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于GIS与USLE的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变化研究

高凤杰 张柏 王宗明 宋开山 任春颖 雷国平 宋戈 宁静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0年第05期

摘要:本文采用通用水土流失方程USLE得到牡丹江市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量,并借助GIS空间分析得到退耕还林前后各侵蚀等级的转移矩阵、地形要素的分布指数以及各用地类型的侵蚀强度指数,全面、科学地揭示了退耕还林前后水土流失的演变规律及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退耕后剧烈侵蚀面积大量减少,由退耕前的3161.52km2减少到退耕后的672.38km2;极强度侵蚀面积大量增加,由退耕前的691.32km2增加到退耕后的2822.72km2。(2)退耕后,中山地带因植被覆盖增强其水土流失大大减弱;山前平原因耕地资源减少,人为加大土地开发利用强度而导致更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15°坡度是退耕还林的主要发生范围,因林龄较低,其水土保持能力较弱,在强降雨等条件下更容易发生极强度和剧烈侵蚀。(4)退耕后,水田、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增加,旱田、林地和建设用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减少。总体来讲,退耕还林有效遏制了研究区严重的水土流失状况,但退耕后轻度、中度和强度侵蚀还不稳定,容易向负向生态环境方向演化,且山前平原地带以及〉15°的退耕幼龄林区更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水土保持工作依然不容松懈。

关键词:水土流失退耕还林usle分布指数土壤侵蚀强度指数

单位: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39 东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15003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农业现代化研究

北大期刊

¥228.00

关注 39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