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从侗、壮民歌多声形态差异探究其原始的多声形态

朱嘉星 音乐时空 2017年第02期

摘要:本文旨在通过侗、壮两族民歌当下的多声形态差异,来探究这两个同源民族的原始多声形态。文章以壮、侗两民族的多声形态分析和相关资料为佐证,对两民族民歌中的多声差异产生原因进行了判断,并进一步推断这两个民族更为原始的多声形态面貌。文章主要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壮侗两族民歌当下的多声形态;第二部分分析侗族多声形式与其伴奏乐器芦笙所属的古文化之前的关系;第三部分探究壮族民歌与古越诗词的押韵形式联系:最后总结侗、壮两族多声形态差异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壮族民歌侗族民歌多声形态芦笙文化越人歌

单位: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音乐时空

省级期刊

¥280.00

关注 16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