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防雷技术论文8篇

时间:2022-03-12 18:18:38

防雷技术论文

防雷技术论文篇1

1.1内部防雷系统内部防雷主要分为防雷电波侵入,防反击以及防雷电感应。优秀的内部防雷系统能更好的减少建筑物内部的雷电流和其产生的电磁效应所造成的危害,并且及时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内部防雷主要采取等电位连接、屏蔽等手段。在智能楼宇内也需要电磁兼容的措施,为了使智能楼宇内的设备不会出现功能障碍以及设备损坏的问题,应当建立构成布线系统来防止在设备内部自身传导干扰和外来干扰。其主要原因都是由于超高电压,大功率辐射电磁场,自然雷击放电。这些现象都将会影响测试结果严重可能会导致设备损坏。因此对智能楼宇建筑内部的设备的保护措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

1.2外部防雷系统智能建筑的外部防雷主要是指防直击雷和防侧击雷,我们通过共用接地系统和泄流通路来保护建筑物自身不遭受雷击。①智能建筑需要建立综合的共用接地系统。因为在智能楼宇内存在着许多交流、直流设备,其中线路纵横交错,因此应该将智能楼宇建筑里的直流工作地、安全保护地、交流工作地与建筑施工过程中为防雷所用作的钢筋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共用接地体。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在接地线之间存在着电位差的可能性,也消除了感应过电位的反击现象,从而保证了高科技设备的正常工作。②足够的泄流通路和均压措施通过在建筑物钢筋混凝土的钢筋来制作防雷引下线,并且从屋顶的部位就开始增多分路,用来分散各个导体上的雷电流的数量。而由于智能楼宇大多数为高层,还应该采取防侧击雷措施,在智能楼宇中间的部位将建筑的外圈梁钢筋焊接连通形成均压环,同时与防雷引下线相连。通过充分利用建筑物自身的柱钢筋、桩基钢筋、屋顶楼面钢筋、各圈梁钢筋等,将它们细致的焊接,形成良好的雷电流泄流通路以阻止侧击雷造成危害。

2.智能防雷新技术

一种新的技术的要求,必然催生出相应的处理技术,随着我国智能建筑物各项电气设备的日益复杂化,以及智能建筑物中电气设备的种类的繁杂化,大量的科研技术人员投入到了智能防雷技术的研发中去,目前已经研发出一种应用效果比较合理的新型防雷技术。该技术彻底克服了传统避雷技术中被动接闪、二次雷击效应严重的缺点,因此,受到广大建筑施工单位和群众的喜爱,发展前景非常好。它的基本原理是,发生闪电前的地面和云层之间有一个电势差可以作为避雷针的能源,在雷击即将发生的时候提前产生一个向上先导,形成一个雷电优先通路,克服了传统避雷针被动的迎接闪电的不足,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防雷保护的范围。在智能建筑中的电子设备大部分采用了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因此其本身很容易在高电压、高电流的情况下被烧毁。因此以前的避雷针防雷、电源防雷等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建筑领域智能楼宇防雷的需求。当雷击发生的时候将会产生较大的电场,进而导致这个区域内的电位快速升高,大大高于其它区域,而作为电的良导体,很容易在电位不相等时对雷电产生影响形成感应,从而遭遇雷害。

3.结束语

防雷技术论文篇2

220kV枫河线北起枫树坝电厂、南至河源变电站,全长115.9km,全线基本上沿东江顺流而下,90%线路经过雷电多发的高山、丘陵地区。1974年建成投运时,全线共有杆塔315基,其中耐张塔36基、直线塔19基、钢杆148基、水泥杆112基,全线采用GJ-50钢绞线单避雷线保护。投运后,由于线路雷击故障频繁以及多方面的原因,多年来,对这条线路进行了多项技术改造,其中主要有以下几项:

a)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全线的单避雷线改为双避雷线(均为GJ-50钢绞线);

b)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进行防雷改造,在其中6基(100号、102号~106号)杆塔加装某公司生产的半导体消雷器,并进行杆塔接地网改造(加降阻剂);

c)1993年至1995年分3期对早期的一根避雷线进行全线更换;

d)1995年11月和1996年6月分2期对全线315基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

e)1997年分2期对6基水泥杆和10基钢杆进行了改造。

1雷击故障统计

枫河线自1974年9月投运至1998年10月共运行了24个雷雨年度,期间共发生了有明显故障点的雷击故障31次,发现44处故障点。为便于统计,将同一时间的故障作为线路一次故障,将同一时间在1基杆塔上产生了故障点认为该基杆塔发生了1次故障。表1和表2分别为按年度和按线段统计的故障次数。

2防雷问题

从表1可以看到,枫河线投产后雷击故障频繁发生,至1981年共发生雷击故障14次,平均雷击故障率高达1.73次/(102km.a),大大超出允许值。其主要原因是:架空线路全线仅使用单避雷线作防雷保护,防雷保护角偏大;线路经过雷电活动异常剧烈的卓峰山段。为此进行了多次防雷技术改造。

2.1避雷线改造

为了解决线路防雷保护角偏大问题,1981年至1985年分4期将枫河线的防雷保护由单避雷线改造成双避雷线,使全线的水泥杆、钢杆和直线铁塔的防雷保护角分别由20.6°,20.6°,23.5°降至12.5°,15°,14°(耐张塔的保护角未改造)。改造后的运行情况表明,线路的防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全线多年平均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1.65次/(102km.a)下降至0.78次/(102km.a)。但是,双避雷线改造后卓峰山段的雷击并没有减少。

表1枫河线各年度雷击故障统计表

年度197519761977197819791980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5

—3

—1

—3

—0

—0

年度198119821983198419851986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2

752

863

1121

722

750

62

年度198719881989199019911992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4

680

640

520

530

501

83

年度199319941995199619971998

雷击故障/次

雷暴日/d0

—1

—3

—0

—0

1050

表2枫河线杆塔雷击故障次数统计表

杆号352633808892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93949899100102103

雷击故障/次1111113

杆号104106113120122123134

雷击故障/次1421111

杆号138140217218224226260

雷击故障/次1121111

杆号261293302

雷击故障/次111

2.2卓峰山段防雷综合改造

枫河线卓峰山段是从枫河线97号杆起,至110号杆止,线长约5km,雷击故障情况见表2。在1981年进行双避雷线改造后,这段线路的雷击问题还相当严重,其主要原因是:它的所有杆塔均处于高程320~380m的山顶或山腰上,线路基本是布置在山上或跨越山谷,地形条件复杂,雷电活动相当频繁并容易产生畸变;杆塔所处位置地质条件较差,降低杆塔接地冲击电阻比较困难而使它的耐雷水平较低。因此,在1988年底对卓峰山段再次进行了防雷改造。这次改造主要是在其中6基杆塔顶部加装半导体消雷器,并将杆塔接地网加降阻剂进行降低接地电阻。从改造前后基本相同运行条件(从1981年至1995年)的运行记录来看,它的雷击故障率由改造前的7.5次/(102km.a)仅下降至5.7次/(102km.a),其中在1992年3月21日104号杆受雷击时,虽然线路重合成功,但这次雷击造成安装在该杆上的半导体消雷器损坏。在1995年全线杆塔接地网开挖检查改造时发现,这些使用了降阻剂的地网接地体腐蚀严重,说明这次改造还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

2.3杆塔接地网改造

由于枫河线的杆塔接地网在建设时使用的材料质量差、截面小和埋设深度不够等原因,接地电阻值长期以来偏大,特别是经历了多年的运行,大部分接地体锈蚀严重,降低了线路的耐雷水平。因此在1995年和1996年分2期对全线所有杆塔接地网进行改造,使所有地网的接地电阻值大幅度降低,从而使线路的耐雷水平从理论上得到大大提高,在改造后的3个雷雨年度里未发生过雷击故障。这次改造是很成功的,也说明了降低地网接地电阻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

3结论

a)枫河线24a的运行记录表明,单避雷线是不能满足它的防雷保护要求的,仅靠双避雷线也不能完全满足处于高山大岭上的输电线路的防雷要求。

b)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是架空输电线路防雷最有效的措施,而且它比其它措施更节省资金,便于维护。

c)枫河线上使用的半导体消雷器的性能和质量不能达到预期要求,不能完全依靠它来保护线路,但也未给线路带来不良后果。

防雷技术论文篇3

防雷接地地网的作法多种多样,有利用建筑物基础建设而构成的地网,也有增加人工地极做成的环型或直线型的人工地网[2]。防雷接地地网中有时由于土壤的原因也会加入了如降阻剂、离子地极等,从而使地网电阻值符合要求,总的概括防雷地网就是由接地地极(或建筑物基础)、水平地极及引线组成,并对土壤高的地区进行土壤改造或加入高性能地极。对于地网的构成与做法就不再一一探讨,以下就防雷地网建造好后的后期检测与维护进行进一步的探讨。

2防雷接地地网的检测方法

防雷接地地网的接地电阻的测量有多种方法,一般有电压、电流法、比率计法、电桥法等检测方法[3]。如图1所示,无论采用哪种检测方法,均需要采用二到三根辅助地极放至于合适的位置上,并采用相应算法的仪表—接地地阻测试仪进行测试。以接地电阻检测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电压、电流检测法为例进行探讨,在实际检测中,防雷接地电阻检测中要增加辅助地极及地极引线,每次的检测均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辅助地极的选点(辅助地极插入点)并安插到地面泥土层及引线接线,比较麻烦。当选点处后期被占用,如加上了水泥、沥青地面、其他装饰构件或建构物等,这样就对检测造成困难或无法检测。

3防雷接地地网的周期检测的实用性方案探讨

针对于检测的特性及每次检测时所花费的时间与精力,及由于加上了水泥、沥青地面、其他装饰构件或建构物等影响后期的检测问题,均有理由对检测方式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为解决以上所提出的问题,第一步可以在从开始地网建设时就设立好检测点,并在检测点上安装上检测辅助地极,并从辅助地极处敷设好导线,导线一端连接辅助地极,一端在接地电阻检测仪检测点处引出,每次检测时,只要将接地电阻测试仪和引出导线连接上即可检测。辅助地极导线的敷设可按现场情况敷设,建议采用管道保护,从而增加其耐用性。当辅助导线敷设好后,复检时就不再受检测点处的再建物的影响(当再建物在建设时,应当对所敷设的导线进行保护),且每次检测时花费时间更小,又因辅助地极选点无变化,得到的数据对比性更强。

4实现接地地网的实时监测方案探讨

如上述,接地地网解决了选点问题和再建物的影响问题,但仍然要操作人员选择时间并到现场进行检测,对地网的监测仍然达不到实时监测的要求。要做到接地地网接地电阻值的实时监测,则应进行进一步的改造。可以在辅助地极引出导线处加入智能检测仪表,或增加控制线路,控制线路可使仪表周期性动作,时间可内定,并可读取接地地阻测试仪所检测的数据。读取数据后再由一个如DTU(无线数据发送模块)的设备通过GPRS网络进行无线发送至服务器或其他方式的数据发送到服务器,通过服务器的数据处理后,再由服务器通过Inter⁃net网络传送到监测端如用户电脑,用户电脑并安装相应的软件平台,用户电脑接收数据后并分析,对防雷接地地网电阻值进行统计出表,对不合格的地网进行报警或告知管理人员,从而实现接地地网接地电阻的实时监测。

5结语

防雷技术论文篇4

关键词:防雷;避雷针;保护造型

雷暴是大自然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但是一旦不注意防雷,就会对人和社会造成很大的伤害和影响。所以人们一直在采用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防雷的工作,而本文论述的防雷设施的形体技术就是当今社会上使用范围最广,应用效果比较好的一种防雷方法。在日常的防雷工程设计中,直击雷防护是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人们在很多情况下都会使用避雷针作为接闪器,来截击闪电的正面打击。而防雷设施形体技术的运用就在避雷针的设置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一、 雷暴的伤害和防雷的重要性

2008年6月29日,山东济南市遥墙镇某村的一位农民在稻田里劳作时遭电击身亡。另外一名路人被击晕。2010年6月25日,济南长清区孝里镇某村发生了另外一起雷击伤人的意外。村里的一位女村民下雨的时候在田里干活被闪电击倒。由此可以见济南农村地区因为防雷措施缺乏和防雷的意识薄弱,导致了人被雷击的事故层出不穷,防雷工作的进一步实施势在必行。

除了在农村,济南地区的小学中学普遍防雷措施不足。经过调查,在济南地区的139所学校中,目前达到防雷规范要求的学校只有28所,仅占全体学校的20.1%,在防雷工作上出现了严重的不达标现象,中小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

众所周知,闪电里面蕴藏着很大的力量,要是把这股力量用在合适的地方,可以给人类提供很丰富的资源。但是要是这股力量没有加以好好地利用,也没有有意识地进行防护,将会对人类社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上面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没有有效的防雷措施,雷暴会危及到人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所以要结合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做好防雷的措施。而防雷设施中形体技术应用就是其中十分有效普遍的方法。

二、 形体技术在避雷针中的应用

根据国家政府的规定,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必须要采用滚球法来进行计算。这个计算方法最基本的模型就是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和模拟。滚球法就是形体技术中的一种形式,基本的原理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必须采用滚球的范围来进行计算,滚球顾名思义是一个以hr为半径的球体,沿着需要保护的雷电直击的部分不断滚动。当球体只是碰触到接闪器或者地位,而避免碰触到需要保护的那个部分,雷电就会沿着球体引到接闪器,从而让那个需要保护的部分免受闪电的伤害。

单支避雷针是滚球法的最基本模型。那么应该怎么去设置好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的造型呢?有专家就认为,对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模型的构造,既可以采用实体造型方式,也可以采用曲面造型方式。但是不管采用哪种方式,在造型之前都需要确定建筑物防雷类别、避雷针的位置和高度等客观的数据值。

在确定了使用实体造型方式还是曲面造型方式之后,要是实体造型需要加载geom3d.arx的文件,然后再调用实体造型的函数或者曲面造型的函数,在输入具体相应的函数之后,程序就会自动绘制保护范围的造型。

滚球法另外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双支不等高避雷针保护范围造型的定位与建立。首先还是需要加载geom3d.arx的文件,依据特定的函数输入滚球的半径、两只避雷针之间的间距以及高度,对数据单位作出适当的调整,如果双支避雷针不为左高右低,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数据的交换处理,分别就上面所说的单针避雷针实体造型的方式绘制两针之间的保护范围。除此之外,还必须计算避雷针的斜角、确定关键的造型点,根据避雷针的造型变换坐标系,建立起两针之间保护范围的实体造型。最后还原坐标系、把建立起来的实体造型与避雷针的基点对齐。

其构建出来的造型效果图中造型的线框或者曲面覆盖的范围就是计算好的避雷针所能保护的范围,在现实的使用中把实体移到和避雷针相应的范围之中,如果实体可以在线框面或者曲面覆盖的范围内,就可以得到避雷针的保护,否则就不会取得保护的良好效果。除此我们可以借助AutoCAD的环境,对建立好的造型进行多视角的动态观察,让其效果更加理想。双支等高避雷针的实体模型比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实体模型更加容易构造,只是在输入计算函数中稍微有点不一样,也可以完全地套用在双支不等高避雷针的程序之中进行计算和构造。

三、 防雷设施形体技术的贡献

在当今的社会里面,防雷设施形体技术这一项技术已经在越来越广泛的地区得到使用。很多社会上的重要建筑,如炸药库、油库等易燃易爆的场所,还有粮食库、棉花厂和高层建筑都已经逐步引入了这一项技术,体现了形体技术在防雷问题上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可以让一些重要的危险的建筑免受雷暴的威胁,保证了人民的财产生命安全。

最近在山东,采用了该种技术的山东气象业务大楼对其进行了一次防雷保护的三维模拟试验,也经过了有效的实践证明,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在防雷的效果良好,能够取得良好的防护效果。

结束语:

闪电雷暴其实是一把双刃剑,要是对雷暴中蕴含的能量加以适当使用,那么对人们来说就是一道宝贵的财富。但是也要对雷暴可能对人类社会造成的伤害加以防范和保护。避雷的工作一直延续了好长的时间,防雷设施的形体技术显然是避雷方法中的一大进步和重要因素。本文从科学的角度对防雷设施技术在避雷中的应用进行了阐释,证明了形体技术中滚球法的使用原理和单支避雷针、双支不等高避雷针模型的构造,希望可以让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使用,尽可能地让人类社会免受雷暴的影响和破坏。

参考文献:

[1]孙增昌,马红松.防雷设施形体技术在避雷中的应用.[J].科学技术.2009(29)

[2] 孙骞.从济南典型雷击事故探讨农村防电安全.[J].科技前沿.2011 (20)

防雷技术论文篇5

[关键词]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技术水平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36-0287-01

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高大建筑物的不断增加,给气象防雷工作增加了工作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为此相关部门在防雷减灾方面做出了很多的努力防雷技术也在不断的进步,其中提高防雷技术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它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并且雷电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预防不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多的灾害,所以,我们一定要及时、有效的做好气象防雷工作。尤其是在雷电频发的季节,气象防雷工作要提前做好预防。

一、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中的问题

防雷工作的宗旨就是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的稳步发展,由于人们对雷电频发季节的防雷意识还不是很高,和各种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防雷工作还不完善,存在一些问题。

由于政府在近几年来把工作重点放在了社会经济发展上,而忽视了气象防雷工作的重要性,从而导致了防雷工作的发展受到了影响。防雷工作不是某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某一个部门的事情,是需要社会各界和全民总动员的大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否则发展将会辞缓。传统的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仅仅依靠的是企事业单位的实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有违规操作和安装不规范等问题,甚至有些单位或个人并没有去开展气象防雷工作。这种在工作中不负责任的态度,抱有侥幸心理的单位或个人,需要有关部门的重视和清查,否则将影响气象防雷工作的开展和实施的效果。

二、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的重点

1.对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定位

近年来,由于雷击事件频繁发生,致使社会各界对防雷工作得以重视。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所以,一定要用科学的技术理念对防雷监测机构进行有效的定位,其中技术定位是开展防雷工作的主要环节。气象防雷工作任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保障社会生产力的生产。因此说,气象防雷技术的定位,直接影响着各项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气象防雷部门作为具有社会职能的功能性部门,一定要认清自己的任务和职责,进而更好的保障气象防雷工作的顺利发展。

2.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

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技术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由于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的工作,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才能正常运作,这就需要在前期投资时,进行科学的、系统的考察,以至于资金的有效性和经济性,确保防雷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还需要依据防雷工作的具体特点合理的安排,使气象设备的精密性得到最大化的提升,保障防雷信息的准确率,避免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要定期的进行学习和培训,与时俱进,运用科学的、有效的、先进的技术做好防雷工作,保障防雷工作的顺利落实,有效发展。

三、雷电频发季度做好气象防雷工作的措施

雷电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对我们危害最大的是直击雷和球形雷,直击雷的特点是可以在一瞬间把人或动物击伤或是击毙;球形雷是一种带有红光或是极亮白光的火球,它可以从门、窗、烟囱等位置进入屋里,破坏性极强。因此,一定要提高防雷意识,做好防雷工作。

1.提高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意识

防雷工作人人有责,要想加强防雷工作的进度,离不开社会大众的鼎立支持。气象部门的领导层,要抛开传统的管理理念,注入新鲜的、科学的、有效的先进管理理念开展防雷工作,对下属要严格要求,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和理念更新。对社会广大群众进行防雷教育普及,通过媒体、报纸电视等渠道的广泛宣传,在有灾情发生时,及时的进行对外公布,作为实事教育版本,使人们了解灾情,当遇到紧急情况时,会自行处理。

2.加强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法规的建设工作

要在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度之内,切实开展防雷工作,在每个工作人员心中树立执法意识,发挥自己的权利和职责,自觉的履行应尽的义务。加强防雷工作的监督力度,使防雷工作者及时有效的改进自身的不足之处,进而提升气象防雷工作的效率,为防雷工作的宣传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合作,例如:公安部门、消防部门、安检部门等进行合理的、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建立应急机制,针对防雷监测、部署规划和建立工作制度等,从根源上解决安全防范问题。

3.提升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队伍的技术水平

气象防雷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工作,需要防雷队伍要有过硬的技术水平,才能顺利的开展工作。提升气象防雷队伍的技术水平,需要对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培训和学习,增强技术水平和自身素质的培养。气象防雷工作人员要全面的掌握防雷知识,及时的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 和操作能力,保障防雷工作的正常进行。

运用科学的、有效的管理方法,对气象防雷工作进行开展,以此为基础,来扩大气象防雷的业务。设置专门的监测系统,对防雷区域进行布网控制,以最快捷的监测方式,对监测区域内的隐患进行监督和管理,如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防患于未然。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一些进步,但是仍然不够完善,要想填补防雷工作的不足之处,就需要气象防雷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全社会各界人士的总动员,为防雷事业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防雷事业的重视,通过防雷工作的法规建设,防雷工作的技术水平,和防雷工作的范围等开展工作,为更好的发展雷电频发季节气象防雷工作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常国刚.加强气象灾害防御 努力减轻灾害损失 为建设和谐平安江西提供强有力的气象保障――在全省气象防灾减灾大会、全省气象局长会议上的工作报告[J].气象与减灾研究,2008(5).

[2] 成海民,王跃峰,薛玉敏.谈气象防火减灾知识的普及[J].中国科技信息,2010(3).

[3] 侯润兰,李芬,贾素贞.基于科技服务的气象防灾减灾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科技信息,2009(3).

防雷技术论文篇6

关键词 防雷;技术服务;问题;发展需求;对策

中图分类号 P4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23-0230-02

雷电灾害是影响人类活动的严重灾害之一,被称为“电子时代的一大公害”。我国是雷电灾害多发频发的国家,每年将近1 000人遭雷击伤亡,造成的经济损失达上亿元。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因雷击造成的损失也日趋严重。气象部门开展防雷减灾服务工作10多年,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整体服务水平和能力还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要求,防雷减灾的能力、防雷技术服务科学水平、队伍整体素质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目前,推进防雷技术服务的制度化、程序化、标准化是提高防雷技术科技含量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1 防雷技术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各地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成立并对外开展防雷技术服务工作。20多年来防雷技术服务项目不断拓展,目前已发展到防雷装置常规检测、防雷设计技术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新建项目防雷装置跟踪检测及竣工验收、雷电灾害调查鉴定、雷电灾害预警、防雷技术培训与指导、防雷减灾科普宣传等服务内容,为我国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信息化、网络化提供了良好的防雷减灾保障。但随着我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深入,现有防雷技术服务体制、制度管理、人员与设备配备等已不能适应新时期防雷技术发展,防雷技术服务存在着发展需求、体制机制、技术更新等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覆盖面小、总量少

防雷减灾是社会公共安全的一个方面,目前防雷减灾现有社会需求量仍然不足。防雷检测工作的开展多是防雷业务机构主动上门服务,除易燃易爆、危化场所及部分重点单位以外,大部分企事业单位、全部住宅小区防雷装置自投入使用以来未进行防雷定期检测。农村的检测面也未开启,尚有大量农村公用设施和农居房未采取防雷工程性措施,或者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从未开展过检测,缺乏必要的防雷技术服务指导。另外,人们的防雷意识普遍还不高,很多单位和业主因为费用问题无法落实而放弃检测,或者对执行定期检测反感心理比较强,防雷检测工作总体推进难度大[1-2]。

1.2 防雷服务人员配备不足

各地防雷技术服务机构的工作流程不统一、人员技术能力不等、仪器仪表设备少而简陋,防雷检测组员少、技术骨干少,工作量大、工作不到位、应付了事的情况较多,工作无法做深、做实。而防雷工作责任重、质量要求高,在前期联系、现场检测、整改复查、资料整理、报告编制打印等过程中,由于人员不足等原因,难免或多或少存在不到位和不够仔细的问题,质量得不到保证,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效益。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防雷法律法规的更新、出台不及时,而相当一部分人员缺乏防雷工作实际经验,在实际检测中会遇到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远远不能适应防雷事业发展的要求。针对各行业特点、各企业性质的不同,也缺乏具有相应专业特长的技术人员。另外,多年来防雷服务机构主要注重业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业务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对开拓市场人员的培养不够[3-4]。

1.3 防雷技术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防雷相关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防雷减灾服务任务越来越重、要求越来越高、责任越来越大,随之带来的就是如何更快更好地做强做大服务。而防雷服务是一门技术活,技术过硬是检验工作质量的突出标准。防雷技术服务牵涉的面涉及各行各业,防雷检测依据除防雷国标外,还涉及化工、石油、通讯、燃气、电力等行业,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对各类技术规范、内容都有所了解。相对于其他服务行业,防雷技术社会培训机构少、项目少,目前所从事的人员对专业知识学习不足、技术交流不够、知识更新不及时,同时为了补充人员不足问题,普遍存在有外聘非防雷专业人员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时有出现与防雷技术操作规范不相符的现象,导致防雷专业技术服务质量不高。再者,防雷技术服务机构配备的仪器简陋,很多精密、先进的检测仪器和配套设备未能配备全,制约了技术的提升。

总体看来,防雷技术服务目前在组织、队伍、技术、设备、管理等方面仍存在很多不足,与社会大平安建设需要、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2 防雷技术服务发展需求分析

随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法制建设的快速发展,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也不断向前推进,对防雷技g服务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让防雷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使基层防雷技术服务机构逐步走上规科学化、标准化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就需要通过建立健全标准化体系,加强基层防雷所(防雷中心)能力建设,进一步转变观念,强化服务意识,规范内部管理,提高人员和技术装备能力,拓展业务领域,扩大服务规模,才能为加强市场监督管理提供依据,提高气象部门防雷技术服务机构市场占有力和竞争力,以促进防雷技术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

3 防雷技术服务能力提升和标准化建设对策

面对市场开放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格局,应充分认识防雷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加强防雷技术服务标准化建设,防雷技术服务应在深层次的管理体制、服务理念、服务技术方面进行全面规划。从防雷减灾管理与服务的角度考虑,应构建“管理、评估、检测、监测、科研”五位一体的防雷减灾体系;从公共服务的理念出发,防雷技术服务应从组织体系、服务理念、人员素质、技术装备、合理的管理考核机制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综合整合,以促进防雷事业可持续发展。

3.1 加强服务管理的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规范服务、廉政建设、效能建设、行风建设等制度,建立和规范防雷检测、技术资料审核、防雷技术档案管理等一系列技术服务规程。在防雷服务工作中,应严格落实服务的及时性、真实性、科学性,保证原始资料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公正性。要加强服务评价体系建设,强化服务监督,构建防雷服务优质体系。

3.2 建立严谨的质量体系

以“科学、准确、公正、满意”为质量方针,以“爱岗、敬业、公平、公信”为职业道德标准,按照履行公共服务职责的要求,建立防雷技术服务质量控制体系、服务评价体系;并建立一个统一、完整、严谨的质量管理体系,以服务项目的推广度、服务单位的覆盖率、服务客户的回访率、客户评价的满意率、服务投诉的查处率、服务质量的差错率、防雷隐患的排查率、隐患整改的复检率等社会普遍认同的指标体系来加强内部管理与考核,塑造良好的公共服务形象品牌,取得良好的社会信誉度。

3.3 规范防雷技术服务流程

防雷技术服务的最终产品是直接面对客户,不仅关系到防雷安全,而且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密切相关。因此,要从工作流程、操作程序、报告表式、仪器设备、管理要求等方面进行统一规范,单位既要制定明确的业务标准和操作流程,又要在日常工作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避免服务工作的任意性。规范防雷检测、防雷技术评价、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具体内容和工作规则,严格遵守服务项目、数量、质量与服务收费相统一的原则,杜绝“多收费、少服务”的现象。推行服务标准化,以诚为先,廉洁服务,切实提高防雷减灾工作的社会效益和社会可信度。

3.4 加强便民服务信息公开

公开办事指南、办事程序、服务承诺、收费政策、监督投诉电话等办事信息。公开设计评价、竣工检测、定期检测结果及其隐患整改情况等服务信息并提供网络查询服务。优化服务环境,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挂牌服务,业务精通,操作熟练,办事快捷,便民高效,仪容仪表端正,热情待客,态度和蔼;为服务对象提供舒适健全、整洁美观的环境,落实服务承诺,主动做好对接工作。及时分析客户评价及服务对象意见建议,并采取针对性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3.5 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加强防雷服务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培训以及强大人才队伍建设是提升防雷服务品质的必要条件,要建立一支敬业爱岗、乐于奉献、不怕吃苦、勤奋工作、有知识、有智慧、有干劲、守纪律、有素质、有觉悟的服务队伍。所有参与技术的人员都必须进行系统性防雷专业技术知识的学习、培训和不定期考核,正确理解、熟练掌握防雷技术规范、技术规程相关内容,提高防雷专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防雷技术服务对象牵涉的面涉及各行各业,检测依据除防雷国标外,还涉及相关行业标准,如化工、石油、通讯、燃气、电力等,这就要求检测人员对各类技术规范都必须了解;检测项目除了防直击雷,还涉及设备、管道接地、放静电接地、屏蔽措施跨接、等电位等项目,所有检测人员要加强各方面的技术培训。

3.6 加强防雷技术装备能力建设

以提升防雷检测装备现代化、提高防雷技术服务科技化为依托,配备先进的防雷检测设备,建设综合性的防雷技术业务系统,切实提升防雷所规范化、信息化水平。具体需要配备防雷检测专用车辆、多功能接地电阻测试仪器、电涌保护器安全测试设备、平板电脑、正规的人员服装和安全设施等。通过增加先进检测仪器设备的方法,进一步提高检测效率和准确率。加强防雷技术服务现代化建设,建立先进的业务一体化系统,实现防雷检测、雷电区域风险评估、雷灾调查等主要业务工作中的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

3.7 加强考核激励

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工作考核和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建立内部工作业绩、服务质量考核办法并认真执行,正确处理各岗位职工的政治、职称、工资待遇,实现从单一身份待遇向岗位待遇的转变。建立完善职工定期自评、互评和负责人工作点评机制,建立民主评议制度,及时公开评议结果,建立奖惩机制,科学运用评价结果,真正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外部监督通畅便捷,投诉举报查处率、回复率达到100%;内部监督循环闭合,常态考核与随机抽查结合,程序监管与终端监管结合,做到有e必纠、防微杜渐。

4 结语

总之,防雷服务机构需要立足服务民生、服务发展,深刻、全面地从诚信服务践行行风、规范服务展示形象、开放服务增强透明、提醒服务注重实效、限时服务凸显效率、连续服务延伸时间、廉洁服务保证效能、便民服务方便群众8个方面提高服务能力,全力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规范、便捷的防雷技术服务,才能提升市场占有率和服务满意率,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5 参考文献

[1] 虞进.湖州市防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其思考[C]//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论文摘编.北京:第七届中国国际防雷论坛组委会,2008:2.

[2] 余东.防雷管理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及其思考[J].北京农业,2013(24):168.

防雷技术论文篇7

关键词:气象 防雷技术 发展前景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09(c)-0086-02

随着最近几年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在此过程中,建筑设计水平、建筑质量也获得了飞跃性的进步。可是,相伴而来的则是许多高达建筑物遭遇到的雷电袭击,相关部门对这一问题十分重视。最近几年中,我国遭遇到了一系列的重大自然灾害,为此,雷雨天气当中,建筑物防雷技术的设计与安全性能现已演变为整个建筑业研究的重点内容。为避免雷电发生后对整个社会带来不利影响,我国雷电防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者已积极地采取一系列的防雷措施。气象防雷技术对于雷电及时性预报十分关键,若要实现雷电及时精准的预报那么则不能够将目光聚集在信息系统当中,最为重要的是,由信息系统对防雷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理解和认识。由此从气象防雷检测覆盖率、气象防雷技术在建筑物中的具体性运用及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前景入手,对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地探究。

1 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具体措施

防雷检测覆盖率的实施过程当中,气象防雷技术可采取以下具体措施提高防雷检测覆盖率:第一,促使防雷检测考核指标的进一步完善化,以使得气象防雷技术对信息的预测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这主要是由于气象防雷搜索到的信息通常是用在高大建筑的防护措施及一些避免雷击场所特殊性需求方面,这对于雷电信息的精准性、完整性、及时性而言十分关键,可促使防雷检测考核标准大大提高,使得所搜集到的信息达到基本质量要求,并且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作出精准性的信息决策;第二,不断强化对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者的系统性定期培训,把培训作为日常工作内容和末期晋升的主要考核指标,以此可使得广大工作人员能够充分地认识到防雷技术的实施与搜索到的雷电信息的重要程度,这样他们才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时刻坚持认真负责的积极态度,促使其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显著性的提高。针对平时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突发问题,第一时间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将损失减少到最低;第三,加强气象防雷工作的日常检查,确保所有气象设备处在安全正常的运作状态。唯有如此,才能够做到在雷电发生之前、雷电发生过程中对相关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处理。

2 智能建筑物中防雷技术的运用

不管雷电通过哪一种方式进入到建筑物当中,皆会致使整个建筑物内部的电子系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严重的情况下还会导致整个电子系统处于完全瘫痪的一种状态,为此,智能化建筑物当中,防雷技术的运用将会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的一种发展趋势。第一,建筑物外部设置防雷装置可促使电流顺利地扩散出去;第二,建筑物内部防雷装置的设置是为了减少建筑物内部雷电击穿之后所引发的电流形成的电磁效应及防止反击接触电击等遭受的二次雷电伤害;第三,在综合防雷装置中,通过拦截的方式对直击雷进行设置主要是为了预防避雷针对电子设备造成不利的影响,设置屏蔽是为了外表电磁干扰给电子设备带来的不利影响,以此能够使阻隔电磁场由空间侵入的通道有效地避免了对电子系统能量造成的影响,运用分流指引下线设置通常是为了能够对分流效果进行有效性规避,以此可缩减电压电感,将反击电压减少到最低,接地分流与泄放直击雷的运用能够有效地避免雷击电磁干扰能量,从而有效地保护建筑物处于一种安全的状态,电位均衡连接设置的运用能成功地对电位差进行有效规避,减少了对电子系统的不利影响。

3 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及相关建议

在气象服务知识迅速发展的今天,气象将被运用在各个领域当中。通常,气象可分为:气象信息服务和气象工程服务两大内容。其中,气象信息服务指的是为大众供应科学、精准、完整性的气象信息,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对人类日常生活进行安排,对环境进行有效性地改善;气象工程服务指的是,为进一步加强气象在工程项目中的有效性运用,促使运用范围更为广泛、更加安全,将其作用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挥出来。

第一,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将会向技术发展、预测预警方向不断地发展。这主由于事中、事后控制都不如做好事前预测发挥的作用显著。气象防雷作为一种在事前预测的关键性技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雷电预测技术的提高及事前预警预测技术的提高将会是发展的主流趋势。

第二,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要对事前的一系列工作进行汇总,通过更改以往工作中的不足、不断创新,这样才能够促使当前的气象防雷技术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避免以往所犯的错误,只有不断地探索、积极创新,才能够推动当前的气象防雷技术水平的显著性提高,确保气象信息的高度统一和流畅性。与此同时,能够对各方面信息资源M行科学合理性的安排,从而促使各项工作能够有效性地开展,成功避免了重复性工作造成的资源和时间上的不必要浪费。

第三,提倡气象防雷内部竞争机制,提高防雷技术工作者的积极能动性,这也是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的一种趋势。怎样才能够促使现有的工作效率得到明显性地提高是目前气象防雷工作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各项激励机制、评估机制得到了不断地创新。在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确保气象防雷基础性理论、建设科学合理的气象雷电理论结构,如此才能够确保现有的气象防雷技术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对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未来发展中,气象防雷技术势必会向预测预警、技术发展的道路上变化。正确的地做好气象雷击发生的事前预测及雷电的有效性规避十分关键。从本质意义上来讲,气象防雷自始至终都属于一种事前预测技术,在未来发展过程当中,做好气象雷电测报及做好气象雷电事前预测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提高气象防雷工作质量早已演变为一种发展的主流趋势。需要指出的问题是,气象防雷技术工作不能只是限制于当前的研究成果,要不断地借鉴历史、不断地进行技术创新,才能够促使气象防雷技术得到显著的进步和发展,才能够促使气象防雷技术工作质量、技术水平得到明显地提高,这已演变为我国气象防雷技术在未来发展中的一种主流趋势。

4 结语

从我国气象防雷技术工作的角度进行分析,需把知识、经济、思想作为气象防雷技术理论具体实施的理论性指导,这样才能够做好气象防雷工作的明确规划,做好气象防雷技术的未来发展规划。该文是对如何提高我国气象防雷检测覆盖率、建筑物中防雷技术的具体运用、气象防雷技术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浅述,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望能够推动我国当下气象防雷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秦贻兰.浅谈智能建筑综合布线系统防雷技术[J].广西气象,2006(12):31-32.

防雷技术论文篇8

关键词 防雷技术;对策

中图分类号:P4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14-0105-01

雷电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有效预防是很多专业防雷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现代防雷包含防直接雷击、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危害等多项内容,在现代防雷技术中,实施拦截、引流入地、均衡连接和金属屏蔽是最佳的技术选择。以上防雷方式存在于现代防雷工程的所有环节,能够有效指导现代防雷工程设计。这里,笔者根据自己的认识谈谈现代防雷技术的有关对策。

1 实施拦截

实施拦截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一大对策。顾名思义,实施拦截指的是把雷电予以有效拦截,依据防雷专家设置的渠道引流到大地里。人们经常使用的避雷针就是采取上述原理将雷电传导入地。实施拦截这项避雷方式即是通过避雷针以及与此原理相同的避雷线及避雷带等方式实施拦截。为了最大限度地将雷击发生点有效控制,以便把雷电磁脉冲的危害降到最低,从前沿阵地把防雷工作做好,防雷专家根据防雷原理研究出了各种性能优化的避雷针。总的来说,包括先导放电和阻抗限流两类形式。提前放电避雷针以及主动避雷针都是通过并利用前项技术发明创造的。这些避雷针主要通过电场或者电子相关技术,于结构方面实施加工及其处理,让它引发上行雷闪放电,最终让放电电压变小,让雷电流的辐度变小,管理雷击点,让雷电的侧击几率变小。后项技术主要利用阻抗限流这一技术创造的避雷针,有时被叫做优化避雷针,也能被叫做限流避雷针。这项技术的特征在于在避雷过程中不断提升其感抗或阻抗,以此手段来不断减少雷电流的辐度和陡度,最终减少雷电脉冲产生的危害。下一步,在防雷工程的具体设置中,有必要对各种性能的避雷针予以大力优化,要依据其具体保护的对象以及具体的环境做出科学有效的选择,最终达到避雷针效果的最优化应用。

2 引流入地

引流入地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二大对策。所谓引流入地指的是将从房屋外连接的电线、网线等传到设施和接地线予以有效连接的避雷泄流装置。此种装置在外部环境没有雷电的干扰时不对传导线路产生任何影响。当外部环境存在直击雷电或感应雷电时,相关的电波会随同这些导体流入室内。为有效规避危害,避雷设置会尽快启动,致使电阻陡降,使其呈现出短路状态,可以把闪电有效分流,并引入大地,最终确保室内设备安全有效。因此,引流入地的根本途径是各式各样的避雷设施,在防雷方法和防雷技术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能够行之有效地做好电子设备和电气设备的保护工作。

具体而言,防雷过程中要依据各种电子通信设备的忍受水平,对其开展多个层面、多种方式的分流。经过逐级分流的方式,不断促使残压降低,最终实现电子通信设备承受绝缘耐压值的目标。

对低压配电系统防雷设计与安装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应当采取多级分流设计的方法做好低压配电工作。大体而言,应该采取三级防护的方式。在主配电箱,二次配电箱以及用电设备前安装电源避雷器。

另外针对设置于主配电箱的一级保护电源避雷器而言,需要使用如下的避雷器:不仅通流量要大,同时限制电压要低于6 kV。设置于二次配电箱的二级保护电源避雷器要使用具有比较大的通流容量,最好不要使用电压小于4 kV的避雷器。

3 均衡连接

均衡连接是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三大对策。所谓均衡连接指的是为了杜绝雷电高电位反击,确保导体闪络没有风险的具体措施。如果遭受发生的雷击,需要针对避雷器非线性电阻效应,将所有线路与接地系统瞬间这些电位进行相连。因此进行防雷工程设计过程中,针对建筑物里外敷设的所有金属安装的不同种类电气电子设备应该和引下线存在安全有效的绝缘间距。进行的设置一旦达到不了要求的安全间距,应当把这类设备上的金属部件与防雷的接地系统相连,倘若一些金属装置难以直接和接地系统相连,就能通过电位平衡器的方式相互连接。

4 金属屏蔽

对于金属屏蔽,其属于优化现代防雷技术的第四大对策。进行屏蔽时候,主要利用金属网、箱或者管这些导体将要求保护的对象实施包围,将雷电产生的脉冲电磁场通过空间入侵的路径切断。屏蔽属于避免雷电电磁脉冲辐射就电子设备产生影响的非常合理的措施。具体而言,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在许多的现代建筑物中,均把建筑物之中的钢筋当成引下线使用,电流本身产生的集肤效应,导致屏蔽效果比较良好。进行主机房设置的时候,没有必要建立金属屏蔽室。要用的措施为:不应将机房设于没有靠墙的楼宇中间地方。针对楼宇边缘地方的房间来说,确保核心设备处于窗口较远的地方,进而减少雷电电磁脉冲产生的辐射。针对电线要使用对应的屏蔽电缆,没有屏蔽层的电缆要穿到金属管之中,同时于电线二端部把金属管、屏蔽层和地线进行连接。不然,屏蔽效果不会明显。

防雷工程中的接地设置不能随意,而要考量以下因素:一者,防雷工程设置中不宜通过单独的方式进行接地,而要将接地设置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具体来说,必须把防雷地、保护地、直流地等各类防雷系统统一接到一个地网。这对电阻的要求也较高。一般来说。接地电阻做到最小化,那些高层智能楼宇接地电阻不能大于1欧姆。如某种设备通过地网对其他设备产生干扰。可将这种设备单独接地,再用地电位平衡器与共用地网相连。

综上,雷电对人们日常生产生活的危害越来越大,如何有效预防是很多专业防雷工作者一直在思考的课题。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现代防雷包含防直接雷击、防止雷电电磁脉冲产生危害等多项内容,在现代防雷技术中,实施拦截、引流入地、均衡连接和金属屏蔽是最佳的技术选择。

参考文献

[1]桑建平,刘志强.浅谈低压防雷及检测SPD应注意的几个问题[A].2006全国电工测试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

[2]李宁.浅谈矮层建筑物被雷击的一些因素[A].2004年广西气象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选集[C].2012.

[3]纪伟.浅析智能建筑防雷系统[A].天津市自动化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