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计算方法论文8篇

时间:2023-08-30 09:16:58

计算方法论文

计算方法论文篇1

1.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英语文献阅读。

(1)计算机软硬件相关教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计算机软硬件教学相对来说比较容易掌握,这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好计算机专业的基础,因此学生应当掌握其英文的表达方式。如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简史(TheEvolutionofComputers),计算机的基础知识(IntroductionofComputer),计算机软件(ComputerSoftware),操作系统(OperatingSystem),多媒体计算机(MultimediaPersonalComputer),Windows视窗操作系统(IntroductionofWindows)及数据库技术(DatabaseTechnologies)等等专业知识,这是计算机专业授课的主要内容,只有在了解这些专业知识的基础之上,掌握基本的英文专业词汇表达方式,才能够后续开展深入英语教学。

(2)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补充。在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英语授课时,关于该领域新的研究成果和新产品新技术或是流行趋势都应当不断提及和及时传授,使同学们与时俱进,了解本专业最新发展情况,掌握发展趋势。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多搜集与计算机技术有关的热点新闻,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快速普及,要求人们紧跟发展步伐进入互联网时代,认识到网络的优越性和便捷性,在教学中,加入与计算机网络技术相关的专业知识和词汇,根据情况选择有益的英语文献进行学习,促进高效课堂。

2.在英语学习中加入计算机专业知识及技巧。在计算机专业的英语课堂教学中,不仅要介绍与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词汇及表达方式和相关文献,还要加入关于相关的课程内容及学习技巧讲授。不能仅仅把英语当作是一门语言课程,由于计算机产生于美国,因此我们可以说英语就是计算机课程的“母语”。在学生的日常操作和练习中,会遇上许多英文提示信息及相关内容。在做FDISK练习时出现的全英提示界面,由于是固有的表达方式和信息且存在于系统中,因此将种在操作此种出现的提示信息作为课程内容来讲授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对学生在掌握好英语的同时巩固自身专业知识帮助颇大。计算机英语是一门重视学习技巧和方法的课程。在计算机专业学习中出现的英文单词词义虽然都不难,但每条信息都有自身固有的单配词组及用法。对于学生来讲,记忆单词很容易,但举一反三的进行词汇组合和词组搭配就不是一件事了。因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计算机专业学习记忆的技巧,能够使学生在学生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加入以下内容来进行讲授和学习:

(1)介绍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英语学习方向。计算机专业与其它专业的相比较,其自身特点十分明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大量专业术语。别的专业的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注重英语语法的学习以及词汇的积累和阅读练习,而计算机专业除了要求掌握必要的英语知识之外,还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大量的说明书和文献广泛使用祈使句,对学生的泛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其专业具有客观性准确性及精炼性。所以,为了使表达的内容更加客观,往往采用许多的一般现在时和被动语态来进行论述。且所涉及的文献资料语句都较长,要求用词的重要性及准确性。与此同时,英语采用简练的词汇来对所描述事物进行准确表达,这就需要学生掌握名词化词汇非限定动词或是词组的简化形式。

(2)计算机的专用术语及命令。在计算机中存在许多特点的英文词汇词组及专业术语,如软件的专用名称Access(关系型数据库软件)FoxPro(数据管理系统)Delphi(视窗系统开发工具)Java(网络编程语言)Netware(网络操作系统)等;或是计算机的厂商及其商标名称如DELLEpsonMicrosoftIntel等;计算机的专用命令和指令的词组缩写,比如RD是指删除目录RemoveDirectory;以及网络操作中的流行缩写术语含义,如CU指的是seeyoulater,表示再见,或是有趣的表情符号等等。

(3)英语屏幕的提示信息。在对计算机进行日常操作中,屏幕上时常会针对其操作内容而出现相应的指示或提示信息是以英文专业术语的方式呈现的;在进行网上浏览时会出现大量的应用文提示信息;以及在运用一些英文软件操作时,会出现相关文档信息,使用者应当理解提示信息的具体含义,不然很难进行后续操作,也可能会导致使用者的误操作。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当加入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提示信息的翻译和讲授,来保证学生在操作中能够顺利进行。如当出现Syntaxerror时意为语法错误,这是在程序调试中会场出现的问题和错误提示;出现Anunexpectederroroccurred,pleaserestart意为报告错误的信息提示,此时用户应当了解出现的提示是指当前操作有误,应及时重启程序。掌握诸如此类的信息提示,会帮助学生在了解英文信息词义的同时提升计算机操作能力,一举两得。

二英语的教学方法探讨

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外语课程,大量的英语内容不可避免会出现部分的枯燥,因此教师应当采用适当的方法来提升课堂效率及教学质量。

1.打好英文专业词汇基础。采用适当的方式增加学生的词汇积累量,词汇量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教学中应当使学生掌握计必要的英语专业词汇的构造,熟记词根,不断琢磨学习方法,在实践中寻找适合的方法,鼓励学生学习英语,打好坚实的基础。

2.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在计英语的学习中,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因此,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好计算机来说是有很大帮助的。普通专业的英语学习多注重泛读,而计算机专业的英语教学则着重快读慢读和精读。快读学习应主要放在了解文章主要内容上面,不拘泥细节,重点浏览每段的标题和简介摘要等。而慢读则是逐字逐句的了解词汇具体含义,分析每句话的意思,且纵观全文每句话与文章的联系,都要理解。遇到重点的公式理论等专业性信息,要精确了解其义。而选读则是在阅读中有意识的寻找文章的重点内容进行着重学习,练习在有限的时间里进行重点的寻找和培养。

3.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锻炼学生通过大量的阅读练习,使学生在时间中提升自身的阅读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同时,在学生接受大量阅读训练中,能够通过不断阅读巩固练习计算机知识,了解到当前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趋势,提升学生的综合水平。

计算方法论文篇2

0引言

计算机网络是信息社会的基础,已经进入了社会的各个角落,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计算机网络。然而,计算机在给人们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忽视的问题,计算机病毒给网络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了极大的挑战。2003年1月25日,突如其来的“蠕虫王”病毒,在互联网世界制造了类似于“9.11”的恐怖袭击事件,很多国家的互联网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同样,前两年李俊制作的“熊猫烧香”病毒再次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敲起了警钟。据美国计算机权威组织报告,全球已发现的计算机病毒总和超过6万多种,而且每天还有100多种以上的新病毒问世,同时计算机病毒在2000年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高达1.6万亿美元。因此,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防治就显得极具紧迫,意义重大。

1计算机病毒的含义

关于计算机病毒的定义,目前国内外有各种各样的定义,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系统安全保护条例》中对病毒是这样定义的:“编制或在计算机程序中插入的破坏计算机功能或者数据,影响计算机使用,并且能够自我复制的一组计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机指令或者程序代码”。因此,像炸弹、蠕虫、熊猫烧香等均可称为计算机病毒。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

计算机病毒是一段特殊的程序。除了与其他程序一样,可以存储和运行外,计算机病毒还有感染性、潜伏性、可触发性、破坏性衍生性等特征。下面简单就计算机病毒的特性加以介绍:

①感染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也称为寄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程序嵌入到宿主程序中,依赖于宿主程序的执行而生成的特性。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性是计算机病毒的根本属性,是判断一个程序是否为病毒程序的主要依据。②隐蔽性。隐蔽性是计算机病毒的基本特征之一。从计算机病毒隐藏的位置来看,不同的病毒隐藏在不同的位置,有的隐藏在扇区中,有的则以隐藏文件的形式出现,让人防不胜防。③潜伏性。计算机病毒的潜伏性是指其具有依附于其他媒体而寄生的能力,通过修改其他程序而把自身的复制体嵌入到其他程序或者磁盘的引导区甚至硬盘的主引导区中寄生。④可触发性。计算机病毒一般都具有一个触发条件:或者触发其感染,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一个病毒的感染机制使之进行感染;或者触发其发作,即在一定的条件下激活病毒的表现攻击破坏部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分。⑤衍生性。计算机病毒的衍生性是指计算机病毒的制造者依据个人的主观愿望,对某一个已知病毒程序进行修改而衍生出另外一中或多种来源于同一种病毒,而又不同于源病毒程序的病毒程序,即源病毒程序的变种。这也许就是病毒种类繁多、复杂的原因之一。⑥破坏性。计算机病毒的破坏性取决于计算机病毒制造者的目的和水平,它可以直接破坏计算机数据信息、抢占系统资源、影响计算机运行速度以及对计算机硬件构成破坏等。正是由于计算机病毒可怕的破坏性才使得计算机病毒令人如此恐怖。

3计算机病毒的类型

对于计算机病毒的类型,不同的范畴有着不同的类型定义。下面就简单介绍一种计算机病毒的分类:

①引导区病毒。引导区病毒隐藏在硬盘或软盘的引导区,当计算机从感染了引导区病毒的硬盘或软盘启动,或当计算机从受感染的软盘里读取数据时,引导区病毒就开始发作。②文件型病毒。文件型病毒寄生在其他文件中,常常通过对病毒的编码加密或是使用其他技术来隐藏自己。③脚本病毒。脚本病毒依赖一种特殊的脚本语言来起作用,同时需要主软件或是应用环境能够正确地识别和翻译这种脚本语言中嵌套的命令。④“特洛伊木马”程序。特洛伊木马程序比起其他各种恶意的软件来说都更加了解用户的心里状态——这种程序的创作者用在怎么样使运行特洛伊木马程序的功夫可能和他们创作木马的时间一样多。

4计算机病毒的发展趋势

传统的计算机病毒是指利用网络进行传播的一类病毒的总称。而现在网络时代的计算机病毒,已经不是如此单纯的一个概念,它被溶进了更多的东西。如今的计算机病毒是指以网络为平台,对计算机安全产生安全的所有程序的总和。

4.1“间谍”式木马病毒出现。如果说传统木马病毒是个骗子的话,那么现在的木马病毒则更像一个活生生的间谍。如今“间谍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式木马病毒一般是指利用系统漏洞进入用户的计算机系统,通过修改注册表自动启动,运行时故意不被察觉,将用户计算机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暴露在网络中的病毒程序。

4.2可以自我完善的蠕虫病毒出现。如今的蠕虫病毒除了利用网络缺陷外,更多地利用了一些新的骗人技术。如:“密码”病毒是利用人们的好奇心理,诱使用户来主动运行病毒,等等。

4.3黑客程序。随着网络的发展与人们日益增长的安全需求,必须重新来审视黑客程序。黑客程序一般都有攻击性,它会利用漏洞在远程控制计算机,甚至直接破坏计算机。黑客程序会与木马程序相结合,对计算机安全构成威胁,所以黑客程序也是一种计算机病毒。

总之,现在的计算机病毒都呈现出隐蔽性、欺骗性等复杂的特点,让人们在毫无警觉的情况下使计算机系统遭到破坏。

5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措施

5.1引导型病毒的预防引导性病毒一般在启动计算机时,优先获得控制权,强占内存。通常情况下,只要不用软盘或者只用“干净的”软盘启动系统,是不会染上引导型病毒的。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则可以很好地保护软盘不被非法写入,从而不被感染上启动型病毒。但要保护硬盘的安全,除了从操作方面注意外,只有采取用软盘来保护硬盘的措施。

5.2文件型病毒的预防文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件型病毒的预防方法是在源程序中增加自检及清楚病毒的功能。这种方法可以使得可执行文件从一生成就具有抗病毒的能力,从而可以保证可执行文件的干净。自检清除功能部分和可执行文件的其他文件融为一体,不会和程序的其他功能冲突,也使得病毒制造者无法造出针对性的病毒来。可执行文件染不上病毒,文件型病毒就无法传播了。

5.3个性化的预防措施计算机病毒的感染总是带有普遍性的或大众化的,以使计算机病毒范围尽可能的广,所以有时一些个性化的处理可能对计算机病毒的预防或者免疫具有非常好的效果。如:给一些系统文件改名或扩展名;对一些文件甚至子目录加密。使得计算机病毒搜索不到这些系统文件。

5.4加强IT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关于计算机病毒的防治,除了从技术层面来加以维护和防治外,加强对计算机从业人员(在此指的是IT行业的“精英”,可以制造计算机病毒的高智商人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显得也极其重要。如果他们有着很高的职业道德,他们就不会对网络安全构成威胁,令全世界计算机用户为之紧张。反而可以可以在计算机领域为人类作出积极而巨大的贡献。

5.5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法律法规在加强对计算机行业高智商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的同时,也应该完善计算机病毒防治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发挥法律法规的约束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专用产品检测和销售许可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也对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作出了规定和惩罚。超级秘书网

5.6加强国际交流与合本论文由整理提供作在经济全球化的宏观背景下,计算机网络世界早已融为一体,跨国进行计算机病毒攻击也已出现。为此,世界各国要本着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的高度,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打击计算机病毒犯罪,此举已显得刻不容缓。

6结语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给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带来更多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巨大的安全挑战。现代信息网络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安全威胁,有来自网络外面的攻击,比如网络黑客、计算机病毒等。因此合理有效的预防是防治计算机病毒最有效,最经济省力,也是最应该值得重视的问题。研究计算机病毒与预防有利于我们正确认识、感知、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攻击,以保护计算机网络安全,使得计算机网络真正发挥其积极的作用,促进人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活动的健康。

参考文献:

[1]卓新建,郑康锋,辛阳.计算机病毒原理与防治[M].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8):第二版.

[2]郝文化.防黑反毒技术指南[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1):第一版.

[3]程胜利,谈冉,熊文龙等.计算机病毒与其防治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9):第一版.

[4]张仁斌,李钢,侯整风.计算机病毒与反病毒技术[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6).

计算方法论文篇3

关键字:正压送风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

1、问题提出

1.1《高规》[1]第8.3.2条“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由计算确定,或按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确定。当计算和本表不一致时,应按两者中较大值确定。”该条条文说明明确指出“采用机械加压送风时,由于建筑有各种不同条件,如开门数量、风速不同,满足机械加压送风条件亦不同,宜首先进行计算,但计算的加压送风量不能小于本规范表8.3.2-1~8.3.2-4的要求。”因是“宜”首先进行计算,现在大部分设计人员为避免繁杂的计算,在机械加压送风(以下简称正压送风)设计时不是首先进行计算,而是直接套用《高规》表8.3.2-1至表8.3.2-4的规定值,结果使许多工程的正压送风量偏小。

1.2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1.2.1《高规》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压差法计算公式:

L=0.827×A×ΔP1/2×1.25=1.03375×A×ΔP1/2(1)

式中L—正压漏风量,m3/s;0.827—漏风系数;A—总有效漏风面积,m2;ΔP—压力差,Pa;1.25—不严密处附加系数。

《高规》在通过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流速法计算公式:

Q=F×W×m(2)

式中Q—正压风量,m3/s;W—门洞断面风速,m/s;F—每档开启门的几何断面积,m2;m—同时开启门的数量。

1.2.2文献[2]在门缝漏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L''''=α''''×A×(2×ΔP/ρ)1/2

=0.6×A×(2×ΔP/1.2)1/2=0.7746×A×ΔP1/2(3)

式中L''''—文献[2]的正压漏风量;α''''—流量系数,一般取α''''=0.6~0.7;ρ—气体密度,1.2kg/m3;其它符号同前。

文献[2]在通过单个门洞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W

式中对双扇门,同时开门的楼层数或并列的门数≥2时F''''=0.5×门宽×门高。

因此对文献[2]来讲,大多数状况下:

Q''''=0.5×F×W×m(4)

式中Q''''—文献[2]的正压送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以上二项和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2]总正压送风量。

1.2.3文献[3]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选用计算公式:

Q''''''''=Fj×W

式中Q''''''''—文献[3]的正压风量,m3/s;Fj—明显气流通路的总计算流通面积,m2;其它符号同前。

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得文献[3]的总正压送风量。

因此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Q''''''''是总计算流通面积Fj和风速W的函数,计算时并未涉及到ΔP值。

1.2.4选用不同送风量计算公式所引起的误差

从公式(1)、(3)可以得出,当计算门缝漏风量时:

L∶L''''=1.03375∶0.7746=1∶0.75

从公式(2)、(4)、(5)可以得出,当计算通过同一门洞的正压风量时:

Q∶Q''''∶QQ''''''''=1∶0.5∶1

笔者采用文献[2][3]的计算公式对某一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门的25层楼,按防烟楼梯间50Pa、合用前室25Pa分别正压送风、防火门为2m×1.6m(其门缝宽3mm)、电梯门为2m×1.8m(其门缝6mm)、同时开门的层数m=3、一部电梯、电梯井顶部有一0.1m2的排气孔、火灾时3层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开启,依据文献[2][3]的计算公式分别计算其正压送风量,结果列在表一中。

可以看出:《高规》因没有考虑防烟楼梯间底层有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值偏小;当计算条件相近的情况下,按文献[2]计算的防烟楼梯间正压送风量比按文献[3]计算的结果约小40%,合用前室送风量约小30%.

还应该指出: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由于通过门洞最低风速取值为0.7~1.2m/s不同所致;文献[3]的正压送风量是防烟楼梯间和合用前室分别正压送风,当防烟楼梯间至前室的门(简称一道门)关闭、通过开启的前室至走道的门(简称二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5m/s,当一、二道门均开启、通过任一道门的最低风速为0.7m/s时计算所得结果;而《高规》正压送风量的上下限是按层数、风道材料、防火门漏风量等因素确定的。而且文献[2]正压送风量的上限,采用了1.2m/s最低风速,这在实际的工程计算中很少用到。因此正确地选用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是非常必要的。

2、正压送风量计算的基础理论

文献[2][3]为高层民用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计算机编程进行了很好的探讨和研究,借助计算机使大量繁杂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变的简单。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4]慨念,即当一道门或二道门开启时,为保证通过门洞最小风速,门前仍保持最小余压Pmin.这样计算的结果更接近工程实际情况。

2.1几个主要计算公式

a)通过门缝漏风量的计算公式同(1);

b)通过开启门的风量计算公式同(2);

c)并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并

(6)

式中A并—并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i—并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d)串联气流通路的面积A串

(7)

式中A串—串联气流通路的总面积,m2;Aj—串联气流支路的面积,m2.

e)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当气流通过并联和串联混合漏风通路时,应计算并联和串联空气通路的综合流通面积Az.

2.2通过门洞的风速W

综合文献[2][3][5]通过门洞的风速W按如下取值:

a)对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分别正压送风时:当一道门关、二道门开时,通过开门门洞风速为W1=0.5m/s;当一、二道门同时开启时,要求通过任一门洞处的风速为W2=0.7m/s;

b)当仅对防烟楼梯间或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门门洞的风速W3=0.75/s;

c)当对消防电梯前室正压送风时,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速W4=0.5/s.

2.3最小余压Pmin

考虑到最小余压是个十分复杂的数值,本文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采用与最小风速0.7~1.2m/s相对应的中间值6Pa为最小余压Pmin=6Pa.

3、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1六种常见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状况。

各种状况下:当一道门均关、m层二道门开时,合用前室的送风量最大;当m层的一道门和二道门均开时,防烟楼梯间的送风量最大。本文分别以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大送风量为它们的最不利开门条件下的正压送风量(简称最不利正压送风量)。

3.2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分别加压送风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如表四。

现以表四序号1中的图一(对应表三序号1的状况)为例,防烟楼梯间底层及其合用前室底层无直接对外开的门,防烟楼梯间及其合用前室的送风口均开启时,分别分析合用前室、防烟楼梯间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3.2.1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合前

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一道门均关、m层的二道门开时。

a)通过电梯门缝的气流通路

式中箭头为串联关系,方括号为并联关系;N—电梯数量;n—系统楼层数;m—同时开门的层数,当n<20时m=2,当n≥20时m=3;Ad—电梯门缝面积;Ap—电梯井顶通气孔面积;F2—二道门面积(门宽×门高);kf—气流分配系数。

b)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Az(1)

Kf=Ad/(A1+Ad)

式中Aa(1)—串联支路综合流通面积,m2;Az(1)—状况1的电梯井综合流通面积,m2;A1—一道门门缝积,m2;其它符号同前。

c)每个关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关=L2+L3(1)-L1(1),m/s

L1(1)=α×A1×(P1-P2)1/2L2=α×A2×P21/2

L3(1)=α×Az(1)×P21/2/(n-m)

式中α=1.03375;L2—通过二道门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走道的漏风量,m3/s;L3(1)—通过电梯门缝,从关门合用前室漏到电梯井的漏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防烟楼梯间漏到关门合用前室的漏风量,m3/s;A1—一道门的门缝面积,m2;A2—二道门的门缝面积,m2;P1—防烟楼梯间余压,50Pa;P2—合用前室余压,25Pa;n—正压送风系统负担楼层数;其它符号同前。

d)每个开门合用前室送风量

Q开=Q21-L11-L31(1),m/s

Q21=W1×F2W1=0.5m/sL11=α×A1×(P1-Pmin)1/2

式中Q21—通过开启的二道门,从开门合用前室流入走道的风量,m3/s;L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50Pa的防烟楼梯间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L31(1)—通过电梯门缝、电梯井,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开门合用前室漏风量,m3/s;Pmin—最小余压,6Pa;其它符号同前。

e)合用前室最不利正压送风量

Q合前=m×Q开+(n-m)×Q关,m/s

3.2.2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Q楼梯

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发生在m层一道门、二道门均开时。

Lt1(1)=α×A1×(P2-Pmin)1/2Qt1=W2×F1W2=0.7m/s

Q楼梯=m×Qt1-(n-m)×Lt1(1)

式中Lt1(1)—通过一道门门缝,从余压25Pa的关门合用前室漏到保持最小余压Pmin的防烟楼梯间的漏风量,m3/s;Qt1—通过开门合用前室的一道门风量,m3/s;其它符号同前。

3.2.3对应表三序号2~6的状况,因篇幅所限不多赘述,它们的计算方法对应地列在表四的序号2~6中。当没有电梯N=0时,即为前室。对应于表四序号1~6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笔者编计算机计算程序,其部分计算结果(剩安全系数1.25,流量单位转换为m3/h)对应地列在表八的序号1~6中。

4、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自然排烟,前室、合用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五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九中。

5、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防烟楼梯间(前室不送风)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六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中。本文在防烟楼梯间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将关门前室内余压取0Pa,这样正压送风量的计算值更安全。

6、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

消防电梯前室的最不利正压送风量计算方法列在表七中。其部分计算结果列在表十一中。

7、结束语

综合表八~十一的正压送风量计算值,可以看出必须对高层建筑不同的开门状况、门的数量、风速、门和门缝的几何尺寸及电梯数量等困素进行认真工程计算。

a)认真地选用高层建筑正压送风量计算公式和计算是非常必要的。不能简单地套用一个公式,还应对影响正压送风量的诸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选用正确的计算方法。在计算门缝的漏风量、通过开启门洞的风量时宜选用《高规》推荐的公式(1)、(2),并要正确地分析气流通路,计算气流的综合流通面积。

b)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量,在防火门尺寸、前室电梯数量相同的条件下,受门洞的风速、门缝宽度影响极大。

c)高层建筑的防烟楼梯间及前室、合用前室和消防电梯前室的正压送风量达不到《高规》第8.3.2条要求,不仅应从施工质量上找原因,还应从正压送风量的理论计算进行分析。

d)在正压送风量计算时引入最小余压慨念,可以使计算结果更接近工程的实际情况。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1年版)

2陈通宝。高层建筑防烟楼梯间和前室加压送风计算公式的推导和应用。暖通空调。1998,28(5):9-12

3杜红。正压送风量的一种计算方法。暖通空调。1996,26(3):30-34

计算方法论文篇4

一、电算会计中借贷记账法是否不适用

在借贷记账法中,“借”既可以表示增,也可以表示减,而“贷”既可以表示减,也可以表示增,卢卡?帕乔利提出的复式借贷簿记方法之所以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推崇,正是因为其“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锱铢必较、泾渭分明的科学原理。尽管我国会计实务也曾一段时间对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情有独钟,但最终仍达成共识,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借贷记账法。有人以会计软件常以正、负号分别替代借、贷符号为由,企图说服人们相信这一记账法已经难以胜任新形势。应当注意的是,即使借、贷符号在数据库中不采用“借”和“贷”加以表示,也并不表明借贷记账法就可放弃。不可否认,在将借贷记账凭证的发生额登录到总账之后,对于登账后所结计的期末余额往往以正数表示借方余额,而以负数表示贷方余额,甚至在借贷库文件中只设一个金额字段,在该字段中分别以正负号表示借贷方。但所有这些标记都没能改变“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规则,其实质仍然是借贷记账法。这里的正、负号与增减记账法的增减符号的属性风马牛不相及。

从长远来看,随着原始凭证的逐步电子化,记账凭证的自动生成势在必行,届时,何种记账方法使自动生成更可行,当然要根据其科学性而定。智能软件的设计凭借的是科学的方法和严密的思维与推断,而经过了数百年磨练的借贷记账法,无疑是未来智能专家设计会计软件的最佳选择。当然,一味否定增减记账法的科学性也是错误的。在计算机之中,当采用增减记账法填制记账凭证之后,我们完全可以编写一段简短的程序将其转换为借贷记账法下的相应记账凭证。其转换的主要依据是各该科目的记账符号与所属科目类别。以从银行提取现金为例,在增减记账法下,增记“现金”,减记“银行存款”。现金和银行存款都是资产类科目,对资产类科目,其增加就转换为“借”,其减少就转换为“贷”。依此,也可将借贷记账法下的凭证转换为增减法下的凭证。

二、“反结账、反记账、取消审核”的可行性

至今,尚有不少会计核算软件设置“取消审核”、“反记账”、“反结账”的功能。在实际工作中,这些设置的确给会计人员的会计处理带来许多方便,尽管许多学者对此提出异议,但不少实务工作者却对其依依不舍。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在计算机特定的工作环境中,反记账的作用不可替代。其理由是,在实际工作中存在大量错误的记账凭证,如果不施行反记账的做法,则将导致账簿中存在大量无用的冗余信息,影响对会计信息的使用。

所谓电算化会计中“反记账”,事实上也就是将一批原先已经登录到账簿上的发生额从各该账户再予以扣减,使各该账簿恢复至该批凭证登账之前账簿的发生额和余额状态。毋庸置疑,没有人会赞同手工会计下采用“反记账”。对手工的账簿记录,为了保证其有案可稽,当其发生错误时,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同时,对两种出错情况的更正应当分别加以严格处理:一是登记账簿时所发生的错误,“应当将错误的文字或者数字划红线注销,但必须使原有字迹仍可辨认”;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记账凭证出错而导致账簿记录发生差错时而发生。一般采用两种方式进行相应的修改:一是红字冲销法,二是补充更正法。这些详细而又具体的规定所强调的一点,那就是对出错之处必需留有修改的痕迹。

在电算会计之中,记账错误和记账凭证填制错误仍然在所难免。虽然红线注销法在电算会计中难以操作,但对出错的电子数据,却不能不留下修改的痕迹。解决的办法只有一个,保留错误电子数据,另作更改的记账凭证,并据以登录账簿,换言之,要将正与误两张凭证同存于会计档案之中,同时,其所登录的正与误两处账簿记录并存于同一账簿之中。《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第十八条也作出与上相同的规定:“发现已经输入并审核通过或者登账的记账凭证有错误的,可以采用红字冲销法或者补充凭证法进行更正;记账凭证输入时,红字可用‘-’号或者其他标记表示”。

由上可见,不管是手工会计,还是电算化会计,对出错的修改均强调留有痕迹。事实上,电算化会计中,由于电子数据的修改在技术上可不留痕迹,因而更需要对留有痕迹予以强调。 三、产品成本计算方法是否改弦易辙

在成本核算过程中,由于各企业生产组织特点和生产工艺流程的不同,致使至今难有通用的成本核算软件面市。首当其冲的是,定制式的生产方式及由此而形成的“适时生产控制”(JIT)等生产理念和生产模式。在定制式生产情况下,按批量计算的分批法似可适用,然而,由于成本计算方法的选择除了要考虑生产组织特点之外,还应当视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而定,即使未来企业生产快捷,但其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的差异却永远存在。无论是单步骤连续式生产。还是多步骤连续式生产,抑或是多步骤装配式生产,都必须在这分批法前提之下再根据各自的生产工艺流程以及管理要求确定各车间、部门的成本计算方法。看来,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诸如逐步结转分步法、平行结转分步法等仍有其存在的必要,只是面对日新月异的外部环境,考虑如何将新酒装入旧瓶而已。

成本信息细化也许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未来市场的竞价、压价的竞争使企业不得不从内部挖掘潜力。以产品为主线,集成了产品设计/制造/控制层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问世,使产品的管理决策、设计开发、加工制造等过程和经营控制等过程通过计算机科学地联结为一个整体,把管理和技术的信息直接用来控制机器进行加工,最大程度地实现了纵向集成,进而极大地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而在这一背景下,以作业成本管理(ABCM)与”成本企画“(TC/CD)为代表的两大成本管理方法崛起并表现出卓越的成效,并以此为基础,”作业量基准成本计算“(ABC)和”目标成本计算“崛起而成为成本计算的生力军,传统的成本计算方法无论从其形式还是内容都面临着挑战。例如,采用分批法虽然按产品生产周期计算产品成本计算最终产品,但借助于计算机的海量存储的优势,将周期再分割成若干时间段(甚至以天为单位)进行明细计算、汇总与报告,无疑更能适应成本管理的需要。同时,以最终产品为计算对象也显得粗糙与不适时宜,代之而起的则可能是细分至工序、半成品、在产品的成本计算,如此,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也必然要赋予新的内容。

EXCEL表处理软件在会计中的使用似乎给了我们许多的启迪。财务会计报表上的各项信息,尽可以通过公式定义的方式对其取数来源详加规定,继而运行报表生成模块,瞬间编制出所需的报表。从本质上说,辅助生产费用分配、制造费用分配以及成本计算单等账表数据都是一系列关系型二维数据,均可以使用EXCEL软件定义、计算并生成用户所需的成本信息。随着表处理软件功能的日益增强,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可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频道点播”。

同时,由于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以及联机分析处理(OLAP)等技术的采用,成本信息的电子化与实时化呼之欲出,成本计算方法可望日趋准确、科学,成本分析与管理也必将为决策者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持。

参考文献

计算方法论文篇5

【关键词】无形资产核算计量

一、无形资产的含义

会计学认为,资产是会计主体所拥有或控制的能为其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按是否具有实物形态,资产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大类,有形资产通常包括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原准则规定,无形资产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分为可辨认和不可辨认无形资产。2006年我国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认为,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可辨认性标准是指: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只有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与该资产相关的预计未来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计量。但从会计确认与计量角度而言,局限于传统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准则,许多在经济学上已经确认的无形资产,在会计学中则因无法计量和记录而游离于会计报表之外,诸如良好的企业形象、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企业的公共关系网络、企业的营销网络等等。由此可以看出,经济学对无形资产的界定是广义的,而会计学对无形资产的界定则是狭义的。对于无形资产的理解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1.无形资产无独立的实物形态

这主要是相对于有形资产而言,无形资产是客观存在的而又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同时无形资产虽然无独立的实物形态,但又往往依托于某一特定的实体。如商誉依托于企业整体资产,土地使用权依托于土地等。

2.无形资产具有收益性

无形资产除了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持续发挥作用外,还能够为其所有者和使用者带来经济效益或者是超额利润,特别是对高新技术企业更是如此,这也正是无形资产的价值所在。

3.无形资产是具有某种特殊权利的资产

无形资产中的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计算机软件、商业秘密等都属于法定的特殊权利,都属于知识产权法规所保护的范围。而且这些特殊权利还具有垄断性、独占性和排他性的特点。

二、无形资产的确认

随着无形资产重要性日益提高,将有更多的无形资产项目纳入无形资产核算体系中加以确认,以反映更加准确详实的会计信息。一般而言,要确认的无形资产按性质划分包括以下四类:(1)知识产权资产,是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始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产品的一种产权形式,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非专利技术、商业秘密等。(2)市场资产,是指企业通过其所拥有的与市场相关联的无形资产可能获得的潜在利益总和。(3)结构性资产,如企业组织结构、管理方法、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信息系统、企业目标和价值观等。(4)人力资产,指有利于实现企业目标的与员工有关的优势,由知识与学习知识的能力、技能、发明创造力、组织管理、判断决策、完成任务能力等看似抽象但起决定作用的人力因素所构成。

三、无形资产的计量

无形资产计量的实质就是确定无形资产的入账价值。按照我国现行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对高新技术企业无形资产采用历史成本计量。通常来说,无形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方法具有以下优点:基本体现无形资产的原始形成过程,信息较充分,易于被信息使用者接受;历史成本计价满足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原则,具有确定性和稳定性,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始价值。

新准则规定无形资产的取得应当按照成本进行初始计量,这一规定与旧准则没有变化,但是具体操作上有以下的区别:

1.取消了原准则第10条中的“企业为首次发行股票而接受投资者投入的无形资产,应以该无形资产在投资方的账面价值作为入账价值”。这条规定取消后,企业就可以根据投资双方议定的价格作为入账价值。但是,如果议定价格不公允,要按照公允价值调整。

2.无形资产研发阶段支出的核算,新准则规定要根据研究费用与开发费用和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之间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大小来确定相应的处理方法。新准则将企业的研究支出与开发支出区别对待,无形资产的研发划分为两个阶段: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

3.购买无形资产的价格超过正常信用条件延期支付的,按照支付购买价格的现值计量。和该规定一样的还有“固定资产”,收入的确认也有类似的规定。这是新准则的一大亮点,考虑时间价值,以体现资产的真正价值。

四、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问题

无形资产的后续支出(如专利技术的改良研究费用)既可以准确地以货币进行计量,又能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或虽不能增加无形资产的价值,但是无形资产取得后的必要支出)。因此应该追加计入到该无形资产的成本中。如专利技术的改良研究费用,应在其发生时计入“无形资产——专利权”中。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也有较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无形资产的使用寿命,分为“有限”和“不确定”两类。“有限”的无形资产的寿命自无形资产可供使用起,到不再作为无形资产确认时的时间内确认,并按照该时间进行摊销,取消了原来按照法律规定年限确认的说法,最重要的是取消了没有合同年限和法律年限的摊销期不得超过10年的规定。

2.无形资产摊销的会计核算。旧准则将摊销额直接减记无形资产,所以只反映其折余价值,不反映原值和累计摊销价值,使得无形资产价值的信息反映不够充分。新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固定资产一样,无形资产原值不因为摊销而改变,增设一个“累计摊销”作为“无形资产”备抵账户,核算其摊销额。无形资产的摊销对应科目,旧准则是只记入“管理费用”;新准则规定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记入当期损益,即管理费用。但如果某项无形资产是专门用于生产某产品或者其他资产,其所包含的经济利益是通过转入到所生产的产品或其他资产中实现的,则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应当记入该资产的成本。例如,专门用于生产某产品的专利权摊销金额就应当记入该产品的制造费用。

参考文献:

[1]于玉林.《无形资产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刘德成.《论无形资产的特点》.地质技术经济管理,1999,6.

[3]杨有红,赵佳佳.《试论资产减值内控制度的完善》.《会计研究》,2005(2).

计算方法论文篇6

[论文关键词]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现金股利

《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应用指南规定,长期股权投资适用于以下几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第一,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二,企业持有的能够与其他合营方一同对被投资单位实施共同控制的权益性投资;第三,企业持有的能够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的权益性投资;第四,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并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对于以上4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在采用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核算时,符合第一和第四两种类型的权益性投资,企业应当采用成本法核算,反之就采用权益法核算。

所谓成本法,就是长期股权投资应当按照初始投资成本人账,不随被投资单位权益的增减而调整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对于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核算,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将其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

例I:甲企业于2006年1月1日以3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1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2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l。

甲企业每年的会计核算如下(单位:万元):

1.2006年1月1日。甲企业购人股票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32

贷:银行存款32

22007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15

贷:投资收益15

3.2008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2

贷:投资收益3.2

4.2009年2月,乙企业宣告发放股利时:

借:应收股利3

贷:投资收益3

二、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不全部属于其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

即接受的现金股利有属于投资以前被投资单位实现的净利润。就应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在成本法下,投资企业长期股权投资成本的冲减和冲回的计算,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其实认真分析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冲减的原因。对成本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投资企业投资后累计分派的现金股利(简称为累计已收现金股利)超过投资企业从投资开始到上年末至被投资单位累计实现的净利润的持股比例数(简称为累计应收现金股利)的差额。即累计已收的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的现金股利,就是被投资企业实际多付的现金股利是来自于投资企业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对于投资企业收到的投资以前被投资企业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不应将其确认为当期损益,只能冲减投资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在此种情况下,笔者认为分以下两种情况,在长期股权投资成本法的会计核算中运用更为简便。

(1)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大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上年被投资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属于投资企业的投资期)×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借贷之间的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

(2)当投资企业累计已收现金股利等于或小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按当年被投资企业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的持股比例,借记“应收股利”科目,如果投资企业以前曾经冲减“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现在全额再冲回“长期股权投资”科目,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也符合上述提到的投资企业接受的现金股利全部属于投资以后被投资企业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情况)。

例2:甲企业于2005年1月1日以l00万元的价格购人乙企业60%的股份,同时支付相关税费3万元,款项均用银行存款支付。乙企业每年实现的净利润和次年初宣告发放上年的现金股利情况见表2。

根据表3中的资料.对甲企业每年的会计处理如下

(单位:万元):

1.2005年1月1日,投资时:

借:长期股权投资103

贷:银行存款103

2.2005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l2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4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0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l2万元,贷记“投资收益”0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应为:

借:应收股利12

贷:长期股权投资12

3.2006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36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5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1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所以,借记“应收股利”24万元。贷记“投资收益”18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4

贷:投资收益18

长期股权投资6

4.2007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585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6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48万元,符合第一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2Z8万元,贷记“投资收益”30万元,借贷差额计人“长期股权投资”。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22.8

长期股权投资72

贷:投资收益30

5.2008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70.8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7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72万元。符合第二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12万元,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从购人以后已经冲减(12+6-72)10.8万元。因此应当全额将冲减的长期股权投资冲回,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借方。按两者之和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借:应收股利12

长期股权投资10.8

贷:投资收益22.8

6.2009年2月。累计已收现金股利100.8万元<从投资开始至上年(2008年)末投资以后累计应收现金股利108万元。符合第二种情况,应借记“应收股利”30万元,此时“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从购人以后冲减的金额为0。所以计人“长期股权投资”科目的金额为0。贷记“投资收益”科目。其会计分录为:

计算方法论文篇7

【关键词】基于文学的教学法大学英语计算机技术网络会议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4810(2012)11-0006-02

基于文学的EFL教学法是用文学文本替换原有的经过改编的课文来进行英语教学的模式。通过对英语文学原著的学习,一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让他们了解文学作品中承载的英美文化、历史、美学、哲学、心理学等具体背景知识,甚至一些批评方法和批评流派方面的知识等,从而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其信息载体的多样性、集成型、交互性、分布性和数字化等特征十分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尤其是网络技术的拓展使教育有了无数种选择。将计算机技术融入语言课堂,给语言学习和教学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同时文学教材的引入将充分挖掘语言学习的文化和历史维度。

基于文学的EFL教学法旨在改变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的单调枯燥的教学方式,以学生与文学作品的互动为切入点,使教学材料变得生动有趣、内涵丰富,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欲望。读者反应理论认为读者是积极的理解者,读者对文本的认识随着其具有的不同的审美经验和阅读条件而变化。这种观点强调了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基于文学的教学法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进行各种教学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基础上。

计算机技术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多媒体技术、浩瀚的网络都为实现多元互动打下基础。在使用这些工具的同时,学生自身和学习过程都发生了有意义的改变。研究者认为质变学习(transformative learning)能够让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对自身的看法得到改善,这种能力和态度上的根本转变是成为终生学习者的必要条件。这种转变并不是注定自发产生的,而是需要经历三种思考的过程:第一种是内容思考(content reflection),对问题的内容或描述的思考;第二种是过程思考(process reflection),对现有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评估;最后是前提思考(premise reflection),即对问题本身提出疑问。学习者对于这些思考过程的把握程度可以表明他们的学习是处于低级还是高级阶段。计算机辅助的学习环境可以加速学生的转变过程,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这些思考过程。计算机已证明了在语言教学上的价值。当计算机技术恰当地与基于文学的教学相融合,就给学生和老师带来了重要作用。

一 观看由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辅助教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播放基于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同时激发学生重新审视已读文学文本的愿望,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作品内涵。电影能改变学习方式,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并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着更直观的认识。纵观电影发展的历史,我们发现文学与电影的联系十分紧密。在如今这个信息资讯发达的时代,经典文学作品的通俗化、流行化倾向愈加明显,英美文学史上著名作家的经典作品被一一搬上银幕,这为英语课堂增添了新鲜而富有活力的教学素材。电影为文学名著提供了更多种讲解和学习的途径。

此外,观看影视文学作品能够增强学习效果。心理学对人类记忆特点的研究数据表明,通过听觉、视觉与自身实践能记忆65%的语言材料内容。利用电影从视觉、听觉等方面同时刺激学生的神经系统,调动学生的情绪,提高记忆效率,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与学习的积极性。电影作为教学的一种补充、一种教辅手段,可以帮助师生进行更深层次的讨论。结合电影与文本,引导学生以研究性的态度,通过经典文学改编电影的欣赏和文本阅读的比较来不断深入阅读文本,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氛围和一种交流的欲望,在更高的层次上启发学生挖掘出原作与改编电影的文学和文化内涵差异。当学生真正地沉浸到对原作和影片的思考之中,他们的写作和表述就十分清晰,讨论也会更热烈和深入。

二 利用互联网搜索信息进行课堂活动

互联网有效地促进了信息和知识的传播分享。目前越来越多的资源包括报纸、百科全书、杂志和研究论文等都有了电子版格式,并且几乎所有大学图书馆都提供网上文献传递服务,因此学生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较轻松地查找并获得具有权威性或时效性的资料。这些资源在各个方面促进了学生的语言学习,例如作家的自传或传记,里面谈到某个作品的创作过程,尤其在写作过程中做出的重要决定,学生可以清楚了解地文学创作的真实案例,以此激发自己的写作灵感和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语言学习的产出阶段——即写作当中去。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每节课开头介绍一下所读文学作品的作者信息,例如作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风格等。学生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料、图片或选取影像资料中有代表性的一些图片,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电子讲稿。将演讲配以各种形式的资料展示,不仅有利于吸引听众的注意力,而且由于有了其他视觉和听觉材料的辅助,那些对自己口语不太自信的学生也可以很好地表达思想,不会感到过分紧张。网络资源搜索可以让学生承担更多的学习责任,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减少焦虑感。

其次,还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文学文本的任何一个方面进行分析,比如情节、人物、背景或主题,然后进行全班讨论。学生准备这类讲演时需要对之前学习的文学知识进行分析和整合。在以小组为单位制作讲稿的过程中,学生们重点经历了质变学习的第二个阶段,也就是过程思考阶段,因为他们需要对演讲内容、相关图片进行选取,以及如何更有效地向全班同学传递观点方面达成一致的意见。学生对材料的选择反映出他们对媒体对信息传达的影响力的思考,证明了计算机作为学习工具不仅改变了学习过程,也改变了学习结果。此时教师作为指导者需要负责引导学生逐渐意识到这种转变过程。

三 通过电子邮件及网络会议软件增强课后交流

新兴的电脑媒介交际(computer mediated communication)能够让师生或生生之间进行远距离交流,其中最常用的是电子邮件和网络会议系统。在这些科技的辅助下,教师甚至可以进行网上的小型讲座。在互动的网络环境中,学习者就某个议题用目的语进行讨论。第一个展开讨论的学生一定是对文本进行了仔细的研读之后才能提出观点,其他同学需要在认真阅读了他的观点基础上才能做出回应,从而学生们系统地进行了阅读和写作练习,通过写作达到交流的目的并加深了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为了增强讨论的有效性,教师可提前准备几个较复杂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这样可以督促学生反复阅读文本、进行更细致的探讨。由于这类问题关系到在线讨论的成功与否以及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因此需要教师提出灵活开放性的话题。那些针对故事情节等提出的问题只会产生相似的回答,当所有参与讨论的学生写出答案之后,就没有更多的话可说,讨论也就无法继续进行了。

学生在这种自主讨论中将意识到如果想要这场讨论持续进行,他们就必须提出问题、引领对话朝新的方向发展。参与者很快便学会建立他们的操作规则,也就是每个人先写出各自对最先提出问题的回答,然后再针对彼此的想法进行讨论。这确保了讨论者百分之百的参与,要求每个学生都为讨论做出贡献。另外,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发现自己与其他人在某些地方的理解不同,之后通过争论力求达成一致意见。学生从前期的基于各自的理解提出假设的阶段过渡到用各种证据评估衡量自己或同学的假设,并在最终得出可靠结论的同时思考引发不同理解的原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质变学习的三个思考阶段,锻炼了思维能力。

网上讨论的优点之一就是能够让学生感到轻松随意,不用像面对面交谈时那样紧张。这样学生们可以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文本和话题上,不用担心眼神交流可能会带来的压力和对自己的不信任。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公告板(BBS)的功能下节课讲义的重要内容供学生预习。这样学生在课前就可以大概了解本课的核心,进行相关阅读或提前准备想向老师提出的问题。教师还可以利用这类课前讲义为学生提供一些他们不太容易找到的资料的网址链接,这样能节省学生盲目搜索的时间,提高预习效率。

当计算机技术与基于文学的EFL教学法充分融合时,将成为改善教学和学生学习的有力工具。辅以计算机技术的、以文学作品为教材的教学方法改进了学生课堂参与的质量,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因为学生通常都会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乐于尝试。计算机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辅助支持的作用,并给予学生更大的学习自,例如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日程安排来选择上网搜索资料的时间。网络不仅提供具有丰富信息的材料、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还提供了更多在课后延续课堂交流的机会,学生可以在不用见面的情况下交流思想,尤其是可以随时向教师请教和咨询。

参考文献

[1]Cranton, P.(1994).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ing Transformative Learning: A Guide for Educators of Adult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

[2]戴锦华.“写在前面”[A].罗伯特·斯塔姆,亚历桑德拉·雷恩格编《文学与电影》序言.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计算方法论文篇8

新经济环境下存货计划成本核算方法的优越性 论文摘要:本文就新经济环境下存货实际成本核算法和计划成本核算法进行对比,并进一步列示出计划成本法的优越性。 论文关键词:实际成本核算法;计划成本核算法;经济环境 存货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为耗用或者销售而储备的各种物资,是企业资产的主要构成内容之一,由于存货经常不断的处于耗用,销售或重置状态,因此我们可以将其喻为企业的命脉。尤其在新的经济环境下,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是企业不断提高其存货流转和更新的速度,而在流通和更新过程中准确合理地核算和计量存货更是必不可少的。因而在生产和经营过程中不断寻求一种方便快捷而又不失准确合理性的存货计价方法成了每个渴求持续发展的企业的当务之急。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存货的日常核算可以按实际成本,也可以按计划成本来进行。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核算时,应当按期结转其成本差异,将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 1实际成本核算法 存货按实际成本核算的特点是:从存货的收发凭证到明细分类账和总分类账均按其实际成本计价。实际成本法一般适用于规模较小、存货品种简单、采购业务不多的企业。我们不难看出,实际成本法所强调的是“实际”,即要求在每批存货的收发存中实际成本都应形影不离的相随。当然由此而带来的记录和计量的繁重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在实际发出存货时,为了解决存货的采购成本在销售成本与期末成本之间的分配问题,《企业会计准则———存货》规定可以采用的计价方法包括:个别计价法、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后进先出法。这几种计价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损益的计算、资产负债表中有关项目的计算以及所要交纳所得税数额的计算都有直接的影响,也增加了财务部门工作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所以选择一种稳健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仍是企业不懈的追求。 2计划成本核算法 计划成本法是指企业存货的收入、发出和结余均按预先制定的计划成本计价,同时另设“材料成本差异”科目,作为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联系的纽带,用来登记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的差额,同时计划成本法下存货的总分类和明细分类核算均按计划成本计价。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存货品种繁多、收发频繁的企业。如果企业的自制半成品、产成品品种繁多的,或者在管理上需要分别核算其计划成本和成本差异的,也可采用计划成本法核算。 采用计划成本法,其首要问题是制定好一个合理的计划成本,应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2.1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构成内容相一致 为保持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可比性,以考核财务部门业绩,要求计划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口径一致,包括买价、运杂费和相关的税金等。 2.2计划成本应尽可能接近实际 虽然计划成本的高低可通过材料成本差异调整为实际成本,对发生和结存存货的实际成本并无影响,但如果计划成本脱离实际成本太多,则无法随时通过计划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考核采购部门的成果。所以在制定计划成本时,应尽可能使计划成本接近实际成本。可由企业的采购部门联合财会等有关部门参照同类存货以往实际成本,并根据物价涨幅等相关因素共同研究制定。当实际成本和计划成本发生重大差异时,应作调整。 采用计划成本法进行存货核算的企业,其基本的核算程序如下: 企业应首先考察与存货成本相关的各种因素,规定存货的分类、名称、规格、计量单位和单位计划成本。除一些特殊情况外,计划单位成本在年度内一般不作调整。 其次,取得存货时,应按计划单位成本计算取得存货的计划成本填入收料单中,并按实际成本与计划成本的差额,作为“材料成本差异”进行登记。 还有,平时领用、发出存货都按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