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冷战国际史研究
CSSCI南大期刊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冷战国际史研究杂志

主管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周边国家研究院;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主办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心
  • 创刊时间:2004
  • 出版周期:半年刊
  • 邮政编码:200241
  • 发行地区:上海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研究报告
  • 文献综述
  • 简报
  • 专题研究。
  • 中国、印度支那战争与尼克松政府的东亚政策(1969-1973)

    尼克松执政期间的对外政策调整,几乎涉及了冷战时期美国遏制战略的各个主要方面,其中尼克松政府在亚洲的政策调整最具里程碑的意义。从近些年来已经公布的一些重要的历史文献看,尼克松在入主白宫之前已经提出,要依靠建立一种全球性的均势,来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随着对华政策调整和中美关系缓和趋势日益明朗,尼克松政府的全球均势设想中,逐步延...

  • 出版说明

    <正>《冷战国际史研究》系列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青年学者论坛、新书评介以及新近解密的中外档案选编等。书中所选文章、所论话题、所选编的档案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史学界对冷战史研究关注的课题,而这些内容也是读者感兴趣的。本书中

  • 卷首语

    <正>本辑"专题研究"栏目的首篇文章为中国学者牛军的《中国、印度支那战争与尼克松政府的东亚政策(1969—1973)》。该文通过对尼克松东亚政策确定及实施过程的详细考察,以及对印支战争和中美关系两者之间联系的认真剖析,提出

  • 1966-1967年北约危机:一个法国人的视角

    <正>多数学者和政治分析专家主要通过1966年3月夏尔·戴高乐(Charles DeGaulle)将军决意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这一事件,来解读1966—1967年的北约危机。然而,上述事件仅仅是此危机更为复杂的事实真相的一个方面。实际上,法国的半退出无疑成为危机的催化剂,但它却绝不是导致危机发生的惟一原因。

  • 1966-1967年北约危机:德国面对政策选择的矛盾

    <正>斯坦利·霍夫曼(Stanley Hoffmann)在1981年曾这样写道:"大西洋联盟的历史就是一部危机史。"不过,接着他又指出,有必要分清两种危机:一种是真正对联盟的生存造成威胁的危机;另一种则是"由西欧在安全方面倚靠美国而产生的日常摩擦",这种摩擦来得快,去得也快。

  • 戴高乐的挑战:约翰逊政府与1966-1967年的北约危机

    <正>在最近一期《威尔逊季刊》(Wilson Quarterly)杂志上,历史学家刘易斯·古尔德(Lewis L.Gould)提出,"在学术界,同样在政界,大家重新开始对攻击林登·约翰逊(Lyndon Johnson)的重要见解产生兴趣,并且积极渴望改变其任总统一职期间的历史画面。"虽然在对约翰逊外交政策的所有解释中,越南在重要性方面依然超过了其他因素,但是,大家重新开始...

  • 多边框架下的德国东方政策

    <正>德国的东方政策是统一前的德国政策的一个范例。其主题是在德国分裂的背景下如何处理与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关系,核心为有关国家未来的重要问题,是分裂还是统一。在本文中,东方政策所涉及的是,威利·勃兰特(Willy Brandt)—沃尔特·谢尔(Walter Scheel)政府在实现与莫斯科、华沙和——最后但却并非最不重要的——东柏林关系正常化问题上所...

  • 蓬皮杜总统,东方政策与缓和战略

    <正>乔治·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69年至其1974年去世之前一直担任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对那些年国际事务领域中爆发的"革命":"尼克松冲击"、缓和、东方政策了然于胸。他基本赞同缓和,因为缓和能促进欧洲稳定。他始终在思考如何处理德国问题,因为他对德国不稳定的状态忧心忡忡,还担心由于德国

  • 美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从约翰·肯尼迪到林登·约翰逊

    <正>"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外交政策和欧洲建设无论在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所交叉,这一点已经在为数众多的著作与文章中得到验证。所以,本文只不过是想在有选择地重新审视美国有关档案的基础上,扩展和深化已有的分析。本文主要关注的是1963年,因为对于欧美关系中的那些重大问题而言,这一年是个非

  • 历史研究与档案的开放和利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的案例种种

    历史研究者的基本责任就在于揭开历史真相,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不断地发掘、梳理和解读原始档案和文献。本文结合作者在冷战国际史研究中实际接触的种种案例,具体而深刻地揭示了档案文献与历史研究之间的关系:开放和利用档案是历史研究的必要前提,历史研究的进步往往伴随档案开放的步伐;档案本身无法解开历史的迷...

  • 美援技术协助:战后台湾工业化开端的一个侧面

    50—60年代,美国对台湾的技术协助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其一为延聘美籍专家来台工作;其二为台湾选送技术及管理人员赴美国等国接受训练;其三则为美国以外其他国家派员来台接受训练,学习台湾的经验。在美援技术协助的进程中,美国专家在台湾的人数与规模虽然无法与在大陆的苏联专家相比,但其延续性与影响力却大于前者;而有计划、有规模地培训台湾的技...

  • 冷战期间新兴力量与印度尼西亚的建筑(1945-1965)

    本组图片及文字说明为作者提交2007年6月28日新加坡国立大学亚洲研究所"冷战在亚洲"圆桌会议(1945-1990)的幻灯片及讲稿。

  • 韩国政治发展中的美国——1945-1961年

    二战后,美国积极推动韩国反共,促使反共主义成为韩国占据主导地位的国家意识形态。为了巩固这个"反共堡垒",美国还在韩国建立起了美式民主制度并不断向当地民众灌输自由民主思想。而李承晚政权却将反共主义作为维持和加强独裁统治的工具,1948年确立的民主体制因此变得有名无实。1960年4月,韩国接连发生学生领导的大规模反政府游行示威,要求李承...

  • 基辛格与美国对1971年印巴危机和战争的反应

    亨利·基辛格是战后美国杰出的外交家之一,在担任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期间,他为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发挥了突出作用。本文以美国应对1971年印巴危机和战争为例,分析基辛格为尼克松制定和实施偏袒巴基斯坦政策所发挥的作用及其外交思想对其政策的影响。

  • 浅析卡特人权外交在尼加拉瓜的运用

    卡特政府推行的人权外交政策既源于美国理想主义的外交传统又有着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对于人权外交政策历来评说不一。卡特执政后期,国内和国际上众多因素促使人权外交陷入困境,其对外政策向传统的冷战倒退,但这种倒退不是发生在所有地区。对于拉美后院中的尼加拉瓜,卡特批评索摩查独裁政权违犯人权,采取公开称赞其人权状况的改善与私下施加压...

  • 冷战的全球化——读文安立《全球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

    <正>拿到文安立(Odd Arne Westad)教授这本厚厚的新书《全球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之后不久,我很快就把它读完了。这本书之所以让我感兴趣,首先是因为作者本人。在国际冷战史研究领域,出自美国学者之手的英文著作实在是太多了,而且始终占据着主流地位。我以前读过的冷战史著作绝

  • 冷战史的另一种解读——《全球冷战:对第三世界的干涉与我们时代的形成》评介

    <正>自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结束以来,冷战史研究成为后冷战时期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的课题。就研究视角而言,主流研究仍是从东西方斗争的角度看待冷战,焦点在于冷战期间的一系列重大事件(如柏林危机、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

  • 下斗米伸夫著《亚洲冷战史》简介

    <正>日本法政大学教授下斗米伸夫所著的《亚洲冷战史》一书,是在日本出版的第一部有关东北亚战后冷战史的专著,其主要以日本、美国和俄国的史料为研究基础,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颇具启迪意义。该书曾获2005年亚洲太平洋奖特别奖。

  • 中国援越抗美历史访谈录

    <正>采访史霞光记录(摘录)受访者:史霞光,河北广宗人,1924年出生,1938年参加八路军,建国后先后任昆明军区后勤部卫生部副部长、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时间:2007年2月2日地点:云南省昆明市

  • “冷战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圆桌会议综述

    <正>2007年11月,适逢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第一次莫斯科会议召开50周年。值此之际,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研究中心特主办了题为"冷战与社会主义阵营内部国家关系"(Inter-Communist States relations in the Cold War Era)的圆桌会议,会议于22日在丽娃河畔举行。来自匈牙利、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美国等国家的

  • 1992-2007年俄国《历史档案》杂志公布的有关冷战史档案文献目录

    俄罗斯《历史档案》(ИсторическийАрхив)杂志创刊于1919年,但当时只出版了一期。30—50年代又不定期地出版了几本,1962年奉苏共中央委员会之命停刊。1992年《历史档案》正式复刊,由俄罗斯联邦政府档案事务委员会主办。1999年主办单位改为俄罗斯联邦档案办公室和俄罗斯政治百科出版社。《历史档案》复刊十几年来,公布了俄罗斯及国外一批珍贵的原...

  • 关于赫鲁晓夫下台的分析和解释——当事人的回忆与俄国档案文献

    <正>赫鲁晓夫下台的消息传到中国1964年秋,正值中苏论战进行得难解难分的时候,我们刚发表了"九评",从苏联方面突然传来了赫鲁晓夫被撤职的消息。1964年10月14日深夜,苏联大使馆打电话给我,说契尔沃年科大使受苏共

  • 中美和解进程中的台湾问题——一组尼克松外交文件(二)

    <正>文件目录No.001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评估小组会议记录,"美国的中国政策",1969年3月15日,下午2:10—3:55,华盛顿。No.002数据表格。白宫,美国在台湾的驻军[手写内容],1971年6月29日。

  • 苏联特务在台湾——魏景蒙日记中的王平档案

    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苏两国关系的不断恶化,特别是1968年8月苏联出兵捷克斯洛伐克事件的影响,使进一步明确地把苏联作为中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胁。1969年3月中苏珍宝岛武装冲突事件爆发,中苏两国关系一度濒临战争的边缘。最终做出联美抗苏的战略抉择。与此同时,尼克松在入主白宫后,为了及早从越战中拔足,在解决越南问题的进程中,希望得到...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