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电建自我总结8篇

时间:2022-06-11 06:29:34

电建自我总结

电建自我总结篇1

[关键词]新能源;电力企业;电源结构

《国务院关于近期支持东北振兴若干重大政策举措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构建多元清洁能源体系。加快电力外送通道建设,切实解决东北地区‘窝点’问题,加快推进黑龙江经吉林、辽宁至华北输电工程前期工作,研究在黑龙江、吉林开展竞价上网电力改革试点,优化东北地区能源结构。”黑龙江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我国能源大省,在全国电力紧俏时期仍能实现满足自身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向缺电地区输送电力实属不易,然而,我省电力产业仍面临着结构不合理、资源消耗大、输出效率低等问题,探究如何实现“十三五”期间我省电力产业的深化改革策略对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黑龙江省电力产业发展现状

自21世纪以来,我省电力企业发展速度超过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发电量出现剩余,而全国其他地区工业企业发展迅猛,用电量紧缺,我省逐渐担负起“北电南送”的重任,2005年,为提高我省向缺电地区输电的力度,我省开始加大电网建设的投入,建成了第二条北电南送50万伏超高压输电工程。我省电力企业体制改革不断加深,发电企业逐步归属于国家成立的五大发电集团,电网企业由国家电网公司的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统一管理。

近年来,我省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建设,截至2014年9月底,全省新能源累计发电量65.1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总量10.41%。其中,风电累计发电量46.5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7.43%;生物质电厂累计发电量18.18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2.9%;垃圾电站累计发电量0.36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06%;光伏电站累计发电量0.13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0.02%。

从能源状况来看,根据黑龙江省电网电力需求预测及电源规划调整研究报告的数据显示,全省一次能源(原煤、原油、天然气和水能)探明总资源储量为259.97×108t标准煤,其结构为原煤64.84%,原油31.15%,天然气0.31%,水能0.70%,煤炭资源在我省能源结构中占有绝对优势地位。我省煤炭总储藏量占东北地区之首,其中,烟煤储藏量125.6×108t,褐煤储藏量94.2×108t,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等地是我国焦煤重要产区;我省境内有包括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在内的4大水系,省内流域面积在50km2的河流共计1918条,水能蕴藏量约为8642MW,经济开发量为7282MW;根据省气候中心最新研究成果,全省5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可开发量约为2.3亿千瓦。我省太阳能年总辐射量为4400兆焦/平方米至5028兆焦/平方米(1222千瓦时/平方米至1397千瓦时/平方米),资源总储量约为2.30×106亿千瓦时(含加格达奇区和松岭区),相当于750亿吨标准煤,其总辐射的空间分布趋势为西南部太阳总辐射值最大,中东部和北部地区太阳总辐射相对较少。

二、黑龙江省电力产业存在的根本问题

1.电源结构不合理

电力作为二次能源,依靠一次能源的资源消耗作为基础,尽管我省近几年不断推出新政策以鼓励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资源产业,但我省电力产业仍然以不可再生的煤炭为主,环境污染巨大。目前,全省装机容量500千瓦以上的发电厂中,火电厂占总装机容量的90%,而新能源、可再生自愿的开发力度远远不够,水电厂装机容量仅占总装机容量的7%左右,风能发电更少,电源结构十分不合理。不合理的电源结构使得电力系统缺少峰荷电量,难以满足电网调峰的要求。随着我省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将带来负荷结构的变化,如果仅仅依靠加大火电装机容量来解决调峰问题,将致使火电与新能源等电源比例愈加失调,不能达到调整电源结构的目的。

2.新能源配套设施不健全

以风能为例,我省风能资源丰富区,风功率密度在30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6.4米/秒以上,总面积为8.3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5500万千瓦;风能资源较丰富区,风功率密度在250瓦/平方米且风速在6.0米/秒以上,面积约为16.9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9500万千瓦;风能资源一般区,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且风速(下转41页)(上接39页)在5.6米/秒以上,总面积约为17.5万平方公里,风能资源潜力约为8000万千瓦。近几年,全国范围风电产能急剧膨胀,但其配套设施建设却未能跟上,导致风电场多数亏损难以为继,我省也不例外,以能源消耗和并网标准为主的风能配套建设应全面展开,以充分发挥我省风电资源的潜力。

3.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不到位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要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推进电力等领域价格改革,放开竞争性环节价格。由历史原因和电力产业的特殊性所致,我省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仍有较长的路要走。从电力行业特点来看,电网企业具有电力经营上得天独厚的垄断权力,电力产业的发、输、供的管理体系并没有实现完全的分离和转变,电网企业既有经营性目标又担负着社会责任,各项责任难以协调一致、难以做到政企分开。

三、黑龙江省电力产业深化改革的策略建议

1.调整电源结构,发展新能源产业

应利用我省得天独厚的丰富能源建立煤电合作机制,利用参数高、容量大、效率高的机组建设大型电站,整合能源消耗大却达不到规模经济的小型火电站,学习新型企业管理理论,实现一体化经营。充分利用目前国内和国际较为成熟的新能源技术,结合我省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加大洁净能源的建设投入和开发力度,从远期来看,新能源发电不仅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还能真正实现建设节约型社会的目标,从根源上缓解我国空气污染等问题。

2.扩大我省电力需求,切实解决窝电问题

在我省内部,应结合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鼓励我省工业发展,并吸引高耗电企业来我省投资办厂,最小化电力运输成本,尤其是吸引企业到我省长期窝电地区发展,这些地区由于电网建设容量不足或电力供给远大于本地需求使得电力浪费情况严重,此举不仅能解决电力浪费增加电企经济效益,还能降低耗电企业的运营成本,同时增加当地财政收入。继续推进北电南送计划,将南送电力逐步变为我省电力的稳步需求和强大竞争力。

电建自我总结篇2

开发优势水电资源 建设XX特色产业 ××水电产业开发调查情况汇报 我县小水电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特别是XXX书记等党政领导对加快小水电开发十分关注和重视。为此,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水利局组成专题调查组,在XXX副县长带领下,就全县小水电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XX等4个乡镇的17家电站和县水利局所属的XX、XXX电站,考察了新化、桃源、汝城、桂东等地的小水电开发情况,到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国税局、县发展计划物价局等单位了解了相关情况。结果表明:我县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市场格局不利和政府主导不够等原因,现有小水电企业效益低下,小水电开发进展缓慢。建议县委、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明确思路,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推动小水电产业快速有序高效发展。 现 状 ——资源丰富。我县南北两个方向相对资水河谷的高差很大,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溪河众多。共有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境内雨量充沛,由西往东自然坡降为27%,溪河径流稳定,冬季不冻。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县水利局初步勘查统计,除XX电站外,全县还有可开发水能资源43.71万千瓦(其中资江干流22.5万千瓦、支流21.21万千瓦),比“湖南小水电开发第一县”汝城县的19.8万千瓦多23.91万千瓦,是桂东县的2.24倍。全县可建电站519处,年发电17.5亿度。除已开发的2.2万千瓦和即将建设的XX电站4.5万千瓦外,尚有37万千瓦没有开发。我县极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受到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外界的高度关注,XX被视为水电资源开发的“处女地”。 ¾¾开发缓慢。1957年我县在原东华乡道观村建成第一个小水电站,装机12千瓦,小水电发展开始起步。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全县出现小水电建设高潮,先后建成小水电站141处,总装机188台22491千瓦。之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94年以来的10年时间内没有新建一处小水电站,开发总量仅为可开发量的5%。已经具备深度前期工作基础的长塘罗溪电站、将军坝后电站、南金枳木电站、仙溪山口电站、洞市梓树坪电站、江南思贤溪电站、田庄华园电站等电源点也至今未能动工兴建。在这10年里,省内一些基础比我县弱,以前的开发速度比我县慢的地方,小水电资源开发快速发展。新化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我县考察小水电发展情况之后,把小水电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10多年来新建电站46个,总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年创税收700多万元。桂东县是一个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县,水能可开发量19万千瓦,1998年以来新建已投产的电站61座,装机6.65万千瓦,是1997年以前的7.4倍;在建小水电站54座,装机4.13万千瓦;2003年发、供、用三个环节提供税收309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广东、江西两省交界的汝城县,总人口36万,已建成电站119座,装机214台15.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8.8%,2003年产值过亿元,实现税收和利润31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我县与汝城等四县小水电资源开发情况比较  〕2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水电意见的通知》规定:电网企业的互供电量,实行同月同时段互抵,当月互抵后结算,而廖家坪、将军两处电站的上网电价与下网电价相差0.40元左右。大福电站上网均价为每千瓦时0.13元,但在下游架设电排回购大网电量每千瓦时电价0.57元。 二是结算电量被大量扣减。调查的19家电站中廖家坪水库上网电量扣减结算比例为15%,将军电站为25%,其余小水电站均为30%或近30%。将军电站为实行新电新价的电站,每年可发电1500万度左右,而上网电量指标只有800万度,实际结算还要下浮10%只结算720万度,按总量扣减25%后,720万度按新电新价结算,其余部分只能按丰水期0.106元、枯水期0.171元结算。调查组根据各电站提供的数据推算,全县现有小水电站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平均扣减约25%、上网均价0.13元,每年因电量扣减减少收入240多万元。而邻近的新化县对上网电量一律只扣减7.5%的线损,桂东县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之间实行电量互抵后结算。调查过程中县电力部门没有提供具体的计算依据,但表示将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扣减比例。 三是电费不能及时结算。上网电量每月抄表一次,但电力部门一律延后三个月结算,电站的电费收入不能及时回笼。《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和若干项目征免增值税的通知》(财税〔1994〕4号)规定: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过去国税部门允许小水电开具17%增值税率的发票,但只按6%的税率缴纳税款,2003年6月起实行“金税工程”后,不再允许“高开低征”,而电力部门拒收6%增值税率的发票,导致小水电站上网电费半年多来一直无法结算。所调查的19家电站已有1370.8万度电量没有结算,电费款计152.9万元。 2.政府主导不够 一是利用机遇不够。80年代初,国家水利部规划建设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上级主管部门拟将XX列入计划,但由于我县没有提交申请文件,错失了发展良机,没有进入计划笼子,三年项目期内,每年失去400多万元上级投资,随后也失去了国家每年在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一个电源点的投入资金。在农网改造期间,国家向每个农村电气化县投入1500万元左右的农网改造资金,我县也无缘得到这项投资,小水电近供区网改难以得到国家的支持。没有上级的扶持,加上小水电“拨改贷”政策的实施,省级财政小农水补助和小水电电价补贴逐年减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我县处于起步阶段的小水电产业失去了支撑动力。而这次调查考察的汝城等四县的小水电产业都是依靠电气化试点县项目资金打下一定基础后发展起来的。 二是主动开发不够。政府没有把小水电作为一大产业来抓,没有组织专门的班子抓小水电开发,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推动小水电的发展,现有小水电特别是乡镇小水电站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小水电开发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也比较薄弱。而新化县小水电发展一开始就抓得主动,从1986年开始,就组建了专门的班子,明确由一名县委副书记专抓小水电开发。汝城县2000年为发展小水电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允许干部职工入股参与小水电开发,对小水电开发实行县级规费减收或免收。汝城县县级领导带头参股,县政协主席兼任万年桥水电站项目经理,县直和乡镇有80%的干部入股开发小水电。p; 要推进小水电输配电网络建设,增加输送电通道,实行跨区域交换电力电量,打破单一的电力市场格局,形成竞价上网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垄断,建立具有竞争条件的电力市场环境。目前,县水利局提出了连接部分小水电站建立自有网络向桃源等周边县输送电量的设想,得到省水利厅的重视,是我县电网建设和小水电开发的一个良好机遇。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开放的小水电开发机制。要明确政策,支持小水电就近供电,实行自发自供;允许小水电和电网实行互供、转供和同月同时段电量互抵,公平结算。 县小水电开发调查组 2004年9月21日

电建自我总结篇3

开发优势水电资源 建设XX特色产业 ××水电产业开发调查情况汇报 我县小水电资源丰富,县委、县政府特别是XXX书记等党政领导对加快小水电开发十分关注和重视。为此,县委办、县政府办、县水利局组成专题调查组,在XXX副县长带领下,就全县小水电产业发展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先后调查了XX等4个乡镇的17家电站和县水利局所属的XX、XXX电站,考察了新化、桃源、汝城、桂东等地的小水电开况,到县水利局、县电力局、县国税局、县发展计划物价局等单位了解了相关情况。结果表明:我县小水电资源十分丰富,开发潜力巨大,但由于市场格局不利和政府主导不够等原因,现有小水电企业效益低下,小水电开发进展缓慢。建议县委、县政府引起高度重视,明确思路,完善政策,规范管理,推动小水电产业快速有序高效发展。 现 状 ——资源丰富。我县南北两个方向相对资水河谷的高差很大,地形复杂多样,境内溪河众多。共有干流长度大于5公里或集雨面积大于10平方公里的河流163条,流域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98%。境内雨量充沛,由西往东自然坡降为27%,溪河径流稳定,冬季不冻。特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决定了我县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据县水利局初步勘查统计,除XX电站外,全县还有可开发水能资源43.71万千瓦(其中资江干流22.5万千瓦、支流21.21万千瓦),比“湖南小水电开发第一县”汝城县的19.8万千瓦多23.91万千瓦,是桂东县的2.24倍。全县可建电站519处,年发电17.5亿度。除已开发的2.2万千瓦和即将建设的XX电站4.5万千瓦外,尚有37万千瓦没有开发。我县极为丰富的小水电资源受到上级行业主管部门和外界的高度关注,XX被视为水电资源开发的“处女地”。 ¾¾开发缓慢。1957年我县在原东华乡道观村建成第一个小水电站,装机12千瓦,小水电发展开始起步。上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初期,全县出现小水电建设高潮,先后建成小水电站141处,总装机188台22491千瓦。之后,我县小水电开发基本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1994年以来的10年时间内没有新建一处小水电站,开发总量仅为可开发量的5%。已经具备深度前期工作基础的长塘罗溪电站、将军坝后电站、南金枳木电站、仙溪山口电站、洞市梓树坪电站、江南思贤溪电站、田庄华园电站等电源点也至今未能动工兴建。在这10年里,省内一些基础比我县弱,以前的开发速度比我县慢的地方,小水电资源开发快速发展。新化县在上世纪80年代末来我县考察小水电发展情况之后,把小水电作为一大支柱产业来抓,10多年来新建电站46个,总装机5万千瓦,年发电量1.8亿度,年创税收700多万元。桂东县是一个仅有14万人口的山区县,水能可开发量19万千瓦,1998年以来新建已投产的电站61座,装机6.65万千瓦,是1997年以前的7.4倍;在建小水电站54座,装机4.13万千瓦;2003年发、供、用三个环节提供税收309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与广东、江西两省交界的汝城县,总人口36万,已建成电站119座,装机214台15.6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78.8%,2003年产值过亿元,实现税收和利润3100万元,占全县地方财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我县与汝城等四县小水电资源开况比较  〕29号”《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计委关于加快发展农村水电意见的通知》规定:电网企业的互供电量,实行同月同时段互抵,当月互抵后结算,而廖家坪、将军两处电站的上网电价与下网电价相差0.40元左右。大福电站上网均价为每千瓦时0.13元,但在下游架设电排回购大网电量每千瓦时电价0.57元。 二是结算电量被大量扣减。调查的19家电站中廖家坪水库上网电量扣减结算比例为15%,将军电站为25%,其余小水电站均为30%或近30%。将军电站为实行新电新价的电站,每年可发电1500万度左右,而上网电量指标只有800万度,实际结算还要下浮10%只结算720万度,按总量扣减25%后,720万度按新电新价结算,其余部分只能按丰水期0.106元、枯水期0.171元结算。调查组根据各电站提供的数据推算,全县现有小水电站年发电量约7500万度、平均扣减约25%、上网均价0.13元,每年因电量扣减减少收入240多万元。而邻近的新化县对上网电量一律只扣减7.5%的线损,桂东县国家电网与地方电网之间实行电量互抵后结算。调查过程中县电力部门没有提供具体的计算依据,但表示将采取措施适当降低扣减比例。 三是电费不能及时结算。上网电量每月抄表一次,但电力部门一律延后三个月结算,电站的电费收入不能及时回笼。《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农业产品增值税和若干项目征免增值税的通知》(财税〔1994〕4号)规定:县以下小型水力发电单位生产的电力,依照6%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过去国税部门允许小水电开具17%增值税率的发票,但只按6%的税率缴纳税款,2003年6月起实行“金税工程”后,不再允许“高开低征”,而电力部门拒收6%增值税率的发票,导致小水电站上网电费半年多来一直无法结算。所调查的19家电站已有1370.8万度电量没有结算,电费款计152.9万元。 2.政府主导不够 一是利用机遇不够。80年代初,国家水利部规划建设100个农村电气化试点县,上级主管部门拟将XX列入计划,但由于我县没有提交申请文件,错失了发展良机,没有进入计划笼子,三年项目期内,每年失去400多万元上级投资,随后也失去了国家每年在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一个电源点的投入资金。在农网改造期间,国家向每个农村电气化县投入1500万元左右的农网改造资金,我县也无缘得到这项投资,小水电近供区网改难以得到国家的支持。没有上级的扶持,加上小水电“拨改贷”政策的实施,省级财政小农水补助和小水电电价补贴逐年减少,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初期,我县处于起步阶段的小水电产业失去了支撑动力。而这次调查考察的汝城等四县的小水电产业都是依靠电气化试点县项目资金打下一定基础后发展起来的。 二是主动开发不够。政府没有把小水电作为一大产业来抓,没有组织专门的班子抓小水电开发,也没有出台相应的政策文件推动小水电的发展,现有小水电特别是乡镇小水电站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小水电开发的规划和项目前期工作也比较薄弱。而新化县小水电发展一开始就抓得主动,从1986年开始,就组建了专门的班子,明确由一名县委副书记专抓小水电开发。汝城县2000年为发展小水电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允许干部职工入股参与小水电开发,对小水电开发实行县级规费减收或免收。汝城县县级领导带头参股,县政协主席兼任万年桥水电站项目经理,县直和乡镇有80%的干部入股开发小水电。p; 要推进小水电输配电网络建设,增加输送电通道,实行跨区域交换电力电量,打破单一的电力市场格局,形成竞价上网机制。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县小水电发展的被动局面,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垄断,建立具有竞争条件的电力市场环境。目前,县水利局提出了连接部分小水电站建立自有网络向桃源等周边县输送电量的设想,得到省水利厅的重视,是我县电网建设和小水电开发的一个良好机遇。要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开放的小水电开发机制。要明确政策,支持小水电就近供电,实行自发自供;允许小水电和电网实行互供、转供和同月同时段电量互抵,公平结算。 县小水电开发调查组 2004年9月21日

电建自我总结篇4

[关键词] 相关分析 变量选择 逐步回归 模型检验

电力工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能源消费快速增长,电力供应日趋紧张。从2002年6月起,中国电力需求快速增长,陆续有些地区拉闸限电。

基于连年出现的电力短缺,政府出台了六项推动电力供应的措施,但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电力短缺问题。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电力的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电力不可储存的特性,由此决定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由于电力这种敏感性商品的建设周期较长,至少需要3年的时间,所以为避免其对社会稳定及投资环境的影响,对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做到“电力先行”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是为了探索影响我国电力消费量的主要因素,以期为预测未来用电需求量提供依据,从而对我国制定电力中长期发展战略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数据分析

1.指标选取和数据收集

根据现实的经济活动,本文收集了1980年~2006年共27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相关数据(来源于《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共选取了9个指标如下:

Y:每年电力消费量(亿千瓦小时)X1:人口自然增长率(单位:‰)

X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X3:第一产业(亿元)

X4:工业(亿元)X5:建筑业(亿元)

X6:第三产业(亿元)X7:人均国内市场总值(元)

X8: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2.变量相关分析

为了分析用电量的主要影响因素,首先用Qstat软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从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我国电力消费量(y)与人口自然增长率(X1),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2),第一产业(X3),工业(X4),建筑业(X5),第三产业(X6),人均国内市场总值(元)(X7),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X8)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970,0.9931,0.9636,0.9938,0.9898,0.9924,0.9918,0.9864;关系都非常密却。

从相关系数表分析结果中,可知我国电力消费量与各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程度都相当高,由此可以认为所选取的8个指标都与电力消费量存在线性关系。

3.变量选择

再观察各影响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有些变量间相关程度也很高。变量间有可能存在多重共线性,如果直接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则回归的拟合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基于此,先用Qstat软件对变量进行选择,这里选用逐步回归法。

从计算机软件的输出结果中,由逐步选择变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结论:8个变量中存在多重共线性,我们最终选择加入回归模型的变量为:X1人口自然增长率,X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一产业, X4工业,X8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

4.模型建立

在选取的这些变量的基础上,我们以我国电力消费量为因变量,以X1人口自然增长率,X2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3第一产业, X4工业,X8能源消费总量(万吨标准煤)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以便建立它们之间的线性回归模型,同时探索电力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其回归分析结果如下:

回归估计及检验(应变量:y)

从上述结果中我们可以得到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

(1)模型检验

从方差分析表中,我们可以由F统计量来检验回归方程是否有意义。由于模型的P

(2)模型分析

①人口增长率变化对我国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系数为负数,这反映了一种事实,近几年来,中国人口增长速度减慢,而电力消费量仍然上涨。说明电力消费量的显著因素不是由人口变化速度决定的。

②我国电力消费量对国内生产总值的依存度为0.1688,这反映出中国电力需求量与国民经济状况的必然联系。而且从其标准化偏回归系数(1.4560)来看,也是最大的。经济的发展成为影响电力需求增长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迅速时,电力需求增长就较快,一旦经济发展趋缓,电力需求增长就会步入低谷。换言之,我们可以由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趋势预测电力需求的增长幅度。

③第一产业和工业对电力消费量的影响系数分别为-0.4464,-0.1503。这反映了近几年来,由于技术进步在各行各业的渗透,工业内部产品结构的调整,以及节电力度的增加,尤其近几年来受市场的影响,一些高耗电产品(如冶金、化工、建材等)和传统行业(如纺织、煤炭)用电减少,低能耗、高附加值行业比重提高,这些都影响到电力消费量的变化。而且,“九五”以来,第一产业的增加值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其用电增长幅度也相对缓慢。总的来说,受国民经济结构调整和能源利用效率提高双重因素的影响,我国电力需求市场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调整。但工业仍然是电力需求量的主要方面。

④电力消费对能源消费总量的依存度为0.0754,这反映了能源消费总量和电力需求量的相辅相成关系,电力需求高时,对煤需求也高,同时其代替品天a然气,石油等需求也高。

三、结论

从本文所建立的模型看,我国电力消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国内生产总值,能源结构的调整和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改进,以及能源消费总量。本模型经过参数估计表明参数估计结果在经济意义和统计意义上均具有较强的可信度,各项检验结果都比较理想,而且该模型具有较好的拟合优度,表明此模型在一定程度上能用来根据今后几年国民经济的发展情况,对电力需求的增长趋势作出合理的推断。

参考文献:

[1]贾俊平:《统计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王斌会:《多元统计分析及Qstat软件应用》[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电建自我总结篇5

建设新农村,电力要先行。作为全县农村电力建设的排头军和全县第一批与行政村结对的文明单位,县供电局认真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积极投身“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自2005年6月开始,与新渥镇金山村结成帮扶对子,从本部门实际出发,为结对村做了一点工作。现将我局“文明单位文明行”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明确目标,认真部署文明单位共建自县文明委部署“文明单位文明行”后,我局领导高度重视,明确由党委书记主抓该工作,落实办公室为具体办理部门,新渥供电营业所为用电服务的责任部门,精心组织创建活动。组织有关人员认真学习了《关于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认真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的实施意见》,明确共建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基本要求。结合电力企业实际,紧紧围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认识开展“文明单位文明行”活动是不断深化“双建设、双整治”工作,有效推进我县城乡协调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切实做到了领导明确、责任到人、精心组织、真抓实干。

二、结合实际,尽心尽力,努力开展文明共建我局自1996年被命名为县级文明单位,1997年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单位,文明单位的创建工作开展了近10年。10年来,我们在文明单位建设工作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与教训。在金山村结对过程中,我们做到扬长避短,尽心尽力帮助该村做好文明村的创建。主要抓了以下具体工作:

1、积极沟通交流,确定工作目标。我局与金山村干部群众一起,对金山村的基本情况以及今后几年的发展目标作了调查了解,帮助该村制定了发展目标和工作计划。

2、落实帮扶资金,支持项目建设。主动配合该村做好防洪堤、村内道路硬化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村容村貌。2005年7月27日,我局派人将2.18万元爱心款专程送到新渥镇政府,并与新渥镇及金山村的干部进行了座谈。与我局结对的新渥镇金山村,总人口1008人,共有党员38名,在村支委的带领下,全村上下齐心协力实施示范整治村改造工程,计划在2005年底前完成村内道路硬化1200平方米,新增垃圾箱15只,路灯40盏,防洪堤建设300米,消灭赤膊墙50间,计1800平方米。由于工程项目多、村集体经济薄弱,示范整治工程面临资金短缺等困难,得知情况后,我局党委结合先进性教育,在全局范围开展“扶贫帮困献爱心”活动,发动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捐款,职工参与,以一颗颗赤热的心来践行党员先进性。在短短几天时间,就捐款2.18万元。局机关支部9名党员还与金山村党支部9名老党员、老书记结成了对子,扶持他们发展生产,拓宽门路,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生产条件。

3、送戏下乡,丰富村民生活。去年下半年,我局组织了壶厅社区民乐队为金山村送去了两天三夜戏曲节目,得到了村民的热烈欢迎。为了抓好这次送戏下乡活动,我局由党委书记亲自挂帅,落实演出人员,选择适合农民口味的节目,精心组织排练。克服演出人员分散、多数人有工作还是家中的主心骨等诸多困难,充分利用晚上、双休日,挤出时间,认真排练。演出前,落实好接送车辆、舞台设计等;演出期间,党委书记不顾身体疲劳,自始自终参与指挥、协调,整个演出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聘用电工,维护用电安全。为方便该村用电管理,提高全村用电安全可靠性,从该村挑选了一名农民参加了电工基础知识培训,聘用为兼职电工,充实到农村电工的队伍。既保证了该村用电安全,缩短了用电故障修复时间,又增加了一个就业机会。

5、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农村安全用电宣传。充分发挥电力行业优势,进村入户开展用电形势、安全用电、电力设施保护等知识的宣讲,提高村民安全用电意识,也维护了电网的稳定。

2005年文明单位结对工作还是初步的,今年及今后几年,我局将本着“因地制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务求实效”原则,进一步加大文明单位帮扶工作力度,努力协助金山村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重点配合金山村做好新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做到在项目上优先安排,在改造资金上予以大力扶持,切实发挥电力在新农村建设中先行官作用。

二是适时与结对村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有针对性为结对村培养文体骨干,指导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体活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净化农村社会风气。

三是根据结对村需求,每年为结对村办一二件实事,重点协助做好村内公共亮化安装,方便村民,提高村庄品位。

四是经常深入到结对村进行形势政策、法律法规、健康生活、文明素养、安全用电知识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向农民传授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并通过赠阅《电力报》等电力宣传刊物,加强与该村的联系,增进相互了解。

电建自我总结篇6

1982年,杨亚从长沙电力学院财经系毕业,被分配到水电部水电建设总局,那时的他不可能想到,自己从此与水电结下不解之缘,并成为三峡工程的见证者。

20多年的时间,很多人来来去去,杨亚却一直坚守着他的三峡梦。他经历了三峡工程论证、概算编制、筹资方案制订及建设实施的全过程,一直到2009年年初,亲自主持完成竣工决算。

从国家投资起步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大七届五次会议通过了修建三峡工程的决议,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惟一一个经全国人大代表投票表决的工程项目。

第二年,三峡工程正式筹备开工。国家当时批准的静态投资概算是900.9亿元人民币,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水库移民400亿元。这是按照1993年5月份的价格水平计算的,但是,整个三峡工程的建设预计需要17年的时间,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要经过几个经济周期?物价指数将如何上涨?利率会怎样变化?最终建设完成需要花多少钱?这些钱从哪里来?这是摆在杨亚和他的同事面前,最重要的问题。

1994年,三峡总公司开始着手起草总体筹资方案,杨亚是主要的工作人员之一。

按照他们的测算,三峡工程历经17年,需要的动态总投资额(含物价、利息)约为2039亿元,而并非静态概算时的900.9亿元。在当时的体制下,三峡主要的资金来源是国家投资。同时,从1994年到1997年的一期工程期间,国家开发银行提供了300亿元政策性银行贷款。

1997年,三峡工程截流。

此时,我国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三峡总公司开始考虑,如何将这个国家主导的基础建设项目和市场融资结合起来,不再完全依靠国家的投入。杨亚说:“我们当时想,结合起来后,不但要把三峡工程这个项目建设好,而且要让三峡有财务盈利能力和生存发展能力,并为国家创造税收与价值。同时,我们还要以三峡为基础,滚动开发其他水电资源。”

融资渠道逐步拓宽

从1998年开始,三峡总公司增加了3个方面的融资渠道:

其一,国内商业银行贷款。

最初,很多银行看到三峡工程投资大、建设工期长,都不是很积极。但是,从1998年二期工程开始,很多商业银行向三峡伸出了橄榄枝。三峡总公司引进了建设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的商业贷款,部分解决了1998年到2003年,也就是三峡第二期工程的资金需求问题。

其二,发行企业债券。

1998年,经当时的国家计委批准,三峡总公司发行了第一期三峡债券,成为国内发行企业债券的先行者;1999年,他们开始发行国内第一只浮动利率的企业债券;2000年,他们发行了国内第一只30年期的固定利率企业债券;2006年,发行了国内第一只无担保企业债券。就这样,到2009年,三峡总公司一共发行了345亿元的企业债券,不仅屡次成为债券市场品种、数量、期限、上市交易等方面的第一个食蟹者,而且树立了三峡债券的品牌。

企业债券为三峡工程融资开辟了一个市场化、低成本的直接融资渠道。杨亚告诉记者,在三峡的各种融资成本里,企业债券这部分是最低的。在1999年到2003年的利率低谷期,他们发行了将近200亿元的长期固定利率企业债券,基本把未来20年内的融资成本固定在5%的利率以内,为三期工程节约了大量的融资成本。

其三,利用国外出口信贷。

也是在1998年,三峡左岸电站的14台水轮发电机组实行国际招标,招标文件将引进国外的设备、制造技术,以及融资条件,捆绑到了一起。最终,他们引进了来自10个国家、约10亿美元的出口信贷与两个国外商业银团贷款。

这一融资渠道的开拓主要解决了三峡工程机电设备采购资金来源,及工程投产后的现金流相匹配问题,同时也对汇率风险和利率风险的防范进行了安排。

杨亚说:“我们的财务融资策略坚持两个大原则:国内资金与国际资金相结合,以国内资金为主;长期资金与短期资金相结合,以长期资金为主。虽然我们的融资规模很大,时间也很长,但我们的财务安排都与工程建设实际需求相结合,与项目现金流产出相匹配,从不脱离实体经济。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谨慎地选择了外汇币种,所有外债及对欧洲、美国、日本的采购,全部采用美元计价。我们大概用了15亿左右的美元,由于人民币升值,我们的外汇债务获得了一部分收益。在利率选择上,采用一半固定利率、一半浮动利率的比例,抗风险能力比较强。我们没有去做金融衍生产品,因为觉得它与项目本身没有关系,我们必须把精力全部放在主业上,水电才是我们的根本。”

正是这种稳健的资金结构,让他们在这场覆盖全球的金融风暴中,受到的冲击极小。

长江流域整体开发

2003年,三峡第一批机组开始发电,工程进入第三阶段。公司以原有葛洲坝电站为主,组建了上市公司,面向电力市场与资本市场,这就是现在的长江电力(600900)。

长江电力上市之初,从A股市场募集了100亿元资本金,配以适当负债,收购了当年三峡投产的4台发电机组。到目前为止,三峡总公司向集团控股的长江电力转让了8台三峡电站机组。“集团公司取得了约400亿现金,我们利用这400亿现金,一方面提前偿还了一部分银行贷款,另外又把金沙江上游的两个电站启动起来,其中一个就是2007年截流的溪落渡水电站,另一个是2008年12月截流的向家坝水电站。这两个电站加起来,规模又相当于一个三峡。这样,我们建设三峡、开发长江的整体筹资方案是分阶段、逐步地与市场接轨。现在来看,应该说是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为未来滚动开发其他水电站,包括金沙江水电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三峡总公司投资湖北能源集团,拥有其41.69%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杨亚解释说:“湖北能源也是以水电业务为主。收购湖北能源,可以发挥流域梯级水电站和三峡水电的调度互补作用,满足电网调峰调度和提高供电质量的要求。”此外,三峡总公司通过长江电力,投资持有广州控股11%的股权,及上海电力8.77%的股权,这两个电力能源公司都在三峡电站的供电范围之内。

2009年1月,三峡总公司初步完成了与国家水利投资集团公司(国水投)的合并重组,两公司自1月1日起合并财务报表,国水投与其子公司中国水利电力对外公司(中水电)分立,分别成为中国三峡总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并计划于2010年基本完成国水投和中水电辅业资产的清理整合等工作。这标志着我国中央企业电力板块重组整合迈开了实质步伐。

杨亚说:“这次合并重组主要考虑的也是公司业务的互补。国水投的主营业务是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和风场投资开发,在金风科技中股权最大。这样一来,就扩大了集团整个风电产业的业务规模与业务链条。中水电以海外工程承包业务和BOT项目为主,可以把我们积累的工程建设经验推广到国外。这两块业务恰恰是我们想做、但规模比较小的业务,因此,这是公司向集团化发展很重要的一步。”

集团公司全面管理

2003年,三峡首批机组投产,电力主业改制并组建上市公司,三峡总公司逐步向集团公司模式转变,从原来单一建设项目向整个长江流域的多个建设项目滚动开发转变;由水电主业向以水电为主,适当开发风电、海外水电项目,及煤炭资源清洁利用项目。目前,三峡总公司继续坚持以水电为主营业务,已在沿海建立了若干风电场项目,同时,他们还涉及一些国际水电项目和金融投资业务。

此时,主动建立集团企业内控体系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2003年,三峡总公司按照财政部统一的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实施了集团公司的会计核算办法,把公司业务流程、体系固化。同时,建立了集团公司统一的财务信息系统,通过信息系统的建立,把财务、会计核算流程固化,提高会计信息规范性和准确性。三峡还调整了会计机构,在公司总部设立资产财务部,并在每一个项目、每一个事业部成立会计核算中心,对二级子公司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这样,三峡总公司从制度、核算的信息系统,以及机构的调整三方面,建立了三位一体的财务内部控制系统,并在此基础上,将预算、资产、资金等财务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全面梳理。

水电项目的特点是前期投资规模庞大,一旦建成投产,现金流就会非常稳定充沛。如何管理好这些资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1997年,为了确保资金安全、提高效率,三峡总公司成立了内部的财务公司,将其作为集团内部现金资产的结算和管理中心。财务公司的外部与建设银行、工商银行网银系统对接,内部与每一个资产结算中心和财务部系统对接。同时,财务公司还成为三峡总公司参与银行间市场和国债、央行票据、现金资产投资的平台。

财务公司的终极目的,是服务于三峡的主业,但服务内涵并不局限于集团内部。

在大型水电工程建设过程中,会涉及很多施工企业和供货商,他们签订的都是大型、长期的协议。当这些施工企业和供货商发生资金困难的时候,财务公司可以在合同基础上提供支持,也可以用合同做抵押,发放短期资金融通,帮助这些企业规避部分风险,最终促进集团主业的发展。

电建自我总结篇7

撰写人:___________

期:___________

xx年农村电气化建设总结

一、基本情况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大别山腹地。

辖19个乡镇,369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72万,国土总面积213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60万亩。全县有灌河、白露河、史河三大水系,大小河流728条。大、中、小型水库127座,水电资源理论蕴藏量5.31万千瓦,可开发量4.44万千瓦。截止xx年底,已建小水电32座,总装机1.349万千瓦,占可开发量的30%。

二、电气化建设情况

电源工程建设,主要对已建的鲇鱼山、铁佛寺两座水电站实行技改增容,工程投入建设专项资金496万元,共增加容量900千瓦,改善装机6450千瓦。电网工程共投入农网改造资金14097万元,新建、改造农网线路4963.3千米,其中110千伏线路1条,长48.4千米,10千伏线路742.64千米,新建、改造0.4千伏线路4172.25千米;改造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6座;新建35千伏变电站1座,新建改造配电变电器台区1236个,新建mls系统和通讯数传系统。

“xx”规划实施后,全县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益大幅度提高,电网结构更趋合理,用电水平明显提高,各项主要用电指标均达到《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sl30-xx)。

三、取得的显著成效

(一)加强了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活条件

通过电气化县建设,促进了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改善了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xx”期间,共新建和改造乡村公路道路85千米,架设通讯线路15千米,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8.6万人,解决32.2万人、730头大牲畜的饮用水困难。农村用电、饮水、卫生、文化、教育、广播、电视、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都得到明显改善,农村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位于我县南部深山区的长竹园乡,农民居住分散,交通极为不便,农村户通电率低,农民生活水平低下,但该乡水能资源极为丰富,通过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水能资源得到逐步开发,配套设施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全乡户通电率达到了98.6%,在水电开发中修筑道路85千米,受益村庄32个,从根本上解决1xx户农民出行难、生产资料调入难、产品运出难的“三难”问题,结束了当地农民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农村的土地、矿产、旅游开发、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和商品流通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民收入

通过“xx”电气化建设,城乡同网同价,减轻了农民负担,实现了农民增收。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用电交费由原来的平均1.16元/千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0.53元/千瓦时,平均每千瓦时降低0.63元,仅此一项每年为农民减轻负担11790万元;二是在电气化建设中,以农村水电建设为载体,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为目标,支持农民以土地、劳力、材料和“相关补偿”等入股办电增加收入;三是鼓励农民在农村水电建设中务工,优先吸收有文化的农民在电站、电网企业当工人;四是支持乡村集体办农村水电,壮大集体经济,降低农村水电电价,促进农民减负增收。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58元,xx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304元,人均增长646元。

(三)发挥了水电优势,促进了城乡协调发展

我县是部级山区贫困县,工业不发达,经济发展滞后。电气化县建设利用农村水电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村水电,增强了农村造血功能,带动了农村工业化、城镇化,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xx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为190671万元,到xx年达到3xx3万元,平均增幅13.6%,是“xx”期间年均增幅的1.55倍,工业增加值占工农业总增加值的比重增长了8.5个百分点,大量农业劳动力转移到二、三产业。县财政收入达6806万元,增长14.9%,水电农村电气化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促进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县财政增收,推动了我县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理顺了管理体制,规范了用电秩序

通过电网工程建设,全县电网结构更加合理,满足安全、经济、可靠供电的要求,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需求,并建设了与电网规模相适应的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同时,对旧的农村用电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取消了村级管电组织,农电管理、收费、服务实现电价、发票、抄表、核算、考核“五统一”;销售、抄表、收费、服务“四到户”;电量、电价、电费“三公开”,每月公布上墙,较好地杜绝了权力电、人情电、关系电。

(五)促进了和谐社会的建立

电气化县建设解决了我县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特别是深山区的群众在发展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中得到实惠。山区群众利用小水电开展以电代柴,做饭、取暖不再砍树烧柴,有效地控制了对森林的乱砍滥伐,一年减少薪炭林用量43.2万立方米,保护森林面积10.8万亩。xx年我县被列为部级生态建设示范县,金刚台、黄柏山部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生态旅游的好去处。电气化县建设保护了生态,美化了环境,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电建自我总结篇8

【关键词】电网规划;供电可靠;思考

电网规划是城市总体规划重要的组成部分,电力供应是推助社会经济发展重要的动力,电网的建设应该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发展或适度超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及各行业对电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网的建设和改造是推动电网现代化管理,提高电网供电可靠率,提高电网整体供电能力的一项重要任务。因此,电网规划作为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第一道防线也尤为重要。笔者就现阶段如何加强电网规划进行一些探讨,认为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收集基础资料及分析工作为基础

电网规划的最终结果主要取决于原始资料及规划方法。没有足够和可靠的原始资料,任何优秀的规划方法也不可能取得切合实际的规划方案。一个优秀的电网规划必须以坚实的前期工作为基础,包括系统电力负荷资料,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电源点和输电线路方面的原始资料等等。为保证规划工作的真实性和合理性,前期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非常重要,包括规划基础年的电量、最大负荷、分区负荷、经济发展指标、产业电量发展指标、电网及设备现状等基础数据,对这些基础数据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以及对负荷准确的预测,为电网规划提供准确有力的依据。

电网规划资料的收集往往涉及比较多的单位及部门。目前,我局开展的2010年、2011年年度规划滚动编制收集资料,涵盖了生产、基建、营销等专业,收集的资料数据多、年份长。我局发文成立了电网规划滚动修编的组织机构,编制了《佛山电网规划滚动修编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部门负责的内容,落实了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

二、关键做好负荷预测及网架结构规划

负荷预测的方法有多种,各种方法有各自的特点、适用范围和局限性,主要有用电单耗法、电力弹性系数法、回归分析法、时间序列法、综合用电水平法和负荷密度法。在实际预测中,将收集到的各种经济预测数据、规划及历史数据,通过调用预测主库的手段,用多种方法进行预测,然后以预测误差最小为目标。

电力负荷及电量的增长取决于经济增长的规模和速度,经济发展的速度、产业结构的变化,以及技术构成的变化,均要影响电力的需求量。电力负荷及电量预测受社会政治、经济条件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较大。供电区负荷的大小又决定主网布点及网架结构的规划,因此负荷的收集、预测及特性分析非常重要。因此,应加强与地方政府的沟通,及时掌握各类大型招商引资项目的进展情况,通过规划年内各区负荷的收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准确的预测,推算出分区负荷在规划年的增长情况,根据分区各个规划年份负荷的预测结果对网架布点及结构进行合理规划,使电网规划更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

根据我市的负荷特性,我们对负荷预测坚持主配网统一原则,近期负荷预测,配网采用自下而上负荷预测方法,自下而上负荷预测能对近期(近两年)的负荷进行准确的预测。主网中期负荷预测采用自上而下的预测方法,也就是年平均增长率法,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情况与趋势,确定电力负荷增长速度,预测中期所需电力与电量。然后把两种方法所得预测结果进行对比修正,调整后得出最终的电力负荷预测结果。

在网架结构规划方面,我局坚持以解决现状问题为着力点的原则,充分听取生产运行调度等部门对电网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的意见,结合运行实际及《佛山电网110kV单线、单变运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佛山电网中长期运行风险的分析和对策建议》《佛山电网防止大面积停电风险分析和预控措施》等分析材料,结合负荷预测结果,在佛山电网及其各区现有网络及供电能力的基础上,依据规划期内逐年各区负荷发展及新增电源项目等边界条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逐年站点及网架方案,适度超前规划网架。

三、重视电网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衔接

随着城市定位及市政规划的不断调整,各地区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规划项目定点选址及确定线路走廊的困难,这就需要电网规划与地方城市规划有机结合。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在保证可靠性的前提下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提高总体社会效益,应该说电网规划主要侧重于城市空间内电网的科学合理布局,更多地强调技术和经济层面的合理性。两个规划有着共同的规划对象和规划目标,都涉及到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和空间走廊,它们之间应该是相互协调和衔接的关系。因此,两者的衔接首先要落实到规划的编制阶段,在审批和实施的过程中也要衔接。电网规划应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指导原则下进行编制,以往电网规划仅是将规划项目建设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变电站位置和线路走廊都是未定数,政府规划部门难以预留与控制,往往形成“建时再定”、“随建随定”的状况,不能做到实际上的有效的衔接。

经过了这几个电力专项规划的编制及纳入总体规划的工作总结,个人认为应当着重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实现规划同步,确保规划编制时间、年限的一致,并同步进行修编与调整;二是提高规划可操作性,电网企业与规划设计单位共同开展电力专项规划纳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工作,实现城区变电站和线路精确到地理坐标点、廊道宽度和转角位置,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作为电网建设和市(县、区)域空间管制的重要依据和内容。三是建立统一规划体系,搭建平台,实现信息畅通。

四、发挥政府在电网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目前,我局组织编制的电网规划滚动修编已通过上级部门的评审及批复,正在开展将电网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我局促成佛山市人民政府与广东电网公司签订了“十二五”电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并促请市政府召开落实电网建设的工作会议,以会议形式明确了佛山市各级政府及相关单位需配合电网规划建设的任务,促请市政府每年召开全市电网建设工作座谈会,完成每年佛山市对我局及各县区《佛山市加快推进电网建设责任状》的签订工作,促成市政府《加快电网建设绿色通道机制》等文件的发文,为电网规划建设、电网运行、电力供应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成一个好的电网规划报告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工作,需要本单位各部门及各级政府及相关职能单位的大力支持以及相互联动,任重而道远。通过工作总结及思考求索,加强工作协调、沟通,我们相信一定能把电网规划工作做得更好。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