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樟子松树轮δ^13C的年内变化特征及其对气候要素的响应

商志远 王建 崔明星 陈振举 植物生态学报 2012年第12期

摘要:对大兴安岭北部两株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树轮样品的年内稳定碳同位素比率(δ^13C)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樟子松树轮年内δ^13C值在不同生长阶段总体表现出每年生长季中期最高、早期次之、晚期最低的变化特征。δ^13C的年内变化趋势在幼龄期至速生期变化剧烈,成熟期至衰老期相对平缓。从幼龄期至衰老期的整个生长阶段,同时期年内δ^13C的变动幅度基本为晚材大于早材。幼龄期年内晚材的δ^13C一直明显高于早材,而成熟期年内早晚材δ^13C的差别逐渐减小,至衰老期年内晚材δ^13C已低于早材且无显著差别。树轮δ^13C的年内变化主要体现在生长季中后期,即早晚材之间的过渡段至晚材。年内不同时段的δ^13C序列与同时段的宽度去除生长趋势序列(去趋势序列)之间的相关性随生长季节的推移而逐渐降低。当年早材宽度与前一年晚材宽度显著正相关,当年早材δ^13C序列与前一年晚材宽度和当年早材宽度的去趋势合并序列呈现较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前一年晚材δ^13C序列或宽度去趋势序列之间均未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早材的形成很可能来源于前一年光合作用的产物,在利用树轮年内不同材质宽度或δ^13C序列进行气候环境重建时需要考虑这一点。年内早材、过渡段和晚材三个时段的δ^13C分别对应于4月下旬至6月中旬土壤湿度较大、温度上升较快的时期,6月下旬至7月中旬降水增加、温度达到最高而相对湿度降低的时期,以及7月下旬至9月中旬降水增加、温度下降而相对湿度较大的时期。

关键词:大兴安岭早材晚材樟子松稳定碳同位素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南京210023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长春130102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沈阳110016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植物生态学报

北大期刊

¥1360

关注 25人评论|0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