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计算化学论文8篇

时间:2022-06-22 18:33:35

计算化学论文

计算化学论文篇1

创新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为基础,更重要的是要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会计是一门历经几百年的应用学科,创新尤其需要跳出传统思维来看待和思考会计问题。计算思维能力是每个大学生必备的科学素养之一,也是创新人才必备的首要条件。从计算思维的角度进行培养会计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在以后的会计实践活动中,多层次、多视角、全方位的观察、理解和改造客观事物。例如在计算机环境下设计复杂多维的会计核算,可以打破会计科目分级核算和分级汇总的局限,挑战会计核算的传统思路和方法。

二、会计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实施方案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不是一两门课程可以解决的,需要一系列课程的学习逐渐促进学生形成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和习惯。作为实践类课程,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必须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将理论课的知识巩固和应用到会计信息化教学和实践过程中。会计信息化课程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理论课的开设情况进行定位,而不是过分强调计算机技术的讲授,否则会造成理论与实践的脱节。针对会计专业本科生的不同培养需要,北方工业大学采用“分流培养、分类成才”的综合培养模式,从大三开始设置会计信息化培养方向,组织专业教师形成会计信息化课程群,不断探索和建设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我校在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上以会计信息系统核心课程为基础,构建覆盖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化的会计信息化课程模块,按照操作类、管控类、设计类设计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从而形成全方位、多模块的会计信息化教学体系支撑平台。根据我校人才培养的要求与我校新的课程教学大纲,构建基于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开发有操作性、实用性和前沿性的会计信息化相关课程,如下图所示。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改革创新

会计信息化教学中计算思维的培养隐藏在教育教学方法与能力培养的过程中,要靠学生的“悟性”,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独特的思维方式,并自觉地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由于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践性非常强,一直以来实验教学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核心方法之一。计算思维的训练、培养和应用是贯穿会计信息化课程体系的重要内容。为了充分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我们分别在理论讲授课上引入思想实验,在实训授课上开展操作实验,在竞赛课程中引导创新实验,实施层层递进、逐步培养的教学方法,建立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模式。

(一)思维实验

为了让会计专业学生理解计算思维模式,我们在理论讲授课堂上首次开展“中文房间”的思维实验。“中文房间”是美国哲学家约翰•希尔勒(JohnSear-财会教育茛COMMERCIALACCOUNTINGle)在1980年设计的一个思维实验以强人工智能提出的过强主张。该实验可以表述为:一个对中文一窍不通,以英语为母语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里有一本用英文写成,从形式上说明中文文字句法和文法组合规则的手册,以及一大堆中文符号。房外的人不断向房间内递进用中文写成的问题。房内的人便按照手册的说明,将中文符号组合成对问题的解答,并将答案传递出房间。我们在课堂上利用“中文房间”实验,引导学生探讨该实验是否能够成功?如果能够成功,该房间的输入和输出是什么样的情况?房间里的人又是如何处理输入和输出的?如果不能够成功,不成功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与学生反复的思考、模拟、争论,引导学生理解计算机是如何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让学生最终明白哪些问题适合计算机解决,哪些问题不适合计算机解决。在“中文房间”实验的基础上,结合会计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个“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该实验可表述为:一个对会计一窍不通的人被关闭在一间只有两个通口的封闭房间中,房间中只有一本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房外的人向房间内传递写有固定资产原值、残值率、折旧计算方法等的字条,房内的人按照计算手册和计算器,将固定资产每月折旧额计算出来,并写在纸条上传递出房间。实验中需要学生探讨该实验成功的可能性,计算手册的编写规则,输入和输出的各种可能情况等。通过“固定资产折旧”的思维实验,引导学生进行利用计算思维进行思考,理解计算机对于某一个会计问题的思考和分析过程。

(二)操作实验

操作实验是会计信息化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实验需要通过教学管理与控制,通过创新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操作实验的步骤主要包括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教学软件的调试和准备、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报告与反馈等四个步骤。1.实验资料的前期准备。实验资料是指以实验教材为基础,由实验指导书、实验指导视频、实验指导多媒体软件、实验案例等相关资料组成。实验资料的准备充分与否,对于学生是否能按照教学目标开展实验至关重要。实验指导书中应尽量减少操作步骤的描述,鼓励学生通过实验教师的引导,自主思考实验步骤、方法和路径,不要简单地按照既定的操作步骤完成实验。2.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在实验教学之前,实验教师需要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教学软件调试与准备,教师最好在自己的电脑上也装一套教学软件。对于在教学过程中碰到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备份后还原到自己的电脑上进行调试和检查。3.实验分组与管理。实验教学最好采取分组的方式进行,鼓励学生在遇到问题后首先在自己的小组内讨论解决,然后再与实验教师进行讨论。对于简单、重复的问题可较快解决,较难和复杂的问题与实验教师讨论解决,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实验教师的教学效率。为了避免出现“搭便车”或者拷贝其他学生实验结果的问题,不同的实验要通过小组内轮换角色完成,同时可以通过账套号控制、账套主管控制以及关键界面截图控制等方法进行管理。4.实验报告与反馈。实验报告是考评学生实验过程和成果的主要内容,包括实验数据和实验报告两部分。实验数据是学生在实验软件中的数据备份。实验报告由实验目的、内容、步骤、结果和总结等构成。对于实验报告中反映的问题,实验教师应及时、逐一与学生进行反馈和沟通,不仅让学生及时发现自己实验的错误,而且通过与学生的讨论发现实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思考和创新,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可能的原因,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是什么。对于学生提出的新想法和新思路,要和学生一起设计和实践,并可以作为实验思路的补充。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成因,策划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加以执行。充分体现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干中学”,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体现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

(三)创新实验

计算化学论文篇2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教学方法;考试方式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高等学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入门课程,也是公共基础必修课程。开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能够把计算机作为一种有效的工具,应用到各自的专业中。如何开展好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考试方式是我们应该重新思考的问题。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学生水平参差不齐对于刚入校的新生来说,由于地域和家庭环境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在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水平差别很大。这就明显地加大了教学难度,基础好的学生对课堂内容已掌握,对上课毫无兴趣,觉得在浪费时间;相反,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课堂内容不仅是新知识,而且要掌握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师必须要有一定的耐心。这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多样,方法呆板目前,在许多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大都采用形式多样的授课手段,既有黑板、投影仪,又可以板书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使讲解的内容更加直观形象。但是教学方法仍显呆板。首先,教学方法没有体现以教师为主导,忽视了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师生缺少交流,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及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其次,有些多媒体课件只是把黑板的内容搬到了大屏幕上,使多媒体教学成为显示在屏幕上的教科书,多媒体教学的特点没有真正体现出来。

理论教学与实践脱节,实验效果差《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性质决定它是一门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的基础课程。现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普遍将课堂讲授与机房实验分开。一般上完一次或数次理论课后才上一次实验课,理论课时比实验课时多,比例不合理,教学效果不理想。另外,在实验时,一个实验指导教师有时要同时指导一两个班,影响了实验教学的效果与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

考试形式单一,成绩评定方法不科学《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实行教考分离,全校统考的考核方式,考试形式以笔试为主,对于开卷笔试、实践操作考试、演示考试及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等考试形式较少采用。总评成绩主要以平时成绩和笔试成绩相结合进行考核。但从卷面成绩上不能反映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真实水平,理论成绩比例过重,因此总评成绩体现不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改革的方法与建议

改进教学模式,采用分级教学针对新入校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与能力参差不齐的现状,建议进行分级教学,即根据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水平的差异分不同的教学班进行教学。如可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摸底考试,根据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级,甚至部分学生可免修。同时开设相应的选修课,如《办公自动化》、《网页制作》、《计算机网络基础》等,使免修学生能多学一些新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分级教学中,可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规定使学生共同达到一定的要求,还可因材施教,使优秀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学的更多、更深。

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实践环节,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虽已采用了多媒体电子教学方式,但还是采用教师讲、学生听,课后做作业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学生的个性受到束缚。计算机教学的重点应从“教”转向“学”,有步骤、有计划地过渡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还可以把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全部在机房授课。这样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边讲授、边练习、边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改革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学生都学会使用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一些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所以《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最佳考试方式就是无纸化考试。无纸化考试不仅能够测试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学生操作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办公自动化软件的能力,考试过程就是计算机知识的具体应用。通过无纸化考试,做到让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避免学生死记硬背,能够考核学生的真实水平,有效地杜绝高分低能的现象。同时会增加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从而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成绩评定除了百分制外,可以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避免学生只注重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只注重分数而不注重实际操作的现象。

利用网络设施,补充教学资源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利用网络资源作为补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突破了地域上和时间上的限制,为学生提供更深、更广的教学内容,从而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拓宽知识面。

通过分级教学、新的考试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等具体措施的试验与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该课程的目的更明确了,实践操作能力明显增强。当然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涉及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方法、考试方式等一系列的内容。只有通过积极地研究、实践探索与完善,总结出一套适应于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与考核体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如,曾一.《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9)

计算化学论文篇3

关键词:职业学校 《计算机基础》教学 问题 对策

《计算机文化基础》是我校为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且范围很广的课程。计算机是科技时代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要求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要把此门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的前沿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作为教师,应该对该课程的特点做详细研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掌握该门课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培养学生捕捉信息的能力,进而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 教学现状及问题

就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来说,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教材内容脱离实际

计算机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教材更新速度快,内容繁多,但涉及操作性、实践性的内容较少。并且随着社会发展以及计算机行业的快速发展,一些新的软硬件基础知识及高新技术等相继出现。这些都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相应地对教材作修订,有利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计算机方面的前沿信息。

(二)教学模式有待提高

很多职业院校目前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模式都是照本宣科,没有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还停滞在基础课本的教授上。目前大多数院校仍以板书教学为主。很多教师在教学进度计划上没有考虑到理论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授课方式仍停留在理论为先的阶段,上机练习时间较少。传统的板书教学无法弥补这方面的缺憾,极大的限制了学生知识面的拓展,不利于学生计算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强

本课程基础理论知识多,涉及面广泛,教师讲授时如果不细化知识点,不与实践结合,学生学起来就会感觉枯燥。感受不到课堂内容的新颖,必然降低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

二、教学对策与建议

针对上述《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对策,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计算机基础好的学生还是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兴趣是学好这门课程的关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侧重把计算机文化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起来教授,让学生通过对课本基础性的学习来解决专业中所遇到问题。把教学理论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起来,学生们就会有很大的兴趣。同时,对计算机掌握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开布置上机作业,学生各自从自身的起点做起,既不会让学生觉得该门课程太简单是多余的,也不会让学生觉得太难而厌学。总之,教师应该认真做好学生的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来完善自己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课堂内容的新颖,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文化的主动性。另外,我们不能忽视首堂课的重要性,要从一开始就让学生了解课程的特点,引导学生树立对该门课程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鼓励和增加学生们学好该课的信心。

(二)增强教与学的互动性

《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过程中除要给学生传授知识外,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显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不到这些的,因此,采用新的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势在必行。所谓启发式互动教学,即在教学的主体学生与作为主导的教师之间建立一种互动关系,其主要目的是使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而产生思维上的共鸣。同时,教师也要时刻注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反应,揣摩学生的思路和疑问,实时改变教学方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想启发式互动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首先,教师要精心备课,做好课堂设计,合理地安排上机时间,让学生先提出问题,然后启发性地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共同得出结论。这样不仅能让学生很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能培养学生的思维和实践创新能力。其次,教师要熟悉心理学,能够从学生角度出发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法。最后,要注重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但不能拘泥于形式,达到真正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增加多媒体教学的利用

提高教学方法的重要手段之一就是应用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的优点主要包括:第一,应用多媒体能使教学信息更丰富、清晰,一些复杂的图表可以通过多媒体一目了然。而且还可以收集一些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的图片等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第二,多媒体可以利用视频或者动画来教学,使得教学内容更形象、更生动,学生也更易理解和掌握。这对计算机教学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三,多媒体能循环播放,便于学生温故。比如实际上机操作时,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一步步演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屏幕上字形、颜色、图表以及设计的变化时,就会产生一种印象,自己上机时就能有针对性,不仅能锻炼他们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让学生从学的过程中获取理论知识和动手能力。就《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而言,在教学中应做到多媒体教学应与板书相结合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主,板书教学为辅。

三、结论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是基础知识教学,也是技能的教学。教学任务重,更新速度过快。教师应该关注计算机的发展信息,掌握前沿信息,从而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而且教学内容的选取也要跟其它课程相互贯通、相互渗透。这些对教师有着很高的要求。总之,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特点,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根据新的形势增加新的教学内容,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培养高素质的符合新时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郑榕生.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探讨.2008

计算化学论文篇4

游戏化教学具有上文提到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所有教学游戏都可以运用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活动中.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引入游戏化教学要充分考虑课程的特点,引入要适当、适时、适度.因此,采用游戏化教学方式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1以教学目标为中心一切教学手段和方式都是为了能更加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游戏化教学不能只从活跃学习气氛这一角度考虑,最重要的是要实现游戏目的和教学内容二者完美结合.

1.2游戏内容的严肃性教学游戏在教学活动中始终要体现严肃性.学习者在游戏过程中往往容易由于片面关注游戏的趣味性而忽略游戏的教育意义,从而身陷其中,导致学习任务没有完成.因此,教育游戏无论在设计阶段还是开发阶段都要充分考虑它的严肃性和教育目的,决不能让游戏的娱乐性掩盖了教学内容本身的严肃性.1.3遵循课程特点融入游戏元素针对学生水平不一情况,教师采用角色分配机制实现分层次教学;针对教学内容滞后现状,教师将现今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案例作为游戏主要内容.另外,教师还融入奖惩机制、激励机制、分组闯关模式等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动机,促进竞争和协作.

2游戏化教学应用实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包括七大模块:计算机系统、WindowsXP操作系统、Word文字处理应用、Ex-cel电子表格应用、PowerPoint演示文稿应用、Internet应用与计算机安全、多媒体技术.其中,操作系统、Word应用、Excel应用、PowerPoint应用四大模块是实践性很强的章节,教师将游戏化教学应用其中,能充分发挥游戏化教学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下以Word编辑应用部分的教学过程为例,给出游戏化教学在Word中的应用过程.

2.1一般的Word教学过程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主体,指导学生认识教学内容,发展自身的过程.以下以Word编辑应用部分为例,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1)课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掌握Word字体、段落格式排版、图文混排、分栏、文本框链接等能力.(2)上课时,首先创设问题情境,或者通过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3)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逐个知识点进行讲解,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学生进行实践操作.(4)最后,教师通过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总结整个教学过程的内容.

2.2Word游戏化教学实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游戏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Word游戏化教学实例,如图1所示.各步骤分析如下:(1)游戏情境:首先,教师对Word知识点进行初步讲解.之后,学生进入游戏场景,场景中出现一个面试官,阐述整个游戏梗概:学生作为一个应聘者,将通过之后的多个Word应用问题关卡,每通过一个关卡,获得一封推荐信,只有集齐所有的推荐信,才可获得某知名杂志社的编辑部offer,包括责任编辑、副主编、主编等职务.(2)角色分配:在闯关之前,游戏中先出现一个Word能力测试,测试学生对Word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然后,根据测试结果,教师给学生分配四种角色,角色等级由低到高为:准编辑、实习编辑、助理编辑、初级编辑.(3)分组:学生可自行选择分组.分组准则为:每组包含四种等级角色,最高等级的“初级编辑”为组长.组内成员在游戏过程中可以进行沟通交流.(4)任务提示:介绍这一关要完成的任务,并且呈现一个简单的应用案例进行知识点重温.(5)关卡设计:每个Word知识点设计一个问题关卡,由易到难.最后设计一个可选的综合性应用关卡(与推荐信无关),此关卡融合了所有Word知识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是否闯关,但必须以个人形式参与.(6)激励机制:在前面的问题关卡,最早闯关成功的小组,每个组员都将增加角色经验值.而在最后一个应用关卡,闯关成功的学生将增加角色智慧值.最后,面试官会根据角色的经验值和智慧值来决定所获得的offer职务等级.(7)NPC帮助:教师以NPC身份出现,在闯关过程中为学生解答疑问、提供帮助.

3结束语

计算化学论文篇5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计算化学论文篇6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计算机的开发和应用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冲击着我们这个时代。把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领域,在国外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我国有关CMI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CAI的研究已进入推广和使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又一次飞跃。

CAI教学的发展,在国外始于60年代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所倡导的程序教学法,即根据刺激反应—强化原则,及时获取教学信息的反馈,有效地实行个别化教学。由于当时的计算机发展刚刚起步,软件开发价格昂贵,操作难度大,并未受到广泛关注。80年代,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CAI创造了有利条件,尤其是认知心理学的兴起,使CAI软件开发更侧重于应用,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结构化,强调与学习者已有的认识结构相匹配,使其在原有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达到同化和顺应,从而形成新的认知结构。近几年,由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日益成熟及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开发,使CAI更注重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学习策略的掌握和提供更多的个别化教学选择。CAI的发展趋势,正顺应了现代化教学的两个基本趋势,即强调教学的主体性,强调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目前,我国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坚持素质教育的基本观点,就要面向全体学生,即通过个体的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发展;同时,帮助学生具备各方面的基本素质,形成合理的素质结构,为学生未来发展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而要实现个性的全面发展,必须立足于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这不仅要有雄厚的知识基础,还必须掌握获取知识技能的方法,形成自学能力,这样才能适应未来社会不断变化的需要。

CAI教学的主要特点,为我们进行素质教育目标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帮助。首先,计算机信息存贮量大,处理迅速,方便的人机交互功能,提供了良好的个别化学习环境。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理解和发展水平,调节学习进度和难度,真正实现因材施教。其次,计算机的模拟功能,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静止内容动感化,为学生创造生动、活泼、直观、有趣的教学条件;而教师的设问和强化刺激手段可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习动机,形成有意注意,消除学习的疲劳和紧张。这样做既有助于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又使学生获取准确、深刻的直观感知,从而形成完整的理性认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第三,CAI可以提供培养自学能力的条件。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构建问题情境,指导学生独立地上机学习,并辅之以必要反馈练习,及时肯定或解答,帮助学生总结学习方法,查找学习障碍,逐步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此外,CAI在提高课堂效率、增大课堂容量、进行全面即时性辅导、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等方面,还具有很好的功能。

CAI的这些功能,决定了它在化学教学中会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虽然很多学校在计算机硬件的配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但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上明显滞后于硬件的配置。而且,相当多的教师对CAI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认识不足,参与不够,对CAI化学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鲜为人知。为此,结合我校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实践,我们对CAI化学教学模式提几点看法。

二、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的几种模式

(一)计算机模拟教学模式

CAI的模拟功能,是计算机辅助教学中较早开发和利用的一种功能。目前,很多学校的软件应用是这种教学模式。

模拟教学模式,主要是指利用CAI的模拟功能把一些抽象的理论内容,或不易观察清楚、危险性较大、难于操作的实验内容,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幕上,进行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短时间内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获取动态图像信息,从而形成鲜明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性认识奠定基础。

模拟教学只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比传统的挂图、模型或录像都更真实地接近于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可反复播放,因此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本质,培养他们的形象思维能力,也有助于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

CAI在化学教学中的模拟教学,主要适用于理论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内容:如原子核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化学键中离子键、共价键形成、溶解和结晶、原电池、电解池、离子反应和离子方程式、NH3分子结构、有机官能团的结构等。另一方面适用于实验难以操作、危险性大而观察不明显的内容,例如,溴苯制备、氢气还原氧化铜、氨氧化、乙酸乙醋水解等。此外,工业生产知识内容,如硫酸、硝酸工业制法,炼铁也可制成CAI课件进行教学。

(二)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

计算机可以控制多种教学媒体,这是其优于其它教学媒体的特殊功能。实际上,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中,教师上课也有声音、形象、板书、文字、挂图和实物等,教师也可根据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反映来调整教学策略。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多媒体有二层含义,其一是把微机与其它教学媒体相互连接,赋于其它媒体交互性,同时使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手段,使多种媒体有机地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其二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使用,即“利用计算机交互式地综合处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使它们建立起逻辑连接,成为一个系统”,使之具有综合性,即一机多用,同时又可形成人机互动,互相交流的操作环境,形成一种身临其境的情境。

由于多媒体计算机技术是90年代在法国首先提出和使用的,我国高中配置多媒体计算机系统的学校不多。因此,主要的多媒体综合教学模式还是指前一种,但未来的发展趋势,应当是使用多媒体计算机平台,设计课件,操作使用鼠标,简单易行,而且教师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计算机知识,因此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实际上,进行CAI教学,应当逐渐从单纯的CAI向多媒体组合的CAI发展。例如,在“原电池”一节的教学中,我们把原电池中原电池原理及形成条件作为本节课的重点,为了突出重点内容讲授,让学生从微观本质理解原电池的形成,不仅采用了传统的分组实验教学,利用投影给出原电池实验要求、观察步骤,指导学生实验,并利用微机模拟原电池所形成的闭合回路,通过电子转移的流动过程和声响,及两极不同颜色的Zn2+离解,H+析出标示出内外电路所构成的闭合回路,使学生认识原电池本质;最后利用录像播放不同新型原电池的工作情况,使学生最终形成对原电池比较深刻和全面的理解。

这种多媒体组合教学,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学生认识的时空限制,拓宽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使学生的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觉系统参与信息的收集过程,形成教与学的双向互动,更好地发挥学生思维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激发学习兴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效率。

(三)计算机个别辅导教学模式

我们目前采用的主要是班级授课制,很难在全班实现个别化教学,而实现个别化教学,又是化学教学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重要途径。由于CAI的课件,主要强调人机交互功能,因此实现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个别辅导模式,主要是用计算机部分地代替教师,按照程序教学的原则,设计不同的层次递进的教学途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水平,选择不同的学习程序,提出需要学习的内容;计算机可向学生提问,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给出高质量的反馈,如遇困难,还可以适当降低学习坡度,使学生循序渐进,得到知识的巩固和自学能力的提高。个别辅导教学模式,是一种适合自学的个别化教学方式。如果程序设计的分支越多,预想情况越丰富,越能帮助反复学习,克服障碍,共同达到教学目标,优化学习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虽然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但也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程序,使学生能用最短的时间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总结自己的个性特点、学习风格,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和自学方法,真正实现个别化教育的目标。

个别辅导教学模式,由于受CAI课件的限制及学生计算机使用的熟练程度的影响,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大范围的推广,而现有的软件局限性又较多,因此可尝试在选修课教学中,进行小范围的试点,当课件使用比较成熟时再做推广应用。

以上我们只对现有的常用教学模式进行了归类,除此之外,CAI的问题解决、教学游戏及查询和问话等多种基本模式,在个别化教学的课件中都有所表现,在此我们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三、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实践和体会

我校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时间较长,不仅在化学学科,在其它各科教学中,都设计过丰富的CAI课件,这主要源于计算机硬件的配置和得力于一批对软件开发兴趣浓厚的中青年教师群体。这样一个大的环境也在无形中推动了CAI化学教学的开发和应用。

在CAI化学教学实践中,我们感到主要是CAI课件设计比较困难。现在市售的课件,模式单一,价格较高,教师个人的教学设计和风格不同,课件使教师选择余地较小;教师本人又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参与设计程序,而要编程序,难度更大,由此需要有一个CAI教师备课系统,使教师便于选择、存储、检索加工组成课件。

计算化学论文篇7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学科。化学学科有的概念、原理、物质的微观结构较为抽象,因此,传统的语言文字表述和传统常规的实验使学生较难理解。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如:不同聚集状态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微观结构与物质的多样性;原子核外电子运动;微粒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分子的空间构型;化学平衡和电离平衡;原电池反应原理等理论知识,我们可以借鉴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就能形象直观地展示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的特征和变化的过程,变抽象为直观。此外,工业采用接触法制作硫酸流程;工业制硝酸的流程;石油分馏产品;钢铁的冶炼,工业合成氨等内容,单一语言表达和挂图展示,学生的感知认识度不高,此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就能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传统教学创设了形象性的教学情境。

二、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补充传统实验方式,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在传统常规实验演示中,由于多种因素,有些实验的过程和现象不显著,从而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譬如,分子的扩散、气体的产生及固体的溶解等现象,学生观察效果并不明显。假如把这些实验的演示通过多媒体投影仪来展示,充分运用它具有的定格、慢放、放大和重播等功能,来帮助学生观察,学生就能很清晰地看到颜色的变化、沉淀的析出和气体的产生等现象。再譬如,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由于反应过程较快,学生不易观察,同样可以采用多媒体投影仪来辅助此实验的演示,使整个反应过程清晰起来。另外,像钢铁腐蚀这种现象,需要很长的时间,我们也可以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制作课件,来演示这种腐蚀过程。这样不仅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同时也活跃了课堂的教学气氛,提高了演示的效果,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三、应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辅助传统实验方式,增强实验的环保安全意识

计算化学论文篇8

关键词:多元化;中专;计算机教学;任务驱动法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潜移默化发生着改变,对于计算机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对于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引进更为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迎合新时期对人才培养需要,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的计算机人才。由此看来,加强多元化教学理念下的中专计算机教学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于后续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开展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1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的必要性

中专计算机教学中通过引进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身心投入其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习成效。多元化教学方式更好的迎合了教育改革要求,选择的每一种教学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差异,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总的说来,多元化教学活动开展中应该严格遵循相应原则,以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为主,培养学生学习自主性,积极参与到学习中,综合素质全面发展[1]。尽管不同教学方法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但是归根结底均是以同一个教学目的为主,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教学成效。

2多元化教学方式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2.1计算机教学器材使用率不高

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完善,中专计算机教学取得了较为可观的成效,无论是教学设备还是教学方法都获得了不同程度上的提升,但是由于中专院校自身综合实力存在差异,学生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良莠不齐,导致很多中专院校计算机设备不足,难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

2.2中专计算机教学内容落后

在教育事业不断改革深化中,中专计算机教学地位得到了肯定,各项教学改革措施逐渐落实,相应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完善中。但是由于中专计算机教学方式同时展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至今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发展需求,还有很大程度需要改善[2]。与此同时,由于很多中专院校教学方式的应用不合理,计算机教学仍然采用其他理论学科教学方式,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成效偏低。

3计算机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式应用策略

3.1应用任务驱动法

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计算机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具有更多的时间去提升计算机操作水平,对于学生存在不懂之处给予支持和改进,调动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长久保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故此,中专计算机教学中,应该结合实际教学内容,应用任务驱动法设计教学任务,以此来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效。任务设计应该保持一定难度,如果任务过于简单将无法满足教学目标,反之任务过难则影响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偏离教学目标[3]。故此,人物设计中,需要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特点有针对性设计教学任务,尽可能的将各个阶段教学任务落实到实处,提升教学成效。

3.2互动式教学法

教师和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互动,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师的引导下,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在计算机学习中全身心投入其中,适当的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学习,明确教学方向。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能力均匀分配,由学习能力较高的学生带领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思维的碰撞,每一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水平存在差异,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有助于知识的互换,完善知识结构的同时,增长见闻,活跃思维。除此之外,对于计算机课堂教学的评价同样尤为重要,中专计算机教学是否能够实现与其设定目标,需要教学工作者综合进行评价,指出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改正缺陷和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潜在价值,提升中专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

4结语

综上所述,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为社会输送更多优秀人才,这就需要教师发挥自身引导性作用,吸收更多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机综合能力,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为社会持续发展输送更多优秀人才,推动社会长远发展。

作者:李建峰 单位:江苏省宜兴市和桥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李静.自主学习策略在中专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5,31(z1):49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