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当代电影
CSSCI南大期刊

影响因子:0.62

预计审稿周期:1-3个月

当代电影杂志

主管单位:国家电影局  主办单位: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
  • 创刊时间:1984
  • 国际刊号:1002-4646
  • 出版周期:月刊
  • 邮政编码:100082
  • 国内刊号:11-1447/G2
  • 邮发代号:2-760
  • 全年订价:¥ 340.00
  • 发行地区:北京
  • 出版语言:中文
主要栏目:
  • 广告·美术作品
  • 本期特稿
  • 新作评议
  • 创作谈
  • 当代导演
  • 当代导演
  • 电影产业
  • 文化研究
  • 纪录片研究
  • 多元视角
  • 学术视野
  • 儿童电影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2年中国电影进行产业化改革以来,对于主要靠政府拨款支持、市场竞争力比较赢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中国儿童电影来说,面临了严峻的考验。但随着电影产业的繁荣,儿童电影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渐起色。在刚刚过去的2012-2013贺岁档,《喜羊羊与灰太狼》系列电影不再独领风骚,相对票房还有所下降,而其他儿童(动画)电影却在市场中颇有收获...

  • 避免低幼化与营销思路的转型——中国儿童片的创作与市场

    儿童片的新语境与新界定姚睿(以下简称姚):您怎么界定儿童片?动画片算吗? 黄军(以下简称黄):我还是要强调一下,我有近十年没有管过“中影”的儿童片生产了。关于儿童电影,我已没有新说法,近十几年来,说到儿童片,我都是旧话重提,老调重弹,只有叙述语词的细微差别,没有理论上的新内容。这或多或少是否也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呢?关于...

  • “中国特色”的儿童片市场——关于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发展状况

    翁旸(以下简称翁):2015年寒假,我国国产动画电影创造了2.6亿元的票房新高,使得动画电影成为了行业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同时也让我们将焦点对准了国产儿童片市场。目前,在中国的电影市场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许多人将动画电影简单等同于儿童片,中国儿童片市场成为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动画电影市场。而梳理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历程...

  • 超越低幼化的多元化电影类型内容资源拓展——当代美国儿童电影内容资源与产业策略研究

    随着青少年儿童成为美国电影观影主体,并且在美国传统的核心家庭观念下,儿童成为主导家庭集体观影行为的消费核心。随着电影产业现状发生变化,儿童电影的基本模式也随之调整。本文以当代儿童电影产业多元变革的产业实践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儿童电影年龄分层、多元化类型内容资源运作、合家欢观影和价值观念导向等角度,探讨当代美国儿童电影范...

  • 解读王好为及其电影

    本文尝试从王好为电影创作中呈现的“三重意义的追寻”入手,对其电影受西方艺术和美学精神的影响,呈现哲理和诗意并重的艺术修养的整体性显现之外,发现并论证一种更加稳定的“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内在构成,梳理其电影“儒家美学”的浸染与言说,“戏剧化”的辨析及“真实性”的追求,“中和之美”的美感形态以及审美意象的意蕴与创构。

  • 论王好为的电影创作

    在中国当代女性导演群体中,王好为导演的电影创作令人耳目一新,而在中国第四代导演群落中,王好为导演的电影创作同样是无法回避的重要篇章,借助这样一个坐标系,我们完全可以测量出王好为导演在当代中国电影史上所占据的位置和所应有的高度。

  • 坚守与淡定——王好为导演访谈录

    杨远婴(以下简称杨):好为导演,在女导演中,也可以说在第四代导演中,你的创作时间是最长的了,从20世纪60年代初进摄制组,到现在还在拍片。 王好为(以下简称王):我最近拍了电视连续剧《徐悲鸿》,38集,自己写的,这是我多年以来的愿望。

  • 王好为创作年表

    王好为,1940年生于重庆,祖籍山东潍坊,汉族。1962年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毕业后一直在北京电影制片厂、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工作,历任导演助理、副导演、导演、国家一级电影导演,曾任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复审委员会委员、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艺委会委员、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艺委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

  • 《厨子戏子痞子》与管虎未完成的“狂欢三部曲”

    《厨子戏子痞子》是管虎自《斗牛》以来的第三部电影作品,如果我们仍将管虎视为一个电影作者,也应将《斗牛》、《杀生》和《厨子戏子痞子》视作有着某种共同美学追求的电影三部曲,让我们姑且先将之命名为管虎的“狂欢三部曲”。显然,这三部曲中有着相似的抗战背景或执拗、乖张、泼皮无赖式的人物设计,更流露出导演愈演愈烈的风格化的野心。

  • 当代中国电影评论的新思考——以《厨子戏子痞子》为例

    任何一部影片必有优评和劣评,此事古难全。但总体而言,早先的影片无论是观众还是学者大都能够获得一个方向性的定论。而在当下中国电影市场呈现混乱式的怒放之际,大部分影片虽然获得相较从前数十倍乃至上百倍的评价数量,但影片的内在价值已经沉入黑箱,在喧嚣的支持和否定声中面目模糊,此种状况在因商业利益所产生的“水军”搅局中进一步的...

  • 三性统一的创作诉求与实践——首部革命历史题材3D立体动画电影《冲锋号》研讨会综述

    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西安市委宣传部、西安曲江新区管理委员会、曲江宏梦卡通影视公司、湖南蓝猫动漫传媒等联合制作的3D动画电影《冲锋号》的观影和专家研讨会于2013年4月26日在中影集团隆重举行。活动由中央党史研究室、西安市委宣传部、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办,曲江新区管委会承办,专家研讨会由全国政协常委、原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龙新...

  • 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举行签约仪式

    2013年5月8日下午,由浙江大学与海宁市人民政府共建的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成立大会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人大厅召开,标志着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正式落户中国(浙江)影视产业国际合作实验区海宁基地,成为基地产业国际化的“发展共同体”。浙江大学国际影视发展研究院是一个以“立足浙江、服务中国、辐射全球”为总体要求的开放性...

  • 规矩的破与立

    电影频道出品的《水浒人物》系列影片多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规律,即英雄末路,逼上梁山。((石将军石勇》讲述了一位凡事讲求规矩,按照规矩办事的市井英雄,在经历一系列现实困境之后,所坚持的价值体系被颠覆,进而逼上梁山,寻求重建的过程。影片以典型的二元对立叙事结构,将这位市井英雄置于一个相对封闭的叙事空间——牢城营中,以一入狱一...

  • 以《石将军石勇》为例谈水浒人物的影像化呈现

    《水浒传》在中国古典小说史上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它上承武侠题材的传奇、话本、戏剧,下启武侠题材的小说、戏曲和影视”。对于这部文学著作的影视改编作品也是种类繁多,数不胜数。各种大小人物粉墨登场,在影视舞台上争奇斗艳。有忠实原著、注重真功夫写实表现的武打人物;也有白衣飘飘、风度翩翩的写意人物,还有天马行空、上天...

  • 演员个性赋予表演技巧生命力

    《石将军石勇》是电影频道出品的电影《水浒人物》系列中的一部。它的创作前提和艺术风格还原了历史,北宋徽宗时期,宦官掌权,皇帝昏庸,百姓流离,生灵涂炭,又有各个地方恶霸的势力与官府勾结,因此这样的政治气氛、这样的生存条件,小人物的命运就像一条微弱的小虫,随时会被权贵的魔爪碾死。于是造就了一批像石勇、宋江、柴进等等的时代英...

  • 场域空间:正义与自由的哲学思考

    米歇尔·福柯在《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一书中,揭示出近代以来“微观权力机制”的确立,使“规训”这一概念获得了新的内涵。在福柯看来,由示众的“肉刑”到“监狱管理”是人类的进化,即将罪犯改造成标准劳动力的过程。而《石将军石勇》中的“监狱”与福柯概念中的“监狱”存在很大区别。影片的故事发生于北宋末年,当时统治阶级极为残...

  • 情境的设置与人物性格的实现

    作为一部以阐释、倡导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为主要功能的作品,《红星闪耀》在叙事上采用了主旋律电影既有的情节结构和人物关系设置的传统经验与规律。在主旋律电影基本架构之上,采取了具有人性化和日常化的策略,力图以具有人性化考量的人物关系设置与形象塑造来切入对革命历史题材的表现。

  • 营造场景空间的影像层次

    对于电影这门艺术形式而言,如果影片能够在灵活多变的时空、旖旎炫目的场景方面更加从容自如,当然更能够在视听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的观赏欲望,毕竟硕大的银幕与还音透彻的多声道音响还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是,不同影片在题材和总体风格上毕竟也有各自的限定,就好像《红星闪耀》这类虽然不排斥革命浪漫主义,但同时需要以写实主...

  • 在情感真实自然地流露中塑造银幕形象

    《红星闪耀》以淳朴、自然的风格呈现在观众的眼前。作为革命领袖题材的红色电影,《红星闪耀》具有和其他红色电影相同的共性。演员创作的主要对象是观众所熟知并在他们心目中早已深深烙下印迹的革命领袖人物。因此,银幕形象是否真实、自然,是否被观众接受和认可是该片在表演创作中的核心问题。

  • 权力话语的干涉与个体思想重塑:认同与皈依

    抗战片作为宣扬主旋律和国家意识形态的题材类型,在我国影视作品中占有不小的比重。不论是用作献礼片还是地方政绩,在宣传官方意识形态方面其作用不可小觑,电影作为一种可视化的传播媒介被广泛地运用。在展现红军骁勇善战的红色电影中,为前人立传树碑的影片俯首皆是,在成长模式、英雄模式的电影文本书写下,在一次次战火硝烟和浴血奋战的抗...

  • 压缩数量提高质量多出精品——“2013年电影频道电影工作会”综述

    2013年5月3日,“2013年电影频道电影工作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副主任母铁军主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喇培康,中影集团副董事长、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主任阎晓明,第13届电影频道电影百合奖评委李国民,电影局艺术处处长陆亮,电影频道电影创作部主任董瑞峰,以及电影频道出品电影相关的主创、制片等业...

  • 明星消费机制建构与中国电影产业发展

    电影明星不但是文化意义与权力话语生产的重要场域,也是大众消费文化的重要表征。明星是影片意义的主要载体,也是影片营销的主要卖点。本文对明星消费问题的阐述,主要基于与影片文本的制作、接受与消费相关的层面的探讨,侧重对过度消费、盲目消费现象提出批评,并试图探寻建构科学、理性的明星消费机制的可能性。文中论及的葛优、杨幂等明星...

  • 身体·家国·天下:当代中国电影女明星的谱系学研究

    当代中国电影女明星的银幕展现跨越了中国社会改革开放进程迂回腾挪、蜿蜒前行的三十多年,由此造成每个时期电影女明星在成长背景和银幕空间表演的巨大差异。陈冲、巩俐、章子怡三代电影女明星的身体表演轨迹映射出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的复杂状态。

  • 浅析“五四精神”与“延安传统”对中国电影的影响

    “五四精神”与“延安传统”,是中国电影必须提请的两个叙事原点,它们对中国电影的生产与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在中国电影史的书写中,它们却一直处于“缺席状态”。尽管其中的缘由很多,但这一缺憾,却应该且必须得到弥补。因此,对于它们的重新梳理,已成为当务之急。

  • 20世纪30年代新市民电影的高调复活——以2009年的《三枪拍案惊奇》为例

    早期中国电影历史上新市民电影出现于1933年,就其保守的政治立场来说,有别于一年前出现的、持激进立场的左翼电影,而它奉行的新技术主义原则,以及对流行文化和时尚元素的大力吸收借用后形成的庸常思想品质,又与左翼电影的阶级性、暴力性和宣传性特征迥然不同。套用上述理论模式就会发现,张艺谋2009年导演的《三枪拍案惊奇》,代表着2000年...

  • 略论《武训传》艺术评判的价值尺度

    电影《武训传》六十多年后再次与观众见面,使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再思考成为新的话题。本文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转型出发,从中国当代政治的“现代性”视角入手,初步探讨了关于电影《武训传》批判的文化启示意义。

  • 回溯黄佐临对苏联文学作品《表》的“本土化”电影改编

    黄佐临导演在文华影业公司从事电影创作虽然短暂(1946-1951),却为中国电影史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夜店》、《表》、《腐蚀》等,他执导的影片大多改编自文学作品,在电影改编的创作上,他以其“本土化”和“影像化”的独特方式,将国、内外的优秀文学搬上了中国的银幕。本文重在回溯黄佐临导演对苏联文学作品《表》的“本土化”电影改编,...

  • 论合作制片的思维误区与文化困境

    面对合作制片过程中的文化博弈,当下不少创/制作主体陷入了种种思维误区,并因此衍生出文化表达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基于单边思维的文化偏执、弱势思维带来的文化认同感与主体精神失落以及碎片化、平面化思维引发的元素崇拜与符号化叙事。完成思维的转向、更新是合作制片跨越文化疆界实现“文化合拍”的思想根基,而构筑一个能够被广泛认同的...

  • 2012年中国纪录片:一个新增长极的形成

    2012年中国纪录片有诸多起色,是全面回暖的一年。国家扶持政策进一步推进、社会化创作局面开启、纪录片成为公众话题被媒体关注、国家电视台新开播出平台、新媒体传播渠道逐渐成熟、投资纪录片的热情提升、学术研究出现多元化和务实姿态,等等,都呈现出中国纪录片走向复苏的新态势,迈向发展的新征程。中国纪录片成为世界纪录片中的一个亮点,...

  • 香港纪录片的三种作者风格

    曾经萎靡不振的香港纪录片在近年来逐渐抬头,涌现出越来越多优秀的作品,有的甚至已经走入院线。这些作品由于普遍属于独立制片,所以大多具有很强的作者风格。本文以张经纬、张虹、阮勋和区凯茵几位作者为例,结合文本,分析他们与众不同的纪录片创作手法,力图从几个侧面展现香港纪录片的创作现状。

热门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