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园林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3-01-27 11:38:54

园林技术论文

园林技术论文篇1

1.课堂内教学实施情境教学

课堂内教学是传授学生园林艺术理论知识和园林技术基本技能的手段之一,语言表达和文字描述是不够明确的,园林艺术理论的消化理解需园林工程案例佐证方能让学生真正理解领悟,要给学生创造大量“听”、“看”、“做”相结合的实践教学平台。CAI教学提供给学生大量信息,使学生容易领会园林专业技能知识的精髓。现场教学则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合理平台,利用学院内已建成的园林景观工程,同时要积极联系学院外正在施工的工程项目,让师生亲自到施工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提高教学效率。

2.实践教学中设置情境教学

2.1现场考察实训

园林景观设计,对学生提出能熟练运用园林艺术、美学等原则,利用园林构成几大要素进行模拟或真实造景,形成与真实环境相匹配的园林景观,但这些能力的塑成需揣摩和学习众多行业内前辈们设计的经典案例。通过专业教师现场指导教学,学生在实际项目中剖析、领悟、沉淀,把体会变成自己创意理念并运用到设计之中。园林美术、园林规划设计两门课程需实地考察,方可提高学生专业技能。若具备园林从业者基本技能,可到生产实践中锻炼,可尝试将园林美术和园林规划设计结合进行现场实地考察,旨在培养、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素养。

2.2参与学院园林建设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情境教学还可让学生参与到校园建设中。既可让学生参与完整的园林工程设计、施工,又能学习技术,并节约工程成本费用和学生实习经费。校园内各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学生自然会认真思考、精心设计、规范施工。整个过程中老师担当监理角色,学生充当设计方和施工方的技术员,对学生的技能培养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改革的实行需要学院相关部门的支持,并做工作方能取得成效。若能顺利开展实施,学院收获的是提升校园建设水平和降低相关建设成本,而学生获得是技能培养、技术学习和素质提高。

2.3模拟现场教学

学生有想获得园林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与施工管理的迫切需求,不过学生能参与园林建设项目的机会的确有限,这是个亟待解决的瓶颈。我们可采用模拟现场的方法解决这个矛盾。如果学院或系部在实训基地里指定一定面积的场地作为园林工程项目建设模拟场地,同时在实习经费上给予一定支持,让学生在模拟场地内进行园林工程建设项目的全过程仿真实训,则这种方法在技术上可行,但在执行中可能有困难,因为模拟现场需反复使用,已建造好的设施和景观会被拆除,那样就会造成经费浪费。需要相关部门在观念上提高认识,在更高层面对待这个问题,确保改革实施。

2.4模型教学

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是现代园林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技能培养与实训对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尤为重要。园林仿古建筑的种类繁多,结构变化众多,在园林中的实际应用也非样样可见,学生无法逐一见识到。解决办法之一是模型教学,将中国古今建筑的经典结构类型和经典建筑,用轻型材料按一定比例做成可拆卸式的模型用于教学。园林建筑小品可做成教学模型。学生通过拆卸和安装模型了解园林古建筑的结构,为园林建筑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模型制作技术是学生需要掌握的园林工程技术之一,因此实训室应该配备相关模型制作工具,为师生自制园林模型提供便利。

3.校外实训基地中的情境教学

各园林公司的经营活动范围是最好的高职教育情境教学场所,对培养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尤为重要。因此密切联系园林公司是开展高职实践教学的重要工作之一。但由于我国北方园林企业规模一般都不大,因此接纳学生实习的人数有限,但小公司是集设计、施工、养护及苗木繁育于一体的综合业务体,或是仅从事其中部分业务,不过与从事互补业务的其他公司有密切业务联系。因此应该拓宽各种渠道,多方联系中小园林公司,同时不放弃大型园林企业的沟通交流,为学生毕业实习和岗位实习创造条件。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情境教学

园林技术论文篇2

“数字地球”是空间信息技术发展中的重要概念。“数字地球”的构想是美国副总统戈尔于1998年提出的,其实质是网络基础设施、数据库与计算机构成的数字化地理虚拟系统,目的是使人们能够通过数字化信息网络,自由地链接、调用地理信息。“数字地球”的核心是3S集成技术。3S包括GPS、RS和GIS。GPS即全球定位系统,可通过坐标系统进行全天候精确定位、定性和定时,在导航、测绘、军事、农业、考古等方面的应用前景广阔。RS即遥感技术,各类卫星遥感能够全天候对地表实时监测,深入、准确地监测地表景观的状态。GIS即地理信息系统,是各类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数据库平台,能够进行各类空间分析、演变分析与三维成像。GIS、RS与GPS所采用的数据格式具有共通性,能够达到无缝连接,极大地拓展了风景园林中分析、规划与设计的一体化能力。

二、空间信息技术促进风景园林专业技能变革

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大幅促进我国风景园林专业技能的变革。主要的变化包括空间数据、景观的监测与分析、工作效率化方面。风景园林研究、规划和设计均涉及各类空间数据。对于规划设计人员来说,获取、处理有效的数据是重要的专业技能。针对基础数据内容庞杂、种类繁多且尺度不一的特点,我国已经着手建设地图数据库、测绘档案等数据基础设施。各类商业遥感影像也是重要的数据源,可以根据用户要求有针对性的调取。规划设计人员能够在GIS平台上,对空间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准确地掌握基地的地表状况,提高规划设计方案的合理性。风景园林从业人员可以利用遥感技术对地貌景观进行广域、实时、高精度的监测,并通过GIS进行定量化分析;通过RS和GIS技术,规划师可以定量地掌握绿地植被分布状态,在GIS中可以进行时间序列演变分析、土地适宜性评价、热岛分析、空间分析(包括网络分析、可达性分析、叠加分析等)、景观指数分析等,为绿地规划、城乡与区域规划提供基本的依据。引入数字技术能够大幅提高工作效率。空间数字信息技术,尤其是3S集成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促进了数据与软件的无缝兼容,推动了园林设计的自动化进程。设计自动化包括办公流程自动化、数据采集自动化、输入输出自动化、分析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办公电子设备与软件集成化发展提高了数据传输与处理的效率,国家大力推动的数据标准化与共享化也有力提升了规划设计人员采集、分析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三、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

(一)加强对空间数据的理解

风景园林专业的规划设计课程涉及到空间数据的处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实际上是围绕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而展开的。目前学生普遍缺乏对空间数据的理解,对于空间数据的基本属性、数据的格式与转换、数据的来源缺少科学的认知。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可以使学生深入掌握各类空间数据的特征、理解数据的含义和表达、了解数据的来源途径和获取方法,熟练运用不同的空间数据格式转换技能,为识别有效数据、处理数据奠定基础。

(二)掌握空间数据的获取能力

空间数据来源广泛、质量混杂,初学者往往难以理清数据的来源渠道。比如有学生在课题中利用遥感图像进行绿化地解析,所采用的数据为网络下载的栅格数据,这类数据失真性较大,并不能用于绿地定量研究。出现这种错误的根本原因在于学生没有了解有效数据的获取途径。教学中应使学生了解国际、国家和省市等相关机构和商业公司的各类空间数据范围及其特性,以及这些数据对于风景园林专业的用途,使学生具有识别有效数据,掌握有效数据获取途径的能力。

(三)掌握基本的空间分析方法

深入、正确的空间分析是获得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的前提,也是对规划设计方案进行调整的基础。因此,应使园林专业学生了解、掌握利用GIS软件处理空间数据和进行空间分析的方法。GIS平台中的空间分析模块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表面分析、计量统计等功能,可进行时间序列演变与空间格局的量化分析,也可以利用统计结果进行各类景观指数的演算,并制作相应的主题图,作为规划设计的依据。

(四)掌握数据库能力

数据库是对各类工作数据的管理平台。对于景观规划、园林遗产保护、园林植物与应用方向的学生来说,需要收集、管理各类园林资源、植物和地理空间数据。而现实状况中,这些数据往往数量庞大、来源复杂、格式多样,如何管理好这些数据成为影响工作结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数据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方法。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应使学生获得数据库构建技能,进一步提升其管理数据、使用数据的能力与效率,对其将来的工作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四、高校风景园林专业空间信息技术课程设置

风景园林专业是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与社会实际需求结合紧密。而空间信息技术本身是系统性的科学,因此需要以风景园林专业特点为中心进行知识点提炼,建立有针对性和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风景园林专业课程包括理论与设计两大类型,成系列的规划设计课程为教学体系的中心,相关理论知识点是围绕提高学生规划设计能力这个目标来设置的。因此,空间信息技术课程也应以园林规划设计为中心,设置相应的教学内容,通过培养学生空间数据处理技能达到提高规划设计能力的目的。一般来说,高校园林专业所设置的园林规划设计系列课程包括园林设计与园林规划两大内容。园林设计是针对中小尺度的场地,包括庭园设计、专类公园设计、综合公园设计、广场设计、居住区绿地设计、街旁绿地设计、带状公园设计等课程,园林规划是在大尺度的场地上实施的绿地系统规划、风景区规划、度假区景观规划、滨水区景观规划等。设计的尺度越大,与城市、社区以及自然环境的关系越复杂,就越需要学生具备较好的数据收集和处理能力,并能够掌握、应用一定的空间分析方法。笔者认为,针对园林专业课程内容和技能要求,可将空间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划分为三个模块,每个模块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与目的,且与相应的园林教学课程相对应。三个模块包括基础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和空间分析模块,基础模块是理论教学,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是实践教学。基础模块以学生认知空间数据为基本目的,主要包括空间数据的格式与分类、空间数据的作用与意义、地理坐标系统与地图学基本知识、3S技术原理、数据库基础、数据基础设施与常用空间数据源等教学内容。数据处理模块与园林设计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设计过程中能够正确获取、处理基地环境数据为目的,教学内容包括DEM高程数据处理、GPS数据获取与转换、CAD文件格式转换、RS地物分析等。空间分析模块与园林规划课程相对应,以学生在规划过程中能够进行科学地空间分析为根本目的,主要教学内容包括叠加分析、缓冲区分析、可达性分析、距离分析等,并使学生能够制作主题图,作为规划的依据。基础模块、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三个模块教学内容应依次进行,只有掌握前一个模块内容,方能进行下一个模块的教学。基础模块必须开设独立的课程,数据处理与空间分析模块既可以是独立的课程,也可以作为园林设计课程中的组成单元,或者采用连续性的讲座形式。

五、难点与展望

园林技术论文篇3

虚拟现实技术是基于现代计算技术的综合性较强的信息技术,兴起于本世纪初期,发展势头良好,具有高度的实际应用价值。虚拟现实技术主要立足于虚拟与现实的关系转换,通过将图形学、计算机技术以及人工智能技术三者融合,输入现实工程的各项具体参数,在计算机上形成虚拟的三维模型,赋予设计方案更多的变动空间,颠覆了传统的交互方法,临场感更加强烈,高度的构想性更是赋予了虚拟现实技术理想的浸没感,虚拟与现实之间的自然反馈更加明显而强烈。虽然虚拟现实技术具有高度的实用价值,然而我国由于计算机技术的限制,在实际应用方面发展较为缓慢,最初是应用于城市设计方面,所取得的设计效果非常理想,然而城市设计注重的是实用性与功能性,这与风景园林设计存在本质上的区别,虽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运用当中尚欠缺足够成熟的经验,然而整体的发展前景是比较乐观的。

2.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2.1三维模型初步发展

风景园林设计与其他的建筑工程设计存在较的区别,对环境变化有着更高的灵敏度要求,所以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之前就对周围环境有一个较为全面的概念。在虚拟现实技术出现之前,为了满足上述的设计要求,设计人员采用的是建立沙盘进行分析,然而严谨性不足,将人的主观感受与设计理念分隔开来使得风景园林设计方案存在先天的不足。虚拟现实技术是在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创建三维模型,将人的主观感受与设计理念紧紧相连,三维模型的核心技术原理就是数学几何表达形式,由多个单面组成,单面数量与所模拟的实物体态复杂性成正比例关系,如:风景园林设计当中常涉及到的石头与假山等,体态复杂性非常高,运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模拟的难度也较大。当前,我国的虚拟现实技术在三维模型方面取得了初步的进展,理论上可以实现对体态复杂的实物的外观模拟,只是由于单面数量较多,所需的模拟时间较长,随着计算技术的发展,三维模型势必会得到更高程度的完善。

2.2图形语言与虚拟场景的进步

虚拟现实技术图形语言与虚拟场景的实现主要是基于VRML以及3DSMAX两种技术,这也是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VRML通过虚拟技术以图形语言的方式描绘出风景园林的建成效果,搭建虚拟世界,设计人员可在这个虚拟世界当中发现原有设计方案的不足并加以改进,转变设计理念,与传统的手工绘图方法相比较,具有更高的严谨性。而3DSMAX比VRML技术更为先进,输入与输出的转换更为方便,通过摄像头还可以实现虚拟场景内的导航效果,浏览内容更加丰富,根据人体的感受对风景园林设计的具体参数进行变更,落实到细节方面,促使风景园林设计在美感与调理两个方面实现更加完美的平衡。此外,由于风景园林最大的存在意义在于其观赏性,寒暑更迭,四季变换,园林内的主体色彩也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图形语言与虚拟场景的进步实现了以四季的变换为标准进行色彩编辑的想法,强化风景园林设计的美感特性。

3.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前景

3.1进一步突破二维模式的形式禁锢

虚拟现实技术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实际应用时间并不长,目前仍处于上升的阶段,有待完善。受传统设计方法与理念的制约,三维模型虽然取得了初步的发展,但是未能完全突破二维模式的形式禁锢,设计信息不够丰富。鉴于此,风景园林在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显示的多维性特征,虚拟的范围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空间的变化与色彩的编辑,更应该向声音、感官等面发展,实现全方位的虚拟,使设计信息更加丰富。二维模式的形式被时代淘汰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方向了,风景园林设计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应当进一步突破二维模式的形式禁锢,向着三维模型的方向发展。

3.2促使物质性信息载体更加多元化

风景园林具有明显的物质性,内部用以装饰的景物非常复杂,传统的设计方法使其更显单一性,而虚拟现实技术则具有高度的信息性,多元化特征明显,以三维模型、图形语言、虚拟场景等为途径,使单一的物质性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形态,使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得到更好的展示平台,充分利用VRML以及3DSMAX技术,落实于色彩的编辑、空间的规划、声音的虚拟等环节,完善设计方案,保证风景园林在建成之后能够给予游人更加丰富的美感体验,进一步完善虚拟效果。

4.结语

园林技术论文篇4

1.1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所具有的特点

信息网络方案由于其所具有的特性,而在园林施工及园林施工程序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用信息网络方案能够促进园林维护目的与园林绿化管理目的的实现。在园林施工过程中,信息网络方案的特点包括:第一,具有较强的直观性,能够对园林工程的全貌进行形象反映。第二,能够对园林工程中的主次进行明确表达,确保在施工过程中抓住主要矛盾。第三,通过非关键路线工作潜力的发挥,来提升关键工作的完成速度,进一步缩短园林施工工期,降低工程所需成本。第四,信息网络方案中绘图、计算等功能都是通过计算机来实现,能够使计划编制的时间缩短。除此之外,信息网络方案能够对园林施工中各项工作,做需消耗的资源与时间进行估算,依据实际情况对施工资源需求与时间进行动态调整。

1.2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编制过程中遵循的原则

在对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进行编制的过程中,首先需要遵循的原则为整体原则,需要将整体效果作为编制依据,从整体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实现统一筹划与安排。在编制过程中,即使在局部效果方面存在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应该从大局出发,为整体效果服务,实现整体效果最优化。

1.3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的具体实施方法

在对园林施工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园林进行划分,按照划分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施工小组进行建设施工。针对不同的施工建设小组实施不同的信息网络方案。通过这种先划分后实施信息网络方案的方法: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工程较小而不能够实施信息网络方案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使信息网络方案操作的范围得到扩展,使方案实施的可能性增加,真正发挥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管理过程中的作用。在园林建筑施工程序中,由于程序具有混乱、复杂、多变的情况,需要通过更多公园、景区的建设来满足人们的需求。资源由于其具有的复杂性而很难实现均衡情况,要想真正实现资源配置的合理性与均衡性,需要将公园或者景点视为一个总的网络计划,与其相关工程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信息网络计划主要发挥的是控制作用,能够对总体中的各个单位网络资源、工期等进行控制。

1.4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进行编制的步骤

园林施工中信息网络方案进行编制的步骤主要包括3个:对信息网络方案的编制目的进行确定;对总的园林工程项目进行分解;对作业中的明细表进行列举。信息网络技术的原理包括:第一,通过网络的形式明确表述工程项目施工阶段顺序;第二,利用图解模型、计算方法等对关键工作进行计算,实现有效监控。

2在现代园林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方案的效果

在园林施工过程中应用网络计划技术有着可观效果。在园林建筑施工过程中运用信息网络方案能够增强施工单位权威,确保资源管理均衡性。第一,信息网络方案能够对时差进行良好的管理,能够从整体上进行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分配与充分利用,同时能够缩短工期,提高经济效益。第二,信息网络方案能够使单位信度得到提高,保障整体工程项目的交工时间。第三,网络总图能够使计划更加灵活,为计划的动态修改提供便利。

3总结

园林技术论文篇5

1园林绿化种植的含义

园林绿化种植,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新出现的一个概念。它是由“园林绿化”和“园林种植”这两个基本概念组成的。所谓的园林种植就是指人类通过叠石、理水等方式,将该地区原有的地形和地貌进行改变。将原有的地形地貌进行改变以后,在新的地形地貌环境下种植花草,并且适当建造一些凉亭等,使该地区变成一个适合人类游玩和休闲的场所。园林绿化就是在园林种植的基础上,通过移栽以及种植绿色植物等方式,使原有的环境得到改善。园林绿化工作由以下4个部分组成,即公路两旁的绿化,四旁绿化,以及城市中的绿化,乃至国土上的绿化等。而园林绿化种植,则包括园林种植和园林绿化中的全部内容,是将这两者的有机结合。

2园林绿化种植相关技术的管理措施

施工单位在对园林绿化种植技术进行管理的过程中,要着重关注地形改造方面的问题,以及对土壤复原工作的管理。我国的园林绿化种植技术与很多西方国家相比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土壤的改进技术还不够成熟。一方面,由于我国土地面积较为广阔,南北方土壤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我国所跨的纬度相对较大,所以在气候上也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就需要园林绿化种植的相关施工人员,要对我国南北方之间的土壤差距有一个较为基本的了解,同时也要对不同气候对植物的要求,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

3园林绿化种植的施工策略

3.1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为使我国园林施工策略变得更加合理化,首先要提高施工材料的质量。施工材料作为园林绿化种植施工的重要基础,在园林绿化种植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与园林绿化质量之间成正比关系。因此,保证施工材料的质量是园林施工策略中的中重中之重。施工单位在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选取一些信誉较高,以及性价比较高的原材料供应商。除了要选取原材料较高的供应商,施工单位还要选择较为专业的施工人员,对原材料的质量进行检测。比如,在对大型树木进行移植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不但要对树木的大小进行检查,还要对树木的病虫害以及根系,甚至是土球的大小进行检查。3.2保证施工工艺的品质。在园林绿化种植施工过程中,除了要保证施工原材料的质量,还要保证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品质。由于园林绿化施工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工程,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土壤环境均会影响到施工的质量。为了保证园林绿化施工过程中的工艺品质,要在施工之前对所有绿化地点进行考察,并根据该地区的情况制定出个性化的施工方案。施工人员还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突况进行估计,并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3.3提高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施工人员的工作素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另一方面则是施工人员对待工作的态度。作为园林绿化施工的管理人员,在对施工人员进行招聘的过程中,要选择一些较为专业的施工人员。对于一些对施工品质要求较高的单位,施工单位要选择专业素养较高的施工人员进行作业。另外,施工单位还要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在培训的过程中除了要对施工人员的专业素养进行培养,还要培养施工人员爱岗敬业的精神品质。

4结语

综上所述,对园林绿化种植相关技术进行管理,以及制定合理化的施工策略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为了使我国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能够取得更长期的发展,以及使我国的施工策略变得更加合理化,需要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对园林绿化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改革。同时也需要意识到,对园林绿化种植的相关管理措施进行改革,既需要园林的设计者以及建设者的努力,也需要每一个相关公民的认真配合。只有这样,我国的园林绿化管理工作才能够取得预期的效果。

作者:田兴军 单位:贵州省林业学校

参考文献:

[1]张炜.园林景观草坪的种植施工及养护管理.现代园艺,2015,(24):197~197

园林技术论文篇6

1.1以园林管理需求为中心,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针对园林管理的需求,在园林信息化管理中应监理信息化管理体系。以信息技术架构的选择为基础,由专业软件开发企业对基础共建数据、信息系统数据库以及引擎等进行选择。在此基础上,采用GIS等完善园林空间数据库,以城市各区域绿地率、植被品种等为基础,满足园林绿化管理的需求。对于单一园林内的绿化管理信息化,也应根据园林整体平面分布图进行统计与规划。在此基础上,根据信息化技术要求,确定管理体系及内容,按照信息化管理的要求,完善园林信息化管理制度及岗位职责,以此为基础,促进信息化技术在园林管理中的应用。

1.2科学设置信息化管理权限,保障信息安全在园林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中,用户管理及权限管理是保障系统信息安全、保障系统信息准确的关键。根据不同管理层对数据的需求,科学划分各岗位的管理权限及信息数据更改权限。通过用户名及帐号为基础的权限划分方式,满足园林信息化管理的需求。在权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中,更参照以往业务要求对园林内部部门及岗位进行划分,根据业务流程及要求确定子系统的权限,以此保障园林信息化管理的有效执行与管理。

1.3监理专职系统维护部分,保障信息化技术应用效果为了保障园林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在信息化技术应用与园林管理中,管理单位应监理专职系统维护部门。由专人对系统内各接入电脑进行系统维护,网络维护及病毒的定期查杀,避免网络病毒、木马等带来的危害。同时,根据系统需求,对所辖电脑的系统组成、接入方式等进行定期检查,保障园林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安全。

1.4加强系统内相关岗位的信息化培训,促进信息化管理目标的实现根据园林信息化管理中系统操作的要求,园林管理部门还应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基础培训。从计算机基础操作培训入手,以计算机信息安全维护为重点,以系统软件操作为中心开展相应的培训工作。并在培训活动中强调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性,强化各岗位人员日常维护能力的培养。以此为基础,满足系统软件操作需求、满足系统安全性需求。通过各岗位人员每天的系统查杀、更新,保障系统安全性。通过各岗位人员的标准化操作,避免误操作等带来的问题,以此促进园林管理信息化目标的实现,促进管理效率的提高。

1.5建立系统检测评价体系,保障系统应用目标的实现在园林绿化信息化管理中,园林管理部门应监理信息化系统检测评价机制。由专职岗位对系统的使用情况、系统操作便捷性、系统使用中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检测与评价。及时发现园林系细化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并由软件开发单位对系统进行完善,实现信息化技术应用目标。同时,园林管理单位还应将这一方式应用如信息化技术应用的管理中,对各岗位、子系统应用等进行实时检测与评价,及时了解信息化系统应用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管理体系及制度的改进对策,促进信息化系统在园林绿化管理中的应用。

2以信息化管理为基础,提高园林绿化管理经济效益

信息化园林管理将信息化技术贯穿于园林绿化管理的全过程,从材料设备、资金、合同、成本以及养护、施工等角度分析园林建设与管理的各个环节,以工作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为目标,改变了传统园林绿化管理的方式。按照计划、实施、核算、分析的步骤,对园林绿化管理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与控制,形成了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促进管理效率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实现园林绿化管理成本精细化、管控实时化。利用信息技术及数据库技术等方式,合理安排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周期,避免养护不足等造成植被死亡等情况,为促进现代化城市园林绿化管理效率提升奠定了基础,避免了植被养护管理不当造成死亡后重复种植带来的浪费,节省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管理成本。

3结论

园林技术论文篇7

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以至于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再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是迫在眉睫。

2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1)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意图在设计图中体现,而这一切要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基础。

包括工程规模、布局图片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加以分析,提前将设计效果进行初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缺陷或需要更改处,可及时调整方案。现代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可将设计效果更加精确地展示,使得设计方案的修改更加方便,同时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风险。

(2)园林功能多样,除了实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

可从布局方式、景观划分、假山置石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必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植物分布以及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等,将理想的园林景观模拟出来。大致流程通常是先采集信息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分析整理;由专业软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园林建设底图,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绘制出设计轮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此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结构和环保问题。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新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人文情怀。当前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实现设计方案到最终成果的转化。

(3)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新型网络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图像的后期处理。

然后用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图样打印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滤镜功能完成图像的艺术效果分析。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及时修整。人们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欣赏,更需要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并注重细节,对温湿度进行最恰当的设计,如此才能使园林建设既满足人们欣赏娱乐的需要,又能起到改善空气、保护环境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设计更加规范标准。

(4)在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后,可使用投影仪演示设计成果。

设计理念、园林功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在其中插入图片音乐,最终将清晰直观的园林设计画面进行立体地展示。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实现各种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同样可将设计成品传输至异地,加强异地交流合作。

3关于信息网络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3.1实例工程

某市新区规划中有一片空地,面积为25000m2,计划在此建一座现代化园林。既能吸收工业废弃,净化城市空气,又能供市民娱乐休息。资金有限,但又要保证园林质量,并体现独特之处。最终决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设计施工中,提前根据各项资料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方案。

3.2信息网络方案

其优势有很多,如直观性强,可将园林全貌进行直观展示;内容详细,主次分明,表达的有条不紊;能够根据建设要求对所需资源和施工时间进行分析预估,把握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计算机的绘图和运算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缩短编制时间。另外关键作业的施工进程能够有所提升,进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编制信息网络方案通常要经过3个环节,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项目,列举明细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原理有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形式来表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二是使用图解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计划关键工作,在时差改进的网络计划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监督控制。

3.3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与普通方案相比,信息网络方案应用于园林施工中可节约很多成本。由此可见:通过信息网络方案的贯彻可以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权威,保持建设施工的资源管理的均衡状态。信息网络方案能够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这种方案不断地将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推向理想的顶端,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

(1)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能够真正的管理好时差,从整体展开,规模管理,合理地管理好物资,使得资源均衡、施工人员能够在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每种资源在相应的程序中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2)如果刚开始的信息网络方案有效,(假设信息网络方案均衡),且达到系统的平衡效果,对某一单位的建筑施工程序进行系统的管理,周期明显缩短,相对普通方案节约了1/4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还增加单位信息网络方案的信度,使得整体的交工时间得到保障。

(3)将园林划分为3个区域,既使网络总图清晰,易于观察,又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便于单体计划的修改。这与园林建筑施工中变化较多的情况相适应。

4结束语

园林技术论文篇8

园林施工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涉及诸多方面,早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已经在园林规划施工中引进了网络技术,用以指导各项任务。随后关于此方面的研究逐渐增多,许多公司都投入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去研究信息网络技术在园林建设中的潜力和效益,甚至园林部门也开始了专业软件的研发。在园林建筑行业不断进步的同时,信息网络技术也迅速普及,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且取得了显著成果。我国起步较晚,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对新型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力较低。如思想上不重视、技术投入不足、新功能未能得以实现等,以至于虽建立起了数据库,但难以发挥实际作用。再加上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园林施工越来越复杂,网络技术的应用已是迫在眉睫。

2新型网络技术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1)在设计阶段,设计人员往往会将自己的审美观和意图在设计图中体现,而这一切要以大量的调查资料为基础。包括工程规模、布局图片等,都需要通过计算机加以分析,提前将设计效果进行初步展示。在此过程中,如若发现某些缺陷或需要更改处,可及时调整方案。现代化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可将设计效果更加精确地展示,使得设计方案的修改更加方便,同时方案的可行性更高,大大降低了施工中的风险。

(2)园林功能多样,除了实用,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性,以满足人们越来越高的精神文化需求。可从布局方式、景观划分、假山置石等多方面进行设计,所以在有限的空间内,有必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对实际自然条件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规划方案。包括建筑、植物分布以及各个景点之间的联系等,将理想的园林景观模拟出来。大致流程通常是先采集信息资料,然后输入计算机分析整理;由专业软件将这些分析结果转化为园林建设底图,初步设计施工方案;设计人员根据工程要求绘制出设计轮廓,专业技术人员根据此构建三维立体模型;同时还要考虑空间结构和环保问题。先进的设计思想和新型网络技术的结合,增强了设计的科学性,也体现了人文情怀。当前技术日臻成熟,利用数字化虚拟技术可实现设计方案到最终成果的转化。

(3)图像处理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功能之一,新型网络技术的图像处理功能更加强大,可实现图像的后期处理。然后用彩色激光打印机将图样打印出来,再利用计算机的特殊滤镜功能完成图像的艺术效果分析。如有不满意之处,可及时修整。人们对园林的要求越来越高,已不再满足于简单的视觉欣赏,更需要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必须全面考虑并注重细节,对温湿度进行最恰当的设计,如此才能使园林建设既满足人们欣赏娱乐的需要,又能起到改善空气、保护环境的效果。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最终设计更加规范标准。

(4)在设计方案经过多次调整后,可使用投影仪演示设计成果。设计理念、园林功能可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与三维动画相结合,并在其中插入图片音乐,最终将清晰直观的园林设计画面进行立体地展示。网络技术打破了空间限制,可实现各种文件的远距离传输,同样可将设计成品传输至异地,加强异地交流合作。

3关于信息网络方案的实际应用分析

3.1实例工程

某市新区规划中有一片空地,面积为25000m2,计划在此建一座现代化园林。既能吸收工业废弃,净化城市空气,又能供市民娱乐休息。资金有限,但又要保证园林质量,并体现独特之处。最终决定将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于设计施工中,提前根据各项资料合理地设计信息网络方案。

3.2信息网络方案

其优势有很多,如直观性强,可将园林全貌进行直观展示;内容详细,主次分明,表达的有条不紊;能够根据建设要求对所需资源和施工时间进行分析预估,把握后续工作中存在的风险并实时对方案进行调整;计算机的绘图和运算速度快且精确度高,可缩短编制时间。另外关键作业的施工进程能够有所提升,进而缩短工期、节约成本。编制信息网络方案通常要经过3个环节,先确定目标,然后分解项目,列举明细表。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原理有两点,一是利用网络形式来表述园林工程的各个阶段,并将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展示;二是使用图解模型及相关计算方法所计算出来的计划关键工作,在时差改进的网络计划基础上,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监督控制。

3.3信息网络方案在园林施工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与普通方案相比,信息网络方案应用于园林施工中可节约很多成本。由此可见:通过信息网络方案的贯彻可以强化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权威,保持建设施工的资源管理的均衡状态。信息网络方案能够成为园林广场建设施工的管理方面的核心管理方法,这种方案不断地将园林建设施工单位的管理推向理想的顶端,使得单位更具有园林建设施工的活力。

(1)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能够真正的管理好时差,从整体展开,规模管理,合理地管理好物资,使得资源均衡、施工人员能够在时间以及空间的角度分配好自己的工作,每种资源在相应的程序中都得到合理的分配和使用,在一定意义上缩短了工程的周期,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

(2)如果刚开始的信息网络方案有效,(假设信息网络方案均衡),且达到系统的平衡效果,对某一单位的建筑施工程序进行系统的管理,周期明显缩短,相对普通方案节约了1/4的时间。与此同时,信息网络方案的实施,还增加单位信息网络方案的信度,使得整体的交工时间得到保障。

(3)将园林划分为3个区域,既使网络总图清晰,易于观察,又增加了计划的灵活性,便于单体计划的修改。这与园林建筑施工中变化较多的情况相适应。

4结束语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