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基于LUR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杨婉莹; 刘艳芳; 刘耀林; 安子豪; 银超慧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年第09期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问题已成为中国最主要城市问题之一,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当前微观尺度下空气监测点周围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影响的研究较少,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选取地形、污染源、人口、道路交通、土地利用与城市景观格局6大类预测变量,其中城市景观格局选取边缘密度、连续度、形状指数、斑块平均面积、蔓延度、均匀度指数7个景观指数,运用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探究城市景观格局对PM2.5浓度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所选取的土地景观格局指数可以解释研究区PM2.5浓度的73.2%的变异,模型拟合较好;(2)影响PM2.5浓度的土地利用类型包括建设用地、林地、草地与水体。微观尺度下城市各类型景观格局中连续度和形状指数对PM2.5影响显著,建设用地连续度越高,分布越集聚,PM2.5浓度越高;水体形状指数越小,形状越简单规则,越易降低PM2.5浓度;(3)城市整体景观格局中,景观聚集程度与景观多样性等因素对PM2.5浓度产生重要影响。减少景观内各类型斑块的离散分布,使各景观类型均匀分布于整体景观内,有助于降低PM2.5浓度。研究结果可为未来大气防治与城市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景观格局土地利用lur长株潭城市群

单位: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湖北武汉430079; 武汉大学地理信息系统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湖北武汉430079; 武汉大学地理空间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 湖北武汉430079; 交通研究院; 利兹大学; 利兹LS29JT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SSCI南大期刊

¥1096.00

关注 30人评论|1人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