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角川=主人公?——结构主义视野下的《南京!南京!》

郑晓芳 崔酣 电影文学 2009年第15期

摘要:一.电影《南京!南京!》(以下简称《南》片)带给观众的第一印象是中国历史上“南京大屠杀”事件的惨痛与敏感.充满阴霾的黑白色调的电影画面和低沉平缓的叙述节奏。尤其与众不同的是.陆川导演选择一名普通日本兵角川作为故事的叙述者。这种非传统意义的故事叙述者(即主人公)的选择,彻底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爱国主义影片的理论预设。观众似乎更习惯于从历史事件本身出发.往往以情感因素模糊认知评价,或者采用中立的一般意义上的历史评价,或者倾向激进的爱国主义乃至民族主义的判断。二者均用真实的历史取代了文本的真实,其实质是混淆现实与文本的差异,容易对影片造成误读。如果以结构主义符号学为理论基础,分析影片的文本结构。就能回到文本并且把握文本的意义。

关键词:结构主义符号学主人公文本结构电影画面中国历史

单位: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吉林长春130012 吉林大学农学部 吉林长春130062

注:因版权方要求,不能公开全文,如需全文,请咨询杂志社

电影文学

北大期刊

¥580.00

关注 31人评论|14人关注