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激励教育论文8篇

时间:2023-02-04 18:44:59

激励教育论文

激励教育论文篇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激励教育;应用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提高相关的信心,才能有效地达到教学的目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对于小学语文的智商来说,内容比较复杂,所以也要科学的结合激励教育,促进小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一、注意激励的相关语言

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把握良好的激励语言,这样才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信心,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够活跃整个课堂氛围,使学生在一个比较轻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善于运用激励语言,也能够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能够在学生们的心中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同时也能够促进学生敢用老师交流,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对于学习的热情。当然,在具体实施激励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要把握好度,如果激励语言太过夸张,那么就会使得学生骄傲,自我膨胀,这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所以教师在运用激励语言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相关的分寸,这样才能够促进学生的成绩真正得以提高。比如说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某些问题回答有一些偏差的时候,教师就不应该去批评指责,而应该采取比较合理科学的激励语言,比如可以说:“对于这道问题的解答,你已经做得很棒了,如果能够回答的更加全面,能够更加深入的研究,才是最好的。”那些这种话语,能够避免学生丧失对于学习的信心,对于小学语文来说,信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有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信心,才能对于知识进行更加深入细致的研究,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把握激励教育的差异性

班集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而且每一个学生他们的学习能力也不一样,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那么这就要求教师在具体实施激励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适当的激励,这样才能够促进有效的利用激励教育的优势。而且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受到了家长的宠爱,所以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也会表现出更加的自我。但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要求学生积极地与其他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也要善于倾听,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用不同的激励方法,才能促进整个教育水平的发展。比如说,对于性格比较开朗的学生来说,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善于沟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直接的沟通方法,同时也应该积极地引导这些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避免使这类型学生因为过度自信而导致成绩下降,而对于一些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来说,他们则不善于与其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也有可能会存在着一些自卑的心理,针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而且也要善于采用激励的方法,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采用言语激励,使学生逐渐树立信心。对于一些脾气暴躁的学生来说,教师就可以激励这些学生做一些比较安静的学习活动,从促进学生的全方面发展。在具体进行激励教育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差异性,分层次进行激励,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才能正确地激励到每一个学生,提高整个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三、加强情感激励教育

情感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树立比较和谐的关系,才能够促进整个激励教育得到良好的应用,比如说如果学生认可老师,最好是具有好感,老师能够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就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学生会将对老师的崇拜感转化为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兴趣。所以教师不管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下都要树立好良好的形象,举止一定要大方,e极地与学生进行良好的沟通。最好能够走进学生的心里,走进学生的生活,这样才能够有效的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一定要热情饱满,教师对于语文相关知识的热爱,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带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这样就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在情感上的激励,从而提高整个学习成绩。

要想不断提高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教师就一定要善于运用激励这种手段,注意激励的相关语言,把握好学生的差异,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学生情感激励。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学手段,才能更良好的把握激励教育方法,促进整个教育水平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2]杨树秀.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25:6-7.

[3]喻越.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策略[J].文学教育(上),2016,08:82-83.

激励教育论文篇2

现代教育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高扬人的主体性,追求个人全面发展,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取得最大的效益和最高的发展。中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有广泛的兴趣爱好,有丰富细腻的情感,但缺乏足够的自持力。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宽阔的胸怀,用爱心对学生进行指导和激励。因此,激励教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激励教育呢?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能力

中学时代正是个人意识迅猛觉醒的时期,中学生希望能通过各种方式施展自己的才华,以得到老师、同学的尊重、信任、理解他们。他们对未来充满憧憬和期待,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社会上的栋梁之才,期望人们承认他们的价值的存在。但由于家庭环境和性格的差异,每个人的个人境况都不相同,很多学生在渴望认同的同时又怕失败,怕被拒绝否定。这个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一句鼓励的话对学生的影响也许是终生的,同样,一句不经意的否定话语也有可能对有些学生造成巨大的打击。因而,在中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特别是对差生,教师应注意自己的态度和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应竭尽全力理解自己的学生,帮助自己的学生。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和主动参与能力。在课堂上要注意添加互动环节,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有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在进行语文教学的同时要注意与学生在平等互相尊重的基础上的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支持和引导学生参加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种集体活动,鼓励学生进行情感的正确释放和交流,帮格内向的的学生从狭小的情感天地中走出来。让学生通过中学语文教学的讲、读、写、说中成为积极乐观,坚强自信,富有进取心和同情心的人,从而建立起高尚的道德品质,勇于承担社会和家庭赋予的责任。

二、随时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语文的兴趣

语文教学涉及的知识面广,内容含量大。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的语文基础各不相同,对语文的理解能力也存在差别,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因势利导,激发学生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增加其学习的语文的兴趣和爱好。有兴趣才能有动力,兴趣是学生在心理上对学习活动产生爱好、追求和向往的倾向,是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直接动力,只有激发起学生对语文学习浓厚的兴趣,才能使他们从原来的“要我学”变成“我要学”。

阅读是中学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对学生学好语文非常重要。俗话说:“书读千遍,其义自现。”在语文学习中,许多问题学生都可以自己读懂,语文教学上要注意引导学生多读,齐读,自由读,重点句和段品读,分角色读,让学生在读中领悟,在读中获取情感体验,在读中体会文章的“味”。 学生熟读课文以后,教师列出重要的思考题,让学生对照思考题,自学后练习思考,对疑难的问题,由小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共同解决。课堂阅读时间有限,教师要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认真耐心地指导使学生通过大量的课外阅读,积累知识,增长见识。

课外阅读课除了经常性地向学生推荐些优秀的、有益的课外读物外,鼓励学生阅读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作者,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各类书籍,指导学生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阅读理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课外阅读的乐趣。这样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独立思考。这学期的名著推荐是《西游记》,学生们普遍对《西游记》电视剧非常熟悉,但对名著本身没有细致的阅读。针对这种情况,我不仅要求学生会复述故事情节,而且也要求学生对文章的细节进行填空。这样学生看书就细致了,还不时地在书上圈划。对于这本名著,理解内容是不够的,还要对这本名著的写作背景、作者、人物形象进行分析。学生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找资料,在课上踊跃交流,各抒己见,真正地理解了这本名著的内容。通过这些激励教育的方法,学生能很好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并且学到知识。

三、注意及时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评价时的语言应准确、客观,具有激励效果

进行中学语文激励教育要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为目标,注重过程,关注效果。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兴奋中进入更加认真努力的学习状态。教师评价学生是教学评价常用的形式。因此,要随时注意通过及时评价鼓励学生。

要及时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对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给予鼓励,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学生进行鞭策,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激励效果。

评价可以是口头评价,也可以是书面评价,也可以口头评价与书面评价相结合。在口头评价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和针对性,避免“还行”、“还好”这样的空洞贫乏的语言。每次测验后,我都要在课堂上对于成绩好,或者进步大的同学给予表扬,对于个别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委婉的批评,在批评中增加鼓励的话语,帮他们分析成绩不理想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指出他们的优点,使他们获得通过努力取得进步的动力,激励学生沿着健康向上的轨道发展。

激励教育论文篇3

一、“激励”的原则

1.激发性原则

“激励”一定要激到点子上,即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燃起学生的思维之花,找到问题的实质,启发学生醒悟,虽然只有一言半语,却是一针见血,达到开发学生思维的最佳效果。

2.简明性原则

“激励”要抓住关键,找到问题的要害,要贴近生活,要通俗易懂,如果过于隐晦,学生就会理解不透,“激励”过频、过长也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因而一定要适度。

3.及时性原则

当学生遇到疑难问题而“卡壳”出现思路阻塞时,老师要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激励”,及时疏导,使学生茅塞顿开,使问题化难为易。也就是说,“激励”要激在学生思维断裂之处,有助于学生头脑开窍,思路接通,推动思维的延伸,以利于技术和动作的学习。

二、激励的类型

激励,是体育教师的一门教学艺术。注重这门教学艺术的修养的提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把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有实效。体育教学中常用的激励方式有以下八种:

1.交流式激励、宽容式激励

学生是有感情需要的,从上第一堂体育课开始,他们就需要从教师那里得到尊重、友爱、温暖、情谊和教诲。当这种情感得到满足后,他们便会以更大的激情上好体育课。这种情感建立在师生情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感情交流包括情感和信息两个方面,感情和信息融通了,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和了解,以达到师生的和谐相处。

另外,课堂上师生之间产生摩擦是常有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首先,教师要容人之短,不抱成见。教师的宽容是育人的前提,是妥善解决矛盾、融洽师生关系的基础。其次,教师对学生要热情教诲,以情感人。例如:在迎面接力的教学中,某个学生不小心掉了棒,正确的方法应该是鼓励学生捡起接力棒继续练习,切忌指责学生。否则会破坏师生关系,影响教学。让学生学会尊重、宽容,以达到培养其容纳他人、容纳社会的积极心态,热爱社会、热爱生活。

2.勉励式激励、欣赏式激励

这是体育教师经常运用的教育手段之一。现代管理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以勉励、赞赏的语气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利用人的自信心、自尊心和成就感,使其潜在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生硬的命令,一开始就剥夺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降低了他们的活动热情。如教师布置学生跳高:“你们必须给我跳过去,跳不过去的要受罚!”学生听了心里不舒服,带着顾虑练习,效果肯定不会好。如果换成勉励式布置:“同学们要大胆地练习,跳不过去没关系,我相信你们有这个能力。”或者发现他们那怕只有一点进步,你都应该用欣赏的口吻说:“比上一次有进步。”老师应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成绩,并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这将对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听了不但乐意去练习,而且练习时没有心理负担,练习的效果肯定比前者要好。勉励学生勇敢的迎接困难,以达到培养其勇敢品质的目的。

3.参与式激励

行为科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参与管理、参与决策,是个人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是精神方面的一种高层次的需求。从这一原理出发,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要了解学生的要求,收集学生的建议,让学生献计献策,让学生参与备课。例如:滚翻类的游戏,让学生自己讨论垫子的摆放位置、行进的路线等,充分发挥同学们的想象能力。这样备出来的课,就能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要从实际出发,集思广益,这样,教师教得灵活自在,学生学得开心实在。

4.期待式激励

在体育教学中,表现特别好的学生,最大的期待莫过于得到教师恰如其分地评价和鼓励。某些有过失的学生,最害怕的莫过于受到教师的挖苦和冷遇。遇到上述情况,正确的做法应是:该表扬的,就实事求是地给予表扬,并提出新的期待,鼓励其向更高的目标迈进;有过失的,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导其补缺改过。例如:在力量练习的教学中,要适时的给予其期待,以激发学生向着更高的目标努力,切忌冷嘲热讽。让学生有所追求,以达到培养其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意志品质。

5.影响式、榜样式激励

影响式激励主要表观在教师自身的模范作用上。课堂上,教师懒懒散散,学生就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教师要严于律己,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学生就会模仿老师,严格要求自己。教师的表率行为,具有很大的感召力。能对学生产生有力的感情激励作用。让学生严格要求自己,以达到培养其追求完美、严于律己生活作风。

在体育教学中,某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希望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在这个时候,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例如:列举奥运冠军们在比赛场上的拼搏精神,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迎接挑战,以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这种方式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严格要求自己,加强个人自身修养,同时还要加强锻炼,不断提高自身体育素质。只有不断的提高,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

6.竞争式激励

通过争取优胜的各种形式,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争强好胜之心,人皆有之。竞争能强化学生求胜心理,使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为此,在体育课中可以经常组织开展一些适当的比赛来吸引学生,并在活动中引导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鼓励他们取得优异成绩。例如:在队列比赛之前,我在班里作了动员,告诉同学们班级就是我们的家,我们每个同学都是这个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影响着班级的形象;班级的形象是我们大家精神风貌的一种反映,如果我们班在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中都能取得优异成绩,那么我们每个同学就会以自己是集体的一员而感到自豪和骄傲。因此,这次队列比赛,希望大家能认真准备,积极训练,争取夺第一。结果,我所教的这个班以整齐的服装,饱满的精神,稳健的步伐勇夺桂冠,这正是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表现。

7.目标式激励

教师根据学生的基础,提出经过努力,可达到的更高的目标,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往往为达到一定的目标而奋发学习,这直接影响到他们的行为方向、强度和效果,具有重要的激励意义。我院组织足球队准备参加省大学生足球联赛,而这批队员平常比较自由散漫。经过一个多月的训练观察,我觉得他们非常热爱足球。针对这种情况,我及时找他们谈心,心平气和地分析其优点、不足,帮他们确定训练目标。结果这批队员在训练中的一些不良习惯慢慢地改掉了,训练的劲头越来越足,最终在大学生足球联赛中荣获亚军。由此可见,科学的目标激励对学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促进作用。但是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确立科学的切实可行的目标。目标过高则会让学生失去信心,过低则会失去激励作用。

8.兴趣式激励

激励教育论文篇4

【论文关键词】课外教育活动激励机制医学生

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延伸课堂教学、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新形势下有效凝聚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织方式之一。课外活动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和隐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有效手段,是实现高校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途径。然而,就大部分高校的课外活动来看由于某些原因,开展的活动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分析成因,主要还是未建立起课外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一、医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内涵及作用

课堂教育是指在专业培养计划和教育计划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开展学科知识学习、基本技能培训而进行的教学活动。主要让学生掌握陈述知识和思维的方法,强调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连续性。而课外教育活动指在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外,由大学生自愿选择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将课内教育平台(包括基础理论和实践教学等)进行拓展和延伸,它不受教学计划限制,灵活、多样,学生可自愿选择参加,在内容的选择上是以学生的学习兴趣、文化生活、社会生活、跨学科的综合知识为基础,主要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强调学科间的联系、知识综合运用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参与意识、个性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在学习型社会和倡导终身教育的背景下.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已呈现学习目标全面化、学习内容丰富化、学习途径多元化、学习方式多样化、学习取向精神化即简称“六化”的趋向。然而.单靠传统的“教师—课堂—课本”的“千人一面”的既统一又单一的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变化和膨胀的学习需要;另外,单靠传统的“学校一教室一教本”的学习场所设置也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相较于其它专业而言。临床实践是医学专业的一大特点。实践能力的培养绝非朝夕之功,需长期积累方能逐渐形成。而课堂教学有限的容量、单一的模式已不能满足学生多元化的学习需求,课外教育活动的灵活性、丰富性能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例如宁养义工服务、暑期三下乡、未来学术之星等有益的课外活动皆能让医学生们早接触临床、早接触社会实践、早接触社会,对于提升医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丰富社会经验,提高综合素质,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医学生课外教育活动存在的问题

1、形式单一,有娱乐化倾向

大学生课外教育活动的类型应是丰富多样的。包括科技型、文体型、学习型、实践型等等。但近年来,高校在组织各类课外活动时,常常混淆活动类型或是不能很好地把控其间的实质性界限,造成管理模式单一,学生参与模式简单,活动设计单调。课外教育活动渐有娱乐化趋向,突出表现为以文体型活动为主,学习科技型活动为辅。诸如模特比赛、十大歌手赛等文娱活动已然成为了校园活动的主流。再加上参与者和组织者自身水平的不足.举办的活动不能体现时代性和创造性。

缺乏应有的特色,导致活动的层次和质量不高。长此以往,这些活动演变成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学生参与面狭窄,来来去去看到的只是几张熟面孔.课外活动演变为少部分活跃学生的乐园,还背负占用学生学习时间之名,而其最重要的延伸课堂教育的功能则未能体现。

2、缺乏教师的指导

教育的目的在于挖掘出教育对象的潜能.但目前仍有许多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心理和认知准备不足导致盲目选择活动。致使无法通过活动使人得到更一步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对不同个性心理特征、不同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正确指导工作,鼓励学生发扬个性进行自主的学习,当学生遇到问题时要给予及时帮助,使学生在课外教育活动中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此外。科研学习类的课外活动未取得实效,未能服务于教学的一大要因是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原因有三方面。其一:教师对课外活动的认识出现偏差,他们普遍把课外活动等同于文娱活动,认为其与课堂教学无直接关系.而课外活动对专业学习也未能起到促进作用,甚至两者在时间上相互冲突:其二:在教学一线的教师承担了繁重的临床和教学任务,时间与精力有限,再加上学校未出台合理的教师参与课外活动的评价激励机制,无法调动教师的参与热情;其三:在教师们的固有观念里课外教育活动理应由学工团委等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但医学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门科学,相较于专业课教师而言。学工、团委教师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在指导诸科技活动等学习型课外教育活动时难免力不从心。因此,笔者认为高校课外教育活动要取得实效应建设一支以专业教师、学工团委等思政教师、教务处教学管理者为主体的课外教育活动指导队伍。

3、管理制度仍待完善

高校的课外活动还存在着管理不完善的问题。活动开展有较大的随意性,活动前没有必要的管理制度或是制度落实不完善;在活动中又没有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和相应的评价激励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评价及激励制度的不完善。对开展的活动没有科学的评价,导致活动良莠不齐,没有评价和总结就没有提高;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积极与否、取得效果如何皆没有科学的反馈与评价,不利与调动师生参与的热情。要想真正提高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必须要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参与动机,动机是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心理活动和内部动力。动机的形成有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有一种内驱力、即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内部心理状态;第二外界提供一定的对象即诱因使内部状态有一定的指向动机形成,心理分析告诉我们,通过奖励及评价进行适当的外部刺激能增强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自我提高内驱力,提高参与的兴趣和主动性。

三、医学生参与课外活动长效激励机制的建立

1、激励机制在医学生课外活动中的作用

如前所述。之所以课外活动在“育人工程”中的作用未能充分体现,关键是在针对激励大学生参与方面所包涵的诸如活动的开展环境、活动的领导者、活动绩效评价、参与活动的学生个体等方面缺乏相应的管理及激励机制。“激励机制”是指在组织系统中,激励主体系统运用多种激励手段并使之规范化和相对固定化,与激励客体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结构、方式、关系及演变规律的总和。正确把握激励主客体的辨证关系,不断激发大学生的积极性和课外活动的创新性。建立和完善好相应的激励机制,不但可以大大提高课外活动开展的绩效,还对高校教育质量、人才培养、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2、建立大学生参与课外教育活动的激励机制

(1)管理制度的完善,提供专业化指导服务

近年来,高校课外活动可谓花样百出,类型繁多,但往往是热闹过后未能达到预设的目的,实效欠佳。因此应加强管理,要加强管理,制度必须先行,可在校团委下设立专门的课外活动管理处,成立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遵从党的领导,上对团委负责,下对大学生负责,直接针对大学生各种具体的课外活动提供专业化的指导和服务。大学生课外活动指导委员会的成立将规范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它是学校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评价与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开展教育观念讨论、修订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监控等,保证课外教育活动的正常运作与发展;它明确各课外教育活动的目的、要求及实施标准、评价方式等进行质量监控,指导学校教师及学生开展课外教育活动,同时加强学生课外教育的规定及各项教育活动项目实施细则,建立科学合理的课外教育管理制度,为经常性开展课外教育活动提供指导,通过不断成熟,不断完善的制度规范课外教育活动的管理,减少活动的随意性,让活动目标导向更明确。针对医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的特点,课外活动应围绕专业学习走精品发展之路。通过合理科学的评价方式.严格把控不同类型课外活动的比例,把受学生欢迎、活动成效好的活动确立为品牌与特色,继续做大做强。

(2)师生参与课外活动评价机制的确立

建立科学的师生参与课外活动的评价体系。评价是一种认识与反映的过程,即依据一定的标准,主体对客体进行价值判断,评价有着导向、展示及激励功能,只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才能激发师生参与的热情。就学生而言,应综合考虑其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程度、获奖情况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而教师方面则应综合考虑教师指导科技活动、组织学生申报课题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应进一步确定评价机制,即确定由谁来评,如何评的问题。可成立课外学习成果鉴定委员会,由校领导和课外教育活动的实施部门负责人和专家组成,它是学校开展课外教育活动的评价与监督机构主要负责开展教育观念讨论、修订管理制度、进行质量监控等,明确培养目标和工作思路,改进活动,开展质量评价,同时对学生的课外教育成果进行终审鉴定。在评价方式上采用综合评价机制,即学生自我评价、社会评价、专家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方式进行深入和全面的分析.评价的标准不以学生的课外教育活动结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是结合个体认知与能力等多方面对学生作出全面细致的分析。注重活动过程轻活动结果,从而减轻学生参加课外教育活动的压力.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

激励教育论文篇5

一、大力开发现有人力资源,促进企业技术进步。企业资源方方面面,管理内容繁多,而最重要的资源是人力资源,人才现代化是管理现代化的关键。造就一支知识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意识、具备创新能力的企业开发队伍是企业产品开发、适应市场的重要环节。

企业发展离不开新产品的不断开发,在市场竞争条件下,无疲软的市场,只有疲软的产品。市场机制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企业生存发展要靠加快产品更新速度来赢得市场,确保优势,就需有一支具备持久的创新能力,拥有丰富想象力、观察力的技术开发队伍。目前,我省大多数国有企业均已从组织形式上设立了各类新产品开发机构,然而许多机构存在技术开发人员士气不足,产品开发水平低,科技含量小的现象,这与这些企业缺乏对科技人员的潜能开发有密切关系。

二、成功的企业激励机制,从提高员工自信心开始。艾科卡说过:“我们使全体人员与我一样相信自已是在世界上最好的机构中工作,自豪感和自信心会创造奇迹”。一个企业的发展需要靠全,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对于企业来说,最具活力的是人的因素,是职工饱满的热情、高效工作,积极创新的意识,令人振奋的工作效率。这些不仅是组织得以维持,发展的基础,更是任何蓬勃向上的企业所迫切需要的内在机制。

自信一这是个人发展的动力,是企业创新的源泉,员工潜能开发的前提。企业组织的发展与壮大需要一批饱含热情、充满激情、拥有自信,富于创新的优良员工。帮助员工建立自信的内心世界应首先从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开始。资料研究表明,成功与非成功的员工其显著的不同在于是否有明确的个人奋斗目标,凡是那些事业有成的人都有着明确的奋斗目标,懂得工作的意义,更能以高效率的方式完成自己的工作,那些认为自己无能,并且没有明确奋斗目标的员工只能在较低层面上从事难有作为的简单劳动。长期以来,我国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不良影响,大锅饭思想严重,平均主义思潮泛滥,企业不重视或根本没有开展员工自信心教育培养,造成了企业员工普遍存在信心不足,动力不够的状况,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发展进步,使企业管理的各种措施难以顺利实施。当前企业应尽快建立与国际接轨能适应知识经济要求的员工自信心培养教育体系,提高员工的自我心像,使其以积极的心态迎接企业组织和个人所面对的各种挑战。

三、运用现代激励理论,建立激励教育体系。激励理论大师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从满足人的基本需要开始,给员工激励的最终目的在于提高绩效。为让员工树立人生奋斗目标,企业应告诉每个员工,企业的战略目标、利润目标、成本目标、产品开发目标、创新发展目标、人才培养目标,并将这些目标分解到每个基层组织,直至员工个人,让广大员工事业有奔头、工作有干头、经济收入有想头。通过构造企业员工共同的目标体系和价值观念,将全体员工的潜在智慧充分发挥出来,成为企业发展与创新的强大动力。

四、建立科学的职工绩效评价体系是企业激励教育的组织保证。不论是企业的高层领导,还是中层干部,甚至普通职工都迫切希望自己所创造的成果,能被组织或社会所认同,成为有价值的东西,只有这样,企业职工的创新意识才能得到发展,工作热情才会保持下去。然而,现阶段有的国有企业由于没有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从而不能科学合理的评估员工的工作业绩。这些情况的发展,在一事实上程序上损害了那些既有创新意识;又有创新能力的员工的积极性,挫伤了企业精英的个性发展。可见企业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建立是何等的重要和迫切。

建立绩效评价系统的程序和步骤是:

第一,帮助职工认识自己的潜在能力,使职工知道自己完全有能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好,并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充分发挥。

其次,绩效评估的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要为企业人事决策提供准确的决策依据,使那些优秀人才得以重用和提拔,让他们成为骨干和先锋,从物质条件和精神荣誉方面,让他们与碌碌无为者拉开档次和差距。

再次,绩效评估体系应当是具体可衡量的,应将评估标准用各种参数加以数量化,使职工对自己的工作质量一目了然,知道应怎样做,通过什么途径才能达到要求。比如,对科研部门进行考核评估时,可以用计划期科研成果的数量、质量、市场价值来加以评估。对办事人员,可以用处理文件的份数,所用时间长短、发生错误的次数等做出具体数量指标规定。

五、强化激励教育,促进潜能开发。国外许多成功企业一,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般均已建立具有本企业文化特色、经营理念奋斗目标的完整激励教育体系。应用心理学的成果,通过培训会、成果分享会、成功心态教育等多种形式强化员工的成功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的训练和磨炼。

激励教育论文篇6

国外学者对小学班级教育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总体可以概括为狭义和广义两个方面的理解。狭义的理解较为单一,即教师为了将知识传授给学生,创造出更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以此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而广义上的理解是指教师从各个方面的因素考虑班级建设,无论是授课方式还是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都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之内。在某种意义上,广义的教育理解更适合我国现阶段的小学教育。这也说明现阶段小学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给学生知识,还要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意识,让学生学会合作和相互激励,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二、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

1.研究目标

教师要使学生从小养成好习惯,培养高尚品德,做一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2.研究假设和研究内容

(1)为了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的人,应该怎样进行管理。

(2)养成良好的学习和行为习惯。

(3)选拔积极向上的班级干部,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创造轻松愉快、内容充实的班级生活。

(4)创造“适合学生发展,激励学生学习”的条件。

(5)利用评价功能,激励学生改善小学生之间的关系。

(6)小组互动,互相激励。

(7)加强与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联系。

3.创新点

激励教育论文篇7

(一)深入了解学生学习需求

学生的日常生活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不仅如此,使激励作用发挥到更高水平就要让学生既要理解体育运动作为一项学习技能对生活各方面都能产生巨大作用,又要让学生明白体育运动是每个人都需要有的活动方式,在整个过程中,身体得到强健保护,身心又很愉悦。在这样一个基础条件下学生通过体育课程使自己的社交能力得到提高,在课程进行中培养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而若完成这一任务,学生必定要更加细心,更有耐心不断进取,努力奋斗。这样,他们的自我价值得到更加充分的体现,自我认识也更加清晰,有助于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今后的学习道路更有信心更加顺畅。马斯洛及阿尔德夫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教学类型多样、教学过程生动有趣、富有创造力,教师具有较高的教学素质和能力、个人魅力与修养、相当程度的知识水平、妥善恰当的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互信互任、相互尊重,形成直面的沟通方式,最重要的是辅助学生建立近远期学习目标与制定较好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最大限度开发自己的潜力,实现人生价值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激励作用。

(二)给每个学生机会并使他们体验成功

麦克利莱与阿特金森在他们的成就理论中指出人们都在社会化进程中存在着向往成功与躲避失败的动机。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又要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做出不同的要求。对于成绩优良的学生给予鼓励,而对于相对学习成绩较不好,身体素质较差,主动性不强的学生也要加以重视。在设定目标与任务时,灵活恰当,根据能力水平划分相应的难易程度。这样,才能使学生们更有方向的努力与学习,从而获得成功,激发自己的进取心,产生自我价值感,再进一步使体育运动学习与锻炼的兴趣得到激发。

(三)赋予学生良好期望值,爱生敬业

弗鲁姆期望理论指出人渴求满足一定条件的需要并会设法达到一定的目标.这个目标表现为在尚未实现时的期望,而目标又会反作用于个人的动机产生激发力量,体育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是他们积极进取的重要源泉,学生在感知到教师真诚、深厚的期望后,对自己也有一个明确且具体的期望值。在体育运动遭遇困难或瓶颈时,会因这个期望值坚持、不放弃。而此时,教师应给予学生鼓励的信号,及时引导与教授并对学生或大或小的进步予以夸赞和肯定,微笑、点头、口头表扬等激励性的方式都能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很大的提升。易于端正他们进取学习的态度。

(四)奖罚分明,公平对待

激励教育论文篇8

一、激励教育的意义

激励教育是指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影响和促使学生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激励就是激发和鼓励,在开展激励教育时,教师应以尊重学生为前提,将激励作为引导,从而达到深入挖掘学生潜力的目的。有效的激励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成为学生发展的动力,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更容易实现学习目标。激励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理念。

二、激励教育的作用

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激励教育的前提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激发出来,通过激励教育挖掘学生的潜能,这也是使用激励性教育的主要目的。在开展激励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激励教育理念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让学生变得积极主动,还要通过激励教育不断完善学生内心的道德准则,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让学生成为教师教学的主体,促进学生更加活泼健康的成长,成为社会所需要的技能型人才,让激励教育充分发挥作用。

1.激励教育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教育包含许多因素,激励的力量不只体现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日常生活也有一定的影响。激励的因素包括成长、进步、责任、认可等,这些因素的存在,都能够让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得到满足,有效激励学生的行为。例如,在学习《荷塘月色》一文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凤凰传奇的《荷塘月色》,让学生沉浸在欢快动听的旋律中,“剪一段时光缓缓流淌,流进了月色中微微荡漾,弹一首小荷淡淡的香,美丽的琴音就落在我身旁,萤火虫点亮夜的星光,谁为我添一件梦的衣裳,推开那扇心窗远远地望,谁采下那一朵昨日的忧伤……”在音乐中,学生能够身心放松,从而想要去看看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有多美,课文中是这样描述的,“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歌曲和课文相结合,这种导入方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到学习当中,感受美丽的景致,学习作者的修辞方法,并应用在自己的写作当中。

2.激励教育能挖掘学生的潜能

鼓励和赞美可以让一个人更有力量,在做事情的时候超常发挥。开展激励教育的重点是教师要利用学生所具备的原动力,有效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自信心。现代社会飞速发展,对人才,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所以,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认真实施激励教育,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三、激励教育的原则

激励可以让人的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的状态,通过这种积极的状态能更好地完成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与此同时,激励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中专语文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心理活动,设计合理的激励教育方式,使激励教育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方案,让激励教育在中专语文教学中发挥最大的作用。

在运用激励教育的时候,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激励教育的两点原则,一是适度原则,二是鼓励与批评相结合的原则。在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掌握好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心理活动,随时变换教育角度,找到最恰当的时机切入合适的激励方式,再结合学生知识水平的认知程度,对结果进行评价,才不会出现负面作用,进而充分发挥激励教育的效果。

新课标落实之后,倡导在教育中要使用激励教育和关爱教育,因而部分教师认为不应该再对学生进行批评,认为激励和批评是对立关系,其实并不是这样的,激励教育和批评并不是对立的,它们之间并不冲突,只要是能让学生有上进心的、能激发学生意志的、能让学生做出正确选择的均是有效的激发途径。所以,恰当地对学生使用批评惩罚也是一种激励教育。

四、中专语文教学中激励教育的有效实施

1.活动激励方式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采用恰当的方式引导学生的发展方向。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多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通过表演等方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在活动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优势,通过展示不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胆量,还得到了大家的赞扬,使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并且在活动中还能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意识。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竞赛方式,例如,在学习了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之后,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诗词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集体激励方式

在中专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把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激发出来,还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教师一定要耐心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制订合理的学习计划,让学生自主安排学习任务,之后以小组的形式参加教学活动,从而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习惯,以及提高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