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8篇

时间:2022-07-18 22:34:55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1

关键词:微信;远程教育;支持

中图分类号:TP37

进入21世纪我国远程教育从教育教学到学习支持服务已经完全进入网络化时代。学习支持服务也随着进入网络化时代,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技术及手段,以其优越的通讯功能已经得到广大用户的追捧。笔者通过对远程教育学生的对微信使用的调查及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实践过程中的实际经验总结出微信在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过程中运用策略。

1微信及其特点

1.1微信介绍

微信(WeiChat)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的一款免费的即时通讯服务的传播工具,能够更加灵活、智能的完成与好友的语音短信、视频、图片和文字的异地交流,并且支持多人群聊、视频聊天、实时对讲等功能。截止2013年1月底微信用户注册已经突破3亿。并且微信软件本身是完全免费的,对任何微信功能的使用都是不收取费用的,因此微信很容易被广大用户接受。

1.2微信的特征

强大的语音功能:微信除了支持文字、图片和表情符号的传达之外,还支持语音信息的发送。微信和QQ相比独特之处就在于它能够将这些功能集中于一体,应用起来方便简洁。

微信的论坛功能:微信用户可以基于朋友圈建立起讨论小组,小组成员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组织朋友进行讨论。通过此功能,微信朋友们之间可以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针对同一话题随时展开讨论。

方便快捷的信息推送:微信用户可以通过后台的用户分组完成精确的信息推送。除了可以快捷的发送文字、图片、语音三个类别的信息以外,微信还可以针对专题信息进行推送。

2.基于微信的远程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2.1远程教育学生微信使用状况调查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首先对庆阳分校部分专业的开放远程开放教育学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微信使用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应用微信的学生中有48%的学生主要通过微信发送文字信息,有16%的学生主要应用微信来发送语音留言;17%的学生主要通过微信来发送图片信息;14%和5%的学生主要发送语音及视频信息。并且通过调查显示89%的学生经常在微信圈子里发表自己的动态,94%的学生用户关注自己圈子里朋友的动态。

通过本次调查首先可以看出远程教育学生应用微信程序作为通讯工具已经比较广泛;其次,广大远程教育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微信发送文字、语音、视频、图片等信息;最后,学员更够及时更新自己的微信动态,并不断关注朋友圈的动态。

2.2应用微信开展学习支持服务研究

2013年秋季学期研究者选择庆阳分校护理、学前教育、教育管理等专业的40名开放教育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微信开展了教学支持服务工作,研究共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2.2.1研究准备阶段

研究者在2013年秋季开学报名时,为没有安装微信软件的学生手机现场帮助下载安装了微信软件,并督促所有学生当场将研究者加为微信好友。并要求学生及时查看微信圈里的信息,并及时回复研究者发送的学习支持服务信息。

2.2.2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者本学期分别通过聊天和小组群聊的方式向学生发送学习支持服务信息,其中发送内容包括网考考试报名提示、基于网上形成性考试作业按时提醒、形考作业收交通知及期末考试通知。

9月份的全国网考,研究者利用微信群聊手段在考试前分别向参加考试的10名学生发送了微信文字信息,发送完以后其中6名学生在半小时之内立即回复了研究者的通知,2名学生在当天也回复了信息,只有两人没有及时回复,次日,研究者采用语音信息的方式又一次向其余两名学生发送了通知,其中一人及时回复了信息,另外一名学生还是没有回复,后经询问改学生没有注意到我发送的信息。整个学期对于给予网络形考作业研究者也通过微信不断进行提示,研究者根据任务完成时间,在任务结束前两天还没有完成任务的学生给予微信提示,采用聊天的方式根据学生的情况向个别学生发送提示信息。考试前研究者在自己的空间上传了每个班级的考试通知单,并通过群聊通知每位学生及时关注下载考试通知单。

利用微信平台弥补电大在线平台的不足,本学期研究者对部分课程减少了在电大在线论坛课程帖子,而是在微信在动态里发表帖子,添加相关专业的学生组成小组进行讨论。研究者以自己所教的开放教育本科《地域文化》为例进行了研究。通过同时在分校电大在线和微信平台上开展教学以比较电大在线平台和微信的教学效果。研究者利用开学第三周的周末面授辅导的机会让35个13秋入学的新生加入研究者的微信好友,其余37个学生要求他在分校电大在线平台学习本课程。研究者将《敦煌瑰宝》一文分为5个部分,并根据学习内容分别制作成文字、图片和视频等素材同时上传到分校电大在线平台和我的微信平台共学生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研究,通过查看微信平台的访问量和电大在线的统计工具,微信平台的访问量明显高于电大在线平台的访问量,学生在微信平台上的讨论更为积极,第一节知识的讨论达到221条,35个学生中有28个学生参与了讨论,而电大在线第一节的BBS中的讨论仅仅只有5名学生发的十条回复。资源点击率相差更加悬殊,在微信平台中第一节的图片和视频点击率达到100%。而且35个学生基本都点击了课程及资源。而在电大在线中资源的点击只有15%,只有4个学生点击了相关的学习资源。经过一个学期的实验,学生利用微信进行课程讨论热情远高于电大在线平台。

2.3研究结论

经过一个学期对微信的应用,从学生的反应来看主要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学生对微信通知比以前的QQ及短信通知回复的时间较短,能够及时回复研究者的消息;其次,学生应用微信对课程的讨论比电大在线较积极,并能够自己在微信圈里发起课程的相关讨论;最后,通过和部分学生交流,学生觉得利用微信开展教学支持服务效果更好。

3总结与反思

微信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手段,应用于远程教育支持服务过程中相对于其他通讯手段尤其优越性,能够为远程教育教学支持服务工作开辟更加宽广的道路。但是由于研究者能力有限,在本研究还有不足,研究的严密性有待提高,研究者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将进一步解决。

参考文献: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2

关键词:电子信息;全日制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2-085-02

一、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必要性

我国1985年开始工程类硕士研究生培养,授予工学硕士学位,侧重于科学研究和教学,培养了工程科学型人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经济建设第一线越来越需要一大批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1997年,国务院批准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开始培养工程建设型管理人才。

在工程硕士发展初具规模的前提下,2009年,教育部规定凡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设置的专业学位,均可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变了工程硕士培养只注重学术实践的单一模式,培养注重学术理论与实践的新型人才,这也是适应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对人才的需要。

二、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

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主要集中在电子与通信工程领域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

电子与通信工程是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构建现代信息社会的工程领域。电子技术是利用物理电子与光电子学、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的基础理论解决电子元器件、集成电路、仪器仪表及计算机设计和制造等工程技术问题;信息技术研究信息传输、信息交换、信息处理、信号检测等理论与技术。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与之相应领域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信息时代,信息产业将成为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支柱,作为信息社会支撑的通信与信息工程必须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集成电路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集成电路制造、测试、封装、材料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作为信息产业基础和高新产业核心的集成电路工程必须以理论为支撑,同时在实践上需要不断创新发展。

三、电子信息类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多年来,电子信息类工程硕士培养了大批掌握电子信息技术和集成电路技术的基础应用性技术人才,但具有工程研究能力、工程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人才严重不足。本文探讨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力图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发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

(一)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能力分析

为实现培养电子信息类高层次工程研究人才的目标,高校应当把能力培养放在首要位置,特别是工程实践能力、技术研究能力和团队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图1。

工程实践能力方面,包括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

基础实践可以是师资交流、现场参观、区域论坛、管理沙龙、拓展训练等,主要使学生对工程概念加强理解并切身体会,实现对工程基础科学理论和方法的总体认识,为专业实跋打下基础。

专业实践包括电工电子实践、电子电路设计制作、电子产品检测与维护、电子产品整机组装、电子综合实践等,主要培养学生专业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社会适应力,将所学用于具体工程实践中,同时针对工程需要有目的、有方向、自觉主动地去学习。

技术研究能力方面,包括课程教学和导师指导。

课程教学包括计算机、电子元器件、视听产品、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器件、软件、通信设备、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等国家电子信息产业重点领域的知识。

导师指导包括校内导师指导和校外导师指导。校内导师指导侧重理论和方法。校外导师指导侧重于实践和应用。

团队创新能力方面,包括创新训练和创新设计。

创新训练主要是通过创新研究,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提高其创新实践的能力。 。

创新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创新设计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毕业设计来源于生产实际和科研课题,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独创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二)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

华南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学院基于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要求和自身实际,探索了依托工程中心、重大项目、重点团队的培养模式,如图2。

1.工程中心提供工程实训平台,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省部级基地近距离元线通信与网络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针对近距离无线通信与组网的关键技术及产业应用,立足于华南地区的电子信息产业优势,面向全国通信信息产业需求,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

工程中心联结了校外诸多实习基地,工程硕士可以在实习基地获得基础实践和专业实践,提高工程实践能力,同时工程实践成果可以通过工程中心得到转化。

2.重大项目提供工程研究平台,提高学生技术研究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部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电子信息类专业创业型精英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室,拥有省部级基地无线通信网络与终端广东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

学院每年新申请项目六十多项,学院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可以在学院重大项目下开展子课程研究,将所学用于研究当中,提高研究能力。

3.重点团队提供工程培训平台,提高学生团队创新能力

电子与信息学院拥有模拟电路与系统教研组、数字电路与系统教研组、通信与广播电视教研组、通信与信息处理教研组、物理光电子教研组、微电子教研组等;拥有无线电与自动控制研究所、数字音视频技术研究所、功率电子研究所、生物电子研究所、光电子研究所、网络通信研究所、图像处理研究所、移动通信研究所、工业电子与精密仪器研究所、射频与无线技术研究所、微型遥控飞行中继与遥感探测技术研究所、电路与信息处理研究所、无线传感网络研究所。

电子与信息学院还拥有部级教学示范中心电气信息及控制实验教学中心(三个学院共建),培训科目包含电工技术与电子技术、电工学、电路、电子与数字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通信原理、数字系统设计、数字信号处理、单片机及接口技术、多媒体通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科技文献检索、可视化编程技术、数据结构、数字电视、通信加密技术、微波技术与天线、信号与系统实验、通信光电子技术、物理电子技术与系统、高级算法语言、过程控制工程、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原理、Maflab控制系统CAD、电力电子变流技术、电气控制与PLG、计算机控制与技术、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及应用、运动控制系统实验等。

各研究团队可根据项目自由组合,专业学位硕士跟着团队进行毕业设计和实验,在导师和教学中心共同指导下提高团队创新能力。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3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微电子、微波 、电磁场方向。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1~2名。

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凡报考专业属于物理学、化学、材料学、半导体、微电子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均可报名申请。

天津航海仪器研究所:自动控制、机械设计与制造,共2~3名。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重庆研究院:采矿工程2名。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物理海洋学5名。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道路与铁道、 桥梁与隧道工程、载运工具运用工程。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微生物、食品、生物工程,共4名。

煤科总院建井研究分院:岩土工程、水文地质,共2名。

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制造工程 3~4名。

北京机械工业自动化研究所:计算机应用技术 2名。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海洋动力学、大洋环流与海气相互作用)、海洋化学、海洋地质、港口、海岸及近海工程、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专业。

浙江省医学科学院:药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病原生物学。

武汉船用电力推进装置研究所:电气工程及其相关专业及其相关专业。

武汉数字工程研究所:相关专业共10名。

航天化学动力技术研究院42所:化学工程与技术2名。

中钢集团武汉安全环保研究院:安全技术及工程、环境工程专业各3名。

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免疫学、病原生物学,共10名。

西北机电工程研究所(202所):电子类、控制类、机电类,共3名。

武汉第二船舶设计研究所:机械设计、机电一体化、船舶与海洋工程、核科学与核技术、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反应堆物理、粒子物理、原子物理、电子科学与工程、电磁场、电力电子、固体电子。

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学术型:方剂学、中医基础理论;专业型: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

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院:农产品加工及贮藏、机械设计及理论。

首都儿科研究所:儿科学。

华北光电技术研究所:物理电子学。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环境工程 4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化学、仪器科学与技术。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外政治制度、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外交学。

上海市计算技术研究所:调剂名额为20名。

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经济类2名。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结构工程 1名(07大跨与特种结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1名(08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1名(10结构检测与加固)。

北京信息控制研究所(航天710所):计算机相关专业、系统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信息处理系统、电子信息等相关专业。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3名,安全科学与工程1名。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相关专业2名。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名、载运工具运用工程1名、材料加工工程1名、材料学1名、工程监理1名、计算机应用技术1名、交通运输管理与规划1名、工程咨询1名、岩土工程5名。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信息与通信工程、飞行器设计、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工程。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江苏省植物研究所:植物学。

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所:无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工程(专业学位)、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光学工程(专业学位)。

中科院地观测与数字地球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电子与通信工程。

中科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应用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控制工程。

中科院研究生院计算与通信工程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1名、软件工程专业12名。

中科院研究生院工程教育学院:工业工程、工程管理。

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生物类。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天体物理、天体测量与天体力学、天文技术与方法、仪器仪表工程。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遗传学。

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材料物理与化学、化学工程。

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第四纪地质学、环境科学。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物理类3名、光信息科学与技术1名、生物物理学1名、制冷与低温工程1名、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1名、精密仪器及机械1名、计算机技术1名(专业学位)、控制工程1名(专业学位)。

中科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光学、通信与信息系统、物理电子学、控制、材料工程等。

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本科专业为天文类、物理类、数学类。

中科院新疆天文台:微电子、计算机、电子信息、自动控制等。

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地质工程1名、地球化学1名。

中科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光学2名、地球物理学/地质学1名、微生物学/物理化学1名。

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植物学6名、动物学3名、生态学5名、中药学3名。

中科院新疆理化所:有机化学3名、药物化学2名、材料物理与化学3名、计算机应用技术6名、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6名、计算机技术2名、材料工程2名。

中科院云南天文台:天体物理10名、应用天文9名。

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无机化学、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核技术及应用。

石家庄通信测控技术研究所:信号处理专业、电磁场微波技术专业。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飞行器设计、控制类、电子通信类、计算机、计算数学、机电一体化。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市政工程1名、桥梁结构1名、地下工程1名。

中冶集团建筑研究总院:环境工程、岩土工程专业各1名。

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核能科学与工程、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物理海洋学4~5名、海洋化学1~2名、海洋地质4~5名、环境科学1~2名、环境工程3~4名。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发酵工程。

郑州机械研究所:械设计及理论、材料加工工程。

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病原生物学4名。

大连测控技术研究所:水声工程6名。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农业科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2~3名。

陕西应用物理化学研究所:军事化学与烟火技术。

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信号与信息处理、及电子与通信工程。

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中国兵器装备研究院:火炮、自动武器与弹药工程专业。

机械科学研究总院:材料加工工程专业3名、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3名。

南京船舶雷达研究所(724研究所):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6名。

国家海洋技术中心:本科所学专业为计算机、机械、电子、自动化、通信等共5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药理学和生物化工。

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

电信科学技术第一研究所(上海):信息与通信工程。

华北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计算机加固技术、高密度互连电路制造技术等方向共12名。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地球物理学和构造地质学专业。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5名、中医医史文献3名、中西医结合基础5名、中药学1名、情报学3名。

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药学、生物化工。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唐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土地资源管理共4名。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接收具备计算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电子、汽车、机械等理工科专业背景考生。

华中光电技术研究所:光学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专业。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中医内科学、针灸推拿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中药学。

上海发电设备成套设计研究院: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邯郸净化设备研究所:应用化学4名。

西南通信研究所(30所):通信与信息系统、密码学。

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物理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机械设计方向2名、材料学专业2名、有色金属冶金专业2名、应用化学专业1名、地质学专业1名。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化学工程、生物化工、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加工与安全、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植物保护、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园艺、农业机械化、农村与区域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构造地质、普通地质学、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学5名;岩石力学、力学、土木工程3名;地球物理学2名;电子技术、通信工程、计算机3名。

武汉船舶通信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技术1名、通信与信息系统2名、信号与信息系统2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三所: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

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要求本科专业化学化工或湿法冶金、分析化学,共2名。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力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材料学2名、有色金属冶金2名、机械设计及理论2名、应用化学1名、地质学1名。

山东省医学科学学院:免疫学2名、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1名、病原生物学1名、放射医学2名、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名、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2名、卫生毒理学1名、微生物与生化药学2名、药理学1名。

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导航、制导与控制。

洛阳船舶材料研究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下的专业、高分子复合材料专业、化学和化工类专业、机械设计和制造类专业。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大地测量与测量工程。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共5名。

上海船舶设备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3名、电气工程2名。

武汉材料保护研究所:机械设计及理论和材料学。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结构工程、岩土工程、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工程力学、固体力学、计算机应用、地球物理、地质、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西安电子工程研究所(206所):电路与系统、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

南京电子器件研究所:接收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相关专业考生。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航天八院):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北京机电研究所: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

哈尔滨船舶锅炉涡轮机研究所:涡轮机8名、热能5名、机械2名、控制2名。

上海材料研究所:材料学5名。

哈尔滨焊接研究所:材料加工工程。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机械设计及理论、油气信息工程。

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矿物加工工程。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凝聚态物理、工程力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武器系统与运用工程、核燃料循环与材料、核技术及应用、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

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轮机工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通信与信息系统。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构造地质学和第四纪地质学拟共10~11名考生。

长沙矿冶研究院:接收本科专业为材料科学与工程、热能工程或冶金工程、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考生。

洛阳耐火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冶金工程专业。

西安热工研究院:热能工程。

北京长城计量测试技术研究所:接收本科专业为航空发动机、飞行器设计、力学、热能工程、自动控制、光学物理、机械等相近相关专业的考生。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701所):计算机/控制/电磁兼容/电子信息/测控技术等方向。

黑龙江省科学院: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中国航空研究院631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计算数学。

中钢集团天津地质研究院: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2人。

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5名,放射医学2名。

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204所):应用化学、材料学、工程力学。

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凝聚态物理、光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流体力学、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

山东非金属材料研究所(53所):材料学。

中国日用化学工业研究院:应用化学、工业催化。

西安应用光学研究所(205所):在电子类、机械类、通信类、控制类、软件类、机电类等专业保留6名调剂名额。

江苏自动化研究所: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

南京电子技术研究所:电磁场与微波、通信与信息系统共8名。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04所: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测控技术与仪器。

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软件工程、自动化,共19名。

西安机电信息技术研究所(212所):机械工程、光学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

昆明物理研究所(211所):光学工程,相关光学、电子、材料、制冷、结构、电子计算机等。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飞行器设计。

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固体地球物理学7名,构造地质学6名。

昆明贵金属研究所:材料学、有色金属冶金、工业催化。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表面工程、材料学、物理学、真空技术、应用物理、制冷及低温工程等。

党校、社科院系统

中共湖北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5名、政治经济学5名、世界经济5名、国民经济学5名、区域经济学5名、劳动经济学4名、宪法学与行政法学4名、政治学理论4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5名、国际政治2名、社会学2名、企业管理5名、行政管理3名。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共吉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理论、中外政治制度、中共党史、与法治、政治社会学。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技术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伦理学、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4名、政治经济学6名、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4名、中共党史4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4名、思想政治教育4名。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含党的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政治学理论。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中共党史、政治学理论、行政管理。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龙江省委党校: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政治经济学、行政管理。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浙江省委党校、伦理学、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行政管理。

中共上海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国民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法学、非法学)。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10名、产业经济学10名、中共党史5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5名、专门史(近、现代均可)6名、企业管理10名。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民俗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门史、世界史。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政治经济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国际贸易学、金融学、社会学、民俗学、人口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律硕士(法学)、中国哲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中外政治制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人口学、农业经济管理等。

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民办高校

吉林华桥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英语笔译、英语口译、俄语口译、日语口译、日语口译(日朝双语方向)、朝鲜语口译。(专业学位)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4

关键词:工程;通信原理;仿真;教学探索

作者简介:陈擘威(1977-),男,四川达县人,绵阳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讲师;朱刚(1980-),男,四川简阳人,绵阳师范学院教务处,讲师。(四川 绵阳 621000)

基金项目:本文系绵阳师范学院2011年度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Mnu-JY112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2-0057-02

“通信原理”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由于课程内容抽象、数学原理较多,受传统教学观点的影响,在“通信原理”教学中,教师重视理论的传授,强调理论的完整性、系统性和连贯性。而且“通信原理”课程的内容也决定了教学主要是研究实际通信系统的数学模型,通过随机过程、信息论等相关的数学工具,以基本定义、阐述原理给出相应的数学描述,对该系统的性能作出理论分析以及一些重要定理的证明、推导。[1]但对于有关通信系统实现的内容,只是给出系统实现的思路或框图,并没有具体实现的介绍。而且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通信原理”的教材很难跟上科学技术发展。[2]目前“通信原理”课程都有配套的实验教学仪器,但大部分实验在实验箱上进行。并且学生的实验课时也有限,实际上学生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实践。另外,实验箱所提供的实验大部分是演示性的,实验内容也基本固定,学生只能对实际通信设备的结构、原理有一些基本认识,但是对于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设备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认识却是模糊的。[1,3,4]

针对本学院的具体教学情况而言,本学院“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主要还是以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为主,而后续的专业通信技术方面的课程不是特别多,再加上随着通信技术发展,新技术不断出现。探讨在有限的课时内让学生能掌握通信基本理论,并能尽可能多地了解关于通信方面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目前,这是本学院在“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2]

一、工程引入的仿真教学模式的“通信原理”教学

该课程在国内外的仿真教学中形式丰富,学生的参与程度高,通过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布置大量仿真实验,支持学生创造性地做一些仿真实验,提高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由于该课程的理论和实践都是综合运用知识,通过工程引入“通信原理”仿真教学,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不仅有利于教学的顺利完成,也为各类竞赛奠定扎实的基础。工程引入的仿真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辅导,并通过教师教学团队参与仿真教学指导,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工程的问题实际化,不仅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也培养了学生的科研素养。目前,通信系统仿真在科研、实践以及工程开发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由于它可以通过软件仿真对实际的通信系统的结构与运行进行模拟,达到对通信系统性能的分析与评估,并实现系统设计的进一步优化与改进。[1,2,5]

引入仿真教学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实际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先从问题着手,在自主研究中熟悉所学的知识。在“通信原理”的仿真教学中,主要对学生的选题指导是在几个方面进行开展的:

(1)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研究。研究通信系统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比如在通信信道、辨识频率选择性的信道对系统的影响;同时,通常考虑信道之间不相关情况下的系统性能。

(2)仿真实验的研究。利用学院已有的实验设备和计算机设计仿真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与系统的观念。

(3)新技术与新理论的探索研究。“通信的发展最新状况”、“通信中常用多址方式”等。[2,5]

二、工程引入的仿真教学模式的“通信原理”教学具体内容

由于“通信原理”课程内容抽象,数学原理较多,概念众多,使得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点以及运用知识到具体的工程实际中出现了困难。而学生对于工程实际中的关键内容更难以掌握。而工程中的实际需求常常是基于具体的实际要求出发,针对某个具体的知识点运用,这就对工程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掌握知识还要能熟练运用。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理解具体知识架构、掌握知识点,达到对具体的工程设计提出解决的方案,改进教学方法,将仿真教学引入到“通信原理”的教学实践中。[2]

1.教学目的

以科研为方向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设计实验方案,然后通过实验验证方案是否可行。这不仅仅强调教学与科研的结合,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学生的科研活动,重视学生在科研教学中主动参与。通过建立以研究为方向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单一的理论接受者转变为科研的探索者。[6,7]通过工程引入的研究教学过程,希望能达到如下的教学目的: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同时也学会团队协作和分工;通过研究具体问题来加深对理论难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能力,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手段方法;学会从图书馆、网上查找资料并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仿真软件的应用,结合教材内容做模拟,学习理论原理操作技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对通信原理、通信技术产生兴趣。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5

【关键词】创新 研究生培养 团队

目前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规模在不断扩大,研究生扩招带来的突出问题就是导师数量不足,使得一个导师带的研究生过多。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之一是以小组和团队的模式进行研究生的培养,以优化师资结构和资源配置,满足社会发展的多元化需求,解决研究生扩招和师资力量不足的矛盾,集中精力完善和加强研究生的培养工作。研究生的教育是大学本科教育的延续,存在着多方面的不同,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研究生的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教育。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促进研究生教育规模、质量、效益的协调发展,已成为研究生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生创新能力训练和培养是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培养、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研究生创新意识的建立。

为了适应我校由教学型大学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转变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面向21 世纪实用高科技人才,我们依托甘肃省“通信与信息系统”重点学科,吸取国内外著名大学研究生培养的经验,精心组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指导团队,结合一级学科体系结构的特点以及多年教学和科研的丰富经验,对信息与通信工程的研究生培养进行了大胆改革与创新,并付诸实践,取得了良好的研究生培养效果。

我们在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中,提出“四个转变”的指导思想,形成以研究生为中心的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创新意识的培养。

一 组建团队和梯队,变“单人指导”为“团队指导”

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生指导工作,我们在培养小组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组建了“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指导团队,并吸收部分副教授和讲师形成研究生培养梯队。团队硕导中有教授5 人,副教授3 人,博士3 人。整个团队和梯队年轻、充满活力。各位教授专业特长各有侧重,有的理论研究功底深,有的实践经验丰富,形成了年龄结构合理、特长优势互补、专业知识强强联合的团体,为研究生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团队成员非常注重自身能力的修炼,不断总结提高,培育创新成果,几年来积累了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奖励8 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7 项;申请专利2 项;出版著作10 部,其中部级出版社8 部;100多篇,其中sci 检索2 篇,ei 检索20 余篇。

二 探索创新型研究生培养模式,以“多元培养”替代“单一培养”

我们在指导研究生的过程中不断探索创新型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以多种方式和多种手段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自主能力,采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建立完善团队研究生研讨会制度

以前我们联合组织的每周一次研究生讨论会已经坚持了多年,后来又吸收和借鉴了国外先进的研究生培养经验和管理模式,将原来的研究生讨论会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打破了导师界限、年级界限和专业界限,由多位导师组成了研究生指导团队,共同公开组织定期研究生研讨会。每周布置专人进行专题讲座,报告要求做成ptt 格式,事先将演讲稿用电子邮件发给所有与会人员,以便让大家有准备地进行探讨,交流心得体会,学习相关专业发展新动向。通过专题讲座和研讨,不仅使每一个研究生得到准备专题讲座文稿、演讲的锻炼机会,还促进了研究生自主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的能力,开阔了研究生的视野,营造了启迪智慧,提高了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学术研究氛围。研究生研讨会制度不断完善,落实到位,活动内容丰富多彩,5 年来,记录在案的研讨会已成功组织了200 余次,专题讲座进行了170 余次,其中导师专题报告20 次,外请专题报告10 次。

2.组织研究生课题小组

根据科研项目将研究生分成项目小组,每个课题小组3~5名研究生,由导师根据研究生具体情况分组,或由研究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相关资料自己申报课题分组。分组时尽量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注重发挥研究生个人特长和才能,突出研究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每个小组指定组长负责,定期进行讨论和研究,用集体智慧来攻克难关。

3.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

支持研究生到校外现场实习,主动为研究生牵线搭桥,与企业联合培养研究生,使研究生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目前已经有50 多人到现场实习,其中16 人通过实习经历与实习单位签订了工作。

4.指导研究生参与教学工作

指导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教学工作,如帮助导师批改作业、辅导质疑、实验指导、辅导本科生毕业设计,积极承担成教教学工作等。通过各教学环节的实际锻炼,极大地提高了研究生系统学习的能力。

5.引导研究生发表高质量论文

引导研究生及时总结科研工作,撰写高质量论文,积极参加国际会议,向核心期刊投稿。建立核心期刊奖励制度。5 年来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共70 余篇,其中ei 检索5 篇,国内核心期刊20 余篇。

6.鼓励研究生独立申请课题

鼓励支持研究生独立申请和承担科研项目。在甘肃省组织的2008 年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活动中,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共有6组同学组织参加了科研项目申请,3 组申请成功。其中二组获得甘肃省第七届“挑战杯”甘肃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奖,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7.指导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

本团队成员指导研究生积极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绝大多数研究生都参与了导师的科研工作。研究生通过参加调研、收集资料、写论文、参与课题研究、辅导本科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工作,促进了求知的欲望,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研究生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指导中获得省级一等奖。

8.利用多种手段加强联系

充分利用现代化通信手段,利用网络、电子邮件、qq、msn、飞信以及博客等现代信息手段,融合多种联系方式加强与研究生的联系,频繁、方便的与研究生联系,及时对研究生的疑问、意见和问题给出回应,实时地解决问题。

9.研究生论文选题严把关

注重研究生小论文和大论文选题的把关与指导。要求研究生从研一开始有目的地进行学习,由导师根据研究方向和科研项目提出一些研究题目,在满足研究生培养方案基本要求的同时,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对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有针对性、有特色的指导,以便促进研究生个性发展。要求研究生论文尽可能地保持连续性,突出专业特色,把握本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立足于较高的起点和学科发展的前沿,结合实际应用,使研究内容尽可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本团队指导的研究生论文选题70%以上来自科研项目,其余来自新技术研究。

10.全程调研毕业研究生

对毕业研究生进行全程跟踪调研,加强与毕业研究生的联系,了解研究生毕业后的去向、工作现状,对学校工作的建议与要求,以便及时调整后继研究生的教学和培养。

三 探索研究生教学方式改革,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

1.变“以教师为中心”为“以学生为中心”

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多样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注重采用“互动式”“讨论式”“研究式”“质疑式”教学方法。逐步形成“教研交融,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体系中的作用地位上,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的焦点由关注教师怎样教转到关注研究生怎样学上来,使研究生对学习本身感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让研究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在课堂教学的信息传输上,由单向传播转变为双向沟通。在教学管理方式上,从以教师组织教学为主转变为以研究生自我控制为主。组织研究生在学习中进行讨论,这是一种交互性强、鼓励研究生积极发表意见的参与式教学方法。通过讨论,研究生在与他人的交流中再次审视自己的观点,在与他人的交锋中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培养批判思维能力。研究生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了解别人的观点,培养研究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的能力。

2.变“面向培养结果”为“面向培养过程”

在研究生教学培养目标上,从以传授知识为主转变为知识能力并重、促进研究生的全面发展。在研究生教学内容上,加强理论教学与科研实践互通,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不断跟踪新技术发展,拓展教学科研新内容。在研究生教学实践中,根据现有实验室设备资源,因地制宜。在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过程中注重教与学的互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组织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现场学习,如学校的计算机中心、电话信息中心、铁通端局、实验中心、联通cdma 和gsm 基站等地,请现场技术工程人员为研究生介绍实际运行的设备和网络组成,使学生将书本的理论知识与现场的实际相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现代通信网及交换技术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水平。注重对研究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对学习过程实施全程考核,培养研究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有效保证学习质量。建立从学习、讨论到总结,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多视角、多元化的过程性评价体系。从重“结果”走向重“过程”。

四 结束语

研究生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的较高层次,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中肩负着特殊而重要的历史使命。几年来,我们在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既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又具有专业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方案,打破单一培养模式,突出研究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打破导师界限、年级界限和专业界限,由多个导师一起公开组织定期研究生研讨会,交流学习中的心得体会,讨论学习方法,介绍相关专业发展新动向,共同研究科研中遇到的难题,集中集体智慧攻克难关。通过这样的研讨会,低年级的研究生可以向高年级的研究生学习,尽快定位,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在学习交流中,扩大了每个人的知识量,因为一个人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而相互学习将能多倍扩大每个人的知识量。这样的研讨会已经开展了几年,有多人参加,已毕业六届,研讨会的形式得到了所有参加者的认可。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6

关键词: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发展趋势;比较分析

中图分类号:C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0-01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带有普遍性的客观规律的科学。我国对管理科学的广义范畴上的理解不同于国外管理科学的狭义范畴,国外的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科学管理、行为科学、管理丛林三个阶段;我国的管理科学发展同样也经历三个发展阶段:改革开放以前的仿苏模式,1977-1995年发展重建和现在的繁荣创新三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的管理科学进入科学管理和管理丛林阶段的时间晚于西方国家,而且二者研究的主要内容也有很大的差异。

一、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进入21世纪财富和经济价值的创造都依赖于信息、金融资本、智能和观念,使经济社会跨进了信息与知识经济时代。新世纪的到来,迫切的需要对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特点的新型管理科学的探讨和研究。管理科学与工程主要是指通过吸收、改造、转换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为管理科学的其他两个领域提供基本技术、基本方法和基本手段。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本文首先选用了60种有代表性的国外期刊,然后利用关键词检索的方法总结了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被SCI和SSCI收录的全部论文。从研究总量上来看,国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决策与对策理论、组织理论、运筹与管理;次之的是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复杂性研究和一般的管理理论。而关于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工业工程、预测技术等发面夫人论文相对来说要少很多。这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外管理科学的研究重点是运用运筹学和系统工程等数量分析方法来提高管理的效率和决策的精确度,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而管理思想史、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并没有得到新学科的支持,所以其研究力量相对来说就会减弱。纵观历史的发展变化,所有领域的论文都会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根据历史的发展趋势来看,运筹与管理、信息技术和管理将会保持继续上升的发展态势,得到研究人员的高度重视。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现状特征

这篇文章通过关键词检索,对在这十年里被中国期刊网收录的44种期刊论文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中研究数量最多的内容是信息技术与管理和管理系统工程,然后是评估技术、预测技术和运筹与管理。而管理科学与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心理与行为理论的数量只有不足20篇,不能发展成主流思想。这主要是基于信息技术的影响和国家对信息化战略的高度重视,从历史的纵向发展变化规律来看,信息技术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评估技术和预测技术的增长速度是最快的。在近几年的发展变化中,管理系统工程、组织理论和预测技术保持持续稳定的上升趋势,由此可以预见出未来的几年中,他们将会成为研究的主要领域。此外,受政府政策和资助环境的影响,不同领域的论文数量增长波动大,落差也大,不利于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比较

“研究热点”是反映在某一个时间范围内,学术界对一些特定问题的关注程度。可以用在某一个领域内的情况和关键词出现的频率来说明对某一个理论研究的重视程度。热点问题是随着社会实践的需要和理论研究的发展而发生变化的。研究热点问题和研究的主流领域是相通的,也就是说一个问题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必然会引起该领域的专家学者的关注,必然推动了这一领域成为研究的主流领域。

1.国外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对于一个问题的广泛关注,必然会引起这个问题所属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们高度重视和研究,也必然会使这个领域快速发展成为主流领域。通过对国外在这十来年收录的论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主要是一般管理领域的知识管理问题、管理系统的哲学属性研究、和团队管理及信息管理的方法论。

2.我国的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热点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程度的不断加深,现代科学管理理论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受到理论界与决策接的高度重视。根据这十年收录的重要的论文研究成果,我们得出结论是在一般管理理论领域中,我国研究的热点问题是人本管理理论、管理模式的研究、知识管理的初步理论和基于知识的管理激励。其次是运筹与管理领域的动态规划、线性规划、生产系统库存优化理论和各种限制条件下的排队系统。

3.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差异比较分析

根据这篇文章对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的各个领域的分析,可以发现国内外在研究内容、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别。国内外共同的研究领域主要是运筹与管理、管理系统工程、组织行为和组织理念、评价理论与技术,这些也将是未来几年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而一些在国外进行的复杂性研究、决策理论与技术等领域,在我国并没有发展起来。但是受国外研究的影响,我国也将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作为热点研究对象。

三、结语

进入21世纪以后,信息技术和知识资本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扩大了管理学科的研究内容,促进了改革方式的变革。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理论研究的进步,诞生了很多新的领域,旧的领域逐渐被淘汰。而且国内外的管理科学研究的热门话题也不断变化更新。每一次新的研究都会促进管理学科与工程的进一步完善和创新,为今后的研究工作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邹树梁.张彩平.管理科学与工程硕士研究生复合型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2010(05).

[2]许春燕,张亚丽.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与研究趋势分析[J].科学时代,2010(12).

[3]缪园,张伟倩,李媛.国内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以及发展趋势——近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的非线性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10).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7

关键词:实践导向;教学方法;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

作者简介:李力(1964-),女,湖南汨罗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教授;曾德学(1988-),男,湖北十堰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硕士研究生。(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2012年三峡大学研究生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0-0079-02

为优化研究生教育类型和结构,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需要,自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面向应届毕业生招收专业学位研究生,并实行全日制培养,2010年又提出未来五年将实现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战略性转变。这些决定表明: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以下简称“专业学位”)教育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种必然趋势。[1,2]

相对处于同一层次的学术学位教育,专业学位教育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即培养学生具有特定的职业指向性。因此,专业学位教育要求更加注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授予学位的标准和要求等方面均应该与现行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完全不同。[3,4]鉴于此,本文针对机械工程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应用能力培养问题,以“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探讨一种以实践为导向的创新教学方法,通过采用案例和实验教学法,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以期达到强化实践应用能力培养目标。

一、实践导向教学方法

“实践导向”一词源自德文handlungsorientierung,20世纪90年代初,在世界各国开始研究、讨论及实践。根据以理论为主线还是以实践为主线,可以把课程教学分为两种模式,即知识导向模式和实践导向模式。实践导向模式的教学可概括为:使学生同时用脑、心、手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法,它强调知识体系以“实践”,即以知识的应用为主线,这种教学法在高等教育中可理解为以职业活动或工程应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法。在我国,实践导向教学较多地应用在高职教育领域,由于高职教育是培养是实用型、技能型、解决实际问题、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因此,实践导向教学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起到重要作用。[5,6]在研究生教育层面,由于专业学位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而实践导向教学方法正是强调知识的应用,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课程教学。

实现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可通过多种形式,如案例式、项目式、启发式、实验式、研究式等,本文介绍其中的案例式和实验式。案例教学法是指利用真实的事件(案例)为基础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的一种教学方法。为实现实践导向教学法,将案例教学法设计为“案例—理论—实践”的模式,将案例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实践作为落脚点,教学过程始终坚持通过探究案例去学习理论,通过学习理论获得实践能力。

实验教学法通常是指让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验证某一现象。在研究生教育中,为实现实践导向教学法,将实验教学法设计为“理论—实验—实践”的模式,该模式使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已知或未知现象验证和掌握理论知识,然后利用理论分析结果指导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改革与应用

1.课程改革的背景

“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是机械工程方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包括机械信号的测量和预处理、时域和频域分析方法、时频域分析方法等,课程内容涉及比较深奥的信号处理理论以及应用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由于选修该课程的研究生基本上都是本科应届毕业生,他们在本科阶段接受的主要是课堂和书本式教育,应用知识少,动手能力不足,因此,学习该课程应该注重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如何将数学变换与其工程意义联系起来;二是如何将信号处理技术与工程实际应用结合起来。同时,为适应专业学位教育,还应对课程教学内容和方法上进行设计和优化。

根据专业学位教育培养工程实践能力的目标要求,对课程教学内容和过程改革方法是:第一,课程基本知识框架采用讲授形式,加强学生基础知识,初步建立信号处理方法及其工程意义;第二,采用实践导向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加强课堂教学效果;第三,通过工程应用讲授,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融会贯通,达到工程能力培养的目标。在实施导向教学上,设计了“案例—理论—实践”的案例教学法和“理论—实验—实践”的实验教学法。

2.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理论—实践”模式的案例教学法,教师主要做好三个方面工作:一是针对理论知识选择合适的案例,吸引和激发学生兴趣;二是通过讲授理论理解案例内涵,引导学生思考;三是后续教学深化和丰富案例,指导学生应用。以“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中的傅里叶变换相关内容介绍案例法的教学过程。

傅里叶变换是信号处理中一种重要算法,它是信号处理的基础,也是学习拉普拉斯变换、Z变换等的基础,学生必须掌握。傅里叶变换是学生熟悉的一种变换,但实际上又是一种令人感到陌生的变换。傅里叶变换知识已在本科阶段不同课程中涉及,例如,“高等数学”在级数的章节中从数学的角度讨论过傅里叶级数;“积分变换”也从数学角度介绍过连续傅里叶变换和拉普拉斯变换;“机械工程控制基础”从工程角度介绍傅里叶变换(频率响应函数)和拉普拉斯变换(传递函数)。然而,由于这些前续课程对傅里叶变换知识介绍相对独立和分散,学生的记忆只是一些数学公式,没有建立起几种变换之间关系以及它们的工程意义,因此,在“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中再次提出傅里叶变换,学生自然想着傅里叶变换是一堆数学变换公式,为难情绪油然而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将傅里叶变换引入到信号处理中来,确实需要一定的有效方法。

采用案例法讲解傅里叶变换,首先设计的案例是让学生采集熟悉的一段信号(如自己说话或唱歌的声音信号),观察信号的时域波形和频谱。利用案例讲授信号波形幅值变化和频谱频率特征,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然后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信号的波形和频谱变化情况,强调信号时域和频域是反映其不同侧面,特别对复杂信号只利用一种形式不能完整描述特征,如同人正面侧面照相一样,引导学生思考。最后讲解理论,强调傅里叶变换是信号时域描述和频域描述的转换工具,如同一个点的直角坐标与极坐标转换采用一组数学公式一样,傅里叶变换就是时域与频域转换的一组数学公式。这个案例使学生很快理解了傅里叶变换在信号处理中的物理意义,从而避免了陷入傅里叶变换公式的困惑之中。学生掌握了傅里叶变换理论知识后,将来在分析机械信号频谱查找产生特征频率对应零部件的工程应用中,进一步获得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这就是一个“案例—理论—实践”的教学过程。

3.实验教学法的应用

“理论—实验—实践”模式的实验教学法,教师主要做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针对理论设计合适的实验,学生用来验证和理解知识;二是设计项目,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将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课程中的“频谱”相关内容介绍实验教学法的教学应用。

频谱是信号描述的一种频域分析方法,理论基础是傅里叶变换,通过傅里叶变换可将一个以时间为自变量的时域信号变换成以频率为自变量的频域信号,即频谱。为观察频谱,基于Matlab软件设计一个编程实验,让学生动手编程产生信号,显示波形和观察频谱,验证知识,理解频谱内涵。为培养学生应用频谱分析的能力,在编程实验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声音信号、齿轮箱信号等实际信号的实践项目。项目要求学生编制方案采集信号,对信号进行适当地预处理后利用前续Matlab编程实验对信号进行频谱分析,提取信号的频率特征,获得一些有益结果,完成后将分析结果在讨论课上做PPT演示汇报。通过这些实验和项目的教学设计,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与此同时,课程讲授变得生动有趣。这就是一个“理论—实验—实践”模式的教学过程。

从上述两个实例可知,实践导向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同时,使课堂讲授变得生动活泼。

三、结论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是适应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的一种研究生教育模式,它与学术学位研究生教育属同一层次。由于两者培养目标完全不同,如何借鉴学术学位教育办好专业学位教育值得深入研究和实践。为此,本文针对机械工程方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讨课程教学改革方法,提出以实践为导向的“案例-理论-实践”模式的案例教学法和“理论—实验—实践”模式的实验教学法,并以“机械信号处理及其应用”课程为例进行了教学应用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应用能力培养起着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文波.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36):59-61.

[2]李姚矿.娄敏,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6(1):128-133.

[3]张吉雄.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究——以矿业工程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119-121.

[4]何岭松.两年制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工程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与实践”课程改革实践[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7):61-65.

通信工程研究生论文篇8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学习年限

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公共经济与管理学院、法学院、商学院学习年限为三年;经济学院、财经研究所、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应用数学系、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会计学院学习年限为四年。

三、招生专业见专业目录。

四、招生名额

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20名左右(含硕博连读生50人左右)。录取时将视教育部实际下达计划数、生源状况和学校发展需要,对学校招生总数及各专业招生数进行适当调整。

五、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得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入学时未取得国家承认的硕士学位证书者,取消录取资格);同等学力者;

同等学力者须符合获得学士学位后满6年或6年以上(从获得学士学位到博士生入学之日),修读过硕士生的主要课程,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第一作者)与硕士学位论文水平相当的本专业学术论文。同等学力考生须于2013年10月31日前向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提出申请,附上相关材料的证明。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获通过者,考试成绩无效。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规定的体检标准;

4.有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解放军总政治部有关规定办理报名手续。

六、报名手续

1.报考流程:网上报名(填写报考信息,网上支付报考费)下载并递交报考登记

表查询报名成功与否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初试资格审查(仅针对进入复试阶段的考生)复试、递交相关材料。

2.网上报名:符合上述报考条件的考生请于2013年11月20日至12月31日通过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招生管理信息系统(yz.sufe.edu.cn/)在线报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核对本人是否符合报考条件,报考资格审查将在复试阶段进行,凡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将不予录取,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3.递交报考材料:

报考者应于2014年1月15日前将报考博士研究生登记表特快专递、挂号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网上支付未成功的考生将报考费(250元)通过邮局汇款或直接交送至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否则按放弃报名处理。

4.资格审查:来我校参加复试的考生请携带①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原件、②准考证、③硕士学位、学历证书原件(应届硕士生带研究生证原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须携带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于复试前来我校进行报考资格的审查(具体时间、地点届时请查看网站通知)。通过资格审查的考生方可参加复试。

七、考试与评价

1.初试:初试科目为外语、两门业务课。初试科目均为笔试,时间为3小时,每门满分为100分,总分共300分。初试将于2014年3月中下旬进行,地点由我校研究生招生办公室安排,具体时间、地点以准考证为准。

2.复试:由招生院(系、所)自行组织,包含学术水平考查和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学术水平考查以面试等形式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科研创新能力、对本学科前沿领域及最新研究动态的掌握情况等,并对考生进行外国语的听、说、读等能力的测试;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的主要内容包括考生的政治态度、思想表现、学习(工作)态度、道德品质、守法表现等方面。

同等学力报考者在复试过程中需加试:马克思主义认识方法论及两门硕士学位专业课(笔试),其中经济学、管理学门类统考经济数学(运筹学或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3.申请材料审查和科研创新能力评价

通过考生的硕士课程成绩、硕士学位论文(含评议书)、考生参与科研、、出版专著、获奖等情况及专家推荐意见、考生自我评价等材料对考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进行评价,该结论作为录取环节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考生应于复试前提交以下材料:

(1)两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专家的推荐书(由推荐人密封并签名);

(2)硕士课程成绩单原件;

(3)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提交所在单位研究生院(部)证明;

(4)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复印件(含正反面);

(5)硕士学位论文摘要和目录;

(6)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它研究成果证明;

(7)其他获奖证明或报考学院要求提交的材料。

以上材料请自备底稿,恕不退还。

4.体检

体检要求参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考生应在初试结束后到二级甲等以上医院自行体检,体检报告于复试阶段提交。

八、录取

复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对复试合格考生,综合考生申请材料审查和评价结果、考生的初试和复试成绩、以及思想政治素质和品德考核结果、体检结果等做出综合判断,确定拟录取名单。

对在报名或考试中有弄虚作假或其他违规行为的考生,不论何时,一经查实,即按有关规定取消其报考、录取、入学资格或学籍,还将视不同情况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理。

九、学费和奖助学金

按照教育部规定,自2014年起研究生教育开始实行收费制度。我校将根据国家和上海市的政策,制定研究生学费标准和奖助学金资助办法,并及时公布。研究生还可通过参加学校、院(系、所)设立的各类奖学金评选,通过申请研究生助研、助教、助管的“三助”岗位工作获得资助。

十、有关招生培养改革的说明

1.2014年我校继续实行按专业或按门类(经济学院部分专业)招收博士研究生,学习一定期限或经综合考试进入论文阶段后,再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或导师。

2.为进一步深化博士研究生招生培养改革,探索和构建符合博士研究生培养规律的体制与机制,以提高研究生选拔质量为核心,不断选拔和培养适应现代科学发展要求的优秀创新人才,我校在经济学院、金融学院、国际工商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和会计学院招生培养上采取系列改革措施的基础上,经济学院、会计学院2014年继续试点“申请考核制”招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详见《经济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和《会计学院2014年“申请考核制”博士研究生招生方案》。

3.金融学院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的02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和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金融信息工程的02 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依托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以金融行业的应用需求为导向,借助实验室丰富的数据库、分析与仿真工具等支撑环境,依托实验室的产学研合作基地和应用研究项目,培养金融、信息交叉领域的优秀人才。具体事项请查询《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招生简章》。

4.商学院借鉴国外商学院DBA(Docto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培养模式,自2014年起招收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在博士层次进行现代高级商科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具

体事项请查询《商学院2014年招收攻读工商管理博士研究生简章》。

5.学院采取的其他招生培养改革措施内容如下:

(1)经济学院

①各专业实行统一招生、统一培养,入学后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其中西方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劳动经济学和数量经济学四专业按“经济学”门类招生,在完成基础课学习通过综合考试的基础上,双向选择确定专业、指导导师和论文指导小组;

②指导教师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其中2名为经济学院博士生导师;

③ 博士生自二年级开始,须参加每学期学院组织的博士生午间seminar,并报告自己的研究进展;

④博士学位科研标准注重科研成果质量,鼓励博士生在国际知名期刊和国内期刊,具体考核标准见经济学院相关规定;

⑤培养过程中实行博士生资格考试,每年举行两次资格考试。如未能按规定通过资格考试,将被取消博士生资格,具体见学院相关规定。

(2)金融学院

①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实行统一考试、统一排名、择优录取;

②金融学、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工程与投资管理方向、信用管理专业博士生的教学计划中包含多门由海外特聘教授主讲的课程和学院组织的博士论坛;

③博士生由导师小组共同指导,导师小组至少包括三人,其中第一导师由金融学院博士生导师担任,其他成员可包括正、副教授及海外特聘教授;

④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金融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⑤金融数学与金融工程专业金融风险计量与控制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3)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①自2010年起,博士生培养实行四年学制,加强了学位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研究方法课程设置,课程设置与授课内容向国际先进水平看齐;

②对博士生培养实行学位论文指导委员会制度。每位博士生的论文指导委员会一般由2-3人构成,其中一位为该生导师,其他成员为本院专职或兼职博士生导师(含具有海外高校终身教职的特聘教授)或者具有博士学位的本院教师。博士生指导委员会制度将大大增强对博士生的指导力量;

③在博士学位申请的科研考核标准上,弱化了论文数量要求、注重科研成果质量。具体考核标准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④对博士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给予科研奖励。具体参见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相关文件规定。

(4)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

①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按照“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进行博士初试报名,不分专业统一进行复试和录取,报名阶段报考专业仅供参考;

②除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外,其它专业和方向实行统一培养,招生阶段不确定导师,入学一年内通过双向选择确定指导教师和论文指导小组,论文指导小组一般为3人;

③金融信息工程专业金融智能决策支持方向由我校的上海市重点实验室—上海市金融信息技术研究实验室牵头进行培养。

十一、其他

1.2014年我校将继续按照教育部“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有关规定招收2名该计划博士研究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