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急性鹅膏菌中毒的诊治进展

林丽颖; 陆远强 中华危重症医学 2019年第05期

摘要:在世界范围内,每年都有食用蘑菇后中毒的事件发生,人们食用这些蘑菇的原因可能是猎奇或是形态辨别失误[1]。其中,鹅膏菌属引起的中毒案例最多,病情也较为危急。在欧洲与北美洲,90%以上的蘑菇中毒死亡案例由食用含有鹅膏毒肽的蘑菇引起,常见的有绿盖鹅膏、鳞柄白鹅膏及致命白毒伞[2]。据美国毒物控制中心协会统计,每年有40~50例的鹅膏毒肽暴露事件[3]。中国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导致死亡的首位原因为误食毒蘑菇中毒(56.5%),并呈现地域性、季节性、家庭聚集性发病的特点[4]。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统计,2004至2014年间,共发生576起毒蘑菇中毒事件,共计3701例患者与786个死亡案例[5]。中国的毒蘑菇中毒死亡案例中,约有70%为鹅膏菌属引起,尤其在华南地区[5]。中国鹅膏毒肽摄入主要来自于致命鹅膏、灰花纹鹅膏[6]。以上几种鹅膏菌,皆为具有肝毒性的菌种,且具有形态欺骗性、毒性强的特点。因此,本文主要简述鹅膏菌属所含的主要毒素——鹅膏毒肽的中毒机制及我们在临床治疗与寻找预后指标方面的探索。

关键词:死亡案例毒蘑菇中毒鹅膏毒肽中毒机制预后指标

单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急诊科、浙江省增龄与理化损伤性疾病诊治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310003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中华危重症医学

CSCD期刊

¥268.00

关注 22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