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8篇

时间:2022-12-21 20:27:08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1

近日,《教育部2013年工作要点》出台,各级各类教育、各省市的教育工作要点也相继下达,这是教育发展的风向标。我省职业教育只有理顺思路,把握方向,才能在管理体制、办学机制和教学质量上做足功夫,培养出结构合理、技能扎实、素质过硬的实用型人才,更加适应我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在2013年工作要点中提出要 “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全面推进建设现代职教体系。制订中高职教育衔接计划。研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互沟通的制度。启动现代学徒制试点。制订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办法。印发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修订部级重点中职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研究部级重点学校持续发展和动态调整机制。印发首批中职专业教学标准。修订高职专业目录,高职专业设置管理办法。制订部分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学标准,推进课程体系建设。规范职业教育教材管理。印发并实施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规划(2013-2015年)。印发职业学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规定。研究制订职业院校管理水平评估方案。继续开展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对话活动,加强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建设。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继续推进国家示范高职、中职学校建设,继续实施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加强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建设。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继续开展部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

广东省教育厅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激发教育体制机制活力”中提到,要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启动新一轮以优化布局和提升层次为重点的职业教育战略性结构调整,扩大招生规模,着力拓宽高职―应用性本科培养渠道。推动省属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高端发展。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总结推广职业教育改革试点经验。开展职业教育等级证书试点。

这些工作要点,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将促进我省职业教育的深度变革,我省职教工作者应从文件到实践,从政策到措施,从理念到操作,深刻领悟,准确把握,真正革新观念、厘清方向、创新方法、打造特色,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2

职业教育重点工作主要做法汇报

我县位居修河上游,地处湘鄂赣三省九县交界的赣西北边陲,辖19镇17乡1区,面积4504平方公里,人口87万,属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我县教育工作在上级党政和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打造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强县”为目标,创新激励机制,夯实发展基础,扎实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特别是职业教育,在全省乃至全国均有一席之地。

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示范学校建设为目标,着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职业教育工作取得明显进步。目前,我县有公办职业中专(技工学校)1所,民办职业学校2所,实训基地5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36所。现有在校生6000余人,教职员工近300人,年培训劳动力6000余人次,为县域经济发展以及广大农民脱贫致富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修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全省首批中职达标学校、全省首届中小学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全省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是江西省唯一一所被认定为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县级农村职业学校,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实地验收和教育部职成司督导检查过程中,得到了教育部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迎来全省职业教育重点工作推进会在我县召开。现将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一、统筹兼顾,落实职业教育优先发展机制 

一是高规格推动。近年来,我县坚持党政主导、齐抓共管,高位推动职业教育,成立了县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并兼任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第一校长,分管副县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以及教育体育局局长兼任副校长。召集各相关部门,多次专题研究支持职业教育发展,全力打造“大职教”格局,营造了全县上下共同关注和参与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高起点规划。按照《修水县职业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2010—2020年)》的要求和学校拓展的需要,我县划拨土地325亩,投资约5亿元,按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高标准、高起点在县城良塘新区新建修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2013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新校区的投入使用,对增强职业教育对周边县市的辐射力、扩大对外招生范围、提升综合竞争实力具有重大作用。2016年将在学校周边继续划拨土地100亩,拟新建教学楼、学生公寓及实训楼等。进一步加大经费支持力度,提升职业教育发展能力,努力将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打造成为我市乃至我省的职业教育“航母”,助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进一步整合全县各项劳动力培训资源,做实劳动力培训工作,最大限度扩大培训对象的覆盖面,2013年5月县政府出台了《关于整合劳动力培训资源的实施方案》,将县劳动就业局、农业局、扶贫和移民办、残疾人联合会等部门主管的各类培训整合到县职业中专,由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具体组织实施培训、教学工作。 

三是高效率推进。为推动我县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多次召开专题会、现场办公会,协调解决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明确责任分工,实行齐抓共管,初步形成了教育、人社、财政、发改、编制等部门共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性互动机制。 

二、政策倾斜,强化职业教育持续发展保障 

一是资金倾斜。县委、县政府坚持“预算内满足,预算外倾斜”的原则,制定了“以政府投入为主体,其他投入做补充”的兜底式投入机制,确保用于职业教育的财政性经费逐年增长,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超过30%,近三年地方财政用于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年均超过800万元,并逐年增长。目前各职业学校、培训机构及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设施设备齐全,仅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教学仪器及实训设备近3000万元。我县从2005年开始建立了中职贫困生资助制度,中职生不仅可享受国家助学金,还可享受适当的贫困资助。

二是师资倾斜。我县对职业教育急需的专业课教师,开辟绿色通道,着力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按职业学校的师生配置比例重新进行了教师编制核定,落实职业学校“定编、定岗、定薪、不定人”的政策,5年来,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公开择优选招了30余名优秀教师,招聘了近70名大学本科毕业生。还进一步拓宽教师引入渠道,每年给出一定的名额将为能职称专业发展的自聘教师进行转编,从而初步实现了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转、兼、聘”三结合。同时,加大了师资培训力度,完善了教师在校内流转、到企业实践等制度,开展“青蓝工程”建设,帮助中青年教师迅速成长,带动专业群以及相关专业发展,一批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继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进行校企师资“角色置换”;选派教师参加部级省级技能培训,派出了四名校级领导到德国、台湾等地进行交流与学习等,极大提升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推动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我县专门委派职业教育教研员,参与并指导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及课程体系建设,在2015年江西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有两位教师荣获一等奖,在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三是招生倾斜。我县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根据不同人群对职业教育的不同需求,统筹制定县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建立了多方统筹协调机制,发挥职业学校办学资源最大效益,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管理、运行的相关规章和制度。为切实扭转“普高热”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冲击,统筹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继续教育发展,我县积极创新,大胆实践,加大了职业学校招生的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加大职业教育宣传力度,宣讲国家关于发展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制度,让广大民众了解职业教育的优势和特色,让职业教育观念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并制定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基本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互渗透、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协调发展,学历教育与非学历培训沟通衔接的现代职业教育新格局。近三年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招生人数逐年增加,2015年春秋两季招生达2000余人,目前全日制在校生为5000余人。

三、对接市场,提升职业教育发展内涵 

一是合理设置专业。为满足我县产业结构调整对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坚持专业设置与县域主导产业、特色产业紧密对接。从2005年起,通过政府买单,县农业局、矿业局、水利水电局、旅游局及各产业化办公室负责招生,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成功开办了茶叶、蚕桑、林果、畜牧水产、国土矿业、水利水电、旅游等10个特色专业班。围绕全县“决战工业700亿”的战略部署,职业中专(技工学校)与园区企业联合开办了电子电工、数控技术、计算机应用、服装设计与加工、电子商务等专业,极大地增强了学校的吸引力和培育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和县内企业牵线搭桥,鼓励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大力推广按需招生、订单培训等新模式。通过校企全方位对接合作,使学生的知识水平、能力素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变学校单向育人为校企共同育人。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先后与落户县工业园的沃可视电子、鹏辉机电、江西雪人服装、欧克机械等企业建立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关系,逐步形成了学生和工人合一、教室与车间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的教育实践模式。同时,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县职业中专(技工学校)目前与国内几十家知名企业和大专院校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稳固的就业网络,学校就业率达到98%以上。2012年九江市校企对接现场会和2015年九江市职业教育教学研讨会均在我县召开。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及区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区、镇2014年工作重点,创新职社教育理念,优化职社教育资源,拓宽职社教育途径,突出服务五甲经济主题,深入推进项目集聚、城乡统筹、效能提升三大重点工作,切实提高职社教育对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贡献率。

二、工作目标

1、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成人教育向社区教育转型升级,力争通过南通市级五甲镇社区中心验收。

2、全面实施农村教育培训工程,完成上级下达的培训指标,为五甲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保障。

3、强化社区教育,完善工作网络,确保从业人员培训率达到53%以上。

4、区重点、骨干企业职工学校提升办学水平,所有规模企业建立职工教育工作站。

5、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人民群众业余文化体育生活,努力使镇中心广场健身舞向村(居)延伸,组织好全镇农民运动会。

三、工作举措

1、强化舆论宣传,营造重视氛围。

利用广播、会议、宣传栏、标语等形式,宣传中央、省、市、区关于加快职社教育的系列文件精神,宣传职社教育现代化在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宣传,促使全镇上下人人关注职社教育、人人重视职社教育。

2.强化各类培训,提升全员素质。

紧紧盯住区下达的2014年培训指标,制订好详尽的、操作性强的各类培训计划。深入规模企业调研,搞好新职工岗前培训,老职工岗位培训。深入村(居),对农民进行种植、养殖业培训,特别是搞好新、特、优产品的技术培训。

3、强化社区教育,完善工作网络。

整合各类社区教育资源,完善好社区教育工作机构,形成覆盖全镇的社区教育网络。优化村民学校(社区教育站)办学设施,组建一支政治素质好、教学力量强、具有奉献精神的社区教育师资队伍,采取多种形式,搞好社区教育。华新公司职工学校、新三维棉业公司职工学校要提高办学质量,办出特色,给全镇企业的职工教育起到示范引路作用。全镇所有规模企业均建立职工教育工作站,条件成熟的升格为职工学校,并正常开展职工教育工作。继续开展创建学习型五甲活动,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氛围。

4、关注学生成长,提供教育服务。

中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国家民族的希望。利用节假日为中小学生提供教育培训服务。聘请区文化馆、少年宫教师,举办音乐培训班、舞蹈培训班,使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得到进一步的延伸,个体特长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利用家长学校,教育家长正确处理全面发展和智育的关系,引导家长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进步。印发宣传资料,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自我防护等方面的教育。

5、塑造基地形象,增添社区光彩。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4

一、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重要性

(一)加强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是依法治教的必然要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规定,“国家鼓励并组织职业教育的科学研究”。教育部《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见》要求,“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教学研究机构,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人员,保证教研经费”。《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加强职业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为职业教育宏观管理和职业院校改革与发展服务”。省教科研〔2006〕2号文中明确要求各市要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加强市、县(区)两级教育科研工作的机构建设和队伍建设,加强学校教科室建设,尚未建立教育科学规划组织的应尽快建立,健全教育科研管理办法和具体制度,完善教育科研责任制度。

(二)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工作是推动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政策法规,坚持科学发展观,全市中等职业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表现在目标定位更为科学,普职结构渐趋合理,资助体系基本建立,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基础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能力明显增强,辐射影响不断扩大。但从我市争先进位、率先崛起的外部环境和省委、省政府建设“两淮一蚌”重工业走廊及将我市列为全省重点建设的五个百万人口城市之一的需要看,我市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迫切需要通过教研科研提供理论指导、决策参考和教科研服务。

(三)加强和改进教研科研工作是建立和完善教育科学研究体系的重要举措

目前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虽然已有一定基础和成绩,但从总体上看,既与中等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不适应性,也与基础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存在较大的差距,在全市教育科学研究体系中仍然是最薄弱的环节。部分区县和学校,对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认识还没有提高到应有的高度,机构尚不健全,人员没有落实,氛围不够浓厚,经费缺乏保障,制度不尽完善,成果难以推广。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必须站在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各级各类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推动全市教育事业更好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努力抓出成效。

二、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构建服务城乡、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体系;坚持加强政策研究,服务教育行政部门科学决策;深化职业学校内涵发展研究,服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健全市、区县、学校三级教研科研机构,完善工作机制;密切与省内外相关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为把市建成人力资源强市作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建立健全教育科研工作领导责任制,建成三级教研科研网络机构,落实健全教科研管理规章制度;培养10名在全省具有一定影响、50名在市内具有一定影响的教科研骨干;积极申报一批全国和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加强研究,争取形成一批精品研究成果;加大对职教理论研究、发展战略研究和课堂教学研究的力度,提高服务职业教育发展的能力;抓好教育科研工作的能力建设,加强教育科研成果研究、推广和转化工作,为建设职教大省作贡献。

(三)主要工作任务

加强对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适应市场、灵活多样的中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和机制的研究,加强对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和学校加强与行业企业联系办法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与衔接机制的研究,加强对我市中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政策研究,加强对“学分制”、“产教结合”、“半工半读”办学模式和对“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研究,加强对“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和“一年在农村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加强对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工作的研究,加强对专业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研究,加强对全面推进职业教育“双证书”制度的研究,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及质量评价研究,加强对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需要的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能有效提高学生职业素养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实训模式的研究,加强对符合中等职业学校实际的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指标体系及考核办法的研究,加强对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研究,加强项目成果推广和产学研结合的研究。

三、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工作职责

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等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领导,把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纳入教育工作和教研科研工作的年度目标,确定专人分管此项工作,明确相关人员工作职责,明确发展目标任务,积极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教科研工作。

(二)健全机构,完善工作机制

各区县必须建立或明确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机构,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教研员队伍建设,尽快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相对稳定的职教教研员队伍。合格以上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建立专门的教研科研机构,配备专兼职教研科研人员,组建覆盖各专业类别的教研员队伍,建立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研科研工作制度。

(三)落实投入,建立激励机制

从2008年开始,市教育局每年在职业教育专项经费中安排一定的比例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经费;各区县也应在用于职业教育的教育费附加中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各中等职业学校应为教研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经费保障;建立教研科研工作成果登记制度,对工作积极、成果丰硕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四)创新机制,促进成果转化

要重点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战略、政策和课程教材开发研究,要重点进行辖区内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要重点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要经常组织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活动,通过举办学术报告会、研讨会,组织考察学习、经验交流等方式,努力营造浓厚的中等职业教育教科研工作氛围,提升我市中等职业教育教研科研工作的影响力。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5

昨天,我们刚刚结束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经验交流会”。今天,又召开了**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最近,教育部党组和周济同多次听取了关于职业教育工作的汇报,并对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职成教工作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体现了教育部党组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周济同志在教育部**年工作会议上特别强调了职成教工作的重要性,提出要“实现职业教育的新发展、新突破”。前天,他又就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周济同志的这些讲话和指示,对做好职成教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们这个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精神,按照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要求,在回顾总结过去一年职成教工作的基础上,对**年的职成教工作进行研究并作出部署。下面,我着重谈两个问题。

一、关于**年的职成教工作

**年,是本届政府的开局之年。一年来,职成教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不断创新,努力开拓奋进,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进展,完成了各项既定的工作任务。主要表现是: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谋划职成教的改革与发展

一年来,职成教战线紧密联系改革与发展实际,认真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年上半年,教育部职成教司专门组织了职成教基层管理干部和职业学校校长2期十六大精神专题学习班。8月份,召开了“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相,推进职教改革与发展座谈会”。各地也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学习和研讨活动。通过学习,职成教战线上的同志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认识上有了很大提高,增强了加快职成教改革与发展、推动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年来,职成教战线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规划职成教事业发展结合起来,积极参与了《**—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研究论证工作,提出了“职业教育与培训创新工程”,制定了“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明确了职成教发展的方向和目标任务。

一年来,各地把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大力推进职成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到目前,全国已有山东、江苏、北京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府先后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一些地方的领导亲自带队,深入开展有关调查研究,进一步明确了改革与发展职成教事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任务,出台了贯彻国务院《决定》的一系列政策文件。一些地方已经根据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相继建立了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统筹下的职业教育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加强了市(地)政府对职成教工作的统筹与领导。国务院《决定》中关于要增加职业教育投入的政策措施得到了较好落实。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有明显增加,为实施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项目,财政部**年安排职业教育专款2.5亿元,地方安排配套资金2亿多元;通过实施**年国债职业教育项目,国家发改委为职业教育安排资金5个亿元,地方的配套资金达13亿元。开过职教会的22个地方,职业教育的专项经费就已达每年5亿元以上。

(二)战胜“非典”疫情,确保职成教战线和职业学校工作的正常运转

去年春季,非典型肺炎疫情在我国部分省市相继出现,职成教战线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和教育部党组的要求,坚持一手抓“非典”防治这件大事不松劲,一手抓改革与发展的各项工作不动摇。教育部职成教司先后发出了四个文件,对职成教战线抗“非典”期间的招生、毕业生就业、教育教学等工作作出部署和安排。各有关省(区、市)根据教育部的安排,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尽可能减小“非典”疫情对职成教事业带来的影响。“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及时开通了“抗‘非典’网上教育服务”。疫情较重的北京,市教委在“北京职成教网”上开通了“职成教空中课堂”。广东、山西、河北、内蒙古等“非典”疫情相对较重的地方,也都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在抗击“非典”疫情的同时,确保了招生规模的稳定增长、毕业生就业率继续提高和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转。

(三)坚持大力发展的方针,推动职成教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做好**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通知》,并于3月初召开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会议,部署了**年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工作。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各地按照教育部的要求,进一步加大了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工作的力度,使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连续第三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据统计,**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学历教育招生50209.53万人,比上年多招生40万人,增幅8.53%;在校生达到1254.68万人,比上年增加近60万人,增幅5%。据了解,去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增长幅度较大的地方主要有湖南、宁夏、山东、江苏、辽宁、**、河南、安徽、河北、广东、重庆等,其中湖南、宁夏的增幅达到了20%以上。同时,中等职业学校还面向社会提供了各类培训558万多人次,初步实现了学历教育与培训的并举。另外,高等职业学校(包括高专)招生达200万人,在校生近480万人,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四)农村和西部地区职成教工作得到加强

去年,职成教战线积极参与了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的筹备工作,就若干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调研,为《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还制定了《决定》的配套文件—《教育部关于开展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合作办学对口招生工作的意见》,配合农业部等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了《**——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在战线上同志们的努力下,中等职业教育城市与农村、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合作办学、联合招生工作有了很大进展。据了解,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的近70%来自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许多省市积极扩大面向西部地区招生的规模,北京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中有6800多名来自西部地区的学生,广东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达2600多人,天津面向西部地区招生达2500多人。不少省市还扩大了城市中等职业学校面向农村地区招生的规模,江苏开展南北合作,**年苏南经济发达地区面向苏北欠发达地区的招生规模在一万两千多人。

(五)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力度加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得到进一步扩大

去年,各地进一步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加大职业学校布局结构调整工作的力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各地按照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试行)》和《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的通知》的要求,认真组织了中等职业学校合格评估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对中等职业教育资源进行整合。据统计,**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减少了2000多所,由上年的16200所调整至了14000左右。中等职业学校规模效益显著提高。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均规模已达到896人,比上年的733人增加了163人。以合格评估为基础,根据教育部《部级重点职业技术学校评估指标体系》等文件的要求,各地认真组织了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复查与审核推荐工作。**年12月,根据各地的评估和推荐,教育部专门组织了专家论证,调整认定了新一批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1076所,培育了一批新的职业教育优质资源。

(六)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职业教育的质量进一步提高

去年,职成教战线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面向社会,深化教学改革。认真研究制定“现代制造和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训计划”,教育部组织交通部、卫生部六个部委正式签发了《关于实施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的通知》,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实施这个计划,将进一步促进职业学校实行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实行“订单”培养。

去年,职成教战线加快了中等职业学校示范专业建设工作步伐,完成了20个示范专业新一轮教学改革方案的制订工作。开始积极筹备开发就业面广、社会急需专业教学指导方案。同时,积极推进“学分制”试点工作,截止到目前,全国已有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500多所中等职业学校开展了学分制的试点工作。

职成教战线进一步加强了职业教育教材开发和建设工作,完成了2001年10月立项的全部39个职业教育教材建设研究与开发课题的研究工作;同时,完成了120个与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使用的多媒体课件的开发研制工作,目前绝大部分课件(118个)已经出版发行。同时,进一步加强职教教材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积极推进教材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按市场化原则规范职业教育教材信息服务机构,使其在国家有关规定范围内,独立地开展教材信息服务,更好地保证职业教育教学秩序。

大力推进职成教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水平。到**年底,基本完成了上一个行动计划确定的130门远程职成教育网络课程和多媒体素材库的开发任务。研究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信息化建设作出了初步的整体规划。

(七)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职业指导工作进一步加强

去年,教育部组织制定了《职业技术学校德育课贯彻十六大精神教学指导纲要》,把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作为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和德育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在抗击“非典”期间,及时下发了《教育部关于做好防治“非典”期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通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推动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构建工作,教育部在战线同志们的配合下,组织起草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草稿)和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关文件。

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各地认真贯彻《教育部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普遍开展了职业指导工作,成立了相关机构,为学生就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帮助和服务。教育部召开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先进单位。在各地的努力下,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保持了良好的态势。根据我们对全国10个省、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的100所中职学校2002和**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的抽样调查,这些学校的平均就业率分别为94.6%和95.4%。

(八)积极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年,全国社区教育工作蓬勃发展。全国大多数省以及一些大中城市都召开了专门会议,部署当地的社区教育工作,全面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城区已经达到全国城区总数的1/4以上。很多中心城市提出并制订了学习型城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北京、上海、大连、青岛、宁波、深圳、南京、武汉等城市也都提出了率先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具体工作目标。社区教育工作有效地提高了社区居民的受教育培训率和社区活动参与率,提高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据对第一批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的不完全统计,仅**年一年,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培训社区居民700万人次以上,超过居民总数的30%,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企业、学习型单位超过35万个,遍及社区内各种形式的社区中心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培训活动,创造了终身教育节、市民学习周等一系列体现现代学习型社会特征的大教育、大培训的新模式。**年,上海市实施“百万家庭网上行”活动,从**年开始,用3年左右的时间,对本市百万社区居民特别是35—60岁的妇女,进行信息化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基础性培训,使他们能够自行操作使用包括计算机、机顶盒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化设施,提高在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和生活质量,同时通过“培训一个人,影响一家人”,不断扩大信息化应用人群。**年的实施重点已经列入政府当年的实事工程,确保完成10万人的培训。这些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多样化的学习需求,为社区的稳定与发展和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九)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进一步完善,师资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去年,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为优化基地的区域布局,在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教育部批准了华中科技大学、集美大学两所学校作为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使基地总数达到54个。各基地普遍重视加强内部管理、完善培养培训项目工作,不断提高培养培训能力。此外,各地也加强了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建成省级基地130多少。

依托全国和省级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基地,广泛开展以骨干教师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去年,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培养学校专业计划申报、教师报考程序、以及配套政策等方面做了进一步改进,承担此项任务的学校由原来的13所增加到22所,招生计划增加到1560人。此外,为了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农村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为“三农”服务的能力,在河北、湖南、宁夏三省区开展农村职成教骨干教师培训试点工作,为下一阶段加强农村职成教骨干师资培训工作摸索规律、积累经验。

推动职业学校校长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轨道。**年10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职成[**]3号)以及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三个指导性教学计划。这是新时期我国职业技术学校校长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性文件。此外,教育部还委托部分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举办了全国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班,采取内地集中研修与赴香港考察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效果十分突出。

(十)职业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果显著

**年,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在以前工作的基础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澳(重庆)职业教育合作项目进展良好,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体制创新和课程开发两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尝试。由中澳两国四方联合举办的“中国——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扩大了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促进了职业教育观念的更新。

选派职业教育专业骨干教师赴国(境)外进修学习。教育部与德国国际继续教育与发展协会协商,启动了“中德职业教育师资进修项目”该项目涉及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机电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旅游管理与服务、国际商务6个专业,实施期限为三年,将累计培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课骨干教师900人左右。目前,首批四个专业的教师已赴德国接受培训。各地也十分重视外派教师到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和地区学习,全国外派的教师达上千人。江苏、湖北、重庆等地在这方面的工作力度较大。

总之,**年对我们职成教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是不寻常的一年,是职成教战线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团结奋进的一年,是职成教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的一年。在这里,我代表教育部党组对职成教战线同志为此所付出的努力表示崇高的敬意。

二、**年职成教工作的主要任务

**年职成教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教育部**年度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坚持“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创新为动力,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

关于**年职成教工作,教育部职成司将印发《**年职成教工作要点》,在这里,我着重强调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入贯彻全国职教会和全国农教会精神,以组织好两个“计划”落实为重点,全面促进新行动计划的实施

要按照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要求,继续掀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切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上来,从服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高度,推进职成教工作实现“发展要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的要求。要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谋划职成教事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实施《**——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结合起来,与实施“技能型缺人才培养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结合起来,与深入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起来,努力推动职成教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发展。

今年,要求各地要在去年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这两个会议的精神,完成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按照教育部党组的部署,全面落实《**——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对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提出来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着力实施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大力推动整个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今年的适当时候,教育部将组织开展职业教育专项督导检查工作,重点是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情况。根据新行动计划的要求,教育部将启动“教育事业十一五计划”和“教育事业2020年发展纲要”制定工作,我们职成教战线的同志们要很好地把握住这个机遇,认真做好职成教事业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奋斗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

(二)关于今年需要大力推进的六项重点工作

1、认真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进一步推动职

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更好地为“三农”服务

根据十六大精神,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和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的要求,继续把推进农村(包括西部地区)职成教的发展作为工作重点。前天,周济同志已经就职成教工作如何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进行了部署,各地一定要认真加以贯彻落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一定要围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城镇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西部地区发展的需要来推进,特别是要把促进农民增收入到突出的位置,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探索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努力把这项工作抓好抓实。

2、认真组织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加快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按照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在**年启动“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该计划,以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护理等专业领域为重点,在全国确定一批实施该工程的中等和高等职业院校,扶持一批骨干职业学校,建设一批共享的高水平制造业人才培养培训中心。通过该计划的实施,在全国建立500个技能型紧缺人才示范性培养培训基地,与1400个企事单位的合作。力争在**-2007年间向社会输送紧缺专业毕业生100万人,提供短期技能提高培训300万人次。

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努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利用新机制在全国建设一批区域共享的高水平的制造业实训基地。教育部已经组织有关专家就建设职业教育实训基地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初步考虑在全国建设数控技术、电工电子、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软件技术、建筑等五个专业的中职和高职实训基地400个。首批建设的100个数控技术实训基地拟于今年上半年启动。各地不仅要全力支持教育部开展的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同时更要结合本地实际,组织自己的实训基地建设。

与实施“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相配合,今年下半年,教育部将与有关部门合作组织相关专业的职业技能大赛。要求战线上要认真做好有关准备工作,使我们的技能大赛在引导社会进一步重视和关心技能型人才成长的工作中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

3、进一步加强职业学校德育和职业指导工作

积极贯彻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和全国职业学校职业指导经验交流会议精神,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推动职业指导工作的深入开展。大力弘扬、培育民族精神,突出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的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突出以诚信教育为核心的职业道德教育,在充分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的同时,注重加强德育实践活动,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职业学校特点组织职业学校开展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主题的职业技术学校“文明风采”竞赛活动。

要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加强职业指导工作体系、制度、队伍建设和创业教育,进一步密切职业教育与劳动就业的联系,切实加强职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努力提高职业学校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要逐步建立职业学校学生就业情况统计上报制度,把就业率作为评价职业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内容。要继续贯彻好劳动保障部、教育部、人事部《关于进一步推动职业学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和《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适应国家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与实施,继续探索职业学校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沟通衔接的办法和途径,为学生就业创造有利条件。要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还要与有关部门合作建立职业学校人才就业市场,探索组织职业学校毕业生异地就业和国(境)外劳务输出。我们的职业学校在为学生提供就业服务的同时,还要积极开展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培训和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工作,实现学校功能的拓展。

4、大力推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加快发展社区教育和各类学习型组织建设。

大力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育与培训,努力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动学习型社会的建立。**年,一是要继续深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高质量的社区教育示范区,通过实验区和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探索和积累开展社区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经验,逐步建立和健全完善的社区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教育部将制订并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开展社区教育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建立健全社区教育工作体系,推动社区教育健康发展。二是要及时总结和推广各地创建学习型城市的做法和经验,召开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主题的城市教育综合改革会议。要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配合,大力推进企业职工培训工作,抓好各类学习型组织的创建工作。三是要切实加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教育培训网络,向广大农民传授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民普遍能够掌握1—2项农业生产实用技术。四是要积极开展制定《终身学习法》的论证工作。

5、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年,要进一步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结构、整合资源,提高效益,努力建设一批规模较大、质量较高的骨干示范学校,扩大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努力使省级以上骨干示范学业学校达到5000所,在校生占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数的60%左右。**年的目标是,到年底,部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达到2000所左右。**年开始着手制定一流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启动一流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作。

进一步加强专业建设、不断调整专业结构,根据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的需要,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专业。在上一个行动计划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新兴专业的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完善课程体系和结构,加强新教材开发、教材评价、教学设计、教材管理等方面的制度建设。高等教育搞了1500个精品课程,其中高职占了25%。中等职业教育也要开发一批特色课程或训练项目,教育部将组织开发大约200个模块式、综合化特色课程。

要进一步加大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和试验。当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要把学分制在职业学校逐步推开,要探索和建立职业教育“学分银行”,为在更大范围内的学分互认和转换创造条件,方便学生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增强职业教育的多样化和灵活性,不拘一格办学。要把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加强区域、共享型、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提高学生(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就业能力。

适应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今年,将着手研究制定《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加强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提出职业技术学校聘请企事业单位的人员担任专兼职教师,以及在职专业课教师到专业对口的企事业单位实习具体措施和办法,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步伐。要实施“职教师资素质提高计划”,通过内容和制度创新,进一步改进中职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扩大培养规模,努力造就一支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教师和带头人队伍。大力开展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职业学校骨干教师、紧缺专业师资为重点教师的培训工作,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做好**年300名赴德进修职教教师的遴选、国内培训、国外进修,以及项目跟踪和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的相关规章制度,继续拓宽校长境外学习考察的途径,积极开展职业技术学校骨干校长高级研修活动。继续加强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建设,逐步建立起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培训基地为骨干,以地方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为基础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培养能力强、教学质量高、具有职教特色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今年,教育部将制定师资培养培训基地评估指标体系,并于年底或明年开始评估工作。各地也要根据这些精神,切实加强省级师资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今年是我国设立教师节的第20个年头,教育部将对教师进行表彰和宣传。各地也要认真做好这项工作,发现和树立一些职教战线先进教师典型,通过多种形式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职成教战线教师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加自觉自动地投入到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实践中去。

6、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和办学体制改革,加快民办职业教育发展步伐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6

关键词: 职业素质 高职院校学生 教育管理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用型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指导思想,具体地说,高职院校的各项育人工作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毕业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职业人。在职业素质的丰富内涵中,除了专业技能主要依靠专业教学完成外,其他的内容则更多依靠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来完成。因此,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是摆在每位教育管理者面前的一个课题。

一、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要意义和理论思考

职业素质是指人们从事相应的工作所具备的个性心理品质,是从事专门工作的人自身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具体表现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职业技能、职业习惯等。职业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里,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是人们从事职业活动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条件,一个人不经过学习,不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不注意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就很难谋生,更谈不上实现人生价值,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提高学生择业就业的竞争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立业创业的创造能力。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是高职办学的指导思想,是高职院校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就业,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然而,目前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仍有两个主要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一是职业导向性不明显。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仍是按照传统的学生教育管理的模式进行,忽略了企业和职业对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实际需要,减弱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的职业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学生教育管理面太宽,重点不突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事无巨细,容易“胡子眉毛一把抓”,每天忙碌辛苦,收效甚微,没有把握住中心。

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必须在全面做好学生教育管理各项工作的同时,更加注重把握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这个重点就是抓住学生教育管理中那些与学生就业和职业密切相关,符合企业对人才职业素质需求的内容,不断强化职业道德、职业精神、职业理想等教育,切实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针对性。

二、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论纲

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重点是,在实施大学生教育管理过程中注重职业导向,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为目标。简单地讲,就是把职业素质中可以通过教育管理工作完成的部分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素质培养放在中心位置。实施以职业素质教育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模式的目的是,增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针对性,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图全面,却又顾此失彼、重点不明的状况。因此,我们在构建模式时,必须围绕学生职业素质培养,着眼于学生职业发展,把握住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中与职业素质有关的关键点,从而构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新模式。

构建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就是要围绕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规范、职业心理、创新和创业素质等,将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块化,有的放矢地开展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1.着力加强与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相关的职业理想教育。

对于职业理想教育,我们可以分阶段、按年级实施,贯穿于大学学生教育管理的全过程,每个年级进行有侧重点的教育和辅导。第一阶段(一年级):适应与定向期;第二阶段(二年级):职业认知期;第三阶段(三年级):职业抉择期与目标实现期。一年级,抓住新生入学这一契机,高职院校要及时帮助学生树立起坚定正确的职业理想,在入学教育中,通过专业教育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就业定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其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指明方向。二年级,在进行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学校还应对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职业道德的培养,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训机会,帮助学生规划自己的学业和职业生涯。三年级,结合毕业设计帮助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通过顶岗实习来培养自己的职业情感,并通过定向指导使学生在现实与理想中明确职业选择方向,逐步形成顺应社会发展和时展的职业理念。

2.着力加强以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内容较广,但敬业是企业对员工职业道德的最基础要求,也是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重点。职业道德教育关键是敬业精神的教育和培养,敬业精神就是要珍视和忠实于自己的职业,具有很强的职业自豪感和责任感,立足本职、扎扎实实地为社会作贡献的精神。在具体教育途径上,职业道德教育应该遵循道德教育的一般规律,以教师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为主要载体,将其融汇于教学和实践中,即通过教师自身形象和实践现场、职业现场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树立敬业精神,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的目的。

3.着力加强与员工职业态度和敬业精神相关的职业情感教育。

职业情感是员工面对职业所表现到的态度、兴趣和行为表现等,是职业意志、职业行为的集中表现。对于高职院校的职业情感教育,应重点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意识、感恩意识、公共参与意识、主人翁意识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等。就学校而言,职业情感教育的起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情感教育和专业情感教育,要通过经常性开展专业和主题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学习机会,端正学习态度,热爱所学专业,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大学学习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充满信心。

4.着力加强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相关的职业规范教育。

职业规范素质是员工纪律意识、组织意识的集中体现,主要包括员工应遵守行业职业规范,严守工作机密,严格执行工作流程、工作制度、行业管理规定,自觉遵守职业道德等。职业规范教育应贯穿于大学生整个学习生涯,重点加强学生法制规范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纪律意识;严格加强高校内部管理,规范学生事物处理程序,严格处理学生各类违纪行为,让学生明白制度规定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根据企业对员工的需要,在学校内部强化相关教育,比如企业员工点名制度、佩带胸牌制度等,都可以在学校实施。此外,学校还可以通过到企业实践、调研和邀请企业家或员工到学校讲演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企业的规章制度和对员工的行为规范内容,以便学生及时调整和规范个人行为,尽早树立良好的职业规范意识。

5.着力加强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高尚人格相关的职业心理教育。

职业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是教会学生学会调适不良的就业心理,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准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克服自卑、焦躁等不良心理,积极态度、自信地面对社会选择;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适应能力,使其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职业发展过程中的成功和挫折,特别是培养自信心、承受力、意志力、适应力、耐挫力等心理素质。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职业导向性。

6.着力加强与未来职业发展有关的创新素质和创业素质教育等。

创新素质的培养,应从学生成才和未来发展出发,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创造性人格塑造的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重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鲜明的个性。创业素质是创业者开始创业实践前所经历的物质与精神力量的聚集,它对创业起着决定作用,创业素质教育是职业素质教育的方向,也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向。主要包括,一是加强创业心理教育和创业素质的训练,认识到创业的艰难,形成谦虚、豁达、宽容、坚韧不拔的个性心理品质;二是加强创业意识教育,由创业需要、动机、意向、志愿、抱负、信念等组成,是人们从事创业活动的强大内驱力;三是创业能力教育,学校应着重培养和提高学生开拓创新能力、经营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

7.着力加强学校与用人单位的合作与交流,形成人才培养的闭环。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用人单位的交流合作,及时获得反馈信息,改进培养办法,从而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新模式的显著特点是注重企业参与和职业导向,不仅要根据企业和职业的需要及时调整学生教育管理的内容和教育方式,在教育效果评价上也要注重企业评价,注重企业参与。总之,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中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构建是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效性的有益探索,需要全体学生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做好此项工作。

参考文献:

[1]王正义,赵学玮.高职院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究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0,VOL24,(10).

[2]施锡栋.围绕素质教育构建高职生教育管理系统.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2,VOL1,(1).

[3]侯济民,冯静.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探讨.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VOL17,(3).

[4]刘东风,钱群雷.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模块化理论及其实现途径研究,2009,(30).2009.10.21.

[5]周月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10,(1).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7

“十五”期间,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职业教育的领导和支持,职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有所增强。但从总体上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市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还很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35号)及《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发〔20*〕22号),现就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出如下决定:

一、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一)充分认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提高市民素质,提升我市综合实力,建设和谐常德的重要途径;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级政府要牢固树立抓职业教育,就是抓经济、抓就业、抓扶贫的观念,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二)我市“*”期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坚持政府主导,健全发展机制,强化服务宗旨,提升基础能力,深化教育改革,形成办学特色,实现职业教育与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常德做出贡献。

目标任务:职业教育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职业教育骨干体系基本形成,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得到显著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实用人才和成人继续教育与再就业“四大培训工程”得到全面实施,职业教育为新型工业化、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服务的功能明显增强。具体目标是: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年招生规模保持在2.5万人左右,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院校年招生规模1万人左右;为社会输送13.5万名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2.5万名高等职业学院毕业生,培训城乡劳动者20万人次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校均办学规模达到2000人以上。

(三)科学制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区县(市)人民政府要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并实施本级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确定职业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发展类型和重点建设项目。凡未实施本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地方,市级以上重点建设项目原则上不予安排。

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四)坚持正确的职业教育办学方向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认真贯彻“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的教学原则,以培养现代工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急需的技能人才为重点,突出专业特色、职业特色和就业特色,全面落实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办学定位。

(五)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德育工作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德育课程建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以诚信、敬业为主题的职业道德教育,以自信、自立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就业指导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提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加强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指导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和丰富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健全德育工作机构,加强队伍建设,保证德育工作经费,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为学生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

(六)进一步推进办学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公办职业院校要积极吸纳社会资本和境外资金联合举办国家重点专业。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办法》,用好用活民办教育扶持政策。民办和企业办职业院校实施中央、省、市职业教育重点建设项目并被立项的,政府给予部分直接投入;政府投入部分实行“政府所有,学校使用;学校注销,政府以货币形式收回”的办法管理。

深化公办职业院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

鼓励职业院校积极探索学校内部双层管理体制改革,充分发挥专业管理层级及其教职员工经营专业资源的积极性。深化职业院校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

(七)进一步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职业教育机构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教学计划与企业用人要求相符合,教学内容与生产一线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相融合,学科教学与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相衔接,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培养出更多的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

(八)大力推进专业建设、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职业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与自身办学条件确定重点建设专业大类,每所学校原则上不超过2个。专业设置必须有明确的就业岗位指向,具备基本的办学条件。逐步淘汰就业方向不明确或不具备基本办学条件的专业。停止审核备案非重点建设专业和过度重复设置的专业。大力推行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材和课程体系改革,全面推行项目教学法、现场教学法和模拟教学法,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九)进一步推进教学制度改革

教育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建立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认机制,实现学历教育与技工教育相互沟通,积极推进“双证书”制度。劳动保障部门要支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依托精品专业和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职业院校要积极探索以“模块式”为核心的学分制教学制度,探索半工半读、工学交替的教学制度,在满足年龄合法、专业对口、工作岗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基本前提下,开展半工半读试点,把实际工作岗位作为学校教学的有效延伸。

(十)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评价制度改革

完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评价体系,以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指标,以学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教师队伍、办学条件、教学方法和管理水平为主要指标,建立学校人才培养水平和专业建设水平分级评价制度,评价结果向社会公布,引导社会合理选择就读学校,并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管理学校的重要依据。

(十一)加强职业教育科研工作

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完善职业教育科研制度,建立健全科研机构,配备相应数量的专职科研人员,增加对科研工作经费的投入。教育科研机构要针对本地实际,开展应用性职业教育研究,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科学决策提供服务。

三、强化政府职能,建立健全职业教育发展机制

(十二)进一步完善政府统筹机制

进一步完善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分级负责、以县为主和政府统筹、教育部门综合管理、其它有关职能部门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逐步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市县两级人民政府建立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相关部门参加的职业教育联席会议制度,统筹解决区域内职业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适时出台有关政策,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属于公益性事业,各级人民政府必须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市本级按规划办好一所省级示范高等职业院校和三所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区县(市)人民政府要办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并以此为龙头,打破行业和所有制界限,整合职教资源,建立县级职教中心;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办好乡镇农校。

劳动保障、农业、移民、扶贫等部门主导的财政补贴性培训项目原则上要定在骨干职业院校实施。主导部门负责制定并下达培训计划,考核培训结果,提供培训经费。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职业院校实施“四大培训工程”情况作为职业院校办学水平评估及重点建设项目立项评估内容,严格考核。

加强高中阶段教育统筹,进一步完善国民教育体系。各级人民政府及职能部门要按照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原则,加大对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统筹力度,确保初中毕业生按比例分流。根据生源变化情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期间高中阶段教育原则上不批新学校。独立设置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要面向成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十三)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建立职业教育投入保障机制

各级人民政府要按照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颁布的生均经费标准落实公办职业院校日常运转经费,确保公办职业院校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期间,市、县两级财政要根据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实际需要,落实本级职业教育专项经费。市本级每年安排600万元,主要用于市级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

建立稳定的职业教育发展经费筹措机制。城市教育费附加的30%用于发展职业教育。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职工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职业院校单独举办的服务类校办企业税收,按照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39号文件规定的政策执行。稳定接受学生实习实训,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教育。分专业大类确定合理的收费标准,严禁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向职业院校乱摊派、乱罚款。职业院校办学收入要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各地不得收取调节基金,不得冲抵财政拨款,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或挪作他用。

(十四)政府主导,多渠道建立职业院校贫困学生救助机制

市、县两级政府要在每年的预算中安排专项经费,资助中等职业学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市财政“*”期间每年安排200万元,用于中职院校贫困学生的救助。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必须安排学费收入的5%资助本校的贫困生。对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学生的资助,继续按*省有关高等学校贫困学生资助政策执行。职业院校应该在本校的勤工俭学基地为贫困学生提供勤工俭学岗位。在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贫困学生受援捐赠中心设立职业院校贫困生救助专用账户,经常性募集社会救助资金。

(十五)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逐步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

支持行业、企业兴办职业教育,可以单独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骨干职业院校合作办学,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支持教育和企业行政主管部门共同主导建立校企合作办学机制。要依托骨干企业建立国家重点专业实习实训基地,为职业院校和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师生提供专业对口的实习实训岗位和条件,鼓励支持企业优秀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要依托职业院校建立中小企业职工培训基地,根据企业需求,为企业职工培训提供师资、场地、学习资料和教学设备。

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建设、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提升职业院校办学水平和培养能力

(十六)实施重点项目建设计划,构建职业教育骨干体系

各级政府要大力实施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计划,努力构建全市职业教育骨干体系。“*”期末,全市实施中央和省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项目总数达到全省总数的十分之一以上。市级建设项目在现有基础上,以项目单位及举办者为主投入,市财政给予奖励性支持。

(十七)实施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建设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教师队伍

根据公办职业院校办学规模核定编制数,由财政按核定教职工编制数对工资总额实行包干管理。职业院校编制实行结构管理和动态管理。

担任职业院校校长必须具有相应层次的教师资格证,有3年以上职业教育工作经历,并经过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职业院校教师实行聘用制和合同制管理。按照“专业技能教学水平合格证书+教师资格证书”的要求,建立专业课教师准入制度。职业院校从企业引进管理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技能课教师,由职业院校根据岗位需求自行确定招聘条件。公办职业院校聘请的兼职技能课教师的工资,由编制、财政和教育部门审核,纳入财政预算。在职专业教师“*”期间要完成专业技能教学水平认证培训。市、县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用于合格职业院校校长、重点专业带头人和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市本级每年安排50万元。职业院校必须安排学校收入的5%用于教师培训。在评定职业院校专业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时,突出考察专业教师技能教学水平、就业市场的研究开发能力和应用技术的研究推广能力。

五、加强领导,优化职业教育办学环境

(十八)落实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

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领导,明确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责任,把职业教育纳入目标管理,作为对主要领导干部进行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建立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专项督导制度,将督导结果作为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结论的重要依据。

(十九)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

职业教育工作要点篇8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35号),加快我省职业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

(一)“十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有了较快的发展。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更加清晰,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更加明确;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民办职业教育得到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持续扩大,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级人民政府不断加大投入,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但从总体来看,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对发展职业教育重视不够;职业教育发展不平衡,投入不足,办学条件比较差,办学机制以及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此,必须引起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

(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是落实科教兴赣和人才强省战略,推进我省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经济国际化和市场化,建设创新创业*、绿色生态*、和谐平安*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就业再就业,全面提高劳动力素质,把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提升我省综合竞争能力的重大举措;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实现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在新形势下,各级人民政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与繁荣经济、促进就业、消除贫困、维护稳定、建设先进文化紧密结合起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强有力措施,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三)“十一五”期间,我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结构合理、形式多样,灵活开放、自主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依靠企业、充分发挥行业作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办与民办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和“在国务院领导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管理体制。

到2010年,全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3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占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一半以上。“十一五”期间,为社会输送100万名以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60万名以上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进一步发展,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百万人次,使我省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职业学校办学条件普遍改善,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质量效益明显提高。

建立和完善布局合理、灵活开放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在合理规划布局、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每个设区市都要重点建设一所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和若干所中等职业学校。每个县(市、区)都要重点办好一所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中等职业学校(职教中心)。乡镇要依托中小学、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及其他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社区要依托社区内的教育资源,建立社区教育培训基地,大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服务。企业要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培训制度。

二、突出重点,为我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技能专门人才

(四)职业教育要为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服务。认真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我省确定的“六大支柱”产业:航空及精密制造业、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业、中成药和生物医药业、食品工业、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业、原材料工业等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各地、各部门要根据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需要,制定地方和行业技能型人才培养规划。

(五)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认真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村各类职业学校、化技术学校以及各种农业技术推广培训机构的作用,按照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重点在粮食、水果、畜禽、乳制品、水产品、茶叶、蔬菜等领域,大范围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大面积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大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六)职业教育要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认真实施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促进我省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转移和农民脱贫致富,提高进城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帮助他们在城镇稳定就业。

(七)职业教育要为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服务。认真实施以提高职业技能为重点的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在企业中建立工学结合的职工教育和培训体系,面向在职职工开展普遍的、持续的文化教育和技术培训,加快培养高级工和技师,建设学习型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要为就业再就业服务,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工作能力、职业转换能力以及创业能力。大力发展社区教育、远程教育,通过自学考试和举办夜校、周末学校等多种形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立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和衔接的“立交桥”,使职业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促进学习型社会建立。

三、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八)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思想的转变。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政府直接管理向宏观引导转变,从传统的升学导向向就业导向转变。促进职业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技术推广、社会服务紧密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加强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建立和完善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服务体系,推动职业院校更好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

(九)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和社会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合理调整专业结构,大力发展面向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专业,大力推进精品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逐步推行学分制和选修制。加强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把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和就业率作为考核职业院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指标。逐步建立有别于普通教育的,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选拔与评价标准和制度。

(十)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实践和实训环节教学,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加强劳动实践场所建设,各级人民政府和相关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的有关政策,大力支持职业学校创办校办企业并给予政策扶持。进一步推进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工作。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的毕业生,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的中级职业技能鉴定时,免除理论考核,操作技能考核合格者可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到2010年,省级以上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和有条件的高等职业院校都要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其学生考核合格后,可同时获得学历证书和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十一)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与企业紧密联系,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改革以学校和课堂为中心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建立企业接收职业院校学生实习的制度,实习期间,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逐步建立和完善半工半读制度,在部分职业院校中开展学生通过半工半读实现免费接受职业教育的试点,取得经验后,逐步推广。

(十二)积极开展城市对农村、优质职业院校对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对口支援工作。要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城市与农村对口支援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区要加强统筹协调,把职业教育对口支援工作与农村劳动力转移、教育扶贫、促进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城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和就业市场,进一步推进城乡之间职业院校的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实行更加灵活的学制,有条件地方的中等职业学校可以采取分阶段、分地区的办学模式,学生前1至2年在农村学习,其余时间在城市学习。鼓励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与东部地区和经济发达地区的优质职业院校实行跨地区的联合办学。

(十三)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突出以诚信、敬业为重点的职业道德教育。确定一批职业教育德育工作基地,选聘一批劳动模范、技术能手作为德育辅导员,加强职业院校党团组织建设,积极发展学生党团员。要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作用,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努力提高职业院校的办学水平和质量

(十四)加强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实施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专项建设计划。强化设区市人民政府统筹职业教育的作用,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打破部门界限和学校类型界限,优化职业院校布局结构。根据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每个县要重点办好一所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并把县级中等职业学校或职业教育中心建设放到与普通高中学校建设同等重要的位置。重点扶持建设100个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使其成为人力资源开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技术培训与推广、扶贫开发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基地。各市、县(区)要安排资金改善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尽快改变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源严重不足的局面。中等职业学校办学条件基础薄弱的县(市、区),要合理调整高中教育阶段学校布局,积极扩大中等职业学校办学资源。

(十五)加强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在整合资源、深化改革、创新机制的基础上,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100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和10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提升这些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能力,促进他们在深化改革、创新体制和机制中起到示范作用,带动全省职业院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十六)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围绕我省六大支柱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紧缺人才的需求,重点建设100个精品专业,并建成100个专业门类齐全、装备水平较高、优质资源共享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省职业教育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市场需求大、机制灵活、资源共享、效益突出的实训基地建设。

(十七)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建立职业教育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专业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兼职教师聘用政策,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聘用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课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职业院校中实践性较强的专业教师,可按照相应专业技术职务试行条例的规定,申请评定第二个专业技术资格,也可根据有关规定申请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人事、劳动保障部门要积极为职业院校招聘人才提供服务,通过实行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设岗和用人办法,指导和支持职业院校,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业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对于到职业院校担任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高级工和技师可按照相关专业技术职务条例的要求评聘教师职务,实行聘任制度和合同管理,享受合同规定的相关待遇。提高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达本科以上学历达标率,鼓励本科院校招收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教师。鼓励本科院校毕业生到中等职业学校特别是县级中等职业学校任教。

五、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

(十八)推动公办职业学校办学体制改革与创新。公办职业学校要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和境外资金,探索以公有制为主导、产权明晰、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办学体制。推动公办职业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形成前校后厂(场)、校企合一的办学实体。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要发挥公办职业学校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力军作用。

(十九)深化公办职业学校以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落实职业院校的办学自。中等职业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和聘任制,高等职业院校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建立能够吸引人才、稳定人才、合理流动的制度。深化内部收入分配改革,将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发展、所聘岗位及个人贡献挂钩,调动教职工积极性。

(二十)大力发展民办职业教育。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把民办职业教育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吸纳各种社会资金兴办一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扩充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资源。要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制定和完善民办学校建设用地、资金筹集的相关政策和措施。在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和学生待遇等方面对民办职业院校与公办学校要一视同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院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

扩大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借鉴国外有益经验,积极引进优质资源,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开拓职业院校毕业生国(境)外就业市场。

六、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

(二十一)企业要强化职工培训,提高职工素质。要继续办好已有职业院校,企业可以联合举办职业院校,也可以与职业院校合作办学。企业有责任接受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和教师实践。对支付实习学生报酬的企业,给予相应税收优惠。

(二十二)要认真落实“一般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15%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从业人员技术要求高、培训任务重、经济效益较好的企业,可按25%提取”的规定,足额提取教育培训经费,主要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企业新上项目都要安排员工技术培训经费。

(二十三)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要在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指导下,开展本行业人才需求预测,制定教育培训规划,组织和指导行业职业教育与培训工作;参与制定本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标准、职业技能鉴定和证书颁发工作;参与制定培训机构资质标准和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参与国家对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评估和相关管理工作;办学主管部门要加大对所属职业院校的政策扶持力度,给予学校更大的办学自,鼓励学校做大、做强、做优,充分发挥学校在本行业职业教育中的示范骨干作用。

七、严格实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二十四)用人单位招录职工必须严格执行“先培训、后就业”、“先培训、后上岗”的规定,从取得职业院校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合格证书的人员中优先录用。要进一步完善涉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相关职业的准入办法。劳动保障、人事和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对违反规定、随意招录未经职业教育或培训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处罚,并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有关部门要抓紧制定完善就业准入的法规和政策。

(二十五)全面推进和规范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技能鉴定、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评价、职业资格证书颁发工作的指导与管理,要尽快建立能够反映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需要的职业资格标准体系。

八、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经费投入,建立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

(二十六)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逐步增加公共财政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各级财政安排的职业教育专项经费,重点支持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学生助学制度,帮助艰苦行业、农村贫困地区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二十七)省人民政府制订全省职业院校学生人数平均经费标准,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专业、不同办学条件和办学层次,确定职业院校的学费标准。民办职业院校的收费,要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有关政策规定执行。要加强学费的管理,确保学费收入全额用于学校发展。

(二十八)要进一步落实城市教育费附加用于职业教育的政策,从年起,城市教育费附加安排用于职业教育的比例,一般地区不低于20%,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不低于30%。加大对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实施好《*省推进中等职业教育专项计划》。农村科学技术开发、技术推广的经费可适当用于农村职业培训。农村成人教育经费定额按年人均05元,由县(市、区)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专项用于农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可按规定享受再就业培训补贴。各级人民政府安排的扶贫和移民安置资金要加大对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投入力度。国家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对通过政府部门或非赢利组织向职业教育的资助和捐赠,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要加强对职业教育经费的使用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十九)建立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各级财政要安排经费,资助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收入家庭子女。中等职业学校要从学校收入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奖、助学金和学费减免,并把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和半工半读作为助学的重要途径。金融机构要为贫困家庭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提供助学贷款,各地和有关部门要把接受职业教育的贫困家庭学生纳入国家助学贷款资助范围。要通过助学金、奖学金、贷学金等多种形式,对贫困家庭学生和选学农业及地矿等艰苦行业职业教育的学生实行学费减、免和生活费补贴。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资助,按国家有关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执行。

(三十)充分利用国家和省有关优惠政策及金融信贷支持,重点抓好100所县级中等职业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其建设项目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可享受省政府支持优质高中工程建设相关优惠政策。

九、加强领导,进一步关心支持职业教育事业发展

(三十一)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职业教育发展规划、资源配置、条件保障、政策措施的统筹管理,为职业教育提供强有力的公共服务和良好的发展环境。要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引导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要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联席会议的作用,统筹协调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研究解决重大问题。省教育行政部门负责职业教育工作的统筹规划、综合协调、宏观管理,劳动保障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职业教育的有关工作。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要建立职业教育工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推荐期刊
  • 职业
    刊号:11-4601/D
    级别:部级期刊
  • 职业时空
    刊号:13-1349/C
    级别:省级期刊
  • 职业技术
    刊号:23-1509/TU
    级别:省级期刊
  • 职业圈
    刊号:11-4103/G0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