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腰椎乳突和副突间沟穿刺入路的研究及应用

颜道明 冯玉华 张梅 朱清菊 李士娥 中国实用医刊 2008年第07期

摘要:目的 寻求新的腰椎穿刺入路注药以便更有效地治疗腰腿痛患者。方法由腰椎X线正位片、CT片,测量椎体上缘线与同椎体上关节突外缘线相交点a,与脊突垂线的交点b,脊突下缘为C点。a—b连线的长度经等比例换算后得出旁开脊突的实际距离,同理可算出b—c离开脊突下缘的实际距离。穿刺:在C点用10cm 17号针垂直皮肤进针遇骨质韧带即到a点,穿过此韧带再进针即到腰椎间外孔。120例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行新入路穿刺,B组行腰硬膜外穿刺,注入相同疼痛复合液。观察穿刺点旁开脊突的距离,皮到腰椎乳突和副突间沟的距离和到腰椎间外孔的距离。并比较A、B两组的治疗效果、副作用。结果穿刺点旁开脊突的距离(cm)男女分别为第3腰椎(L3):2.2±1.2、2.0±1.1,第4腰椎(L4):2.5±1.3、2.4±1.2;皮至4间沟的显巨离(cm)为L3:3.5±1.1、3.2±1.2,L4:3.5±2.3、3.2±2.1;皮到腰椎间外孔的距离(cm)为L3:4.5±2.3、4.2±1.2,L4:5.5±2、2、5.2±2.5。A、B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副作用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乳突和副突间沟穿刺准确、设计合理、可到达腰椎间外孔和腰神经后支经过的部位,使药物有效地集中在受损神经部位。

关键词:腰椎乳突副突椎间孔腰神经后支穿刺

单位:山东省枣庄市王开传染病医院 枣庄277500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国实用医刊

部级期刊

¥580

关注 51人评论|2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