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8篇

时间:2022-09-02 07:00:30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1

一、挖掘写作素材,助学生文思如涌,有话可写

1. 随文练笔,撬动写话源泉的支点。阅读教学,在引领学生体会文本语言的同时,挖掘、延伸教材的“空白”,寻找学生写话激情的导火线,进行随文练笔。这是挖掘学生生活积累,解决学生写作素材的一个重要支点。例如,教学《找春天》正逢春暖花开之际,“春”也在学生心中蠢蠢欲动了,但是,如何将隐于学生心中的这一素材挖掘出来呢?在学生充分阅读课文,感受到课文语言文字的优美之后,笔者就带领学生到校园中去寻找春天。因为有了充分阅读的基础,学生有了语言文字的储备基础,找春天、看春天、写春天便水到渠成。阅读教学中,积极寻找随文练笔点,便是给予了学生撬动写话源泉的支点。

2. 绘本阅读,创建写话教学的乐园。进行绘本写话指导,可以为学生看图写话提供源源不断的清泉活水,也为学生创建一个快乐的写话乐园。(1)看绘本,描摹绘本图画里的精彩。以图为主导的绘本,如《母鸡萝丝去散步》,精美的图画,意犹未尽的文字,给了学生无限的想象空间,笔者便引导学生仔细看图,从图画中解读出“原文本”未表达的故事,引导学生选择自己觉得最好笑的场景写下来。这样的看图写话,学生特别喜欢,写出来的内容也各具特色。(2)读绘本,触动学生生活里的故事。绘本大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将孩子的生活描绘得惟妙惟肖,将孩子的言行情态刻画得入木三分。读绘本,品着自己似曾相识的或疯狂或开心或调皮的一件件事,感受着自己也曾有过的喜怒哀乐,写作素材也便是随手拈来了。

3. 捕捉生活,留下写话教学的精彩。儿童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儿童的活动是有滋有味的,儿童的视角是五彩缤纷的……可惜的是,这些精彩静静地躺在学生记忆的沃土里,待到练笔时方恨不知取哪样。笔者告诉学生四季变化皆入景,喜怒哀乐成文章,引导他们养成记日记的习惯。每天将家里、路上、学校,朋友间、老师父母间,听到的、想到的、看到的,或开心,或委屈,或伤心,或愤怒的一切记下来,要记得写出自己的感受看法,并写清楚为什么。笔者更经常在班级中有特别事情发生后引导学生发表看法,进行写话练习。如公开课后,让学生以《公开课》《翻页笔失踪记》为题写写自己、同学的表现,自己的想法;期末考试后,让学生写写《期末考试》;小朋友挨批了,让他写写心情想法……总之,及时拨动学生心弦,让学生的每一次写话都真的有话可说。

二、指写作方法,为学生引路导航,学会写话

1. 课文搭桥,学法于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从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等方面给予学生非常规范的示范引领,是学生学习语言、运用语言最好的典范。注重读写结合,可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表达。如,学习了《泉水》一文,让学生仿第二、三、四小节的写法,进行拓展练习:泉水还会流到哪里?谁会用泉水干什么?泉水又会怎么说?用诗歌的形式写下来。有个学生这样写:泉水,丁冬丁冬地来到了草地,小草说:“泉水泉水你要到哪里去?”泉水说:“我要到大海里去。”/泉水唱着歌儿流进农民伯伯的田野,麦子大口大口地喝着甘甜的泉水,泉水说:“喝吧喝吧,我的水很甘甜,喝饱了你们就能快快地长大。”/泉水又欢快地来到了大海,一群小鱼游来游去对泉水说:“欢迎你的到来。”/泉水犹如一个充满活力的小伙子,唱着歌、跑着步,无比欢快地奔向远方、奔向未来。

2. 绘本仿写,悟法于本。绘本的文字生动、简练,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感染力,充满想象力,是学生学习语言表达的经典学本。对于绘本中有特色的词、句、段,我们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不断品读,在品读中学会迁移仿写。例如:绘本《我妈妈》的作者用孩子天真又自豪的语气,采用对比、比喻的手法描绘了自己那个无所不能的妈妈。在阅读这本绘本时,笔者引导学生也试着用对比的手法写写妈妈。有个学生这样写:“我妈妈的臂弯像白云一样柔软,是我最喜欢的被窝;我妈妈的臂弯像吊车一样有力,抱着我从一楼爬到七楼,连句抱怨都没有。”还有学生用比喻的手法写了“我的妈妈勤劳得像一头牛,每天最早起床的是她,最晚睡觉的也是她”。学生在模仿中,进一步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也习得了语言。

3. 榜样引路,得法于伴。谁的榜样作用是最大的?――身边同学,同龄人的榜样示范作用是最大的。笔者重视对学生写话的点评,经常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佳作朗诵,佳句点评,与学生一起欣赏写话作品的亮点。这对于被点评的学生是最大的激励,而对于班级中其他学生则是一次绝佳的学习机会、一个摸得着看得到的努力目标。笔者亦充分利用我们班语文小报《小荷》,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李老师谈写话”这一版面,以作文点评的方式,欣赏同学在字词、篇章、创意等方面的优点,更同时提出下一阶段的努力方向。同时《小荷》的“文不厌改”栏目,也为指点学生的写作方法起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三、赏识写话作品,让学生乐写不疲,爱上写话

1. 及时讲评,评出自信,赏出热情。谁都希望自己的努力能得到别人的肯定。每一次练笔之后,学生最渴望的就是能早点与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成果。因此,每次的练笔过后笔者总会抽出一个晚上的时间,认真细心地批阅学生的写话作品,细细地去搜寻、去品味学生写话作品中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的精彩,然后不厌其烦地一个亮点一个地标记,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第二天,就会在语文课上与学生一起欣赏他们的好词佳句(学困生写话中的亮点是交流重点),带给学生写话的信心,引导学生进步的方向,让每一次的写话都成为他们的成功体验,让每一个学生都对写话心存期待。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2

一、积累素材,使作文言之有物

积累素材,主要靠留意生活。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体验,是积累素材的最佳途径。留心观察,用心想象,细心体会。对可喜可悲,可憎可爱的人和事要“情动于衷”,才会“不吐不快”,有如活水源头,泉涌不止。就如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息。”自然界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一人一事,感情世界的波折,只要留心观察,用心品味,你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可成为写作的素材。品读生活这部无字书,永远有说不完,道不尽的意蕴。同窗情,班级里的趣闻乐事,家庭的烦恼与抗争,社会的时常与留俗,世界的和平与冲突,这一切都会在学生心里留下点滴,产生共鸣。

其次从阅读中积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知识才丰富,写起文章才可以左右逢源,仅仅靠多读书还不行,还要对所读之书进行细读精思,积累贯通,成为写作的源头活水。鲁迅、冰心等文学大家都曾致信青少年要多读书。

二、积累语言,使作文言之有味

文章是语言的艺术,言之不文,行而未远。古人云:“求术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语言和生活积累是作文之根本,也是作文之泉源。“阅读是基础,是积累。写作是运用,是升华。”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唱响这一曲的同时,“作文”这一高音也就上去了。不断地阅读,不断地积累语言,学习写作方法,这就为写作架设了阶梯。

阅读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渗透、点拨,更有助于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记得那次课外阅读中,有这样一段描写:“父亲那亲切的目光,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心头,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像沙漠里的一滴甘泉滋润着我的心。”我提示道:“这段生动传神的描写,除了用来描写目光,还可以用来描写什么?”之后,在一次写《我的母亲》作文中,有位学生这样写道:“母亲的一番话,像一缕春风拂过我的心头,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心,像沙漠里的一滴甘泉滋润着我的心。”语言生动优美,表达贴切,把他的这一精彩描写展示在全班同学面前,结果仿效的人更多了,运用也更灵活了。

三、积累构思技巧,使作文言之有序

构思贵创新,但须先入格。课本中有许多构思方面的知识值得借鉴。就局部而言,有开头的方法、结尾的方法、过渡的方法、点题的方法等,就整篇文章而言,也有值得借鉴的地方,如《故乡》通过对比反映人物命运的变化,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背影》抓住父亲过月台的瞬间构思全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3

在人一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接受教育最重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的根本是在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又主要依靠教材来实施。所以,我们对福泉文化资源的研究与继承中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校本教材的编写与使用。我们可以从几个层次来认识校本教材:

1、校本文化是指能提供学生认识的、熟悉的人、事、物,并进而引导学生参与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教学内容。

2、校本文化是指学生生长、活动地方的文化,并因此产生浓厚的、特殊的感情,且深受其影响的文化。

3、校本教材是指将本土的民间文化、资源或文化现象进行整合、重组,形成便于教育教学与传承的资料或文献形式。当然,就整个课程来讲,校本教材仅是地方课程资源中的一小部分,它是为课程目标实现而服务的。

因此校本教材中应包括物态的、人文的、文本的、图片的等多种形式,我们正是基于这一目标,编写了福泉一中校本教材。

二、福泉文化的简要概述:

1、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进行教学。”福泉又名平越,位于贵州中部,是贵州省历史文化名城,早在殷周时期就有史书记载,面积1688平方公里。辖9镇6乡2个办事处,总人口32万。在贵州有着“黔中瑰宝・商圣之乡”的美誉。中国明史学会会长商传在考察古城后称福泉为“黔中瑰宝・商圣之乡”。福泉是一座富有灵气的水城。洒金谷风景名胜区、清水江大峡谷,王卡“十万千峡谷”都能感受我们城中峡谷,谷中仙境的壮观自然。

2人文资源:

人文资源是以人的智慧和行为为核心的资源,并且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充。人文资源是由历史上的人们所创造和积累的遗产。福泉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有著名的博大的三丰文化、古老阳戏文化。有全国著名的葛镜桥、小西门水城、古城垣景区,全国十大道教圣地福泉山等,沈万三在福泉与其师张三丰的传说故事,都成为福泉古城文化重要部分。福泉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有平越卫指挥,后升隆平侯的张信,户部尚书兼左都御使黄绂,全省唯一的武状元曹维城等诸多名家在福泉留下传世之作和轶闻逸事,他们不仅为福泉历史增色添彩,同时也赋予了福泉更深的文化内涵,新福泉的现代建筑群与历史文化建筑相映生辉,更呈现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三、编写校本课程的目的:

创建校本课程是落实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凸显学校办学个性,充分联络师生生活经验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的重要保障。为了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我校教育资源优势,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向纵深发展,学校决定开设校本课程《美丽家园》,并编制相关校本教材。《美丽家园》校本教材的开发与实施,对全体师生加深对本地区优秀文化的理解,对学校校园文化建设都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四、编写校本课程基本原则:

1、关注校本生活:

校本教材来源于我们的亲身感受与文化实践,它是以我们的生存空间为出发点,因此才具有地方特色、校本气息。我们在教材编写中也应该因地制宜,自己的探访、实践经验才更接近教材编写的最直接的目标。

2、注重时展:

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时代性也是我们需要关注的一个主题,因为好的教材除了符合教学目标外,更应顺应社会变迁,才不至于让校本教学感觉陈腐,除了传承校本文化中旧的传统,更要注重现代社会发展中的新亮点,便为其注入新生命,思考现在、创造未来。

3、注重传承研究

校本的学习承载体应该可以说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应该是最主要的学习受益者。校本教材编写的侧重点也应该是多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内容,让学生通过学习地方文化,产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从而真正达到传承地方文化的目的。

五、校本课程编写的方法:

校本教材要将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编写的主要依据,把握学生对教材的可接受能力,将学生心理、生理发展中的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统一。教材编写也必须联系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经验,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他们的兴趣和需要。具体可以根据自己当地的艺术资源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自主地扩展教学思路和内容。我们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主要运用了四种方法。

1、整体设计,体现校本教育的价值。

校本教材编写时注意“四个有利于”原则:即有利于丰富师生经历,有利于开拓师生视野,有利于发展师生个性,有利于师生自主选择。虽然校本教材的内容均来源于广大教师的课堂实践,但由于福泉地区的区域较大,所以我们在校本教材的编写中更要寻找具有核心的一些特色文化,尽量使师生在以后能适应学习,体现校本教育的价值。

2、理念先行,从课改的角度进行梳理。

在校本教材设计与编写的过程中,我们一直明确的认为,校本教材是国家教材的有益的补充,甚至于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国标本的某些章节,所以,在本教材建设的背景中起点是很高的,时刻关注了课程及课标,使本教材的三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评价的设想和做法均落到实处。这一方法的运用确保了以后教材使用中不再存在隐患,真正让校本教材成为教师喜欢、学生高兴的新教材。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4

一、重视写作的源泉――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生活是缤纷多彩的,但是如果它没有进入学生的视野,没有成为学生主观意识中的生活,它就不会成为写作不竭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自己必须重视写作的源泉――生活,身先示范,把每天看到的生活用鲜活的语言传递给学生。唯有这样,学生才会重视生活。比如,当你走进教室时,看到一个学生兴高采烈的样子,这时就可以和学生们聊聊刚才看到的学生的情状。生活中有许多的素材可以供学生采撷,作为教师要懂得培养学生重视生活的意识。同时,引导学生用自己明亮的双眸来观察生活,用自己的真心来体察生活。唯有如此,生活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写作的源泉,学生最终才能用真情反映生活。

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

著名作家余华曾说过:“写作不是一种生活,而是一种发现,它通过一个什么事情,调动过去的生活积累,同时又给它一种新的生活容貌。”学生文章要写得生动、具体,光有重视生活的意识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放开自己的五官,怀着真挚的情感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现实生活中的花草树木、日月星辰,每个人的音容笑貌、行为举止都可以成为学生笔下的素材。教师应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生活中的一切,抓住事物的特征,融入自己的情感。首先是定向观察,根据写作的主题,有目的地观察生活的人、事、物,通过定向观察有效地获得生活中的写作素材,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其次,随机观察要抓住事物特征,并且要及时地记录下来。比如,对“雨”的观察,不同季节的雨有不同的特点,不同心情时遇到的雨也有不一样的特点。对春雨的描写要抓住它绵绵不绝的特点:细细的、密密地,像笼着一层轻纱。对夏雨的描写则要抓住它急、猛的特点:满天阴云密布,突然一声轰响,雨倾盆而下,远望仿佛上天落下了千万条瀑布一样。当学生养成了观察的习惯时,生活不仅仅是一种自然的存在,还是学生精神中的生活。

三、用心去体验生活

唯有用心体验生活,才能妙笔生花,写出灵动的文字。因此,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后要深入思考和感悟,对观察到的生活素材进行提炼、加工,融入感情,用心灵去感知。没有用心,文思就像枯竭的泉水;如果能用心感受体验生活,就会把感知由感性推向理性的层次,生活就可以成为学生写作源源不断的泉水,让笔下流淌着性灵之水。学生生活主要有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校园生活是学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也许身处其中往往会忽视周围的一切。因此,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心感受、体验着周围的一切,让学生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温馨、快乐。学生另一重要的生活是家庭生活。但是,当叫他们写“爸爸”或者“妈妈”的时候,他们却觉得没有什么可以写,觉得爸爸妈妈就是那样,没什么好写的。这就是他们没有用心观察的结果。这时,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用周末的时间用心记下爸爸妈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体验爸爸妈妈那细细的、暖暖的爱。同时,也不要让学生忘记了社会生活。多姿多彩的社会生活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用心,能使黯淡变得明亮多彩,化腐朽为神奇;用心,可以体验到欢愉与智慧;用心,可以体验四季的美与生命的奇迹。

四、用情去反映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中有感,感情的波澜中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变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这是在告诉我们:作文是用情反映生活的。“情动于中形于外”,身边的人、事、物进入写作者的眼中,牵发写作者内心的情感,那么写作者心中涌动的真情就会在笔尖下快乐地流动。什么样的文章最可贵?什么样的文章最感人?答案就是抒写真情的文章,有时语言虽然平实,但是却能使人潸然泪下。因此,每当学生写出真情感人的文章,教师都要给予表扬、鼓励。当投入情感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就应该用真情把体验定格于语言文字中。情感“输入”,也必然得有情感“输出”。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5

【摘 要】利用RFID物联网无线定位的技术,根据客人位置及客流走向分析温泉池的使用率,控制温泉水更换时间,能更好更合理管理温泉资源,有效节省能源损耗等问题。

【关键词】射频识别(RFID);人员定位

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其利用无线射频方式在阅读器和射频卡之间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传输,以达到目标识别和数据交换的目的,最基本的RFID系统由三部分组成:1.标签(Tag,即射频卡):由耦合元件及芯片组成,标签含有内置天线,用于和射频天线间进行通信。2.阅读器:读取(在读写器中还可以写入)标签信息的设备。3.天线:在标签和读取器间传递射频信号。

一、需求背景

目前温泉酒店都普遍面临水资源严格控制,酒店温泉水温能耗需要降低,温泉池布局和改造需要客流数据提供支持等。目前这方面只能利用人工估算,耗费人力物力而且数据不精确,温泉客人定位管理系统”(下文简称“系统”),具有安装简便、无缝过渡、投入少、见效明显的特点,系统可以清晰地定位游客即时位置。

二、系统说明

如图1所示,客人定位管理系统由后台监控、进出识别及活动过程定位三大部分组成。

后台监控指通过后台软件系统、服务器及局域网,管理人员进行远程监控温泉区内各设备的运转情况及客人的位置等数据信息。

进出识别是指通过进出口闸机及人员卡(防水手环)进行识别,人员卡内置RFID芯片,兼容高频RFID卡功能,进入温泉更衣室发卡后,可直接对闸机刷卡进入,离开该区域可将人员卡塞入闸机回收离场。

活动过程定位是指旅客佩戴手h在温泉区内浸泡活动,当路过分布设置于温泉池关键路段及特殊位置的基站,即可被检测到,并形成客人路径信息。

系统通过三大部分紧密协作,构成客人从进入温泉区到离开全过程的智能化定位识别管理。

三、设备介绍

1.FRID标签手环:

每位客人进入更衣室都要得到一条与储物柜锁对应的防水RFID手环,系统把该FRID信息记录到后台的监视系统,旅客的手环标签便处于后台监控系统的识别工作状态,经过基站时,基站天线便可获取该旅客的信息,最后旅客离开温泉区时,手环回收并注销该客人信息。

2.写卡器:

用于写入手环(电子标签)对应温泉更衣室储物箱开锁码,该信息是唯一的电子编码,并把该编码信息记录到后台的监视系统,当客人入场更衣时把已写好编码的标签手环分发给客人。该读写器应选用支持符合UHF EPC Gen2(ISO18000-6C)协议电子标签、工作频率符合当地要求工作频率(840-960MHz)的读写器,

3.基站:

基站安装在区内通往各温泉池必经之路的视频监控杆、照明灯柱上,一来方便安装取电,二来后续可以结合视频监控查看当时情况。基站只需要电源供电即可,无需传输线缆,基站通过WIFI与数据库对接。基站接收手环信息的距离在100米范围内,与现场的环境相关。

基站布点采用子母基站的方式是解决子基站所在位置WIFI覆盖信号若的问题,子母基站相距要根据温泉池布局而定,约100-300米,子基站接收到的信息通过母基站传输给数据库。见图二

4.数据库及监视系统:

基站识别出的客人ID存储在管理系统后台的数据库,监视系统根据识别基站的前后次序加以统计,最后汇总形成客人的流动路径,通过人流数量汇聚统计判断温泉池的使用率、根据客人停留时间判断水质变化情况,以图表及图形界面显示。利用所得到的统计数据控制水体质量确定换水时间,并为今后温泉池布局改造提供数据支持。

四、关键技术问题:

1.防碰撞冲突 .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6

【关键词】生活;源泉;阅读;基石;情境;兴趣;欣赏;肯定;提高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创新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因此作为中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写作文时做到说真话、诉真情,并在写作中发展和提高写作能力和思维水平。以下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四点体会。

一、作文碓从谏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源头盛而文不竭。”这番话道出了作文来源于生活,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了解国家大事,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使他们感受生活的充实。可以对家庭中的种种琐事,校园内的桩桩小事,邻里之间的不同争执,乃至街头巷尾的见闻,去体验生活,领悟人生。生活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只要把学生引向生活,让他们在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以饱满的热情去体验生活,歌颂生活,赞美生活,才会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因为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等,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随时可以接触的。教师应组织学生经常开展有趣的班队活动,带学生参观游览,领略大自然无限的风光;走进社会,认识社会的真、善、美;参加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用心体验生活,感受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他们在活动中体验并关注他人在活动中的表现。只有将生活和作文联系起来,让作文素材开发成为无尽的源头活水,学生习作时才会左右逢源,运用自如。没有了材料,习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生活是学生习作的主要源泉,学生只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观察,用心思考,写作之源就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二、作文离不开阅读,阅读是写作的基石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所以要让学生广泛地阅读,不断增加词汇量,并在积累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正如罗丹所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到生活的大课堂中学习生活的语言。把家庭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学校中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班级和班级之间发生的事积累下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教师还要让学生随时摘录,写感受,有意识地背诵,并随时评奖。因为小学生正是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段,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中学阶段让学生多记住一些东西,对他们的一生都大有益处。学生头脑中储存的材料就会与日俱增,再也没有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无米下锅”,从而也激发了学生对作文产生了浓厚兴趣,也就不再怕写作文了。

通过学习我领会了在教学中还很注重运用多种方法来激励学生多读书。我常利用积累时间来开展读书比赛,优秀诗文朗诵及背诵比赛。激发阅读兴趣,鼓励他们多看一些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读一些词句优美、情节感人的诗词文章。我们规定每个学生必须准备一本读书笔记,把自己在阅读中学到的佳词美句抄录下来。提倡“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日记、观后感、评论人物时事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提高了学生写作水平。

三、创设写作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学习便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勤奋的探索,执着的追求。常言道:“情动于中而行于外”。情感是思维的翅膀,认知的催化剂。作文一定要有感而发,不能无病,这就要求学生要善于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在写作时找“动情点”,要细心地感受生活的喜怒哀乐,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反思学习中的成败得失,回味经历过的美好时光。总之,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只有在真情涌动、激情荡漾、热情似火的融情状态下,才会焕发出忘我的探索精神,实现知识的超越和理性的升华。因此,创设一定的情境,可以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这样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才有生活气息,有真情实感,才能避免写空话、假话的抄袭的弊端。如开展活动、实物演示、现场表演等各种游戏活动,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仔细观察,在欢乐的气氛中亲自动手、动口、操作、思考,再写出自己的亲身体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尝到写作的乐趣。

四、适当地欣赏学生,鼓励肯定学生

中小学生年龄小,但他们上进心强,荣誉感强。他们非常看重教师对他们的评价,渴望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有时一两句鼓励性的话,胜过一大堆指指点点。

因此,教师适当地欣赏学生,肯定学生的成功能激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信心,从而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如教师在评价学生作文时,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小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标点、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地给予肯定和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欣赏学生,激励学生,再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人的心理活动写得逼真形象,合情合理,老师非常欣赏”,“你把这次活动过程写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真想和你们再玩一次”,“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语,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望,产生浓厚的写作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主动热情地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定会得以提高,也就达到了作文教学的理想目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7

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素有“铜井泉水冠沂蒙”之美誉,有“沂蒙泉乡”之美称,这里群泉争辉,灿若明珠,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铜井十八泉。有诗赞曰:“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除了有名的金波、玉液、大河、响鼓、竹泉、温泉六大名泉,因泉立村,村泉相依的还有龙泉、马泉、辉泉、南泉、曹家泉、两泉,等等,铜井泉出如筛,山河为之生色,人民受其惠泽。目前,积极打造魅力铜井,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山东逍遥游示范基地,铜井镇被定名为“沂蒙泉乡”来作为品牌来打造。结合泉乡文化,以沂蒙泉乡本土“泉”的特色,以“泉乡泉水”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学校建成以泉乡文化为特色的农村学校,提高教师的本土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内涵、有品位、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一、具有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计

基于以上镇区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注重对镇域泉乡泉水文化和学校本色等两方面的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将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基于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成书系统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泉乡与校园的结合;二是文集与课程的结合。在选材方面,从“泉乡史话”、“名人泉乡”、“泉乡泉韵”、“本色校园”、“书香杏坛”、“师生依依”等六个方面来描述泉乡和学校的历史、发展和风貌;在材料编排方面,采用了教材的特点,每篇文章后面设计“实践活动”、“成长记录”、“阅读品味”、“赏读体味”、“爱心小贴士”、“生活链接”、“品读·有感”等形式,以更好地体现其教育和宣传功能。

1.关于沂蒙泉乡品牌资源。其一,以沂蒙泉乡的历史底蕴为内容,开发出“泉乡史话”单元。沂南县志载有“铜井泉水冠沂蒙”之美誉,铜井镇亦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沂蒙泉乡”的品牌特色而闻名于世。此单元收录的文章,将用不同体裁,从不同方面来描述泉乡繁荣、历史变迁及风土人情。其二,以铜井名人、名人与铜井为题材设计“名人泉乡”单元。铜井人杰地灵,以泉著称。有不少名人雅士留恋此地,引发了对铜井由衷的赞美。本主题单元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从中让他们感受到活泼、晶莹的铜井三泉,欣赏到西汉元凤的凤凰石刻,领略到雄伟、壮丽的八角墓……其三,以“泉乡泉韵”为主线,开发泉乡“泉”的文化。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正是这山山水水,一村一石,为诸多的文人骚客提供了素材,写出了优美的诗篇。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也正是有了这甘美的泉水,才使得铜井人生活得滋润、幸福。让学生走进铜井,走近铜井的泉水,和他们的心灵相约,一起聆听她那优美的乐章,可以从中启迪他们的心灵。

2.关于学校资源。其一,将学校的本色进行充分挖掘,以学校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学校发展、变迁、风貌为内容,开发相应的“本色校园”单元。其二,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单元——“书香杏坛”。其三,针对丰富的学校师生资源,开发体现生生、师生之情的“师生依依”单元。实践证明,教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和师生的真正融合,从中让他们充分了解课程、了解本土特色。

二、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应用影响及创新

1.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基于镇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在目标定位问题上,结合镇域内泉乡文化的大背景,开发《泉乡杏坛》校本课程,实现了学校关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各自互补,填补了镇域校本课程的空白。其内容主要立足镇域实际,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泉乡与校园的结合;二是文集与课程的结合。在选材方面,从“泉乡史话”、“名人泉乡”、“泉乡泉韵”、“本色校园”、“书香杏坛”、“师生依依”等六个方面来描述泉乡和学校的历史、发展和风貌;在材料编排方面,根据教材的特点,每篇文章后面都设计“实践活动”、“成长记录”、“阅读品味”、“赏读体味”、“爱心小贴士”、“生活链接”“品读·有感”等形式,来更好地体现其教育和宣传功能,从而达到以校本课程辅助国家课程实现育人的目的。

2.校本课程形式体系上的创新。校本课程《泉乡杏坛》纳入学校课程表,确定开设各年级课程的名称和开设时间,编写校本教材《泉乡杏坛》,做到人手一册。在教材编写体系上,编辑出版低中高三册:低年级开设拼音版,中高年级开设普通版,每册共分四个单元,其中低段22篇,中段20篇,高段20篇,然后按四个单元共装订出一本综合样本。其内容以泉乡文化为背景,以“泉乡—校园—社区—自然”为主线,分层逐步渗透和实施主题教育,充分展示区域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渐进性等编排特点。

3.校本课程应用评价形式上的创新。调查发现,建立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评价多元化,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实现协调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具体日常考核与评估由专人负责,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评分,每学期期末由教研室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最后以评语的形式体现在《素质报告书》中。同时,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而对学生研修的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则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要在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4.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体系上的创新。学校确定了一系列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题目、研究编写校本课程、探究新课程改革下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同时调整、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实验,对校本课程实施综合评价体系策略研究,并研究确立实施推广的方案及校本课程指导用书材料的编写。在编写组织实施过程中,以“课例研讨”明晰开发内容,以实践活动拓展研究主题,以“实践应用、改进补充、形成系列”的思路,逐步完善教材的开发工作,促使学生、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总结、反思,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探索、确立并比较、完善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模式,使之趋于完整而又合理、具体并行之有效。

5.校本课程研究对学校核心文化的影响。借助沂蒙泉乡的品牌优势和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泉乡文化为背景,以校本课程《泉乡杏坛》为依托,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泉乡文化氛围,同时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生态校园成为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农村生态学校,在校园文化上力争旧貌换新颜,建立了以泉乡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楼文化长廊,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科学家画像、名人名言,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受到泉乡文化的熏陶,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目的。放眼望去:“树泉乡形象,创杏坛品牌”;近处着眼,墙壁上点缀着一些精致的“铜井三泉”的诗句,在“红花绿叶”的簇拥下格外引人注目。“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玉液奇泉何所从,暗河一现闪明眸”、“秦时幽境汉时村,有凤来仪说到今”、“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垂柳碧波映山哨,香山湖畔乐垂钓”——活泼、晶莹的铜井三泉,西汉元凤的凤凰石刻,徜徉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品味着这些真诚而富有人文思想的诗句,学生定会为铜井小学塑造泉乡校园文化的绚丽多彩而陶醉。学校在临沂市教学示范学校验收时,专家评审团对有关本课题与形成的“泉乡”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有机结合的研究与实施中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赏。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还只是外在的表象,如何在教学中体现校园文化的精髓,让这“泉乡校园文化和经典管理文化”嵌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才是根本。如校徽(周中亮设计)、校训、校歌(李克风、张清华词,李克风、张志刚曲)、教师之歌(周中亮词,贺俊福、周中亮曲)等都依托校本课程研究进行了深入挖掘研究与实施。可以说,以基于镇域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为依托,开展“打造泉乡校园文化”的实践,逐步走内涵式发展之路,也正是学校持续发展的需要和内在动力。当然,在这期间,笔者也有许多困惑和迷茫,比如:教师现有的能力是否能达到课改要求的标准?自编的教材其科学性、系统性到底如何?校本课程的评价如何能突出学校特色、学生个性?如何进一步研究、确立实施推广的方案及校本课程指导用书材料的编写研究,等等,这一切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篇8

山东省沂南县铜井镇素有“铜井泉水冠沂蒙”之美誉,有“沂蒙泉乡”之美称,这里群泉争辉,灿若明珠,其中的佼佼者当属铜井十八泉。有诗赞曰:“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除了有名的金波、玉液、大河、响鼓、竹泉、温泉六大名泉,因泉立村,村泉相依的还有龙泉、马泉、辉泉、南泉、曹家泉、两泉,等等,铜井泉出如筛,山河为之生色,人民受其惠泽。目前,积极打造魅力铜井,荣获中国最美村镇、山东逍遥游示范基地,铜井镇被定名为“沂蒙泉乡”来作为品牌来打造。结合泉乡文化,以沂蒙泉乡本土“泉”的特色,以“泉乡泉水”为内容的校本课程开发为突破口,逐步把学校建成以泉乡文化为特色的农村学校,提高教师的本土专业化素质,更大程度地满足家长和学生的需要,尽可能地培养出有个性、有内涵、有品位、学业有所长的未来人才。

一、具有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设计

基于以上镇区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尤其注重对镇域泉乡泉水文化和学校本色等两方面的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将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基于乡镇区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的成书系统在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的基础上,立足实际,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泉乡与校园的结合;二是文集与课程的结合。在选材方面,从“泉乡史话”、“名人泉乡”、“泉乡泉韵”、“本色校园”、“书香杏坛”、“师生依依”等六个方面来描述泉乡和学校的历史、发展和风貌;在材料编排方面,采用了教材的特点,每篇文章后面设计“实践活动”、“成长记录”、“阅读品味”、“赏读体味”、“爱心小贴士”、“生活链接”、“品读・有感”等形式,以更好地体现其教育和宣传功能。

1.关于沂蒙泉乡品牌资源。其一,以沂蒙泉乡的历史底蕴为内容,开发出“泉乡史话”单元。沂南县志载有“铜井泉水冠沂蒙”之美誉,铜井镇亦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沂蒙泉乡”的品牌特色而闻名于世。此单元收录的文章,将用不同体裁,从不同方面来描述泉乡繁荣、历史变迁及风土人情。其二,以铜井名人、名人与铜井为题材设计“名人泉乡”单元。铜井人杰地灵,以泉著称。有不少名人雅士留恋此地,引发了对铜井由衷的赞美。本主题单元用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章,从中让他们感受到活泼、晶莹的铜井三泉,欣赏到西汉元凤的凤凰石刻,领略到雄伟、壮丽的八角墓……其三,以“泉乡泉韵”为主线,开发泉乡“泉”的文化。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正是这山山水水,一村一石,为诸多的文人骚客提供了素材,写出了优美的诗篇。一方水土养育了一方人,也正是有了这甘美的泉水,才使得铜井人生活得滋润、幸福。让学生走进铜井,走近铜井的泉水,和他们的心灵相约,一起聆听她那优美的乐章,可以从中启迪他们的心灵。

2.关于学校资源。其一,将学校的本色进行充分挖掘,以学校历史发展为主线,以学校发展、变迁、风貌为内容,开发相应的“本色校园”单元。其二,根据教师的不同能力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发出相应的课程单元――“书香杏坛”。其三,针对丰富的学校师生资源,开发体现生生、师生之情的“师生依依”单元。实践证明,教师、学生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学校特色,满足了学生发展的多元需求,与此同时,也实现了学校和师生的真正融合,从中让他们充分了解课程、了解本土特色。

二、泉乡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应用影响及创新

1.校本课程内容上的创新。基于镇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应用研究,在目标定位问题上,结合镇域内泉乡文化的大背景,开发《泉乡杏坛》校本课程,实现了学校关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各自互补,填补了镇域校本课程的空白。其内容主要立足镇域实际,做到两个结合:一是泉乡与校园的结合;二是文集与课程的结合。在选材方面,从“泉乡史话”、“名人泉乡”、“泉乡泉韵”、“本色校园”、“书香杏坛”、“师生依依”等六个方面来描述泉乡和学校的历史、发展和风貌;在材料编排方面,根据教材的特点,每篇文章后面都设计“实践活动”、“成长记录”、“阅读品味”、“赏读体味”、“爱心小贴士”、“生活链接”“品读・有感”等形式,来更好地体现其教育和宣传功能,从而达到以校本课程辅助国家课程实现育人的目的。

2.校本课程形式体系上的创新。校本课程《泉乡杏坛》纳入学校课程表,确定开设各年级课程的名称和开设时间,编写校本教材《泉乡杏坛》,做到人手一册。在教材编写体系上,编辑出版低中高三册:低年级开设拼音版,中高年级开设普通版,每册共分四个单元,其中低段22篇,中段20篇,高段20篇,然后按四个单元共装订出一本综合样本。其内容以泉乡文化为背景,以“泉乡―校园―社区―自然”为主线,分层逐步渗透和实施主题教育,充分展示区域性、生活性、活动性、层次性、渐进性等编排特点。

3.校本课程应用评价形式上的创新。调查发现,建立比较科学、合理、有效的评价体系,可以使学生评价多元化,促使学生、教师、学校实现协调发展。在评价过程中,校本课程的具体日常考核与评估由专人负责,任课教师根据学生上课表现和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评分,每学期期末由教研室统一登记并存档管理,最后以评语的形式体现在《素质报告书》中。同时,对学生的上课情况进行不定期抽查,加强对教师实施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视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工作态度,通过评价,优化教学过程,激发教师的创造性。而对学生研修的学校课程情况的评价,则更多地采用作业或成果(作品)评价、过程评价等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个体差异和自我反思。笔者认为,要在学习活动的情境中评价学生,并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从而促进学生素质的不断提高。

4.校本课程课题研究体系上的创新。学校确定了一系列研究、开发校本课程的题目、研究编写校本课程、探究新课程改革下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同时调整、完善课程实施方案,组织人员实验,对校本课程实施综合评价体系策略研究,并研究确立实施推广的方案及校本课程指导用书材料的编写。在编写组织实施过程中,以“课例研讨”明晰开发内容,以实践活动拓展研究主题,以“实践应用、改进补充、形成系列”的思路,逐步完善教材的开发工作,促使学生、家长积极主动地参与总结、反思,发挥了其潜在的教育价值,探索、确立并比较、完善了校本课程的评价模式,使之趋于完整而又合理、具体并行之有效。

5.校本课程研究对学校核心文化的影响。借助沂蒙泉乡的品牌优势和学校整体建设规划布局的基础上,以泉乡文化为背景,以校本课程《泉乡杏坛》为依托,学校形成了浓郁的泉乡文化氛围,同时充分挖掘校本资源,让生态校园成为鲜活的教育教学资源,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可持续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农村生态学校,在校园文化上力争旧貌换新颜,建立了以泉乡文化为主题的教学楼文化长廊,改变了以往单一的科学家画像、名人名言,使学生在课余时间潜移默化地受到泉乡文化的熏陶,达到增长知识,开拓视野的目的。放眼望去:“树泉乡形象,创杏坛品牌”;近处着眼,墙壁上点缀着一些精致的“铜井三泉”的诗句,在“红花绿叶”的簇拥下格外引人注目。“秋波十八铜井水,荡漾一方赛锦绣”、“玉液奇泉何所从,暗河一现闪明眸”、“秦时幽境汉时村,有凤来仪说到今”、“三潭印月嫌清幽,七十二泉又偏稠”、“垂柳碧波映山哨,香山湖畔乐垂钓”――活泼、晶莹的铜井三泉,西汉元凤的凤凰石刻,徜徉在充满文化气息的校园,品味着这些真诚而富有人文思想的诗句,学生定会为铜井小学塑造泉乡校园文化的绚丽多彩而陶醉。学校在临沂市教学示范学校验收时,专家评审团对有关本课题与形成的“泉乡”主题校园文化建设体系有机结合的研究与实施中给予了充分肯定与赞赏。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