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多媒体教学反思8篇

时间:2022-05-25 08:07:53

多媒体教学反思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1

关键词:多媒体辅助教学;整合;反思;教学最优化

中图分类号:G63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218-02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信息快速增长为特征的知识社会。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为主要内容的现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大大加速了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因此,为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时、空”限制,在初中数学引进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是教学改革的潮流。为了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使用多媒体,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与多媒体整合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反思、探究。

媒体是承载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教学媒体是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师向学生传递教育信息,完成教学任务的。它不仅能够传达数字、文字这样简单的教学信息,而且还能呈现色彩鲜艳的图片、动感的实体、声音和视频,与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相比显然丰富了许多。它利用三维立体把数学符号形象化,静态的内容活化为动态的画面,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更生动形象,增强了教学的表现力和真实性,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取知识信息,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把传统的教学模式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相辅相成,互为补充,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优化课堂教学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以教师为主导,实现多元互动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促进者。师生都是活动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进行创造性的学习,才能迸发出奇异的思维火花。因此教师的言语行为对学生有着至深的影响。计算机只是教学的组成部分,是辅助工具,不能把它当成“救命草”,它不能解决一切教育难题,是不能代替教师的。过分依赖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以多媒体的课件演示代替教师的教,以人和机器的对话取代人与人的交流,实际是由原来的“人灌”改为更高级的“机灌”。学生的眼球始终跟着鼠标走,这样导致师生时空上分离,不利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学习时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个体,不仅需要知识的交流而且更需要情感的沟通,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人格濡染是任何教学手段都无法替代的。无论哪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都只是教师开展教学的辅助工具,必须在教师精心地设计、组织下,才能发挥它的功效。总之,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实现多元互动,科学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才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

二、从教学实际出发,因材施教,恰当使用多媒体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使用,把教师的单方说教方式,变为形象的视听感受,把抽象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具体、形象化,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这只是对我们的教学起到辅助促进的作用。也不能只要上课就必须用,不能“为用多媒体手段而用多媒体手段”。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灵活地选用媒体,各种媒体都有它自身的优势和特点,如果不顾教学实际的需求,盲目地全盘使用各种媒体,使各种信息充斥整个课堂,信息过于泛滥,有时会唤起学生的无意识注意,反而消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难以引发学生认知冲突,不能激发学生的潜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也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现在不是告别“黑板,粉笔”,告别书本,只需敲击键盘、点击鼠标的时代。在教学中如果不使用计算机这种媒体,而用常规教学方式如小黑板、教具、学具等就能够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就不必非要使用计算机来做架子,那样反而画蛇添足,喧宾夺主。不要把多媒体当成万能的,只追求视觉上的冲击效果,一堂不落地高频率使用,从题目到练习答案,所有的过程都由电脑操作完成,黑板上不留任何字迹。学生就像看电影一样,被动地接受影像刺激。因此在进行多媒体的选用时,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要注重实效性,适度使用,不是用得越多教学效果就越好。

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使用效果,有的数学课件背景复杂,有音乐插入,有动画演示,令人眼花缭乱,使数学课成了多媒体功能展览课,失去了老师、同学之间的正常交流,这样不仅不能增强教学效果,反而破坏了课堂教学结构,冲淡了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的关注度,减少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因此,教学要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宜的教学媒体,才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做好现代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的结合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并不与传统教学方式相矛盾,反而是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多媒体教学可以理解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这个教育信息载体的教学,是对传统媒体的补充与扩展。它可以把课本中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直观地演示出来,降低知识的难度,利于学生的理解掌握。但传统的教学方式过分重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忽视了形象思维的挖掘。因此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茂、动静相宜地把抽象事物充分地表现出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以趣激思,使他们的注意力更集中、持久,更重要的是能向学生揭示思维过程,启发、诱导学生展开思维活动,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现代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给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内容,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实现与传统教学的完美统一。

四、注重信息反馈

多媒体有很强的模拟和交互功能。因此教师在课件设计时不仅能呈现教学所需的文字信息,还要设计学生作答后给予的评价信息,实时反馈。反馈信息也要带有一定的启发性,不能只是简单的夸奖之词。比如“你还有别的想法吗?”“请你考虑还可以怎么解?”等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多媒体的恰当使用,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动静结合,表现力强。在情境模拟的氛围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爱学、乐学、会学的好习惯。

总之,多媒体只是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不可能解决教学中所有的问题,因此不能过分夸大计算机的作用而忽视了教师、学生的地位。他们才是课堂的主宰。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搭建一个互相探讨的学习平台,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Z].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2

关键词:语文 多媒体教学 反思 策略

多媒体技术凭借其集声、文、图、形于一身的优势,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枯燥格局,扩大了课堂教学的信息传递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在语文教学领域越发广泛地得到应用。然而,在这股教学变革热流中,由于认识上的误区和实践方面的不足,语文多媒体教学显现出诸多弊端。

一.课件主宰课堂,师生均沦为其附庸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时时关注学生的思维走向,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甚至笔迹等手段,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控课堂情绪和气氛,突破重难点,主导教学。但是,多媒体课件往往事先设计好了教学过程、教学内容甚至思考的问题,并很难临时变更。因而,教师为了不超出课件的范围,不再即时关注学生的知识接收情况,调整教学思路,而是想方设法地把学生的思路往课件的模式中生拉硬拽,变身为忙于操纵机器的“程序员”。学生努力看清银幕上的图像、听明音箱里的声音,被减少了独立思维的空间,即使有思维的火花也被忽略,从头至尾被格式化、程序化的课件牵着鼻子走,成为热闹的“看客”。多媒体和课件一跃成为整个课堂的主宰,整个课堂必须一步一步地按照事先设计的流程进行,让老师与学生一起跟着多媒体走。其结果是,语文课堂不再是充满激情和灵活多变的双边教学活动,而变成了冷冰冰的、缺乏互动的教师点鼠标、学生观银幕的“人机对话”。如此思想僵化、被固定化、标准化的语文课堂,严重背离了新的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一味扩充容量,课堂信息庞杂难吸收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容量大、速度快、清晰度高的优势,有利于知识的扩展和视野的开阔,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习效率,却也相应地加大了学生的学习任务。一方面,图像如浮光掠影般的快速切换,学生应接不暇,没有细看和思考的时间,只能蜻蜓点水式地吸取知识。从而导致,在容量大的课件面前,学生学习负荷过重,既没有时间去深入挖掘课程重点,也没有精力去理解吸收大量知识,听课的效率不高。长此以往,学生极容易产生厌学心理。

另一方面,教师过于注重课件的动画、色彩、音响的效果,生拉硬扯地搭配大量的附加信息和无关信息,在不该插图的地方插了图,或者搭配与授课内容毫无关系的动画,而全然不顾所用图片和动画是否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课堂上播放的音乐不严格的挑选,而全然不顾所选乐曲是否适用于课文的内容。这种拉郎配式的做法直接导致,课堂内容主次不清,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冲淡了学生对学习重点的关注,反而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效果。

三.过分追求影音,削弱学生的思维拓展

直观性是多媒体教学的突出特征。多媒体能够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具体,通过对文学作品所涵括的文字、声音、图像、颜色、情节等的处理,把文章中所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情境中,给学生以直观的感觉,使学生更容易地进入作品。然而,学生在依赖声像资料进入作品的同时,也受到多媒体情境的限制,在无形中被动地接受多媒体所传达的思想,他们的思维也完全被局限在某个框框内。要知道,文学语言具有含蓄性、情感性、隐喻性和模糊性,“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韵味是网络或一个课件难以演绎的。语文教学的魅力之一,就是在引导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过程中,仔细品味语言文字,通过联想和想象,把握作品的情志,理解文学作品的内涵。一览无余的的多媒体画面,不但无法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解读能力,更使学生失去了“披文入情”的再创造机会。过分追求影音的多媒体教学,不利于学生深入挖掘作品的内涵,也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会逐渐禁锢学生的思想,会使语文教学丧失其充满灵动的人文魅力。

四.忽视语言的灵动,丧失语文学科特色

多媒体可以展现清晰、丰富、美观的画面,教师只要把课堂所涉及的知识都制作在课件中,就能够轻松地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语文教学变得极为简便,教师往往只需考虑如何用口头语言将这些画面或文字连接起来,因此,许多教师忽视了教学语言。然而,语文教学除了传授知识,更为重要地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熏陶,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和性格特征。语文教学的这一特质,要求语文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和体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唤起学生的热情,诱导学生去品味文学之美,从中汲取有益的人文财富。多媒体教学用课件的演示代替老师的讲解,就达不到对学生进行陶冶情操和人文熏陶的目的,沦为传递知识的工具,丧失了语文学科的情感特色。

多媒体并非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它的形象、高效、交互等优势也是不可否定的。怎样才能使多媒体教学优化其效果呢?为了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发挥其功效,在制作和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妨遵循以下策略。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3

课题:《海燕》(高尔基)。

教学时间:45分钟。

教学过程中使用多媒体情况:

1. 作者及背景简介。

2. 配乐(贝多芬《命运交响曲》)朗读指导。

3. 设计文章内容分析表格(包括正面描写海燕、侧面描写海燕和海燕的象征意义三大格),让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然后显示答案。

4. 放映配画朗诵录像,放映名家朗诵录像。

整个课堂多媒体可谓全程参与,色、光、声、像俱全。教师完全丢掉了粉笔,离开了黑板,站在计算机演示平台前,点击鼠标,把教材的文字图像化了,让学生眼见海燕、耳闻其声,遥远的海域拉到了眼前。置身其中,享受着现代文明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乐趣。师生们似乎都那么的入神。

然而,醒过来之后,却觉得自己只是当了一回观众。表演者除了教师还多了一部机器,因而显得更为纷繁多彩。

如果对照语文新课标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的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的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做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的要求,我们便会发现这样的课,跟传统“我讲你听”的教学相比,只是多了一件华丽外衣而已。不客气的说,如果“我讲你听”的教学是忽视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话,那么如此地使用多媒体,则使这些现象显得更为惨烈。

新课标要求“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然而,在这节多媒体参与的课堂上,屏幕上先是作者介绍,接着是时代背景介绍,最后在填表分析时,海燕的“象征意义”的格子里出示的是“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这几个字特别用红色加粗,让学生毋庸置疑。这,怎么能说是学生“自己的体验”呢?其实不要说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就是成人,由于国籍不同、身份不同、阅历不同,都不可能对海燕这一形象有相同的体验:一致认为象征“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先驱”。因为经典的也就是世界的,如果是某一个民族、阶级或某一个团体独有的东西,它就不可能成为经典。在“世界在多元化的前提下和平发展”成为全人类共识的21世纪,我们不但没有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体验”,反而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惨烈地“摧残”学生。

再则,假如没有多媒体,就没有后面配画朗诵的画面,那么一千个学生心中就会有一千个海燕,这就是文学作品的再创造,也正是这个再创造使文学作品充满了魅力。曾记得一个文学家说过,小时候听爷爷讲孙悟空的故事,他把孙悟空想象成一个英俊无比、威猛高大的英雄。后来看了连环画,见孙悟空原来是一个瘦骨嶙嶙的猴子,实在扫兴。

一般来说,不喜爱文学作品的人,都是缺乏想象能力,不善于把文字变为画面,即缺乏再创造的能力。当然这种能力一半是天生,一半靠培养和锻炼。配画朗诵,固然十分精彩、十分动人,令人大开眼界,但它说到底是机器的精彩,是别人的精彩,并不是学生自己的精彩。它的副作用可能会使善于想象的学生觉得扫兴,使不善于想象的学生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而养成严重的依赖性。

课堂突出了朗诵指导,并以《命运交响曲》作为基调,对于理解《海燕》的主旨来说无疑是有益的。新课标也指出,要“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问题是“言为心声”,既然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又怎么能把全班的学生都定在一个调子上呢?即使是“流利”,也有“大江东去”“湘江北去”“门前流水尚能西”。哪一方“水”不是“流利”的呢?如此划一的朗诵指导,对照新课标的“自主”,的确有扼杀个性之嫌。

多媒体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就像是一把双刃剑,怎样使它在落实新课标中发挥正面的作用,十分值得商榷。

我以为,多媒体必须为学生阅读的“自主、合作、探究”服务。比如海燕的象征意义,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自由写,然后通过投影,把学生所写显示出来。让学生们自由讨论评判,教师参与其中,最后再展示作者和时代背景简介以及传统的观点,供学生参考。海燕的形象也要让学生根据文字,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进行口头描述,然后再展示有关画面,让学生比较优劣。读也是如此,可准备几首音乐曲,让学生挑选配乐个别朗读。看哪首曲子喜欢的学生最多,然后以这首曲进行配乐齐读。最后欣赏名家的朗读作品,师生共同比较评判。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4

高中数学课是一门基础课,打好高中数学基础知识,不仅有助于其他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归纳推理能力、数据运算能力。但由于高中数学课概念、定理较多并且抽象,加上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的要求更高,因此,对部分章节内容引入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教授知识,突破难点,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们在数学教学中不能合理使用多媒体,那么不但不会提高学习成绩,反而会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下面我就多媒体辅助高中数学教学谈谈思考:

一、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良好的兴趣就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但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良好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好奇”是学生的天性,他们对新颖的事物、知道而没有见过的事物都感兴趣,要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就必须满足他们这些需求。将多媒体信息技术融于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图文并茂、声像并举、能动会变、形象直观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各种情境,激起学生各种感官参与,调动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动机和兴趣。充分说明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

二、生动形象地将知识的形成过程展现给学生

高中数学中有很多比较抽象的概念、公式、图像、性质等知识地讲授时仅限于教师的口头讲授和学生的逻辑思维参与,故而学生不能很好地理解概念的形成和性质的推导过程,导致运用中出现乱用、错用的现象。利用多媒体手段,可以将枯燥的难以理解和记忆的数学概念、公式等用生动的动画演绎出推理过程,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将难以理解的空间立体图形通过计算机以三维动画形式表现出来,从而增强直观性,加深学生理解和认识。

三、媒体教学应遵循认知规律,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多媒体教学既然是一种教学过程,当然应遵循认知规律,应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教师应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教师在多媒体教学中不单纯只注重教学手段改革,更重要的是重视现代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理论、教育观念的转变,不能只注重媒体研究,而忽视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研究。否则,则会造成由原来的“口灌”变为“电灌”,“穿新鞋,走老路”。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个别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从引入到新课,从概念到规律,从举例到课练,均投影在屏幕上,学生看得多、听得多,但思考得少,只强调过多的外部刺激,不留给学生足够独立思维空间,学生收效甚微,更谈不上能力培养。多媒体技术的滥用,让学生看了“电影”。一些教师将数学解题教学中的例题解题步骤完完全全展示在屏幕上,虽然增加了课堂容量,降低了教师书写难度和减少了笔误,但学生不能从老师一步步书写中体会到解题思想,由于时间短,学生思考时间缩短,看了热闹,往往印象不深,久而久之,降低解题能力。

四、多媒体教学要与传统教学相统一

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各有优势和不足,我们不能一味强调使用多媒体,甚至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是比传统教学更高效、更先进、更高科技,但教师不能只站在站台前,不能只会操作“机器”。不要企图用屏幕代替黑板,缺乏板书、演练的教学往往事与愿违,教师要更多地深入学生中间,用眼睛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5

[关键词]多媒体 学习兴趣 优越性 局限性 化学教学

多媒体课堂教学过程主要包含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四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为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处理好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

一、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优越性

化学的新课,不容置疑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部分,许多化学现象、化学概念、化学反应、化学规律都要求学生在学习新课时有一个正确的第一印象,这样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造成认识上理解上的模糊或错误。在讲授新课时,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声音、图像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多种方式,不同的表现手法对新授课的内容进行加工,生动、有趣地展现于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认识化学现象,化学反应及规律。同时,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还可以加大传输的信息量和信息传输的质量,实现课堂的优化组合。

1.通过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都希望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希望学生带着一种高涨而积极的情绪从事思考和学习。心理学家也告诉我们,兴趣必然引起追求,兴趣是获得成功的动力,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力量。在媒体教学中恰当播放一则故事,一段录像,一幅画面,将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在高二教材中“硝酸的性质”一节的教学过程中,播放玻尔获诺贝尔奖章的动人事迹的录像,而后提出问题。

让学生思考,接着讲解该节内容,完后再让学生回答前面所提的问题,使学生利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实际现象和解决具体问题,从而对学习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通过多媒体教学,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知,这种新颖的学习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且增加了感知深度,培养起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多媒体,增大教学信息

电教媒体的大信息、大容量、省时、省力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如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总结和巩固训练等活动,若将预先写在投影胶片上的训练题适时投影,既省时、省力、便捷,有效地减轻师生负担,又加强了训练密度,提高效率。而且电化教学还能更好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不同水平,既便于为基础差的学生补课,又使于学得快的学生多学些东西;而且还增加了知识深度。

3.运用多媒体,可优化化学试验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实验设备不具备,或实验条件不充分等原因,常常不能有效及时地把化学实验准确地演示出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细致的观察,提高化学实验的演示效果。

化学教学中对某些有毒性的实验、化工生产过程、化学反应过程等某些实验也可以用多媒体课件来模拟的。模拟有毒、有害物质的实验,减少污染。许多化学实验有毒,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发生意外事故。因此,化学实验中一些错误操作,只能靠教师讲其错误的原因,以及错误操作可能带来的危害,却不能用实际操作实验证明,否则,会造成危险。而电教媒体进入课堂,这种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用计算机动画模拟这些错误操作,它可将步骤分解,放慢动作,不仅把错误的原因演示清楚,而且可以喧染气氛,学生看后印象深刻,加深对错误原因的理解。

如在教学《氨气》这一节课时,可以通过制作课件,把氨气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模拟动画、氨气分子结构模拟动画、氨气与酸反应的实验模拟动画,这样既可以使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大大缩短了讲解的时间,使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习和掌握知识。

二、多媒体辅助化学教学的局限性

就对化学试验来讲:

完全用多媒体代替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观弊端很大:多媒体模拟实验中使用的仪器、药品无选择余地,装置搭配具有确定性,仪器的装配过程往往被忽视;而在实际实验操作中有些仪器、药品可以替换,具有可选择性,不同仪器可能会导致不同的操作过程,所以学生的仪器装配操作也得到了强化训练。而电脑的“摸拟实验”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兼容能力,学生缺少那种在实验室亲身体验的感觉,而感到学习被动,程序固定,惰性、依赖性增强,难有创新。

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要继承传统教学媒体中的合理部分,恰当引进现代教学媒体,并使二者有机结合。教师不能成为电脑和仪器的操作员、屏幕画面的讲解员。应坚持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和思想,合理应用多媒体,不要使多媒体教学变成“放幻灯”。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媒体虽能模拟或再现实验,但毕竟是模拟,在教学中有条件做的化学实验绝不能用多媒体代替,只能用多媒体的长处帮助学生加深对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及理论知识概念的进一步理解。

综上所述,多媒体引入化学教学,用好了能提高教学质量,用不好,效果会适得其反。只有从化学课程的实际出发,从学生的个性特征出发,使传统与现代化教学媒体互相渗透,发挥整体功能,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才能给化学学科带来新鲜的气息,使其似一种催化剂,给课堂教学增添活力。

参考文献: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6

关键词:多媒体;中学语文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32-258-01

近年来,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逐渐进入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人们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但在把多媒体技术引入语文教学的具体实践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暴露出诸多问题。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深刻的反思和探究。

一、计算机在辅助语文教学中的两个误区

1、应用多媒体教学即是语文教学现代化的体现

语文教学的改革关键是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语文教学的改革是要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目的、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的现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观念。可见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只有更新语文教学观念,才能在改革语文中产生巨大作用。

2、多媒体的应用是“辅教”而不是“辅学”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最根本的优越性,是改变学生由听教师的“口传”所形成的被动地位,到学生完全以主人翁的地位对媒体展示的信息进行观察、加工和处理,在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整个教学过程不再是围绕“教”而进行的,而是关注学生的“学”,计算机辅助语文教学,不是辅助语文教师的“教”而且辅助学生的“学”。

二、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目的

多媒体的引入为传统语文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带给学生全新的视觉冲击。在不违背中学语文教学目的的前提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目的。作为教师课堂教学重要的辅助手段,多媒体的应用应包含以下功能:

1、多媒体应用要能提供更丰富的课堂教学信息容量

语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就是要大面积、大容量、高速率地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从而发展智力、形成能力。用信息论的观点来看,就是要在一定时间内为学生传导最多的信息,使他们提高语文学习的效率。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运用,应尽可能地扩大课堂信息传递的通道,提高单位时问内传递信息的容量,加快信息传递、知识整合的速度,以增加课堂的密度。

2、媒体的运用要善于创设情境、启发想象

现在初中语文课本所选的范文,最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在注重对学生思想教育的前提下,增加了语言优美、立意新奇、境界开阔的文章。学习这些文章,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思维.丰富了他们的语言。但教授这些文章时,如果仅靠教师的一张嘴、一支笔,往往是教师口干舌燥、学生一头雾水;如果利用计算机的多媒体特性,通过有声的画面再现生动的形象,则很容易把学生引入文章所描绘的意境中,体会文章的主旨,获得深刻的印象。

3、多媒体教学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语文学习兴趣是指学习者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力求探究语文知识和技能、带有强烈愉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它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也在学习活动中生成与发展,它可以成为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

4、利用多媒体要能活跃课堂气氛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声音、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将文字、图像、动画、视频、音频等融于一体,把学生的各种感官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从而拨动他们的心弦、使之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

三、语文多媒体教学应遵循的原则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教学性原则

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又要有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情景)、资源环境,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要反映主要的机制,细节可以淡化,要尊重事实,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简约性原则

课件所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要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有可能,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过多的文字蒯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而且容易干扰学生的感知。

4、艺术性原则

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而且使人赏心悦目,获得美的享受,所以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色彩柔和,搭配合理,有审美性(这是比较难做到的,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5、适度运用原则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7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物;应用与反思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7-0184-01

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的自然学科,更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多媒体和网络等新技术、 新手段给生物教学注入并充实了新的元素,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生物实验教学中,能解决生物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因此对中学生物学新课改的进程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多媒体应用于中学生物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该避免出现重技术、轻文本;重现代、轻传统;重媒体主导、轻师生关系等诸多不可轻视的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的积极意义

1.多媒体的运用,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运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为学生及时地向学生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丰富多彩的学习刺激。利用多媒体动画模拟克隆的整个过程,在短时间内把一个重组细胞培育成一个活生生的羊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展示在学生面前,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把现已绝灭了的古代爬行动物——恐龙的形态、生活情景及兴衰过程逼真的重现;把祖国的珍稀动植物如大熊猫、金丝猴等呈现在学生面前。多种感觉的共同参与,使生物教学变得生动、形象、直观、有趣,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直接激发了学习兴趣。

2.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抽象知识形象化,强化学生的理解力

运用多媒体能把所学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有利于对比较复杂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我们运用多媒体来显示肾脏的结构和演示尿的形成这一过程,真实地再现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的动态过程,化静为动,化抽象为形象,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枯燥乏味的生命运动现象变得新颖有趣。学生非常容易接受,且记忆深刻。

3.使用多媒体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生物学讲授本身存在一个时空性、形象化、真实化的问题。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内容,时间空间跨度大,使用多媒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演示生物发展的全过程,例如用一个光盘介绍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过程,胚胎发育的过程等,就可以不受时空的限制;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有丝分裂的多媒体技术就形象地演示了有丝分裂的整个过程;介绍濒危动物时,可见到逼真的画面,听到它们的叫声,周围的自然环境,具有真实感,还使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内容简单化、直观化,更多、更快地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并且印象深刻,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运用多媒体,更好地示范试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实验课的时候,老师的示范操作显得十分重要,但由于大班教学的限制,老师虽面全体,但后面或靠边座位的学生们往往不能清楚而完整的看到老师的整个演示过程。现在老师们可以将亲自示范演示实验同多媒体投影相结合,将这一实验在实物展示台上操作并投影到大屏幕上,让每个学生都能清楚地看到该实验操作的步骤、方法。实践证明,学生的实验时间可以大大缩短, 正确率得到大大提高。

二、运用多媒体辅助生物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在激发学习兴趣,加大课堂容量,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思维,突破教学难点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积极意义。但是在运用媒体时,应根据内容与需要选择,切忌滥用。

1.走出机器主导的误区,重视新型师生关系

现在多数课件的开发单纯追求直观和生动,忘记了作为主体存在的学生的主动性。师生互动机会少,信息技术沦为教师表演的道具,学生成了被动的看客,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难发挥,更不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而教师也受到定型情节的课件影响,完全围绕着课件讲课,缺少了课堂教学中最为精彩的“即兴发挥”。完全背离了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构建融洽、和谐的学习氛围的要求。

2.使用多媒体应遵循媒体优化原则

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而不是越多越好。教学中是既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帮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非所有的生物课都能或都必须用多媒体。

3.重视“课程本位”,力求突出重点

课堂永远追求的应是教学效果,一节生物课所涉及的知识点一般有很多,如果一味地追求高技术,势必弄巧成拙,容易使学生的注意力分散或在新技术面前茫然失措,难以保证课堂内有充分的时间攻克重点和难点。而过度的兴奋也容易使学生陷入思维疲劳,不利于后边课程的学习。所以,瞄准本节重点、难点、比较抽象难懂,需要借助特定动画演示或音响效果来增强教师讲解的表现力,帮助学生深化理解,加强记忆的重要知识点,精心定位学习内容,往往是多媒体教学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包小军.多媒体教学的误区与矫治[J].科技信息.2007.5:29

多媒体教学反思篇8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反思;多媒体教学;启示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2-0263-02

新课改,是社会变革的产物,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新课改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改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随着电脑的广泛使用和普及,近些年,多媒体教学这一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被老师们广泛地应用。但多媒体教学一定要从实际出发,要适时、适量、适度地进行,要让课件真正为课堂教学服务,决不能造成“教学为多媒体服务”的怪现象。因此,经过几年的多媒体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我对新课改下语文多媒体教学做出了如下的反思。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种的优势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是教育技术发展到一个特定阶段的必然结果。多媒体给老师和学生都提供了一种快速有效传递知识的环境,多媒体技术把语言、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经过处理后,形成一种全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呈现教学信息。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学习者成为主动参与、发现、探究和建构知识的主体,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能鼓励他们发展批评性思维能力及综合知识的能力,从而使学生主动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核心。这正好符合了新课改中“以学生为主体”的要求。同时,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的教学气氛。它使教师成为新课改要求下开放式、相互作用的课堂三角中的一角,从传统钓知识传递者变成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教学的组织者,他们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组合成了一个合理的、协调的、有创造性和发展性的学习整体,从而使语文学习不再枯燥乏味、了无生趣。

二、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运用中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兴起为语文教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教学环境,给语文课堂注入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它把语文课堂放在了一个真实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环境中,为语文教学的听、说、读、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便利的条件,使学生能迅速接触到具有广泛文化内涵的知识,提高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和生动性。然而,尽管多媒体技术对语文教学有着显而易见的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我们也必须正视它在教学实践中所存在的消极影响和问题。

1.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与教学运用的不同步。多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只为语文教学的形式、教学的手段、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思想的改变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长期以来并未充分、有效地被广大语文教师使用,还有很多语文教师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灵活自如地运用多媒体来丰富、深化语文课堂教学。

2.教师对多媒体教学技术掌握的缓慢、不熟练。“技术的发展远远走在教师融合技术于其课堂和教学理念之前。”多媒体技术要运用于语文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现在的一些青年教师能熟练操作电脑,有丰富的网络知识,但却不能上一节高效的多媒体语文课,这是因为多媒体教学要求教师既要精通教学内容,又要熟练掌握一些多媒体技术。这对于习惯了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3.大量的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不利于学生的精品细读。语文是一门集品、悟为一体的学科,它要求学生通过对一些经典美文的细细品读去体会其中的意韵,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里边。但多媒体利用声、像和有关文字往往给学生许多直接的启示,不用细读品味就可以回答出教师的问题,无形中使学生缺少了精品细读的机会,缺少了思维想象的空间,更少了对文章、对生活的至深感悟。

4.不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去感悟、体会文字中所蕴含的内容、思想和感情,使学生在这种感悟、体会中逐步形成、发展,并不断提高自己的语感。但多媒体的声、像往往无法代替文字本身所给于学生的那种“无限滋味在其中”的美妙感觉。

三、启示与建议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语文教学,的确为语文的教学和学习增添了活力,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但如何使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1.探索、研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相配套的教育理论。多媒体技术只有与相应的教育理论相结合,才能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教育理论又直接指导着教学实践。因此,探索、研究、发展与多媒体技术辅助语文教学相配套的教育理论就显得至关重要,具有重大的意义。

2.不断提高语文教师的多媒体教学水平。今天,许多教师会从网络上下载一个个课件来进行多媒体教学,但这种单纯的“拿来主义”往往缺少了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语文教学的迅速发展与普及,不仅要求语文教师要懂得计算机的使用,而且要能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文学体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设计和制作出实用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课件。这无疑是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地参加科学、规范的计算机技术培训,努力提高自身的多媒体教学水平。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