培训角这个平台,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讲课、技术研讨、现场模拟操作演练等活动,不断发现和选拔企业技能员工中具有较高专业技能的人才,逐渐规范运作。在技能人才的选用上,突破传统的学历束缚,结合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对企业生产技能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开辟技能人才逐渐晋升到技能专家的人才通道,建立“使用与培训考核相结合,待遇与业绩贡献相联系”的激励机制;营造构建一个有利于技能人才成长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环境。

建设企业生产技能实训基地

2012年十里泉发电厂以技能鉴定及仿真集控运行培训为抓手,通过开展鉴定考评和运行人员持证上岗,促进一线技能员工不断加强业务学习,持续提升技能水平。先后有16名职工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资格,83名集控运行职工取得仿真培训合格证书。十里泉发电厂也被山东省经信委、教育厅、职教办等7部门联合确认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企业实训基地”,同时也被山东分公司授予“防磨防爆培训基地和防磨防爆技能认证中心”,能够开展继电保护、热控仪表校验、金属焊接、变配电检修等项目,为技能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硬件支撑。

积极创建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平台

职业技能竞赛是激励员工争先创优的有效方法,十里泉发电厂一直在全厂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比武练兵活动,把技术比武等竞赛活动作为推动人才培养的催化剂。2012年全厂开展了电气继电保护、热控电缆接线、运行仿真机操作、电工检修、燃料掺配等312项技能竞赛,深入推动比武、竞赛活动,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竞赛管理实施办法。对专业技术水平高,技能操作能力强的优秀人才,创造条件外出委培,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为技能人才开辟了一个脱颖而出并获得企业认可的成长通道。通过技能竞赛活动,也创建了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平台。例如2009年度华电集团燃煤采制化技术比武金牌获得者魏本郡被厂提拔为计划经营部煤管科科长。

开展师带徒,为分层次培养技能人才提供考评依据

通过导师带徒培养活动带动技能人才学技术、比技能工作热情,持续提升技能人员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2012年先后在锅炉检修队、集控分场等部门签订“师徒合同”和“结对子合同”58份,确定培训目标,对达到培训目标的“师徒”和“结对子”给予重点奖励。在广泛推行签师徒合同的基础上,结合技能人才年龄结构,合理配置培养计划,以老带青,激励技能水平弱的员工与高技能人才签订师徒协议书,从而明确了师徒职责。确保导师从思想、作风和技能上带好徒弟,快速提高青年员工技能和素质,全面促进年青员工快速成长成才。通过导师带徒活动的开展,导师能根据学员的知识结构、专业特长、性格特点等实际情况,科学制订教学计划,分步骤、有重点地对徒弟进行“传、帮、带”,徒弟则能端正态度、尊重师傅,服从师傅的安排,认真学习,不耻下问,虚心向师傅请教,刻苦钻研岗位技术,安心做好本职工作,提高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的成效

十里泉发电厂技能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性任务。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职工队伍,是提高十里泉发电厂核心竞争力,做强做大企业的重要工作。近几年来,十里泉发电厂通过对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不足的强化培训,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提高了人才培养、开发、输出的能力

解决了企业由于“人力资源优化配置”和“走出去”创效所造成的人才断层现象。2010年以来十里泉发电厂共向安徽芜湖发电厂、山东滕州新源发电厂、安徽宿州发电厂、河南渠东热电厂、河南宝山发电厂、河南螺河发电厂等单位输送了220名高技能操作人才,同时还承担着广西贵港电厂、河南宝山发电厂、安徽宿州发电厂、山东滕州新源发电厂、山东章丘发电厂、山东蓬莱发电厂等单位的检修维护工作。职工队伍的现有素质已能够担负起开拓市场、创造效益和发展企业的重任,实现了“数量优势”转变为“质量优势”的培训目标。目前全厂技师和高级技师人数已达到107人,具有高级工职业资格的技能操作人员达到575人,形成了以中、高级工为主体,技师、高级技师为骨干的结构合理的技能人才群体。

提高了培训声誉,开拓了培训市场

2012年以来,十里泉发电厂先后在基层部门建立了热控、电气、集控、锅炉、汽机等11个培训基地,各类培训体系建设不仅满足了市场的需求,而且还被山东省经信委、教育厅、职教办等7部门联合确认为山东省第一批省级企业实训基地,为下一步培养企业创新型实用型人才,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合作提供了资质保障。同时该厂也被华电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授予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防磨防爆培训基地,在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锅炉“四管”防磨防爆工作中树立了培训典范。良好的培训设施和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吸引了山东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前来实习。

提升了企业技能培训效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