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激励机制论文8篇

时间:2022-09-24 08:36:01

激励机制论文

激励机制论文篇1

(一)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金钱是万能的”思想在相当一部分人的头脑中滋长起来,有些企业经营者也一味地认为只有奖金发足了才能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美国管理学家皮特(TomPeters)就曾指出“重赏会带来副作用,因为高额的奖金会使大家彼此封锁消息,影响工作的正常开展,整个社会的风气就不会正。”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在二者的结合上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创建适合企业特点的企业文化

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用一定的文化塑造人,企业文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机制,只有当企业文化能够真正融入每个员工个人的价值观时,他们才能把企业的目标当成自己的奋斗目标,因此用员工认可的文化来管理,可以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动力。

2.制定精确、公平的激励机制

激励制度首先体现公平的原则,要在广泛征求员工意见的基础上出台一套大多数人认可的制度,并且把这个制度公布出来,在激励中严格按制度执行并长期坚持;其次要和考核制度结合起来,这样能激发员工的竞争意识,使这种外部的推动力量转化成一种自我努力工作的动力,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最后是在制定制度是要体现科学性,也就是做到工作细化,企业必须系统地分析、搜集与激励有关的信息,全面了解员工的需求和工作质量的好坏,不断地根据情况的改变制定出相应的政策。

3.多种激励机制的综合运用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日本著名企业家稻山嘉宽在回答“工作的报酬是什么”时指出“工作的报酬就是工作本身”,可见工作激励在激发员工的积极性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我国企业职工参与企业决策和企业管理的渠道有许多,其中,职工通过“职代会”中的代表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较为普遍。但“职代会”目前存在一种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的现象,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和健全。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事实上激励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方式,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多跑道、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激励一条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激励多条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而他们所采取的激励的手段是灵活多样的,是根据不同的工作、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制度,而决不能是一种制度从一而终。

(三)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见下表:此表摘自鲁直《人类工效学》1999年第一期)

不同因素对不同类型的企业的影响力排序

国外企业国有企业中外合资企业

成就公平与发展成就与认可

认可认可企业发展

工作吸引力工作条件工作激励

责任报酬人际关系

发展人际关系基本需求

责任领导作风

基本需求自主福利报酬

由此可见,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四)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激励机制论文篇2

关键词:证券市场股票期权有效性激励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维护出资者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需要构建一套完善的经营者激励机制。股票期权因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激励形式而备受关注。但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却依赖于外部条件的完善,包括资本市场的完善、经理市场的建立与健全以及各种制度措施的建立与完善等等。其中资本市场的完善,尤其是证券市场的有效是发挥股票期权应有的激励作用的重要前提条件。

有效的证券市场与股票期权的激励作用

股票期权及其激励模式

股票期权是现代企业中针对剩余索取权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指企业所有者向其经营者提供的一种在特定的时间内可以按照某一既定价格购买一定数量本公司股份的一种做法,其激励模式如图1。

股票期权的价值在理论上是没有上限的,由此有望更加激发经理人员的积极性。在行权价格既定的情况下,经营者的收益与股票的市场价格成正比。而股票价格是股票内在价值的体现,两者的变动趋势是一致的。

因此,在理想的情况下,股票内在价值是企业未来收益的体现。于是,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未来发展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正相关的关系。当股票价格决定于公司价值时,股票期权使得企业经营者的个人收益成为企业长期利润的增长函数。通常情况下,从授予股票期权到行权应有一个较长的时间间隔,从而使得经理人员不仅关心当前的股票价格,更关心将来行权时的股票价格,既关心企业的短期利益,更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因为只有未来股票价格足够高,经理人员才能在股票期权上获得丰厚的回报。

市场有效性的重要意义

显然,股票期权激励机制有效性的假设前提是公司价值决定其股价涨跌。而只有市场是有效的,股票价格才和公司价值呈现相关性。市场的有效性是指根据某组已知的信息作出的决策不可能给投资者带来超额利润。证券市场的有效性是指证券市场效率,包括证券市场的运行效率(EfficiencyRun)与证券市场的配置效率(EfficiencyAllocation),前者指市场本身的运作效率,包含了证券市场中股票交易的畅通程度及信息的完整性,股价能否反映股票存在的价值;后者指市场运行对社会经济资源重新优化组合的能力及对国民经济总体发展所产生的推动作用能力的大小。

有效性的基本假设是证券存在一种客观的均衡价值,股价已反映所有已知的信息,且价格将趋向于均衡价值。这一假设意味着投资者是理性的,其购买和出售行为将使证券价格趋向其内在价值,且调整到均衡的速度,依赖于信息的可利用性和市场的竞争性。

就宏观而言,金融市场的目的,是将一个经济体系中的储蓄,有效地分配给最后的、资金运用效率更高的使用者。在一个有效率的资本市场上,公司经营者的任何理财行为均可以通过本公司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票等证券的价格获得回应:有利的理财行为可以提高证券价格,不利的理财行为则会降低证券的价格。因此,对于企业的经营者来说,如果一个市场是有效的,则意味着企业行为也就是市场行为。

我国目前证券市场有效性严重不足

我国目前的证券市场有效性严重不足,股市对企业信息的反映较弱,投机气氛极为浓厚,市场操纵时有发生,公司的股价和其经营业绩往往缺乏相关性,股价不能反映公司业绩,经常出现股价与业绩非对称的现象,甚至与其真实价值严重背离,主要表现在:

股权分置长期得不到解决,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重很低,非流通股所占比重超过60%,大股东一股独大现象严重,上市公司分配不规范,中小投资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股价虚升,经常出现大幅度波动,使得证券市场丧失了对经理人员业绩的客观评价功能,股票价格很难或基本上不能反映公司真正的投资价值。

证券市场在反映企业的信息方面严重不足。我国目前公司的股票价格在“炒作未来”的幌子下肆意操纵的痕迹十分浓厚,股票价格中包含了很多投机性的因素,股票价格与公司实际的经营业绩关联度极低。这种状况使得对持有公司股票的管理层来说,股票的激励作用大大降低。难以发挥期权设计者期待的激励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反向激励”的作用,这种反向激励不仅削弱了期权的激励效果,甚至还可能诱使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利用我国证券市场监管不力的缺陷进行市场操纵,拉抬股价以获取股票期权上的利益。

众多上市公司缺乏诚信,投资者对市场失去信心。近年来,几乎每年都有一半以上的上市公司存在关联交易,其中不乏是财务包装所需。大量的上市公司通过非正常手段以调控利润,不少“绩优”公司的业绩不断受到质疑。长此以往,投资者也就对各种信息都失去了信任,也就不可能依赖相关信息来评判股票的投资价值。从而也就无法依据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来确定买卖股票,而是依据股票价格是否存在投机价值来决定买卖股票。

证券市场缺乏有效性,股票期权的激励效果就无法体现。由于股票价格不能反映公司的价值,也就不能反映管理层的能力和努力程度,股票价格的变动也就失去了对管理层的约束和激励。这种环境下实行股票期权计划有可能出现绩优公司的股票期权不能获利,或获利很小,而亏损公司的股票期权获利丰厚的不合理现象。

强化市场的有效性

首先健康成熟的证券市场是股票期权激励机制实施的必要的客观环境。只有保持股价和公司业绩的正向相关,才能激励公司经理人员采取各种手段谋求公司的长远发展,并通过股价的稳中有升来获利。其次,成熟的证券市场也将促进并购的顺利进行。如果公司的管理不善、业绩不佳,导致市价下跌,则很容易被有实力的收购者所收购,从而使得经理人员产生很大的压力,促使他们尽心尽职,努力维持公司良好的经营业绩。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市场建设,为股票期权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规范上市公司运作

如果上市公司不存在投资价值,则投资者只有通过投机炒作才能在证券市场获利。因此,要树立投资者正确的投资理念,唯有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而当前我国上市公司普遍存在运作不规范和质量低劣的现象,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缺乏应有的信任,投资者对市场和上市公司缺乏信心。为此,必须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严格把好上市关,就公司进入证券市场制定一个较高的门槛,强化上市公司的入市质量,确保素质高、经营业绩好、有发展潜力的企业进入证券市场。

在尽快消除公司股权分置的同时,坚持和提高股票上市标准,增加绩优上市公司的数量。

加强上市公司内部的经营管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此,必须建立并完善上市公司内部治理机制,有效防范上市公司“内部人控制”的负面影响。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机制,规范上市公司行为。

在适当缩短信息披露间隔时间、健全企业会计制度的同时,加强对信息质量的监管和处罚力度,将民事责任引入信息披露制度,以消除市场信息的不对称性状态,制止内幕交易和欺诈行为,促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完整和规范。

加强监管

加强有效市场建设,为股票期权的实施提供一个相对完善、成熟、理性的市场环境,使证券市场形成有效的市场评价机制,从而使得公司的股票价格才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经理人员的经营成果及公司的发展潜力,才能据此对经理人员提供长期激励。为此,我们应当加强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完善有关法规,加大监管力度,对违规行为应当及时地予以重罚;同时,要倡导理性投资的理念,使证券市场向稳定、高效的方向发展。

完善信息制度

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是提高市场有效性的一个重要环节。证券市场实际上是一个信息市场,信息的可获得性和所获信息的准确性是市场效率形成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完善的信息制度对于提高市场有效性是极为必要的。目前,我国证券市场信息披露制度尚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法规还不健全、监管部门执法乏力。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共谋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出具虚假财务报告欺骗投资者的事件屡屡发生。完善的信息制度应当包括信息公开制度、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证券资信评级制度、证券投资咨询制度、新闻制度和惩罚制度等。其中关键的是要建立并严格执行强制性的信息披露制度,全力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证券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和中介机构隐瞒事实真相或提供虚假信息,向外输送利益和私自转移资金、运用关联交易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等行为,以及从事内幕交易、操纵市场等违法违规活动的责任人,有关部门应依法严惩。

完善证券市场的竞争机制

为了有效地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加强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力,首先应尽快解决上市公司的股权分置问题,推动国有及法人股上市流通。这将有助于上市公司成为真正面向市场、重视市场、处于市场机制完全监督下的市场型法人实体。其次应完善除牌机制,对于连续一段时间不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应清退出市。这将有助于约束上市公司的行为,也有助于树立投资者的价值投资意识,从而使得市场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估股票的投资价值。

股票期权是一种很理想的激励机制,它可以有效地协调经营者与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但它必须借助于市场对公司的正确估价并通过股票价格表现出来,而这必须依赖于一个完善、高效的证券市场。因此,我们应首先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尽快提高证券市场的有效性,为股票期权发挥其应有的激励作用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参考资料:

1.李心合,财务会计理论创新与发展[M],中国商业出版社,1999

2.汪平,财务理论[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3

激励机制论文篇3

1、研究目的与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的原则。”[[1]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第六条][1]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务员激励机制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公务员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由于公务员退出制度不完善,稳定性过强,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压力;三是由于公务员队伍的晋升受到权力因素的干预过多,导致公务员激励机制与职务晋升脱节,影响工作积极性与学习提升热情。凡此种种,挫伤了广大公务员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本论文选择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作为研究选题,目的在于通过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的认识,探求健全与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务员队伍发展激励机制。

2、研究的路径

(1)基本思路:首先对本论文选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理论概述,然后详尽考察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并在梳理和概括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措施。

(2)基本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紧扣公务员法,收集、整理、分析涉及相关理论、制度和经验;历史研究法,通过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缘起、改革和发展的考察,为研究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提供帮助;对比分析法,分析探讨西方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特点,借鉴其成功经验;实践研究法,通过对我国公务员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调查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的措施。

(3)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避开普遍采取的研究内容与方法,从我国公务员队伍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出发,研究我国公务员队伍建设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提出我国公务员队伍激励机制优化与完善的创新性措施。

3、国内外研究情况

公务员制度首先产生于西方国家,所以西方学者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一方面,在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中引进了经济学、管理学、行政学等成果,同时进行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澳大利亚的欧文•E•休斯教授在《公共管理导论》[[2] 〔澳〕欧文休斯《公共管理导论》(中译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2]一书中,对传统公共行政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进行比较,认为应在公共部门中引入与私营部门更为相似的激励机制;美国的珍妮特•V•登哈特教授和罗伯特•B•登哈特教授在《新公共服务——服务而不是掌舵》[[3] (美)珍妮特.V.登哈特(JanetV.Denhardt) (美)罗伯特.B.登哈特(RobertB.Denhardt)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06][3]一书中,系统地阐述了新公共服务模式的基本理论内涵。

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设较晚,但公务员制度有着自己的特点,把国际法则与我国实际结合起来,产生了很多成果。李和中在《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4] 李和中,《21世纪国家公务员制度》,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1.][4]一书中详细介绍了中外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认为我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与时展不相适应,应通过推行竞争机制,确保公务员素质;余兴安的《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5] 余兴安,《激励的理论与制度创新——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05-01][5]一书,通过对激励基本理论、中国公务员激励问题的总体分析、中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改革等问题的阐述;陶进华、邱代志的《论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创新》[[6] 陶进华;邱代志.《论公务员法对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和创新》《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6年第05期][6](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06.15(5))一文,总结了公务员法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一系列完善和创新;马晓雪在《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活力——由西方激励理念浅谈我国公务员激励问题》[[7] 马晓雪,为公务员队伍注入活力——由西方激励理念浅谈我国公务员激励问题 ,法制与社会,2009年第14期][7](法制与社会,2009.5(中))中,阐述了西方行政理论演变过程中激励理念的发展轨迹,并对我国公务员激励的现状予以剖析;杨晓光在《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8] 杨晓光;公务员约束与激励机制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6年][8](2006年,黑龙江大学)中进行中外公务员管理制度和公务员法律比较,在约束与激励机制构建原则、制度创设与完善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华珣在其硕士论文(复旦大学,2010年)《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研究》中,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发展以及国外公务员激励制度进行的阐释,并提出了借鉴的措施。

总之,国内外目前对于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成果较多,其中对于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研究也不少。但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不能够照搬国外标准,需要进行实证性的操作性研究。但是目前的国内研究主要是进行中外比较,对于激励机制的研究与目前我国的公务员法联系不够紧密,对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没有进行更加深入的实证研究。

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理论概述

(一)基本概念

激励是指通过某种手段来激发和调动激励对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并使之长久坚持下去的组织方式。激励机制(enthusiasm mechanism)就是指管理者依据法律法规、价值取向和文化环境等,对管理对象之行为从物质、精神等方面进行激发和鼓励以使其行为继续发展的机制。激励机制也可以称激励制度(Motivation System),依靠一种管理的规则与制度来处理管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

公务员激励机制。是指在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管理过程中,为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并对其行为目标的选择起引导和制约作用的一系列制度性措施。公务员的管理体制主要由激励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风险机制、更新机制、监督管理机制等部分组成,其中激励机制处在极其重要的位置。

(二)相关理论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受人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只有低级需要被满足,高级的需要才能够被激发。

双因素理论。赫茨柏格提出,影响工作动机的因素分为两类——激励因素与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对人们起激励的作用,但是能预防人们产生不满。激励因素是与人们的满意情绪有关的因素,包括成就、赏识、挑战性的工作、增加的工作责任等,这些因素能起到积极的激励作用。

公平激励理论。亚当斯认为公平是重要的激励因素。人们在获取报酬时会同时关注其他人所获得的报酬额数,会将自己的报酬与他人的报酬相比较,通过比较来全面衡量自己的所得的报酬是否相当,从而产生公平或不公平的感觉。

期望理论。弗隆姆认为人总是渴望满足一定的需要和实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对激发人动机有相当大的影响。个人工作动机的强烈程度与三种关系有关:努力与绩效的关系、绩效与奖励的关系、奖励与满足个人需要的关系。

综合激励模型。综合激励模型融入了目标设置理论、期望理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及公平理论。根据目标设置理论,管理者通过设立目标引导员工的行为。

(三)构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意义

首先,公务员激励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要求。市场经济活动中,政府要成为一个服务者,必然对公务员的服务质量提出全新的要求。同时,市场经济本身包含的公平、竞争文化也必然延伸到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当中,建立有效的公务员队伍激励机制,使得公务员的付出与获得对等,有效配置人才资源,理顺公务员队伍管理的利益机制。

其次,有利于公务员队伍的成长。按照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准入的公务员人才,通过“德、勤、能、绩、廉”综合评价和考核,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工资增减、职务升降的依据,有利于结合影响公务员公正绩效的内外部要素,把公务员自身理论政策水平、政治素质、文化素质、道德修养、职业纪律、自我需求、自我激励和成就动机等内部认知。与外部的工作环境、工作氛围、工作条件、福利待遇和机遇等结合起来,打通公务员队伍进出口的通道,使得公务员队伍管理制度更加规范,激发出公务员队伍的创造性与活力。

另外,可以激发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公务员队伍的管理直接影响政府公共管理效果。在新的历史时期,要进一步激发公务员的服务群众意识,提高他们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等能力。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评价机制,促进公务员公正的积极性与服务能力,更好地管理好社会事务,履行好为人民服务的职责。

三、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

(一)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的历程

1、中国古代的官员激励制度

最早在《孙子兵法》的军队管理中就出现“激励”。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激励作为管理职能逐步运用到社会管理中。在历代封建王朝中都十分注重吏治,建立了一套宫吏选拔、奖惩、监察为核心的制度。在官员晋级与录用上,我国古代大致经历了夏、商周的“世卿世禄制”、战国及秦代的“军功进爵制”、两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明清的“科举取士制”几个阶段[[9] 缪晴,论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9]。

军功进爵制。战国时期,封建国家机构日益完善,需要大量管理人才,世袭制度已无法满足需要。为此,根据军功授予爵位的军功进爵制应运而生。只要在战争中立有卓著功勋的将帅都可获得相应爵位。这种制度吸引了大批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察举征辟制。是汉代的选官制度。察举分为“常举”与“特举”。常举即朝廷设定一些科目,每年举荐一次;特举即不定期地设立一些科目,由官吏推荐。征辟分为征召和辟举。征召以皇帝名义直接征聘入京任官;辟举是高级官吏自辟士人充当幕僚。察举征辟制扩大了统治阶级官员的选拔范围,增加了社会中下阶层人士晋升的可能性。

九品中正制。东汉末年,曹操为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颁布求贤昭,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口号。九品中正制规定:各州设大中正官一人,各郡设小中正一人,令其察访散在各地的本州郡人士,采择乡里舆论,综合家世才德定出“品”、“状”。品分为九等,状即简短评语,将其呈送朝廷,作为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革除选举的流弊,巩固了皇权的统治。

科举制。隋唐时期,隋文帝废除了九品中正制。唐朝进一步改进了科举选官制度,任何人士只要有真才实学,均有获选参政的机会。宋朝对科举进行了一系列的发展和变革,确立了三级考试制度,规范了考试程序,考试实行糊名法。明朝科举制走向高峰。科举制打破了世族对权力的垄断,加强了中央集权。

中国古代官员制度虽然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但都曾在一定的历史阶段起到了一定的激励功能,吸引了社会各类人才进入官员队伍;在一定程度是维护了公平激励,规范了官员的录用标准,但是由于制度本身缺乏监督,各种腐败现象屡禁不止、科举制考试内容单调、僵化,遏制创新。所以,古代官员激励制度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负面激励功能。

2、改革开放以来干部人事改革和公务员激励机制构建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公务员制度建设取得较大成绩。具体有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试点阶段。1984-1990年,以《国家工作人员法》的起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条例》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修正、《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试点与推广为标志。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国家根据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改革。1980年8月邓小平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指出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关键是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劫、轮换制度”。1985年开始起草《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条例》,1986年更名为《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1987年党的十三大决定,在我国政府机关建立和推行国家公务员制度。这一阶段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开始朝着国家公务员制度大步迈进,激励机制屡有创新。由传统高度集中统一的干部管理体制开始变化,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的民主化程度提高,开始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干部人事管理开始起步从人治走向法治。

二是发展阶段。1993-2004年,国家正式颁布《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之后陆续颁布《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考核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任免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奖励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职务升降暂行规定》、《国家公务员培训暂行规定》等作为《暂行条例》的配套政策。1993年8月14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正式颁布,并于同年10月1日起施行,使我国在人事行政管理方面有了第一部总法规、总章程。在此基础上,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36部单项法规、规章以及实施细则,与《暂行条例》相配套,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公务员管理法律体系。至此,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也逐渐成型。这些法规、规章初步建立起了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对我国公务员起到了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是成熟阶段。2006以来,《公务员法》正式实施,标志公务员制度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公务员激励机制步入了法制化。2006年1月1日《公务员法》开始实施,结束了我国一直没有一部人事管理工作综合性法律的历史,标志着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己经完成,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也进一步完善。同时,《公务员法》的配套法规建设工作也逐步展开。2007年6月1日实施的((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对《公务员法》中惩罚章节做出进一步规定。2007到2009年国家公务员局先后《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公务员奖励规定(试行)》、《公务员培训规定(试行)》、《公务员职务任免与职务升降规定(试行)》、《公务员辞退规定(试行)》等试行规定,强调了考核、奖励、培训、职务升降、辞职辞退等制度的激励功能,更加完善了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开始走向成熟。

(二)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

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克服了我国传统干部制度的一些弊端,并从以事为中心的管理转向了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激发了人的创造力。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以来,工资福利水平不断提高,考试录用制度不断得到健全,考核监督制度不断得到规范,公务员的各项权利不断得到完善。为此对调动了广大公务员积极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推行还减少了用人上的腐败现象,提高了人才配置的合理性,弱化了“官本位”意识,为公务员队成长创造了有效的竞争环境。

但是,我国公务员管理激励机制仍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由于考核制度不完善,导致公务员干好干坏一个样;二是由于公务员退出制度不完善,稳定性过强,缺乏危机意识与竞争压力;三是由于公务员队伍的晋升受到权力因素的干预过多,导致公务员激励机制与职务晋升脱节,影响工作积极性与提升业务能力的热情。这一部分内容将在下一章节“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中进行系统分析。

四、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体现在制度本身、落实手段等各个方面。主要有:

1、公务员激励的效果不显著

(1)在物质激励上,工资制度改革虽然提高了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形成了包括职务工资、级别工资、基础工资与工龄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稳定工资结构,但是这个工资结构的激励性不强,无法起到激励的作用。公务员只要混时间就能涨工资,而且这个工资与考核结果之间联系不紧密。另外,公务员的工资虽然不高,但是其福利却名目繁多,导致公务员的工资占收入的比重较低,工资以外收入冲淡工资的激励效果。

(2)精神激励流于形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精神激励不仅要强调公务员人员的奉献精神,而且要适当兼顾公务员个人经济利益,传统的“大、空、高”的理论不符合当前主流思想,反而导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成为不实在、不现实的口号。同时,在公务员的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内容过时、不实际。在对公务员的激励手段中,一味强调法律约束与付出意识,导致他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自身的内部动力无法发挥出来。

2、公务员激励制度不健全

(1)绩效评价制度不合理,落实不到位。绩效评价是对公务员的日常工作效果与态度进行的综合评价,应该与公务员的升降、奖惩等切实利益出发结合,但是在目前的公务员绩效考核过程中,绩效考核的科学性本身存在问题,由于公务员的岗位可比性缺乏,导致很多考核工作缺乏过程性,缺乏针对性与参照性,一年考核一次的“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等结论,无法体现公务员一年的工作绩效差异。很多不称职的人员都勉强蒙混过关。

(2)职务晋升制度不合理。公务员的晋升是提高公务员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动力,其激励性非常强。但是目前我国的公务员晋升机制与激励制度本身联系并不紧密。大部分地方在用人上还是存在着任人唯亲的现象,领导拍脑袋的用人制度仍然是晋升过程中最大的决定因素。用人的不公正严重影响了公务员的积极性,影响了激励机制本身的权威性,导致腐败现象产生,败坏整个社会风气。

(3)激励制度缺乏针对性。我国公务员综合类的领导职务分为部级正职、部级副职、省部级正职、省部级副职、厅局级正职、厅局级副职、县处级正职、县处级副职、乡科级正职、乡科级副职等10级,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等8级。在这种金字塔式的结构里,存在着不同层次的不同要求,不同类别的不同特点。目前的公务员激励制度从同一的整体上进行设计,忽视了这个不同的要求,导致激励效果下降。

同时,公务员制度的惩戒力度不够。来自公务员队伍自身的惩戒力度严重不够,无法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内部监督乏力。对公务员的惩戒主要靠法律法规作为红线,对公务员日常工作中的不作为现象、效能低下现象等缺乏有效的措施保障。公务员绩效考核结果没有与惩戒挂钩,导致公务员出现了严重的违法违纪现象才会得到惩戒。没有发挥出公务员激励机制本身的负激励功能。

另外,缺乏风险推出机制。我国公务员职业的稳定性过强,导致风险性下降,公务员进口严格,但是出口不通畅。责任追求、问责制度、退出机制不健全,导致公务员的铁饭碗成为一部分人混日子的温床。很多人认为,一旦进了公务员队伍,就一辈子是国家干部,一生就吃“皇粮”,又有地位又有保障。很多公务员平时习惯于安逸,养尊处优,不思进取,工作无激情;另一方面,这种没有风险性的激励又挫伤努力工作的公务员的积极性,出现心理不平衡或消极怠工。

(二)公务员激励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1、从我国公务员的发展历史来看

激励机制存在的这些问题,既有我国公务员制度建设时间短的原因,也要文化自身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背后的原因,才能够寻找更加科学的对策。公务员制度发源于西方国家,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我国的发展历程与西方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是从几千年的封建制国家,经过短暂的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国家,所以封建制度一起思想在我国的影响还非常重,崇尚君权、至高无上等封建遗臭导致人治思想严重、“官本位”思想泛滥,法律与制度在执行过程中受到个人意志的影响,严重影响了公务员激励制度的落实。

2、从我国公务员激励方式上来看

受到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公务员制度虽然是伴随着市场经济的产生而发展的,但是难免带上了计划经济的一些色彩。在计划经济年代,公务员的激励主要是以精神激励为基础,以行政激励为动力,但是随着计划经济的结束,市场经济的建立难免影响到公务员激励的内容,如何考虑到公务员队伍的切身经济利益已经成为必然要求。改革传统的计划经济下的公务员评价激励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改变过程只重视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的情况,进行精神与物质相结合的激励机制。同时,建立在法制不健全基础上的人事制度导致激励工作随意性较强,公务员的晋升、奖励等缺乏合理的标准与规范的程序。

3、从公务员法制建设上来看

依法治国是我国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任务,由于多年封建传统的影响,依法治国面临着很多思想上的问题以及制度上的挑战。依法治国包括法律的制定与法律的实施,这些方面在我国的法制建设中都存在问题。《公务员法》是我国公务员制度化管理的重要里程碑,建立了一个相当完备的法律体系,但是法规本身是不完善的,存在一些需要补充的地方,如:虽然在宏观上确立了公务员制度的法律地位,但是对于不同层次的公务员队伍来讲其立法不全面、不具体、缺乏针对性;公务员法律的落实存在问题,激励机制不够配套,晋升、惩戒与培训等工作规定的非常模糊不清,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执行过程中,法制观念仍然淡薄、人情大于法律,严重影响了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实际效果。

4、从当前的政治文化角度来看

受到封建传统官僚思想的影响以及我国计划经济年度政治文化的影响,目前的公务员激励机制在落实的过程中受到这些文化的极大干扰,公务员队伍对于服务与管理角色的定位模糊,把“为人民服务”当成口号,但是在实际的行动中仍然以领导的意志为动力,公务员难以摆脱官僚体制的约束,没有摆脱人治色彩的领导制度,公务员的身份难以使得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工作来实现自己的晋升等,还是要靠领导的“提携与关心”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这种管理文化导致公务员队伍风气日下,挫伤部分公务员的积极性。所以,目前的公务员制度应该严格公务员的评价体系与落实手段,提高其客观性,形成更加公开公正的激励体系。

5、从我国公务员队伍的素质来看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正处于素质提升较快的时期,大量的知识性人才被引入公务员队伍之中。但是在人才队伍的建设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很多落后地区的公务员队伍素质仍然不高,公务员队伍的培训提升公正不到位,公务员自身缺乏自我学习、自我提升的动力等。这些导致我国的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及其发展后劲不足,面对国际化的竞争与全球化的浪潮,我国的公务员队伍与国际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所以,我国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建立要加大对公务员素质提升的引导,激发他们学习提高的积极性,提供素质培训提升的平台与机制。

五、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借鉴

(一)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构建与特点

西方国家的公务员制度历史悠久,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上都取得了很多成果。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激励机制的实践经验与宝贵的理论财富,这些理论和经验可以作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参考。

1、具有较为完善的职务晋升通道

职务的晋升对于公务员激励是非常重要的,是对公务员人力资源管理的优化,也是对公务员队伍的重要激励。在英国,公务员的晋升制度是以考勤与考核结果为依据的,有晋升委员会组织考核,有部长决定是否给予晋升,高级公务员的晋升又内阁会议集体决定。而所有的晋升都必须以年终的考绩为依据要。关键是:英国的公务员考核程序非常严格,文官的年终考核报告不仅要反映公务员一年的成绩,而且对下一年是否晋升提出评价要求,对成绩不良、不诚信、泄密等行为的公务员可以进行辞退或者免职处理。

2、公务员的培训制度较为健全

国外对公务员培训和激励机制紧密联系。在新加坡,公务员的培训针对不同的对象确定不同的目标,开设不同的课程,包括个人培训课程以及围绕公务员职能领域和工作情况开展分类、分层次的培训。新加坡政府对每个公务员都制定了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落实到了每一个公务员身上。并在年底对公务员的工作表现与实绩做出考核,与晋升、工资等挂钩。围绕公务员职能领域和工作情况开展分类、分层次的培训。国外公务员培训的方法也比较成熟,以新加坡为例,主要包括:“人性化的课时规定、小班式教学、互动式教学、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良好的教学环境和灵活的考核方式。”具有较高可信度。

3、公务员考核激励制度比较健全

美国在1950年就实施《工作考绩法》,考绩的内容对公务员的工作内容与效率进行数量与质量上的评价。在考核方法上采取综合考核方法,有公务员个人工作小结,公务员互相评价、专家评价以及团体评价等。考核的结果与晋升、工资等充分结合,对优秀的提薪一级,对不满意的进行减薪或者降职。目前,西方公务员管理逐步引入现代市场经济绩效管理理论,将绩效管理概念引入公务员评价工作中,充分调动公务员的积极性。“政府围绕其使命进行绩效管理,采用目标管理、全面质量管理等手段,强化政府对议会和顾客的双重责任,实行成本核算,加强财务控制,完善信息反馈,实行绩效预算。”

4、工资管理制度比较成熟

新加坡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为廉洁的国家,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高薪养廉政策,新加坡的公务员工资严格按照工资制度执行,不存在其他额外收入,这与我国的低薪加灰色收入的公务员工资现状完全不同。公务员退休以后,他们没有退休工资,只有在职期间积累的公积金,职务越高、工龄越长、公积金就越多,但是一旦发生贪污受贿行为,不仅接受刑事处罚,而且公积金全部没收,形成了强大的震慑力。

总体来讲,西方公务员工资结构灵活,与绩效奖惩挂钩,而且工资与奖金等非常透明,不存在灰色收入。甚至在英国等国家,已经取消了公务员的津贴部分,与工资合并,进一步提供了工资的透明度,将工资管理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从公务员的工资水平来看,他们定期与市场企业等进行比较,使得公务员的工资维持在社会平均水平的中等偏上的水平。

(二)国外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借鉴价值

西方国家公务员的激励机制虽然各个国家都特点不同,但是在基本方向上都具有很多的共性,虽不能完全照搬到中国,但是其中的一些基本性原则是应该借鉴的。

1、管理理念上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激发公务员积极性的必然要求,管理激励要把人放到首位,根据不同级别与类型的公务员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手段,提高他们的潜力与工资绩效。西方公务员管理非常重视公务员的内在需求与个人发展,他们把公务员的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为公务员公平公正地晋升、加薪与社会地位等给予了保证,保证了公务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的发挥。在西方,公务员的生活水平处于社会中等偏上的层次,公务员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尊严得到保证,健全的激励机制为公务员的成就感与归属感奠定基础,能够为公务员的晋升与发展创造机会。

2、绩效与利益相互兼顾

西方公务员管理引入了企业管理理论,落实了绩效管理制度。在工资制度、考核制度与晋升制度的执行过程中通过绩效考核工具,将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使得公平有一个制度性的保证。绩效考评制度按照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大小、好坏,作为奖励惩罚和职务升降的依据,为公务员评价激励提高了科学的管理标准。“把考核结果与公务员实际的、切身的利益紧密挂钩,是公务员考核制度激励功能的具体体现。”考核作为公务员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其他管理环节的基础。

3、奖惩激励两手并重

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一方面采用正激励原则,但是另一方面离不开一定的负激励措施。惩戒制度在西方已经历经百年的历史,在实践中不断改革完善,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同时在实践中发挥了巨大功能。英、法、美三国的奖惩制度在理论上己经发展成熟,形成了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完整体系,规定了奖惩的条件、种类、程序等一系列细节,并且把成熟的奖惩规则用法律加以规定同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设施,法制化、制度化。此外,三国都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具体的奖惩实施细则。

4、晋升制度的规范化

我国现有的公务员职务晋升制度缺乏必要的透明度和民主监督,升迁去留依然是领导和组织部门内定的事情。西方公务员晋升的规范得益于他们完善的晋升通道以及其公开公正的晋升制度。建立在规范的绩效考核结果基础上的晋升规则使得西方的职务晋升置于严格的法制监督之下,也使得绩效考评的权威性得到了保证。我们的公务员目前“进口关”得到了重视与规范,但是晋升关还不够完善,存在着随意性较大的特点。只有从法制上下功夫,把职务的晋升与绩效考核等纳入到法制的规轨道,才能够使得晋升真正激发公务员的积极性与能动性。

5、薪酬制度的法制化

我国的公务员薪酬包括工资、津贴与福利,结构模糊不清,弹性大。其中工资所占比重小。相比起来,西方的薪酬制度相对公开透明,公务员薪酬制度将工资与津贴合并,共同纳入到规范管理的轨道,保证了工资的透明性与规范性。公务员工资与绩效考核结果充分结合,在改革工资的同时保证了绩效评价的权威性,使得工资成为体现绩效激励的一个重要方面。如美国从1978年开始将部分公务员的工资改为功绩工资,工资的发放按照公务员个人工作的实际绩效来决定,这一改革被认为是“公务员制度中激励机制的一种革命”。

六、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与措施

公务员激励机制包括入口与退出制度、奖惩制度、培训制度、晋升制度、薪酬制度、绩效管理制度等各个方面。完善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不仅要从制度上、执行上、还要从文化意识等方面入手。目前,针对我国公务员激励制度存在的若干问题,在上述机制途径的基础上,需要注意抓好几个关键问题,提高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效率。

(一)从思想认识上转变公务员管理的理念

1、转变公务员的思想作风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文化与思想根源。不从根本上改变“官本位”思想与人治思维,扫清封建官僚思想的残余,就难以真正把公务员激励制度落实到位,也难以构建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民主法治建设的政府机构。所以,从文化与思想意识入手,配合公务员管理法制化建设,改革社会政治文化、转变公务员思维方式,是改革我国公务员制度,提高制度的激励性的基础,也是我国公务员制度落实的关键。从意识上要实现从人治思想到法制思想的转变,通过法制的完善,逐步压制人治的空间。

2、转变公务员激励的理念

我国传统的公务员激励存在着考虑精神激励多,考虑物质激励少,片面谈奉献对公务员的内在需求了解较少。这些问题导致了公务员激励要求难以在实际中落实,导致一些激励措施流于形式。未来的公务员激励机制改革应该更加重视人性因素,落实以人为本的激励理念,在需要层次理论等指导下,研究公务员个体的物质、精神、职务需求,让激励机制与内在需求相结合,提高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在当前市场经济的背景下,通过把经济利益与个人尊严等的结合,不仅能够提供激励机制的效率而且能够促进公务员素质的全面提升。这一点体现在公务员的激励机制上,要求把公务员的工作绩效、工资、晋升、作风等充分与法制方式结合,逐步在法治的框架内促进思想意识的转变。

(二)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1、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是西方从现代企业管理中引入的新理论,科学的绩效工具的使用提高了绩效考核的全面性与科学性,因而具有一定的权威性。无论是晋升制度的规范化、薪酬制度的规范化,都应该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提高其激励效率。所以,建立完善的公务员绩效考核制度是提高个人与组织绩效的根本基础,也是晋升与薪酬规范化法制化的依据。绩效考核涵盖了公务员的工作质量,体现了公务员的个人工作素质,反映了人民群众对公务员的满意度等,完善考核制度,让绩效考核结果客观充分地反映公务员工作,能够为公务员各种激励措施的落实提高最重要的依据,有利于公务员激励工作法制化规范化。把公务员的晋升、薪酬等与绩效考核结论充分挂钩,充分激发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与学习提升的积极性,体现公务员职责导向。

2、推进公务员激励指标体系的建设

公务员激励机制本身的建设包括考核、晋升、薪酬几个主要方面。首先,要做好绩效的考核机制建设,做好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细化规范考核内容,针对不同的公务员级别与岗位特点,制定科学的考核内容与要求,考核的各个方面制度各项分指标,并制定合理的指标系数;二是确立客观考核标准,考核标准要具体化、数量化,从德、能、勤、绩、廉几个方面建立考评指标体系;三是健全严格考核程序,考核程序要严格、民主、严谨,使得考核工作不受到主观偏见的干扰;四是完善科学考核模式,包括考核方式科学化及考核方法科学化。在考核过程中,可以借鉴现代企业考核工具如层次考核方法、排列法、对比法、量表分析法等,确保考核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3、加强考核结果与实际利益的关联性

要保证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的权威性,逐步把绩效考核做成公务员晋升管理、薪酬管理、准入管理以及退出管理的依据。从这个方面来讲,公务员的绩效考核结果是公务员激励制度的中心环节。把各种晋升、薪酬等实际利益充分与绩效考核结果挂钩,减少人为因素的介入,为公务员激励机制的法制化打下基础。

(三)完善公务员晋升机制

1、强化晋升激励环节的法制化

公务员的激励包括很多环节,从录用、晋升、退出等各个环节中都存在着激励的要求,任何一个环节的缺陷都会造成公务员管理的漏洞。目前,我国的公务员录用制度逐步得到完善,公务员逢进必考,减少了公务员录用中的腐败,提高了人才素质。但是在公务员的晋升与退出机制方面,还亟待完善。虽然《公务员考核规定》规定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公务员职务、级别、工资以及公务员奖励、培训、辞退的依据。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得并不到位。公务员的晋升是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主要方面,是公务员职业价值的主要方面,对公务员的积极性影响巨大。所以,在工作中要营造公平公开的竞争环境,改变领导与组织部门内定人事的做法,让晋升成为工作绩效的体系与回报,成为人才的成长通道。

2、晋升机制与绩效考核挂钩

目前,我国在公务员的晋升选拔中领导的主观性仍然很大,晋升缺乏法制化的客观标准,缺乏可操作的具体要求。只有把职务晋升与能力与实绩充分挂钩,排除裙带关系等的影响,才能够确保人员选拔的科学性,公平和公开性。从而促使公务人员有动力去积累经验、增长才干,更好的为公共部门服务。未来要逐步规范公务员晋升过程的规范化与监督工作,制定明确的标准与明确的程序,让公务员的晋升与绩效考核结果全面结合,确保公开公正。

3、不同情况要区别对待

虽然晋升是公务员激励的重要方面,但是要注意的是:公务员在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的价值需求,针对不同年龄的公务员要落实不同的职业规划,不能把晋升最为对待所有公务员的统一药方。例如一些临近退休的公务员如何规划他们的职业生涯,为他们确立什么样的职业任务与价值追求等都是非常重要的。

(四)优化公务员薪酬管理制度

1、薪酬制度是公务员激励的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务员管理无法摆脱市场经济的一些基本规则的影响。其中,公务员薪酬制度不仅关系到公务员生活水平的高低,而且关系到公务员的社会归属感与责任感,关系到国家机构的工作主动性与廉洁度。目前,要针对我国公务员相对工资较低,福利不统一的现状,加快公务员工资结构改革,增加工资的透明度与规范性。将工资与公务员的贡献、职务等对应起来,与绩效考核结果对应起来,让工资充满激励性。同时,严格规范公务员的各种收入,将公务员工资等各种收入纳入法治化的轨道,保证公务员薪酬的廉洁度。

2、构建更加合理的公务员薪酬制度

我国公务员虽然开展了“阳光工资”改革,但是目前的工资仍然缺乏透明度,灰色收入屡禁不止,行业差距较大、地区差距明显,与公务员工作岗位与工作量之间的联系仍然不紧密,缺乏足够的激励性。未来的工资改革一方面要加大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的差距,充分体现按劳分配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要加强绩效工资部分,把工资与工作绩效考核结果充分结合,真正公正地反映工作质量与效果。

同时,要进一步加强工资立法,学习西方国家对工资立法的管理,如日本的《一般职员报酬法》、美国的《联邦工资比拟法》、德国的《联邦工资法》等。规范工资以外的收入,把公务员工资全面纳入到法制化的轨道,防止腐败等现象生存的空间。逐步推行职务消费薪酬化,工作活动中的各种消费有个人统一管理与使用,如用车、通讯等开支,落实职务消费的货币化,促进消费限额与透明,便于监督管理,推动我国公职人员工资制度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建设。

(五)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

当前,我国公务员目前的总体素质不高,思想意识落后。所以,加大对公务员思想与业务的培训教育工作是当前重要的任务。一方面在培训中贯彻现代民主法治思想与知识,另一方面在公务员培训学习的同时,逐步淘汰一些素质不达标的公务员,选拔优秀的公务员人才。

2、加强培训教育是激励机制落实的后盾

目前,我国重视公务员的录用而忽视的过程中的管理与培训等,公务员培训制度形式化严重,缺乏系统化、针对性强的培训体系,使得公务员激励制度存在很多短板与空白之处。公务员的培训工作缺乏管理部门全面的部署与全方位的参与。我们要学习西方成功经验,把公务员培训计划纳入到政府管理工作当中,为公务员制定个性化与共性化相结合的培训任务。同时,公务员的成长发展与激励机制联系不紧密,要把培训工作与绩效挂钩,促进公务员学习提高的积极性。目前,公务员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主要是因为培训与晋升、绩效、薪酬之间的关系不大,制约了公务员队伍素质的进步。

3、提高公务员的培训工作实效

在培训工作上,要转变用人观念,坚持以人为本,把公务员的成长发展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各级政府领导要充分重视和支持公务员培训工作,提高培训提高公务员的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廉洁意识,增强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更好地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同时,通过培训工作提高公务员的政治鉴别能力、依法行政能力、公共服务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创新能力、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等。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创新培训手段与方式,针对不同的公务员级别与性质落实不同的培训学习任务,不断落实小班化与个别化的培训,全面提高公务员的素质。

要行把公务员的培训工作落实到实处,就需要把公务员培训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通过激励机制促进公务员学习与参加各种培训的积极性,使得培训工作有任务、有目标、有压力,防止培训工作流于形式。还可以把公务员培训工作于公务员的素质考察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培训学习过程考察公务员的基本素质,对其进行奖励,并为选拔人才提供一种新的渠道。同时,可以把公务员的培训与公务员的“进口与出口”结合起来,新录用的公务员必须参加培训并合格,长期不进行培训学习的公务员一旦不达标,将受到公务员退出机制的淘汰等。

(六)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与惩戒

1、加强监督工作是公务员激励机制的保障

监督工作是公务员队伍素质与工作质量保障,也是公务员绩效管理的一个方面。公务员的激励机制要置于各级部门与社会监督之下,才能够促使机制得以充分地实施。对公务员的监督首先要做好立法监督工作,让法律成为监督的保证;其次要加强党政内部监督,尤其要抓好关键部门的监督工作,保证激励制度的落实;再次,要加强社会监督,让公务员的绩效考核结果与社会公众的满意度等结合起来,让公务员的工作廉洁度等接受社会监督,提高激励机制落实中的执行力。

2、把惩戒激励与正面激励充分结合起来

公务员的激励工作从根本上讲需要靠法制作为基础,通过健全制度与法律法规予以保障。在这个过充分中,首先要完善负面激励机制,让公务员置于法律与社会监督当中,针对当前公务员队伍存在一些不良的风气与现象,通过负激励措施加强公务员队伍的危机意识与责任意识,引入竞争与淘汰机制,把一些人丛特权阶层与提前意识中拉出来。这是公务员队伍素质建设的当务之急。

同时,在负激励的同时也要加强正面的激励与引导工作。因为内因才是把工作做到最后的积极动力。有惩必有奖,要积极鼓励一些素质高、工作绩效好的公务员,通过晋升、薪酬、荣誉等各种实实在在的措施,激励这些公务员的积极性。另外,在公务员的激励过程中,也要重视一些情感因素、人际因素的积极作用,为公务员创造一个人文化与规范化充分结合的工作环境,这对于激励的效果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要注意这些因素要建立的规范公正的基础上,缺乏公正性与规范性的人情关系适得其反。

(七)创新公务员激励新方法

1、不断完善公务员激励制度

目前,我国的公务员法还需要结合时代要求,不断进行完善与革新,不断引入西方先进的公务员管理成功经验,形成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整体系。十七大中,同志表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人财物管理使用、关键岗位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这些都是说明:我国的公务员制度正在处于快速改革与完善时期,随着制度的不断创新,我国的《公务员法》将不断完善,公务员激励制度将逐步起到实质性的效果。

2、管理地方政府创新公务员激励模式

目前,在我国的公务员激励制度上,还存在着很大的实践创新空间,很多地方甚至是实行的空白。所以,要不断鼓励地方出台各种新的模式与做法。当前,很多地区都在创新一些新的做法,出台一些新的举措,我们要认真积累一些有效的做法,并适时进行全面的推广,逐步形成适合中国特点的公务员激励机制。例如:2009年海南澄迈县建立廉政保证金制度。县直机关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和镇党委、人大、政府主要领导每月缴纳300元,由县财政局从其个人“阳光补贴”中扣下。每年年终,领导小组将对各单位廉政工作进行年终考核。连续两年被扣除廉政保证金100%的,就地免职。再如:2009年深圳行政机关公务员进行分类管理改革,把公务员细分为综合管理类、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三个类别,约七成的公务员将被划入行政执法类和专业技术类中。通过职位分类和聘任制实施,淡化官本位、打破铁饭碗。这些创新性的做法对于推进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完善意义重大。

七、结论

本论文考察了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现状,并对完善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措施进行了思考,得以确定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作为研究选题。本论文研究框架为,首先对本论文选题研究的核心概念——“公务员激励机制”进行理论概述,然后详尽考察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现状,并在梳理和概括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问题及成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措施。经过上述研究过程,得出完善我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途径和措施为:(1)从思想认识上转变公务员管理的理念;(2)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3)完善公务员晋升机制;(4)优化公务员薪酬管理机制;(5)加强公务员培训教育工作;(6)加强对公务员的监督与惩戒;(7)创新公务员激励新方法的研究结论能够成立。

激励机制论文篇4

一、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建立和健全国家公务员激励机制,既是政府加强对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政府有效组织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的基本手段,十分必要,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调动公务员积极性,发挥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需要

目前,国家公务员队伍中工作责任性不强、办事效率低、乱用职权、服务态度差等现象还存在,有些问题还很普遍。存在这些问题的人思想上安于现状,工作中得过且过。他们认为:轮得到的肯定少不了,轮不着的也争取不到;多干多差错,还不与不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行为的失职。消极思想、行为的产生与管理机制、公务员自身修养、职业道德,以及公务员职业的低风险性有关,但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根本之所在。根据归因原理,要改变这些消极思想和行为,充分调动公务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应当加强对公务员的教育引导和激励推动。

国家公务员是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者,也是政府公共管理权力的行使者,其行为能力、管理水平直接影响政府公共管理效果。政府只有激发出公务员与时俱进的思想,积极进取的精神,勇于创新的胆色,才有可能不断提高公务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才能切实履行好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管理好社会事务,服务好民众民生,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要更好的调动公务员管理好公共行政事务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就需要对公务员实施激励,通过有效的激励,激发公务员管理公共事务的热情,自觉提高公共管理的能力和行政服务的水平与质量,切实承担起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

(二)是公务员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目标的需要

影响公务员自我完善的因素很多,也很复杂,但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分析,对其起影响的不外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因素。内部环境是公务员的自身因素,即,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竞争能力和理想定位等,包括自我需求、自我效能、自我激励和成就动机等;外部环境主要是工作氛围、条件和机遇,也包括上司的引导、同事的监督和部门的激励。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如果说公务员的自立自强是内因,那么,政府对公务员的鞭策、激励便是推动公务员完善自我,实现其价值目标的外因。造就一位优秀的公务员需要内外相长——良好的自身素质与完善的激励机制相得益彰。实施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从物质与精神的角度刺激公务员能力、水平的提高;能够用惩罚与奖励的手段来鞭策公务员的行为意识,使之符合制度规范和社会需要。毫无疑问,有效的激发激励在公务员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公务员实现自我完善的主观需要和外部推动。

(三)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范公务员管理的需要

市场经济讲究公平竞争和平等待遇,同等的条件下创造同等的价值应当享受同等的待遇。有效的激励机制建立在应用价值规律基础之上,追求效益。有效的激励使公务员的付出与获得相对应,能够营造一个较好的竞争环境,推动公务员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我们有理由说,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十年,就是公务员管理适应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竞争激励机制作用的十年。本人以为,今后公务员管理体制建设仍将围绕适应市场经济需要,推进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以竞争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健全为核心。

其实,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是干部人事制度的重大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项重要任务,当然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证。这一制度的实施本身就标志着政府机关人事管理工作实现了由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跨越,使公务员管理工作更趋规范。如,在公务员的“进口”处,坚持“凡进必考”,按照公正、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打破身份、地域的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使“统包统配”的用人方式逐步成为历史;在公务员的管理上,通过对公务员“德、勤、能、绩”综合评价和考核,将评价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工资增减、职务升降的依据,从而激发公务员的进取性,改变“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在职务晋升上,打破了“论资排辈”现象,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能上不能下”、“能进不能出”的弊端逐渐消除。

二、有效激励机制应当涵盖的基本内容

目前,仍有不少管理部门和领导认为激励无非就是加薪、提职。产生这种观念可归因为对激励内容缺少深入的研究。其实激励涵盖的内容很广,主要包括物质、精神、舆论、民主和监督五个方面的激励。

(一)物质激励

公务员的物质因素包括工资、津贴、奖金等,这些物质因素虽不是公务员的唯一,但也是他们关心的最重要方面之一。物质激励的关键是优化薪酬设计。薪酬设计要注重“对内具有公正性,对外具有竞争力。”分析现行的职位工资、等级工资制度,本人以为还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逐步加以完善。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是公务员工资构成中的最主要两部分,公务员工资高低,不仅要体现行政职级高低,也应当反映同一行政职级人员之间工作责任、工作任务、工作成效的大小。当然,非工资性收入的合理分配也是调动公务员工作积极性,增强公务员对部门忠诚度的重要激励方式。非工资性收入主要包括福利收入和在职消费收入等,目前,有不少部门的非工资性收入相当甚至超过工资性收入,因此,非工资性收入的分配更应与公务员岗位目标责任制直接挂钩,否则无法达到物质激励的目的。

(二)精神激励

物质是基础,精神是力量的源泉和工作的动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国家公务员也是一个自然的和社会个体的人,有最基本的物质方面的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情感、荣誉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在保障其基本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更应着眼于保证公务员更高层次需求的实现。这就要求从事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同志,在重视对公务员的物质激励之同时,应当高度重视精神的激励,努力为公务员平等公正地参与职位竞争、获得晋升的机会和较高的职位营造环境,创造条件。通过精神激励激发出广大公务员踏实工作、创新工作的激情,并使他们对自身职位产生更加强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三)舆论激励

人不仅要有物质基础和精神动力,更需要受社会尊重,国家公务员更是如此。所谓舆论激励就是通过通报、会议以及广播、电视等手段和途径,对先进事迹进行表扬,对不良行为进行批评,从而达到弘扬正气、抵制歪风的目的,造就奋发向上、你追我赶的良好氛围。舆论激励还涵盖了舆论监督的内容,舆论监督虽没有强制力,却在社会生活中极具影响力,通过舆论对不良行为的鞭笞,对一些、腐败堕落行为和人物的暴光,促使广大公务员提高警惕性,增强防范意识;督促广大公务员依法行政,为社会和民众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

(四)民主激励

管理心理学告诉我们,如果一个单位的领导能够充分发扬民主,给予广大公务员以参与决策的机会,让公务员感受信任,那么这个部门的凝聚力会不断增强,也会切实行使好各种管理权力。公务员作为公民,有宪法赋予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言论自由和择业自由;作为一名公共事务的管理者,他需要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决策,充分享有建议权和批评权,需要有责、权、利的统一。因此,公务员管理部门在管理实践中必须树立民主管理意识,引导公务员参与民主管理,发挥好本职作用,尽公务员职责;接受民主监督,行使好行政职权,做人民的公仆。

(五)监督激励

英国的著名政治学家阿克顿勋爵说过,“权力倾向腐败,绝对的权力绝对导致腐败”。就我国目前的行政管理领域和职能来说,依然存在着权力过于集中、管理事务过宽和范围过广的问题,为腐败现象的发生留下了一定的空间。要保持公务员队伍高效服务和廉洁自律,必须建立针对公务员权力行使的制度化约束与监督机制,包括明确责任制度,加强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等。只有致力于构建完善的权力约束监督机制,建立起完善的责任追究机制,坚持正确的任用方针,才能产生用好一人,鼓舞一片;罚对一人,教育一群的效果。

三、现行激励机制及其存在问题分析

对如何建立和健全公务员激励机制的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各地也采取了不少方法和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笔者在此列举较常见的几例,逐一加以分析。

(一)竞争上岗激励机制及其存在问题

竞争上岗激励机制是公务员职务任用上广泛采用的手段。其一般的操作程序为:①确定竞争职位;②公布任职要求;③公开报名;④资格审查;⑤竞争演说;⑥民主评议;⑦领导集体研究确定任职人员;⑧公布聘任人员。竞争的职位可以是中层领导职位,也可以是一些普遍的职位;参与对象一般是本部门中层及以下公务员。通过竞争上岗使部门内部公务员任用工作民主化,体现公务员职位任用的竞争性和公正性。

目前,竞争上岗激励存在两个主要的问题。一是人为因素的干扰。由于竞争上岗没有打破部门的界线,往往限于部门内部,因此,竞争对手之间“抬头不见,低头见”;竞争“旁观者”则是“你好,他好,大家都好”。并且在民主评议中,就个体而言,主观性判断往往多于客观性评价,评议结果的高低较难正确反映竞争人员之间能力的大小、水平的高低,更多体现人际关系的好坏。二是任职标准不明确。现行的内部竞争上岗往往只有确定的竞争职位,而没有明确对竞争人员的任职要求,包括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等,缺少一把客观、公正评价任职人员素质、能力、水平的标尺,也缺少岗位环境、岗位责任标准。由于缺少对内外因素衡量的标准,所以有时竞争上岗激励也成为个别领导排斥异己的“正当”手段

(二)考核评比激励机制及其存在问题

为正确评价公务员的工作实绩和德才表现,各地纷纷制定了考核实施办法。如,浙江省制定了《浙江省国家公务员年度考核实施办法》,此办法明确要求考核工作注重实绩,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考核等级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其中,优秀人员的比例一般控制在12%以内;考核结果作为公务员奖惩、培训、辞退以及调整职务、级别和工资的依据。这种办法注重的是结果,强调的是公务员行为过程中的总体表现。

但是,由于岗位目标不够明确,职责分工不够详细,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而且政府部门与党政部门之间、政府各部门之间、部门内不同岗位之间的考核内容和标准无法统一,考核结果的可比性并不强。同时,年终考核评比中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不平衡,物质激励往往是象征性的,缺乏物质的刺激性,因而,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出现优秀等次“轮流坐庄”的现象。现实的考核评比结果大多比较温和,不称职或基本职称的人几乎没有。如,绍兴市二万多名公务员在近两年的考核中,被确定为基本称职或不称职的也就二十多位,约占总数的1‰。可见,考核激励机制对多数公务员而言并没有多大的约束性和激励性。

(三)职级工资激励机制及其存在问题

职务工资与级别工资是国家公务员工资构成中最主要的两个部分。职务工资按职务等级晋升,若连续两年考核称职可晋升一档职务工资;级别工资依据工资政策调整:连续五年考核称职或者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可晋升一级级别工资。

一般来说,连续两年或者连续五年考核称职不成问题,只是时间长短而异。目前,公务员队伍中存在实职多于虚职的现象,由于同一级别虚实职的职务工资是相同的,如科长与主任科员,而且,虚职相比实职责任更轻,工作量更少,受监督的面更小,因此,在一些部门呈现出竞争上岗没有竞争对手,宁要虚职不要实职的状况,说明职级工资激励机制对公务员还缺乏足够强的吸引力。

(四)末位淘汰激励机制及其存在问题

实施末位淘汰制度以年度考核为基础,注重于履行本职工作的全过程和目标任务的完成程度。通常操作程序是:个人对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述职;就其实绩进行民主评议;单位领导从客观环境变化和主观努力两个方面对其综合评价;民主评议分与领导综合评价分合并确定总分;由高分到低分排列程序;公布末位人员名单;对末位人员作出处理决定:下岗待聘或解除人事关系。

笔者以为末位淘汰激励机制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存在两个明显的缺陷。一是缺乏科学性。因为任何一次排名总会出现一个末位,而且不同部门和单位之间的末位缺少可比性,末位与不称职也不能完全等同。二是存在违规之嫌。《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对公务员的“淘汰出局”有严格的规定,第七十四条列举了五类对象,如年度考核中连续两年被确定为不称职的;不胜任现职工作,又不接受其他安排的等等,且明确规定了辞退国家公务员的合法程序:“由所在机关提出建议,按管理权限报任免机关审批,并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如果仅以公务员年度考核总分末位与否来定其去留,这种行政行为大有违规之嫌。

这种激励方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容易引发两种不良行为。一是不正当的竞争行为。由于惧怕末位,往往会故意压低别人的分数,以减少自己的风险;部分公务员考虑到“淘汰”这一残酷的结果,因而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重人际关系,甚至于在工作中丧失原则性和公正性。二是违法行为。据本人了解,个别部门在实施过程中由于难以把握末位的尺度,结果将正常享受产假的女同志确定为末位,理由是:她在这一年当中上班时间最少。

(五)现行激励机制存在的普遍问题

诚然,改革需要探索,也需要不断实践。以上四种激励手段各有特点,有其长,亦有其短,如末位淘汰机制严厉有余,人性化不足;职级工资制人性化有余,刺激不够。从总体上分析,现行激励机制普遍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

1、激励手段单一,缺少政策配套,激励难持久

本人认为某种激励手段是在特定的条件和环境下制定的,在特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存在即时的可行性和针对性,但要作为一种长效的管理制度,需要与整个公务员管理制度相配套。如,考核激励机制的实施需要与教育培训制度、任用晋级制度以及辞职辞退制度等配套起来;竞争上岗激励机制、职级工资激励机制的实施同样应该如此。当前,由于公务员管理没有一部完整的法的规范,一个部门或者一个单位采取的激励手段和方法往往以保护部门或单位利益为出发点,缺少横向、整体的均衡性和协作性,各自为政的实施动机,终将引发公务员的比较心理,因此,任何一个部门和单位实施的激励机制如果不能与公务员管理宏观政策相匹配,就很难取得预期的持久的激励作用。

2、行政文化不健全,标准不够明确,激励难见效

所谓行政文化,指行政活动过程中,影响甚至决定行政参与者行为的一系列行政思想、行政意识、行政理念、行政心理、行政道德、行政习惯、行政规则等。这些文化要素对于行政管理体制的确立与发展,对于行政决策活动的展开,对于行政法治化建设的进程,对于行政人员的行政行为、行政能力和道德状况都发生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现阶段,由于行政机关普遍没有建立健全和完善的行政文化,导致很大一部分公务员对激励措施和手段的认同感模糊而淡薄。当然,脱离行政文化基础,没有良好的行政文化背景为支撑的激励手段,对公务员思想意识、行为习惯的评价难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其激励也很难体现公正、公平原则,要达到激励的目的显得比较困难。

四、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基本思路

(一)了解公务员的需要

了解公务员的需要,以增强激励的针对性。国家公务员在工作实践后无论是对事业、生活趋向的定位,还是对自身素质提升的要求,因人而异,有不同的需要,只有了解他的需要,并正确引导,合理支持,才能有效调动他的积极性。关于需要方面的激励理论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需求层次论认为人有一系列复杂的需要,按优先次序可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层次。据此马斯洛提出了四点基本假设:①已经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们总是在力图满足某种需求,一旦满足了某种需求,就会被新的需要取而代之;②大多数人的需要结构很复杂,无论何时都有许多需求影响行为;③一般来说,只有在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活力驱动行为;④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多于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按照马斯洛需求理论的基本精神,公务员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当努力做好四项工作:一是把握公务员的需要类型,对症下药;二是抓住公务员的主导需要,提纲挈领,有的放矢;三是对各种各样的需要进行分类,采取不同对策,逐个击破;四是正确引导公务员个体需要,使他们的个体需要符合客观条件、整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遵循激励理论

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把握需求层次理论,实施激励机制也应当遵循相关的激励理论,如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和维克托·弗鲁姆的期望理论,这些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是对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我们在实践中要因地制宜,合理应用,以增强激励的实效。

1、要遵循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认为,使用一个人应当考虑工作动机及保健、激励两个因素,也就是内因与外因两个因素。保健因素主要涉及工作背景,诸如薪水、工作条件及工作安全等;激励因素主要涉及工作内容或工作本身,诸如工作成就、社会认可和责任等。作为一名公务员激励因素满足了,只能是没有不满意的;如果激励因素没有满足,便会特别不满意。至于保健因素,则处于相对从属的地位,即使没有满足,也不会产生明显的不满意,但如果满足了,则会产生强烈的满意感。赫茨伯格提出了三条建议:第一,就个体而言要不断丰富工作内容,使工作更有兴趣,更具挑战性,从中获取成就感;第二,就集体而言要增加个体的自,即让员工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决策;第三,在管理上要改变人事管理的重心,将传统的重合同、重制度的人事工作重心转移到重工作设计、重激励因素方面来。激发公务员的动机并非易事,在当前其他行业不很稳定的时候,薪金、福利、退休制度等因素虽会产生公务员职业众星逐月的热闹现象,但不能保证个体进入公务员队伍后能够尽职尽责。为不断优化公务员队伍,从事公务员管理工作的同志需要把握和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重视保健因素,努力满足公务员的正当需求,防止公务员产生不良情绪;二是要通过不断充实公务员的工作内容、扩大其工作范围,激发其工作热情,创造条件委以重任,使之经受新的挑战,享受取得成就的喜悦。

2、要遵循公平理论。美国行为科学家亚当斯的公平理论指出,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其所得的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受其相对报酬的影响。每个人会不自觉地把自己付出的劳动所得与他人付出劳动所得相比较,也会把自己现在付出的劳动和所得的报酬与自己过去的劳动和报酬进行个人历史的比较。当他发现自己的收支比例大于或等于他人的收支比例时,或现在的收支比大于或等于过去的收支比时,便会心情舒畅,努力工作。反之,就会产生不公平感,就会有怨气。助长满意,消除怨气,也是管理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实施公务员的激励机制需要体现公平理论的精神,提高公务员的行为与效益的对应性和可比性,使他们感觉投入有产出,成就有公正的评价和社会的认可。

3、要遵循期望理论。维克托·弗鲁姆是著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他在《工作与激励》一书中阐述了期望理论,该理论提出了一个激励公式:激励力=效价×期望值。效价指某项工作或一个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这个公式的含义是:当一个人对某个目标的效价很高,且他判断出达到这个目标的可能性也很大时,那么,这个目标对他的激励作用较大。这一理论给公务员管理工作者组织实施激励机制提供了有益的启示:(1)应当注重实施多数公务员认为效价最大的激励。(2)设置某一激励目标时应尽可能加大其效价的综合值。(3)尽可能扩大组织期望行为与非期望行为之间的效价差值。(4)适当控制期望概率和实际概率。

(三)健全配套制度

我们应用激励理论采取激励手段,能够对实施激励的目标有更加清晰的预期。当然,要兑现激励结果必须有严密的综合配套制度来保障。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系统性。我们对公务员采取的某种激励只是一种规则,这种规划只有符合公务员制度体系,并受综合管理制度所制约,才能发挥其作用,兑现其激励结果。如果激励目的与公务员制度体系的宗旨相背离,那么这种激励的负面作用会大于正面的影响,是不可取的,也会遭遇阻力。如考核激励中,连续三年考核优秀可晋升一级级别工资,这是公务员管理制度所允许的,激励结果肯定会得到管理部门的认可,激励结果便能够顺利兑现。而“末位淘汰”,通过排名次决定公务员的去留,与公务员管理宗旨不相符,擅自对末位者解聘除名,也不符合法定程度,其结果的兑现得不到综合管理部门的认可。不能正常兑现激励结果的手段和方法会失信于广大公务员,达不到激励的效果。

(四)造就行政文化

激励是一种手段,实施好激励,兑现好激励结果,需要以良好的行政文化为基础。良好的行政文化凝聚了公务员行政智慧和行政实践经验。行政文化诸要素对于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手段的确定、激励机制的实施和激励结果的兑现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激励机制的建立和作用的发挥以良好的行政文化为基础,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促进行政文化的建设:鼓励公务员树立社会公共利益之上的意识,成为协调政府与民众关系的主体;促进公务员对政府工作的主动参与,有效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提高公务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履行好行政职能和行政职权。

政府的信用也是行政文化中的重要组织部分,兑现激励结果直接体现政府的信用。政府的信用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在政府与公众的互动关系中,都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客观上需要以政府信用为保障。

五、组织实施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

激励机制是一种公务员工作、服务质量提高的外部推动制度。当然,有一个激励制度并不等于就有了公务员的良好形象、优质服务。若要取得理想中的激励效果,需要政府管理部门不断改进管理方法和手段,着重把握以下四个方面。

(一)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自我激励机制

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与尊重,而这种认可与尊重便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标志。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更包含了个体对社会的尽责和贡献,国家公务员更是如此。为此,对公务员管理部门来说,在管理实践中既要设法满足公务员对各层次的需求,更要促进公务员追求需要的最高层次。就公务员个体而言,他们需要管理者为其实现自身价值提供更多的帮助,特别是素质提升上给予外部推动和促进。加强对公务员的素质教育是发挥好政府公共管理职能的客观要求,也是公务员实现自我激励的主观需要。本人以为,国家公务员的素质教育务必把握品质、能力和行为三个层面。一要强化公务员的理论教育,牢固服务意识。应当综合运用各种手段,促进公务员不断提高理论素质、道德修养和公仆意识,消除不思进取、贪图享乐、好大喜功、随心所欲、弄虚作假、等不良行为。二要强化公共管理知识教育,提高公务员行政管理能力。公共管理知识教育要以年轻公务员为重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训内容要强调针对性和先进性。三要强化法制教育和典型示范教育,规范公务员的行为。通过法律法规知识教育,特别是《行政许可法》知识的培训,使公务员牢固依法行政意识;通过开展民主评议、优秀公务员评选、“争创文明机关,争做文明公务员”等一系列活动,树立一批优秀人物,激励广大公务员以先进为榜样,完善自我。

(二)鼓励岗位竞争,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岗位竞争为公务员创建了展示才能的舞台,而且,由于这个舞台是动态和分层次的,能够为公务员满足低层次动机后,提供追求和实现新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机会。因而,使公务员在岗位竞争的过程中,既实现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又产生围绕组织目标而不懈努力的激情。组织实施竞争上岗激励的主要动因就是为了激发大多数公务员产生这种激情,并以此推进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当然,实施好竞争上岗激励机制的前提是规范竞争行为,只有规范的竞争行为才可能持续激发公务员参与竞争、发奋工作的激情。为此,要根据《干部任用条例》的精神,坚持民主竞争原则,把好任用关;要坚持平等择优原则,探索科(股)级公务员跨部门轮岗交流制度,扩大竞争范围。完善竞争激励机制还需要鼓励公务员多岗位锻炼,支持公务员通过多岗位的锻炼不断提高竞争能力。目前一些部门实施的“AB角制度”、“首问责任制度”等制度,为公务员掌握多岗位工作技能创造了条件,但需要引导广大公务员正确对待和严格遵守。

(三)强调实绩考核,健全目标激励机制

“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总会有理想和抱负,对公务员实施激励应当鼓励其正确的理想和人生目标的实现,支持其施展本领。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指出自我实现需求是人的最高需求,大多数人都存在着较高层次的需求,而且只要环境不妨碍这些较高层次的出现,这些需求就能激励大多数人。因此,在制定激励机制时,应当考虑运用适应复杂情况的策略,对身怀绝技的人委以特别任务,支持其施展才华;在设计工作程序和制定执行计划时,尽量体现系统性和个性化发展的有机结合,为公务员实现自我发展留有空间余地;在实施激励机制时,始终坚持公正公平原则。要做到这些,就必须充分了解公务员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工作业绩,加强对公务员的实绩考核。在实绩考核中着重做好四项工作。一是完善目标考核体系。目标考核体系的确定要处理好目标涵盖性与代表性、稳定性与动态性之间的关系,防止出现“目标体系是个筐,什么东西往里装”的现象。二是完善考核办法。考核在激励机制实施过程中发挥了基础性、导向性、激励性和监督,要始终强调“公正”原则,考核的条件、标准、方法和手段应当科学合理。考核与评价中务必做到全面、客观、公正,对被考核人的表现、业绩的测评设计要简洁明了,尽可能用现代化技术对被考核人各种信息作科学的处理,自动生成考核结果,减少人为因素。三是提高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水平。将考核结果要作为选拔任用的依据,也要与物质待遇紧密挂钩,做到“一流岗位有一流的人才”、“一流业绩享受一流的待遇”。四是借鉴经验,提高考核工作的透明度。哈佛大学行政管理学院出版的《人事行政管理学》一书中指出:如属员工对考核没有了解,没有参与或没有接受,则任何的考核方法均属无价值。因此,在实施考核过程中应当让被考核的公务员了解考核的内容、目的和手段,引导他们主动参与,自觉接受。当前的重点是制定好包括能力、职责、目标等要素的公务员职位说明书,让公务员充分了解做什么、怎么做、做得怎么样,使考核与被考核双方都有一把衡量工作程度、业绩水平的尺度,避免考核的无序性和盲动性。

(四)提倡优胜劣汰,完善监督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论文篇5

论文关键词:激励机制;约束机制;精神激励;物质激励

激励一般是指激发有机体努力追求某一既定目标的行为,其实质是通过把需要、内驱力、目标3个互相影响、相互依存的要素衔接起来,使有机体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在内驱力的驱动下,去努力达到目标的整个过程。激励理论有:需求层级理论(生理、安全、社会、自尊及自我实现)、XY理论、保健双因子理论、三需求理论(成就、权力及亲和需求)、目标设定理论、增强理论、公平理论及期望理论。

1激励机制的应用——浅谈摩托罗拉的内部激励模式

激励机制能够使员工按照管理者的意愿,不断地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无论领导是否在场,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激励机制在人事管理工作中有l2种应用方式:计件工资、目标激励、年功工资、晋级、带薪休假、生日礼物和假期、病假激励、技能工资、全勤奖、福利激励、长期工资荣誉奖和利润分享。对此,摩托罗拉公司采取了以下激励模式。

1.1提供福利待遇

公司在每年的薪资福利调整前,都对市场价格因素及相关的、有代表性企业的薪资福利状况进行比较调查,以便使公司在制定薪酬福利时,与其他企业相比能保持优势和具有竞争力。摩托罗拉员工享受政府规定的医疗、养老、失业等保障。在中国,摩托罗拉公司为员工提供免费午餐、班车,并成为向员工提供住房的外资企业之一。

1.2建立公正评估

摩托罗拉制定薪资报酬时遵循“论功行赏”原则,员工有机会通过不断提高业绩水平及对公司的贡献而获得加薪。摩托罗拉业绩报告表(Scorecard)参照美国国家质量标准制定。员工根据报告表制定自己的目标。个人评估一个月一次,部门评估一年一次,根据业绩报告表的情况。公司年底决定员工的薪水涨幅及晋升情况。评估在一月份进行,每年选拔干部比较集中的时问是2月份至3月份。

1.3尊一个人人格

在摩托罗拉,人的尊严被定义为:实质性的工作;了解成功的条件;有充分的培训并能胜任工作;在公司有明确的个人前途;及时中肯的反馈;无偏见的工作环境。每个季度员工的直接主管会与其进行单独面谈.就以上6个方面或更广阔的范围进行探讨,谈话中发现的问题将通过正式渠道加以解决。此外,员工享有充分隐私权,员工的机密档案,包括病例、心理咨询记录等都与员工的一般档案分开保存。公司内部能接触到员工所有档案的仅限于“有必要知道”的有关人员。

1.4实现开放沟通

员工可以通过参加“总经理座谈会”、业绩报告会、“大家庭”报、公司互联网页、“畅所欲言”或“我建议”等形式反映个人问题,进行投诉或提出合理化建议,进行直接沟通。管理层也可以根据存在的问题及时处理员工事务,不断地促进与员工良好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1.5提供发展机会

该公司亚太总部制定了一项新规定,规定女性管理者要达到所有管理者的40%。而且,今后在中层领导招聘中每三个面试者中至少要有一个女性。在现代社会中除极个别的行业外,绝大多数职位男女都可以胜任。在男女员工的使用上,摩托罗拉一视同仁。

2激励应与约束机制并存

有激励就必须有约束,建立激励机制的同时必须建立约束机制,这是事物矛盾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总的来看,可以将迄今为止人们对激励约束方法(或因素)的认识和应用概括为以下5个主要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着重把“惩罚与奖赏”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二阶段,着重把“工作设计和参与管理”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三阶段.着重把“人力资源管理”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四阶段,着重把“组织气氛和企业文化”作为激励约束方法;第五阶段,进入综合化、系统化的“现代企业激励理论”阶段。

3对国企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的建议

(1)实行以岗位工资制为基础的奖酬制度,建立健全奖酬制度激励约束机制。岗位工资制实施的一般做法主要是:第一,在企业内按工作性质、责任大小、能力高低等的不同划分不同的岗位。同一种岗位类型再划分为不同的岗级。不同的岗位、岗级设立不同的工资奖金标准。第二,在具体工资奖金的确定上适当增加浮动部分比例,降低固定部分比例;在工资奖金的发放上,尽量傲到实物分配货币化、隐性收入显性化,逐渐形成总收入的概念。第三,岗位和岗级基本固定,岗位人员流动,谁具有更高的才能和更好的业绩,谁就被调整到更高的岗级或岗位上去。

(2)本着企业需要与个人需要相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工作设计激励约束机制。为使企业需要与职工个人需要获得最佳结合,我国企业在进行工作设计时应注意傲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因事设位、以位寻人,而不是因人设事、因人设岗。二是对职工要尽可能做到量才使用、用人所长。三是要使工作的要求和目标富有一定的挑战性,能真正激发职工内在的工作热情。四是应对职工与工作的配合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提高的职工去从事更高层次的、承担更多责任的工作,保持职工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3)充分发挥工会的作用,建立健全参与管理激励约束机制。一方面,企业各级工会应在企业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加强自身建设,花大力气提高工会干部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的素质,教育和帮助职工群众正确地行使民主管理的权利和义务,并把企业民主管理作为自己的工作重点。另一方面,企业应赋予各级工会更多的职权,进一步提高工会的地位。如企业工会应有权代表职工同企业行政签订集体合同,落实经济责任制;有权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企业决策以及企业奖金分配方案、工资调整方案、重要规章制度的制定,并监督这些制度的执行;有权代表和组织职工评议企业各级领导干部,并提出奖惩或任免建议等。

(4)以完善竞争上岗、下岗分流制度为重点,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我国企业应着眼于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建立健全以求才、用才、育才、激才和留才为主要内容的人力资源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具体来说,可从以下几项工作着手:规范、系统的绩效考核,把竞争上岗、下岗分流作为公司的一项基础工作常抓不懈,加快实现人员管理的市场化,主要包括全员劳动合同市场化、人员进出市场化、人员档案管理市场化和社会保障市场化等;本着有利于吸引外部人才、有利于增强内部员工的凝聚力、有利于员工素质逐步提高的原则,努力建立以求才、用才、育才、激才、留才为主要内容的新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5)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企业的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是否有激励约束作用,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要素的状况:职工的公平感、企业的领导方式、企业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的宗旨等。企业应通过提高员工的公平感,建立“共识式”领导方式,推行“知识管理”,确立鲜明的企业宗旨等方式,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建设良好的企业文化,建立健全组织气氛、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论文篇6

关键字: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对策

中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是一项新的课题,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研究探讨目前还处在初级摸索阶段,当前在中国公共部门晋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及培训等中有效运用激励机制,对完善中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要建立和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研究如何有效地运用激励机制以有利于公共部门组织、吸引和保留人才。中国公共部门实施激励机制以来在机制本身及其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还面临着一定的困难,需要借鉴各国及企业等先进的理论和实践经验,以进一步完善公共部门激励机制。

根据公务员激励机制的基本理论,结合中国公共部门公务人员激励机制的运行实践,主要针对完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晋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提出以下基本解决途径。

一、进一步深化人事改革,调整人员结构;深化竞争上岗

进一步拓宽竞争范围。在录用方面,竞争考试的参与条件要宽,除政治素质要求和基本学历外,一般不应再设置其他限制条件,为更多人提供参与考试竞争的机会,包括为广大工人、农民和普通公民提供机会。对公务员的任用,必须向社会公布,任何职位都对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开放,进行公开的竞争性考试,任用成绩优秀者。以江苏省“公推公选”中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为例:首先,应加强舆论监督,实行群众参与和监督的有效机制。“公推公选”的实质是考任制,是通过考试,择优录用,它遵循的是公开、民主、竞争和择优录用的原则,这就要求建立机制,确保监督有序,在公开考试之前,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竞争上岗的意义、政策、程序、办法和纪律要求,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均衡的工资体系;深化薪酬改革

正如上文中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威廉·詹姆士研究发现;在缺乏科学、有效激励的情况下,人的潜能只能发挥出20-30%,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让员工把另外70-80%的潜能也发挥出来。所以公共部门能否建立起完善的激励机制,将直接影响到其生存与发展。激励是管理的核心,而薪酬激励又是激励机制中最重要的激励手段,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它相对于内在激励,管理者更容易控制,而且也较容易衡量其使用效果,如果能够真正发挥好薪酬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而要想真正发挥薪酬管理对公共部门工作人员的激励作用,就要深化薪酬改革,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

三、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科学的考核是奖惩的主要依据。传统的人事管理,主要凭直觉、印象、随意的观察以及凭简单的成绩记录对工作情况作出评定,因而缺乏严格、系统、科学的评定手段,容易造成评定上的失误。现代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要求运用正式的评价系统,准确、公正、积极地对公务人员作出考核和评定。考核方法应该有科学性,应该将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应该使考核制度化、规范化。在这样的考核机制下,才可能准确地不带个人感彩地判断每个人的功与过,以及每个人贡献的绝对量和相对量,才能公正地决定奖励谁、惩罚谁。公正和公平的奖惩,必须建立在公正和公平的考核基础上。实施公共部门公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视公务员激励过程。以“绩效”为主线的公务员考核是完善激励机制的核心内容。绩效考核的核心是:以素质论人才,重实绩用干部,注重公务员的能力发挥与提高。实施公务员绩效考核,不仅能够激发公务员比业绩、论贡献的积极性,还能为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使用人才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有效促进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

四、加强能力培训,提高公共部门公务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在线

就公务员制度而言,现代公务员制度自1870年在英国诞生时起,英、美、法、德等国家的公务员培训己经形成一套完整的法规制度和培训体系。如美国政府制定了“培训21世纪美国人”计划;欧盟在其《2000年议事日程》中明确提出要“将知识化放在最优地位”并强调大力开发人力资源;日本提出“培养世界通用的21世纪日本人”的目标;韩国提出“21世纪是文化和经济融为一体的时代,只有‘头脑强国’才能支配世界”;新加坡政府继续坚持“人才立国”。中国的公务员制度建立仅十年多点,公务员培训的相关法规还不完善,政府投资的力度还不够大,培训的内容和手段仍显陈旧,其理论研究、管理水平还不高。目前公共部门的培训应提供多种培训机会,提高人员素质,同时做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培训内容的设计。首先,要对公务人员进行政治理论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忠于国家、忠于政府、忠于职守、严守国家机密,自觉抵制各种腐败行为:要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公务人员的知识素养,提高行政效率;要在公共部门公务人员中实行世贸基本知识的全面培训,通过培训学习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以及世贸组织的基本原则,增强符合国际惯例意识和应对能力;要继续深入开展依法行政培训,促进政府职能向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转变,提高公务人员适应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接轨的依法行政能力;在公务人员中开展MPA教育,提高公务人员专业化行政管理能力,同时加强公务人员的诸如外语、计算机等技能培训;研究制定各级各类公务人员能力素质标准,提供能力建设科学依据,建立科学的培训质量评估体系,实现培训手段的现代化。还要提高公共部门公务人员的全面培训意识。

五、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经验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施行先于公共部门,我们还应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经验。现在荣誉激励的方式在企业中采用的比较普遍,这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在西方的企业中也普遍采用。例如美国IBM公司有一个“百分之百俱乐部”,当公司员工完成他的年度任务,他就被批准为“百分之百俱乐部”成员,他和他的家人被邀请参加隆重的集会。结果,公司的雇员都将获得“百分之百俱乐部”会员资格作为第一目标,以获得那份光荣。这一激励措施有效地利用了员工的荣誉需求,取得了良好的激励效果。这一点我们公共部门有待学习。

总之,中国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每个公务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由于人的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完善并综合运用各项激励制度,完善晋升制度、薪酬管理制度和考核制度,才能充分激发公务人员的潜力,达到行政效率的最佳状态。

参考文献:

[1].金太军主编,《公务员制度创新与实施》[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2].陈振明主编,《国家公共部门工作人员制度》[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3].陈昌文主编,《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激励机制论文篇7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激励

如何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企业长久发展的动力在哪里?无数优秀企业的实践告诉我们:人力资源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战略性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在人力资源管理的众多内容中,激励问题是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笔者试从有关激励理论、激励机制的作用、激励的模式及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入手浅作分析。

1有关激励理论概述

激励是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在企业管理中,激励可以理解为企业通过创造满足企业人员各种需要的条件,激发企业人员的各种潜能及努力动机,使之产生实现组织目标的特定行为的过程。员工为什么可以被激励?怎样的激励才算是有效的激励?要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了解什么是“需要”。需要是指个体由于某种重要东西的缺乏或被剥夺而产生的紧张状态。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激励理论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论。它把员工的需要从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各层次的需要可以相互转换。在众多的需要中有一种是对行为起决定作用的需要,称为优势需要。员工工作的动机正是为了达到需要的满足,尤其是优势需要的满足。只有需要达到满足,员工才有较高的积极性。

员工各式各样的需求正是激励的基础。激励手段必须针对员工的需要,才会产生积极的效果。另外,好的激励手段还应该引导员工的需要向高层次发展。总之,只有让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才是有效的。要建立使员工满意的激励措施,就要立足员工的需要。

2激励机制的作用

2.1吸引优秀人才

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中,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政策、丰厚的福利待遇、快捷的晋升途径来吸引企业需要的人才。

2.2开发员工潜能

美国哈佛大学詹姆斯(W.James)教授在对员工激励的研究中发现,按时计酬的分配制度仅以发挥20%~30%的能力,如果受到充分激励的话,员工的能力可以发挥80%~90%,两种情况之间60%的差距就是有效激励的效果。

2.3留住优秀人才

彼特.德鲁克(P.Druker)认为,每一个企业组织都需要3个方面的绩效:直接的成果、价值的实现和未来的人力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的绩效,企业注定必垮。在这3方面中,对“未来的人力发展”就是来自激励工作。

2.4造就良性的竞争环境

科学的激励制度包含有一种竞争精神,它的运行能够创造出一种良性的竞争环境,进而形成良性的竞争机制,在具有竞争性的环境中,组织成员就会受到环境的压力,这种压力将转变为员工努力工作的主要动力。

3激励的模式

有关激励的理论有很多,管理实践中常用的激励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3.1物质激励

物质激励即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来达到激励职工工作的目的。常见的物质激励主要有薪资激励、福利激励和股权激励。

(1)薪资激励与福利激励

薪资激励就是通过对员工薪资体系和薪酬水平的合理设计,达到激励员工的目的。薪资通常包括基本薪资、奖金和津贴等。薪资使员工从企业获得的较为稳定的经济报酬,为员工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和稳定的收入来源。

广义的员工福利,一是法定福利,即政府通过立法,要求用人单位必须以向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缴纳税(费)的方式提供的具有强制性的社会保险项目,主要包括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另一层次的员工福利,是用人单位或行业在没有政府立法要求的前提下,为增强自身的凝聚力,吸引更多高素质的劳动力和人才,并鼓励他们在岗位上长期服务,而主动提供的福利,这种福利可以称为用人单位福利。单位福利具体包括住房补贴、交通补贴、通讯补贴、教育补贴、企业补充养老保险、补充医疗保险等。

(2)股权激励

股权激励指通过公司股权的安排,实现对员工激励的一种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①股票期权

实行股票期权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利益和经营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统一起来,有利于吸引优秀的人才和激励员工参与公司的发展。股票期权的范围仅适用于公司经营管理者和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群。

②股票增值权

股票增值权的持有人可以不通过实际买卖股票,仅通过模拟股票认股权的方式获得公司支付的公司股票在规定时段内的市价差额。股票增值权适用于公司股价成长性好的上市公司。

③限制性股票

是指员工只需花费很少的个人投资即可获得的股票,但需要最低服务年限,否则一切权力都将被剥夺。这种方式有助于留住人才,适用于对企业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④股票赠与计划

股票赠与计划是指将股票无偿赠送给高绩效员工的一种股权激励方式,企业往往要求员工在达到一定的资格条件(通常要求达到一定的服务年限)之前一般不会立即拥有股票的完全所有权。一旦渡过了股票被没收的风险期,员工就拥有了倍增于股票的完全所有权,这时员工所得的股票收入将会被视为一般收入。这种方式适合于对经营业绩不承担直接责任的高绩效员工。

3.2非物质激励

非物质激励是指企业采取货币以外的方式激励员工,主要包括以下方式:

(1)带薪休假

①享受国家法定的福利,指企业在员工非工作的时间里,按工作时间发放工资和福利的一种制度。

②除以上国家法定的福利外,企业组织的短期休闲度假等。

带薪休假制度有利于缓解员工因竞争激烈、工作紧张而带来的压力,可以为员工的身心调整提供便利的条件,使其在正常的工作时间里更加高效地工作。

(2)职业发展

员工工作的目的除了获取物质需要外,还要追求个人事业的发展,提供明晰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良好的晋升机会是对员工的重要激励方式。职业发展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激励因素,对员工特别是处于事业发展阶段员工的激励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3)工作激励

工作激励是将工作本身变成一种激励方式,使员工在工作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从而获得最大的满足。常见的工作激励包括:临时授权、增加工作的挑战性、肯定员工的工作成就、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实行弹性的工作方式、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等。

(4)培训激励

培训激励是指企业将培训作为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的一种手段。企业通过培训员工,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员工通过培训,可以挖掘自己的潜力,提

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从事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竞争性的工作,从而得到更多的发展机会,实现自我价值。

(5)荣誉激励

荣誉是企业对个体或团队的崇高评价,是满足人们自尊需要,激发人们奋力进取的重要手段。荣誉激励适用于企业的所有员工。

(6)参与激励

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经验和研究表明,现代的员工都有参与管理的要求和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职工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7)情感激励

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职工,使职工始终保持良好的情绪以激发职工的工作热情。

(8)企业文化激励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所在,能对员工的行为产生内在的约束力。优秀的企业文化将会对员工的行为产生永久的激励作用。

4企业建立激励机制需要注意的事项。

4.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但在实践中,不少单位在使用物质激励的过程中,耗费不少,而预期的目的并未达到,职工的积极性不高,反倒贻误了组织发展的契机。例如有些企业在物质激励中为了避免矛盾实行不偏不倚的原则,极大地抹杀了员工的积极性,因为这种平均主义的分配方法非常不利于培养员工的创新精神,平均等于无激励;而且目前中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力量在物质激励上大做文章。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超级秘书网

4.2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的原则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年龄方面也有差异,一般20-30岁之间的员工自主意识比较强,对工作条件等各方面要求的比较高,因此“跳槽”现象较为严重,而31-45岁之间的员工则因为家庭等原因比较安于现状,相对而言比较稳定;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4.3企业家的行为也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总之企业家要注重与员工的情感交流,使员工真正的在企业的工作得到心理的满足和价值的体现。

参考文献

激励机制论文篇8

在我国国有企业中,现行的激励方式和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依赖于以下三种:第一种是物质报酬。指固定的工资(或年薪)、奖金、各种福利等。一些上市的国有企业包括股票和股票期权两种报酬。第二种是是职位的升迁。利用行政职位的变动,激励经营者的经营行为。第三种是精神激励。授予各种荣誉,奖励工作先进者。

按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影响员工的积极性的因素分为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不具备时,会引起员工的不满意,然而具备这些因素,并不能使员工受到巨大的激励。赫兹伯格称这些因素为保健因素。在工作中有些因素可以构成很大程度的激励和对工作的满足感,然而不具备这些因素,也不会构成很大的不满足。赫兹伯格称这样的因素为激励因素。赫兹伯格主张,改善保健因素不能直接激励员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应从激励因素入手,使人们对工作产生热情,从中体验到责任感,获得成就感的满足,这样才会产生持久的激励作用。

很显然,上述国有企业激励方式中,工资、奖金属于保健因素,职位升迁和荣誉奖励属于激励因素。这三种激励方式都具有计划经济体制的人力资源激励特征,都存在一些问题:一是物质激励平均主义现象严重。工资、奖金的发放论字排辈,容易挫伤绩效突出员工的积极性,对得过且过、业绩一般者反而是一种保护。二是荣誉激励缺乏权威性。一些荣誉的评定没有严格的程序和标准,评定的对象有“轮流坐庄”现象,精神激励的作用在逐渐减弱。三是职位升迁有效用递减规律。一些干部职位升迁后,工作干劲大、热情高、业绩也突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就会慢慢随波逐流,消沉下去,有的甚至成了腐败分子。四是激励的短期行为较多。培养员工对企业的高度的、持久的归属感与忠诚心的手段比较少。

2建立系统科学的激励机制

根据西方的激励理论,人的需求是多层次、全方面的,只有尽力满足人的各种需求,才能将各层次的员工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想调动国有企业员工的最大能量,发挥其最大潜能,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激励机制是关键。

激励是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激励机制是指组织为实现其目标,根据其成员的个人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分配制度,以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优配置,达到组织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建立激励机制的核心就是把个人为企业做出的业绩与个人利益联系在一起。激励机制在本质上是要把个人的利已与企业效率统一起来,使个人利已的行为成为能促进企业效率提高的行为。所以说激励机制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建立系统的科学的激励机制,笔者认为:

2.1物质激励要和精神激励相结合

物质激励是指通过物质刺激的手段,鼓励职工工作。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有正激励,如发放工资、奖金、津贴、福利等;负激励,如罚款等。物质需要是人类的第一需要,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所以,物质激励是激励的主要模式,也是目前我国企业内部使用得非常普遍的一种激励模式。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

因此,建议政府成立企业家考核及认证的权威机构,推行企业家注册和技术级别认可制度,其级别的确定可设一系列技术指标并加以严格考核。此外还可以建立经营者的声誉机制,发挥声誉对经营者长期化行为的激励作用。在社会地位上,要让企业家参与国家大事,各级政府部门的有关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和重大决策,要有一定的企业家代表参与,重视他们的建议和呼声。

企业可以根据本企业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精神激励机制,例如可以运用工作激励,尽量把员工放在他所适合的位置上,并在可能的条件下轮换一下工作以增加员工的新奇感,从而赋予工作以更大的挑战性,培养员工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其次可以运用参与激励,通过参与,形成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认同感,可以进一步满足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2建立多跑道、多层次的激励机制

联想集团的激励模式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多层次激励机制的实施是联想创造奇迹的一个秘方,联想集团始终认为激励机制是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要随着时代、环境、市场形式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这首先表现在联想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激励机制,对于80年代第一代联想人,公司主要注重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物质生活基本满足;而进入90年代以后,新一代的联想人对物质要求更为强烈,并有很强的自我意识,从这些特点出发,联想制定了新的、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方案,那就是多一点空间、多一点办法,根据高科技企业发展的特点激励多条跑道:例如让有突出业绩的业务人员和销售人员的工资和奖金比他们的上司还高许多,这样就使他们能安心现有的工作,而不是煞费苦心往领导岗位上发展,他们也不再认为只有做官才能体现价值,因为做一名成功的设计员和销售员一样可以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这样他们就把所有的精力和才华都投入到最适合自己的工作中去,从而创造出最大的工作效益和业绩。联想集团始终认为只有一条激励跑道一定会拥挤不堪,一定要建立多条激励跑道,这样才能使员工真正能安心在最适合他的岗位上工作。其次是要想办法了解员工需要的是什么,分清那些是合理的和不合理的;那些是主要的和次要的;那些是现在可以满足的和是今后努力才能做到的,总之联想的激励机制主要是把激励的手段、方法与激励的目的相结合,从而达到激励手段和效果的一致性。

2.3充分考虑员工的个体差异,实行差别激励

激励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那么影响工作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工作性质、领导行为、个人发展、人际关系、报酬福利和工作环境,而且这些因素对于不同企业所产生影响的排序也不同。企业要根据不同的类型和特点制定激励制度,而且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个体差异:例如女性员工相对而言对报酬更为看重,而男性则更注重企业和自身的发展;在文化方面,有较高学历的人一般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既包括物质利益方面的,但他们更看重的是精神方面的满足,例如工作环境、工作兴趣、工作条件等,这是因为他们在基本需求能够得到保障的基础上而追求精神层次的满足,而学历相对较低的人则首要注重的是基本需求的满足;在职务方面,管理人员和一般员工之间的需求也有不同,因此企业在制定激励机制时一定要考虑到企业的特点和员工的个体差异,这样才能收到最大的激励效力。

2.4规范企业家的行为

企业家的行为对激励制度的成败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家要做到自身廉洁,不要因为自己多拿多占而对员工产生负面影响;其次是要做到公正不偏,不任人惟亲,用人是企业作气的风向标,用人标准是企业文化得到形成和强化的有力保证;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尊重支持下属,对员工所做出的成绩要尽量表扬,在企业中建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最后是企业家要为员工做出榜样,即通过展示自己的工作技术、管理艺术、办事能力和良好的职业意识,培养下属对自己的尊敬,从而增加企业的凝聚力。最近国家出台对企业家的年薪制奖励规定就是要充分调动企业家工作的积极性,它既可以加强企业廉政建设,又能进一步推动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3运用激励机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3.1激励要渐增

激励渐增的原则是指无论是奖励还是惩罚,其份量都要逐步增加,以增加激励效应的持久性。

3.2情境要适当

由于员工个性差异的客观性,各人对受奖励和惩罚的时间、方式和环境要求都不一样。并且,由于受奖励和惩罚的原因各不一样,个人对情境的要求也不一样。因此,组织在实施激励措施时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制宜,选择适当的机会和环境。

具体说来,情境由五个方面的因素组成一是来自员工方面的,如他的性格特征、情绪状态、所要求的奖惩方式等;二是来自管理者方面的,包括实施奖惩时所持的态度、艺术和技巧等;三是实施奖惩的时机,其时机要选在最能对激励对象起作用的那一时刻;四是实施奖惩的地点,即要选在对激励对象起有效作用的地点;五是事件本身的性质,即因为什么要受到奖惩。五个方面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起到最佳的激励作用。

3.3激励要公平

激励公平要求组织要遵循社会的公平规范,或者是员工普遍接受的公平规范实施激励措施。激励公平原则具体包括:第一,机会均等,即所有员工在获得或争取奖酬资源方面,机会要均等;让所有员工处在同一起跑线,具备同样的工作条件,使用同一考核标准。第二。奖惩的程度要与员工的功过相一致,奖惩的原因必须是相关事件的结果,并且不能以功掩过。第三,激励措施实施的过程要公正,即要做到过程的公开化和民主化。

在现代企业中,人已经成为了最为重要的因素。企业是否成功的对员工及经营者实施了现代激励机制,是否充分发挥了人的积极性,是直接决定其未来的市场竞争地位的。因此,企业在遵循一定的原理基础上,积极实施现代企业激励机制,并且不断地完善企业的各项配套机制,才可能在未来的全球化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

摘要在分析了当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存在的三个主要问题的基础上,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如何在国有企业建立完善科学的激励机制,最后认为运用激励机制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激励要渐增、情境要适当、激励要公平。

关键词国有企业激励机制建设

任何一个社会或组织都需要激励,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采用某种激励手段。在计划经济下,企业效率低下不是没有激励机制,而是所用的激励机制不完善、激励手段不适当。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国有企业如何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真正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是摆在每一个国企经营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