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于后向轨迹追踪模式分析SACOL气溶胶来源及其光学特性

李霞 张镭 物理学报 2012年第02期

摘要:利用2007年11月至2010年10月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HYSPIIT模式模拟了后向气流轨迹,分析了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环境观测站(SACOL)所在地区的大气输送特征.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1096条轨迹分类,得到15簇反映主要特征的典型气流,研究了不同气流特征、出现频数及季节分布特点,与主要天气形势和天气系统的关系.统计主要气流路径所占比例,其中源于四川和重庆的气流占总路径的16%,为影响SACOL的主要路径,其次为源于局地和陕西的气流,路径最少的是东欧和孟加拉国.结合同期MFRSR地基辐射计反演的870nm气溶胶光学厚度和波长指数,分析了不同气团源控制下的气溶胶光学特性和粒了性质特征.揭示了最大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达0.29±0.12(平均值±标准差),气团源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最小平均光学厚度的气团源于孟加拉国,为0.14±0.02.根据研究站点周围环境条件和气团源区地理条件以及移动轨迹,分析其可能影响,并定量给出不同源区气团对SAOL三年平均气溶胶光学厚度的贡献率.结果表明,源于局地和区域性气团贡献平均光学厚度的41.1%,沙尘区贡献28.4%,中亚为17.9%,远距离东欧和中东为12.6%.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气溶胶光学厚度波长指数

单位:半干旱气候变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兰州7300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物理学报

北大期刊

¥2980

关注 31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