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盐生野大豆的异黄酮积累及其生态学意义

周三; 周明; 张硕; 刘占涛; 赵永娟; 余天真; 岳旺 植物生态学报 2007年第05期

摘要:以自然生长在盐碱地上的野大豆(Glycine soja)和不耐盐的栽培大豆(G.max)为材料,测定了它们在不同盐度条件下叶片、根部和种子的异黄酮含量,并测定了它们叶片的L-苯丙氨酸含量和苯丙氨酸裂解酶(PAL)活性,还测定了它们根部的结瘤量和固氮酶活性。通过两者比较,分析了它们的大豆异黄酮代谢和盐渍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盐渍处理不抑制盐生野大豆PAL酶的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大量积累;相反,盐渍处理明显抑制栽培大豆PAL酶活性,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减少,而大豆异黄酮合成前体L-苯丙氨酸积累。结果还显示:在盐渍条件下,盐生野大豆根部异黄酮积累的同时,其根瘤结瘤量较多,且固氮酶活性也较高;而栽培大豆随着其根部异黄酮的减少,其根瘤结瘤量大大减少,且固氮活性大大下降。野大豆和栽培大豆的这些差别说明:盐生野大豆积累大豆异黄酮有其生态学意义,这很可能是野大豆通过异黄酮次生代谢途径适应盐渍环境的一种重要机制。

关键词:盐生野大豆栽培大豆大豆异黄酮盐渍环境

单位:青岛大学医学院药学系; 山东青岛266021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360.0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