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解读具象雕塑艺术中的“残缺”语汇

李卫 美术大观 2009年第02期

摘要:一、“残缺”在具象雕塑艺术史中的产生与演化 早在公元前4000多年前,具有真正意义上“残缺”的具象雕塑形态便在中国以头像形式出现,最精彩的一件就是1983年在辽西牛河梁发现的泥塑女神头像(公元前3000多年)。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这并不是一个普通意义上完整的形象,而是早期带有“残缺”概念的具象雕塑,她的基本特征就是缺少了躯干和四肢。同样在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蒂德》也具有类似的特征。可见历史上早期的具象雕塑中具有“残缺”意识的肖像雕塑,在人类的早期对形象的完整并没有一个严格的追求,也就是说明随着触觉躯体经验积累,才出现了以古希腊雕塑艺术为代表的触觉系的辉煌。

关键词:雕塑艺术具象语汇解读经验积累

单位:安徽工程科技学院艺术设计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美术大观

省级期刊

¥638.40

关注 50人评论|6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